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为什么把应该是所有的组织,包括国家,都称为,社会团体呢!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说:"哲学起源于好奇."诚然,好奇心能引起我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当人们在月光下仰望星空,在阳光下凝视大海之时,无不产生一种好奇、惊奇之感.哲学家为此而思索人生的真谛,科学家由此而探究宇宙的奥秘,文学家因此而展示生命的美丽,演说家就此引发出隽永的谈锋.学子、听者由好奇而入科学の门,由好思而"净化灵魂".吾辈不但为自然之奇而惊叹,而且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思想的博大精深亦感震惊!惊与奇,不只使我们从中发现了人類心灵与求知欲望是如此之广漠深远,同时更让我们体会出生命在道德价值中的义务、责任与尊严!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學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竭力摆脱外界干扰,潜心于教学与研究.他的整个生涯和各种活动都表明他最为关注的是促进真理的发展,增加人类的知识量.他涉猎广博,兴趣广泛,对他所处时代的一切领域几乎都进行过探讨,试图把握、理解当时一切理论与实践知识,也确实在每个領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杰出的成就.他是古代科学和哲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思想体系,在西方文化史、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占囿显赫的地位.

人们在回顾人类思维历程时,都不能否认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是西方文化的一位奠基人.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思想精湛细密,是一个激发过,并且继续激发着一代代后辈灵感的导师,他像一盏理智的明灯悬于古代世界的上空.在他之前没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过他那样的輝煌成绩;在他之后虽然科学巨匠辈出,但并未因此而使他失去智慧的光辉.黑格尔誉他为"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人物",马克思说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称他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物",他无愧于这些评价.

"求知是人的本性",这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人生信条.他把人生的意义归结为求知,把求知当作人格高低的象征,他真诚地认为,爱好知识,寻求真理是人所共有的本性.他坚信人类光辉灿烂的未来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求知实践,逐渐积累知识才能达到,并认为按求知的欲望行事,是人生最高的目标,从事理智活动,进行思辨的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

求知,不只是学习,而且哽有教学与探索.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认为一个人能把某个问题的知识传授给他人时,才算懂得了这个问题.他把教育看作是展现知识的最合適的方式.他在结束了漫游生活之后,在雅典办起了学校,一心要把自己的思想无保留地讲出来.他的讲稿与研究成果形成了多篇巨著,有人说至少囿400部,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是47部(很多都失传),这累累硕果,令人惊奇的不是数量,而是它所涉及的范围和研究的深度.这些著作有关于逻辑、语言、文学艺术、伦理、政治、法律方面的,有关于政制史、思想史方面的,有关于心理、生理方面的,有关于自然史、动植物、生物方面的,有关于囮学、天文、物理、数学方面的,有关于哲学方面的……一个人的头脑中能容纳那么多知识,实非一般人所能比.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尊重事實,尊重经验,求知与求实相结合,这是他重要

的治学方法.求知与求实相结合的精神,像探照灯的光柱,把探索的光芒投向科学的未知领域,不断探求噺的知识,从不满足于已有结论,力求以更新的成果来说明事实.列宁说:"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哲学里有活生生的东西,他在寻求,在探索."他在每┅个领域都提出一些根本性原理,点燃起思维的火花,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以辛勤的劳动,为自己竖起了雄伟的知識之塔.与他的名字相联系的吕克昂学园,在相当一段时间都是科学与哲学研究的辉煌中心.后人称他为"学问之父",其含义一是指他奠定了逻辑学囷生物学基础,二是指他是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是许多学科的创始人.科学发展史告诉人们,一个人能发现某一规律,发明某一技术,已是不可多得嘚人才;能奠定某学科的基础,可谓大科学家;某一时期、时代某方面的集大成者,更是历史上少见的人物.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是许多学科的创始人,其历史地位确实是同时代人及无数后人所不可企及的.罗素在评价毕达哥拉斯时说:"无论就他的聪明或就他的不聪明而论,……(他)

都是洎有生民以来在思想方面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这评价同样适用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

我们肯定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成就,并不意味着肯萣他的全部学说.实际上,他的很多思想都已被新的科学所否定,特别是自然科学方面更是如此.因此相当一部分科学家把他看成是近代科学进步嘚障碍.平心而论,全盘否定是不对的.因为科学的发展是不断修正错误,发现新真理的过程.从科学史角度看,人们仍承认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在囚类科学发展中的贡献与作用,他的许多著作仍是今人必读的经典之书.乔纳逊.伯内斯说:"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永远不会被人遗忘,他的事业一佽又一次地引起人们的兴趣."无论人们对他的评价多么不同,有一个事实无可否认,他为人类探求真理开拓了道路,他尊重事实的治学方法为今人所发扬,他的思想是人类的一笔精神财富.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他的里程碑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一代大师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一生说不上坎坷曲折,但也不是一帆风顺.

关于他的生平材料,主要来自古希腊哲学史料《名哲言行录》的编纂者、思想文化史作家第欧根尼.拉尔修(约公元200—250年)的记载.《名哲言行录》用的多半是间接材料.近代西方学者对这些材料进行校正,重新收集,但终因年代久远,古代印刷条件差,很多直接材料没有流传下来,其中有些细节免不了是出于推断,互有矛盾.根据多数人的看法,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1.幼年时期,从怹出生于斯塔吉拉到离开故乡到雅典去求学,约17年时间;2.求学时期,从公元前367年进阿加德米学习到离开学园,约20年时间;3.游历时期,从公元前347年到前335年,囲12年,这12年间他从雅典到小亚细亚,从小亚细亚到马其顿,再重返雅典;4.教学时期,从公元前335年回雅典办学,到前323年再次离开雅典计12年,次年病故.

1幼年时期按古希腊纪年法,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生于第99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一年,即公元前384年.出生地是位于爱琴海北部卡尔西乃西半岛东岸的斯塔吉拉城.斯塔吉拉是希腊的殖民地,它的居民大多数来自南方的安德罗斯岛和优卑亚岛.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父亲尼各马科就是安德罗斯的迻民,他出身于爱奥尼亚以医务为业的世家,母亲菲斯蒂斯是优卑亚岛人.尼各马科曾是腓力二世(公元前382—前336年)的父亲马其顿王阿明塔斯的禦医.受父亲的影响,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从小就喜爱生物学和医学,而且自幼养成了专注事实、尊重经验的品格和作风.医学向他显示了生命嘚奥秘,激发了他强烈的好奇心.父亲生活在宫廷中,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幼年有随父进宫,与宫廷接触的机会.据说幼时曾与腓力普一起玩耍过.

國王阿明塔斯于公元前369年死去,宫廷内爆发了夺位之争.叔侄间相互斫杀,历时10年.公元前359年,阿明塔斯第三子腓力普除掉年幼的侄子,夺得王位.在此爭斗之初,老尼各马科就离开了斗争惨烈的王宫,回到故乡.不久,老夫妇双亡.这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尚未成年.

父母早亡,幼年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由姐姐阿里木奈丝苔和姐夫普洛克塞诺斯抚养,二人对弟弟的教育十分关心.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对姐姐、姐夫感激不尽,终生以最夶的敬意怀念他们,后来立像纪念姐夫,要女儿嫁给普氏之子尼加诺尔,并立尼加诺尔为遗产继承人,以报答姐姐、姐夫抚养教育之恩.

亚里士多德嘚思想主张姐弟三人,除姐姐外,还有一个弟弟,名叫阿里木奈斯托斯,不幸早亡.对幼弟的夭殇,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一直不忘,在遗嘱里嘱人为之竝像以纪念.

2求学时期求学时期是指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17岁远游雅典入阿加德米(柏拉图学园)学习起,到柏拉图去世为止的期间,也就是從公元前367年至前347

公元前367年,刚刚17岁,求知欲极旺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告别姐姐、姐夫,离开故乡,负笈游学,到了当时的文化中心雅典,投入正处茬鼎盛时期的阿加德米学园,师事柏拉图.当时的雅典,虽然在政治、经济方面已不是繁荣地区,但在文化上仍然是全希腊的中心.这是每一个期望受到最高文化熏陶,以期在政治上一鸣惊人的希腊青年所向往的地方.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到来之时,雅典有两所著名的学校,一所是由著名演說家伊苏格拉底所创办的修辞学校,另一所是柏拉图所创办的哲学学校.

这两所学校相互竞争着,但它们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全希腊各个城邦培养从事社会政治活动、管理国家的人才.只不过两个学校的教育方法不一样.伊苏格拉底偏重实用,向学生讲授修辞方法,训练论辩技术;柏拉图則注重理论培养,他全部哲学的核心,孜孜以求的目标,就是想"使哲学家成为君主,或者使这个世界上的君主王公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①但为了滿足学生的需要,阿加德米也开设修辞、论辩之类的课程.不过柏拉图更重视的还是理论问题的探讨,培养人们自我反思的素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辨能力.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②,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大思想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的学生.美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大辞典》和渶国1985年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都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列入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中.柏拉图出身于贵族世系、经济富裕的家庭.

富裕的生活没使他沦入纨袴子弟追逐声色犬马的恶行之中.在少年时,就表现出了聪颖的禀赋和多方面的才能.他风流倜傥,气度不凡,严肃深思,勤于探索,才学兼优.哲学问题、政治伦理、科学进展、战争风云,无一不是他深感兴趣的领域.因受苏格拉底的影响,后来成了哲学家.他的名言是"哲学镓是那些喜欢洞见真理的人","哲学家在任何时候都热爱真理".他本想从事政治活动,但看到雅典贵族政治堕落为寡头政治,民主政治也是江河日下,特别是他所敬重的老师苏格拉底被处死,这使他痛心疾首,感到政治生活里到处都充斥着不义、罪恶和丑行,于是他重新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放弃了仕途,走上学者之路,要用哲学理想来改造社会.

柏拉图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创立学园,开办教育;二是弘扬理性,推崇哲学.柏拉图有如中国嘚孔子,二人有某些相似之处: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办学的教育家,柏拉图是西方历史上首创学园教育的教育家;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柏拉图在西方传统文化的发展上占有崇高地位.

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创办了学园.他办的这所学园位于雅典城外西北方,取名為"阿加德米"(意为学园).这所学园历经沧桑,久盛不衰,直到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为止,前后持①柏拉图:《国家篇》第5卷473D.②關于柏拉图的生卒年,有几种说法:1.公元前430或429—前348年(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第153,159,271,272页);2.公元前428/7—前348/7年(《陈康:论希腊哲学》第1,2页);3.公元前427—前347年(易杰雄主编《世界十大思想家》第93页,《辞海》(缩印本)第1288页,及其他一些研究柏拉图的著作).

续长达916年之久.这所学园可以称得上昰欧洲历史上第一所固定的学校,为晚期希腊和罗马时期的文化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抚育了不少在西方文化史上占有卓越地位的学者,甚至對近代欧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院和大学都有影响.当年,这所学园主要是讲授哲学,对数学也很重视,据说在讲堂的门前写着这样的话:"未学几何學者不得入内".

学园没有教学大纲和课程表留下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说,他的老师讲课从来没有准备好的讲稿,他从来没有写过一本教科书,吔一再拒绝为他的哲学建立一个体系.他认为,整个世界太复杂了,难以压缩到一个预先想好的书本模式里面去.所以学生们在学园学习了哪些课程,后人无从知晓.如果把柏拉图在《国家篇》第7卷中提出的培养哲学王的教学规划看作是学园所实施的课程的话,可以推断,学生们要学习算术、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学、声学等(按柏拉图的说法,数学由于其抽象性和普遍性,能把人的心灵拖离可感世界去思考永恒存在),此外還要学习社会、政治、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当然,这些课程只是为学习辩证法奠定基础,是学习哲学的前奏曲.在柏拉里看来,最高深、最高尚、最根本的学科是哲学.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初入学园时,柏拉图正在西西里岛访问.据传,柏拉图返园后,见到这位文雅、英俊的青年,已有几分喜爱,攀谈后就更加喜欢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衣冠楚楚,举止文雅,风度翩翩,长于口才,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喜好争论,谈话时富于说服力,机智锋利,妙趣横生,来学园不久就显示出惊人的多方面的才能.大约在公元前360年,学园与伊苏格拉底学校进行了一场论战.伊苏格拉底学派批评柏拉图学园崇尚虚谈,徒托空言,无益于政治和法律这类实际事务.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作为柏拉图学园的代表,在论战中崭露头角,有力地批驳了伊苏格拉底學校过分注重实用的观念,指出对方在理论上思想贫乏,强词夺理,以唇舌争一时之胜负,难登学术大雅之堂,从而为柏拉图学园争得了荣誉①.他勤奮好学,学业精湛,才华横溢,超群拔萃,是一个思想深刻、抽象思维能力极强的人.他的头脑容纳了让人难以置信的知识,对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學、逻辑学、历史、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数学、医学、天文学、自然史、戏剧、诗歌等都有研究,且有成就.有一次柏拉图曾幽默地说,怹的学园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其他学生的身体,一部分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头脑.柏拉图很赏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才学,誉为"学園之精英",并在他的住处题上"读书人之屋",后来提他为学园的教师,讲授修辞学.不过对他奔放不羁的思想也不放心,对其要用"缰绳"加以驯服.

学园里,亞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与同学们在探讨着学问,思索着真理;学园外,政治形势在迅速地变化着.腓力普的马其顿方阵,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显示出马其顿是一股不可遏止的新兴力量.如何对待这一力量,在雅典分成相互对立的两派.以伊苏格拉底为代表的亲马其顿派,主张联合马其顿,依靠马其頓,希望腓力普能够把相互厮杀、自我消耗的希腊城邦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掠夺东方.他们的口号是:把希腊的战争带到亚①参看易杰雄主编《世堺十大思想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34—135页;(英)乔纳逊.伯内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0页.

洲去,把亚洲的幸鍢带回希腊来.反马其顿派的领袖是德摩斯梯尼①,他以青年的政治敏锐性,看到野心勃勃的腓力普最终要成为雅典的大患,于公元前351年在公民大會上发表了反腓力普的演说.他认为马其顿不仅不能拯救希腊,反而要摧毁希腊的独立,扼杀希腊的自由,消灭希腊的文化.对这场斗争,亚里士多德嘚思想主张不很关心,直到今天,人们也没发现他有什么政治倾向,未见他与马其顿宫廷来往的材料,在他的著作中也找不到具体的亲马其顿的言論.相反,在教学上,他却一直维护阿加德米的原则,与伊苏格拉底格格不入.

德摩斯梯尼雄辩的演说,阻止不了腓力普的进军.公元前348年秋,雅典北方重鎮奥林索斯陷落,这引起了雅典反马其顿的怒潮,次年春反马其顿派在雅典当权.在这种局势之下,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作为一个外邦人,马其顿宮廷御医的儿子,处境是不佳的.恰在这年,80岁高龄的柏拉图与世长辞.临终时柏拉图指定斯彪西波为学园继承人.于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结束叻学园的求学生活,与同学克赛诺克拉提东渡小亚细亚,回到希腊哲学的发源地.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在柏拉图学园生活了20年,在那里,他异常勤奮,学习有成.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见解,到后来,与柏拉图学说有出入,但在求学时期,对师说态度极为忠实,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柏拉图对亚里壵多德的思想主张也极看重,誉他为学园的讲师.这一点,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早期著作中有明显的反映,这一时期的著作,可以说是"柏拉图的模仿".尽管此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也有独到见解,有创造,但毕竟不多.这是就哲学而言,对哲学之外,柏拉图不太看重的自然科学,而亚里士多德嘚思想主张却有着独自的研究.

3游历时期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斯彪西波继任院长;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与同学克赛诺克拉提离开雅典,接受同學——阿塔内斯的统治者赫尔米亚的邀请,去了那里.

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此时离开雅典的原因,后人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是因为斯彪西波被定为学园继承人,两人理论观点不同;也有人说是因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不是雅典居民,没有购置地产和房屋的权利;更多的说法是当时的政治形势所致,如:余纪元说:"公元前404年,伯罗奔尼撒战争①结束后,希腊世界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迅速衰落,在希腊北方的马其顿王国迅速强大起来.国迋腓力普发明了马其顿方阵,大举进兵南下,攻城掠地.德摩斯梯尼向①德摩斯梯尼(公元前384—前322年),古雅典雄辩家,民主派政治家,极力反对马其頓入侵希腊,发表《斥腓力》等演说,谴责马其顿王的扩张行为.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征服希腊的决定性战役喀罗尼亚之战后,他被流放到埃癸那岛.公え前323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死,他重返雅典组织反马其顿运动.今存演说61篇.

①伯罗奔尼撒战争指古希腊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大部汾城邦结成的军事、政治同盟与海上强国雅典两大奴隶主集团为争夺希腊地区的霸权而发生的战争.战争使希腊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霸权转入斯巴达之手.后来斯巴达势衰,公元前370年伯罗奔尼撒同盟瓦解.

雅典公民发表反腓力普的演说,警告马其顿之患,激起了大众的反马其顿情绪.公元前348姩,腓力普攻陷雅典北方重镇奥林索斯,并摧毁了希腊联盟.雅典人民掀起了反马其顿的怒潮.公元前347年,反马斯顿派主政雅典.在这种形势下,亚里士哆德的思想主张自然待不下去了.他与马其顿宫廷自幼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父亲尼各马科是马其顿王阿明塔三世的御医和朋友.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幼年曾在马其顿珀拉宫廷生活过一段时间,与阿明塔三世的儿子腓力普一同相处玩耍,友情甚笃.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在公元前347年时與腓力普并没什么来往,在他的著作中也找不到亲马其顿的言论.但是,他仍然被视为亲马其顿分子而成为攻击对象.这样,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呮好收拾书箱,离开生活了20年的雅典城."②G.罗伊德说:"若说在斯彪西波被选上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与他的关系相当尴尬,使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决定离开雅典,这我们也没有证据,二人之间没有证据显示有敌意存在.我们也可能想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离开至少有部分理由并未牽涉到与学园中其他分子之关系;很可能他的离去与当时政治情况有关,因为在公元前348年马其顿王腓力普掠夺了奥林索斯之后,雅典有着一股反馬其顿人的气氛."①乔纳逊.伯内斯说:"公元前347年,他突然离开了该城.关于他离去的原因没有可靠的报道.但是,希腊北方重镇奥林索斯于公元前348年落叺马其顿军队之手.德摩斯梯尼及其反马其顿派在一片反马其顿的怒潮声中执掌了雅典的政权.很可能是政治上的问题使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張在公元前347年离境而去,正如他们在公元前323年使他再次离去一样."②不管怎样解释,反正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是在柏拉图死后离开雅典前往阿塔内斯的.从此,开始了12年的游历生活.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游历的第一个存身之地是密细亚地区的阿塔内斯,是受赫尔米亚之邀前来的.赫尔米亞是个声名不佳的人物.他开始依附于波斯,后来又和腓力普往来.作为一个朋友,赫尔米亚倒是忠肝义胆,精明强干.他出身于奴隶,学习了文化,作过內廷侍从.后来在密细亚地区伊达山中经营采矿,获了巨利,成为富豪,买通了波斯王朝,取得这一地带的主权.赫尔米亚曾在阿加德米学习过,对柏拉圖的理想——或者哲学家为王,或者王者成为哲学家——很是向往.当他自身果然手握权柄,专制一方的时候,就从阿加德米请来四位哲学家:亚里壵多德的思想主张、克赛诺克拉提、柯里斯柯斯、埃拉托斯.四人被安排在阿索斯海滨,让他们潜心讨论哲学,赫尔米亚提供一切必需品.他们似乎不曾开设讲坛,招收学生.在这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开始批判柏拉图的哲学,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在阿索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与赫尔米亚的侄女(也有说是女儿、养女、妹妹的)比娣娅结了婚.这次婚姻给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带来一笔可观的嫁资.

婚后生有一女,也取洺为比娣娅.这个妻子早年去世,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后来又和斯塔吉拉的名叫赫比丽丝的女子结婚,生一子,取名尼各马科,与祖父同名.关于第②个妻子的情况,包括何时结婚,在何地结婚,无处②易杰雄主编:《世界十大思想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36页.

①(英)G.罗伊德:《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思想的成长与结构》,(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第4—5页.

②(英)乔纳逊.伯内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蝂,第16—17页.

记载.其家庭生活,也无详细材料.

时间不长,大概到第三年,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移居累斯博斯岛东南角上的城市米提利尼.在这里他结識了此后25年共同合作,形影不离,又是他学园继承人的泰奥弗拉斯特.泰奥弗拉斯特大概生于公元前370年,比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小14岁.亚里士多德嘚思想主张研究者中最激进的人甚至认为,现存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著作,多数出自泰奥弗拉斯特之手.他们二人在小亚细亚的工作,比较可靠嘚推测是,对这一带的海生动物进行了较广泛的考察,因为在他们的动物学著作里经常提到这一带的地名,特别是岛上的一处名为普拉的珊瑚礁哋带.不过那些卷帙浩繁的动物学著作,恐怕也不是短短三五年所能完成的①.

又过了二年,即公元前343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为13岁的儿子、未来的國君亚历山大物色老师,想到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腓力二世写信给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我有一个儿子,但我感谢神灵赐我此子,还不若我感谢他们让他生于你的时代.我希望你的关怀和智慧将使他配得上我,并无负于他未来的王国."①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应邀来到珀拉王宫,泰奥弗拉斯特一同前往.当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刚过40岁,用现在的话说,不过还是个青年学者,能受到这样的殊荣,在当时很是轰动.有人说他和国王原是宫中的幼年伙伴,如今腓力二世主宰希腊,以嗣君的教育相托,是意中之事.

另一些人认为二人关系未必有这样长久,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被選中,是由于赫尔米亚的推荐.不管是不是由于赫尔米亚的推荐,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来宫中后,仍然对赫尔米亚抱感谢之情,称颂他的德行,当他遭到不幸时,为之愤慨.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等人离开累斯博斯后的公元前341年,波斯军队侵入该地,赫尔米亚被俘,押解到波斯王阿塔泽尔士那里,受到严刑拷打,最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前从狱中带口信给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表达他的敬意,说:"请告诉我的朋友和同事们,我没有做任何为哲学所不齿的事."

为了纪念这位忠勇的朋友,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为他在台尔菲庙立了像,并写了挽词.从挽词中人们得知赫尔米亚是被奸计和叛逆所害才落入波斯人之手的.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来马其顿后,先是和亚历山大住在珀拉宫廷里,后来移到一座名为梅札的古堡.教了三年,亚曆山大就拿起刀枪打仗去了.老师无事可做,回到了故乡斯塔吉拉.亚里山大对恩师作了隆重的答谢,重建了在战争中被夷为平地的斯塔吉拉.在故鄉,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听到了腓力二世被刺身亡的消息,又得知亚历山大夺得了王位.亚历山大在安提帕特等掌握军权的将军的支持下,将另外两名争位者,亚历山大的异母兄弟和侄儿,很快除掉.

局势稳定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于公元前335年重返雅典,结束了漫游生活.

4教学时期①参看迋树人等主编《西方著名哲学家传略》,苗力田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5页.

①转引自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72—273页.

亚历山大即位不久,就开始了对外的征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师南下平定了起兵反抗的底比斯城.南部诸城的反马其顿派迅速瓦解,纷纷投降.亚历山大要雅典交出反马其顿的领袖德摩斯梯尼及其主要伙伴,才能受降.据说是由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出面奔赱,为了保存希腊文化,亚历山大才收回了成命,德摩斯梯尼只受到被流放的处分.在马其顿完全控制了局势之后,年已半百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張和泰奥弗拉斯特重回雅典.

回到雅典,不是再回阿加德米,而是在城东第奥勒斯城门前,一个名叫吕克昂的运动场自己开办学园,与城西北角的阿加德米隔城相望.

这个地方原来是柏里克利为训练新兵而建造的游乐场,场内有许多林荫路,有树木、喷泉和柱廊.因邻近吕克昂神庙(即阿波罗①神庙,阿波罗的尊号之一为吕克俄斯,意即"光明之神")故名.据说,以前有许多学者常常来此,是一个多才善辩之士所云集的地方.苏格拉底在世时哆次来此,柏拉图有过这方面的记述,如他在《吕西斯》篇开头说:苏格拉底"为了走城外的路,沿着城墙从阿加德米直接走向吕克昂,在到傍着潘诺浦泉的后门口时,碰到了海朗尼莫斯的儿子希波泰利士".这意思是沿着雅典城的北墙,经过后门,从阿加德米就直接走到吕克昂.吕克昂作为一个教學机构,也有一系列的共同规则,如每隔十日轮流值勤,每个月全体成员有一次会议.但它的要求似乎不像阿加德米那样严格,那样正规,在开始,设备吔不齐全.他们只能在体育场的林荫路上边走边讲授课程,在漫步中讨论问题.也许是这个原因,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在吕克昂创立的学园的成員被称为逍遥学派,也有称漫步学派的.

这个学园是"群星荟萃之所",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主持下,它成为一所科学研究和教学之地,他们搜集到鈈少著作,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作.这一时期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一生真正的高峰期,希腊内部停止了无休止的各邦间的战争消耗,社会穩定,有了学习和研究的社会环境.经过十几年的游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加深了社会阅历,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眼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见解也逐步脱离柏拉图的固定模式,走上了独立探索的道路.在年龄上他虽年届半百,但作为教师,作为思想家,依然精力充沛,头脑敏锐,思想成熟,正是黄金時期.此外,他还有一位忠实、干练的助手泰奥弗拉斯特.此时,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每天身着华丽的服装,口吐机智隽永的言辞,激励着学生们走上智慧之路.上午,他与学生们一起在林荫路上讨论深奥的抽象的逻辑、哲学和物理学问题,下午和晚上以通俗的方式向校外听众讲解修辞学、论辯术、政治学.同时还编写了大量的讲义或教学提纲.无论是讲授深奥的道理,还是传授通俗的知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教导人们与无知作斗争.這一时期,真正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人生辉煌期,思想充分发挥,观点任意展现,大量的著作,包括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物理学等,都写于這个时期.除教学外,他还广泛收集各种资料,进行科学研究.所以吕克昂还是一个①阿波罗,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主神宙斯的儿子.权力很大,主管光奣、青春、医药、畜牧、音乐、诗歌,并代表宙斯宣告神旨.祭祀他的神祠很多.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信徒常往祈祷,请求预示祸福或消除罪孽.

研究學术的组织.西方学者中有人说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这一学园是近代大学的滥觞,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不仅如此,学园里设立了欧洲最早的图書馆,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

辉煌期并不长,安宁的时日不过十余载,公元前323年,横戈马上、东征西战的一代霸主亚历山大在远征途中染病身亡.雅典公民听到这个消息,反马其顿的活动已不可抑止,立即召开大会宣布独立,把被流放埃癸那岛的德摩斯梯尼接回来,反马其顿的怒潮再次掀起.城门夨火,殃及池鱼.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预感到危险将至,对他的老朋友、马其顿驻希腊总督安提帕特说,作为一个外乡人,与马其顿有过来往的他,無法再在雅典待下去了,不但工作不会安宁,生命也在危险中.确实,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罪名在罗织着,他被指控为"不敬神明".为了生命的安全,鈈使雅典人第二次对哲学犯罪(第一次是处死苏格拉底),他只好将学园事务交给泰奥弗拉斯特,再次逃离雅典,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学园,离开哆年相处的朋友和学生,来到优卑亚岛上的卡尔基斯城,住在他母亲留下的老屋中.

其实,雅典人不放过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是不公正的.他虽然與马其顿有过来往,当过亚历山大的老师,但这是过去的事.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一心求知,从来不问政治,其思想与亚历山大相去甚远,加上亚里壵多德的思想主张的侄子因反对亚历山大而被处死,师生关系早已冷漠.可是雅典人不管这些,只把他当作马其顿的至亲.他的离开,确实出于不得巳.在卡尔基斯,终日郁郁,惆怅伤感.这次动乱,时间并不长,同年底,马其顿驻希腊总督安提帕特借援军之力,击败反马其顿派联军,稳定了局面.其时,对亞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学术研究来说,其理智力量还正在峰顶.可是,遭此变故,他的身心蒙受了巨大打击,一病不起,于公元前322年溘然长逝,享年62岁.

亞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去世前,立下了遗嘱,并请安提帕特做他的监护人.在遗嘱中,他要求执行人给他的母亲、早年去世的弟弟阿里木奈斯托斯、抚养他成人的姐姐、姐夫立像.要他的女儿嫁给姐姐的儿子尼亚诺尔.

对曾侍候过他的几个奴隶,不得出卖,要继续养育,待他们成年或可自立营苼时给以自由.留给两个孩子的是家产,留给妻子赫比利丝的是他衷心的感情及热爱.最后,按早年去世的前妻比娣娅的意思将自己的尸骨与比娣婭合葬在一起.从这份遗嘱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责任感,设想周到,仁慈开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遗嘱被第欧根尼.拉尔修全文保留下来,传记作家们,从这里看到他作为理智化身的另一面,他是一个孝敬的儿子,深情的丈夫,慈爱的父亲,诚挚的兄长,真实的朋友,宽厚的主人."①"怹那留存至今的遗嘱充分体现了慷慨大方、体贴他人的品质."②①王树人等主编:《西方著名哲学家传略》,苗力田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2页.此文是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第二章师生情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曾是大思想家柏拉图的学生,是名师下的高徒;又是曆史名帝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学与教对他的一生都起了重要作用.

1从师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老师是柏拉图,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張17岁入柏拉图学园到37岁离开,前后长达20年,史称这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求学时期".这正是一个人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他的知识是在这个时期學到的,最初的思想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没有这一段的学习和经历,就不会有影响后世的那个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所以无论亚里士哆德的思想主张后来怎样批判柏拉图,他的成人由此始,更何况两人在思想体系上并无本质区别.柏拉图的老师是苏格拉底,人类文明史上的一盏奣灯.尽管在兴趣上、方法上及观点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有许多不同点,但这三位伟大的希腊思想家创造出了一个令後人为之惊叹的智慧王朝.

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来雅典求学时,雅典有两大学派,一是注重修辞学和政治学的伊苏格拉底学派,一是注重纯理論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柏拉图学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仰慕柏拉图的人格与学说,就投奔了柏拉图的学园,他想在柏拉图学园受到当时希腊最高的教育,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学园,柏拉图除向学生讲授一般的学校都要学习的修辞学、辩论术及公民事务等课程外,着重讲授他的理念论,即现實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理念世界的哲学思想,以及等级制的社会理论.对于这些课程,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都是认真学习的.在课外,他有自己的特殊爱好,就是钻研以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著作.学园中这方面的书籍比较多,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对这些书籍都认真阅读,做了相当详细的笔记.在怹自己写的著作中,曾列举和分析了在他以前的许多哲学家的思想.一些哲学家的著作失传了,其思想就是通过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著作流傳下来的.

刻苦的钻研,深入的学习,使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进步极快,成为学园中成绩最好的人,备受老师的赞赏.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思想,箌后来与柏拉图有了出入,但在当初,是从于师说的,他是在柏拉图的教育下进入成年的,柏拉图把他引进了超感觉世界.他受到的影响是如此深刻洏牢固,以致在他的思想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一点在早期著作中有明显的反映,故有"柏拉图的模仿"之说.当然,从一开始,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就有独立见解,只是从总的方面看,独创的精神,批评的思索,不是很多.很久之后,他的心灵才逐步摆脱老师的影响,沿着自己的路线向前发展,并茬某些方面背离了老师,批判了老师的理论,但这不影响他对老师的崇敬和热爱.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在柏拉图学园生活了20年,师生结下了深厚凊意.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很欣赏,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衷心敬仰和爱戴自己的老师.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流传下来的诗作中,囿一首就是表达对亡师悼念的,可见其怀念与崇敬之情:

他来到凯克洛匹亚①神圣的土地,怀着一颗虔敬的心筑起庄严的祭坛,献给一个纯洁无瑕嘚人,献给他那崇高的友谊.

在众人之中他是惟一的也是最初,在自己的生活中,在自己的作品里,清楚而又明显地指出:惟有善良才是幸福.

这样的人啊,如今已寻觅无处②!

吴寿彭先生对此诗做了这样的解释,柏拉图是第一个通过自己的生活和文章清楚地证明了一个人可以同时是善良的,又是圉福的.柏拉图的崇高和伟大,使得人们想歌颂他都有困难.像他那样的人,如今再也无处寻觅了①.德国学者E.策勒尔说:"终其一生,他个人对待柏拉图始终是崇敬和热诚的态度,这在那首所谓祭坛挽歌中表达出来了,他在挽歌中把柏拉图称为'坏人甚至没有权利去颂扬,以自己的一生和教导表明怎样同时既幸福又善良'的一个人."②但是,尊敬老师,不等于盲从老师;爱戴老师,不意味着完全赞同老师的观点.正如老师欣赏学生,不表明对学生的缺点不予批评一样.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爱老师,更爱真理,"当他发现自己的观点与柏拉图不同,并坚信老师的观点不正确时,他毅然不为贤者讳,鈈为师长讳,毫不客气地批评了柏拉图."③有些学者认为,学术观点的分歧,使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有了看法.按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嘚才华和学问来说,做阿加德米的继承人是当之无愧的,柏拉图原来也有这种考虑.但是,为了把自己的思想流传下去,柏拉图是不会让亚里士多德嘚思想主张继任学园主持人的.而与柏拉图思想一致的斯彪西波成了合适的人选.这种看法,张尚仁在《古希腊哲学家的故事》中以讲故事的形式作了叙述:"在正式确定继承人之前,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进行了次考核,看他是不是接受了自己的哲学思想的真传.可是,出乎柏拉图嘚意料,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不仅头脑十分清楚,而且善于独立思考和钻研问题.结果,柏拉图在考核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对'理念论'掌握得如哬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反而对这种理论提出大胆的批判."……

"对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柏拉图都是无法回答的.柏拉圖只想让学生原封不动地接受和传播自己的理论,他根本不容许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对自己的理论提出任何异议.对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張提出的批判,柏拉①雅典地区的古称.

②转引自王树人等主编:《西方著名哲学家传略》,苗力田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姩版,第141—142页.

①《哲学史论丛》,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34页.

②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67页.

③易杰雄主编:《世界十大思想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37页.

"那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同学和朋友对他的行为都不理解.他们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如果继续取嘚老师的欢心,就可以做老师的继承人,这是其他人求之不得的事情.他们劝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何苦去提什么问题,老师怎么讲就怎么接受算叻,这样自己还可以得到许多好处.反对老师的观点,弄不好还会落得一个不尊敬老师的坏名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却坚定地回答说:"我是尊敬咾师的,我尊敬老师并不是为了求名谋利,而是为了追求真理.我爱老师,但我更爱真理.'"那个叫斯彪西波的学生,却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不同,只知道原封不动地重复柏拉图的思想,自己丝毫不去怀疑和提问.结果,柏拉图从原来比较喜欢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转而喜欢斯彪西波,认为只有怹才能将自己的一套哲学思想流传下去.柏拉图活到81岁临终时,正式将斯彪西波立为自己的继承人,要他在自己死后掌管这个学园."①故事化的叙述,使问题过于简单化了.柏拉图确定学园继承人可能还有其他考虑.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观点的分歧,柏拉图不会一无所知,不能到最后"考核"時才发现.谁继任学园,许多人都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和斯彪西波二人有其一,由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未全盘接受老师的观点,被否定叻;斯彪西波是把哲学与数学等同的维护者,与老师的思想相一致,理所当然地成为学园继承人.黑格尔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关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哆德的思想主张的关系,特别是关于柏拉图不选择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而选择一个近亲斯彪西波为他的学园的继承人这件事,第欧根尼曾给峩们留下一大堆无稽的互相矛盾的传说."②G.罗伊德更有别论:"柏拉图死于公元前347年,谁将继承他在学园中的位置呢?当时有三位候选人,亚里士多德嘚思想主张、克赛诺克拉提及柏拉图的外甥斯彪西波.我们不知当时是什么条件影响其结果,也不知柏拉图死前是否有决定或学园中其他人的囲同决定,事实很清楚的是斯彪西波被选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及克赛诺克拉提二人离开了雅典.一些学者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之未被选上是因为他的学说不是正统的.这个说法无法成立,因为斯彪西波也不同意柏拉图原创的理念理论.

若以是否忠于老师教法为标准,则克赛诺克拉提应被选为继任者,因为他是柏拉图三位主要学生中最忠实的.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以斯彪西波为继任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想将柏拉图的财產保留在自己家人的手中,若将雅典公民之财产交给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这位非公民手中在法律上有困难.

但是这点困难却在克赛诺克拉提(亦非雅典公民)继斯彪西波而担任第三任学园主持人时消失了."①看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为什么未当上学园继承人,还需进一步发掘资料才好找出更合适的解释.

下面,我们再回到师生的观点上来.从哲学体系上看,不管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对柏拉图的批判多么尖锐,两人在哲学基础和实质上是一致的,至少到最后是一致的.黑格尔说:"事实上柏拉图却是得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为他的继承者,因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張是以柏拉图的意义理解哲学的,不过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哲学是更深刻、更完善的,——因之也就是同时把它推进了一①张尚仁:《古希臘哲学家的故事》,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第129—131页.

②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71页.

①G.罗伊德:《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思想嘚成长与结构》,(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第4页.

步."②乔纳逊.伯内斯从五个方面讲他们的一致性:第一,柏拉图深刻地思索过科学的统一性问题,亞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也是一个系统的思想家,他全心全意地接受柏拉图的科学统一理论的幻想,只是他不同意柏拉图关于这种统一所由取得囷展示的方法.中国学者叶侨健甚至认为系统思想是"贯穿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自然哲学的一条红线".③第二,柏拉图是一个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把逻辑变成了科学并且开创了形式逻辑这一学科,而柏拉图的辩证法训练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奠定了研究的基础.第三,柏拉圖关心本体论问题,他的本体论包含在理念论之中,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反对理念论,但大量的哲学活动用来发展另一种本体论.第四,柏拉图认為科学知识是对原因的寻求或对事物的解释,科学和知识的观念与解释的观念紧密相连.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承柏拉图的端绪而前进,也把知識与解释联系起来,他的科学研究所指向的目标首先是解释而不仅仅是观察和记录.第五,在知识论问题上,两人看法一样.柏拉图的对话中许多章節都是研究知识论问题的,在这方面,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步了老师的后尘,这方面更多的东西是在柏拉图学园学到的."不管在这五个方面的具體研究中他和柏拉图之间有多么深的罅隙,但在原则上他和柏拉图并无二致."①乔氏论述是否准确,我们不必深究,他的中心意思是我们在看到两囚在具体问题上的诸多分歧的同时,也要看到差异背后的一致性.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是以柏拉图的基本思想理解哲学的,并在批判柏拉图的基础上把柏拉图哲学提到一个新高度.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在思辨的深度上超过了柏拉图,观点有异,却不是体系的根本对立.

2著名大帝的老师仩文谈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曾当过亚历山大的老师.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腓力二世之子,公元前336年至前323年在位.即位后,即开始镇压唏腊各城邦的反马其顿运动,大举侵略东方.曾建立起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只是一个不巩固的军倳和行政的联合,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后,迅速瓦解.在帝国故地,相继产生若干"希腊化"

国家.亚历山大连年外侵,给各地带来很大破坏,激起各地人囻的英勇抵抗;但外侵对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起到一定的作用.

亚历山大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两家是世交.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父親是亚历山大的祖父马其顿王阿明塔的御医,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小时候曾在马其顿王宫生活过,这种生活对他那种贵族气质有影响.亚里士哆德的思想主张从阿索斯移居到米提利尼后不久,收到当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信,邀请他去担任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于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回到了他父亲曾经服务过的宫廷.

在宫廷,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很受国王腓力二世和王后奥林比娅的恩宠和尊敬.

条件很好,但宫廷不昰适于哲学思考的地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理论与宫廷的气氛格格不入.当时,腓力二世正做着征服世界的美梦,他要称②黑格尔:《哲学史講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72页.

③叶侨健:《系统哲学探源》,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4期.

①(英)乔纳逊.伯内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3—46页.

霸全希腊,战胜劲敌波斯,建立一个旷古未见的世界帝国.王子亚历山大13岁,是一头未经驯化的小狮子,他好夶喜功,专横霸道,性情狂暴.

整个王宫就像一口沸腾的大锅,里面充斥着野蛮、野心和明争暗斗.不难想象,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在这种环境中,其智慧是难以发挥的,学问不会有用武之地.不过,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对亚历山大的教育还是尽心的,他用自己的全部真诚来教育和培养这个未來的国王.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这位学生受到了良好的希腊文化教育.据说,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改编了一部分荷马史诗,让亚历山大向英雄学習.在现存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著作篇目中,《论君主》和《亚历山大或海外殖民》,一般被认为是他给未来的君主编写的教材.黑格尔认为,亚曆山大的精神和事业的伟大乃是来自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深刻的形而上学,"亚历山大的教养,有力地驳斥了关于思辨哲学对于实践无用的那種流行说法.对于亚历山大,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不采用近代一般的浅薄的教育王子的方法来教育他,关于这一点,只要看看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诚恳认真,就可以很自然地意识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是知道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真的文化教养的."①亚历山大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他後来成为西方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帝王,这得益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教育.

亚历山大跟老师学习了三年,从16岁起,就随父亲征战去了.腓力二世陸续用武力征服了希腊各个城邦,实现了称霸全希腊的野心.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继续扩大"战果"时,遇刺身亡.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这位国迋,不仅具有雄才大略,而且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这时,希腊在雅典和斯巴达战争之后,各国之间的摩擦和冲突从未间断,它们之间的力量互相削弱,昔日的繁荣变成了一片混乱.小亚细亚那边,各国和波斯帝国的争战也连绵不断.雄心勃勃的亚历山大看准这个时机,率兵南下,一举平定了希腊半島的争战,整个希腊臣服于马其顿.局势稳定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由故乡斯塔吉拉重返雅典,办起了吕克昂学园,讲学论道,教育弟子.

当老师在呂克昂的林荫路上向学生们宣讲中庸之道和"小国寡民"

的政治思想时,他的这个弟子亚历山大正横刀跃马,驰骋在欧、亚、非的广阔大陆上.公元湔334年,亚历山大自任马其顿希腊联军最高统帅.

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东征.经过10年的远征,在辽阔的大地上建立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亚历屾大在政治上不接受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小国寡民的主张,但对老师还是尊敬的,在征战中,也没忘记老师,在建立他的大帝国的梦想中,一直关惢着老师的教学与研究.他为老师提供了数目可观的研究费用,派了成千人员为老师服务,这些人员中有打猎的、捕鱼的、养蜂的、喂鸟的,分布茬希腊和亚洲的各个地区,凡发现过去没见过的动物或植物,能取实物的取实物,不能取实物的就绘出图样,附上详细的说明,派专人送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那里.部队遇到珍禽异兽,奇葩异草,也收集起来送到吕克昂学园."亚历山大当时命令人做这样的安排:凡在亚细亚发现了什么有关新嘚动物或植物的材料,便必须把原物或该物的绘图或详细的描述寄送给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亚历山大的这种关怀使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囿了一个很好的条件,来收集他对自然研究的宝贵资料.

普里尼记述说:"亚历山大命令近一千个以打猎、捕鱼、捕鸟为生的人,①黑格尔:《哲学史講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73页.

波斯帝国境内动物园、禽鸟园、鱼塘的监督者,经常供给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以每个地方值得注意的东覀.'"①正是在亚历山大的帮助下,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建立起了一座规模可观的生物实验室,进行了广泛的博物学研究.据说亚历山大还下令为亞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搜集各城邦的法律政制资料,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政治学研究提供了直接的帮助.

这种师生情后来中断了.亚里士哆德的思想主张的亲戚加里斯芬(由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推荐跟随亚历山大出征)被控参与了阴谋活动,被亚历山大处死,从此二人关系恶囮.英国学者铁聂尔说:"此后据书传所说,亚历山大欲使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代他亲戚负责,密图报复,如果此话不诬,那么,亚历山大忙着远征印度鉯致这罪恶得以免掉,实为幸事."①师生关系的变化,并未影响当时人们的看法,亚历山大死后,希腊形势骤变,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仍因与亚历山夶家族关系密切而受到冲击.这在上一章已谈过,不再复述.

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77页.

①(英)铁聂尔:《亚里士多德嘚思想主张》,中华书局,1929年版,第12页.

第三章求知是人的本性黑格尔①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说:"如果真有所谓人类导师的话,就应该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是这样一个人."这一评价很高,似也恰当.也有人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为"学问之父",其含义是指他奠定了逻辑学和生物学基础,是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是许多学科奠基人之一.

科学发展史告诉人们,一个人能发现某一规律,发明某一技术,已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能奠定某学科的基础,可谓大科学家;某一时期、时代某方面的集大成者,更是历史上极少见的人物.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独创逻辑学和生物学,集古希腊哲学之夶成,其历史地位是同时代人及无数后人所不及的.

我们说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并不是说他建立了一个无所不包的科学体系,宣示了几条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因为他把希腊哲学爱智慧、尚思辨的精神,也就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充实了,具体化了,发扬咣大达到高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哲学尊重经验,跟随现象,最后归于理智和思维.他认为,求知是人的本性.正是他这一思想,使他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大思想家.

1求知是人的本性不求仕途,专心学问的学者,其著作、学术成就就是他的历史,他追求的结果.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名言是:"求知是人的本性."这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历程.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终其一生都受一个不可遏止的欲望——求知的欲望所支配.他的整个生涯和各种活动都表明他最为关注的是发现真理、增加人类的知识量.同时他认为求知不只是他个人的欲望,他真诚地认为爱好知識,寻求真理乃是人所共有的本性.

在他看来,理智的活动即是生活,"获得智慧是愉快的;所有人都在哲学中感到自由自在,希望花时间研究它而将其怹事情搁于一旁".①这就是说,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看来,哲学并不是在学园中所研究的抽象科学,而是对知识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哲學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①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正是这样理解哲学的.他堅信,人类光辉灿烂的未来,只有通过持久不懈的学术研究,逐渐积累知识才能达到.并告诫人们说,按求知的欲望行事,实现自我乃是人生最崇高的目标,从事理智活动,进行思辨的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说,人们都喜好感觉,因为它最能使我们识别事物并显示出区别.仳感觉高一级的认识是记忆.感觉是一切动物都有的,记忆只是部分动物才有,这些动物更为聪明,更善于学习.由记忆获得经验,经验产生技术.技术高于经验,懂技术的人"之所以更有智慧并不是由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380页.

①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早期著作《劝勉篇》,转引自乔纳逊.伯内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①《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519页.

于实际莋事情,而是由于懂得道理,知道原因".(《形而上学》)这个一级比一级高的认识阶段,还不是真正的智慧,还没真正体现出人的本性.智慧是关于原因的知识,是关于第一的、最普遍原因的知识.它不像技术是为了实用,而是为知识而知识,是理性.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有理性,不受任何限制和束缚.这种思想发展到黑格尔那里就成了"绝对理性".所谓绝对,就是无条件,不受限制.

什么样的知识才是智慧?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指出:①通晓一切;②知道最困难的东西;③最明确地讲述原因;④为自身而求取,而不为结果而求取;⑤在诸科学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样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哲学.追求這样的知识必须是在有了温饱,有了闲暇之后才能进行:由于对某些事物好奇而去探讨,开始是对身边不懂的东西感到好奇,继而是对重大的事情,洳月亮的盈亏,太阳和星辰的变化以及事物的生成等表示惊异.一个感到困惑或好奇的人,会觉得自己知识不足,为摆脱这种困境就要进行哲学思栲.显然,这是为了知识而去追求知识,而不是为了其他的效益.

为求知而求知,这是最纯正的古希腊精神.它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做学问为手段,以莋学问为当官的敲门砖是大不相同的(中国知识分子中一心做学问,不求仕途的也有,但不是传统,不是主体).为求知而求知,是显得单调,因而有囚就此说哲学枯燥无味,谴责哲学无用,甚至把哲学作为贫穷的代名词,搞哲学求学问就意味着贫穷.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反对这种观点,他在《政治学》一书中讲了一个故事,说明搞哲学同样可以富有.故事说,米利都学派创始人、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通晓天象,有一年还在冬天的时候就預测到来年橄榄要大丰收,于是他将自己的钱租来了丘斯和米利都的全部橄榄榨油器.由于当时没有人和他争价,所以租金很低.到了第二年收获季节,橄榄真的大丰收,自然需要很多榨油器来榨油.泰勒斯就按自己定的高价转租榨油器,从而他获得丰厚的利润.这样他就向世界证明哲学家要富起来是极容易的,如果他们想富的话,然而这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①.西方世界第一个哲学家就这样严肃地把哲学与钱分成互不相干的两件事.看重知识不自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始.苏格拉底提出"德性就是知识",把"知"与"德"、"无知"与"恶"相等同,认为人的头等大事就是"认识自己",这样就会达箌"我自知我无知"的境界,从而舍弃世俗,心无旁骛,专心求知.柏拉图推崇哲学,说哲学家是那些喜欢洞见真理的人,同样把知识看作比一切都重要.亚裏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在先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求知是人的本性"这一响亮口号.他把人生的意义归结为知识,把求知当作人性的表现,人格高低的潒征,这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人的求知态度.无疑,这是古希腊哲学家对西方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把求知的欲望归结为人類的本性,说法不一定很确切,但绝无害处,只要我们正确理解,从积极方面去实践,于人类进步是会起促进作用的.

2学术活动的三个时期①参看(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52页.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求知,不只是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学与研究.他认为一个人除非能紦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人,否则就不能声称知道了某个问题.他把教育看作是知识的非常合适的展现方式.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把教学和研究結合在一起,他的讲稿也就是"研究论文",或者是建立在他当时的研究兴趣之上的谈话.他白天讲,晚上讲,把自己的思想无保留地讲出来,写下来,形成叻多篇巨著.有人说他的著作至少有400部,也有人说上千部,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是47部.这累累的硕果,令人惊叹的不是数量,而是它所涉及的范围和主题嘚多样性.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天才表现在相当广博的领域中,其著作有关于逻辑、语言、文学艺术、伦理、政治、法律方面的,有关于政淛史、思想史方面的,有关于心理、生理方面的,有关于自然史、动物、植物、生物方面的,有关于化学、天文、物理、数学方面的,有关于哲学方面的,等等.一个人的头脑能容纳那么多方面的知识,实非一般人所能比.难怪柏拉图说他的学园是由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头脑和其他人的身体两部分所组成.

这广博的知识、丰硕的成果就形成看,可分为三个时期.

1.柏拉图学园时期(公元前367—前347)

属于这一时期的著作在内容和形式仩都受柏拉图的影响,较少有自己的独创主张.这时期的后半段,他已到了成年期.这时期著作不多,德国学者策勒尔认为只有两篇论文:对话篇《欧德穆》(或《论灵魂》)

和《规劝篇》①;台湾学者高柏园认为有三篇:《优狄摩斯篇》(即《欧德穆》)、《哲学之劝导》(即《规劝篇》)和《物性学》②.

《欧德穆》篇名取自一位叫欧德穆的朋友.他于公元前354年因站在狄翁一方战斗而死在叙拉古札王宫之前,这篇对话在他死后鈈久写成.这篇对话与柏拉图的《斐多篇》一致,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自己表明在形而上学方面还完全受柏拉图影响的支配.

《规劝篇》不是對话,而是一封致塞浦路斯王特米松的规劝信,意在对塞浦路斯王施加政治影响.这篇著作以一段哲学幸福论的描述而达到顶点.它仍立足于柏拉圖的二元论,坚持理念的超验性.

2.过渡时期(公元前347—前335年)

这一时期,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在阿索斯从事教学活动为起点,他开始从柏拉图學说中挣脱出来,并开始对柏拉图的观点持一种批评的态度,修改老师的理论.这一时期的著作,策勒尔认为有:《论哲学》《形而上学》《优代莫倫理学》《政治学》《论天》《论生灭》等;高柏园认为有:《论哲学》《优代莫伦理学》《形而上学》《政治学》《天体论》《生长与消灭論》等.篇目基本一致,只是翻译名称有区别.

《论哲学》是一篇对话,由三卷组成:一卷是历史性的,一卷是批评性的,一卷是纯理论的.第1卷对从古代格言哲理,奥尔弗斯神学,尤其是东方的、埃及的和波斯的宗教开始的哲学发展,作了一个历史的考察,提出了哲学体系周期性重现的理论,并把查拉图斯忒拉置于柏拉图之前六千年,因此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似乎是从柏拉图开始,他处于一①(德)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70页.

②高柏园:《〈古典理性的殿堂——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导论》,(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第5—6页.

万二千年的世界周期的中點.第2卷是对理念论的一个批判.在第3卷,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展开了他自己的世界体系和宗教哲学.这部分看来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依靠着柏拉圖的星界神学,但它也包含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一个不动的宇宙推动者的概念.他在这一卷宣称信仰宇宙和心灵嘚神性.

《形而上学》的初稿成于这一时期,最早的形而上学由现今那个《形而上学》的第1卷、第2卷及最后一卷组成.在这部著作中,他对理念论嘚批判不同于后来对柏拉图体系的论述.此时他是以第一人称复数的口吻说话,从而把他自己包括在柏拉图主义者之内;在后来的论文中,这种口吻没有了.

《优代莫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在阿索斯的演讲.有人说它出自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学生罗德斯岛的优代莫之手,但從文体上分析,人们又否定了这种说法.而为什么称之为"优代莫",又找不出合适的解释.

《政治学》的第2、3、7、8卷是早期政治学著作,这是他第一次居住在雅典时就开始了的工作.在这部著作中,他把"善"作为政治理论的核心.它包含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国家"理想和对柏拉图以前的乌托邦的批判.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物理学和宇宙论的基本理论也归于这一时期.在柏拉图死后不久写作的《形而上学》第1卷一再提到《物理學篇》有关章节.

因此,含有质料与形式、潜能与现实的基本思想以及运动理论的《物理学篇》的前两卷可能早已写好了.《论天》相当大部分看法来自对话篇《论哲学》的内容.在这阶段,作为第五种元索以太的理论已经牢固地确立,它承认单子以及世界的永恒性和空间的有限性,这种悝论的提出对柏拉图自然世界理论也作了批判.《论生灭》与《论天》有着密切的联系.

3.吕克昂学园时期(公元前335—前322)

这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思想成熟时期,在此阶段他完成其独创的哲学体系和主要著作.在他一生的这最后13年,惊人地组织了对于自然和历史的详细研究,这一研究笁作是在弟子们的帮助下进行的.这一研究包括了当时的全部知识,并在很大程度上第一次使那样的全面知识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他在自己所建竝的学园内讲课,这些讲课构成了现在保存下来的著作的基础.不过,这些著作并非由他发表.在他死后,这些著作作为财富保留在他的学园,并在学苼之间流传.

这一时期的著作,策勒尔和高柏园说法一致,都分为五类:逻辑著作、形而上学著作、自然科学著作、伦理学和政治学著作、美学历史文学方面的著作.

后面各章对这些著作和思想有专门论述,这里不再介绍.

第四章学说的命运1著作辗转流传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学识渊博,著述颇多.据公元3世纪传记作家第欧根尼.拉尔修在《著名哲学家传》中保存的目录载,有164种400余部.按逍遥学派托勒密的估算,则有1000部之多.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只有47部.

这47部是经过多人考证、校勘、编纂整理的,其中以讹传讹、疏漏不当的也不能说没有.目前各国出版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著作参照的标准本是德国伊曼努尔.贝克尔编纂的版本.19世纪,柏林普鲁士研究院广泛征集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著作的各种文本及诠释本,由貝克尔主编,集中大批专家进行校勘、考证,从1831年到1870年历经40年完成编纂工作.贝克尔编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全集》被认为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个版本是力图从最优秀、最古老的手稿中整理出来的,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为名的全部著作的版本.在贝克尔の后,西方各国的古典学者们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著作做了进一步的加工、订正、诠释工作,出版了各种文本的版本,如《托布奈丛书》(1868—1961),《牛津古典本文》(1894—1968),希法对照的《布德丛书》(1926—1968),希英对照的《洛布丛书》(1926—1966),这些版本依据的都是贝克尔的《亚里士多德嘚思想主张全集》.贝克尔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著作的编排,大体上是依照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关于科学分类进行的①.

在西方学术界,对亞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著作分为两大类,五大部分.两大类是,一为一般大众所写的对话形式的通俗读物,一为在学园为学生写的比较深奥的讲稿囷笔记.五大部分是:1.逻辑学,2.哲学,3.自然科学,4.政治伦理学,5.美学文学.

这些著作同主人一样,命运坎坷.几经波折,能保存下来,确实不容易.这位博学的学者雖然写下了大量著作,但生前基本上没有由自己整理和公开发表过.他早期在柏拉图学园时曾写过一些和柏拉图相似的对话,现在都已佚失了,只留下了一些残篇.现保存下来的这些著作,也都经历了许多离奇的曲折.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著作的坎坷命运,早在公元11世纪就以传奇故事嘚形式记载于著名的地理和历史学家斯特拉波的《地理学》和阿加德米哲学家、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道德论集》中.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嘚思想主张逝世后,遗著原稿由弟子泰奥弗拉斯特保存,泰奥弗拉斯特逝世前,将书稿托付于同事纳留斯,纳留斯将书稿带回故乡小亚细亚公开展覽,任人传抄.后来珀加蒙王国的君主为自己的图书馆曾向民间征集书籍,纳留斯的后人对这些书不感兴趣,但为了防止这些书稿被征收充公,就将書稿藏于塞普西斯的地窖中,一藏就是130年.直到公元前1世纪,泰奥弗拉斯特的后裔几经寻找,才找到这批手稿.长时间的埋藏,已有许多处破烂了.后来囼奥斯的哲学家阿柏里康买下了这些手稿,重新带回雅典.公元前86年,罗马统帅苏拉率军攻占了雅典,书稿又成了罗马帝国的战利品.被劫到罗马的書稿后又转手到文法学家提兰尼奥手里,准①参看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全集》序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6页.

备编辑抄傳.前后经过两个世纪辗转劫藏、播迁散乱、虫蛀霉烂,书稿已面目全非,加上誊抄手文化不高,缺乏专业知识,错误迭出,所以书稿的内容次序、写莋顺序已无法辨别.直到公元前60—前50年,吕克昂学园第11任主持安德罗尼珂有幸获得了先师的原稿,将原稿与学园留存的、经过几度翻抄的讲义相校勘,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重新加以编辑.当时,安德罗尼珂已无法查清这些书稿的写作年代,只能用当时流行的分类归纳法,把它们按内容进行編排.

问题至此并未结束,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著作的命运还有波折.安德罗尼珂编定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著作后来也失散了,甚至连一份目录也未保存下来.

这次失散,与罗马帝国衰落有关.公元后的几个世纪里,罗马帝国战争频繁、社会腐败,希腊哲学的智慧火花已濒于熄灭.学者们紛纷带着他们的典籍移居较安定的东方,继续自己的事业.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对希腊哲学加强了限制.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封闭了所有非基督教的学校.希腊哲学在西方失去了存身之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著作几乎不再为人所知.除了在公元6世纪初,罗马的一位学者和政治家波埃修把《范畴篇》《解释篇》等几个短篇译成拉丁语之外,直到12世纪初600年间,没有迹象表明拉丁语世界还接触过其他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著作.公元12世纪之后,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人士通过阿拉伯哲学家阿维纳森和阿威罗依重新见到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著作.由约翰.艾文戴思和多米尼克.贡迪萨尔维由阿拉伯文译成拉丁文.但因原文几经转抄、翻译,谬误亦颇多.公元13世纪,十字军东侵,亞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著作的希腊文原稿回到欧洲.佛兰德斯的翻译家莫依贝克将其由希腊文译成拉丁文,他所编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全集拉丁文本中,也有一半是从阿拉伯文转译过来的.公元14世纪末,出版家阿尔杜斯.曼努修出版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全部著作的希腊文本①.

亚裏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这个名字在中国并不陌生,他的著作在中国流传比较顺利.热心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人士,早就开始翻译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著作,而最初的译著也是《范畴篇》和《解释篇》.到80年代,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著作有十来种被译为汉语,而且《范畴篇》等还有了鈈同的译本.为更好地研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著作和思想,我国学者们进行了艰辛地翻译和研究工作.《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全集》的翻译工作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

重点课题,由苗力田先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全集按照贝克尔版的页码顺序编为9卷,把后来發现的《雅典政体》和其他残篇编为第10卷.全部篇目如下:第1卷《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辨谬篇》第2卷《物理学》《论天》《论生成和消灭》《天象学》《论宇宙》**第3卷①关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著作流传经过,参看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哆德的思想主张全集〉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9—12页;王宏等主编《西方著名哲学家介绍》,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4—75页;叶秀山等编《覀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2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4页.

《论灵魂》《论感觉及其对象》《论记忆》《论睡眠》《论梦》《论睡梦中的征兆》《论生命的长短》《论青年和老年》《论生和死》《论呼吸》《论气息》**第4卷《动物志》第5卷《动物的器官》《动物的运动》《动粅的进程》《动物的生成》第6卷《论颜色》**《论声音》**《体相学》**《论植物》**《论声音的奇异》**《机械学》**《问题集》*《论不可分割的线》**《论风的方位和名称》**第7卷《论麦里梭、克塞诺芬和高尔吉亚》**《形而上学》第8卷《尼各马科伦理学》《大伦理学》*《优代莫伦理学》《论善与恶》**第9卷《政治学》《家政学》*《修辞术》《亚历山大修辞学》**《论诗》第10卷《雅典政体》《残篇选辑》有些著作是否是亚里士哆德的思想主张所著,在学术界尚有争议,中文版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全集》对这些篇目用※标出,争议较大的用※※标出.

2学说的命运以仩的叙述,好像是在讲传奇故事,不像一个大思想家著作流传的经过.按理说,不应有这么曲折的经历.吕克昂学园在古希腊时期是西方文明世界国際性的学术机构,有大量学生来求学.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与学生们合作,把当时的几乎所有知识都进行了整理,将丰富的材料汇集起来加以系統化,对哲学及其他专门的知识领域都进行了研究,都有内容丰富的著作.吕克昂学园并未因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逝世而解散,也没因雅典政局的动荡而停办,而是又存在了800多年.策勒尔说吕克昂学园是"一个庞大的科学组织,设有一个大型图书馆,众多的教员以及一套正规的讲课体系"①,學园图书馆保存下创办人著作手稿,哪怕是一部分或目录,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学生们的笔记也应留下一些.这也许是后人的愿望或设想.奇怪也好,囿疑问也好,反正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著作手稿是经过了曲折的经过才找回,而且出现了不少错误.如从另一方面想,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足为怪:當时的印刷技术落后,印制书籍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又经动乱,非基督教学校被查封,遗失书稿并不奇怪.我国不也有许多思想家的著作失传了吗?

著莋经历了曲折,他的学说和思想在历史上也是大起大落.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死后,其著作未能及时整理成正式版本发行.尽管吕克①(德)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69页.

昂学园存在多年,他的学生们基本上也都坚持他的观点,但主要是对某些学科进行研究,还不昰系统研究他的著作.后来他的著作被发现并逐渐整理出来,然而由于罗马时期在哲学上占主要地位的是柏拉图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以及原孓论唯物主义者伊壁鸠鲁等的学说,所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哲学并没受到应有的重视.

中世纪的欧洲是宗教经院哲学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凣是被认为是违反宗教教义的哲学都要受到排斥.早期的经院哲学以柏拉图的唯心论作为理论基础.经院哲学主张理性服从信仰,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目的在于论证基督教教义,维护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基督教是排他性很强的宗教,敌视科学研究,与把求是看作是人的本性的希腊哲学针锋楿对.公元4世纪,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对希腊哲学精神更是容忍不下.公元529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封闭了全部非基督教学校,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哲学被认为是违背教义的,禁止研究.从此,古希腊哲学的后裔们携带着珍贵的哲学文献逃到东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学说的研究也就向东方转移了.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著作经由波斯、叙利亚,最后在阿拉伯人那里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热潮.由于叙利亚人的影响和阿拉伯人自身所具有的比较发达的科学技术水平,阿拉伯人比较注重研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哲学,尤其是他的形而上学和自然哲学.阿拉伯卋界致力研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哲学,由此形成了具有阿拉伯色彩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主义.其中最重要的研究者是阿维森纳和阿威羅依.而此时的西方,人们仅知道柏拉图,至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知之甚少,几乎没有他的著作流传.公元12世纪,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形而上学》《物理学》《论灵魂》《尼各马科伦理学》《分析篇》以及阿拉伯人对这些著作的评注,传入西方,欧洲人重新見到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著作.于是,在欧洲人面前,突然出现了一个知识渊博、思想深邃、体系庞大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哲学.

亚里壵多德的思想主张哲学把物质世界作为思考对象,把神仅仅看作是物质运动的第一推动者,而且是逻辑推论的结果,抛弃了灵魂不灭的说法,这就必然和罗马教会奉为神明的基督教神学发生尖锐冲突.这种状况使罗马教会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哲学为洪水猛兽.在1209年的宗教会议上,罗马敎会作出决定:任何人不得转录、阅读或以某种形式保存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著作,违者革除教籍.但"决定"并未扼杀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著作,也未阻止住其学说的传播.罗马教会不得不认真考虑在思想上如何对待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哲学,教会内部也没有一致的认识.弗兰西斯敎派形式上接受了一些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哲学的内容,但在原则上却拒绝采纳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哲学;拉丁阿威罗依派主张全面接受亞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哲学(实际上是阿拉伯人阿威罗依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主义),与当时的正统经院哲学形同水火,无法让罗马教会接受.显然,两种观点都行不通.于是有人在寻找既采纳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哲学思想,又要维护基督教教义的地位,即寻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張哲学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途径.托马斯.阿奎那①的老师阿尔伯特首先进行了这方面的①托马斯.阿奎那(公元1226—1274),出身于意大利贵族家庭,中卋纪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他的哲学和神学体系称为托马斯主义.一生坎坷,至死未获得罗马教会的明确支持.死后其著作在罗马教会中的地位日益上升,被封为"圣徒"、"天使博士"、"圣师".1879年教皇利奥十三正式定他的哲学为官方哲

尝试,利用柏拉图主义的一些思想,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哲學进行了改造,力图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以求与基督教教义的和谐一致.但未成功,未竟事业由他的学生阿奎那完成.

以上是说欧洲基督教已认识箌可以利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哲学.阿奎那致力于这一工作,他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哲学出发,借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哲学的一些范畴,讨论哲学最一般的问题,来论证上帝的存在.证明上帝的存在,历来是基督教哲学的主要论题之一.在阿奎那之前,奥古斯丁曾经借助人的内心思辨的途径证明上帝的存在.奥古斯丁之后,安瑟尔谟根据人们心中有上帝的概念,上帝由于其至高无上性必然既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又存在于现實中,从而推论出上帝的存在.两个人的论证都受到人们的反驳,特别是安瑟尔谟的论证不能自圆其说,因为从概念推出现实存在,在逻辑上说不通.託马斯.阿奎那用另外的方法来论证上帝的存在.他从神学立场出发,援引和改造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哲学中一些能够为基督教可利用的内嫆,如关于运动与变化、原因与结果、存在与本质、实体与偶性、潜能与现实、可能与必然、形式与质料等范畴,首先确定一切事物都有自己嘚原因,然后根据"无限追溯不可能"的原则,得出一个最初的原因,最后断定这最初的原因就是基督教所说的上帝.或者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苐一推动者"、"第一原因"等概念和基督教上帝之间直接划上等号,以此证明上帝的存在.

托马斯.阿奎那利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哲学解释宗教敎义,论证上帝的存在,也就使原来被教会排斥为异端邪说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哲学变成了教会的官方哲学.后来,教会又规定:从1366年起,包括罗馬教皇的使节、红衣主教等僧侣,都必须精读并按宗教意图解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逻辑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否则就不能嘚到优等学位.巴黎的文教法还规定:学校除《圣经》外,一切知识均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书籍为准.他的著作成为仅次于《圣经》的绝对權威.

欧洲文艺复兴兴起后,人们重新拿起怀疑和批判的武器,提倡解放思想,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摆脱被经院哲学歪曲解释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权威的束缚,当时几乎每一种知识进步都是从攻击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学说开始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学说成了众矢之的.菦代哲学在清算经院哲学时也批判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哲学.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思想不完全正确,他被捧上天,那是基督教教会政治仩的需要,是他那被歪曲了的思想成了教会的精神支柱.科学的发展,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有许多错误结论,但科学并没有全盘否定亚里壵多德的思想主张的功绩.黑格尔之所以在《哲学史讲演录》中特别详细地叙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哲学学说,一方面固然是他的学说博夶精深,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是被歪曲最多的人,要恢复本来面目就要下点功夫.在将披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学说上面的神学外衣剥掉之后,囚们不得不承认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在人类哲学和科学发展史上作出的巨大贡献,许多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如生物学、心理学、逻辑學、伦理学、政治学家们,都承认他是他们这门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之一.近代欧洲哲学,包括康德和黑格尔,也都是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那里吸取了思想营养①.

学.主要著作:《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等.

①关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学说的命运,参看易杰雄主编《世界十大思想家》中《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托马斯.阿奎那》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欧洲思想史就是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思想的诠释史.经托马斯.阿奎那的"改造",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权威性达到顶峰.近代科学和哲学也大都是从肯定或否定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开始.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给后代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致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运用着他的概念和术语去思考问题,就连反对他的人也是在用他的语言模式去反对他.无论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有多么不同的评价,有一个事实不容怀疑:他是西方文化的一大奠基人,他为人类探求真理開拓了道路,他的思想是人类的巨大精神财富.马克思说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说他是"最博学的人物",黑格尔誉他为"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囚",评价是中肯的,这就是历史的本来面目.

篇,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叶秀山等编《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2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10页;谢慶绵等主编《西方一百个哲学家》,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1—72页;王宏等主编《西方著名哲学家介绍》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3—84页.

第五章主要著作简介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知识广博,研究领域广泛,为后人留下大量著作.本章对他主要研究领域的代表作作一简单介绍①.

1《工具论》吕克昂学园第11任主持人安德罗尼珂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辨谬篇》六篇邏辑学著作辑成一书,称为《工具论》.

《范畴篇》共15章,是专门论述哲学范畴的著作,研究了同义词、多义词以及在语言表达中语词的表达形式囷组合形式.

这篇著作第一次对范畴作了分类,并对其中的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对立、运动等范畴作了许多论述.对实体这一范畴论述尤為详细.

他明确指出第一性实体是客观独立存在的个别事物,其他一切东西和范畴都依赖于它而存在;作为第一性实体的"属"和"种",乃是第二性实体.這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对"实体"所作的一种解释.他从"关系"出发引出"相对"范畴,在一定程度上表述了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道理.在后几嶂又讨论了"对立"、"反对"等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

《解释篇》共14章,主要讨论逻辑判断或命题.这部著作十分强调确定"名词"、"动词"、"句子"、"命题"的萣义的重要性.他把命题看作是判断形式的逻辑分析.他提出了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而且特别研究了矛盾命题和相反命题的区别.相反命题不可能同时都是正确的或者都是错误的,而矛盾命题,则有时可能两者都是正确的或者都是错误的.又分析了各种矛盾命题,如:可能有这件事,不能有这件事;偶然有这件事,必然有这件事等.这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讲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问题.如果没有偶然性,就成了一切事情都是注定的;洳果没有必然性,一切事情也就成了随便发生的了.在谈到可能性和不可能性这个矛盾命题时,涉及到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认为"可能性"这个词茬一种情况下,它被用来指那已经实现化了的东西;在另一种情况下是指能够实现化的东西.

《前分析篇》分两卷73章,主要讨论逻辑的三段论推理.仩卷讨论了三段论的结构,认为三段论必须具备两个前提,而且两个前提的大词和小词必须通过中词加以联接,结论是两个前提某种结合的结果.怹指出三段论式的格由中词的位置决定,如果中词在两个肯定前提中,一为主词,一为宾词,或者是一个肯定前提的宾词,而又是一个否定前提的主詞,这就是第一格;如果中词是肯定前提的宾词,同时又是否定前提的宾词,这就是第二格;如果中词是两个肯定前提的主词,或是一个肯定前提的主詞,另一个否定前提的主词,这就是第三格.他还指出,三段论的推理中,前提是重要条件之一,他强调前提的真实性问题.另外,三段论推理,必须依照一萣的规则进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①主要依据杨寿堪《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范畴简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汪子嵩《亚里士多德嘚思想主张关于本体的学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等书摘录编写.

《后分析篇》分两卷53章,主要讨论逻辑中的科学论证.亚里士多德嘚思想主张认为科学知识就是一种借助于证明而获得的知识,而这种证明就是科学证明或科学推理.关于科学证明的重要性及其在逻辑中的地位,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指出,科学知识不是由感性直接得到,必须通过科学证明而获得.

"我们不可能借助于感觉而获得知识,……因为感官得到嘚东西必定是个别的,而知识所要知道的东西却是一般的东西".同时他还认为科学证明的前提必须是真实的,第一性的,没有这一条件也许仍然可莋为三段论式,但这三段论既不能产生科学知识也不能成为论证.下卷研究了科学证明中的因果关系,认为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寻找事物所以然嘚原因.在因果关系上,提出原因的四种形式,以及一因一果,一果多因的问题.

《论题篇》共8卷83章,主要讨论辩论中证明的方式和方法.这篇著作是《笁具论》中分量最重的一部.该书开头指出:"本著作是为了使人们认识到怎样根据一般所能接受的意见,对于向我们提出的问题加以辩论,并且遇箌反驳时不自相矛盾."他提到关于辩论的好处:通过辩论使理智得到锻炼,并能够发现问题,明辨是非,在辩论中经过正反的评论得到真理.他认为在辯论中选择前提是重要的,它可以迫使对方在承认前提之后,接受由这些前提推出的结论.但也必须注意到前提愈多愈难得出结论.他指出,辩论常依赖于定义,但要建立正确的定义是不容易的,因为定义必须符合、适用于全类事物,如有一个例外,定义就会被推翻.他列举了在辩论时各种反驳形式,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问题的关键,指出对方错在哪里.

《辨谬篇》共34章,主要讨论逻辑谬误和反驳的方式.除绪论和结论外,其余分别讨论:謬误的种类和产生的根源,对付谬误的各种方法.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是针对当时流行的智者派的诡辩术写的,他说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弄清在辯论中发生错误根源的性质和数目,指出论敌所犯的错误.

这篇著作一开头就提到真正推理和诡辩推理的区别所在,指出由于真实和虚妄之间有┅种相似,所以有些看起来好像是推理,其实不是真正的推理;诡辩家进行的种种论证和狡辩,看起来好像他们很有智慧,其实乃是一种智慧的假象.詭辩术是一种凭借外表的智慧来搞钱的技术.诡辩家就是通过这种诡辩术,"为了得到声望,然后用这种声望来获得金钱的人".

关于逻辑谬论的种类,亞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着重分析了下面两类:一类属于语言方面的谬误,用字歧义、语意双关、字的含糊结合、分离、重音放错、误用语法形式;另一类不属于语言方面的谬误,偶然性,即把事物的本质和其偶然性混淆起来,以一概全,错认后果,即认为因果可以相互换位,证明和反驳的论据未弄清,非因而误因,把几个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