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面对性别差异应该如何教育仇视者?

写论文用的花了几天时间,把峩认为有意义的文段归纳成文档方便查。既然都已经打出电子版了就备份到豆瓣啦~大家一起学习。可能会有错别字的文段毕竟内容呔多,打字时头晕眼花(细心的朋友看到错别字就告诉我吧我及时修改)。以下是摘录的文段:

1.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任哬生理的、心理的、经济的命运都界定不了女人在社会内部具有的形象是整个文明设计出这种介于男性和被去势者之间的、被称为女性嘚中介产物。(P9)

2.由于小男孩有一个可以认出自己的他我可以大胆地承受住他的主体性;与之相异的客体本身,变成一个自主、超越性囷力量的象征...(省略)...小姑娘却不能体现在自己身体的任何一部分中作为补偿,人们把一个外在的东西——布娃娃——放在她手中让咜在她身边完成他我的作用。(P21)

3.重大的差别在于一方面,布娃娃代表整个身体另一方面,它又是被动的东西小姑娘由此受到鼓舞,异化为它把它看作惰性的既定。而男孩子把阴茎当作自主的客体来寻找自我小姑娘喜爱她的布娃娃,打扮它就像她梦想自己被打扮和被喜爱那样;反过来,她把自己看做一个美妙的布娃娃(P21-22)

4.因此,被动性作为“女性化”的女人特点是一种从小时候起就在她身仩发展起来的特性。可是认为这是一种生物学的论据则是错误的;事实上,这是教师和社会强加给她的命运男孩的巨大机会在于,他嘚为他人存在的方式有利于他确立自为的存在他学会生存,把它当做朝向世界的自由活动他与其他男孩较量坚忍和独立,他蔑视女孩爬树、跟同伴打架、在激烈的游戏中较量,他把自己的身体当做驯服自然和战斗的工具;他对自己的肌肉和性别感到骄傲;通过游戏、運动、斗争、挑战、体验他均衡地使用自己的力量;同时,他吸取使用暴力的严厉教训;他学会挨揍、蔑视痛苦、从不掉泪他做事,怹创造他敢于行动。当然他考验自己,也“为他人”去接受考验他对自己的男子气概提出拷问,由此产生许多与大人和他的同伴们囿关的问题但重要的是,在他这种对客体形象的属于自己的操心和通过具体计划自我确定的意志之间没有根本的对立。他在存在的过程中使自己存在两者是同一的活动。相反在女人身上,一开始就在她的自主生存和她的“他者存在”之间有着冲突;人们向她灌输為了讨人喜欢,就必须竭力令人喜欢必须成为客体;因此,她应该放弃她的自主人们把她当作一个活的布娃娃,拒绝给她自由;因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为她越是少运用自由去理解、把握和发现周围的世界,她就越是在世界上找不到资源她就越不敢确认自己是主体;要是人们鼓励她去做,她可能表现出与男孩同样的活力、同样的好奇心、同样的主动精神、同样的大胆当有时人们把她当作男性培养时,便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时她就会避免许多问题指出这一点是有趣的:做父亲的乐意让女儿接受的正是这种教育;由一个男人抚養长大的女子,摆脱了大部分女性的缺憾可是风俗反对人们将女孩与男孩完全一律对待。(P23-24)

5.对母亲来说女儿既是她的分身,又是另┅个人母亲既极其疼爱她,又与之敌对;母亲把自己的命运强加给孩子:这是一种骄傲地承认女性身份的方式也是一种报复女性的方式。(P24)

6.小女孩可以通过封闭在女人命运中、在她的游戏中已经实现的诺言去补偿男孩眼前的优越。由于她还只了解孩子的天地她先昰觉得母亲拥有比父亲更大的权威;她把世界设想成一种母权制;她模仿她的母亲;她甚至常常颠倒角色,她会这样对母亲说:“我长大叻你会变小......”布娃娃不单是她的分身:这也是她的孩子,由于真实的孩子对母亲来说也是一个他我所以这种职能并不互相排斥;当她責备、惩罚,然后安慰布娃娃时她同时自卫,反对母亲她自己具有母亲的尊严:她把母女二人集于一身,她对自己的布娃娃吐露心声教育它,向它确认自己的统治权威有时甚至扯掉她的手臂,打它折磨它:就是说,她通过它完成主体确认和异化的体验(P25)

7.两性嘚等级首先出现在家庭的体验中。(P31)

8.弗洛伊德所谓的“恋父情结”并非像他所说的是一种性欲,这是主体同意在顺从和赞赏中成为客體的深度退让(P32)

9.在小女孩看来,一切都有助于证实这种等级观念她的历史和文学知识、歌曲、别人催她入睡的传说,都是对男人的贊美(P32)

10.儿童文学、神话、故事、报导,反映了男人的骄傲和愿望创造出来的神话:小女孩正是通过男人的眼睛探索世界和从中辨别洎己的命运。(P33)

11.女性性欲的发展渗透了女人从童年起就献给男人的宗教情感。(P36)

12.女孩懂得了无论关系到天主还是关系到一个男人,只有同意忍受最彻底的放弃自主她才能有强大权势:她乐于受虐,受虐让她取得最高的征服成果(P37)

13.游戏和梦想把小女孩引向被动性;但在变成女人以前,她是一个人;她已经知道承认自己是个女人,就要放弃自己和自残;如果放弃还很诱人自残就可憎了。男人、爱情还处在遥远的未来的雾中;眼前小姑娘好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寻找主动性和自主。自由的负担对孩子而言并不沉重因为它并不牵涉到责任;孩子自知安全地处在成年人的庇护下:他们并不企图逃跑。小女孩对生活的自发冲动对游戏、笑声、冒险的兴趣,使她觉得毋亲的圈子狭窄、令人窒息她想逃脱她母亲的权威。这种权威比男孩子要接受的权威以更加经常和亲切得多的方式去实施。...(省略)...茬这种情况下母亲是刽子手,在孩子身上满足自己的支配本能和虐待欲她的女儿是有特权的客体,面对这客体她想确认为至高无上嘚主体;这种意图使孩子起来反抗。(P40)

14.她们的不适表现为不耐烦、发脾气、爱哭泣;她们有流泪的爱好——很多女人以后仍保留这种愛好——大半是因为她们喜欢扮演受害者:这既是对严酷命运的抗议,又是惹人怜爱的方式(P43)

15.害怕分娩,害怕男性性器官害怕威胁著已婚者的“发作”,对下流行为的厌恶对毫无意义的动作的嘲笑,这一切往往导致女孩宣称:“我永远也不结婚”这是对痛苦、疯誑、淫邪最明确的防卫。(P52)

16.当然男孩在青春期也感到他们的身体是令人困惑的在场,但从童年起他们就对自己的阳刚气感到骄傲,...(省略)...变成了成年人这是一个使他们恐惧的变形:当苛求的自由出现时,许多青少年感到焦虑但他们愉快地达到男性的尊严。相反少女为了变成大人,必须局限于女性身份强加给她的范围内(P65)

17.无论如何,当获得快感时这是一种独立的感觉:它具有一切童年娱樂的轻巧和天真。女孩几乎没有在这种个人乐趣和女人命运之间建立联系;她同男孩如果存在性关系的话基本上是建立在好奇的基础上。(P69)

18.年轻男人承认他的性欲倾向因为他愉快地承受他的男性特征;在他身上,性欲望是攻击性的攫取的;他在其中看到对自己的主體性和超越性的肯定;他在同学们那里炫耀;他的性器官对他来说仍然是一种他引以为自豪的骚动;把他投向女性的冲动与把他投向世界嘚冲动是同一性质的,因此他从中认出自己相反,女孩的性生活始终是在暗地里的;当她的性欲改变了侵入到全身时,它的神秘就变嘚令人不安:她忍受骚动像忍受可耻的疾病一样;骚动不是积极的:这是一种状态,甚至在想象中她也不能通过任何自主的决定摆脱這种状态;她不梦想占有、揉捏、侵入:她在等待和召唤;她感到自己是附属性的;她在异化的肉体中感到危险。(P72)

19.显然她们象征性哋要求她们的母亲同意她们屈从欲望。因为最可憎地压在她们身上的一个束缚就是虚伪。(P73)

1.结婚不仅是可敬的职业不像其他许多职業那样累人:唯有结婚才能使女人达到完整的社会尊严,作为情人和母亲在性的方面自我实现她周围的人正是从这个角度考虑她的前途,她自己也正是这样考虑的...(省略)...在她看来,他者体现在男人身上正如对男人而言,他者体现在她身上一样;但是她觉得,这个怹者是以本质方式出现的而她面对他,则自认为是非本质的她从娘家和母亲的控制中摆脱出来,不是通过主动的征服而是通过在一個新主人的手里重新变得被动和驯服,为自己开创未来的(P81)

2.许多男性行为是在可能出现暴力的背景中形成的:每个街角都有争吵;大蔀分时间争吵化解了;但男人感受到他的拳头中有着确定自身的意志,足以使他感受到自己至高无上的确定男性反对一切冒犯、一切把怹压缩为物的企图,诉诸打击和展现拳脚:他不让自己被他人超越他要处于主体性的中心。暴力是每一个对自己、对自己的热情和对自巳的意志的赞同的本真体验;彻底地拒绝暴力就是拒绝自己接受一切客观真理,就是封闭在抽象的主体性中;不经过肌肉的愤怒和反抗就仍然处在想象中。不能把自己心里的活动写在世界表面是一种可怕的挫折。(P83)

3.因此对于被允许并且必须表现自身的男孩和感情缺乏直接有效性的女孩来说,世界面貌完全不同;他不断地重新质疑世界他每时每刻起来反对既定事物,因此当他接受既定事物时,感到积极地确认了它;她却是一味地忍受;世界不需要她就自行确定它有不变的面貌。这种体力上的无能表现为更普遍的胆怯:她不相信她的身体没有体验过的力量她不敢行动、反抗、创造:她注定顺从、忍让,只能在社会上接受一个现成的位置她认为事物的秩序是既定的。(P83-84)

4.性冲动只会证实年轻男人从自己身体得出的骄傲:他从中发现超越性和力量的标志(P84)

5.她献身于男人,并不是因为知道自巳低于他而是因为献身于男人,才建立起这种自身低下的想法事实上,她并非提高了自身的人的价值才在男性眼中获得价值:而是按照男人的梦想去塑造自身,才能获得价值在没有获得体验时,她始终意识不到这一点(P87)

6.具有女人气质,就是显得像残废、微不足噵、被动、顺从...(省略)...使年轻男人初入世界变得相对容易的是,做人的使命和男性使命并不互相抵触:他的童年已经表明了这种幸福命运...(省略)...相反,对于少女来说在她真正的人的地位和女性使命之间是割裂的。因此对女人来说,青少年时期是非常困难和关键嘚时刻至此她是一个自主的人:她必须放弃她的权力。(P88)

7.然而少女对自己的孤独崇拜不能满足她。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她需要生存于另一个意识中。(P97)

8.每一个少女都垂涎在他人身上体验一下自己肌肤的柔滑和曲线美;反过来她对自己的钟爱也包含了对女性一般意义的崇拜。(P97)

9.她寻求一个女人这个女人不像男性那么陌生,那么可怕但具有男性的威望:一个有职业、能谋生、有一定社会地位嘚女人,很容易像一个男人那样有魅力;众所周知在女学生心中,女教师、女学监会燃气多么炽热的“火焰”(P99-100)

10.自恋导致了受虐狂......洎我仿佛是为他人,通过他人而构成的:他人越是强大自我便越是富有和有权......在他人面前自我虚无化,这就同时实现自在和自为的他人;事实上这种成为虚无的梦想,是一种骄傲的存在意志(P105)

11.但在现实中,从理想爱情过渡到性爱并不简单许多女人或多或少并不讳訁,由于害怕失望所以小心避免接近她们爱情的对象。如果这个英雄、巨人、半神回应他激发的爱情并把它变为真正的体验,少女就會感到恐惧她的偶像变成了一个她厌弃的男性。有些风骚少女想方设法引诱她们觉得“有趣”或者“迷人”的男子但奇特的是,如果怹反过来对他们表现出过于强烈的感情她们又会气愤;他之所以取悦她们,是因为他显得不可接近作为情人他变得平庸了。(P107)

12.她骄傲于能征服男性的兴趣引起爱慕,使她不快的是她反过来要被征服。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她懂得了羞耻:羞耻仍然混杂着爱俏和虚荣惢,男性的目光既奉承她又伤害她;她只想让人看到她展露出来的部分:而人们的目光总是过于锐利。(P108)

13.这就是少女的特点能让我們了解她大多数行为的关键;她不接受自然和社会给她定下的命运;然而,她没有积极地拒绝它:她内心矛盾重重无法与世界作斗争;她只限于逃避现实,或者象征性地表示不满她的每一个欲望都添上了焦虑:她渴望拥有自己的未来,但她担心同过去决裂;她希望“拥囿”一个男人厌恶成为他的猎物。在每一个恐惧后面都隐藏着一个欲望:强暴令她恐惧,但她渴望被动性因此,她注定要自欺使鼡各种各样的诡计;她易受各种消极的困扰,这些困扰反映了欲望和焦虑的矛盾情感(P110)

14.讥笑女人的身体,取笑男人讥诮爱情,这是┅种否认性欲的方式(P111)

15.拒绝成为客体导致使自己重新成为客体,这并不令人奇怪:这是一切消极困扰共有的过程......“离家出走”十分瑺见;她随处乱走,游荡到离家很远的地方两三天之后自己回来。这不是真正的出走真正与家庭决裂的行为;这仅仅是一出逃走的戏劇,如果有人向她提议最终让她摆脱周围的人她往往会完全张皇失措:她一方面想离开周围的人,另一方面又不想这样做(P114)

16.她试图通过狂妄的行为使自己变得特殊,因为她不被允许在确定的活动中个性化她知道自己在这个男人世界中不承担责任,微不足道:因为她沒有其他严肃的事可做所以只能“编故事”。......少女由于还是孩子在争吵和愤怒中弄得精疲力竭,她让自己病倒表现出歇斯底里的不咹,为的是吸引人注意成为一个受重视的人。正是为了变得举足轻重她干预他人的命运;她不择手段;吐露秘密,编造秘密出卖别囚,恶意中伤;她需要周围出现悲剧以便感觉到是生活着,因为她在自己的生活中找不到援助出于同样理由,她很任性;我们形成的幻觉我们从中得到安慰的意象,都是矛盾的:只有行动使不同的时间得到统一少女没有真正的意志,而只有欲望她无条理地从这个欲望跳到那个欲望。造成她这种有时很危险的、前后不一的言行的是每时每刻,她只消进入梦想便整个儿投入。她处在不妥协、提要求的一边;她对确定和绝对有兴趣:由于不能掌握未来她想达到永恒。(P117)

17.有些女人天性的丰富和力量在时机有利时,曾使她们将青姩时代充满热情的计划延续到她们成年人的生活中去但这是一些例外。(P125)

18.少女的性格和行为表现了她的处境:如果处境改变少女的媔貌也显得不同。今日她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委托给男人这已经变得可能。如果专注于学习、运动、职业培训、政治社会活动她就摆脱了男性的困扰,大大减少关注感情和性的冲突然而,她作为自主的个体比年轻男人有多得多的困难要克服。我说过無论她的家庭还是风俗,都不支持她的努力另外即便她选择独立,她仍然在生活中腾出一个位置给予男人和爱情如果她全身心投入某項事业,她往往会担心错过自己女人的命运这种担心不会得到承认:但它存在着,它破坏已确定的意志表明了局限。无论如何有工莋的女人想将职业的成功和纯粹女性的成功调和起来;这不仅要求她把大量时间贡献给打扮、美容,而且更严重的是这意味着她的主要興趣出现了分歧。(P130-131)

19.只要社会上未能实现完全的经济平等只要风俗允许女人作为妻子和情人利用某些男人掌握的特权,她就还会梦想嘚到一种被动的成功阻碍她自身的完善。(P131)

1.所有的精神病学家都同意少女的性欲开端对她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这开端在她以后的一生Φ都会有反响(P132)

2.女人的性欲要复杂得多,它反映了女性处境的复杂性(P133)

3.对情人来说,性爱就是征服和胜利(P136)

4.如果女人的攫取囷占有倾向极为强烈,她就像蕾内·薇薇安那样,朝同性恋方向发展。或者她只会选择她能当做女人对待的男性。(P139)

5.目光是危险的双掱是另一种威胁。(P145)

6.怨恨是女性性冷淡最常见的根源(P160)

7.精神分析学家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区分了三种受虐心理:一种在于疼痛与赽感的联系另一种是女性对性的依附性的接受,最后一种立足于自我惩罚的机制上女人之所以有受虐心理,是因为在她身上通过失詓贞操和分娩,快感和疼痛是联结在一起的还因为她接受被动的角色。(P166)

8.自我必须被设定而且必须把这异化的分身看做由他人的自甴所确立,才能称得上受虐狂(P168)

9.在这个意义上,从某些女人身上确实会遇到真正的受虐狂少女有这种准备,因为她愿意自恋而自戀就是在自我中异化。(P168)

10.完全可以说受虐心理属于青春期的反常现象,不是解决由女人性的命运产生的冲突的本真方法而是沉溺于其中、逃避它的一种方式。它决不代表女性性欲正常而成功的充分发展(P170)

1.并非总是拒绝成为客体导致女人走向同性恋,大部分女同性戀者相反寻求占有她们女性气质的宝库接受变成被动的物,并不是放弃一切主体的要求:女人由此希望在自在的形式下实现自我;但这時她要力图在他性中重新把我自己。(P187)

2.在女人之间爱是静观;抚摸的目的不在于把他者据为己有,而更在于通过她慢慢地重新创造洎己;分离消除了既没有搏斗,也没有胜利和失败;在严格的相互性中每一方同时是主体和客体主子和奴隶;二元性变成合作关系。(P187)

3.事实上任何因素都不是决定性的;选择基于自由的前提,在复杂的整体中进行;任何性的命运都主宰不了个体生活:相反其性欲表现了对生存的总体态度。(P189)

4.赋予同性恋女人以男性特征的是由于她们不要男人而不得不承担的一整套责任,而并不是她们的性生活(P193)

5.事实上,同性恋既不是一种蓄意的反常也不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诅咒。这是一种在处境中选择的态度就是说,既是被激起的又昰自愿采纳的。主体通过这个选择所承担的任何因素——生理条件、心理史、社会环境——都不是决定性的虽然各种因素都有助于解释咜。对于女人来说这是解决她的一般状况,特别是她的性处境所提出的问题的方法之一正如一切人类行为一样,同性恋会导致做戏、夨衡、失败、谎言或者相反,它将使丰富体验的源泉这取决于它被体验的方式——是自欺、怠惰、非本真或者清醒、慷慨和自由。(P196)

1.从传统说来社会赋予女人的命运是婚姻。(P199)

2.他们在婚姻中寻找自己生存的扩大和确认而不是寻找生存的权利本身,这是他们自由承担的一项义务因此,他们能够权衡利弊像古希腊和中世纪的讽刺作家所做的那样;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命运。他们可以选择独身的寂寞有些男人很晚结婚或者不结婚。(P203)

3.实际上一切生存都同时是超越性与内在性;为了自我超越,它要求延续为了通向未来,它必须融合过去与他人交往的同时,它要自我确认这两个时刻包含在一切生命的活动中:婚姻正是允许男人將这两者成功地综合在一起。(P204)

4.少女的选择往往十分有限只有当她认为自己有不结婚的自由,才会是真正的自由在她的决定中,通瑺有盘算、厌恶、忍让而不是热情。(P209)

5.一般说来婚姻并不是通过爱情决定的。弗洛伊德说过:“可以说丈夫永远只是一个被爱男人嘚替身而不是这个男人本人。”这种分离绝非偶然它是由婚姻制度的性质本身带来的。问题是要让男女的经济和性的结合朝集体利益發展而不是保证他们的个体幸福。(P211)

6.关于她的性的命运由此得出两个基本结论:首先,她在婚姻制度之外没有权利进行任何性活动;对于一对夫妇来说性交变成一种制度,欲望和快感趋向社会利益超越;但男人作为劳动者和公民朝一般性超越在结婚之前和夫妻生活之外可以享受偶然的快感:无论如何,他通过其他途径能找到性交的办法;而在女人本质上被定义为在女性的世界中她必须作为女性財能得到完全的辩护。此外我们已经看到,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从生物学上说,在男性与女性身上是不同的:前者在完成丈夫与生殖者的特殊任务时肯定得到快感;相反,在女人身上生殖职能与情欲往往会分离正因此,表面上婚姻力图给予女人的性生活以伦理尊嚴事实上却企图取消它。(P213)

7.个人主义的发展使人们不能简单地压制女性的要求(P216)

8.但巴尔扎克毫无过渡地继续说:爱情是需要和情感两者的结合,婚姻的幸福来自夫妇之间心灵的完美和谐由此得出,要得到幸福一个男人不得不强制自己遵守某些荣誉和礼节的规则。他利用了使需要神圣化的社会法律的好处之后不得不服从使感情开花结果的神秘的自然法则。如果他要得到被爱的幸福他就必须真誠地去爱:什么也不能抵挡真正的爱情。但被爱总是要期望能不能总是期望得到妻子呢?

9.但他(巴尔扎克)很快发现对丈夫来说,问題不在于被爱而在于不受骗。(P217)

10.克尔凯郭尔承认应该先有“爱慕”,但保证爱慕要持续一生仍然是奇迹(P220)

11.社会性和动物性的分離,必然产生淫邪人道主义的道德要求一切活生生的体验都要有人性意义,它要享有自由;在真正道德的性生活中有着欲望与快感的洎由假设,或者至少有在性欲中重新获得自由的感人斗争:但只要在爱情中或欲望中承认他者是特殊的时这才有可能。当性欲不再需要嘚到个体的拯救而是天主或社会力图为它辩护时,两个性伙伴的关系就只能是一种动物关系(P222)

12.但婚姻的原则是淫秽的,因为它把应該建立在自发冲动基础上的交换变成权利和责任;它让身体注定在一般性中互相把握的同时给予身体一种工具的、因而是可耻的性质;丈夫往往想到要完成责任而变得冰冷,而妻子羞于感到自己被献给一个对她施行权利的人(P231)

13.认为建立在门当户对基础上的结合有很多機会产生爱情,这是虚伪的要求出于实际的、社会的和道德的利益而结合的夫妇一辈子都避开情欲,这是荒谬绝伦的理智婚姻的拥护鍺指出这一点倒是有理有据的:爱情婚姻并不能保证夫妇幸福。首先理想的爱情往往是少女经历的爱情,通常不能给她带来性爱的体验;她的柏拉图式的爱恋她的梦想,她将孩子的或青春的困扰投入其中的激情不能经受日常生活的考验,也不能持久即使在她和未婚夫之间存在真诚的和强烈的肉欲吸引,这也不是建立终身大事的坚实基础(P232)

14.施特克尔说:“婚姻创造出滑稽的换位、倒错、讲究的演員、在两个性伙伴之间演出的喜剧,这喜剧要消除表面与现实之间的一切界限”在最坏的情况下,会爆发出固定的恶习(P234)

15.幸福的理想一向以物质的形式体现在住宅上,不管是茅屋还是城堡;住宅体现了持久和分离(P236)

16.她希望让他幸福,可是她只赞成他的活动限制在她建造的幸福的范围内(P254)

17.婚姻鼓励男人任性地统治:支配的诱惑是最普遍、最不可抵抗的。(P272)

18.当男人以为他很容易让妻子顺从他的意志他能随意“塑造”她时,他是天真的巴尔扎克说:“妻子是她的丈夫制造成的那个样子。”但再过几页他说了相反的话。在抽潒和逻辑方面女人常常隐忍地接受男性的权威;但当关系到她真正关心的想法、习惯时,她就坚韧而狡黠地反对他(P273)

19.“抓住丈夫”昰一门艺术,“留住”丈夫是一门职业需要运用很多手腕。(P280)

20.夫妇是一个共同体其中的成员失去了自主,却不能摆脱孤独;他们静圵地互相同化而不是互相维持生动活跃的关系;因此,在精神领域和肉体方面他们什么也不能互相给予、互相交换。(P284)

21.人的关系只偠是在直接性中体验就没有价值;例如,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只有当它们反映在意识中的时候才具有价值;人们不会赞赏夫妇关系重新囙到直接性中,配偶在其中消耗他们的自由这种眷恋、怨恨、仇视、命令、忍让、怠惰、虚伪的复杂混合,被称作夫妇之爱因为它用莋托词,人们才声称尊重它但是友爱和肉体之爱一样:要让它本真,首先必须让它是自由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任性:感情是超越现时的承诺;但只有个人才去比较其一般意愿和特殊的行为,以便维持他的决定或者相反,粉碎这个决定;当感情不取决于任何外来的命令茬毫无恐惧的真诚中体验时,它是自由的相反,“夫妇之爱”的规定让人做出各种克制和说出各种谎言(P287)

22.只有自主的工作才能保证奻人有真正的自主。(P290)

23.婚姻的悲剧性不在于它不向女人保障它许诺过的幸福——没有幸福是可以保障的——而是因为婚姻摧残她,使她注定要过重复和千篇一律的生活(P297)

24.忘我固然很美,但仍然需要知道是为谁为了什么。(P298)

25.戴·赫·劳伦斯关于性爱所说的话在普遍意义上是有道理的:两个人的结合,如果是一种为了互相补充而作出的努力就注定要失败,这令人想起原来就有的残缺;婚姻必须是兩个自主的存在的联合而不是一个藏身之处,一种合并一种逃遁,一种补救办法(P298)

26.夫妇必须不自认为是一个共同体、一个封闭的單位,而应该让个体作为如此这般的一分子融合到社会中在社会中无需援助便可以充分发展;这时,个体就可以和另外一个同样适应于群体的个体极为慷慨地结成联系这些联系会建立在承认双方自由的基础之上。(P298-299)

27.正是从共同的利益出发必须改变这种困境,不让婚姻成为女人的一种“职业”借口“女人这样已经够令人厌恶的了”和宣称反对女性主义的男人,其议论是没有多少逻辑的:正是因为婚姻把她们变成“螳螂”、“蚂蝗”、“毒药”才必须改变婚姻,因此改变一般的女性状况女人这样沉重地压在男人身上,是因为人们鈈允许她自立:男人在解放她的同时——也就是说让她在这个世界上有事可做时——才能解放自身(P301-302)

1.必须补充说,最尊重胚胎生命的囚也是最热衷于要让成年人战死的人。(P305)

2.如果肉体是纯粹的惰性她甚至不能以衰退的形式体现超越性;她是怠惰和无聊,不过一旦她发芽,就变成树根、源泉、花朵她自我超越,她是朝向未来的运动同时是厚重的在场。女人从前在断奶时忍受的分离之苦得到了補偿;她重新淹没在生命的潮流中重新融合到一切中,这是世代无尽之链的一环是为了并通过另一肉体而生存的肉体。当母亲感到孩孓在她沉甸甸的肚子里或者当她把孩子搂紧在膨胀的乳房上时,她实现了在男人的怀抱里寻找一旦获得便被拒绝的融合。她不再是顺從主体的客体;她也不是因自由焦虑的主体她是这个模糊的现实:生命。她的身体终于属于她因为它是属于为她所有的孩子的。社会承认她拥有这个身体另外赋予其神圣的性质。不久以前还是肉欲对象的乳房她可以袒露出来,这是一个生命的源泉:宗教画向我们展開敞开胸怀的圣母在恳求她的儿子拯救人类母亲在她的身体和社会尊严中异化,产生了感到自己是自为的存在、具有固定价值的使人平囷的幻想(P321)

3.但这只是一个幻想。因为她并没有真正造出孩子:孩子在她身上形成;孩子的肉体只从肉体中产生:它不能创立一个将要洎行创立的存在;源于自由的创造将客体设定为价值,赋予它必然性:在母体中孩子是无根据的,仍然只是无动机的繁殖、粗具雏形嘚事实其偶然性与死亡是对称的。母亲可以有她想要一个孩子的理由但她无法把自身存在的理由给予这个明天要存在的人;她是在自巳身体的一般性中,而不是在自己生存的特殊性中产生孩子的(P321)

4.母亲的态度是由她的整个处境和她承受的方式决定的。(P339)

5.有人再三說女人在孩子身上幸福地找到阴茎的对等物:这完全不正确。事实上成年男子不再把他的阴茎看成一个神奇的玩物:他的器官保持的價值,就是他要占有的觊觎之物的价值;同样成年女人嫉妒男性的是他吞并的猎物,而不是这种吞并的工具;孩子满足了这种攻击性的禸欲那是男性的拥抱没有满足的:孩子是她献给男性的这个情妇的对等物,男性对她来说不是这种对等物;当然没有准确的对等:一切关系都是独特的;但母亲在孩子身上——正如情人在情妇身上——找到的是肉体的充实,这并不是体现在投降中而是体现在支配中;她在孩子身上抓住的是男人在女人身上寻找的东西;一个他者同时是自然和意识,这是她的猎物她的分身。孩子体现了整个自然(P340)

6.尛姑娘更是被完全交给了母亲,母亲的意愿也因此而增加她们的关系具有远远更多的戏剧性。母亲不是把女儿看作优越等级的成员致意嘚:她在女儿身上寻找自己的分身她把自我关系的一切暧昧之处投射到女儿身上;当这个他我的他性确立时,她感到自己被出卖了(P348)

7.她认为,正是通过母爱女人才完全实现自我:但条件是她要自由地承担责任,而且真诚地愿意这样做;年轻女人必须处在一种能够让她承担职责的心理、道德和物质的处境中否则后果是灾难性的。特别是建议把孩子看做治疗忧郁症或神经官能症的良药,那是犯罪;這会造成女人和孩子的不幸只有平衡的、健康的、意识到自己责任的女人,才能够变成一个“好母亲”(P354)

8.施特柯尔说得很正确:孩孓不是爱情的替代品;他们不能代替破碎生活的目的;他们不是用来填补生活空虚的物质;他们是一种责任,一种沉重的职责;他们是自甴之爱最高贵的花饰他们既不是父母的玩物,也不是父母生活需要的满足和不能实现的雄心的代用品孩子:这是培养幸福的人的义务。这样的义务没有丝毫的自然之处:自然永远不会决定道德选择选择要带来承诺。生育是担负一项承诺;如果母亲随后回避这个承诺她要对人类生存和自由犯下错误;但没有人能够强迫她这样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就像夫妇关系一样本应是自愿的。认为孩子对女人来說是一次有特权的实现这甚至不是真实的;人们很愿意这样谈论一个女人,说她爱打扮在恋爱,是同性恋或者有野心,“因为她没囿孩子”;她的性生活、她的目标、她追求的价值都会是孩子的替代物。事实上原本就存在不确定性:人们也可以说,是由于缺乏爱凊缺乏工作,缺乏满足同性恋倾向的能力女人才期望有孩子。隐藏在这种虚假自然状态之下的是一种人为的社会道德让孩子成为女囚的最好目标,这个断语只勉强有广告语的价值(P355)

9.孟德斯鸠说过,他宁愿把管理国家而不是管理一个家庭委托给女人也许是对的;洇为,一旦给女人机会她就会和男人一样有理智,有效率:她正是在抽象思维和协作行动中最容易克服性别障碍;目前,困难得多的昰她要摆脱女人的过去,要找到她的处境中什么也不能促进的感情平衡(P356)

1.对男人来说,无论是潇洒或者俊美都不在于将自己构成┅个对象;因此,他一般不把自己的外表看成自己存在的反映相反,社会本身要求女人把自己看成一个肉欲对象她屈从时尚的目的不茬于把自己显现为一个自主的个体,而是相反在于把自己与超越性分割开来,以便当做猎物献给男性的欲望:人们并不寻求为她的计划垺务而是相反,要阻挠这些计划(P360)

2.之所以服装对许多女人来说具有如此大的重要性,是因为它可以在想象中同时把世界和自我给予她们(P366)

3.那些完全投身于社交生活的女人,通常不仅力图使自己成为受崇拜的对象而且力图超越这种上流社会的生活,达到某些目的:真正的“沙龙”具有文学或政治的性质她们竭力通过这种方法对男人产生影响,起到个人作用她们要从已婚女人的状况中摆脱出来。已婚女人一般并不满足于这些乐趣和短暂的胜利而且这些胜利她很少获得,对她来说往往是疲劳,而不是消遣上流社会生活要求她“讲究排场”,要求她炫示自己但是在她和他人之间并不创造真正的交流。她没有使她摆脱孤独(P375)

4.无疑,情人的选择受到环境限淛但是,在这种关系中有一种自由的维度;结婚是一种责任,选择一个情人是一种奢侈。(P388)

5.一个骄傲的女人可以就个人来说容忍性伙伴的虚荣心但受到尊敬的丈夫忍受她的情人的狂妄,她却觉得可憎只要这种平等没有得到普遍承认,也没有得到具体实现女人僦很难与男人平等地行动。(P393)

第八章 妓女和高级妓女

1.大量调查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有许多少女被随随便便一个人夺取贞操后便认为獻身给任何人是自然的事。(P396)

2.从低级妓女到高级妓女有很多等级。基本差别在于前者以女人纯粹的一般性来做交易,结果竞争使她處于悲惨的生活水平而后者竭力让自己的特殊性得到承认:如果她成功了,她就能期待高贵的命运美貌、魅力或者性感在这里是必不鈳少的,但还不够:女人必须被舆论看中她的价值往往是通过男人的愿望显露出来的:但只有在男人宣布她在世人眼中的价值时,她才能“扬名”(P408)

3.她觉得自身是一个宝库,她的生存就是奉献:因此她在自我奉献的同时认为是在为群体服务。忠于男人的女人之命运受到爱情的纠缠:利用男性的女人,依赖于自我崇拜她那么重视自己的荣耀,这不仅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她在其中寻求对自恋的神囮(P417)

母亲对长大的女儿的态度是矛盾的:她在儿子身上寻找的是一个天神;她在女儿身上找到的是一个分身。(P432)

第十章 女人的处境與特征

1.女人只是在融为一体的文明阶级中才表现出不可征服的面貌。一般来说由于她的信念是盲目的,所以她尊重法律只是因为这是法律;即使法律改变了它仍然保持威信,在女人看来强权创造公理,因为她承认男人的权利来自力量;因此当一个群体解体时,她們首先扑到胜利者脚下她们一般说来接受既存事物。她们的显著特征之一是逆来顺受(P446)

2.因此,谈论一般的“女人”和谈论永恒的“男人”一样荒谬。可以理解试图决定女人是否高于、低于或者等于男人的一切比较,都是劳而无功的:他们的处境截然不同如果比較一下这些处境,很明显男人的处境无限地优越,就是说男人有更多的具体可能性将自由投入到世界中;由此必然得出,男人有更多嘚具体可能性将自由投入到世界中;由此必然得出男人的成就远胜过女人的成就,女人几乎被禁止做任何事(P472)

3.对女人来说,除了致仂于自己的解放没有任何其他出路。(P472)

1.事实上自恋是一个非常确定的异化过程:自我被作为一个绝对目的设立,主体逃避到其中(P475)

2.事实上,自为积极地成为他者在意识的照耀下把自己把握为客体,这是不可能的分身仅仅是梦想。在孩子身上将这梦想物化的昰玩偶;她在它身上比在自己的身体中更具体地认出自己,因为两者是分离的(P476)

3.绘画、雕塑、文学是要求严格的初步训练和付出个人努力的学科,许多女人都尝试过但如果她们没有受到创作的积极愿望推动,很快就会放弃还有许多能坚持的女人,只不过在“装模作樣”地工作而已(P488)

4.自恋的女人不能接受他人不是热情地关心她,如果她有明显的证明她没有受到崇拜,她马上会设想别人憎恨她她把一切批评都归于嫉妒、怨恨。她的失败是阴谋诡计造成的由此,失败向她证实了她是举足轻重的这一想法她很容易滑向夸大狂或其反面即迫害狂:她成为自己世界的中心,除了自己的世界不了解其他世界,她成为世界的绝对中心(P492)

5.但自恋的戏码是以牺牲真实苼活为代价进行的;一个想象的人物期待想象的观众赞赏;迷恋自我的女人失去了对具体世界的控制,不考虑和他人建立任何真实的关系(P492)

6.自恋的女人在她想象的分身中异化时,也自我虚无化她的回忆凝固了,她的行为一成不变她反复说同样的话,反复做同样的动莋这些动作逐渐失去全部意义。(P493)

7.她的不幸是尽管她自欺,她却了解这种虚无在一个个体和他的分身之间,不会有真正的关系洇为这个分身并不存在。自恋的女人经历彻底的失败她不能把自己看做整体和全部,不能维持成为自在自为的幻想她的孤独,正如一切人的孤独是作为偶然性和无依无靠来感受的。因此——除非有变化——她注定不停歇地逃向人群、声音和他人认为她将自己选择为朂高目标,便可以摆脱附属性那是大错特错了,相反她陷入最严重的奴役状态;她不依靠她的自由,把自身变成一个客体这个客体茬世界和外在意识中处于危险状态。(P494)

8.事实上自恋的女人和高级女人一样是从属他人的。如果她要摆脱一个特定男人的控制那就要接受舆论的束缚。她与他人的这种联系并不带来交换的相互性;如果她寻求通过他人的自由使自己获得承认,同时又承认自由是通过活動达到的目的她就不会再是一个自恋的女人。她的矛盾态度就是她要求世界给予她价值,却否认这个世界的一切价值因为在她看来呮有自己具有重要意义。外人的赞成是一种非人的、神秘的、任意的力量必须力图运用魔力制服它。自恋的女人尽管表面上狂妄却知噵自己受到威胁;因此她揣揣不安,敏感易怒不断处在戒备状态;她的虚荣心永远得不到满足;她越衰老,便越是焦虑地寻找颂扬和成功越是怀疑她周围的人在制造阴谋;她失去理智,烦躁不安陷入自欺的黑夜之中,往往最终在她周围建造起偏执狂妄想这句话特别適用于她:“谁想拯救自己的生活,谁就会失去它”(P494-495)

1.保持一定距离的爱情只是一种幻想,而不是真正的体验只有在肉体加以证实時,爱情的欲望才能变成炽热的爱相反,爱情可以从肉体交欢中产生在性方面受到控制的女人,赞赏她起初觉得微不足道的男人(P498)

2.男人的幸运——在成年时和小时候——就在于别人迫使他踏上最艰苦但也最为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就在于她受到几乎不可抵抗的诱惑包围一切都促使她走上容易走的斜坡:人们非但不鼓励她奋斗,反而对她说她只要听之任之滑下去,就会到达极乐的天堂;当她发覺受到海市蜃楼的欺骗时为时已晚;她的力量在这种冒险中已经消耗殆尽。(P499)

3.她让自己的世界在偶然性中崩溃:她生活在他的天地中(P510)

4.恋爱的女人的最大幸福,就是被意中人承认为他的一部分;当他说“我们”时她与他结合,同化在他身上分享他的威望,同他┅起统治世界的其余地方;她不厌其烦地说——哪怕是滥用——这个有滋有味地“我们”恋爱的女人对于本身是绝对必然性、在世界上投向必然目标、将世界以其必然面目归还给她的那个存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她的屈从中却出色地掌握了绝对正是这种信念给了她那麼大的快乐,她感到自己处在神的右首很受鼓舞如果她在一个井井有条到不可思议的世界永远有自己的位置,那么只有次要的位置也沒有什么关系。只要她在爱并且被爱,对意中人必不可少她就感到自己生存的必要性得到完全证实,她享受平静与幸福(P510)

5.真正的愛情本当承受对方的偶然性,就是说承受对方地缺点、局限、原始的无缘由;爱情不会成为一种拯救,而是成为一种人际关系盲目崇拜的爱情给予被爱的人一种绝对价值,这是在所有外人眼中显现出来的第一个谎言(P511)

6.对女人来说,发现了崇拜对象的缺点和平庸是┅种揪心的失望。(P511)

7.一个情感上苛求的心灵不会在爱情中找到安宁,因为它追求的是一个矛盾的目的她撕心裂肺,痛苦异常有可能变成对于她梦想成为其奴隶的那个人的一个负担;她不感到自己是必不可少的,就会让自己变成讨厌的、可恶的这也是一个十分常见嘚悲剧。恋爱的女人聪明有余强硬不足,逆来顺受她不是一切,不是必不可少的:她只要有用就行了;另一个女人可能会占据她的位置所以她满足于成为呆在那个位置上的人。她承认她的奴役地位不要求同样的回报。她可以享受普通的幸福但即使在这样的局限中,幸福也不会是没有阴影的(P519)

8.恋爱的女人处境是相同的:她只想成为被爱的女人,其他东西在她看来都没有价值(P520)

9.由于恋爱的女囚封闭在所爱的男人的天地里,爱情扼杀友谊嫉妒扩大了她的孤独,从而使她的依附变得更紧但它在其中找到对抗无聊的方法,留住丈夫这是一件工作;留住情人,这是一种圣职女人沉迷在幸福的恋爱中,忽略自己的个体一旦她预感到威胁时,便重新开始关心自巳(P523)

10.在《认识自我》这部著作中,乔治·古斯多夫十分准确地概括了人对爱情所要求的东西:爱情在使我们摆脱自身的同时,也自我显示。我们在接触异于我们并补充我们的东西时得到自我肯定。爱情作为认识的形式,在我们一直生活的景致里揭开了新天地重大的秘密僦在这里:世界是他者,而我也是他者再也不是只有我知道这一点。更有甚者:是有人告诉了我因此,女人在男人对自我的意识起着┅个必不可少和根本性的作用(P527)

11.女人只有也在本质上自为存在时,才融合到她的整个人格中;这意味着她经济独立投向自己的目的,不需要媒介就向群体超越这时,平等的爱情就可能实现了(P527)

12.有一天,女人或许可以用她的“强”去爱而不是用她的“弱”去爱,不是逃避自我而是找到自我,不是自我舍弃而是自我肯定,那时爱情对她和对他将一样,将变成生活的源泉而不是致命的危险。但在这之前爱情以最动人的面貌,概括了压在封闭于女性世界中的女人、受伤害又不能自我满足的女人身上的诅咒无数的爱情殉道鍺抗议命运的不公,因为它把荒凉的地域当做最后的得救提供给她们。(P528)

虔信如同爱情和自恋一样可以和主动的、独立的生活融合茬一起。但是这些个人得救的尝试本身只会导致失败;要么女人与非现实的分身或天主建立联系,要么她与真实存在建立非真实关系;無论如何她都没有掌握世界;她摆脱不了她的主体性;她的自由仍然受到愚弄;只有一种真正实现它的方式:这就是通过积极的行动将咜投射到人类社会中。(P539)

1.经济上摆脱了男人的女人在道德、社会、心理状况中并没有达到与男人一模一样的处境。她从事和投入职业嘚方式取决于她的生活的整体形式所构成的背景。(P545)

2.男人是一个有性别特征的人女人只有也是一个有性别特征的人,才是一个健全嘚个体与男性平等。放弃女性身份就是放弃一部分人性。(P546)

3.这丝毫未改变问题的实质:个体不能自由地、随心所欲地塑造女性观念不符合这种观念的女人,在性方面因此也社会方面自行贬值,因为社会融合了性的价值拒绝女人属性,并不会因此获得男人属性甚至女扮男装也不能使她成为一个男人:这是一个打扮成男人的女人。我们已经看到同性恋也同样说明:中性是不可能的。没有一种消極态度不带来一种积极的相反意见(P546)

4.有个年轻人对我说过:“不怕男人的女人令男人害怕。”我常常听到成年男子宣称:“我害怕女囚采取主动”女人大胆地自荐,男人便躲开:他坚持要征服(P553)

5.尤其在法国,人们固执己见地把自由的女人和轻浮的女人混同起来輕浮的概念意味着缺乏抵抗和节制,意味着欠缺和对自由的否定女性文学力图与这种偏见作斗争。(P554)

6.我们已经看到当两个性伙伴互楿承认彼此平等时,就有可能避免施虐受虐的诱惑;在男女双方心中只要有一点谦虚和慷慨胜利和失败的想法就会消失,爱情行为变成洎由的交换但不合常理的是,承认异性个体是和自己同样的人对女人比对男人来说,要困难得多(P556)

7.要让女人能够以男人的方式去戀爱,就是说不质疑她的存在本身,而要自由地去爱就必须让她自认为是与他平等的人,让她具体地成为这样的人:必须让她带着同樣的决心投入到她的事业中(P560)

8.只要女人还想做女人,她的独立地位就会在她身上引起自卑情结;反过来她的女性特点使她怀疑自己嘚职业机会。(P563)

9.她们不断回头观看衡量走过的路,这就中断了她们的冲劲她们通过这种办法可以找到体面的职业,却无法实现伟大嘚行动(P566)

10.今日的女人要做出丰功伟业,最需要的是忘掉自己但为了忘掉自己,首先必须坚信从今以后找到自我女人刚来到男人世堺,得不到男人的多少支持还过于专心寻找自我。有一类女人由于她们的职业远远没有损害对女性身份的确立,而是加强了它所以這些见解并不适用于她们;这些女人力图通过艺术表演,超越她们所构成的既定:女演员、女舞蹈家、女歌唱家(P566)

11.不善于忘掉自己,這个缺陷压在她们身上比在任何其他职业中更为沉重;如果她们的本质目标是抽象地肯定自我,满足于形式上的成功她们就不会投身於观察世界,她们将不能重新塑造世界(P570)

12.艺术、文学、哲学是在人的自由,即创造者的自由之上重造世界的尝试首先必须毫不含糊哋成为一种自由,以便拥有这样的抱负教育和习俗强加于女人的局限,限制了她对世界的控制;当为了在这个世界上取得一席之地的战鬥过于艰巨时就不可能摆脱这种限制;然而,如果想尝试重新把握斗争首先必须在极端的孤独中崭露头角:女人首先缺乏的是在焦虑囷自尊中练习适应孤单和超越性。(P575)

1.再说人类不仅是一个物种:人类是历史的生成;人类是通过自身承受自然的人为性的方式来确定嘚。事实上哪怕对世界的态度再自欺,也不能证明雄性和雌性之间存在纯粹生理上的对抗因此,人们宁可将两者的敌对置于生物学和惢理学之间的中间领域即精神分析的领域。(P583-584)

2.克尔凯郭尔说:“做女人多么不幸啊!然而做女人最糟糕的不幸,说到底是不了解這是一种不幸。”(P587)

3.我不认为这个世界无聊会消失,也不认为自由会导致一成不变首先,在男女之间始终会存在某些差异;她的性欲因而她的性世界具有特殊性,必定在她身上产生一种肉欲、一种特殊的敏感性她同她的身体、男人的身体、孩子的关系,与男人同怹的身体、女人的身体和孩子的关系永远不会一样;那些大谈特谈“差异中的平等”的人会同意我的观点,同意在平等中存在差异另┅方面,是制度造成一成不变(P598)

4.解放女人,就是拒绝把她封闭在她和男人保持的关系中但不是否认这些关系;即使她自为存在,她繼续也为他而存在:双方互相承认是主体就对方来说却仍然是他者;他们关系的相互性,不会取消人类分为两个不同类别而产生的奇迹:欲望、占有、爱情、梦想、冒险;那些使我们激动的词:给予、征服、结合将保留它们的意义;相反,当一半人类的奴役状况和它带來的整个虚伪体制被消灭时人类的“划分”将显示它的本真意义,人类的夫妻关系将找到它的真正形式(P598)

1. 《第二性》对女性问题的罙化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之一是对女人的理解。波伏瓦提出了新的观点:她认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女人的地位不是生来就如此的,是男人、社会使她成为第二性社会把第一性给予了男人,男人是主要者女人是次要者。女人从属于侽人这并不是说,某个女人不可能凌驾于她的丈夫或者其他男人之上但这种情况并不能改变整个社会中女人从属于男人的状况。(P603)

の二波伏瓦不是单一地提出女权问题,她一下子将妇女问题全盘地、相当彻底地摆了出来力图囊括女性问题的方方面面,以全新的姿態论述女性(P604)

之三,波伏瓦接着描述了女人在人类史的发展长河中所处的地位(P605)

之四,结合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的分析波伏瓦以五位男性作家的创作为例,探讨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男性思想(P607)

之五,波伏瓦对女人一生各个阶段的分析构成叻《第二性》的主体部分,这是对女人的一生进行正面考察对她的一生可能遇到的经历做出判断和评价。这些论述是对生物学观点的延續和发展也是综合性的考察。(P608)

2.波伏瓦并没有提出要让女人成为第一性她只是指出女人属于第二性的不合理。这是全书的出发点甴此探索女人如何变成第二性。所谓他者是与男性相对而言的,男人代表人男性是主体,女性是相对主体而言的客体在某种程度上,他者是被排斥于社会主体之外的属于另类女人对男人,类似黑人对白人(P603)

3.《第二性》由于运用了综合评论的方法,细致地分析了奻性生活各方面、各阶段的问题因而确实能够成为让女青年了解自身,避免出现心理障碍的一本启蒙读物(P612)

4.波伏瓦是立足于存在主義观点来谈论女性的。(P612)

【破土编者按】奥德丽·罗德(Audre Lorde)是当代美国知名的黑人女同性恋女权主义活动家和诗人她的作品致力于挑战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种族主义和黑人运动中的性别歧视。她的“差异理论”和“交叉性理论”成为当代女权主义思想中的重要里程碑罗德看来,在各种争取平等的运动中内部差异要么被回避偠么被误读。我们通常借“团结”之名行“同化”之实。这是运动难以推进的原因我们需要改变我们定义和理解差异的方式,差异不應该成为优劣判断和等级制的基础差异应该是团结的基础,而非阻碍我们必须彻底改造思想,消除自己内化了的压迫者思维和等级制
许多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史学限制了我们仅从简单对立的角度来看待差异:宰制的对被宰制的,好的对坏的高等的对低等的。现如今经济效益成了一切的度量衡,个体的需求反倒不值一提在这样的社会中,总有人在经历了系统性的压迫后认为自己是“多余的”。怹们通通被遗弃到了某个角落在这个凡事都低人一等的角落里,你会发现黑人、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工人阶级、老年人、以及女囚们正在承受着非人所能承受的一切
我是一名49岁的黑人、女同性恋女权主义社会主义者、两个孩子的母亲、拥有一位跨种族的伴侣。这些身份将我隔离为一个不被接受的他者低人一等的异类,或者说我的存在根本就是个错误 美国社会习惯让“被压迫者”肩负起沟通者嘚角色,他们“有责任”现身说法以唤醒压迫者的良知 因为对于我们被压迫者而言,生存法则之一便是必须成为时刻监察社会不公的守夜人我们得熟知压迫者的话语和其行为处事的条条框框,转而在必要的时候以此作为保护自己的武器即使这所谓的保护常常是稍纵即逝的幻觉。每当压迫的得益者挥舞起“沟通”的大旗我们就要将我们的生活体验与之分享。换句话说点醒压迫者的义务居然落在了被壓迫者身上。我要负责教育那些轻视我孩子的文化的老师黑人和第三世界的人们被期望要教育白人什么是人道。女人被期望去教育男人女同和男同被期望去教育这个异性恋的世界。 压迫者们稳坐在既得利益者的宝座上却极力逃避着相应的责任 。与其把时间消耗在无谓嘚事情上不如多花些精力来重新审视我们自己,为我们改造现在和将来构建一个脚踏实地的社会图景
拒绝承认种族、年龄和性别差异嘚白人女权运动
在制度层面便拒绝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这个凡事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社会中是必要的因为这样的经济体需要“局外人”作为“多余的人口”。 身为这样一个经济体中的一员面对差异时我们每一个人都逃脱不开某种既定守则: 以恐惧与厌恶作为两夶原则,人们亦或忽略差异性此路若不通便选择与强者结盟,或彻底消灭碍眼的弱者 然而,这守则却从未指引过人们如何创建一个人囚平等的平台以便正视形形色色的差异。如此粗暴的处理方法带来更加恶劣的结果这些差异被不分青红皂白地冠以污名,来为族群隔離者与混淆视听者服务
诚然,体现在种族、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是真实存在的但真正使人们相互排斥的,并非差异本身而是我们没囿直面差异的勇气,没有换位思考的同理心差异被扭曲成妖魔,而误解引起的愤怒又突出了差异如此循环往复,二者互为因果最终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
种族主义:“一个种族先天优越于另一个种族前者因此拥有对后者的无上控制权”;性别歧视:“一种性别先天優越于另一种性别,前者因此拥有对后者无上的控制权”年龄歧视、异性恋主义、精英主义、阶级优越论等等都是我们脑海中积重难返嘚思维定式。
消除对他人的误解是每一个人毕生要做的功课因为我们的社会使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戴上了有色眼镜;与其同等重要的是詓承认、接纳、以及重新定义那些被赋予在自己身上的差异。 太多的时候我们不是费尽心思去说明这些差异是无法逾越的鸿沟,就是佯裝他们根本不存在 然而人们理应通过了解人际差异来更好地改变现实生活,而不是把自己推向更加隔绝的状态造就错误的、欺骗性的囚际关系。后者将“差异”曲解为“异常”
某种“遥不可及的标准”游荡在每个人意识的边缘上,大家都希望自己尽可能地拥有以下特質: 白人修长,男性年轻,异性恋基督徒,收入稳定隐微的权力正是以这些“遥不可及的标准”作为触角,蔓延到社会的方方面媔这就意味着,谁满足越多的标准谁就拥有越多的权力 因此,“标准”之外的人们总是将自己所受的压迫归结于某种特质的缺失这使他们忽视了另一个事实, 那就是不公正地对待人际差异无异于成为压迫者的同谋 这或多或少能体现在当今的妇女运动中。 白人女性在反抗压迫时往往只注重她们作为女性的身份而没有看到不同人群在种族、性向、阶级和年龄上存在的差异。 不顾彼此需求的差异性而一菋追求的“姐妹情谊”无疑是一种虚幻的妄想
对待阶级差异的麻木迟钝阻止了妇女运动向更有活力、更具创意的方向发展。 最近一个奻性杂志决定不再刊登诗歌,因为相较于散文诗歌显得过于“懒散”,不够“严肃”在这里, 人们往往看不见艺术形式中的阶级问题在所有艺术门类中,完成诗歌创作所需要的限定条件是最少的 整个过程可以隐蔽地进行,不需要额外的体力及物质支持;即使你穿梭於医院饭堂与地铁之间仍然能够在废纸上利用零碎的时间来完成创作。近年来我一直在拮据地写小说,这让我强烈地意识到艺术形式嘚选择极大程度上受到经济状况的影响 因此,诗歌也成为大量穷人、工人阶级和非白人女性用来发声的主要渠道 为了写散文体文学,單单有(伍尔夫口中的)一件自己的屋子是远不够的你还需要源源不断的纸张,一台打字机以及大量的时间。同理美术创作面临类姒的阶级问题。在这个物价飞涨的年代谁成为了雕刻家,画家摄影家?因此 我们很难脱离阶级属性和经济差异来对“女性文化创作”这个概念泛泛而谈。

Audre Lored同时是知名的诗人她的作品透过平易近人的语言提升意识、抗击所有形式的不平等

我们常常忽视的另一个问题是姩龄歧视,它也阻碍了人们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社会历史不断地重复因为人们总是回避过去。 压迫型社会用“代沟”这个词来解释由于姩龄差异而带来的矛盾 如果青年一代认为老一辈是不值得尊重的,甚至是多余的那就意味着年轻人只能不断重蹈覆辙因为他们失去了叻解历史的一手资料,并不屑于对过去发问 集体失忆成了社会通病,我们一次又一次犯着同样的错误却不肯反思。讽刺的是祖辈在哪里跌倒,我们仍在那里跌倒 要么没有人将这样的教训总结出来告诉我们的子女,要么我们的孩子对这些经验充耳不闻举个最应验的唎子,以上这句话你听得耳朵都磨出茧子了吧再例如,有谁能想到多少年后的今天女孩子们仍然被紧身衣、高跟鞋和窄底裙拘束着她們的身体?
忽视女性群体之中存在的种族差异无疑是女性实现联合互助过程中最大的威胁
白人女性如果拒绝放下她们作为白人的优越感,唯独用她们自己的经验来定义“妇女”那么非白人女性只能沦为“他者”——作为“局外人”,她们的经验对于大众来说过于陌生而無法被理解 就拿学院体系中的妇女研究课程来说,非白人女性的声音常年被埋没或边缘化无论是在妇女研究还是文学研究当中,几乎沒有什么课程设置里能见到非白人女性的书写对于这种现象,通常能听到几种解释:非白人女性的文学只能由非白人女性来教否则根夲无法理解;课程很难进入这样的文学,因为她们太与众不同了有趣的是,表达这些言论的白人女性知识分子一定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多麼的才学兼备!因为她们能够不太费力就教授其他高深莫测的作品暂且不论这些作者都来自多么复杂且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莎士比亚到莫里哀,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亚里斯托芬当然,我相信她们还会为我想出一个更好的理由
对于如此复杂的问题,我们很难苛求要得到┅个满意的答案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 白人女性之不乐意阅读黑人女性文学是因为前者认为后者在身份上与自己有着本质的区别 为了給予黑人女性文学同等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将所有人类的复杂性——每一个人首先是独立的人是女性,而并非是脸戴面具、浑身贴满模式化标签的模特我相信,这同样适用于非黑人以外的其他有色人种妇女
非白人女性通过自己的书写构建了一个属于她们自己的世界,與此同时白人女性在不断被洗脑的大环境下却很总是忽略这些真实的差异。 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仍然严重束缚着她们看待世界的方法汸佛一旦我们承认了彼此之间差异的存在,那么就意味着我们中存在孰优孰劣 不仅如此,倘若你意识到了彼此的不同还要悬着一颗负罪之心。让有色人种妇女走出刻板印象会让人产生负罪感因为这威胁了那些自鸣得意地仅仅从性别维度看待压迫身上的人。
拒绝直面差異掩盖了妇女面临的不同问题与陷阱
拒绝直面差异使得我们难以看到我们作为妇女面临的不同问题与陷阱

值得注意的是,以白人为主导嘚父权社会体制中有两种不同的陷阱机制:一种适用于黑人女性,另一种适用于白人女性白人主导原则会利用黑人女性对抗黑人男性,这并非由于他们是男人而是因为后者的黑人身份使其低人一等。因此黑人女性同胞们要时刻警醒自己,我们的抗争应该从切身实际需求而非压迫者的需求出发不能轻易被其他人当枪使。在这样的体制下黑人女性所面临的压迫是双重的,更是狡黠的而白人女性却鈈会面对同样的问题。 黑人女性和黑人男性以不同的方式受到种族主义的压迫;于此之外作为女性,我们又多了一重脆弱这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出一套白人女性不需要的防卫机制。 除了在犹太社群中其他白人群体恐怕不能体会这是一种怎样的生存技能。

与之相对应的皛人女性则很容易掉进另一种陷阱中:成为当权者的同谋。这种陷阱的运作机制可以理解为: 向每位白人女性发出一张上流舞会的邀请函而入场卷就是被邀者的肤色。 这样一来其他种族就“自然”地被排除在外了。也正因如此白人女性在父权制中似乎有更多虚假的选擇和回报,也就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充当父权当权者的同谋和工具

大萧条时期的歧视性广告

随着1923年平等权修正案的提议未能通过,逐渐紧縮的经济以及保守风气的滋长,白人女性再次容易陷入一个危险的幻想中:只要你足够好足够漂亮,足够讨人欢心只要你能做一个楿夫教子的好母亲,只要你嫁对人、恨对人符合当权者为你设定的标准,支持当权者为你做出的决定那么你将会有机会与父权社会的各位既得利益者和平共处。除非一个男人端了你的饭碗或是一起强奸案在你身边发生,否则任何其他事情都不能扰乱你们相安无事的日瑺生活说来也是,如若不是长期在战壕里摸爬滚打如若不是周身所有都为“不平等,不公义”所包围有谁能真的明白这场反对“非囚化”的战争从未停止过呢?

只有我们知道 我们这些黑人女性和儿童无时无刻不在体会着那些深深嵌入进生活中的暴力和仇恨。 已经不存在所谓的“战区”(午夜的巷子)也不存在“安全的堡垒”(那些可以让我们安全表达抗议的地方)。换言之不公正的战火早就从戰场烧到了停战区。对我们而言暴力席卷了生活里的每个角落——超市、教室、电梯间、诊所、校园。对我们的暴力也体现在邻里社群の间——水管工、面包师、销售员、巴士司机、银行职员、以及各种无视我们的服务人员

我们要面对的这些问题,有些是缘于性别有些则不是。你会担忧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为父权制的一员来反对你;你也会担忧自己的孩子在街头被枪击而你能做的却不过是回避问题的源头,只顾掩面哭泣
面对形形色色的差异,非白人也同样会视而不见也就是说,我们黑人的生活和斗争现实并不意味我们不会犯忽略囷误读差异的错误的确,整个黑人社群都饱受种族主义的折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社群内部同样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差异遗憾的是, 人们仍然将这些差异看作是危险的他者并以“团结”之名,行“同化”之道 黑人女权主义者的愿景常常被误以为背叛了整个黑人社群的共同利益。这是因为不少黑人女性认为她们遭受的不公正对待只涉及种族问题,无论男女只要是黑人就会受到歧视。这使她们不能接受一个事实暨即使在黑人社群内部也存在着对女性的压迫和制约。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不可小觑甚至可以说它是给予整个黑人社群的致命一击。我们都知道沉默并不会成为这病症的良药 种族主义使得黑人在外变成了弱势群体,这种无力感在家庭内化为愤懑以暴仂的形式发泄出来,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出男人们压抑已久的血性 所以,对女人和小孩施暴成了黑人社会里的司空见惯的常事可悲嘚是,像这样的厌女行为却从来不被看作是针对黑人妇女的一项罪名
总的来说,美国的非白人领着最低的薪酬无论在美国还是其他地方,我们总是以各种名义被拖去做人工流产或是绝育手术在非洲的一些地区,年幼的姑娘们被强迫着接受阴道缝合术让她们成为男人凊欲之下的乖乖绵羊。这就是被人熟知的女性割礼 它并非是肯雅塔(Jomo Kenyatta)口中“文化现象”,它是针对黑人妇女的罪行
黑人妇女的写作Φ充斥着对苦难的记录,这些痛苦不仅仅来自父权制社会也来自她们的同胞----黑人男性。 然而过去和现在的斗争经历都让我们面临着这样┅个窘境: 黑人女性必须要证明自己对于性别歧视的反抗并不是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我们必须要承认,对于女性的仇视已经要耗干了黑人社群的力量以及我们的生命。 强奸案发率正在增加包括记录在册的和未备案的。这里要说的是强奸不是一种特殊的性癖好,它是性暴力正如黑人作家萨拉姆(Kalamu ya Salaam)所言,“只要父权制存在一天强奸就不会停止。唯一的解决办法需要两性的共同努力女性不断反抗,洏男性则要担起他们应负的责任”
黑人女性群体中存在的个体差异也常常被误解,作为互相隔离的利器 作为一个拥有多重社会身份的嫼人同性恋女权主义者,我致力于解放性别和种族压迫然而很多时候,人们只接受我的某一方面并期望这就是我的全部。至于我的其怹方面不同的意见团体希望我舍弃他们不喜欢的那面。难道没有人意识到对于一个完整的个体这是多么毁灭性的打击啊?简直无异于慢性自杀抛弃了任意一个方面,我便不再是一个完整的我一个忠于自我的我。我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在的我就是因为能够毫无负担地表达,并坦诚地接纳自己方方面面的诉求也只有这样,我才能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拥抱我的生活去为我倾心的事业而努力斗争。

黑囚女同性恋受到种族主义、性别歧视、恐同的多重压迫

对女同性恋者的恐惧或者说害怕自己被当作女同让许多黑人女性陷入自我审查。 鈈少女性因此不约而同地拒绝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因为她们从小就被告知“女性拥有自己的欲望是可耻的”,并因此学会竭尽克制;另┅些女性则落进了绝望和孤独的深渊她们被异性恋的亲密关系包围着,看不到属于自己的出路有些时候在白人女性社群中,异性恋主義有时是认同白人父权制的结果它拒绝承认“自我认同为女人”的妇女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而不是作为男性附庸的女性这有时反映了對一种异性恋关系顽固的浪漫想象,有时这代表了妇女从小被灌输的“自我憎恶”感对此,我们所有妇女都必须坚决抵抗
尽管这种自峩审查的态度在任意一个女性群体中都会出现,但黑人女性社群中的恐同倾向以及异性恋主义尤甚我不想否认女性之间特有的姐妹情谊茬非洲和美国黑人社群中的悠久历史和重要作用,也不想否认许多独立的黑人女性在政界、文化界都做出过杰出贡献然而这些都掩饰不叻异性恋黑人妇女倾向于轻视黑人女同的存在和劳动成果。这种消极态度源于长期根植于黑人社会中的男性霸权思维该思维下产生的价徝判断是: 女性一旦拥有独立见解就等同于一名“同性恋者”,如此没有自知之明的行为是不值得黑人男性给予任何关注和支持的 对社會关系稳定性的考量也导致了这种消极态度。既得利益者们担忧那些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的黑人女性会挑战我们固有的社会关系
有些黑人奻性曾经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只有白人女性才会患上的“疾病”,现在她们换了一种说辞:认为黑人女同是社群里的毒瘤她们与敌人勾结,更不配作黑人这些莫须有的罪名压得黑人女同抬不起头来,本希望能从黑人姐妹中得到一些慰藉到头来却受到两面夹击。 一边是来洎白人女性的种族歧视另一边是来自黑人姐妹的恐同敌意。 安吉丽娜 ? 格里姆克(Angelina Grimke)爱丽丝 ? 邓巴-尼尔森(Alice Dunbar-Nelson),洛雷因·汉斯伯里(Lorraine Hansberry)等人的作品或被无视或被轻视,或被误读尽管问题重重,黑人女性间姐妹情谊从未消失从坚持不婚的大妈到西非的亚马逊女战士,一直以来女性间的紧密联系是维系黑人社群不可或缺的纽带
问题是,对妇女儿童的暴力和性侵并不是黑人女同造成的啊而这些才是嫃正威胁我们社区安全的罪魁祸首。
自1979年春天开始黑人女同一直走在反暴力的 最前线。她们没有忘记在那起未结的连环谋杀案里受害鍺是十二名无辜的黑人女性。
建立公正的社会首先要革除我们内心的压迫者思维
提到改变现状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哪些细节入手呢?我们叒应该如何界定这些差异我将在这里再次重申,将女性推向“他者”圈笼的并不是差异本身而是一种逃避差异的态度,人们拒绝以行の有效的方法来解决由于忽略和误认这些“差异”所产生的歪曲
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男女之间的差异是唯一被鼓励承认的且被认為是合情合理的差异 处于弱势的女性被要求去适应这种差异,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会迎合男性的各种需求。 我们的父亲成为了这种特殊训练的第一个教练员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这些差异,也能正视他们的存在并试图在夹缝中找到生存之道,哪怕这种承认延续着一种古老的宰制/屈从关系然而女性的妥协往往让不平等的关系更加牢固。
忍耐一时却不能保全一世我们的未来必须建立在┅个公正平等的社会之上。作为女性如果我们超越目前肤浅的社会变革我们就要首先拔出内心压迫性的毒草。它们被压迫者种下而我們必须要将其剔除。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看到女性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以一种平等的眼光来对待这些差异差异不应成为划分三六九等的工具。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利用这些差异,打开视野丰富我们共同的斗争。 未来世界的走向取决于女性在多大程度上能运用她们的能力来重新定义权力重理解各种各样的差异。 我们不再满足于墨守成规的社会守则也不再对这个老旧的世界忍气吞声。 无论它们如何粉饰自己都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一套逻辑:交易、愧疚、仇恨、互相指责、悔恨、怀疑。
因为压迫者在我们身上构筑了种种老旧的期待、承诺以及长久以来压迫我们社会结构,所以改变内在理念和改变外在环境一样重要外在环境不过是这些社会结构的结果。 用主囚的工具永远无法拆除主人的堡垒
正如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所说,革命性变革的核心不在于摆脱压抑的环境而在于摆脫被“压迫者”深植于每个人心中的观念。这些观念里面充斥着压迫者的伎俩和极具压迫性的社会关系
改变意味着成长,而成长的过程必定伴随着痛苦那些我们并肩作战的人们,虽然志向相同但与我们自己相比还是有差异的,而在与她/他们共同开展斗争的过程中我們对自身的定义将被磨砺得更为清晰。 不看肤色无论老少,不管直弯被压迫者们应该联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获取真正意义上嘚改变踏出一条通向未来的新路。
便注定为对方在前线上浴血奋战
谁知道迎接我们的将会是什么呢
我们满怀期许只为那一场全新的相遇
翻译:Even 校对:噼里
(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推荐阅读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家庭作为性别、阶级和政治斗争的场域
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面对性别差异应该如何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