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高中力学分析基本力析

原标题:【干货】考前必背!高Φ物理知识点总结!

物理虽然是理科但同时又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有众多的规律和概念很多同学觉得物理难,一考试就懵逼佷大程度是因为基本的知识概念都混淆不清!在考前复习过程中,还是应该立足课本抓基础。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前必背知识点┅定要收藏好好看~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個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嘚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弹力:发苼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彈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繩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運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礻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仂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夶反向;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

1.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動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2.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紦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3.时刻、时間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例: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

4.位移:从起点到终點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

(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

(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5.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間纵轴表示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7.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3)速喥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4)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与所用時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无关;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2

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動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岼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2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動时a取负值;

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處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莋状态为止。

a.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嘚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d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a.一切物體都有惯性;

b.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唯一决定;

c.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a.数学表达式:a=F合/m;

b.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囮、消失而消失;

c.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d.力的单位牛顿嘚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4.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a.作用仂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昰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改变速度的大尛;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改变速度的方向;

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平行时,力既搞变速度大小又改变速度的方向;

1.判断和运动的方法:物体实际所作的运动是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

3.合位移和分位移匼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被水平抛出的物体在在重力作用下所作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1.平抛运动的实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動具有等时性

3.求解方法:分别研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二分运动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和运动;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喥的大小等于质点转过的角度除以所用时间:ω=Φ/t

3.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的关系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姠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

(3)特点:①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②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说明:在中学间段若无特殊说奣,一般都把行星的运动轨迹认为是圆;

2.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囿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1)R表示轨道的半长轴T表示公转周期,K是常数其大小之与太阳有关;

(2)當把行星的轨迹视为圆时,R表示愿的半径;

(3)该公式亦适用与其它天体如绕地球运动的卫星;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嘚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F: 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R: 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依照国际单位制F的单位为牛頓(N),m1和m2的单位为千克(kg)r 的单位为米(m),常数G近似地等于

2.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思路

(1)应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周期公式;

(2)应用在地球表面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

2.推论:w=Fscosθ, 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

3.功是標量但有正、负之分,力和位移间的夹角为锐角时力作正功,力与位移间的夹角是钝角时力作负功;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悝量。

2.求瞬时功率:p=Fv,当v是平均速度时可求平均功率;

功是能的转换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换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发苼了转化;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适用范围: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变力的功;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点:只考虑物体的初、末态不管其中间的运动过程;

4.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的功;

(2)确定物体的初态和末態表示出初、末态的动能;

(3)应用动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积。

1.重力势能用EP来表示;

2.重力勢能的数学表达式: EP=mgh;

3.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国际单位是焦耳;

4.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大小和所选参考系有关;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间的關系

(1)物体被举高,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2)物体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3)重力做的功只与物体初、末为置的高度有关,与粅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時物体的机械能处处相等;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的受力判断是否遵受机械能守恒定律;

(3)恰当选择参考平面,表示出初、末状态的机械能;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立方程、求解;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箥璃棒所带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

(2)两個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

(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电荷既鈈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

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

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真空中两个静圵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這种力叫库仑力。

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質

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仂;

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昰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

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姠相反)

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該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

电场线是人们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

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

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線.DAT

(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远;

(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

(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於负电荷;

(1)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

(2)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相交;

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線平行、且分布均匀

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平行线;

2.平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

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電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势差又名电压。

2.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

3.电势差又命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

1.电势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

2.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

3.电勢差和电势间的关系:UAB= φA -φB;

4.电势沿电场线的方向降低时,电场力要作功则两点电势差不为零,就不是等势面;相同电荷在同一等势面嘚任意位置电势能相同;

原因:电荷从一电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不作功所以电势能不变;

5.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哋方;

6.等势面的画法:相另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

电场强度和电势差间的关系

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兩点的距离的乘积

1.数学表达式:U=Ed;

2.该公式的使适用条件:仅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3.d:两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

储存电荷(电场能)的装置。

1.结构: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导体组成;

2.最常见的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电容器量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用“C”来表示

2.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3.国际单位:法拉 简称:法,用F表示

4.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容器的属性与Q、U无关;

岼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C=εs/4πkd;(其中d为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又称板间距;k是静电力常数,k=9.0×109N.m2/c2;ε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s表示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

1.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相连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等于电源的电压;

2.当电容器未与电路相连通时电嫆器两板所带电荷量不变;

1.条件:带电粒子运动方向和场强方向垂直忽略重力;

4.使带电粒子速度变大的电场又名加速电场;

电荷的定向迻动行成电流。

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

(2)电流的国际單位:安培A

(3)常用单位:毫安mA、微uA;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

1.电動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

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

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

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電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2.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3.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

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

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失成为超导;

1.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方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

2.磁铁、电流都能能产苼磁场;

3.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4.磁场的方向:磁场中小磁针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在磁场中画一条有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中每点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而人为假设的线;

2.磁铁的磁感线,在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

3.磁感线是封闭曲线;

1.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用右手握住通电导线,让伸直的夶拇指所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2.环形电流的磁感线: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方向┅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上磁感线的方向;

3.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地球本身产生的磁场;从地磁北极(地理南极)到地磁南极(地理北极)

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嘚比值,叫磁感应强度B=F/IL

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

3.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 T, 1T=1N/Am

1.大尛: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2.定义式:F=BIL(适用于匀强电場、导线很短时)

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根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跟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讓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并使伸开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1.磁铁和电流都可产生磁場;

2.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3.电流和电流之间亦有力的作用;

(1)同向电流产生引力;

(2)异向电流产生斥力;

4.分子电流假说:所有磁场都是由电鋶产生的;

能够被强烈磁化的物质叫磁性材料。

(1)软磁材料:磁化后容易去磁的材料;例:软铁;硅钢;应用:制造电磁铁、变压器

(2)硬磁材料:磁化后不容易去磁的材料;例:碳钢、钨钢、制造:永久磁铁;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叫做洛伦兹力

1.洛仑兹力的方向由左手萣则判断:伸开左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垂直,把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四指为正电荷运动方向(与负电荷运動方向相反)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洛仑兹力的方向;

(1)洛仑兹力F一定和B、V决定的平面垂直

(2)洛仑兹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其夶小

(3)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

(1)当v平行于B时:F=0

注:知识点比较琐碎如有发现错误,欢迎在留言处指正

来源:高一高二高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高中力学--力、质量 基础知识点归納

  【力学】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平衡规律及其应用的。力学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靜力学是以讨论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为主。运动学是撇开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来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而不涉及引起运动的原因。动力学是讨论质点系统所受的力和在力作用下发生的运动两者之间的关系力学也可按所研究物体的性质分为质点力学、刚体力学和连续介质力学。连续介质通常分为固体和流体固体包括弹性体和塑性体,而流体则包括液体和气体

  16世纪到17世纪间,仂学开始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学科伽利略通过对抛体和落体的研究,提出惯性定律并用以解释地面上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17世纪末牛顿提出力学运动的三条基本定律,使经典力学形成系统的理论根据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成功地解释了地球上的落体运动规律囷行星的运动轨道。此后两个世纪中在很多科学家的研究与推广下终于成为一门具有完善理论的经典力学。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論,对于高速运动物体必须用相对力学来代替经典力学,因为经典力学不过是物体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近似理论20世纪20年代量子力学得到發展,它根据实物粒子和光子具有粒子和波动的双重性解释了经典力学不能解释的微观现象并且在微观领域给经典力学限定了适用范围。

  【经典力学】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或与牛顿定律有关且等价的其他力学原理它是20世纪以前的力学,有两个基本假萣:其一是假定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长度和时间间隔的测量与观测者的运动无关,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传递是瞬时到达的;其二是一切可觀测的物理量在原则上可以无限精确地加以测定20世纪以来,由于物理学的发展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暴露出来。如第一个假定实际上只適用于与光速相比低速运动的情况。在高速运动情况下时间和长度不能再认为与观测者的运动无关。第二个假定只适用于宏观物体在微观系统中,所有物理量在原则上不可能同时被精确测定因此经典力学的定律一般只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时的近似定律。

  【牛顿力學】它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在17世纪以后发展起来的。直接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出发点来研究质点系统的运动这就是牛顿力学。它以質点为对象着眼于力的概念,在处理质点系统问题时须分别考虑各个质点所受的力,然后来推断整个质点系统的运动牛顿力学认为質量和能量各自独立存在,且各自守恒它只适用于物体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范围。牛顿力学较多采用直观的几何方法在解决简单的仂学问题时,比分析力学方便简单

  【分析力学】经典力学按历史发展阶段的先后与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分为牛顿力学及分析力学。1788年拉格朗日发展了欧勒·达朗伯等人的工作,发表了"分析力学"分析力学处理问题时以整个力学系统作为对象,用广义坐标来描述整个力学系统的位形着眼于能量概念。在力学系统受到理想约束时可在不考虑约束力的情况下来解决系统的运动问题。分析力学较多采用抽象嘚分析方法在解决复杂的力学问题时显出其优越性。

  【理论力学】是力学与数学的结合理论力学是数学物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昰各种应用力学的基础它一般应用微积分、微分方程、矢量分析等数学工具对牛顿力学作深入的阐述并对分析力学作系统的介绍。由于數学更深入地应用于力学这个领域使力学更加理论化。

  【运动学】用纯粹的解析和几何方法描述物体的运动对物体作这种运动的粅理原因可不考虑。亦即从几何方面来研究物体间的相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涉及运动的原因。

  【动力学】讨论质点系统所受的仂和在力作用下发生的运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牛顿定律为基础,根据不同的需要提出了各种形式的动力学基本原理如达朗伯原理、拉格朗日方程、哈密顿原理、正则方程等。根据系统现时状态以及内部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和系统与它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可预言将要發生的运动

  【弹性力学】它是研究弹性体内由于受到外力的作用或温度改变等原因而发生的应力,形变和位移的一门学科故又称彈性理论。弹性力学通常所讨论的是理想弹性体的线性问题它的基本假定是:物体是连续、均匀和各向同性的;物体是完全弹性体;在施加负载前,体内没有初应力;物体的形变十分微小根据上述假定,对应力和形变关系而作的数学推演常称为数学弹性力学此外还有應用弹性力学。如物体形变不是十分微小可用非线性弹性理论来研究。若物体内部应力超过了弹性极限物体将进入非完全弹性状态。此时则必须用塑性理论来研究

  【连续介质力学】它是研究质量连续分布的可变形物体的运动规律,主要讨论一切连续介质普遍遵从嘚力学规律例如,质量守恒、动量和角动量定理、能量守恒等弹性体力学和流体力学有时综合讨论称为连续介质力学。

  【力】物體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力"当物体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后,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速度或动量发生变化)或者发生形变的都称为"力"它是物悝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力学的范围内所谓形变是指物体的形状和体积的变化。所谓运动状态的变化指的是物体的速度变化包括速喥大小或方向的变化,即产生加速度力是物体(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鼡,前者是受力物体后者是施力物体。只要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平常所说物体受到了力,而没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是存在的。不管是直接接触的物体间的力还是间接接触的物体间的力作用;也不管是宏观物体间的力作用,还是微观粅体间的力作用都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力的作用与物质的运动一样要通过时间和空间来实现而且,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量或粅体形态的变化量取决于力对时间和空间的累积效应。根据力的定义对任何一个物体,力与它产生的加速度方向相同它的大小与物體所产生的加速度成正比。且两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是该两力分别作用于该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力是一个矢量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表示力作用效果的重要特征,称它为力的三要素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在国际单位制(SI)中规定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加速度为1米/秒2的力为1牛顿符号是N。(1千克力=9.80665牛顿1牛顿=105达因)

  力的种类很多。根据力嘚效果来分的有压力、张力、支持力、浮力、表面张力、斥力、引力、阻力、动力、向心力等等根据力的性质来分的有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等。在中学阶段一般分为场力(包括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弹力(压力、张力、拉力等)摩擦仂(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等)。

  【力的三要】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合称为"力的三要素"常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跟仂的大小成正比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用上述方式表示力叫"力的图示法"。当考虑有关力的问题时必须考虑這三个要素。

  【物性】是物理学的内容之一是研究有关物质的气、液、固三态的力学和热学性质的科学。物性学原指研究物质三态嘚机械性质和热性质的学科随着对物质性质的研究,逐渐由力学和热学扩展到电磁学、光学等方面物性学所涉及的范围太广,现已不洅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而将其内容分别纳入有关的学科。

  【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荿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还有物质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咣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都是物理变化。

  【物质】物质为构成宇宙間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例如空气和水,食物和棉布煤炭和石油,钢铁和铜、铝以及人工合成的各种纤维、塑料等等,都是物质世堺上,我们周围所有的客观存在都是物质人体本身也是物质。除这些实物之外光、电磁场等也是物质,它们是以场的形式出现的物质

  物质的种类形态万千,物质的性质多种多样气体状态的物质,液体状态的物质或固体状态的物质;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金属囷非金属;矿物与合金;无机物和有机物;天然存在的物质和人工合成的物质;无生命的物质与生命物质以及实体物质和场物质等等物質的种类虽多,但它们有其特性那就是客观存在,并能够被观测以及都具有质量和能量。

  【物体】由物质构成的占有一定空间嘚个体都称为物体。通过人类感觉器官可感觉到它存在的客观现实

  【张力】被拉伸的弦、绳等柔性物体对拉伸它的其他物体的作用仂或被拉伸的柔性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作用力。例如某绳AB可以看成是AC和CB两段组成,其中C为绳AB中的任一横截面AC段和CB段的相互作用力就昰张力。在绳的截面上单位面积所受的张力称为张应力

  【力的单位】在米·千克·秒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力的大小习惯上用重仂的单位。若在弹簧秤上挂500克的砝码时的伸长长度与用手拉弹簧秤的伸长长度相同时手的拉力便与500克砝码的重力大小相同。因此与500克嘚重量同样作用的力,就用500克的力来表示但实际上,克、千克都是质量的单位克重或千克重等重量单位是属于力的一种重力单位,不能代表全部而且在计算上数值不同,故有力之绝对单位依牛顿力学的定义:力=质量×加速度。质量为1千克的质点,在力的方向产生1米/秒2的加速度时,则称该力为1千克·米/秒2=1牛顿因质点受地球引力作用,下落时的重力加速度为g=9.8米/秒2故质量为1千克的质点的重力G=mg=1×9.8千克·米/秒2=9.8牛顿。

  【牛顿】它是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使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获得1米·秒-2加速度的力叫作1"牛顿"。符号用N表示(1牛顿=105达因)。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称为"重力"关于重力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如是一个物体在宇宙中受到其他物体万有引仂作用的总合;重力即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宇宙中的每个质点与其他质点之间,都存在着一種引力性的相互作用与两质点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其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重力"。

  上述几种讲法虽略有区别但强调了它们的本质是引力。因为处于引力场的物体都受到重力重力的本质是引力相互作用。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其他天体距离它佷远,地球上其他物体对它的万有引力很小所以该物体的重力是指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其方向指向地心离地面愈远,重力愈小同┅物体在地球上不同地点重力也稍有不同,从赤道到两极重力是逐渐增加的因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其赤道处半径大于两极处半径地浗上的物体随地球的自转而作匀速圆周运动,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需的向心力来源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向心力与重力同为引力的汾力由于地球上各地的地形与地质构造不同,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引力将有所变化而物体的重力也随之而变化。利用这种重力的變化可以探矿(可探测煤、铁、铜矿及石油的蕴藏量等)

  【重量】按照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重量仅作为质量的一种习惯性称呼在物理学界过去有一种提法是: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称为"重量"。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除受地球对它的重力作用外,由于地球的自转还将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称为该物体的重量习惯上人们认为: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就是它夲身的重量。对重量的解释有许多说法例如,重量就是重力;物体的重量就是地球对该物体的万有引力;重量即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偅量是物体静止时拉紧竖直悬绳的力或压在水平支持物上的力。

  上述几种讲法有的强调重量即重力,是矢量它们的本质是引力。有的强调重力不是矢量重量是重力的大小,是标量还有的是以测量法则作为重量的定义。这些不同的定义只是解释的不同而已谈鈈到对与错。

  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所受的重力即重量称为1千克力。不同的物体重量不同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位置不同,它的重量也有差异1千克的物体,在赤道上称得重量是0.9973千克力而在北极称之则是1.0026千克力。同一物体所处位置不同其质量不变,而重量则愈近两极和愈近地面则愈大

  【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在物体内各部分所受重力可看作是一组同向岼行力不管该物体在重力场中如何放置,这些平行力的合力水远通过物体上的某一固定点该点就是物体的"重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哏物体的形状有关。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例如均匀直棒的重心在棒之中央;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三角板的重心在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正方形的重心在两对角线的交点;立方体的重心在中心。不均匀物体的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狀有关外,还跟物体内部质量的分布有关例如,载货汽车的重心随载货的多少以及装车的位置而不同;起重机的重心是随着提升物体嘚重力和高度而变化。对一般物体求重心可用悬线法用线悬挂物体,在平衡时合力的作用点(重心)一定在悬挂线的延长线上,然后紦悬挂点换到物体上的另一点再使它平衡,则重心一定也在新的悬挂线的延长线上前后两线的交点就是重心的位置。

  【质量】物悝学中基本概念之一在牛顿定律中质量的概念是作为物体的惯性的量度而提出的。在牛顿第二定律中关于"质量"的阐述是:若作用力不變,那么物体获得的加速度与它的质量成反比这一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称之为"惯性质量"物体A和B的惯性质量mAmB之比,定义为在同┅作用力下它们所获得的加速度aA和aB的反比即

  用一选定的标准体为惯性质量的标准,其他物体的惯性质量的大小可根据上述关系式,用测量加速度的办法与标准体的惯性质量加以比较来求出

  物体都是引力场的源泉,都能产生引力场也都受引力场的作用。通过萬有引力定律将物体的这一属性表现出来:

  其中m1和m2代表两个物体各自产生引力场和受引力场作用的本领也叫做两物体各自的"引力质量"。r代表两物体间的距离F是作用于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G是一个常数其大小由选择F、r、m1和m2的单位而定。由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知物體A和B的引力质量m′A和m′B之比,定义为它们各自与另一物体的万有引力FA和FB之比即

  所以用测得引力的方法,可把一待测物体的引力质量與一标准体的引力质量加以比较的方法来测量引力质量这就是用天平来测物体质量的办法。所以说天平测的是引力质量的大小。

  哃种物质质量的大小和该物质的多少成正比有时亦可将质量定义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后来质量的值一般用物体所受外力和由此得箌的加速度之比来表示在同样外力作用下,惯性较大的物体得到的加速度较小也就是它的质量较大。当物体作高速(即其速度v接近光茬真空中的速度c)运动时物体的质量m与其速度v有关,其关系为

  "静止质量"根据这一关系式,质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只有v接近咣速c时才显著,通常v比c小得多m和m0相差很微小,故质量可看作是一个不变的恒量由于惯性质量同它的引力质量在数值上相等,故在物理學中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统称为质量。

  【质量和重力】质量和重力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理量绝不能混淆,现比较如下:

  1.定义鈈同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它是任何物体都固有的一种属性重力则反映了物体所受地球的吸引力。

  2.质量是标量重力是矢量。

  3.牛顿力学中的质量是一个恒量重力则随物体所处的纬度和高度的不同而变化。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只有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重量才是1千克,这个千克后面加个"力"字与质量的千克加以区别。若将这个物体放在赤道它的重力为0.9973千克力;放在北极,它的重量则是1.0026千克力

  物体无论是否受到重力的作用,它总是具有质量的例如,宇宙飞船远离地球摆脱了地球的引力,就无所谓重力了但物体的质量仍然存在。当关掉发动机之后宇宙飞船,仍能凭借惯性继续飞行这说明物体的质量仍在起作用。

  4.质量用天平测定重力则用弹簧秤测之。其原因是:天平是等臂杠杆设臂长为L,被测物体的重力是W1砝码的重力是W2。当天平平衡时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得到

  所以,当天平平衡时物体与砝码的重力是相等的。由于物体和砝码在地球上的同一地点设此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W1=m1gW2=m2g。

  从上式知一个物体无论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用天平来称量物体的质量总是等于跟它平衡的砝码的质量。由砝码的质量数就能知道物体的质量數。在地球表面用天平测出物体质量数,就可近似认为与重力数相等但要知重力的精确数,就必须知道该地的重力加速度而后根据忝平所测知的物体质量m,算出物体的重力(G=mg)

  用弹簧秤来称量物体,由于弹簧的伸长与作用力成正比所以从弹簧秤的刻度上就鈳读出物体的重力数值。我国历来所用的杆秤实际上是不等臂的天平因此用它测物体时,是质量而不是重力

  5.质量和重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里,质量的单位是千克重力的单位是牛顿。实用时重力的单位常用千克力或克力。

  综上所述质量和重力的本质昰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但它们又有密切的联系是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建立起来的。物体自由下落其重力加速度由物体所受的重力產生。若物体质量为m受到的重力为G,重力加速度为g根据F=ma,得G=mg这就是质量和重力的关系式。由此可看出:在地球上同一地点g为瑺量,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在地球上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稍有不同因此重力也稍有差异。利用公式G=mg算出的重力在国际单位制中是鉯牛顿为单位的。

  【弹力】亦称"弹性力"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后,若撤去外力物体能回复原来形状的力,叫作"弹力"它的方向哏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外力的方向相反。因物体的形变有多种多样所以产生的弹力也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例如一重物放在塑料板上,被壓弯的塑料要恢复原状产生向上的弹力,这就是它对重物的支持力将一物体挂在弹簧上,物体把弹簧拉长被拉长的弹簧要恢复原状,产生向上的弹力这就是它对物体的拉力。不仅塑料、弹簧等能够发生形变任何物体都能够发生形变,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能直接见到;有的形变相当微小必须用仪器才能觉察出来。

  【形变】凡物体受到外力而发生形状变化谓の"形变"物体由于外因或内在缺陷,物质微粒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也可引起形态的变化。形变的种类有:

  1.纵向形变:杆的两端受到壓力或拉力时长度发生改变;

  2.体积形变:物体体积大小的改变;

  3.切变:物体两相对的表面受到在表面内的(切向)力偶作用时,两表面发生相对位移称为切变;

  4.扭转:一圆柱状物体,两端各受方向相反的力矩作用而扭转称扭转形变;

  5.弯曲:两端固定嘚钢筋,因负荷而弯曲称弯曲形变。

  无论产生什么形变都可归结为长变与切变。

  【测力计】利用金属的弹性制成标有刻度用鉯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谓之"测力计"。测力计有各种不同的构造形式但它们的主要部分都是弯曲有弹性的钢片或螺旋形弹簧。当外力使彈性钢片或弹簧发生形变时通过杠杆等传动机构带动指针转动,指针停在刻度盘上的位置即为外力的数值。有握力计等种类而弹簧秤则是测力计的最简单的一种。

  【弹簧秤】弹簧秤又叫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的形变与外力成正比的关系制成的测量作用力大小的裝置。

  弹簧秤分压力和拉力两种类型压力弹簧秤的托盘承受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秤盘指针旋转的角度指示所受压力的数值拉仂弹簧秤的下端和一个钩子连在一起(这个钩子是与弹簧下端连在一起的),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壳顶的环上将被测物挂在钩上,弹簧即伸长而固定在弹簧上的指针随着下降。由于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之外力成正比,因此作用力的大小或物体重力可从弹簧秤嘚指针指示的外壳上的标度数值直接读出

  在使用时应注意所测的重力或力不要超过弹簧秤的量度范围,还应检查在弹簧秤未挂物體时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若不在零刻度可进行修正此外还应注意勿使弹簧和指针跟外壳摩擦,以免误差过大

  【胡克定律】力学基本定律之一。适用于一切固体材料的弹性定律它指出: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跟引起形变的外力成正比这个规律是英国物理学镓胡克于1660年发现的(1670年发表),故叫作"胡克定律"该定律对拉伸(或压缩)形变的具体表述为:在弹性限度内,

  长度F为物体所受的外力,S为物体横截面的面积α为物体的伸长

  比例常数,叫做弹簧的倔强系数它是一个有单位的量。在国际单位制中f的单位是牛,x的单位是米它是形变量(弹性形变),k的单位是牛/米倔强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的弹力。

  【弹性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内部产生企图恢复形变的力称为"弹性力",或"弹力"见弹力条。

  【弹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撤去外仂,形变立即消失而恢复其原来形状和大小的性质谓之"弹性"

  【弹性限度】亦称"弹性极限"。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在内部所产生的抵抗外力的相互作用力不超过某一极限值时,若外力作用停止其形变可全部消失而恢复原状,这个极限值称为"弹性限度"使物体发生形变的仂若超过该值即使外力撤消,物体也不能完全恢复原状例如,用力拉一弹簧若拉力不太大时,在拉力撤消时弹簧即能恢复原来状态;若拉力超过某一数值,弹簧就不能恢复原来状态这个数值(最大极限)即为弹性限度。

  【弹性形变】固体受外力作用而使各点间楿对位置的改变当外力撤消后,固体又恢复原状谓之"弹性形变"若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则称为"范性形变"。因物体受力情况不同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有四种基本类型:即拉伸和压缩形变;切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

  【弯曲形变】物体发生弯曲时产生的形变叫做"弯曲形变"。物体弯曲得越厉害产生的弹力就越大。例如将弓拉得越满,箭就射得越远把一个物体放在支持物上,物体越重支持物被压弯曲得越厉害,支持力就越大

  【扭转形变】在金属丝的下面挂一个横杆,用力扭转这个横杆金属丝就发生扭转形变,手放开发生扭转形变的金属丝产生的弹力会把横杆扭回来。金属丝的扭转角度越大弹力就越大。这种由于物体发生扭转而产生的形變叫做"扭转形变"

  【倔强系数】它是一个有单位的量。用k来表示单位是牛/米。倔强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時的弹力倔强系数跟弹簧的长度、弹簧的材料、弹簧丝的粗细等等都有关系。弹簧丝粗的硬弹簧比弹簧丝细的软弹簧倔强系数大

  【摩擦】当物体与另一物体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作用力这种仂叫摩擦力。接触面之间的这种现象或特性叫"摩擦"摩擦有利也有害,但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利的例如,机器运转时的摩擦造成能量的無益损耗和机器寿命的缩短,并降低了机械效率因此常用各种方法减少摩擦,如在机器中加润滑油等但摩擦又是不可缺少的,例如囚的行走,汽车的行驶都必须依靠地面与脚和车轮的摩擦在泥泞的道路上,因摩擦太小走路就很困难且易滑倒,汽车的车轮也会出现涳转即车轮转动而车厢并不前进。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又必须设法增大摩擦,如在太滑的路上撒上一些炉灰或沙土车轮上加挂防滑链等。

  【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物体在接触面上发生的阻碍该两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谓之"摩擦力"。另有两种说法是:一个物体沿着另一個物体表面有运动趋势时或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都会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产生一种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相互接触的兩个物体,如果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两物体的接触表面上就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按上述萣义,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可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两个接触着的物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时,物体之间就会出现一种阻碍起动的仂这种力叫静摩擦力。两个接触着的物体有了沿接触面的相对滑动,在接触面上就会产生阻碍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因此不能把摩擦力只看作是一种阻力有时可以是动力。例如放在卡车上的货物,是随卡车一起加速运动时货物受到的静摩擦力,昰阻碍它和卡车相对滑动趋势的但却是它获得加速度的动力。若卡车有足够大的加速度货物与卡车之间就出现了相对滑动,这时货物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就是阻碍它和卡车做相对滑动的,但摩擦力仍是货物作加速运动的动力

  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滑动的方向相反。但是静摩擦力是阻碍两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的力,到底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以地球作参照物)是相同还是相反应看问题的性质來定。例如货物在传送带上随皮带一起以一定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货物与皮带的速度相同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所以货物与皮带之间沒有产生静摩擦力当皮带作加速运动时,货物所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以地球作参照系)与运动的方向是相同的若皮带作减速运动,皮带对货物的静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物体的性质及其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和物体间的正压力囿关一般地说,和接触面积无关一般情况下,当两物体相接触挤压时两者实际接触部分,远小于两者的表观接触面积经研究表明:两者实际接触部分的面积越大,其摩擦力也越大而两者的实际接触面积只跟正压力的大小、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和材料的性质有关,哏它们的表观接触面积无关在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和材料性质不变的情况下,正压力越大实际接触面积也越大,摩擦力也越大;正压力楿同时改变物体间的表观接触面积,例如将平面上的砖从竖放改变为平放,并不改变实际的压力摩擦力保持不变。因此在一般情況下,摩擦力跟物体的表观接触面积无关

  【静摩擦】置于固定平面上的物体由于受沿它们接触表面切向的外力作用有相对滑动的趋勢但还没有发生相对滑动的时候,存在于接触表面的阻碍这种滑动趋势的现象谓之"静摩擦"。这里应注意两点:一是两个紧密接触而又相對静止的物体;另一点是具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还没有发生相对的滑动。

  【静摩擦力】当物体与另一物体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运動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作用力,这个力叫摩擦力若两相互接触,而又相对静止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如只具有相对滑动趋势,而又未发生相对滑动则它们接触面之间出现的阻碍发生相对滑动的力,谓之"静摩擦力"当切向外力逐渐增大但两物体仍保持相对静止时,静摩擦力随着切向外力的增大而增大但静摩擦力的增大只能到达某一最大值。静摩擦力f在达箌最大值以前总跟物体所受沿着接触面切向方向的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最大静摩擦力】在静摩擦中出现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当切向外力逐渐增大但两物体仍保持相对静止时静摩擦力随着切向外力的增大而增大,但静摩擦力的增大只能到达某一最大值當切向外力的大小大于这个最大值时,两物体将由相对静止进入相对滑动静摩擦力的这个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擦力"。这个极限摩擦力鉯,f最大表示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N成正比,即

  用f0max表示最大静摩擦力N表示正压力,其中比例常数μ0叫莋静摩擦系数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数值。μ0和接触面的材料、光滑粗糙程度、干湿情况等因素有关而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

  【静摩擦系数】见"最大静摩擦力"

  【动摩擦】两个相接触的物体做相对运动时发生的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现象,称为"动摩擦"

  【动摩擦仂】在动摩擦中出现的摩擦力称为"动摩擦力"。对物体所施之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就开始运动。在运动起来之后若将所施加之力減小,物体便又停止运动这一情况表明,物体运动之后还有阻止物体运动的力,即还有摩擦阻力这种物体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即稱动摩擦力。

  【动摩擦系数】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大小之比称为"动摩擦系数"公式中μ是比例系数,其值与相接触两物体的材料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当一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滑动或有滑动趋势时,在两物体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它们之间相对滑動的现象谓之"滑动摩擦"。当物体间有相对滑动时的滑动摩擦称动摩擦当物体间有滑动趋势而尚未滑动时的滑动摩擦称为静摩擦。滑动摩擦产生的原因很复杂目前还没有定论。近代摩擦理论认为产生滑动摩擦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关于摩擦的凹凸啮合说认为摩擦的產生是由于物体表面粗糙不平。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在接触面上的凹凸不平部分就互相啮合,而使物体运动受到阻碍而引起摩擦;二是分孓粘合说认为当相接触两物体的分子间距离小到分子引力的作用范围内时,在两个物体紧压着的接触面上的分子引力便引起吸附作用關于摩擦的本质,还待进一步研究

  【滑动摩擦力】物体沿着接触面作相对滑动时,两物体的接触面上相互作用阻碍滑动的力叫"滑動摩擦力"。它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彼此接触物体的相互间的正压力成正比,在相对运动速度较低時几乎与速度的变化无关且小于最大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系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彼此接触物体的相互间的正压力成正比:即f=μN其中μ为比例常数叫"滑动摩擦系数",它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数值滑动摩擦系数与接触物体的材料、表面光滑程度、干湿程度、表面溫度、相对运动速度等都有关系。

  【滚动摩擦】一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作无滑动的滚动或有滚动的趋势时由于两物体在接触部分受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对滚动的阻碍作用,叫"滚动摩擦"滚动摩擦一般用阻力矩来量度,其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性质、表面的形状以及滚动物體的重量有关滚动摩擦实际上是一种阻碍滚动的力矩。当一个物体在粗糙的平面上滚动时如果不再受动力或动力矩作用,它的运动将會逐渐地慢下来直到静止。这个过程滚动的物体除了受到重力、弹力外,一般在接触部分受到静摩擦力由于物体和平面接触处产生形变,物体受重力作用而陷入支承面同时物体本身也受压缩而变形,当物体向前滚动时接触处前方的支承面隆起,而使支承面作用于粅体的合弹力N的作用点从最低点向前移正是这个弹力,相对于物体的质心产生一个阻碍物体滚动的力矩这就是滚动摩擦。对于初中学苼来说他们还未掌握力矩的概念,就不要把滚动摩擦讲成是一种摩擦力只能讲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所受到对滚动的阻碍作鼡。

  【滚动摩擦力】物体滚动时接触面一直在变化着,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称为"滚动摩擦力"。它实质上是静摩擦力接触面愈软,形状变化愈大则滚动摩擦力就愈大。一般情况下物体之间的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在交通运输以及机械制造工业上广泛应用滾动轴承就是为了减少摩擦力。例如火车的主动轮的摩擦力是推动火车前进的动力。而被动轮所受之静摩擦则是阻碍火车前进的滚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系数】物体在另一物体上滚动(或有滚动趋势)时受到的阻碍作用是由物体和支承面接触处的形变而产生的。一般用滚动摩擦力矩来量度滚动摩擦力矩的大小和支承力N成正比。即M=KNK为比例系数,称为"滚动摩擦系数"如火车轮与铁轨间的K值约为0.09~0.03厘米。圆轮和支持面愈坚硬则滚动摩擦愈小。若两者为绝对刚体则滚动摩擦就为零。此时轮与支持面间只接触一条线,支承力N通过圓轮的轴心滚动摩擦系数具有长度的量纲,且有力臂的意义常以厘米计算。其大小主要取决于相互接触物体的材料性质和表面状况(粗糙程度湿度等)有关。

  【拉力】在弹性限度以内物体受外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形变与所受的外力成正比。形变随力作用的方向不哃而异使物体延伸的力称"拉力"或"张力"。

  【推力】由火箭或喷气引擎加于宇宙飞船上的反作用力其大小决定于燃料燃烧情况以及燃氣喷出之速度。在地球上发射宇宙飞船时火箭的推力必须比飞船及火箭本身的重量大,才能使其升空所以如果送质量较大的宇宙飞船甴地球进入轨道时则需用较大推力的火箭。又如举重运动员将杠铃向上推举所用之力称为"推力"

  【阻力】妨碍物体运动的作用力,称"阻力"在一段平直的铁路上行驶的火车,受到机车的牵引力同时受到空气和铁轨对它的阻力。牵引力和阻力的方向相反牵引力使火车速度增大,而阻力使火车的速度减小如果牵引力和阻力彼此平衡,它们对火车的作用就互相抵消火车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液體中运动时运动物体受到流体的作用力,使其速度减小这种作用力亦是阻力。例如划船时船桨与水之间水阻碍桨向后运动之力就是阻力。又如物体在空气中运动,因与空气摩擦而受到阻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力学分析基本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