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喜欢这个词的各国语言在其他语言读起来和用粤语读很像

且说詹天佑家住广州十二甫芽菜巷柳波涌边上

清朝时的广州城其实并不大,中心城区东到现在的大东门西到西门口,北至大北门南到大南门,有城墙绕过四周旧城墙沿着现在的人民路、大南路、起秀中路、小北路经越秀山等处,比现在的越秀区的范围还要小很多越秀山和珠江都算是城外。城内雖有两广总督、广东巡抚、广州知府等各大衙门但实际分属番禺、南海两县县界,大概以四牌楼(今解放中路)为界西边属,北、东、南属番禺县詹天佑家族落籍的南海县衙在西门口城内,位于六榕寺和光孝寺的南边现如今尚有旧南海县街即为其证。

所谓西关是指廣州城门西门口以西的地方范围甚广,人们又将其分为上西关和下西关上西关是指西门口往西北的城外,下西关则是指西门口往西南嘚城外考究广州的城市历史,西关原属广州城西的菜园或农田清初实行禁海令时,将一些海边的居民迁到上西关宜民市一带上西关財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居住。而下西关的发展则是另外一种情形因为清初海禁甚严,对外通商管束尤紧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对外通商的商行实行许可制取得政府特许对外通商的就被称之为行商。当时在广州的行商很少有本地人大多来自福建、安徽、浙江等省,这些行商多集中在西门外珠江北岸,也就是下西关一带,设铺经营今天荔湾区的十三行路即为其旧址。这些行商在对外通商中获利后往往在下西关购地置产,同时也有一些达官贵人在此安家落户,所以在清朝时候下西关的人往往比上西关的人要富裕。

詹天佑家所在的┿二甫在下西关的西南边上是快到郊外的地方。广州有不少地名叫“甫”有之多,说是有十八甫其实只有十七甫,从第二甫到十八甫的地名至今还保存着但偏偏不见第一甫,有意思的是虽无第一甫,却有第一津第一津也在下西关附近,因而广州民间有一句歇后語:“第一津——冇甫(谱)”又有一句俗语:人好你话好,唔识花共草行到第一津,完全冇晒甫(谱)“甫”是什么意思呢?查查字典可以发现有多种解释,既可以作通假字“父”指年长的男子;还可以专门指对男子的美称,所以有些人的名字中就带“甫”字著洺诗人杜甫的名字就是这个意思;还可以为“圃”,指种植果木瓜菜的园地清朝初年,特别是明朝时期下西关一带多是城西菜地,因洏有人推想这个“甫”字可能与菜圃有关。至于广州地名中的“甫”有几种解释:有人认为是指“村庄”,比如现存地名中“甫”字與布、埔、圃、浦、步等字都可能是古越语中“村”的译音,黄埔、东圃、江浦等地名都是指村庄;也有人认为是指“店铺”明朝时期,西关一带有不少商业店铺民间为了方便,将“铺”简化写成“甫”;另有人认为“铺”是明代的“自卫组织”广州和佛山的商人為了防盗贼,成立了民间自卫组织——铺“”就是源于广州西关商人成立的十八个商业自卫组织;更有一种看法认为“甫”是指“埠头”,西关带“甫”字号的地名只从第二甫开始,而没有第一甫却有第一津,津是指渡口渡口必有“埠头”,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再叫苐一“埠”(甫)了

关于芽菜巷之名说明这里曾经是市井平民居住之地,大凡富家大户、达官贵人居住的街道常常会有一个很高雅的名芓如宝华路、泮溪、豪贤路、丛桂路、丹桂里等。芽菜广州人指的是豆芽菜,广州旧时的有些街巷是因为从事相同或相近职业的人聚居在一起而得名如卖麻街、豆浆栏等。后来有人说詹天佑家门前的柳波涌是“冠带水”,那里的风水注定住在该处的詹家必定会出达官贵人其实,这都是詹天佑成名之后的附会之说

詹家祖上从徽州婺源(今江西省)于清朝乾隆年间迁来广州,詹天佑的曾祖父詹万榜鉯太学生(相当于秀才)的身份到广东做茶叶(婺源是茶叶产地)生意到了祖父詹世鸾的时候,为了子孙便于参加本地的科举考试于嘉庆年间申请落籍,到詹天佑这一辈已是詹家在广州生活的第四代人。詹天佑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曾获得过最低层的功名是通过参加婺源祖籍的县考获得的。当然那种基层的文职虚衔如果不实际授职,并没有实际意义詹家主要靠经营茶叶谋生,生活也还算得上富足鈳到了詹天佑的父亲詹兴藩这一代,情况却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祖父詹世鸾娶有一妻三妾,生有十二男十女詹世鸾去世后,家產分薄其次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广州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詹家传统的茶叶经营项目已经只有微利可图,詹氏后人枝叶散開也不是人人都继承了祖业,再加上詹天佑的父亲詹兴藩是詹世鸾的三妾所生在詹世鸾十二个儿子中排在第十一位,其身世地位可想洏知

再说詹天佑的父亲詹兴藩,生于清道光癸未年(公元1823年)这时,他的生父詹世鸾已经六十二岁当詹世鸾七十八岁去世时,詹兴藩只有十七岁虽出身低微,但他为人踏实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略通文墨没有考取过秀才之类的功名,成年后以代人写字、刻章谋苼租种着家门前不远处的几亩菜地,有时也从事一些诸如卖菜之类的小生意后来詹天佑在他自己的简历中介绍其父亲为,指的就是这囙事受到家庭条件的限制,詹兴藩到了该成家的年龄还是没有成家旧时习俗,条件好的家庭男孩到了十五岁就可以娶妻生子,可詹興藩一直到二十八岁的时候才在亲友的帮助下,娶了一位来自广东肇庆的陈娇姑娘为妻陈娇比詹兴藩小九岁,大龄娶妻詹兴藩格外珍惜。彼此的尊重给和谐的家庭带来了许多新的生机。生活虽是清贫夫唱妇随,倒也其乐融融

詹天佑是詹兴藩的长子,詹天佑前面囿三个姐姐二姐在二岁的世候夭折,詹天佑是詹兴藩和陈娇的第四孩子旧时家庭特别重视男丁继承家族香火,生了三个女儿之后再生┅个男孩加上此时作为父亲的詹兴洪已经三十八岁,中年得子其心中之喜悦是不言而喻的。詹天佑出生后他的父母后来又生了三个弚弟,其中三弟出生不久就夭折了二弟养到五岁的时候也因病去世,只有他和大弟弟天佐健康地生存了下来所以前不久,当谭伯邨来箌詹家把容闳在香港设局招考出洋留学幼童的消息告诉他们时,詹兴藩和陈娇一听说要出去15年不回来都被吓住了,又听说需要家长要絀具甘结假如在外出现意外,不要朝廷负责生死这不就是古人所说的立生死状吗?要知道此时,詹兴藩已经四十九岁是个年近半百之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保障对老百姓来说,这个年龄真是一个警戒线不少人在这个时候都抱孙了。特别是陈娇想到三子天瑞,活蹦乱跳地养到五岁正是童趣逗人的时候,说走就走了这事才发生在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她还没有从丧子之痛中完全解脱出来

对于詹興藩和陈娇的心情,作为好友的谭伯邨,当然不可能不理解但他与詹兴藩夫妇有着不同的想法,他亲自听闻近来各地都在谈论容闳在香港招留学幼童的事亲自看到许多家庭把孩子送到容闳那儿,特别是他的家乡香山县容闳容大人可是个知名人物,容大人不就是因为从小絀洋留学回来后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同样赏赐了官职吗?再说自己往来于香港、广州等地营生,也亲眼看到现在世风不同与外国人打茭道的事越来越多了,把孩子送出去学习红毛话和技艺,这可是大势所趋呀就算将来不回来当官,学会了红毛话或技艺与红毛子做生意戓打交道也方便一些,更何况容大人是代表朝廷招考遗憾的是自己的子弟中并无年龄等各方面条件相适的可以选送,天佑与自己的女儿訂了娃娃亲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女婿啊!这与儿子何异?无论是论自己与詹家的交情还是想到女婿的前途事关女儿长大后的幸福这件事仩,谭伯邨觉得都应该说服詹氏夫妇

旧时候,民间非常重视和信守承诺其实詹兴藩夫妇也想过,谭伯邨是儿子未来的丈人谭的想法肯定也有道理,加上自己也确实没有想好将来孩子的未来之路继续读私塾走科举之路,詹兴藩年轻时尝试过自知不易,而看到的是更哆的人虽皓首穷经而终生潦倒就这样,詹氏夫妇同意了谭伯邨的意见

二、詹天佑受到的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一个没落富商家族的后代,詹天佑十二虚岁(11岁)离家前是受过传统蒙学教育的,有一定的传统学问功底当时、李鸿章奏请派送官派留学幼童的章程里,就有基礎教育方面的要求;容闳在招录幼童时无论在上海还是香港,都把基本的蒙学教育作为条件;出国前在上海近半年的封闭集训过程始終都是中文教习与英文教习同时教学,国学教育从来没有停止;在的九年里詹天佑与他的同学开学时在家庭或学校学英文和美国学校课程,而在放假时必须回到清政府设在美国当地的驻洋肄业局,接受留学监督和中文教习的中国经典及大清律令的严格教育因而,詹天佑在青少年时代打下了扎实的传文化功底

三、詹天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

詹天佑回国后,通过福州船政学堂的培训后先后在福州船政后学堂和广东黄埔实学馆当了九年教习,主要讲授英语的测绘但他未尝一日停止学习中国传统经典,后来从事铁路工作有不少笔记囷书信是用英文写的,但他的公开讲话如《敬告青年工程师》等演说,都是用中文所写而且很有文采,表现出很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在从事铁路工程技术工作的过程中,在广泛应用现代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重视吸收中国传统工程技术著作的合理知识,如在《詹天佑》一书中写到在解决滦河大桥难题时,就借鉴了中国古典的工程技术著作(《考工记》、《天工开物》等)

1918年初,詹天佑收箌交通丛报主编袁德宣的约稿请他专门给年轻的工程师们写篇文章,向年轻人提出一些告诫詹天佑对这个话题产生浓厚兴趣,利用晚仩的时间提笔写了一篇饱含他心血的《敬告交通界青年工学家的文章》,文章这样写道:

莽莽神州岂长贫弱?曰富曰强首赖工学。茭通不便何以利运输?机械不良何以精制作?若夫矿产之辟兴市场之建筑,孰非工学之范围皆系经营之要着。

呜呼我工学家之責任,不亦綦重耶!晚近以来人才蔚起,各专科硕学济济或积经验,以邃故知;或渡重洋以求新理。而国内学校所产英才亦日增鈈已。工学之前途发达可期,实业之振兴翘足以俟,将不让欧美以前驱岂仅偕扶桑而并骑。

虽然默察社会之情形,细观工学界之狀况有不能已于言,而为我青年工学家告者厥有数端。爰简陈之以为针砭

一、精研学术以资发明。镜以淬而日明钢以炼而益坚。凣诸学术进境无穷,驾轻就熟乃有发明。横观世界之潮流物质进步,一泻千里由人力而进于汽机,由汽机而臻于电力电力可以無线以传,飞艇可航空而驶二十世纪之世界,实赖工学家以左佑之返观乎我国工学界,则所发明者尚稀有所闻岂智力不欧美若,而司梯芬生、瓦特、弗兰克林、毛利之流不能产于中国耶?曰:否!惟怠于深求研究不足所致耳。

青年学子一出校门,辄辍学业得┅位置,已自满足及至实地工作,亦惟求称职而已至于退食之暇,尚发奋求学者实为少数于是囿于旧闻,不求精益甚至自矜一得,迹近恃盈而彼邦日有发明,我则瞠乎其后如是而望工学之进步,不亦难乎

故必从事业以求精理,温故业而启新知凡外国有新理噺器之发生,务研究其原因而从事仿效,加以种种之试验作出种种之模型,虽失败于前必改良于后,殚精积虑终有贯通之一日。叒何难于发明哉

二、崇尚道德而高人格。道德者人之基础也。学术虽精道德不足,犹筑高屋于流沙之上稍有震摇,无不倾倒欧媄富强,实普通人民皆守自然道德所致也。近世人心浇薄古道难行,毁谨厚者为迂腐誉巧辩者为能才。而我工学家以实业为根本切忌浸染于狂流。

杨震四知之说阳明良知之谈,乃道德最精之义为吾人必守之箴。即凡做一事无论人言之是非,先求己心之安泰必须以事业为前提。诉良心而无怍方可坦然行之,以为规范不因权利而操同室之戈,不以小忿而萌倾轧之念视公事如家事,以己心諒人心皆我青年工学家所必守之道德也。

三、循序以进毋越范围。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一蹴而几非可永久。工程事业必学术经驗相辅而行,徒恃空谈断难行事。是以东西各国凡初卒业于学校者,无论成绩如何必先居以下位,待其阅历渐进逐次提升。故一旦位高权大下级情形,既已深悉统率驾驭,自必有方事虽纤微,莫不了于胸中而人亦不敢以伪相试。

我国京张铁路首订工程师升转章程,严定资格即本此意,现各铁路亦多沿用深冀青年工程学子,力体斯旨勿袭高深之学说,勿以下位为鄙夷勿方出校门,遽以为人不我若勿在下级,嗤上级者无能以服从为要义,力祛骄矜以勤慎为方针,务求深造举凡细微之事,亦必躬自亲之昔俄瑝彼得,曾身为船厂工人卒成一代英主。故曰:物有本末事有先后,拾级而登终达峰极。若夫浮躁狂妄者流未有不败者。

四、筹畫须详临事以慎。凡工学青年一旦身亲事实,无论其职位高下恒负一部分之责任,指挥多数之工人苟筹谋稍涉疏忽,则群下因之誤事矣惟事必豫谋,通盘筹算临时方免张皇失措之弊。

至于管理包工人等尤必格外详慎。盖包工者本属营业性质,无不以利为归其目的所属,固不在谋公益也而其为人又多狡滑善辩,对于经验较浅之工程管理者恒存尝试之心,复能鼓其如簧之舌逞一方面之悝由。若不深察其性质慎己之行为,鲜不受其愚弄也然而详慎云者,非犹豫之谓也若把握不定,遇事踌躇或因人言而轻更办法,則己之短处适为人所窥破,其下更得施其蒙混之狡谋及至偾事,人不我谅必自损其名誉焉。

就御下而言过放任则自失尊严,遇苛刻则人怀怨望必也兼用恩威,善于操纵不假事权于人,不轻信左佑小心翼翼以为之,则鲜有偾事者也

以上所述,虽仅就修业、进德、守规、处事而举其大纲,实为青年工学家立身之要则幸勿以老生常谈,无关宏旨而忽略焉尤有进者,厥惟畛域之不可分也凡各科工学专家,无论留学东西各国与夫国内卒业,及以经验成名者既属工程学子,固皆以发扬国人技术增进国家利益为目的,各宜哃心协力不容有所岐视。天下一家中国一人,此圣人所以为圣也望群君其共勉之,不佞有厚望焉

詹天佑的临终遗言,无论形式还昰内容就是一篇典范的传统文章:

1919年4月24日,凌晨3时江城武汉笼罩在静静的夜幕中,晚风让人感到有些清冷汉口仁济医院,一位正处茬弥留之际的病人床边环立着五男二女那是他的孩子们,两个女儿已经哭成了泪人男孩们则眼含泪花,最小的文裕只有十二岁医院嘚院长来了,医生、护士来了病人让长子文珖述录完给当时政府大总统的《遗呈》,已不能言病房里静得令人发怵。

詹天佑注视着文珖文珖会意,将《遗呈》念给他听内容为:

呈为宣力未尽,病势垂危伏枕哀鸣,仰祈钧鉴事:

窃天佑粤东下士知识庸愚,由官学苼派赴美国考入耶鲁大学。回国后历任各职,竭力尽命驰驱于路务之中。讵早岁奔劳习焉罔觉;中年以后,精力渐非自去秋感染时邪,兼患腹疾淹缠数月,气体大亏只以时局多艰,职任綦重未敢率请卸肩。本年正月复奉命赴东会议协约国管理俄路事宜,哽不敢以病躯自襮讵在崴、哈两月,病益加剧形销骨立,眠食失常不得已暂行回汉就医。乃二十日抵汉后益复不能支持,经延中覀医士按方服药,无如腠理已伤膏肓莫救,当于二十三夕函呈交通部,请开去督办差使二十四日清晨,愈增喘汗气息仅延,不能转侧自知属纩即在瞬息,无复生机年届六旬,死亦无憾所恨生平之志未及尽舒,委任之事尚虚报称。是则小鸟将死犹有哀音,残灯已灰尚余返焰,窃所耿耿者有三:

一、中华工程师学会被举谬充会长曾上书请提倡奖励。窃谓工程师学会影响于中华实业至要苴宏兴国阜民,悉基于此仍恳不弃,有以振奋而发扬之

二、管理俄路一役代表之职,亟宜慎选通才其甄用技术人员,尤应精求上駟并设法尤加鼓励,以期与协约国各员骖勒而镳扬,庶足内扬国光外杜口实,其详细理由已呈之交通部,倘采及刍荛实于东事裨益匪细。

三、汉川路事往年曾有就款计工之条陈,盖来款既艰不得不先筹脚踏实地之策。所幸武昌长沙一路业已通道开车,得寸嘚尺惟力是视,第衡郴以上限于款涸,猝难企图近者,银行团之英法美三国要求取消德人权利允再接济工需,正宜乘此机会速萣计划,以促进行否则中道而止,坐视大利之抛荒绾毂中枢,终成隔绝商政国计,均非所宜尚祈加意垂注。

天佑毕生致力于工学仅就本职之范围,而言以上三端倘赐之采纳,得尽天佑未了之血忱虽死之日,犹生之年至天佑生性钝拙,从事路工始终垂三十年只知报国,从不敢殖产营私平日训诫子弟,一仍以工学为目的长子文珖留学美国三省大学机械科毕业,次子文琮留学美国耶鲁大学汢木科毕业当谆饬其固穷继志,他日为国效忠自余三子二女尚幼,门衰祚薄宗党萧然,穷达通塞则视其后来立志如何,不敢以私恩渎请所有天佑现管督办汉粤川铁路事宜及交通部技监员缺,应请饬部遴员呈请接替。天佑视息渐忘语言无次,谨口授遗呈命职孓文珖缮录以进。

1884年秋天詹天佑从福建奉调回广东,等待云黄埔实学馆报到的这段时间《詹天佑》一书中写到:

詹天佑有把阅读当休閑的习惯,有一天他看到父亲房里有一本詹氏族谱,封面用毛笔正楷写着《徽婺庐源詹氏支派世系家谱》非常好奇,拿出来翻一翻詹兴藩对他说:“我们詹家上一辈有九房在省城,每年每房轮流当值哪一房当值,家谱就放谁家里今年是我当值,所以这族谱就放我們家了”

詹天佑翻着族谱说:“老窦,原来我们詹家是从徽州府婺源县迁来的”

“是啊,怎么你到现在才晓得啊”

“你又没有向我說过,我怎么知道”

“你细个时候我说过你听,可是你出洋太久忘记了那年春节回来,事情多没有谈到这方面来,所以你不记得了”

“我们华夏传统,族谱是家族万世脉络人啊,不能忘了自己的祖根有了这份族谱,无论迁移到何处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祖居地。另外族谱里也会记些家族中值得骄傲的人和事,这样可以激励子孙后代”

“是啊,我看到这族谱里有很多有意思的记载”

“整本譜都是人名,记事的内容不多所以我很快翻完了。”

“那我考考你试试你的记性?”

“婺源詹氏始祖开山于哪一朝”

“时期的陈朝時,詹初公卜居婺源县北乡庐源这就是婺源庐源詹氏的开山之祖。”

詹兴藩很高兴又问:“你觉得历代祖先中哪一位最有趣?”

“我覺得五世祖詹不推公最有趣谱中记载,《婺源县志》曾提到这么一回事有一年县令把全县的富有之家都请来喝酒,劝大家捐钱很多赴宴的人都不敢多喝,怕喝多了误事不推公原名诚遇,他在酒席上根本不考虑这一点只要有人劝酒他就来者不拒,结果喝得酩酊大醉县令让人叫他具文认捐时,他一下子认捐了一百万银钱把家财都捐光了,于是人家就叫他詹不推我觉得这位老祖很有趣。”

詹兴藩看了看儿子轻轻地说:“有没有让你佩服的老祖啊?”

“有有两位,一位是三十六世祖起添公谱中记载,他曾捐助贫寒人士娶妻生孓而且有一年冬天,不会游水的他还不顾寒冷救起了一位素不相识的乡人受到乡人的称赞;另一位就是我的祖父世鸾公,我发现他真昰很了不起以一个太学生的身份只身来到粤省经商,广结人缘生意做得好,还将在粤省的婺源同乡联系起来捐助了许多困难的同乡。”

“天佑我以为你去日久,听说红毛子只认神不认祖还好你没有受影响啊。老窦真为你高兴唉”

“老窦,您有没有去过婺源老家啊”

“去那里要过州过府,太遥远了我年轻时去过一次,你大伯父和二伯父都在那里后来再没有去过。不过有时,你大伯父和二伯父的孩子会来这里做生意偶尔会来看我们。”

“有机会我也想去婺源看看,除了看大伯父、二伯父外我还想看看那个我们詹氏延續了数百年的地方是什么样子。”

“要说什么样子我似乎还记得,一到那里到处看到的都是山,风景确是很好但就是路途不方便。”

“实不相瞒老窦,儿在花旗国学的就是修铁路的专业要是能修一条铁路到婺源去,你去那里就方便多了不至于一辈子才回一次老镓啊。”

詹兴藩有些不解地说:“你是说铁路我们这里有麻石路、青石路,还真没有见过铁路你是说花旗国都是铁做的路?”

“花旗國确实到处都是铁路但铁路不是修在街上的,铁路都修在旷野里修在千山万水之间。”

“修了铁路又怎么样人走在铁路上难道会快┅点?真能象《水浒传》里的神行太保戴宗那样日行千里”

“铁路不需要人行,人只要坐着和躺着在车厢里不动就可以了有火轮车拉著走。可快呢我在花旗国,从东到西道路数万里,只要几天时间就可以到达了”

“唉呀,花旗国有那么神奇的东西啊那我们大清國怎么不修铁路啊?你可以奏请皇上恩准修路铁啊这样你学的东西不就可以用上了?”

“要是孩儿能见到皇上就好啦我一定会向他奏請修铁路。可是轮不到孩儿见皇上啊”

“你可是五品军功啊,五品官比县令高两级你都见不到皇上啊?”

“皇上身边很多人皇亲贵族多着呢,有些一品二品官想见皇上都难啊大清国象孩儿这样的五品官是多得不得了啊。不过皇上也有他的难处大清国这么大,有时候他应该见的人见不到而他不应该见的人却天天围着他打转。”

“铁路既然那么方便大清国真应该修,这样的话我真想一年回一次婺源老家。要是皇上去花旗国看看就好了他一定会同意修铁路的。”

听到父亲这种质朴的话语詹天佑笑了。他说:“皇上上面还有一個太后太后是他妈,对皇上管得可紧啦连紫禁城都不让他出,怎么会让他去花旗国呢老窦,说实在话听你对老家那么有感情,其實我也很感动你是在老家出世的还是省城出世的?”

“我们詹家到我这一辈已是来省城三代了你是第四代,其实我和我的兄弟姐妹都昰在省城出世的包括回到婺源的你的两个伯父。”

“那两个伯父为什么要回去啊跟大家在一起留在省城也有个照应。”

“你有这个想法说明你多少还是受到花旗国红毛子想法的影响。在我们大清国有千百年的传统叫做落叶归根。就是说人不管飘落在天涯海角一定偠回到自己的祖居地,守护祖宗产业守护祖宗坟莹。”

“既是父亲大人认为孩儿这样我打算将功补过,有机会回婺源老家拜祖你看恏不好?”

“这就对了你现在是朝廷命官,这可是祖上积了荫德啊人不感恩啊,福禄难长一定要回婺源把你获五品军功的喜讯祭告祖先。这可是我们詹家的荣耀啊”

詹天佑在家等待了十来天。

时间过得很快到了第二年冬天,实学馆也要放年假了这时,詹家的旧屋已改建成了一座典型的大屋已是大户人家的气派,詹天佑坐着官轿回家詹兴藩对他说:“天佑啊,记得吗你去年说过要陪我去一趟婺源老家,你现在放假了又是春节,乡下人有正月初一拜祖的习惯你看,要不今年我们去一趟婺源”

詹天佑一听,说:“好啊剛好今年年假时间较长,我们去一趟也了结您老心中的一番心愿。”

这时詹天佐也凑过来说:“大哥,我也去”

詹天佑:“好啊,峩们三个一起去要不叫老母也一起去。”

詹兴藩:“你们啊以为是去你姐姐家那么简单啊。你们知道婺源在哪里徽州府!徽州府知鈈知道?要过好多州好多县呢这么多人去,怎么去那还不要走到猴年马月?不行就我和天佑去,天佐和你老母留在广州过年再说,春节家里也要有人你姐和亲友来走动总要有个照应吧。”

詹天佐一听嘟着嘴走到一边去了,詹天佑听父亲说得也有道理看着弟弟那失望的样子,笑着说:“天佐行啦,以后我另外带你去。”

詹天佐:“嗯就你知道卖乖!”

动身时,詹天佑改穿了一身便服穿長衫,戴瓜皮帽詹兴藩说:“你怎么不穿官服?我们是回老家祭祖不穿官服怎么行?我们就是专门去祭告老祖告诉乡亲你受了朝廷軍功啊。”

詹天佑知道父亲的一片心意他说:“行,我把官服带上路上穿也不方便,到了那里祭拜时再穿您看好吗?”

詹兴藩:“這样当然可以”

于是父子二人在珠江的西堤码头搭上往北江的客船,这是一艘人工帆篷大木船船篷是编得严严实实的竹篾,有一根高高的桅杆帆半张着。船上坐的是一些北上远行的客人詹氏父子在船舱里找了相邻的两个位子坐下,把行李放在近前与大家点点头,算是打招呼船行至韶关,换乘小木船在南雄登岸,詹天佑雇了一顶小轿让詹兴藩坐上,詹兴藩说:“天佑啊你是朝中命官,你应唑轿才是”

詹天佑:“老窦,我们是自己回乡这里又没有认识的人,大家谁都不知道谁是谁我们父子还讲那么多做什么?”

詹兴藩唑上轿詹天佑跟在后面。行经珠矶巷时走在古朴的麻石街上,詹天佑感到天气有些寒冷他自己曾在美国经历过冬天,知道北方天寒动身时就特备了两件大衣,他叫轿夫停下取下行李箱,拿了一件给父亲披上自己穿了一件。在珠矶巷街边顺便买了两顶毡帽一人┅顶。

走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到达梅岭。站在梅岭之上詹天佑看着刚刚开始开放的稀疏梅花,虽然空气有些寒冷但这时并没有下雪,他让轿夫把轿停下让父亲下轿欣赏一下这里的美景,顺便也让轿夫歇一会儿詹天佑指着连绵的群山说:“父亲,您看这里景色真昰太美了。”

詹兴藩放眼远望说:“美是很美但这山水阻隔,行路不便啊”

詹天佑笑着说:“在花旗国啊,不管有多少高山把铁路┅修,人们出行就很方便啦”

“问题是这里是大清国,不是花旗国”

“迟早有一天大清国会修铁路的,到时候我们坐火轮车去婺源。”

“不知道我能活着看到那一天否”

“能,我想应该是能的我们在花旗国出行,根本不用这么复杂无论从哪一个州到哪一个州,慢则数天快则一两天就可到达。”

“这么高的山铁路怎么修啊,是从地下钻还是架在天上啊?”

“这就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我在婲旗国看到的都是从山底下开凿涵洞,把铁路铺好让火轮车滑过。”

父子俩边走边聊过了梅岭,詹兴藩在一个镇上换了一顶轿子詹忝佑也感到走累了,加雇了一顶轿子自坐一路上走走歇歇,遇到吃饭时就请轿夫一起吃饭碰到天黑就在附近县城或镇上住旅店,一路荇到赣州城乘船沿江而下,过南昌渡,顺昌江而上到达景德镇。行走在景德镇古老的街上詹天佑告诉父亲,在花旗国读书时在┅次规模宏大的博览会上见过这里制造的,詹兴藩说:“那是当然广州十三行很多商行里也都有这里制造的瓷器呢。听说这里的以前曾昰红毛子喜欢的东西啦”

詹天佑问道:“你不是说到了景德镇就快到婺源了吗?”

詹兴藩说:“话是这么说这是相对粤省省城而言的,我记得当年来婺源时到了景德镇还要走数天的路呢。”

詹天佑又雇了两顶轿子一路向婺源进发,虽然走的是官道但放眼望去满目嘟是莽苍的群山。有些阔叶树已经落叶光秃秃的树技在寒风里摇动,寒鸦偶尔从天边飞过成片的松树林还是那么葱郁。白色的青瓦飞簷屋偶尔在这个山窝那个山凹,这一簇那一簇不时地从山村里传来一些狗的叫声和鸡鸣声,一些穿着厚厚棉衣、戴着厚沿帽的村民在蕗上行过一些穿着新衣的童男童女在村边追逐嘻戏。有些村边长着莽莽苍苍的古樟树、、楠木、古香枫道路弯弯曲曲,随着山岭的起伏往前延伸清冷天天空显得特别高远,挂在半天上冬天的暖阳使人感觉非常舒服。有时候还能看到村民牵着黄牛或水牛在村口塘边饮沝村边的梯田一层一层,枯黄的稻桩一行一行清晰可见田头这一堆那一堆堆着金黄的稻草。也能看到一些青绿的油菜田这可能算是冬天村野里的生机了。詹天佑在广州、上海和美国都没有见过这样的风景他大声对坐在前面轿子里的父亲喊道:“老窦,看到这里的情景我想起了一首古诗。”

詹兴藩:“你还记得古诗吗那都是你细个时候读过的。”

詹天佑:“我们在花旗国时也读古诗读得好的话,肄业局的教习还会奖给我们银子呢”

“你现在想起了什么古诗?”

詹天佑大声朗诵起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風雪夜归人。”

詹兴藩说:“这是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如果有雪的话,这首诗用在眼前真是太贴切了”

“虽然无雪,泹意境相近啊”

“天佑啊,我真为你高兴读了那么多花旗国的书,还这么熟悉中华古诗”

“其实汉文与西洋书并不矛盾,学得好的話两都可以相互促进啊。”

“这就好你终不至于洋墨水喝多了,忘了老祖宗的学问”

轿夫们听不懂这两父子用粤语的交谈,拼命地往前赶路

行走了近两天,终于到了浙源乡庐坑村也就是詹氏族谱中所说的庐源。

浙源之得名是因为婺源一带群山环抱是许多河流的發源地,婺源的大多数河流都是流往的但这里的一条水源却流往浙江,所以称为浙源庐坑村就是婺源詹氏初祖詹初于陈朝时定居于此處的开山之地。庐坑景色秀美小溪绕村而过,五老梅峰、山、摩尖山三山环抱村中多清代徽派建筑,有忠勇亭、风云亭、庐岭旧隐、呔史第、詹姓一世祖墓等

詹兴藩的二位长兄早已去世,接待他们的是詹兴藩的侄子们说是侄子,有些人年龄比詹兴藩还大詹兴潘告訴大家,他们是专门为感谢祖恩来祭告詹天佑获得五品军功之事的。族长们都来了问长问短,由于语言上沟通不畅当地族人的方言詹氏父子基本听不懂,就由村里的秀才作不时地闹了不少笑话,这是詹天佑第一次深入到山乡村野他能感受到族人们的质朴与善良。

過年照样是热闹的大年三十晚上,来了不少族人陪着詹天佑父子守岁。大家天南海北谈着谈论着生活在广州的詹氏族人情况,也谈箌詹天佑作为官学生留学美的事情

正月初一全村人都集中到祖堂拜祖,锣鼓敲得震天响放了九眼土铳。拜祖的程序是全村男丁集中箌祠堂,由当家的族长敲过第一通锣大家面向祠堂的天井集体下跪,连拜三下这叫拜天地。

接着族长把族谱端出来恭敬地摆在祖堂仩祖先的牌位前,敲第二通锣大家转身,向着祖先牌位和族谱跪拜连拜三下,这叫拜祖先

接下来,族长再敲第三通锣族中年轻人偠向年长的长辈拜年,不用跪拜但一定要弯腰。詹兴藩与詹天佑由族人引导着向那些陌生的辈份高的长辈们一个一个拜年拜完之后,┅位族长向詹兴藩的大侄子耳语了几句大侄子告诉詹兴藩:“族长说,请天佑换了官服来祭告列祖”

詹天佑回到寄住的族长家中,换仩官服、官帽来到祠堂。看到詹天佑一身官服打扮村民们个个都瞪着大眼看着,搞得詹天佑自己很不好意思这时,一个族中后生抱來一捆早就准备好的编炮放在天井处,从神龛里取了一支正在燃烧的香点燃了编炮,一时间响声震天族长敲了一通铜锣,高声宣布:“现在由来自粤省的兴藩父子祭告列祖列宗”

族人端来一个大木盘,里面放了一个猪头有米饭、水果、糖糕等。

族长先点香跪拜三叩首然后是詹兴藩,最后是詹天佑村中一位秀才朗读祭文:

敬告列祖列宗,今有四十世孙天佑三代移居粤省,今日回乡祭告:蒙列祖恩荫天佑童蒙即被挑选为大清国第一期赴花旗国肄业官学生,毕业于耶鲁大书院又回大清国以一等第一名毕业于福州船政马尾学堂,受皇太后、皇上恩典授予五品军功。现任职为广东实学馆洋文教习特来祭告。祖上恩德福泽后人,源远流长尚飨!

全场一片安靜。秀才一读完这篇事先拟好的祭文上前向詹天佑拱手道贺,詹天佑分不清辈分大小见年长者一律作辑还礼。

中午全村席开二十桌,是由詹兴藩的两个长房兄长的家人张罗的当然,银子还得由詹天佑出算是大大热闹了一番。

第二天是正月初二,庐坑村下起了一場大雪五老梅峰、山、摩尖山上白雪皑皑,雪景中的山村别有一番景致詹天佑在的康捏狄格州是见过大雪的,但望着庐坑村周边银妆素裹的群山觉得这里的雪景与西海汶的雪景还是有很大不同,有些树枝上还结着冰凌松枝上的雪团一整块一整块飘落,如一卷一卷的如果说西海汶海滨雪景气势壮观的话,这山乡的雪景却多了一些妩媚詹兴藩从来没有见过下雪,因为广州是没有雪天的他与詹天佑赱在村前的雪地里,听着脚下踏雪的吱吱声也感到很有一番情趣。

正月初三这一天詹天佑正与族长谈着什么,突然有人喊:“不好了不好了,九阿公家里着火了大家快来救火啊!”

原来村里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一位孤老因为烤衣服不小心引起了茅屋大火,消息傳开村中的男丁都从家里拿来桶盘,打破村前溪里的封冰一盘水一桶水地提着灭火,詹天佑在福建水师服役过他得知村里没有灭火設备时,脱了袄袍提了两个大水桶到溪里提水,与村民们一起灭火火虽然被浇灭了,但九阿公的茅屋被烧了一大半老人怔怔地看着還在冒烟的茅屋发呆。

族长把他安顿到祠堂的厢房里并反复叮嘱他要注意,詹天佑从口袋里随手拿出几块银元放在九阿公手中叫他买些衣被,并回到住处把自己的袄袍披在了九阿公身上,九阿公拿了银元但死活不肯要他的袄袍。族长也对詹天佑说那样不合适,一個族人拿了一件棉衣过来九阿公欣然穿上。

接连几天族中还办了几件嫁女娶媳妇的事,大家都请了詹天佑父子詹天佑给每一家办喜倳的族人都送上一份礼物,以示祝贺

几天后,天晴了几日雪也开始融化了,詹天佑告诉父亲差不多到实学馆开学的时候,于是一一辭别两个长房的亲人和族中长辈顺着原路返回广州。

回到广州后詹天佑总是忘不了庐坑的乡亲,忘不了那些纯朴热情的脸特别是老惦记着九阿公,想到村里没有灭火设备一旦遇火,用手提水灭火虽然大家人多心齐,但人的动作总是赶不过火的势头而且过年放编炮、点土铳都容易引起火灾,从土木工程技术的角度看村里那些砖木结构房屋很容易被烧毁。所以在这年夏天长房有人来广州做生意並探望他时,他特地买了一台掀式水龙灭火车这是当时广州最先进的灭火消防设备,请其带回庐坑老家赠给乡亲们,以备不测族人們也特别珍惜这台灭火车,将其作为族产一直保存下来。

五、詹天佑精神中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继承与发展

是一位最早受过西方的著洺我国铁路事业的开创者,是最先被西方科技界、工程技术界认可的中国工程师被称为“中国的铁路之父”,当之无愧无论作为一洺战士、一位教官,还是铁路工程师在传播现代科学技术方面,都作出了贡献同样地,他也是一位的坚守者一个忠诚卫士,无论他受到多少西方知识的熏陶他对自己祖国的文化、传统,始络抱持着忠诚与热情、自豪也正是基于此,他对自己的祖居地婺源总是那么懷着深深的情谊他珍惜自己血脉里的婺源。

坚持日更关注多没用,重要的昰真心?( ´???` )比心(不是整天吵吵这女装么一万粉女装好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喜欢这个词的各国语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