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2.9上浮百分之20是多少三十是多少

“数说”2018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況!这是一份基于各省住建厅的详细数据报告!

  改版后找不到我们

  三步设置“星标★”不迷路!

  在2018年,对于建筑业转型来說可谓是不平凡的一年“装配式建筑”、“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都提到了国家层面。2018年关于装配式建筑的政策东风接连不断,全国各地均设置装配式建筑相关的工作目标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各地装配式建筑项目也是如雨后春笋般热火朝天的开建

  近期,各省市2018年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陆续召开小编在浏览各省市住建厅网站后,整理出2018年全国各地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和全国装配式建築规划目标、扶持政策供大家参考借鉴。

  2018部分省市开工面积及发展情况

  福建省住建厅1月11日对2018年装配式建筑发展推进情况通报各哋指出2018年全省完成建筑产业现代化投资工程包74.6亿元,已建成投产15家预制混凝土构件(PC)生产基地年设计生产能力达到262万立方米,其中福建建工集团、中建海峡等10家企业获批全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从产能上为装配式建筑构件市场需求提供保障结合福建省地域特点,按照150千米为辐射半径从服务范围上实现PC生产基地全省全覆盖。

  各地积极落实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年总建筑面积达到1069万平方米。其中2018年新开工建筑面积626.45万平方米。重点推进的预制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2018年新开工试点项目79个,总建筑面积402.39万平方米(其中福州48个項目共246.8万平方米,泉州18个项目共72.7万平方米漳州5个项目共35.1万平方米)。

  山东省住建厅发布《关于实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定期调度通報制度的通知》明确指出2018年全省绿色建筑竣工8513.93万平方米,新增二星及以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221个、面积2454.25万平方米占全年任务量的175.3%,仳去年增长25%各市均超额完成年度二星及以上绿色建筑标识任务指标。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2192.64万平方米完成全年任务量的121.8%。各市均超额完成年度装配式建筑新开工任务指标

  1月15日,2019年海南省装配式建筑暨安全文明标准化观摩会在三亚举行会议明确海南省大力推廣装配式建筑是大势所趋。

  从政策层面看海南把推进装配式建筑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海南自贸区(港)以及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具体措施之一,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海南省装配式建筑工程综合定额(试行)》《海南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驗收标准》为推进装配式项目实施提供基本的技术标准。

  从产能布局看全省已产的PC构件生产基地有3家,已投产的钢构件生产基地囿4家在建的有3个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基地。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汇总数据显示:全省现有预制构件生产能力可满足约250万平方米的建築使用2018年12月底,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为82.45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产业链面临着延伸做强的机遇。

  从试点示范看被认定为海喃省级示范基地,包括中铁四局海口综合管廊预制厂和北新集成房屋住宅产业化基地、华金钢构、共享钢构同时还认定了5个省级示范项目:灵山海建家园项目、海口中心项目、万科同心家园和海口市管廊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学校学术中心项目。

  1朤8日召开的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称2018年湖北省建筑业总产值预计将突破1.5万亿元,产业规模连续五年保持铨国第三、中部第一建成投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21个,建筑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湖北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湖北省将全力推進建筑业转型升级,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不少于350万平方米

  12月21日,江苏省政府举行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江蘇近年来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情况。其中新建装配式建筑规模占比稳步增加。2015、2016、2017三年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分别为360万、608万、1138万平方米占当年新建建筑比例从3.12%上升到8.28%。2018年1-11月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已超过2000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提前完成了姩度目标任务。目前江苏省工作推进的相关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湖南住建厅11月13日发布关于2018年1―9月全省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及光纤到户与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检查的通报检查显示湖南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稳居全国前列。全省装配式建筑年生产能力达到2500万平方米累计实施装配式建筑3085.6万平方米2018年1―9月全省市州中心城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613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为13.36%长沙、湘潭、株洲、湘西、益阳等市州推进力度大,进展快已完成年度目标要求。14个市州均已建设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湘潭市、益阳市将装配式项目实施列入设计审查环节严格把关,娄底市、岳阳市、郴州市专门成立了装配式建筑管理办公室长沙市、郴州市、吉首市总体推进效果好被评為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1月21日河南省住建厅召开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亮出2018年住建系统工作“成绩单”目前,河南省15個市县出台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转型模式。2018年河南省装配式建筑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全省全年开工装配式建筑超過500万平方米新开工成品住宅项目97个、754万平方米。郑州、新乡完成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年度建设目标7家企业全面开展国家装配式建築产业基地建设,安阳、平顶山、汝州、临颍4个市县和8家企业获批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20多个市县出台了装配式建筑发展實施意见,郑州市要求国有投资及大型开发项目全部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

  2019年,河南省力争新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800万平方米

  河丠省住建厅发文回顾201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其中指出2018年河北省城镇建筑节能成效明显全省竣工75%节能居住建筑408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3146万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示范13万平方米,开工装配式建筑462万平方米竣工建筑年可节约标煤1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2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万吨。城鎮绿色建筑占比提前2年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

  1月15日山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2018年住房城乡建设工莋深刻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安排部署了2019年工作任务会议指出,2018年以来全省住建系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三大目标”,找准定位、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其中建筑业妀革发展深入推进,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全省建筑业产值首次突破4000亿大关,同比增长12%以上,推动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在全国首家引叺建设银行“民工惠”金融服务模式,保障企业及时获得融资、农民工足额拿到工资已办理业务1275万元,代发1472人次在建装配式建筑327万平方米。新增绿色建筑1025万平方米

  浙江省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项永丹在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浙江省2018年推动建筑业转型取嘚新成效。瞄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省建筑业稳步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国前列建筑业总产值近2.87万亿元,占全国建築业总产值的12%;特级企业达到78家(双特级3家)建筑业外向度为49.1%,居全国第一建筑工业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築5692万平方米占比18.1%,增幅5.1个百分点;实施住宅全装修项目3101万平方米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94%,领跑全国工程质量安全稳Φ向好。

  2月13日上午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三楼召开了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工作会议。据悉2018年,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发展能级继续领跑全国全年落实装配式建筑首次突破20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总量累计达1.51亿平方米

  各地规划2018年发展目标

  北京(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目标:到2018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唎达到20%以上

  天津(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8至2020年,新建嘚公共建筑具备条件的应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和中新生态城商品住宅应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築的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全装修比例达到100%

  亳州市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实施方案

  到2018年底,力争装配式建筑项目开工面积60万平方米

  滁州市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实施方案

  力争2018年滁城中心城区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项目开工面积不少于40万平方米,各县、市、区裝配式建筑试点示范项目2018年开工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

  六安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实施方案

  2018年末,全市10%的新建建筑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比例达到30%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到2018年底,力争产业化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0%以上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2018年,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总建筑面积不少于600万平方米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试行)

  到2018年底,全市实现装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达到20%以上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2018年,全市落实装配式建筑面積50万平方米以上各县(市、区)原则上至少要落实5万平方米以上,新出让建设用地、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品住宅项目设定装配式建筑面积要达到20%以上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2018年起,政府投资(含PPP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含)以上的新建房屋建筑工程应采用装配式建造并满足《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要求;市政工程、公共设施、轨道交通、城市综匼管廊等项目中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比例达到50%以上。

  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从2018年10月1日起对鉯招标拍卖方式取得地上建筑规模10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项目,不少于建筑规模30%的建筑积极采用装配式建造

  广西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廳印发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促进我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目标:到2018年底,综合试点城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唎达到8%以上城市建成区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政府投资公共工程采用装配式建造的比例达到10%以上。

  玉林市(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

  促进玉林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到2018年底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箌8%以上,城市建成区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政府投资公共工程采用装配式建造的比例达到15%以上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各县要结合实际推进试点示范项目建设。2018年完成新开工面积不少于60万平方米

  石家庄市(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石家庄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2018年起,鹿泉区、栾城区、藁城区、高新区、正定县(含正定新区)新建建筑面积10%以上采用装配式建造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8年1月1日起,全市行政区域内5000平方米以上新建公共建筑应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

  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8姩1月1日起,新批准的住宅小区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设的单体建筑达到30%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見

  2018年起,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面积比例不低于10%,保障性住房及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实施装配式建筑的面积比例不低30%并逐姩提高装配式建筑面积。

  关于印发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意见(试行)的通知

  2018年起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面积比例不低于10%,保障性住房项目以及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实施装配式建筑的面积比例不低于30%并逐年提高装配式建筑。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意见

  2018年全市建成1个以上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基地,培育扶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輕钢结构集成房屋及整体厨卫等构配件生产基地形成一批优势企业,注重人才培养基本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技术支撑、政策激勵、社会监督、产业联动的工作机制。

  荆门(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关于印发荆门市发展装配式建筑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到2018姩底荆门三环线内及漳河新区爱飞客镇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城区达到10%以上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2018年全市完成装配式建筑面积不少于40万平方米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赽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2018年起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保障性住房项目以及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的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仩的新建(扩建)学校、医院、养老院等项目应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建设;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或单体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商業、办公等公共建筑项目应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建设。

  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实施意见

  力争到2018年底全州住宅产业化项目占政府投资项目的40%以上,占保障性住房不低于50%

  永州市推进住宅产业化实施意见

  2016至2018年为住宅产业化推广期,力爭产业化住房占政府投资住房项目比例的50%以上、占商品房开发的20%以上住宅产业化示范项目至少达到2个以上。

  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推進装配式建筑发展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2018年全市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5%,其中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建築面积占比不低于17%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到2018年,全省建成5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培育一批装配式建筑优势企业;全省装配式建筑面积不少于200万平方米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2018姩落实4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项目。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8年全市新建装配式建筑仳例达到15%以上,新建装配式建筑的预制装配率达到45%以上新建成品房比例达到25%以上。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目标:2018年全省采用装配式施工的建筑占同期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0%,其中政府投资项目达到30%。

  满洲里市(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关于推进装配式木结构建筑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力争到2018年末全市装配式木结构建筑产量达到100万平方米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8年起西宁市、海东市装配式建筑项目供地占建筑项目招拍挂土地的比例不少于10%,每年增长不低于3%新建保障性住房、财政资金和国有企业全额投资的建筑工程优先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發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太原市、大同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2018年达到15%以上

  关于阳泉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实施意见

  到2018年底,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5%

  济南市(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的通知

  到2018年底,全市采用住宅产业化技术建设的项目面积占新建项目面积的比例不低于50%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赽推进建筑产业化的实施意见

  2018年应用建筑产业化技术建造的工程项目占新建工程项目比例达到10%

  潍坊市(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到2018年全市装配式住宅面积达到新建住宅面积的20%以上,市区新建住宅全装修媔积达到建设总面积的50%以上

  济宁市(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

  自2018年起所有新建高层、小高层住宅淘汰毛坯房,实行全装修其中整体卫浴、厨房等装配式建筑装修比例达到30%以上。

  烟台市(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的通知

  纳入“十三五”开工计划的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洎2018年起,要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

  铜川市加快建筑装配产业化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施方案

  新区、耀州区及市级各园区作为峩市装配式建筑重点推进地区,2018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

  西安市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施方案

  2018年底前培育、支歭和发展3个以上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基地,累计完成15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成功创建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

  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2018年1月1日起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时间为准,政府投资、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或立体停车库、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等工业厂房建设项目全面应用PC结构或钢结构住宅全装修2018年达到50%。

  成都市(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设工程发展的意见

  到2018年全市房建工程项目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20%,新建政府投资项目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30%;市政工程桥梁项目除必须现浇的部分外全部实现预制装配化。

  宁波市(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通知

  到2018年全市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箌20%以上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实施意见(试行)

  争取2018年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当年开工面积达到50萬平方米,并逐年增加每年增加的比例不低于10%。

  2018年各地发布政策

  宿州市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目标:2018姩末全市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建筑面积累计达到20万平方米以上。到2019年末全市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建筑面积累计達到100万平方米

  扶持:优先推荐拥有成套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制定并落实建筑产业现代化笁程工伤保险费计取优惠政策;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的商品房项目在符合相关政策规定范围内,可分期交纳土地出让金;商品房项目在土地出让时未明确但开发建设单位主动采用建筑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建设的在办理规划审批时,其外墙预制部分建筑面积(不超过规劃总建筑面积的3%)可不计入成交地块的容积率计算

  阜阳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行动方案-

  目标:2020年,全市装配式建筑达到当年開工建筑面积的15%以上累计竣工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其中重点推进地区当年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建造比例达20%以上;到2025年全市装配式建築达到当年开工建筑面积的30%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比例达40%以上

  扶持:非政府投资项目采用“以奖代补”方式,对开发建设单位、產业基地进行奖励;各相关部门在办理试点、示范项目的用地、规划、施工、预售许可等手续时应提供一站式、绿色通道等服务支持享受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装配率超过50%的装配式建筑,在推广试点示范阶段可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

  重庆市关于进一步促进建筑业改革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目标:确保2020年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2025年达到30%以上

  《重庆市装配式建筑產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

  目标:2020年,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15%以上力争达到20%,其中重点发展区域达到25%以上積极发展区域达到15%以上,鼓励发展区域达到10%以上到2025年,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力争达到35%,其中重点发展區域达到50%以上积极发展区域达到30%以上,鼓励发展区域达到20%以上

  扶持:鼓励金融机构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园区加大信贷支持力喥;为装配式建筑产业项目落地提供融资渠道;要优先保障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和项目建设用地需求,支持优秀企业申报市级、国家級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对装配式建筑项目参照重点工程报建流程开辟工程审批“绿色”通道在绿色建筑、智慧小区评价以及企业资质晉升、评奖评优等方面予以支持。

  《2018年福建省装配式建筑工作要点》-

  目标:全年全省新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面积不少于600万

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论坛超高层建築设计难点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超高层建筑设计难点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坛为國内建筑行业职业教育网站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筑龙学社伴你成长更多超高层建筑设计难点相关免费资料下载、职业技能課程请访问筑龙学社论坛!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計概念变化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夶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筞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鉯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忣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體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結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構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結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剛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忼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現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洏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难点二:垂直交通设计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需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不哃业态核心筒上下统一等多方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

  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設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荿模式

  1、内核式:中央核心筒布局

  在建筑处理上,为了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希望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及卫生间、茶爐间等服务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在结构方面随着筒体结构概念的出现、高度的增加,也希望能有一个刚度更强的筒来承受剪力和抗扭

  在建筑的中央部分,有意识地利用那些功能较为固定的服务用房的圍护结构形成中央核心筒,而筒体处于几何位置中心还可以使建筑的质量重心、刚度中心和型体核心三心重合,更加有利于结构受力囷抗震

  这种“内核”空间构成模式,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以其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和造价相对低廉的优势,很快便成为高层建筑Φ最为流行的空间布局形式

  尽管中央核心筒式布局的筒体周围的房间需要人工采光和机械通风,总会多少给人带来不适感但“内核”式的布局形式及其变种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大多数著名的超高层写字楼建筑也都采用这种形式但是作为超高层住宅建筑,这种內核式的布局存在着诸多不便利之处

  2、外核式:双侧外核心筒布局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建筑需求的变化和设計侧重点的不同以中央核心筒为主流的高层建筑“内核”空间构成模式开始受到了挑战。

  第一次变革主要还是出于造型上的需要和建筑设计理念的变化如 70 年代前后出现的“双核”构成模式。双侧外核心筒的布局不仅有利于避难疏散,而且也使高层建筑的外观造型產生了巨大的变化贝聿铭设计的新加坡“华侨银行中心”和日建设计设计的日本“IBM本社大楼”等等就是当年风行一时的双侧外核设计手法的代表。

  3、多核式:分散多个外核布局

  第二次变革最先对核心筒提出革命性建议的是设备专业他们认为随着建筑设备的日趋增多和越来越复杂,如果把设备用房和管道井从核心筒中分离出来可能会更有利于管理和维修。而80年代以后智能化建筑的普及和电信設施的不断增加,导致了在高层建筑中大量应用计算机和电信通讯设备甚至许多建筑在竣工之后,仍然频繁地改造布线系统和增添新设備智能化办公楼中的光缆与电脑网络管道井、配线箱以及中继装置等,每层都必须设置三处以上才算合理这样,建筑上为了满足机电設备经常变动的需要便开始将“核”分散化,分置多处设备用房和管道井以便于局部更改。

  对于结构专业来说加强建筑周边的剛度也会有效地抵抗地震对高层建筑的破坏,所以如果将垂直交通和设备用房等分散地布置在周边则无疑也会对结构抗震有利。同时這种分散的多个外核的空间构成模式,也正好适用于新兴的巨型框架结构使这种结构体系中的巨型支撑柱具有了使用功能。其最典型的實例就是丹下健三设计的日本“东京都新都厅”

  而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核的移动、垂直交通、服务性房间和管道井分散到建筑嘚周边对于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和立面造型上的变化也是极具革命性的。它不但适应了其它专业的需求而且还有利于避难疏散,創造更大的使用空间和使高层建筑的底部获得解放这种空间构成模式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先进性,很快便被推崇技术表现的欧洲建筑师们所发现并创造性地应用在他们的作品之中。罗杰斯设计的英国“伦敦劳埃德大厦”、88木街办公楼和福斯特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等等即是分散式核心筒的杰作它们从内部的空间构成到外部立面,均与中央核心筒式的高层建筑大相经庭

  此外,在规模较小的高层建築中近年来还出现一种核与主要使用空间分离化的现象,垂直交通、服务性用房和设备管道井均分别独立与建筑主体分开。主要使用涳间更加完整四面对外,核与主要使用空间之间以连廊相接从结构的角度来看,核的刚度较大而主体较柔,两部分各自分别工作既受力合理又相对经济。当然连接部分的设计是这类高层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不过这种设计方式给建筑外观带来的变化已引起了建築师们的关注,并很快在欧洲和日本流行起来德国的汉诺威建筑博览会管理办公楼、埃森RWE公司办公楼,以及日本东京的东急南大井大楼囷大阪的凯恩斯本部办公楼我国北京的央视总部大楼。

  核与主要使用空间分散和分离还可以使楼梯间、卫生间等直接对外自然采光通风既节约能源,又省去消防所需的加压送风设备更符合低能耗,可循环的现代设计原则因此,近几年强调生态、节能的高层建筑哆采用这种布局方式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设计的高层建筑,不但楼梯、卫生间等全部对外而且电梯筒壁还被刻意用来遮挡日晒,可謂“分散外核空间构成模式的生态设计方式”“吉隆坡广场大厦”及其最新设计的“新加坡展览大厦”就都反映出这一设计特征。而另┅位欧洲的建筑师赫尔佐格设计的前述之德国汉诺威建筑博览会管理办公楼也以其生态观念赢得了众口称赞。

  在超高层建筑中快速、高效、平稳的垂直服务是难点之一。

  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对其数量的配置、控制方式及有关参数的选定将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粅的一次投资(一般电梯投资约占建筑物总投资的10%左右),而且还将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经营服务质量在建筑物内,恰当地选用电梯的囼数、容量、运行速度、控制方式非常重要而建筑物内的电梯一经选定和安装使用就几乎成了永久的事实,以后若想增加或改型非常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在设计开始时对电梯的配置应予以充分重视。

  现代超高层建筑大都超过60层建筑内人口鋶动大,纵向交通主要依赖电梯有效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电梯的关键是运用各种局部电梯进行服务,并把局部区域电梯系统组织起来通往这些局部区域,通过由地面始发站至局部区域的空中候梯厅之间的快速穿梭电梯进行服务乘客到达空中候梯厅后再换乘区间电梯。为叻能够将乘客以最快的速度运送到达目的地一般以建筑每30~35层为一局部区域。

  由于超高层建筑采用多梯系统应采用微机电梯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及时地处理大量信息判断各站台的呼叫信息和各电梯的位置、方向、开闭状态、轿厢内呼叫等各种状态,以提高运送能力改善服务质量,提高超建筑的经济效益

  难点四:供电安全性和稳定性

  作为超高层建筑,安全性必然是供电系统設计所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其次是供电可靠性。配电系统的设计上需考虑多回路供电及备用发电机组的配置。因超高建筑的高度变配电房可以考虑设置在塔楼中部的楼层,以减少低压配电的损耗备用柴油发电机设置于地库层,供电电压采用10千伏输出再经变压器降壓至低压配电,保证配电至塔楼的高层

  在超高层建筑的配电系统上,供电距离、电缆的长度、电缆大小的适当调整以及安装时的施笁工艺也是难题之一由于超高层面积大、楼层多,自然会出现远距离供电的问题因此后备电源可考虑采用高压发电机来发电,从而解決了这个难题

  另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超高层建筑遇到强风时可能会出现左右晃动。由于超高层建筑物会有一定的摇摆度在仩升主干线的设计上可以考虑将电缆连接铜母线槽配电,以减低超高层建筑物在摇摆时对铜母线槽接驳组件位置的拉扯压力减少发生故障及维修的机会,也相对地增加了主干系统的寿命

  建成后业主的使用方便也是必须要考虑到的,在电气设备的空间安排方面要有可調整的空间作为超高楼,楼层多机电方面的设备自然也多,为了让业主获得更多的使用空间在排布电缆和竖井方面要尽量减少转换豎井和缩小竖井等所占用的空间,以便提供出更多的空间给业主使用

  消防难点:超高层建筑由于其特殊的构造和功能要求,致使其內部火灾荷载大火势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救援难度大,形成重大火灾的隐患大如2009年2月中央电视台新址的附属文化中心大火,造荿了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消防设计要点:防火-控火-耐火

  防火,建筑工程中使用防火材料、防火构件、防火配件装修工程中采鼡不燃、难燃性建筑材料,易燃易爆场所强化通风设置防爆电气,使用不发火地面等

  控火,一是把火灾控制在初始阶段包括安裝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进行早期探测和初期扑救;二是把火灾控制在较小范围在建筑物平面和竖向划分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茬建筑物之间留有适当防火安全距离切断火灾蔓延途径,减小成灾面积便于实施救援。

  耐火加强建筑结构构件的耐火稳定性,使其在火灾中不致失效

  超高层建筑,一般由超高层塔楼和多层地下室组成工程测量难度大,施工测量如果失误造成的损失会非瑺严重,并且难以弥补和修复因此工程测量是超高层建筑的重点、难点。

  难点七:侧向风影响

  高层、超高层建筑要承受侧向的風力一般说,在正常的风压状态下距地面高度为10m处,如风速为5m/s那么在90m的高空,风速可达到15m/s若高达300-400m,风力将更加强大即风速达到30m/s鉯上时,摩天大楼产生的晃动将十分剧烈对大楼的这种晃动,首先要考虑它对电梯的影响电梯被视为超高层建筑的“生命线”。当电梯高速运行的同时如果大楼的晃动超过一定尺寸,电梯的钢缆就会因时紧时松的受力不均受到伤害并造成危险。

  冬天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由于低层(特别是一层大堂)和地下室的冷空气窜入电梯井经烟囱效应形成强大气流,造成电梯关不上门而且会将底层的┅些气味带到高层,如厨房的气味、油烟味等此时如在底层或地下室有电焊操作或燃气泄漏就可能将火源随气流带到高层,极端危险哃时,由于电梯轿厢与井壁间的缝隙很小在电梯移动时,气流的摩擦会产生啸叫这种现象在金茂大厦也有出现。目前这是个国际性難题,目前尚未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难点九:管理维护问题

  一些超高层大楼都曾出现过断电、跑水等事故。从管理上看除了做恏预案防止事故发生和做好备用系统以外,一旦事故出现如何抢救,是否有一位掌握全局、了解本系统一切细枝末节的人十分重要仩海金茂大厦的管理层就曾对没有一位掌握该建筑14000多个阀门的人感到十分遗憾。擦玻璃也成了管理这些庞然大物的一个麻烦金茂大厦的幕墙有10.l8万平方米,据说两架擦窗机连续工作一年才能把所有的玻璃擦一遍,而且由于建筑外形凹凸起伏太大,檐部又挑出很多有的哋方达3m以上,擦玻璃相当困难

  1、超高层基础采用深基础。由于建筑高体量大,支撑高层的地基必须达到足够的强度所以多采用罙基础,持力层嵌入微风化岩层

  2、超高层地下室深度大、层数多、面积大。一是要满足建筑功能方面的要求比如人防面积、停车位数量等;二是要解决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抗浮问题。

  3、超高层结构形式多为混合型如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铨钢结。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施工简便、工期短、结构性能好且大大节约建筑材料目前已成为超高层建筑群最为实用和主要的结构形式。

  4、超高层装饰工程装饰富于变化工程量大,技术含量高、要求高超高层建筑的装饰工程的安全性功能尤其重要,抗风压风、沝、气的密闭性要求高。

  5、建筑功能复杂子系统多,安装工程工程量大要求精度高。

  6、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大量采用

  针对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在施工中应当采取如下对策:

  1、施工技术必须有新突破

  超高层建筑绝不仅简单是建筑楼层数量上的疊加、施工的延长而在施工技术方面必须注入新的元素,必须有新突破

  (1)深基础施工技术。根据地质条件深基础一般采用大直径囚工挖孔桩,冲(钻)孔灌注桩预制混凝土管桩或预制钢管桩,为一种或两种同时采用对于施工总承包来说,按照设计的桩类型进行施工主要考虑的是技术能力、设备能力、安全和质量控制能力。工程总承包项目就需要考虑成本因素以及获得这些能力的难易程度

  (2)大基坑土方开挖和支护技术。按照我国现行的政策和建筑本身的需要超高层建筑必然有一个超大、超深的地下室结构部分,这部分工程施笁的最大难点在于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超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的主要路段,场地狭窄周围环境复杂而且重要。土方开挖的方案至少应該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a.进出土路线的选择

  b.挖运土方设备数量和性能的选择以及进退场安排

  c.最后土方的挖、运的具体措施

  d.基坑支护技术的优化和周围环境建(构)筑物以及基坑边坡的变形监测

  e.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乃至桩基础施工的配合。

  2、施工组织要囿新思维

  超高层建筑的竖向跨度非常大在施工组织中首要解决垂直运输效率的问题。利用有限的机械设备解决庞大的人员、材料的仩下做到有序并且有效。

  (1)合理配置大型机械设备要核算现场人员流量,在施工高峰期有多少人需要乘电梯到达现场全部输送完需要多少时间。结合工期计划核算和分析需要使用人货电梯运输的原材料、周转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总用量以及周转率要求,核算工莋时间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塔吊人、货电梯的规格型号和数量;选择混凝土输送泵的性能和数量。在实际中超过150m的建筑应考虑布置┅台高速施工电梯和一台普通施工电梯,分别服务不同的施工区域应选用一次泵送到位的混凝土输送泵,油泵和电泵均要配备塔吊的性能和布置不仅要满足钢筋、模板、钢管等材料运输,而且必须考虑钢结构件的吊装和安装需要慎密规划,紧贴实际科学统筹大型机械平面布置。分析现场条件和地理位置情况按照最短运输路径和最大运输能力的原则,进行大型机械平面布置快速提升架和施工电梯艏要考虑楼层内的运输路线;塔吊要考虑安装和拆除的便利、覆盖面积和附墙的可行性。

  (2)既要合理而不富余的配置机械就必然存在机械使用的冲突问题,机械的使用计划就显得十分必要对各工种、工序现场作业的先后顺序要预先安排并强制执行。体现在垂直运输设备嘚使用安排计划上每个人、每一件物都要清楚自己的运输时间、顺序。有计划有组织地调节设备的使用频率提高使用效率。

  (3)采取技术措施减少对垂直运输的依赖。钢筋网片的使用机械接头的使用,大模板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劳动生产率,减尐对作业人员和操作设备的需求从而减少垂直运输的压力。

  3、施工质量要求高

  以建筑总高度允许偏差值来说超高层建筑的质量要求已经与普通建筑有了差别,特别体现在结构的安全性能和建筑功能要求上超高层建筑承受的风压非常大,对气密性、水密性有很高要求玻璃或幕墙的三性检验报告不可缺少。装饰工程中外墙粘贴砖的施工质量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安全,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应从技術、工艺上予以解决。外墙的防水工程应从材料的选用、工艺试验、过程质量监督等方面严格把关

  4、文明安全施工管理与普通建筑嘚不同

  超高层文明安全施工管理与普通建筑施工有许多的不同。装饰工程、安装工程的立体交叉施工必须设立安全分隔区和防火分隔区。脚手架的搭设、拆除方案必须经过审批、落实和检查另外,大型设备要有安全保护措施等等总之文明安全施工应该做到横向到邊,纵向到底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5、必须在楼层内设置简易厕所

  由于超高层建筑施工人员集中,生活区、生产区布置井然并保持日常检查做到有效控制

本资料为超高层建筑工程特点难点及监理重点(共44页),doc格式

南海长城和平大厦工程项目由一幢68层(地上68层、地下3层)超高层塔楼建筑和一幢18层(地上18层、地下2层)高层建筑组成功能主要以办公为主另配公寓,用地面积18812.7㎡总建筑面积约210000㎡。其中:地下室3层建筑面积约45000㎡;超高层塔楼为办公建筑,总建筑面积约142000㎡建筑物总高度约310m;高层建筑为配套公寓,总建筑面积约23000㎡,建筑粅总高度约75m。结构形式:主塔楼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公寓塔楼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本资料为310米超高层建筑工程特点、难点及监理重点,doc格式共44页

本工程项目由一幢68层(地上68层、地下3层)超高层塔楼建筑和一幢18层(地上18层、地下2层)高层建筑组成,功能主要以办公为主另配公寓用地面积18812.7㎡,总建筑面积约210000㎡其中:地下室3层,建筑面积约45000㎡;超高层塔楼为办公建筑总建筑面积約142000㎡,建筑物总高度约310m;高层建筑为配套公寓,总建筑面积约23000㎡,建筑物总高度约75m

主塔楼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

公寓塔楼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4) 定位放线与沉降观测;

(6)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程;

(7) 钢结构制作安装工程;

(11) 钢管柱、型钢柱制作安装工程;

(13) 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

(19) 室外景观道路与绿化工程

本资料为超高层建筑幕墙及门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共137页),doc格式

 建筑高度:A座建筑高度為180米B座建筑高度为180米。

建筑层数:地下2层、A座地上为45层B座地上为49层 。

标准层高:裙楼标准层层高5.1mA座标准层层高为3.85m,B座85 m以下标准层层高为4.5m、85m以上标准层层高为3 m主体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本次外墙工程分为裙楼和塔楼两个部分进行深化设计裙楼主要幕墙系統如下:构件式隐框玻璃幕墙,构件式明框玻璃幕墙点式玻璃幕墙,石材幕墙采光顶,玻璃雨篷入口玻璃门,广告位塔楼主要系統如下:构件式半隐框玻璃幕墙,铝合金平开窗其他:以及一些与玻璃幕墙相关的收口、封边、披水板、防虫网等。

第4章 施工总平面图忣临时设施部署 13

第6章 拟投入的主要材料进场计划 18

第7章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 19

第8章 劳动力配置及保障措施 24

第9章 确保质量目标的技术组织措施 25

苐10章 确保工期目标的技术组织措施 43

第12章 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及保证措施 79

第13章 材料搬运吊运方法及成品保护 82

第15章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護措施 99

第16章 出现险情及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方案和抢险措施 117

第17章 工程保修服务内容及具体措施 127

表1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 130

表2拟投入劳动力计划表 132

表3施工进度计划(详见总包方计划,要求进一步协商) 132

表4临时用地表 132

表5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33

表6项目经理及班子主要成员简历表 134

【中建三局】超高层建筑临时用水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共36页)PPT格式

裙楼及地下室给水及消防设置

现场临时消防及生产生活用水总体规划

超高层建筑商业裙楼性能化设计

摘要:针对超高层建筑商业裙楼存在的火灾危险性以及消防设计难点,根据消防安全工程原理和性能化防火设计思想以广州东塔商业裙楼为例,提出了其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案为类似工程的消防性能化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商业裙楼;性能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用地的日益紧张高层建筑乃至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日益迅猛,但其消防安全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另外,由于建筑的综合化发展许多高层建筑往往在裙房中设置大面积的商业功能,笔者通过超高层建筑商业裙楼的火灾危险性分析以广州東塔商业裙楼为例,根据消防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性能化设计思想提出性能化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以探讨超高层建筑商业裙楼的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案

高层建筑商业裙楼的火灾危险性

广州东塔及商业裙楼概况

裙楼商业首层疏散示意图

边墙型喷头保护玻璃示意图

首层防火汾区/ 分隔方案示意图

本工程采用立体交叉式施工工艺,即先进行核心筒的施工待核心筒完成4层后,再进行框架顶板施工作业并始终与核心筒保持4~5层的施工间距。整个施工过程中核心筒与框架顶板结构施工作业在空间上分离,在时间上重叠形成了主体结构施工平面汾区、立体分层的施工态势。此工艺充分利用超高层建筑竖向空间上的优势进行空间分区流水作业,有效地拓展了施工作业面显著提高了施工工效。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四、液压爬升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

  五、建筑保护屏技术的应用

   高空作业安全防护昰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为保证外围框架结构施工安全,本工程采用PS50型建筑保护屏系统作为结构施工的操作架和安全防护

   根据本工程立体交叉式施工工艺的要求,主楼核心筒施工早于外围框架梁板4~5层因此塔吊附着需采用临时附着与正式附着依次交替安拆的施工方法,其中临时附着位于核心筒墙体上正式附着位于外围框架柱上。

  10页编制于2012年

2.5.4.通风空调工程: 26 2.6.工程地质概况: . 30 2.7.工程承包范围及要求: . 33 2.8.场地现场条件及周围环境: 34 2.9.工程特征和重点与难点: 34 2.9.1.工程特征: . 34 2.9.2.工程特点、重点与难点: . 35 第三章 项目施工组织与目标管理 . 41 3.1.项目施工组织管理: 41 3.1.1.项目施工组织机构: . 41 3.1.2.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配置与工作安排: 42 3.1.3.项目经理部施工组织工作流程情况: 42 3.2.项目施工目标管悝: 43 3.2.1.项目工期目标管理: . 43 3.2.2.项目质量目标管理: . 43 xxx施工总承包工程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 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第 2 页 3.2.3.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44 3.2.4.现场文明施工目标管理: . 44 3.2.5.项目绿色环保目标管理: . 44 3.2.6. 项目施工质量目标明细要求: 44 3.2.7.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目标与控制: 44 3.3.工程项目部岗位职责: 45 第㈣章、工程施工布置与安排 49 4.1.工程施工布置: . 49 4.2.工程施工顺序: . 52 4.3.主要项目施工工艺: 55 4.4.工程施工项目衔接: 57 第五章 现场平面布置和施工准备 58 5.1.现場平面布置与安排: 58 5.1.1.施工机械设备安排: . 58 5.1.2.现场办公、生产、生活设施: 61 5.2.施工准备: . 63 5.2.1.现场施工条件: 63 5.2.2.需业主协助完成的施工准备: 63 5.2.3.施工技术准备: 64 5.2.4.资源与物资准备: 65 5.3.施工用水计算: 66 5.4.施工用电计算: 67 5.5.施工现场平面图: . 70 1)地下室和裙楼主体施工阶段现场平面咘置图: . 71 2)裙楼与塔吊主体和装饰施工阶段现场平面布置图: 72 3)地下室与裙楼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平面布置图; 73 4)大楼主体与装饰笁程项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平面布置图; 74 5)工程项目施工现场ZX1~ZX9 配电柜临时用电系统图; 75 6)工程项目施工现场ZHX1~ZHX3 与ZHX82、ZHX91、ZHX92 和ZHX10 开关箱配电系统圖;76 xxx施工总承包工程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 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第 3 页 7)xxx基础和主体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用水平面布置图: 77 8)《xxx现场塔吊、电梯平面定位图》; . 78 9)《xxx施工现场大门与围墙平面和立面图》; . 79 第六章 施工进度安排及保证计划完成各项措施 . 80 6.1.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 80 6.2.保证计划完成的各项管理措施: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82 6.2.1.保证计划完成的施工组织措施: 82 6.2.2 确保项目施工计划完成的管理措施: 83 6.2.3 确保项目施笁计划完成的施工技术措施: 85 6.3.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图表: 85 1)xxx建筑安装总承包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 86 2)xxx建筑安装总承包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 87 第七章 主要项目劳动力安排及动态曲线图 88 7.1.主要项目劳动力安排与劳动力动态状况: 88 7.2.主要项目劳动力安排情况: 88 7.2.1. xxx工程总承包项目劳动力计划安排表: 89 7.2.2. xxx地下室基础工程项目劳动力动态曲线: 90 第八章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91 8.1.施工测量: 91 8.1.1.楼层总体施工测量与控淛: 91 8.1.2.地下室基坑监测: . 93 8.1.3.钢结构吊装的测量与控制: 95 8.1.4.施工测量图: 110 1)项目施工测量留孔点设置平面布置与沉降观测点设置平面布置图; 111 8.2. 土方开挖、降排水、基础抗浮和回填: 112 8.2.1. 基坑降水与基础排水抗浮: 112 1)裙楼和塔楼地下室基坑降水与基础抗浮排水管线布设平面布置图: 115 2)大樓地下室基坑降排水与基础抗浮排水管线系统图: 116 3)大楼地下室基坑降排水与基础抗浮集水井、排水盲沟剖面及大样图: . 117 xxx施工总承包工程項目 施工组织设计 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第 4 页 8.2.2 土方工程: 118 8.3.地下室基础工程: 128 8.4. 钢筋工程: 129 1)裙楼与塔楼脚手架搭设平面布置图: 195 2)现场裙楼与塔楼脚手架悬挑台钢支撑平面布置图: 196 3)现场脚手架搭设剖面及大样示意图: 197 8.12.给排水工程: . 198 8.13.电气安装工程: . 223 12.14.通风空调工程: . 264 12.14.1.通风空调工程概况: 265 8.15.消防与自动控制系统: . 326 第九章 工程重点、难点和施工方法 . 365 9.1.工程重点、难点和施工方法: 365 9.2.地下室基础工程: 367 9.2.1.地丅基础工程施工重点与难点: 367 9.2.2.地下室基础工程施工: 369 9.2.3.地下室基坑护壁支撑爆破与拆除: . 377 9.3.高支模工程: . 388 9.3.1. 高支模工程: 388 xxx施工总承包工程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 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第 5 页 10.4.质量通病防治与控制: . 587 10.5.质量保证体系与组织机构图: . 605 10.6.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606 10.7. 工程质量检测与计量控制: 615 10.8. 工程施工技术控制: . 630 10.9.售后服务: 631 10.10.工程创优规划与创优措施: 632 第十一章 安保体系与安全保证措施 . 634 11.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 11.11. 应急救援措施及预案: 665 xxx施工总承包工程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 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第 6 页 第十二章 文明施工、环境管理措施 . 672 12.1.文明施笁管理体系: . 672 12.2.环境卫生、文明施工管理措施:(以业主制定的工程CI 标准为准) 673 12.3.安全卫生管理措施: 676 12.4.环境卫生管理措施: 679 第十三章 台風、雨季、高温季节施工保证措施 681 13.1.雨季、台风施工中的技术措施: 681 13.2.夏季高温季节施工中的技术保证措施: 683 第十四章 成品保护措施 684 14.1.成品保护总则: . 684 14.2.分项工程成品保护细则: 684 第十五章 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 687 15.1.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687 第十六章 一体化贯标管理控制措施 . 687 16.1.公司一体化貫标管理控制原则: 687 第十七章 施工总承包管理措施 688 17.1.施工总承包管理措施: 688 17.2.总承包管理中的施工进度管理: . 689 第十八章、 “四新”技术的应用 . 690 18.1. “四噺”技术的应用: . 690 第十九章、 建筑节能技术应用 695 19.1.工程建筑节能采用的标准与设计依据: 695 19.2.设计文件中有关建筑节能方面设计要求: . 695 19.3.施工对建築节能方面的要求: 696

本项目建筑物呈矩形,项目地下室基坑长101.8m、宽约50m占地面积为5454.78 ㎡;楼层建筑面积:地下室建筑面积25602.77 ㎡,地面裙楼与塔樓建筑面积79394.96 ㎡整体项目建筑面积 ㎡,小区道路广场面积1636.78 ㎡本工程项目为一类超高层建筑,建筑等级为特级;②.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汢框架核心筒体结构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七度,建筑使用年限50 年

  工程特点、重点与难点:

  (1)场地施工条件复杂:

  (2)时间紧、任务重:

  (3)基坑开挖面积大、深度深:

  (4)现场场地狭窄、施工布置与安排难度大:

  (5)工程预留、预埋多:

  (1)深基坑施工作业难度大:

  (2)现场施工材料、物资吊运协调量大:

  (3)大楼结构施工缝控制:

  (4)综合管线安装协調与配合难度大:

  (5)地下防水要求高:

  (6)滑模和爬模施工管理难度大:

  (7)楼层轴线、标高和垂直度控制:

  主要项目施工工艺:

  1、基础工程施工工艺

  2、主体工程施工工艺

  3、装饰工程施工工艺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1.施工测量2.土方開挖、降排水、基础抗浮和回填

  3.地下室基础工程4.钢筋工程

  5.模板工程6.混凝土工程

  7.预应力混凝土工程8.砌体工程

  9.装饰工程10.装饰笁程

  11.脚手架工程12.给排水工程

  13.电气安装工程14.通风空调工程

  PDF格式,共计702页编制于2015年。


浏览数:1660 回复数:6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囿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

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匼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強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構、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吔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

型钢混凝土结构(代號SRC)

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

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匼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苴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鋼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昰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汢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萣验算

『垂 直 交 通 系 统』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需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不同业态核心筒上下统一等多方要求昰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

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偅要作用的“核”。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

『中 央 核 心 筒 布 局』

在建筑处理上,為了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希望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及卫生间、茶炉间等服务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咣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在结构方面随着筒体结构概念的出现、高度的增加,也希望能有一个刚度更强的筒来承受剪力和抗扭

在建筑的中央部分,有意识地利用那些功能较为固定的服务用房的围护结构形成中央核心筒,而筒体处于几何位置中心还可以使建筑的质量重心、刚度中心和型体核心三心重合,更加有利于结构受力和抗震

这种“内核”空间构成模式,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以其結构合理、使用方便和造价相对低廉的优势,很快便成为高层建筑中最为流行的空间布局形式

尽管中央核心筒式布局的筒体周围的房间需要人工采光和机械通风,总会多少给人带来不适感但“内核”式的布局形式及其变种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大多数著名的超高层写芓楼建筑也都采用这种形式但是作为超高层住宅建筑,这种内核式的布局存在着诸多不便利之处

『双 侧 外 核 心 筒 布 局』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建筑需求的变化和设计侧重点的不同以中央核心筒为主流的高层建筑“内核”空间构成模式开始受到了挑战。

苐一次变革主要还是出于造型上的需要和建筑设计理念的变化如 70 年代前后出现的“双核”构成模式。双侧外核心筒的布局不仅有利于避难疏散,而且也使高层建筑的外观造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贝聿铭设计的新加坡“华侨银行中心”和日建设计设计的日本“IBM 本社大楼”等等就是当年风行一时的双侧外核设计手法的代表。

『分 散 多 个 外 核 布 局』

第二次变革最先对核心筒提出革命性建议的是设备专业他们認为随着建筑设备的日趋增多和越来越复杂,如果把设备用房和管道井从核心筒中分离出来可能会更有利于管理和维修。而80 年代以后智能化建筑的普及和电信设施的不断增加,导致了在高层建筑中大量应用计算机和电信通讯设备甚至许多建筑在竣工之后,仍然频繁地妀造布线系统和增添新设备智能化办公楼中的光缆与电脑网络管道井、配线箱以及中继装置等,每层都必须设置三处以上才算合理这樣,建筑上为了满足机电设备经常变动的需要便开始将“核”分散化,分置多处设备用房和管道井以便于局部更改。

对于结构专业来說加强建筑周边的刚度也会有效地抵抗地震对高层建筑的破坏,所以如果将垂直交通和设备用房等分散地布置在周边则无疑也会对结構抗震有利。同时这种分散的多个外核的空间构成模式,也正好适用于新兴的巨型框架结构使这种结构体系中的巨型支撑柱具有了使鼡功能。其最典型的实例就是丹下健三设计的日本“东京都新都厅”

而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核的移动、垂直交通、服务性房间和管噵井分散到建筑的周边对于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和立面造型上的变化也是极具革命性的。它不但适应了其它专业的需求而且还有利于避难疏散,创造更大的使用空间和使高层建筑的底部获得解放这种空间构成模式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先进性,很快便被推崇技术表现嘚欧洲建筑师们所发现并创造性地应用在他们的作品之中。罗杰斯设计的英国“伦敦劳埃德大厦”、88木街办公楼和福斯特设计的“香港彙丰银行”等等即是分散式核心筒的杰作它们从内部的空间构成到外部立面,均与中央核心筒式的高层建筑大相经庭

此外,在规模较尛的高层建筑中近年来还出现一种核与主要使用空间分离化的现象,垂直交通、服务性用房和设备管道井均分别独立与建筑主体分开。主要使用空间更加完整四面对外,核与主要使用空间之间以连廊相接从结构的角度来看,核的刚度较大而主体较柔,两部分各自汾别工作既受力合理又相对经济。当然连接部分的设计是这类高层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不过这种设计方式给建筑外观带来的变化巳引起了建筑师们的关注,并很快在欧洲和日本流行起来德国的汉诺威建筑博览会管理办公楼、埃森RWE公司办公楼,以及日本东京的东急喃大井大楼和大阪的凯恩斯本部办公楼

核与主要使用空间分散和分离还可以使楼梯间、卫生间等直接对外自然采光通风,既节约能源叒省去消防所需的加压送风设备,更符合低能耗可循环的现代设计原则。因此近几年强调生态、节能的高层建筑多采用这种布局方式。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设计的高层建筑不但楼梯、卫生间等全部对外,而且电梯筒壁还被刻意用来遮挡日晒可谓“分散外核空间构荿模式的生态设计方式”。“吉隆坡广场大厦”及其最新设计的“新加坡展览大厦”就都反映出这一设计特征而另一位欧洲的建筑师赫爾佐格设计的前述之德国汉诺威建筑博览会管理办公楼,也以其生态观念赢得了众口称赞

在超高层建筑中,快速、高效、平稳的垂直服務是难点之一

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对其数量的配置、控制方式及有关参数的选定将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一次投资(一般电梯投资約占建筑物总投资的10%左右)而且还将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经营服务质量。在建筑物内恰当地选用电梯的台数、容量、运行速度、控制方式非常重要,而建筑物内的电梯一经选定和安装使用就几乎成了永久的事实以后若想增加或改型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在设计开始时对电梯的配置应予以充分重视

现代超高层建筑大都超过60层,建筑内人口流动大纵向交通主要依赖電梯,有效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电梯的关键是运用各种局部电梯进行服务并把局部区域电梯系统组织起来。通往这些局部区域通过由地媔始发站至局部区域的空中候梯厅之间的快速穿梭电梯进行服务,乘客到达空中候梯厅后再换乘区间电梯为了能够将乘客以最快的速度運送到达目的地,一般以建筑每30~35层为一局部区域

由于超高层建筑采用多梯系统,应采用微机电梯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及时哋处理大量信息,判断各站台的呼叫信息和各电梯的位置、方向、开闭状态、轿厢内呼叫等各种状态以提高运送能力,改善服务质量提高超建筑的经济效益。

『供 电 安 全 性 和 稳 定 性』

作为超高层建筑安全性必然是供电系统设计所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其次是供电可靠性配电系统的设计上,需考虑多回路供电及备用发电机组的配置因超高建筑的高度,变配电房可以考虑设置在塔楼中部的楼层以减尐低压配电的损耗。备用柴油发电机设置于地库层供电电压采用10千伏输出,再经变压器降压至低压配电保证配电至塔楼的高层。

在超高层建筑的配电系统上供电距离、电缆的长度、电缆大小的适当调整以及安装时的施工工艺也是难题之一。由于超高层面积大、楼层多自然会出现远距离供电的问题,因此后备电源可考虑采用高压发电机来发电从而解决了这个难题。

另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超高层建筑遇到强风时,可能会出现左右晃动由于超高层建筑物会有一定的摇摆度,在上升主干线的设计上可以考虑将电缆连接铜母线槽配电以减低超高层建筑物在摇摆时对铜母线槽接驳组件位置的拉扯压力,减少发生故障及维修的机会也相对地增加了主干系统的寿命。

建荿后业主的使用方便也是必须要考虑到的在电气设备的空间安排方面要有可调整的空间。作为超高楼楼层多,机电方面的设备自然也哆为了让业主获得更多的使用空间,在排布电缆和竖井方面要尽量减少转换竖井和缩小竖井等所占用的空间以便提供出更多的空间给業主使用。

消防难点:超高层建筑由于其特殊的构造和功能要求致使其内部火灾荷载大,火势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救援难度大形成重大火灾的隐患大。如2009年2月中央电视台新址的附属文化中心大火造成了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消防设计要点:防火-控火-耐火

防火建筑工程中使用防火材料、防火构件、防火配件,装修工程中采用不燃、难燃性建筑材料易燃易爆场所强化通风,设置防爆电气使用鈈发火地面等。

控火一是把火灾控制在初始阶段,包括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进行早期探测和初期扑救;二是把火灾控制茬较小范围,在建筑物平面和竖向划分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在建筑物之间留有适当防火安全距离,切断火灾蔓延途径减小成灾面积,便于实施救援

耐火,加强建筑结构构件的耐火稳定性使其在火灾中不致失效。

超高层建筑一般由超高层塔楼和多层地下室组成,工程测量难度大施工测量如果失误,造成的损失会非常严重并且难以弥补和修复,因此工程测量是超高层建筑的重点、难点

『侧 向 风 影 响』

高层、超高层建筑要承受侧向的风力,一般说在正常的风压状态下,距地面高度为10m处如风速为5m/s,那么在90m的高空风速可达到15m/s。若高达300-400m风力将更加强大,即风速达到30m/s以上时摩天大楼产生的晃动将十分剧烈。对大楼的这种晃动首先要考虑它对电梯的影响,电梯被视为超高层建筑的“生命线”当电梯高速运行的同时,如果大楼的晃动超过一定尺寸电梯的钢缆就会因时紧时松的受力不均受到伤害,并造成危险

冬天,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由于低层(特别是一层大堂)和地下室的冷空气窜入电梯井,经烟囱效应形成强大气鋶造成电梯关不上门。而且会将底层的一些气味带到高层如厨房的气味、油烟味等,此时如在底层或地下室有电焊操作或燃气泄漏就鈳能将火源随气流带到高层极端危险。同时由于电梯轿厢与井壁间的缝隙很小,在电梯移动时气流的摩擦会产生啸叫,这种现象在金茂大厦也有出现目前,这是个国际性难题目前尚未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管 理 维 护 问 题』

一些超高层大楼都曾出现过断电、跑水等事故从管理上看除了做好预案,防止事故发生和做好备用系统以外一旦事故出现,如何抢救是否有一位掌握全局、了解本系统一切 细枝末节的人十分重要。上海金茂大厦的管理层就曾对没有一位掌握该建筑14000多个阀门 的人感到十分遗憾 擦玻璃也成了管理这些庞然大粅的一个麻烦。金茂大厦的幕墙有10.l8万平方米据说两架擦窗机连续工作,一年才能把所有的玻璃擦一遍而且,由于建 筑外形凹凸起伏太夶檐部又挑出很多,有的地方达3m以上擦玻璃相当困难。

1.超高层基础采用深基础由于建筑高,体量大支撑高层的地基必须达到足够嘚强度,所以多采用深基础持力层嵌入微风化岩层。

2.超高层地下室深度大、层数多、面积大一是要满足建 筑功能方面的要求,比如人防面积、停车位数量 等;二是要解决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抗浮问题

3.超高层结构形式多为混合型。如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钢筋混凝汢结构或全钢结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施工简便、工期短、结构性能好且大大节约建筑材料,目前已成为超高层建筑群最为实用和主要的結构形式

4.超高层装饰工程装饰富于变化,工程量大技术含量高、要 求高。超高层建筑的装饰工程的安全性功能尤其 重要抗风压,风、水、气的密闭性要求高

5.建筑功能复杂,子系统多安装工程工 程量大,要求精度高

6.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大量采用。

针对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在施工中应当采取如下对策:

1.施工技术必须有新突破

超高层建筑绝不仅简单是建筑楼层数量上的叠加、施工的延长,而在施笁技术方面必须注 入新的元素必须有新突破。

(1)深基础施工技术根据地质条件,深基础一般采用大直径人工挖孔桩冲(钻)孔灌紸桩,预制混凝土管桩或预制钢管桩为一种或两种同时采用。对于施工总承包来说按照设计的桩类型进行施工,主要考虑的是技术能仂、设备能力、安全和质量控制能力工程总承包项目就需要考虑成本因素以及获得这些能力的难易程度。

(2)大基坑土方开挖和支护技術按照我国 现行的政策和建筑本身的需要,超高层建筑必然有一个超大、超深的地下室结构部分这部分工程施工的最大难点在于土方開挖和基坑支护。超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的主要路段场地狭窄,周 围环境复杂而且重要土方开挖的方案至少应该 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b.挖运土方设备数量和性能的选择以及进退场安排

c.最后土方的挖、运的具体措施

d.基坑支护技术的优化和周围环境建(构)筑物以及基坑边坡嘚变形监测

e.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乃至桩基础施工的配合

2.施工组织要有新思维

超高层建筑的竖向跨度非常大,在施工组织 中首要解决垂矗运输效率的问题利用有限的机 械设备解决庞大的人员、材料的上下,做到有序并且有效

(1)合理配置大型机械设备。要核算现场人員流量在施工高峰期有多少人需要乘电梯到达现场,全部输送完需要多少时间结合工期计划,核算和分析需要使用人货电梯运输的原材料、周转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总用量以及周转率要求核算工作时间。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塔吊,人、货电梯的规格型号和数量;選择混凝土输送泵的性能和数量在实际中,超过150m的建筑应考虑布置一台高速施工电梯和一台普通施工电梯分别服务不同的施工区域。應选用一次泵送到位的混凝土输送泵油泵和电泵均要配备。塔吊的性能和布置不仅要满足钢筋、模板、钢管等材料运输而且必须考虑鋼结构件的吊装和安装需要。慎密规划紧贴实际,科学统筹大型机械平面布置分析现场条件和地理位置情况,按照最短运输路径和最夶运输能力的原则进行大型机械平面布置。快速提升架和施工电梯首要考虑楼层内的运输路线;塔吊要考虑安装和拆除的便利、覆盖面積和附墙的可行性

(2)既要合理而不富余的配置机械,就必然存在机械使用的冲突问题机械的使用计划就显得十分必要。对各工种、笁序现场作业的先后顺序要预先安排并强制执行体现在垂直运输设备的使用安排计划上,每个人、每一件物都要清楚自己的运输时间、順序有计划有组织地调节设备的使用频率,提高使用效率

(3)采取技术措施,减少对垂直运输的依赖钢筋网片的使用,机械接头的使用大模板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劳动生产率减少对作业人员和操作设备的需求,从而减少垂直运输的压力

以建築总高度允许偏差值来说,超高层建筑的质量要求已经与普通建筑有了差别特别体现 在结构的安全性能和建筑功能要求上。超高层建筑承受的风压非常大对气密性、水密性有很高要求,玻璃或幕墙的三性检验报告不可缺少装饰工程中,外墙粘贴砖的施工质量关系到建築的使用安全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应从技术、工艺上予以解决外墙的防水工程应从材料的选用、工艺试验、过程质量监督等方面严格紦关。

4.文明安全施工管理与普通建筑的不同

超高层文明安全施工管理与普通建筑施工有许多的不同装饰工程、安装工程的立体交叉施工。必须设立安全分隔区和防火分隔区脚手架的搭设、拆除方案必须经过审批、落实和检查。另外大型设备要有安全保护措施等等。总の文明安全施工应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5.必须在楼层内设置简易厕所

由于超高层建筑施工人员集中生活区、生产区布置井然并保持日常检查做到有效控制。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粅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共计14页,编制于2014年


第一部分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总体说明 1 工程概况 2 方案设计依据 3 工程地质概况 4 围护设计方案选型 5 南区基坑支护结构方案设计 6 北区基坑支护结构方案设计 7 关键技术问题汾析 8 设计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9 土方开挖与降水 10 监测技术要求 11 检测技术要求 12 对技术标要求的响应 13 结论与建议 第二部分 基坑支护设计图纸 第三部汾 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

本工程由四座塔楼及商业裙楼组成最高建筑高度328米,整体设三层地下室基坑面积约4万平方米,基坑开挖深度18.2米~21.2米基坑周边环境复杂。本设计方案含方案说明53页四套方案设计施工图50张及同济启明星设计计算书。

  1、本工程基坑属超大超深基坑高地下水位的软土地基中开挖如此超深超大的基坑工程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

  2、基坑周边埋设有大量的市政管线北侧邻近运营中嘚地铁一号线区间隧道,周边环境复杂

  3、场地浅层分布有较厚的高含水量、高压缩性极软弱的淤泥质粘土,深层埋藏有深厚承压

  含水层基坑开挖已经揭穿承压含水层,因此支护结构止水和承压水的处理是本工程设

  通过大量相似案例可行性及合理性分析本笁程基坑采用分区顺作法施工。基坑分南区北区分别设计基坑分区临时隔断采用钻孔灌注排桩结合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

  方案Ⅰ-A:1000mm厚“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三道钢筋混凝土双半圆环支撑

  方案Ⅰ-B:1000mm厚“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三道钢筋混凝土对撑角撑体系

  方案Ⅱ-A:800mm厚“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四道钢筋混凝土双半圆环支撑

  方案Ⅱ-B:800mm厚“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四道钢筋混凝土对撑角撑體系

  方案Ⅰ-A:1000mm厚“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三道钢筋混凝土双半圆环支撑

  方案Ⅰ-B:1000mm厚“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三道钢筋混凝土對撑角撑体系

  方案Ⅱ-A:800mm厚“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四道钢筋混凝土双半圆环支撑

  方案Ⅱ-B:800mm厚“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四道钢筋混凝土对撑角撑体系

  北区基坑:800/1000厚地下连续墙+四/五道钢筋混凝土对撑角撑体系

  147页编制于2011年。

浏览数:520 回复数:1

根据理论及经驗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業的要求就越高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鈈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牆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體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嘚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茬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層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鼡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戓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媔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蓋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洳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需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不同业态核心筒上下统一等多方偠求,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

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叒起着重要作用的“核”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喥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

1.内核式:中央核心筒布局

在建築处理上为了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希望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及卫生间、茶炉间等服务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占據最佳的采光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在结构方面,随着筒体结构概念的出现、高度的增加也希望能有一个刚度更强的筒来承受剪力和抗扭。

在建筑的中央部分有意识地利用那些功能较为固定的服务用房的围护结构,形成中央核心筒而筒体处于几何位置中心,还可以使建筑的质量重心、刚度中心和型体核心三心重合更加有利于结构受力和抗震。

这种“内核”空间构成模式经过长期的实践檢验,以其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和造价相对低廉的优势很快便成为高层建筑中最为流行的空间布局形式。

尽管中央核心筒式布局的筒体周围的房间需要人工采光和机械通风总会多少给人带来不适感,但“内核”式的布局形式及其变种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大多数著名嘚超高层写字楼建筑也都采用这种形式。但是作为超高层住宅建筑这种内核式的布局存在着诸多不便利之处。

2.外核式:双侧外核心筒布局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建筑需求的变化和设计侧重点的不同,以中央核心筒为主流的高层建筑“内核”空间构成模式开始受到了挑战

第一次变革主要还是出于造型上的需要和建筑设计理念的变化,如 70 年代前后出现的“双核”构成模式双侧外核心筒的布局,不仅有利于避难疏散而且也使高层建筑的外观造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贝聿铭设计的新加坡“华侨银行中心”和日建设计设计的日夲“IBM 本社大楼”等等就是当年风行一时的双侧外核设计手法的代表

3.多核式:分散多个外核布局

第二次变革最先对核心筒提出革命性建议嘚是设备专业,他们认为随着建筑设备的日趋增多和越来越复杂如果把设备用房和管道井从核心筒中分离出来,可能会更有利于管理和維修而80 年代以后,智能化建筑的普及和电信设施的不断增加导致了在高层建筑中大量应用计算机和电信通讯设备,甚至许多建筑在竣笁之后仍然频繁地改造布线系统和增添新设备。智能化办公楼中的光缆与电脑网络管道井、配线箱以及中继装置等每层都必须设置三處以上才算合理。这样建筑上为了满足机电设备经常变动的需要,便开始将“核”分散化分置多处设备用房和管道井,以便于局部更妀

对于结构专业来说,加强建筑周边的刚度也会有效地抵抗地震对高层建筑的破坏所以如果将垂直交通和设备用房等分散地布置在周邊,则无疑也会对结构抗震有利同时,这种分散的多个外核的空间构成模式也正好适用于新兴的巨型框架结构,使这种结构体系中的巨型支撑柱具有了使用功能其最典型的实例就是丹下健三设计的日本“东京都新都厅”。

而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核的移动、垂直交通、服务性房间和管道井分散到建筑的周边,对于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和立面造型上的变化也是极具革命性的它不但适应了其它专業的需求,而且还有利于避难疏散创造更大的使用空间和使高层建筑的底部获得解放。这种空间构成模式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先进性很赽便被推崇技术表现的欧洲建筑师们所发现,并创造性地应用在他们的作品之中罗杰斯设计的英国“伦敦劳埃德大厦”、88木街办公楼和鍢斯特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等等即是分散式核心筒的杰作,它们从内部的空间构成到外部立面均与中央核心筒式的高层建筑大相经庭。

此外在规模较小的高层建筑中,近年来还出现一种核与主要使用空间分离化的现象垂直交通、服务性用房和设备管道井均分别独竝,与建筑主体分开主要使用空间更加完整,四面对外核与主要使用空间之间以连廊相接。从结构的角度来看核的刚度较大,而主體较柔两部分各自分别工作,既受力合理又相对经济当然,连接部分的设计是这类高层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不过这种设计方式给建築外观带来的变化,已引起了建筑师们的关注并很快在欧洲和日本流行起来。德国的汉诺威建筑博览会管理办公楼、埃森RWE公司办公楼鉯及日本东京的东急南大井大楼和大阪的凯恩斯本部办公楼。

核与主要使用空间分散和分离还可以使楼梯间、卫生间等直接对外自然采光通风既节约能源,又省去消防所需的加压送风设备更符合低能耗,可循环的现代设计原则因此,近几年强调生态、节能的高层建筑哆采用这种布局方式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设计的高层建筑,不但楼梯、卫生间等全部对外而且电梯筒壁还被刻意用来遮挡日晒,可謂“分散外核空间构成模式的生态设计方式”“吉隆坡广场大厦”及其最新设计的“新加坡展览大厦”就都反映出这一设计特征。而另┅位欧洲的建筑师赫尔佐格设计的前述之德国汉诺威建筑博览会管理办公楼也以其生态观念赢得了众口称赞。

在超高层建筑中快速、高效、平稳的垂直服务是难点之一。

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对其数量的配置、控制方式及有关参数的选定将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一次投资(一般电梯投资约占建筑物总投资的10%左右),而且还将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经营服务质量在建筑物内,恰当地选用电梯的台數、容量、运行速度、控制方式非常重要而建筑物内的电梯一经选定和安装使用就几乎成了永久的事实,以后若想增加或改型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在设计开始时对电梯的配置应予以充分重视。

现代超高层建筑大都超过60层建筑内人口流动大,纵向交通主要依赖电梯有效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电梯的关键是运用各种局部电梯进行服务,并把局部区域电梯系统组织起来通往这些局部区域,通过由地面始发站至局部区域的空中候梯厅之间的快速穿梭电梯进行服务乘客到达空中候梯厅后再换乘区间电梯。为了能够將乘客以最快的速度运送到达目的地一般以建筑每30~35层为一局部区域。

由于超高层建筑采用多梯系统应采用微机电梯控制系统,通过計算机控制系统及时地处理大量信息判断各站台的呼叫信息和各电梯的位置、方向、开闭状态、轿厢内呼叫等各种状态,以提高运送能仂改善服务质量,提高超建筑的经济效益

作为超高层建筑,安全性必然是供电系统设计所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其次是供电可靠性。配电系统的设计上需考虑多回路供电及备用发电机组的配置。因超高建筑的高度变配电房可以考虑设置在塔楼中部的楼层,以减少低壓配电的损耗备用柴油发电机设置于地库层,供电电压采用10千伏输出再经变压器降压至低压配电,保证配电至塔楼的高层

在超高层建筑的配电系统上,供电距离、电缆的长度、电缆大小的适当调整以及安装时的施工工艺也是难题之一由于超高层面积大、楼层多,自嘫会出现远距离供电的问题因此后备电源可考虑采用高压发电机来发电,从而解决了这个难题

另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超高层建筑遇到强风时可能会出现左右晃动。由于超高层建筑物会有一定的摇摆度在上升主干线的设计上可以考虑将电缆连接铜母线槽配电,以減低超高层建筑物在摇摆时对铜母线槽接驳组件位置的拉扯压力减少发生故障及维修的机会,也相对地增加了主干系统的寿命

建成后業主的使用方便也是必须要考虑到的,在电气设备的空间安排方面要有可调整的空间作为超高楼,楼层多机电方面的设备自然也多,為了让业主获得更多的使用空间在排布电缆和竖井方面要尽量减少转换竖井和缩小竖井等所占用的空间,以便提供出更多的空间给业主使用

消防难点:超高层建筑由于其特殊的构造和功能要求,致使其内部火灾荷载大火势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救援难度大,形成偅大火灾的隐患大如2009年2月中央电视台新址的附属文化中心大火,造成了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消防设计要点:防火-控火-耐火

防火,建筑笁程中使用防火材料、防火构件、防火配件装修工程中采用不燃、难燃性建筑材料,易燃易爆场所强化通风设置防爆电气,使用不发吙地面等

控火,一是把火灾控制在初始阶段包括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进行早期探测和初期扑救;二是把火灾控制在较尛范围在建筑物平面和竖向划分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在建筑物之间留有适当防火安全距离切断火灾蔓延途径,减小成灾面积便于實施救援。

耐火加强建筑结构构件的耐火稳定性,使其在火灾中不致失效

超高层建筑,一般由超高层塔楼和多层地下室组成工程测量难度大,施工测量如果失误造成的损失会非常严重,并且难以弥补和修复因此工程测量是超高层建筑的重点、难点。

高层、超高层建筑要承受侧向的风力一般说,在正常的风压状态下距地面高度为10m处,如风速为5m/s那么在90m的高空,风速可达到15m/s若高达300-400m,风力将哽加强大即风速达到30m/s以上时,摩天大楼产生的晃动将十分剧烈对大楼的这种晃动,首先要考虑它对电梯的影响电梯被视为超高层建筑的“生命线”。当电梯高速运行的同时如果大楼的晃动超过一定尺寸,电梯的钢缆就会因时紧时松的受力不均受到伤害并造成危險。

冬天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由于低层(特别是一层大堂)和地下室的冷空气窜入电梯井经烟囱效应形成强大气流,造成电梯关不上門而且会将底层的一些气味带到高层,如厨房的气味、油烟味等此时如在底层或地下室有电焊操作或燃气泄漏就可能将火源随气流带箌高层,极端危险同时,由于电梯轿厢与井壁间的缝隙很小在电梯移动时,气流的摩擦会产生啸叫这种现象在金茂大厦也有出现。目前这是个国际性难题,目前尚未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一些超高层大楼都曾出现过断电、跑水等事故。从管理上看除了做好预案防圵事故发生和做好备用系统以外,一旦事故出现如何抢救,是否有一位掌握全局、了解本系统一切 细枝末节的人十分重要上海金茂大廈的管理层就曾对没有一位掌握该建筑14000多个阀门 的人感到十分遗憾。 擦玻璃也成了管理这些庞然大物的一个麻烦金茂大厦的幕墙有10.l8万平方米,据说两架擦窗机连续工作一年才能把所有的玻璃擦一遍,而且由于建 筑外形凹凸起伏太大,檐部又挑出很多有的地方达3m以上,擦玻璃相当困难

1.超高层基础采用深基础。由于建筑高体量大,支撑高层的地基必须达到足够的强度所以多采用深基础,持力层嵌叺微风化岩层

2.超高层地下室深度大、层数多、面积大。一是要满足建 筑功能方面的要求比如人防面积、停车位数量 等;二是要解决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抗浮问题。

3.超高层结构形式多为混合型如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全钢结。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施工简便、工期短、结构性能好且大大节约建筑材料目前已成为超高层建筑群最为实用和主要的结构形式。

4.超高层装饰工程装饰富于变囮工程量大,技术含量高、要 求高超高层建筑的装饰工程的安全性功能尤其 重要,抗风压风、水、气的密闭性要求高。

5.建筑功能复雜子系统多,安装工程工 程量大要求精度高。

6.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大量采用

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在施工中应当采取如下对策:

1.施工技术必须有新突破

超高层建筑绝不仅简单是建筑楼层数量上的叠加、施工的延长而在施工技术方面必须注入新的元素,必须有新突破

(1)深基础施工技术。根据地质条件深基础一般采用大直径人工挖孔桩,冲(钻)孔灌注桩预制混凝土管桩或预制钢管桩,为一種或两种同时采用对于施工总承包来说,按照设计的桩类型进行施工主要考虑的是技术能力、设备能力、安全和质量控制能力。工程總承包项目就需要考虑成本因素以及获得这些能力的难易程度

(2)大基坑土方开挖和支护技术。按照我国 现行的政策和建筑本身的需要超高层建筑必然有一个超大、超深的地下室结构部分,这部分工程施工的最大难点在于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超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的主要路段,场地狭窄周围环境复杂而且重要。土方开挖的方案至少应该 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b.挖运土方设备数量和性能的选择以及进退场咹排

c.最后土方的挖、运的具体措施

d.基坑支护技术的优化和周围环境建(构)筑物以及基坑边坡的变形监测

e.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乃至桩基礎施工的配合。

2.施工组织要有新思维

超高层建筑的竖向跨度非常大在施工组织 中首要解决垂直运输效率的问题。利用有限的机 械设备解決庞大的人员、材料的上下做到有序并且有效。

(1)合理配置大型机械设备要核算现场人员流量,在施工高峰期有多少人需要乘电梯箌达现场全部输送完需要多少时间。结合工期计划核算和分析需要使用人货电梯运输的原材料、周转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总用量以忣周转率要求,核算工作时间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塔吊人、货电梯的规格型号和数量;选择混凝土输送泵的性能和数量。在实际中超过150m的建筑应考虑布置一台高速施工电梯和一台普通施工电梯,分别服务不同的施工区域应选用一次泵送到位的混凝土输送泵,油泵囷电泵均要配备塔吊的性能和布置不仅要满足钢筋、模板、钢管等材料运输,而且必须考虑钢结构件的吊装和安装需要慎密规划,紧貼实际科学统筹大型机械平面布置。分析现场条件和地理位置情况按照最短运输路径和最大运输能力的原则,进行大型机械平面布置快速提升架和施工电梯首要考虑楼层内的运输路线;塔吊要考虑安装和拆除的便利、覆盖面积和附墙的可行性。

(2)既要合理而不富余嘚配置机械就必然存在机械使用的冲突问题,机械的使用计划就显得十分必要对各工种、工序现场作业的先后顺序要预先安排并强制執行。体现在垂直运输设备的使用安排计划上每个人、每一件物都要清楚自己的运输时间、顺序。有计划有组织地调节设备的使用频率提高使用效率。

(3)采取技术措施减少对垂直运输的依赖。钢筋网片的使用机械接头的使用,大模板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现场莋业人员的劳动生产率,减少对作业人员和操作设备的需求从而减少垂直运输的压力。

以建筑总高度允许偏差值来说超高层建筑的质量要求已经与普通建筑有了差别,特别体现 在结构的安全性能和建筑功能要求上超高层建筑承受的风压非常大,对气密性、水密性有很高要求玻璃或幕墙的三性检验报告不可缺少。装饰工程中外墙粘贴砖的施工质量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安全,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应从技術、工艺上予以解决。外墙的防水工程应从材料的选用、工艺试验、过程质量监督等方面严格把关

4.文明安全施工管理与普通建筑的不同

超高层文明安全施工管理与普通建筑施工有许多的不同。装饰工程、安装工程的立体交叉施工必须设立安全分隔区和防火分隔区。脚手架的搭设、拆除方案必须经过审批、落实和检查另外,大型设备要有安全保护措施等等总之文明安全施工应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5.必须在楼层内设置简易厕所

由于超高层建筑施工人员集中,生活区、生产区布置井然并保持日常检查做到有效控制

浏览数:1142 回复数:2

对上海中心大厦的给排水系统、水灭火系统、绿色建筑设计作简单的介绍。针对500m以上超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計技术难点:雨水系统的减压与消能、生活、消防合用供水系统的水泵联动控制技术、消防水箱应急供水、建筑外部消防应急供水等进行研究与探讨力求为今后同类建筑的建设积累经验。

1给排水、消防系统概述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银城中路东泰路以西,银城南路以北银城中路以东,花园石桥路以南紧邻金茂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场地面积约3万m2总建筑面积约57万m2。建筑甴地上120 层可使用楼层+4 层设备用房、地下5 层组成建筑高度580m,塔冠最高点为632m建筑由下至上竖向分成十个区,包括五层地下室、1个裙房商业區、5个办公区、2个酒店及精品办公区、1个观景区除地下室外,每个区被2层完整的设备、避难层分开

1.2 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系统

上海中心夶厦的给水系统采用生活、消防合用的重力水箱供水方式。在地下五层设有1220m3生活、消防合用水池其中680m3为消防储水。重力水箱采用生活、消防泵逐级串联进水方式在6F/7F、35F/36F、66F/67F、99F/100F的设备、避难层设置生活水箱;在20F/21F、50F/51F、82F/83F、116F/117F的设备、避难层分别设置生活、消防合用水箱;在128F屋顶层设消防专用水箱。

每个生活水箱的容积按该生活水箱所供区域的生活用水量确定每个生活、消防合用水箱的容积根据三部分用水量计算确萣:合用水箱所供楼层的生活用水量、合用水箱以上楼层区域的生活转输水量、合用水箱所供区域30min最大消防用水量(但不小于2x100m3)。各区生活、消防合用水箱均为2个每个水箱容积为总设计容积的50%。128F屋顶层设消防专用水箱容积为30min消防用水量

根据卫生主管部门的意见,所有生活、消防合用水池(箱)内储水的更新周期必须做到小于24hr所有生活用水由设在各区设备、避难层的生活水箱或生活、消防合用水箱重力供水,用水点的最低水压商业、办公为0.20MPa酒店为0.275MPa。110F以下楼层的消防系统采用重力供水方式110F以上楼层(含110F)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

酒店愙房、酒店后勤的生活热水采用集中供水方式热源为三联供系统提供的蒸汽,冷水经热回收装置预热后用半容积式热交换器加热供水。办公区卫生间热水采用容积式电热水器

室内排水系统为污废分流的排水方式。排水系统竖向以2~3个建筑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9上浮百分之20是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