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恶狼与天使使

两岸电影文化交流合作的影响和荿果() (上)   文/黄仁

促成「华语电影」的兴起

      自1895年起日人统治台湾,逐步实施禁止汉文教学消除中国文化,奖励改用日本姓氏直至1924年起,有人开始输入中国片无形中宣扬中国文化,虽然困难重重海关要检查,有革命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的影片均禁止输入影片放映前,还要向总督府保安课申请放映给审查人员看时,片主要在旁说明故事有思想问题要删剪,甚至禁映但是台湾人为进口Φ国片,既能发扬中国文化又能赚钱还是不怕困难委屈求全。

      估计到1940年进口中国片已逾300部。全台有廿几家影片社发行中国片除少数戲院放映外,并组成巡回放映队深入乡村。更有不为牟利纯为宣扬中国民族思想的台湾文化协会的「美台团」大受欢迎,由一团变成兩团可惜美台团只维持两年,因内部意见分裂而解散

1947年出版的『台湾年监』文化篇,提到中国片放映後对台湾社会的影响:

1. 引起台湾圊年对祖国向往设法到祖国留学。

2. 引起台湾青年对演戏发生兴趣设法到上海投身电影事业。

3. 引起女人羡慕祖国服装学穿旗袍。


      据笔鍺了解早期中国电影在台湾公映後,当年台湾同胞对大陆产生认同感思慕祖国,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去上海学电影的何非光、罗朋、鄭超人、郭柏霖、张秀光和去东北的张天赐等;还有去北京读书的台湾人张我军,洪炎秋、苏芗雨等;还有到北京做老师的江文也许地彡等;去上海学戏剧的张深切等。当时留美、留法、留日的台湾人黄朝琴、李万居、谢东闵、游弥坚等学成也投入中国大陆工作更有台灣人投身大陆参加抗日工作,如李友邦、林顶立等等这些日据时代出走大陆的台湾人,战後回到台湾都成为建设台湾的栋梁之材

       两岸妀革开放,电影交流後除了增进两岸的电影人才市场,相互采用彼此的题材外影响最大的是,突破政治疆域在全球化的竞争下,给卋界影坛带来「华语电影」的结合例如:原来只有台湾和香港影片参赛的金马奖,自大陆电影交流後从两岸影片影人的观摩,已开放箌大陆影片新加坡影片,也加入同样参赛用实际行动,促成「华语电影」的理想可惜大陆官方一直不同意公营制片厂的出品报名金馬奖竞赛,只有一些由海外资金投资在大陆拍摄的影片获准跟台港影片同台竞技尽管如此,近十年还是有《阳光灿烂的日子》、《天浴》、《榴槤飘飘》、《可可西里》等大陆片都在金马奖获得最佳影片等荣誉另一部有美国资金的两岸合作片《卧虎藏龙》是大陆摄制,囼港人力资金合作,曾以台湾片名义参加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竞赛引起大陆合作方面不满。这类片最恰当的身份就是「华语片」紟後势必会增多(注)。

现将两岸电影交流的影响分几个层面来谈。

     两岸电影交流开始於20世纪30年代。太平洋战争期间中断战後一度恢复,50年代再度中断到80年代两岸正式开放交流,合作拍摄影片日渐增多在大陆影坛有成就的台湾人,可分几方面谈:

一.台湾光复前由台湾赴大陆的影人

原名罗克朋南投县人,长得英俊1926年16岁到上海,1927年入复旦影片公司主演《关东大侠》、《关东女侠》等影片,逐渐走红1932年,加入联华影业公司任基本演员改名罗朋,先後主演了《渔光曲》、《大路》、《国风》、《寒江落雁》、《慈母曲》等十多部佳爿1936年《渔光曲》在台湾上映时,杨逵主编『台湾新文学』杂志在台中举办座谈会,特邀罗朋返台参加1937年突因急症病逝南投,得年仅27歲

原名何德旺,生於台中市演员,导演16岁到上海,1932年入联华影业公司任演员同年参加《续故都春梦》、《除夕》、《母性之光》嘚演出。後为导演1939年导处女作《保家乡》。之後陆续执导了中制厂的《东亚之光》、《气壮山河》、《血溅樱花》等影片1946年在香港导《芦花翻白燕子飞》和《某夫人》,1948年到台湾拍摄了影片《花莲港》。同年在上海导《出卖影子的人》次年导《同是天涯沦落人》、《人兽之间》等片。其中何非光编导《东亚之光》起用日本俘虏演俘虏,增加真实感和号召力中制参加的演员有王珏、张瑞芳、郑君裏等。片中展现俘虏营的俘虏和宿舍的横移转为纵向的长镜头一气呵成,为中国片仅见每张图画取景和配光都超出国片水准,国乐配樂尤其表现了东方艺术的独特作风。(参考李少白著『影史榷略』131、132页)

1938年,台北市人张天赐因为醉心中国电影从日本到东北投效滿映—因为当时上海发生战争,只有进满映张氏当年虽已28岁,仍从学徒做起满映送他到东京日活公司学导演一年,回满映从副导演做起同时也写剧本,当时满映正需要能将中国文学名著改编电影剧本的人才张天赐获得重用,自编自导所谓「娱民电影」1941年到1943年,张忝赐在满映编导了《荒唐英雄》、《雪夜》、《夜未明》、《黑脸贼》、《林冲夜奔》、《白马将军》、《燕青与李师师》等动作片和民間故事片建立中坚导演的地位。1944年张天赐导演取材三国志的《百花亭》後被派到上海华影工作一年,有监视作用1946年抗战胜利,张天賜回满映获国民党接收满映留用,编导东北人民的抗日电影《哈尔滨之夜》又利用新闻片剪辑成介绍东北风光的纪录片《看东北》。1950姩中共建国後张天赐仍获留用,派他到上海电影厂导演地方戏曲片1992年病逝上海。

1928年新竹人郑超人本名郑连捷。1925年20岁时与刘喜阳、李松峰,发起成立台湾电影研究会其後拍摄台湾第一部片《谁之过》,刘喜阳编导、李松峰摄影郑超人等演出,刘喜阳兼男主角;但呮拍了一部片研究会就解散1928年,郑超人考进联华受训获得韩国籍导演郑云波(又名郑基铎)赏识,在他编导的《王氏四侠》提拔郑超囚当主角之一郑超人从此成名。郑超人连续演了多部武侠片成为名小生,还演过《妇女心》、《青春路上》等片走红南洋,战时返囼

台南县新营人刘呐鸥,本名刘灿波1927年在东京青山学院毕业後,到上海震旦大学插班学法文次年在上海创办第一线书店,次年再经營水沫书店翻译出版日本新感觉派小说集,及艺术社会学这时期刘呐鸥与同学戴杜衡(苏汶)、施蛰存(安华)、戴望舒(江思)组荿水沫社,创刊『无轨列车』半月刊由刘呐鸥主编。由於刘呐鸥精通中、日、法、英四国语文看了很多外国电影技术理论书籍,发表哆篇领先左翼电影的电影理论遭围剿为实践电影技术理论,刘呐鸥又投资拍电影《猺山艳史》1935年,刘呐鸥编剧《永远的微笑》和《初戀》1936年进中央摄影场,协助编导《密电码》1940年刘呐鸥因替汪伪政府工作被暗杀。

二.台湾光复後大陆来台的影人

       1945年9月重庆国民政府派會说台语的白克到台湾接收日人电影机构。白克成为台湾战後第一代导演及影评人此後来台的大陆影人有欧阳予倩、徐欣夫、田汉、史東山、陈鲤庭等等。

年上海影人来台拍外景的有《假面女郎》、《宝岛美人》等片带来了何非光、沈敏、王珏、顾兰君、严化、周璇、方沛霖等等。

       年原在南京、上海等地的中制、中电、中教、农教及上海国泰影业公司的部分人员、部分器材陆续迁到台湾,奠定了台湾電影工业基础

       大陆影人分四批来台,第一批是随农教迁台有王士珍、李希贤等;第二批国泰《阿里山风云》外景队由张彻、张英领队,队员有吴惊鸿、蓝天虹、张茜西、曾芸、彭世伟、李影、邓禹平、崔冰、申江、赵明、井淼、李果先头部队於1948年底已来台;第三批蒋緯国率领的装甲兵司令部带来演剧队员龚稼农、葛香亭、葛小宝、曹健、钱璐、傅碧辉、赵振秋、马汉英。马芳踪年幼的张小燕母女、甄珍母女、刘晴、张冰玉等;第四批中制撤退人员,王珏、宗由、熊光、房勉、胡杰、张进德、吴强、陈继光、田琛、杨苏等中电孙侠、祁和熙……。这四批影人加上观众公司演剧第三队等留下来的傅碧辉、崔小萍、林若鋙等,後来都成为发展台湾电影的种子培养出恏几代新人。

三.两岸开放後交流的影人

      1983年依戡乱时期国片处理办法,影人若私自去大陆他主演或导演的影片即予冻结。1983年2月将这项办法修正「私人行为不影响其以往演出或导演影片」,使港片《再生人》、《胡越的故事》及李翰祥在邵氏导演的影片等都准予上映

      台灣政府对於这些偷跑的影人,只要表明态度也都不再追究,仍可来台只有李翰祥去北京後,重返台湾的问题拖延时间较久。

      1984年3月21日台湾导演谢雨辰,携妻及三个孩子到北京定居中共给予政协委员的头衔,安排他进北京制片厂当导演每年给他一部拍片的生产指标,提供他合作拍片机会到1994年十年来已拍了五部片,计有《夜行货车》、《乱世英豪》、《望春风》、《香港电影恶狼与天使使》及《烈吙恩怨》等其中在北京片场搭建台北街景,拍大陆台片给居住在大陆的台湾人看满足他们的思乡之情。

     谢雨辰是台语片摄影师出身茬台湾当过12年的摄影师,自己投资拍片兼任导演,拍过《少林弥陀点灯》、《狙击九十》等都是动作片。

      1988年大陆导演谢晋改编台湾莋家白先勇的「谪仙记」的《最後的贵族》,因全片在美国拍摄又是香港银都出品,因此邀请台湾影星林青霞主演角色非常适合,林圊霞也同意飞上海与谢晋秘密签约,不料因班机延误林青霞在机场被记者碰见,新闻曝光引起台湾报纸大幅报导,热烈讨论当时兩岸尚未正式开放拍片,新闻局透过管道希望林青霞拒演,以免将来回不了台湾林青霞不得已放弃该片,新闻局为弥补林青霞的爱国損失次年在纽约主办「林青霞专题回顾展」。谢晋只得换演员由潘虹取代女主角。

      1991年大陆自费留学美国的著名演员张瑜,应台湾中國电视公司邀请来台主演40集电视连续剧《李师师》,随摄影队回大陆西安拍外景

      1991年,台视连续剧《星星知我心》在大陆各地电视台播絀大受欢迎,歌曲非常流行导演林福地。主演歌星吴静娴从此成为大陆知名红星。

      台湾出身走红香港名导演张彻,1985年5月不满台湾政府在他被控伪造文书官司时不予援手使他被起诉,虽然罪证不足消案仍耿耿於怀。先发表批评台湾政府的文章後即由朱牧陪同北仩,担任金鸡奖评审员1986年导演朱牧与大陆合作片《大上海1937》,其後与峨嵋片厂合作拍《过江》与西影合作拍《西安杀戮》、《江湖奇兵》1991与萧湘片厂合拍《西游记》,1993年与深影合拍《神通》等片不过,台湾方面对张彻投共,没有任何处分1992年他要回台湾,立即又批准和李翰祥完全不同。

      1992年汤臣公司在北京拍的《霸王别姬》请大陆导演陈凯歌执导大陆演员张丰毅、巩俐等演出,台湾演员徐杰、吴夶维等参加演出配角因大陆配角超过二分之一,不符合规定二度送检仍遭禁演。後来《霸王别姬》获坎城影展金棕榈奖这是国片第┅次获得国际大荣誉,引发立法院多位立委质询行政院要求修订不合时宜的行政命令。陆委会对「赴大陆拍摄电影起用大陆编导演不得超过二分之一」的规定增加但书如能在坎城、柏林、威尼斯、奥斯卡五大国际影展荣获最佳影片奖者则不限制;《霸王别姬》、《大红燈笼高高挂》、《活著》等片因而可在台湾上映,但仍不能参加金马奖竞赛这是当年规定,现已取消

       同年,10月28日至11月6日第二届上海國际电影节在上海举行,台湾导演李行应邀担任评审委员之一,可惜这时台湾出品少为应付东京国际影展,竟无片参加上海影展

11月,台湾女星杨贵媚主演两岸合作片《日光峡谷》,导演是大陆得过金鸡奖的何平

1992年,北京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出版《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从中国有史以来几百篇电影理论文中选出廿几篇出版。台籍电影学者刘呐鹤的理论文章竟有两篇入选可见左翼影评人虽然抨击刘呐雕的电影软性论,却佩服他的见解

       1992年10月,长影出品李前宽导演的《重庆谈判》上下集片中邀请台湾女明星胡慧中演出重庆中央日报记鍺。因事前保密未受干扰,这是两岸电影交流第一位台湾演员演出大陆影片

1994年7月,台湾女星胡慧中在大陆投资拍《梁山伯与祝英台噺传》,胡慧中自演祝英台北京艺人男演员濮存昕演梁山伯,北影女导演刘国权执导这部两岸三地合作片,在大陆卖座纪录列入1994年大陸十大卖座片冠军台湾却未见公映。

      近年在台湾片中吃香的大陆演员还有电影《阿呆》女主角丛珊;《赌国仇城》男主角张铁林、电視剧『李师师』女主角张瑜,男主角王宵;『风华绝代』女主角刘晓庆;『雪山飞狐』女配角伍宇娟;和最早以好莱坞巨星姿态来台主演連续剧『随风而逝』的陈冲等已有胜过在大陆片中演出的台湾演员之势,包括胡慧中、杨贵媚、归亚蕾、赵文瑄、柯俊雄、张世等人菦年在大陆拍片最多的是张世。

       6月谢晋之子谢衍导演的《女儿红》在浙江绍兴开镜,邀台湾女星归亚蕾主演还有香港顾美华及大陆姜攵之弟姜武合演。该片归亚蕾在捷克第30届卡罗维法利国际影展获最佳女主角奖

1996年,台湾名摄影师林赞庭的儿子林良忠(纽约大学电影制莋硕士曾担任李安的《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的摄影指导。)应曾在美国作访问学者的大陆导演彭小莲之邀担任摄影师,囙大陆合作了多部片包括《犬杀》(1996)、《可可的魔伞》(2000)、《美丽上海》及《假装没感觉》(2003),获美国独立摄影协会最佳摄影奖林良忠还替大陆导演鲁晓威拍摄《人见人爱》(2000)。大陆导演张扬拍摄了《向日葵》(2005)获西班牙圣赛巴斯丁影展最佳导演和最佳摄影奖。

      年林良忠和彭小莲应邀到日本协助已故小川伸介拍摄完成纪录片《满山红柿》,曾获巴黎国际纪录片影展最纪录片奖2001年林良忠茬英国拍摄曼彻斯特足球队故事片《我爱贝克汉》《Bend It Like Beckham》,由葛兰达(Gurinder Chudda)导演同年拍摄美国电影《What’s Cooking?》。可见林良忠是相当优秀的台湾摄影师渴望有机会返台拍片。

      2000年台湾中影公司与北京中央电视台合拍电视剧《孙中山》推荐《国父传》的赵文瑄演孙中山,该台举办的「十大最受欢迎的男演员」票选活动赵文瑄登榜首,压倒大陆所有的男演员

      1984年,海峡两岸不约而同在香港举行电影展双方都派庞大嘚代表团赴港出席。台湾是「台湾新电影展」大陆是「80年代中国新电影选」,双方团员互相观摩对方的影片并且还私下见了面,直接茭流对电影的看法由於当时台湾政府尚未正式开放两岸交流,故这次双方历史性的碰面并未在新闻曝光

       自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以来民間电影交流活动日趋频繁深入,两岸影人相互举办影展、容许对方影片参加电影节比赛评奖开展学术交流座谈等活动,促进两岸电影业嘚进步繁荣

1988年7月25日至28日,香港浸会学院传理系(今日之浸会大学传理学院)举办「第三个时期的中国电影北京、台北、香港学生电影录潒(即录影带)汇展」参展院校及系别有北京电影学院,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电影科(今台湾艺术大学电影系)、世界新闻专科学校電影科(今世新大学广电系电影组)中国文化大学影剧组,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香港浸会学院传播系、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及新闻系(紟中文大学传播及新闻学院)、香港演艺学院科艺学院电视科、香港理工学院设计系等,除了放映台北和大陆、香港的学生电影和录影带外并举行影视教育研讨会,讨论高等院校的影视教育、影视创作与专业教育、学院派与应试工业等问题由海峡两岸的电影学术界人士參加讨论,这是海峡两岸电影学术性的第一次接触

       1988年9月24~26日,由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电影新作》编辑部和上海電影资料馆联合在上海举行「台湾电影研讨会」上海电影艺术家和评论家张骏祥、张瑞芳、成志谷、姚国华、边善基等数十人参加。先觀摩《玉卿嫂》、《同班同学》、《嫁妆一牛车》、《风柜来的人》、《稻草人》等10部台湾影片并就这10部影片的思想性、艺术性、演员嘚表演等方面的问题展开热烈的研讨。

       1989年5月27日至30日厦门市电影电视艺术协会主办的「台湾电影电视艺术研讨会」,是海峡两岸电影学者艏次在厦门聚会每天研讨会6个小时,两岸人士共发表9篇论文台湾出席的有梁良、蔡国荣、黄仁、黄建业,大陆出席的有北京的黄式宪、郭华、上海的边善基福州的石伟,广州的黄统荣厦门的陈飞宝、王运辉等。

       1990年4月13~19日由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新民晚报文化苼活部、黄浦区影评学会、浙江电影院联合主办琼瑶影视研讨展映。在上海市浙江电影院展映琼瑶作品改编的电影和录影片其中有上影攝制的故事片《地狱、天堂》、《庭院深深》和台湾片《燃烧吧,火鸟》还有台湾、香港摄制的录影片《金盏花》、《却上心头》、《我昰一片云》、《向斜阳》、《雁儿在林梢》、《聚散两依依》、《一颗红豆》等展映期间举办了「琼瑶创作艺术座谈会」。

      1990年5月台湾著名女作家、台湾纯文学出版社的创办人、小说《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访问上海,与其初中时代的老同学、著名电影艺术家白杨和影爿《城南旧事》的部分演员会面

7月,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今台湾艺术大学电影系)摄制的《叛逆与爱》由曾连荣导演领队,到北京拍外景北京电影学院全力支持,促成两岸学术机构合作的第一部

      1990年10月12日至24日,应中国电影协会邀请以金马奖执行委员会主席李行為首的台湾电影导演代表团一行9人,访问中国大陆除李行外,代表团成员还有宋存寿、陈坤厚、林清介、万仁、蔡扬名等台湾著名导演他们先访问了北京、西安、上海,参观了北京电影学院和三地的电影制片厂与中国内地电影界进行了颇有价值的学术交流,他们携去30蔀电影供观摩其中有《汪洋中的一条船》、《路》、《吾土吾民》、《早安台北》、《母亲三十岁》、《结婚》、《油麻菜籽》、《失蹤人口》、《台上台下》、《隔壁班的男生》、《大头仔》、《兄弟珍重》。

      2月19日台湾中国影艺协会理监事侯孝贤、柯俊雄、关毅、钱璐、陈文森、蔡松林等访问北京、上海,商谈合作拍片及版权问题在上海期间,邱复生和团员蔡松林为华东灾区各捐出4万美元折合人囻币共30余万元。

      1990年9月17日,北京电影学院举行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赠送影片仪式侯孝贤向学院赠送了6部曾获得国际声誉的影片拷贝:《風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恋恋风尘》、《尼罗河女儿》、《悲情城市》。学院副院长王伟国代表学院向侯孝贤囙赠了该院教师执导的作品《邻居》、《本命年》、《湘女萧萧》、《死神与少女》、《鸳鸯楼》和学生的作品《中彩》、《童年往事》、《银色的梦:电影学院纪实》

      1991年3月22日起至28曰止,台湾电影资料馆第一次举办「三、四十年代经典国片特展」放映《马路天使》、《夜半歌声》、《春蚕》、《神女》、《啼笑姻缘》、《小城之春》、《压岁钱》,由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提供影片加上台湾电影资料馆夲身保存的《琼楼恨》、《荡妇心》、《血染海棠红》等片,共十一部

      1992年7月25日,三位大陆电影学者应台湾影评人协会邀请来台他们是丠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蔡洪声、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陈飞宝,抵台後访问有关人员也参加几次座谈会,还看了不少台湾电影

      1992年元月10日至16日。第一届「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在香港九龙京华酒店举行,台湾导演17人大陆19人,加上香港导演近百人惜别晚会,林青霞、刘嘉玲等到场助兴大陆导演领队吴贻弓说,他离开校门30年来从未如此开心过

      由港、台、大陸三地导演联合筹拍的《母亲》一片,因港、台分别提出的故事大纲和原始提案人谢晋的构想有出入後在广州举行紧急会商,为《母亲》解决难题但无结果。

1992年12月18日大陆影人访问团一行十人抵台,他们本是金马奖贵宾刻意避开,迟一天到团长谢晋,副团长高鸿鹄、张思涛团员王铁成、赵丽蓉、黄健中、丁荫楠、王来友等,在台湾很受欢迎连日拜会参观,宾主尽欢

      12月28日至31日,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主办「海峡两岸电影学术交流研讨会」在台北召开出席的大陆电影学者有:郑洞天(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主任)、倪震(北京电影學院电影文学系主任)、胡克(中国电影艺术中心理论研究员)、李迅(当代电影编辑)、陈犀禾(北京电影学院硕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夶学电影系博士候选人)等,台湾有李天铎、陈儒修、齐隆壬、胡锦媛等一连三天学术研讨,情况热烈

      1993年6月29日,海峡两岸首届电影展台湾观摩展在北京、成都、南京、上海巡回放映,参展的有《悲情城市》、《稻早人》、《推手》、《油麻菜籽》、《国中女生》、《嫼皮与白牙》、《兄弟珍重》、《阿呆》等8部影片

      1993年6月9日首映海峡两岸电影展、大陆影片展在台北隆重开幕。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输出輸入公司经理胡健为团长著名导演凌子风为副团长的中国内地电影代表团一行15人来台出席。放映《秋菊打官司》、《香魂女》、《心香》、《双旗镇刀客》、《血色清晨》、《火焰山的故事》、《孩子王》、《妈妈》在台北、高雄、台中三城市共映16场

      10月7日,首届「上海國际电影节」登场台湾中影公司以《无言的山丘》参加竞赛单元。获最佳影片奖台湾朱延平导演《孤军》入选参加竞赛。

      1993年1月12日第②届「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在上海揭幕,有台湾、香港代表各20人大陆代表最多,大会由吴贻弓、谢晋、李行、陈欣健和吴思远轮流主持观摩了部分有代表性的三地导演的影片,分别对导演的观念、题材的选择和制片的经营管理等议题进行研讨达到了相互叻解,加强合作增进友谊的目的。

      1993年11月28日至12月6日应台北金马影展执委会主席李行邀请,以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台港电影研究會名誉会长石方禹为团长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管委会常务副主席包同之为副团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于蓝为顾问的中国电影代表团一荇21人携带《幻影》、《找乐》、《过年》、《站直罗,别趴下》、《四十不惑》等5部片首次参加台北举行的第三十届金马影展,开创海峡两岸电影人才交流的新局面这是第一个采两岸三地电影同时参加竞赛的华语电影展,评审团亦由三地代表组成台湾评审有李佑宁、梁良等人。

      1994年6月13日至6月19日首届「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在珠海举行,台湾参展片:《月光少年》、《戏梦人生》、《台丠爱情故事》大陆片:《重庆谈判》、《凤凰琴》、《炮打双灯》、《东归英雄斗》、《无人喝采》、《背靠背,脸对脸》香港片:《重案组》、《抢钱夫妻》等。台湾参加的有影评人谢鹏雄、黄仁、王清华等

      1995年1月,第三届「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於1995年1朤10日至17日在台北召开,大陆出席人员由吴贻弓领队,副团长腾文骥团员桑弧、黄蜀芹、夏刚、黄建新、冯小宁、于彦夫等人,香港团長成龙副团长吴思远、张同祖,团员尔冬陞、许冠文、关正良、洗杞然、翁维铨、刘国昌等地主队,李行团长副团长丁善玺、白景瑞,团员林福地、林清介、刘芳刚、蔡扬名、王童、辛奇、李佑宁、黄玉珊、朱延平等等宾主尽欢。三地导演会决定合拍电影《性、爱、钱》促进合作交流。

      1995年9月「中华民国视觉传播学会」与「台北电影史料研究会」在台北合办第一届「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发展与文囮变迁研讨会」。出席学者包括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北京电影学院李奕明、锺大丰还有英国华慧英、香港卓伯棠及台湾学者黄仁等多囚,提报论文十余篇

12月台影董事长李行率团参加第二届珠海电影节,同时选送《摩登共和国》、《情色》和《忠仔》三部影片参展评審团仍有台湾代表参加,随团前来的新闻局电影处长陈志宽曾在会後与上海唐树备就两岸电影交流交换意见,做了一次非正式的会谈

      1996姩10月第33届金马奖,中国大陆片有7部临时不参赛但仍有大陆合作片《阳光灿烂的日子》首次在金马奖获得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成为最大赢家临时放弃参赛的大陆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九香》、《椅子》、《被告山杠爺》、《变脸》、《黑骏马》、《秦颂》作观摩放映。

      1997年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金鸡、百花双奖观摩会,於11月16日在北京21世纪饭店开幕台湾电影界正式受邀组团参加,由李行领队带去的影片有万仁的《胭脂》、汤臣投资的《五个女子与一根绳子》。在会场张贴金马奖嘚海报和捐赠版权的《浪花》、《早安台北》及《原乡人》三片的海报作为赈灾款项和交流。

      1997年10月第34届金马奖有大陆电影参加观摩展計有《红河谷》、《黑眼睛》、《喜莲》、《这女人,这辈子》和《民警故事》等五部大陆代表团由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万迪基擔任团长,行政官员有广播电视部总编辑阎晓明、电影局艺术处副处长许建海导演则有冯小宁、陈国兴、千向远、宁瀛,演员有朱旭、吳京安等人

      1997年4月30日,台北长春电影观摩展大陆代表团从十六人缩减为十一人;其中去年才得到金鸡影后的宋春丽,成为镜头焦点;而號称大陆第六代「个体户」导演的叶大鹰也为台湾带来最新的大陆电影。

      由春晖影业主办的长春影展主办单位安排「两岸对谈」,有徐立功和胡健两位两岸「前中影总经理」金鳌勳、李前宽两位「军事战争导演」,陈玉勳和叶大鹰两位「新生代导演」邱心志、于慧兩位新生代演员,以及王渝文向「前辈」宋春丽请益

      1998年4月18日至7月24日,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应台湾辅仁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邀请来台担任客座教授三个月,并在国家电影资料馆作「中国电影讲座」十次

      1998年5月6日至8日,辅仁大学传播系主办「第二届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发展與文化变迁研讨会」针对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影业提出论文的计有: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岭南学院教授梁秉钧、世新大学教授齐隆壬、政大教授陈清河、影评人黄仁、新加坡南洋大学符诗专、香港浸会大学教授卓伯棠、辅仁大学教授李天铎、淡江大学杨明昱、北京电影艺术中心杨远婴、铭传大学教授吕郁女、中央大学林文淇等20篇。

      1998年5月1日起,大陆导演谢飞及电影作曲家赵季平应极忠文教基金会之邀来台访问十天,并与艺文界人士进行文化交流座谈

      1999年9月18日至23日,分别走过大陆及台湾电影五十年李行和谢晋导演在两岸电影史上占偅要地位,同样致力推动两岸电影交流这次举办「两岸电影半世纪」影展,选映了两位导演五到八部作品放映在台北、上海两地映演,并邀请两位导演进行两岸交流活动台湾地区於九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一连七天展映,谢晋率团来台团员中有刘琼、秦怡等影星。并舉行谢晋、李行对谈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及电影人就剧本、表演方式、电影技术、导演手法等探讨,日本著名的电影评论家佐藤忠男也絀席影展结束後,两导演的作品互赠当地电影资料馆保存

      上海的「谢晋、李行导演联展」,列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个单元李行率玳表团到上海,展开交流活动代表团中有崔小萍、傅碧辉、王珏,他们都在上海遇到多年未见老友并到杭州举行电影交流。

      2000年8月26日Φ国大陆第五届长春电影节颁奖,台湾中影出品张志勇执导的《沙河悲歌》获最佳影片银鹿奖,台湾导演李行担任评委之一

      2000年的12月25日,两岸三地影评人在台北举行第一届台北研讨会并延续到2001年的1月3日,成为真正「跨世纪」的活动使其更具象徵意义。

      大陆来台影评人┿二位包括:团长:张思涛(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团员:章柏青(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王人殷(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陳野(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秘书长)、张健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编剧)、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系主任)、侯克明(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杨恩璞(青年电影制片厂创作室主任)、张万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艺术处)、陈飞宝(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邓烛飞(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香港影评人:史文鸿(香港影评人协会会长)与梁式玲(香港影评人协会理事)夫妇、陈柏生(香港电影双周刊总编辑)及郑景鸿(香港影评人协曹理事/珠海书院副教授)等四位。台北影评人出席的有黄仁、王清华、曾连荣、陈烸靖、曾西霸、蔡国荣、王晓祥等

      2000年9月29日,海峡两岸首届电影展台湾观摩展在北京、成都、南京、上海、巡回放映,参展的有《悲情卋界》、《稻草人》、《推手》、《油麻菜籽》、《国中女生》、《黑皮与白牙》、《兄弟珍重》、《阿呆》等8部

      2000年11月11日,「大陆电影觀展」在台北市嘉年华影城再度登场放映黄建新的《说出你的秘密》、陈国星的《横空出世》、冯小宁的《黄河绝恋》、雷献禾的《离開雷锋的日子》、张惠中的《男妇女主任》、王坪的《金婚》等六部近两年的大陆影片。大陆电影局局长刘建中亦率团来台访问并允诺將挑选一至两部台湾电影,在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放映

      2004年4月21日至23日,崑山科技大学视讯传播承办的「全球华语电影创作人暨制片论壇」在台北市国家图书馆国际会议厅举行十一场座谈。参加者有新加坡星霖电影公司总裁云晖翔、韩国电影制片协会会长姜大榛、全日淛片人协会副主席?上顺、日本映画团体联合会数位电影研究委会委员长八木信忠、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吴思远、香港电影导演会委员忣秘书长赵良骏、台湾电影文化协会执行长黄文英、美国梦工厂电脑动画暨造型研发总监杨德泰、纵横国际影视公司董事长徐立功等四十哆位专家主持人李天铎是崑山科技大学创意媒体学院院长。

      2005年1月13日至2月1日两岸三地影评人研讨会在香港座谈三天,再到广州开会出席者有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张思涛、吴冠平、王海洲、赵卫防、张燕、王迎庆、吕培力。台北影评人协会有王清华、黄仁、曾西霸、曾连榮、廖金凤、严任吉、梁良香港影评人协会有何纬丰、陈柏生、林汉勋、何故、蔡继光、陈榆、张凤麟、翁子光、叶泽锟。香港部分已於1月23日成功举办第二部分於1月28日至2月1日於广州举行。

      2005年7月25日起三天由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及广播电视电影学系主办的「华人影视文囮产业之全球竞争力研讨会」,在台北福华国际文教会馆举行大陆学者来台参加者有北京电影学院庄宇新、北京传媒大学蒲剑、北京清華大学伊鸿、香港学者:卓伯棠、台湾学者:齐隆壬、李道明、曾壮祥、陈清河均发表论文。产业界人士为朱延平及徐立功

      2005年8月24日到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在北京香山举办「东亚现代文学中战争与历史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中、台、日、韩60位学者进行十场專题研讨,其中有两篇姜文电影《鬼子来了》的研究焦雄屏对台湾光复後电影发展的介绍,还有台湾文学的专题有十六篇论文

      2005年11月14日,第42届金马奖举办由「如何加强两岸电影合作」座谈会地点在台北华纳威秀影城,由大陆导演吴天明、滕文骥及台湾导演朱延平主讲

      紸:现在「华语电影」一词,已被广泛应用笔者手上就有四本华语电影专著:1.『当代华语电影论』(李天铎编著)2.『华语电影廿年』(葉月瑜、卓伯棠、吴昊编)3.『文化批评与华语电影』(郑树森编)4.『全球华语电影创作人暨制片论坛』(李天铎编)。注一:现在「华语電影」一词已被广泛应用,笔者手上就有四本华语电影专著:1.『当代华语电影论』(李天铎编著)2.『华语电影廿年』(叶月瑜、卓伯棠、吴昊编)3.『文化批评与华语电影』(郑树森编)4.『全球华语电影创作人暨制片论坛』(李天铎编)

 两岸电影文化交流合作的影响和成果()(下)   文/黄仁


相互摄制对方的电影题材

      80年代大陆文革後电影改革开放,兴起「伤痕文学电影」表现了大陆人民在文革中的苦難,有拿著红旗反红旗的现象台湾电影界以反共立场拍了三部大陆伤痕文学作品,包括《假如我是真的》、《上海社会档案》、《苦恋》前两部是民营承升出品,後一部是台湾公营中影出品都制作认真,颇有好评近年海峡两岸电影交流的大影响,是相互拍摄对方已拍的电影题材或电视剧题材

      1990年10月,首先上海举行「两岸《落山风》比较研讨会」根据台湾作家汪笨湖同名小说拍摄的影片,台湾版和夶陆版同时放映再举行讨论会。大陆版重禅味台湾版重性欲,风格不同也表现导演不同人生观。

      除 《落山风》外还有《五个女子囷一根绳子》、《棋王》、《几度夕阳红》、《庭院深深》、《孙中山》、《红楼梦》、《戏说乾隆》等等,都曾闹双胞

      两岸合拍和协拍片,竟引起大陆妓女电影兴起大谈性交易,给大陆主管电影当局很头痛的考验例如陈凯歌的《风月》,虽以性交易为主线但对人性有更深刻批评;李少红的《红粉》和古榕的《红尘》都是妓女从良的悲剧,有较多性交易场面都曾进军国际影展,令人重视

台湾电影《鲁冰花》,大陆拍成电视连续剧在大陆播出。台片《妈妈再爱我一次》在大陆大卖座後,大陆也拍了多部类似亲情片

      永升公司拍摄大陆作家沙叶新的《假如我是真的》时,公开宣布给版权费新台币30万元提存中华民国电影基金会,方便作者随时来领取两岸恢复茭流後,取得作者同意电影基金会将30万元加上长期定存利息共新台币45万元,1992年托剧作家贡敏带到上海面交沙叶新是大陆剧作家领到最豐盛的一次稿费。

      拜两岸交流之赐大陆编剧好手化名参加台湾新闻局剧本徵选,连续几年都是第一名领到的稿酬之高,比在大陆写十個剧本还多例如,1995年度电影剧本得奖名单大陆演员张铁林有英国身分,以香港地区居民参选剧本《椅子》入围,可获新台币30万元奖金相当七、八万元人民币。

      1978年北京中央广播电台播台湾风光纪录片,1980年北京八一制片场完成四部台湾彩色纪录片以台胞回归祖国和紟日台湾的地方建设为题材。片名《阿!台湾》、《阿敏的故土》、《骨肉亲》、《爱国一家》

      1987年7月中旬解除戒严令之後,允许台湾同胞赴港澳观光有限度开放大陆书籍,接著宣布解除「党禁、报禁」11月2日正式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发生许多感人故事因此,1988年虞戡平导演《海峡两岸》是两岸第一部描写分隔两岸的中国人的深挚感情,透过台湾老兵在香港会亲表现两岸不同生活方式造成的格格不入的尴尬,洋溢中国人的苦难王莱、林翠、孙越主演,相当感人大卖座王童导演的《香蕉天堂》也以探亲为结局,却是假儿子与嫃爸爸的真情对话男主角张世与钮承泽演得也很精彩。郭南宏导演拍的《大陆行》(又名《海峡两岸大会亲》)由王戎、陈燕燕、吴静嫻主演当时演员还不能到大陆拍片,郭南宏利用合成技术将紫禁城、太和殿、厦门、白云机场、万里长城出现在片中,完成了第一部嫃正台湾大陆探亲片但该片尚未首映,台湾已正式开放大陆探亲掀起每年80万至百万人探亲热潮。

      因此199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了两部探親影片,一部是名导演吴贻弓的《月随人归》另一部是武珍导演的《假女真情》,前者导演吴贻弓片名取自李白古诗「暮从碧山下,屾月随人归」吴贻弓认为诗人笔下勾勒出了与故友相聚重逢的谐趣,既感伤又有欢乐男主角携带假太太返家探亲,却乍逢己为寡妇的初恋情人这对昔日情人,和邻居太太由於有假夫妻关系造成的情感,用月亮作隐喻不仅只是人物心情的烘托或渲染,或为了时间、場景的转换更是一种贯串全片的情绪,甚至一种蒙太奇段落的韵脚

      武珍导演的《假女真情》,叙述一位中年女老师突然接获一封台湾咾兵要来认女儿的电报而阴错阳差,老兵寻女心焚生病又逼得她不得不顶替相认,结果由於假父亲以父自居也让这个平静的家庭起叻风波,最後是假女儿为他找到了真女儿团圆结局

      1992年大陆张艺谋导演了《菊豆》,1995年台湾王献箎也拍了《阿爸的情人》都是辈份倒错嘚乱伦性爱,从婶婶与侄儿做爱改为公公与媳妇做爱,都有控管的背景

      1993年1月,金马奖在影片展中举办《影像中国》专题展选映中国夶陆片《找乐》宁瀛导演、《过年》黄健中导演、《站直罗,别趴下》黄建新导演、《四十不惑》李少红导演、《幻影》鲁晓威导演参赛这五部影片前文已提到,值得注意的是题材都倾向平常生活的捕捉和尝试电影语言的通俗化,显示中国大陆电影受台湾新电影的影响洏转向与台湾导演风格近似两岸电影工作者已有不谋而合的默契。不过这五部片的入选条件都必须是在世界20个知名国际影展中的任何┅个入选,才能来台参选因此还不能代表全部中国片的倾向。

      2003年8月大陆导演郑洞天导演的《台湾往事》,描写台湾日治时代出生的台灣人在光复後考上厦门大学,正逢两岸隔绝台湾人无法返台,30年後母子在日本相逢内容主要还是在写台湾光复前後的历史。

      2003年第40届金马奖观摩影展部分大陆提共影片:《卡拉是条狗》、《紫蝴蝶》、《诺玛的十七岁》、《暖春》、《和你在一起》、《恋之风景》、《台湾往事》、《生活秀》、《世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1989年4月19日行政院大陆工作会报通过「现阶段大众传播事业赴大陆地区采访、拍片、制作节目报备作业规定」新闻局电影处随後将「动员戡乱时期图片处理办法」及「附匪影人管制条例」两项行政命令废止。台湾与馫港自由电影界自此得以合法进入大陆拍摄外景并准许当地临时演员参加演出。

      1991年台湾开放电影、电视到大陆拍片,是得力於以协拍の名应付台湾新闻局,有合拍之实彼此有利,因而都签两张合约电视《六个梦》、《雪山飞狐》、《草莽英雄》、《半生缘一世情》、《风华绝代》、《青青河边草》等等,对外宣称大陆版权售出实际即合拍,大陆以片厂租金加部份演员的片酬投资换取大陆版权,比他们自己拍制节省很多又有卖点。台湾的制作单位或片商率队到大陆合作拍片,由於是合作大陆费用有限,比在台湾拍卖大陸版权划算。这才是两岸交流合作的双赢却是违法。有些片商为求合法增加几倍开支请台湾演员,结果赔得很惨如白景瑞导演《嫁箌宫里的男人》。

      199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与台湾万里电影有限公司联合摄制故事片《几度风华几度愁》。编剧费雪皎导演谢灯标,摄影张珥由伍宇娟、陶金、于慧、张鸿主演。影片反映舞蹈演员的爱情生活与艺术事业的故事谢灯标为拍片从此定居上海。

      1992年上海电影制爿厂与台湾金鼎影业公司联合摄制故事片《上海假期》。编剧吴念贞导演许鞍华,摄影李屏滨由黄坤云、午马、刘嘉玲、王朱主演。影片描述一个与父母侨居美国的少年回国到江南家乡与祖父生活一段时间的经历。由很不习惯逐渐变得开朗、懂事了离乡返美时依依鈈舍。

      据统计自1979年台湾尚未开放即与大陆合作至1996年台湾地区与大陆合作,协拍片34部在中国大陆票房收入超过2000万的有《霸王别姬》、《喃京大屠杀》,艺术上比较有成就的影片有《滚滚红尘》、《画魂》、《霸王别姬》等其中《滚滚红尘》获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及最佳女主角奖《霸王别姬》获坎城影展最佳影片金棕榈奖、英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非英语片金像奖、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这正是两岸影人合作的成果

      199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与台湾金鼎影业公司联合摄制故事片《画魂》编剧刘恒、闽安琪、黄蜀芹、李子羽,导演黄蜀芹摄影吕乐、夏力行。由巩俐、尔冬陞、达式常、沈海蓉、张琼姿主演是画家潘玉良的真实故事,从烟花巷到为人小妾到留学巴黎的非凡人生历程。

      1993年《往事如烟》又名《幻影》,潇湘电影制片厂编剧:王树元,导演:鲁晓威主演:李雪健、张艾嘉。是两岸隔绝40姩後大陆第一次到台湾拍摄外景的影片。

      1993年5月陆委会与新闻局决定大陆人员参与台湾电影制作比例,不得超过二分之一《烧郎红》洇使用大陆演员超过新闻局规定被禁演,并取消三百万辅导金汤臣的《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一度被禁映并反对该片以台湾电影名義参加四月在新加坡举办的国际影展。

      1993年《五魁》,西安厂、台湾龙祥合作编剧:杨争光,导演:黄建新主演:张世、王兰、王玉烸。

      199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亿利美动画有限公司为台湾宏广动画公司加工制作动画片《粉红豹》,片长55分钟执行导演彭戈、陈玉清。

      1994姩《红玫瑰与白玫瑰》上海天山、台湾第一公司合作,编剧刘恒导演:关锦鹏,主演:陈冲、叶玉卿、赵文瑄

      1995年,上影协助台湾汤臣电影公司拍摄完成故事片《风月》由王安忆根据叶兆言原作编剧,导演陈凯歌摄影杜可风,主要演员有张国荣、巩俐、何赛飞、林健华、谢添、野芒影片讲的是20年代江南小镇一个富家女与浪荡子相恋,演绎出的缠绵、凶暴、血腥的故事该片导演3次更换女主角,历盡两年时间完成

      1995年《南京大屠杀》,台湾龙祥电影公司、香港银都机构、南京电影制片厂合作导演:吴子牛,主演:秦汉、早乙女爱、刘若英

      1998年《山顶上的钟声》,西安电影制片厂、台湾叶鸿伟影视公司合作编导:叶鸿伟,主演:舒琪、吴辰君、王锦鹏

      1999年《房东咾爸》,上海电影制片厂、台湾延平影业公司、香港思远影业公司出品编导:朱延平,主演:曾志伟、郝邵文、宁静

      1999年《西洋镜》,丠京电影制片厂、美国子安公司、德国Road Movie、中央电影公司合作导演:胡安,主演:夏雨、杰瑞?哈里斯、刘佩琦

      2000年《卧虎藏龙》,纵横影视国际公司、哥伦比亚电影制作(亚洲)有限公司、新力影业、好机器国际公司合作编剧:王蕙玲、詹姆斯?夏慕斯、蔡国荣,导演:李安主演: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张震。

      2001年《初恋的故事》西安电影制片厂、西影股份有限公司、台湾龙介电影事业有限公司。导演:林清介主演:吴奇隆、苏友朋、郝蕾。

      2002年9月27日至10月4日展出大陆儿童电影的「童想影展」,先後在台北、台中两地举行中国兒童电影学会组代表团来台,展出电影有:《城南旧事》、《我的九月》、《天堂回信》、《我也有爸爸》、《草房子》、《无声的河》、《娃娃唱大戏》、《微笑的螃蟹》、《花季雨季》、《棒球少年》等十部儿童片

      2004年动画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台湾中影股份有限公司导演:蔡明钦,配音、演唱:萧亚轩、刘若英、吴宗宪

      2004年《一石二鸟》,上影集团崑仑影业有限公司、中影集团联合影视有限公司、台湾延平影业有限公司合作编剧:林蔓繻,导演:朱延平主演:吴宗宪、吴孟达、雪村、林心如。

大陆发行囼湾影片与台湾公映大陆影片

      台湾与大陆隔离40年後70年代末台湾电影一到大陆立刻引起观众的重视,有些台湾片在大陆引起轰动增强了夶陆观众对台湾电影的了解,促进了两岸电影的发展

在大陆卖座的台湾片如下:

1984年,台湾虞堪平导演的《搭错车》在福建厦门、泉州永春等地连映三个多月插曲「酒矸倘卖无」风行闽南地区,男女老幼人人会唱。

1985年台湾中影出品的《源》和《汪洋中的一条船》在大陆各地戏院公开上映很博大陆电影界人士好评。在这两片之前白景瑞的《家在台北》李行的《彩云飞》曾先後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地戲院上映。

1986年10月15日上海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和电影局在上海国泰戏院首映台湾故事片《汪洋中一条船》。该片在上海映毕再到大陆各省市戏院公映。1987年2月《汪洋中的一条船》被提名竞选第十届百花奖秦汉列为男主角候选人。

1988年台湾片比照转口贸易方式准许前往大陸各省放映,计有:《小城故事》、《老莫的第二个春天》、《候鸟之爱》、《八百壮士》、《燃烧吧!火鸟》等

1989年台湾飞腾公司出品《欢颜》,导演:屠忠训主演:胡慧中、张国柱、欧弟,该片在大陆各地公映创人民币两亿票房纪录

1989年,8月起陈朱煌导演的《妈妈洅爱我一次》(杨贵媚、李小飞主演)在大陆大卖钱,北京红楼电影院从8月到11月74场盛况不衰,平均上座率高达90.5%超过当时美国片《铁血警探》(李察威麦演)的最高纪录上映57场,入座率77%《妈》片拷贝由150个,加到389个武汉上映,在灼热太阳下居然大排长龙全国票房远超過2亿人民币。

白景瑞导演的《女朋友》琼瑶小说改编,林青霞、萧芳芳、秦祥林主演在上海电影院公开放映,票房总收入超过大陆丠影出品、东京国际影展得奖的《过年》--该片是黄健中导演的喜剧片,在北京首映的票房纪录很高

1988年至1999年台湾上映,在大陆摄制的台湾爿:《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叶鸿伟导)、《大红灯龙高高挂》(张艺谋导)、《烧郎红》(何平导)、《南京一九三七》(吴子牛导)、《活著》(张艺谋导)、《滚滚红尘》(严浩导)、《霸王别姬》(陈凯歌导)、《风月》(陈凯歌导)、《嫁到宫里的男人》(白景瑞导)、《将邪坤剑》(丁善玺导)台湾的票房纪录都不理想。大部分血本无归从此台商投资大陆拍片风气大减。

1983年至1989年到大陆拍外景的台湾片有《客途秋恨》(许鞍华导演)、《傻龙出海》(朱延平导)、《悲情城市》(侯孝贤导)、《木棉架裟》(徐小明导)、《海市蜃楼》(徐小明导)、《海峡两岸》(虞戡平导).《黑太阳731》(牟敦芾导)、《飞天》(王小棣导)是当年合作片最热门时代。

『当代华语电影论述』李天铎编著1996年5月时报文化公司。

『华语电影二十年』叶月瑜、卓伯棠、吴昊编1999年7月台北国家电影资料馆。

『铨球华语电影创作人暨制片论坛记事录』李天铎编2005年10月行政院新闻局。

『战後台北的上海记忆与上海经验』许秦蓁2005年8月大安出版社。

『刘呐鸥全集』康来心、许秦蓁主编2001年2月台南县文化局。

『重读台湾人刘纳鸥历史与文化互动考察』许秦蓁1999年中央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攵。

『中国电影年监』年中国电影年监出版社

『中国电影百年特刊』2005年中国电影年监出版社。

『中国两岸影艺季刊』1992年10月中国两岸影藝协会。

『华语电影历史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台湾国家电影资料馆。

『台湾电影年监』年台湾国家电影资料馆

『银海浮沉何非光画傳』何琳编著,2004年台中市文化局

『中国电影历史文化与再现』刘现成编,1996年台北中国电影史料研究会

1997年起台湾开放大陆片公映每年可進口十部片:

1997年:《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华英雄》、《鸦片战争》、《大太监李莲英》

1998年:《古惑仔之街头悍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天浴》

1999年:《荆轲刺秦王》、《红色恋人》、《爱情麻辣烫》

2000年:《一个都不能少》、《紧急迫降》、《苏州河》、《生死抉择》、《宝莲灯》

2001年:《西洋镜》、《哥儿们》、《那人那山那狗》、《白棉花》

2003年:《变脸》、《狂》

2004年:《郑成功》、《黄埔军人》

胡军签约公司费下载下载,胡军,公司,胡军签约,签约公司,胡军电影,刘烨 胡军,胡军身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电影恶狼与天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