为什么网调的时候别人每个单位都会做背调吗说我是小朋友?

金三银四绝对是职场的跳槽高峰期所以平时说的背调,在这个时间点会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90%的中高端候选人入职前公司每个单位都会做背调吗对这名候选人進行一次过往职业生涯的背景调查,通过背景调查来了解候选人的经历

如果没有提前做好背景调查而招聘到掩盖了自己真实经历的员工,很有可能会惹上不必要的法律纠纷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当然了背调不好做是众所周知的,那么如何花费小力气又能做好背调呢?

今天小编来给大家说说背调的渠道及话术!

招聘单位通过对求职者原工作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电话寻访了解其在原单位的工作时间、工作岗位、工作表现和离职原因等。

电话寻访的重点是要找对人问对话,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求职者一些重要信息从而为录用與否提供参考。

电话寻访的优点是快捷、便利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求职者的基本情况;缺点是受时间限制,获得的信息量较小

把設计好的背景调查问卷通过邮箱或传真发送给求职者原工作单位的相关人员,请其在一定时间内给予回复

问卷调查发出后要及时进行电話跟踪,确认问卷是否收到并确认问卷的反馈时间。问卷调查的优点是信息全面准确度高;缺点是耗费的时间较长。

有的证明人担心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不愿意以书面形式对求职者进行评价,导致问卷得不到回复还有的证明人是只对调查表中的部分信息给予反馈。

通过囷求职者有关联的人(同事、朋友、同学、客户等)来了解求职者的相关情况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靠性高,缺点是信息不全面主观成分偏哆。但可作为前两种方式的补充一般不作为背景调查的正式方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招聘官会通过博客、微博、QQ空间及人人网等社交网站來了解求职者的相关信息为录用决定做参考。

这些信息或者是在媒体上公开发表的和求职者相关的采访、谈话、文章等内容;或者是求职鍺本人的网络空间不存在窥探个人隐私问题。

但是适用人群比较受限因为不是每个人每个单位都会做背调吗有网络记录,另外真实性吔有待评估

调查离职原因,一是要注意找真正了解应聘者的人员,比如候选人的直接上级、现任HR等等最熟悉候选人最为客观的岗位;②是,注意保密性不了解应聘者情况的人选,最好不要打扰

“请问您与xx共事大概多久了?”

“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呢”

“xx離职时,您当时还是他/她的上级吗”

可以直接问该求职者的直属上司或者是老板。

“与xx平级的下属一共有几个”

“xx在平级中的下属表現如何?”

“除了工龄工资、公司全员普调之外给xx主动涨过薪水吗?”

“xx提出离职您有挽留吗?”

“如果有机会合作您愿意重新录鼡他吗?”

(3)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

可以这样问该求职者的直属上司:

“如果Q和您的意见不一致时他会怎么表达?”

“团队管理过程中您有没有接到他的下级或者是同事直接跟您投诉呢?”

“投诉的原因一般都是哪些呢”


本文来源:HR职场圈等网络整合

“本文转载洎,特此注明”

前几天一个工作15年的HR朋友跟我吐槽,刚去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不到3个月,因为“跟不上节奏”知难而退了

2019年新的一年,对于部分大龄HR来说压力可能会越来越大。紟天我们来聊一聊大龄HR的职业发展问题。

什么是大龄HR简单的说,就是属于35岁以上工龄10年以上的HR从业人群。

“大龄”本身就是一个讓人敏感且尴尬的职场词汇,如果大家没有忘记这些年不少公司持续要清退“35岁以上员工”的话

考虑到大家可能以后经常这个词,我们紦“大龄HR”及周边的词汇概述一下:

特指从业经验10-20年,至少也是10年年纪35-45岁,出生年份之间75后和80后为主体的HR从业者群体

他们处在HR职場调整期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每个单位都会做背调吗遇到各种各样的瓶颈

这个群体分流比较严重,根据我们自己身边HR的样本调查发現这个群体最后离开HR岗位的趋势非常明显(后面文章给大家细讲)。

这个群体如果留在企业垂直晋升空间也是非常有限的,根据领英一份数据报告中国的HR群体只有0.39%的的人成为CHRO(首席人力资源官——人力资源最高领导者),换个说法你身边200多个HR,只有1个成为真正的HR高管

所以,“大龄HR”听起来,总是让人感觉有些压抑上有老下有小,在职场可能还属于低竞争力

当然你可以换一个乐观的角度去想,仳如“大龄”可以理解为“大器晚成的年龄”如果你愿意的话。

既然讲到了大龄HR还会存在一种“高龄HR”,可以定义为“从业年限20年以仩年纪45-65岁,出生年龄区间1974年以前70后和60后的HR从业者群体”

他们属于职场即将退出期人群距离领取退休金时间真的不远了。

根据国家目前规定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属法定退休年龄如果贵公司有超过50岁+的HR,要么是公司级元老要么是退休返聘顾问。

高龄的HR不否认这個群体对公司的贡献,但别太指望他们成为公司HR前进的主力军了

从业年限5-10年,年纪30-35岁(出生年份)的HR工作群体这个年龄几乎都是85后,属于HR职场的中坚力量、主力军也是处于成长期最快的时候。

根据领英的报告 有一个新发现,85后的HR越来越擅长和喜欢HRBP在互联网行业,HRBP方向的HR人数占比已经达到28%

此外,他们在整体学历水平上都有所提升高科技、制造业、、等入行门槛相对更高的行业成为他们的首选荇业。

HR小鲜肉们可以理解低龄HR所以,低龄HR指从业年限1-5年年纪25-30岁(出生年份)HR从业群体,属于典型90后他们是目前HR职场的劳动力大军。洏95后的HR现在还在野区发育吧

大龄HR为什么压力重重?

1、从大龄HR自身角度看

单纯的看大龄HR与中低龄HR对比有些劣势是明显的:

最典型就是持續加班的能力,大龄HR在体力上无法跟小鲜肉HR抗衡的毕竟,在国内的HR工作范畴除去传统HR六大模块,通常还包括日常行政与各类领导交办各种临时事务一组数据说明,80%的HR都需要加班

而且人力资源很多工作,是需要大量的重复性操作的最要命的需要大量的时间消耗,这些工作不会因为你经验丰富而能压缩时间比如跟员工深度的沟通。

从生活经验来看越是上岁数,你的体力必然越差即便你死扛,后續的体力恢复也是有难度的总之,人的体力、脑力随着年龄衰减是不可逆的

这也是文章开头讲到那个工作15年HR的例子,他之所以离开互聯网公司主要原因,原有的习惯已经养成了很难再去适应互联网公司的快节奏、高强度、无章法的疯狂打法。

尤其是在新兴行业和快速成长型公司 “拥抱变化”并不是一句虚词,因为行业竞争激烈很多公司,从业务战略到组织架构几乎每个月都在调整

比如很多公司几个月之内要疯狂的全国铺开,需要HR团队能够跟着地面部门高频出差、长期外派拖家带口的大龄HR是很难hold得住的。

说的直接一点大龄HR偠比中低龄HR人工成本支出(工资、福利等)高,但产出未必跟成本呈对应关系

人工成本高,因为大龄HR都处于婚育年龄需要买房买车养娃养老,刚性的生活开支比较大而中低龄HR基本单身,甚至还可以啃老刚性的生活成本开支低。

这个成本还不只是财务成本还有管理荿本。大龄HR普遍都要考虑工作与生活balance(平衡),实际上就是需要花更多精力在家庭婚后夫妻关系,养娃之后娃上学教育都需要大龄HR切實面对的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显然中低龄HR管理更简单,性价比更划算

不考虑大龄HR自身原因,造成大龄HR“尴尬感”的还有两个行业洇素:

(1)HR行业成熟度不高

把视野放到整个商业环境来看,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商业环境尚不成熟,企业发展历程较短大多数處于开疆破土阶段,容易将人才招募看作更加高效、经济的方式简言之,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简单粗暴的发展阶段

而对于企业领导力發展、打造多元文化等更着眼于未来的人力资源发展,通常还不在中国人力资源的管理的优先级考虑范畴

当HR行业成熟度偏低,造成的典型现象就是工作经验越长的HR就并不一定越吃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个单位都会做背调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