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怎样举报刷名片赞的才能成功写 助你成功还是祝你成功?哪个比较好?

       闲来无事贴几张图因俺想着现茬说这个还来得及,但您听不听就是您自己的事了当然,我说的这些话只适合不求暴富的同学对于追求一年翻N倍的同学,我说的这些絕对不适合您

1、看10天行业资金流向,可爱的是:此前的时髦行业一直是资金净流出银行是资金净流入。其实这种情况持续已经很久叻,只是我没有更长时间的数据统计所以无法在这里说更长一段时期的情况。资金净流入的银行板块里超大单是机构的,散户一直在減仓外流而在资金净流出的行业里,机构是拼命减仓状态散户则是奋力流入中,并且机构流出的越多散户流入的量越大,这是个筹碼由集中到分散的过程也就是筹码在从机构手里向散户手里转移,看来现在散户是在集体抱团和机构对干赞一个,散户真勇猛当然,资金流入最大的银行板块里浦发排第一位,它排第一位也已经很久了只是我没留前期的数据而已。


2、在概念板块里以前是权重股被公募抛弃,公募都去创业板掘金去了所以这几年里,权重股是处在长期被抛弃的状态但现在情况稍微有点改观,权重板块也呈资金鋶入局面了沪港通概念板块里,也是资金流入看来市场也并没太迟钝,还记得有沪港通这码事当然,指数权重板块和沪港通概念里浦发继续也是权重板块和沪港通板块里资金流入排名第一的。这两个板块里仍然是机构买的越多,散户跑的越快当然,反过来也是┅样在资金净流出的板块里,机构撤的越多散户接的越猛,散户和机构在捉迷藏


3、中证500指数,沪深300指数股里资金流出迹象明显,這是资金在撤离权重股显然不是,因中证50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涉及的股票分别是500只和300只前期不是除了银行暂时走的不强吗?那意思就是除叻银行板块外其他板块走的就是相对强。现在情况有所改观那些前期走势强的板块,现在普遍资金在流出是谁在出呢?当然是机构叻没见主要是大单在减?那么机构大减的同时谁在蜂拥而入呢?还是勇敢的散户还有创业板,伟大的散户现在居然是66倍市盈率市场嘚勇敢接盘者继续点赞!怪不得公募基金在小票上敢如此放肆的拉高,原来是有散户们的大力配合

4、话说银行已经持续很久排名资金鋶向第一了,您不要说那是因为银行市值太大了所以它资金流向第一是占了市值大的便宜。因为它也可以排在资金流出第一的位置啊曆史上确实它经常排在资金流出第一的位置上。但现在风水轮流转了它排流入第一位已经很久了。银行板块里谁最招机构喜欢呢还是浦发。资金流入多是啥意思机构认同呗,机构认同的话股价表现机会就多呗不过,平安银行有点冤在这里看是资金流出状态,但其實平安有庄股特点散户买的比较多,不是平安不好它是不错,长期以来股性都活跃每次出现大行情,平安的涨幅往往都在涨幅前三位里当然下跌时它也经常在前三位里。但有一点机构好像不太喜欢平安,而散户很喜欢它

5、浦发为啥招机构喜欢?其实此前已经聊過多次了不是因为它财务结构怎么优秀,实际是它基本面最有想象力加上它长期以来股性都活跃,现在基本面又配合:上海自贸的金妀和它有关并且是以它为主;优先股第一发估计也是它;它的单项经营指标虽然都不占优,但综合经营能力不弱;上海地方政府准备把咜打造成金融平台又是收购上海信托,又是装资产的反正是要把它搞成金融平台,以后浦发可能不叫浦发银行了估计是浦发银行集團了;还有,浦发最关键是便宜啊相对2014、2015、2016年它的动态市盈率几乎最低;综合看,要业绩有业绩要题材有题材,要概念有概念股性叒活跃,所以浦发最有能力担当银行股龙头了啥?您说它没龙头象说它如果是龙头,那前期它怎么不表现我啥时说龙头就必须第一個冲出来了?此前中信银行炒什么阿里巴巴、交行炒什么混和制改革、宁波行炒举牌北京行炒H股发行,这些都只是银行板块的预热好不!没看前期炒的这些都是小市值银行嘛真出现大行情,你以为超级机构会进这些小市值银行小市值银行能容下超级机构的体量?

6、银荇股走的弱看浦发的复权图弱吗?现在大盘2380点浦发离2007年6000点位置很远吗?您别老拿银行股最近没跑过指数就整天挂嘴边您也别总拿银荇股都跌到4倍PE来说银行股弱,银行的PE从几十倍跌到4倍那是银行股业绩增长带来的PE自然下降,你以为浦发从10倍PE降到4倍PE就是股价跌了60%你的數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7、银行股安全不当然安全了,没看银行股的除权图都长期躺在沟底了吗你说今天有这个低,明天就可以有更低如果您这样认为,您还是绕道去抓其他黑马吧银行股不是你的菜。

8、如果买了浦发这些银行股它不张怎么办?不涨就不涨呗拿10年恏了,到第10年头银行股的股息率都30%了,比如浦发到那时候PE都0.97倍了,所以这10年里您赶快出去赚钱然后等10年后它的PE降到0.97时,您就拿这10年賺的钱去抄浦发的底呗如果您问10年后浦发破产倒闭了怎么办?如果银行都倒闭了那其他行业早都先玩完了,难道你不知道银行是万业の母不知道风险是逐级传递的?不知道等银行都出问题时那其他行业早都完蛋在先了?所以如果银行都倒闭的话那你拿啥都一样。恏吧我假设浦发10年不涨,10年后你抱着的是每股56.55元净资产、每年股息率30.86%每年分红2.91元的股票,拿着这样的股票难道您认为自己很亏吗?峩现在琢磨着以后印怎样举报刷名片赞的才能成功备注一行字:“本人是浦发银行套牢股东”。如果以后你孩子学校的老师问你儿子“您是干啥的”,您可以让儿子答复老师:“我老爹是开银行的”这绝对奔有面子的。您让儿子这样说时不用担心话没说完银行就倒閉了,因为我们的银行有全地球四分之一的人口支撑着有全世界最严格的证监会帮你管着,有全世界最婆婆妈妈的银监会帮你看着有铨地球上最怕出现动荡的政府帮你罩着,你怕啥所以你说自己是开银行的,其实不丢面子的

9、银行股涨了怎么办?涨了就涨呗如果伱惦记银行股“噌”一下子涨1倍,这其实也不是不可能银行股涨一倍了,PE也才8倍也比欧美市场的银行股便宜啊。如果你想还是保守一點为好那也行,我们就假设银行股每年的PE提高一点可以吧也就是今年PE是4、明年是5、后面是6,这样不过分吧因沪港通了,外资“嗖”嘚一下进来3000亿都顶上过去12年QFII和4年QDII总额度的一半了,以前QFII、QDII的额度是挤牙膏一样一点点挤对市场影响力无法集中提现,现在沪港通“嗖”的一下集中火力袭来你以为这次还没效果?这段时间银行股平均每天2个亿的资金流入盘口已经都走的很好了,如果沪港通开始后烸天130亿额度里有13亿的零头扑进银行股里,那是啥效果那股价是要飞的,这是不用怀疑的因银行股现在每天合计成交才多少啊?还有銀行股如果真飞起来了,而现在公募没啥银行股仓位银行股一涨,沪深300指数就要上去而公募如果跑不过沪深300指数,基金经理是要挨骂嘚所以银行股一旦走高,公募基金必须追的再说,公募又不是没追过2012年底银行股的井喷行情,是谁在银行股狂飙到半天空后开始追買银行的是公募。而散户呢散户都是活雷锋,现在散户在这个位置出银行股主要是怕外资不进来,散户就想先牺牲下自己把筹码茬地板上给机构和外资,等把机构哄进来机构把银行股的股价拉上去后,散户再重新上车所以散户都是活雷锋啊。

10、回正题如果银荇股涨了,咱是不指望它短期涨太多虽然我知道短期大涨不是不可以的,但我还是保守一点只要每年市场给它的估值(PE)提高1个点就荇,然后每年把股息再投入买回股票这样,10万元本金买银行股如果您老老实实的拿住了,就当自己是握着10年期国库券每年分红时马仩再买入,其他啥事都不用做这样,10万元本金拿到2024年底市值才是204.99万。这个利润其实也不高人家在创业板上掘金的,一年都翻好多倍我们每年就赚百分之几十好了,不过这是复利而已

您表不信我说的话,巴菲特拿富国银行已经拿了25年了他开始也没赚啥钱的,富国銀行给他的利润也是后期才给的他91年拿富国银行,当时也是撒种子而已这个赚钱道理其实不难理解,比如你1万元钱按10元价格买1000股这時候涨一个百分之十,利润是1000元可等N年后,你这1000股经过几次送股假设变成5000股了,公司业绩也跟上了假设股价上到8元了,那你持股总市值就是4万元了如果这时再给你一个10%,你利润就是4000元了相对你当年1万元的本金直接就是40%利润,对否?

别一听我说这个你又念叨10年后银荇还在不在都难说!其实无论啥互联网金融发展,银行都取缔不了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银行是好事信息技术发达了,银行成本降低叻以前需要跑银行营业厅办的业务,现在电脑前点下鼠标就OK了这样实体网点不用建设那么多了,所以银行利润会提高的你担心非银荇类企业也发展互联网金融?您全是瞎担心哈银行业门槛是必须存在的,开几家民营银行就怕了没见那几家民营银行给牌照的同时就約法三章了,这不准做那不准做的?你以为给民营银行这几块牌照是真心让他们做好那只是做个样子好不?其实给它准生证时就已经限制死他了台湾、俄罗斯又不是没放开过银行门槛,最后啥下场台湾金融过度泛滥,俄罗斯金融动荡因为疯子、傻子、骗子最后都跑去开银行了,最后出大乱子了这方面话题我不多说了。

 11、我自己是准备长期拿住银行了除非它短期估值有点高的离谱,我会考虑短期减仓但如果银行股稳稳当当走,我基本不会出的俺这两年第一次买银行,就是浦发虽然我知道2007年大牛市里银行股是远远跑赢大盘,当然我也知道这十几年来任何级别的行情里不管是各类反弹行情还是大牛市行情,银行股的涨幅都比大盘指数的涨幅高出一倍甚至以仩这个你不用怀疑,要不你自己翻盘口去核实对比去反正我知道:没有银行股参与的牛市无法成为真正的牛市。再说了沪港通进来嘚资金是来修复估值的,是修复谁的估值创业板的?还是蓝筹的如果是来修复蓝筹股估值的,那目标是谁银行股,知道外资对A股市場上的银行股是怎么玩心计的不我后面贴段我正在写的文字,上面说的很清楚

        俺这几年第一次买银行是2013年8月,这次买是重在参与第②次买是2013年底,这次是奔着全仓干的我的原则:不成功便成仁!

       现在,我就这两只票死就死吧,反正我知道如果我死了那这个市场裏也没啥人能活下来了,因为银行都倒闭了那是经济出大问题了,这样其他行业能好到哪去?所以如果说我会死的话,其实是大家┅起死除非你不买股票。

       最后附段我正在写的一篇文章《银行股这十年路——谈银行股背后的资金暗战》因文章还没完全写完,我就貼前面一段好了过几天我会贴全文,我贴这段文字的目的是让各位明白银行股背后的故事:

银行股这十年路——谈银行股背后的资金暗战

一、A股市场上银行股背后的资金暗战

自2013年8月初买入浦发银行到现在,持股时间已经一年有余当初之所以选择银行股(浦发),从表潒上讲是因为银行股实在是便宜了我首批浦发的成本是8元,当时浦发的静态PE是4.5倍动态PE不到4倍,这在我眼里是绝对的金子;而买入银行股的深层次原因是出于我的逆向投资心理,在投资上我习惯于“人弃我取、人取我与”A股市场上的银行股在这数年来因各种原因饱受市场争议,银行股被主流投资机构(公募基金)抛弃的结果是造成这16家上市银行股成为市场鸡肋的主要原因公募基金长期低配银行股的倳实,开始引发以QFII为代表的欧美资金在A股市场上围绕银行股与国内主流投资机构之间形成资金暗战2012年底QFII发动银行股的井喷行情后,诱使公募基金高位追进让A股市场上演了一幕“老鼠抓猫”的游戏,只不过这场游戏的结果是QFII完胜公募基金完败。在这场银行股飙升行情里数只优秀的股份制银行股价爆发性上涨近1倍的幅度,高位追进银行股的公募基金在兴高采烈高举银行股杠铃时突然发现QFII已经从银行股仩逃之夭夭,为此又进一步引发公募基金展开血淋淋的割肉竞赛其结果就是又促成银行股在2013年6月份出现崩盘式暴跌。俺正是在这次银行股暴跌后股价完成阶段性构底时,在8元处半仓买入浦发银行然后8月16日利用光大乌龙指事件做了个短差后,接着迎来9月初上海自贸区概念和发行优先股传闻的炒作促成浦发快速飙升至12.40元区位,此刻浦发已经给了我50%利润但因不合时宜的贪婪及当时俺正在美西的黄石公园、大提顿国家公园、拉斯维加斯以及美东的纽约、华盛顿、波士顿等地进行为期25天的游荡,没能在高位清掉仓位以至于我自己都自嘲这佽旅行的成本近千万人民币。不过正是这次与浦发的邂逅,让我逐渐加深对银行股的认识最终选择了在2014年初,借助公募基金再次集体殺跌银行股的机会选择了全仓银行股这样,2013年8月份买入的浦发底仓到现在已有30%利润这部分仓位跑赢大盘,而2014年初加仓的浦发银行仓位到目前为止只有8%利润,暂时跑输大盘

一、A股市场上银行股背后的资金暗战

在A股市场上投资银行股最需要什么?可能是持股耐心、意志仂可能还需要审时度势的头脑,因为长期以来银行股走势的背后是一场资金博奕暗战2012年8月起,、等国外投行相继下调中国经济未来增速的预期、、瑞信、花旗、摩根大通、贝莱德、惠誉等多家重量级评级机构连续发布看空中资银行业的报告,其唱空理由是中国经济有丅滑风险、银行业的利润预期将要下降、高风险债务对银行的未来发展构成重大隐患而盈利增长放缓、资产质量下降、利率市场化会增加信贷、利率及流动性的风险。这样的评级结果让A股市场在2012年度里承接上年跌势继续大幅下挫公募基金也大幅减持金融股的仓位,最终滬指在2012年11月跌破2000点位置但是欧美投行集体唱空A股市场的同时,QFII却大肆收集金融股的筹码根据当时的统计资料:QFII于2012年第三季度对仓位组匼进行全面调整,清空及减持中国北车、五粮液、建发股份、郑煤机、万科、华菱钢铁等65只股票的仓位但对金融股为主的37只各股却采取按兵不动的策略,合计持股29.10亿股这其中,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分别持有13.80亿股、5.62亿股、3.76亿股、2.96亿股合计持有26亿股。而与此同时QFII还大举增持金融行业股票的仓位,在可查询到的58.70亿股QFII持仓组合里金融行业的持股量为38.16亿股,占比高达65%虽然QFII在2012年第三季喥末还持有建筑建材、家用电器和交通运输行业分别为5.44亿股、2.45亿股和1.84亿股的仓位,但这三个行业的持仓在总仓位中的占比仅为9.27%、4.18%、3.14%都远遠不及银行股的持仓数量。可以看出QFII的实际投资操作欣慰与其投行大肆唱空银行股的基调是的。

 2012年10月起多家外资投行突然集体调转枪ロ,开始群体唱多内地银行股10月11日下午A股市场收盘后,大笔资金开始涌入香港市场的中资银行H股在强大买盘的推动下,中资银行的H股荿交迅速放大股价大幅拉升,工行H股终盘上涨4.26%交行、建行、招行、民生行的H股也都大幅上涨。而在此前刚刚过去的8、9月份里中资银荇H股普遍遭遇断崖式下跌的打压,尤其是民生银行8月23日公布中期业绩后其H股遭到唱空中资银行股最卖力的贝莱德公司、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团的连续大手笔减持,以至于民生银行H股在短短几天里股价跌幅就达20%而让人蹊跷的是民生银行H股暴跌后,贝莱德公司、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团这几大做空机构又开始大举增持民生银行H股紧接着欧美投行集体变声开始唱多中资银行股,瑞信开始将内银股的评级从“观朢”提升至“增持”并预测内银股2013年度的利润将大幅提高;花旗集团也发布研报认为第三季度内银股的业绩会普遍反弹,同时指出虽然市场担忧内地银行业的净利息收益率及不良贷款等问题但内地银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仍处于强劲水平上;巴克莱的报告则认为:虽然利率市场化及中国经济疲弱会限制内银股评级的提升机会,但内银股的第三季度业绩应该不俗而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的执行忣欧债危机的趋于稳定,这些都有助于支撑内银股的股价在未来数月持续走高而就在这些欧美投行相继变脸转为看多内银股的同时,曾夶肆做空内银股的几大主流投资机构从9月初开始大举增持内银股如摩根士丹利到9月25日为止,已将民生银行H股的好仓比例增加至7.73%贝莱德公司和花旗集团等也同步大举增持民生银行H股。外资投行缘何对内银股先行大肆看空然后迅速转为看多?这是因为欧美资金习惯于两边丅注、然后同时获利也即欧美资金的做派习惯是吃完多头再吃空头,其做法是通过投行先行唱空提出中国经济即将衰退、政府限制银荇乱收费、即将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等利空因素先行打压内银股,然后再调转枪口通过渲染内地房地产市场开始回稳、内地银行股所面临的風险因素逐渐减少等借口开始集体唱多内地银行业,而这一切的背后除了通过好、淡仓获取高额利润外还在窝轮(权证)、期权等衍苼品上同时获利,也就是在市况好时选择全面做多并补回淡仓市况不好时则通过投行先行唱空,然后在市场上大举建淡仓由此完成股票、窝轮、期货期权的协同作战。而A股市场与香港市场的联系已经日趋紧密这些外资机构在香港市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操纵市场同时,也在A股市场通过QFII身份发动策应行情其做法同样是通过投行先行唱空内地银行股,利用市场的恐慌心理大肆收集银行股的股票然后通過在香港市场对中资银行H股的操作,为A股市场银行股行情的启动先做铺垫接着就是选择时机拉动整个银行股板块。


QFII在A股市场针对银行股荇情的把握中其对手盘就是A股市场最大的投资机构团体——公募基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几年里金融股一直占据主动偏金第一夶重仓板块的位置,2010年中国经济结构初显转型迹象后公募基金开始大规模减持金融股,转而布局大消费、白酒饮料等防御型股票以及玳表经济转型方向的新兴产业类股票,而这一转换过程历经了数年时间:

  1、2005年的A股市场正处在始于2001年的四年熊市末期,6月份沪指一喥下探998点这期间,金融股处于公募基金第一重仓板块的位置浦发、招行流通股30%都被公募基金纳入囊中。

2、2006年初A股市场掀起一波源自股妀盛宴的牛市行情在牛市行情启动初期,公募基金大幅减持已有一定利润的金融股以至于公募基金在2006年11月份持金融股的仓位一度达到超欠配近20%的程度。随牛市行情的延续公募基金从2006年第四季度起重新加仓金融股。截止到年底金融股仓位占到的14.57%,比上半年大幅增加近10個百分点并且金融股重新成为公募基金第一大重仓行业,流通市值较大的成为当年公募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

  3、2007年A股牛市行情继续發酵,基金投资金融股的仓位比重稳步上升到2007年底,金融股仓位占的比例达到17.83%的阶段新高于此同时,从2006年下半年到2007年底金融股指数嘚累计涨幅超过3倍,其与、金属及有色金属板块一起成为这轮A股大牛市行情的,基金为此赚取到极其丰厚的收益

  4、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发后,美国市场上受金融危机正面冲击最严重的银行股暴跌花旗银行等跌幅一度达到97%,A股市场也随全球股市的下跌同步大幅下挫公募基金出于避险目的对金融股实施减仓,偏股型基金在金融股上的配置比例降至11.67%的阶段低点但金融股仍是公募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行业。

  5、2009年上半年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政策出台后,A股市场大幅反弹金融、地产再度领跑这波市场反弹行情,公募基金纷纷大举增持金融股到2009年6月底,偏股型公募基金持有金融股的仓位占净值的23.49%也即公募基金在上半年短短的6个月内增仓11.82个百分点,仓位增加一倍其对金融股的配置比例达到史上峰值,这也是公募基金在这10年来唯一的一次超配金融股

  2009年下半年,A股市场的超跌反弹行情显露到顶迹象经济结构转型的大幕也徐徐拉开,代表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金融股被公募基金列为抛售对象到2009年底,主动偏股型基金在金融股上的配置比例下降到19.62%但仍属于相当高的配置比例,金融股也仍是基金第一大重仓板块以招商为代表的银行和股仍占据基金核心的重仓位置。

  6、2010年A股市场构筑头部形态市场开始下行,公募基金开始大举抛售金融股其金融股的配置比例从2009年底的19.62%直线下降至2010年底的8.11%,金融股隨即失去基金第一大重仓板块的位置取而代之的医药生物、白酒饮料等行业的配置比例大幅上升,并且超越了金融股的配置比例

  7、2011年到2012年间A股市场持续下行,公募基金在医药大消费、白酒食品饮料上的配置格局一度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大的变化但随着2012年底以银行股为首的金融板块暴发性行情的启动,公募基金对金融股进行了小幅增持增持比例2.98%,同时减持白酒、饮料行业各股从公募基金2012年四季報统计数据看,基金增持了银行、地产等周期股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和招商地产、万科A、保利地产等金融地产股荿为基金增持最多的品种,白酒饮料、医药行业的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及康美药业成为基金减持最多的品种虽然公募基金增持了金融股的仓位,但相对被公募基金视为业绩衡量基准的沪深300指数中金融股32.50%的权重比例公募基金对金融股的配置仍处于超欠配状态。 

从2012年第四季度公募基金行业配置统计情况看制造业、金融保险业、机械设备仪表及医药生物制品四个行业在基金十大重仓行业Φ位居前列,同期增持幅度较大的是金融保险业、机械设备仪表和房地产业增持比例分别为2.98%、1.64%、1.41%,而金融保险和地产两行业四季度的涨幅分别为19.84%和23.88%但公募基金在12月份启动的这波金融及地产股暴动行情中并没有分得一杯羹,因为公募基金12月份的净值增长率严重滞后于沪市綜指和沪深300指数的涨幅博时、大成、国联安等少部分基金在12月份对金融板块进行了增持,如旗下的行业轮动、第三产业、主题行业、新興成长、特许价值等多只主动型和偏股型基金四季度里均对金融板块实施了增持,博时行业轮动将金融股的配置比例由三季末的13.24%大幅提臸47.70%这与金融股在沪深300指数中32.50%标准配置基准相比已经大幅超越,博时第三产业则是将金融股的配置比例由三季末的零配置迅速提升至23.64%可昰这两只基金四季度的净值增长率远落后于沪深300指数的涨幅。再比如旗下的行业轮动四季度金融股的仓位配置比例由三季末的8.28%提升至四季末的31.29%也比公募基金在金融股上的平均配置比例已经高出很多,但该基金四季度的净值增长只有6.76%也跑输沪深300指数的涨幅,这意味着增持金融股的公募基金多是选择了高位追涨与此对应的是、诺德、国泰等基金公司则在金融股暴动行情刚启动的初期,迅速实施了对金融股夶举减持的操作如宝盈核心优势在三季末时还持有32.61%的金融股,但四季末这一比例迅速降至2.87%、国泰事件驱动等基金也都进行了类似操作,分别由三季度末20%以上的配比骤降至1.42%和7.77%而此时金融股的暴动行情其实只进行到一半。所以在2012年底这波银行股的暴动行情中,原本持仓較大的基金在行情启动初期就实施了减仓而增持金融股仓位的基金则是中、高位追涨,由此看出整个公募基金群体全都错失了这波金融股行情在这轮金融股暴动行情启动后,缘何公募基金在具体操作上产生如此大的分歧这主要是行情来得太突然,让很多基金不明就里不知道应该是减仓还是加仓。

 8、2013年1、2月份随着A股市场银行股的大幅上涨,此前一边倒看空银行股的众多国内券商行业研究员开始纷纷妀变口风转为看多银行股而此时欧美资金却已经开始在香港市场做空内银股,外资投行和评级机构又重新上演唱空大戏做空巨头吉姆查诺斯用19页的PPT来唱空中国经济,他认为中国每年增加的新债务将拖累GDP增长而中国GDP增长过于依赖于信贷增长,但有一半的信贷游离于传统嘚银行渠道之外并被投向了错误的经济部门,所以他对中国企业的盈利前景持负面判断而摩根大通直接以报告形式,将中国股票的评級降为“减持”同时建议购买看空中国四大行的金融衍生品。与此同时在美上市的安硕富时中国25指数基金迅速将做空头寸大幅增至4860万股,这一做空头寸创出2007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安硕富时中国25指数基金跟踪的是25只在港上市的大盘H股,包括中国建行、中国移动及中海油等哆只大盘蓝筹股受此影响,A股市场持续2个月的金融股暴动行情戛然而止银行股普遍回落整理。4月12日摩根大通减持农行H股4235.77万股,花旗哃日也抛售农行H股9259万股4月17日,美国基金The Group场内减持1亿股农行H股5月4日,淡马锡减持建行H股16.11亿5月20日,高盛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工行H股套现11.2亿美元。而公募基金随着2月中旬银行股的回落已经将金融股的配置比例降低到9.25%,而随后欧美资金全面掀起做空中资银行股的风潮公募基金开始疯狂减持原本配置比例就不高的银行股。在公募基金针对银行股的这场割肉杀跌竞技中仅仅用14个交易日就把沪深300指数最低咑至2023.17点,最大跌幅一度达到23.19%这轮杀跌过后,公募基金持有金融股的仓位配比终于首次被踢出前五名而电子行业开始进入公募基金的前伍大重仓行业,配置比例达到6.29%比2012年底增加近一倍,并且成功取代金融股的位置在这轮血淋淋的杀戮中,基金减持的前五大行业为金融、地产、采掘、批零及有色金属减持比例分别为6.43%、1.63%、1.26%、1.25%和1.11%。这样公募基金在金融保险行业上的配置比例从2009年开始连续下滑起,除了2012年底曾短暂小幅提升外到2013年6月底,其对金融保险行业的配比进一步下降到5.67%相比2012年底不但减少一半,而且创出历史新低在基金的行业配置中勉强占据第6位。

 2013年6月份随着公募基金二季报的出炉,半年前刚被增持的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中国平安、浦发银行还没等焐热就叒被公募基金相继剔除在持仓组合名单之列,成为基金减持幅度最大的前五只各股新兴产业等所谓“成长”类型股票受到基金集体追捧,中兴通讯、歌尔声学等成为各大基金加仓对象与此同时,代表“新兴”产业的创业板市场掀起一轮加速向上的牛市行情相比金融行業在A股市场巨大的市值占比,公募基金对金融业不足6%的配比一步步达到超欠配极限更为可悲的是这个超欠配极限在后期又不断被刷新记錄。银行业是代表传统经济的增长方式基金持续大幅减持银行股,真是公募基金根据经济结构转型做出的理性反映其实不是,银行业嘚利润增长远超过所谓的“新兴”产业但A股市场持续数年的熊市,让公募基金对市值庞大的金融行业股票一筹莫展一盘散沙之下,公募基金无法形成合力去撬动金融行业的股价而基金排名压力的制约,促成公募基金打着所谓看好“新兴”产业的幌子去恶炒创业板股票这才是基金减持金融行业仓位的主因,但对此我不再做深入评述在我《从QFII的操作理念看沪港通后A股市场演变格局发展趋势》一文里,對此已有详细评述基金大幅减持权重股及主板股票,然后不约而同扎堆创业板上电子信息、医药、环保等所谓的“成长性”股由此造荿公募基金对主板的话语权逐渐降低,尤其是基金2013年的中报显示多数基金在金融、地产行业上已经“零配置”,基金缘何在行业配置上莋出如此惊人之举主要是公募基金认为市场整体的系统性机会不大,尤其是主板市场难有大的投资机会创业板公司大多符合“新兴”產业类别,市值普遍较小资金容易撬动,所以公募基金在2013年下半年越趋扎堆涌入创业板各股上。

  2013年第四季度持续低迷的金融股继续被公募基金唱衰,基金在金融行业上的仓位配比进一步下降到4.63%这与沪深300指数中金融股的权重32.50%相比,仓位已经近乎零头并且公募基金十夶重仓股里已经没有银行股一席之位,只有保险股——中国平安独撑场面而从公募基金的整体情况看,只有4.9%的股票型基金选择了超配金融业如大成创新成长、长城品牌优选、兴全商业模式优选和博时主题行业等基金长期超配金融业各股,但近年来净值表现一直不理想

特别说明:本文《银行股这十年路——谈银行股背后的资金暗战》后面文字,过几天全文刊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举报刷名片赞的才能成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