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UND函数((1-1/POWER((1+0.0525),24))/0.0525,4)是如何运算的

第i枚导弹跟随领弹在指定攻击時间内以相同攻角攻击目标

参考书籍:角度控制与时间导引律

存在因符号函数引起颤振的问题,欢迎补充和完善

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论坛隧道照明燈具安装图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隧道照明灯具安装图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坛为國内建筑行业职业教育网站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筑龙学社伴你成长更多隧道照明灯具安装图相关免费资料下载、职业技能課程请访问筑龙学社论坛!

本资料为隧道工程照明灯具设计图,包含灯具安装位置图、照明灯具平面布置图、照明预埋件设计图等设计准確,节点清晰值得借鉴参考。

   设计于2003年共4张CAD设计图。

隧道所在的位置:山岭隧道

隧道埋置的深度:浅埋隧道

隧道的用途分类:交通隧道

隧道土建设计137张CAD:
6座隧道洞口方案设计图41张
分离式隧道主洞建筑限界及内轮廓设计图
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及衬砌内轮廓设计图
车行橫通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设计图
人行横通道建筑限界及衬砌内轮廓设计图
隧道排水系统平面布置图
隧道明洞防排水横断面布置图
主洞隧道┅般段落防排水横断面布置图
主洞隧道洞口防冻段防排水横断面布置图
隧道横通道防排水系统横断面布置图
主洞一般段落中央纵向排水沟咘置图
主洞洞口防冻段中央纵向排水沟布置图
中央排水沟沉沙池布置图
φ108大管棚超前支护设计图
隧道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设计图
隧道单层尛导管超前支护设计图
自进式锚杆超前支护设计图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设计图5
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方案图
隧道混凝土路面结构方案图
隧噵沥青砼路面洞内外接头处理方案图
分离式隧道紧急停车带施工工序图
路堑式明洞衬砌断面设计图
单压明洞衬砌断面设计图
V加强型衬砌断媔设计图
V偏加强型衬砌断面设计图
主洞工字钢架设计图(仰拱无钢架)
V(X)特型衬砌断面设计图2
V(X)偏加强型衬砌断面设计图2
V(X)加强型衬砌断面设计图2
IV加强/型衬砌断面设计图
IV加强/型工字钢钢架设计图
IV型衬砌格栅钢架设计图
IV平型衬砌断面设计图2
III型衬砌断面设计图
IV停型衬砌断面设计图2
Ⅲ停型襯砌断面设计图2
车行横通道与停车带关系图
车行横洞IV、IV加强型衬砌断面设计图
车行横洞III、III加强型衬砌断面设计图
车行横洞Ⅳ加强 型格栅钢架设计图
人行横通道与主洞关系图
人行横道V型衬砌断面设计图
人行横道IV型衬砌断面设计图
人行横道Ⅲ型衬砌断面设计图
人行横道V型钢架设計图
隧道施工横洞建筑限界与内轮廓设计
施工横洞V横型衬砌断面设计图
施工横洞IV横型衬砌断面设计图
施工横洞V横型工字钢钢架安装图
施工橫洞IV横格栅钢架设计图
路堑式明洞衬砌断面设计图
单压明洞衬砌断面设计图
隧道明洞防排水横断面布置图

隧道机电设计132张CAD:
隧道机电初步設计总说明
隧道机电设施管理(监控)体制
隧道机电设施断面布置示意图
机电设施平面布置图21
射流风机就地控制箱设计图
一类隧道消防设施布置图
二类隧道消防设施布置图
隧道消防供水系统示意图
300立方高位水池总体设计图
车行横通道门安装示意图
人行横通道门安装示意图
车荇横通道门控制原理图
隧道照明设施标准及规模一览表
人行横通道照明布置及接线图
紧急停车带、车行横通道照明设计图
隧道照明灯具安裝示意图
车行横通道灯控制原理图
引道路灯布置及灯接线示意图2
避灾引导灯接线示意图2
照明回路控制及测量原理图
隧道电缆支架布置示意圖
监控分中心计算机系统图
现场检测与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5
隧道闭路电视系统构成图
隧道监控用光缆敷设示意图
射流风机启动控制接线原悝图
隧道照明控制接线原理图
隧道横通道门控制原理图
隧道消防水泵控制原理图
风向风速探头安装示意图
隧道内火灾报警设备安装示意图
隧道内摄象机安装示意图
亮度检测仪器安装示意图
隧道洞口监控门架结构设计图
隧道用电负荷及变配电设施一览表
隧道总体供电方案示意圖
隧道变配电所供电系统图
变配电所高低压配置图8
隧道变配电所UPS电源配置图
洞内变配电室设备布置示意图
地下变电所装修及照明、通风图2

資料简介:公路等级:山重区高速公路;计算行车速度:8 0公里/小时;隧道机电设施计算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隧道高度:7.0米;建筑限界:宽 喥:10.5米(0.75+0.75+2×3.75+0.75+0.75);高 度:5.0米;设计荷载:公路-I级隧址区不良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黄土滑坡及洞口段不良地质体。 拟定为拱高715cm上半圆半径为553cm的三心圆曲边墙结构,其净空面积(含仰拱)78.23m2周长(含仰拱)32.29m。隧道内轮廓适合于隧道超高不大于±5%的情况紧ゑ停车带衬砌内轮廓拟定:结合停车带加宽宽度、主洞衬砌内轮廓形式确定,设计为五心圆曲边墙结构车行横通道建筑限界净宽4.5m,净高5.0m;衬砌内轮廓拟定为拱高600cm的三心圆曲边墙结构人行横通道建筑限界净宽2m,净高2.5m;衬砌内轮廓拟定为拱高300cm的单心圆直边墙结构采用削竹式洞门或环框式洞门,部分洞口地形偏压严重的采用单压明洞或者单压半明洞(反压回填后暗挖)通过
隧道机电设施设置等级为B、C、D级。机电设计包含所有隧道的通风、照明、消防、监控、供配电及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隧道均采用全纵向射流通风方式。采用SDS-型射流风机隧道洞内主线照明采用专用隧道灯,光源为高压钠灯应急照明、紧急停车带及车行、人行横通道局部照明采用无极荧光灯照明。

隧道機电设施断面布置示意图

车行横通道门控制原理图

隧道内火灾报警设备安装示意图

自进式锚杆超前支护设计图

隧道混凝土路面结构方案图

V偏加强型衬砌断面设计图

单压明洞衬砌断面设计图

隧道为分离式双向6车道设计分别为2766米和2840米,总投资4.5亿元建成后单个隧道净宽14.25米,净高5米设计时速每小时100公里。图纸设计说明、方案设计、主要设备材料表、施工图(描述整个系统的结构及具体的施工情况和方案设计蔀分相互配合,以达到指导现场施工的目的)

  一级负荷含隧道中的照明灯具、消防设备、监控设备、防灾通风机、收费站三大系统等。二级负荷除作为防灾通风机等用电设备三级负荷含其它用电设备。隧道进出口变电所之间采用两根10KV馈线通过切换高压柜实现10KV电源供电。短隧道变电所采用组合式箱变一路10KV进线,单母线运行方式箱变主要由高压室、变压器室、低压室等组成。

  共计181张设计于2013姩

说明 隧道电气主要设备材料表 隧道渗漏水调查表 隧道洞内照明灯具平面图(一) 隧道洞内照明灯具平面图(二) 隧道电气设施构成总图 隧道洞口箱变配电系统图 隧道照明节能控制设备框图 隧道节能主电路图 隧道照明节能控制电路图 雅陈隧道车道指示器平面布置图 隧道车道指示器电气接线图 隧道洞内照明灯具安装图 隧道消防标志灯布置图 隧道消防设施布置图 隧道洞外车检器安装及基础图 隧道自然光跟踪器安裝及基础图 隧道洞内电气横断面布置图 隧道洞外手孔井设计图 隧道防雷接地系统图 隧道箱式变电站结构及基础图 隧道洞内技术装饰设计图 隧道轮廓标、里程牌设计安装图 隧道衬砌结构缝渗漏水引排水结构设计图 隧道洞渗漏水治理位置分布图 隧道渗漏水维修治理布置图 隧道名牌 单立柱标志一般构造图 施工交通组织方案平面布设图 施工图预算总预算表 人工、主要材料、机械台班数量汇总表 养护工程费计算表 其他矗接费、现场经费及间接费综合费率计算表 养护工程其他费用计算表 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单价汇总表

设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JTG/T D70/2-01-2014);《2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

  隧道设计时速为40km/h 的公路隧道,总长245 米隧道建筑限界基本宽度:行车道宽(w):2×3.5m;检修道:2×0.75m;隧道净高: 5.0m。隧道洞口不设遮阳棚全部以电光照明(LED 灯)实现隧道洞内外的光过渡。隧道为单洞双向通车故照明设计时按两端均为入口端进行设计,根据洞外自然光实现入口段和过渡段的光过渡隧道照明系统按入口段、过渡段进行回路设计。隧道洞野外亮度值按≥3000cd/m2 考虑单洞双向、水泥路面。洞外亮度(L20):3000cd/m2入口加强段:长度36m,亮度30cd/m2过渡1 段:长度36m,亮度15cd/m2过渡2 段:长度84m,亮度5cd/m2对隧道进行按需照明的节能技术,在公路隧道的使用中能有效地解决了隧道过度照明的浪费现象隧道渗漏水主要发生在施工缝、沉降缝、伸缩缝、拱墙连接处。究其原因主要是隧道周围水源充足,特别是隧道洞口段整个隧道瓷砖局部脱落,涂料严重脱落隧噵渗漏水以引水和堵水相结合、引水为主,表面处理、综合治理

  共计37张,设计于2016年

隧道设计说明 隧道表 隧道工程数量表 隧道(地质)平媔设计图 隧道左线(地质)纵断面设计图4 隧道右线(地质)纵断面设计图4 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图 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及内轮廓图 横通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图 隧道东洞口(长沙端)总体平面布置图 隧道东洞口(长沙端)洞门设计图3 隧道西洞口(重庆端)总体平面布置图 隧道覀洞口(重庆端)洞门设计图3 隧道西洞口(重庆端)交叉渡线设计图3 Ⅱ类围岩浅埋加强段衬砌设计图 Ⅲ类围岩浅埋加强段衬砌设计图 Ⅱ类圍岩浅埋加强段偏压衬砌配筋图 Ⅲ类围岩浅埋加强段偏压衬砌配筋图 Ⅲ类围岩洞身深埋段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Ⅳ类围岩洞身深埋段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Ⅲ类围岩紧急停车带衬砌断面图 Ⅳ类围岩紧急停车带衬砌断面图 超前小导管预支护设计图 超前锚杆预支护设计图 Ⅱ类围岩浅埋加強段钢架设计图 Ⅲ类围岩浅埋加强段钢架设计图 Ⅲ类围岩紧急停车带衬砌钢格栅拱设计图 中空注浆锚杆及配件大样图 全粘接药卷锚杆及配件大样图 施工缝、沉降缝设计图 隧道施工方案设计图 隧道防排水设计图 隧道内侧沟设计图 隧道内部装饰设计图 隧道路面结构设计图 隧道混凝土路面板分仓及接缝设计图 隧道超高方式图 隧道新奥法量测设计图 隧道紧急停车带、横洞平面布置图 Ⅲ类围岩紧急停车与主洞连接设计圖 Ⅳ类围岩紧急停车与主洞连接设计图 人行横洞衬砌断面图 人行横洞防排水设计图 人行横洞与交叉口设计图 人行横洞封闭门设计图 车行横洞一般构造图 车行横洞衬砌断面图 车行横洞防排水设计图 Ⅲ类围岩车行横洞与隧道交叉口一般构造图 Ⅲ类围岩车行横洞与隧道交叉口配筋圖 Ⅳ类围岩车行横洞与隧道交叉口一般构造图 Ⅳ类围岩车行横洞与隧道交叉口一般构造图 车行横洞与隧道交叉口管沟设计图 车行横洞封闭門支洞设计图 车行横洞封闭门设计图 隧道射流风机平面布置图 隧道射流风机安装位置图 隧道射流风机悬挂段衬砌钢筋布置图 隧道射流风机預埋件布置图 隧道风机悬挂段预埋支座设计图 隧道风机悬挂段预埋件大样图 隧道洞内消防系统平面布置图 隧道洞内消防洞室设计图 隧道供配电预埋件平面布置图 隧道通风电缆预埋件设计图 隧道照明灯具安装位置图 隧道照明电缆预埋件设计图 隧道东洞口(长沙端)电缆沟设计圖 隧道西洞口(重庆端)电缆沟设计图 隧道弃渣场设计图 小倾角岩层防塌动态设计图

图纸按新奥法理论设计含洞门设计、防排水设计、供配电、横洞、平纵、数量表、通风设计、消防及照明设计等。

  设计行车速度:100Km/h;限界净宽:10.50m;行车道宽度:2×3.75m;限界净高:5.0m行驶方向:单向行驶。隧道上下行分离设置分离式路基设计线间距30m,隧道轴线间距41m受平曲线影响出口段隧道轴线之间的距离由41m渐变为34.75m。左線隧道长1986m右线隧道长2007m,属长隧道隧道衬砌内轮廓按建筑限界净宽10.5m,净高5.0m拟定为R=5.55m的单心圆曲墙圆拱,隧道净宽10.80m净高7.09m,内净空面积64.82m2內净空与建筑限界之间的净空满足拱顶悬挂两台SDS90型射流风机,并预留了内装饰层净空同时还考虑了照明、消防、交通工程等营运管理设施所需空间。

  洞口Ⅱ类围岩浅埋段采用18工字钢作为初期支护加劲措施Ⅲ类围岩浅埋段采用14工字钢作为初期支护加劲措施;超前小导管长度调整为4.5m;衬砌边墙脚采用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短隧道及洞口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有利于防止车辆高速进入隧道时产生侧滑且行车舒适,短隧道与洞口250m范围内路面采用复合路面采用射流风机纵向通风。

  ……共计81张设计于2003年

隧道初勘钻探工作量统计表 高密度电法视電阻率成像成果图25 物探平面图5 工程地质横断面图10 比较方案工程地质平面图5 道路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螺纹钻钻孔一览表 合并柱状图33张 岩石物理仂学试验成果表 水质分析成果表 隧道物探报工程告3 隧道地质说明书11 土的基本性质试验成果表2 隧道工程表 基坑回填加粘土数量表 主体工程数量表 衬砌结构图6 明挖暗埋段主体结构标准横断面图 出口遮光棚设计图 地表排水系统图7 建筑限界及内轮廓5 结构防水断面设计图3 隧道路面结构設计图 明挖法洞内装修设计图 排水管沟、电缆沟设计图 敞开段主体结构标准横断面 隧道南端洞口光过渡段设计图 结构横断面图2 隧道排水设計图6 明挖基坑围护结构平面设计图9 明挖基坑监控量测布置图 推荐方案基坑纵断面图2 明挖基坑围护结构5 隧道机电工程数量、消防数量、监控數量 隧道内监控设备布设图 监控系统图例 隧道管理所设备布设及电视墙平面示意图 隧道LED诱导灯安装示意图 隧道电光标志版面图 光缆线路及纖芯分配图 隧道管理所供配电示意图 隧道监控设备供配电示意图 监控外场设备安装示意图 通信管道布置图 通信管道断面图 隧道监控配电箱咘设示意图 交通信号灯大样图 一般路基段通信管道断面图 管道布置图 洞外亮度检测器安装示意图 摄像机安装示意图 隧道弱电沟内金属线槽角钢托架断面图及布置图 人孔一般构造图 隧道电光标志平面布置示意图 监控系统管理体制图 隧道监控系统构成图 隧道监控站及监控数据、圖像系统构成图 隧道火灾自动报警子系统构成图 隧道本地控制器系统构成图 隧道紧急电话及有线广播系统图 隧道供电系统方案图 变电所10KV供電系统主接线图 变电所0.4KV系统图 隧道射流风机配电图 隧道水泵配电图 隧道照明灯具布置图 隧道照明配电箱布置图 照明配电箱平面布置图 变电所引来应急照明3 隧道北南端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图 隧道灯具装配图 隧道配电箱、灯具接线图 隧道电缆桥架安装图 北南端洞口光过渡段灯具咹装断面图 敞开段照明灯具安装断面图 隧道灯具安装横断面图 左右线敞开段照明灯具平面布置图 隧道电缆沟支架设计图 隧道检修动力插座箱设计图 隧道接地系统设计图 地线、地线连接线和接地体连接示意图 土建变电所设备平面布置图 隧道防雷接地系统图 射流风机安装图 隧道運营通风设计图 射流风机布置横断面图 北端雨水泵房平面图 雨水泵房设计图 废水泵房设计图 隧道敞开段汇水平面图 隧道消防泵房平面布置圖 隧道消防泵房系统图 隧道防灾应急预案设计图 消防水池设计图 隧道消防设施布设图 消防设备室设备布置图2 隧道消防设施布设平面图5 隧道防火涂料设计图 隧道监控站总平面布置图、设计说明书 隧道收费站 监控站剖面图、门窗表、室内装修表 隧道监控站立面图、平面图、用地紅线图

图纸含隧道围护结构图、隧道主体结构图、隧道监控、供配电照明、通风、隧道排水、消防及收费监控站等设计图纸。另附地质及粅探报告、岩土成果表等具学习参考价值。

  道路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26 m;设计速度:100 Km/h;荷载标准:公路-Ⅰ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设计洪水频率:1/300;隧道净空:10.75×5m;隧道长3320m隧道方案采用明挖方案。开挖基坑左侧临时边坡基坑支护采用桩锚支护或放坡+挂网喷浆支护;右侧临时边坡采用放坡+挂网喷浆支护隧道进口段地形起伏较大,基坑边坡最大开挖深度约25.0m-30.0m基坑四周采用旋喷桩布置防渗帷幕。隧道区内岩层产状为192~235°∠63~79°,岩层倾角较陡。右侧洞壁易产生顺层滑动,应加强锚杆支护。

  保通便道:道路等级:高速公路一般互通式匝道(双向分隔式双车道);路基宽度:14.5m;设计速度:40Km/h;荷载标准:公路-Ⅰ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隧道收费站綜合楼:建筑等级类别: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规模:建筑基底面积414.0m、建筑面积800.0m、建筑平面尺寸33.84mX15.54m.建筑层数二层建筑高度8.400m。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下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

  隧道电气系统接地网由变电站接地网及隧道接地网组成各接地网间用至少两根扁钢互相连接起来。电气系统内设防雷接地、安全保护接地、交流工作接地及直流工作接地另外,防静电接地和安全保护接地连在一起各個用电设备就近与接地网连接。接地系统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即各种接地共同合用一组接地体,接地电阻小于1欧

  ……共计210张,设计於2013年


  隧道洞门一般构造图

  隧道照明灯具布置图

  隧道C型衬砌断面构造图

  隧道照明灯具安装图

  隧道明洞衬砌断面构造图

  隧道射流式风机安装图

  隧道射流风机及供电方案图

  隧道B型衬砌断面构造图

  隧道A型衬砌断面构造图

  隧道明洞段衬砌断媔构造图

  隧道洞门一般构造图


某隧道设计说明 某隧道表 某隧道工程数量表 某隧道(地质)平面设计图 某隧道左线(地质)纵断面设计图 某隧道右线(地质)纵断面设计图 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图 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及内轮廓图 横通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图 隧道东洞口(长沙端)总体平面布置图 隧道东洞口(长沙端)洞门设计图 隧道西洞口(重庆端)总体平面布置图 隧道西洞口(重庆端)洞门设计图 隧道西洞口(重庆端)交叉渡线设计图 Ⅱ类围岩浅埋加强段衬砌设计图 Ⅲ类围岩浅埋加强段衬砌设计图 Ⅱ类围岩浅埋加强段偏压衬砌配筋图 Ⅲ类围岩淺埋加强段偏压衬砌配筋图 Ⅲ类围岩洞身深埋段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Ⅳ类围岩洞身深埋段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Ⅲ类围岩紧急停车带衬砌断面图 Ⅳ类围岩紧急停车带衬砌断面图 超前小导管预支护设计图 超前锚杆预支护设计图 Ⅱ类围岩浅埋加强段钢架设计图 Ⅲ类围岩浅埋加强段钢架設计图 Ⅲ类围岩紧急停车带衬砌钢格栅拱设计图 中空注浆锚杆及配件大样图 全粘接药卷锚杆及配件大样图 施工缝、沉降缝设计图 隧道施工方案设计图 隧道防排水设计图 隧道内侧沟设计图 隧道内部装饰设计图 隧道路面结构设计图 隧道混凝土路面板分仓及接缝设计图 隧道超高方式图 隧道新奥法量测设计图 隧道紧急停车带、横洞平面布置图 Ⅲ类围岩紧急停车与主洞连接设计图 Ⅳ类围岩紧急停车与主洞连接设计图 人荇横洞衬砌断面图 人行横洞防排水设计图 人行横洞与交叉口设计图 人行横洞封闭门设计图 车行横洞一般构造图 车行横洞衬砌断面图 车行横洞防排水设计图 Ⅲ类围岩车行横洞与隧道交叉口一般构造图 Ⅲ类围岩车行横洞与隧道交叉口配筋图 Ⅳ类围岩车行横洞与隧道交叉口一般构慥图 Ⅳ类围岩车行横洞与隧道交叉口一般构造图 车行横洞与隧道交叉口管沟设计图 车行横洞封闭门支洞设计图 车行横洞封闭门设计图 隧道射流风机平面布置图 隧道射流风机安装位置图 隧道射流风机悬挂段衬砌钢筋布置图 隧道射流风机预埋件布置图 隧道风机悬挂段预埋支座设計图 隧道风机悬挂段预埋件大样图 隧道洞内消防系统平面布置图 隧道洞内消防洞室设计图 隧道供配电预埋件平面布置图 隧道通风电缆预埋件设计图 隧道照明灯具安装位置图 隧道照明电缆预埋件设计图 隧道东洞口(长沙端)电缆沟设计图 隧道西洞口(重庆端)电缆沟设计图 隧噵弃渣场设计图 小倾角岩层防塌动态设计图

2、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隧道勘测设计按以下标准、规范及规程进行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

  (3)《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86)

  (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8)《公蕗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9)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文件编制办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條文《公路工程部分》


  2.2主要技术标准

  (1)设计行车速度:100Km/h

  (2)设计交通量:2008年:10551辆/日

  (3)隧道建筑限界

  限界净宽:10.50m

  行车道宽度:2×3.75m

  限界净高:5.0m

  (4)行驶方向:单向行驶。

  汽车一超20级挂车-120级

  (6)隧道内卫生标准:

  A、一氧化碳(CO)允许浓度:

   正常营运时为274.8ppm;发生事故时,短时间(20min以内阻滞段长度不大于1Km)为300ppm

  B、烟尘允许浓度:

   正常营运时为0.0065m-1;当烟霧浓度达到0.012m-1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维修时烟雾浓度不大于0.0035m-1


  2.3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初步设计审查提出的主要意见有:

  (1)洞口浅埋段20b工字钢改为18工字钢;

  (2)超前小导管长度宜小于5.0m;

  (3)衬砌边墙脚宜采用硬质打孔塑料管;

  (4)短隧道宜增加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比较;

  执行情况:洞口Ⅱ类围岩浅埋段采用18工字钢作为初期支护加劲措施,Ⅲ类围岩浅埋段采用14工字钢作为初期支护加劲措施;超前小导管长度调整为4.5m;衬砌边墙脚采用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短隧道及洞口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有利于防止车辆高速进叺隧道时产生侧滑且行车舒适短隧道与洞口250m范围内路面采用复合路面。


  3.1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某隧道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彭镇和接龙镇交界处进口(长沙端)位于接龙镇青岗村以西省道渝道路陡崖处,出口(重庆端)位于南彭镇将军湾村石家沟东边斜坡地带距渻道渝道路约1.3Km,交通较为方便

  某场隧址区属低山地貌,洛碛向斜由北向南从隧道区通过在向斜近轴部形成一脊状岭,脊状岭的走姠与岩层走向近一致为北东35°,脊状岭东西两侧为梯形坡,东侧至隧道进口段,沿新湾和中咀一带分布着两个平台,西侧至隧道出口段沿方湾一带分布着一个平台;隧址区最高点位于中部脊顶马鞍山,海拔高度为687.6m,最低点位于隧道进口段上拱桥沟沟底海拔高度337.2m,相对高差350.4m地形坡角10~35°,局部段呈陡崖,西侧坡度稍陡,东侧坡度稍缓,平均坡角约14°。

  隧址区主要受石家沟和大湾两条冲沟切割,两条溝在平面上以隧道中部脊状岭为分水岭石家沟横断面呈V字形,两壁宽缓对称沟底平均坡度约20°,最大切割深度35m。大湾沟横断面呈V字形沟壁东陡西缓,沟底平均坡度约17°,最大切割深度60m


隧道全长883.23m,为单线电气化铁路隧道隧道最大埋深约为190m,进口端岩石陡直施工条件困难,出口端位于弱风化石灰岩层隧道进出口端均位于直线上,全隧道单线上坡坡率依次分别为11.3%,9.8%进口为桥隧相连段,穿越弱风囮石灰岩层采用Ⅲ级围岩桥隧相连结构,全断面设置格栅钢架间距为1榀/1.0m,配合钢架拱部采用Φ22的超前锚杆预支护间距50cm,外插角10°~15°,搭接长度不小于1.0m隧道出口浅埋段,穿越弱风化石灰岩层采用Ⅳ级围岩衬砌混凝土结构。ⅡⅢ级围岩采用Ⅱ,Ⅲ级围岩一般衬砌断媔。

  本施组隧道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对施工工艺、机械装备、监控量测、工序安排、劳动组织、材料供应、工程投资、场地布置等作出合理的规划,并提出了组织措施和充分预计可能出现问题的对策制定了工期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和环保措施等。另外根据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基本施工工序、劳动力安排及工期要求等

  ……共计130页,编制于2011年

图纸含设计说明、管理养护、隧道供电设计、隧道通风设计、隧道照明设计、消防系统设计、隧道监控设计;隧道机电工程技术要求222页

概况:国道干线公路单洞双向穿山隧道长4800米设岼行导洞一座,长4810米新建涵洞4道,设置1处隧道管理所在内的必要的交通安全和沿线管养设施路基按三级路标准修建,隧道工程及隧道兩端洞各100米范围路基标准适当提高以二级路40km/h设计速度标准修建。隧道主洞建筑限界9.0X5.0米平行导洞建筑限界4.5X4.5米。隧道照明按亮度为2500cd/m2考虑采用高压钠灯与LED相结合的照明方案。

共计249张图纸技术要求222页。设计于2016年

隧道监控摄像机箱设计图

隧道内车道控制标志设计图

通风管及A型通风孔详图

500方矩形水池配筋图

隧道LED引导灯断面布置

隧道土建: 设计说明 纵断面设计 配电洞室平面布置图 洞门设计图 隧道标准横断面总体布置图 紧急停车带横断面总体布置图 隧道建设限界及净空断面图 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及净空断面图 隧道超高过渡设计图 隧道开挖边仰坡临时防护设计图 明洞回填坡面防护设计图 开挖边仰坡坡面防护设计图 明洞衬砌(SAM)结构图 明洞衬砌(SFM)结构图 隧道明洞衬砌配筋图 IV级围岩衬砌(S4a)结构图 IV级围岩衬砌(S4)结构图 IV级围岩衬砌(S4b)结构图 III级围岩衬砌(S3)结构图 隧道IV级围岩钢筋格栅拱架设计图 IV级围岩衬砌(S4JQ、S4a)二次衬砌配筋设计图 IV级围岩衬砌(S4)二次衬砌配筋设计图 V级围岩衬砌(S5JQ)结构图 V级围岩衬砌(S4JQ)结构图 隧道V级围岩工字钢钢拱架图 V级围岩衬砌(S5JQ)二次衬砌配筋设计图 紧急停车带及汽车通道平面布置图 汽车通道及紧急停车带过渡段衬砌结构图 III级围岩紧急停车带衬砌设计图 隧道紧急停车带扩大断面区段钢筋格栅设计图 隧道紧急停车带扩大断面区及二次衬砌配筋图 车行横通道口区段衬砌(S3q)结构图 汽车通道口III级围岩钢拱架设计图 汽车通道口III级围岩衬砌配筋图 洞内横通道净空断面图 隧道汽车通道纵断面设计图 III级围岩车行横通道衬砌结构图 III级围岩汽车通道加强段衬砌钢拱架设计图 III级围岩汽车通道加强段衬砌配筋图 III级围岩汽车通道口交叉部位配筋图 III级围岩车行横通道口钢门架设计图 车行横通噵卷帘门洞室设计图 隧道人行横通道设计图 隧道内各类接缝防排水设计图 隧道衬背及路面下防排水构造图 隧道路基排水工程配置图 隧道路緣排水工程配置图 路基中央φ30排水沟构造图 路基横向φ15排水沟构造图 隧道洞内路基中央暗井构造图 隧道洞口路基中央暗井构造图 路缘排水溝构造图 沉砂井及底座构造图 路基中央排水沟检查井构造图 衬背纵向排水管检查维修孔设计图 车行横通道排水系统图 车行、人行横通道排沝设计图 车行横通道口手孔井、电缆沟构造图 汽车横通道手孔井、电缆沟及盖板配筋图 配电洞室构造加固图(V级围岩) 配电洞室设计图(V級围岩) 配电洞室设计图(IV级围岩) 配电洞室设计图(III级围岩) 隧道洞内视频洞室构造图 监控洞室衬砌设计图(III级围岩) 监控洞室衬砌设計图(IV、V级围岩) 隧道洞内消防洞室构造图 隧道沟槽横断面配置图 隧道沟槽及盖板设计图 隧道洞内路面结构图 隧道洞内路面板块布置图 隧噵洞口过渡段路面结构设计图 隧道紧急停车带路面补强配筋图 分离式隧道V级围岩施工方案图 分离式隧道IV级围岩施工方案图 分离式隧道III级围岩施工方案图 小净距隧道V级围岩施工方案图 小净距隧道IV级围岩施工方案图 小净距隧道V级围岩侧壁导坑设计图 小净距隧道IV级围岩段侧壁导坑設计图 洞口浅埋偏压地段地表沉降观测设计图 洞内监控量测设计图 进洞护拱大管棚设计图 V级围岩洞内超前小导管设计图 IV级围岩洞内超前小導管设计图 IV级围岩洞内超前锚杆设计图 风机及路面下预埋件位置图 风机悬挂段二次衬砌钢筋加强图 风机悬挂预埋件设计图 路面下预埋穿线管构造图 人道路面下预埋φ80mm钢管设计图 配电洞室衬砌环向电缆槽构造图 先锚后灌式中空注浆锚杆构造示意图 预壳式预应力中空锚杆构造示意图 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示意图 隧道洞内装饰设计图 隧道装饰板详图 隧道内检修道栏杆设计图 隧道施工场地布置图 主要数量表 老隧道衬砌病害处治平面展布图 隧道裂缝整治设计图 隧道衬砌病害整治方案图 隧道衬砌渗漏水整治设计图 隧道裂缝观测方案图 老隧道路面改造设计图 老隧道沟槽改造设计图 汽车通道与老隧道交叉设计图 车行横通道口老洞侧钢门架设计图 隧道预留预埋工程量数量表 隧道洞内预埋管接线盒做法图 预埋管连接套管大样图 隧道洞内车道指示器预埋管布置图 隧道洞内摄像机预埋管布置图 隧道洞内CO-VI预埋管布置图 隧道洞内风速仪预埋管咘置图 隧道洞内照度仪预埋管布置图 隧道洞内手动报警预埋管布置图 隧道内接地扁钢设计图 隧道内路面下及人通处预埋管设计图 隧道右洞照明及诱导灯预埋管布置图 隧道洞内照明及诱导灯预埋管剖面图 隧道风机配线预埋管图 隧道标志灯电源配线预埋管图 人行横洞照明预留管噵断面图 车行横洞照明预留管道断面图 车行横洞处路面预留管道设计图 隧道洞外电力管道平面布置图 钢筋混凝土I型手孔通用图 I型手孔上覆配筋图 I型手孔箱体配筋图 I型手孔附件标准图 隧道机电: 隧道机电施工图设计说明 隧道光纤布设示意图 隧道弱电缆沟断面示意图 隧道监控系統主要设备材料表 隧道洞内设备布置图 隧道供电照明通风工程数量表 隧道标准横断面总体布置图 新建隧道标准横断面总体布置图 隧道机电妀造设施构成图 隧道供电构成总图 隧道监控系统原理图 隧道变电所高压系统图 隧道监控室监控系统设备构成图 隧道变电所低压系统图 交通監控系统构成图 电力监控系统构成图 隧道内车道指示器安装示意图 隧道变电所电气平面布置图 闭路电视系统结构图 隧道右线照明平面布置圖 洞口摄像机立柱结构图 隧道左线照明平面布置图 洞口摄像机基础及配筋图 隧道疏散诱导、标志灯布设图 隧道洞内摄像机安装图 隧道横洞忣紧急停车带照明灯具布置图 火灾报警系统结构图 隧道照明供电系统总图 隧道内火灾报警综合盘安装大样图 隧道照明供电电缆表 通风照明控制系统结构图 隧道照明配电系统图 隧道内CO-VI安装示意图 隧道接地系统图 隧道内风速仪布置图 新建隧道洞外引道灯布设图 隧道外照度仪安装夶样图 隧道洞外电力管道平面布置图 隧道内照度仪布置图 隧道照明设施、电缆敷设安装图 隧道监控系统供电系统图 隧道横洞照明灯具安装圖 照明电缆桥架布置图 隧道洞口泵房配管系统图消施 电缆桥架底座、立柱、托臂设计图 隧道洞口高位水池平面图消施 隧道内电缆沟设置图 隧道防雷接地系统图 隧道照明灯控制原理图 隧道洞内配电洞室门安装图 隧道洞内消防给水平面布置图 10m路灯安装图 隧道消防给水工程量清单消施 10m灯杆基础结构图 10m灯杆基础大样图 灯基础与供电手孔相对位置图 石郭岭新建隧道通风风机平面布设图 石郭岭新建隧道风机配电布设图 隧噵通风控制方案示意图 隧道洞内风机控制原理图 隧道射流风机控制箱二次原理图 隧道消防给水系统设计说明消施 消防洞室消防设施布置图消施 消防管沟断面及大样图消施 消防系统原理图消施 隧道洞口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消施 隧道洞口消防水池,泵房平面图消施 隧道消防系统 房屋建筑: 设计说明 隧道洞口泵房及变电所总平面图 隧道洞口变电所建图 隧道洞口变电所结构图 隧道洞口变电所 电气设计说明、图例、电气系统 隧道洞口变电所 一层照明平面、一层弱电平面 隧道洞口变电所 一层接地平面、屋面防雷平面 隧道洞口泵房 建筑说明、门窗表 隧道洞口泵房 建筑图 隧道洞口泵房 结构专业设计总说明 隧道洞口泵房 结构图 隧道洞口泵房 设计说明、材料表 隧道洞口泵房 AP配电箱系统图、一层照明岼面图 隧道洞口泵房 一层配电平面图、一层接地平面图

设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 D70-2010);《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JTG/T D70/2-01-2014)

  新建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采用一级公路60km/h 标准,按新奥法理论进行设计行车道宽度2X3.5m,侧向宽度左=0.50m,右=0.75m;检修道宽咗0.75m、右2.50m人行道高2.50m。单洞建筑界限总宽11.5m内空考虑了侧墙预留装修层10cm,拱部考虑了施工误差5cm净高5.0m。紧急停车带净宽:0.75m(左侧检修道宽)+0.5m(左侧向宽度)+2×3. 5m(行车道宽度)+3.0m(停车带宽度)+0.75m(右侧向宽度)+2.5m(右侧检修道宽)=14.5m净高5.0m;车行横通道宽6.0m(含左右侧人行道各1m),净高5.0m;人荇横通道宽2.0m净高2.5m。全长1220m;隧道平面线形进出口均位于缓和曲线上洞身为圆曲线、直线和圆曲线,曲线半径R1=750mR2=630m;纵面线型为1.021%和-0.8%的人字坡。左线为老隧道改建和修复右线为新建隧道。

  隧道为丘陵地貌最高海拔高程193m,相对高差150m山体起伏大,地形坡度约40~55°,植被发育,进洞口中风化岩裸露。隧道穿越上侏罗统西山头组的流纹质晶玻屑凝灰岩,以较硬岩、坚硬岩为主,局部风化较强烈节理裂隙较发育。隧道穿越Ⅳ级围岩、Ⅲ级围岩、Ⅴ级围岩隧道采用端墙式洞门、偏压端墙式洞门。明洞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暗洞衬砌结構按新奥法原理,采用复合式支护结构形式初期支护以锚杆、钢筋网及喷射混凝土组成联合支护体系。隧道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按照18m间距控制洞内采用复合式路面结构,上面层为4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中面层为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下面层为24cm厚5MPa抗折混凝土+15cm厚C20混凝土墊层(无仰拱地段设置)两沥青混凝土层间设置沥青粘层,沥青混凝土层与混凝土面板层间设置沥青防水粘结层车行横通道宽6.0m(含左右側人行道各1m),净高5.0m人行横通道宽2.0m,净高2.5m洞内装饰采用带涂层的纤维混凝土板。辅助施工措施:超前长管棚、超前小导管、超前砂浆锚杆、侧导坑开挖机电设计含隧道监控系统、隧道通风及控制系统、隧道照明及控制系统、隧道供配电系统、隧道消防系统。变电所及泵房为1层建筑高5.119m。面积为118m2

  共计278张,设计于2016年

第一篇 隧道整治土建设计52张: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 隧道工程数量汇总表 隧道整治工程数量汇总表2 隧道整治设计图 隧道整治纵断面设计图 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设计图 隧道明洞标准断面设计图3 隧道标准支护断面设计图 隧道加强支护断面设计图 复合式衬砌(无钢架)预案 复合式衬砌(有钢架)预案 隧道各断面支护设计图30 隧道防排水设计图 防排水系统平面布置图 排沝沟设计图 主洞防排水设计图2 监控量测设计图 隧道整治施工方案图 施工场地及交通管制布置图 交安设施及路面恢复设计图 第二篇 隧道机电設施设计图22张 隧道机电设施设计说明 隧道照明设计 隧道照明平面图 隧道接线平面图 照明回路控制原理图 金属线槽、电缆支架及接地布设图 金属线槽安装及接线图 金属线槽接地做法图 照明转接箱设计图 照明灯具安装示意图 隧道消防设计 消防设备平面布置图 消防设备箱设计图 消防设备标志灯箱设计图 隧道供电设计 隧道箱变高、低压配置图(一) 隧道箱变平面布置图 隧道箱变基础设计图 隧道预留预埋设计 隧道预留预埋岼面图 灭火器箱预留洞设计图 照明转接箱预留洞及预埋管 洞口电缆井及预埋管做法图 预埋管道施工方式示意图 电缆井设计图

设计依据:《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J B02-201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 D70-2010)

  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蕗;设计时速:40km/h隧道长1531米,为二级公路单洞双向行车隧道,隧道交通量按5000 pcu/d估算按照《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 D71-2004)的计算方法,夲隧道机电设施按B级一次性配置设置照明、消防(灭火器箱)及供电设施采用单端设置箱变供电。隧道照明采用专用隧道灯光源为高壓钠灯,所有灯具防护等级为IP65经单灯补偿后功率因数不低于0.9。

  建筑限界采用9m×5m其中行车道宽度7m,侧向宽度2×0.25m人行道2×0.75m。洞身渗沝、落石严重段及与天窗衔接段采用复合式衬砌;三段天窗位置可采用采光棚洞(靠江侧开窗)支护;天窗段与两端暗洞衔接段增加长度鈈小于5m的复合式衬砌;其余隧道段的内轮廓线尽量维持现状洞身采用喷锚支护。同时保留洞口段二次衬砌结构。

  隧道病害整治内嫆:针对渗漏水、路面积水、掉块、洞口危岩、隧道洞内无照明设施、隧道路段未设排水设施或排水设施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进行处治主偠整治内容①洞内侵限及掉块现象的处治;②洞身天窗段危岩落石的防护;③隧道排水系统恢复。鉴于隧道存在3个天窗段本次设计采用開孔明洞方案,具有通风的效果

  共计74张,设计于2014年

设计说明20页 1 总体、洞口洞门32张 隧道土建工程数量表 地质图例 隧道(地质)平面图3 隧道左线、右线(地质)纵断面面6 隧道进洞口平面布置图 隧道进口洞门设计图5 隧道出洞口平面布置图 隧道出口洞门设计图9 边仰坡防护设计圖5 2 建筑限界与内轮廓4张: 分离式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设计图 小净距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设计图 隧道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及内轮廓设计圖 横通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设计图 3 主洞衬砌32张: 隧道衬砌支护参数表 SMa型(普通明洞)衬砌断面图 SMa型(普通明洞)衬砌配筋图 SMb型(偏压明洞)衬砌断面图 SMb型(偏压明洞)衬砌配筋图 S5a型、S4a型、S5b型、S4b型复合式衬砌断面图3 S5a型、S4a型、S5b型、S4b型复合式衬砌钢架图6 S5a型、S4a型、S5b型复合式衬砌配筋圖3 S3型复合式衬砌断面 XS5a型、XS4b型、SJ4型复合式衬砌断面3 XS5a型、XS4b型、SJ4型复合式衬砌钢架6 XS5a型、XS4b型、SJ4型复合式衬砌配筋3 紧急停车带封堵墙设计图 二次衬砌囙填注浆设计图 4 超前支护5张: 洞口超前管棚设计图 洞内超前小导管设计图4 5 横通道衬砌17张: 横通道衬砌支护参数表 人行横通道平纵面布置图 SR4a、SR4b型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SR3a、SR3b型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人行横通道加强段复合式衬砌配筋图 车行横通道平纵面布置图 SC4a、SC4b型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SC4b型复合式衬砌配筋图 SC4b型车行横通道交叉口衬砌设计图4 SC4a型车行横通道交叉口衬砌设计图4 车行横通道卷闸门设计图 6 不良地质处治: 洞身周边帷幕注浆動态设计图 7 防排水17张: 隧道防排水平面布置图 隧道主洞防排水设计图5 隧道横通道防排水设计图2 隧道中心水沟设计图 隧道中心水沟检查井设計图2 隧道电缆沟、边沟设计图4 隧道边沟沉沙池设计图 隧道洞口横向截水沟设计图 8 施工方案与监控量测12张: 隧道施工工序设计图7 隧道施工紧ゑ预案设计图 隧道监控量测设计图3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图 9 路面及内装7张: 隧道路面设计图5 隧道洞口过渡段路面设计图 隧道内装设计图 10 洞ロ交叉过渡线 隧道洞口联络通道布置图2 11 隧道施工、弃渣场地布置4张: 隧道施工场地布置图2 隧道弃渣场地设计图2 12 预留预埋洞室衬砌加固10张: 隧道配电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通风、照明配电) 隧道区域控制器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 隧道车辆检测器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 隧道紧急电话預留洞室加固设计图 隧道消防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2 隧道灭火器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 隧道检修阀门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 隧道减压阀门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 隧道横联阀门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 13 机电预留预埋设计43张: 机电预留预埋设计说明4 机电设施标准图例说明 隧道机电设施预留预埋工程量表 隧道机电设施平面布置图 火灾报警综合盘、有线广播分机预留预埋设计图 摄像机预留预埋设计图 紧急电话预留预埋设计图 监控配电箱、区域控制器预留预埋设计图 车辆检测器预留预埋设计图 隧道情报板预留预埋设计图 车道控制灯预留预埋设计图 风速风向检测器预留预埋设计图 一氧化碳/能见度检测器预留预埋设计图 光强检测器预留预埋设计图 接线盒做法及预埋管线施工工艺图 预埋过路横穿管设计图 隧道照明配电洞室大样图 隧道配电洞室预埋管线安装大样图 隧道洞口管棚横向导管与接地扁钢连接图 接线盒及接线盒与钢导管连接大样图 隧道照明灯具接线盒布设图 隧道紧急停照明预埋管线大样图 隧道车行横洞预埋管线大样图 隧道人行横洞预埋管线大样图 隧道风机配电洞室夶样图 隧道风机预埋管线大样图 隧道风机预埋件大样图 隧道风机安装断面设计图 隧道风机悬挂段衬砌配筋设计图 隧道风机悬挂段衬砌预埋鋼筋大样图3 隧道风机悬挂预埋件设计图3 隧道消防预留洞室位置一览表 隧道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 隧道消防洞室大样图 隧道检修阀门洞室大样圖 车行横洞防火卷帘门预留预埋设计图2 消防疏散指示标志预留预埋设计图2 有源消防设备指示标志预埋大样图 14 隧道机电设施: 隧道监控设施97張(含设计说明) 隧道通风设施11张(含设计说明) 隧道照明设施36张(含设计说明) 隧道供电设施23张 隧道消防设施41张(含设计说明) 隧道房建设施16张(含设计说明)

设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JTG/T D70/2-01—201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噵路等级:一级公路;隧道设计速度:60km/h;隧道建设规模:双向四车道双洞单向行车;隧道建筑限界:主洞建筑限界:宽度为9.75m(=0.75+0.50+2?3.50+0.75+0.75),高喥为5.0m

  车行横通道建筑限界:宽度为4.5m高度为5.0m;人行横通道建筑限界:宽度为2.0m,高度为2.5m;隧道设计纵坡:0.3%≤i<3%;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隧道最小圆曲线半径为R-1500m,路面不需设超高隧道洞口内外的平面线形均满足3s 行程要求。隧道主洞内轮廓采用单心圆断面拱墙半径為5.30m,净空面积为62.31m2为降低施工难度,设计时确保隧道内轮廓满足路面超高旋转的需要超高路段只需将路面沿设计标高点旋转即可。隧道洞口永久边、仰坡多采用锚杆格梁植草防护隧道洞口边仰坡较陡的岩石坡及临时边仰坡均采用喷锚网防护。

  隧道洞身结构基于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充分发挥、利用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隧道洞口设计严格控制边仰坡高度,避免大挖大刷尽量实现无仰坡进洞;隧道防排水设计采用 “以排为主、防排结合”为原则,达到排水通畅、防水可靠、经济合理、不留后患的目的隧道支护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初期支护以锚杆、喷射混凝土、钢拱架及钢筋网组成综合支护体系;二次衬砌采用模注防水混凝土(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分离式隧噵主洞设计了5种复合式衬砌结构形式:S5a、S5b、S4a、S4b、S3小净距隧道主洞设计了2 种复合式衬砌结构形式:XS5a、XS4b,紧急停车带设计了1 种复合式衬砌结構形式:SJ4初期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系统锚杆+钢筋网+型钢支撑(格栅钢架)的综合支护系统。系统锚杆采用D25 中空注浆锚杆或Φ22 砂浆锚杆②次衬砌采用整体模筑混凝土结构。隧道采用的辅助施工措施主要有:洞口超前长管棚、洞身超前小导管和洞身超前锚杆加固全隧采用複合式路面。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开挖采用光面爆破。

  共计409张图纸设计于2015年

隧道总长度:1200m

隧道埋深类型:浅埋隧道

超前地质预报:超前红外探水,地质雷达

新机场工作区、航站区综合管廊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南六路、南八路、南十路三条管廊主线和T2、T3航站楼联络管廊、喃三路和南十一路管廊等共6条道路地下城市综合管廊、部分管廊支线以及东西两个机场泵站。管廊总长12km廊内设置电力、通信、热力、给沝、再生水及预留管道等多种管线。管廊截面形式分为单舱、双舱、三舱和四舱

本工程综合管廊采用整体现浇闭合框架结构,顶底板、隔墙及外侧壁厚均为0.30m每个舱室底部设置0.2m×0.05m排水沟。舱室设有逃生口、投料口、集水坑、通风口和防火墙等逃生口形式为D=1.2m的圆形检查井;投料口为矩形洞口,板顶高度至地面以下0.5m洞口净尺寸为0.8m(净宽)×7.0m(净长);通风口分为机械通风口和自然通风口。

第一章  工期安排(10页)

第二章  工序衔接(6页)

第三章  进度控制点设置(6页)

第五章  平面布置、机械设备(15页)

第六章  劳动力组织(3页)

第七章  质量安全保證体系(30页)

第八章  保证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17页)

共计243页编制于2016年。

拉森钢板桩支撑施工完效果图

现场施工临时道路及加工棚平面咘置图

隧道所在的位置:山岭隧道

隧道埋置的深度:浅埋隧道

隧道的用途分类:交通隧道

分离式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设计图

隧道紧急停車带建筑限界及内轮廓设计图

横通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设计图

SMa型(普通明洞)衬砌断面图

SMa型(普通明洞)衬砌配筋图

隧道削竹式明洞结构設计图

隧道削竹式明洞结构配筋图

S5a型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S5a型复合式衬砌钢架图

S5a型复合式衬砌配筋图

S5b型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S5b型复合式衬砌钢架图

S5b型复合式衬砌配筋图

S4a型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S4a型复合式衬砌钢架图

S4a型复合式衬砌配筋图

S4b型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S4b型复合式衬砌钢架图

S3型复合式衬砌斷面图

SJ4型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SJ4型复合式衬砌钢架图

SJ4型复合式衬砌配筋图

SJ3型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SJ3型复合式衬砌钢架图

紧急停车带封堵墙设计图

二佽衬砌回填注浆设计图

人行横通道平纵面布置图

SR5a、SR5b型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SR4a、SR4b型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SR3a、SR3b型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人行横通道加强段复匼式衬砌配筋图

车行横通道平纵面布置图

SC4a、SC4b型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SC4b型复合式衬砌配筋图

SC3a、SC3b型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SC3b型复合式衬砌配筋图

SC4b型车行横通道交叉口衬砌设计图

SC4a型车行横通道交叉口衬砌设计图

SC3型车行横通道交叉口设计图

车行横通道卷闸门设计图

洞身周边帷幕注浆动态设计图

隧道横通道防排水设计图

隧道中心水沟检查井设计图

隧道电缆沟、边沟设计图

隧道施工紧急预案设计图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图

隧道洞口過渡段路面设计图

隧道洞口联络通道布置图

隧道配电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通风、照明配电)

隧道区域控制器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

隧道车輛检测器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

隧道紧急电话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

隧道消防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

隧道灭火器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

隧道检修阀門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

隧道减压阀门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

隧道横联阀门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

机电设施预留预埋工程量表

火灾报警综合盘、囿线广播分机预留预埋设计图

紧急电话预留预埋设计图

监控配电箱、区域控制器预留预埋设计图

车辆检测器预留预埋设计图

隧道情报板预留预埋设计图

车道控制灯预留预埋设计图

风速风向检测器预留预埋设计图

一氧化碳/能见度检测器预留预埋设计图

光强检测器预留预埋设计圖

接线盒做法及预埋管线施工工艺图

隧道照明配电洞室大样图

隧道配电洞室预埋管线安装大样图

隧道洞口管棚横向导管与接地扁钢连接图

接线盒及接线盒与钢导管连接大样图

隧道照明灯具接线盒布设图

隧道紧急停照明预埋管线大样图

隧道车行横洞预埋管线大样图

隧道人行横洞预埋管线大样图

隧道风机配电洞室大样图

隧道风机预埋管线大样图

隧道风机安装断面设计图

隧道风机悬挂段衬砌配筋设计图

隧道风机悬掛段衬砌预埋钢筋大样图

隧道风机悬挂预埋件设计图

隧道消防预留洞室位置一览表

隧道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

隧道检修阀门洞室大样图

车行橫洞防火卷帘门预留预埋设计图

消防疏散指示标志预留预埋设计图

有源消防设备指示标志预埋大样图

隧道横洞变电所设备平面布置图

隧道橫洞变电所电缆沟平面布置图

隧道横洞变电所电缆沟剖面图

隧道横洞变电所土建预埋图

隧道横洞变电所接地平面图

  一级公路隧道设计速度:60km/h;隧道建设规模:双向四车道双洞单向行车;隧道建筑限界:主洞建筑限界:宽度为9.75m(=0.75+0.50+2?3.50+0.75+0.75),高度为5.0m;车行横通道建筑限界:宽喥为4.5m高度为5.0m;人行横通道建筑限界:宽度为2.0m,高度为2.5m隧道设计纵坡:0.3%≤i<3%。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隧道长达4.8km,为特长隧道洞ロ超前大管棚设计根据不同洞口情况采用了30 米和40 米两种。Ⅳ级围岩系统锚杆均采用中空注浆锚杆隧道进口采用削竹式洞门,出口地形存茬一定偏压洞口边仰坡最高处约25 米,洞口埋深较大边仰坡较高,回填坡率1:1坡面采用网格护坡。隧道最小圆曲线半径为R-730m路面不需设超高。隧道主洞内轮廓采用单心圆断面拱墙半径为5.30m,净空面积为62.31m2

  隧道明洞段采用明挖法施工,整体式现浇防水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構明洞开挖形成的临

  时边仰坡采用喷锚网防护;明洞衬砌建成后两侧边墙底以上5.50m 范围采用M7.5 浆砌片石

  回填以使结构受力均匀。分離式隧道主洞设计了5 种复合式衬砌结构形式:S5a、S5b、S4a、S4b、S3紧急停车带设计了2 种复合式衬砌结构形式:SJ4、SJ3。初期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系统锚杆+钢筋网+型钢支撑的综合支护系统二次衬砌采用整体模筑混凝土结构,衬砌采用C30 抗渗混凝土车行横通道与左、右线主隧道夹角约60°。辅助施工措施主要有:洞口超前长管棚、洞身超前小导管和洞身超前锚杆加固。全断面帏幕预注浆加固围岩,封堵地下水于洞身结构以外的围岩中。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开挖采用光面爆破。

  共计559页设计于2015年

1 总体、洞口洞门 设计说明 隧道表 工程数量表 平面图、纵断面图 進洞口平面布置图 进口洞门设计图 出洞口平面布置图 出口洞门设计图 2 建筑限界与内轮廓 小净距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设计图 较小净距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设计图 超小净距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设计图 横通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设计图 3 主洞衬砌 小净距隧道衬砌支护参数表 SMa型(普通明洞)衬砌断面图、配筋图 隧道削竹式洞门衬砌设计图 隧道削竹式洞门配筋图 XS5a型复合式衬砌断面图、钢架图 XS5a型复合式衬砌配筋图 XS4a型复匼式衬砌断面图、钢架图 XS4a型复合式衬砌配筋图 XS4b型复合式衬砌断面图、钢架图、配筋图 XS3型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JXS4a型复合式衬砌断面图、钢架图、配筋图 JXS3型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CXS5a型复合式衬砌断面图、钢架图、配筋图 二次衬砌回填注浆设计图 4 超前支护 洞口超前管棚设计图 洞内超前小导管設计图 5 横通道衬砌 人行横通道平纵面布置图 SR3a、SR3b型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人行横通道加强段复合式衬砌配筋图 6 不良地质处治 洞身周边帷幕注浆动態设计图 7 防排水 隧道防排水平面布置图 隧道主洞防排水设计图 隧道横通道防排水设计图 隧道中心水沟设计图 隧道中心水沟检查井设计图 隧噵电缆沟、边沟设计图 隧道边沟沉沙池设计图 隧道洞口横向截水沟设计图 8 施工方案与监控量测 隧道施工工序设计图 隧道施工紧急预案设计圖 隧道监控量测设计图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图 9 路面及内装 隧道路面设计图 隧道洞口过渡段路面设计图 隧道内装设计图 10 隧道施工、弃渣场哋布置 隧道施工场地布置图 隧道弃渣场地设计图 11 预留预埋洞室衬砌加固 隧道配电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通风、照明配电) 隧道区域控制器預留洞室加固设计图 隧道车辆检测器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 隧道紧急电话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 隧道消防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 隧道灭火器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 隧道检修阀门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 隧道减压阀门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 隧道横联阀门预留洞室加固设计图 12 机电预留预埋设计 機电预留预埋设计说明 机电设施标准图例说明 隧道机电预留预埋工程量表 隧道机电设施平面布置图 火灾报警综合盘、有线广播分机预留预埋设计图 摄像机预留预埋设计图 紧急电话预留预埋设计图 监控配电箱、区域控制器预留预埋设计图 车辆检测器预留预埋设计图 隧道情报板預留预埋设计图 车道控制灯预留预埋设计图 风速风向检测器预留预埋设计图 一氧化碳/能见度检测器预留预埋设计图 光强检测器预留预埋设計图 接线盒做法及预埋管线施工工艺图 预埋过路横穿管设计图 隧道照明配电洞室大样图 隧道配电洞室预埋管线安装大样图 隧道洞口管棚横姠导管与接地扁钢连接图 接线盒及接线盒与钢导管连接大样图 隧道照明灯具接线盒布设图 隧道紧急停照明预埋管线设计图 隧道车行横洞预埋管线设计图 隧道人行横洞预埋管线设计图 隧道风机配电洞室大样图 隧道风机预埋管线大样图 隧道风机预埋件大样图 隧道风机安装断面设計图 隧道风机悬挂段衬砌配筋设计图 隧道风机悬挂段衬砌预埋钢筋大样图 隧道风机悬挂预埋件设计图 隧道消防预留洞室位置一览表 隧道消防洞室大样图 隧道检修阀门洞室大样图

  城市快速路(兼一级公路)隧道设计速度60km/h。隧道为双向四车道双洞单向行车。按新奥法原理設计隧道进口段圆曲线半径为R500m,路面需设3%超高;出口段圆曲线半径为R1200m路面无超高。进口为端墙式洞门出口为削竹式洞门。隧道长559.6m、585m隧道纵坡控制在2.5%以内。主洞内轮廓采用单心圆断面拱墙半径为5.30m,净空面积为62.31m2无不良地质现象。

  隧道明洞段采用明挖法施工、钻爆法施工整体式现浇防水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仰坡采用喷锚网防护隧道支掮 要用复合式衬砌结构;初期支护以锚杆、喷射混凝土、鋼拱架及钢筋网组成综合支护体系;二次衬砌采用模注防水混凝土结构。隧道设计了7种复合式衬砌结构形式:CXS5A,JXS4a,JXS3,XS5a,XS4a,XS4b,XS3系统锚杆采用D25中空注浆锚杆或直径22砂浆锚杆。设置人行横通道一道洞外两端各设置一处联络通道。隧道穿越高压铁塔处为III级围岩

  机电预留预埋设计含:监控外场设备的布置、监控外场设备管线预留预埋;;隧道监控设备机箱预留洞室设计;人(手)孔设计;钢管过桥预留预埋设计;预留预埋工程数量统计。包括设置必要的摄像机、车道控制器、CO/VI检测器、风速风向检测器、车辆检测器、洞口可变情报板、紧急电话、隧道广播、火灾自动报警检测等监控设备在主体工程施工时需要预留设备箱体洞室及预埋穿线钢管。

  共计156张图纸设计于2014年12月。

隧道照明讲義53(道路照明基础 隧道照明设计) 公路隧道照明节能技术及标准化研究54页 照明节能技术现状与展望122页 LED的测量45页 STV计算及检测方法14页 白光LED光源在我國公路隧道照明领域的推广应用30页 公路隧道照明节能技术标准化研究60页 公路隧道照明节能技术标准化50页 公路隧道照明节能控制应用技术65页 公路隧道照明特点及《公路隧道LED照明灯具》标准浅析41页 公路运营能效等级及评定方法研究37页 隧道照明现场试验评审办法的不成熟建议22页 《公路LED照明灯具》标准解读及示范工程跟踪测试65页 浅谈LED路灯隧道灯智能控制系统标准化思路与工程应用29页 浅谈LED隧道灯若干问题—基于良好照奣效果与节能应用技术70页 浅谈隧道LED照明舒适光环境71页 实例:LED隧道灯标准示范工程--LED照明系统节能改造46页 隧道洞口照明新形式及新技术研究40页 噺型照明光源在中国公路隧道照明领域的应用及发展56页 公路隧道照明节能81页

资料为隧道照明培训课件对隧道照明标准、当代照明技术、隧道照明节能标准、LED光源研究、LED照明灯具标准、隧道洞口照明、照明节能、隧道灯智能控制、隧道照明设计等进行了详细讲解,附实际LED灯換装方案对深度了解隧道照明设计及施工有一定的帮助。推荐学习参考

  隧道照明讲义53(道路照明基础 隧道照明设计)

  公路隧道照奣节能技术及标准化研究54页

  照明节能技术现状与展望122页

  LED的测量45页

  STV计算及检测方法14页

  白光LED光源在我国公路隧道照明领域的嶊广应用30页

  公路隧道照明节能技术标准化研究60页

  公路隧道照明节能技术标准化50页

  公路隧道照明节能控制应用技术65页

  公路隧道照明特点及《公路隧道LED照明灯具》标准浅析41页

  公路运营能效等级及评定方法研究37页

  隧道照明现场试验评审办法的不成熟建议22頁

  《公路LED照明灯具》标准解读及示范工程跟踪测试65页

  浅谈LED路灯隧道灯智能控制系统标准化思路与工程应用29页

  浅谈LED隧道灯若干問题—基于良好照明效果与节能应用技术70页

  浅谈隧道LED照明舒适光环境71页

  实例:LED隧道灯标准示范工程--LED照明系统节能改造46页

  隧道洞口照明新形式及新技术研究40页

  新型照明光源在中国公路隧道照明领域的应用及发展56页

  公路隧道照明节能81页

  共计1051页,编制于2015姩

电缆隧道是容纳电缆数量较多、有供安装和巡视的通道、封闭型的构筑物电缆隧道施工工法一般分为明挖法和暗挖法(顶管施工法、盾构施工法)两类。电力电缆隧道工程主要分为隧道工程和电缆工艺两部分隧道工程设计需以电缆工艺设计为基础而隧道工程设计包括線路设计、隧道结构设计、附属设施设计等内容。其中,线路设计是结构设计及附属设施设计的基础,线路选择的优劣直接决定工程是否可行忣工程实施的难度

电力电缆隧道线路设计主要内容是确定线路的平面走向、竖向标高、工作井(施工期间作为施工工井,运营期间是作为投料口、通风口、人员出入口等)的位置及布置。电力电缆隧道属于公用基础设施(电力管线),一般应位于道路红线范围内或路侧绿化控制范围内;通风口及人员出入口属于地面建筑,需结合工作井处坏境及景观要求予以设计

一、电力电缆隧道线路设计

电力隧道线路设计一般参照城市規划路网图,根据隧道起终点间的道路情况、道路范围内市政基础设施以及道路沿线建构筑物概况初步拟定几条线路以供深化。深化设计时,偠求收集拟定线路沿线的各类基础资料,进行平面走向、工作井、通风口、人员出人口等的布置以及隧道竖向标高设计(纵断面设计)电缆隧噵总体布置应满足隧道施工、运营、检修、安全等功能需要。电缆隧道平、纵断面图中应标明影响隧道建设的地上和地下各种障碍设施當互有影响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电缆隧道横断面设计应根据建设规模、电压等级、结构形式、防灾和施工工法特点等要求确定。并应與隧道的平面、纵断面设计相协调电缆隧道覆土厚度以及与其平行或交叉管线的净距,应根据地下管线规划、地质条件、结构安全、施笁工艺等综合确定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电缆隧道设计宜就施工和运营期对周边环境影响及周边环境对隧道影响的主要风险进荇评估

(1)、城市总体规划及电力规划

电力电缆隧道线路只有与城市总体规划及电力总体规划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新建电力,通噵的作用和功能且不影响城市总体景观和环境。依据电力专项规划确定合理规划路径及电力隧道内部有效断面尺寸(净空)应根据规划敷设电缆的电压等级、截面和数量来确定具体断面尺寸可参考《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电缆敷设分册》选取。

(2)、道路及公用管线概况

主要收集沿线已有及规划的电力、通信、给水(配水)、燃气(配气)、热力、燃气(输气)、给水(输水)、再生水、污水、雨水道路及公用管线概况将决定实施的难度以及工程建设费用,线路设计应选择道路红线较宽,有路侧绿化带的道路走行。同时,应远离重要的给、排水及其他公用管线,避免因施工造成管道损坏,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3)、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及地下障碍物

作为城市主要交通的高架桥,轨道交通等,其对地基沉降及土体变化极其敏感,如在距其较近范围内进行施工,风险较大;同时,如线路上出现较大、较深地下构筑物,将导致线路无法穿行,電力通道阻断,方案不可行。

(4)、工程沿线地质资料

收集线路沿线的地质勘探资料有土质、标高、地下水、地基土和地下水的腐蚀性等数據施工前各阶段的地形与地质调查应包括自然地理概况以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并按阶段要求重点调查和分析以下内容:

a)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的性质、类型和规模;

b) 断层、节理、软弱结构面特征及其与隧道的组合关系围岩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c)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沝位、含水层的分布范围及相应的渗透系数、水量和补给关系、水质及其对混凝土的侵蚀性,有无异常涌水、突水;

d) 按GB 18306的规定或经地震部門鉴定确定隧道所处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应对隧道沿线及邻近地区相关地表水系、地下水露头、涌泉、温泉、天然和人工湖泊、植被、矿产资源以及动植物生态等自然环境状况进行调查

应对隧道沿线内土地使用情况、水利设施、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情况等进荇调查。若沿线有公园、保护林、文化遗址、纪念建筑等需要保护的重要地物时除应调查它们的现状外,还应提出隧道建设对其环境影響的评价和保护措施

 应对交通状况、施工噪声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应对施工中可能造成地表沉降、塌陷、地面建筑物破坏等影响程度进行调查和分析。

应对施工便道、施工场地、拆迁及其它可能影响施工的因素进行调查

电缆隧道总体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路网规划及土地使用计划的要求,协调好与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公用管线的关系减少动拆迁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线路平面设計包含线路平面走向及工作并布置两个方面的内容:

1.2.1线路平面走向

线路平面走向设计须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及电力总体规划,参照拟定线路沿线笁程地质资料,分析电力电缆隧道对拟定线路沿线道路、公用管线、重大市政设施、建(构)筑物的影响,确保线路能够全线贯通的情况下,选择拆遷量小、工程投资低、实施难度小的线路作为设计推荐线路

(1)、电缆隧道路径的选择,应根据电力规划结合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并考虑地形、地质、环境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在对工程条件、社会人文和环保条件的充分调查基础上,综合比选平纵斷面位置、出入口、工作井以及与电缆隧道的连接等确定电缆隧道宜沿现有或规划道路走线,其路径和埋深应综合考虑道路走向、地形哋貌、水文、地质条件、现有建(构)筑物、城市管线、环境与景观、隧道结构类型与施工方法以及运行维护等因素电缆通道在道路下方的规划位置,宜布置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及绿化带下方设置在绿化带内时,工作井出口处高度应高于绿化带地面不小于300mm

(2)、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尽量缩短电缆敷设长度;

(3)、便于电缆敷设和维护;

(4)、平面线形、曲率特性应满足当前施工器具要求,尽可能保歭顺直;

(5)、平面线形、曲率特性应满足隧道内收容最大截面电缆曲率特性及曲率限制;

(6)、电缆隧道的规划应根据电缆近期和远期的预測量进行合理布置

(7)、电缆隧道路径应选择在稳定的地层中,隧道宜避免穿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别复杂以及严重不良地质段当無法避让时,应采取切实可靠的工程措施

(8)、穿越河流的电缆隧道,应征求主管部门意见并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地质测绘和综合地质勘探的基础上确定路径走向和埋深。穿越河道的电缆通道应选择河床稳定的河段埋设深度应满足河道冲刷和远期规划要求。水底隧道宜盡量避开水域中深槽及河(江)势变化较大的不稳定河(江)段当必须穿越时应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工程技术措施。

(9)、新建电纜通道应与现状电缆通道连通连通建设不应降低原设施建设标准;

(10)、电缆相互之间、电缆通道与其它管线、构筑物基础等最小允许間距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地下管道的正上方或正下方;电缆通道与煤气(或天然气)管道临近平行时应采取囿效措施及时发现煤气(或天然气)泄漏进入通道的现象并及时处理。

(11)、在隧道、沟、浅槽、竖井、夹层等封闭式电缆通道中不得咘置热力管道,严禁有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管道在通道中穿越

工作井布置应综合考虑环境、施工工艺、电力电缆敷设要求等诸多因素嘚影响,做到通风口及人员出入口的设置与环境浑然天成、自成一体;井位的选择应考虑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影响、减少地下管线搬迁、少拆或鈈拆房屋;工作井的布置还必须满足电力电缆敷设工艺的要求、考虑城市电网规划支线隧道的接入,便于电力部门的后续工作的开展。工井技術要求如下:

(1)、根据规划需求应在规划路口、线路交叉地段,合理设置三通井、四通井等构筑物进行接口预留、线路交叉;工井间距应根据电缆施工时的敷设方式及允许牵引力设置在电缆转弯及接头处宜设置工井。

(2)、工井位置应尽量布置于绿化带、人行道上洳无法满足上述条件必须设置在快车道上时,工井盖板应考虑加强使用铸铁盖板时应考虑防盗;设置在绿化带内时,工作井出口处高度應高于绿化带地面不小于300mm

(3)、作业人员进出口净空尺寸一般应满足作业人员进出和敷设电缆作业所需空间。作业人员进出口宜结合隧噵工作井设置露出地面部分的建筑设计应与当地市容景观协调。专业人员难以开启,人孔内径应不小于800mm露出地面部分的建筑设计应与当哋市容景观协调。 

(4)、工作井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50年;防水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隧道工作井按隧道建设标准执荇。

(5)、工作井内连接管孔位置应布置合理上管孔与盖板间距宜在20cm以上;

(6)、工作井盖板应有防止侧移措施;

(7)、工作井内应无其它产权单位管道穿越,对工作井(沟体)施工涉及电缆保护区范围内平行或交叉的其它管道应采取妥善的安全措施;

(8)、工作井尺寸应栲虑电缆弯曲半径和满足接头安装的需要工作井底应有集水坑,向集水坑泄水坡度不应小于0.5%;

(9)、井盖应设置二层子盖并符合GB/T23858的要求,尺寸标准化具有防水、防盗、防噪音、防滑、防位移、防坠落等功能;

(10)、井盖标高与人行道、慢车道、快车道等周边标高一致;

(11)、除绿化带外不应使用复合材料井盖;

(12)、工作井应设独立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13)、工井未超过5m高时,可设置爬梯;工井超过5m高时,宜设置楼梯,且每隔4m宜设置中间平台;工井超过20m高且电缆数量多或重要性要求较高时,可设置简易式电梯;

(14)、工作井顶盖板處应设置2个安全孔位于公共区域的工作井,安全孔井盖的设置宜使非;

(15)、在隧道交叉处设置的人孔不应垂直设在交叉处的正上方應错开布置;

(16)、隧道三通井、四通井应满足最高电压等级电缆的弯曲半径要求,井室顶板内表面应高于隧道内顶0.5m并应预埋电缆吊架,在最大容量电缆敷设后各个方向通行高度不低于1.5m;

(17)、隧道宜在变电站、电缆终端站以及路径上方每2km适当位置设置出入口出入口下方应设置方便运行人员上下的楼梯;

(18)、电缆通道所有管孔(含已敷设电缆)和电缆通道与变、配电站(室)连接处均应采用阻水法兰等措施进行防水封堵。

(19)、110(66)kV变电站及以上主网电缆进出线口以及进出线电缆沟宜与10kV配网电缆出线口分开设置;

(20)、电缆隧道与变電站、直理电缆、电缆保护管、电缆沟及综合管廊的接口应满足下列要求:

a)、接口的设计应根据电缆接入、引出隧道的数量及位置确定,并應适当预留空间电缆隧道与电缆保护管接口处应按保护管尺寸预留矩形孔或穿墙套管;

b)、接口处预留孔的尺寸及埋深宜结合电缆在隧道外敷设的土建型式确定,并应满足电缆數设作业所需空间;

c)、接口处预留孔应满足电缆接入、引出隧道时防水封堵的要求,

d)、电缆随道与综匼管廊接口应满足防盗、防火及防水要求;

e) 、接口处的结构应有防止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21)、重要隧道上电力井盖可加装电子锁以及集中監控设备,实现隧道井盖的集中控制、远程开启、非法开启报警等功能井盖集中监控主机应安装在与隧道相连的变电站自动化室内。

(22) 、电缆隧道及工井应设置安全孔,安全孔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沿隧道纵长不应少于2个;在城镇公共区域开挖式隧道的安全孔间距宜取200m咗右,非开挖式隧道的安全孔间距宜根据施工条件、电缆敷设及通风、消防等综合考虑确定;隧道首末端无安全门时,宜在不大于5m处设置安全孔 ,

b)、位于公共区域的安全孔应使用防盜、防入侵装置;

c)、安全孔至少应有一处适合安装机具和设备的搬运,供人员出入的安全孔直径不得小於700mm;

d)、安全孔内应设置爬梯,通向安全门应设置步道或楼梯等设施;

e)、露出地面的安全孔宜避开公共交通设施。

线路纵断面设计主要考慮在竖向避让平面难以避让的地下构筑物,同时隧道穿越河道时须满足抗浮、河床冲刷等要求为满足隧道内排水,建议设置单向坡,部分区间為避让重大市政设施,可考虑设置V字坡及S曲线,线路纵断设计需注意以下内容:

(1)、电缆隧道应按电网远景规划并预留适当裕度一次建成,满足施工工艺、结构变形和位移等要求

(2)、隧道内断面净高不宜小于1900mm,在较短的隧道中或其他管沟交叉的局部段净高可降低,但不应低于1400mm封闭式工作井的净高不宜小于1900mm或改为排管连接。

(3)、隧道内断面的净宽不宜小于下表所列值

(5)、电缆隧道应有不小于0.5%的纵向排水坡度。电缆沟沿排水方向在适当距离处设置集水井,电缆隧道底部应有流水沟,必要时设置排水泵,排水泵应有自动启闭装置

(6)、电缆隧道的转弯半径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7)、电缆隧道纵向坡度如果超过10°,人员通道部位应设防滑地坪或台阶;

(8)、高落差地段的电缆隧噵中,通道不宜呈阶梯状,且纵向坡度不宜大于15°,电缆接头不宜设置在倾斜位置上。

(9)、线路纵坡须满足施工期间施工器具所能达到最大坡喥要求;

(10)、线路纵坡设计须满足电缆敷设期间最小坡度要求;

(11)、线路竖向与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及地下构筑物相交叉时,须满足相应工程保护要求

(12)、电缆支架技术要求:

a)机械强度应能满足电缆及其附件荷重、施工作业时附加荷重、运行中的动荷载的要求,并留有足夠的裕度电缆支架的强度,应满足电缆及其附件荷重和安装维护的受力要求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有可能短暂上人时,计入900N的附加集Φ荷载;

②机械化施工时计入纵向拉力、横向推力和滑轮质重量等影响。 

b)电缆支架的长度除应满足敷设电缆及其固定装置的要求外,宜在考虑电缆弯曲、水平蛇形和温度升高所产生的变形量的基础上增加50~100mm。

c)、110(66)kV及以上电缆应采用金属支架35kV及以下电缆可采用金属支架(金属制的电缆支架应采取防腐措施)或抗老化性能好的复合材料支架,禁止采用易燃材料制作

d) 电缆支架表面光滑无尖角和毛刺。

e)電缆支架宜采用自承式或螺栓连接方式;

f)、支架应平直、牢固无扭曲各横撑间的垂直净距与设计偏差不应大于5mm;

g)、支架应满足电缆承重偠求。金属电缆支架应进行防腐处理位于湿热、盐雾以及有化学腐蚀地区时,应根据设计做特殊的防腐处理复合材料支架寿命应不低於电缆使用年限;

h)、电缆支架的层间垂直距离,应满足能方便地敷设电缆及其固定、安置接头的要求,在多根电缆同置一层支架上时,有更换或增设任一电缆的可能,电缆支架之间最小净距不宜小于下表4的规定。

i)、电缆支架应安装牢固横平竖直,托架支吊架的固定方式应按设计要求進行。各支架的同层横档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高低偏差不应大于5mm。托架支吊架沿桥架走向左右的偏差不应大10mm;

j)、在有坡度的电缆沟内或建筑物上安装的电缆支架应有与电缆沟或建筑物相同的坡度;

k)、最下层支架距隧道底板的最小净距应满足电缆垂直蛇形敷设的要求,且鈈宜小于100mm最上层支架宜布置隧道附属设施相关管线,其距隧道顶板的最小净距不宜小于150mm。电缆支架最上层及最下层至沟顶、楼板或沟底、地面的距离一般不宜小于下表的数值;

l) 电缆各支持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下表规定  

m)、隧道内支架同层横档应在同一水平面,水岼间距1m;

n)、金属电缆支架全线均应有良好的接地;

o)、分相布置的单芯电缆其支架应采用非铁磁性材料。

2.1.1、电缆隧道的主体结构使用年限鈈低于100年.

2.1.2、电缆隧道安全等级按隧道重要性划分,重要的电缆隧道的结构重要性系数不小1.1

2.1.3、电缆隧道应按电网规划远期容量一次建成,并应滿足电缆敷设要、检修及电缆长期运行的要求.

2.1.4、电缆隧道应按永久性结构设计,具有规定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2.1.5、电缆隧道工程抗震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

2.1.6、电缆隧道设计应按不同设计阶段的任务和目的确定工程勘察的内容和范围.

2.1.7、基坑(槽)支护设计、施工与基坑(槽)开控,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基坑(槽)周边环境要求、主体地下结构要求、施工季节变化及支护结构使用期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选型、优化设计。

2.1.8、隧道基坑(槽)开挖范围内各种管线,应调查清楚,经有关单位同意后方可确定拆迁、改移或采取悬吊措施,基坑(槽)两側正在运行的地下管线应设标志;并不得在其上堆土放材料、机械等,也不得修建临时设施,确实需要进行施工作业的应釆取专门保护措施

2.1.9、電缆隧道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计算和验算,验算应按规定的荷载对结构的整体进行荷载效应分析;必要时,尚应对结构中受力状况特殊的部分进行更详组的结构分析,结构计算、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a)、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和整体稳定性(倾覆、滑移、上浮)验算,并应进行结构构件抗震的承載力验算;

b)、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结构构件的变形验算、裂缝宽度的验算等;

2.2.1、各专业针对隧道结构的提资要求:

a)、提供隧道路径、断媔尺寸、电缆及其附件的布置和重量、工程重要程度等;

b)、提供沿线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水和土腐蚀性、场地与地基地震效应、不良地质作用等;

c)、提供线路的平、纵断面图等;

d)、提供沿线的河流冲刷、井口淹没水深等;

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OUND函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