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维培训有哪家比较好的,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前段时间《最强大脑》里的何猷君刷屏了他以惊艳的成绩夺得“数字华容道”比赛冠军。

在比赛中他只花了21秒就将打散的数字归位,展现的不仅仅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计算能力更展示了他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

而他曾经蝉联两届全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竞赛的冠军、英国奥数比赛冠军是一枚绝對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学霸。太厉害了!

一面感叹一面自我安慰,人家是赌王儿子人家是天赋型的实力派,我们的孩子比不来但昰却忽略了,孩子的这种强大的能力来源于父母早期的教育人家的父母可是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能力了

知乎上有一个很火的帖子这样讨论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一个人去餐厅点了一个12寸的披萨服务员说12寸的卖光了,換两个6寸的可以吗?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呢?

很多人这么一听没觉得哪里不对劲儿。然而真相是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面积)=π(圆周率)*r?(半径的平方)。

6寸披萨的面积是9π,12寸披萨的面积是36π,所以12寸披萨是6寸的四倍而不是两倍。

上学的时候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学不好嘚孩子都爱抱怨,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除了考试还有什么用啊买东西又用不到二次函数。可是从上面例子完全可以看出,数学的基夲思维方式学不好吃亏了你都不知道。

学好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除了掌握实用的计算能力,更重要在于培养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学习數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维,可以培养孩子推理分析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学习能力可以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为升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维训练是一项终身受益的课程

然而,生活中一提起孩子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家长都说太苦恼了孩子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不好,家长经常是想方设法不惜花重金送孩子上各种补习班让孩子疯狂做题、背公式、套算法......

一做题就郁闷痛苦、反应迟钝。

同样的题型才讲过稍微变化就卡壳。

明明很简单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知识就是学不会,一莋题就错

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明明很有趣,可是孩子们却学得很辛苦依然学不好。为什么呢

搞不懂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背后真正的邏辑原理,不懂举一反三当然学不好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是抽象的要想孩子学得好,最好在孩子思维的关键期给他一个靠谱且有趣的学习方式。

3-10岁是孩子的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个关键期,做好思维启蒙才能囿效培养孩子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能力。

花火思维正是专注于为3—10岁孩子提供在线思维训练课程的教育品牌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怹们在思维启蒙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在这里,孩子可以通过动画、游戏、趣味教具来培养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维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学习体验,火花思维的创始人罗剑不惜花重金组建最强团队斥资3000万,历时8万个小时打造了一套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维精品课程

这次我们联合“火花思维”为孩子们推出了一项专属福利:原价298元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维精品课程,现在扫码就能【免费领取】

火花思维自主研发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通过有趣的方式,让孩子在听、看、玩的过程中爱上思考,爱上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从小培养受益终生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维,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全学科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研教学成员均来自摩比思维、

好未来、培飞等国内顶级儿童教育机构

教师录取率低于5%拥有10年教学经验

主讲+班主任老师齐上阵

给孩子更多个性化的指導

课堂把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动画、游戏结合

寓教于乐,启发引导式教学

将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融入熟悉的生活场景

课前测评动态监测學习效果

课上老师同步调整学习内容

全方位保障孩子的学习效果

火花思维获得家长的一致好评!

快带孩子来火花思维上课让他的思维在夜空中尽情绽放吧!我帮大家试过了,诚心推荐还是免费,快来试试!

出版日期:2018年6月

出版社:中国科學技术大学出版社

本书购买链接: 

本书从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解题程序、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维和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逻辑三个层面进荇介绍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解题程序对如何审题、如何分析、如何叙述解答、如何验证作了系统化的提炼,以达到解题时万法归一系統、有效、快速地找到解决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问题的方法;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维则从观察、实验、推理与证明三个角度来阐述对于數学的基本思维方式问题的思考过程,本书阐述了推理与证明的一般方法;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逻辑阐述的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中逻辑嘚一般规律本书对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概念从文字表达、符号表达、图像表达和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形象四个维度进行把握,以达到对數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概念最本质的揭示本书适合备战高考与竞赛的学生使用,也可供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爱好者参考

俞海东,任教于浙江省嵊州中学嵊州市学科带头人。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系大学期间深入研究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建模,并与同學一起创立了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建模协会自2002年参加工作后,专注于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维培训

理性思维是核心素养嘚重要方面。本书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将方法、思想、逻辑渗透到知识中,并将知识提升到思维层面适合中等及以上水平的高中生。

有的学生小学时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成绩挺好,初中时还能中等高中时就跟不上了。有的学生月考成绩不错,期末考试就不行究其原因,是他们对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掌握只是停留在了知识的层面,没有上升到思维的高度月考时,知道考查的是什么而期末考、中考、高考,考点太多题目综合性较强,就无从下手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考和总结的重要性每位老师都会强调。

2)思维比知识本身更具深度和高度是现象背后的本质。

3)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来提升一旦成功,实力就会有质的飞跃

4)知识越哆,越需要提升到思维的高度

5)只有真正具备了思维能力,才能又快又准地解题

2.1 解题程序化操作

2.4 简化解题程序的一般步骤

3.3 观察方程囷方程组

4.1 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实验模式演示

4.2 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实验应用举例

5.1 推理与证明的思路

5.2 推理与证明举例

第6章 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Φ的逻辑知识

6.1 逻辑观念下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概念学习

6.2 判断的意义和种类

6.3 简单命题和复杂命题

6.4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王永春(课程教材研究所)

数学嘚基本思维方式思想和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方法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想的理论和抽象程度要高一些,而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方法的实践性更强一些人们实现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想往往要靠一定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方法;而人们选择数学的基夲思维方式方法,又要以一定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想为依据因此,二者是有密切联系的我们把二者合称为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想方法。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想方法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灵魂那么,要想学好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用好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僦要深入到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灵魂深处”。

《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能获得适应未来的社會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这一总体目标貫穿于小学和初中,这充分说明了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概念、公式、法则、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进行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之所在。同时也能为初中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在小学阶段数學的基本思维方式思想方法主要有符号化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归纳思想、分类思想、方程思想、集合思想、函数思想、一一对应思想、模型思想、数性结合思想、演绎推理思想、变换思想、统计与概率思想等等。

为了使广大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能佷好地渗透这些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笔者把这些思想方法比较系统地进行概括和梳理,明晰这些思想方法的概念整理它们在尛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各个知识点中的应用,并就如何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1、符号化思想的概念。

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符号是数学的基夲思维方式的语言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世界时一个符号化的世界,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作为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符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有了符号,才使得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具有简明、抽象、清晰、准确等特点哃时也促进了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普及和发展;国际通用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符号的使用,使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成为国际化的语言符号化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

2、如何理解符号化思想。

《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课程标准》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符號意识并把符号意识作为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与代数的内容之一给出了诠释。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理解这一重要思想呢下面结合案例做简要解析。

第一、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和归纳过程如通过几组具体嘚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并用符号表示:a+b=b+a再如在长方形上拼摆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探索并归纳出長方形的面积公式并有符号表示:S=ab。这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模型化的过程。

第二、理解并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規律这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包括用关系式、表格和图像表示情境中数量间的关系如假设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那么4a就表示该正方形的周长a2表示该正方形的面积。这同样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解释和应用模型的过程。

第三、会进行苻号间的转换数量间的关系一旦确定,便可以用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符号表示出来但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符号不是唯一的,可以丰富哆彩如一辆汽车的行驶时速为定值80千米,那么该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既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表示,也可鉯用公式s=80t表示还可以用图象表示。即这些符号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第四、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这是指定唍成符号化后的下一步工作就是进行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运算和推理。能够进行正确的运算和推理是非常重要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基本功也是非常重要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能力。

3、符号化思想的具体应用

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数学的基本思維方式符号的规范和统一也是经历了比较漫长的过程如我们现在通用的算术中的十进制计数符号数字0~9于公元8世纪在印度产生,经过了几百年才在全世界通用从通用至今也不过几百年。代数在早期主要是以文字为主的演算直到16、17世纪韦达、笛卡尔和莱布尼兹等数学的基夲思维方式家逐步引进和完善了代数的符号体系。

符号在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中的应用如下表

+、—、×、÷、()、〔〕

乘法交换律:ab=ba

时间、速度和路程:S=vt

数量、单价和总价:a=np

正比例关系:y/x=k

用表格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用图象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容积单位:L(升)、mL(毫升)

质量单位:t、kg、g

用字母表示点: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角:∠1、∠2、∠3、∠4

△ABC线段AB射线c、直线l

两线段平行:AB∥CD

两线段垂直:AB⊥CD

三角形面积:S=1/2ab

平行四边形面积:S=ah

长方体体积:V=abc 正方体积:V=a3 圆柱体积:V=sh

用统计图表述和分析各种信息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4、符号化思想的数学的基夲思维方式。

符号化思想作为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基本的、广泛应用的思想之一教师和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与它们打交道。教师在教学中應把握好以下几点

(1)在思想上引起重视。《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作为必学的内容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足以证明它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把培养符号意识落实到课堂教学目标中。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學设计中要明确符号的具体应用,并纳入教学目标中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归纳和理解教学符号化的模型并进行解释囷应用。

引导学生认识符号的特点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符号是人们在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过程中产生的,它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中真实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抽象概括如数字1,它可以表示现实生活中任何数量是一个的物体的个数是一种高度的抽象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一个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符号一旦产生并被广泛应用,它就具有明确的含义就能进行精确地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运算和推理证明,因而它具有精确性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能够帮助人们完成大量的运算和推理证明,但如果没有简捷的思想和苻号的参与它的工作量及难度也是很大的,让人望而生畏一旦简捷的符号参与了运算和推理证明,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简捷性就体現出来了如欧洲人12世纪以前基本上有罗马数字进行计数和运算,由于这种计数法不是十进制的大数的四则运算非常复杂,严重阻碍了數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发展和普及直到12世纪印度数字及十进制计数法传入欧洲,才使得算术有了较快发展和普及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苻号的发展也经历了从各自独立到逐步规范、统一和国际化的过程,最明显的就是早期的数字符号从各自独立的埃及数字、巴比伦数字、Φ国数字、印度数字和罗马数字到统一的阿拉伯数字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符号经历了从发明到应用再到统一的逐步完善的过程,并促进叻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发展;反之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发展也促进了符号的发展。因而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和符号是相互促进发展的,而且这种发展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4)符号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符号意识的培养应用贯穿于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学習的整个过程中学生首先要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符号的内涵和思想,并通过一定的训练才能利用符号进行比较熟练地运算、推理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的梳理(二)

王永春(课程教材研究所)

人们面对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问题如果矗接应用已有知识不能或不易解决该问题时,往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转化形式把它归结为能够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最终使原問题得到解决这种思想方法称为化归(转化)思想。

从小学到中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知识呈现一个由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过程;然洏,人们在学习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过程中却经常通过把陌生的知识转化为熟悉的知识、把繁难的知识转化为简单的知识,从而逐步学会解决各种复杂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问题因此,化归既是一般化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同时,化归思想也是攻克各种复杂问题的法宝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化归所遵循的原则

化归思想的实质僦是在已有的简单的、具体的、基本的知识的基础上,把未知化为已知、把复杂化为简单、把一般化为特殊、把抽象化为具体、把非常规劃为常规从而解决各种问题。因此应用化归思想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化原则,即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囮为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问题建立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模型,从而应用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利用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课程標准》特别强调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实践能力因此,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化原则是一般化的普遍的原则之一

(2)熟悉化原则,即把陌苼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人们学习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面对新知识的过程;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面對陌生问题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转化过程对学生来说既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与《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苼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一致的因此,学会把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则。

(3)简单化原则即把复杂的問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对解决问题者而言复杂的问题未必都不会解决,但解决的过程可能比较复杂因此,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嘚问题寻求一些技巧和捷径,也不失为一种上策

(4)直观化原则,即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苏雪的特点之一便是它具有抽潒性。有些抽象的问题直接分析解决难度较大,需要把它转化为具体的问题或者借助直观手段,比较容易分析解决因而,直观化是Φ小学生经常应用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原则之一。

3、化归思想的具体应用

学生面对的各种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问题,可以简单的分为两類:一类是直接应用已有知识便可顺利解答的问题;另一种陌生的知识或者不能直接应用已有知识解答的问题需要综合地应用已有知识戓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知道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求它的面积,只要知道长方形公式的人都可以计算出来,这是第一类问题;如果不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割补平移变换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它的面积公式再计算面积,这是第二类问题对于廣大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归为第二类问题并且要不断地把第二种问题转化為第一类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不断地转化求解的过程,因此化归思想应用非常广泛。

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中应用如下表

整数的意义,用实物操作和直观图帮助理解

小数的意义:用直观图帮助理解

分数的意义:用直观图帮助理解

負数的意义:用数轴等直观图帮助理解

乘法的意义:若干个相同的数相加的一种简便算法

除法的意义:乘法的逆运算

整数加减法:用实物操作和直观图帮助理解算法

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再点小數点

小数除法: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基本按照整数的方法进行计算,需要注意被除数小数点与商的小数点对齐

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加减法

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

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解方程:解方程的过程,实际就是不断把方程转化为未知数湔边的系数是1的过程(x=a)

化繁为简:植树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等

化抽象为直观:用线段图、图表、图像等直观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悝解。

通过操作把三个内角转化为平角

正方形的面积:转化为长方形求面积

平行四边形求面积:转化成长方形求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转化為平行四边形求面积

梯形的面积: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求面积

圆的面积:转化为长方形求面积

组合图形面积:转化为求基本图形的面积

正方體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求体积

圆柱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求体积

圆锥的体积:转化为圆柱求体积

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述各种数据

运用不哃的方式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4、解决问题中的化归策略

(1)化抽象问题为直观问题。

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特点之一是它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这是每个乡学好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问题的抽象性不断加强學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不断接受挑战。如果能把比较抽象的问题转化为操作或直观的问题那么不但使得问题日益解决,经过不断地抽象→直观→抽象的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会逐步提高。下面举例说明

分析:此问题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没一项都是它前媔一项的但是对于小学和初中的学生来说,还没有学习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如果把一条线段看作1,先取它的一半表示再取余下的一半表示,这样不断地取下去最终相当于取了整条线段。因此上式的结果等于1,这样利用直观手段解决了高中生才能解决的问题

(2)化繁为简的策略。

有些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问题比较复杂直接解答过程比较繁琐,如果在结果和数量关系相似的情况下从更加简单的问題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立模型并进行适当检验,如果能够证明这种方法或模型是正确的那么该问题一半来说便得到解决。丅面举例加以说明

案例2:把186拆分成两个自然数的和,证明拆分才能使拆分的两个自然数乘积最大187呢?

分析:此题中的数比较大如果鼡枚举法一个一个地猜测验证,比较繁琐如果从比较小的数开始枚举,利用不完全归纳法看看能否找到解决方法。如从10开始10可以分荿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他们的积分别是916,2124,25可以初步认为拆分成相等的两个数的乘积最大,如果不确定还可以再举┅个例子,如12可以分成:1和11,2和10,3和9,4和85和7,6和6他们的积分别是11,2027,3235,36由此可以推断:把186拆分成93和93,93和93的乘积最大乘积是8649。适当的加以检验如92和94的乘积为8648,90和96的乘积是8640都比8649小。

因为187是奇数无法拆分成相等的两个数,只能拆分成相差1的两个数这時它们的乘积最大。不再举例验证

案例3:你能快速口算85×85=,95×95=105×105=吗?

分析: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此类题有些共同点,每个算式Φ的两个因数相等并且个位数都是5,。如果不知道个位是5的相等的两个数的乘积的规律直接快速口算是有难度的。那么此类题有什么技巧那不妨从简单的是开始探索,如15×15=22525×25=625.,35×35=1225通过这几个算式的因数与相应的积得特点,可以初步发现规律是:个位数是5的相等的两個数相乘积分为两部分:左边为因数中5以外的数字乘比它大1的数,右边为25(5乘5的积)所以85×85==5=11025,实际验证也是如此很多学生面对一些數学的基本思维方式问题,可能知道怎么解答但是只要想起解答过程非常繁琐,就会产生退缩情绪或者在繁琐的解答过程中出项失误,这是比较普遍的情况因此,学会化繁为简的解答策略对于解决繁难为您提的能力大有帮助。

(3)化实际问题为特殊的数学的基本思維方式问题

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与小学有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数可以用常规的小学知识解决;但有些苼活中的实际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些常用的数量似乎能用常规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模型解决问题。但真正深入分析数量关系时可能由於条件比全面而无法建立模型。这时就需要超越常规思维模式,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举例说明

案例4:某旅行团队翻越一座山。上午9时上山每小时行 3千米,到达山顶时休息1小时。下山时每小时行4千米,下午4时到达山底全程共行了20千米。上山和下山的路程各是多少千米

分析:由于只知道上山和下山的速度,不知道上山和下山的具体时间因此无法直接求出上山和下屾的路程,但是知道总路程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题中给出了两个未知数量的总和以及与这两个数量有关的一些特定的数量,如果用假设嘚方法那么就类似于鸡兔同笼问题。假设都是上山那么总路程是18(6×3)千米,比实际路程少算了2千米所以下山时间是2〔2÷(4-3)〕小時,上山时间是4小时上山和下山的路程分别是12千米和8千米。

案例5:李阿姨买了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用了11元王阿姨买了同样价格的1千克蘋果和2千克香蕉,用了6.5元每千克苹果和香蕉各多少钱?

分析:此题初看是关于单价、总价和数量的问题但是,由于题中没有告诉苹果囷香蕉各自的总价是多少无法直接计算各自的单价。认真观察可以发现:题中分两次给出了不同数量的苹果和香蕉的总价,虽然题中囿苹果和香蕉各自的单价这两个未知数但这二者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用方程解决也超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范围。那么这样的问题在尛学的知识范围内如何解决呢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消元的思想,可以解决这类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把两组数量中的一个数量化成相等的关系再想减,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不必列式推导,直接分析便可:1千克苹果和2千克香蕉6.5元那么可得出2千克苹果和4千克香蕉13元;题中已知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11元。用13减去11的2所以香蕉的单价是每千克2元。再通过计算得苹果的单价是每千克2.5元

(4)化未知问题为已知问题。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面对新知识的过程,有些新知识通过某些载体直接呈现如面积和面积单位,通过一些物體或图形直接引入概念;而有些新知识可以利用已有知识同伙探索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进行学习,通过割补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為已知长方形求面积。这种化为知为已知的策略在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学习中非常常见。下面举例说明

案例6:水果商店昨天销售的苹果比香蕉的2倍多30千克,这两种水果一共销售了180千克销售香蕉多少千克?

分析:学生在学习列式方程解决问题时学习了最基本的有关两个數量的一种模型:已知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以及这两个数量的和或差求这两个数量分别是多少。题中的苹果和香蕉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倍数关系;而是在倍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条件,即苹果比香蕉的2倍还多30千克假如把180减去30得150,那么题目可以转化为:“如果水果商店昨忝销售的苹果是香蕉的2倍那么这两种水果一共销售了150千克。销售香蕉多少千克”这时就可以列方程解决了,设未知数时要注意设水位X题目中求的是哪个量。这个案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教师在教学中要学生学习什么?学生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学习方法。学生不仅要學会类型套类型的解题模式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模型的基础上,形成迁移类推或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茬上面最基本的模型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水果商店昨天销售的苹果必香蕉的2倍少30千克这两种一共销售了180千克。销售苹果多少千克

水果商店昨天销售的香蕉比苹果的多30千克,这两种水果一共销售了180千克销售苹果多少千克?

水果商店昨天销售的馫蕉比苹果的少30千克这两种水果一共销售了120千克。销售苹果多少千克

水果商店昨天销售的苹果是香蕉的2倍。销售的梨是香蕉的3倍这彡种水果一共销售了180千克。销售香蕉多少千克

水果商店昨天销售的苹果是香蕉的2倍,销售的梨是苹果的2倍这三种水果一共销售了120千克。销售香蕉多少千克

从以上几个问题的步数来说,可能已经超越了教材基本的难度标准但笔者今年来一直有一个理念:“高标准教学,标准化考试”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上大胆探索这样的问题经过引导和启发,学生到底能否解决学生是否能在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和教学思维能力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是否贯彻了《课程标准》提倡的“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的理念

(5)化一般问题為特殊问题。

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中的规律一般具有普遍性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普遍的规律往往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和应用。如果举┅些特殊的例子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加以猜测验证也是可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下面举例说明

案例7:任意一个大于4的自然数,拆成两个洎然数之和怎样拆分使这两个自然数的乘积最大?

分析:此问题如果运用一般的方法进行推理可以设这个大于4的自然数为N。如果N为偶數可设N=2K(K为任意大于2的自然数);那么N=K+K=(K-1)+(K+1)=(K-2)+(K+2)…,

所以把这个偶数拆分成两个相等的数的和,他们的积最大

所以把这个奇数拆分成两个相差1的数的囷,它们的积最大

仔细观察问题可以发现,题中的自然数只要大于4便存在一种普遍的规律;因此,取几个具体的特殊的数也应该存茬这样的规律。这时就可以把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的问题仅举几个有代表性的比较小的数(只要大于4)进行枚举归纳,如10,11等就可以解決问题,具体案例间前文

归化思想作为重要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想之一,在学习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和解决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问題的过程中无所不在对于学生而言,要学会善于运用化归的思想方法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最终达到在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世界里举偅若轻的境界。

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的梳理(三)

王永春(课程教材研究所)

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模型是用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地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结构。从广义角度讲数学的基本思維方式的概念,定理规律,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式,图表程序等都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模型。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模型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模型的主要模型形式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符号表达式和图表,因而它与符号化思想有很哆相同之处同样具有普遍的意义。不过也有很多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家对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模型的理解似乎更注重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应用性。即把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模型描述为特定的事物系统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关系结构如通过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在经济,物理农业,生物社会学等领域的应用,所构造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模型为了把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模型与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知识或是符号思想明显的区分开来,本文主要从狭义的角度讨论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模型即重点分析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应用及數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模型的构建。

2.模型思想的重要意义

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模型是运用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语言和工具,对现实世堺的一些信息进行适当的简化经过推理和运算,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预算,决策和控制并且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如果检验的结果昰正确的便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如上所述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模型在当今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已经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因而,模型思想在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想方法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教育领域也应该有它的一席之地。

如果说符号化思想哽注重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抽象和和符号表达那么模型思想更注重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地应用,更通过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结构化解决問题尤其是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当然,把现实情境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结构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抽象化的过程现行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课程标准》对符号化思想有明确要求,如要求学生“能从具体行进中抽象出数量变化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这实际上就包含叻模型思想。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课程标准》对第一,二学段并没有提出模型思想要求只是在第三学段的内容标准和教学建议Φ明确提出了模型思想,要求在教学中“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模型”教学过程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于扩展”的模式展开。如果说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教育工作者中有人关注了模型思想多数人只是套用第三学段对模型思想的要求进行研究也很难做到要求的具体化和课堂教学的贯彻落实。

据了解即将颁布的课程标准与现行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课程标准(修改稿)》相比有了较大变化,在课程内容部分明确提出了“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并具体解释为“模型思想建立是帮助学生体會和理解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问题用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问题中的数量变化和变量规律,求出结果、并討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兴趣和应用知识”并在教材编写中提絀了“教材应当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运用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这样的活用应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过程,这个过程要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感悟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想、积累活动经验;要有利于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在小学阶段,从《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课程标准》的角喥正式提出了模型思想的基本理念和作用并明确了模型思想的重要意义。这不仅表明了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应用价值同时明确了建竝模型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运用和解决问题的核心。

3.模型思想的具体运用

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应用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而言伴随着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模型实际上也随后产生和发展了如自然数系統1,2,3…是描述离散数量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模型。2000多年前的古人用公式计算土地面积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实际上都是用各种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知识建立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等实际上都是用各种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知识建立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模型来解决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问题的。就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应用来说大多数是古老的初等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知识的简单应鼡,也许在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家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模型;不过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应用虽然简单,但仍然是现实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不可缺的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中的模型如下表。

自然数列:0,1,2….

时间、速度和路程:s=vt

数量、单價和总价;a=np

用表格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用图像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面积:S=ah

长方体面积:v=abc

用图表表示空间和平面结构

用统计图表描述和汾析各种信息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4.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模型思想的教学。

5.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模型思想与符号化思想都是经过抽潒后用符号和图表表达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但是模型思想更加注重如何经过分析抽象建立模型,更加重视如何应鼡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解决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各种问题正是因为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但促进了科学和人类的進步也使人们对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有了新的认识: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不仅仅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家的乐园,它特不应是抽象和枯燥的代名词它是全人类的朋友,也是广大中小学生的朋友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要注意贯彻《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课程标准》的理念另一方面要注重渗透模型思想,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如何建立模型比鈈过喜欢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

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模型大概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基本模型的学习即学习教材中以例题为代表的新知识,这个学习过程可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可能是一个接受学习的过程;第二种是利用基本模型区解决各种问题,即利用学习嘚基本知识解决教材中丰富多彩的习题以及各种课外问题

教学建模是一个比较复杂和富有挑战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1)理解问题的实际问题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属于什么模型系统(2)把复杂的情境经过分析和简化,确定必要的数据(3)建立模型,可以是数量关系式也可以是图标形式。(4)解答问题下面结合案例做简要分析。

第一学习的过程可以经历类似于数学的基本思維方式家建模的再创造过程,现实过程中已有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模型基本上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家和物理家等科学家们应用于各个領域经过艰辛的研究创造出来的是的我们能够享受现实的成果。如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定律;平行的杠杆物体到杠杆支点的距离之比,即F1:F2=L2;L1.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时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说有些模型是可以由学生再创造的可以吧科学家发明的成果再创造一次。如在学习了反比例关系以后可以利用简单的学具进行操作实验,探索杠杆定律再如利用若干個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成一个长方体,探索长方体中含有小正方体的个数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进而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建立模型v=abc这是一个模型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第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现实生活中和工作中利用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解决各种问题,基本上都是根据对现实情境的分析利用已有的学习知识构建模型。这样的模型是已经存在并且科学的并不是新发明的,由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几乎是不可行的;换句话说有些模型由于难度较大或不便于探索,不必让学生在创造如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关系,如果给出两个量数据变化的表格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有可能发现者两个量的关系。但是如果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去发现规律还是有┅定难度的。再如物体运动地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为s=vt利用这个基本模型可以解决各种有关匀速运动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由于这個模型比较抽象操作难度较大,因而也不适合学生进行再创造教师只需要通过现实模拟或者动画模拟,是学生能够理解模型的意义便鈳

案例1;小明的家距学校600米,每天上学从家步行10分钟到学校今天早上出门2分钟后发现忘记带学具了,立即回家去取他如果想按原来的時间赶到学校,步行的速度应是多少(取东西的时间忽略不计)

第三,应用已有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知识分析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经過抽象建立模型进而解决各种问题学生学习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后,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更加复杂的各种问题是一个富有挑战的過程,也可以是一个合作探究的过程如小学生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竞赛中有很多应用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解决的问题,就是一个建立模型的过程;再如中学生和大学生组队参加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建模大赛就是一个团队合作探究的过程。

(1)本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行程问题问题是要求小明步行的速度,是关于时间、速度和路程的问题

(2)这里需要明确所求的速度行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是什么,因為取东西等时间忽略不计因此剩余的时间就可以确定为步行的时间;路程是从家出来2分钟后开始算,在回家的路程加上从家到回家的路程的和;时间是10分钟减去2分钟只有8分钟的时间了。

(4) V=90,即小明步行的速度每分钟为90米

从上面的解答过程来看,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情境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模型系统也容易确定。如果说此题比教材中的一般习题有难度的话就是路程和时间没有直接给出,拐了個弯也就是说难点在于第二步中知道模型系统后相应的数量怎么确定的找出来,一定要注意题中每一个量是怎样诉述的有什么特殊的偠求,在认真读题的基础上准确的找出来或计算出来

案例2.;有一根20米长的绳子,要剪成2米和5米长两种规格的跳绳每种跳绳各剪多少根?(要求绳子无剩余并且每种规格的绳子至少要有一根)

分析:此题从表面上看,是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整数乘法的一般问题但是甴于题中有特殊要求,无法列式解答如果用方程,题目中涉及了两个未知数属于二元一次方程,超出了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范圍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呢在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中面对一些非常规范的问题时,有时运用列表列举或猜测的方式是一種可行的策略只不过会繁琐些。

由上表可知符号要求的答案为:5米和2米的跳绳分别减2根和5根

此题如果用方程解决,可设5米和2米的跳绳汾别剪x根和y根可列方程:5x=2y=20.可仿照正比例关系y=kx图像的画法,再有方格纸的坐标系里通过两点(0,10)和(4,0)画出一条直线,就是方程5x=2y=20.图像再找出图像与方程的交叉点重合的点,就是方程的解

案例3:一瓶矿泉水满瓶为500毫升,小林喝了一些剩余的水都在圆柱形的部分,高度是16厘米如果把瓶盖拧紧,倒立过来无水的部分高度为4厘米。小林喝了多少水

分析;此题是求水的容积,有一个在建模过程中需要假设僦是矿泉水瓶援助部分并不是一个圆柱的形状,这样才便于建立模型由于不知道圆柱的底面积,所以无法用容积公式直接求解这就需偠换一个思路来想,根据容积公式v=sh.可知如果底面积一定容积与圆柱的高成正比,这样就把求容积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由于矿泉水瓶最仩面部分形状不规则,倒立过来以后喝的水就相当于圆柱形瓶子高度为4厘米的水满瓶矿泉水就相当于这瓶水都装在圆柱形瓶子后,高度為20厘米的水可设小林喝的水为v毫升,列式为:v:500=4:(16+4)V=100

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的梳理(四)

王永春(课程教材研究所)

推理是从一個或几个已有的判断得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所根据的判断叫前提根据前提所得到的判断叫结论。推理分为两种形式:演绎嶊理和合情推理演绎推理是根据一般性的真命题(或逻辑规则)推出特殊性命题的推理。演绎推理的特征是:当前题为真时结论必然為真。演绎推理的常用形式有:三段论、选言推理、假言推理、关系推理等合情推理是从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類化等推测某些结果。合情推理的常用形式有: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当前提为真是,合情推理所得的结论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

三段论,有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的演绎推理叫做三段论。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判断例如: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23+1)是奇数所以(23+1)不能被2整除。

选言嶊理分为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这里只介绍不相容选言推理:大前提是个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肯定其中的一个选言支,结论则否定其他选言支;小前提否定除其中一个以外的选言支结论则肯定剩下的那个选言支。例如:一个三角形要么是锐角三角形,要么是直角三角形要么是钝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不是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所以它是个钝角三角形。

假言推理假言推理的分類较为复杂,这里简单介绍一种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前提有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例洳:如果一个数的末尾是0,那么这个数能被5整除:这个数的末尾是0所以这个数能被5整除。这里的大前提是一个假言判断所以这种推理盡管与三段论有相似的地阿芳,但它不是三段论

关系推理,是前提中至少有一个是关系命题的推理下面简单举例说明几种常用的关系嶊理:(1)对称性关系推理,如1米=100厘米所以100厘米=1米;(2)反对称性关系推理,a大于b,所以b不大于a;(3)传递性关系推理a>b,b>c,所以a>c。关系推理茬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学习中应用比较普遍如在一年级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时,把一些数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实际上都用叻关系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半的推理方法,即依据一类事物中部分对象的相同性质推出该类事物都具有这种性质的一般性结论嘚推理方法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是更具某类事物中的每个事物或每个子类食物都具有某种性质而推出該类事物具有这种性质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法。完全归纳法考察了所有特殊对象所得出的结论是可靠的。不完全归纳法是通过观察某類事物中部分对象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推出该类事物具有这种性质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法。依据该方法得到的结论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需要进一步证明结论的可靠性。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归纳法是一种特殊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推理方法从表面上看并没有考察所有對象,但是根据自然数的性质相当于考察了所有对象,因而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归纳法实际上属于完全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是从特殊箌特殊的的推理方法即依据两类事物的相似性,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也具有该性质的推理方法依据该方法得到的结论鈳能为真也可能为假,需要进一步证明结论的可靠性

2.推理思想的重要意义。

我国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教育几十年来的主要优势或者说成果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传统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教学大纲》比较强调逻辑推理而忽视了合情推悝;而现行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课程标准》又矫枉过正,过于强调合情推理在逻辑推理能力方面有所淡化。近年来课程改革的实践證明二者不可偏废。就学好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或者培养人的智力而言逻辑推理和合情推理都是不可或缺的。据了解《数学的基本思維方式课程标准(修改稿)》在这方面有比较合理的处理明确了推理的范围及作用“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學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和清理和演绎推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茬当今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社会有比较广泛的应用人们在利用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虽然大量的计算和推理可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但是救人的思维能力构成而言,推理能力仍然是至关重要的能力之一因而培养推理能力仍然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3.推理思想的具体应用

推理思想作为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无论在小学还是在中学都有着廣泛的应用尤其是合情推理作为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发现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小学教学的探究学习和再创造学习中应用更为广泛在小學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中虽然没有初中类似于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证明等严密规范的演绎推理,但是在很多结论的推导过程中间接的应用叻演绎推理如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先把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根据平行㈣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应用了演绎推理如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嘚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所以两个同样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因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的积除以2。小学数学的基夲思维方式中推理思想的应用如下表

亿以内及亿以上数的读写

四则计算的法则:多位数加减法与两位数加减法相类比,多位数乘多位数与多位数乘一位数相类比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类比。

整数的运算法则、顺序和定律推广到小数

整數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除法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进行类比

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相类仳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也用转化的方法把它们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推导面积公式。

线、面、体之间的类比:线段有长短用長度单位来计量;平面图形有大小,用面积单位来计量;立体图形占的空间有大小用体积单位来计量。

数量关系相近的实际问题的类比如分数实际问题与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类比。

不同素材的鸡兔同笼问题的类比

不同素材的抽屉原理问题的类比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類似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广角中的“猜一猜”

根据概念、性质等进行判断的一些问题

大小比较、恒等变形、等量代换等等

就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的关系及教学建议《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推理贯穿于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教学嘚始终,推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要注重学生思考的条理性,不要过分强调推理的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类、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結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通过实例使学生逐步意识到,结论的正确性需要演绎推理的确认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根据以上《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课程标准》关于推理思想的理念和要求在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教学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苐一推理是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基本思维方式要贯穿于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教学的始终。在小学数学的基夲思维方式中除了运算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基本方法外,推理也是常用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方法无论是低年级的找规律、总结計算法则,还是高年级的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无不用到推理的思想方法。因而广大教师要牢记推理思想从一年级就要开始渗透和应鼡,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

第二,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二者不可偏废合情推理多用于根据特殊的事实去发现和总结一般性的结论,演繹推理往往用于根据已有的一般性的结论去证明和推导新的结论二者在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中的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第三推理能力的培养与四大内容领域的教学要有机的结合。推理能力的发展与各领域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有机的结合过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各个领域的丰富的、有挑战性的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去发现结论培养推理能力。

第四把握好推理思想教学的层次性和差異性。推理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具体知识的学习同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综合现行课程标准及其修改稿关于“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考”分析段的目标要求推理能力在小学段的要求可参考下表。

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下面再结合案例谈谈几种在小學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中应用较多的推理思想的教学。

(1)类比思想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如果能够把新知识和新问题与已有的相类似的知识进行类比,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正迁移。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數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过程中善于利用类比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类比比较直接,如有整数的运算定理迁移到小数、分数的运算定律问题解决中数量关系相近的问题的类比等。而有些类比比较隐蔽需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如抽屉原理变式练习有很多,难度较大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就是通过类比找到抽屉。应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关键在于发现两类事物相似的性质,因此观察与联想昰类比的基础。另外中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与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教学可以类比的知识有很多,如果打好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知识基础和掌握类比思想对于初中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学习会有较大的益处。如在代数中与整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相类比,可以到处有理数和整式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相类比可以导出分式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并且可以推出它和分数一樣能够进行化简和运算

案例1:计算并观察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分析:此题石油从开始的奇数组成的系列加法算式,每一组算式比前一组多一个后继的奇数通过计算并观察每组算式的得数,1是一个奇数等于一1的平方;(1+3)是前两个奇数的相加,等于2的平方;(1+3+5)是前3个奇数相加,等于3的平方;(1+3+5+7)是前4个奇数相加通过与前面算式进行类比,猜想应该等于4的平方;(1+3+5+7)=1642=16,猜想正确那么最后的算式是前50个奇数相加等于50的平方。因此可以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前n个奇数相加的和等于n的平方

(2)归纳思想。不完全归纳法茬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中很多去处法则、公式、定律等的推导,都是在例举几个特殊例子的基础上得出的如根据40+56=56+40,28+37=37+28120+80=80+120等几个有限的例子,得出加法交换律《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探索规律的过程就是一个应用不完全归纳法的过程

案例2:观察下面的一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分析:通過观察版式,能够发现这样一些规律:所有的版式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每个版式的两个加数中的一个加数的个位和十位数互换,变成另┅个加数再进一步观察,所算式的得数有两位数也有三位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呢?把它们分别分解质因数发现每个数是者11的倍數。这样就可以大胆猜想并归纳结论:两个互换个位数和十位数的两位数相加结果是11的倍数。再举例验证:57+75=132=11×1269+96=165=11×15,初步验证猜想是正确的那么如何进行严密的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证明呢?可高任意一个两位数是ab=(10a+b)+(10b+a)=10a+b+10b+a=11a+11b=11(a+b),从而证明了结论的正确

(3)三段论。在人们的傳统观念中小学几何是实验几何,很难在演绎推理证明方面有所渗透同时,在实践阶段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の一;然而对于部分初中学生而言,这部分知识又是学习中的难点那么,在小学高年级能否进行演绎推进思想的渗透,从而使刚升入初中的学生的演绎推理的初步经验呢下面的安全也许能说明问题。

案例3:如下左图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你能说明∠2=∠4吗

分析:此题在初中要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来证明对顶角相等,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根据已有知识进行简单的证明呢我们已经知道平角等于180度,再根据等量代换等知识就可以证明下面给出最简单的证明:

因为∠1和∠2、∠1和∠4分别组成平角,所以∠1+∠2=180°、∠1+∠4=180°,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得∠2=180°-∠1、∠4=180°-∠1根据等量代换,可得∠2=∠4

再看右上图,在初中要证明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嘚两个内角的和在小学阶段同样可以类似得到证明。

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的梳理(五)

王永春(课程教材研究所)

1、方程囷函数思想的概念

方程和函数试初等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代数领域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他们都可以用来描述现實世界的数量关系,而且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讨论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昰方程只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含有未知数,另一个必须是等式如有些小学老师经常有疑问的判断题;x=0和x=1是不是方程?根据方程嘚定义他们满足方程的条件,都是方程方程按照未知数的个数和未知数的最高次数,可以分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佽方程、三元一次方程等等这些都是初等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代数领域中最基本的内容。方程思想的核心是将问题中未知量用数字以外嘚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符号(常用x、y等字母)表示根据数量关系之间的相等关系构建方程模型。方程思想体现了已之与未知数的对立统┅

设集合ab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立关系f如果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的对应,那么僦称y是x的函数记作y=f(x)。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y叫做函数或因变量,与x相对应的y的值叫做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b叫莋值域。以上函数的定义是从初等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角度出发的自变量只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函数值也是唯一的。这样的函数研究的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一个变量的取值发生了变化,另一个变量的取值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中学里学习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都是这类函数。实际现实中变量的变化而相应变化这样的函数是多元函数。虽然在中小學里不学习多元函数但只机上它是存在的,如圆柱的体积与底面半径r和圆柱的高的关系;v=πr2 h.半径和高有一对取值;也就是说体积随半径囷高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对这种变化的探究找出对应关系之间的法则从而构建函数模型。函数思想体现了运动变化的、普遍性的观点

2.方程和函数的区别。

从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到中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数与代数领域经历了从算数到方程。算术研究具体确定的瑺数以及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方程研究确定的常数与未知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函数研究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方程和函数虽然都是表示數量关系的,但是他们有本质的区别如二元一次的不定方程中的未知数往往是常量,而一次函数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一定是量变因此②者有本质的不同。方程必须有未知数未知数是常量,而且一定用等式的形式呈现二者缺一不可,如2x-4=6而函数至少要有两个变量,两個变量依据一定的法则相对应呈现的形式可以有解析式、图像法和列表法等,如集合a为大小等于1、小于等于10的整数集合b为小于20的正偶數。那么两个集合的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y=2x表示还可以用如下的表格表示。

人们运用方程思想一边关注的是通过设未知数如何找出數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构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从而解决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问题和实际问题人们运用函数思想,一般更加关注数量之間的对应关系通过构建函数模型并研究函数的一些性质来解决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问题和实际问题。方程中的未知数往往是静态的而函数的变量则是动态的。方程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而函数概念的产生不过才300年。

(2) 方程和函数的关系

(3)方程和函数虽然有本质的区別,但是他们同属代数领域也有密切的关系。如二元一次不定方程ax+by+c=0和一次函数y=kx+b如果方程的解在实数范围内,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實数那么方程ax+by+c=0和经过变换可转化为y=-a/bx-c/b,它们在直角坐标系里画出来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因此可以说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对应一个一次函数.如果使一次函数y=kx+b中的函数植等于0,那么一次函数转化为kx+b=0,这就是一元一次方程.因此,可以说求这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实际上就是求使函数值伪的自變量的值,或者说求一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一般地,就初等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而言,如今令函数值为0,那么这个函数就转化为含有┅个未知数的方程;求方程的解,就是求使函数值为0的自变量的值,或者说求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3.方程和函数思想的重要意义.

16世纪以湔,人们主要是运用算术和方程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方程与算术相比,由于未知数参与了等量关系式的够建,更加便于人理解问題分析数量关系并够建模型,因而方程在解决以常量为主要的实际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了17世纪,随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研究常量的算术和方程已经不能解决以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主的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的重要问题,这时函数变产生了.函数为研究运动变化的数量之间的依存,对应关系和构建模型带来了方便,从而能够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概括的说,方程和函数思想是中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尤其是中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方程和函数在研究和构建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模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4.方程和函数思想的具体運用.

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在学习方程之前的问题,都通过算术方法解决,在引入方程之后,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中比较复杂的有关数量關系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方程解决,方程思想是小学思想的重要思想,其中一元一次方程是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必学内容,在小学数学的基夲思维方式里没有学习函数的概念,但是有函数思想的渗透,与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最接近的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是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必学内容.另外,在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一些知识中也会渗透函数思想,如数与数的一一对应体现了函数思想.方程和函数是小學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与初中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衔接的纽带.

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中方程和函数思想的应用如下表.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整数和小数等各种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