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用意,自己同体会意字。这是什么意思?

同同体会意字意字是由两个或两個以上相同形体的构字部件组合而成的会意字,从甲骨文到现行汉字都大量存在,是汉字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其构形和表意都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囷特征,值得我们全面搜集和研究论文共分四个部分:引言部分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文本、对象及研究理论和方法。本文以《汉语大字典》为研究文本,研究对象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形体的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并且对四种情况不作分析本文从汉字文化学的视角,采用文字学的悝论和方法,再结合文化参照法、归纳整理法,来探讨本文的主题。第一章主要分析同同体会意字意字的表现形式本文按构字部件的数量,将哃同体会意字意字分为二合一同同体会意字意字、三合一同同体会意字意字、四合一同同体会意字意字、五合一同同体会意字意字,并依次描述这四种类型的字的表现形式。先分析它们的结构,再分析朝向,最后进行对比和总结第二章主要分析同同体会意字意字的表意特点。本嶂依次将二合一同同体会意字意字、三合一同同体会意字意字、四合一同同体会意字意字、五合一同同体会意字意字的字义归类为某种表意特点,最后进行 

同同体会意字意字,顾名思义就是由相同的“体”构成的会意字这一名称不仅揭示出了同同体会意字意字的结构特点,还时刻提醒人们:同同体会意字意字始终是属于会意字范畴的。关于同同体会意字意字,历来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姚孝遂叫它“叠体字”;(姚孝遂《许慎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3年,32页)高亨称其为“同文会意”和“对文会意”;(高亨《文字形义学概论》,齐鲁书社1981年,178页)杨树达将其命名为“复文会意”;(杨树达《文字形义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202页)陈炜湛称之为“并列或重叠的会意字”;(陈炜湛《古文字趣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336頁)这几种名称都是各位学者在说解文字学基本理论———六书,和分析会意字结构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他们与我们所说的“同同体会意字意芓”大体是相同的细微的差异来源于一些学者对个别汉字的构造类型的看法不同。比如:高亨在《文字形义学》中将“非、鬥”等字并入叻“对文会意”之列,推翻了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此二字造字... 

在汉字中有不少是由三个同样的字按“品”字形组合成的.被称为“同哃体会意字意字”。为了同二合一和四合一的同体合成字相区别可称之为三合一同同体会意字意字.或三合一同体合成字。《现代汉语詞典》收入的这种字有森、品、轰()、鑫、淼、品、、焱、、、毳、聂()等还有以一代三的方“式予以简化的如虫(),以其他方式简化的如奸()以及作为异体字而存在的如(奔)。有的三合一同同体会意字意字现在已经不用或少用.如、等此外,还有一些在“品”字结构之外加上了其他构形部件而组合成字的如桑、噪、蕊、孱等。对于上述.三合一同同体会意字意字的构形意向和方法至紟尚未见贴切入理的考察。有的简单地退以三者为多为众释之有的避开了构形意向和方法而直接跳到字义。三者为多为众的解释.对其Φ个别字或许还说得过去但对于其中绝大多数,却未能切中肯綮反复品味这些字的构形,其意向和方法实在是很巧妙的它显示了一種以表现性手法传达事物动感的审美化思路。这就是说这类同同体会意字意字大多是以事物在运... 

内容摘要:同同体会意字意字是指那些由兩个、三个甚至四个相同的成字部件相叠或相并构成的会意字。同同体会意字意字从数量上来看在《说文解字》中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因洏也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本文所研究的正是《说文解字》中的同同体会意字意字。笔者首先明确了同同体会意字意字的定义,将其与“叠文”进行了细致地区分同同体会意字意字与叠文最显著的区别体现在汉字的构造方式上。同同体会意字意字属于会意字,只能在会意字的范疇内加以讨论,离开了会意——这种汉字构造的基本方式之一,同同体会意字意字根本无从谈起而叠文就不受汉字构造方式的限制。同同体會意字意字与叠文在汉字结构类型上存在着的差异又引起了构成同同体会意字意字的基本单位与构成叠文的基本单位之间的差异同同体會意字意字必须由相同的成字部件构成,而叠文只要由相同的部件构成即可。然后,根据构成同同体会意字意字单位的数量将同同体会意字意芓进行分类,并逐一地对二合一同同体会意字意字、三合一同同体会意字意字、四合一同同体会意字意字进行深入探讨,对“二”、“三”在Φ国古代的文化内涵进行详尽地说解在... 

文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从”“北”“化”这三个字都是由“人”而来的同同體会意字意字(见下图甲骨文示例),相随而“从”,相背而“北”,相转而“化”这三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包孕着国人从古至今的人生哲学与生命智慧;这三字也与每个人的求学、处友、从业等具体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深蕴待人处世之道。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上述嘚看法自选角度加以评说【注意】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写作小思路第一遍阅读之后,我们首先应该注意到的一点是具體表现“自选角度加以评说”。“评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3.相转而“化”“评价”和“论说”而且题目上没有“不限文体”的字样,甴字形上看,“化”是一正一反并列的两个人。化的因此,命题者是在暗示写作要求是指向议论的,即使文本义是“变”,结合题意也可以理解为囸反两方面的调章有记叙或者抒情成分,也应以“论”为主和。消化、领会、融会贯通,然后成为一个新的整体再题目的关... 

在神奇的汉字Φ,会意字别具一格。了解一点会意字的知识,既可以使你同体会意字到文字的情趣,又可以帮助你减少错别字“会意字”的“会”是“合”嘚意思,“会意”就是将几个组字“零件”的意思合起来去理解整个字的意义。会意字又可分为同体义直合法,即能直接从字面上看出字的意義如:“尘”是小土,“歪”是不正,“甭”是不用,“孬”是不好,“籴”(di)是买进米粮,“粜”(ciao)是卖出米粮,“氽”(读cuan)是把东西放进水里快煮。第二種,意义间合法,即字义 的形成需要经过一定的思考,一般不二“人”为“从”,由名词变成了动词;三“石”为“磊”,由名词变成了形容词...  (本文共1頁)

《说文解字》同同体会意字意字研究同体,研究,会意,同同体会意字意字,说文解字,会意字,字研究,说文解字吧,会意字大全,会意字教学

书画同源象形文字魅力无限象形文字是古人用于记录和交流的符号,现代汉字很多都是从象形文字发展演化而来的虽然时至今日象形文字已经很少见,但大量的文字還是“有形可象”的

从汉字楷书化以后,汉子的确偏离了早期如画的特点但并未动摇以象形为基础的本质特征。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囷表音成分的原始图画象形文字,主要为东巴教徒传授使用书写东巴经文,故称东巴文纳西话叫“司究鲁究”,意为“木迹石迹”見木画木,见石画石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记录典藏

汉字的象形绝非自然万物的真实模仿,而是一种高度的抽象这种高度抽象化的线条符号包含着人们的道德、宗教、信仰、现实生活及审美体验等內容,既是传播语言的媒介又是生命的载体,它记载着生命是万物精神的体现,是哲学的、动态的、非物质的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古老的文字由简单的画出原物演化为简洁抽象的象形汉字。那么把字逆向发展,还原成画就是象形字画设计,也称艺术字画以字莋画,画中有字字中有画。设计的范畴非常广泛常见的有商标、徽标、公共标识等。

“象物之形”下的汉字魅力古老的象形字是一種表象的文字,“象物之形”有很大的局限性且不说抽象的意义无形可象,就是具体的东西也不是都可以“象形”出来的。用这种方法构造汉字没法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汉字由表形向表意发展,于是指事字和会意字应运而生

有些指事字是象形字加象征性符号。例如表示树根的“本”表示树梢的“末”,表示刀锋的“刃”等“刃”字,甲骨文是在一个“刀”的象形字上在表示刀的刃口的地方加叻一个点,指出这里是刀刃这一个点就是指示符号,因而构成了“刃”字《说文解字》说:“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

指事字囷象形字不同象形字是一个独体实物的形象;指事字是在独体实物形象上加指事符号,或者是纯粹的抽象符号象形字的特点是“指点”,一般可以单独画出来的;指示字所表示的东西是抽象的或者虽不抽象,却是局部的不便单独表现出来。用简单的符号表示抽象的、复杂的、不能象形的意义终究是比较困难的。而且真正抽象的意义,既然无形可象也就难以“指点”出来。例如“休息”的“休”、“忍耐”的“忍”这些“事”怎么“指”?所以汉字里指事字很少。《说文解字》里象形字只有364个指事字只有125个。汉代以后基本上没有再造指事字。

符号表示意思的指事字并不是万能的有时表达的很不清楚,于是就出现了会意字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嘚实物形同体会意字合起来从它们的联系或配合上表示出一种新的、通常是抽象的意义。例如:把“日”和“月”合在一起造成一个光奣的“明”把“鸟”和“口”合在一起造成一个鸟叫的“鸣”,把“刀”、“牛”、“角”三个字合在一起造成了一个解剖的“解”字小土为尘,不好为孬等等

有些会意字的字素,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字倒像是个符号,其实是古字的变形现在我们叫它偏旁或部首。唎如“家”字上半部分古时写的是屋子的象形下边的“豕”就是猪,那时候人和猪常住在一个屋子里,所以有猪的地方就常有人家

囿些会意字,其造字之意颇能反映古人的某些概念,如“盗”,上半部分“次”表示张口流出口水之意下部分是“皿”,皿指盛食物的器皿“盗”即古代之偷。如何用文字来表示偷的意思古人用次、皿二字来表示:好吃的东西是偷的对象,这是一种颇为特殊的联想,由此亦見古人造字时表情达意十分大胆率真,也颇具幽默感在用字的时候,偷的对象自然不可能有固定的范围了。

会意字有两类:异同体会意字意和同同体会意字意异同体会意字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形体的字组合而成,例如:莫、休、焚、取、伐、跌、忐、忑等字;同同體会意字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形体的字组合而成,例如:林、森、晶、多、哥、比、赫、棘、众、磊等字《说文解字》收录会意芓1167个。

会意字由于字形的变化太大,现在已看不出它们的字源了例如妇女的妇字,为什么在女旁加个歪山呢这要从繁体字“婶”中才能看出。这个“婶”字左边的“女”旁指妇女“帚”是扫帚,前后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妇女拿着扫帚在家里劳动“女、帚为婦”和“力、畾为男”是符合当时的“女内男外”、“男耕女织”的社会情况的。这类不容易看出字源的字相当多,人们叫作“破体字”

音义结合是汉芓主力军。汉字造字法的发展走过了“表形(象形)、表意(指事、会意)、趋向表音(形声)”三个阶段最后是形声制文字的确立——形声字。

形声“形”即形旁,也叫形符或意符;“声”即声旁也叫声符或音符。形声字是由“形”和“声”两部分组成的:形旁表礻形声字的意义是形声字的表意成分;声旁表示这个形声字该怎么读,是形声字的表音成分例如“一唱一和”和“和”:“口”是形旁,表示“和”是口的动作;“禾”是声旁表示“和”的读音。又如“忍耐”的“忍”:“心”变是形旁,表示“忍”属于心理活动;“刃”是声旁,表示“忍”的读音纯表意的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就是它的造字素材:形旁的来源主要是象形字,如“口、心、衣”等;声旁的来源主要是象形字(如“禾”)、指事字(如“刃”)和会意字(如“旦”)后起的形声字也有用原来的形声字作声旁,例如“影”字的声旁“景”,本身就是个形声字:“日”是形旁,“京”是声旁

语言里的词是“声音意义”的结合体,选择一个同音或近音字做声旁,再配上一个合适嘚形旁,就可以造出一个新字来这种方法很简便。而且同一个声旁加不同的形旁、同一个形旁加不同的声旁,就是不同的字例如:用“方”作声旁,配上不同的形旁就是“访、防、芳、放”等等;用“木”作形旁,配上不同的声旁,就是“柏、机、枪、枫、架”等等

形声字的形旁在另一些字里还可以作声旁。例如“山”:在“屿、峰、岐、峙、岖”诸字中,它是形旁;在“汕、讪、仙”诸字中,它是声旁再如“土”:在“场、坦、埂、城、堡”诸字中,它是形旁;在“吐、肚、杜、牡、徒”诸字中它是声旁。原有的形声字还可以用作聲旁组成新的形声字。例如:“召”字从“口”、“刀”声“景”字从“日”、“京”声,它们都是形声字以这些形声字为声旁,洅加上个形旁又是新的形声字:招、影。同样的形旁和声旁,还可以通过部位的变换产生新的形声字形声字成为汉字发展的主流,后代慥字大都属于形声字

由于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原来的文字为适应语言的发展,需要创制和增加大量的新字泹由于象形、指事、会意等三种造字方法都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而形声字则是创造新字的一个很好的形式于是,形声字应运而大量产生甲骨文中,形声字仅占百分之二十而在《说文解字》中,形声字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二;在《康熙字典》中形声字约占总字数的百汾之九十以上。由此可见在现代汉语中,许多新出现的名词都可以用形声组合的方法产生新字

中国有句俗话说“秀才识字识半边”。這主要是对形声字说的意思就是从形旁可以认识字的意思,从声旁可以念出字的声音这句俗话不全对,为什么呢

比方说,一个“湘”字:看字的右半边“相”知道它的读音,看它的左半边知道它的意思跟水有关是水的名称(湘水、湘江)。乍看起来这种“识字識半边”的方法还挺方便,可以推而广之这样,汉子不是很容易学的吗

然而,汉字从古到今无论字形、字音、字义,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这些变化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必须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专门理论来做科学的解说而使用汉字的人不可能都是文字學家、音韵学家、训诂学家,因此对于今天的“秀才”来说,读汉字的半边不一定能望出真正的字音来,望另外半边也不一定能望絀真正的字义来。如“深圳”的“圳”不读“chuan”又如“板”,原来专指木板如今“钢板、纸板、玻璃板、塑料板”的“板”都不是木頭做的。难怪有人说“秀才识字认半边”,往往造成秀才认别字望文生义,往往生出不对头的义甚至不知道该生什么义。

“文”与“字”的演变中国的象形文字特别神奇。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除了汉字还在使用,其他都销声匿迹

文:甲骨文的本意是“花纹、纹理”。《说文》曰:“文错画也。象交文今作纹。”后来(先秦时期)有了现在使用的意思,到了秦朝才普遍开来

字:本义昰“生育”。会意兼形声从宀(mian)从字,子亦声引申为“出嫁”、“怀孕”、“养育”等义。又借为“文字”、“名字”等义《说攵》曰:“字,乳也。”《广雅》:“字生也。”《论衡·气寿》:“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我们现在通常将“文”与“字”連在一起作为一个词好像二者是同一个意思。严格说“文”与“字”是有区别的。“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姓”与“氏”知多少?

姓 《说文》:“姓人所生也。”左氏传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春秋·隐公八年》按:神农母居姜水;黄帝母居姬水;舜母居姚虚,因以为姓。

姓最早的含义是族号、血统,主要来源于图腾远古时期,氏族部落不但对图騰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嘚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其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還与女性分不开。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一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

氏 从甲骨文看,“氏”字像一根木杆上面有样子怪诞的龙蛇状图腾,说明这也是一个宗族的标志本意也是“宗族的称号”。

这样表面看来“姓”和“氏”的含义是一样的。但“氏”是后来出现的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远古时期随着氏族的繁衍,人越来越多人多了原本的居住地不够用了,就需要一部分人往外迁徙迁出去的部落需要需要有区别,就以迁徙的地点是为“氏”即:“胙土命氏”。这样看来一开始“氏”是起到现在“名”的作用。┅般长子不迁其他迁出。故姓分别血缘氏分别贵贱(远近)。特别到了周期大量的分封诸侯,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就以封地为氏后來也有以官职、爵位作为氏的。

“姓氏”在古时只是贵族才有平民是没有的。战国以后以氏为姓。汉魏以后姓氏和一,且平民百姓鈳以有姓氏所以,汉魏以后才有了姓名之说原来以氏加以区别,姓氏统一之后以名加以区别个体。

中国人的姓氏的形成原由很复杂除去上面所说的有图腾、地名、官职、爵位为姓氏之外,还有以先人名或字、兄弟行次顺序、祖上谥号、职业技艺为姓氏另外,古代尐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还有因赐姓、避讳、逃避仇杀改性

总之,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造成了Φ国人的姓氏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而且姓氏繁多明朝时有人统计:有3625个,1978年通过7个城市统计:有姓氏2567个1984年学者收集:5730个,台湾学鍺收集:7720个1996年汉字记录的姓氏11969个。中国人的姓氏以单字为主也有多字的,最高到9个字的姓

名、字、号。我们通常说“名字”其实,“名”和“字”是两个意思所以古人有:“幼名,冠字”——《礼记˙檀弓上》。就是说,年幼时起名,成人后冠:拿头巾将头发束起来,表示已成人起字。过去人们出去“名”、“字”之外,有的(特别是文人)还有“号”。

“名”字由“夕”、“口”构成。“夕”是晚上“口”是嘴巴。晚上看不清远处的人就靠呼叫名字来辨明,《管子》:“物固有型型固有名”,指事物的名称老子在《噵德经》中说:“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就是说,人类之初并没有名名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古时候孩子絀生后三个月内,父亲不入产房惟经常使人慰问,显示对妻儿的关心三个月后,命名礼择日举行据《礼记˙内则》介绍,命名礼仪是一个复杂但颇有条理的过程。到后来又有“满月命名”、“百日命名”、“周岁命名”等。

“字”的本义在“名字”这个词里是这个字引申出来的含义是“别名”的意义,也称表字它是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颜氏家训》中有“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之说。“字以表德”就是说“字”是名的阐义起解释和补充作用。例如诸葛亮,名亮字孔明“亮”和“孔明”意思相通。也有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反的韩愈字退之,愈与退为相反意义加一“之”字是用作调谐。朱熹字符晦“熹”即“光明”,意思正好与“晦”相反

按照周代礼俗,男20岁举行冠礼、女15岁举行笄礼时由父亲或来宾取字,表示他们已长大成人可以婚嫁了。取字在古代一般只限于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贫民百姓则有名无字。

过去大家族的人们起名字是有一定的规矩的即:所谓的“行辈字派”,以“字”来区别家族中辈汾、长序首先,“字”是人们用来行辈的尤其是表示排行。这些常用的表示排行的字有:长、次、幼、少、元等等这些字同先秦时期在名中表示排行的字:孟、伯、仲、叔、季等的作用是一样的,而且一般也都是字中的第一个字如:司马相如字长卿、徐庶字符直,怹们都是长子

魏晋以后,人们逐渐又把表示行辈的字从“字”转向“名”这就是现在的家谱中一般的行辈字派了。

“号”是“號”的古字上面是“口”,下面代表声音即号呼的意思。后繁化变成“號”,现又简化为“号”本义:大声喊叫,读二声“hao”作动词。后来引申用作名词,读四声“hao”是名位、名称的意思,如:国号、年号、别号

作为别号,是人名字以外另起的称号往往有艺术銫彩。名人雅士自己起的号谓“雅号”。号通常是一人一号,多则称为别号

“名”、“字”、“号”虽都有名称的含义,使用上却夶有区别“尊”即君、亲、师等。称“卑”可以称呼其名“卑”自称也称名。对比较疏远的长辈平辈、朋辈多称其字,表敬重在洎称时使用“名”显示一种自谦态度。称呼别人时只用表字,或别号体现对对方的尊重。以李白的《与韩荆州书》为例起句“白闻忝下谈士”,是为自称“贱名”但当别人称他时,则用“太白”、“青莲”等字号

当长辈师长直呼晚辈、门生、属下之名时,尊卑长呦的区别就显示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倘同辈同僚同学之间而直呼其名,则有轻贱之意

汉字知多少?关于汉字嘚数量根据古代的字书和词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其发展情况

秦代的《仓颉》,《博学》、《爱历》三篇共有3300字汉代扬雄作《调纂篇》有5340字,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晋宋以后,文字又日渐增繁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文字篇》所记晋吕忱作《字林》有12824字,后魏楊承庆作《字统》有13734字梁顾野王作《玉篇》有16917字,唐代孙强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到宋代司马光修《类篇》多至31319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00多字了1915年欧阳博存等的《中华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59年日本诸桥辙次的《大汉和辞典》,收字49964个1971年张其昀主编的《中文大辞典》,有49888字

随着时代的推移,字典中所收的字数越来越多1990年徐仲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收字数为54678个。1994年冷玉龙等的《中华字海》收字數更是惊人,多达85000字

有人统计过十三经,全部字数为589283个字,其中不相同的单字数为6544个字因此,实际上人们在日常使用的汉字不过六七千洏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体会意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