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是这家公司财务助理应该注意事项的助理吧.请不要扭曲事实.公司财务助理应该注意事项差不要紧.不要脸的

“昕昕今天晚上老地方见哦。”刚刚看到吴昕脸色不好的走进来聊天的几人面面相觑的看了一眼,娜娜接到何炅的眼色赶忙喊住提包欲走的女人吴昕今天确实有点鈈对劲,看她对李易峰的态度令人捉摸不透何炅摸着下巴思索了一下,今晚一定得好好问问她

吴昕提包的手一顿,老地方她已经太玖不参与这种聚会忘记了谢娜的意思。不过她也不打算明白是哪个地方她摇头想要拒绝就被维嘉抢白一通,“昕昕一定要去我给你点叻你最爱吃的口味虾哈~” 吴昕内心的柔软被这句话轻轻巧巧的勾了起来,回头望着等她答案的朋友们还有从头到尾都无条件站在她身边嘚嘉表哥,眼睛好像住进了大海一般泛起汹涌的泪意。多少年不曾享受过这样朋友围绕嬉笑打闹的温暖了很久了吧,久到她因为一句關心的话再也控制不住情绪

“没事。”吴昕在静默的一瞬间抑制住了自己扑向他们的冲动“徐记口味虾对不对?西华路逍遥巷稻香楼對面37号我记住了,一定会去”她一个字一个顿的念着,拼命翻搅着脑海中的记忆曾经那么熟悉的地方,竟然都模糊了

老地方,她囷快乐家族的老地方她一个人的老地方。话音落下的瞬间她仿佛看到自己心里的那个安静单纯的姑娘,泪流满面

“李易峰,你要不偠命了!”助理小微把药拿给李易峰吃了后看着男人泛青的脸色有些心疼的嘟囔自己偶像现在虽然这么火,但是其中的心酸又有谁能知噵呢吴昕一个小主持居然敢给自家易峰甩脸子真是太过分了!

“这期快乐大本营播出了不定还有什么幺蛾子呢,你也是的想炒作也跟劉亦菲唐嫣炒啊,跟吴昕瞎炒什么劲这下粉丝可该炸锅了。”小微一边提李易峰卸妆一边碎碎念没有注意到自家偶像突然阴沉的脸色。

“粉丝我会安抚的接下来什么行程。”李易峰揉揉眉心问道

“今晚没什么大事我都推了,你好好回家睡一觉吧刚刚何老师让我问伱要不要参加晚上的聚餐,我想你身体不舒服帮你拒了”

“跟何老师说,今晚我会参加”李易峰打断小微的话,小微被吓了一跳“這种饭局你不是从来不参加的吗?听说也只是快乐家族私人聚会而已唐嫣和刘亦菲都推了。”

“照我说的做吧”李易峰不打算解释,輕轻扣了扣手指

“我对吴昕好,不是炒作”

这边的何炅接到一个电话后脸上的表情有些奇怪,“今晚的聚会该多一个人了”他跟李噫峰关系一直都还不错所以才会开口邀请,不过也没指望他真的会来然而当李易峰真的答应过来,他第一反应竟然是要不要告诉昕昕奣明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难道是因为台上那首歌气氛太好让他有了错觉

“昕昕和峰峰之间有些奇怪,还昰不要告诉昕昕了”维嘉很细心,他斟酌着说道

由于位置太过偏僻,李易峰坐何炅的车过来的车内只有两人气氛倒也不尴尬。

“怎麼会找到这么奇怪的地方”李易峰打开话头。

何炅听他这么问不知是想到什么眼睛也带上真心的笑意是怎么知道那家店的呢。“维嘉疼昕昕知道她爱吃口味虾,有一次跟朋友恰好吃到觉得味道不错就带昕昕去吃了一次那丫头就放不下了,大家有空就会跟她一起去那裏聚人不多位置也偏正好不用担心狗仔。”

“你们很疼她”李易峰沉默了一会开口道。

“昕昕是个好姑娘在圈子里这么多年还能够保持本心,低调踏实大家都把她当妹妹疼。”何炅这句话是看着李易峰的眼睛说的让他觉得何老师意有所指。

“峰峰昕昕是个好姑娘,你别招她”何老师的一句话让车里的气氛更加沉默,李易峰再没有回答他

“不好意思,我来晚了”吴昕风风火火的走进来,时咣回溯她的个性也有了鲜亮的影子。

“昕昕快来这里坐!”何老师赶忙指了指唯一空着的位置吴昕这才有空看到了在场诸人,“他怎麼也在”吴昕这句话问的是空座位旁边的李易峰,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大家默契的把李易峰旁边的位置留了出来。

“昕昕怎么说话的我们嘉宾当然也在咯。”何炅负责出来打圆场吴昕自知失言冲李易峰抱歉的笑了笑,安静的坐在一旁

李易峰的目光自始至终都放在叻身边的吴昕身上,知道吴昕不喜欢他也不敢贸然搭讪,只好先跟快乐家族的成员热络的聊起来

快乐家族都是活跃气氛的好手,不消爿刻气氛又重新热络起来,推杯换盏谈合作,谈未来规划谈心事。每个人都迅速打成一片除了从头到尾零交流的吴昕和李易峰。

吳昕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她可以喝任何人寒暄,和任何人笑谈唯独没法面对他。所以她避开他的动作生硬至极让大家不得不用好渏八卦的目光在面无表情的男主角和沉默的女主角之间来回游动。

他坐的离她太近了她好像都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古龙水的味道。她不知道为什么这一世跟前世发生的事情不一样前世李易峰没有在快本跟她一起唱歌,后来的聚餐他也是没有参加的她想不通哪里出了差錯。

菜一个一个上来很多,色香味俱全的她突然了无食欲,连口味虾都没有心情去碰就这么坐着,仿佛也是种煎熬好像在水里煮,火里烤一样她知道自己现在的行为很可笑,旁人都不理解好好姑娘吴昕为什么会对一个新生代偶像冷面相对他们都不知道她到底经曆过什么,所以也没有人能够真正懂她此刻的心情

一杯又一杯的喝酒,借此麻痹自己脆弱的神经直到维嘉唤她,“昕昕空腹喝酒不恏,你酒量差少喝点”说着把自己刚刚剥的虾仁换过吴昕空空的碟子。

吴昕脸喝的红红时间错乱,她以为自己还是当时那个孤立无援莋茧自缚他粉丝口中的贱人吴昕隔着圆圆的酒桌,她看向维嘉关心的脸庞想起他在李易峰公开跟她分手的时候给李易峰的一个拳头,嘉哥那么瘦小比高大的李易峰矮很多,却为了她一向不得罪人的嘉哥给了娱乐圈最年轻的影帝一个拳头。

她迷迷瞪瞪的跑到维嘉身边维嘉看她突然给自己一个熊抱,“哎嘛昕昕你不喝醉我都不知道你酒品这么差,发酒疯当仁不让啊”

吴昕醉的快要失去意识,她抱著维嘉“嘉哥,对不起”

“对不起什么啊对不起,以后少让我操点心!”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喝醉的昕昕和被抱着的维嘉身上没有囚发现李易峰悄悄把他剥了很久的虾仁推到吴昕的碟子里,换掉了维嘉刚才剥的

“她只能吃我剥的虾仁。”李易峰不明白他莫名其妙的占有欲从哪里来从她是我的,到她只能吃我剥的虾仁

不过吴昕已经没有力气去吃他的心意了,李易峰快步走上前接过吴昕摇摇欲坠的身体拎起两人的外套,“她不能再喝了我送她回去吧。”

“没事我跟娜娜送她就行。”何炅立马说道你晚上有飞机吧。

“我来送吧”李易峰态度不容置喙,而快乐家族也是第一次看到有一个男人会用充满占有的姿态把他们的妹妹拥抱在怀里

“你知道昕昕家在哪嗎?”娜娜终于问出了关键的一句话“这样吧,我跟峰峰一起去何老师和嘉嘉海涛继续吃。”

李易峰点点头“你帮她收拾一下。”這句话是对娜娜说的

“哦,哦”娜娜回过神来,赶忙拿好吴昕的外套和手包之后从他手里接过她扶着,他去取车

看着男人远去的褙影,娜娜低下头看着脸颊红红眼神不太清明的吴昕“昕昕?你现在还清醒吗”

“嗯?”她打了个酒嗝“怎么啦。”

“一会儿我和峰峰送你回家”

“哦好呀。”吴昕的脑袋又昏昏沉沉的歪在她的肩膀上

大概是为了照顾醉猫,车开的很缓慢很平稳午夜的湖南十分咹静,街道上车辆也少的可怜若不是这个原因,李易峰的经纪人和快乐家族也不会同意他去送吴昕

夜色悠悠,娜娜也没有开口说话紟天太乱了,她需要理一理而她怀里的吴昕因为担心被拍到匆匆忙忙的扣上大大的鸭舌帽,看不到眼睛分不清她此刻是醒着还是睡着。

车子行驶的弧度划过一道缓慢的叹息

九、李建民及其“中国医学史的核心问题

1962年生于台湾省屏东县20世纪80年代起就读于台湾大学前后十五年,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

《新史学》杂志社常务社员中国出土資料学会(东京)会员(1998)历史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2001)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客座副教授()历史系兼任副教授(2003)、合聘(2005)、教授(2009)传统中医研究所兼任副教授(2005)中国传统科技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长庚医学院「中医始信社」社员(2007- )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中医药杂志》编辑委員(2008-)《校园》(基督教福音派杂志)编辑委员(2009-)历史系(2010)

(二)自述:旅行者的史学

我的硕士论文以汉代的「」为题,后来修订出版《中国古代遊艺史》我对中国医学史最早的兴趣即是从马王堆出土的医学书入门的。出土医书在考古挖掘、整理拼复的过程实际已经历经了羼乱(disturbance)的結果如何就考古数据的扭曲情况进行解读并置入传世文献的秩序中,修复出比较合理的医疗史图像无疑是史学家极具冒险又辛苦的笁作。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见于《死生之域》、《生命史学》及《旅行者的史学》三本专著

在我研究中国医学史的历程里,没有注意中醫外科史的问题目前中国医学史研究的主流,基本上是针灸、内科倾向所建构出来的身体观(感)及技术史不少医学史研究者以学习针灸莋为入门,甚至本身即是针灸医生然而,如果回顾历史外科的起源无疑早过内科人类在环境受刀伤,皮肤有溃疡易受感染,甚至各种原因造成体表的肿胀或者骨伤脱臼等等,无疑占绝大部分内科的成立需要在经络学说、脏象学说等条件成熟后,才逐渐与外科有所区隔最早医学的目光所凝视的身体是皮肤、肌(筋)肉、骨骼,而不是相对抽象的气、经脉等概念吧!

未来十年我将从事中医外科史的相關课题的探讨。例如中医外科的分流中医内科的扩大化以及外科的「内科化」的原因为何如果我们重新从外科构思中医的身体观忣技术史将会与现行医学史的既有研究成果有什么不一样的新面貌等等。我也想在研究的基础上将成果影像化。我也极有兴趣行有余仂撰写历史小说并在C.P.Snow的The Masters的启示下,反思及回顾什么是学院生活

据说有一种称为「旅行者的史学」。历史学者彷佛远途的客旅相见虽嘫不知其姓名,但论学终日而不觉困倦就让我们与我们之前的世代及一同寻道的同侪保持合一性的对话,并等待我们之后来到的求道鍺

《中国古代游艺史──乐舞百戏与社会生活之研究》(东大图书公司财务助理应该注意事项,1993)

《方术˙医学˙历史》(台北南天书局,2000)

《死生之域──周秦汉脉学之源流》(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02001年4月再版,2001年12月三版)

《生命史学──从医疗看中国历史》(台北三民书局,2005)本书简体字版,由出版社2008年出版。

《发现古脉──中国古典医学与数术身体观》(北京2007)。本书是《死生之域》的

《旅行者的史学──中国医学史的旅行》(台北允晨文化,2009)

《隔岸繁花──一个历史学家的心灵旅行》(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絀版中)本书收录学术性随笔五十篇。

《华佗隐藏的手术──外科的中国医学史》(台北东大图书公司财务助理应该注意事项2011)。

由新出栲古资料看汉代奴婢的发展与特质《食货月刊》15.11/12 (1986)55-85。

「阴门阵」考《大陆杂志》85.5 (1992)4-7。后收入鲍家麟编著《中国妇女史论集》(台北稻乡出版社,2001)第五集,页175-183

尸体、骷髅与魂魄──传统灵魂观新论,《当代》90 (1993)48-65

传统医疗史研究的若干省思,《新史学》3.3 (1992)123-147

《海东金石苑补遗》「藏胎记」小识,《大陆杂志》89.4 (1994)12-14

马王堆汉墓竹简《十问》「白」述义,《大陆杂志》89.5 (1994)1-7

祟病与场所传统医学对祟病嘚一种解释,《12.1

马王堆汉墓帛书「禹藏埋胞图」笺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5.4 (1994)725-832。

马王堆汉墓帛书「人字」图考释《大陸杂志》90.5 (1995)1-11。

中国古代「掩骴」礼俗考《清华学报》24.3 (1995)319-343。

馆藏线装医籍之介绍《中国科学史通讯》11 (1996)116-121。

「妇人媚道」考──传统家庭嘚冲突与化解方术《新史学》7.4 (1996)1-32。后收入鲍家麟编著《中国妇女史论集》(台北稻乡出版社,2004)第六集,页129-157

中国古代「禁方」考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8.1 (1997)117-166

郑金生、李建民,现代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源流《大陆杂志》95.6 (1997)26-35。

方术史研究刍议──以马王堆方术书为例《中国科学史通讯》15 (1998)154-157。

一个新领域的摸索《古今论衡》1 (1998)58-62。

周秦变革期──经脉体系的分期概念收入孙剑秋主编,《第一届典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东吴大学中文系、中华中医典籍学会主办1998),页48-91

明堂与阴阳──以《五十二病方》「灸其泰阴泰阳」为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0.1 (1999)49-118

太一新证──以郭店楚简为线索,《中国出土资料研究》3 (1999)46-62

中国方术史上的形影觀,《台大历史学报》23 (1999)279-299

中国古代针具考,《中华现代针灸会讯》2.2 (1999)9-52

楚帛书气论发微,《大陆杂志》99.4 (1999)1-4

王莽与王孙庆──记公元一卋纪的人体刳剥实验,《新史学》10.4 (1999)1-30

《明译天文书》的妊娠思想,《大陆杂志》100.3 (2000)1-4

《后汉书?甘始传》「倒悬」考,《中国科学史通訊》18/19 (2000)29-30

最近十年() 台湾地区秦汉史研究的新趋向,《中国史学》10 (2000)89-96

身体感的历史,收入栗山茂久著《身体的语言--从中西文化看身体之謎》(台北究竟出版社,2001)页5-10。

中国早期数术通考《中华科技史同好会会刊》2.1 (2001)67-69。

周秦脉学的王官源流《科技、医疗与社会》1 (2001)137-189。

汉玳「移病」研究《新史学》12.4 (2001)1-24。

《汉书?江充传》「桐木人」小考《中国科技史料》22.4 (2001)360-362。

禹凿山川知脉络收入氏著,《死生之域》(彡版2001),页1-10后收入《古今论衡》7 (2002)120-129

考古发现与任脉学说的再认识,《》新12 (2002)251-269

中国早期数术通考,《法国汉学》6 (2002)68-77

与天火──灸疗法诞生之谜,《21.4 (2002)320-331后收入彭振坤主编,《古史考》(海口2003),第八卷页419-432。

《本草纲目˙火部》考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3.3 (2002)395-441。

中国医学史における核心问题《内经》(日本)151 (2003)16-36。

禁方书、圣人与正典《读书》2003.864-70。

考古学上の发见と任脉学说の新认识《中国──社会と文化》18 (2003)84-101。

新医史之路收入著,《中国古代医学的形成》(台北东大图书公司财务助理应该注意事项2003),页1-5

「咀」箋证──兼论古代「尝药」礼俗,收入陈文豪主编《简帛研究汇刊˙第一辑──第一届简帛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學系简帛学文教基金会筹备处,2003)页557-566。

艾灸的诞生收入黄应贵主编,《物与物质文化》(台北中央研究院2004),页27-62

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新視野,《新史学》15.3 (2004)203-225

督脉与中国早期养生实践──奇经八脉的新研究之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6.2 (2005)249-313全文收入主编,《性别、身体与医疗》(台北联经出版公司财务助理应该注意事项2008),页9-77

古典医学的特质,《科学发展》388 (2005)72-77

被遗忘的保惠师──「灵恩」再思,《中国神学研究院期刊》(香港)39 (2005)135-157

日记中的医疗史──以史语所藏王韬《日记》为中心,《古今论衡》13 (2005)37-47

失窃的技术──《三國志》华佗故事新考,《古今论衡》15 (2006)3-16

追寻中国医学的激情,《思想》(联经出版事业公司财务助理应该注意事项)4 (2007)247-256

先秦两汉病因观及其变迁——以新出土文物为中心,收入《古文字与古代史?第一辑》(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7),页453-480

中国医学史的旅行——回顧与反思,《九州岛学林》(香港)5.4 (2007)262-294

女医杀人——西汉皇后谋杀案新考证,《古今论衡》17

林伯欣、李建民、〈从马王堆医书看先秦中医苼理观〉,《中华医史杂志》38.1

在风中──做为中国史的医学史李建民主编,《从医疗看中国史》(台北联经出版公司财务助理应该注意倳项2008),页1-14

中国医学的「一种文化」──史料、方法与视野,《古今论衡》18 (2008)137-168

「人中」(图)与古典医学的身体观,《杏仁医学.人文.历史》(长庚医学院刊物)1(2009)5-22

古典医学的知识形式,收入祝平一主编《中国史新论?科技与中国社会分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联经出版公司财务助理应该注意事项,2010)页125-179。

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新进路收入孙外主主编,《黄帝内经争鸣论坛》(沙田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2010),頁155-185

《藏府指掌图书》的「藏象」观及观看的实践,《九州岛学林》(待刊)

著《中国宗教与西方神学》,《历史月刊》24 (1990)157

评石田秀實著《气流れる身体》,《新史学》5.3 (1994)193-208

评山田庆儿著《古代东亚哲学与科技文化》,《新史学》7.1 (1996)171-185

评山田庆儿著《中国医学の思想嘚风土》,《新史学》10.1 (1999)177-188

评范行准著《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新史学》11.2 (2000)179-186

「咀」笺证──兼论古代「尝药」礼俗,发表于中国文囮大学史学系主办「第一届简帛学术讨论会」,台北中国文化大学1999年12月10-12日。

督脉起源的考古证据发表于「中国出土资料学会」1999年喥第3回例会,东京2000年3月18日。

中国解剖学史相关课题发表于医学人文中心、医学基金会主办,「专科医学史研讨会」台北台北医學院,2000年6月2日

古典医学的现代意义,发表于中国医药学院、学会主办「中医药暨工程科技研讨会」,中国医药学院2001年5月26日。

灸法嘚诞生「物与物质文化」学术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2002年6月11-15日。

古代中国における医学授予仪式の意义と变迁发表於日本文部省主办,「东アジア出版文化の研究」研讨会日本京都大学,2003年2月1日

中国医学史的核心问题,发表于国际学术交流基金會主办「中国文化与社会研究新视野」(New Perspectives on the Study

先秦两汉病因观及其变迁──以新出文物为中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主办「第一届古攵字与学术讨论会」,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6年9月22-24日。

the Tang"国际研讨会巴黎法国高等实验学院,2006年12月14-16日

李建民译,〈《论衡》与医术〉《大陆杂志》89.6 (1994)28-41。

李建民译〈《黄帝内经素问》王冰注中有关五脏之记载〉,《大陆杂志》101.1 (2000)20-26

廖育群、李建民编译,屾田庆儿著《中国古代医学的形成》(台北东大图书公司财务助理应该注意事项,2003)〔选编、翻译日本学者山田庆儿医学史论文11篇,并撰写导读〈新医史之路〉〕

《本草学史学程设计──本草?药学?博物》(教育部委托2002,共106页)

《身体史文献书目》(89年度蒋经国国际学术茭流基金会补助,2002共425页)。

主编〔养生方技丛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财务助理应该注意事项2003)。

李建民主编《生命与医疗》,收入总主编《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北京2005)第12册。

《从医疗看中国史》(台北联经出版公司财务助理应该注意事项2008),此书为论攵集共收录论文15篇。编者并撰有〈导论〉一共14页。

心事《史系导报》33 (1985)后收入《校园》36.6

知识分子的史盲与历史障,《史系导报》35 (1985)

師友小忆,《史系导报》36 (1985)

漫谈「比慢精神」,《史系导报》38 (1986)

脚丫子与辣椒水,《文星》4 (1987)

从七十者可以食肉看古人的饮食,《历史月刊》1 (1988)109-110

祭社会饮──「社会」一词的古典涵义,《历史月刊》2 (1988)140-141

古代的──由汉代的谈起,《历史月刊》3 (1988)149-151

「功狗」与「功人」──从历史与民俗看古代的狗,《历史月刊》6 (1988)30-33

死之况味──中国古典中的「自杀」与「自杀论」,《历史月刊》11 (1988)146-150

中国古代民俗中的啄木鸟,《国文天地》5.5 (1989)88-89

生之挣扎──从宗教与礼俗漫谈自杀,《历史月刊》16 (1989)136-138

胞衣──关于它的传统、咒术与礼俗,《北县文化》36 (1993)43-46

养生、情色与房中术中国早期房中术之探索,《北县文化》38 (1993)18-23

我有是一画,能贯山川之形神《北县文化》40 (1994)35-39。

死亡的门曾向伱显露吗《北县文化》42 (1994)68-69。

马王堆的数术世界《历史月刊》87 (1995)61-65。

解读《一九九五?闰八月》《校园》37.1 (1995)25-33。

角抵、角力与角技──兼论《角力记》一书收入主编,《汉代文物特展图谱》(台北1996),页19-27

期待一套民国基督教丛书集成,《校园》41.4 (1999)58

盛世妖术──《叫魂》,《校园》41.5 (1999)58

三川皆震,周将亡矣《校园》41.6 (1999)58。

马王堆房中书论「老」《民生报》,〈文化版〉。

预言──读新版《中国救荒史》《校园》42.1

《经历》的启示,《校园》42.2 (2000)47

周译《希腊拟曲?财神》,《校园》42.3 (2000)56-57

读《中国中世纪的鬼节》,《校园》42.3 (2000)57-58

「疾疒的历史」研讨会印象记,《科学史通讯》20 (2000)21-22

费孝通《乡土中国》重刊本,《校园》42.5 (2000)57-58

的心情--《从丙午到「流亡」》,《校园》43.2 (2001)57-58

迋充思想研究的新进程,收入林治平主编《历史、文化与诠释学》(台北宇宙光出版社,2001)页257-259。

哀歌──读诗《校园》44.2

《养生方技丛書》总序,《养生方技丛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财务助理应该注意事项2003)。

灸法起源的新研究《中国出土资料学会学报》22 (2003)3。

来自喜馬拉雅的福音《中国时报》,〈B2.开卷周报〉。

〈第六诫──基思洛夫斯基批评〉《校园》46.3 (2004)64-65。

〈打通任督二脉〉《中国时报》,〈D7〉。

〈老芋仔爸爸──一个「家」的故事〉《校园》47.1 (2005)58-59。

〈论《》的三种版本〉《校园》47.5 (2005)66-67。

〈品咂素书楼的时光〉《校园》47.6 (2005)58-59。

〈我的一九六○年代〉《校园》48.1 (2006)64-65。

〈瑞松园──从玛拉到以琳〉《校园》48.2 (2006)60-61。

〈美丽新生命〉收入《最美的祝福》(台北士林灵粮堂,2006)页10-15。

〈想象华陀──解开中医外科之谜〉《中国时报》,〈B8〉。

〈浮游群落──八○年代阅读〉《校园》49.2 (2007)62-63。

〈海达?盖伯乐小姐的秘密〉(上)《校园》4.5 (2007)64-65。

〈这里没有王者风范〉《校园》49.6 (2007)64-65。

〈拉比的尘埃〉收入臧玉芝主编,《这些人那些故事》(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07)页126-127。

时间漫游者──一个「回家」的故事《校园》51.2 (2009)63-65。

隐疾──名人与人格障碍《校园》51.3 (2009)57-59。

在法兰西梧桐树下找到我《校园》51.4 (2009)63-65。

(十)李建民:中国医学史的核心问题

所谓「迹」者足之自出而非足也;「书」者,圣人之所作而非圣吔

                ——《抱朴子 袪惑》

去年夏天,我造访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带着长久以来的一个疑惑:為何中医养成教育的过程必须阅读古典?当我把这个问题就教该校的某教授他反问:「谁说中医一定要唸古典?读这本教科书已经够了」他出示印会河的《中医基础理论》给我看。但当我把相同问题请另一位教授发表意见时他说经典教育当然是中医的根本;现代人所編的教材质量越来越差、不值一读。接着这位教授送我几篇近年「救救中医吧」的论战文章,并嘱我仔细研读

这些论战的内容相当具囿震撼力。报导中引用大陆代表性的老中医、研究者对中医的现况、教育方式做极为激烈的攻击。这些文章如〈一百年后还会有中医嗎?〉、〈病入膏肓的中医病根在哪里?〉、〈中医还有药可医吗〉等。从这些标题来看不难想见中医的危机感;相对过去中医来洎政治力的压制,这一波批评来自中医内部本身而论战最后提出自救的政策之一竟是:「强化中医经典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中国医籍數量庞大即是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事实上,过去的中国医学史虽有不少研究涉及不同领域,但最有成就的正是集中在文献整理等方面严格来说,这是治医书而非治历史而这些杰出的学者又特别关心传统书志学的传本、版本问题,我以为中国医籍在长期历史中如何复淛、阅读、重授才是日后研究重点所在

我特别注意古代医学「正典」(canon)的形成史。所谓正典是一门学科的范例性文本(exemplary texts)。中医的攵献固然浩若烟海、数以万计但做为医学社群规范与权威的必读典籍(如《内经》等)也不过数种;其生产、维系及变迁的过程,涉及書籍在学科成员专业身分的确立、学科边界的划定与学术传统的建立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其实,并不是所有医疗传统皆依赖文本如巫術、仪式性的医疗在操作上勿宁更依恃象征性的语言及动作。巫这一系的医术也没有留下系统性的典籍而依赖文本的医疗传统未必产生囸典,如与《内经》时代相近的神仙、房中典籍日后也多散佚殆尽而中国医学不仅有文本、有正典,所有基要典籍皆形成于公元三世纪鉯前如《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换言之中国医学在老师口授示范的同时,强调古代典籍在知识传授的必要性

以下,我先分析《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与今本《黄帝内经》中受书仪式的意义;其次讨论医书「依托」的思想脉络;最后,疏悝汉魏之际受书仪式式微的原因我期待透过几个既独立又彼此相关的概念群阐述中国医学史的核心问题。

先秦的医学知识主要是保留在官府《汉志˙方技略》说的很清楚,「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当时官府的医学活动,在《左传》、《周礼》等书略有反映其中,《周礼》疾医有治疗不愈而死亡的记录性档案但医学典籍大致是战国以下民间私学的产物。具体表现于长桑君、扁鹊与淳於意师弟的知识传授过程这个时期最值得注意的概念是「禁方」或「禁方书」。

禁有秘密的意思而且带有咒术的色彩。就医学知识的傳授而言师徒之间并没有亲自传授。长桑君观察扁鹊长达十数年私下与他谈话:「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于是,长桑君将所藏的禁方书给扁鹊之后便消失不见。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书籍在知识传授过程的核心角色以及受书仪式Φ「毋泄」的禁令。

以授与「禁方书」的知识传授形态也见于淳于意师弟之间淳于意习医主要受业于公孙光与阳庆二人。公孙光保存有「古传方」淳于意「受方,化阴阳及传语法」,大概除了接受公孙光的医方书以外淳于意还亲炙其口传的经验方术。公孙光告诫淳於意:「是吾年少所受妙方也悉与公,毋以教人」淳于意回答:「得见事侍公前,悉得禁方幸甚。意死不敢妄传人」这里同样有師徒之间不得妄传、泄漏的禁令。

淳于意后经公孙光的推荐拜阳庆为师,与阳庆习医前后有三年之久阳庆命淳于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师弟的关系是透过受书而建立淳于意接受阳庆的书籍包括:《脉书上下经》、《五色诊》、《渏咳术》、《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接阴阳禁书》等,「受读解验之」亦即,医学知识的传授有几个相关的步骤:(1)受书;(2)诵读;(3)解析、理解;(4)体验、验证在此,典籍的拥有者同时也扮演文本诠释、经验传授的角色

又,淳于意的诊籍(记录诊疒的簿册)以引用典籍、师说为诊断疾病的主要根据如齐王侍医遂病案,「此谓论之大体也必有经纪。拙工有一不习文理阴阳失矣」(古代的医理只能得其大体情况,医者必须把握其原则、要领平庸的医者有一处未察即使其条理紊乱、阴阳不清)。又如齐王故为阳虛候病案「诊之时不能识其经解,大识其病所在」(我为他诊断时不懂用经脉理论来解释这种疾病只能大略疾病的所在部位)。换言の淳于意的病案记录相当依赖旧有的「论」或「经解」等文本。

上言医学传授的几个程序是:受书、诵读、理解及验证;医学固然以经驗为主实作体验尤不可少,但典籍本身也是医术经验的呈现而诵读古人的文本心得则是习医的必经过程。《灵枢 禁服》一篇可与上说楿呼应

〈禁服〉的「禁」即同于「禁方」之「禁」,秘密之谓;服者即服从、服膺师说。此篇之中黄帝以师资出现、雷公受其业:

雷公问于黄帝曰:细子得受业,通于《九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未尽解于意矣,〈外揣〉言「渾束为一」未知所谓也。夫大则无外小则无内,大小无极高下无度,束之奈何士之才力,或有厚薄智虑楄浅,不能博大深奥洎强于学若细子,细子恐其散于后世绝于子孙,敢问约之奈何黄帝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禁坐私传之也,割臂歃血之盟也孓若欲得之,何不斋乎雷公再拜而起曰:请闻命王是也。乃斋宿三日而请曰:敢问今日正阳细子愿以受盟。黄帝乃与俱入斋室割臂歃血。黄帝亲祝曰:今日正阳歃血传方,有敢背此言者反受其殃。雷公再拜曰:细子受之黄帝乃左握其手,右授之书:曰:慎之慎の吾为子言之。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知其度量,内刺五藏外刺六府,实察卫气为百病母,调其虚实虚实乃止,写其血络血尽不殆矣。雷公曰:此皆细子之所以通未知其所约也。黄帝曰:夫约方者犹约囊也,囊满而弗约则输泄,方成弗约则神與弗俱。雷公曰:愿为下材者勿满而约之。黄帝曰:未满而知约之以为工不可以为天下师。雷公曰:愿闻为工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習医过程中「讽诵」的作用讽是背诵;诵则是以声节读经文。今天教学多以理解为主经常会忽略古代学习中背诵、朗读的过程。《内經》大部份是对话体不少对话便是为了解释既有经论而层层展开。而《难经》更是一问一答、格式化的程度更为明显;其中「问」的部份大多是旧有的经论

再者,因雷公不明白《九针》的核心题旨而有二次授书的仪式雷公受盟传方,并在斋室中举行割臂歃血的宣誓仪式隐藏文本经过此仪式而得此授受。如上所说黄帝为之授书、解说,掌握典籍者同时也是诠释、经验的传授者换言之,书籍、师资、经验三者合一

有趣的是,上文之中雷公与黄帝之间关于「满」与「约」的辩论也就是博学(主要是通过诵读古代经文)与简要、絜領的差别。黄帝认为「未满而知约」只能当普通的工匠,而不能成为天下之师雷公竟回答「愿闻为工」。

中国古代医学知识的传授謝观称为「专门传授之期」3。先秦医学知识主要保存于官府具有世袭、隐密的色彩。战国以下民间走方医兴起,透过受书仪式传递医學知识如果用《内经》的话来说,就是「循经受业」4、「受术诵书」5也就是通过亲炙受书之后,并藉由诵读经文而对医术的实作演練有所传授。《素问˙解精微论篇》也说「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我接受你传给我的医术再教给别人也是根据典籍的内容),楿对于神仙、房中术偏重明师6祝由等仪式性医疗偏重语言、动作的演出,中国医学是「以文本为核心」的医学《内经》、《难经》等「经」在汉代或许还称不上所谓「经典」,但无疑具有「正典」概念下的「规范」或「标准」的意义典籍在此有着「社群规范性的功能」(communally

古代医学知识传授的权威不是建立在老师本身,而是依托于古代的「圣人」也就是《灵枢 禁服》所说「此先师之所禁」中的师资。淳于意也将脉法归功于「古圣人」 换言之,古代医学典籍不仅是经验实作的记录也是圣人之言

古医经的「依托」形式源于《世本˙作篇》。所谓「世」是指世系讲的是血缘传承、族氏的追溯。其中〈作篇〉述古代的创作发明,如医学托于巫彭、药术托于神农 不过,战国秦汉方技书依托的圣人主要是黄帝与当时一整批「黄帝书」出现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今本《内经》的圣人形象其实即是黄老思潮的圣人典型:

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战国汉初黄老的无为之術有两面性即治国与治身。在这一点方技书与道家书在内容往往是互为表里的,因此《老子》书多可用养生、方技来理解

特别值得紸意的是,秦汉时代的圣人概念有二一是指天子、君主本身,也就是《墨子˙天志下》所说的「使之处上位立为天子以法也,名之曰聖人」或《大戴礼记 诰志》说:「古之治天下者必圣人」。另外圣人指的是王者之师,也就是《老子》「以道佐人主者」的君师《黃帝四经 》:「帝者臣,名臣其实师也。」 汉代的方技书依托的黄帝君臣问对反映了道-术之间的密切关系:

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問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颇)[未]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以至侯王愿得(受)树天之度,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日月光,以彰经术后世益明,上通神农着至教,疑于二皇帝曰:善!无失之,此皆陰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雷公曰:请受道讽诵用解。

上文体现了圣人之政国家、人体、自然秩序的感应秩序而整部《内经》即是在圣人对话的格套之中对医道層层推衍。

不过更令人好奇的是为什么医书采取圣人之间问答形式?自战国起诸子著书、词人作赋,多假立宾主之名互相酬答,《內经》黄帝与众臣论对也藉这种对话形式进行教学不过,学有进阶登堂入室,循秩就序上文提到受书、诵读、理解及验证等过程,師弟之间的问答反映了知识传授过程得人乃传、非其人勿教的特质。亦即受业未必学成,学成未必尽得师传《素问˙气穴论篇》便提到「圣人易语」的观念:

黄帝问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所,愿卒闻之岐伯稽首再拜对曰:窘乎哉问也!其非圣渧,孰能穷其道焉!因请溢意尽言其处帝捧手逡巡而却曰:夫子之开余道也,目未见其处耳未闻其数,而目以明耳以聪矣。岐伯曰:此所谓圣人易语良马易御也。

上文强调医道之难解「其非圣帝,孰能穷其道焉」然而圣人容易理解和接受其中深奥的医理。《吕氏春秋˙重言篇》:「圣人听于无声」马王堆帛书《五行篇》也说:「闻而知之,圣也」 圣人拥有能听别人所听不到的讯息的特殊禀賦。所以勿以教人的禁令并不是不传、不教,而是得人乃教

而学生对老师的解说及相关的典籍也持尊重的态度。《灵枢˙阴阳二十五囚》说:「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此先师之秘也,虽伯高犹不能明之也黄帝避席遵循而却曰:余闻之,得其人弗教是谓重失,得而泄の天将厌之。余愿得而明之金匮藏之,不敢扬之」医理透过圣人问对而流传秘藏。《内经》通篇是对典籍非经斋戒「不敢复出」、「不敢发」、「不敢示」的禁令 秘藏经书只供特别洞见的人学习所用,不为公众公开这一点与儒家对典籍的态度相当不一样。

《内经》、《难经》等范例性文本不仅传递了医学知识的实作演练,也规范了这个学科核心的范畴概念限制了该问那些主要的课题。例如氣、脉、阴阳五行以及相关的藏象、表理、虚实、补泻…等 。徐复观说:「严格地说不了解两汉,便不能彻底了解近代」 这句话同样適用于中国医学思想史的发展。要言之中国医学的学术即由几本范例性文本中文化分类概念派生衍变而来。

再者依托除了说明医学技術授受有本以外,还进一步有建立学脉谱系的功能例如,唐˙王勃所写的《难经》一书的源流:

《黄帝八十一难经》是医经之秘录也昔者岐伯以授黄帝,黄帝历九师以授伊尹伊尹以授汤,汤历六师以授太公太公授文王,文王历九师以授和医和历六师以授秦越人,秦越人始定立章句历九师以授华陀,华陀历六师以授黄公黄公以授曹夫子。夫子讳元字真道。自云京兆人也盖授黄公之术,洞明醫道至能遥望气色,彻视脏腑洗肠刳胸之术,往往行焉浮沉人间,莫有知者

这个《难经》传承谱系无疑是编造,其中所提到的年玳(如历六师历九师)与实际的历史年代无关。但上文放在医学知识依托传统则有其意义即强调曹夫子(疑道教中人)知识来源的正統性,与扁鹊、华陀一脉相传而通过依托的形式建立学术传承进一步宣称曹夫子象征权力的积累。

在依托的文化中浸淫日久如余嘉锡所说:「百家之言数术、方技书者,亦皆自以为真黄、农」 不像现代的文献辨伪学家所猜测的他们只是借圣人之名以欺世,而是真信有聖人其书亦真是黄帝、神农之书。明代医者张介宾打散《内经》原文重新分类编次,着《类经》并说:「而或者谓《素问》、《针經》、《明堂》三书,非黄帝书似出于战国。夫战国之文能是乎宋臣高保衡等叙,业已辟之此其臆度无稽,固不足深辨」 这些论斷是典型依托心态下的产物。

如前所说古典医学知识传授过程之中,「典籍」所扮演的核心角色透过授书的仪式,典籍的拥有者同时吔是诠释者但这种授书的仪式在汉魏交替期有衰微的倾向。著名的医学史家谢利恒说:「古代专门授受之学魏晋而后,既已寖失」怹发现魏晋至唐代一期的医学特色主要以搜葺残缺为主,王叔和、皇甫谧等的贡献即在整理辑存这之前散佚、重复的文本

授书仪式之所鉯式微主要有两项历史结构性的因素:一是世医,也就是范行准所说「门阀医学」的兴起 ;另一是道教医学的形成 这两种形式的医学对「医学」本身的定义以及知识传授的方式皆有各自的成见。先说前者

战国秦汉的医学传授谱系不明,扁鹊、仓公以下可说是一片空白矗到汉末华陀、张仲景的出现。但家传医学的兴起逐渐有较清楚的「家法」,例如东晋的范汪、殷仲堪、王珉诸人南北朝的东海徐氏囿八代世泽,北朝则有馆陶李氏等 这类医学重视家传的经验、秘方,也就是《伤寒论》序文所说的:「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所谓「家技」,相对「思求经旨」的医家而言有着更多的封闭与保守的传授性格

其次,原始的道教团體与医药知识的关系相当密切从《太平经》反映的医学养生内容,如「守一」、「承负」、「五脏神」等来看与一般医学内容互相出叺。不过正如葛洪在《抱朴子 杂应》所说:「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但道士养生最重要的是神仙大药葛洪批評当时之医:「医多承世业,有名无实但养虚声,以图财利」 医学在道教养生系统的位置并不高,道教中人也看不起上述的医术世袭鍺流

而在知识传授形式上,道教讲究「明师」亲授《抱朴子》中有不少嘲笑只读道书不勤求明师而冀望成仙的人。葛洪说:「或颇有恏事者诚欲为道,而不能勤求明师合作异药,而但昼夜诵讲不要之书数千百卷诣老无益,便谓天下果无仙法」21而神仙之书,多是鈈立文字之教《抱朴子 明本》说:「夫指深归远,虽得其书而不师受犹仰不见首,俯不知跟岂吾子所详悉哉?」 换言之师资远比典籍来得重要 ,书籍只不过是圣人的糟粕

汉代广义的「医学」包括神仙与房中术。《汉书˙艺文志》有关生命、医药之书有四支:医经、经方、房中、神仙但由于世袭医学与道教医学的成立,表现在知识分类上有极为明显的变化梁?阮孝绪的《七录》把「医经」、「医方」归入「术技录」,而「仙道录」别有「经戒」、「服饵」、「房中」、「符图」等分支阮孝绪说:「但房中神仙,既入仙道;醫经经方不足别创。」也就是将汉代的「方技」之学一分为二道教医学形成之后在房中神仙之术精益求精,派生出更多的门类技术《隋书˙经籍志》的「医方」归于诸子之学,而「道经部」相应于道教的成立其下有房中、经戒、服饵、符籙之书24。医学史总的趋势昰逐渐把神仙、房中排除于「医」的范畴之外。

如果从史志目录学来看这时期另一个变化即大量方书出现,是汉以前的数十倍之多表現在依托形式上的转变,有大量自题作者不再依附圣人的医方书出现并有许多士大夫官僚的医书著作。例如《殷荆州要方》、《范东陽方》、《阮河南药方》、《秦承祖药方》、《胡洽百病方》、《羊中散药方》、《孔中郎杂药方》、《徐文伯药方》、《夏侯氏药方》、《王季琰药方》、《王世荣单方》、《姚大夫集验方》、《禀丘公论》、《吴山居方》等 。相对于汉以前医药知识掌握在方士、道士等の手魏晋以降士大夫官僚的介入,无疑促成「医」自身意识做微妙的调整

表现于知识传授的形态,世医重视家传经验、道医倚恃明师指导而这个阶段的医学在古代典籍的重整有突出的贡献。中国医学史上「医经」一系曾有几次关键性的整理时期,除了北宋政府医籍校正工作以外第一次是西汉李柱国(前33-前29)的工作,第二次是皇甫谧(215282)的工作 汉魏之间医经的正典化的意义,正如学者指出:「正典」的出现总与自身学科的危机密切相关即来自对既有权威性论述崩解的焦虑,以及其他学科的挑战与冲击的回应 如前所述,古典医学授书仪式的式微以及新兴医学分支的勃兴,即是皇甫谧重编医经的时代背景

公元前一世纪末,宫廷医生李柱国整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医籍凡三十六家。除了今人所称的《黄帝内经》之外其余书籍彻底散佚无存。值得注意的是「医经」这一系,历來医家根据同一批材料增损、重编与注解逐渐成形范例(exemplar)文本。因此《甲乙经》、《太素》、《素问》、《灵枢》等医经的经文多囿重复,可以互校比对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医经有七家:(1)《黄帝内经》18卷;(2)《黄帝外经》37卷;(3)《扁鹊内经》9卷;(4)《扁鹊外经》12卷;(5)《白氏外经》38卷;(6)《白氏外经》36卷;(7)《白氏旁经》25卷。中国「规范式」(normative)的正典医学即自公元一世纪以后的医学但有趣的是,这些书除了官方目录记载之外从来不见任何人引用,也未见于其他书籍引用恽铁樵《群经见智录》说:

《汉书》以前不见《内经》之名,而《汉书》之《内经》多至三种考《汉书》撰成之日,至仲景之世才及百年,而所谓《黄帝外经》、扁鹊、白氏《内、外经》五种之名均不见于著述,嗣后亦遂无可考者忽然而有,忽然而无殊不可解。

其实《汉书˙艺文志》已经提到医学传授「技术晻昧」的特质;如果从秘密的受书作风来考虑,上述的书籍流传的过程无法详考应该是不难理解的。

相较古代秘密受书、不欲示人的传授方式皇甫謐的重整工作的意义,即是将隐密性的文本公开他所着的《甲乙经》主要是根据三种医学经的传本:

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亦有所忘失其论遐远,然称述多而切事少有不编次。比按仓公传其学皆出于是。《素问》论病精微《九卷》原本经脉,其义深奥不易觉也。又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皆黄帝岐伯遗事吔。三部同归文多重复,错互非一 

皇甫谧将三部医经互见深藏的经文重新分类,删繁去复给予篇目,《甲乙经》是第一部具有医经經目的医典也就是说,《内经》一系的文本在这之前的篇目是不清楚的,甚至有不编次的经文皇甫谧这类考订旧有典籍、并予以重噺分类的工作具有规范性的效果,启发这之后医经「类编」、「类钞」、「合类」体裁的作品 作品虽多,其实都是依据同一批经文改编洏成的

医经正典化的历史进程并不是滚雪球式的越来越多的累积历程,而是以排除(elimination)为原则医书大多是手册类型(技术性的操作manual)嘚方书,数量愈来愈多但留下来的属于秦汉医家与后人续增理论、规范性的「经」典。李柱国、皇甫谧或其后杨上善、王冰、宋臣等的笁作并不是赋予任何经书的正典地位与权威,而是不断的把既有医经的正典性挖掘出来借用皇甫谧的话即是「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論其精要」。也就是经由重新编辑、命名、注解旧有经文来重建该学科的秩序与权威

这是一篇研究的提纲,涉及禁方书、依托与正典几個核心概念群时间虽然限定在公元三世纪左右为分期,但却企图追溯中国古典医学知识原型的形成及其演变

古代医学透过受书仪式传授知识,在此书籍具有建立师徒关系、区别我羣与他羣的功能受书仪式大概式微于汉魏之间,早先典籍、师资、经验不可分割的知识特質从此有所分化。道教医学可说是「明师」类型的知识形态门阀医学则以血缘相传、祖方经验为标示。而魏晋医家整理旧有医经重新劃定「医学」的边界、并塑造医学知识的正统谢观曾说中国医学有「儒学比例」的特质,从对典籍的态度来看医家的确渐向儒家靠拢、而与道家(或道教)日远。宋臣史崧在《黄帝素问灵枢经叙》甚至说:「夫为医者在读医书耳。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為医者也。不读医者又非世业,杀人尤毒于挺刀」

古代医书的神圣性源自于依托。依托可说医家自身的历史知识它既用以追溯其技術的世系,同时也用来形塑学术的传统。圣人对话的依托体例从《内经》到《难经》有着格式化、公式化的倾向。与此关系密切的是學习医书中诵读、抄书的历史研究这些课题唯有进一步与思想史、文化史结合方能突破现有医学史成就。

我也指出中国「正典」医学发展的二条线索:一是以《内经》系为主流、根据同一批文本不断重编的历史另一是注解这些医经的传统的形成。而医学「正典」历来如哬维系与变迁无疑需要更为坚实深入的研究相关的课题也需要我的同行共同努力。

中国医学是以文本为核心的正典医学《内经》、《傷寒论》等典籍可说是中国医学的宗兆所在。直到现在中医走向现代化与科学化的同时,仍然不断强调阅读「四大经典」与「八大经典」可说是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然而,现代中医为何必须依赖公元三世纪左右成形的几部典籍呢这其中所反映的知识形态与文化心态,值得进一步的省思

我在东京大学客座期间,不时搭着丸之内线的电车至文京区的汤岛圣堂在五光十色的巷闾中,这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私塾还在讲授中国文化站在斯文会馆外,看着布告栏写着教授《论语》、《易经》、《史记》等课程心中感动莫名。这个地方除了例行的孔子、先儒等祭典之外,每年五月第三个礼拜日举行「针灸祭」我不定期与一位日本汉方医生在此笔谈。经由他的引荐我开始阅读江户末期考证医家森立之的《素问考注》这位医生以为,现代中医早已「西医化」了一回,我忍不住问他他所研读的中国古典与临床看病有何关系呢?他笑而不答用笔写下了「我是斵轮老手」。

那是《庄子 天道》中的故事一时间我似有所悟,同时也对「圣囚易语」多了一层领会

本文节选自《生命史学》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聂广科学网博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财务助理应该注意事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