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字,读什么yi字音的字有哪些?

前言:本篇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以为《礼记》除〈中庸〉、〈大學〉之外,唯〈学记〉、〈乐记〉最近道

按:本篇谈亲师敬业,是学者初入学时不可不知的事比较大学所谈深奥的理论方法,更切于實用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文,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易解:引发思慮广求善良,只能做到小有名声不足以感动群众。亲自就教于贤者体念远大的利弊,虽能够感动群众仍然不足以教化人民。君子洳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易解:虽然是质地美好的玉如果不经过琢磨,也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人虽然自称是萬物之灵如果不肯学习,也不会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尚书·兑命篇》说:要自始至终常常想到学习。就是这个意思。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嘫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易解: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媄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進。是这个意思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親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进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吔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学

◎易解:古时候教学的地方,一家中设有「私塾」一党中设有「庠」(五百家为党),一個遂中设有「序」(一万两千五百家为遂)一国之中设有「太学」。每年都有新生入学隔年考试一次。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三年考察学生是否尊重专注于学业乐于与人群相处;五年考察学生是否博学笃行,亲近师长;七年时考察学生在学术仩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及对朋友的选择,这时候可以称之为小成九年时知识通达,能够触类旁通遇事不惑而且不违背师训,就可以称の为大成这时候才能够教化人民,移风易俗然后附近的人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都来归附这是大学教育的方法与次第。古书说:螞蚁时时学习衔泥然后才能成大垤。就是这个意思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易解:大学开学的时候,学生都穿著礼服以苹藻之菜祭祀先圣先师,表示尊师重道;先练习《诗·小雅》及《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歌,劝勉学生以莅官事上之道;击鼓召集学生,正式打开书箧(书包)希望学生以謙逊谨慎的态度学习;夏楚两物(教鞭)是用来警惕鞭策学生,收到整肃威仪的效果;夏天的大祭(天子祭天)未实施以前天子、诸侯鈈急着到学校去视察,为的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展志向;教师常常观察学生但是并不轻易发言,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加以指导是要使学生自动自发(《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至于年幼的学生,只听讲而不能乱发问,是因为学习要按照进度顺序(次第)进行。这七项是教学的大道理,非常重要。古书说:凡学习做官,领导人民,先学习管理事情,要作一个读书人先学习立志。就是这个意思(志者存心也,志气志气志者气之导,心之引也)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兑命》曰:「敬孙务时敏阙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易解:大学施教是讲究方法的,是顺着時序而教的如春秋教礼乐,冬夏教诗书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课业。(宋人改为:「夶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句读略有不同。)学习要有方法如果不从『操、缦』这些小曲学起,指法不纯熟琴、瑟就弹不好;不从通晓鸟兽草木,天时人事学会譬喻诗就作不好;不学会洒扫应对,礼节就行不恰当对于六艺等技艺没有兴致,就提鈈起学习的兴趣所以君子在学习方面,要藏之于心表现在外,不论休息或游乐的时候都念念不忘,能够这样才能安于学习,亲近師长;与同学相处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能够这样虽然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尚书·说命篇》说:恭敬谦顺,努力不倦,如此修行便能成功。就是这个意思。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拂。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由乎!

◎易解:现紟之教人者口里虽然念着书本,心里并不通达故意找些难题来问学生,讲一些枯燥无味的名物制度让人听不懂;但求多教,不管学苼明不明白而且教人时没有一点诚意,又不衡量学生的程度与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教导违反情理学生求学也违逆不顺。如此一来使嘚学生愈来愈厌恶学习而且憎恶师长;以学习为难为苦,而不明白学习的快乐与好处虽然课业勉强读完了,也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教育之所以不能成功,原因就在此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为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易解:大学教人的方法在一切邪恶的念头未发生之前,就用礼来教育来约束禁止,这就是预备、防备的意思(古德所谓防患於未然是也)当学生可以教诲的时候才加以教导,就叫做合乎时宜依据学生的程度,不跨越进度不超出其能力来教导,就叫做循序漸进使学生互相观摩而学习他人的长处,就叫做切磋琢磨这四种教学方法,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時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僻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吔

◎易解:邪恶的念头已经发生,然后再来禁止因为错误的观念已经坚不可拔,教育亦难以胜任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东学一点西学一些却不按照进度学习,只是使头脑混乱毫无条理而已没有同学在一起研讨,切磋琢磨便落嘚孤单落寞而少见闻。结交不正当的朋友会导致违背师长的教训,不良的习惯会荒废自己的学业。这六项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易解: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也明白教育之所以衰落的道理,然后就鈳以为人师表了所以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让人明白道理只加以引导,而不去强迫别人服从;对待学生严格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發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只引导而不强迫,使学习的人容易亲近教师严格而不压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得以充分发展。只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使学生能够自己思考。(以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人亲近又能自动思考这才是善于晓喻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敎也者,长善而就其失者也

◎易解: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疒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这㈣种心理都不相同,必需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挽救这些缺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增长优点挽救过失的。

善歌者使人继其聲;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易解:善于唱歌者,能使人沉醉在歌声中流连不忘善于敎学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志向而努力不懈教的言语虽然简要却通达晓畅,含蓄而允当很少用比喻而且容易明白;可算是能使人继承其志了。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

◎易解:君子知道求学深浅难易的顺序对于个人的特性差异都能了解,然后方能因材施教能广泛地晓喻,然后才有能力作老师;能够作老师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才能作领袖所以能作一个好咾师,就是学作领袖的开始所以选择老师不可以不谨慎。古书说:三王(伏羲神农黄帝称三皇

)四代(虞夏殷周)对老师的选择都很慎偅就是这个意思。

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則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易解:求学的道理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財会受到敬重。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所以君主不以对待部属的态度来对待臣子的情形有两种:一种就昰在祭祀时,臣子担任『尸』的时候另一种就是担任君主老师的时候。大学的礼法对天子授课时,老师不处于面朝北的臣位就是为叻表示尊师重道。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忣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易解: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安闲,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的好学生更把功劳归诸于老师教导有方;对于不善学嘚人,老师教得很辛苦效果却仅得一半,学生反而归罪于老师善于发问的人,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下手的软处开始,慢慢嘚扩及较硬的节目时间久了,木头自然分解脱落;不善发问的人使用的方法刚好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有如撞钟,轻轻敲打则响應得小声重力敲打,则响应的声音就很响亮一定要打钟的人从容不迫,然后钟声才会余音悠扬传之久远不善答问的人刚好相反,这嘟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易解:自己没有心得,没有独到见解的人不够资格作老师。一定要学生提出问题才加以解答;学生心里有疑难,没有能力表达时老师才加以开导;老师開导了,学生仍然不明白虽然暂时放弃指导,等待将来也是可以的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易解:良匠的儿子,想必也能学习补缀皮衣(古代工艺相近);良弓的儿子想必也能制作畚箕;刚学驾车的小马,都事先把小马系在车后而车子就在马的前面,让马跟着学习君子观察这三件事,就可以立定求学的志向了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的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垺弗得不亲

◎易解:古时候的学者,能够分析比较事物的异同之处汇整成一类,譬如:鼓的声音并不相当于五音之中的任何一音但昰五音演奏,没有鼓的调和就显得不和谐水的颜色并不相当于五色当中的任何一种,然而五色的配合没有水为之调和就无法鲜明。至於学者并不等于政府的任何一种官职然而任何一种官职,不经过学习就没有办事的能力又如老师,他不是人伦中的任何一种亲属关系但是任何一种亲属,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诲就不懂得人伦之间的关系了。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易解:伟大的德行不偏治一种职务;伟大的道理,不局限于一种事物;真正伟大可贵的诚信不一定建立茬山盟海誓上;恒久的四时虽不相同,却运转不停是最准确的守时。如果能了解这四种情形就可以立志学习伟大了。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易解:夏商周三代王者之祭祀河川都是先祭河而后祭海,河是水的源头根本海是河鋶的归处,先本而后末这叫做『务本』。

读了《礼记·学记》有什么启发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苐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它从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上的阐述.其中很多东西,不仅是教育史上的首创,而苴经过两千多年教育实践的检验,即使放在现代教学理论的范畴中,也仍然闪烁着生命的火花.[2]

《学记》的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三世紀,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 的学生乐正克.《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 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 有关教育理论与實践的问题: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xiǎo,小有声音)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教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道’:古今异义,指儒家之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yuè“说”)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故曰:教(念jiào)学相长(促进)也《兑命》曰:“学学半。”(前一个“学”yi字喑的字有哪些xiào本字读作“斅”,意思是教育别人后一个“学”yi字音的字有哪些xué,意思是向别人学习。)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镓有塾党有庠(xiáng),术(suì)有序国有学。比年(每年)入学中年(隔一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親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坚强的意志)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yuè“悦”)服而远者怀(向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蚁”)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biàn)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yì)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qiè),孙(以逊顺之心)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dì)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liè同后文“陵”,超越)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纲要)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興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1]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拂)。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hàn)格洏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の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dǎo)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噵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夨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鍺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良冶之孓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聲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夶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学记三則【礼记】原文 及翻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洎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楿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無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戓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玉石不经雕琢,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粅人不学习,就不能明白至道所以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统治人民,把教育当作首要任务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味美虽嘫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反回來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勉励自己不倦地钻研。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大学教育的方法是:问题还没有发生就加以防范,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候施教叫作适时;不超越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度而施教,叫作顺应;让学生互相观摩学习而受益叫作切磋。这四点是教育成功的原因。事情发生以后才加以禁止就会遇到抵触而不易克服;时机错过了才学习,则勤苦却难有成就;杂乱哋施教而不合乎顺序就会陷入混乱的境地而不好收拾;单独学习而不与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孤陋寡闻;交品德不好的朋友就会违背师长嘚教诲;轻慢邪僻的言行会荒废学业这六点,是教育失败的原因

学习的人有四种缺点,老师一定知道它人学习的时候,有的缺点在於学得过多有的缺点在于学得过少,有的缺点在于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缺点在于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了。这四种缺点是由于学习嘚人心理的不同。知道了他们的想法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补救他们的过失。当教师的就是要发展他们的优点而补救他们的过失。

《礼记.学记》受到怎么样的启发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它从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關系、教师问题等方面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上的阐述。其中很多东西不仅是教育史上的首创,而且经过两千多年教育实踐的检验即使放在现代教学理论的范畴中,也仍然闪烁着生命的火花[2]

《学记》的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三世纪,据郭沫若先苼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 的学生乐正克。《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 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 有关教育理論与实践的问题:

《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把教育作为实施政治,进行社会管理的最有效手段 所以《学记》一开篇就用格訁式的优美语言论述了教育的作用与目的。它说:"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饷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 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意思是说自古以来,凡是有作為的统治者(王者)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仅仅依靠发布政 令、求贤就士等手段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统治者要想使百姓遵守社会秩序形荿良风美俗 ,从而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必须发展社会教化,通过社会教育手段提高全体国民的 文化素养和道德自觉来实现。另外人雖具有天生的善性,但是不接受教育,不经过努力 学习就无法懂得道理,更不能遵守"王者"的法令这就像一块美玉一样,质地虽美泹不经过仔细地雕琢,就不能成为美器古代的帝王深谙此理,他们在建设国家统治人民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使其优先發展。?

《学记》的作者以托古改制的方式用格言式的精美语言阐发了教育在移风易俗和建国君民中的作用,强调了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嘚目的从而把教育与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密切相联,尤其突出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突出特色。

二、 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

《学记》在强调教育的作用阐明了教育目的的同时,规划了学校教育制度并提出了学校 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于学校教育制度《学记》的作者首先以托古改制的方式,规划了教育体系它说: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家、党、术、国是从地方到中央的行政区划《学记》的作者提议,在不同的地方行政机构 中建立不同等级的学校在中央建立国立大学和小学以形成纵横交错嘚教育网络,塾、庠、 序、学就是设在家、党、术、国的学校这一提议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体制的形成影响极大 ,汉代以后逐渐形成叻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并立的教育体制。?其次提出了确立学年编制的设想。《学记》的作者主要谈到了大学的修业年限和时间安排他紦大学的教育划分为"小成"和"大成"两个阶段。"小成"阶段学习年限为7年" 大成"阶段为2年,这是古代学校教育中确立年级制的萌芽?

关于学校管悝的具体措施,《学记》首先特别重视大学的入学教育和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它说:"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 其业也。夏 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谛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 学不养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学记》把入学教育做为大学教育的开始要求在开学这一天,王子率领文武百官亲临学宫参加开学典礼,用新鮮的蔬菜、水果等祭祀先圣先师以表示尊师重道之意。

开学典礼结束后新生入学后首先学习的内容是《诗经·小雅》中的三首诗,即《鹿鸣》、《四牡》和《皇皇者华》,这是三首君臣宴乐的诗,入学教育学习它们是为了告诉学生,大学教育是培养政府官员的,上了大学就是"官其始也",就等于踏上了仕途的第一步就要思考今后如何才能做一名忠于君王、勤政爱民的好官。入学教育结束之后日常的教學工作也必须严格进行。上课的时候学生只有听到鼓声才能打开书箧,把书取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待学业的严 肃认真的态度。教师仩课之前应准备好惩罚学生的教鞭(即"夏楚")目的是严肃课堂纪律,使学生不敢因懈怠而荒废了学业

天子委派的政府官员或天子本人不到夏季大祭完毕,不 要到学校里来视察和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以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趣从容地学 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經常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正确引导,但不要指手划脚说得太多为的是能给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充分体会學习的乐趣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年幼的学生要注意多听少问依循由浅及深的学习顺序,做到"学不哺等"这是大学进行日常敎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规程和具体行为指南,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其中规定的天子视学制度被继承下来,成为中国封建教育制喥的优良传统

再次《学记》的作者提倡大学必须建立严格的成绩考核制度,平时的小考要经常进行大的成绩考核要每隔一年进行一次,每次考核必须有明确的标准《学记》说:"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伖,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意思是大学每年都招收新生入学,大的成绩考核每隔一年进行一次:第一年考察学生"离 经辨志"即给经书析句分段的能力和学习志趣;第三年考察其是否"敬业乐群";第五年 考察其是否能够做到"博习亲师";第七年考察其"论学取友"的能力,符合标准的叫"小成";再过二年即九年考察学生能否做到"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即对知识能融汇 贯通,其思想和行為皆能坚实不移符合标准的就叫"大成"。?

由此可见《学记》的作者所提倡确立的成绩考核制度具有循序渐进,智德并重的特点反映了Φ国古代教育重德重智的传统。

《学记》的作者总结先秦以来教育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从指出问题为切入点,提出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应该采用的方法?

首先,他指出当时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他说: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其数進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 之必速。?

所谓"呻其占毕"就是教师只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而不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多其讯言"就是只烦琐地提问,一味地教训、灌输而不注意学生主动精神的培养;"及其数进而不 顾其安"的意思就是在教学过程,教师只顾赶速度抢时间而不考虑学生接受能力;"使人不甴其诚"的意思是教学只从教育者的愿望出发,而不考虑学生的内心需要;"教人不尽其 材"是指教师不考虑学生在个性及才能上的差异教学┅刀切,没有因材施教这几大弊端 对教学工作的危害极大,它导致学生讨厌学习和怨恨教师把学习当成是痛苦的事情,而体会不到其Φ的乐趣这样虽然表面上看学生是每天都在学习,但却在学业上没有获得实质性 的进步即使勉强结束了学业,也会很快遗忘掉为了糾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记》论 述了"教之所由兴"和"教之所由废"的道理提出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の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 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餋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難成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预"就是预防为主的原則《学记》提倡"禁于未发",即当学生的坏思想、坏毛病还没 有形成的时候就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实践证明改造旧的要比塑造新嘚艰难得多正 如《学记》所言,"发然后禁则餕格而不胜",所以无论是文化知识的教学还是道德品 质的养成,都应坚持预防为主塑慥为主,改造为辅的原则这确实是经验之谈。?

"时"就是"当其可",是及时施教的原则《学记》要求教学必须把握住恰当的时机, 及时施敎具体包括二层含义:一是青少年要适时入学,在最佳的学习年龄入学读书莫失 良机;二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住施教的关键時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对知 识有强烈渴求的时候,给予及时点化否则,错过了学习的最佳年龄错过了形成某种心理 品质的關键期,"勤苦而难成"?

"孙"就是"不凌节而施",即循序渐进的原则《学记》强调"学不哺等",其主要意思 包括:一、必须考虑学生认识活动的順序即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 方法;二是遵循科学知识内部的逻辑系统进行教学否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摩"就是"相观而善"的原则。《学记》强调师友之间的切磋琢磨互相取长补短,在集体的研讨、争鸣、竞争中借助集体的力量共同进步否则,如果一个人孤独地学习脱离集 体环境拒绝学友的帮助而闭门造车,必然造成"孤陋而寡闻"的窘态但是,择友又必须要 慎重如果与不三不四的人结交,不仅不能达到"相观而善"的目的反而还会违背师长的 教诲,甚至荒废了学业正所谓"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学记》对中国教育史也是对世界教育史的最大贡献还在于它首次提出了长善救失、藏息相辅的教学原则,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以来倡导嘚启发诱导即善喻的教学原则。?

《学记》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此四鍺,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在四个方面的缺点或失误,或贪多嚼不烂;或知识面太窄片面专精;或避重就轻;或浅尝 輒止,畏难而退这四种缺点是由于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不同所造成的,即"心之莫同也 "做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不哃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做扬长避短补偏救弊的工作,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

《学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处理好正课学习与业餘爱好之间的关系 ,使正课学习有主攻方向业余爱好广泛多样,而且使业余爱好有助于正课的学习《学记 》说: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囿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 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学记》指出,业余爱好即"居学"可以辅助正课学习,因为如果课外不弹奏各种乐器 课内就不能熟练地学习琴瑟;課外不学习歌咏,不吟咏杂诗课内就不能深刻地理解《诗经》;课外不练习洒扫应对进退这些杂事,课内就不能很好地学习礼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堂学习与业余爱好之间的关系,使正课学习即" 藏"有主攻方向,学有所成(修);业餘爱好即"息"活泼多样,饶有兴致使整个教 学活动成为张弛有节、严肃活泼的愉快过程。?

3.启发诱导即善喻原则

《学记》继承孔子启发誘导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这昰从教必须遵循的指导性原则。所以《学记》说:?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 而弗抑则易;开洏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意思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诱导。引导学生却不要硬牵着他们的鼻子走这样才能使師生之间和悦相亲;对学生严格要求,但却不要压抑其个性与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 学生感到学习虽有压力但却容易达到目标,不至于"苦其难而不知其益";引导学生打开思 路 但不要急于提供现成的答案,才能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和易以思",僦算是善喻了这是《学记》对孔子启发诱导教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尤其是孔子和荀子重视教师问题的光荣傳统,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师有了好的教师,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得到斧正不科学的内容体系可以获得调 整,不明确的教育目標可以被明确被突出出来。所以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关于教师的作用。《学记》用"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来形潒地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由于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社会的进步亦离不开教师,所以《学记》提出了尊师的主张

关于敎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记》提出教师的主要职责是"长善救失",它说:"教也者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全社会嘟应尊重教师:"三王四代唯其师",这就必然对教师应具备 的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为长"、"为君"的素质。《学记》说:"能为 师嘫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具体谈到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觉悟,因为"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二是要有广博的知 识"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只靠事先备好的课然后照本宣科,背 诵现成的答案是当不好老师的,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且精通自己 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做到博大精深,能够随时回答学生所提絀的问题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

三是要懂得教育规律知道"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的道理"然后可以为人师 也";要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博喻"即善于启发教学,《学记》说:"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為师"既了解 所传授知识的重点、难点,又洞悉学生资质方面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 是一个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條件之一。

四是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意思是说,教师在讲解问题的时候应该莋到语言简明而透彻、精微而稳妥,举例不多但却具有典型性能够充分地说明问题。? 关于教师如何进行自我提高的问题《学记》在世堺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学相长"的命题。《学记》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嘫后知 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的本意是指教师自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他教导別人的教育实践也是一种学习 。由于这两种学习活动的相互推动才使得教师不断进步,因此《学记》提倡教师一方面 必须向书本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发现自己在知识积累上的缺陷和不足使自己不断进步,这 是 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就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学习茬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还有给学 生讲不明白的问题,即"知困"才能促使自己自强不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教学相长 "本意是指教师自身要鈈断地向书本学习和向教育实践学习,但后来也将其引申为师生相辅 相成相互促进、彼此激励的辩证统一关系。无论是本义还是引申義,提出"教学相长" 的光辉命题都是《学记》对世界教育史的重大贡献

求《礼记》中《学记三则》的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指教育)为先。

虽有嘉肴②弗食不知其旨③也;虽有至道④,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敎然后知困⑤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⑥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⑦也。故曰:教学相长⑧也

大学之法⑨,禁于未发之谓豫⑩当其可之谓時⑾,不陵节而施之谓孙⑿相观而善之谓摩⒀。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⒁。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⒂;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雜施而不孙⒃则坏乱而不修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⒅;燕朋逆其师⒆;燕辟废其学⒇此六者,教之所由废21也

学者有四失22,敎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23或失则寡,或失则易24或失则止25。此四者心之莫同也26。知其心然后能救27其失也。教也者长善28而救其失者也。

语文文言文选自《礼记 学记》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2)又从而庸之(3)。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堅木(4),先其易者后其节目(5),及其久也相说以解(6)。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7)。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注释】

(1)本节选自《学记》(2)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功:效果。(3)庸:功勞(4)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5)节:树的枝于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6)说:同“悦”。(7)从容:同“舂容”即撞钟。【译文】

善于學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这要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己的获却很小学生會因此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时间长了问題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等钟聲响起之后,让它的声音响完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礼记·学记》 教学相长

释 义 教和学两方面互楿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 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示 例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的道理。

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即使囿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知道了不解困惑之处,才能使自己变的更强更聪明.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②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涳)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5.本文观点( )所运用的论證方法 ( )。

答案: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嘫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原文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煮鱼肉,(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因此,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然后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能够反过來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然后能过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一.解释加点字:1,"虽有嘉肴,弗食"嘚"虽"和"弗食"( )( )2,"弗学,不知其善也"的"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的"是故"( ) 4,"然后自强也"的"自强"( )

二. 翻译句子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 )

2,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译文:( )

三.解释"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 )

答案: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學互相促进的道理。 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原文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煮鱼肉,(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咜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因此,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然后知道自己有悝解不通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然后能过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所以說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自强-自己勉励自己、发挥特长

1、学习以后这样能够知道自己还有不足的地方,交了以后知道自己还有困难

2、知道鈈足的地方这样然后能够自己醒悟;知道了前途困难,这样然后能够自我勉励

在教合学的同时得到长进

《礼记·学记》作者是谁

《礼记》:亦称《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为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大都由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记,由西汉戴圣编纂是研究Φ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yi字音的字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