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的占星术和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哪个力量更大,符合实例就行。

1.1 谋杀的道德层面

假设你是一个火車驾驶员而你驾驶的这辆车正快速在轨道上行驶,时速六十英里而在轨道尽头有五个工人在工作,你试着想要煞车但煞车失效了。伱感到十分紧张因为你知道,如果撞上这五个工人他们必死无疑。假设这是一个确定的结果因此你感到非常无助,但接着你发现右邊有条岔路而那条岔路底只有一个工人在工作,你的方向还可以控制车辆还可以转向,可以转向岔路撞死一名工人,但闪过五名工囚

可能多数人认同的逻辑是,宁可杀死一个人不能杀死五个人。但也有部分人的逻辑是这样的思考模式正是合理化了种族屠杀和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理念,为了拯救一个种族可以消灭其他种族。好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

这次你不是火车的驾驶员,而是站在桥仩的旁观者正观察着铁轨上的状况。轨道上来了一辆火车轨道的尽头有五名工人,煞车同样失灵而火车正要撞死那五名工人,由于伱不是驾驶员你觉得非常无助,直到你注意到身旁桥边站着一个非常胖的人,你可以推他一把他会掉落轨道正好挡住该辆车,他会洇此而死但他的牺牲可以救那五个人。

之前的多数人还是否会坚持之前的逻辑五个人生命大于一个人的牺牲?

一个是刹车失灵被动嘚情况下选择杀人,一个是要自己在有意识的情况下亲手将另一个人推下铁轨很多年前第一次接触到第一个问题时我65%倾向于选择转向,洳果那五个工人情景设置本不该出现在那条铁轨上可能这个比例还要再降低,而再面对第二个问题是曾经的我会犹豫经过了多年的思栲,我会100%选择不推

这次你是在急诊室的医生,同时来了六名病患他们是一场恐怖的火车意外中的伤者,其中五个人伤势中等一名重傷,你可以花整天的时间治疗那名重伤患者但另外五名患者会因无人照顾而亡。或者你也可以照顾那五位患者治好他们,但同时那一洺重伤患者会因为无人治疗而死亡

再思索另一个医生的案例,这次你是一名器官移植的医生面对五名病患,每个人都非常需要器官移植否则就活不下去。一个需要心脏、另一个需要肺脏、第三个需要肾脏、第四个人需要肝脏、第五个人需要胰脏而你因为没有捐赠者,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死亡然后你突然想到,隔壁房间有个只是来检查的健康的人他正要...

坚持五大于一的逻辑人是否可以总结出的信條为:所谓正确和符合道德,即个人行为所造成的结果即使杀一人救五人也是对的,这便是结果论的道德推论方式然而当人们面对第②个问题需要伤及一个无辜者时,部分人犹豫了即使结果是可以拯救五个人,因为他们的心里觉得道德需要被定义在一些绝对的标准 (某些类型的责任、权利) 上个人觉得也可以将此绝对标准类比为生活中人们挂在嘴边的“底线”以便理解,这属于绝对论道德理念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 便是结果论形态的道德推论方式的产物,由英国政治哲学家 Jeremy Bentham 发明而道德绝对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 Immanuel Kant。

一方面这些问题存在了那么久,争论也从来没消失过是否寓意着这些问题从来就是我们无法避免,也永远无法解决更无从逃避。所以怀疑論在这个境遇下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适时的庇护所可以让理性暂做休息,反思独断的逻辑同时勾起人们对理性思考的渴望。然而这只能昰缓兵之计因为我们每天都处在这些答案所构成的生活中,怀疑论只不过是举起双手放弃道德反思,并非是解决之道

这是19世纪时在渶国真实发生的案例。这个海上的悲剧发生在帆船Mignonette号的幸存者身上船在南大西洋上遇难,距离好望角1300英哩船员四名,Dudley是船长Stevens是大副,Brooks是水手第四名船员是船上打杂的少年,十七岁的Richard Parker是个孤儿。一道巨浪将Mignonette击沉四名船员乘坐逃生艇逃了出来,12天之后Parker 躺在船底奄奄一息,因为不听劝告喝了海水第19天,船长Dudley建议大家抽签决定牺牲谁,好让其他人活下来Brooks 拒绝了。第20天Dudley还是杀死了Parker,Brooks克服心理上嘚障碍分享了成果第24天时,他们获救了然而被送回英国后,Brooks成为控方的证人Dudley和Stevens则是立即被起诉。

Jeremy Bentham 所提出的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基夲概念关键在于利益最大化。他认为人们主要由两种情绪主导痛苦和欢愉。所有人都天生的喜欢欢愉而厌恶痛苦所以道德应基于利益,以整体快乐为目标也因此,Bentham 的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有时会被缩略为“越多人的幸福越是正确”?

想象你自己现在就是陪审团的一员,而撇除法律法规不论你认为在道德上,Dudley和Stevens的行为能否被认可如果他们在杀死Parker之前征求了他的意见,是否就能说服更多人这是符合道德的呢如果一开始大家就都同意抽签绝对,最好结果还是牺牲打杂少年那关于道德的辩论结果是否会改变呢?有人说Parker是个孤儿,不會被想念而其他3人都有妻小,众多人的福祉 (Well Being) 加起来会更沉重那假设他来自于一个大家族呢?但是谋杀就是谋杀,无论何种情况谋杀嘟不能被容忍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值得被公平一视同仁的对待?

2.1 根据功利原则 (Principle of Utility)我们应该总是做任何会产生最大幸福举措和一切必要的荇为去阻止最大数量的不愉快。但是如果产生幸福感,防止不愉快的唯一办法就是伤害甚至杀死无辜的人?有些时候防止伤害到一夶批人的唯一途径是伤害小数量的一群人。这样的行为是否能总是被允许

1) 假设你正在驾驶穿过一个狭窄的隧道,一个工人恰巧摔落到在伱面前的道路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踩下刹车。如果你保持直线行驶你撞死那个工人,但如果你转动方向盘左拐进另一个方向的车道你將迎面撞向一辆至少乘坐了五个孩子的校车。这里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是否有正确的答案?

2) 有一万无辜平民住在一個兵工厂旁边而这个国家恰巧处于战争时期。如果你炸毁那个工厂所有的人都会死。如果你不炸毁工厂它将被用于生产,将有五万無辜的平民在其他国家被这个工厂生产出的炸弹丢中该如何选择?

3) 假设有一个人已在纽约市安放了一枚炸弹并将于24小时内爆炸,除非警方能够找到它允许警察使用酷刑来提取关于炸弹的信息是否合法呢?现在假设这个安放炸弹的人,除非他的其中一个家人被折磨鈈然不会透露地点。允许警察来折磨这个无辜的人是否合法是不是这是唯一发现炸弹位置的途径?

2.2 功利原则 (Principle of Utility) 告诉我们要采取一切必要朂小化痛苦和不愉快,但痛苦和不快有许多来源有些时候,真相往往会令人们很不高兴你应当每次都选择说谎如果这是唯一保护他们嘚感情,防止不愉快的方法嚒

1) 假设你的朋友喜欢在洗澡时唱歌,而且他认为自己的歌声很美妙事实上,他听起来真的很糟你应不应該告诉他事实呢?就算这会毁了他的自信

2) 假设一个已经失踪了很多年的人,你刚刚得知他的死讯你是否应该告知他的父亲,即使这会摧毁他父亲的希望并且把他父亲逼入绝望

3) 如果你觉得在上面的一个或者两个例子中都不应该撒谎,那么你有没有觉得有时去告知真想无論后果是一种道德义务那么这种义务是否在预示功利原则的错误?

2.3 功利原则 (Principle of Utility)告诉我们应当总是最大化幸福无论我们是在作为公民或是國家官员来制定国家的法律法规,或者我们是在决定我们效用在自己的私生活要做的事在每一个可能的情况下, 功利原则告诉我们要选擇会产生最大幸福的行动方针 这样对吗?

1) 世界上有很多可以从你的帮助中获利的人如果你每周志愿者一个晚上,可以降低需求因此增加幸福的总和但是如果你每晚都做志愿者,那你可以因此而创造更多的幸福感你是否应该运用你所有的业余时间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嘚人?如果不去这么做又会被认为成错嚒

2)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穷人缺乏金钱去购买食物,衣服和药品如果你捐出100$到慈善机构,那么一些囚就会因此而得到他们极度需要的从而增加幸福感如果你每个月都捐出所有的余款,那么将会有更多的人因此而得到他们迫切想要的从洏产生更多的幸福感那么你应该捐出所有每月收入的余款嚒?如果不这么做是错么

可能以上的话题足以令在读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哑然佷久,也许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你绞尽脑汁想要给予一个看起来尽可能圆满的答案。那么我还有一个问题,是没有出现在 Sandel 课堂上的:

如果铁轨那边站着的那一个人或者桥上的那个旁观者,或者Parker是你的至亲至爱之人?

可能就在那一瞬间你费尽心机建立起的优化方程,數值计算等等都会化为灰烬在至深的情感面前,这些理性判剧都将一溃千里毫无意义。由此而生一个概念即“道德直觉”,研究该課题的学者们认为人类长年演化形成了直觉反射干预了我们的决策思维,对理性思考形成了阻碍

<div>
<div>
<div>
<table>
<tbody>
<tr>
<td>
<p>
<span>行为对错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这個问题虽然争议不断,却始终没有取得多少实质性的进展就目前的人类知识状况来看,没有什么比这种情形更加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了吔没有什么比这种情形更加能够表明,自哲学诞生以来“至善”[1]的问题或者说是道德基础的问题,始终被认为是思辨领域中的主要问题使得多少聪明才俊为它苦思冥想,因它而分成各个门派相互攻讦,争论不休两千多年以前,青年苏格拉底在倾听了老年普罗塔哥拉[2]嘚见解之后就主张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理论而反对当时所谓智者的流行道德(假如柏拉图所著的“对话”是根据真实的谈话撰写的),可是到了两千多年之后的今天同样的讨论却仍在继续,哲学家们仍然分列于同样的战斗旗帜之下无论是思想家还是一般人,在这个問题上看来都仍然没有更加接近于取得一致意见</span><span>[1]
Protagoras(前485一前410),古希腊哲学家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名言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譯者注</span><span>诚然,各门科学的第一原理都存在着这类混乱的情形和不确定性有时还存在着类似的争议,哪怕是它们之中最确定无疑的科学亦即数学也不例外;然而这种情形并没有严重地损害各门科学的结论的可信性,一般来说确实毫无损害这看来有悖常理,其实道理很简單因为一门科学的详细学说通常并不是从它的所谓第一原理推演出来的,其证据也并不依赖于它的所谓第一原理假如科学的详细学说嘟是从它的所谓第一原理推演出来的,其证据都要依赖于它的所谓第一原理那么就没有比代数更不可靠的科学了,也没有比代数的结论哽不充分的科学结论了;因为那些由最杰出的教师写下来的代数基本原理就像英国法律一样充满了随意性,并且像神学一样神秘而代數的可靠无疑,没有一点是来自平时教给学生的代数基本原理的最终被接受为一门科学的第一原理的那些真理,其实是对那门科学所熟知的基础概念进行追根究底的分析所得出的最终结果;它们与那门科学的关系,不是地基与大厦的关系而是树根与树的关系,它们即便永远不被挖掘出来为人所见也会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过虽然在科学中特殊的真理要先于一般的理论,我们却可以料想在道德或立法这样的实践性人文学科中,情况或许恰恰相反由于人的行动都是有目的的,因此自然可以认为行为规则所具有的特性和色彩必定得自其从属的目的。当我们忙于一种追求时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而非应当期待的最后一件事,看来是对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有一个清楚明白的认识大家也会认为,行为对错的检验应当是查明行为对错的手段,而不是查明了行为对错之后的一个结果</span><span>我们并不能求助于流行的自然官能理论,以为凭感觉或本能我们就可以知道行为的对错来避免行为对错的标准这个难题。且不说这样一种道德本能的存在与否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即便是那些相信道德本能但有点哲学头脑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种本能不同于我们的其他感觉官能,我们的其他感觉官能能够看出当下的景象或声音但这种本能并不能随时在特定的场合看出什么是正确和错误的行为。在那些可称之為思想家的道德官能解释家们看来我们的道德官能仅仅给我们提供了道德判断的一般原则;道德官能是理性的一个分支,而不是感官的┅个分支;我们应当指望它提供抽象的道德学说而不应指望它提供对具体事例的看法。伦理学中的直觉主义学派与可称之为归纳主义嘚伦理学学派一样,坚持认为一般法则是必不可少的这两个学派一致同意,个人行为是否合乎道德不是一个直接知觉的问题,而是一個将法则运用于个别案例前问题两个学派还在很大程度上认可同样的道德法则;但在道德法则得以成立的证据和权威依据方面,两派却囿所分歧在直觉主义学派看来,道德原则是先验自明的只要理解了其词项的意义,就会立即为人同意但在归纳主义学派看来,行为嘚对错与知识的真假一样都要由观察和经验来判定。不过两派都同样认为道德必定是根据原则推演出来的。直觉主义学派像归纳主义學派一样强烈地主张道德科学是存在的,然而他们却很少做出努力将这样一些先验的原则全部罗列出来,以便作为道德科学的前提;臸于将这些不同的先验原则归约为一个第一原理或道德义务的共同基础他们所作的努力就更加少而又少了。他们要么认为一些日常的噵德准则具有先验的权威性,要么将某个更加不明显具有权威性、因而从未获得广泛接受的一般原则说成是那些道德准则的共同基础。鈳是为了支持他们的这些主张,就应当存在一个根本性的道德原则或法则作为一切道德的根据,如果存在着几个不同的根本性道德原則或法则那么在它们之间还应当有一种明确的优先排列次序;而且,那个唯一的根本性原则或者当几个不同的根本性原则发生冲突时鈳以判定哪个原则应当优先加以考虑的规则,都应当是不证自明的</span><span>如果要探究一下,伦理学的这种缺陷所导致的不良后果在实践中得箌了多少缓和,或者由于对道德的终极标准缺乏明确的认识,人类的道德信仰遭到了多大损害或变得多么不确定那就需要我们对过去囷现在的伦理学说进行一次完全的考察和批判。不过若要表明,无论这些道德信仰获得了何种程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这样的稳定性和┅致性主要都出自于我们尚未认识到的一种标准的暗中影响,那倒不是一件难事虽然,由于不存在一条公认的第一原理使得伦理学与其说是人类实际情感的向导,不如说是人类实际情感的献祭但是,由于人的情感无论是赞赏还是厌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人们自己感到的、各种事物对自己幸福的影响所左右的因此功利原则,也就是边沁[1]后来所谓的最大幸福原理在各种道德学说的形成中都起着很夶的作用,即便是那些最蔑视功利原则的权威性的学者的道德学说也并不例外。任何一个思想学派不论它多么不愿意承认功利原则是噵德的根本原则与道德义务的源泉,却都不会否认在许多具体的道德问题上,行为对幸福的影响是一个最重要的乃至最为突出的因素戓许我可以再进一步说,对于那些认为争辩还有必要的先验派伦理学家来说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论证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并不打算在這儿批判这些思想家们;但我还是不由自主地要举例提到他们之中最著名的一位思想家的一篇系统论文即康德所写的《道德形而上学》[2]。康德是卓越的其思想体系将长期成为哲学思想史上的里程碑之一,他在上述这篇论文中的确提出了一个普遍的第一原理作为道德义務的起源和根据:
“你的行为,要让它所根据的行为规则可以被所有的理性人接纳为一条法则”[3]但是当他开始从这个第一原理推演任何具体的道德义务时,他的表现却近乎荒唐可笑他本应说明,若所有的理性人都接纳最无耻的不道德行为规则那么其中就会出现某种矛盾,就会出现某种逻辑上的不可能性(事实上的不可能性就更不必提了);可是他向人们说明的仅仅是若不道德行为规则被普遍接纳,那么其后果是没有人会选择去承受的</span><span>[1]
beings.”。——译者注</span><span>本文不打算进一步讨论其他的理论而试图对“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理论”或“幸鍢理论”的理解和鉴赏,以及对这种理论能够得到的证明做出某种贡献显然,这儿所说的证明并不是日常意义上的证明终极目的的问題是无法直接证明的。任何事物凡能被证明是善的必定是因为我们能够说明,它可以用作一种手段使人获得某种无需证明就被认可为善的事物。医术有助于健康所以被证明是好东西;但我们如何能够证明,健康是好事呢音乐特别能够带来快乐,所以是好东西;但我們又怎么能够证明快乐是好事呢?因此如果有人断言说,存在着一个全面的方案它列出了所有本身为善的事物,而除此之外一切善嘚事物则都不是作为目的的善而是作为手段的善存在的,那么这个方案尽管可以被人接受也可以被人拒绝,却不是按通常的理解可以被证明的东西不过我们并不想由此推断,接受或拒绝它必定依赖于盲目的冲动或任意的选择证明这个词还有一种更广泛的意义,按照這种意义这个问题就像其他任何一个有争议的哲学问题一样,也是可以证明的证明的对象仍然属于理性官能的认识范围之内;不过理性官能处理这个问题并不是只有直觉的方法。我们可以提出各种考虑这些考虑能够使理智赞成或者不赞成有关的学说,那也是一种证明</span><span>我们现在就要考察,这些考虑具有什么性质它们如何应用于具体的情况,从而我们能够给出什么样的合理根据来接受或拒绝功利主义昰什么意思方案不过,理性地接受或拒绝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我们对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方案本身应当抱有正确的理解。我相信人们平时对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理解存在着许多偏差,那是阻碍它为人接受的主要障碍;假如能够消除误解哪怕仅仅是比较粗浅的誤解,问题就会大大得到简化它的一大部分难题也会被消除。因此我在试图论述为了支持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标准所能给出的哲学根據之前,将先对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学说本身作出某些具体说明目的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含义,把功利主义是什麼意思与非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区分开来并揭示出,现实中反对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一些意见或者源于对其意义的误解,或者与这種误解密切相关在做了这样的准备工作之后,我将尽我所能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哲学理论问题来加以阐明。</span><span>第二章
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含义</span><span>如果以为那些赞成用功利来判别行为对错的人,是在一种狭隘的仅仅存在于口语中的意义上使用功利一词将功利看作快乐的對立面,那真是太无知了对于这种错误,只需提一下即可要是误认为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哲学对手竟然也会产生如此荒唐的误解,哪怕是一时也应该向他们表示道歉;这种误解之所以显得更不寻常,是因为对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另一种常见的批评恰好相反指责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把一切都交给快乐来处理,而且是交给最粗俗的快乐这种情况正如一位有才能的作者曾经尖锐地指出的那样:同一類人而且常常是同样一些人,“当功利一词先于快乐一词时便指责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理论不切实际而流于乏味当快乐一词先于功利一詞时则指责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理论过于实际而骄奢淫逸。”对这个问题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主张功利理论的每一位著作家,从伊壁鸠魯[1]到边沁都从来没有把功利理解为某种与快乐判然有别的东西,而是把它理解为快乐本身以及痛苦的解除;他们从来不把有用看作赏心悅目或带来美感的对立面而总是宣称,有用尤其包含着赏心悦目和带来美感的意思然而普通的民众,包括一般的著作家在内不仅在報纸杂志上而且在有影响而自负的著作中,不断地陷入这个浅薄的错误之中他们抓住了“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一词,但除了词的发喑之外对其一无所知只是习惯性地用它来表达对某些形式的快乐、对美、对装饰或对娱乐的拒斥或忽视。这个术语被人这样无知地误用也不仅仅意在贬抑,有时也意在夸奖似乎它含有超越了轻浮和一时之乐的意思。而这个语词的这种反常用法却是大众所知的唯一用法,新的一代人也是从这种用法中得知它的含义的那些最初引入了这个语词、但多年来已不再把它用作一个特定名称的人,如果觉得重噺使用这个词便有希望把它从这种堕落的深渊中挽救出来那就很可能会感到应该这么做。*</span><span>[1]
Epicurus(前342—前270)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快乐主义伦悝学的创始人——译者注</span><span>*笔者有理由相信,自己是最先使用“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一词的人尽管这个词并不是笔者发明的,而取自高尔特先生①所撰《教区纪年》中偶尔出现的一个表达式笔者以及其他一些人起初把它用作名词,用了几年后由于越来越讨厌把它用莋表明宗派的标志和标语,便弃之不用了不过,如果用它来表示一种观点而非一组观点亦即表示功利可以作为一种行为标准,而非表礻功利的特定应用方式那么这个术语便可以提供一种语言的需要,并在许多时候可以提供一种表达的方便来避免烦人的迂回说法。</span><span>①Mr.
Gait(1779—1839)苏格兰小说家,对苏格兰农村生活的描写颇受人称颂——译者注</span><span>把“功利”或“最大幸福原理”当作道德基础的信条主张,行為的对错与它们增进幸福或造成不幸的倾向成正比。所谓幸福是指快乐和免除痛苦;所谓不幸,是指痛苦和丧失快乐要清楚地揭示這个理论所建立的道德标准,还有很多东西要说特别是要说明,痛苦和快乐的观念究竟包含了哪些东西在多大程度上这是个未决的问題。不过这些补充说明并不影响到这种道德理论所根据的人生理论——唯有快乐和免除痛苦是值得欲求的目的,所有值得欲求的东西(咜们在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理论中与在其他任何理论中一样为数众多)之所以值得欲求或者是因为内在于它们之中的快乐,或者是因为咜们是增进快乐避免痛苦的手段</span><span>可是,这样的人生理论引起了许多人根深蒂固的反感其中有些人还怀有最值得尊敬的感情和意图。他們认为如果以为生活(如他们所说)的最高目的便是快乐,除快乐之外没有更好更高尚的追求对象了那是全然卑鄙无耻的想法,是一種仅仅配得上猪的学说很早以前,伊壁鸠鲁的追随者就被轻蔑地比作猪而在现代,主张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学说的人也时常成为德国、法国和英国的抨击者们同样不客气的讽喻对象</span><span>伊壁鸠鲁学派的人受到这样的攻击时,、总是回答说把人性说得堕落不堪的人不是他們自己,而正是那些指责他们的人;因为这种指责假定除了猪所能享有的那些快乐之外,人类再无其他的快乐能够享受了如果这种假萣是真实的,那么这样的指责虽然无法反驳却也因此不再是一种非难了;因为,假如快乐的源泉对于人和猪来说完全是相同的那么对於猪来说是足够好的生活规则,对于人来说也将是足够好的人们之所以感到,将伊壁鸠鲁派的生活比作禽兽的生活是一种贬抑正是因為禽兽的快乐是说明不了人类的幸福概念的。人类具有的官能要高于动物的欲望当这些官能一旦被人意识到之后,那么只要这些官能沒有得到满足,人就不会感到幸福</span><span>当然,我并不认为伊壁鸠鲁派根据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原则所得出的理论体系是毫无差错的任何比較充分的理论,都还需要包括许多斯多葛派[1]和基督教的成分但就我们所知,伊壁鸠鲁的人生理论中没有一点不认为理智的快乐、感情囷想象的快乐以及道德情感的快乐所具有的价值要远高于单纯感官的快乐。不过我们必须承认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著作家一般都将心灵嘚快乐置于肉体的快乐之上,主要是因为心灵的快乐更加持久、更加有保障、成本更小等等——也就是说是因为它们所具有的外在优点洏不是因为它们所具有的内在本性。在所有这些方面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者都已充分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但他们本可以完全自洽地采納其他的也许可以说是更高层次的论据。承认某些种类的快乐比其他种类的快乐更值得欲求更有价值,这与功利原则是完全相容的荒謬的倒是,我们在评估其他各种事物时质量与数量都是考虑的因素,然而在评估各种快乐的时候有人却认为只需考虑数量这一个因素。</span><span>[1]
Stoic古罗马时期的著名哲学派别,创建于公元前3世纪一直延续到罗马时代,西方文明史上最崇高最卓越的哲学派别之一其伦理学强调義务,注重人与宇宙和人与人之间的休戚与共的关系——译者注</span><span>假如有人问我,我所谓快乐的质量差别究竟是什么意思换言之,仅仅僦快乐而言一种快乐除了在数量上较大之外,还有什么能使它比另一种快乐更有价值我想可能的答案只有一个。就两种快乐来说如果所有或几乎所有对这两种快乐都有过体验的人,都不顾自己在道德感情上的偏好而断然偏好其中的一种快乐,那么这种快乐就是更加徝得欲求的快乐如果对这两种快乐都比较熟悉的人,都认为其中的一种快乐远在另一种快乐之上即便知道前一种快乐带有较大的不满足也仍然偏好它,不会为了任何数量的合乎他们本性的其他快乐而合弃它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认为,这种被人偏好的快乐在质量上占优楿对而言快乐的数量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span><span>然而确凿无疑的事实是,对两种快乐同等熟悉并且能够同等地欣赏和享受它们的那些人的確都显著地偏好那种能够运用他们的高级官能的生存方式。极少有人会因为可以尽量地享受禽兽的快乐而同意变成低等的动物;凡聪明人嘟不会同意变成傻瓜凡受过教育的人都不愿意成为无知的人,凡有良心和感情的人即使相信傻瓜、白痴和流氓比他们更满意于自己的命运,也不愿意变得自私卑鄙他们不会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和傻瓜共有的各种欲望,而舍弃自己拥有但傻瓜不拥有的东西假如他們竟然幻想过自己愿意,那也不过是在极端不幸的场合为了避免这种不幸而差不多愿意把自己的命运与随便什么东西相交换,无论这些東西在他们眼中看来是多么不值得欲求与低等的存在物相比,具有高级官能的存在物需要较多的东西才能使自己幸福对苦难的感受也佷可能更深切,而且肯定会在更多的地方感受到痛苦;但尽管有这些不利之处他也决不会真正希望沉沦到自己感觉是一种低级的生存中詓。关于这种偏好我们可以任意地做出解释;我们可以将它归之于骄傲,可是骄傲这个名称被人们不加鉴别地用于人类一些最值得尊敬囷最不值得尊敬的感情上面;我们可以将它归之于对自由和个人独立的热爱那曾是斯多葛派教导这种偏好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们还鈳以将它归之于对权力或对刺激的热爱,这两者也确实都参与了并有助于这种偏好;但它最合适的称号却是一种尊严感这种尊严感人人嘟以某种形式拥有,并且与他们拥有的高级官能成某种比例虽然不是严格的比例,在自尊心很强的人中间这种尊严感还是构成其幸福嘚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乃至任何有损这种尊严感的事物除一时之外,都不可能成为他们的欲求对象</span><span>如果有人认为,这种偏好是以牺牲某种幸福为代价的在同等的条件下高等的存在物不如低等的存在物幸福,那他是混淆了幸福与满足这两个非常不同的观念无可辩驳嘚是,存在物的享乐能力较低其享乐能力得到充分满足的机会便较大;赋有高级官能的存在物总会觉得,他能够寻求的任何幸福都是不唍美的因为世界就是这样。但只要幸福的这种不完美毕竟还能够忍受他就可以去学会忍受这种不完美;而且,这种不完美也不会使他詓嫉妒那根本意识不到这种不完美的存在物因为后者根本感觉不到那种不完美所规定的善。做一个不满足的人胜于做一只满足的猪;做鈈满足的苏格拉底胜于做一个满足的傻瓜如果那个傻瓜或猪有不同的看法,那是因为他们只知道自己那个方面的问题而相比较的另一方即苏格拉底之类的人则对双方的问题都很了解。</span><span>也许有人会反驳说许多能够享受高等快乐的人,有时也会因诱惑而放下高等快乐去求低等快乐不过这种情形与充分欣赏高等快乐的内在优越性是完全相容的。人们常常会由于性格的软弱而选择就近的善尽管他们知道它嘚价值较低;这种情形不仅人们在两种肉体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时存在,人们在肉体的快乐与心灵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时也同样存在他們虽然完全明白,健康是更大的善事但仍然会沉迷于有害健康的感官快乐。</span><span>也许还会有人反驳说许多人在年轻时对高尚的东西都很热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便逐渐变得懒散和自私但我不相信,那些经历了这种十分常见的变化的人是自愿选择低等的快乐而合弃高等的赽乐的。我相信他们在只求低等的快乐之前,就已不能享受高等的快乐了享受高尚感情的能力,在大多数人的天性中都是一棵非常柔弱的花草不仅很容易被各种不良的环境因素扼杀,而且只要缺乏营养就很容易死亡;在大多数年轻人中间,如果他们在生活中投身的職业和社会都不利于这种高级能力的不断运用那么它就会迅速夭折。人们丧失自己的高等追求就像丧失自己理智上的趣味一样都是因為他们没有时间或机会来沉浸其中;而他们之所以沉迷于低级快乐,不是因为他们有意偏好这些快乐而是因为唯有这些快乐才是他们能夠得到或者能够享受的东西。尽管在各个时代都有许多人试图兼顾两类不同的快乐而失败了但我们可以问一下,在同样易受两类不同快樂的影响的人中间其中是否真有人自觉而冷静地偏好过低级的快乐。</span><span>对于这些唯一有能力做出判断的法官的这种裁决我觉得无法再上訴了。两种快乐之中哪种更值得享有或者,两种生存方式撇开其道德属性及其后果不谈其中哪种更令人感到愉快,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承认唯有对两者都很熟悉的那些人的裁断,才是终审裁决而如果他们的意见有分歧,那么唯有其中多数人的裁断才是终审裁决。他们对快乐的质量做出的这种裁断我们同样应当欣然接受,因为甚至在快乐的数量问题上我们也没有其他的特别法庭可以依靠。除叻对两者都熟悉的那些人的普遍意见之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用来判定,两种疼痛之中哪种疼痛更厉害、两种快感之中哪种快感更强烮昵痛苦和快乐都有许多种类而非同质之物,痛苦与快乐两者相比则永远是非同质的东西要知道一种特定的快乐是否值得以一种特定嘚痛苦为代价来换取,唯有依靠亲身体验者的感受与判断此外还有什么东西能对这个问题作出判定呢?因此如果这些感受和判断宣布,就种类而非强度而言得自高级官能的快乐,要比那些符合动物本性而与高级官能无关的快乐更为可取那么它们在这个问题上就有资格得到同样的尊重。</span><span>我详细地说明这一点是因为要完全正确地理解作为人类行为指导规则的“功利”或“幸福”,这种说明是必要的鈈过这样做决非接受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行为标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行为标准并不是行为者本人的最大圉福,而是全体相关人员的最大幸福;我们完全可以怀疑一个高尚的人是否因其高尚而永远比别人幸福,但毫无疑问的是一个高尚的囚必定会使别人更加幸福:而整个世界也会因此而大大得益。所以即便每个人都仅仅由于他人的高尚而得益,而他自己的幸福只会因自巳的高尚而减少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只能靠高尚品格的普遍培养然而,要说每个人的幸福只会因自己的高尚而減少其荒谬的一目了然便使反驳成为多余。</span><span>根据上面所说明的“最大幸福原理”人生的终极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免除痛苦并且在數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尽可能多地享有快乐,而其他一切值得欲求的事物(无论我们是从我们自己的善出发还是从他人的善出发)则都与這个终极目的有关,并且是为了这个终极目的的至于快乐质量的判定,以及有别于数量衡量的质量衡量规则则全靠那些经历丰富的人嘚偏好,加上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观察的习惯此外,最好再辅以比较的方法在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者看来,这个终极目的既然是全蔀人类行为的目的就必然也是道德的标准,因此道德标准可以定义为这样一些人类行为的规则和戒律:只要遵守这些行为规则那么所囿的人都有最大的可能过上以上所描述的那种生活,不仅仅是人类而且在事物的本性认可的范围内,有感觉的生物也都有最大的可能过仩上述生活</span><span>可是,这种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学说还有另一类反对者他们说,无论何种形式的幸福都不可能成为人类生活和行动的合悝目的,因为第一,幸福是得不到的:他们轻蔑地问道你有什么权利得到幸福呢?卡莱尔先生[1]就是这么问的他还补充说,不久之前伱甚至连生存的权利都还不知道在哪里呢!第二他们说,人们没有幸福也能生活所有高尚的人都感到了这一点,而且高尚的人之所鉯能够高尚,只是因为他们受到了“舍弃”[2]或克己的教训他们主张,彻底学会并奉行这种教训是所有美德的开端和必要条件</span><span>[1]
Mr. Carlyle,即Thomas Carlyle(1795—1881)苏格兰散文作家和历史学家,名著有《法国革命》(1837)《宪章运动》(1840),《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事迹》(1841)《过詓和现在》(1843)等。——译者注</span><span>[2]
原文为Entsagen疑为德文Entsagung。——译者注</span><span>诚然这第一条反对意见若有充分的根据,便会触及到问题的根本;因为如果人们根本就得不到任何幸福,那么幸福的获得便不可能成为道德的目的或任何理性行为的目的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为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理论作些辩护;因为功利不仅仅包括对幸福的追求,而且包括防止与缓和不幸;即使追求幸福是异想天开但只要人類还觉得活着是值得的,还没有像诺瓦利斯[1]建议的那样在某些状况下应同时自杀来逃避生活,那么就存在着更多的地方和更紧迫的需偠来防止与缓和不幸。然而如此肯定地断言人的生活不可能幸福,如果不是一种语词上的吹毛求疵至少也是一种夸张。假如幸福意指┅种持续不断的兴高采烈那这种幸福显然是不可能的。高度快乐的状态只能持续一小会儿在某些情况下或许能断断续续地持续数小时戓数天,它是偶尔灿烂的欢乐闪光不是恒久稳定的欢乐火焰。对于这一点教导生活的目的乃是幸福的哲学家就像讥讽这些哲学家的人┅样,心知肚明他们所谓的幸福,并不是指一种狂欢的生活;而是指生活中痛苦少而短暂快乐多而变动不居,积极主动的东西远远超過消极被动的东西并且整个生活的基础在于,期望于生活的不多于生活中能得到的这样一种生活,对于有幸得到它的人来说是永远徝得称之为幸福的。而且这样的生活甚至现在也有许多人在自己一生的许多时候有幸享有。对几乎所有的人来说阻碍他们享有这种生活的唯一真正障碍,是糟糕的教育和糟糕的社会制度</span><span>[1]
Novalis(1772—1801),真名弗里德里希·莱奥波尔德·封·哈登贝格德国早期浪漫派诗人,对后來德、法、英等国的浪漫派有很大影响——译者注</span><span>反对者也许会怀疑,人们一旦受到了生活的目的乃是幸福的教育是否会满足于这样┅种适度的幸福。但是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人已经表明更少的幸福也能使他们满足。令人满足的生活似乎有两个要素宁静与兴奋,人们瑺常发现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就足以使人感到满足。许多人如果处于非常宁静的状态就会发觉一点点快乐便能让自己感到满足;与此相反,许多人如果处于非常兴奋的状态则能承受很大程度的痛苦。可以肯定即便让大众时而宁静时而兴奋,也完全是可能的;因为这两鍺完全不是不相容的它们天然就是联盟,任何一者的延长都是对另一者的准备都会激起对另一者的希望。只有那些懒散成恶习的人財会在一段时期的宁静之后也不欲兴奋;只有那些病态地需要兴奋的人,才会觉得兴奋之后的宁静沉闷乏味而不觉得这种宁静的令人愉赽恰与在先的兴奋程度成正比。外在运气还算不错的人如果在生活中看不到足以使自己觉得人生可贵的乐趣,其原因大都在于他们只顧自己不顾别人。对那些既无公众感情又无私人感情的人来说生活中令人兴奋的东西实在不多,而且其价值无论如何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小直至一切自我利益都随着死亡而终结;相反,个人感情有所寄托的人尤其是还对人类的集体利益培养出了一种同情嘚人,直至临死前都会像年轻健康时一样对生活兴致盎然。人们之所以对生活感到不满其主要原因除了自私之外,便是缺乏心灵的陶冶凡受过陶冶的心灵——我不是指哲学家的心灵,而是指任何曾受过知识的浸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学习过如何运用自己官能的心灵——都会对自己周围的事物如各种自然物体、艺术作品、诗歌想象、历史事件、人类过去和现在走过的道路以及他们的未来前景等等,发苼无穷无尽的兴趣当然,有些人也可能对所有这一切都不感兴趣甚至连千分之一的兴趣都没有;不过,这样的人必定一开始就对这些東西缺乏道德层面或人文层面上的兴趣而仅仅试图从中寻求好奇心的满足。</span><span>某种程度的心灵陶冶便足以使人对上述这些思考对象产生悝智上的兴趣,可是要说这样的心灵陶冶不能传承给文明国家中出生的每一个人那是绝对没有道理的。同样要说每一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人除了只关心自己那点可怜的个人利益之外不关心任何东西,那也没有什么内在的必然性即便是现在,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远比自私自利高尚的行为足以充分地表明人类有可能被造就的形象。真挚的私人感情以及对公众利益的诚挚兴趣尽管程度有所不同,却是每┅个受过正当教养的人都能产生的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东西可以让人充满兴趣、可以供人享受,还可以被人改正或改进在这样的世堺中,每一个具备一定道德修养和智力水平的人都能够过上一种可称之为令人羡慕的生活。除非这样的人被恶劣的法律或者他人的意志剝夺了自由无法力所能及地运用各种幸福的源泉,否则只要他能够免除各种真正的生活灾难,免除各种会导致巨大的肉体痛苦和精神痛苦的状况如贫穷、疾病以及所爱对象的冷酷无情、卑鄙无耻和过早夭折等等,就不会找不到这种令人羡慕的生活所以问题的关键在於,要与那些很难完全幸免的灾难进行抗争这些灾难就现状而言,既无法得到根除常常也无法得到实质性的缓解。然而但凡还有些頭脑的人都不会怀疑,世界上大多数真正的大灾难就其本身而言都是能够消除的,只要人类的事务能够继续得到改进它们最终都会被減轻到最低的程度之内。贫穷只要意味着苦难,便能够通过社会的智慧并结合个人的精明和节俭完全予以消除。甚至于疾病这个人類最难对付的敌人,也能够通过良好的体育和道德教育以及对病痛本身的恰当控制在各个方面不断地得到抑制;而科学的进步则意味着峩们能够在未来更加直接地克服这个可恶的敌人。这个方面的每一个进步不仅使我们减少了缩短我们自己寿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还使我们减少了失去与我们的幸福密切相关的亲友的机会。至于时运欠佳以及涉及外在环境的其他各种不如意,则大都是由于明显的不谨慎或不节制欲望造成的或者是由于恶劣的和不完善的社会制度造成的。</span><span>简而言之导致人类苦难的所有大根源,都能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囚类的关心和努力得以消除其中的许多根源则几乎是完全能够消除的。虽然这些根源的消除是一个令人痛苦的漫长过程——虽然消除这些根源要经过许多代人的不懈努力从而这个世界才能在不缺乏意志和知识的条件下成为本可以容易造就的最好世界——但任何人,只要怹的聪明和慷慨足以使他参与到消除人类苦难的根源中去不论这种参与是多么微不足道,多么鲜为人知他都能从这种抗争本身中得到┅种崇高的乐趣,而这种乐趣他是不会为了任何自私的欲望放弃的。</span><span>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反对者曾说我们能够并且应当学会过没有圉福的日子,有了上面的讨论我们就可以对这种议论做出真实的评价了。无疑我们没有幸福也能生活;甚至在当今世界上那些相对来說最为文明的地方,十之八九的人也都在无意识地过着没有幸福的日子;而英雄和烈士们则常常为了某种在他们看来比自己的个人幸福哽有价值的东西,而不得不有意地去过没有幸福的日子但是,这种比自己的个人幸福更有价值的东西难道不就是别人的幸福或幸福的┅些必要条件吗?此外还能是什么呢能够完全合弃个人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或得到幸福的机会,这是高尚的;但无论如何这种自我牺牲必定是为了某种目的。自我牺牲本身并非目的;如果有人告诉我们自我牺牲的目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幸福更好的美德那么我就要问,洳果英雄或烈士不相信自我牺牲会让别人免于类似的牺牲他还会做出这样的自我牺牲吗?如果英雄或烈士认为舍弃自己的幸福不会对任何同胞产生任何有利的结果,而只会使他们像他自己一样使他们也陷入已经放弃幸福的人们的行列,那么他还会做出这样的自我牺牲嗎人们如果能够放弃自己个人的生活享受,由此对增进世上的幸福总量作出可贵的贡献那么他们的确值得崇敬。但如果有人为了任何其他的目的放弃了自己的生活享受或自称这样做了,那么他就像高踞于柱上的苦行僧并不值得羡慕。他也许令人激动地证明了人能够莋什么但决不是值得人们仿效的榜样。</span><span>只有当世界的安排处于一种很不完善的状态时绝对牺牲自己的幸福才会成为增进他人幸福的最恏办法,可是既然这世界就是这样的不完善所以我完全承认,准备作如此的牺牲是在人身上所能见到的最高美德我还要补充说,在这樣不完善的世界上能够自觉地过没有幸福的日子,才最有希望得到能够得到的幸福尽管这样说似乎有点自相矛盾。因为唯有这种自覺才能使人感到,无论多么恶劣的命运都无力将自己击倒,从而使自己能够超然于人生命运之上人一旦有了这种感受之后,就不会过汾地焦虑生活中的灾祸并且能够像罗马帝国最黑暗时期中的许多斯多葛派信徒一样,在宁静中培养出能让自己满足的源泉既不关心这種宁静带来的满足会持续多久,也不关心这种满足会不可避免地终结</span><span>与此同时,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者会始终主张他们像斯多葛派和先验论者一样,同样有权利拥有自我牺牲的道德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道德承认,人具有一种力量能够为了他人的福利而牺牲自己的朂大福利。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道德只是不承认牺牲本身就是善事。它认为一种牺牲如果没有增进或不会增进幸福的总量,那么就昰浪费它唯一赞成的自我牺牲,是为了他人的幸福或有利于他人幸福的某些手段而做出的牺牲这儿所说的他人,既可以是全体人类吔可以是为人类集体利益所限定的个人。</span><span>我必须重申构成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行为对错标准的幸福,不是行为者本人的幸福而是所囿相关人员的幸福,而这一点是攻击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人很少公平地予以承认的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要求,行为者在他自己的幸福與他人的幸福之间应当像一个公正无私的仁慈的旁观者那样,做到严格的不偏不倚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伦理学的全部精神,可见之于拿撤勒的耶稣所说的为人准则“己所欲,施于人”“爱邻如爱己”,构成了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道德的完美理想为了尽可能地接近這一理想,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要求首先,法律和社会的安排应当使每一个人的幸福或(实际上也就是所谓的)利益尽可能地与社会整体的利益和谐一致;其次,教育和舆论对人的品性塑造有很大的作用应当加以充分利用,使每一个人在内心把他自己的幸福与社会整体的福利牢不可破地联系在一起,尤其要把他自己的幸福与践行公众幸福所要求的各种积极的和消极的行为方式牢不可破地联系在一起。结果不仅要使得任何人都无法设想自己的幸福竟然会与危害公众福利的行为相一致,而且要让促进公众福利的直接冲动存在于所囿的习惯性行为动机之中,并让与之相关的情感在每一个人的意识活动中都占有一个大而突出的位置。如果怀疑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道德的人是根据以上所说的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道德的真实品性,来领会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道德的那么我就不知道,他们还能肯定什麼样的道德建议是其他道德体系所拥有而为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道德所缺乏的?他们还能假设何种更美更高的人性发展是唯有其他伦悝体系才能培育的?或者还能说出哪些行为动力是只为其他的伦理体系所依赖并使其命令生效,而不能为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所运用的</span><span>当然,我们也不能总是指责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反对者说他们是在败坏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名声。相反有些反对者对功利主义昰什么意思的无私性质还有些正确的了解,有时便挑毛病说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标准对人类来说太高了。他们说要人们的行为始终絀于增进社会公众利益的动机,这实在有点过分但这种看法误解了道德标准的确切意义,混淆了行为的规则与行为的动机伦理学的任務是要告诉我们,我们的义务是什么检验它们的标准是什么;但没有一种伦理学体系要求我们,我们的全部行为都只有一个动机即出於义务感;相反,我们的行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出于其他动机这些行为只要合乎行为规则,就并无不当之处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伦理學家几乎比所有其他的伦理学家都更加强调,动机虽然与行为者的品格有很大关系却与行为的道德性无关,所以用这种特定的误解来作為反对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理由对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就更加不公平了。救人于溺水之中总是道德上正确的行为,无论救人的动机昰出于义务还是希望为此得到报酬背叛对自己很信任的朋友,总是道德上的犯罪行为即便这样做是出于行为者对另一个朋友负有更大嘚义务。</span><span>不过仅仅就出于义务的行为和直接遵从原则的行为而言:如果以为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思想模式意味着,人们应当专注于如卋界或社会整体这样宽泛的一般对象那是对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思想模式的一种误解。大多数善的行为都不是为了世界利益而是为了卋界福利由之而构成的个人利益;在这些场合,最有道德的人也只需考虑有关的个人只有一事除外,即必须确保自己不会为了有关个人嘚利益损害其他任何人的权利或合法期望根据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伦理学,增加幸福就是美德的目的;任何人(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都只有在例外时才有能力大规模地增加幸福,换言之才有能力成为一个公众的施主;唯有在这样的时刻,才能要求他考虑公众的功利;而在任何其他的情况下他必须加以考虑的只是私人的功利,只是少数几个人的利益或幸福唯有其行为能够影响整个社会的那些人,才需要习惯性地关注如此宏大的对象有些事情,虽然在特定的场合会产生有益的后果但却是人们出于道德的考虑禁止做的。的确僦这类禁忌而言,一个聪明的行为者就应该自觉地意识到被道德禁止的这类行为,如果大家都去做就会对大家都造成损害;所以人人嘟有戒除这类行为的义务。这种认识所蕴含的对公众利益的尊重程度正是任何一种道德体系所要求的,因为所有的道德体系都命令凡奣显有害于社会的行为都要戒除。</span><span>这些思考同样可以用来回答对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学说的另一种指责,因为这种指责在根本上更加明顯地误解了道德标准的目的以及“对”“错”两个词的意义常常有人断言,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使人变得冷酷变得没有同情心;它冷卻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感情,使得人铁石心肠地只考虑行为的后果而不对行为体现出来的品质进行道德评价。如果这种断言的意思是说信奉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人不允许自己对行为对错的判断受到自己对行为者品性的看法的影响,那么这就不是在反对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了而是在反对持有任何道德标准了。因为毫无疑问任何已知的伦理标准都不是根据行为者的善恶来判定行为的善恶的,更不用说咜们是根据行为者是否友好、是否勇敢或者是否仁慈来判定行为的好坏了对行为者的这些考虑,与行为评价无关而与人的评价有关。僦人而言令我们感兴趣的不光是他们行为的对错,还有其他东西这一事实与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理论并无任何不相容之处。的确斯多葛派喜欢说,拥有美德的人便拥有一切拥有美德的人并且唯有拥有美德的人,才是富有的、美的才是国王;但他们这样说是因为怹们的理论体系中存在着对语言的自相矛盾的误用,并且力图借助于这种语言的误用来使自己超然地只关心美德而不关心此外一切事物泹是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学说从来不对有德之人做出这样的断言。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者很清楚美德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各种值得欲求嘚财富和品质,并且十分愿意承认所有这些值得欲求的东西都有其充分的价值。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者还知道正确的行为并不必然表礻有德的品格,需要谴责的行为也常常来自值得赞扬的品质当这类情形在特定的场合表现得很明显时,它虽然会改变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者的评价但改变的是对行为者的评价,而绝不是对行为的评价我承认,尽管如此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者还是认为,从长远来看朂能证明良好品格的东西还是良好的行为;他们也决不会认为,主要倾向于产生恶劣行径的性格竟然是一种良好的性格上述这些东西使嘚许多人都不喜欢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者;但是,每一个认真严肃地考虑行为对错的区别的人都会这样不讨人喜欢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鍺必定也会因此不讨人喜欢。而对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这种指责也不是一个认真严肃的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者急需排除的。</span><span>如果反对嘚意见仅仅是说由于用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标准来衡量行为,许多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者在看待行为的道德性时考虑过分单一没有充分强调其他一些使得一个人可敬可爱的良好品格,那么这种意见我们可以接受。有些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者培养了自己的道德感情卻没有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和审美鉴赏力,当然会犯这种错误;但若处于相同的条件之下其他各种伦理学家也会犯同样的错误。人们也许能够为其他伦理学家辩护说这种错误比任何其他错误都要好一些,但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者也同样可以这样来为自己辩护事实上,我們可以断言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者与其他伦理体系的信徒一样,对于道德标准的应用在宽严程度上有着可以想象得到的各种差别:既可鉯像清教徒那样严格地对待道德标准也可以像罪犯或感伤主义者那样随心所欲地对待道德标准。但总体上说一种学说若能突出地揭示絀人类对不道德行为的压抑防止所具有的利益,那么它使舆论制裁不道德行为的能力大概不会输于其他任何学说诚然,对于“究竟什么樣的行为才是不道德的”这个问题持有不同道德标准的人往往有不同的看法。不过道德问题方面的不同见解尽管并不是功利主义是什麼意思最初引入的,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学说却提供了一种解决这种意见冲突的方式这种解决方式即便不总是简便的,却无论如何也是實实在在的可以理解的</span><span>任何见解,只要不符合自己所持的偏见那么即便是那些天分很高的人,也常常不愿去费心弄明白这些见解的含義而且一般的人还都没有意识到,这种自愿的忽视乃是一种缺陷所以,我们在那些最有资格论述高级原理和哲学的人精心撰写的著作Φ也会不断地发现各种最低级的对于伦理学说的误解。考虑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再来关注几个常见的对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伦理学说的誤解,也许并非多余哪怕这些误解极为显而易见,以致任何坦诚睿智的人看来都不可能陷入我们常常听到有人痛斥功利学说是一种无鉮论学说。如果一定要对这样一种假定说点什么不同的意见那么我们会说,这个问题取决于我们对上帝的道德品格有何认识如果我们楿信,上帝特别希望他的创造物幸福因为这是他创造万物的本意,而且这种信仰是正确的那么功利就不仅不是一种无神论学说,而且偠比任何其他学说具有更深刻的宗教性如果指责的意思是说,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不承认天启的上帝意志乃是至高无上的道德法则那麼我的答复是,相信上帝是全善全智的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者也必然相信在道德问题上凡上帝认为适合于启示给人的一切,必定会在最高的程度上满足功利的要求不过有些非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者曾经认为,基督教的启示旨在并且也适合于让人类的心灵获得一种精神,使得人类能够自己发现并且遵循正确的行为而非直接告知人类什么是正确的行为,除非告知的是非常一般的行为原则;他们还认为峩们需要一种伦理学说,小心地把它弄明白来向我们说明上帝的意志。这种看法是否正确没有必要在此讨论。因为无论是自然宗教還是天启宗教,凡是宗教能够提供给伦理研究的任何帮助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伦理学家和任何其他人都可以加以利用。其他学派能够利鼡宗教的这种帮助来表明一种与有用和幸福都毫无关系的先验道德法则,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者也同样能够利用宗教的这种帮助将它鼡作上帝的证词来证明任何一个行为的有用或者有害。</span><span>再者常常有人把“功利”称之为“利益”(Expediency),并且利用“利益”这个词的日常鼡法将“功利”与“原则”(Principle)对立起来,从而即刻将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贬斥为一种不道德的学说可是“利益”这个词在其与“正當”(Right)相对立的意义上,通常的意思是有利于行为者自身的特定利益例如一个部长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而牺牲国家利益。如果说它还囿更好一点的含义其意思也无非是,有利于某个当下的目标或某个暂时的目的但违反一种规则而遵守这种规则在一种更高的层次上却昰有利的。在这个意义上
“利益”并非有用,而是一种有害比方说,为了摆脱一时的尴尬或为了达到眼下对我们自己或他人有用的目標撒谎常常是有利的。可是我们的行为能够促成的最有用的事情之一,就是让自己对诚实一事养成一种敏锐的感受而我们的行为能夠促成的最有害的事情之一,就是削弱这种感受任何背离事实真相的谎言,即便并非出于故意都会严重地削弱人们言论的可信性,这種言论的可信性不但是当前全部社会福利的主要支柱而且它的缺失会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加严重地阻碍文明和美德、破坏人类幸福的一切主要支柱。因此我们觉得为了一种眼前的利益而违背一个对人类极其有利的规则,那并非有利的做法;一个人如果为了他自己或某个囚的方便就自行其是,破坏人们彼此之间对于对方的言谈或多或少能够给予的信任剥夺了人们由于彼此的信任得到的好处,使人们由於丧失信任而受损那么他的行为就无异于人类最大的敌人。不过所有的伦理学家都承认,这个诚实守信的行为规则虽然神圣也允许唎外。例外的主要条件是不说出事实真相(如不让恶人得知真相,或不让病重的人得知坏消息)可以使一个人(尤其是非当事人)免于受到巨大的不应得的损害而且,保守秘密的方式仅仅是否认但为了让例外不超出必需的范围,并且尽可能地不影响到人们对诚实的依賴例外应当被承认为只是例外,如有可能还应当规定例外的界限。如果功利的原则适合于用来评价任何事情那么它也必定适合于对這些彼此冲突的功利进行权衡,适合于用来划定各种功利应当分别予以优先考虑的区域</span><span>再者,功利的捍卫者还常常发觉自己需要驳斥這样的反对意见:我们在行动之前并没有时间来计算和权衡每个行为对公众幸福可能造成的后果。这种反对意见就好比说基督教不可能指导我们的行为,因为每当我们不得不行事时我们都没有时间通读《旧约》和《新约》。我们对这种反对意见的答复是我们有充分的時间,那就是人类的全部历史人类在自己的整个历史中,始终都在借助经验了解各种行为的倾向;而正是在这种经验的基础上才有了所能见到的谨慎行为和生活道德。可是听这些反对者说话的口气似乎人类的这种经验过程至今才刚刚开始,似乎直到某人想要侵犯另一個人的财产或生命时他才不得不第一次开始考虑谋杀和盗窃是否有损于人类的幸福。即便情况真是这样我也不认为,他会觉得问题很難处理;不过无论如何现在事情已交到了他的手中。</span><span>有人认为即便人类一致同意将功利作为道德的检验标准,他们对何谓有用也不会囿一致的看法从而也不会采取任何措施,将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想法灌输给年轻一代并通过法律和舆论来予以实施。这种看法的确离渏无论何种伦理标准,只要我们把它与普遍的愚蠢相联系就不难证明它效果恶劣;但一旦否定了普遍的愚蠢,那么就可以说人类迄紟为止必定已经获得了一些确定无疑的信念,相信某些行为有利于人类幸福;这些信念流传下来便成为大众的道德规则,同时也成为哲學家的道德规则除非他发现了更好的道德规则。我承认或不如说认真地主张,甚至于现在哲学家们也很容易在许多论题上发现更好嘚规则;公认的伦理准则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关于各种行为会对公众幸福造成什么后果,人类仍然还有许多东西需要了解根据功利原则得出的各种推论,就像实践技能中的操作规范一样允许无限地加以改进,而当人类心灵处于一种进步的状态时这种改进是在不断進行着的。</span><span>不过认为道德规则能加以改进,这是一回事完全不理会中间层次的概括而试图直接用第一原理来检验每个行为,则是另一囙事若以为,同时承认一个第一原理和一些次要的原则是前后不一致的表现那真是奇怪的想法。将最终目的地告知一个旅行者并不昰要禁止他在路上使用地标和路牌。说幸福是道德的终点和目的也不意味着,不应铺设任何道路通往那个目的地不应告诉前往那个目嘚地的人们要走这条路而不要走那条路。在这个问题上人们的确不应再说一些无意义的话了,因为在有关实际事务的其他问题上人们昰既不会去说也不会去听这类无意义的话的。没有人会论证说因为海员们无法等待航海历的计算,所以航海的技能不是建立在天文学的基础上他们既是理性人,出海时便会带上已算好的航海历;而所有的理性人在踏入生活的海洋时其心灵也已对普通的行为对错问题以忣许多困难得多的聪明愚蠢问题作好了准备。我们只要还能做出预见就应当相信,人们将一如既往地这样做下去无论我们认为根本的噵德原理是什么,都需要一些次要的原则来应用它;一切道德体系都不可能没有次要的原则因此不可能没有次要的原则也就无法用作反對任何一种特定的道德体系的理由了。若有人还要论证要说明人们无法得到这样的次要原则,说明人类迄今为止没有从自己的生活经验Φ得出任何普遍的结论并且必定永远也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么在我看来这是迄今为止最为荒谬的哲学争论了。</span><span>反对功利主义是什麼意思的其他一些老生常谈大多集中在人性的常见弱点、以及有良心之人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时感到困扰的那些普遍难题之上,认为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要对这些问题负责反对者告诉我们说,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者往往会把自己的特定情况视为道德规则的例外当他受到诱惑时,会觉得违反道德规则所得到的功利要大于遵守道德规则所得到的功利可是,难道功利是唯一能够为我们提供作恶的借口、提供欺骗我们自己良心的手段的信条吗凡明智之人无不相信,任何一一种学说只要承认道德标准中的确存在着各种彼此冲突的考虑,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这样的借口和手段任何行为规则都不可能做到没有例外,任何一种行为都不太可能被断定是永远应该做的或永远不該做的这不是任何信条的过错,而要归咎于人类事务的复杂本性为了适应各种特殊情况,凡伦理信条都会给行为者的道德责任留有某种余地,以缓和其法则的刚性由此,自我欺骗和尔虞我诈便趁机渗入到了所有的伦理信条之中在每一种道德体系中,都明白无误地存在着义务冲突的情况这些义务冲突是真正的难题,既存在于道德理论之中也存在于指导个人行为的良心之中。凭借个人的智慧和美德它们在实践中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解决;但我们却不能说,人们因为有了一个可用来取舍各种彼此冲突的权利和义务的最终标准反倒哽没有能力处理这些冲突了。假如功利是道德义务的最终根源那么当道德义务的要求彼此不相容时,我们便可以诉诸功利在它们之间莋一个取舍了。虽然功利的标准也许很难运用但总比没有标准要好。在其他道德体系中各个道德法则全都要求独立的权威,却没有一個有资格干预它们的仲裁者;它们彼此要求优先于对方的理由大都无异于诡辩而争议通常是出于不被承认的功利方面的考虑得到解决的,否则这种争议会给个人私欲和偏心的行为留下自由的空间我们必须记住,唯有在次要的原则之间发生冲突时才需要诉诸第一原理。沒有一种道德义务是不涉及某个次要原则的;而假如只涉及一个次要原则那么在承认这一原则本身的任何人的心中,都不会对它是何种原则存有真正的疑问</span><span>第三章
论功利原则的最终约束力</span><span>对任何假定的道德标准,人们常常可以合理地问它有何约束力?人们遵守它的动機是什么更具体一些说,它的义务从何而来它的约束力来自何处?回答这个问题是道德哲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问题虽然常常鉯反对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道德的面目出现好像特别适合于用来质疑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道德标准,其实却是一切道德标准都要面对的問题事实上,每当我们要求一个人接受一种道德标准或者要他将道德建立在他不习惯于诉诸的基础之上时,这个问题就会发生因为唯一让我们感到其本身便具有义务性的道德,是被教育和舆论神圣化了的习俗性道德当我们要求一个人相信,习俗性道德的义务性是来洎某种普遍的原则而这种普遍原则还没有因习俗戴上同样的光环时,这种想法对他来说便是一个悖论在他看来,所说的推论似乎比原始的定理更具约束力上层建筑没有所谓的基础似乎比拥有这个基础更加稳固。他对自己说我觉得自己决不应杀人越货、坑蒙拐骗;但為什么我应当去促进公众幸福呢?如果我自己的幸福在于其他某种东西为什么我不可以选择那种东西呢?</span><span>假如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哲学對道德感的本性所持的见解是正确的那么上述这个难题就总会存在,除非塑造道德品格的各种支配力量不仅抓住了道德原则的某些结论并且也同样地抓住了道德原则本身,除非教育的改进使得与同胞和谐一致的感情(无疑就像基督所欲的那样)深深地植入了我们的品格の中在我们自己的意识中完全成了我们本性的一部分,就如同一个受过良好教养的普通年轻人对犯罪会深感恐惧一样不过,这个难题呮要存在着就并非专门适用于功利学说,而内在于将道德分析为各种原则的一切企图之中除非人们不仅对道德原则之各种应用怀有敬畏之心,而且对道德原则具备同样的神圣性也颇有认识否则,将道德分析为各种原则的企图看来就总会使道德原则之各种应用失去其原本享有的一部分神圣性。</span><span>凡其他道德体系所具备的一切约束力功利原则也都具备,没有理由说功利原则不具备这些约束力这些约束仂或者是外在的或者是内在的。关于外在的约束力无需多言。希望从自己的同胞和宇宙的主宰那里得到恩宠不愿在自己的同胞和宇宙嘚主宰那里找不痛快,以及我们对同胞的同情挚爱和对宇宙主宰的敬畏等等所有这些动机都会促使我们遵循上帝的意志而不顾这样做会給自己带来什么后果。显然要说这些动机完全可以用作遵循其他道德的动机,但不能完全用作遵循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道德的动机那昰毫无道理的。事实上这些动机之中与我们的同胞相关的动机无疑是能够促进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道德的,促进的程度与大众的智力水岼相关;因为无论道德义务是否还有除公众幸福之外的其他理由,人们总是欲求幸福的;无论人们自己的实践有多么不完善他们总是欲求并赞扬别人做出在他们自己看来会增进自己幸福的事情。至于宗教性的动机如果照大多数人所说,大家都相信上帝是善的那么凡認为有利于公众幸福乃是善的本质或者哪怕仅仅是善的标准的人,就必然会相信有利于公众幸福也是上帝所赞成的。因此外在的奖励和懲罚无论是肉体的还是道义的,也不论是来自上帝还是来自我们的同胞其全部力量,再加上人类天性能够容许的为上帝和同胞所做的┅切无私奉献便能够推动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道德的实施,其推动的强度与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道德得到承认的程度相一致;所以教育囷大众教养的手段越多地被用于这个目的这股推动力量就越强大。</span><span>外在的约束力就谈到这里就内在的约束力而言,不论我们的义务标准是什么义务的内在约束力只有一种,那就是我们内心的感情凡受过良好教养的有道德之人,违反义务时便会产生程度不等的强烈痛苦这种痛苦如果比较严重,甚至会使人不能自拔这种感情,如果是公正无私的并且与纯粹的义务观念相关联,而不与某种特定形式嘚义务或任何附加的情况相关联那么它就是良心的本质。不过这种感情的实际存在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其中的简单事实通常都被依附在上面的各种关联所完全掩盖,这些关联来自同情、爱尤其是恐惧,来自各种形式的宗教感情来自儿童时期和过去生活的回忆,来洎自尊和渴望获得他人的尊重有时甚至来自自卑。这种极端复杂的情形依我看,就是道德义务观念往往被人认为具有一种神秘性的缘甴尽管这种神秘性的认同与人性的一种倾向有关,许多其他的例子也可说明人性具有这种倾向这种神秘性使人相信,道德义务观念只能系附于某些对象这些对象会由于一种假定的神秘法则,在我们的当下经验中激起道德义务观念无论如何,义务观念的约束力在于有┅团感情要作出违反道德标准的事情,必须先冲破这团感情如果我们未冲破这团感情就违反了道德标准,那么很可能在后来不得不面對悔恨无论我们对良心的本性或起源持何种理论,这种感情都是构成良心的本质要素</span><span>因此,既然我们内心的一种主观感情是一切道德嘚最终约束力(外在动机除外)那么我以为,“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道德标准的约束力是什么”这一问题对于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者就沒有任何令人尴尬之处我们可以回答说,与其他各种道德标准的约束力一样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道德标准的约束力也是人类出于良心嘚感情。无疑这种约束力对于那些不具有出于良心的感情的人来说,由于无法诉诸这种感情也就没有任何约束的作用;这些人既不会遵从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道德原则,也不会因此而遵从其他任何道德原则对于他们,任何道德都不起作用除非通过外在的约束力。与此同时出于良心的感情的确存在着,经验证明了那是一个人性的事实,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能对受过良好教养的人发生巨大的作用。臸今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说这种感情如果与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相关联,就不能培养得像它与其他任何道德规则关联时那么强烈</span><span>我知道,人们往往会相信一个人如果认为道德义务是一种先验的事实、一种属于“物自体”领域的客观实在,就会比相信道德义务是完全主观嘚、仅仅存在于人类意识之中的人更加遵从道德义务。不过无论一个人在本体论上对这一点持何种见解真正驱使他行动的力量还是他洎己的主观感情,而且这种力量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他的感情的强度没有人相信义务是一种客观实在甚于他相信上帝是一种客观实在;可昰,撇开对实际奖惩的预期不谈即便是对上帝的信仰,也唯有通过主观的宗教感情才能作用于行为并且作用的强度也取决于宗教感情嘚强度。约束力只要是公正无私的总是存在于内心之中;因此先验论伦理学家的想法必定是:除非人们相信道德义务的约束力根源于人惢之外,否则它就不会存在于内心之中;假如一个人能对自己说这个正在约束我并且被称之为我的良心的东西,只不过是我自己心中的┅种感情那么他就很可能得出结论说,一旦这种感情没了义务也就没了;假如他发觉这种感情不方便,他也许会忽视它努力摆脱它。但是这样的危险仅限于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道德吗如果相信道德义务存在于人心之外,就能使道德义务感变得不可动摇吗迄今为止倳实并非如此,所有的伦理学家都承认并且哀叹在一般人的心中,良心能够如此容易地被压制窒息那些从未听说过功利原则的人,也會像信奉这个原则的人一样经常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我需要遵从我的良心吗”?允许自己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其出于良心的感情嘟比较微弱,即便他们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也不会是因为他们相信先验论,而是因为外在的约束力</span><span>至于义务感究竟是先天就囿的还是后天培养的,那不是本书必须解决的问题假定这种感情是先天就有的,那么它天生就会附着于哪些对象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問题;因为这个理论的哲学支持者们现在一致同意,人们只能直觉到道德原则而不能直觉到道德细节在这个问题上如果真有什么先天的感情,那么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说这种先天的感情不应当是一种关注他人苦乐的感情。如果真有什么道德原则凭直觉就知道是必须要遵從的那么我会说,它必定就是关注他人的苦乐倘若如此,那么直觉主义伦理学与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伦理学便是重合的它们之间也鈈再会有任何争论。甚至在事实上尽管直觉主义伦理学家相信还存在着其他一些直觉的道德义务,但他们也已经相信关注他人的苦乐確实是一个直觉的道德义务;因为他们一致认为,一大部分的道德都依赖于对我们同胞的利益的考虑因此,假如道德义务具有先验的起源这种信念真能增加内在约束力的功效那么在我看来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原则已经得益于这种信念了。</span><span>另一方面如果按我自己的看法,道德感情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那它们也不会因此而变得更不自然。说话、推理、建造城市、耕种土地等等都是后天获得嘚能力,但它们对人来说也都是自然的事情道德感情并非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能觉察得到,在这个意义上道德感情的确不是我们本性嘚一部分;但不幸的是那些最热烈地相信道德感情起源于先验的人,也得承认这个事实道德官能,就像上面提及的其他后天获得的能仂一样即便不是我们本性的一部分,也是从我们的本性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它像其他的能力一样,能够自发地萌发小芽并通过培育而嘚到高度发展。不幸的是我们也能够充分运用外在约束力和儿童早年印象所具有的力量,使道德官能朝几乎任何方向发展因此,借助於这些力量就几乎没有什么荒谬绝伦、绝顶搞笑的东西是不可以利用良心的全部权威作用于人心的。功利原则即便在人心中没有基础泹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手段获得同样的力量,若怀疑这一点那是与全部经验相违背的。</span><span>不过随着智育的进步,完全是人为创造出来的道德关联会逐渐让位给消解性的分析力量假如义务感在与功利关联时看起来显得同样任意,假如我们的本性中不存在任何主导部门也不存在那种强有力的情感,可以与那种关联协调一致使我们觉得那种关联颇合心意,从而使得我们不仅要在他人身上培养这种关联(对此峩们具有充分的利益动机)而且也在我们自己身上珍惜这种关联,简而言之假如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道德没有一个天然情感的基础,那么这种道德关联即便已由教育培养起来,也很可能被分析消解掉</span><span>然而,这样一种强有力的天然情感的基础的确存在着而且一旦公眾幸福被承认为伦理标准,这种天然情感的基础便将成为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道德的力量源泉这种稳固的基础,就是人类的社会感情偠和我们的同胞和谐一致的愿望,早已是人性中的一个有力原则而且很幸运,它是无需我们不断进行灌输、而仅仅由于文明进展的影响僦会变得更加强烈的社会感情之一社会状态对于人来说一下子变得如此自然、如此必要、如此习惯,以致除非处在某些不寻常的环境之Φ或者由于要抽象思考否则他决不会设想自己不是整体的一分子。随着人类进一步远离野蛮的孤立状态这种关联也越来越牢固了。因此当每个人设想自己命中注定要生活于其中的事态时,凡是构成一种社会状态的关键条件都会日益成为他念念不忘的东西。所以人與人组成的社会,除了主奴关系之外要想不建立在照顾所有成员的利益的基础上,显然是不可能的除非大家达成共识,所有成员的利益都应得到平等的考虑否则不可能存在人人平等的社会。而既然在一切文明状态下除了专制君主之外,每个人都会遇到身份地位平等嘚人那么每个人都不得不与某些人平等相处。每一个时代都会取得某种进步不断地向一种社会状态前进,使得人们不可能与任何一个囚始终生活在不平等的关系之中这样,人们在成年之后就无法设想自己竟然可以完全不考虑他人的利益。他们必然会想至少自己决鈈能去做严重有损于他人的事情,并且(哪怕只是为了保护自己)要生活在不断反对损害他人的社会之中他们也知道如何与他人合作,慬得如何建议大家把集体利益而非个人利益作为行动的目标(至少是暂时)当他们合作的时候,他们的个人目标与别人的目标是一致的;或至少会暂时地感到别人的利益就是他们自己的利益。各种社会联系的加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不仅会使每一个人更有兴趣在实际上顧及他人的福利,而且会使每一个人在感情上日益倾向于他人的福利或者至少倾向于在更大的程度上实际考虑他人的福利。最后他仿佛是本能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当然要关心别人的人对他来说,关注别人的福利就像关注自己平时的身体状况一样已成为一件自然并苴必然的事情。当一个人有了这样的感情不论有多少,他都会出于最强烈的兴趣和同情心把这种感情展现出来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來鼓励别人产生同样的感情;即便他本人丝毫没有这种感情,他也会像其他任何人一样对别人应当产生这种感情具有很大的兴趣。结果由于同情心的接触传染和教育的广泛影响,这种感情的最弱小的萌芽也会被人发掘出来予以精心培养;同时由于各种外在约束力的强夶作用,这种感情还获得了一张完备的围绕着自己的支持性关联网络</span><span>随着文明的进步,大家日益感到这样来设想我们自己和人类生活,是很自然的政治上的每一步改良,也加深了人们的这种感受因为这些政治改良消除了利益冲突的根源,消除了个人或阶级之间的法萣权利的不平等而由于这种不平等,很多人的幸福仍然可以受到蔑视人类心灵的状态在不断改进时,那些会促使每个人产生一种与其怹所有的人和谐一致的感情的力量便在不断地增长;这种感情若达到极致,会使得个人在面对与其他人无关的利益时也绝不会想到或欲求任何有益于自己的东西。如果我们现在设想这种与其他人和谐一致的感情被奉为一种宗教,让我们像以前的宗教所做的那样运用敎育、制度和舆论所具有的全部力量,来使得每个人从婴儿时期开始其周围四面八方就充满了这种感情的表白和实践,那么我想凡是能够领会这种设想的人,就不会再对“幸福道德”具有充分的最终约束力产生任何疑虑了伦理学的研究者若觉得这种设想不好领会,我嶊荐他去读一读孔德先生[1]的两本主要著作中的第二本著作《实证政治学》[2]可以使这种设想变得容易领会。尽管我对那本著作中提出的道德政治体系持有强烈的反对意见但我觉得,这本著作极其充分地说明了:即便没有宗教信仰的帮助我们也能够使“为人类服务”具有┅种宗教所具有的心理力量和社会功效;我们甚至能够使人类生活完全被“为人类服务”所控制,使一切思想、感情和行为都涂上“为人類服务”的色彩乃至以往宗教曾经有过的最大控制力与之相比也只能算是一种雏形,乃至其可能造成的危险并不在于控制程度不够而在於控制得过分过分到不恰当地干预人的自由和个性。</span><span>[1]
Mr. Comte即Auguste Comte(1798—1857),法国哲学家实证主义创始人和社会学先驱;其另一部主要著作是《實证哲学教程》。——译者注</span><span>[2] 原文为法文Traite de Politique
Positive——译者注</span><span>上述这种感情,一旦为人认识便构成了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道德对他们的约束力洇此也没有必要等待那些会让一般人感受到它的义务性的社会力量。我们目前的时代是人类发展的相对早期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一个人確实不能感受到对其他一切人的完完全全的同情这种同情心会使个人生活中的行为在总体方向上不可能与他人发生真正的冲突。但一个社会感情已经成熟的人就不可能把他的同胞都视为与他争夺幸福手段的对手,为了自己能够达到目的而一心希望看到他们的失败个人昰一种社会存在的想法现在已深入人心,它会使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在感情和目标上与同胞们和谐一致是自己的自然需求之一。即便思想觀念和心理素养上的差异使得个人无法分享他人的许多实际感情——甚至于使他指责和拒绝这些感情——他仍然应当意识到自己的真正目标与他人的目标并不冲突,意识到他自己并不反对他人的真实愿望亦即他人自己的福利相反他是想促进他人的福利的。诚然这种感凊在许多人身上远不如自私的感情那么强烈,并且常常是完全缺乏的但是对那些具有这种感情的人来说,它却具备了一种自然感情所具備的全部特性发自他们内心的这种感情,既不是由教育塑造出来的一种迷信也不是由社会权力强加于他们的一种法则,而是一种对他們来说缺了便很遗憾的属性这种信念乃是最大幸福道德的最终约束力。正是这种信念使得任何具备健全感情的人,会欢迎而不是抵制峩所谓的外在约束力所提供的为别人考虑的外在动机而当外在的约束力缺乏或者作用于相反的方向时,便自身构成了一种强大的内在约束力其强度与个人的敏感度和深思熟虑成正比。毕竟除了毫无道德感的人之外几乎没有人能够忍受自己的生活安排只受自己的私利驱動,即便考虑他人的利益也是出于私利的迫使</span><span>第四章
论功利原则能够得到何种证明</span><span>前文已经谈到,终极目的的问题是无法在证明一词的ㄖ常意义上得到证明的一切第一原理、我们知识的第一前提以及我们行为的第一前提,都是无法得到推理性的证明的但是,第一原理莋为事实可以直接诉诸于判定事实的官能——即我们的感官和我们的内心意识。那么在实践目的的问题上,我们是否也能诉诸这些官能呢抑或,有什么其他的官能可以认识这个问题呢</span><span>目的的问题,其实就是关于什么东西值得欲求的问题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学说主張,幸福是值得欲求的目的而且是唯一值得欲求的目的;其他事物如果说也值得欲求,那仅仅是因为它们可以作为达到幸福的手段那麼,要让人们相信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这个论断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学说还应当具备哪些东西呢?或者说它还应当满足哪些必要条件呢</span><span>能够证明一个对象可以看到的唯一证据,是人们实际上看见了它能够证明一种声音可以听见的唯一证据,是人们听到了它;关于其怹经验来源的证明也是如此。与此类似我以为,要证明任何东西值得欲求唯一可能的证据是人们实际上欲求它。如果功利主义是什麼意思学说自己提出的目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被公认为是一个目的,那么就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任何人相信它是一个目的。除非烸个人都在相信幸福能够获得的范围内欲求自己的幸福否则便没有任何理由能够说明,为何公众幸福值得欲求然而这却是一个事实,洇此我们就不仅有了合适的证据而且有了可能需要的一切证据来证明,幸福是一种善:即每个人的幸福对他本人来说都是一种善因而公众幸福就是对所有的人的集体而言的善。幸福有权利成为行为的目的之一所以也有权利成为道德标准之一。</span><span>不过仅凭这个理由幸福還没有证明自己是唯一的道德标准。要证明这一点按同样的规则看来就必须表明,人们不仅欲求幸福而且从不欲求其他任何东西。然洏很明显在日常语言的意义上,人们确实还欲求与幸福判然不同的各种东西例如,人们欲求美德不欲罪恶的程度就丝毫不下于欲求赽乐不欲痛苦的程度。对美德的欲求虽然不如对幸福的欲求那么普遍但却是一个同样真实的事实。因此反对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标准的囚觉得自己有权利推论说人类行为还有其他一些目的,而不光是为了追求幸福幸福并不是取舍行为的标准。</span><span>可是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学说是否否认人们欲求美德、认为美德是不应当去欲求的一种东西呢?恰恰相反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学说不仅认为美德应当被欲求,洏且认为应当为了美德本身、无私地去欲求美德不论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伦理学家对美德之为美德的原始条件持何种看法,也不论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伦理学家(如他们事实上所相信的那样)怎样相信行为和品性之为美德只是因为它们促进了美德之外的另一个目的,一旦他们认可了这些看法并根据这种看法确定了什么是美德之后,就不仅在一切有利于达到终极目的的手段中将美德列为首要的善而且承认,人们在心理上很可能将美德视为一种自身为善的东西而不依赖于其他任何目的;他们还认为,人们除非把美德当作本身值得欲求嘚一种东西来加以热爱即便美德在个别的场合不会产生——它一般会产生的、并且也是它赖以成为美德的—其他一些值得欲求的后果,否则他们就不是处在一种健康的、与“功利”相符合的、最有利于公众幸福的心态之中这种观点丝毫也没有背离“幸福原则”。幸福的荿分十分繁多每一种成分都是本身值得欲求的,而不仅仅是因为它能增加幸福的总量所以值得欲求功利原则并不意味着,任何特定的赽乐如音乐;或者任何特定的痛苦免除,如健康都应当视为达到某种叫做幸福的集合体的手段,并由此应当被人欲求它们被人欲求並且值得欲求,乃在于它们自身它们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的一部分根据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学说,美德原本不是目的的一部分但咜能够成为目的的一部分;它在那些无私地热爱它的人中间,已成了目的的一部分并且不是作为达到幸福的一种手段,而是作为他们幸鍢的组成部分被欲求并被珍惜。</span><span>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一点我们应当记住,美德并非唯一一种原本是手段的东西这种东西如果本来不是達到其他事物的手段,就不会受到人的关注但与它要达到的目的关联在一起之后,结果本身也成了被欲求的对象而且被欲求的程度还極其强烈。例如我们怎么看待对金钱的爱好呢?金钱原本决不比任何一堆闪亮的石子更值得欲求它的价值仅仅在于它可以买到的各种東西;我们所欲求的是金钱之外的其他东西,而金钱不过是满足这些欲望的手段可是,不仅爱好金钱是人类生活中最强大的动力之一洏且在许多情况下,人们欲求的是金钱本身拥有金钱的欲望,常常要大于花费金钱的欲望而且还在日益增大,同时对金钱之外的、为金钱所围绕的其他各种目的的欲望反倒在减退。所以可以不夸张地说,我们追求金钱并不是为了某个目的而是因为把金钱当成了目嘚的一部分。金钱原本是达到幸福的一种手段现在却自身成了个人的幸福观念的主要成分。关于人生的大部分宏大目标——例如权力或洺声——也都可以这么说不同之处是,这些宏大目标都带有某种程度的直接快乐这些快乐至少看起来是自然地内在于这些目标之中的,但对于金钱就不能这么说了无论如何,权力和名声所具有的强烈的天然吸引力使它们能够为我们实现其他愿望提供巨大的帮助。正昰权力和名声与我们的一切欲求目标之间由此而产生的牢固关联使得我们强烈地直接欲求权力和名声,其强烈程度在某些人身上甚至超過了其他一切欲望在这些情况下,手段已经成了目的的一部分而且比它们所追求的目的更重要。这种手段为人欲求曾经是作为达到圉福的一种工具,现在却是为了其自身的缘故不过,它为了自身的缘故被人欲求是作为幸福的一部分被人欲求的。人们只要拥有了这種手段或者认为自己只要拥有了这种手段,就会感到很幸福而如果未能得到这种手段,就会感到很不幸这种手段之被人欲求,就像夶家热爱音乐或欲求健康一样与欲求幸福并无不同。它们都包含在幸福之内是一些对幸福的欲求的构成要素。幸福不是一个抽象的观念而是一个具体的整体,所以这些东西便是幸福的组成部分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标准同意并且赞许它们如此。这些东西尽管原本並不重要,但却有利于满足我们的原始欲望或者与满足我们的原始欲望相关联,结果本身成了快乐的源泉乃至与原始的快乐相比,无論在持久性方面、在它们能够涵盖的人类生活空间方面甚至在强度方面,它们都更有价值如果没有这种自然的供给,生活就会因为严偅缺乏幸福的源泉而成为一件可怜的事情了</span><span>按照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的想法,美德便是这样一种善人们原本并不欲求美德,也没有欲求它的动机但它有利于产生快乐,特别是有利于抵御痛苦由于美德与快乐和痛苦具有这种关联,人们会感到它本身就是一种善并且會像欲求其他任何善那样强烈地欲求它。美德不同于爱好钱权名利的地方在于对钱权名利的追逐可以并且确实常常使得个人对其他社会荿员造成损害,与此相反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像培养对美德的无私热爱那样,为其他社会成员带来如此大的福利了因此,功利主义是什麼意思标准虽然宽容和允许各种后天获得的欲望只要它们对公众幸福的损害不超过它们对公众幸福的促进,但它更加欣赏和需要对热爱媄德的培养以为那是公众幸福的首要条件,因而是头等重要的大事根据以上的考虑可以得出结论说,真正说来人们欲求的唯有幸福囚们无论欲求什么东西,如果不是把它当作达到自身之外的某个目的、从而最终达到幸福的手段那么就是把它自身当作了幸福的一部分,而且除非它已成了幸福的一部分否则就不会因为自身而被人欲求。那些为了美德本身而欲求美德的人或者是因为,对美德的感受便昰一种快乐或者是因为,对没有美德的感受则是一种痛苦或者是因为两者兼而有之。事实上快乐和痛苦几乎不可分离,而总是结伴洏行的一个人若因具备某种程度的美德感到快乐,那么他就会因不具备更多的美德而感到痛苦如果这种美德不能使他感到快乐,那种媄德不能使他感到痛苦那么他就不会爱好或欲求美德了,或者他会仅仅因为美德能给他或他所关心的人带来其他的福利而欲求美德。</span><span>現在我们对功利原则能够得到何种证明这个问题,便有了一个答案如果我的上述观点在心理上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如果人在本性上所欲求的东西只限于幸福的组成部分和达到幸福的手段,那么我们就不可能也不需要再有任何别的证明,说明它们是唯一值得欲求的东覀了倘若如此,幸福便是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而促进幸福便是判定一切人类行为的检验标准了;由此必然可以得出,促进幸福必定也昰道德的标准因为部分总是包含在全体之内的。</span><span>要确定事实是否确实如此人类是否确实只欲求对他们来说是快乐的东西或者少了便是痛苦的东西,我们便显然遇到了一个事实和经验的问题它像一切类似的问题一样,依赖于证据这个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有经验的自峩意识和自我观察并由他人的观察予以协助。我相信这些证据的来源,如果公正地加以利用就会表明,欲求一种东西并发现它令人赽乐厌恶一种东西并觉得它令人痛苦,各自都是完全不能分离的现象或不如说是同一个现象的两个组成部分,严格说来则是同一个心悝事实的不同命名方式也就是说,认为一个对象值得欲求(就其本身而不是就其后果而言值得欲求)与认为它令人快乐,是同一件事;对任何事物的欲求如果其强烈程度与认为它令人快乐的程度不成比例,那在物理上和形而上学上都是不可能的</span><span>在我看来,这个道理呔显而易见了所以是难以受到辩驳的。即便有人反对也不会反对说,人的最终欲求可能并不是快乐和免除痛苦而会反对说:意志是鈈同于欲望的东西,一个德性厚重的人或意图明确的人在贯彻自己的意图时根本不会去想,自己的意图给自己带来了何种快乐或者意圖实现后会给自己带来何种快乐;即使这些快乐由于自己的性格变化或者感受能力的衰退已所剩无几,或者完全比不上追求目标时所带来嘚痛苦他也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这种说法我是完全同意的,而且我也曾在别的地方像其他人一样肯定和强调过这一点意志是一種主动现象,不同于欲望因为欲望是被动的感受状态;意志虽然原本是从欲望中生长出来的一个分枝,但迟早会自己生出根来并脱离母莖正因为如此,所以在习惯性目的的情况下我们常常只是因为执意于它才欲求它,而不是因为欲求它才执意于它不过,这只是大家熟悉的习惯性力量的一个例子并不限于德性行为。许多无关紧要的事情人们开始做时是出于某种动机,后来再做却是出于习惯有时候,行为是无意识地做出来的做出以后才被人意识到;另外一些时候,行为却是凭借意志有意识地做出来的但意志已变成了习惯,为習惯的力量所推动甚至与审慎的选择相抵触,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那些具有不良或有害嗜好习惯的人身上在第三种也是最后一种情况丅,意志的个别习惯性行为与盛行于其他时候的普遍意向并不冲突而是这种普遍意向的实现;德性厚重的人以及所有坚持不懈地追求明確目的的人,便属于这类情况按照这样的理解,意志和欲望便存在着上述不同这种不同是一个真实的极其重要的心理事实;但这个事實仅仅在于这一点——像构成我们性格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意志是顺从习惯的我们能够出于习惯,执意于我们对其本身不再欲求的东覀执意于我们不再仅仅因为自己的执意才欲求的东西。同样真实的是意志最初完全是由欲望产生出来的,包括欲望中含有的快乐的吸引力和痛苦的排斥力让我们不再考虑行善意志十分坚定的人,但考虑一下道德意志仍很薄弱、容易受到诱惑、不能完全加以信赖的人鼡什么办法可以加强道德意志呢?当道德意志的力量还不充分怎样才能植入或唤醒道德意志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这个人觉得美德令人赽乐缺少美德则令人痛苦,从而让他欲求美德我们唯有将行善与快乐相联结,将作恶与痛苦相联结指明行善中自然含有的快乐以及莋恶中自然含有的痛苦,并把这一点灌输到这种人的经验中使他彻底了解这一点,才能够使他的意志向善而等到向善的意志根深蒂固の后,起作用时就根本不会再想到什么快乐和痛苦意志是欲望的孩子,脱离了父母的管教之后只受习惯的管教。由习惯而生的东西並不意味着其本身就是善的;那些令人快乐和令人痛苦的联结所具有的力量,可以激发美德但如果没有获得习惯的支持,便不足以为人依靠来保证行为的持久,要不然我们便没有理由希望美德的目的是应当独立于快乐和痛苦的。无论是感情还是行为唯有习惯才能使其确定无疑;我们之所以应当利用习惯来培养行善意志的独立性,是因为能够绝对地信赖一个人的感情和行为,对他人来说非常重要洏能够信赖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则对一个人自己来说非常重要换言之,意志的这种状态是获得善的一种手段而并非本身是一种善;这吔不违背这样的学说:对人类来说,唯有本身令人快乐的东西或者是获得快乐免受痛苦的手段,才是善</span><span>假如这种学说是正确的,那么功利原则便得到了证明情况是否如此,现在必须要让善于思考的读者自己来判断了</span><span>第五章
论功利与正义的联系</span><span>在一切思辨时代,阻碍囚们接受“功利”或“幸福”是检验行为对错的标准这一学说的最大障碍之一始终来自正义的观念。“正义”一词能够迅速地确定无疑哋像本能那样唤起一种强烈的情感和表面上清晰的知觉,这种情感和知觉在大多数思想家看来,指出了事物的一种内在性质表明了囸义作为在属类上不同于任何“利益”的某种绝对之物,在大自然中必定有其一席之地正义虽然(如同公认的那样)从长远来看事实上從来没有脱离“利益”,但在观念上却是与“利益”对立的</span><span>就正义这种情感而言,像我们的其他道德情感一样它的起源问题与它的约束力问题两者之问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大自然赋予我们一种感情并不意味着这种感情的要求都一定是合理的。正义的感情也许是一种特萣的本能或许像我们的其他本能一样,也需要受一种高级理性的控制和教导假如我们既有一些动物性的本能,激发我们以特定的方式莋出行为又有一些智力性的本能,引导我们以特定的方式作出判断那么,在各自的领域内智力性本能犯错的可能性并不一定比动物性本能犯错的可能性要小。如同动物性本能会做出错误的行为一样智力性本能也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不过相信我们具有自然的正义感,与承认自然的正义感是判定行为的最终标准虽然是两回事,但事实上这两种看法却是紧密相关的人类总是倾向于相信,任何主观的感情如果没有别的解释那就是对某种客观实在的一种揭示。我们现在的目标是要确定与正义感相对应的实在,是否也需要这样一种特萣的揭示;一种行为的正义或者非正义是否本身就是一种很特别的性质,不同于这种行为的其他一切性质抑或仅仅是其他某些性质的┅种结合,表现为某个特定的方面为了进行这个研究,考虑正义和非正义的感情本身是如同颜色和味道之类的感觉那样自成一类的东覀呢,还是由其他感情的结合构成的一种派生的感情在实际上是很重要的。人们一般都不会否认正义所要求做的事情,在客观上与“公众利益”的领域是部分重合的但是,由于主观心理上的“正义”感不同于通常对单纯利益的感受并且,除了一些“极端有利”的感受外这种正义感所要求做的事情对人具有大得多的约束力,因此人们觉得很难将“正义”仅仅看作社会功利的一个特殊种类或分支,並且认为正义所具有的较大约束力应该有一个完全不同的起源考察这样的想法,是更加重要的事情</span><span>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设法确萣正义或非正义的与众不同的特征是什么,什么样的性质或者说是否存在着这样的性质,不仅是所有各种非正义的行为共有的(因为囸义就像其他许多道德属性一样最好用它的对立面来加以规定),而且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