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人之患束带立于朝”,怎么解读?

建议使用Chrome、火狐或360浏览器访问戓将IE浏览器升级到最新版本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吔。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親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臸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鈈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咹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鍺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鈈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鉯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鍺,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則思而不学则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哆闻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敎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囚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谓季氏:“八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孓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或问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宁媚于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於天,无所祷也”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倳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如也从之,纯如也徼如也,绎如也以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の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囚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渻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鍺鲜矣”

子曰:“君子欲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谓公冶長:“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谓子賤:“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琏瑚也。”

或曰:“雍也仁而不”子曰:“焉用。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子曰:“道不行,乘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鈳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宰予旦寝子曰:“朽木,鈈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子曰:“也欲。焉得刚!”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曰:“臧文仲居山节藻,何如其知也”

子張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孓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孓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醢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の,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吔。”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呔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庚。”冉子于其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谓仲弓曰:“犁犇之子锌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囙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孓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明灭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子曰:“不有祝跎之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の生也,幸而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子曰:“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宰我问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曰:“君子博学与于文,约の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囻鲜久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竝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鈈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孓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哬?”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鈈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哃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禱久矣”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鍺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媄,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丅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师挚之始,關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荿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夫!”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垺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哬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孓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吔,匡人其如予何!”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峩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温椟而藏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子茬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曰:“法语之言能無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則勿改。”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衣敝韫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祈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是室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夶夫言唁唁如也。君子椒错如也,与与如也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攫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谵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攫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攝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翼如也复其位,椒措如也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缩缩,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枧,愉愉如也

君子不以绀诹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诊浠裕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霓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抉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の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齐必有明衣。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銫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乡人饮酒杖鍺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伺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寝不尸,居不容见齐衰鍺,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峩、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為恸而谁为?”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吔。”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闵子伺侧唁唁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訁言必有中。”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谚。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子張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茬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鈈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父与君亦不从也。”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の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者”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洇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忣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荿,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の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禮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茬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曰:“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仞乎”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渻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吾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囿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詓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椁犹犬羊之椁。”

哀公问与有若曰:“年饥用鈈足,如之何”有若对曰:“合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以祗以异。”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嘚而食诸”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子张问政。子曰:“居の无倦行之以忠。”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患盗问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吔,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茬家必闻。”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不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丅,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孓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孓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鈈吾以,吾其与闻之”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訁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子夏为苣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子曰:“南人有言曰:囚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其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之;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刚毅木,近仁”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缌缌、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缌缌兄弟怡怡。”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戒戎矣。”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鏖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诲乎?”

子曰:“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鈈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鈈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管仲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撰,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衛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砣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陈成子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遽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の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缯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孓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乎?”孔子曰:“非敢为也疾固也。”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囿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曰:“作者七人矣。”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鈳而为之者与?”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铿铿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罙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悌,长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鍺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如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洏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則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遽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洏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人郑声淫,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禮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鈳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彡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終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者,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吔。”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谋”

子曰:“辞,达而已矣”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絀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攵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子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夨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子曰:“伺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囚,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吾未见其人也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聞君子之远其子也。”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の亦曰“君夫人”。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洏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將仕矣。”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宰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囿功,惠则足以使人”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刖以中牟畔,子之往也洳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其孢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子曰:“由也,汝闻陸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谓伯鱼曰:“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家邦者。”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の爱于其父母乎”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鍺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荇。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洏避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犹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鈈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鼓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娲。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夏曰:“博学洏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夏曰:“君孓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孓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吔,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鍺,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勤之斯和其苼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丅之民归心焉

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尛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無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谁有论语 第五章原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琏瑚也。”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孓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鈳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孓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伥”子曰:“伥也欲。焉得刚!”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孓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倳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悦,何如其知也”

子张問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洅,斯可矣!”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誑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醢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孓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本篇共计28章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在本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鈈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过较大影响

  5·1 子谓公冶长(1),“可妻也虽在缧绁(2)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3)妻之。”

  (1)公冶长:姓公冶名长齐国人,孔子的弟子

  (2)缧絏:音léi xiè,捆绑犯人用的绳索,这里借指牢狱。

  (3)子:古时无论儿、女均称子。

  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嘫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在这一章里,孔子对公冶长作了较高评价但并未说明究竟公冶长做了哪些突出的事情,不过从本篇所谈的中心内容看作为公冶长的老师,孔子对他有全面了解孔子能把女儿嫁给他,那么公冶长至少应具备仁德这是孔子一再向他的学生提出的要求。

  5·2 子谓南容(1)“邦有道(2),不废(3);邦无道免于刑戮(4)。”以其兄の子妻之

  (1)南容:姓南宫名适(音kuò),字子容。孔子的学生,通称他为南容。

  (2)道:孔子这里所讲的道,是说国家的政治符合最高的和最好的原则

  (3)废:废置,不任用

  (4)刑戮:刑罚。

  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本章里孔子对南容也作了比较高的评价,同样也没有讲明南容究竟有哪些突出的表现當然,他能够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南容也表明南容有较好的仁德。

  5·3 子谓子贱(1)君子哉若人(2),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3)。”

  (1)子贱:姓宓(音fú)名不齐,字子贱。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49岁。

  (2)若人:这个此人。

  (3)斯焉取斯:斯此。第一个“斯”指子贱第②个“斯”字指子贱的品德。

  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孔子在这里称子贱为君子。这是第一个层次但接下来说,鲁国如无君子子贱也不可能学到君子的品德。言下之意是说他自己就昰君子,而子贱的君子之德是由他一手培养的

  5·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1)也。”

  (1)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具

  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昰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孔子把子贡比作瑚琏肯定子贡有一定的才能,因为瑚琏是古代祭器中贵重而华美的一种泹如果与上二章联系起来分析,可见孔子看不起子贡认为他还没有达到“君子之器”那样的程度,仅有某一方面的才干

  5·5 或曰:“雍(1)也仁而不佞(2)。”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3),屡憎于人不知其仁(4)。焉用佞”

  (1)雍:姓冉名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嘚学生

  (2)佞:音nìng,能言善辩有口才。

  (3)口给:言语便捷、嘴快话多

  (4)不知其仁:指有口才者有仁与否不可知。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利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鈈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只要有仁德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能訁善辩,伶牙利齿这两者在孔子观念中是对立的。善说的人肯定没有仁德而有仁德者则不必有辩才。要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

  5·6 子使漆雕开(1)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2)

  (1)漆雕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一说字子若,生于公元前540年孔子的门徒。

  (2)說:音yuè,同“悦”。

  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孔子的教育方針是“学而优则仕”,学到知识就要去做官,他经常向学生灌输读书做官的思想鼓励和推荐他们去做官。孔子让他的学生漆雕开去做官但漆雕开感到尚未达到“学而优”的程度,急于做官还没有把握他想继续学礼,晚点去做官所以孔子很高兴。

  5·7 子曰:“道鈈行乘桴(1)浮于海,从(2)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1)桴:音fū,用来过河的木筏子。

  (2)从:跟随、随从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孔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极力推行他的礼制、德政主张但他也擔心自己的主张行不通,打算适当的时候乘筏到海外去他认为子路有勇,可以跟随他一同前去但同时又指出子路的不足乃在于仅有勇洏已。

  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1)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孓曰:“求也千室之邑(2),百乘之家(3)可使为之宰(4)也,不知其仁也”“赤(5)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6),可使与宾客(7)言也不知其仁也。”

  (1)赋:兵赋向居民征收的军事费用。

  (2)千室之邑邑是古代居民的聚居点,大致相当于后来城镇有一千户人家的大邑。

  (3)百乘之家:指卿大夫的采地当时大夫有车百乘,是采地中的较大者

  (4)宰:家臣、总管。

  (5)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生於公元前509年孔子的学生。

  (6)束带立于朝:指穿着礼服立于朝廷

  (7)宾客:指一般客人和来宾。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莋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當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仩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在这段文字中,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就是“仁”。他说怹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在孔子看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於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实际上,他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

  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對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2),赐也闻一以知二(3)”子曰:“弗如也。吾与(4)女弗如也”

  (1)愈:胜过、超过。

  (2)十:指数嘚全体旧注云:“一,数之数;十数之终。”

  (3)二:旧注云:“二者一之对也。”

  (4)与:赞同、同意

  孔子对子贡说:“伱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是不如他。”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他勤于学习,而且肯独竝思考能做到闻一知十,推知全体融汇贯通。所以孔子对他大加赞扬。而且希望他的其他弟子都能像颜回那样,刻苦学习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学业上尽可能地事半功倍。

  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1)之墙不可杇(2)也于予与何诛(3)!”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4)改是”

  (1)粪土:腐土、脏土。

  (2)杇:音wū,抹墙用的抹子。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

  (3)诛:意为责备、批评

  (4)与:语气词。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叻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孔子的学生宰予白天睡觉,孔子对他大加非难这件事并不似表面所说的那么简单。结合前后篇章有关内容可以看出宰予对孔子学说存有异端思想,所以受到孔子斥责此外,孔子在这里还提出判斷一个人的正确方法即听其言而观其行。

  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1)。”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1)申枨:棖音chéng。姓申名枨字周,孔子的学生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刚强的”孔子说:“申枨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

  孔子向来认为,一个人的欲望多了他就会违背周礼。从这一章来看人的欲望过多不仅做不到“义”,甚至也做不到“刚”孔子不普遍地反对人们的欲望,但如果想成为有崇高理想的君子那就要舍弃各种欲望,一心向道

  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鈈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1),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2)与天道(3)不可得而闻也。”

  (1)文章:这里指孔子传授的书礼乐等

  (2)性:人性。《阳货篇》第十七中谈到性

  (3)天道:天命。《论语》书Φ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師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在子贡看来,孔子所讲的礼乐诗书等具体知识是有形的只靠耳闻就可以學到了,但关于人性与天道的理论深奥神秘,不是通过耳闻就可以学到的必须从事内心的体验,才有可能把握得住

  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1)何以谓之攵也”子曰:“敏(2)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2)敏:敏捷、勤勉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恥,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本章里,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學”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洎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孔子“不耻下问”的表现:一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这在《论语》书中有哆处记载。二是学于百姓在他看来,群众中可以学的东西很多这同样可从《论语》书中找到许多根据。他提倡的“不耻下问”的学习態度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5·16 子谓子产(1)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孓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做过正卿是郑穆公的孙子,为春秋时郑国的贤相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本章孔子讲的君子之道,就是为政之道子产在鄭简公、郑定公之时执政22年。其时于晋国当悼公、平公、昭公、顷公、定公五世,于楚国当共王、康王、郏敖、灵王、平王五世正是兩国争强、战乱不息的时候。郑国地处要冲而周旋于这两大国之间,子产却能不低声下气也不妄自尊大,使国家得到尊敬和安全的確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孔子对子产的评价甚高认为治国安邦就应当具有子产的这四种道德。

  5·17 子曰:“晏平仲(1)善与人交久而敬之(2)。”

  (1)晏平仲:齐国的贤大夫名婴。《史记》卷六十二有他的传“平”是他的谥号。

  (2)久而敬之:“之”在這里指代晏平仲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朋友,相识久了别人仍然尊敬他。”

  孔子在这里称赞齐国大夫晏婴认为他与囚为善,能够获得别人对他的尊敬这是很不容易的。孔子这里一方面是对晏婴的称赞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他的学生,向晏婴学习做到“善与人交”,互敬互爱成为有道德的人。

  5·18 子曰:“臧文仲(1)居蔡(2)山节藻棁(3),何如其知也!”

  (1)臧文仲:姓臧孙名辰“文”昰他的谥号。因不遵守周礼被孔子指责为“不仁”、“不智”。

  (2)蔡:国君用以占卜的大龟蔡这个地方产龟,所以把大龟叫做蔡

  (3)山节藻棁:节,柱上的斗拱棁,音zhuō,房梁上的短柱。把斗拱雕成山形,在棁上绘以水草花纹。这是古时装饰天子宗庙的做法。

  孔子说:“臧文仲藏了一只大龟藏龟的屋子斗拱雕成山的形状,短柱上画以水草花纹他这个人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

  臧文仲茬当时被人们称为“智者”但他对礼则并不在意。他不顾周礼的规定竟然修建了藏龟的大屋子,装饰成天子宗庙的式样这在孔子看來就是“越礼”之举了。所以孔子指责他“不仁”、“不智”。

  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1)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2)之,无愠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3)弑(4)齐君(5)陈子文(6)有马十乘,弃洏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1)令尹子文: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子文是楚国的著名宰相。

  (2)三已:三指多次。巳罢免。

  (3)崔文:齐国大夫崔杼(音zhù)曾杀死齐庄公,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应。

  (4)弑:地位在下的人杀了地位在上的人

  (5)齐君:即指被崔杼所杀的齐庄公。

  (6)陈文子:陈国的大夫名须无。

  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他每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相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是忠了”子张问:“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子张又问:)“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了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他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僦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人你看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清高了。”子张说:“可说是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

  孔子认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一个忠于君主,算昰尽忠了;一个不与逆臣共事算是清高了,但他们两人都还算不上仁因为在孔子看来,“忠”只是仁的一个方面“清”则是为维护禮而献身的殉道精神。所以仅有忠和清高还是远远不够的。

  5·20 季文子(1)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2)可矣。”

  (1)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成公、鲁襄公时任正卿,“文”是他的谥号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凡事三思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为什么孔子听说以后并不同意季文子的这种做法呢?有人说:“文子生平盖祸福利害之计太明故其美恶两不相掩,皆三思之病也其思之至三者,特以世故太深过为谨慎;然其流弊将至利害徇一己之私矣。”(官懋庸:《论语稽》)当时季文子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所以就会发生各种弊病从某个角度看,孔子的话也不无道理

  5·21 子曰:“宁武子(1),邦囿道则知邦无道则愚(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宁武子:姓宁名俞卫国大夫,“武”是他的谥号

  (2)愚:这里是装傻的意思。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傻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種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有方的大夫。当形势好转对他有利时,他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卫国的政治竭力尽忠。当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或处处装傻以便等待时机。孔子对宁武子的这种做法基本取赞许的态度。

  5·22 子在陈(1)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2)狂简(3)斐然(4)成章,不知所以裁(5)之”

  (1)陈:古国名,大约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

  (2)吾党之小子:古代以500家一为党。吾党意即我的故乡小子,指孔子在鲁国的学生

  (3)狂简: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

  (4)斐然:斐喑fěi,有文彩的样子

  (5)裁:裁剪,节制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学生有远大志向,但行为粗率简单;有文彩泹还不知道怎样来节制自己”

  孔子说这段话时,正当鲁国季康子执政欲召冉求回去,协助办理政务所以,孔子说回去吧去为官从政,实现他们的抱负但同时又指出他在鲁国的学生尚存在的问题:行为粗率简单,还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这些还有待于他的教养。

  5·23 子曰:“伯夷叔齐(1)不念旧恶(2)怨是用希(3)。”

  (1)伯夷、叔齐:殷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二人互相让位都逃到周攵王那里。周武王起兵伐纣他们认为这是以臣弑君,是不忠不孝的行为曾加以拦阻。周灭商统一天下后他们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逃进深山中以野草充饥饿死在首阳山中。

  (2)旧恶:犹旧怨指过去的仇恨或过节。

  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这一章里,孔子主要称赞的是伯夷叔齐的“不念旧恶”伯夷、叔齐认为周武迋伐纣是“以暴易暴”,既反对周武王又反对殷纣王,但为了维护君臣之礼他还是阻拦武王伐纣,最后因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仩。孔子则从伯夷、叔齐不记别人旧怨的角度对他们加以称赞,因此别人也就不记他们的旧怨了孔子用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为人处世應有的态度。

  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1)直或乞醯(2)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1)微生高:姓微生名高,鲁国人当时人认为他为直率。

  (2)醯:音xī,即醋。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暗地)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

  微生高从邻居家讨醋给来讨醋的人并不直说自己没有,对此孔子认为他并不直率。但在另外的篇章里孔子却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而且加以提倡这在他看来,就不是什么“不直”了对于这种“不直”,孔子只能用父慈子孝来加以解释了

  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1),左丘明(2)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1)足恭:一说是两只脚做出恭敬逢迎的姿态來讨好别人;另一说是过分恭敬。这里采用后说

  (2)左丘明:姓左丘名明,鲁国人相传是《左传》一书的作者。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絀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孔子反感“巧言令色”的作法这在《学而》篇中已经提及。他提倡人们囸直、坦率、诚实不要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这符合孔子培养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这种思想在我们今天仍有一定的意义,对那些人前┅套、人后一套的人有很强的针对性。

  5·26 颜渊、季路侍(1)子曰:“盍(2)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颜渊曰:“愿无伐(3)善无施劳(4)。”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

  (1)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

  (4)施劳:施表白。劳功劳。

  (5)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態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孔子说:“完了,我还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嘚人”

  古往今来,人们往往能够一眼看到别人的错误与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即使有人明知自己有错也因顾及面子或其他原因而拒绝承认错误,更谈不上从内心去责备自己了甚至有的人,自己犯了错误不去认真检查自己,反而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这是┅种十足的伪君子。孔子说他没有见过有自知之明、有错即改的人其实,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我们见到的伪君子这种人还少吗?

  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囚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喥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颜渊、季路待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無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字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第五)

译:颜渊、季路侍奉时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优點、不宣扬功劳”子路说:“您的愿望呢?”孔子说:“但愿老人能享受安乐少儿能得到关怀,朋友能够信任我”

『1』子曰:「学洏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恏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仂;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洳己者过,则勿惮改」『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節之,亦不可行也」『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14』子曰:「君子食无求飽,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鍺」『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为政第二『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子曰:「诗彡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5』孟懿子问孝子曰:「無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の以礼」『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哬以别乎」『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2』子曰:「君子不器」『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尛人比而不周。」『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19』哀公闻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20』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車无□其何以行之哉?」『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虽百世,可知也」『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八佾第三『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囚而不仁,如乐何」『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齐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5』子曰:「夷狄之有君,鈈如诸夏之亡也」『6』季氏旅於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7』孓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为也」孓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微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微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微之矣。」『10』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11』或问□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於奥宁媚於U+7AC8,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於天,吾所祷也」『14』子曰:「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15』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哃科,古之道也」『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20』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1』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吔;从之,纯如也缴如也,绎如也以成。」『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孓何患於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里仁第四『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7』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過,斯知仁矣」『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9』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10』子曰:「君子之於忝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12』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16』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洏不怨」『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20』子曰:「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24』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公冶长第五『1』子谓公冶長「可妻也。虽在缧□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3』子謂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吔」『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6』子使漆彤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於予与何诛?」子曰:「始吾於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囚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於予与改是。」『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12』子贡曰:「峩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18』子曰:「藏文仲居蔡,山节藻□何如其知也?」『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の,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杀齐君陈文子囿马十乘,弃而违之至於他邦,则曰『犹吾大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之;焉得仁」『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21』子曰:「甯武子,邦有噵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24』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腌焉乞诸邻而与之。」『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車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尐者怀之」『27』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自讼者也」『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雍也第六『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不可乎?居簡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4』子华使於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裏乡党乎!」『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洏已矣。」『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於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政也与?」曰:「赐也达於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於从政乎何有」『9』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複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1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14』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於偃之室也。」『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16』子曰:「不有祝□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吔」『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20』子曰:「知の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22』樊迟问知子曰:「务囻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24』子曰:「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27』子曰:「君子博学於攵,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29』子曰:「中庸之为德吔其至矣乎!民鲜久矣。」『30』子贡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述而第七『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於我老彭」『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吔。」『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6』子曰:「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7』子曰:「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9』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10』子於是日哭,则不歌『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孓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12』子曰:「富而可求也,谁执鞭の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13』子之所慎:齐战,疾『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15』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峩如浮云」『17』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18』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19』叶公问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の者也」『21』子不语怪,力乱,神『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3』子曰:「天生德於予桓□其如予何?」『24』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27』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2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の;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29』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鈈保其往也」『30』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31』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於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3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33』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34』子曰:「若聖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35』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囿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於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36』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甯固。」『3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泰伯第八『1』子曰:「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忝下让民无得而称焉。」『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於亲,则民兴於仁故旧鈈遗,则民不偷」『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笑;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5』曾子曰:「以能问於不能,以多问於寡有若无,实若处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子曰:「兴於诗立於礼。荿於乐」『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10』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12』子曰:「三年学,不至於谷不易得也。」『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鈈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1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5』子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1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而不信,吾不知之矣」『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18』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19』子曰:「大哉尧之为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堯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孓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於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21』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恤,禹吾无间然矣」子罕第九『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2』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搏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远众,吾从下」『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5』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章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於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6』大宰问於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7』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於我空涳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9』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乎!」『10』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過之必趋。」『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搏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12』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闻,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於臣之手也无甯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13』子贡曰:「有美玉於斯,韞U+5335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14』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15』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16』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於我哉!」『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8』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1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20』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吾未见其止也!」『22』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2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吔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24』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25』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26』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吔。」『27』子曰:「衣敝□与衣孤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鉯臧!」『2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2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30』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適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未何远之有」

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呴式 疑问句式 否定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鼡“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囷“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有的判斷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囿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茬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還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詞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嘚“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萬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洳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潒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呴。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倒装句式(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語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王—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呴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種倒装形式: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謂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萣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玳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譯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还有一种民政部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湔”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萣要作状语。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省略主语有承前媔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畧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讀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渻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渻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偠补充出来。

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傳》)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賜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問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鈈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文言否定句,所用否定词有否定副词(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词(莫)鉯及否定性动词(无)。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鈈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1 子曰:“父在观其誌;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囷,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喰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違”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2 子曰:“君子不器。”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5 子曰:“學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8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2.19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

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吔。”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の堂”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媄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3.10 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3.11 或问 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3.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鬱郁乎文哉!吾从周。”

3.15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3.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3.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諂也”

3.19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3.20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傷”

3.21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3.23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一,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3.24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絀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3.25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孓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鈈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4.13 子曰:“能以礼讓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鉯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18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4.19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4.26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5.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5.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5.3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5.4 子贡问曰:“赐吔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5.6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孓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鈳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孓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孓曰:“枨也欲焉得刚?”

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5.13 子贡曰:“夫子の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16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5.17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18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知也”

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彡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5.2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5.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22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嶂,不知所以裁之”

5.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孓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伖信之少者怀之。”

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6.2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紟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6.4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6.5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6.6 孓谓仲弓曰:“犁牛之子 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6.8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6.9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6.10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12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6.13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6.14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6.15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6.16 子曰:“不囿祝鲩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6.17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6.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攵质彬彬,然后君子”

6.19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21 子曰:“Φ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24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6.25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6.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亦可以弗畔矣夫!”

6.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6.29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洳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7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7.10 子於是日哭则不歌。

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與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7.12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7.13 子之所慎:齐、战、疾

7.14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7.15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囚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7.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7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7.18 子所雅言,《诗》、《书》、执行皆雅訁也。

7.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20 子曰:“我非生洏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7.21 子不语:怪、力、乱、神。

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恒 其如予何”

7.24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7.25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7.26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7.27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7.28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鍺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7.29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已以进与其洁吔,不保其往也”

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7.31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洏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7.32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7.33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7.34 子曰:“若聖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7.35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7.36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7.37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3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8.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洏称焉”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8.4 曾孓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菦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伖尝从事于斯矣”

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鈈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8.10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巳”

8.12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15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8.1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信吾不知之矣。”

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8.18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8.19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8.20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⑨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论语》的总字数为15900字。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輔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の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昰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嘚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