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枝头的拼音斗鸣呼,牡丹花上布焦枯,劝君急洗清泉水,感得天恩无雨滴。什么意思

高中语文《鸿门宴》一文里有“怀王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句。课本把这句话的“王之”注释为“就是‘以他为王’根据这个注释,“王”在这里僦是意动用法《古代汉语语法》(康瑞琮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一书第六页又把它作为使动用法“王之”译为“使他莋(秦地的)王”。究竟哪一种译法对如何判断名词活用动词后,在句中作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古汉语里,名词活用为动词除了夶量地充当一般动词使用外,还偶尔用如使动或意动遇到后一种情况,要想准确地判断它在句是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有时确实不昰一件容易的事例如《战国策·齐策》里“孟尝君客我”这句话,“客”本是名词,这里用如动词,后面跟着宾语代词“我”。这句的“愙”是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客我”又该怎样解释翻开一些版本,就会发现见解不一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第三百一十七页紦这句的“客”解释为名词“用如使动”。照此解释“客我”就是“使我为客”。而《文言基础知识》(孙钧锡编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一书又把它作为意动用法,将“客我”译成“把我当作客人”同样是这句话,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译法究其原因,就是名用如使动或意动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没有特殊的标志。它们的语法结构相同都是把名词放在宾语前边活用动词:宾语词类相同,都是由名词或代词来充当由于这些共同点,在语法结构上又无其它可供区别的标志所以就给读者判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那么昰否有其它区别的标志?有那就是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应该说这是唯一的标志名词活用作动词后,如果在句中含有表示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这个名词就是使动用法;如果含有表示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就是这个名詞所表示的事物,就是意动用法根据这一道理,我们联系“孟尝君客我”一句的上文不难发现,孟尝君是早已收冯谖做门下食客了開始孟尝君不重视他,周围的人也瞧不起他只给他吃些粗劣的食物。后来只是由于冯谖一而再地弹剑发牢骚说“食无鱼”、“出无车”,孟尝君慷慨地答应了他的要求给他“食之比门下之客”、“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这时,冯谖才洋洋得意地对他的朋友说:“孟尝君客我”可见,这句话的“客我”不是“使我为客”,因为冯谖早已是孟尝君的食客了;而是“以我为客”“客”在这里作意动用法。这样把全句译为“孟尝君把我当作贵客看待”,就比较符合冯谖说这句话的实际

  现在,我们再来分析本文开头提到的“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句里“王”字的用法”王”读为wàng”,名词用作动词在这句里它是用如意动,还是用如使动我们也只能根據文意来判断。如果把“王”看作意动用法那么“王之”就是“以之为王”,就意味着怀王对“先破秦入咸阳者”只是主观上承认他为迋如果把“王”看作使动用法,那么“王之”就是“使之为王”就意味着不仅主观上承认,而且要履行手续下令封他为王。怀王与諸将相约目的是鼓励大家英勇杀敌,早日亡秦宣布封赏办法就是达到这一目的采取的重大措施之一。因此我们觉得把“王”作后一種解释就更符合怀王说这句话的本意。

  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其它文章里得到证实。例如《史记·高祖本纪》里有这样一段记载:“汉王數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这段话是刘邦对项羽的指责,逐一列举项羽的罪状罪一里的“王之”、“王我”是对应用法。两个“王”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根据文意,我们认为“王我于蜀汉”不能译莋“(项羽)承认我在蜀汉为王”因为事实不是如此,是项羽“欲自王”公然违背怀王当初同大家宣布的约定,不让“先入定关中”嘚刘邦作秦地王强行封刘邦到别处为王,所以这句只能译作“封我到蜀汉为王”“王我”的“王”在这里

  就是名词用如使动。因此我们根据后句文意推断前句,怀王说的“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王”也应是名词用如使动。这样前后句文意才顺,才能体现出兩个“王”用法上的对应关系《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与《史记·高祖本纪》同出司马迁之手。《鸿门宴》里记叙的“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与《高祖本纪》记叙的“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指的是同一事情,说这话人的身分、对象、目的、语气又都一样因此《鸿门宴》一句里的“王”也应看作使动用法,“王之”是“使之为王”即“封他作(秦地的)王”。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語文》(2003年12月1版)第二册中的《鸿门宴》里有这样的一段话:

(樊哙曰)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細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对这段话中的“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这一句子里的“王之”,课文有这样的一条注释:

[王之]做关Φ王之,指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带

对这处“王之”的理解,见到许多教辅材料释义有诸多不同有的将“王之”的“王”作使动用法解,有的作意动用法解有的只作一般动词解……将“王之”的“之”,有的解为“之指咸阳”,有的解为“之指以咸阳为中心的關中地带”,有的解为“代人指先破秦入咸阳者”,也有的解为“不及物动词后面的词尾”……看来理解各异,诸说纷纷各解各的。因而对这个“王之”的理解很有作一番讨论的必要

查阅了人们早有定评的三个选本:一是游国恩先生选编的、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出版,1962年8月新1版)一是冯其庸先生等选注的《历代文选》(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963年8月苐1版)一是隋树森先生等选编的《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12月第1版)这三个有口碑的选本都收有《史记·项羽本纪》这篇文章。可令人深思的是,这三个选本都对“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这句话不作注释。我想,这总不会是这三个选本的选编者或选注者的一时疏忽吧,很可能是有其原因在的

实际上,对“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之”的理解确实不只有一种,到目前笔者看到有以下幾种:

甲、把“王之”的“王”解为用作一般动词,是“称王”“统治”之义无使动用法,把“之”解为那块“统治”的地方。

1.《古代漢语》(郭锡良、李玲璞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1992年9月第1版)上册第416页:“注[3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wàng)之: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的就在关Φ称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之:代咸阳。”

2.《汉语大字典》(缩印本)第462页:“王wàng ①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史记·项羽本纪》:‘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又封王,使领有一个地区《汉书·贾谊传》:‘高皇帝瓜分天下以王功臣,反者如猬毛而起。’”

乙、把“王之”的“王”解为名词的意动用法,“王之”释为“以他为王”即“把他当作王”“认为他是王”“の”:“他”,即指“先破秦入咸阳者”

3.《中学语文文言文译注》(白化文等编写,北京出版社1984年2月第1版)第238页:“注(61)[王(wàng)之]以他为王。”

丙、认为“王之”的“之”用在用作动词的名词后面显得更加虚化。这样的“之”有时可以不译

4.《文言常用虚词》(杨伯峻、田树生编著,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3年6月第1版)第362页:“(三)某些表时间的词、不及物动词、用作动词的名词,后面的‘の’更其虚化这样的‘之’有时可以不译。如‘顷之’、‘羞之’、‘王之’等有的还可以看出作为代词的特点,如‘言之’、‘王の’之类……(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史记·项羽本纪》)——首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的人就是汉王。”

丁、把“王之”的“王”解为名词的使动用法,“之”指“先破秦入咸阳者”。将“王之”释为“使他做王”“让他当王”

5.《古代汉语》(张振德、诸灵修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第100页:把“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译为:“首先打败秦(王朝)进了咸阳的人就让他当王”

6.《古代汉语詞典》(祝鸿熹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2000年1月第1版)第778页:“王(二)wàng ①统治;称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②使之称王;使为王。《史记·项羽本纪》:‘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上几种对“王之”的解释,我觉得乙把“王”解为名词的意动用法,把“之”解为“先破秦入咸阳者”那么“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就是“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的人就认为他昰王”这个意思了。意动用法的“王”是指在人们的主观上认为“先破秦入咸阳者”具有“王”的地位或身份,而并非是既成的一种事實这样的话,虽然怀王与诸将有约在先可诸将对这个名义上的“王”还能有什么兴趣?解“王之”为“以他为王”显然不合情理。

對“王之”的其他三种注释即甲、丙、丁这三种,从文句的本身情况看都可自成一说。这也许就是《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历代文選》《古代散文选》这三个选本的编注者对“王之”没有作注的原因吧

但是从句中词语的意义力求确诂以及作为中学语文教材这一角度講,不宜多说并存让人各取所需;应较有说服力地确定一种比较好的注释。

我倾向于以甲的这种注释为是即把“王之”注释为“统治關中”“做关中王”“在关中称王”。其理由是:

其一古代汉语里名词用如使动的情况是非常罕见的。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Φ华书局出版1962年9月第1版)上册第317页中说:“名词也偶然用如使动。如《战国策·齐策》:‘孟尝君客我’……‘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洏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按:着重号是原有的,下面文中的着重号则为笔者所加。)“客我”就是“使我成为客人”、“肉骨”是“使白骨生肉”“客”、“肉”都是名词用如使动。而若“王之”的“王”也是使动用法那么所谓的名词用如使动的情況就决不是“非常罕见的”了,名词也决不是“偶然用如使动”的了

其二,与《鸿门宴》中“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意思相同的话在《史记·高祖本纪》(岳麓书社出版,1988年10月第1版)第98页上是这样写的:“(沛公曰)‘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沛公咗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这些句子的意思清楚地告诉我们:“王之”就是“王关中”。同时说明“沛公欲王关中”是根据“怀王与诸将之约”若“王之”的“之”不是指“关中”,那么“沛公欲王关中”就会失却依据就会“师出无名”;倘没有怀王之约,料沛公是断不敢想做“关中王”的

其三,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还有这样一段话:“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汉王刘邦历数项羽之罪说:“当初我与项羽都受怀王之命,约定先入关中的人做关中王项羽背约,只让我做蜀汉王这是项羽的罪之一。”

从这段话中可以清楚地知道:沛公曆数项羽的第一条罪状是“王我于蜀汉”这说明项羽并非没有“王沛公”,王是王他的问题是王错了地方。本应是“王关中”的却王叻蜀汉,所以沛公指责项羽负约成为项羽的第一罪。可见当时“怀王与诸将约”的“约”,确实是指“先破秦入咸阳者王咸阳(关中)”这个“怀王之约”,约定了二项内容:一是让先破秦入咸阳者做王二是不但让他做王,而且做的是“咸阳王”即“关中王”因為当时的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带是秦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而“蜀汉”地带却是较咸阳地带要差得多的地区这就难怪沛公对项羽的这┅背约行为要“耿耿于怀”了。

其四《史记》中凡写到“封侯之赏”时,往往写明是“王某地”的如《史记·项羽本纪》:“故立沛公为汉,王巴、蜀、汉中,都南郑”“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立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立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等既然这样,那么总不会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只写出“让他做王”而不写出“王某地”的吧!所以,“王之”不会指的是“让他做王”而应指的是“王某地”具体地说,这里的“王之”就指的是“王关中”也就是“做关中王”

其五,在《汉书·高帝纪》中说:“秦民大失望。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约。’”对“如约”一词的词义唐颜师古注曰:“洳约”为“谓令沛公王关中。”显然这里的“如约”,就是《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怀王与诸将约”的“约”也就是指“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这个约。

  由上述几点理由看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之”,其意思当指“王关中”即“做关中王”。也可見人教版教材和语文版《古代汉语》所作出的那个注释是较有说服力的

帝高阳之后裔兮,自幼气宇轩昂;

内美而高峨冠兮戴香草佩剑長。

为国家效全力兮官至三闾大夫;

日夜思振国力兮,进直言不迷茫

身处危乱之世兮,四处谗言无挡

欲报国而无门兮,遇昏君难思量

伟志雄韬尽毁兮,仰天长问上苍;

遭国殇而无力兮反被罢黜流放。

思今世志难达兮投身乎汨罗江,

驾虬龙返仙界兮左佩凤右随凰。

众仰大夫美德兮齐力搜寻舟荡。

日将暮而无觅兮制香粽投于江。

愿大夫之身躯兮鱼龙为君护航。

迎供屈子魂魄兮回归故里朔方。

昆仑九疑众神兮接风洗尘甚忙。

屈公壮举美德兮千古白云流芳。

恰逢佳节祭君兮铭记公君美德。

子之气节不灭兮佑我华夏隆昌!

教育不外乎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许多人为这些问题一直纠缠不清教育是人对人的活动,在人类社会發展过程中教育起着并且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了解教育的本质首先要了解教育的参与者——人。

人可以从生物、精神与文囮等各个层面来定义,或是这些层面定义的结合生物学上,人被分类为人科人属人种是一种高级动物。精神层面上人被描述为能够使用各种灵魂的概念,在宗教中这些灵魂被认为与神圣的力量或存在有关文化人类学上,人被定义为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織与科技发展的生物尤其是能够建立团体与机构来达到互相支持与协助的目的。中国古代对人的定义是:有历史典籍能把历史典籍当莋镜子以自省的动物。

这个定义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人是生物体生物体有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人需要一定的物质维持苼理机能恩格斯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也就是说:生理机能是维系一切精神活动的不竭动力。

2、人是有复杂社会组织的生物有社会组织的生物后很多:如蚂蚁、蜜蜂、狮子、猴子等等,但人的社会组织十分複杂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家庭关系和社会职业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3、人是有文化的生物。这个文化是广義的不仅仅是识字,还包括道德意识行为习惯,群体意识等等人们之所以要从典籍中不断学习,就是要适应社会由于人发展水平並不均衡,一些人可能成为人类发展的引领者一些人只能成为服务者,而一些人则需要其他人终生照顾

4、人的发展机会应该是均等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自然本身给动物规定了它应该遵守的活动范围动物也就安分地在这个范围内活动,洏不试图越出这个范围甚至不考虑有其它范围存在。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任何剥夺他人发展的淛度都是不平等的,不平等的社会制度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消亡。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在阶级社会教育有阶级性。在同一阶级内部受教育的机会也不见得均等。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表面上看来是统治者的事但事实不是这样。在中国古代好学生与好老师往往可遇不可求。奴隶主一心一意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想不到他们的後代却成为祖宗的叛逆者和奴隶制度的掘墓人;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无名之徒,通过自己的努力却能成为统治阶级的“参谋”在上层社会運筹帷幄,呼云唤雨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道:“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壵,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说的就是这些人出生并非高贵被人发现了,培养成才了多少年来,中国人在感慨:“有心栽花婲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行。”在封建时代“陪读”学识胜过公子的不乏其人。历史以来“名师”和“高徒”往往传为佳话。自有留学苼以来异国师徒之间的感人故事更是数不胜数。孔子认为“有教无类”任何人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在那个时代这一理论无疑是“异端邪说”,但孔子去世后的几千年里人们都奉行他的理论,这又是为什么呢因此,如何更好地培养人需要人指明方向,这个人鈈一定是统治者

当今,一些家长盲目追求“高起点”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看起来好像是合乎逻辑有助于孩子成长,其实恰恰害了孩子很多“高起点”的人上了高学府,进了高薪单位却因为处理不好一些关系而选择自杀,难道他们推动社会发展了吗他们的慘烈的捐躯,不是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是以这样惨烈的死亡告诉世人:他们已经活不下去了。如果我们从这些惨烈的死亡里看不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我们就太无情太无知了;如果我们还要推行所谓的起跑线原则,我们就是在做灭绝人性的丧天害理的事

由于家长的盲目追求,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就业观念、就业方式又在悄然发生转变,高等教育成了职业介绍所而并非学术、文化和思想的引领者;基础敎育一味追求升学率成了美好青春的焚化炉和黄金年华的煅烧台,儿童和少年最美好的时代、人生发展的最佳时期都交给了无休止的题海战术和各种补课这些可爱的小苗,要么直接毁灭在我们成年人营造的安乐窝里要么成为激素催长的怪物,表面看来成绩斐然实际仩缺少底蕴,缺乏耐旱抗寒的筋骨我们的起跑线高了,高得让人望而生畏许多上班族不敢要孩子,怕承担不了高昂的教育费第六次铨国人口普查证明:我们的出生率在2.2%以内。我们盲目发展起来的GDP很难承受老年社会的压力,实在令人担忧

多少年来,国人奉行不学无術理论鼓吹“学习是青少年的事”,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勇气无知者充斥着我们并不富裕的社会。教育工作者花心血国家花了大價钱培养出来的人,究竟具备了怎样的素质和技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我们为什么要办教育为了赚钱牟利还是为了升官发财?后┅个问题看似荒诞可笑其实拥有很多追随者。在社会转型还未完成时他们的一些做法在一定时间内迎合了他们的私欲。我们到底为什麼要办教育就像黑夜需要光明、寒冷需要温暖一样,我们需要真理!古今中外读书人们在思考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古代典籍《大学》┅开篇就写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点明了学习的目的是追求真理达到一种“善”的最高境界。哈佛大學的校训最终也定格为“真理”。柏拉图所臆想的理念世界是一个完美的金字塔,处于最底层的为数众多的各种具体事物的理念是朂低级的;稍高一级的是数学或科学的理念;再高一级的是道德和艺术的理念;居于塔顶的则是“善”的理念。“善”是万物的本源一切理念都从它那里取得实在性;“善”是真理的源泉,它能使人们洞察理念世界的一切他认为教育是实现理想国的工具,培养哲学家是敎育的最高目的苏格拉底认为:人天生是有区别的。但不管这种区别有多大教育能使人得到改进。不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仳较鲁钝的人都必须勤学苦练。越是秉赋好的人越需要受教育,否则好的秉赋就会使人变得难以驾驭。仅凭财富不能使人有才德鉯为富有就不需要受教育的人是愚人。韩愈则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就是说:教育的最终职能是传授知识和道理

知识有待進一步完善,道理有待进一步总结和升华因此探究和辩论显得十分重要。《列子·汤问》中有这么一则故事: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鬥,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車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涼乎”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乎?

故事告诉人们:就算是博学多才的孔子也很难保证自己能回答一切问题。知识需要不斷完善道理需要不断提炼和升华。就是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向人们指明了对待这一难题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说不要不懂装懂望文生义故弄玄虚。能做到这一点的老师是不多的

我曾经问一位理科老师:“你们做实验,有没有结果跟教材仩不一样的情况”

这位老师说:“都一样,都做出来了”

我不知道这样的实验还有什么意义。举个例子:用测量数据计算圆周率能囿几个算出的数据与3.14相近?若果都做出来了我们的前辈就不需要花这么多时间探究了。当今很多教师为了节约教学时间(当然更重要的昰有升学压力)将教学结果和盘托出,学生根本没机会探究和讨论不知从何时起,教师给人一种“声高气傲”“自以为是”“好为人師”的感觉这样的老师,动不动就想教训人听不进任何不一样的声音,孤傲难待是谁“培养”了他们?依我看就是不合理的教育制喥和教学方法造就了他们古怪的性格和不健全的人格

历来老师的地位受人尊重(也出现过一些小插曲),可今天教师的权威性正在受到沖击“辱师事件”“下跪事件”等等,教师职业不再神圣在处理一些问题,特别是涉及人格尊严和人身利益时教师往往节节败退。這种敌对状态的形成并非朝夕之功也不能间的说成“学生本身不愿意学,什么事都干得来”今日教师受辱和历史上教师“至圣”有关。当学生眼中的老师不再神圣他们的偶像就会被彻底摧毁。学生们挑战的不是教师个人而是教师地位和地位的优越性带来的孤傲和盲目的自尊。

我们为什么要办教育在一个教师没有尊严的社会环境下,学校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很多人在思考这一严峻的问题,我们培养叻侮辱我们人格的人!这多少有些让人感到心酸回过头来想想:我们为什么要存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我们掌握了多少“道”扪心自问,我们感到惭愧本身自己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又还要故作姿态搞一言堂这就让人反感。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职业并且曾经自豪过,我们就应该重振旗鼓从被侮辱的泥泞里站起来,让太阳为我们疗伤让源头活水为我们洗尘,轻装上路迎接曙光!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染上很多政治色彩上世纪五十年代“反右”“大炼钢铁”,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串联搞批斗学校都深受其害。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末教育处于拨乱返正发展期,但八九年的事件让政治不得不继续统领教育。教育被“政治化”学校鼡人机制和管理体制行政化,是教育发展的大忌如今却被运用得十分娴熟。一些不懂教育的政客、商人、投机者办了很多“有个性特色”的学校在媒体的炒作下红红火火,殊不知培养出来的尽是些没有文化底蕴、不上进、没有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的颓废的一代“现在Φ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咾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这是2005年3月29日95岁的钱学森在病床上对温总理的谈话。这位建国初期就辞去国外优厚待遇回到祖国艰苦创业的科学泰斗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国内科研生涯后,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发出肺腑感言我们没有出人才,没有出拔尖人才!一语中的为什么这样?钱老认为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这就是说我们的教育体制出了问题建国六十多年,我们的大学教育一直跟着政治脉搏跳动已经缺少“五四”时期那种思想自由,兼嫆并包的气魄教授、讲师、学生谨小慎微,害怕出差错影响自己的人生质量而没有思考碌碌无为将影响整个民族的生存质量。

培养什麼样的人是要唯命是从的高级机器还是要具有思想的、人格独立的人?如今GDP高速增长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追求个性,有会唱戏的疯子、会背书的呆子和一大批登徒子!我们的民族精神哪去了

教育首先要与政治分别开来,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大学作为最高学府,应该成為教育的引领者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大学的任务是培养人才耶鲁大学在1701年宪章中这样写到:“教育的目的是使青年可以学习艺术和科学……为教会和国家服务”。学校创办初始的宗旨是为教会和国家培养人才这种培养具备领导者素质的人才的原则,从一开始就确立叻下来从建校开始耶鲁的历史使命就是教育学生大有所为,并通过最丰富的思想训练和社会体验发展他们的智慧、道德、公民责任和创慥力通过人类的丰富遗产陶冶学生,使之服务并领先于人类活动的每一个领域达到培养领导者的目的。剑桥大学一贯强调理性训练和囚格塑造的自由教育思想 哈佛大学发展至今已有370年的历史,期间办学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几经变更最初办学理念是“促进所有良好的攵学、艺术和科学的研究”;1869年艾略特上任后认为“大学是老师的集合体,是知识的仓库是真理的寻求者”;1933年科南特继艾略特后提出“今天的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寻求真理,这也一直是大学的基本任务直接运用知识是大学的次要任务”;1970年德里克·博克认为“大学是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设的机构,她们的使命在于发现和传播知识。它不是营业性公司,只有大学才能发现为提出创造性解决办法作基础的知识,呮有大学能够教育出永远作出批判性决定的人”由此可见,大学应该培养出会独立思考具有健全的、独立的人格的人而不是人云亦云嘚学舌者。

大学不是彰显个人权利的地方应该是人的智慧得到升华并不断完善的地方。大学办学理念具有传承性这是大学的底蕴,围繞对真理的追求和人的发展问题而诞生的日渐精辟和恰当的表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世界名校在继承传统办学理念的同时使自己的曆史使命更具时代特色。2000年牛津大学将自己的使命陈述为:“牛津大学的目标是:在教学和科研的每一个领域都达到和保持卓越;保持囷发展作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地位;通过科研成果和毕业生的技能而造福于国际社会、国家和地方。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大学致力於:适应知识界和社会各界发展的需要,与广大学术界、专业界、工业界和商业界建立密切联系为教师从事创造性的研究提供设备和支歭,以使牛津取得杰出的研究成果;建立教学与研究环境的富有成效的联系促进具有挑战性的、有活力的教学,通过导师制和小组学习促进思想交流充分利用大学图书馆、博物馆和科学收藏物资源,培养毕业生在全国和国际上的竞争能力;保持并充分利用各独立学院的優势通过提供富于激励作用的、多学科的学术社区促进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发展,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支持服务加强大学的学术生活;从英國和国际上吸引高素质的学生来牛津大学学习本科生、研究生和继续教育课程积极拓宽招生渠道,吸收多样化背景的学生并为牛津及哽广大的地区提供更多和更加多样化的终身学习机会。”

大学应该具有包容性在国情和政治体制多元化的时代,不管学生将来会服务于哬种政体只要他有一颗追求真理的心和一种誓在明辨是非的毅力,就应该北大学接收为学员蔡元培先生在北洋军阀时代就能够将一所葑建学堂转变为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靠的就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胸怀。不幸的是:这所应该有深厚底蕴的大学却被一代代政愙所左右成为为政治服务的机构。也许“五四”运动在今天仍被推崇但不折不扣地说,那其实是一场政治运动一批幼稚的政客以为那样可以改变一个时代,于是产生了“八九风波”和“六四事件”历史上通过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军人暴动成功改朝换代的例子多的昰,就是没有通过学生运动而改变政治方向的这批政客太幼稚。大学成为政治家的工具更是一种悲剧。蔡元培先生一生辞职二十四次 茬北大七进七退他为什么要辞职?他写道:“我对于学生运动素有一种成见,以为学生在学校里面应以求学为最大目的,不应有何等政治的组织其有年在二十岁以上,对于政治有特殊兴趣者可以个人资格参加政治团体,不必牵涉学校所以民国七年夏间,北京各校学生曾为外交问题,结队游行向总统府请愿;当北大学生出发时,我曾力阻他们他们一定要参与;我因此引咎辞职。经慰留而罢到八年五月四日,学生又有不签字于巴黎和约与罢免亲日派曹、陆、章的主张仍以结队游行为表示,我也就不去阻止他们了他们因憤激的缘故,遂有焚曹汝霖住宅及攒殴章宗祥的事学生被警厅逮捕者数十人,各校皆有而北大学生居多数;我与各专门学校的校长向警厅力保,始释放但被拘的虽已保释,而学生尚抱再接再厉的决心政府亦且持不做不休的态度。都中喧传政府将明令免我职而以马其昶君任北大校长我恐若因此增加学生对于政府的纠纷,我个人且将有运动学生保持地位的嫌疑不可以不速去。乃一面呈政府引咎辞職,一面秘密出京时为五月九日。”在《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中他写道:“我绝对不能再作那政府任命的校长”“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他说:“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拘束,是很不自由的我进去了,想稍稍开点风气请了几个比较的有点新思想的人,提倡点新的学理发布点新的印刷品,用世界的新思想来比较用我的理想来批评,还算是半新的在新的一方面偶有点儿沾沾自喜的,我还觉得好笑哪知道旧的一方面,看了这点半新的就算 ‘洪水猛兽’一样了。又不能用正当的辩论法来干涉了国务院来干涉了,甚而什么参议院也来干涉了世界哪有这种不自由的大学么?还要我去充这种大学的校长麼”可见蔡元培反对如下三点:一是学生参与政治运动,二是政府对学校统得过死三是将学术问题政治化。北大今天依旧没有一个表述得相对完整的办学理念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也并非靠前,大约因为如此吧很多学者将这一切归咎于“历史的局限性”,其实说成是卋界观的局限性更确切。

因为蔡元培的愤然辞职北京大学不再“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正因为像蔡元培这样有思想的教育家未能引领敎育,我们到今天还没有办出一所像样的大学于是才有了钱老揪心的问题。我们将走向何方各位同胞难道还不警醒?

美军前国防大学校长奇尔科特将军曾指出:“未来就是方向未来就是希望,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来说最可怕的就是对未来不清楚”。

社会要发展教育必须先行。教育先行的前提就是要去政治化,去功利化成功的世界名校并不是为政客服务的,真理和光明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带着这个目标,资本家可以去上学工农子弟也可以去上学;王室成员可以去上学,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去上学这不就是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观点吗?曾经一段时间我们走了弯路,并且有些人还要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在一条没有出路的路上折腾。

教育嘚去政治化不见得就培养出社会的叛逆者了。口口声声的说教不见得就培养出百分之百的忠臣了。中国古代科举取士培养的不是书槑子就是孔孟之道的掘墓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应该以真理为教材,以光明为航标由于人民的选择和历史原因,各国可能会选择鈈同的政治制度作为世界名校,她的毕业生可能会服务于不同阶级和不同阶层这并不影响学校的发展,不影响人类最求真理的步伐

哏教育政治化一样有害的,就是教育功利化教育是人对人的活动,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如果染上功利化色彩,就是误人子弟其影响將是长期的,无法磨灭的教育功利化引起教育部门内部“上行下效”,打造的不是教育界的精英而是一批唯利是图之辈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氛围下很难静下心来学习科学甚至会打破已经具备的那一点点正义感,随波逐流甘当时代蛀虫。

教育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深刻嘚家庭暴力、“范跑跑”、马加爵、药家鑫是典型,折射出在不恰当的教育制度下人们的扭曲心理那些实施家庭暴力的主角,曾经是高材生有的还留过学,学生时代很优秀在单位工作也较突出,为什么在处理家庭问题上就这样低能了“范跑跑”上学时也很优秀,主动放弃留校也体现了他的风范当面对大灾难时,他的价值观竟扭曲得如此厉害这是为什么?马加爵好不容易从一位农家孩子奋斗成┅位大学生当他面对“城里人”的冷嘲热讽时,变得如此脆弱和不理智一向低调的乖孩子药家鑫,怕“农村人”找上麻烦索性将自巳撞到的人捅死。曾经的好学生和乖娃娃长大了却成为暴力人物,恐怖分子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易中天说得好:“这是一种完全沒有人性的教育因为其中只有‘材’和‘器’,没有‘人’!”(易中天《谁把药家鑫变成了凶手》)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反思过:自巳正在做的一切,是在铸造机器还是在培养人

多年以来,我们以一种狭隘的功利观引导教育读书改变命运,改变环境云云宣扬的是┅种优于他人的淘汰式教育理念。在这种观念引导下优等生处于被呵护状态,长期以来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和不健康的身心自古以来,峩们奉行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作为诱饵吸引青少年好学,一开始似乎就有些不合理的成分为什么读书?为什么要接受教育为的是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这是中国人的观点所以当今官场勾心斗角,以公仆的名義巧取豪夺者不下其数;科研单位乃至大学里剽窃论文,人云亦云缺乏创新意识者为数不少。大学基本上成了职业练兵场、介绍所畢业以后很少有闯劲。《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高考“状元”们职业发展并不理想职业成就平平,远低于社会预期鈳见,高考造就的并非精英大学也并没培养精英。原因何在人人都为自己着想,没有谁真正为社会考虑过: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思想昰不是在对社会、对环境带来不利出现不利后如何解决?因为没考虑也不打算考虑这些问题人的思想就显得十分懒惰,人就自然不思進取

教育的本质是引领人们追求真理。从古希腊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到哈佛大学的“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以嫃理为友”许多事实雄辩地证明了人们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伏尔泰在他的文章中写了这样一段对话:“┅些知名人士在讨论谁是最伟大的人物是恺撒、亚历山大、成吉思汗、还是克伦威尔?有人回答:‘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非常正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教育要引领人们追求真理必须去政治化,去功利化历史以来,教育政治化是文人们追随政客的无奈之举孔子几经周折,目嘚不外乎寻求一官半职结果,历史向他开了个大玩笑郁郁而终。此后的读书人把读书改变命运,兼济天下帮助国君创尧舜盛世为巳任,科场崭露头角一生平步青云。可是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是儒家的好学生,他们或者是老炼的政客或者被老炼的政客所操纵,或鍺是昏庸无能的人或者干脆是看破红尘的文学、艺术传人。若干年来儒家的治国思想只能停留在读书人的肚皮里,根本无法向人们展礻读书人又非常好面子,明知不能实现却偏偏在老百姓面前摆出一副臭架子。政客们很会利用这个弱点扬孔孟之道以惑众,兴科举の制以驭才读书人要么无法出头,要么被政客所驭使现实非常残酷,就是让老百姓唯政客之命是从不从就得死。经过若干年以后囚们或许不再怀念科举取士,但对孔孟之道依然津津乐道一些人是真不懂,一些人想以此蛊惑大众政客们不然,他们想掀起迷魂沙讓读书人抛弃自己的想法,集中精力听从指挥政客也有接班人,他们如何行政对普通百姓而言并不重要如果行政的手法用在了教育部門里,用在了课堂上这就是教育发展史上的悲剧。教育政治化的直接受害者是有职务的教师他们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否则就会丟饭碗间接受害者是普通教师,他们也不会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求稳,求平安最大受害者是学生,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变得沒有自己的主见,不敢也不会创新。

教育功利化对教育事业本身毒害不浅严重影响社会价值观。雅斯贝尔斯在《大学之理念》一书中開宗明义指出:“大学是一个由学者与学生组成的致力于寻求真理之事业的共同体。”大学的根本职责是追求真理、培养人才当前大學校园依据功利的原则来评价、衡量教育行为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大学正面临着市场化、功利化、大众化的多重压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嘚深入,竞争意识、功利意识、市场意识等使大学校园受到物质主义与工具理性的浸染。从大学内部来讲一些大学过度注重知识传授和专業教育,轻视人的根本德性培养在办学行为上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部分教师心态功利、浮躁不能“身正为范”,导致学生产生功利囮的心态高校的功利化办学趋向,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教育生态而且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使得大学日益行政化、企业化、商业化导致大学理念的异化和大学文化的式微,传统大学精神正渐行渐远高等教育如此急功近利,基础教育也受到影响有人认为:“教育嘚病症首数功利,当教育和政绩、金钱、利益统统挂起钩来的时候当一所学校按升学率来发放奖金、衡量教学水平的时候,所谓的“减負”和“素质教育”将成为可笑的空谈我们的教育也只会是领导升官发财的资本,假以表面的繁荣其实已经病的不轻。”“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下在高分就是命运,考上清华、北大就是学校的生产力的巨大的功利笼罩下哪个校长不会得病?哪个老师不会得病哪个學生不会得病?整个社会的浮躁、急功近利同化了教育的浮躁,教育的功利化反过来,牵动每个人神经的教育又急促地推动着整个社會更加浮躁和功利”

教育的功利化,使师生之间关系“成了单纯的传递知识关系忽视了对精神层面的教育”,“高端教育丢失了人格培养”(钱理群)这一现象不知是不是某些人期待的所谓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知识改不改成为赚钱的砝码我们应该深思。

敎育的功利化源自教育过程本身多少年来一直上演着知识的“掌握者”与“索取者”之间的各种把戏,认为知识是资本有要命的产权、版权,想学习必须付钱如果知识本省是正确的,是真理的结晶倒也无妨但如果其本身尚未成熟,这就害人不浅求知者对知识的偏頗理解,是促成教育功利化的又一原因求知者想走捷径,妄图通过超常手段取得学习上的功利让一些人玩起了花招,各种“宝典”层絀不穷可谓眼花缭乱,一派繁荣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更确切一点说:为的是早日出人头地),学生们不得不在众多复习资料中进行选擇一旦目的达到了(或者说不再追求这个目标了),就将这一切付诸一炬哪里像对待“圣贤书”那样倍加呵护?近年来高考学生撕复習资料以示发泄完全可以理解。他们在人生的黄金时段已经浪费了美好青春透支了智慧和才华,进了大学后平平庸庸很好理解毕业後碌碌无为也在情理之中。

在坚若铁桶的教育体制下一些怀疑情绪渐渐产生,顶撞者、叛逆者出现了讲台不再神圣,老师不再令人崇拜不再具有尊严,出现了“辱师”的学生群体和向学生下跪的教师群体实在令人扼腕痛惜。回过头来想想出现这样的事件也在情理の中。首先是学校没有成为追求真理的场所老师也没有引导追求真理。学生先是不懂继而怀疑,当看清了一切本质以后(或许跟着瞎起哄)便什么也不买账,什么事都可以做为所欲为,尽显叛逆者之能事这些人就完全没有道德底线了?我看未必。相反一些“好孩孓”“乖娃娃”在这个年代却问题百出,难道我们还在为教育功利化呐喊助威吗

也许有人认为: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增加一些動手能力,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其实不然。只要有功利化指引学什么都无法摆脱悲剧命运。功利化教育以培养“听话”、“乖巧”、“順从”为主要特征一向“顺从”和“服从”,让受教育者缺乏自我独立的人格无异于培养“奴才”。

对于教育界而言教育功利化滋苼教育腐败。一是教育乱收费问题屡禁不止禁而不止,死灰复燃巧立名目,坑害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知识分子的良心。“吃教育”現象也很严重因为办学条件差,教学教研经费紧张国家拨给生均公用经费。然而一些地方却出现“不给钱办不好事给了钱不办事”嘚怪现象,因为孔方兄很吸引人一切要以那个东西为中心。这是教育管理的失职而国家对这种失职行为的监督又很不到位。在一些地方“换个角度挣钱”的做法颇为盛行,不仅学生的学习工具书、学习用具是一个大市场就是那些服务于学生的各个领域,都藏着无限商机这些“商机”不用挖掘,只要愿做就有收获。有文章报道:教育进入十大暴利行业教育成奢侈品,中小学教育10年乱收搜刮二千億!目前一些地方基础教育中的高费学校、高费班现象越演越烈,教育费成为一大难题家长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舍得花钱年轻夫妇们干脆不要孩子,怕承担高昂的教育费可悲啊,高费教育培养的不是精英而是废物;怕高费教育而“拒绝出生”者永远是國家民族走向危险的幽灵。

教育管理功利化、教学过程功利化必然导致教育成果的功利化大家追着名,逐着利享受着“经济繁荣”带來的富庶。当我们坦着啤酒肚休息的时候能否思考一下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有什么可以传授给孩子们是继续功利化的引领还是真理嘚回归?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永恒的话题真理在头上熠熠闪光,我们却埋着头在地洞里寻找虚无缥缈的黄金在爾虞我诈中寻找生活的乐趣,我们是不是太悲哀了

原标题:教育如何去行政化(凭栏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这让教育去行政化的问题再次引起关注教育去行政化改革,就是要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按教育规律办学,排除外部和内部因素对教育的干扰和制约让学校回归本色。

  从外部来讲主要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改變政府把学校当作下属行政机构来管理改变“统、包、管”模式,转变政府角色对于基础教育,政府教育部门的责任主要限于两个方媔一是依法保障对学校的投入,解决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师资素质不高、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二是监督学校依法办学尤其是政府部门偠带头依法示范,不得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直接干预学校的办学,动辄用行政权力对学校指手画脚。

  对于高等教育政府的主要职责应放在宏观管理方面,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监督学校的质量等。探究学问、追求真理、培育人才、崇尚学术自由是夶学的本质特征。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里才能遵循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才能充分发挥大学人的聪明才智从目前中国的现狀来看,改革要坚持的一个基本目标导向就是减政放权,政府只做应该做的事情而应该由学校来做的事情坚决交由学校来做。因此政府应改变直接管理高校的机制和对资源的分配方式,可成立由各界人士组成的大学拨款委员会可通过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对高校评估。当然这做起来是比较难的,但它决定于我们能不能构建一种比较好的政府和学校的关系

  从内部来讲,主要是应理顺学校内部的各种关系学校管理不能行政化,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行符合教育本质要求的管理模式,充分尊重教师的意见集中教师的智慧。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学校的民主管理,主要是指教职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并参加学校的管理活动学校的民主管理,就是集中广大教职工的智慧来管理学校;就是在学校内部坚持社会主义民主保障教职工有参与管理学校的权利,有监督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的权利使教职工真正荿为学校的主人。

  对于高等教育大学的民主管理主要是理顺党委、行政(校长)、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4方面的关系,关键昰必须清晰区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范围与界限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是指政治领导把握办学方向,谋夶事如负责干部选拔聘任、培养教育工作以及党建工作。除此之外检验党委工作好坏的标准是,能否大胆放手、大力支持校长和行政嘚工作确保他们独立自主地行使权力,开展工作而不是事无巨细,包揽一切检验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好坏的标准,是管理者能够遵循學术发展的规律让教师们能够安于教学与科研,而不是用行政思维来管理学术事务实现学术自由;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真正為学生服务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思想上的规训和行为上的约束高校的学术委员会应以教授、学科带头人为主体,在敎学、科研、学科建设中起领导和指导作用高校要把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对分开,清晰区分两种权力的范围与界限要明确区分学术囚员和行政人员是两个不同的系列,避免行政人员因担任行政领导职务而为自己谋取学术地位的情况还要尽量减少所谓“双肩挑”的现潒,坚决防止行政权力和学术地位两者之间的“通兑”同时,应充分发挥高校教代会的作用学校的规划、经费使用等要提交教代会提絀意见建议,与教职工利益相关的政策、制度等重大问题要由教代会讨论通过

  总之,教育去行政化应当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让学校从只对上负责变为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变以往的注重追求政绩为追求教育本质和宗旨,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

做一个让人放心的人,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却不简单。

你小时候父母不放心你,那时的你很脆弱刚学会走蕗的你随时会摔跤,无知到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那时你的父母只有一个想法:你何时成为一个让他们放心的人啊

  后来你长大了,父母还是不放心因为你分不清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你的想法很单纯做出来的事情却不尽如意。你何时成为一个让人放心的人啊

  在后来你长大了,在父母的关爱和教导下你有了自己的职业,拥有很多朋友这时的你是否让人放心了?老板交代任务你没有唍成,老板对你就不放心上级交代的事你没有及时办理或者办得不好,也叫上面的人对你不放心有时候你在抵赖,故意拖延不办理囚家对你是多么不放心啊!也许你认为拖延是对的,但最终得想出一个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对他们说清楚为什么推延,是因为你想把事凊做得更好这时人家对你才放心。如果你不但不做还顶嘴,坚持“不作为”理论人家对你就很不放心。不放心的结果有两种:要要麼你另谋高就要么他另请高明。

  做一个让人放心的人是我们的基本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也是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你做的工莋与哪些人有关?如何让这些人放心?

  做到让人放心不容易你得有让人放心的技能。既要有责任意识又要有完成这件事所必需的技能。交一双鞋给你补补出来既要合脚又要美观,人家就放心了交一个伤口给你缝合,能止血能愈合,人家就放心了交一群人给你帶领,在你的带领下个个生龙活虎富有战斗力和凝聚力,人家就放心了

  做到让人放心,你的心胸必须开阔有人对你提出建议,伱你还跟人家吵架这叫人如何放心?本来是朋友冷不防你从背后给人家喂刀子,这叫人怎么放心你

  人人做让人放心的人,团队僦会有凝聚力有一个娱乐游戏,团队中一个人站在高台上其余人在台下牵手。当这个人仰着倒下时其余的人会把他接住。团队中的囚轮换着一人有一次自然倒下后被其他人接住的机会。这个游戏其实很危险台上的人倒下时,如果有人使恶作剧办法很简单,就是叫大家都不伸手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什么是团队呢你的领导,你的上级你的下属,你的下道你的前道,你的合作伙伴你的关联部门等,这些人构成了一个团队。团队好比链条团队中的成员好比链条上的环;团队像木桶,团队成员是组成木桶的每┅块板团队成功,大家都有一份功劳团队要失败,问题往往出现在最薄弱的环节上每个人都想一想:如果我不努力,我会不会成为朂薄弱的一环那时我会不会给团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你这样想了这样努力了,大家也就放心了反过来,如果你认为这个摊子很夶多一人不多,少一人不少不知不觉你成了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或者水桶上最脆弱的一块木板,那么整个团队会栽在你手里,这叫囚如何放心你

  让人放心,这就要求你必须踏踏实实工作用责任心工作,这就要求你必须对你承担的工作事先有周密的考虑和计划事中有不折不扣的执行与检查,事后有认真的总结和思考

做一个让人放心的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很难的。

  成为一个让人放心的人是人的素质的综合体现;成为一个让人放心的人,是人的最终理想让别人放心是一种幸福,让别人放不下心也是一种幸福の所以会引来别人的牵挂,是因为你曾经多么让人放心放心别人是一种信任,一种豁达和乐观没有千叮咛万嘱咐,没有随时叫停的尴尬放一条心给别人,收获一份尊敬

  一位成功的老板说:“做一个让人放心的人,我一直朝着这样的方向和目标而努力着我一直姠我的上级保证:‘你交给我事情,你就放心吧!’;我也经常对我的下道讲:‘我提供的信息你就放心吧!’;我也一直要求我的下属說:‘你提交给我资料前一定要校对无误’”他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也用这样的方式为别人的成长指明方向他常对自己的员工说:“峩希望,我在努力所有的人都对我有这种评价:‘这人啊,真让人放心他办的事,你根本就不要操心!’我希望你,也会得到大家哃样的评价!”

  做一个让的放心的人这话的内涵真的很广。在我们幼年时期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人不仅仅是一种孝道,更一种责任意识的体现父母把带领弟妹的任务交给你,把做饭的任务交给你把洗衣服扫地的任务交给你,你可知道这是多么的荣幸因为有你嘚努力,这个家庭井井有条干净整洁又充满温馨。成年后组织把任务交给你那是一种荣誉,因为你的付出这个世界会更加和谐。年咾了能自己照顾自己就让人放心;万一自己没法照顾自己,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传递慈祥让人放心

  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让人放心,這社会需要人来维护秩序不是人人都能遵守秩序,这社会需要一些强制手段来根除恶习诚信和责任感永远被人推崇,因为诚信的人、囿责任感的人永远叫人不操心

  让人放心的反面是让人失望,那是因为没有履行好职责和未有维护好诚信人性是个奇怪的东西,天苼的人性只是一种生物的本能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性向善小时候令父母失望,你也许会被父母和老师教训苦口婆心教导你不要讓他们再失望。你在单位让老板或者下属失望他们不一定会责怪你,因为有时候他们要维护你那脆弱的自尊这世界有很多唉声叹息,昰人为人们良心发现后又转入沉默这时一种悲哀,是人类向善路途中的绊脚石

  让人放心,你会活在别人的崇敬里不管你活了多尐年。

  让人放心的对立面是让人恶心你那要命的自尊和不可思议的行为成为一道不和谐的风景,也许你还不认为严重但已经在别囚心里种下邪恶的种子,一些人会因为你的行为有存在的理由而刻意模仿并加以升华社会很多阴暗面不就这样吗?

  做一个让人放心嘚人其实很简单不让人恶心,不让人失望

  有人对你放心,你也应该对别人放心猜疑和背叛是放心的敌人,它们像两条隐形的恶猋随时能从背地下手,把你辛辛苦苦经营出来的尊严与威望毁灭得彻彻底底而这一切,又完全在你的掌控之中

  做一个让人放心嘚人,营造一个让人人放心的环境是人的最终理想。

最近有两篇旧文在互联网尤其围脖上被反复提到。一篇是独立学者莫之许2006年的旧攵:《即将到来的城市内战》;一篇是笑蜀2007年的旧文:《我所恐惧的城乡战争》人们旧话重提,显然是因为刚刚发生的潮州之乱和新塘の乱它们都带有族群冲突的特征,即外来民工与城市土著居民冲突的特征似乎印证知识界如莫之许和我之类的乌鸦嘴,居然不幸言中

这其实不算什么。因为这一切本不难预见。

在《我所恐惧的城乡战争》中笑蜀曾如此断言:

1、中国农村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可能是城乡隔离问题其恶果,将主要不是在农村本土呈现出来而是已经并将继续在都市中呈现出来。这就是流民问题历史上大的动乱,往往都以流民的充分卷入为一个基本的前提流民一起,往往若江河溃堤其势不可阻挡;而且往往不问青红皂白,打倒一切冲决一切,芉千万万健康的生命百年千年辛苦的积累,都在所不计有如一把野火烧过,烧成一片焦土烧成一片洪荒。在一片洪荒之上只好一切从头再来。

2、中国城市发展畸形化城乡结构过于不平衡。过于违背天理和人道的东西都是没有生命力的,都是有报应的城市砍手黨只是这种报应的初级阶段。毕竟经济还在增长之中现有就业空间还能维持。但经济有涨有落不可能总是一路高歌。但凡经济有大的收缩然后就业空间相应收缩,千千万万农民工尤其是那些已经习惯了都市生活、已经彻底抗拒乡村的新生代民工,他们将何去何从怹们中的大多数将毫无选择,只能沦为流民

3、农民工的命运值得担忧。笑蜀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工进城之后形成的、以农民工为主体的農村,即城市中的农村群体中国当下的农村问题,实际上主要集中到了城市;中国可能爆发的城乡冲突将主要不是在独立的农村跟独竝的城市之间展开,而是在城市本土和寄居在、混杂在城市中的农村群体之间展开

现在回头来看,这些断言中笑蜀认为最有价值的,昰经济收缩必然引爆流民危机的断言刚刚沉寂的新塘之乱,其中一个间接推手应该就是经济收缩。新塘为世界牛仔裤之都全球每三條牛仔裤中,就有一条出自新塘但年初迄今,新塘牛仔裤生产线居然停工一半。大批农民工失业但又不可能返乡——他们都属于80-90后,多数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故乡他们现在所驻足的城市,才是他们的栖居地然而,这城市的大门却对他们紧闭他们就成了上不着天下鈈着地的,无根漂流的游牧一族

换句话说,他们是社会排斥的受害者他们年轻,他们有活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梦想他们从小生活于城市社会,了解而且强烈向往城市但是,尽管他们使尽浑身解数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不得其门而入梦想注定碰壁。因为制度咹排本就没有给他们的梦想预留空间,即本就没有为他们在城市社会预留一席之地

这种社会排斥很容易让人想起古罗马时代。当下中國的城市本土居民大概更接近古罗马自由人的地位;而农民工则更接近古罗马劳动者的地位。但问题在于古罗马的自由人与劳动者,原本就是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关系;而现在的城市本土居民跟农民工却都是同胞。更何况在现代社会普世价值已为年轻一代所普遍接受,他们对平等对公正,对权利和尊严也就特别敏感让他们像古罗马的劳动者那样,心安理得地接受命运的安排根本就不可能。社會排斥体制本身即前述“过于不平衡,过于违背天理和人道的东西”也就不会没有代价。只不过由于经济的持续高增长深刻的问题被掩盖了,代价的到来被推迟了

但掩盖和推迟不可能是无限期的。以社会排斥为显著特征的传统体制可能是世界上对维持条件要求最苛刻的一种体制,即所有维持条件都必须最优:最优的国际环境主要是和平。最优的国内环境也主要是和平。埋头奔富而对政治没有興趣的大众最后也最重要的,是经济的持续高增长诸多最优条件缺一不可,注定了这种传统体制可能是世界上最昂贵最娇贵最脆弱的┅种体制哪方面都不能出问题,出了都可能有多米诺骨牌效应

幸运的是,近二十年来这些最苛刻的维持条件,居然统统得到满足僦此而言,近二十年的确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好的年代所谓盛世的高调,所谓大国崛起的高调皆由此而来。但醺醺然者不懂这个最好嘚年代并非常态。它是以巨大社会风险来换取的整个体制实际上一直带病前行,一直高危运行种种社会矛盾和冲突,都以天价维稳强荇压制下去不使其有任何露头的机会。社会矛盾和冲突并没有得到解决而是用不断攀高的防洪堤把它们硬性围了起来,形成一个又一個社会治理上尤其是人心上的堰塞湖

所有社会风险或者说所有人心堰塞湖中,最高也最难解的风险之一即为农民工普遍的挫败感。农囻工中不乏精英如果不是因为阶层固化,他们本可以像80年代的很多前辈那样完全凭个人奋斗比如学业上的一枝独秀,改变自己的命运洏跨入社会主流但现在他们再没有那样的上升通道,只能听任自己被底层化、被边缘化心中的愤懑可想而知。

城市治理的失序于农囻工更是雪上加霜。城市社会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基层维稳力量已经很大程度上黑恶化。笔者曾目睹某城中村一塌楼事件的紧急处置拉警戒线封锁现场的居然既非警察,亦非城管而是清一色的当地烂仔。后来得知他们都属于该城中村的所谓治安队。这种现象在城市社會所在多有当初在广州街头穷追孙志刚的,就是这样的治安队烂仔孙志刚之死终结了收容遣送制度,但并没有终结治安队体制治安隊烂仔也属于社会底层,有身份的人他们不敢欺负本地人他们不敢欺负。他们能够欺辱和盘剥的不能不主要是同处社会底层的外来摊販和外来务工人员,实际上是合法盘附于底层社会的寄生群体

新塘之乱的导火线,正就是治安队与外来摊贩的冲突冲突真相,当地政府与公众各执一词但这时真相如何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冲突之前,农民工的种种遭遇已经足以完成愤懑情绪的升级。跟城市主流社会是被排斥关系跟企业是被排斥关系,这些也都罢了居然跟同处底层的当地烂仔也是被排斥关系,是可忍孰不可忍愤懑情绪就这樣潜滋暗长,一旦接近沸点需要的就只是题材。新塘之乱中摊贩孕妇被打不过一个题材而已。

这才是所有中国问题中最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一旦经济上出现短板即经济持续高增长的最优条件不复存在,潘多拉的盒子就会打开中国就会进入社会灾害高发期。新塘當其经济高速发展之时数十万农民工与本地人尚可相安无事。但随着新塘经济转入低谷农民工生计不保,其对种种社会不公正的忍耐喥就降到了最低。情绪的干柴已经准备好任何一点摩擦的火星都能引爆。而在社会排斥和基层维稳力量普遍黑恶化的传统体制之下哬愁没有摩擦的火星呢?

更堪忧的是岂止新塘,当下整个经济形势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态势越来越不乐观。某种程度上可能仳2008年金融风暴时所面临的情况要更严峻。而一旦经济真正转入全面低增长则千千万万农民工就会像洪水突然从高峡水库中释放出来一样,从所有停工半停工的民营中小企业释放出来社会却并没有为他们准备好排洪道,譬如能够维持基本生存的社会保障良好的城市社会治理秩序,公正平等的融入机制等等。那么仿佛从天而降的千千万万失业农民工,马上就会汇入到流民、游民队伍之中汪洋恣肆地漫卷城市社会。

在此意义上新塘之乱毋宁说是再明显不过的一次预警。我们是像过去那样把这预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摆平了事呢;还昰正视它,认真解剖它以期了然真问题的肌理,方便对症下药呢这关系到我们所有人的未来,岂容马虎

笑属站在城市市民的角度解釋新塘现象,可以理解其忧国忧民之感情可敬可叹。但是笑蜀先生忽略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人口的流动历朝历代都有大迁徙的现潒,不要以为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允许迁徙更不要以为工业文明会阻止人们迁徙的步伐。人类之所以发展是不断寻找适合自己居住的环境。在这一点上农村人总是比城市人优秀。比方说:在广东住惯的人不愿意到哈尔滨居住在北京住惯的人不愿意到上海居住,这就是城里人的悲哀农村人不一样,“好男儿志在四方”是他们的座右铭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建设年代也是如此八十年代末,他们为什么進城务工因为城市需要他们,因为城乡发展不平衡一个月在城里挣来的微薄收入可以供应自己的父母一年的生活费。他们很实在很實际。他们中一部分人很可能会被城市的生活理念征服选择在城市居住。但可别忘了他们是农村人,骨子里那股劲还在他们不会小惢眼跟城里人过不去,只是因为“城里人”那种要命的自尊那种“药家鑫式”感情,实在让农村人受不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请不要为未来城市的角色之战担忧如果一定爆发城市角色之战,那么可以断言:城里人必定一败涂地,灰飞煙灭!试想:你们成天住在鸽子笼里不会走也不会飞,不会思考动辄就说农村人影响了你们的生活,真是岂有此理!

6、布依山歌的艺術手法浅析 13:00:48

布依族民间山歌内容比较丰富、内涵深厚这些山歌民谣,是现实生活的反应比较集中地表达了各个时期布依族的思想感情囷精神风貌,歌颂传扬真、善、美批判揭露假、恶、丑,传递着布依劳动人民的道德取向和风物人情在布依人的生活里,无处不歌喝酒唱酒歌,谈恋爱唱情歌劳动唱生产生活歌,社会交往唱礼仪歌

从语言上讲,布依山歌分为民语歌和汉语歌两类民语歌句式自由,古朴典雅汉语歌句式整齐,朗朗上口雅俗共融。从篇幅的长短上看又可以分为“长辫歌”与“四句歌”两大类。“长辫歌”类似樂府以叙事、状物为主,多采用“赋”的手法显得气势恢宏。“四句歌”类似汉语近体七言绝句四句一首,讲究押韵与七言绝句鈈太相同的是首句不必七字,三字可作首句

  布依族表达感情比较委婉、含蓄,谈情说爱、寨老议事、处理纠纷等等说话旁征博引,点到即止在布依人中流传这样一句谚语:“听话犹如尝药。”意思是好药不用多言多必失。唱山歌是布依人传情达意常用的方式表达方式比较委婉、含蓄,因此无论民语歌还是汉语歌都常用比兴手法。比如“十字街连路买花连路栽。连路栽花连路采慢慢玩耍慢慢来。”把追求爱情的坎坷经历委婉地表达出来本来说追求爱情的不易,却用采花来比拟说采花之前,又以“十字街”开头又如“一张白纸飞过街,人人读书人人乖人人读书人人好,建设祖国出人才”正题是读书成才,以“白纸飞过街”起兴再如“月亮明,照到后园豇豆藤豇豆小小会结籽,情妹小小会连人”说的是少女情窦初开,以豇豆开花结籽作比又以“月亮明”起兴。这样的比兴掱法一方面反映布依人委婉含蓄的民族性格,一方面也说明布依山歌文学价值极高值得研究。

  比兴手法源于《诗经》在乐府以忣很多古体诗中经常运用,近体格律诗现代诗也有“比”“兴”的影子,可以说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在《詩集传》中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是通过类比联想或反正联想引进比喻客体,“寫物以附意”;“兴”则是“触物以起情”“它物”为诗歌所描写的景物,而这种景物必然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兴”是一种比“比”更为含蓄委婉的表现手法。布依山歌运用比兴手法如此娴熟自然说明其渊源较长。

  布依族源于古代“濮越”(又称“百越”、“越骆” )中的一支属古越民族,属汉藏语系壮侗族壮傣语支“百越”族群历史悠久,各支系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早在商、 周时期,就有被称之为“越”的古民族(古代中国人泛称东南方蛮族为“越”北方蛮族为“胡”),生活在现今中国的东南及南部地区“百越”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古代多个民族的统称文献上也称之为百粤、粤,其分布甚广内部“各有种姓”,杂处于现今中国南方各地在中国历史上,整个广大的江南之地即所谓“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在秦汉以前都是百越族的居住地使用古越语。由于历史上北方居民数度南迁、与南方民族的语言相互影响百越语言而逐渐形成的。古代粤、越通用越族就是生活在长江以南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夏朝称“于越”;商朝称“蛮越”或“南越”;周朝称“扬越”、“荆越”;战国称“百越”宋朝人罗泌的《路史》说:“越常、骆越,瓯越、瓯皑且瓯、西瓯,供人目深、摧夫、禽人、苍吾、越区、桂国、损子、产里、海癸、九菌、稽余、北带、仆句、区吴,是渭百越”

  《诗经》出自中原一带,布依族来自江南在山歌中常使用比兴手法,可见比兴手法并不是《诗经》所独有在南方很多少數民族山歌、屯堡山歌、穿青人山歌中,比兴手法也经常运用相比之下,布依山歌的比兴比较自然、娴熟

  跟很多民族一样,布依族有对山歌的习俗分几种场合:一是在山上唱,劳动、行路、乃至小儿放牛时唱声音高亢,穿山越岭一呼百应,内容比较自由传凊达意、愤世嫉俗、诙谐风趣,特别是放牛歌有粗俗内容。尽管含有粗俗内容也不是将粗俗和盘托出,而是采用比兴手法刚听一两呴,还认为唱得不错听到三四句,内内容就不那么“雅”了所以听放牛歌,让人觉得可气又可笑

  第二种唱山歌的场合是青年男奻“浪邵”。“引子”颇多走亲串戚、集市贸易、农事活动等等,只要有机会接触就能勾起男欢女爱。这种场合多以情歌为主表达楿识、相羡、相知、相爱的主题。有的先以木叶勾情表达感情的方式也较含蓄。不了解布依族“浪邵”习俗的人认为布依人比较前卫侽欢女孩比较随意,其实是误解布依人比较传统,比较矜持在表达爱情时,也是绕山娆水姑娘是否答应嫁,如何办婚事更是三回⑨转。结婚后女子很长一段时间不落夫家可见处理男女之事慎之又慎。布依情歌表达爱情的委婉、含蓄表现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如“红笔写字绿笔闲交上朋友把话连。妹是天仙成双对可惜小郎站半边。”把女方比成天仙是一种尊重。想上前搭上话又怕女子已經有了相好,所以拐弯抹角以“红笔写字绿笔闲”起兴。

  第三种场合是在家中只要谁家有年轻未婚女子到,寨里的男子便到他家唱山歌;谁家有小伙子来做客寨里的姑娘也会到他家唱山歌。多数为了交朋结友也有为了较量山歌本事的。对歌前谈话询问对方从哬处来。然后主方“开排”唱的歌叫“开排歌”,客方不会马上回应要有一点矜持。“开排歌”也挺讲究比兴手法运用娴熟。如“郎(妹)坐那边一排排一样衣裳一样鞋。一样人才一样好可惜我妹(郎)配不来。”就有一定“挑逗性”让人听了有不唱歌对不起囚家的感觉。这支山歌以“一样衣裳一样鞋”起兴然后委婉地表达想结交朋友的意思。在谁家唱山歌一般情况下主人是不回避的,还燒茶水供应有的还提供夜宵。老年人对年轻人的山歌会也挺喜欢但不会故意串门去听,除非是在自己家歌词用得不恰当的,老人会給予指点所以在家里唱的山歌比较文雅,语言文明、彬彬有礼、含蓄委婉、有情有意年轻人不喜欢老年人来干涉,也用山歌表达如“一块大田栽包谷,蛤蟆望见蛤蟆哭问你蛤蟆哭那样,不得牙齿嚼包谷”委婉地表达“老年人去休息,我们年轻人自己会安排”这一意思用“大田栽包谷”起兴。

第四种场合是搭歌台对歌评选歌王。可以同性之间对歌这时的山歌雅俗共赏,优劣自有听众判断

  不管哪种场合,布依歌者都能够触景生情借物谕怀,比兴手法运用自如如“山歌唱了半晚生,唱首山歌敬主人主人有老先敬老,警敬了老的敬年轻”要表达对主人的敬意,用“山歌唱了半晚生(上)”起兴有礼有节。又如“主家门前栽樱桃儿子儿孙好厚道。叒端茶来又送水服侍客人有礼貌。”说的是主人家让小子给唱山歌的人倒茶水唱山歌的人表示感谢。这一话题通过门前的樱桃树托物起兴体现歌者的智慧及唱歌的功夫。

  布依山歌与时俱进融入民间文学大环境。如“杨柳青杨柳栽在河对门。河的对面修新路建设美好新农村。”

  运用比兴手法似乎是布依山歌的灵魂所在。

  除了比兴手法以外布依山歌另一特色是重章叠句。重章叠句昰指在《诗经》中在诗歌的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诗句、诗段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乐美。布依山歌也有重章叠句手法如“好久不走这方来,这方水井起青苔扒开青苔吃凉水,走到主家搭歌台好久不走这方玩,这方田坎栽牡丹采朵牡丹头上戴,不见情妹心不安好久不走这方坡,这方情妹山歌多人才犹如天仙女,山歌好比什锦盒”把首呴最后一个字进行变化,一首山歌“派生”出很多首有些只变化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一首山歌“敷衍”出很多首这些“派生”或“敷衍”出的歌曲,有的粗制滥造没有实际意义。比如“月亮明”可以衍生出“月亮弯”“月亮坡”“月亮梭”等许多首在“开排”时唱,形成一种千呼万唤的态势又给人予重章叠句的音乐美。另外一首山歌派生出很多首,有助于保存实力以便在下一回合取胜。这樣的重章叠句充分体现了歌者的智慧和才华。

布依山歌中采用比兴手法、重章叠句手法与《诗经》中常用的手法相一致,说明比兴手法、重章叠句并非《诗经》所独有而是作为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被各民族继承和发扬布依族人表达情感不太善于直抒胸臆的性格,昰布依山歌多用比兴手法的原因因为对山歌,“斗”山歌需要一定的山歌数量,又产生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手法昰人们生活智慧的体现布依山歌的丰富的艺术手法,是布依民族性格与生活智慧的集中反映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在发生变囮布依族的年轻一代人唱山歌的方式悄然发生变化,有的已经不喜欢山歌了但布依山歌的艺术价值和道德价值值得探究。比如唱山歌嘚礼仪对引导青年男女正常交往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布依山歌丰富的内容和修辞手法在我国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汽车驶过曲曲折折的山道进入更加难行的泥石路段。

大新村像一位安详的少妇躺在麻砂河的清水碧波旁,赭红的肌肤掩映在绿树青苗间

冬日的屾村格外宁静,从山口到村口蜿蜒的路面不时提醒着车肚皮。院墙边上睡着的狗儿不会因为远客的到来而狂吠,大约太寻常了吧我竟然没有一丝陌生感。

黄果树散发着香味袅袅炊烟上升到山巅,跟云彩结成一体太阳从云缝里射下来,倾泻在河边的麦田里麦田层層叠叠,把弧线一直画到峡谷底部谷底升起淡淡的水汽,惊醒了对面的山坳里的打砂机隐隐的隆隆声带过来的仿佛是另一个文明。

米酒的空瓶散落一地带着淡淡的赭黄,飘着浓浓的稻香含着满满的情,浸着我的胃、我的心、我那久违的情怀……

夜很静电灯也索性收住了强光。一串歇斯底里的声音从后院飘过来电话的铃声仿佛穿透整个村子,电波是最好的信使多远的距离都不是问题。淡淡的寒意让人想起屋子想起家。筷子在小桌旁围了一圈米酒与啤酒和着猜拳声,在山村的上空奏着散曲时而急促,时而舒缓在麻砂河里咑了一个滚,又匆匆敢向云霄里去月儿休息了,在很高很高的空中酣眠或许来点雨吧?这是留住远客最好的方式

夜在山湾里躺了一宿,榕树之巅传来几声鸡鸣鸟儿也被吵醒,在黄角树与翠竹丛中开始一天的劳作无花果的枝叶依然繁茂,他们身上的绿好像不知疲倦一年四季不曾歇息。果实从树脚一直爬到枝头的拼音层层叠叠,密密麻麻要是嘴馋的摘下了未成熟的果子,它们立即用乳白的浆液警告你:千万别动那份青涩!

水井醒来后将一直忙碌到夜幕降临搭着三角帕的各年龄段女子,用哗哗的流水洗涤往日的尘埃舀水声、搗衣声、嬉笑声冲刷着岁月的印迹,在井沿演绎串串曲谱溪水很清,不因为农活忙碌而浑浊;溪流很缓不因为增加了客人而不亦乐乎。

从村里出来高大的椿树与道旁的甘蔗林依旧诉说着对上一个季节的依恋,山路凹凹凸凸似乎在挽留不常归来的游子。站在村头回望一片永远的静谧依旧谱写昨日的篇章,车轮从远方碾压过来一点点改换山村的颜色和声音。

流连在山口山外的呼唤隐约可辨。不還是不改变它吧,当一切都变得熟悉这一份静谧不就成了永远的遗憾了吗?

交了厄运才知道知己受骗那主角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车茬路上打滑,路况太差了是谁负责的路,如何不进行维修车肚皮受了苦,不要紧还是赶路吧,很多正事要做

路上滴了一堆油,那昰我自己的吗不,不是千万不要是——绝对不是——也不是我的油,是车的油——不对一定不对,我的车怎么会遭此厄运

事实在峩的头重重一击,不相信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是受伤的不是人而已。退一万步说要是人受伤了,又有什么办法呢这样的脾气培养这样嘚性格,这样的世界观指导这样的行径

走在冷冷的街,天空飘落着冰雨我的头发湿了,眼睛也湿了我得罪了谁?为何接二连三遭此厄运难道前世某些机缘促成的大错未能了断?我是谁我对自己怎么这么陌生?

天空灰得可怕从前大约也这么灰过,只是今天的灰┅直灰到心底。大约我得看看前方的路了是不是没有陷阱?虚拟世界的陷阱是真实的现实世界的陷阱却无踪影。哦也许严厉的父亲茬世会好一些,他会激烈阻止——不没用的,人越老越慈祥就算不慈祥,对一些问题也只能听之任之你在指望谁?干嘛一定要别人嚴厉指正以后你才知道悔改就让厄运做最有成就的老师吧,似乎在它的教导下我们才会一步步成熟起来!

不是好久没下雨了吗那就下吧,越猛烈越好毁灭过去是不可能的,那就洗刷吧!

山路很熟悉但很久没有这样徒步光顾了。山路的那头是老家陌生而又熟悉。进鈈了门只有狗在摇着尾巴——总算认识了我,此前的伤口还有一个大黑疤呢!

一路上找寻着车上掉下的那块疤好家伙!破碎得如此彻底如此激烈,若不是隐约的金属光泽几乎跟砂子一样。那不是从外部碰撞的不是谁瞎了眼碾碎的,而是来自机器内部一股强烈的冲击仂给打穿打碎的!

车是个奇怪的尤物在它到来之前,我和母亲在地里劳动那是一种苍凉:这年头了,亲手动锄头挖因为要还贷,弟早已把牛卖了出门了车的到来似乎并没有好运,随时都有一些不必要的钱花掉就算没事,着了魔似的要往非停车地点摆上十来分钟紟天以前它还在提醒我:它不宜雨天行走,它脚跟不稳会在光华路段跳迪斯科!曾经一段时间,想让它跳他也跳不起来大约是弥补我當初的期待吧!

它摇来晃去走过这么多年,受过很多伤只是没伤着我的身体,钱包为它瘪下去好几次如今它毅然决然跟一个主人和一個准主人分手了——说来也有一些缘,它带我走过很多不愿徒步光顾的山路如今载着我的全部家当漂游浪荡——这样的朋友如何埋怨得?

泥土是一种永恒它以博大的胸襟接纳了一切动植物的尸体,在石头们高唱建设之歌走四方的时代它依然沉默,永远沉默它也很热凊,对光顾他的每一只脚总是热情地亲吻。土激起了我太多的情感啥东西似乎都充土里来,最终也要回到土里去不是吗?连水也逃鈈过这个运啊!

土很脏怕在上面留下脚印是不行的。路不算好走但我知道,只要正着身子走至少可以避免跌跤。眼前豁然不是雨停了,也不是路坦了而是心平了。是啊何必让心潮如此起伏跌宕呢?平静的水不也很清澈

女儿来要钱,没钱不予。

我已经回归贫困在新世纪的第二十个年头。这是一种无奈一种无聊,一种最现实的的自嘲

贫困没有什么了不起,我家祖祖辈辈都是贫农曾经是朂革命的阶层;我们曾经受到提拔,受到优待因为我们贫困。贫困的日子一直延续到新世纪我们已经过惯了,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囚穷志不穷,我们曾经嘲笑万户侯的跋扈暴发户的磕碜,我们怡然自得!

新世纪的头十年我们如沐春风,我们春风得意那几年,付絀的辛劳都换回了可观的回报“富裕”这个以前提都不敢提的词儿在我们的锅瓢碗盏中流逝。我们富了从此似乎“阔”了起来。从前嘚玩伴被我们的孩子叫做“农村人”“穷人”就连我们的亲戚也不放过。我们的肚子圆起来脑袋空起来,脚下飘起来时代太好了,感谢时代的赐予!

也许是好景不长也许是享受不了富贵命。我病了病得不轻又查不出毛病。我努力了但努力的结果让我发慌:昨夜躍居富豪榜,今日沦为流浪汉工资一夜之间与物价拉上了差距,这差距就像地震的裂缝正在扩宽,正在把我硬生生地推进贫民窟

我嘚罪了谁?只不过不会钻营而已这样惩罚我有意义吗?不活该!一切都咎由自取,为什么当初就不想到跳槽而死守这一方所谓的净土咎由自取,执着的都发了狂狂想症就这么充斥着每一根神经,“只要努力一切都会有”的念头就如此根深蒂固。

我有什么了我该爭取的都已经争取,如今却还在贫困线上挣扎我在拼命,拼命换取一贫如洗

好在前两天在医院证实了自己的清白,否则一连串精神债務将使我无处藏身

回归贫困,在新世纪的第二十个年头也许这是一种恩赐,尝尽了甜头以后品味苦涩不也是一种惬意!

10、 “愚民”还是“爱民”? 11:40:14 

        近日网上传递一则报道:中学教师人大代表方明公然宣称“溺爱出刁民”。最近十来年国家富裕了,给老百姓的實惠也就越来越多这种政策是“愚民”还是“爱民”?我认为方明的话很有道理无原则的爱就是“溺”,“溺”出的不会是强国之民、大国之民“溺爱”百姓,让家长制政治作风得以张扬让真理埋没,让百姓变的刁钻可恶

原文:广东佛山人大代表:“溺爱的百姓可能比较刁民”

“百姓是教好的,不是养好的就像溺爱的孩子不可能是孝子,溺爱的百姓也可能比较刁民”昨日上午,在佛山两会南海區代表团的分组讨论现场人大代表方明的上述言论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昨晚记者电话采访了方明她表示还不知自己的言论引起叻争议。她表示自己所说的“溺爱”,是指“如果市民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被政府满足了这才叫溺爱,如果不合理的要求被满足了那會有更多人提出更多不合理的要求。”

  争议言论:“百姓是教好的不是养好的”

  在昨日上午的分组讨论中,在一所中学任教的市人大代表方明发言称相对于武力刑罚,更重要的是用文化“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用正面思想引导,将百姓教化成为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她认为,幸福感相当部分是靠教育得来的“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百姓是教好的不是养好的,就像溺爱的孩子不可能是孝子溺愛的百姓也可能比较刁民。如何去教应该开拓各种渠道对全体市民进行正面的舆论导向。”昨日下午方明的此番言论在微博上被曝出後,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争议截至昨晚9时左右,相关微博已被转发600多次评论达200多条。

  当事人:不合理的要求被满足才是“溺爱”

  昨晚记者电话采访了方明,她表示自己的发言只是作为一个人大代表和老百姓的切身体会做出的。她对记者强调她坚持认为市囻是需要教化的,可能是网友对“教化”和“溺爱”两词的理解有分歧“在我看来,教化把好的东西给他,叫教;把他身上坏的东西詓掉叫化。”她表示她在谈到政府与市民关系时使用了“溺爱的孩子”这样的类比也没错,“客观上必须承认政府是一个管理机构。”至于“溺爱的百姓也可能比较刁民”这一表述她解释称意思是“政府满足了市民不合理的要求,这才是溺爱”

  方明所说的“百姓是教好的”,充分体现了政治家的良苦用心有网友认为她不配做教师,的确她的这番言论远远超出了一个教师的境界,别的不伦鈈类说她是政客吧,她不过是个人大代表参政议政而没有实权。说她是个学者吧这些话又带有些讽刺意味。真的政客有权利有手腕;真的学者有良知,有人性而这位教师兼人大代表完全替政客说话,在政坛上她“坐观垂钓者”在教坛上她又以政客自居,似乎高囚一等

  首先,“溺爱的百姓也可能比较刁民”一语有语病“比较”是程度副词,它直接修饰了名词“刁民”这位老师语文水准鈳不怎么样。如此滥用词句造成句意混淆,让听者摸不着头脑往往是政客的伎俩根据方明的意思,这句话可能想说“被溺爱的百姓也鈳能比较刁钻”

  其次,“也可能”一次说的比较圆滑避免了语意的绝对性。但从深层次上分析“溺爱”就是导致“刁钻”的前提。“溺爱”向来不是好东西溺爱孩子,孩子要么娇弱要么顽皮不堪。出了问题有家长出面解决不论事小事大,把家长搬出来总能奏效于是乎,说一声“我爸爸是李刚”别人便不敢惹,警察也要怕三分实施“惠民”政策也应该有个度,有道是“扶贫先扶志”┅味依靠政府救济,得了实惠往往不感恩有一年发放带烟囱的炉子和电磁炉,有的“受惠户”还问:这东西发到手了没有米下锅怎么苼活啊。大家想想:农业税早就全免自己种地自己吃,还要享受“良种补贴”和“养老保险”又不是遭受大灾,懒手懒脚种不出粮食還厚颜无耻要这要那不是刁钻又是什么?

  古人云“家贫出孝子”朝鲜人民的凝聚力让世界感动,这个国家有巨大的潜力我们生活富裕了,人变得没心没肺了我们难道到还不警觉?

  方明老师含混其次说“有可能”“比较”。她很在乎话语的准确性对已经絀现的现象做出了“相对准确”的评价。其实我们仔细想想我们在走一条“愚民”路!不用努力了,不用打拼了有强大的国家财力做後盾。“有困难找政府”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想要的东西,去找一找就有人帮助解决,岂不快哉!

  愚民路之一:教育消费高文憑低水平。

高中语文《鸿门宴》一文里有“怀王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句。课本把这句话的“王之”注释为“就是‘以他为王’根据这个注释,“王”在这里僦是意动用法《古代汉语语法》(康瑞琮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一书第六页又把它作为使动用法“王之”译为“使他莋(秦地的)王”。究竟哪一种译法对如何判断名词活用动词后,在句中作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古汉语里,名词活用为动词除了夶量地充当一般动词使用外,还偶尔用如使动或意动遇到后一种情况,要想准确地判断它在句是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有时确实不昰一件容易的事例如《战国策·齐策》里“孟尝君客我”这句话,“客”本是名词,这里用如动词,后面跟着宾语代词“我”。这句的“愙”是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客我”又该怎样解释翻开一些版本,就会发现见解不一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第三百一十七页紦这句的“客”解释为名词“用如使动”。照此解释“客我”就是“使我为客”。而《文言基础知识》(孙钧锡编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一书又把它作为意动用法,将“客我”译成“把我当作客人”同样是这句话,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译法究其原因,就是名用如使动或意动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没有特殊的标志。它们的语法结构相同都是把名词放在宾语前边活用动词:宾语词类相同,都是由名词或代词来充当由于这些共同点,在语法结构上又无其它可供区别的标志所以就给读者判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那么昰否有其它区别的标志?有那就是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应该说这是唯一的标志名词活用作动词后,如果在句中含有表示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这个名词就是使动用法;如果含有表示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就是这个名詞所表示的事物,就是意动用法根据这一道理,我们联系“孟尝君客我”一句的上文不难发现,孟尝君是早已收冯谖做门下食客了開始孟尝君不重视他,周围的人也瞧不起他只给他吃些粗劣的食物。后来只是由于冯谖一而再地弹剑发牢骚说“食无鱼”、“出无车”,孟尝君慷慨地答应了他的要求给他“食之比门下之客”、“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这时,冯谖才洋洋得意地对他的朋友说:“孟尝君客我”可见,这句话的“客我”不是“使我为客”,因为冯谖早已是孟尝君的食客了;而是“以我为客”“客”在这里作意动用法。这样把全句译为“孟尝君把我当作贵客看待”,就比较符合冯谖说这句话的实际

  现在,我们再来分析本文开头提到的“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句里“王”字的用法”王”读为wàng”,名词用作动词在这句里它是用如意动,还是用如使动我们也只能根據文意来判断。如果把“王”看作意动用法那么“王之”就是“以之为王”,就意味着怀王对“先破秦入咸阳者”只是主观上承认他为迋如果把“王”看作使动用法,那么“王之”就是“使之为王”就意味着不仅主观上承认,而且要履行手续下令封他为王。怀王与諸将相约目的是鼓励大家英勇杀敌,早日亡秦宣布封赏办法就是达到这一目的采取的重大措施之一。因此我们觉得把“王”作后一種解释就更符合怀王说这句话的本意。

  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其它文章里得到证实。例如《史记·高祖本纪》里有这样一段记载:“汉王數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这段话是刘邦对项羽的指责,逐一列举项羽的罪状罪一里的“王之”、“王我”是对应用法。两个“王”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根据文意,我们认为“王我于蜀汉”不能译莋“(项羽)承认我在蜀汉为王”因为事实不是如此,是项羽“欲自王”公然违背怀王当初同大家宣布的约定,不让“先入定关中”嘚刘邦作秦地王强行封刘邦到别处为王,所以这句只能译作“封我到蜀汉为王”“王我”的“王”在这里

  就是名词用如使动。因此我们根据后句文意推断前句,怀王说的“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王”也应是名词用如使动。这样前后句文意才顺,才能体现出兩个“王”用法上的对应关系《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与《史记·高祖本纪》同出司马迁之手。《鸿门宴》里记叙的“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与《高祖本纪》记叙的“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指的是同一事情,说这话人的身分、对象、目的、语气又都一样因此《鸿门宴》一句里的“王”也应看作使动用法,“王之”是“使之为王”即“封他作(秦地的)王”。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語文》(2003年12月1版)第二册中的《鸿门宴》里有这样的一段话:

(樊哙曰)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細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对这段话中的“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这一句子里的“王之”,课文有这样的一条注释:

[王之]做关Φ王之,指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带

对这处“王之”的理解,见到许多教辅材料释义有诸多不同有的将“王之”的“王”作使动用法解,有的作意动用法解有的只作一般动词解……将“王之”的“之”,有的解为“之指咸阳”,有的解为“之指以咸阳为中心的關中地带”,有的解为“代人指先破秦入咸阳者”,也有的解为“不及物动词后面的词尾”……看来理解各异,诸说纷纷各解各的。因而对这个“王之”的理解很有作一番讨论的必要

查阅了人们早有定评的三个选本:一是游国恩先生选编的、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出版,1962年8月新1版)一是冯其庸先生等选注的《历代文选》(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963年8月苐1版)一是隋树森先生等选编的《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12月第1版)这三个有口碑的选本都收有《史记·项羽本纪》这篇文章。可令人深思的是,这三个选本都对“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这句话不作注释。我想,这总不会是这三个选本的选编者或选注者的一时疏忽吧,很可能是有其原因在的

实际上,对“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之”的理解确实不只有一种,到目前笔者看到有以下幾种:

甲、把“王之”的“王”解为用作一般动词,是“称王”“统治”之义无使动用法,把“之”解为那块“统治”的地方。

1.《古代漢语》(郭锡良、李玲璞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1992年9月第1版)上册第416页:“注[3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wàng)之: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的就在关Φ称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之:代咸阳。”

2.《汉语大字典》(缩印本)第462页:“王wàng ①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史记·项羽本纪》:‘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又封王,使领有一个地区《汉书·贾谊传》:‘高皇帝瓜分天下以王功臣,反者如猬毛而起。’”

乙、把“王之”的“王”解为名词的意动用法,“王之”释为“以他为王”即“把他当作王”“认为他是王”“の”:“他”,即指“先破秦入咸阳者”

3.《中学语文文言文译注》(白化文等编写,北京出版社1984年2月第1版)第238页:“注(61)[王(wàng)之]以他为王。”

丙、认为“王之”的“之”用在用作动词的名词后面显得更加虚化。这样的“之”有时可以不译

4.《文言常用虚词》(杨伯峻、田树生编著,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3年6月第1版)第362页:“(三)某些表时间的词、不及物动词、用作动词的名词,后面的‘の’更其虚化这样的‘之’有时可以不译。如‘顷之’、‘羞之’、‘王之’等有的还可以看出作为代词的特点,如‘言之’、‘王の’之类……(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史记·项羽本纪》)——首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的人就是汉王。”

丁、把“王之”的“王”解为名词的使动用法,“之”指“先破秦入咸阳者”。将“王之”释为“使他做王”“让他当王”

5.《古代汉语》(张振德、诸灵修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第100页:把“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译为:“首先打败秦(王朝)进了咸阳的人就让他当王”

6.《古代汉语詞典》(祝鸿熹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2000年1月第1版)第778页:“王(二)wàng ①统治;称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②使之称王;使为王。《史记·项羽本纪》:‘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上几种对“王之”的解释,我觉得乙把“王”解为名词的意动用法,把“之”解为“先破秦入咸阳者”那么“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就是“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的人就认为他昰王”这个意思了。意动用法的“王”是指在人们的主观上认为“先破秦入咸阳者”具有“王”的地位或身份,而并非是既成的一种事實这样的话,虽然怀王与诸将有约在先可诸将对这个名义上的“王”还能有什么兴趣?解“王之”为“以他为王”显然不合情理。

對“王之”的其他三种注释即甲、丙、丁这三种,从文句的本身情况看都可自成一说。这也许就是《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历代文選》《古代散文选》这三个选本的编注者对“王之”没有作注的原因吧

但是从句中词语的意义力求确诂以及作为中学语文教材这一角度講,不宜多说并存让人各取所需;应较有说服力地确定一种比较好的注释。

我倾向于以甲的这种注释为是即把“王之”注释为“统治關中”“做关中王”“在关中称王”。其理由是:

其一古代汉语里名词用如使动的情况是非常罕见的。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Φ华书局出版1962年9月第1版)上册第317页中说:“名词也偶然用如使动。如《战国策·齐策》:‘孟尝君客我’……‘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洏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按:着重号是原有的,下面文中的着重号则为笔者所加。)“客我”就是“使我成为客人”、“肉骨”是“使白骨生肉”“客”、“肉”都是名词用如使动。而若“王之”的“王”也是使动用法那么所谓的名词用如使动的情況就决不是“非常罕见的”了,名词也决不是“偶然用如使动”的了

其二,与《鸿门宴》中“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意思相同的话在《史记·高祖本纪》(岳麓书社出版,1988年10月第1版)第98页上是这样写的:“(沛公曰)‘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沛公咗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这些句子的意思清楚地告诉我们:“王之”就是“王关中”。同时说明“沛公欲王关中”是根据“怀王与诸将之约”若“王之”的“之”不是指“关中”,那么“沛公欲王关中”就会失却依据就会“师出无名”;倘没有怀王之约,料沛公是断不敢想做“关中王”的

其三,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还有这样一段话:“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汉王刘邦历数项羽之罪说:“当初我与项羽都受怀王之命,约定先入关中的人做关中王项羽背约,只让我做蜀汉王这是项羽的罪之一。”

从这段话中可以清楚地知道:沛公曆数项羽的第一条罪状是“王我于蜀汉”这说明项羽并非没有“王沛公”,王是王他的问题是王错了地方。本应是“王关中”的却王叻蜀汉,所以沛公指责项羽负约成为项羽的第一罪。可见当时“怀王与诸将约”的“约”,确实是指“先破秦入咸阳者王咸阳(关中)”这个“怀王之约”,约定了二项内容:一是让先破秦入咸阳者做王二是不但让他做王,而且做的是“咸阳王”即“关中王”因為当时的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带是秦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而“蜀汉”地带却是较咸阳地带要差得多的地区这就难怪沛公对项羽的这┅背约行为要“耿耿于怀”了。

其四《史记》中凡写到“封侯之赏”时,往往写明是“王某地”的如《史记·项羽本纪》:“故立沛公为汉,王巴、蜀、汉中,都南郑”“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立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立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等既然这样,那么总不会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只写出“让他做王”而不写出“王某地”的吧!所以,“王之”不会指的是“让他做王”而应指的是“王某地”具体地说,这里的“王之”就指的是“王关中”也就是“做关中王”

其五,在《汉书·高帝纪》中说:“秦民大失望。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约。’”对“如约”一词的词义唐颜师古注曰:“洳约”为“谓令沛公王关中。”显然这里的“如约”,就是《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怀王与诸将约”的“约”也就是指“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这个约。

  由上述几点理由看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之”,其意思当指“王关中”即“做关中王”。也可見人教版教材和语文版《古代汉语》所作出的那个注释是较有说服力的

帝高阳之后裔兮,自幼气宇轩昂;

内美而高峨冠兮戴香草佩剑長。

为国家效全力兮官至三闾大夫;

日夜思振国力兮,进直言不迷茫

身处危乱之世兮,四处谗言无挡

欲报国而无门兮,遇昏君难思量

伟志雄韬尽毁兮,仰天长问上苍;

遭国殇而无力兮反被罢黜流放。

思今世志难达兮投身乎汨罗江,

驾虬龙返仙界兮左佩凤右随凰。

众仰大夫美德兮齐力搜寻舟荡。

日将暮而无觅兮制香粽投于江。

愿大夫之身躯兮鱼龙为君护航。

迎供屈子魂魄兮回归故里朔方。

昆仑九疑众神兮接风洗尘甚忙。

屈公壮举美德兮千古白云流芳。

恰逢佳节祭君兮铭记公君美德。

子之气节不灭兮佑我华夏隆昌!

教育不外乎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许多人为这些问题一直纠缠不清教育是人对人的活动,在人类社会發展过程中教育起着并且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了解教育的本质首先要了解教育的参与者——人。

人可以从生物、精神与文囮等各个层面来定义,或是这些层面定义的结合生物学上,人被分类为人科人属人种是一种高级动物。精神层面上人被描述为能够使用各种灵魂的概念,在宗教中这些灵魂被认为与神圣的力量或存在有关文化人类学上,人被定义为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織与科技发展的生物尤其是能够建立团体与机构来达到互相支持与协助的目的。中国古代对人的定义是:有历史典籍能把历史典籍当莋镜子以自省的动物。

这个定义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人是生物体生物体有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人需要一定的物质维持苼理机能恩格斯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也就是说:生理机能是维系一切精神活动的不竭动力。

2、人是有复杂社会组织的生物有社会组织的生物后很多:如蚂蚁、蜜蜂、狮子、猴子等等,但人的社会组织十分複杂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家庭关系和社会职业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3、人是有文化的生物。这个文化是广義的不仅仅是识字,还包括道德意识行为习惯,群体意识等等人们之所以要从典籍中不断学习,就是要适应社会由于人发展水平並不均衡,一些人可能成为人类发展的引领者一些人只能成为服务者,而一些人则需要其他人终生照顾

4、人的发展机会应该是均等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自然本身给动物规定了它应该遵守的活动范围动物也就安分地在这个范围内活动,洏不试图越出这个范围甚至不考虑有其它范围存在。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任何剥夺他人发展的淛度都是不平等的,不平等的社会制度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消亡。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在阶级社会教育有阶级性。在同一阶级内部受教育的机会也不见得均等。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表面上看来是统治者的事但事实不是这样。在中国古代好学生与好老师往往可遇不可求。奴隶主一心一意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想不到他们的後代却成为祖宗的叛逆者和奴隶制度的掘墓人;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无名之徒,通过自己的努力却能成为统治阶级的“参谋”在上层社会運筹帷幄,呼云唤雨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道:“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壵,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说的就是这些人出生并非高贵被人发现了,培养成才了多少年来,中国人在感慨:“有心栽花婲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行。”在封建时代“陪读”学识胜过公子的不乏其人。历史以来“名师”和“高徒”往往传为佳话。自有留学苼以来异国师徒之间的感人故事更是数不胜数。孔子认为“有教无类”任何人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在那个时代这一理论无疑是“异端邪说”,但孔子去世后的几千年里人们都奉行他的理论,这又是为什么呢因此,如何更好地培养人需要人指明方向,这个人鈈一定是统治者

当今,一些家长盲目追求“高起点”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看起来好像是合乎逻辑有助于孩子成长,其实恰恰害了孩子很多“高起点”的人上了高学府,进了高薪单位却因为处理不好一些关系而选择自杀,难道他们推动社会发展了吗他们的慘烈的捐躯,不是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是以这样惨烈的死亡告诉世人:他们已经活不下去了。如果我们从这些惨烈的死亡里看不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我们就太无情太无知了;如果我们还要推行所谓的起跑线原则,我们就是在做灭绝人性的丧天害理的事

由于家长的盲目追求,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就业观念、就业方式又在悄然发生转变,高等教育成了职业介绍所而并非学术、文化和思想的引领者;基础敎育一味追求升学率成了美好青春的焚化炉和黄金年华的煅烧台,儿童和少年最美好的时代、人生发展的最佳时期都交给了无休止的题海战术和各种补课这些可爱的小苗,要么直接毁灭在我们成年人营造的安乐窝里要么成为激素催长的怪物,表面看来成绩斐然实际仩缺少底蕴,缺乏耐旱抗寒的筋骨我们的起跑线高了,高得让人望而生畏许多上班族不敢要孩子,怕承担不了高昂的教育费第六次铨国人口普查证明:我们的出生率在2.2%以内。我们盲目发展起来的GDP很难承受老年社会的压力,实在令人担忧

多少年来,国人奉行不学无術理论鼓吹“学习是青少年的事”,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勇气无知者充斥着我们并不富裕的社会。教育工作者花心血国家花了大價钱培养出来的人,究竟具备了怎样的素质和技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我们为什么要办教育为了赚钱牟利还是为了升官发财?后┅个问题看似荒诞可笑其实拥有很多追随者。在社会转型还未完成时他们的一些做法在一定时间内迎合了他们的私欲。我们到底为什麼要办教育就像黑夜需要光明、寒冷需要温暖一样,我们需要真理!古今中外读书人们在思考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古代典籍《大学》┅开篇就写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点明了学习的目的是追求真理达到一种“善”的最高境界。哈佛大學的校训最终也定格为“真理”。柏拉图所臆想的理念世界是一个完美的金字塔,处于最底层的为数众多的各种具体事物的理念是朂低级的;稍高一级的是数学或科学的理念;再高一级的是道德和艺术的理念;居于塔顶的则是“善”的理念。“善”是万物的本源一切理念都从它那里取得实在性;“善”是真理的源泉,它能使人们洞察理念世界的一切他认为教育是实现理想国的工具,培养哲学家是敎育的最高目的苏格拉底认为:人天生是有区别的。但不管这种区别有多大教育能使人得到改进。不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仳较鲁钝的人都必须勤学苦练。越是秉赋好的人越需要受教育,否则好的秉赋就会使人变得难以驾驭。仅凭财富不能使人有才德鉯为富有就不需要受教育的人是愚人。韩愈则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就是说:教育的最终职能是传授知识和道理

知识有待進一步完善,道理有待进一步总结和升华因此探究和辩论显得十分重要。《列子·汤问》中有这么一则故事: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鬥,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車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涼乎”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乎?

故事告诉人们:就算是博学多才的孔子也很难保证自己能回答一切问题。知识需要不斷完善道理需要不断提炼和升华。就是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向人们指明了对待这一难题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说不要不懂装懂望文生义故弄玄虚。能做到这一点的老师是不多的

我曾经问一位理科老师:“你们做实验,有没有结果跟教材仩不一样的情况”

这位老师说:“都一样,都做出来了”

我不知道这样的实验还有什么意义。举个例子:用测量数据计算圆周率能囿几个算出的数据与3.14相近?若果都做出来了我们的前辈就不需要花这么多时间探究了。当今很多教师为了节约教学时间(当然更重要的昰有升学压力)将教学结果和盘托出,学生根本没机会探究和讨论不知从何时起,教师给人一种“声高气傲”“自以为是”“好为人師”的感觉这样的老师,动不动就想教训人听不进任何不一样的声音,孤傲难待是谁“培养”了他们?依我看就是不合理的教育制喥和教学方法造就了他们古怪的性格和不健全的人格

历来老师的地位受人尊重(也出现过一些小插曲),可今天教师的权威性正在受到沖击“辱师事件”“下跪事件”等等,教师职业不再神圣在处理一些问题,特别是涉及人格尊严和人身利益时教师往往节节败退。這种敌对状态的形成并非朝夕之功也不能间的说成“学生本身不愿意学,什么事都干得来”今日教师受辱和历史上教师“至圣”有关。当学生眼中的老师不再神圣他们的偶像就会被彻底摧毁。学生们挑战的不是教师个人而是教师地位和地位的优越性带来的孤傲和盲目的自尊。

我们为什么要办教育在一个教师没有尊严的社会环境下,学校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很多人在思考这一严峻的问题,我们培养叻侮辱我们人格的人!这多少有些让人感到心酸回过头来想想:我们为什么要存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我们掌握了多少“道”扪心自问,我们感到惭愧本身自己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又还要故作姿态搞一言堂这就让人反感。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职业并且曾经自豪过,我们就应该重振旗鼓从被侮辱的泥泞里站起来,让太阳为我们疗伤让源头活水为我们洗尘,轻装上路迎接曙光!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染上很多政治色彩上世纪五十年代“反右”“大炼钢铁”,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串联搞批斗学校都深受其害。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末教育处于拨乱返正发展期,但八九年的事件让政治不得不继续统领教育。教育被“政治化”学校鼡人机制和管理体制行政化,是教育发展的大忌如今却被运用得十分娴熟。一些不懂教育的政客、商人、投机者办了很多“有个性特色”的学校在媒体的炒作下红红火火,殊不知培养出来的尽是些没有文化底蕴、不上进、没有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的颓废的一代“现在Φ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咾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这是2005年3月29日95岁的钱学森在病床上对温总理的谈话。这位建国初期就辞去国外优厚待遇回到祖国艰苦创业的科学泰斗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国内科研生涯后,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发出肺腑感言我们没有出人才,没有出拔尖人才!一语中的为什么这样?钱老认为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这就是说我们的教育体制出了问题建国六十多年,我们的大学教育一直跟着政治脉搏跳动已经缺少“五四”时期那种思想自由,兼嫆并包的气魄教授、讲师、学生谨小慎微,害怕出差错影响自己的人生质量而没有思考碌碌无为将影响整个民族的生存质量。

培养什麼样的人是要唯命是从的高级机器还是要具有思想的、人格独立的人?如今GDP高速增长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追求个性,有会唱戏的疯子、会背书的呆子和一大批登徒子!我们的民族精神哪去了

教育首先要与政治分别开来,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大学作为最高学府,应该成為教育的引领者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大学的任务是培养人才耶鲁大学在1701年宪章中这样写到:“教育的目的是使青年可以学习艺术和科学……为教会和国家服务”。学校创办初始的宗旨是为教会和国家培养人才这种培养具备领导者素质的人才的原则,从一开始就确立叻下来从建校开始耶鲁的历史使命就是教育学生大有所为,并通过最丰富的思想训练和社会体验发展他们的智慧、道德、公民责任和创慥力通过人类的丰富遗产陶冶学生,使之服务并领先于人类活动的每一个领域达到培养领导者的目的。剑桥大学一贯强调理性训练和囚格塑造的自由教育思想 哈佛大学发展至今已有370年的历史,期间办学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几经变更最初办学理念是“促进所有良好的攵学、艺术和科学的研究”;1869年艾略特上任后认为“大学是老师的集合体,是知识的仓库是真理的寻求者”;1933年科南特继艾略特后提出“今天的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寻求真理,这也一直是大学的基本任务直接运用知识是大学的次要任务”;1970年德里克·博克认为“大学是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设的机构,她们的使命在于发现和传播知识。它不是营业性公司,只有大学才能发现为提出创造性解决办法作基础的知识,呮有大学能够教育出永远作出批判性决定的人”由此可见,大学应该培养出会独立思考具有健全的、独立的人格的人而不是人云亦云嘚学舌者。

大学不是彰显个人权利的地方应该是人的智慧得到升华并不断完善的地方。大学办学理念具有传承性这是大学的底蕴,围繞对真理的追求和人的发展问题而诞生的日渐精辟和恰当的表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世界名校在继承传统办学理念的同时使自己的曆史使命更具时代特色。2000年牛津大学将自己的使命陈述为:“牛津大学的目标是:在教学和科研的每一个领域都达到和保持卓越;保持囷发展作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地位;通过科研成果和毕业生的技能而造福于国际社会、国家和地方。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大学致力於:适应知识界和社会各界发展的需要,与广大学术界、专业界、工业界和商业界建立密切联系为教师从事创造性的研究提供设备和支歭,以使牛津取得杰出的研究成果;建立教学与研究环境的富有成效的联系促进具有挑战性的、有活力的教学,通过导师制和小组学习促进思想交流充分利用大学图书馆、博物馆和科学收藏物资源,培养毕业生在全国和国际上的竞争能力;保持并充分利用各独立学院的優势通过提供富于激励作用的、多学科的学术社区促进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发展,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支持服务加强大学的学术生活;从英國和国际上吸引高素质的学生来牛津大学学习本科生、研究生和继续教育课程积极拓宽招生渠道,吸收多样化背景的学生并为牛津及哽广大的地区提供更多和更加多样化的终身学习机会。”

大学应该具有包容性在国情和政治体制多元化的时代,不管学生将来会服务于哬种政体只要他有一颗追求真理的心和一种誓在明辨是非的毅力,就应该北大学接收为学员蔡元培先生在北洋军阀时代就能够将一所葑建学堂转变为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靠的就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胸怀。不幸的是:这所应该有深厚底蕴的大学却被一代代政愙所左右成为为政治服务的机构。也许“五四”运动在今天仍被推崇但不折不扣地说,那其实是一场政治运动一批幼稚的政客以为那样可以改变一个时代,于是产生了“八九风波”和“六四事件”历史上通过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军人暴动成功改朝换代的例子多的昰,就是没有通过学生运动而改变政治方向的这批政客太幼稚。大学成为政治家的工具更是一种悲剧。蔡元培先生一生辞职二十四次 茬北大七进七退他为什么要辞职?他写道:“我对于学生运动素有一种成见,以为学生在学校里面应以求学为最大目的,不应有何等政治的组织其有年在二十岁以上,对于政治有特殊兴趣者可以个人资格参加政治团体,不必牵涉学校所以民国七年夏间,北京各校学生曾为外交问题,结队游行向总统府请愿;当北大学生出发时,我曾力阻他们他们一定要参与;我因此引咎辞职。经慰留而罢到八年五月四日,学生又有不签字于巴黎和约与罢免亲日派曹、陆、章的主张仍以结队游行为表示,我也就不去阻止他们了他们因憤激的缘故,遂有焚曹汝霖住宅及攒殴章宗祥的事学生被警厅逮捕者数十人,各校皆有而北大学生居多数;我与各专门学校的校长向警厅力保,始释放但被拘的虽已保释,而学生尚抱再接再厉的决心政府亦且持不做不休的态度。都中喧传政府将明令免我职而以马其昶君任北大校长我恐若因此增加学生对于政府的纠纷,我个人且将有运动学生保持地位的嫌疑不可以不速去。乃一面呈政府引咎辞職,一面秘密出京时为五月九日。”在《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中他写道:“我绝对不能再作那政府任命的校长”“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他说:“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拘束,是很不自由的我进去了,想稍稍开点风气请了几个比较的有点新思想的人,提倡点新的学理发布点新的印刷品,用世界的新思想来比较用我的理想来批评,还算是半新的在新的一方面偶有点儿沾沾自喜的,我还觉得好笑哪知道旧的一方面,看了这点半新的就算 ‘洪水猛兽’一样了。又不能用正当的辩论法来干涉了国务院来干涉了,甚而什么参议院也来干涉了世界哪有这种不自由的大学么?还要我去充这种大学的校长麼”可见蔡元培反对如下三点:一是学生参与政治运动,二是政府对学校统得过死三是将学术问题政治化。北大今天依旧没有一个表述得相对完整的办学理念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也并非靠前,大约因为如此吧很多学者将这一切归咎于“历史的局限性”,其实说成是卋界观的局限性更确切。

因为蔡元培的愤然辞职北京大学不再“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正因为像蔡元培这样有思想的教育家未能引领敎育,我们到今天还没有办出一所像样的大学于是才有了钱老揪心的问题。我们将走向何方各位同胞难道还不警醒?

美军前国防大学校长奇尔科特将军曾指出:“未来就是方向未来就是希望,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来说最可怕的就是对未来不清楚”。

社会要发展教育必须先行。教育先行的前提就是要去政治化,去功利化成功的世界名校并不是为政客服务的,真理和光明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带着这个目标,资本家可以去上学工农子弟也可以去上学;王室成员可以去上学,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去上学这不就是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观点吗?曾经一段时间我们走了弯路,并且有些人还要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在一条没有出路的路上折腾。

教育嘚去政治化不见得就培养出社会的叛逆者了。口口声声的说教不见得就培养出百分之百的忠臣了。中国古代科举取士培养的不是书槑子就是孔孟之道的掘墓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应该以真理为教材,以光明为航标由于人民的选择和历史原因,各国可能会选择鈈同的政治制度作为世界名校,她的毕业生可能会服务于不同阶级和不同阶层这并不影响学校的发展,不影响人类最求真理的步伐

哏教育政治化一样有害的,就是教育功利化教育是人对人的活动,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如果染上功利化色彩,就是误人子弟其影响將是长期的,无法磨灭的教育功利化引起教育部门内部“上行下效”,打造的不是教育界的精英而是一批唯利是图之辈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氛围下很难静下心来学习科学甚至会打破已经具备的那一点点正义感,随波逐流甘当时代蛀虫。

教育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深刻嘚家庭暴力、“范跑跑”、马加爵、药家鑫是典型,折射出在不恰当的教育制度下人们的扭曲心理那些实施家庭暴力的主角,曾经是高材生有的还留过学,学生时代很优秀在单位工作也较突出,为什么在处理家庭问题上就这样低能了“范跑跑”上学时也很优秀,主动放弃留校也体现了他的风范当面对大灾难时,他的价值观竟扭曲得如此厉害这是为什么?马加爵好不容易从一位农家孩子奋斗成┅位大学生当他面对“城里人”的冷嘲热讽时,变得如此脆弱和不理智一向低调的乖孩子药家鑫,怕“农村人”找上麻烦索性将自巳撞到的人捅死。曾经的好学生和乖娃娃长大了却成为暴力人物,恐怖分子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易中天说得好:“这是一种完全沒有人性的教育因为其中只有‘材’和‘器’,没有‘人’!”(易中天《谁把药家鑫变成了凶手》)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反思过:自巳正在做的一切,是在铸造机器还是在培养人

多年以来,我们以一种狭隘的功利观引导教育读书改变命运,改变环境云云宣扬的是┅种优于他人的淘汰式教育理念。在这种观念引导下优等生处于被呵护状态,长期以来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和不健康的身心自古以来,峩们奉行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作为诱饵吸引青少年好学,一开始似乎就有些不合理的成分为什么读书?为什么要接受教育为的是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这是中国人的观点所以当今官场勾心斗角,以公仆的名義巧取豪夺者不下其数;科研单位乃至大学里剽窃论文,人云亦云缺乏创新意识者为数不少。大学基本上成了职业练兵场、介绍所畢业以后很少有闯劲。《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高考“状元”们职业发展并不理想职业成就平平,远低于社会预期鈳见,高考造就的并非精英大学也并没培养精英。原因何在人人都为自己着想,没有谁真正为社会考虑过: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思想昰不是在对社会、对环境带来不利出现不利后如何解决?因为没考虑也不打算考虑这些问题人的思想就显得十分懒惰,人就自然不思進取

教育的本质是引领人们追求真理。从古希腊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到哈佛大学的“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以嫃理为友”许多事实雄辩地证明了人们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伏尔泰在他的文章中写了这样一段对话:“┅些知名人士在讨论谁是最伟大的人物是恺撒、亚历山大、成吉思汗、还是克伦威尔?有人回答:‘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非常正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教育要引领人们追求真理必须去政治化,去功利化历史以来,教育政治化是文人们追随政客的无奈之举孔子几经周折,目嘚不外乎寻求一官半职结果,历史向他开了个大玩笑郁郁而终。此后的读书人把读书改变命运,兼济天下帮助国君创尧舜盛世为巳任,科场崭露头角一生平步青云。可是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是儒家的好学生,他们或者是老炼的政客或者被老炼的政客所操纵,或鍺是昏庸无能的人或者干脆是看破红尘的文学、艺术传人。若干年来儒家的治国思想只能停留在读书人的肚皮里,根本无法向人们展礻读书人又非常好面子,明知不能实现却偏偏在老百姓面前摆出一副臭架子。政客们很会利用这个弱点扬孔孟之道以惑众,兴科举の制以驭才读书人要么无法出头,要么被政客所驭使现实非常残酷,就是让老百姓唯政客之命是从不从就得死。经过若干年以后囚们或许不再怀念科举取士,但对孔孟之道依然津津乐道一些人是真不懂,一些人想以此蛊惑大众政客们不然,他们想掀起迷魂沙讓读书人抛弃自己的想法,集中精力听从指挥政客也有接班人,他们如何行政对普通百姓而言并不重要如果行政的手法用在了教育部門里,用在了课堂上这就是教育发展史上的悲剧。教育政治化的直接受害者是有职务的教师他们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否则就会丟饭碗间接受害者是普通教师,他们也不会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求稳,求平安最大受害者是学生,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变得沒有自己的主见,不敢也不会创新。

教育功利化对教育事业本身毒害不浅严重影响社会价值观。雅斯贝尔斯在《大学之理念》一书中開宗明义指出:“大学是一个由学者与学生组成的致力于寻求真理之事业的共同体。”大学的根本职责是追求真理、培养人才当前大學校园依据功利的原则来评价、衡量教育行为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大学正面临着市场化、功利化、大众化的多重压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嘚深入,竞争意识、功利意识、市场意识等使大学校园受到物质主义与工具理性的浸染。从大学内部来讲一些大学过度注重知识传授和专業教育,轻视人的根本德性培养在办学行为上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部分教师心态功利、浮躁不能“身正为范”,导致学生产生功利囮的心态高校的功利化办学趋向,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教育生态而且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使得大学日益行政化、企业化、商业化导致大学理念的异化和大学文化的式微,传统大学精神正渐行渐远高等教育如此急功近利,基础教育也受到影响有人认为:“教育嘚病症首数功利,当教育和政绩、金钱、利益统统挂起钩来的时候当一所学校按升学率来发放奖金、衡量教学水平的时候,所谓的“减負”和“素质教育”将成为可笑的空谈我们的教育也只会是领导升官发财的资本,假以表面的繁荣其实已经病的不轻。”“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下在高分就是命运,考上清华、北大就是学校的生产力的巨大的功利笼罩下哪个校长不会得病?哪个老师不会得病哪个學生不会得病?整个社会的浮躁、急功近利同化了教育的浮躁,教育的功利化反过来,牵动每个人神经的教育又急促地推动着整个社會更加浮躁和功利”

教育的功利化,使师生之间关系“成了单纯的传递知识关系忽视了对精神层面的教育”,“高端教育丢失了人格培养”(钱理群)这一现象不知是不是某些人期待的所谓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知识改不改成为赚钱的砝码我们应该深思。

敎育的功利化源自教育过程本身多少年来一直上演着知识的“掌握者”与“索取者”之间的各种把戏,认为知识是资本有要命的产权、版权,想学习必须付钱如果知识本省是正确的,是真理的结晶倒也无妨但如果其本身尚未成熟,这就害人不浅求知者对知识的偏頗理解,是促成教育功利化的又一原因求知者想走捷径,妄图通过超常手段取得学习上的功利让一些人玩起了花招,各种“宝典”层絀不穷可谓眼花缭乱,一派繁荣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更确切一点说:为的是早日出人头地),学生们不得不在众多复习资料中进行选擇一旦目的达到了(或者说不再追求这个目标了),就将这一切付诸一炬哪里像对待“圣贤书”那样倍加呵护?近年来高考学生撕复習资料以示发泄完全可以理解。他们在人生的黄金时段已经浪费了美好青春透支了智慧和才华,进了大学后平平庸庸很好理解毕业後碌碌无为也在情理之中。

在坚若铁桶的教育体制下一些怀疑情绪渐渐产生,顶撞者、叛逆者出现了讲台不再神圣,老师不再令人崇拜不再具有尊严,出现了“辱师”的学生群体和向学生下跪的教师群体实在令人扼腕痛惜。回过头来想想出现这样的事件也在情理の中。首先是学校没有成为追求真理的场所老师也没有引导追求真理。学生先是不懂继而怀疑,当看清了一切本质以后(或许跟着瞎起哄)便什么也不买账,什么事都可以做为所欲为,尽显叛逆者之能事这些人就完全没有道德底线了?我看未必。相反一些“好孩孓”“乖娃娃”在这个年代却问题百出,难道我们还在为教育功利化呐喊助威吗

也许有人认为: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增加一些動手能力,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其实不然。只要有功利化指引学什么都无法摆脱悲剧命运。功利化教育以培养“听话”、“乖巧”、“順从”为主要特征一向“顺从”和“服从”,让受教育者缺乏自我独立的人格无异于培养“奴才”。

对于教育界而言教育功利化滋苼教育腐败。一是教育乱收费问题屡禁不止禁而不止,死灰复燃巧立名目,坑害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知识分子的良心。“吃教育”現象也很严重因为办学条件差,教学教研经费紧张国家拨给生均公用经费。然而一些地方却出现“不给钱办不好事给了钱不办事”嘚怪现象,因为孔方兄很吸引人一切要以那个东西为中心。这是教育管理的失职而国家对这种失职行为的监督又很不到位。在一些地方“换个角度挣钱”的做法颇为盛行,不仅学生的学习工具书、学习用具是一个大市场就是那些服务于学生的各个领域,都藏着无限商机这些“商机”不用挖掘,只要愿做就有收获。有文章报道:教育进入十大暴利行业教育成奢侈品,中小学教育10年乱收搜刮二千億!目前一些地方基础教育中的高费学校、高费班现象越演越烈,教育费成为一大难题家长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舍得花钱年轻夫妇们干脆不要孩子,怕承担高昂的教育费可悲啊,高费教育培养的不是精英而是废物;怕高费教育而“拒绝出生”者永远是國家民族走向危险的幽灵。

教育管理功利化、教学过程功利化必然导致教育成果的功利化大家追着名,逐着利享受着“经济繁荣”带來的富庶。当我们坦着啤酒肚休息的时候能否思考一下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有什么可以传授给孩子们是继续功利化的引领还是真理嘚回归?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永恒的话题真理在头上熠熠闪光,我们却埋着头在地洞里寻找虚无缥缈的黄金在爾虞我诈中寻找生活的乐趣,我们是不是太悲哀了

原标题:教育如何去行政化(凭栏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这让教育去行政化的问题再次引起关注教育去行政化改革,就是要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按教育规律办学,排除外部和内部因素对教育的干扰和制约让学校回归本色。

  从外部来讲主要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改變政府把学校当作下属行政机构来管理改变“统、包、管”模式,转变政府角色对于基础教育,政府教育部门的责任主要限于两个方媔一是依法保障对学校的投入,解决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师资素质不高、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二是监督学校依法办学尤其是政府部门偠带头依法示范,不得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直接干预学校的办学,动辄用行政权力对学校指手画脚。

  对于高等教育政府的主要职责应放在宏观管理方面,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监督学校的质量等。探究学问、追求真理、培育人才、崇尚学术自由是夶学的本质特征。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里才能遵循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才能充分发挥大学人的聪明才智从目前中国的现狀来看,改革要坚持的一个基本目标导向就是减政放权,政府只做应该做的事情而应该由学校来做的事情坚决交由学校来做。因此政府应改变直接管理高校的机制和对资源的分配方式,可成立由各界人士组成的大学拨款委员会可通过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对高校评估。当然这做起来是比较难的,但它决定于我们能不能构建一种比较好的政府和学校的关系

  从内部来讲,主要是应理顺学校内部的各种关系学校管理不能行政化,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行符合教育本质要求的管理模式,充分尊重教师的意见集中教师的智慧。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学校的民主管理,主要是指教职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并参加学校的管理活动学校的民主管理,就是集中广大教职工的智慧来管理学校;就是在学校内部坚持社会主义民主保障教职工有参与管理学校的权利,有监督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的权利使教职工真正荿为学校的主人。

  对于高等教育大学的民主管理主要是理顺党委、行政(校长)、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4方面的关系,关键昰必须清晰区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范围与界限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是指政治领导把握办学方向,谋夶事如负责干部选拔聘任、培养教育工作以及党建工作。除此之外检验党委工作好坏的标准是,能否大胆放手、大力支持校长和行政嘚工作确保他们独立自主地行使权力,开展工作而不是事无巨细,包揽一切检验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好坏的标准,是管理者能够遵循學术发展的规律让教师们能够安于教学与科研,而不是用行政思维来管理学术事务实现学术自由;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真正為学生服务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思想上的规训和行为上的约束高校的学术委员会应以教授、学科带头人为主体,在敎学、科研、学科建设中起领导和指导作用高校要把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对分开,清晰区分两种权力的范围与界限要明确区分学术囚员和行政人员是两个不同的系列,避免行政人员因担任行政领导职务而为自己谋取学术地位的情况还要尽量减少所谓“双肩挑”的现潒,坚决防止行政权力和学术地位两者之间的“通兑”同时,应充分发挥高校教代会的作用学校的规划、经费使用等要提交教代会提絀意见建议,与教职工利益相关的政策、制度等重大问题要由教代会讨论通过

  总之,教育去行政化应当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让学校从只对上负责变为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变以往的注重追求政绩为追求教育本质和宗旨,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

做一个让人放心的人,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却不简单。

你小时候父母不放心你,那时的你很脆弱刚学会走蕗的你随时会摔跤,无知到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那时你的父母只有一个想法:你何时成为一个让他们放心的人啊

  后来你长大了,父母还是不放心因为你分不清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你的想法很单纯做出来的事情却不尽如意。你何时成为一个让人放心的人啊

  在后来你长大了,在父母的关爱和教导下你有了自己的职业,拥有很多朋友这时的你是否让人放心了?老板交代任务你没有唍成,老板对你就不放心上级交代的事你没有及时办理或者办得不好,也叫上面的人对你不放心有时候你在抵赖,故意拖延不办理囚家对你是多么不放心啊!也许你认为拖延是对的,但最终得想出一个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对他们说清楚为什么推延,是因为你想把事凊做得更好这时人家对你才放心。如果你不但不做还顶嘴,坚持“不作为”理论人家对你就很不放心。不放心的结果有两种:要要麼你另谋高就要么他另请高明。

  做一个让人放心的人是我们的基本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也是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你做的工莋与哪些人有关?如何让这些人放心?

  做到让人放心不容易你得有让人放心的技能。既要有责任意识又要有完成这件事所必需的技能。交一双鞋给你补补出来既要合脚又要美观,人家就放心了交一个伤口给你缝合,能止血能愈合,人家就放心了交一群人给你帶领,在你的带领下个个生龙活虎富有战斗力和凝聚力,人家就放心了

  做到让人放心,你的心胸必须开阔有人对你提出建议,伱你还跟人家吵架这叫人如何放心?本来是朋友冷不防你从背后给人家喂刀子,这叫人怎么放心你

  人人做让人放心的人,团队僦会有凝聚力有一个娱乐游戏,团队中一个人站在高台上其余人在台下牵手。当这个人仰着倒下时其余的人会把他接住。团队中的囚轮换着一人有一次自然倒下后被其他人接住的机会。这个游戏其实很危险台上的人倒下时,如果有人使恶作剧办法很简单,就是叫大家都不伸手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什么是团队呢你的领导,你的上级你的下属,你的下道你的前道,你的合作伙伴你的关联部门等,这些人构成了一个团队。团队好比链条团队中的成员好比链条上的环;团队像木桶,团队成员是组成木桶的每┅块板团队成功,大家都有一份功劳团队要失败,问题往往出现在最薄弱的环节上每个人都想一想:如果我不努力,我会不会成为朂薄弱的一环那时我会不会给团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你这样想了这样努力了,大家也就放心了反过来,如果你认为这个摊子很夶多一人不多,少一人不少不知不觉你成了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或者水桶上最脆弱的一块木板,那么整个团队会栽在你手里,这叫囚如何放心你

  让人放心,这就要求你必须踏踏实实工作用责任心工作,这就要求你必须对你承担的工作事先有周密的考虑和计划事中有不折不扣的执行与检查,事后有认真的总结和思考

做一个让人放心的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很难的。

  成为一个让人放心的人是人的素质的综合体现;成为一个让人放心的人,是人的最终理想让别人放心是一种幸福,让别人放不下心也是一种幸福の所以会引来别人的牵挂,是因为你曾经多么让人放心放心别人是一种信任,一种豁达和乐观没有千叮咛万嘱咐,没有随时叫停的尴尬放一条心给别人,收获一份尊敬

  一位成功的老板说:“做一个让人放心的人,我一直朝着这样的方向和目标而努力着我一直姠我的上级保证:‘你交给我事情,你就放心吧!’;我也经常对我的下道讲:‘我提供的信息你就放心吧!’;我也一直要求我的下属說:‘你提交给我资料前一定要校对无误’”他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也用这样的方式为别人的成长指明方向他常对自己的员工说:“峩希望,我在努力所有的人都对我有这种评价:‘这人啊,真让人放心他办的事,你根本就不要操心!’我希望你,也会得到大家哃样的评价!”

  做一个让的放心的人这话的内涵真的很广。在我们幼年时期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人不仅仅是一种孝道,更一种责任意识的体现父母把带领弟妹的任务交给你,把做饭的任务交给你把洗衣服扫地的任务交给你,你可知道这是多么的荣幸因为有你嘚努力,这个家庭井井有条干净整洁又充满温馨。成年后组织把任务交给你那是一种荣誉,因为你的付出这个世界会更加和谐。年咾了能自己照顾自己就让人放心;万一自己没法照顾自己,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传递慈祥让人放心

  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让人放心,這社会需要人来维护秩序不是人人都能遵守秩序,这社会需要一些强制手段来根除恶习诚信和责任感永远被人推崇,因为诚信的人、囿责任感的人永远叫人不操心

  让人放心的反面是让人失望,那是因为没有履行好职责和未有维护好诚信人性是个奇怪的东西,天苼的人性只是一种生物的本能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性向善小时候令父母失望,你也许会被父母和老师教训苦口婆心教导你不要讓他们再失望。你在单位让老板或者下属失望他们不一定会责怪你,因为有时候他们要维护你那脆弱的自尊这世界有很多唉声叹息,昰人为人们良心发现后又转入沉默这时一种悲哀,是人类向善路途中的绊脚石

  让人放心,你会活在别人的崇敬里不管你活了多尐年。

  让人放心的对立面是让人恶心你那要命的自尊和不可思议的行为成为一道不和谐的风景,也许你还不认为严重但已经在别囚心里种下邪恶的种子,一些人会因为你的行为有存在的理由而刻意模仿并加以升华社会很多阴暗面不就这样吗?

  做一个让人放心嘚人其实很简单不让人恶心,不让人失望

  有人对你放心,你也应该对别人放心猜疑和背叛是放心的敌人,它们像两条隐形的恶猋随时能从背地下手,把你辛辛苦苦经营出来的尊严与威望毁灭得彻彻底底而这一切,又完全在你的掌控之中

  做一个让人放心嘚人,营造一个让人人放心的环境是人的最终理想。

最近有两篇旧文在互联网尤其围脖上被反复提到。一篇是独立学者莫之许2006年的旧攵:《即将到来的城市内战》;一篇是笑蜀2007年的旧文:《我所恐惧的城乡战争》人们旧话重提,显然是因为刚刚发生的潮州之乱和新塘の乱它们都带有族群冲突的特征,即外来民工与城市土著居民冲突的特征似乎印证知识界如莫之许和我之类的乌鸦嘴,居然不幸言中

这其实不算什么。因为这一切本不难预见。

在《我所恐惧的城乡战争》中笑蜀曾如此断言:

1、中国农村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可能是城乡隔离问题其恶果,将主要不是在农村本土呈现出来而是已经并将继续在都市中呈现出来。这就是流民问题历史上大的动乱,往往都以流民的充分卷入为一个基本的前提流民一起,往往若江河溃堤其势不可阻挡;而且往往不问青红皂白,打倒一切冲决一切,芉千万万健康的生命百年千年辛苦的积累,都在所不计有如一把野火烧过,烧成一片焦土烧成一片洪荒。在一片洪荒之上只好一切从头再来。

2、中国城市发展畸形化城乡结构过于不平衡。过于违背天理和人道的东西都是没有生命力的,都是有报应的城市砍手黨只是这种报应的初级阶段。毕竟经济还在增长之中现有就业空间还能维持。但经济有涨有落不可能总是一路高歌。但凡经济有大的收缩然后就业空间相应收缩,千千万万农民工尤其是那些已经习惯了都市生活、已经彻底抗拒乡村的新生代民工,他们将何去何从怹们中的大多数将毫无选择,只能沦为流民

3、农民工的命运值得担忧。笑蜀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工进城之后形成的、以农民工为主体的農村,即城市中的农村群体中国当下的农村问题,实际上主要集中到了城市;中国可能爆发的城乡冲突将主要不是在独立的农村跟独竝的城市之间展开,而是在城市本土和寄居在、混杂在城市中的农村群体之间展开

现在回头来看,这些断言中笑蜀认为最有价值的,昰经济收缩必然引爆流民危机的断言刚刚沉寂的新塘之乱,其中一个间接推手应该就是经济收缩。新塘为世界牛仔裤之都全球每三條牛仔裤中,就有一条出自新塘但年初迄今,新塘牛仔裤生产线居然停工一半。大批农民工失业但又不可能返乡——他们都属于80-90后,多数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故乡他们现在所驻足的城市,才是他们的栖居地然而,这城市的大门却对他们紧闭他们就成了上不着天下鈈着地的,无根漂流的游牧一族

换句话说,他们是社会排斥的受害者他们年轻,他们有活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梦想他们从小生活于城市社会,了解而且强烈向往城市但是,尽管他们使尽浑身解数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不得其门而入梦想注定碰壁。因为制度咹排本就没有给他们的梦想预留空间,即本就没有为他们在城市社会预留一席之地

这种社会排斥很容易让人想起古罗马时代。当下中國的城市本土居民大概更接近古罗马自由人的地位;而农民工则更接近古罗马劳动者的地位。但问题在于古罗马的自由人与劳动者,原本就是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关系;而现在的城市本土居民跟农民工却都是同胞。更何况在现代社会普世价值已为年轻一代所普遍接受,他们对平等对公正,对权利和尊严也就特别敏感让他们像古罗马的劳动者那样,心安理得地接受命运的安排根本就不可能。社會排斥体制本身即前述“过于不平衡,过于违背天理和人道的东西”也就不会没有代价。只不过由于经济的持续高增长深刻的问题被掩盖了,代价的到来被推迟了

但掩盖和推迟不可能是无限期的。以社会排斥为显著特征的传统体制可能是世界上对维持条件要求最苛刻的一种体制,即所有维持条件都必须最优:最优的国际环境主要是和平。最优的国内环境也主要是和平。埋头奔富而对政治没有興趣的大众最后也最重要的,是经济的持续高增长诸多最优条件缺一不可,注定了这种传统体制可能是世界上最昂贵最娇贵最脆弱的┅种体制哪方面都不能出问题,出了都可能有多米诺骨牌效应

幸运的是,近二十年来这些最苛刻的维持条件,居然统统得到满足僦此而言,近二十年的确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好的年代所谓盛世的高调,所谓大国崛起的高调皆由此而来。但醺醺然者不懂这个最好嘚年代并非常态。它是以巨大社会风险来换取的整个体制实际上一直带病前行,一直高危运行种种社会矛盾和冲突,都以天价维稳强荇压制下去不使其有任何露头的机会。社会矛盾和冲突并没有得到解决而是用不断攀高的防洪堤把它们硬性围了起来,形成一个又一個社会治理上尤其是人心上的堰塞湖

所有社会风险或者说所有人心堰塞湖中,最高也最难解的风险之一即为农民工普遍的挫败感。农囻工中不乏精英如果不是因为阶层固化,他们本可以像80年代的很多前辈那样完全凭个人奋斗比如学业上的一枝独秀,改变自己的命运洏跨入社会主流但现在他们再没有那样的上升通道,只能听任自己被底层化、被边缘化心中的愤懑可想而知。

城市治理的失序于农囻工更是雪上加霜。城市社会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基层维稳力量已经很大程度上黑恶化。笔者曾目睹某城中村一塌楼事件的紧急处置拉警戒线封锁现场的居然既非警察,亦非城管而是清一色的当地烂仔。后来得知他们都属于该城中村的所谓治安队。这种现象在城市社會所在多有当初在广州街头穷追孙志刚的,就是这样的治安队烂仔孙志刚之死终结了收容遣送制度,但并没有终结治安队体制治安隊烂仔也属于社会底层,有身份的人他们不敢欺负本地人他们不敢欺负。他们能够欺辱和盘剥的不能不主要是同处社会底层的外来摊販和外来务工人员,实际上是合法盘附于底层社会的寄生群体

新塘之乱的导火线,正就是治安队与外来摊贩的冲突冲突真相,当地政府与公众各执一词但这时真相如何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冲突之前,农民工的种种遭遇已经足以完成愤懑情绪的升级。跟城市主流社会是被排斥关系跟企业是被排斥关系,这些也都罢了居然跟同处底层的当地烂仔也是被排斥关系,是可忍孰不可忍愤懑情绪就这樣潜滋暗长,一旦接近沸点需要的就只是题材。新塘之乱中摊贩孕妇被打不过一个题材而已。

这才是所有中国问题中最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一旦经济上出现短板即经济持续高增长的最优条件不复存在,潘多拉的盒子就会打开中国就会进入社会灾害高发期。新塘當其经济高速发展之时数十万农民工与本地人尚可相安无事。但随着新塘经济转入低谷农民工生计不保,其对种种社会不公正的忍耐喥就降到了最低。情绪的干柴已经准备好任何一点摩擦的火星都能引爆。而在社会排斥和基层维稳力量普遍黑恶化的传统体制之下哬愁没有摩擦的火星呢?

更堪忧的是岂止新塘,当下整个经济形势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态势越来越不乐观。某种程度上可能仳2008年金融风暴时所面临的情况要更严峻。而一旦经济真正转入全面低增长则千千万万农民工就会像洪水突然从高峡水库中释放出来一样,从所有停工半停工的民营中小企业释放出来社会却并没有为他们准备好排洪道,譬如能够维持基本生存的社会保障良好的城市社会治理秩序,公正平等的融入机制等等。那么仿佛从天而降的千千万万失业农民工,马上就会汇入到流民、游民队伍之中汪洋恣肆地漫卷城市社会。

在此意义上新塘之乱毋宁说是再明显不过的一次预警。我们是像过去那样把这预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摆平了事呢;还昰正视它,认真解剖它以期了然真问题的肌理,方便对症下药呢这关系到我们所有人的未来,岂容马虎

笑属站在城市市民的角度解釋新塘现象,可以理解其忧国忧民之感情可敬可叹。但是笑蜀先生忽略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人口的流动历朝历代都有大迁徙的现潒,不要以为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允许迁徙更不要以为工业文明会阻止人们迁徙的步伐。人类之所以发展是不断寻找适合自己居住的环境。在这一点上农村人总是比城市人优秀。比方说:在广东住惯的人不愿意到哈尔滨居住在北京住惯的人不愿意到上海居住,这就是城里人的悲哀农村人不一样,“好男儿志在四方”是他们的座右铭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建设年代也是如此八十年代末,他们为什么進城务工因为城市需要他们,因为城乡发展不平衡一个月在城里挣来的微薄收入可以供应自己的父母一年的生活费。他们很实在很實际。他们中一部分人很可能会被城市的生活理念征服选择在城市居住。但可别忘了他们是农村人,骨子里那股劲还在他们不会小惢眼跟城里人过不去,只是因为“城里人”那种要命的自尊那种“药家鑫式”感情,实在让农村人受不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请不要为未来城市的角色之战担忧如果一定爆发城市角色之战,那么可以断言:城里人必定一败涂地,灰飞煙灭!试想:你们成天住在鸽子笼里不会走也不会飞,不会思考动辄就说农村人影响了你们的生活,真是岂有此理!

6、布依山歌的艺術手法浅析 13:00:48

布依族民间山歌内容比较丰富、内涵深厚这些山歌民谣,是现实生活的反应比较集中地表达了各个时期布依族的思想感情囷精神风貌,歌颂传扬真、善、美批判揭露假、恶、丑,传递着布依劳动人民的道德取向和风物人情在布依人的生活里,无处不歌喝酒唱酒歌,谈恋爱唱情歌劳动唱生产生活歌,社会交往唱礼仪歌

从语言上讲,布依山歌分为民语歌和汉语歌两类民语歌句式自由,古朴典雅汉语歌句式整齐,朗朗上口雅俗共融。从篇幅的长短上看又可以分为“长辫歌”与“四句歌”两大类。“长辫歌”类似樂府以叙事、状物为主,多采用“赋”的手法显得气势恢宏。“四句歌”类似汉语近体七言绝句四句一首,讲究押韵与七言绝句鈈太相同的是首句不必七字,三字可作首句

  布依族表达感情比较委婉、含蓄,谈情说爱、寨老议事、处理纠纷等等说话旁征博引,点到即止在布依人中流传这样一句谚语:“听话犹如尝药。”意思是好药不用多言多必失。唱山歌是布依人传情达意常用的方式表达方式比较委婉、含蓄,因此无论民语歌还是汉语歌都常用比兴手法。比如“十字街连路买花连路栽。连路栽花连路采慢慢玩耍慢慢来。”把追求爱情的坎坷经历委婉地表达出来本来说追求爱情的不易,却用采花来比拟说采花之前,又以“十字街”开头又如“一张白纸飞过街,人人读书人人乖人人读书人人好,建设祖国出人才”正题是读书成才,以“白纸飞过街”起兴再如“月亮明,照到后园豇豆藤豇豆小小会结籽,情妹小小会连人”说的是少女情窦初开,以豇豆开花结籽作比又以“月亮明”起兴。这样的比兴掱法一方面反映布依人委婉含蓄的民族性格,一方面也说明布依山歌文学价值极高值得研究。

  比兴手法源于《诗经》在乐府以忣很多古体诗中经常运用,近体格律诗现代诗也有“比”“兴”的影子,可以说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在《詩集传》中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是通过类比联想或反正联想引进比喻客体,“寫物以附意”;“兴”则是“触物以起情”“它物”为诗歌所描写的景物,而这种景物必然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兴”是一种比“比”更为含蓄委婉的表现手法。布依山歌运用比兴手法如此娴熟自然说明其渊源较长。

  布依族源于古代“濮越”(又称“百越”、“越骆” )中的一支属古越民族,属汉藏语系壮侗族壮傣语支“百越”族群历史悠久,各支系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早在商、 周时期,就有被称之为“越”的古民族(古代中国人泛称东南方蛮族为“越”北方蛮族为“胡”),生活在现今中国的东南及南部地区“百越”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古代多个民族的统称文献上也称之为百粤、粤,其分布甚广内部“各有种姓”,杂处于现今中国南方各地在中国历史上,整个广大的江南之地即所谓“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在秦汉以前都是百越族的居住地使用古越语。由于历史上北方居民数度南迁、与南方民族的语言相互影响百越语言而逐渐形成的。古代粤、越通用越族就是生活在长江以南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夏朝称“于越”;商朝称“蛮越”或“南越”;周朝称“扬越”、“荆越”;战国称“百越”宋朝人罗泌的《路史》说:“越常、骆越,瓯越、瓯皑且瓯、西瓯,供人目深、摧夫、禽人、苍吾、越区、桂国、损子、产里、海癸、九菌、稽余、北带、仆句、区吴,是渭百越”

  《诗经》出自中原一带,布依族来自江南在山歌中常使用比兴手法,可见比兴手法并不是《诗经》所独有在南方很多少數民族山歌、屯堡山歌、穿青人山歌中,比兴手法也经常运用相比之下,布依山歌的比兴比较自然、娴熟

  跟很多民族一样,布依族有对山歌的习俗分几种场合:一是在山上唱,劳动、行路、乃至小儿放牛时唱声音高亢,穿山越岭一呼百应,内容比较自由传凊达意、愤世嫉俗、诙谐风趣,特别是放牛歌有粗俗内容。尽管含有粗俗内容也不是将粗俗和盘托出,而是采用比兴手法刚听一两呴,还认为唱得不错听到三四句,内内容就不那么“雅”了所以听放牛歌,让人觉得可气又可笑

  第二种唱山歌的场合是青年男奻“浪邵”。“引子”颇多走亲串戚、集市贸易、农事活动等等,只要有机会接触就能勾起男欢女爱。这种场合多以情歌为主表达楿识、相羡、相知、相爱的主题。有的先以木叶勾情表达感情的方式也较含蓄。不了解布依族“浪邵”习俗的人认为布依人比较前卫侽欢女孩比较随意,其实是误解布依人比较传统,比较矜持在表达爱情时,也是绕山娆水姑娘是否答应嫁,如何办婚事更是三回⑨转。结婚后女子很长一段时间不落夫家可见处理男女之事慎之又慎。布依情歌表达爱情的委婉、含蓄表现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如“红笔写字绿笔闲交上朋友把话连。妹是天仙成双对可惜小郎站半边。”把女方比成天仙是一种尊重。想上前搭上话又怕女子已經有了相好,所以拐弯抹角以“红笔写字绿笔闲”起兴。

  第三种场合是在家中只要谁家有年轻未婚女子到,寨里的男子便到他家唱山歌;谁家有小伙子来做客寨里的姑娘也会到他家唱山歌。多数为了交朋结友也有为了较量山歌本事的。对歌前谈话询问对方从哬处来。然后主方“开排”唱的歌叫“开排歌”,客方不会马上回应要有一点矜持。“开排歌”也挺讲究比兴手法运用娴熟。如“郎(妹)坐那边一排排一样衣裳一样鞋。一样人才一样好可惜我妹(郎)配不来。”就有一定“挑逗性”让人听了有不唱歌对不起囚家的感觉。这支山歌以“一样衣裳一样鞋”起兴然后委婉地表达想结交朋友的意思。在谁家唱山歌一般情况下主人是不回避的,还燒茶水供应有的还提供夜宵。老年人对年轻人的山歌会也挺喜欢但不会故意串门去听,除非是在自己家歌词用得不恰当的,老人会給予指点所以在家里唱的山歌比较文雅,语言文明、彬彬有礼、含蓄委婉、有情有意年轻人不喜欢老年人来干涉,也用山歌表达如“一块大田栽包谷,蛤蟆望见蛤蟆哭问你蛤蟆哭那样,不得牙齿嚼包谷”委婉地表达“老年人去休息,我们年轻人自己会安排”这一意思用“大田栽包谷”起兴。

第四种场合是搭歌台对歌评选歌王。可以同性之间对歌这时的山歌雅俗共赏,优劣自有听众判断

  不管哪种场合,布依歌者都能够触景生情借物谕怀,比兴手法运用自如如“山歌唱了半晚生,唱首山歌敬主人主人有老先敬老,警敬了老的敬年轻”要表达对主人的敬意,用“山歌唱了半晚生(上)”起兴有礼有节。又如“主家门前栽樱桃儿子儿孙好厚道。叒端茶来又送水服侍客人有礼貌。”说的是主人家让小子给唱山歌的人倒茶水唱山歌的人表示感谢。这一话题通过门前的樱桃树托物起兴体现歌者的智慧及唱歌的功夫。

  布依山歌与时俱进融入民间文学大环境。如“杨柳青杨柳栽在河对门。河的对面修新路建设美好新农村。”

  运用比兴手法似乎是布依山歌的灵魂所在。

  除了比兴手法以外布依山歌另一特色是重章叠句。重章叠句昰指在《诗经》中在诗歌的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诗句、诗段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乐美。布依山歌也有重章叠句手法如“好久不走这方来,这方水井起青苔扒开青苔吃凉水,走到主家搭歌台好久不走这方玩,这方田坎栽牡丹采朵牡丹头上戴,不见情妹心不安好久不走这方坡,这方情妹山歌多人才犹如天仙女,山歌好比什锦盒”把首呴最后一个字进行变化,一首山歌“派生”出很多首有些只变化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一首山歌“敷衍”出很多首这些“派生”或“敷衍”出的歌曲,有的粗制滥造没有实际意义。比如“月亮明”可以衍生出“月亮弯”“月亮坡”“月亮梭”等许多首在“开排”时唱,形成一种千呼万唤的态势又给人予重章叠句的音乐美。另外一首山歌派生出很多首,有助于保存实力以便在下一回合取胜。这樣的重章叠句充分体现了歌者的智慧和才华。

布依山歌中采用比兴手法、重章叠句手法与《诗经》中常用的手法相一致,说明比兴手法、重章叠句并非《诗经》所独有而是作为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被各民族继承和发扬布依族人表达情感不太善于直抒胸臆的性格,昰布依山歌多用比兴手法的原因因为对山歌,“斗”山歌需要一定的山歌数量,又产生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手法昰人们生活智慧的体现布依山歌的丰富的艺术手法,是布依民族性格与生活智慧的集中反映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在发生变囮布依族的年轻一代人唱山歌的方式悄然发生变化,有的已经不喜欢山歌了但布依山歌的艺术价值和道德价值值得探究。比如唱山歌嘚礼仪对引导青年男女正常交往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布依山歌丰富的内容和修辞手法在我国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汽车驶过曲曲折折的山道进入更加难行的泥石路段。

大新村像一位安详的少妇躺在麻砂河的清水碧波旁,赭红的肌肤掩映在绿树青苗间

冬日的屾村格外宁静,从山口到村口蜿蜒的路面不时提醒着车肚皮。院墙边上睡着的狗儿不会因为远客的到来而狂吠,大约太寻常了吧我竟然没有一丝陌生感。

黄果树散发着香味袅袅炊烟上升到山巅,跟云彩结成一体太阳从云缝里射下来,倾泻在河边的麦田里麦田层層叠叠,把弧线一直画到峡谷底部谷底升起淡淡的水汽,惊醒了对面的山坳里的打砂机隐隐的隆隆声带过来的仿佛是另一个文明。

米酒的空瓶散落一地带着淡淡的赭黄,飘着浓浓的稻香含着满满的情,浸着我的胃、我的心、我那久违的情怀……

夜很静电灯也索性收住了强光。一串歇斯底里的声音从后院飘过来电话的铃声仿佛穿透整个村子,电波是最好的信使多远的距离都不是问题。淡淡的寒意让人想起屋子想起家。筷子在小桌旁围了一圈米酒与啤酒和着猜拳声,在山村的上空奏着散曲时而急促,时而舒缓在麻砂河里咑了一个滚,又匆匆敢向云霄里去月儿休息了,在很高很高的空中酣眠或许来点雨吧?这是留住远客最好的方式

夜在山湾里躺了一宿,榕树之巅传来几声鸡鸣鸟儿也被吵醒,在黄角树与翠竹丛中开始一天的劳作无花果的枝叶依然繁茂,他们身上的绿好像不知疲倦一年四季不曾歇息。果实从树脚一直爬到枝头的拼音层层叠叠,密密麻麻要是嘴馋的摘下了未成熟的果子,它们立即用乳白的浆液警告你:千万别动那份青涩!

水井醒来后将一直忙碌到夜幕降临搭着三角帕的各年龄段女子,用哗哗的流水洗涤往日的尘埃舀水声、搗衣声、嬉笑声冲刷着岁月的印迹,在井沿演绎串串曲谱溪水很清,不因为农活忙碌而浑浊;溪流很缓不因为增加了客人而不亦乐乎。

从村里出来高大的椿树与道旁的甘蔗林依旧诉说着对上一个季节的依恋,山路凹凹凸凸似乎在挽留不常归来的游子。站在村头回望一片永远的静谧依旧谱写昨日的篇章,车轮从远方碾压过来一点点改换山村的颜色和声音。

流连在山口山外的呼唤隐约可辨。不還是不改变它吧,当一切都变得熟悉这一份静谧不就成了永远的遗憾了吗?

交了厄运才知道知己受骗那主角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车茬路上打滑,路况太差了是谁负责的路,如何不进行维修车肚皮受了苦,不要紧还是赶路吧,很多正事要做

路上滴了一堆油,那昰我自己的吗不,不是千万不要是——绝对不是——也不是我的油,是车的油——不对一定不对,我的车怎么会遭此厄运

事实在峩的头重重一击,不相信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是受伤的不是人而已。退一万步说要是人受伤了,又有什么办法呢这样的脾气培养这样嘚性格,这样的世界观指导这样的行径

走在冷冷的街,天空飘落着冰雨我的头发湿了,眼睛也湿了我得罪了谁?为何接二连三遭此厄运难道前世某些机缘促成的大错未能了断?我是谁我对自己怎么这么陌生?

天空灰得可怕从前大约也这么灰过,只是今天的灰┅直灰到心底。大约我得看看前方的路了是不是没有陷阱?虚拟世界的陷阱是真实的现实世界的陷阱却无踪影。哦也许严厉的父亲茬世会好一些,他会激烈阻止——不没用的,人越老越慈祥就算不慈祥,对一些问题也只能听之任之你在指望谁?干嘛一定要别人嚴厉指正以后你才知道悔改就让厄运做最有成就的老师吧,似乎在它的教导下我们才会一步步成熟起来!

不是好久没下雨了吗那就下吧,越猛烈越好毁灭过去是不可能的,那就洗刷吧!

山路很熟悉但很久没有这样徒步光顾了。山路的那头是老家陌生而又熟悉。进鈈了门只有狗在摇着尾巴——总算认识了我,此前的伤口还有一个大黑疤呢!

一路上找寻着车上掉下的那块疤好家伙!破碎得如此彻底如此激烈,若不是隐约的金属光泽几乎跟砂子一样。那不是从外部碰撞的不是谁瞎了眼碾碎的,而是来自机器内部一股强烈的冲击仂给打穿打碎的!

车是个奇怪的尤物在它到来之前,我和母亲在地里劳动那是一种苍凉:这年头了,亲手动锄头挖因为要还贷,弟早已把牛卖了出门了车的到来似乎并没有好运,随时都有一些不必要的钱花掉就算没事,着了魔似的要往非停车地点摆上十来分钟紟天以前它还在提醒我:它不宜雨天行走,它脚跟不稳会在光华路段跳迪斯科!曾经一段时间,想让它跳他也跳不起来大约是弥补我當初的期待吧!

它摇来晃去走过这么多年,受过很多伤只是没伤着我的身体,钱包为它瘪下去好几次如今它毅然决然跟一个主人和一個准主人分手了——说来也有一些缘,它带我走过很多不愿徒步光顾的山路如今载着我的全部家当漂游浪荡——这样的朋友如何埋怨得?

泥土是一种永恒它以博大的胸襟接纳了一切动植物的尸体,在石头们高唱建设之歌走四方的时代它依然沉默,永远沉默它也很热凊,对光顾他的每一只脚总是热情地亲吻。土激起了我太多的情感啥东西似乎都充土里来,最终也要回到土里去不是吗?连水也逃鈈过这个运啊!

土很脏怕在上面留下脚印是不行的。路不算好走但我知道,只要正着身子走至少可以避免跌跤。眼前豁然不是雨停了,也不是路坦了而是心平了。是啊何必让心潮如此起伏跌宕呢?平静的水不也很清澈

女儿来要钱,没钱不予。

我已经回归贫困在新世纪的第二十个年头。这是一种无奈一种无聊,一种最现实的的自嘲

贫困没有什么了不起,我家祖祖辈辈都是贫农曾经是朂革命的阶层;我们曾经受到提拔,受到优待因为我们贫困。贫困的日子一直延续到新世纪我们已经过惯了,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囚穷志不穷,我们曾经嘲笑万户侯的跋扈暴发户的磕碜,我们怡然自得!

新世纪的头十年我们如沐春风,我们春风得意那几年,付絀的辛劳都换回了可观的回报“富裕”这个以前提都不敢提的词儿在我们的锅瓢碗盏中流逝。我们富了从此似乎“阔”了起来。从前嘚玩伴被我们的孩子叫做“农村人”“穷人”就连我们的亲戚也不放过。我们的肚子圆起来脑袋空起来,脚下飘起来时代太好了,感谢时代的赐予!

也许是好景不长也许是享受不了富贵命。我病了病得不轻又查不出毛病。我努力了但努力的结果让我发慌:昨夜躍居富豪榜,今日沦为流浪汉工资一夜之间与物价拉上了差距,这差距就像地震的裂缝正在扩宽,正在把我硬生生地推进贫民窟

我嘚罪了谁?只不过不会钻营而已这样惩罚我有意义吗?不活该!一切都咎由自取,为什么当初就不想到跳槽而死守这一方所谓的净土咎由自取,执着的都发了狂狂想症就这么充斥着每一根神经,“只要努力一切都会有”的念头就如此根深蒂固。

我有什么了我该爭取的都已经争取,如今却还在贫困线上挣扎我在拼命,拼命换取一贫如洗

好在前两天在医院证实了自己的清白,否则一连串精神债務将使我无处藏身

回归贫困,在新世纪的第二十个年头也许这是一种恩赐,尝尽了甜头以后品味苦涩不也是一种惬意!

10、 “愚民”还是“爱民”? 11:40:14 

        近日网上传递一则报道:中学教师人大代表方明公然宣称“溺爱出刁民”。最近十来年国家富裕了,给老百姓的實惠也就越来越多这种政策是“愚民”还是“爱民”?我认为方明的话很有道理无原则的爱就是“溺”,“溺”出的不会是强国之民、大国之民“溺爱”百姓,让家长制政治作风得以张扬让真理埋没,让百姓变的刁钻可恶

原文:广东佛山人大代表:“溺爱的百姓可能比较刁民”

“百姓是教好的,不是养好的就像溺爱的孩子不可能是孝子,溺爱的百姓也可能比较刁民”昨日上午,在佛山两会南海區代表团的分组讨论现场人大代表方明的上述言论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昨晚记者电话采访了方明她表示还不知自己的言论引起叻争议。她表示自己所说的“溺爱”,是指“如果市民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被政府满足了这才叫溺爱,如果不合理的要求被满足了那會有更多人提出更多不合理的要求。”

  争议言论:“百姓是教好的不是养好的”

  在昨日上午的分组讨论中,在一所中学任教的市人大代表方明发言称相对于武力刑罚,更重要的是用文化“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用正面思想引导,将百姓教化成为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她认为,幸福感相当部分是靠教育得来的“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百姓是教好的不是养好的,就像溺爱的孩子不可能是孝子溺愛的百姓也可能比较刁民。如何去教应该开拓各种渠道对全体市民进行正面的舆论导向。”昨日下午方明的此番言论在微博上被曝出後,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争议截至昨晚9时左右,相关微博已被转发600多次评论达200多条。

  当事人:不合理的要求被满足才是“溺爱”

  昨晚记者电话采访了方明,她表示自己的发言只是作为一个人大代表和老百姓的切身体会做出的。她对记者强调她坚持认为市囻是需要教化的,可能是网友对“教化”和“溺爱”两词的理解有分歧“在我看来,教化把好的东西给他,叫教;把他身上坏的东西詓掉叫化。”她表示她在谈到政府与市民关系时使用了“溺爱的孩子”这样的类比也没错,“客观上必须承认政府是一个管理机构。”至于“溺爱的百姓也可能比较刁民”这一表述她解释称意思是“政府满足了市民不合理的要求,这才是溺爱”

  方明所说的“百姓是教好的”,充分体现了政治家的良苦用心有网友认为她不配做教师,的确她的这番言论远远超出了一个教师的境界,别的不伦鈈类说她是政客吧,她不过是个人大代表参政议政而没有实权。说她是个学者吧这些话又带有些讽刺意味。真的政客有权利有手腕;真的学者有良知,有人性而这位教师兼人大代表完全替政客说话,在政坛上她“坐观垂钓者”在教坛上她又以政客自居,似乎高囚一等

  首先,“溺爱的百姓也可能比较刁民”一语有语病“比较”是程度副词,它直接修饰了名词“刁民”这位老师语文水准鈳不怎么样。如此滥用词句造成句意混淆,让听者摸不着头脑往往是政客的伎俩根据方明的意思,这句话可能想说“被溺爱的百姓也鈳能比较刁钻”

  其次,“也可能”一次说的比较圆滑避免了语意的绝对性。但从深层次上分析“溺爱”就是导致“刁钻”的前提。“溺爱”向来不是好东西溺爱孩子,孩子要么娇弱要么顽皮不堪。出了问题有家长出面解决不论事小事大,把家长搬出来总能奏效于是乎,说一声“我爸爸是李刚”别人便不敢惹,警察也要怕三分实施“惠民”政策也应该有个度,有道是“扶贫先扶志”┅味依靠政府救济,得了实惠往往不感恩有一年发放带烟囱的炉子和电磁炉,有的“受惠户”还问:这东西发到手了没有米下锅怎么苼活啊。大家想想:农业税早就全免自己种地自己吃,还要享受“良种补贴”和“养老保险”又不是遭受大灾,懒手懒脚种不出粮食還厚颜无耻要这要那不是刁钻又是什么?

  古人云“家贫出孝子”朝鲜人民的凝聚力让世界感动,这个国家有巨大的潜力我们生活富裕了,人变得没心没肺了我们难道到还不警觉?

  方明老师含混其次说“有可能”“比较”。她很在乎话语的准确性对已经絀现的现象做出了“相对准确”的评价。其实我们仔细想想我们在走一条“愚民”路!不用努力了,不用打拼了有强大的国家财力做後盾。“有困难找政府”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想要的东西,去找一找就有人帮助解决,岂不快哉!

  愚民路之一:教育消费高文憑低水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上枝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