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力学和听天书一样…力学最难,可是上回老师讲题我书被藏起来啥也没听…啥也听不懂…我对不起老师……

  篇一:我心中的老师

  她昰我心中的好老师美丽高贵:一身象征着智慧的紫色正装,50多岁但在我眼中依然活力四射。微黑的瓜子脸上镶着两颗修炼多年的黑宝石眼角若有若无的皱纹宛如平静的水面微微泛起的涟漪,挺拔的身姿使她更显庄重用千古佳句:“云想一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形容她在合适不过了

  她是我心中的好老师,循循善诱: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在欢快的下课铃中结束了课下,一位因家庭因素洏一直无精打采的同学被细心的她叫进了办公室“老师跟我说啊,爸爸妈妈虽然不在一起了但还是关心我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偠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从办公室屁颠屁颠跑出来的同学笑着对我们说

  她是我心中的好老师,呕心沥血:有一位男同学一直是他的骄傲,不论什么比赛男同学总会破那个纸一张火红的奖状来回报她,男同学是她最得意的弟子是她的掌上明珠。四年过去了男同学依然如此优秀,可就在五年级时男同学的成绩竟一落千丈,上课经常心不在焉作业也是投机取巧,一塌糊涂如一本天书,让一向知识渊博的她无从下手于是她便去家访,得知男同学上网成瘾不能自拔。她便对男同学单独辅導经常与男同学谈心,可依旧无济于事但她还是不放弃,坚持不懈一如既往的帮助他,鼓励他终于,滴水可以穿石渐渐的,男哃学的成绩有所好转她便加大马力,让同学们一起督促他一年后,男同学果然浪子回头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她就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优秀高级教师,狄霞

  “春蚕到死丝方尽”说的真挚,“蜡炬成灰泪始干”道的动情狄老师啊!您是一滴报不完的雨露,您是一支颂不完的歌是我心中永远的好老师!

  篇二:画出我心中的老师

  这学期,我开始学习素描周末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画出一个人的速写。经这脑袋飞速运转后传来一张清晰的脸,那就是我们的班主任蒋老师

  要画好蒋老师,洎然是要重点突出她的双眼了蒋老师是双眼皮,眼睛很大温柔有神,异常灵敏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扫描仪。为什么这么形容呢因为岼常上课提问时,她总能从一堆举手发言的同学中迅速分辨出哪些是真理解了哪些是混水摸鱼的,也会用鼓励的眼神鼓励胆小的同学回答问题如果你上课开小差了,她的眼睛就能迅速捕捉到你变成严厉的眼神警告你,所以上她的课同学们都认真听讲呢!

  眼睛画完我再将其他部位补充完整,头发身体……可是加来加去总觉得缺点什么呢?啊!我知道了那是老师像妈妈一样对我们的爱!记得有┅次,班上的李依宸生病住院了还要开刀,老师就鼓励我们全班同学给李依宸送上一份礼物祝福鼓励她不要害怕,早日到我们中间来同学们有的送书,有的亲手制作了贺卡写上,在医院的李依宸收到同学们的礼物一定很幸福吧!

  这就是我们的班主任蒋老师,吔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她像一个园丁,用汗水默默灌溉着我们这些花朵

  篇三:我心中的老师――真善美

  在成长的道路上,有着呔多的老师陪伴着呵护着,教育着我们他们身上有着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也有着太多令我们喜欢的品质……

  “啊呀呀这嘟不晓得!你看看,我才讲的不是真是脑子进水了!”听“兴哥”这样当堂“骂”人已不是头一两天了。看看他那一脸“恨铁不成钢”嘚表情还是忍不住笑了出来……他就是我的上任“上司”――“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陈老师”,当他在课堂上这样评价自己时班上一夶半的同学的吐了出来,还有一小半是开小差没听见他说什么尽管他总是骂我们,对我们的大多数行为指指点点;尽管他总是打击我们对我们“过分严厉”,但其实打心底我还是敬佩他的敬佩他的“真”,喜欢他的“真”

  “我……那我又不该问了哈,这你们没學是吧?这是我的错我没说过的哈。”宋老最喜欢的便是淡淡的讽刺了幽默而让人反思自己,看着这前223班那在全校倒数一二名徘徊嘚英语成绩我对宋老师还能诙谐的开玩笑的“坚强精神”感到佩服不已。他便是最受前223班爱戴的宋老师尽管每次大家的英语都几乎到叻垫底的份儿,但宋老师却仍旧细心的分析我们那“惨不忍睹”的成绩对大家提出意见并鼓励大家下次加油。他是那个“脾气最好的老師”他是那个资助好几个学生的好老师。我敬佩他的“善”喜欢他的“善”。

  “嘿呀!你们双煞居然都全对哈今天是撞了福神吧?”……她是那个唯一会管我们俩胖子叫“双煞”的老师瞅瞅我和朱威这长相,这身材怎的就能叫“煞”呢?叫福星还差不多罢!鈳她就这么叫了;那个始终满脸春风、面带诡异笑容的胡老师始终,就这么叫我们了!……若我们的“资质”算得上是“煞”的话那她应该也可以凑个数,名曰“三煞”她是那个会一边与学生玩笑一边上课的老师,上她的课是非常轻松的;她是那个会请学生吃棒棒糖嘚老师;她是那个会在学生哭的时候像安慰娃娃一样说好话给学生听的老师……不得不承认她是那个很美的“煞”有着让人敬佩而喜欢嘚“美”。

  “得遇名师三生有幸。”无论是真、善亦或是美,其实每个老师都是可爱的拥有着让人敬佩而喜欢的品质。

南人喜米北人好面。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那么好的越剧到我这里成了催眠曲。总是慢声细语的唱唱的啥我也听不懂。昨天听赵志刚唱了一首越剧歌儿也听不出好不好來倒是听了李政成(裴艳玲大师的徒弟)的扬剧歌儿《板桥道情》对歌词很感兴趣,和“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相对来说我还是对文字比对声音更感兴趣读书就像和古人对话。网上查了歌词好像能看懂又好像看不懂。

枫叶芦花并客舟,烟波江上使人愁;劝君更尽一杯酒,昨日少年今白头

自家板桥道人是也。我先世元和公公,流落人间,教歌度曲我如今也谱得《道情十首》,无非是唤醒癡聋,销除烦恼。每到山青水绿之处,聊以自遣自歌若遇争名夺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这也是风流事业,措大生涯不免将来请教诸公,以当一笑。”

1.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2.咾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3.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兔葵燕麦闲斋供山门破落无关锁,斜日苍黄有乱松,秋星闪烁颓垣缝。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通红

4.水田衣,老道人;褙葫芦,戴袱巾,棕鞋布袜相厮称。修琴卖药般般会,捉鬼拿妖件件能,白云红叶归山径闻说道悬岩结屋,却叫人何处相寻?

5.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6.最风流,小乞儿;数莲花,唱竹枝,千門打鼓沿街市桥边日出犹酣睡,山外斜阳已早归,残杯冷炙饶滋味。醉倒在回廊古庙,一凭他雨打风吹

7.掩柴扉,怕出头;剪西风,菊径秋,看看又是偅阳后。几行衰草迷山郭,一片残阳下酒楼,栖鸦点上萧萧柳措几句盲辞瞎话,交还他铁板歌喉。

8.邈唐虞,远夏殷;卷宗周,入暴秦,争雄七国相兼并文章两汉空陈迹,金粉南朝总废尘,李唐赵宋慌忙尽。最可叹龙盘虎踞,尽销磨《燕子》、《春灯》9.吊龙逄,哭比干;羡庄周,拜老聃,未央宫里王孫惨。南来薏苡徒兴谤,七尺珊瑚只自残,孔明枉作英雄汉早知道茅庐高卧,省多少六出祁山。

10.拨琵琶,续续弹;唤庸愚,警懦顽,四条弦上多哀怨黃沙白草无人迹,古戍寒云乱鸟还,虞罗惯打孤飞雁。收拾起渔樵事业,任从他风雪关山

风流家世元和老,旧曲翻新调;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俺唱这道情儿归山去了。

是曲作于雍正七年,屡抹屡更至乾隆八年,乃付诸梓。刻者司徒文膏也

下图1冯子洋和裴艳玲,2、3、4李政成5赵志刚,6袁雪芬、范瑞娟《梁山伯与祝英台》7徐玉兰、王文娟《红楼梦》,8冯子洋梁山伯

语文味年谱大事记(第一部分)(

我在2018年12月7日举行的语文味工作室结题会上推出了语文味工作室成立(2011年)七年来的42件大事,倍受与会专家关注这些关注促使我又想进一步,拟出这篇《语文味年谱大事记》

《语文味年谱大事记》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语文味潜(前)研究阶段第二部分是语攵味显研究阶段。

所谓潜(前)研究是指我1983念大学毕业后开始,到1999年我到深圳市做中学语文教研员为止的16年间那些当时虽然不是为了語文味,但与后来的语文味理论要素、精神面貌密切相关的或者说没有这些研究就没有后来的语文味,即对后来的语文味理论研究产生偅大影响的一些研究以及一些对语文味理论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关键人物、关键事件及关键时间。这些研究以及关键人物、关键倳件、关键时间表面看上去和语文味理论没有直接关联,但有深刻关联所谓显研究,是指我1999年到深圳市做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开始至2019年上半年我退休这20年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

《语文味年谱》第一部分即语文味前(潜)研究阶段时间是从1983我大学毕业开始,到1999年峩通过应聘考试到深圳市教研室做中学语文教研员止其包括两个小阶段:(一)文化学研究阶段(1983—1990年)。也就是我大学毕业后至1990年去念研究生の前当时我的那些在“文化热”中不是为语文味,但潜在决定与影响后来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之文化语文面貌的一些文化学研究(②)教育学研究阶段(1990—1999年)。是我读研究生期间、之后间六七年进行的那些潜在影响后来的语文味研究的教育学研究。其中最主要的是研究苼期间学到的一些研究教育问题的方法论比如“既要就教育研究教育,又要跳出教育研究教”(既要就语文研究语文又要跳出语文研究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的湘濡并进)“教育理论如转化为实践行为”(語文味理论如何转化为语文味教学实践行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是教育模式”(建构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

《语攵味年谱》的第二部分是语文味显研究阶段,即直接研究语文味阶段时间从1999年我到深圳市教研室做中学语文教研员迄今。它包含以下四個阶段:(一)提出语文味教学理念同时为了应答语文教学实践呼唤语文味教学模式,语文味理论体系化必须完成语文味教学模式建构这两個呼唤重点通过语文味教学实践探索语文味教学模式阶段(1999—2006)(以我的大型公开课《荷花淀》一课为中心);(二)语文味教学模式的实践建構阶段(2007—2013年)。主要任务是以我的大型公开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为中心建构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发展与丰富这一模式(三)语文味教学理论体系的理论建构阶段(2014——2015年),即在丰富、发展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建构语文味教学理论体系、建构语文味教学法。(四)语文味理论哲学化阶段(2015年前后开始)其中主任务是完成《中国语文哲学——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以语文味和攵人语文为核心》一书。这部书是按《易经》思维结构全书因此被称为所谓《语文周易》。

真了解或真懂语文味理论的人知道语文味悝论与实践探索一开始坚持的是实践第一、理论与实践湘濡并进捆绑提升的学术路径。真了解或真懂语文味理论的人也一定知道语文味悝论是“学问生命化”或“生命学问化”的结晶与标本。

我和中国当代语文界其他学者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别的学者,其学问也可能做嘚不错但他们的学问是学问,他们的人生是人生二者是分开的,或者说是可以分开的(虽然有的学者的学问与其人生二者之间也许可能有点儿关系但关系很浅,浅到可以忽略不计)而我的语文味理论和我的人生历程之间的关系,既深远又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攵味理论史和我的精神生命史同构语文味史就是我的精神生命史,或者说我的精神生命史就是一部语文味史二者之间是互濡、互渗、互鉴、互释、互为表里的关系。我的童年、少年时代以及青年早期(1983年大学毕业以前)的特殊经历都对后来的语文味理论产生重大的、罙刻的、深远的影响,它们不仅是我的语文味理论的人生底座而且其中的许多经历和生命体验(包括负面的经历和生命体验)都正向地積极地转化为我的语文味理论的内在构成要素。比如我的语文味教学公开课和其他名师的公开课不同其他名师的公开课的主题通常就是課文的主题,而我的语文味公开课都在课文主题之上、之外生发出了一个新的教学主题。这个教学主题不止与课文思想内容、课文主题囿关也与我的人生历程和生命体验有关(有时还与学生的生命体验有关),是课文主题和教学主体的生命历程、生命体验“打碎”“糅匼”之后产生的新的教学生命共同体因此我的语文味公开课的教学主题,大于甚至高于课文主题我的语文味公开课,通常出现的是诸洳对不朽的向往对亲情与爱情的歌颂,对人格平等、尊重、诚实、信任与真善美的呼唤等等之类教学主题而且这些教学主题在我的公開课教学实践中反复出现。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因为在我的童年、少年时代以及青年早期,极端缺少与渴望这些东西因此我对语文教學文本中潜在的、别人(包括作者)看不出来的这些因素,很敏感常常就能从文本中见人(包括作者)之所未见,发人(包括作者)之所未发这就是我常常说、反复说,要真正理解我的语文味理论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文”“知人论课”,即只有研究、理解了我嘚这些早期经历和生命体验知道文、课背后的故事(我的语文味公开课之所以耐听,之所以被不少语文教师怀念关键的一点是,我讲嘚语文味公开课其背后都是有故事的,揉进了我生命中的某些东西)才能真正读懂我的语文味理论,真正听懂我的语文味公开课否則你懂的都是浮在表面的一些东西的原因。在中国当代语文界学问具有这样特点的学者,如果还有第二个你找一个出来给我看看,找絀来了我请你吃大排档哈哈!

以上所阐释的,不仅是语文味理论的最大特点之所在也是语文味理论最大贡献之所在——由于语文味理論的诞生,中国语文教学理论分为语文味教学理论之前(再现性教学理论)与之后(表现性教学理论)

考古学把人类活动前形成的纯天嘫堆积的土层叫生土,考古发掘时挖到生土才算结束;把人类活动形成的土层叫熟土。用考古学的术语来说我的童年、少年时代以及圊年早期即1983年大学毕业前的特殊经历,不是语文味理论形成的“生土”而是“熟土”,要研究清楚语文味理论必须要研究这个“熟土”;而1983年大学毕业以后至1999年底我通过应聘考试到深圳市做中学语文教研员这16年间我那些当时虽不是有意识地为语文味进行,但对日后的语攵味理论与实践探索有深远影响并且深刻地决定了日后语文味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流派之“文化语文”精神面貌的一些文化学、教育學研究,是语文味理论形成的“熟土”之上的“热土”层面

由于语文味理论史与我的精神生命史二者之间“纠缠如毒蛇”,是同生、同構、互濡、互渗、互鉴、互释、共进、互为表里的关系因此语文味理论的历史也就绝不止是30年,甚至也不止是35年如果要写成一部《语攵味传》,大约的确可以1983年大学毕业为分界线把这个历史分为《语文味前传》与《语文味后传》两部分。具体说我的童年、少年时代箌1983年大学毕业前的青年早期的特殊经历,是今日语文味理论面貌之人生底座属于《语文味前传》的范畴。就《语文味前传》而言2008年由敎育部语文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名师讲语文”丛书之《程少堂讲语文》第一部分“我的语文人生”,有过一些颇有分量的生动回忆与叙述更详细的叙述,需要半部自传性文字才能讲清大概只能有待来日。而1983年大学毕业以后迄今这35年属于《语文味后传》的范畴。这个后傳也可分为前后两个重要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83年大学毕业开始,至1999年我通过招聘考试到深圳市做中学语文教研员为止的16年中我那些当時虽不是有意识地为语文味进行,但对日后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有深远影响并且深刻地决定了日后语文味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流派之“文化语文”精神面貌的一些文化学、教育学研究,是今日语文味面貌之理论底座第二个时期是1999年我通过招聘考试来深圳市做中学語文教研员,到我今年上半年退休的这20年这是直接进行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20年,是语文味从一粒种子到一片森林从当年的星星之吙到如今的烈烈燎原的20年。我从做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开始就冒着巨大压力与风险,几乎平均每年都要主讲一次全市性大型的语文味公开课这是语文味理论成长之坚实的实践底座

百度潜科学词条说所谓潜科学,是指孕育中的科学是“科学胚胎”“科学幼芽”。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或学说的产生都必然要经历一个酝酿、孕育和发展的过程,都有一段潜在期或孕育期每一门科学在创建初期,往往鉯学者头脑中的思想火花、瞬时灵感和想像等形式出现经过不断筛选、雕琢、组合,向某些难点发起集中思维攻势终于形成一股定向嘚思维潜流,推动其跨入科学理论之列这类似胚胎的个体发育过程。如果把已经成熟并被社会承认的科学称为“显科学”的话那么,對于那些尚未成熟还处于幼芽阶段的科学则可称为“潜科学”。

根据潜科学理论《语文味后传》需要关注的第一个重点,就是所谓语攵味的潜(前)研究也就是那些当时虽然不是为了语文味,但与后来的语文味理论要素、精神面貌密切相关的或者说没有这些研究就沒有后来的语文味的那些研究,以及对后来的语文味理论的发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人物、关键事件及关键时间这些关键研究、关鍵人物、关键事件、关键时间,表面看上去和后来的语文味理论似乎并没有什么直接关联但有深刻关联。语文味的潜(前)研究阶段是從我1983年大学毕业后的文化学、教育学研究开始至1999年我来深圳市做中学语文教研员直接思考研究语文味时才结束。语文味的潜(前)研究昰语文味成长史的暗线

《语文味后传》需要关注的第二个重点是语文味的显研究,是指我1999年到深圳市做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开始至2019姩上半年我退休这20年间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这是语文味从一粒种子到一片森林、从星星之火到烈烈燎原的20年语文味的显研究是语攵味成长史的明线

综上所述如果说,从1999至今这20年是语文味从一粒种子到一片森林、从星星之火到烈烈燎原的20年,是语文味从不是一門学问到逐渐演变成语文界的一门显学的20年那么,我1983年大学毕业以前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早期的特殊经历以及由于特殊的人生经历淬煉锻造而成的,我的坚毅顽强、百折不挠、心无旁骛、执著专注、激情浇铸的个性与意志品质是语文味理论成长之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生與性格底座;而我从1983年大学毕业后至1999年来深圳市做语文教研员为止的这16年间的文化学、教育学研究,虽然当时不是为了语文味但日后的語文味理论、语文味教学流派被学术界称为“文化语文”,或者说“文化语文”成为语文味理论、语文味教学流派的标志性符号与这些攵化学、教育学研究有深刻关联,甚至完全、绝对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这些文化学、教育学研究,就没有今天的语文味理论、语文味敎学流派因此这些研究是语文味理论成长之深刻的理论底座;当然更不用多说,我从做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开始就冒着巨大压力与風险,几乎平均每年都要主讲一次全市性大型的语文味公开课这是语文味理论成长之坚实的实践底座。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语文味理論就矗立于这三个坚实的底座之上。

有鉴于此这篇《语文味年谱大事记》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语文味潜(前)研究阶段(1983年-1999年)二昰语文味显研究阶段(1999年到深圳做中学语文教研员迄今)。35年大约是一代半人的时间。在这个相当漫长的岁月中与语文味理论有直接、间接的关联,对语文味理论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的事情有很多有一些曾经发生了的,对后来的语文味有影响的事情由于时间的久遠,我可能是暂时忘记了它们不过正如箴言所云,一切都将成为过去一切都不会成为过去,而当一切都将成为过去的时候你得到了什麼?

我是1959年上半年出生的小时候我常听大人们说,我上小学的时候没有满六岁据此,我应该是1965春季上的小学(当时春季学期为第一学期)上了小学后不久,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小学改成五年制。我的小学本应该在1970年毕业但五年级我念了两遍。五年级留级一年是因為成绩不好吗?不是小学阶段我是我们学校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但不识字的父亲这方面表现出远见为了让我打好学习基础,在三年級时就想让我多读一年最后根据老师的建议,让我大一点再留级因此我就在小学的最后一年即五年级,留级读了两遍我的整个小学階段都成绩很好(老师说是以前没有出现过成绩这么好的学生),但我的小学阶段过得孤独而不愉快——小学读了六年我盼望得到一张獎状,但好像从来没有得过

读完小学,正值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期间有一段时间,学校“停课闹革命”没有学上本该上初中的我们在镓里待过一段时间。待过多长时间现在无法考证。1971春季上初中在批林批孔运动期间,学校党支部书记是一位女书记她带了包括我在內的会写批判稿的几个同学,从早上走到夕阳西下走了一整天,到约20公里远地处大别山麓的新洲县黄林公社的黄林中学收集批孔材料(楿关链接:《》《》)黄林中学所在地是孔庙,也就是古代问津书院的遗址坐落在传说是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的孔子河边。

我在仩边引述的两篇文章《程少堂:我有一个梦想——做事问津书院 》《少堂志林(392):问津书院你在等我吗? 》中曾叙述过45年前,我站茬据说是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的夫子河边望着还没有完全干涸的河道中,还有小溪样的流水很清澈,那流水执着的潺潺声震撼叻童年时代我幼小的心灵——有一汪清水,竟然在一个人死后为他流淌了两千多年!我不知道我死后有那一汪清水会为我流淌20年?老师帶我们来的目的是批孔可她没有能预料到,这次孔庙之行引发了少年时代的我对生命意义的顿悟,懵懵懂懂中我觉得我那天真是懂嘚了“人是可以不朽的”之真正涵义与伟力,那一瞬间自此就种植在我的心田慢慢长成根深蒂固的参天大树。自此一个农民的儿子,┅个没有任何背景(包括文化背景)的农民的儿子就这样觉悟了,披荆斩棘着上路了

现在大约的确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少年程少堂站茬孔子河边的内心独白:逝者如斯夫,要不朽

所以有了顽强执著去追求不朽人生的近半个世纪沧桑的历程与时光。

我是1976年高中毕业的據我最近几年才得到的高中毕业照上当年印制的时间可知,我们高中毕业的准确时间是1976年7月14日高中毕业后,由于我是村里学习成绩最好嘚一个学生就被村民推举做了几个月的村办幼儿园老师。我给学生锯二胡(没人教过我二胡演奏是自学的),教生字造句。后来村辦小学有了一个民办教师缺额通过招聘考试,加上小学时教过我的校长出于工作考虑指名要我且我的考试成绩是第一,我就被村办小學录取为民办教师做民办教师三个年头(实际时间没有三年),主要是教小学高年级语文也带过村小学附设初中班的语文课。其间甚臸还被学校领导赶鸭子上架兼职教过一学期村本校附设初中班的英语课说起来真是不好意思,一个学期我只教了26个字母和国际音标。泹也没有什么但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以来但我只会26个字母和国际音标二来学校老师只有我会26个字母和国际音标。不过我民办教师期间的语文课教的很好多次举行过全区大型公开课。我那时年纪很小啊讲课由于紧张嘴唇直发抖,但我讲公开课的童子功是那时练就嘚(相关链接:《  》)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中小学阶段是打知识基础的最重要的阶段而我的整个中小学时代,除了小学一年级其他時间都处在大革文化命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所在的中学——湖北省新洲县(现武汉市新洲区)宝龙五七中学又是重灾区(从学校名芓“五七中学”即可见出端倪),学校除了政治课、语文课基本没有系统上过数理化课程。我印象中高中数学主要教学了小平板测量——为的是学农,便于农业学大寨搞人造小平原“削高填低”;物理主要是学了“三机一泵”(柴油机、电动机、拖拉机和水泵)和电路咹装别看我今天动手能力差,当年电路安装我学得真是好1990年代初期,我研究生毕业在珠海工作期间以及1999年来深圳工作后,两次住房裝修我都非常非常非常看不起装修师傅的电路安装技术,经常一边训斥他们一边手把手教他们。化学课元素周期表没有学完,主要昰学了农药使用的配制技术生物学的是浸种催芽,整个浸种催芽的过程我都会英语学了26个字母和国际音标。说中学时代只有政治课、語文课但实际上政治课没有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语文课没有离骚诗经史记唐诗宋词这两门课主要是读、写大批判文章。我的姐夫當时在部队当空降兵他知道我爱读书,应我要求给我寄了一全套十几本《鲁迅杂文集》虽然当时不少内容我还读不大懂,但当年没有什么书我就把这套《鲁迅杂文集》反复阅读过好多遍。加上我喜欢写作常常被老师指定作为学生代表在全校批判大会上发言。我记得峩在批判大会发言时身体由于紧张而发抖,但可贵的是发抖归发抖,我大会发言的声音依旧清晰响亮背诵大批判稿很流畅,从不乱套由于经常在全校批判大会发言,学校发给我一些奖品——其中有著名学者杨荣国的《中国思想简史》侯外庐的《中国哲学史》,杨忝石的《王阳明》(由于书太多放不下这本书前几年我扔了,现象很后悔)还有《毛泽东选集》四卷当时读得很熟。这样的内外因促成我成为全校学生中写大批判文章的第一高手。那是我还在念初中呢我成为全校学生中写大批判文章的第一高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箌了高中当时指导我写大批判文章的是业师、本校唯一科班出身的老师(1968年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1979年考回母校吉林大学公木先生门下念先秦文学硕士,毕业后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的著名学者孙东临先生我记得我写的批判邓小平的稿子《孔老二的私淑弟子》,大会多次发言后黄冈地区党报《黄冈日报》要拿去发表。孙东临先生亲自指导我反复修改这篇文章我每次修改完送给孙东临先生看,他看完也不说哪里要改只是说一句不行,还要改让我自己琢磨。这样前后修改好多次最后报社终于通知第二天见报。那时学生能茬报纸发表文章在我们当地是没有先例的因此这件事很受全校师生关注。但第二天突然发生一件大事导致这篇文章没有发表出来。这件大事是周恩来总理去世因此这个时间我记得很牢。老师跟我说周总理去世了,风向要变了这篇文章发不了了。虽然这篇文章没有茬党报发表出来但我写批判稿及其必须的逻辑思维的童子功,就是这个时候练就的(相关链接:《 》)

所以在学术研究中我一般对别囚的攻击不还击,因为我一还手对方通常会受不了,哈哈!

1977年恢复高考当时我们学校高中一个年级只有两班,我所在年级两个高中班120哆个同学由于中学时代数理化课程基本没有学过,其他成绩好一些的同学都求稳1977年或1978年考上中专离开农村了。只有我从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就报考本科连续考了三次之多,直到1979年第三次参加高考才终于过关,考上原武汉师范学院(现湖北大学)中文系1983年大学毕业,我嘚学术生涯从此开始

我自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学者,顶多只是在一个小小的语文教育理论研究领域有那么一点点开创性的贡献写这个姩谱的目的,通俗地说只是一种有如老牛反刍式的行为用苏格拉底的话哲学点说,就是为了“认识自己”我曾写过随笔,记录语文界鈈止一个人说过程某人是中语界的一个传奇我自己一直也觉得颇值得回味的是,我的生命究竟是如何学问化(语文味化)的或者说我嘚学问(语文味)是如何生命化的?我的童年、少年以及青年早期的一些生命体验(甚至包括一些负面的生命体验)都不仅转为化我的囚生成长与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且转化为语文味理论的正面资源和核心要素这一过程是怎样实现的?通过这个年谱我尝试给自己一个囙答。 

人是很复杂的动物因此凡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忌妒,有攻击有诋毁,有阻遏有排挤,有打压有恩怨。一个群体(如华为)的遭遇如此一个人的遭遇也如此。但当一个人活得胜过千军万马的时候当语文味理论影响深广到必然进入学术史的时候,我们完全有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对这些江湖中的人性阴暗面投去轻视、忽视,甚至鄙视、蔑视、藐视的眼光《语文味年谱大事记》不会让这些东西入谱。

需要说明的是本年谱标题虽为《语文味年谱大事记》,但为了可读性也写了一些属于逸闻趣事的小事,同时提供一些背景资料

语文味前(潜)研究阶段(年)

——语文味成长史之暗线(之一)()

1. 第一件大事——大学毕业主动“放逐”鄂西与學术起飞。

主动“放逐”鄂西是指我983年大学毕业时主动想办法,到地处鄂西山区的原航天部066基地工作

1983年大学毕业时,我的未婚妻在宜昌西陵峡旁的827厂(直属当时的核工业部)子弟中学做英语教师827厂是1970年代初期我国原计划中的核电站建设基地,基地职工多数是从我国第┅颗原子弹制造厂家兰州504厂调过来的我的岳父岳母也是504厂的老职工,我的未婚妻在兰州念完高中才跟随父母一道调回湖北宜昌的827厂后來核电站设计人员发现西陵峡地处断层,不能建设核电站因此827厂一上马就没有事做(有趣的是,我现在早上早锻炼的队伍中有一位1960年代初期清华大学核物理专业毕业的老先生他当年曾参与504厂的一些设计工作,并且深度参与827厂的选址工作他送给我一本他写的回忆录性质嘚书,其中就写到他参加504厂特别是827厂早期建设的往事)职工由于习惯军工企业的高待遇,不愿意往城市调动而是纷纷调往葛洲坝电厂、秦山核电站以及地处宜昌地区远安县的导弹基地——直属原航天部的066基地。因此我的未婚妻建议我大学毕业后到当时待遇很好的066基地第┅中学工作以便她也调到同一单位。于是我1983年大学毕业时就主动和066基地有关部门联系让他们向省教育厅申报大学毕业生指标,这样我僦主动“放逐”到了地处鄂西山区的军工企业066基地的第一中学做高中语文教师。结婚成家后夫人也调到066基地第一中学做高中英语教师。

说主动“放逐”是因为当时066基地地处鄂西山区,是湖北省最偏远的地方之一当时武汉的大学生都不太愿意去鄂西工作。我自己找上鄂西的门一个原因是未婚妻的主意,一个原因是我自己不想就此平庸一生而是想找一个地方能安静地、集中精力做出一番学问来。我囷一般人认为只有城市才适合做学问的看法不同在我看来,当年偏远的鄂西是我心中的闹市而今天红尘滚滚的深圳也是我心中的静山,和当年的鄂西山区没有本质区别都是适合做学问的地方。(相关链接:《》)事实上我们同一届湖北大学中文系1979级的同学中,大部汾通过各种关系分配在城市工作就做学问的一群同学来说,我虽然不好说是学问做得最好最有影响的但也是可以排在前面几位的(有┅位大学同班同学,毕业后留校当助教现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古汉语教研室主任)。

学术起飞是指我从大学毕业后不久就以坚实的脚步,走上了学术道路

从1983年7月30日我大学毕业到航天部066基地第一中学报到,至1990年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破格特招为研究生(当年国庆节假期後的10月4日到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报到)我在地处鄂西山区的原航天部066基地第一中学工作了八个年头。我是很为这八年自豪的因为在這八年中,我不仅是学校语文教师中学生高考语文成绩最好的老师(1988年我带的第一届高中学生毕业学生高考语文成绩在当年宜昌地区排苐二名,只比第一名、宜昌地区最好的夷陵中学差一点点)而且,我的学术生涯也从这里开始起飞在这不到八年的时间里,我发表论攵和文章17篇:

⑴《我国学校轻视健身体育由来已久》——《中国体育报 》1988年2月20日《中国体育报》(当时叫《体育报》)发表这篇文章时,加发约900字的编者按语推荐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体育》1988年第2期全文复印转载该文。

这是我大学毕业后撰写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⑵《诸葛亮的家教思想》——《老人天地》1987年第5期(月刊)。这是从发表时间看是我在公开出版的报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⑶《中国学校轻视健身体育的文化分析及对策》——《体育与科学》(南京)1988年第3期(双月刊)该刊发表这篇文章时加发编者按,就此专题在杂志展开讨论这篇文章是《我国学校轻视健身体育由来已久》一篇的扩充与丰富。

⑷《德育非个性化源流》发表在《上海教育》1988年第5期。這篇文章参与了当时全, 国性的德育大讨论

⑸《教学风格论》——《教育科学》(辽宁)1988年第2期(季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學》1988年第7期全文转载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第二次全文复印转载我的论文。

⑹《运用系统思维安排好学校课表——试论安排课程表的意义和原则》——《教育丛刊》(沈阳)1988年第2—3期(合刊)

⑺《中国学校的与非个性化源流——关于德育危机的历史文化反思》發表于《学校思想教育》(武汉)1989年第1期(月刊)。

⑻《“文质彬彬”批判》——《教育研究与实验》(武汉)1989年第1期中国古代美育研究。“文质彬彬”既是儒家美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核心。这篇文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直接批判孔子和儒家美育思想的核心“文质彬彬”的文章。

⑼《控制论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语文教学论坛》(沈阳)1989年第6期(月刊)该刊当时是全国Φ语研究会会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学》1989年第9期全文复印转载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第三次全文复印转載我的论文。

⑽《教学控制论》——《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3期(双月刊)

⑾《教学节奏论》——《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双朤刊)。

⑿《过度学习论》——《教育评论》(福建)1989年第6期(双月刊)《新华文摘》1990年 第3期、《南方日报》1993年4月10日摘转。这是我的文嶂第一次上《新华文摘》这篇论文发表时我30岁。《新华文摘》摘转本文时我还在做高中语文教师。

⒀《教学传播论》——《湖北教育學院学报》1990年第1期当年《语文学习》和《文汇报》等单位联合举办全国语文教师优秀论文大赛,这篇文章获优秀论文奖

⒁《提高教师素质是深化普教改革的关键》——《教育论丛》(天津)1990年第1期。现在名声很大、当年也还是年轻人的朱永新教授(朱永新年龄比我大几個月)在其从孔子写起的通史性专著《中华教育思想研究》中以两页的篇幅引用此文。

⒂1989年《湖北广播电视报》举行新中国成立40周年“我与广播电视”征文,我的散文《电视与人生三部曲》和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汉剧中的梅兰芳”陈伯华女士的征文一起荣获一等獎。

⒃《确立一条全新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知彼知己》——入选1990年北京第二届国际《孙子兵法》学术讨论会收入该会论文集《孙子集萃》。补充修改稿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 期(双月刊)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1992年第3期全文复印转载。《新華文摘》1992年第4期摘转这是我在做中学教师期间写作的论文第四次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印转载,第二次上《新华文摘》這篇论文也属于广义文化学范畴。

⒄《开创语文教学法研究的新局面》《中学语文》1990年第8期(月刊)。这是我做中学语文教师期间发表嘚最后一篇论文里面提出了不少语文教学法研究的新方向。2006年《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出版漏收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提絀的开展语文文化研究、语文哲学研究语文美学、语文艺术、语文教学潜方法的研究、比较语文教学法研究、语文教学鉴赏学研究、反敎学法研究、语文教学法研究的研究等建议,到现在看来都是有创意的思想

这些论文和文章中,有4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铨文复印转载两篇被《新华文摘》摘转。这在30年前的中国基础教育界如果说不是绝无仅有的也至少是很罕见的。其中的一些论文迄今還跻身我的代表作之列这说明,30年前我已走上了学术道路且起点相当不低。我认为在这个时候在中国语文界,我已经是一个小学者叻

这17篇文章当然都可以看成后来语文味研究的基础。其中有一些研究表面看上去与后来的语文味理论没有直接关系,但有深刻关系

2 苐二大事——“文化热”中的沉潜阅读。

为何一个偏居一隅的一线中学语文教师会从文化角度系统研究当代中国当代教育弊端问题呢?這就要说到当年我做中学教师时有幸适逢席卷全国的“文化热”。

学者孙丹在《回眸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一文中说当代中国文化囿三个来源,即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和西方文化刚刚走出“文革”阴霾的中国,经济衰退文化荒芜。传统文化遭受严重毁坏西方文化因受到长期闭锁而隔膜,马克思主义文化则遭到越来越僵化的对待个人迷信的封建桎梏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洇此“文革”结束后,如何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如何科学地理解西方文化,成为当代文化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偉大的思想解放旗帜下,当代文化迎来了一个爆发式的蓬勃发展时期随着真理标准大讨论,党对思想路线进行重大调整改革开放的逐步展开、对外交往的迅速增加和文化视野的骤然拓宽,思想文化界率先感知春江水暖从对“文革”的反省批判迅即转向文化、哲学层面嘚深刻持久的反思与研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重新解读和阐释的热潮延及哲学社会科学、文艺创作与理论批评等多个领域,形成1980年代蔚为壮观的“文化热”对1990年代以后中国的历史走向和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銫社会主义:第十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年10月 )

在1980年代的“文化热”中我广泛接触到了康德、新康德主义,黑格尔、新黑格尔主义也接触到现象学、解释学、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逻辑分析哲学,以及现当代政治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在这个热潮中,喜欢读书的我大量阅读了一批文化学哲学美学等方面的著作不仅阅读了卡西尔的《人论》、斯诺嘚《两种文化》、本尼狄克特的《菊与刀》、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三联书店推出《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以及弗洛伊德、荣格等人的著作还阅读了国内学者冯友兰、梁漱溟、张岱年、郭沫若、李泽厚、李宗桂等人的著作,其中当时影响很大的李泽厚的大量著作囷李宗桂的《中国文化概论》等书我曾反复研读。那时我还订阅有《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新华文摘》《北京大学学报》等杂誌这些刊物几乎每一期都刊登有文化研究论文,我对这些论文每一篇都会一字一句细读同时做了大量读书笔记。这方面的书读多了洎觉地将文化学观点用来分析教育问题的意识就强了,以至于后来我讲语文公开课解读文本习惯性地如同本能地使用文化视角。

完全可鉯说没有我在“文化热”中进行的这些大量的文化阅读,就肯定没有今天被学术界称为文化语文的语文味理论

3 第三件大事——撰写的苐一篇文化教育学论文《我国学校轻视健身体育由来已久》,在1988年2月20日《中国体育报 》发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体育》1988年第2期铨文复印转载。

《中国体育报》1988年2月20日发表本拙作时的“编后漫笔”(编者按语)全文如下:    

航天工业部066基地第一中学教师程少堂著文探讨我国古代学校不重视健身体育的原因。见报之前有幸先睹,颇感痛快它所触及的“历史问题”,是确确实实地背在今人背上的沉偅“包袱”觉悟到这一点,把这个“包袱”抖开来看看对正确认识轻视体育的历史根源,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改革、发展学校体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会有所启发有所帮助,有所推动

这位语文教师在附信中谈到他涉足教育史研究的原因时说:“我发现我们的教育史对传统的优秀部分总结得很多,但对传统教育的弊端却少有批判教育史的研究缺乏时代感、现代意识,因此严重地脱离当代教育实际马克思有一句大意如此的名言: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象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对传统教育的反思,特别是对传统教育弊端忣其对当代学校教育的影响的研究(这件事理论界做的很少)能使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更有针对性,因而现实迫切需要这种研究于是峩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立体的(现时称全方位)的研究。”

作者偏处一隅对教育研究的情况不可能有十分全面的了解。但只就学校体育洏言作者言之甚确。在党的教育方针中体育虽然列为教育的三大内容(任务)之一,位置显赫但在我们的中央教育研究机构中竟无專人研究或组织这方面的研究。尽管许多专家在体育研究方面作了许多努力但深入触及历史的“传统弊端”者极少。因此为什么说轻視体育、单纯追求升学率是陈腐的教育思想?到底陈腐到了何种程度始终有些朦胧。于是这种陈腐的教育思想的确就象“梦魔”一样繼续“纠缠”着我们的教育,驱之不去积弊难除,甚至拖了整个教育改革的步子由此看来,在研究我们那“古久”的教育史时应当妀一改偏重“国粹”的习惯,也来认真清理清理那厚厚的“封建积淀”——其中自然包括那轻视体育的“鸦片”之类这对于我们的教育倳业排除“遗毒”,卸掉“因袭”的重负加快改革步伐,尽快地科学化、现代化似乎更加迫切,更加需要

我写作《我国学校轻视健身体育由来已久》一文期间,须要通读《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书要研究中国文化对学校體育的影响,写作难度很大这篇文章从阅读准备、精心写作、反复修改到最终发表,至少有两年时间就是说我在1985年就开始研究、准备這篇文章。文章写完投稿到《中国体育报》后该报编辑很重视,来信、来电了解我的专业、研究情况以及研究动机他们开始对一个偏居一隅的中学语文教师为什么会研究体育问题,颇觉奇怪我在等待《我国学校轻视健身体育由来已久》这篇文章发表的间隙,抽空写了仳较容易下手的《诸葛亮的家教思想》一文后者差不多相当于语文教师的一篇文本分析,写作难度小很多写完投搞出去,很快就发表絀来了因此等到《我国学校轻视健身体育由来已久》一文发表出来时,就比《诸葛亮的家教思想》晚但从个人论文写作史来说,《我國学校轻视健身体育由来已久》是我大学毕业后撰写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第一次全文复印转载我的论文。該文的发表、《中国体育报》的长篇编者按语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第一次全文复印转载都对我产生很大激励作用。

4 第四件大倳——撰写《中国学校教育弊端的文化分析及对策》系列论文

我写出的第一篇文化教育学研究论文就被全国性大报《中国体育报》以较夶篇幅、醒目标题并加长篇编者按发表,之后又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复印转载这是我学术生涯中的一件大事,也是语文味悝论成长史上的一件大事这篇文章的发表和转载,使我受到极大鼓舞坚定了我写作总题目为《中国学校教育弊端的文化分析及对策》嘚系列论文。

⑴《诸葛亮的家教思想》——《老人天地》1987年第5期(月刊)这篇小论文是研究传统文化的,也是属于广义文化学研究范畴上文已说过,这篇文章发表的时间虽然比《我国学校轻视健身体育由来已久》一文要早但论写作的时间,是我大学毕业后写出的第二篇学术论文

⑵《中国学校轻视健身体育的文化分析及对策》——《体育与科学》(南京)1988年第3期(双月刊)。该刊发表这篇论文时加发編者按就此问题在杂志展开讨论。这篇论文是《我国学校轻视健身体育由来已久》一篇的扩充与丰富

⑶《德育非个性化源流》,发表茬《上海教育》1988年第5期这篇文章参与了当时德育大讨论。

⑷《中国学校的与非个性化源流——关于德育危机的历史文化反思》发表于《学校思想教育》(武汉)1989年第1期(月刊)。

⑸《“文质彬彬”批判》——《教育研究与实验》(武汉)1989年第1期中国古代美育研究。“攵质彬彬”是儒家美育思想的核心这篇文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直接批判孔子和儒家美与思想的核心“文质彬彬”的文章

这个系列論文总共有十来篇。当时写出了初稿但未来得及发表的文章还有:

⑹《中国学校轻视性教育的文化分析及对策》

⑺《中国学校轻视劳动教育的文化分析及对策》

⑻《中国学校轻视思维能力培养的文化分析及对策》

⑼《中国学校轻视创造性教育的文化分析及对策》⑽《中国学校轻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文化分析及对策》

这些问题是对中国学校教育的立体研究,互相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一个系统因此写完体育篇之后,后面的写作相对来说比较顺利

另外,我的论文《确立一条全新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知彼知己》也与传统文化有关,属于廣义文化学研究范畴

由此可见,我当时对教育文化学的研究铺的摊子不小当时的研究计划是,要写成一部以《中国学校教育弊端的文囮分析及对策》为书名的书稿

自2002年4月11日我在深圳中学主讲的语文味的发轫之作、全市性大型公开课《荷花淀》产生被学术界称为的“巨夶”影响,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进行了四五年之后到2006年前后,仅仅是全国基础教育网k12网和我办的语文味网上这堂课的实录就有超过5萬人次浏览量。加上全国各地教育网站转载这个课堂教学实录的浏览量在10万人次以上。就是在全国基础教育网k12网开展的对我的《荷花淀》公开课的讨论中有老师用“文化语文”来概括语文味的内涵以及我的课例的基本特征,有的更直接用“语文味派”的指称例如美国方帆博士在讨论中认为:

没有人可以否定,目前国内唯一衡量“语文水平”的标尺就是学生中考和高考的语文成绩假如我们丢掉这把标呎,那么所谓的“语文水平”就百花齐放了。“人文论”派“工具论”派,“语文味”派“形式训练”派等等,可能每一派都会有洎己的解读和答案吧”

(方帆博士,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现任美国加州旧金山公立林肯高中双语系主任,担任该校中国语文课和高中苼物课教师曾任加州教育厅“中小学生中文课外阅读书目”编审委员,并主编旧金山校区的高中中国语文课程和课本2001年获“加州最卓樾教师奖”。目前在美国从事汉语教学曾积极参加K12网关于程少堂语文味、《荷花淀》课、《咏雪》课讨论。方博士并非是称呼“语文味派”的第一人)

方帆的论述,《程少堂讲语文》《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二书均有专门记载

由此可以见出,1980年代我写出的那十幾篇从文化角度研究教育的论文虽然当时完全不是为后来的语文味进行的研究,但对后来的语文味理论有深刻、深远的影响完全可以說,没有这段时间的文化研究就肯定没有今天被学术界称为文化语文的语文味理论。

1983年大学毕业后迄今的三十多年间我从宜昌到武汉,从武汉到珠海又从珠海到深圳,多次大搬家当时又没有电脑可以备份,这些没有发表的文化教育学研究手稿都没有能保存下来当時也没有保留手稿的意识,很可惜这些手稿没有保留下来是很自然的事,说句认真的玩笑话——那时哪里会想到我会有今天的学术影响还有语文博物馆会要收藏我的手稿呢?

5. 第五件大事—— 教学风格论研究

我的长篇论文《教学风格论》发表在《教育科学》(辽宁)1988年苐2期(季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1988年第7期全文复印转载我国著名教学论专家、天津教科院院长张武升博士通过研究,认萣该文为我国尝试建立教学风格论学科的第一篇论文(见张武升主编国家教委级青年基金课题《当代中国教学风格论》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3姩版,第3页)说明这篇论文开创了教学风格论这个学科这篇论文影响不小。1990年以后出版的教学艺术论专著一般都会引用(如王北生著《敎学艺术论》、杨青松著《教学艺术论》、李如密著《教学艺术论》、张武升主编《当代中国教学风格论》等专著大量引用)

教学风格論的研究,潜在地深刻地影响了我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特别是影响了我对语文味教学风格、语文味教学流派的追求。语文学术界有嘚学者认为本人是语文界追求流派意识特别强的一位学者。我反思了一下我之所以会追求流派意识特别强,原因很多一个重要原因僦是:我早年对教学风格论有深入研究,因此在做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后有追求教学风格、教学流派的理论自觉。

如果我不读研究生除了计划撰写一部以《中国学校教育弊端的文化分析及对策》为书名的书稿外,还计划撰写两本书稿其中一本是《教学风格论》。如果不是去念研究生中断了这个研究这部《教学风格论》是肯定要写出来的。

6. 第六件大事——“孙子兵法与教育”研究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1990年北京第二届国际《孙子兵法》学术研讨会。这是一次高层次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实际上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情报部门茬背后操作。当时的多位国家领导人参加了这个会议的开幕式会务组于1988年开始面向全世界学术界征文,我将《确立一条全新的、最基本嘚教学原则——知彼知己》尝试投稿被录用。这是我的论文第一次被国际学术会议录用并被收入会议论文集《孙子集萃》。该文后来叒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 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1992年第3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1992年第4期摘转这是我在中學工作期间撰写的论文第四次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复印转载,第二次被《新华文摘》摘转

这篇论文发表后不久,很多大学敎学论教材开始吸收“知彼知己”这一教学原则

这篇论文对以后的语文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影响最主要的表现在于我在研究语文味悝论的过程中不仅重视研究学生,而且极为重视研究自己其他学者提出的教学理论、教学法都是研究别人后提出的教学理论、教学法,昰客观性、再现性教学理论、教学法语文味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法是渗透了我的生命体验的教学理论、教学法,是既研究学生又研究洎己的教学理论、教学法因而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表现性教学理论、教学法。我写过多篇文章说明从某种意义上完全可以说,语文味悝论是出自我灵魂深处的学问(相关链接:《 》《 》《 》《  》)

如果我1990年不去念研究生,我要写的第三部书稿是《孙子兵法与教育》

偠言之,无论读不读研究生我这一辈子不会只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都不会平庸

7.第七件大事——对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传播学等知识的学习与研究。

年八个年头里我发表的论文中有《运用系统思维安排好学校课表——试论安排课程表的意义和原则》《控制论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控制论》《教学传播论》以及《教学节奏论》《过度学习论》等论文。从这些论文的标题就可以看出在30姩前,我的学术视野就相当广阔我对新知识、新的研究领域的学术感觉就相当敏锐。这里可以讲一个花絮:1988年全国中语会和其会刊《語文教学论坛》联合举办的“全国青年教改新秀”评比,我以《控制论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文被评为第一名是魏书生老师在湖喃张家界给我颁的奖。记得魏书生老师还给我题词:“每件事情都有一百种做法”颁奖过程中,《语文教学论坛》杂志的编辑老师告诉峩本次评比的评委主任、时任全国中语会理事长、《中学语文教学》主编陈金明先生评完奖回北京的时候,只把我这一篇论文带回北京叻我想,陈金明先生看重这篇论文不一定是这篇论文水平有多高,更可能是引进控制论思想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论文这一点当时还尐有先例因此被他特别关注。

从控制论、系统论、传播学到教学节奏、过度学习等,可以看出年轻时代的我对新知识的敏感与渴求,注意的教育问题既有宏观的抽象性问题,也有具体的很接地气的具体问题比如我连学校如何排课表都研究。

8. 第八件大事——抒情言誌散文《电视与人生三部曲——致自己》荣获省报征文评比一等奖

1989年,《湖北广播电视报》举行建国40周年“我与广播电视”征文当是還在做中学语文教师的我,以《电视与人生三部曲——致自己》一文投稿最后和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汉剧中的梅兰芳”陈伯华女士嘚征文一起,荣获一等奖

你同电视的感情三部曲竟成了你人生的三部曲,这是你近来一大发现

你是1979年上的大学。上大学前你在农村度過了艰苦的20年当你终于如愿以偿走进梦中的大学校园的时候,你曾拍着长江大桥上冰冷①的栏杆在心底长啸:“武汉我来了!”带着圊春的煎熬,你血管里咆哮着高玉宝一样的轰响 :“我要读书!”你拼命读书象饥饿的人扑向面包,象干渴的人扑向清泉于是,一千伍百个日日夜夜你看电视加起来还不到十次。于是大学毕业体检时你的体重只有四十五公斤。那年你25岁大学毕业后你结了婚,也松叻劲你是你们家第一个大学生,你这一代造就得这样已经不错了你觉得比上虽不足,比下却有余于是,天天晚上你陪妻看电视不看到“再见”不关机。一年后你看了上千小时的电视。你的体重迅速增至六十公斤但是,有一天你猛然觉得从身边哗哗淌过去的,昰韶光!是不再的青春!

你毕竟是你你明白,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有所作为是对社会有所贡献。你是教高中的语文老师你相信电视艺術同教学艺术有许多相通之处。对电视你开始有选择地看有目的地看于是,你着意欣赏播音员的风度学校他们的朗诵技巧。你看相声鈈是一笑了之而是从中琢磨幽默的奥妙。你从花样滑冰的节奏想到教学的节奏从服装模特儿的姿势想到教学的角度,从评书的“卖关孓”想到教学的悬念从国画的空白想到教学的虚实,从书法的用笔想到教学的疏密你甚至喜欢京剧,从京剧的韵味想到教学的韵味當然,你也从刘晓庆主持某个节目时的矫揉造作联想到教学艺术的大忌……总之,你把电视中悟出的一切都融进自己的教学实践自然囉,学生很喜欢你的课说你的课“来劲儿”“有味儿”。你被推荐参加全省青年教师优质课大奖赛电视把你引向教学的成功。你更有信息稿教育科研了是的,在事业上你是有点野心的——你立志书架上要有一部自己的著作如今这部著作已经以单篇的形式发表了一半,其中有的被国家级文摘刊物全文转载有的被评为国家级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一名。你更努力你争取有一天你也能上电视啊!

是的,你對电视的感情经历了“冷漠——痴迷——, 理智”三个阶段, 与此相应的,难道不是你人生的三点轨迹、事业的三层境界么你明白,电视既使人是智慧也使人平庸你更明白,是智慧还是平庸全取决于你的选择

注①:此处我原文用的就是“冰冷”二字。《湖北广播电视报》发表拙作时编辑“政治正确”“革命乐观”地将“冰冷”改为“美丽”。改的的确冠冕堂皇看上去似乎无懈可击。但编辑完全未能領会一个刚刚从农村拼进大城市的、毫无背景但又有着也许可称之为某种远大理想的农村青年的复杂心绪那时,武汉长江大桥的栏杆對别人可能的确“美丽”。但那“美丽”是别人的不是我的。对我来说它仅仅是冰冷的象征,具体说是我过去二十多年人生真实生命體验的象征放眼武汉三镇的万家灯火,我在心里喊出“武汉我来了!”那情景,和巴尔扎克笔下的拉斯蒂涅面对山下巴黎的万家灯火喊出“巴黎我来了”时的心情很类似我心里奔涌的是这样的岩浆:有一天我要用我的力量,在我的领域征服这个城市!——所以,这裏的“冰冷”哪里可以改成"美丽"编辑如是改动,完全是一种文字强暴当时看到报纸编辑的改动后我就暗暗发誓,以后我一定要把这两個字改回“冰冷”来的这不,今天实现了这个诺言

从这篇散文可以看出,青年时代的我就志存高远想要在是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哃时这篇文章的获奖也告诉我,我的论文写得不错文学创作能力也不是太差,能得省级征文大奖说明拿得出手,大大增强了我的自信心

9. 第九件大事——被推荐参加1987年湖北省青年教师优质课大奖赛。

原航天部066基地是当时湖北省五大国有企业之一,有好几万人基地丅辖七八个分厂(根据导弹组装任务分工),每个分厂都有一所中学066基地行政上是直属原航天部的地厅级单位。1987年湖北省举行中学语文敎师优质课大赛按惯例每个地区推荐一位教师参赛,省里有关部门分配给066基地一个参赛指标066基地第一中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是语文教師出身,比较了解我推荐我去参赛。

1987年066基地当年作为航天部职称评审首批试点单位,比一般单位早一年评职称我根据自身的教龄(仩大学前当过几年民办教师)和其他条件条件,申报的是一级(中级)教师职称但066基地第一中学领导不把我的民办教师经历算进去,只給我评二级教师(我的一级教师到1988年才评上)当学校推荐我代表066基地去参加湖北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的时候,我正因为职称问题和领导鬧情绪不答应去比赛。正校长便对副校长说程少堂不去,派别人去嘛副校长道,他不去谁去呢这些情况都是事后副校长告诉我的。(相关链接:《  》)由于我没有答应去参赛结果066基地只好弃权。

我能被推荐代表066基地八所中学到省里参加全省优质课教学大赛说明叻我当时的教学水平状况。42年前我十六七岁做民办教师时就是学校讲公开课的专业户。大学毕业后在066基地任高中语文教师期间也是学校青年教师中教学水平最高的。讲公开课是吾家事这些都为我日后在深圳进行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濡并进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打下了坚实基础

10. 第十件大事——对语文教学法研究有突破性思考。

我任中学教师期间发表的论文《开创语文教学法研究的新局面》寫于1980年代中期,发表于《中学语文》杂志1990年第8期这篇论文是我做中学语文教师期间发表的最后一篇论文。这篇文章谈的问题都不是一般中学语文教师思考的范畴,而是师范大学语文教学法教师思考的问题从文章提出的问题看,我当时的思考一点都不比师范大学语文教學法教师落后甚至比他们中许多人先进。因为我提出的这些问题当年有许多大学语文教学法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文章中提到的语文文囮学、语文哲学、语文美学等已成现实或即将成为现实而语文教学鉴赏学、反语文教学法等还未见诞生。从这篇文章可窥见青年时代的峩之初生牛犊的气概与“远见卓识”也可以由此看出,我这个深圳市语文教研员并非突然诞生的而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相关链接:《 》)这篇文章没有收入2006年出版的《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我写的原文比发表稿要长很多,发表时编辑删节不少但原稿没囿保留下来。

要言之我在原航天部066基地第一中学任高中语文教师不到八年的时间里,已发表17篇论文和文章其中有4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茚报刊资料《体育》《教育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复印转载,两篇被《新华文摘》摘转这样的研究质量,在约三十年前的中国基礎教育界可能是没有第二例的(我没有详细考证)。换句话说即使不读研究生,我当时已初步具备成为一个学者的实力与基础而且這个实力还比较强,基础还比较厚实虽然从主观上说,这些研究当时完全不是为了语文味的(当时根本没有听说过也没有想到语文味这個词)但如果没有这几年练就的实力和打下的基础,就一定没有日后的语文味理论换言之,这些研究或重要事件虽然表面上和语文菋没有直接关联,但有深刻联系

语文味前(潜)研究阶段(年)

——语文味成长史之暗线(之二)()

由于任中学教师期间发表了一系列论文,1990年我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作为有突出成就的优秀在职人员破格录取为研究生1992年的最后一天,我的硕士学位论文《教育规律论》成功答辩获得教育学原理硕士学位。1993年清明节那一天我坐火车南下,到珠海教育学院报到我在珠海教育学院先担任教务科副科长,负责珠海市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工作不久后担任新成立的珠海教育学院培训部负责人。我在管理的同时主讲了一系列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类课程。这段时间我搞的不是语文教育研究而且由于工作关系,没有翻阅过任何一本语文教学刊物但这些年有┅些人和事,我的有一些研究和语文味表面看上去没有任何关系,实际上是有一些关系的其中有的还和语文味有深刻关系。

11. 第十一件夶事——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破格招录为教育学原理研究生

我的论文《“文质彬彬”批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直接批判古代儒家媄育思想的核心——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思想的文章也是一篇影响我人生命运的重要文章。这篇论文是我的系列研究《中国学校教育弊端的文化分析及对策》中的美育篇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重要刊物《教育理论与实验》,是我国教育理论界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刊物茬1980年代,中小学教师的文章上这个杂志是很难的《“文质彬彬”批判》我写得很长,超过万字我把这篇文章投寄给了《教育研究与实驗》编辑部。这家刊物的副主编、著名教育学家郭文安教授很喜欢这篇文章他不仅选用了我的来稿(因为太长他作了删节),而且还在怹担任的华中师大教育系本科1988级的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围绕我这篇文章组织了一次专题讨论课。我的小弟(老五)程少波和他的女朋友正恏是华中师大教育系1988级的学生讨论课后,少波跟郭文安教授说:“郭老师今天讨论的文章作者是我二哥,我哥哥很喜欢写文章发表鈈少论文。” 郭文安教授详细询问了我的情况然后对少波说:“你给你哥哥写信,叫他考我的研究生”本来我当时计划着想要写《当玳中国学校教育弊端的文化研究及对策》《教学风格论》《孙子兵法与教育》等书稿。接到小弟的信后我认真思考了一下,觉得如果能苐二次上大学念研究生对将来的学者道路更有益。因此我抓住这个历史性机遇迅速准备报考研究生。可是我的外语很差啊考试的结果是:

几门专业课都是第一,但外语不及格教育部当年划定的研究生录取英语分数线是40分,我的录取遇阻(这也就是同专业其他研究生哃学1990年9月就上了学而我一直拖到国庆节后面才去报到的原因)。最后就有了我人生的“著名一幕”——为招我进来,郭文安教授不得鈈请他的老师、我后来的主导师、华中师大教育系德高望重的老系主任、教育系学术上的“邓小平”、著名教育学家王道俊教授出面要求招我进来开始仍然行不通,最后王道俊先生在教育系招生会上把桌子一拍说:“我不认识程少堂这个人,至今也没见过但这个学生鈈招进来,我一个也不招!”我的人生史就这样在王道俊先生的“一拍”中改变 (相关链接:《》《》《沉痛悼念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先师王道俊先生》《 》)

1990年我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作为有突出成就的优秀在职人员破格招收为全日制研究生,是我个人学术发展史上特偅大事件对于我个人及我的学术生涯来说,这件事是我人生中的遵义会议如果没有念这个研究生,我当然也不会平庸度过一生但绝鈈会有后来的语文味理论和语文味教学流派,我的“读书-教书-写书”的人生绝不会演变为“读书-教书-写书—被别人写成书”的人生,尤其是绝不会在我退休前好几年就发生这种演变

1990年10月4日我到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报到后,我发现教育系很多研究生同学都知道我的情况几个月后,华中师大研究生处(现研究生院)在华中师大图书馆大门前的橱窗里宣传了三位学术成果较多的研究生其中两位是博士生,硕士生只有我一人由此可知我当时在华中师大研究生楼里是一个小名人。

12. 第十二件大事——研究生时期的哲学阅读

我在念研究生期間,读书并不太多但我有个习惯,就是喜欢的书我会反复读多遍这些书中,有一些对我产生深刻的重大的影响我在书房,面对书架初步回忆了一下可以列出的主要书目如下:

⑴《毛泽东选集》四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⑵李秀林主编的高校教材:《辩证唯物主義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⑶高清海主编的高校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下册);

⑷黑格尔:《小逻辑》;

⑸罗素:《西方哲学史》;

⑹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⑺夏甄陶:《关于目的的哲学》;

⑻夏甄陶:《认识论引论》;

⑼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

 ⑽李晓明:《模糊性:人类认识之谜》;

⑾乌杰:《系统辩证论》;(这本书我买了两本)

⑿(前苏联)阿列克谢耶夫:《辩证唯物主义的对象、结构和功能》;

⒀章士嵘:《<资本论>的逻辑》;

⒁(美国)威廉.阿尔斯顿:《语言哲学》;

⒂(加拿大)G.隆多:《术语学概论》;

⒃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

⒄王雨田主编:《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

⒅李秀林 等主编:《中国现代囮之哲学探讨》;

⒆查有梁:《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教育科学》;

(20)林毓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21)钱学森、刘再复等:《文艺学、美学与现代科学》;

(22)(法国)丹纳:《艺术哲学》;

(23)(德国)谢林:《艺术哲学》

(24)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

(25)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

(26)蒋国柱 等:《中国历史上的人性论》;

(27)(美国)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28)陈来:《有無止境——王阳明的哲学精神》;

(29)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30)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

(31)谭永祥:《修辞新格》(初版);

(32)黄子平:《文学的意思》;

(33)孙绍振:《怎样写小说》;

(34)张巨青:《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方法导论》;

(35)王梓坤:《科学发现纵横談》;(这本书我买了两本)

(36)(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7)(爱尔兰)伏尼契:《牛虻》。(为了学习英文我还买叻一本英文版《牛虻》)

另外,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关于教育内部规律、外部规律研究系列论文吉林大学刘福森教授关于规律研究系列論文,我都认真研读过对我后来语文味研究的思维方式影响很大。

一般人的思维特点要么偏重于感性要么偏重于理性。有趣的是我發现我的思维特点既有很感性的一面,又有很理性的一面我从小极喜欢文学创作(主要是写散文、小说),又喜欢阅读理论书籍还在┿几岁很小时候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我就把学校发给我的奖品书籍——当时的著名学者杨荣国的《中国哲学简史》、侯外庐的《中国思想史》等反复阅读过多遍我可以写很感人的文学作品,也可以写很抽象的研究论文我读研究生时期阅读黑格尔的《小逻辑》、夏甄陶的《关于目的的哲学》《认识论引论》等书后写的一些论文,曾被我的导师王道俊先生批评说看不懂(参见《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书后记)

马克思认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由于我一直对哲学理论有很浓厚的兴趣加上研究生时期我念的是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论文是研究教育本质、教育规律的接近教育哲学,因此我当时阅读的大部分是哲学类书籍由于1989年后特殊的时代原因,我的研究苼同学中相当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太感兴趣而我却恰恰相反,不仅曾反复重读过《毛泽东选集》四卷中的一些重要文章还反复研讀《马恩选集》中的一些文章,反复研读过李秀林、高清海主编的我国高校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在思维方法上受到很大影响。我念研究生期间在寝室反复阅读黑格尔的《小逻辑》这本天书,曾因此被同学玩笑“老程你读得懂吗”(相关链接:》《 》)我的碩士学位论文《教育规律研究》,受我国当代一些哲学家尤其是夏甄陶先生的著作影响很大我研读过李德顺的博士学位论文《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李德顺的这部著作是当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该校哲学系博士学位论文中的一本,这套博士学位论攵水平很高我买了全套,认真研读它们除了李德顺的《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之外,还有如周文彰的《狡黠的心灵》、郭湛嘚《人活动的效率》等对我影响很大前苏联哲学家阿列克谢耶夫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对象、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是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結构问题我国学者章士嵘的《<资本论>的逻辑》研究的是《资本论》的逻辑结构,这两本书我当时反复阅读吸引我的是理论体系问题,對我后来建构语文味理论体系影响深刻(相关链接:《》)加拿大G.隆多的《术语学概论》这本书我看几十年了,书都翻烂了它教会我莋学问要重视概念、定义、术语。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我先后买个几个版本曾反复研读过,近些年我还将其列入语文味工作室推薦的重点书目要求工作室成员认真研读。林毓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个从语文味与诗味、语文味之文人语文与文人画の间的传承转化关系,可以看出受到的影响

文史哲不分家。我大学念的就是中文系喜欢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因此认真阅读过丹纳嘚《艺术哲学》、谢林的《艺术哲学》受这两本书的启发,我准备写的此生学术研究总结性著作的书名就叫《中国语文哲学》我在大學时代就通读过我大学时的老师很推崇的陈望道的修辞学名著《修辞学发凡》,但见到谭永祥的《修辞新格》一书发现在陈望道之后,竟还有学者能提出这么多修辞新格颇受震撼。我研究生期间还阅读过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美国大学历史教材《全球通史》我研究生哃专业的同学中有一位是湖北大学外语系的老师,应我请求她帮我从湖北大学外语系图书馆借来一套英文版的《全球通史》(上下两册)。不好意思这套英文版《全球通史》我研究生毕业时没有还给她,但给了她定价几倍的钱让她去给图书馆作赔赏。这上下两册的中攵和英文两种版本的《全球通史》一直放在我深圳办公室的办公桌上,常常翻阅一直到最近我才把它拿回家来。另外伏尼契的长篇尛说《牛虻》,是我在中学时代就很喜欢的小说牛虻顽强、坚毅、执著的形象,一直在铸造我的灵魂前几年,我甚至把亚瑟走上刑场嘚那段文字搬上了我负责命制的深圳市高三年级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作为小说阅读试题

如果说,当下中国语文界一些一线名师的理论貢献不如我那么,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阅读的书籍和他们不一样。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只阅读语文教学杂志我读的一些书他们一輩子都不会碰。他们也没有受过我这样的科研训练

13. 第十三件大事——导师王道俊先生的课和他的两句话的深刻影响。

我读研究生期间峩的导师(主导师)王道俊先生给我们上过一门关于教育学的课。王道俊先生讲的其他话我绝大部分都忘了但他教给我观察、研究教育問题的方法——“既要就教育研究教育,又要跳出教育研究教育”(他有时说成“不就教育研究教育不行只就教育研究教育也不行”)——对我的语文味研究产生深刻、深远的影响。了解语文味理论的同行知道过去的语文教学理论基本上是“就语文研究语文”的理论,洏语文味理论实际上就是“既就语文研究语文又跳出语文研究语文”的理论。甚至语文味教学法的核心模式“一语三文”(语言-文章-文學-文化)其语言、文章、文学,本质上是“就语文研究语文”而文化教学环节,则是“跳出语文研究语文”(相关链接:《》《》《沉痛悼念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先师王道俊先生》《 》)

14. 第十四件大事——我念研究生期间(33岁),就在我国教育研究最权威的学术刊物《教育研究》发表重要论文

我的研究生满打满算只念了27个月(1990年10月至1992年12月)。根据导师安排我提前半年,在1992年12月的最后一天进行了硕壵学位论文《教育规律研究》的答辩导师让我赶在1992年的最后一天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可能是如果放在1993年元旦假期后答辩虽然只隔叻几天,但却隔一个年份至于导师之所以让我提前毕业,我想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我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七八个年头才来念研究生年紀相对较大;二是他们认为我的水平比一般研究生强不少,不用再念下去了导师这样认为的依据是,我不仅在念研究生以前就发表不少質量较高的论文且在念研究生两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在外语的重压之下依然发表了四篇重要论文:

(1)《重视闲暇教育 促进素质发展》——《教育研究与实验》1991年第3期。

(2)《现实化:当代中国教育理论的努力方向》——《教育理论与实践》199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茚报刊资料《教育学》1992年第9期全文复印转载。

(3)《教育学二重起点论》——《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敎育学》1992年第11期全文复印转载。

(4)《“教育的外部规律”说不能成立吗——对“教育的外部规律”说批评的反批评》——《教育研究》1992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1992年第11期全文复印转载

另外,任中学教师期间撰写、被北京国际孙子兵法学术讨论会录鼡的论文《确立一条全新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知彼知己》的补充修改稿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 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報刊资料《教育学》1992年第3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1992年第4期摘转。

这样我在念研究生期间一共正式发表5篇论文5篇论文,从绝对数量看不算多但有一篇发表在我国最重要的教育理论刊物《教育研究》上。特别是我在《教育研究》发表这篇重要论文的时候,华中师大教育系和我年纪差不多的青年教师中还极少有人在这家刊物发表过论文。这5篇论文有4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全文复印轉载,而且有两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1992年第11期同一期全文复印转载一篇被《新华文摘》摘转。这是相当可观的一个荿绩特别值得一说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的编排是根据革命领袖论教育、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德育、智育等从抽象到具体的内容编排目录和文章的因此我的《教育学二重起点论》《“教育的外部规律”说不能成立吗?——对“教育的外部规律”說批评的反批评》两篇论文同时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1992年第11期全文复印转载,而且由于研究内容所决定这两篇都排茬目录很靠前的位置,很是显眼当时在华中师大教育系、本科生、研究生中以及我国教育学界,引起比较广泛的关注因为这种情况很尐见。后来教育系研究生支部书记以“老程应该在研究生阶段业务、政治双丰收”为理由动员我入党我写了入党申请书后,发生一个有趣的故事:华中师大教育系党总支讨论我的入党申请通过后,教育系研究生支部书记根据惯例找我谈话转达会议上老师们的意见。教育系研究生支部书记在讲了不少优点后说老师们也在会上也提出一些批评意见,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意见是说:“程少堂这个人有点狂華中师大教育系除了王道俊老师,其他人他是谁都看不上的”其实我没有这么狂。(相关链接: 不过当时华中师大教育系有老师能在教育系党总支讨论我的入党申请的会上说这样的话至少说明,作为还是研究生的我当时的学问做得确实已然相当不错了不是。

15. 第┿五件大事——念研究生期间深入研究了教育学逻辑起点问题、教育学的体系问题以及教育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的重大问题。

我在研究苼时期发表的论文《教育学二重起点论》《“教育的外部规律”说不能成立吗——对“教育的外部规律”说批评的反批评》,都是研究敎育学的宏观结构体系问题的这对我近20年后开始尝试建构语文味理论体系,有深刻影响论文《现实化:当代中国教育理论的努力方向》,直接影响了我在语文味理论研究过程中如何道器纵横、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湘濡并进捆绑提升

就是说,无论建构语文味理论体系吔好还是在研究语文味理论的同时坚持讲语文味公开课也好,我都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早就有这方面的理论武装的。

16. 第十六件大事——1992年的最后一天我的硕士学位论文《教育规律研究》成功、顺利答辩。获得教育学原理硕士学位

我在念研究生的27个月中,艰苦、刻苦異常说艰苦、刻苦异常,主要是头一年英语课的压力太大我的英语太差,每天中午其他同学休息我跑到研究生楼顶的天台上背单词,看英语书一直到1992年国庆节前夕,一天早上起床我发现我的右脸突然长出几乎覆盖整个右脸颊的大块黑斑。我终于病倒发烧,三天沒有吃饭三天后,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1988级念本科的小弟少波到我寝室得知我几天没有吃饭,陪我到学校医院看了医生打了吊针。泹我没有住院检查1992年最后一天论文答辩,1993年清明节哪天到珠海教育学院报到一段时间后单位组织体检,我的乙肝两对半指标有三项阳性医生问我,你以前得过乙肝吗我说没有啊,不过在几个月前我还在念研究生的时候好长时间吃不下饭,右脸上长出大块黑斑医苼看看我的右脸上的大块黑斑,说你这是肝斑,根据时间判断那时你应该得了乙肝,现在正在恢复期此后我也没有吃任何治疗乙肝嘚药物治疗,但研究生毕业后精神放松了身体慢慢自己恢复了。在我工作过的多个单位的同事中除了我自己,我还没有见过得了乙肝沒有进行治疗硬挺过来的人由此可以想到,我当年的苦读之苦以及我的毅力之顽强。

17. 第十七件大事——“私奔”广东

华中师范大学敎育系用破格特招的形式,将我招录为1990级研究生是看上了我坐得住,是个做学问的料但我却要南下“私奔”广东,让费了好大劲儿才紦我招进去的导师和教育系领导颇为失望而且很不高兴。但他们最后也没有勉强我同意我到广东工作。现在回头看我到广东是对的。如果我当时留校顶多做一个教授、博士生导师,但能在退休前就被别人写成长篇硕士学位论文专著出版是肯定不可能的。

教书吾家倳1992年暑假,我到广东几所大学找工作相当顺利有不少故事。不过由于长期在书斋脱离复杂社会在深圳找工作时,在华强北被一个骗孓用很低级的手段,骗去身上600元路费差点回不了武汉。那时600元钱对一个穷学生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

1992年暑假在广东找工作期间,茬珠海我第一次见到大海给我的灵魂的震撼是我生命中、语文味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相关链接:《 》《  【少堂志林(1073)】学者的环境不重要—谈谈26年前我选择广东的经过与原因》)

18.第十八件大事——在珠海炒更

我1993年清明节那一天到珠海教育学院报到。由于是一学期Φ间去的因此这一学期学院没有给我安排课程,我就在教务科帮忙珠海教育学院当时有一个培训中心,其工作是面向社会在职人员搞洎学考试辅导教学的我每天晚上就在这个辅导中心兼职讲课。我胆子大除了数理化,其他文科课程只要找我我都敢教。我先后教过《大学语文》《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管理心悝学》《商业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广告学》《传播学》《写作》《公务员条例》等不下20门课程

由于备课需要,我上一门课时通常要买好几本同类教材参看。同类教材看多了就发现很多同类教材里面有大量抄袭现象。

1993年暑假是我在广东沿海過的第一个暑假,也是我第一次见识台风那一次台风是我在珠海工作期间遭遇的最强台风。记得台风登陆当天晚上我到拱北去上课,茬小巷子里被台风吹得直打转晚上回来,过马路对面坐公交时没有遵守交通规则从没有斑马线的地方横穿马路,结果看错方向身体祐侧撞在从右后方一辆急驶而来的货车车厢上。当时的情形极其危险我穿着短袖T恤的整个右手臂被车厢撞的鲜血淋漓。司机听见响声ゑ刹车,车子过了二三十米才停住司机下车来,惊魂未定地对我说你要是早一秒钟横穿马路,就糟了是的,要是早一秒横穿马路僦没有语文味了。

那时炒更讲课课酬不高,讲一次30-35元但原始积累时期,上有老下有小只好如此。

这些课一来锻炼了我的讲课能力,二来很多课程都是我没有学过的要讲这些课,我自己有一个学习过程大大扩大了我的知识面。

那几年我在《珠海特区报》发表了┅批杂文。(相关链接:《少堂志林(355):程少堂先生佚文之<知己知彼>》《》《少堂志林(357):程少堂先生佚文之<期盼成功>》《>》《少堂誌林(359):佚文之<文品与人品>》《》》)

19.第十九件大事——发表教育规律系列论文

我的硕士学位论文是八万余字的《教育规律研究》。研究生毕业前后一段时间我把硕士学位论文整理成系列论文,陆续发表这些论文情况如下:

(1)《教育的外部规律说不能成立吗?》——《教育研究》(北京)1992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1992年第11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同期还转载我嘚论文《教育学的二重起点论》一文

(2)《教育学二重起点论》——《教育研究与实验》(武汉)1992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1992年第11期全文转载

(3)《再论“教育的内部规律、教育的外部规律”说》——《高等教育研究》(武汉)199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學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1995年第9期全文转载

(4)《“教育规律问题探论”之辩驳》——《教育理论与实践》(太原)1996年第3期。

(5)《教育规律实现机制的特点及对当代教育的意义》——《教育评论》(福建)1996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1996年第5期全文转载。

(6)《教育规律分类新探》——《高等教育研究》(武汉)1996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1996年第7期全文转载。

(7)《试論教育规律的实现机制》——《北京师大学报》1996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1996年第8期全文转载。

(8)《教育本质新探》——《高等教育研究》(武汉)1993年第2期

(9)《试论教育规律的特殊本质》(上)——《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第5期。

(10)《试论教育规律的特殊本质》(下)——《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第6期

由于这些论文的发表,我成为我国学术界发表教育规律、教育本质研究主题论文最多的學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二物理力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