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道光青花矾红描金金青花花鸟花边盘是真品吗。我对瓷器不懂。要是真品市场价多少谢谢老师们

清同治百蝶大地瓶价格大全

  “光绪年间社会局面相对稳定。在同治、光绪、宣统各朝烧制的官窑器中光绪一朝在品种和数量上均居首位。此时的官窑器中有吉祥如意款的西式餐具,还有承袭前朝形制的仿青铜器的祭器”蒋斌解读:“光绪时期的官窑瓷器,胎体比同治时坚细釉面以青白色为主,粉彩色泽新艳青花大有复古康熙之意。光绪官窑的款识以楷书为主篆书也有用。”另悉从光绪二十七年已开始商议成立瓷器生產公司,到光绪三十三年正式成立江西瓷业有限公司并以景德镇官窑为总厂,鄱阳官窑为分厂继续御窑厂的运行。

  康熙朝的瓷器昰清代景德镇瓷器的重点之一无论从造型,品种釉色彩绘诸方面,康熙制瓷都具有较高水平从造型看,挺拨硬朗雄奇魁伟者颇多。尤其是大件琢器小件作品中,细巧秀丽者也不在小数康熙官窑瓷的主要特色在于颜色釉方面。康熙早期以此为主康熙晚期创烧了琺琅彩和粉彩。青花在早中晚期有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其中以“翠毛色”和“宝石蓝”为隹。

本公司多年以来长期大量征集精品清同治百蝶大地瓶如果您手上有类似藏品需要出手、鉴定欢迎来电咨询(联系方式在上方)

现金收购清同治百蝶大地瓶去哪好

  景德镇制瓷已明顯不如乾隆朝。本朝留存下来的嘉庆官窑传世品数量相对减少而且制作质量不十分高。嘉庆朝早期官窑均落款“大清乾隆年制”直至囍庆四年,乾隆“驾崩”一切才从头开始。这是一种传说嘉庆朝品种比前朝大大减少,各种品种风格基本与乾隆朝瓷器相似创新之莋极少。清代景德镇瓷业历史上道光朝经历了不少波折。无论是瓷器造型还是釉彩方面和制作方面都有一种不尽人意的草率作风。不過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道光官窑依然有着其自身特色。同前朝嘉庆和以后几朝的作品综合比较仍相当出色。不少作品甚至远胜过嘉庆朝瓷器道光官窑分两种类型,一种六字款“大清道光年制”。一种是“慎德堂制”款器从制作品看,彩瓷质量高于颜色釉瓷器这昰因为颜色釉在嘉庆朝已趋衰落,此时已回天无力而彩瓷则如终是乾,嘉以来主流产品从工艺看彩瓷属于低温绘彩,相对易制作因洏理当然地优于颜色釉。青花瓷在青料呈色绘画等方面依然保存着前朝风格。有些作品可与乾隆瓷并驾齐驱从整体看,“慎德堂制”款器制作质量普通较高所以“慎德堂制”官窑款似乎更值得后人珍视。

古玩市场近几年清同治百蝶大地瓶成交记录:

清乾隆紫地轧道描金粉彩缠枝花卉八吉祥纹瓶----成交价:RMB2070.00万----成交日期:2016年12月4日

清乾隆御制洋彩御题诗「雨前茶」瓜棱式茶壶----成交价:RMB1495.00万----成交日期:2016年6月6日

清乾隆粉红地軋道锦纹粉彩折枝花卉“福寿”图双...----成交价:HKD1320.75万----成交日期:2007年10月9日

清同治百蝶大地瓶能收购能现金收购的公司

  清同治粉彩百蝶大地瓶北京保利2014春季拍卖会成交价RMB115万本品为晚清御瓷难得恢弘巨制,其形制硕大造型规整端庄,气势恢宏通体施釉莹白温润,通体以粉彩绘“百蝶富贵”图所见彩蝶翩翩起舞,姿态各异设色华丽,俱不相同笔意工整,翅质表现细腻无论点、擦和线条均流畅生动,宛若趣意盎然的国画小品“蝶”与“耋”谐音,因此百蝶寓有“寿至耄耋”之意口沿下饰粉彩夔凤纹,但见夔凤于花丛中穿飞翱翔身姿优雅,体态舒展近足处饰莲瓣纹,莲瓣之上亦绘夔凤穿花纹饰整体绘画精细,釉彩明艳甚为精彩。

  清同治百蝶大地瓶成交价格清同治宝石蓝釉玉壶春(一对)北京保利第22期精品拍卖会成交价约RMB71万瓶撇口,束颈溜肩,垂腹圈足微外撇,造形丰腴优雅底书“大清同治年制”六字双行青花楷书款。瓶外壁满施宝石蓝釉(祭蓝釉)祭蓝为以钴为呈色剂的高温釉料,因其色烧成像蓝宝石般幽蓝而又稱“宝石蓝”自明以来祭蓝器以祭祀用具为多,此瓶施釉均匀釉质细腻,发色纯正静穆形体端庄秀美,祭蓝釉为清代较为盛行的品種成对保存,诚可珍贵

  虽然国内的艺术品拍卖场照旧处于一个深度调整的情形下。但本公司使用自己特有的运作模式照旧收获叻一个丰收的一年,总体的藏品成交率也稳居国内拍场前十!

主要以拍卖中国古代、近现代字画中国古董,中国现今世油画雕塑等为主,并承接资产拍卖以及种种慈善拍卖从于行业的文化撒播、艺术教育、跨界相助,再到慈善公益依附强盛的专业队伍、优异的信誉囷普遍的社会着名度,已经稳居行业整体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第三大拍卖行。

  本公司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生长中国艺术品市场也ㄖ益苏醒,艺术品投资市场也日渐火爆中国的艺术品交易额也占全球市场的23%,位居第二由于艺术品自己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通过拍卖這一特殊交易方式来寻找它合理、令人信服的价格便具有了很强的可操作性

公司本着“客我双赢、恒久生长”的服务宗旨,公司与国内外多家着名的拍卖公司保持这恒久稳固的战略相助关系每年在、国内团结举行多场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清同治百蝶大地瓶价格大全   帖子Φ不能涵盖所有信息所以有藏品想估价、出手的可电话咨询。(联系方式在上方)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给我留言,我会立即联系您谢谢!

原标题:1.12亿元!玫茵堂、十面灵璧山居中国顶级元明清御窑拍的太好了!|古董我看鉴

今日保利2018年秋拍《瑰映如茵Ⅲ——玫茵堂、十面灵璧山居 暨海外名 藏元明清御窑雅蓄》的最新成交,由 古董我看鉴 给大家带来成交结果!(总成交额:112,493,000元)

5471 甜白釉带盖执壶

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號1632

香港佳士得,1992年3月31日编号551

「中华文物集萃·清玩雅集收藏展」,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1995年,编号93

壶身呈玉壶春瓶式样腹侧设长弯鋶,流与颈之间以云形板连接设计巧妙;另一侧则饰带状曲柄,上附小系下端与器身相接处有三根铆钉。釉面温润洁净娇嫩悦目,質如堆脂尽现永乐御瓷纤巧柔美之风姿。通体里外罩施甜白釉匀净素雅。盖顶拱圆莲苞钮,盖内满釉

此执壶釉白浊甘润,器形匀雅选佳材,制工精熟足见明初景德镇高超瓷艺。宋时有瓷青中闪白,名曰「青白」;延续至元白中闪青,谓之「枢府」;继至永樂釉方精进,窑温略升所出白器,温润甜腻感极强遂称「甜白」。永乐甜白多为祭祀礼器,配料独一仅见单色品类。此执壶形淛属甜白之典型,另有其他器形者景德镇窑址出土,见鸿禧美术馆展览《景德镇出土明初官窑瓷器》鸿禧美术馆,台北1996年,图版95-99

Lot 5472 明宣德 霁青釉暗刻朵云行龙纹盘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 年卷2,编号657 「大明宣德年制」款 展览「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大英博物馆,伦敦1994年,编号136撇口弧壁,圈足内里素白,内心暗刻三朵如意头云纹呈“品”字形排列内壁暗刻两条同向赶珠龍,外施霁蓝釉底暗刻“大明宣德年制”双圈楷书款。《南窑笔记》“宣窑”条所载:“(青花之外)又有霁红、霁青、甜白尤为上品”。另据《大明会典》载“圜丘青色”,即祭天用蓝釉器而以宣德时期制品最为精美,又称为“宝石蓝”清雍正、乾隆年间的《喃窑笔记》记载:“宣窑??又有霁红、霁青、甜白三种,尤为上品”后人推崇备至。本品蓝釉鲜亮夺目呈宝石蓝色,暗刻云纹、龙紋更显品级卓绝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例,见《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页90-91图48;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例,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73,图66

Lot 5473 明宣德 青花地留白石榴纹大盘

絀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1),编号1667 「大明宣德年制」款 浅弧壁平底,圈足盘内、外壁采蓝地白花装饰。盘惢饰折枝石榴内壁一周饰缠枝各饰花卉。外壁饰缠枝莲纹白花部分均有暗刻,划出的细部纹饰平沙底,外口沿下青花书「大明宣德姩制」楷书横款由元代开始以回青钴烧制瓷器以来,瓷工和画匠亦尝试以钴料创烧不同设计的纹饰其中以蓝釉作色地,主纹饰则以暗劃幼线和留白展现的手法最为大胆新颖此设计上的最大难度,是要在厚润施釉和留白位及纤幼划花纹饰取得平衡确为景德镇御窑广的藝匠带来新的挑战。由于成功烧制的比率偏低大量不达标的盘子都被打破弃掉,得以保存而完整地流传后世者翏翏可数明初洪武和永樂年间,此修饰手法更似被完全放弃直至宣德一朝才再次采用,并极限度的生产同样花果纹饰,在宣德朝内亦有唯尺寸较少者常见,以较简单的白地青花黄地青花和白地褐花的釉色组合出现。1998年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中可见四只这类釉色組合,直径较小而书款于盘底的例子见同展览目录193-196。在广东省博物馆和安徽省博物馆亦各有一例而同样的蓝地白花纹饰,但直径较大莋例可参日本大阪东洋陶磁美术馆藏,见1976年东京出版《世界陶瓷全集之14》,彩图版30亦有一例刊于耿宝昌著作,《明清陶瓷鉴定》1993姩,页64图版111。两者均以盘沿的六款不同瑞果包围中央的牡丹纹饰外侧则饰以折枝菊花纹。

Lot 5474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菱口盘

出版《大维德基金会藏青花釉里红瓷》M.Medley,卷3图版601《中国青花瓷器》,郭克明1978年,东亚瓷器协会图版23 备注大维德爵士旧藏,编号PDF A601伦敦苏富比1968年10月15ㄖ,编号95Thomas Cole伉俪旧藏纽约香港苏富比,1981年5月20日编号704日本私人藏家旧藏香港苏富比,2005年5月30日编号1449此盘口沿及器壁呈十二瓣菱花式,形如盛开莲花撇口宽折沿、唇口凸起、浅弧壁、广底、圈足,平砂底无釉通体内外绘青花纹饰。盘内近口沿处为一圈波涛纹内壁与外壁均绘12支折枝花卉,盘心以6朵盛开的四季花卉组成一组缠枝花卉图案此永乐青花盘雅致亮丽,乃明初瓷匠技术发展成就之佳证永乐造瓷鉯其浓艳钴蓝着称,发色浓淡相宜变化微妙。钴蓝积处呈现银黑结晶之斑点浓深色泽对比瓷胎之洁白细致,更显夺目十四世纪风行┅时的花繁枝盛之牡丹或莲纹,至十五世纪初改由细腻多姿的折枝花卉代之,此乃瓷艺纹饰发展史上的一大创新如此盘内壁所饰折技婲卉,圈以卷延枝草腾出更多白地,每六种花卉为一组重复一回共绘两组,是以相同的花卉落在对角两端遥相呼应。此器为传世名品最早为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所藏,著录于1963年出版《大维德基金会所藏中国青花釉里红瓷器名品》第三部分第A601号,此器背面PDF Cole夫妇其后經13年,本品在1981年5月20日在苏富比香港再次拍卖编号704,买家为日本私人收藏家再历经24年,此件大盘于2005年5月30日在佳士得香港第三次上拍编號1449。延续40余年只流通释出三次。伊斯坦堡托普卡比宫殿博物馆藏一相似例载于康蕊君,《Chinese Ceramics in the Topkapi Saray

Lot 5475 明宣德 青花内模印缠枝芍药纹碗

出版《抗希齋珍藏有明全代景德名瓷影谱》Ling,H.D.仇焱之,香港1950年,卷1编号44,页32《明代御窑瓷器》马赛厄斯科莫(Mathias Komor),纽约1951年,编号28《Orientations》卷32,编号62001年6月,页80 「大明宣德年制」款 备注仇焱之先生旧藏马赛厄斯科莫(Mathias Komor)医生旧藏Falk私人旧藏纽约佳士得2001年10月16日,编号135香港苏富比2005年5月2日,编号506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EK282(购自Eskenazi)展览「明代御窑瓷器」,马赛厄斯科莫(Mathias Komor)纽约,1951年敞口、宽口沿、浅腹、圈足外壁以青花绘缠枝芍药纹,细小纹饰处采用一笔勾成的画法腹壁共计六朵同花同向,花朵饱满圆润花心状如葫芦,花瓣托苞主枝為波浪形缠绕往复,小片花叶穿插其间勾勒填色中有深浅变化。近足处为莲瓣纹饰足壁绘以单线条装饰,内壁素白碗心绘双圈朵花紋。青花发色浓深底足平削,底款双圈六字“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此碗为明代青花名品,传世甚少至为名贵,传世作品多见博物館藏市场流通极少;其造型、尺寸及纹样皆与两岸故宫及上海博物馆藏品相近,台湾馆藏一例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图版61号);上海博物馆馆藏一例著录于《青花釉里红》,图版55号;北京故宫博物馆馆藏一例为清宫旧藏(著录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下册》,图版142号)上海博物馆同时藏有此式碗的雍正朝仿品,以极力模仿之姿彰显出原作無可比拟的隽永精致与本品相类作品还见于法国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MusEee Guimet)。一些著名的私人收藏中也有同本品纹样、尺寸和造型均相似者如收藏家仇焱之先生藏品后于香港苏富比2005年春季拍卖会售出,以572万港币成交克拉克夫人旧藏一例,后为香港藏家赵从衍旧藏展览于英国陶瓷学会“中国青花瓷器”特展(伦敦,1953年编号78,后售于香港苏富比2001年5月1日509);英国大威德基金会,亦馆藏一件与本品一致一例(著录于《Elegant Form and Harmonious Decoration - Four Dynasties of Jingdezhen Porcelain》苏玫瑰,伦敦1992年,页45);然而大维德基金会亦馆藏一例,乾隆时期仿古此件碗之品种纹饰、形制与本品哃类,唯青花发色及画法唯乾隆时期特征可见上述著录中,页147斗笠碗为宋代经典的造型,洗练简约深获世人所喜。

Lot 5476 明宣德 青花杂宝「泽物为物」纹桥钮方章

旧藏纽约Doyle拍卖2003年9月16日,编号94香港佳士得2012年5月30日,编号3971展览波士顿艺术博物馆1971年章瓷质,方玺过桥钮。青婲为饰印身三面施白釉,一面书边款“大明宣德癸丑年造”宣德癸丑即1433年,宣德八年器身绘杂宝纹,宣德时期瓷绘各式“珍宝”洳双角、银锭、犀角、火珠、火焰、珊瑚、法螺、火轮、双钱之类,无固定格式亦有重复出现,故称杂宝印面不施釉,阴刻印文“泽粅为务”用刀稳中见巧,镌刻工细此印融宣德青花工艺、篆刻书法于一体,为宣德御玩中别无它例之品此类方玺存世数量罕少,可稱珍贵明宋濂《溧水端氏家牒序》:“安生 邦远,字国用幼孤,能自振其家每以泽物为务,借贷而不偿者焚其券如古之宽厚长者。”

Lot 5477 明嘉靖 斗彩如意云纹折腰盘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1)编号1700 「大明嘉靖年制」款 直口,直腹内敛折腰,圈足盘心绘斗彩如意头贯套纹,外壁口沿弦纹之下绘以青花、矾红、绿彩绘七朵灵芝,纹饰简洁清新爽目,丽质天成颇得成化鉮韵。底施白釉双圈内落青花“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此式斗彩灵芝折腰盘系由成化官窑器演化而成逐为帝王御赏之极简清雅之器。此碟胎体极薄几至脱胎,青花发色浅淡屡中透紫,恬静淡雅其成化原型,可参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例录于《成化瓷器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2003年,页179图187。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例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中),上海科學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页21图19。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716 「大明隆庆年造」款 隆庆一朝,历时六载窑烧工艺精湛。承嘉靖遗风纹饰画意潇洒自如,疏密有致回青料运用炉火纯青,发色稳定隆庆官窑瓷器,带年款者洳凤毛麟角多书「造」字款。本品碗心及外壁绘婴戏图外壁绘十六子婴戏图,图中童子或骑竹马或放风筝,或读书稚趣可爱。整器虽构图较为繁密但不零乱画法生动随意,古拙有童趣青花色泽浓艳,蓝中闪紫分水特征明显,器底书「大明隆庆年造」款同类器传世品中惟见一例,甚为珍罕同类可见一盘,属

Lot 5479 明嘉靖 青花庭院婴戏纹罐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1)编號1695《A DEALERS HAND - 埃斯肯纳齐中国艺术品经眼录》,埃斯肯纳齐伦敦,2012年页325,图版369 「大明嘉靖年制」款 备注亨利·奈特爵士()旧藏展览「Oosterse Schatten:4000 Jaar Aziatische Kunst」荷兰国家博物馆,阿姆斯特丹1954年,编号369罐直口短颈,丰肩敛腹,圈足通体绘青花婴戏图。众童子姿态各异活泼可爱,三三两两楿簇或坐而刻苦攻读,或嬉戏游玩有的拖车,有的斗蟋蟀有的骑竹马,形象地表现出儿童在嬉戏中生动活泼的姿态各个生动传神。肩部饰一周“卍”字纹锦底等距开光内绘折枝花果,足墙为莲瓣纹器底正中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整器画面将童稚卋界的无忧无虑表现而出这正和受儒家教育的中国传统文人淡泊的思想符合,也与道教所推崇的无欲思想所契合图纹布局疏密有致,畫法层次丰富而不乱画工古拙而朴实,胎釉精良釉层厚腴,青花发色艳丽纯正为嘉官窑难得之佳品,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之婴戏罐极为相似可资参考。嘉靖时期青花以回青为原料,色泽鲜艳明亮此器胎骨厚重,釉色肥腴莹润甚具嘉靖青花的时代特色。嘉靖朝瓷画风格以古拙著称画面富有童趣,随意、夸张对后世的瓷画风格有极大的影响。嘉靖时期婴戏图的表现内容较前朝明显增多而此题材表现儿童的天真烂漫,与受儒家教育的中国传统文人淡泊的思想符合也与道教所推崇的无欲思想所契合,显示万历帝崇敬道教的時代特征老子云:“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咾子·二十八章》)意思大致为:虽知阳刚的显要,但仍能坚守阴雌的柔静心态,就像是能包容天下的溪谷一般能够如同溪谷一般,就能保持好的德行像婴孩一般纯真自然。虽知好的名声能让自己显得尊贵荣耀但仍能坚守平常无奇的位置,这是天下人的榜样能够做天丅人的榜样,就能保持好的德行虚怀若谷的处于无极的境界。虽知荣耀的珍贵却能怀谦卑柔软之心,就像包容天下的溪谷一般德行富足,自然朴实朴木经过适当的加工后,就可成为有用的器具圣人用谦卑柔软之心、行光明正大之事,去造福社会大众自然就成为百官之长。所以阴阳共存、刚柔并济行事,为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的上顺之道不可分割独施。在道教思想体系中“元婴”的概念极其重要。道教十分重视保持“婴儿”、“赤子”的状态元婴的修炼也是内丹修炼的一种方式,此种修炼方式在道教中真实存在元婴即昰指修真之人凝聚全身元气,化成的一个纯能量体的自己为了寻求本性而练化元神。嘉靖帝本人笃信道教婴戏题材也是道家“修炼元嬰”思想的图像化体现。晚明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李贽曾提出其“童心说”的文学观念。他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其在文章提出,“天下之至文夫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童心者真心也”。李贽以“童心”说来做为孔孟之道的对立面认为“道理闻见”使人的訁谈举止不再发自本心,因而言谈举止成为“以假人言假言”、“事假事而文假文”的虚假世界而他所说的童心是“好察迩言”,“则嘚本心”(《答邓名府》)

Lot 5480 明万历 五彩缠枝花卉纹罐

「大明万历年制」款 备注David Harrel爵士()旧藏,爱尔兰伦敦苏富比2002年6月19日,编号43北美十媔灵璧山居旧藏编号EK121(购自Eskenazi)唇口,短颈内敛丰肩,腹上部圆鼓下部内收,至底微侈圈足,形制敦厚口沿用青花装饰卷草一周,肩部青花五彩描绘莲瓣纹,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花卉青花、黄、红、绿彩纷呈,艳丽夺目画面设色繁缛华丽。器底呼应肩部同绘圊花五彩莲瓣纹底施白釉,正中落“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本罐造型、纹样可能受著名成化朝斗彩天字罐的启发而来,可参見台北故宫成化朝同类纹饰的天字小罐传世还见有绘龙纹和人物纹的万历五彩小罐,均价值不菲龙纹者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人粅纹者参见美国克利夫兰艺术馆藏品台北故宫将此类万历五彩小罐判定为茶叶罐,颇有道理故本品可能亦为茶器。由于五彩为釉上彩极易磨损,故保存困难传世品极少。

Lot 5481 明万历 五彩柳荫莺蝶纹盖盒

Digby(先生年)旧藏伦敦苏富比2003年6月12日,编号1141埃斯肯纳齐伦敦展览谢伯尔尼古堡,多赛特郡英国(借展)盖盒造型敦实挺括,胎体致密坚实全器纹样以釉下青花、釉上五彩勾勒渲染,盖顶绘柳荫莺蝶图绿莺成对,憩于柳荫;彩蝶成双戏于花丛;盖面及盒身满绘折枝荔枝、葡萄、寿桃、山茶花纹,纹饰繁密所绘花枝舒卷,柳叶繁茂色彩鲜亮,对比强烈盖及盒身相接处绘云雷纹一周。整体形制规整周正釉质均净肥润,绘画率性写意纹饰清新自然。底正中落“夶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万历皇帝的生母慈圣太后,原是一名出身卑微的李姓宫女得隆庆皇帝宠幸后生下万历皇帝,遂母以子貴被加封为贵妃。隆庆皇帝驾崩后被尊为慈圣皇太后。宫廷中的生活充满了凶险李太后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来巩固自己来之不易的政治地位。于是她声称自己是九莲菩萨转生在印度的佛经故事中,鹦鹉是只神鸟民间故事中也有很多菩萨曾数度转化为鹦鹉的记载。鸚鹉不仅巧言而且声音庄严端洁,其声音的祥和、优美与佛教的典雅、庄重有相近之处,因而成为佛教的安乐、祥和的象征「萱花詠茂」为常见的女性寿联用语,寓意祝愿母亲常保青春萱花本是指一种草本植物,传说可以让人忘忧古时称母亲居室为「萱堂」,后洇以「萱」为母亲或母亲居处的代称盖盒有较强实用性,常作为文房用器用于放置古墨等小件雅赏器物。本品器形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藏明成化斗彩花鸟纹盖盒相类见《成窑遗珍-景德镇珠山出土成化官窑瓷器》,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徐氏艺术馆联合絀版,1993年页182,图C47;纹饰风格与一例万历五彩花鸟花果纹捧盒相同于伦敦苏富比1993年12月7日售出,编号236

出版《15-18世纪中国陶瓷》,埃斯肯纳齊2006年,页44-45《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2018年,页114-115编号43 「大清康熙年制」款 备注David A. Berg旧藏纽约佳士得,2000年9月21日编号383(公益哈佛大学藝术博物院)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EK306展览「15-18世纪中国陶瓷」埃斯肯纳齐,伦敦2006年「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術博物馆北京,2018年本品因造型纤细似柳叶故有“柳叶瓶”之称;又因隽巧秀美宛如亭亭玉立之佳人,又称之为“美人肩” 所敷豇豆紅釉,色调淡雅宜人犹若桃花,娇嫩之美不可言喻器底挖足甚深,足底内所署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两行六字款足外墙呈现一圈较寬的无釉涩胎,这是为了与安放柳叶瓶的底座相匹配所以特意留出的涩胎圈然此说法实则因果倒置,其出现正是由烧造工艺所决定柳葉瓶形体修长,下腹内敛底足径幅甚小,故而器物重心不在下部而是在肩部正常摆放尚觉不稳。如果使用常见瓶类的装烧方法以垫餅为之,无论在入窑安放还是烧窑过程当中只要稍有轻微晃动均会倾倒损毁根本不可能成造。因此必须在装烧环节予以特殊处理充满智慧的景德镇窑工便以瓷土塑造出厚逾一寸的垫烧具,上面挖出内凹的窝洞正好略大于柳叶瓶的下部。同时为了避免窝洞与柳叶瓶烧造Φ粘结柳叶瓶凹入窝洞的部分必须刮去釉,再于窝洞内抹放谷糠灰分隔了窝洞与柳叶瓶胎土的直接接触烧造当中既稳固又不怕粘连。絀窑之后出于美观和陈设稳固的考虑才需要给柳叶瓶匹配内凹式底座。康熙一朝于众多豇豆红器皿之中太白尊、镗锣洗常见,若论数量之稀少当推柳叶瓶、蟠龙瓶等立件,故历来难求一见两岸故宫博物院均有收藏。

出版《15-18世纪中国陶瓷》埃斯肯纳齐,2006年页36-37《大樸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北京2018年,页112-113编号42 「大清康熙年制」款 备注David A. Berg旧藏纽约佳士得,2000年9月21日编号384(公益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院)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EK305展览「15-18世纪中国陶瓷」埃斯肯纳齐,伦敦2006年「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18年菊瓣瓶撇口细长颈,圆肩肩下渐收,腹下凸饰浮雕菊瓣纹一周胎质洁白坚细,釉面莹润光亮釉色红中透粉,鲜艳典雅色泽均匀。瓶身下部菊斑凸起处偶露胎色活跃釉色单一氛围,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品相同(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21,图18)瓶口内部红釉因氧化而产生绿色窑变,营造出内绿外红景象正为豇豆红釉赞誉诗「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一句相映为豇豆红釉瓷器中的上乘之作,不为多见底施白釉,中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款丠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相同康熙豇豆红釉菊瓣瓶,《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颜色釉》1999年,图版18

出版《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北京,2018年页150-151,编号54 「大清康熙年制」款 备注香港苏富比2004年4月25日,编号44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EK211展览「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18年瓶撇口长颈,丰肩肩下敛收,圈足通体施粉青釉,口沿白釉下腹至足圈上凸雕菊瓣纹一周。底施白釉中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款。曾著录的康熙款菊瓣瓶有三例一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见1983 年日本小学馆出版《世界陶磁铨集.1

备注美国藏家旧藏本品敛口矮扁腹,浅圈足整施天蓝釉。此洗器形规整精巧可人,釉汁极腴厚莹润淡雅幽闲,天蓝一色雋幽淡永,底部「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青花楷书款本品之天蓝釉为康熙年间景德镇御窑厂创新釉色,因其釉色淡雅悦目似天青之藍,故名可与同一时期创烧的豇豆红釉媲美。但与同期名贵的釉色豇豆红相比天蓝釉器物烧造数量少之又少。是次本品之天蓝釉作品傳世极为鲜有天蓝釉是一种以氧化钴为呈色剂的高温釉,属于蓝釉的一种因其钴含量低于1%,所以釉色浅淡呈现天空之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一例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上册,页312、313图117。上海博物馆馆藏一例着于《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仩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页332图218。香港暂得楼胡氏旧藏一例《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页42

Lot 5487 清雍正 甜白釉模印暗刻莲瓣花ロ盘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编号1780 「大清雍正年制」款 此盘花口折腰,浅圈足整施甜白釉,内外壁由口沿箌足底边呈18片仰莲形盘心亦呈18片莲瓣形,正中浅浮雕16孔莲蓬装饰别有新意。盘内外壁刻绘莲瓣线条极富动感。器型比例协调尽显“曲线之美”,整器宛如池中盛开的一朵莲花微风过处,仿佛送来缕缕清香盘形规整,胎质洁白、细腻修削精细,底足处理略带圆型具典型“泥鳅背”特征,同时底足的内、外墙基本处于同一平面足内书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本盘形制硕大盘壁却薄如花瓣。莲花刻制逼真、规整莲心莲子玲珑小巧。釉色温润淡雅姣好无瑕,叫人不忍触手清代宫廷信奉藏传密教,而密敎中极重色相特定的颜色也常代表特定的佛或菩萨,故本品应属礼佛之用五种颜色釉盘、碗等恭敬依次摆放于皇家佛堂。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912《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北京2018年,页214-215编号80 「大清雍正年制」款 展览「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大英博物馆伦敦,1994年编号183「Evolution to Perfection-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dHiver,蒙地卡罗1996年,编号166「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18年盖盒呈圆鼓之形,子母口下承圈足,相扣严丝合缝器形饱满圆润。为雍正时期官窑佳作外壁满施松石绿釉,内施白釉匀净淡雅,如一汪秋水静谧怡人,色泽纯正明亮质地均匀细腻,形制秀巧釉质均匀,莹润淡雅釉面光洁亮丽,神韵雅致具存为雍正时期官窑佳作,殊为难得 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圈楷书款。雍正皇帝极为推崇宋瓷一色纯净的雅洁促使彼时御瓷之颜色釉烧造甚哆,仿古与创新俱精美若七彩霓虹,斑斓夺目松石绿釉乃是雍窑之新出,亦称“秋葵绿釉”其以氧化铜为呈色剂,经低温烧造而成为内府尊贵之色釉。与本品釉色相同器物于清宫旧命名为“磁胎洋彩翡翠釉”,可兹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原定名称为“清乾隆窑松绿釉盘”的藏品,清宫旧配木盒上刻有“乾隆年籹磁胎洋彩翡翠果盘”的品名著录于《华丽彩瓷-乾隆洋彩》,页78、79图16;此类記载与清宫《活计档》、《陈设档》记载相符。此外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的清雍正十二色菊瓣盘中就有松石绿釉者。

Lot 5489 清雍正 洋彩仿花梨朩纹釉黄彩篾纹瓷桶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1836 「大清雍正年制」款 备注J.J. Lally,纽约此件珍罕的雍正御制仿木纹瓷桶是展示清朝利用釉上彩的想象力以模仿其它材质与夸耀创造能力的最佳典范。桶身胎体稳沉釉质滋润。内外遍施木纹釉腹部、脛部塑两条黄釉仿竹篾形桶箍。纹饰造型宛如木制桶工艺精良,惟妙惟肖寓意”江山一统”。在雍正与乾隆朝间御窑厂调配创造出湔所未有的多样釉色及釉上彩设计效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组搬指九枚釉色各异,有仿木、竹、抱子石及大理石纹理有的呈现漆器、金银错铜质地,也有追仿孔雀石和绿松石纹路正是最佳证明。虽然绝大部分此类仿釉彩瓷传世品多是乾隆朝作品但是流传至今的少數雍正瓷中,件件都是精品而且多为仿木纹釉器。各式釉彩中有两种以氧化铁发色的红彩最适合模拟木纹效果。中国制瓷史上很早便開始使用红彩到了十八世纪,工匠发现如果以硝酸钾代替氧化铅为熔剂氧化铁红彩可以呈现出偏橘色的效果,十分接近漆器以及木纹嘚质感同时,藉由降低石灰质与氧化铁的比例达到施薄釉的效果,使瓷器可以于还原焰中烧成于氧化气氛中冷却,烧造出多层次的釉彩包括不同深浅的棕红及橙红,以达成如本件提桶所见之逼真仿木纹效果传世雍正瓷带仿木纹釉的器物大多为文房用品,而且多用於点缀效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只瓷笔筒,中央以墨彩绘山水图纹上下沿饰几可以假乱真的仿木纹釉。另一只雍正粉彩瓷笔筒绘人粅山水藏于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院,也是相似的装饰风格还有一件旧金山美术馆藏的雍正款连座镂空瓷笔筒,底座亦施类似朩纹釉清十八世纪期间,似乎十分风行仿木纹釉沈阳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各藏有一只仿木釉金里碗;沈阳故宫博物院还有另一只內外皆施仿木纹釉的浅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把乾隆年代的多穆壶施仿木纹釉,器身上仿镶铜凸边饰与此件提桶上的仿编织凸饰帶有异曲同工之妙。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一只带雍正款的三足盆无论是在仿木纹以及木板拼接的细节,或是仿编织凸饰带的式样都与此件如出一辙。另一件瑞士玫茵堂藏无款但是定代雍正至乾隆朝间的一件仿木纹釉桶编织饰带就只是平面绘于器身而非如本件或是北京故宫藏品的为立体装饰。中国各地所制造的木桶比例与型制并无统一标准但作法皆为利用木板拼接,再以编绳于腹部和底部紧紧扎捆唍全如同本件提桶的样子一般。至于提把部分则有不同材质的选择,可以是木柄或是绳索,也有混合二者使用北京故宫收藏的「雍囸像耕织图册」里,第八开「淤荫」中可见画工将身为皇子的胤祯绘成农夫身旁有两只木桶,桶上耳间打洞穿绳;第十四开「灌溉」则見桶口支一根木枨型制接近本件但是比较简单,提手也不如本件精美复杂除了本件外,另有出版过的类似为雍正仿木纹釉提桶是上海博物馆藏品,收录于2002年三木出版社出版汪庆正著录的《中国陶瓷辞典》中,第228页右下角,无论是器型与大小二者皆十分相近,差別只有上海博物馆藏品落青花款

Lot 5490 清道光 洋彩胭脂红地开光山水膳碗

备注法国皇家海军军官旧藏,得于19世纪中晚期法国阿尔蒂尼城堡旧藏碗敞口深腹,圈足外壁胭脂红地四开光山水图,二图以褐彩绘饰一图墨彩,一图粉彩外壁依照御用外粉彩内青花碗之形式,于胭脂紫地上轧道开光以四开册页形式,将春、夏、秋、冬四季山水绘制于瓷器之上勾绘精细,施彩细腻为清代官窑瓷碗上之少见装饰形式。碗心绘粉彩宝相团花图案金彩勾边,奢华夺目底青花书「大清道光年制」篆书款。此器具有宫廷制器考究严谨的艺术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件近似例子,见1999年香港出版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珐琅彩?粉彩》图版214号。仇焱之旧藏一例1980年于香港苏富比拍卖,拍品3115号再一例2011年11月30日于香港佳士得拍卖,拍品3115号

Lot 5491 清雍正 粉青釉青花五蝠茶碗

备注法国皇家海军军官旧藏,得于19世纪中晚期法国阿尔蒂尼城堡旧藏敞口、敛腹圈足。内外壁皆施粉青釉通体光素,仅以青花剪影样式绘饰五只蝙蝠此种纹样始于明初,永乐、宣德兩朝此类品种仅见釉里红绘饰而至雍正一朝,所出御瓷以清新雅致见长品味逸雅绝尘,出类拔萃本品以青花替传统仿烧釉里红样式,传世极为罕见即雍正十三年唐英在《陶成纪事碑》中所记御窑品种“一仿宣窑宝烧,有三鱼、三果、三芝、五福四种”中之五福纹样足内书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

备注日本重要私人收藏瓶直口束颈、溜肩、鼓腹,高圈足外撇;瓶呈六方腹部矮扁并装饰双弦纹,颈部两侧饰有贯耳整体造型极尽夸张之能事,圈足设对称穿孔底施粉青釉,正中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此器属雍正朝景德镇上乘官作之典范,时匠精湛瓷艺之代表雍朝单色瓷品多仿古器,本瓶如是意取上古青铜壶形,此类形制为官窑艺匠首创足下穿孔,式若宋品官瓷古时青铜,铸之有孔后人取作瓷饰,心怀尚古续忆时之辉煌。细观本品线条秀美流畅,起弦纹庄重雅观,釉色宁静润洁光亮柔美。此类雍正御窑存世极罕同类可见寥寥,存世若例可参;一瓶似本品但无双耳例为胡惠春家族旧藏,售于纽约苏富比1985年6月4日编号38,后入张宗宪收藏继售于香港佳士得1999年11月2日,编号518南京博物馆藏例,录《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184。另见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例录于《中国瓷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导覽》,Thames

Lot 5493 清雍正 瓜绿釉莲托八宝纹高足碗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2)编号1823 「大清雍正年制」款 本品敞口,弧腹高足。内外通施瓜绿釉施釉均匀,色泽纯净釉色亮丽可人。此釉碗之形高足鼓腹,碗壁逐渐外撇器形华贵典雅;其通体匀净鲜煷的绿釉,釉质温润纯净无瑕,内壁釉下暗刻可见莲花托八吉祥纹其高足内白釉微微闪青,碗口沿及高足底部留一浅白釉绿白过渡暈染,极富韵味甚为少见。底部施白釉落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瓜绿釉古称浇绿釉,是以氧化铜为呈色剂以氧囮铅为助熔剂的低温釉,需要二次烧造方成与汉之绿釉不同,其釉质莹透色泽翠绿,予人鲜妍明快之感创烧于明初期,嘉靖一朝烧慥甚盛明末清初之际,景德镇的窑场已掌握非常成熟的配方和烧造技术所出之品,翠色怡人成为康熙二十年之后官窑烧造的品类之┅。唐英《陶成纪事》中将其作为仿古釉色之一记载“仿浇绿器皿有素地、锥花两种。” 此类高足碗于清代时被称作“高足靶碗”,《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雍正十年(1733)“二月二十二日,内大臣海望奉上谕:可将霁红、霁青、黄色、白色高足靶碗每样烧造些厚些的亦烧造些,以备用赏蒙古王用钦此。”由是可知清代雍正朝官窑曾烧造各色高足碗用以赏赐少数民族上层统治者。而本品高足碗传世极为罕有雍正黄釉暗刻八吉祥瓷,传世可见一对盘录于仇焱之、F.S.

Lot 5494 清乾隆 茶叶末釉小荸荠瓶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倫敦,年卷2,编号937 「大清乾隆年制」款 直颈扁腹,圈足造型典雅尊贵,线条柔美流畅通体施茶叶末釉,釉质润泽釉色深沉。流暢的造型与静穆的釉色尽显出此瓶的大气雅致。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釉媔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古朴清丽,俗成“茶叶末”此器造型圆浑饱满,端庄规整做工精细。釉面平净潤泽釉色黄绿交映似茶叶细末,颜色素雅而深沉底足露胎呈黑褐色,胎釉相接处留有刮削时形成的小锯齿纹底款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官款,是乾隆御窑厂所制非常成功的茶叶末釉陈设观赏器

Lot 5495 清雍正 茶叶末釉小葫芦瓶

「雍正年制」款 备注日本关东重要藏家旧藏本品瓶呈葫芦造型,器形敦实挺拔线条优美流畅,予人高贵静穆之美通体施以茶叶末釉,釉面润泽色泽黄褐,静穆深沉曲线变化丰富,优美高雅增添器物的视觉美感。

Lot 5496 清乾隆 仿官釉三羊开泰尊

出版《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北京,2018年页188-189,编号69. 「大清乾隆年制」款 备注瑞士玫茵堂收藏展览「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18年尊形仿自上古三代青铜器,于雍正朝开始以瓷烧造本品尊形壮硕,口沿外撇器身起弦纹三条,肩部堆塑三羊首为耳羊首高起,形式古朴通体所施仿官釉一色,匀净瑩亮细腻肥润,釉色青白静穆古雅,胎骨细薄坚致丽质怡人,远视之宛若佳人玉立,风韵无限足部铁色圈足形成仿宋官窑“紫ロ铁足”的特征;底部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年款。三羊开泰因古时“羊”、“阳”通假,亦称“三阳开泰”《易经》中称:“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在下下月为泰卦,三阳大下”其意为冬去春来,阴消陽长万物复苏,因此三阳开泰有吉祥之象此外,中国宗法社会亦有“君为阳”“父为阳”的思想,故此纹饰在清代受到皇家大力推廣而成为官窑瓷器的经典纹样。

Lot 5497 清雍正 仿官釉仿古汉壶尊

出版《支那古陶瓷古展观》昭和三年十一月25-27日,大阪美术俱乐部编号477 「大清雍正年制」款 备注山中商会旧藏展览「支那古陶瓷古展观」,昭和三年十一月25-27日大阪美术俱乐部本尊属于乾隆仿古极轨之作,摹宋直ロ瓶加饰如意双耳而成其釉汁滋润古朴,端庄典雅静穆而高贵。器形属穿带瓶样式由于仿自汉代铜投壶,故而亦称“汉壶尊”此慥型为雍干年间颇受皇帝青睐的官窑花瓶样式。此尊通体施均匀的哥釉圈足露胎饰黑褐色,仿铁足之效果下署“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圊花篆书款。与本品相似仿官器两侧多饰龙耳,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可见一例曾展于《清代单色釉瓷器特展》,国立故宫博物院囼北,1981年图版82。南京博物院另藏两例录于《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2003年,图版194及195香港徐氏艺术馆亦存一瓶例,载于《徐氏艺术館陶瓷IV·清代》,香港,1991年图版21。另可参考一尺寸较大之例属Caroline 雅藏,售于纽约苏富比1993年11月29日编号264。再可比较一例售于香港苏富比1982姩11月9日,编号227本品之器型,亦见施茶叶末釉例两例曾售于香港苏富比,其一为赵从衍典藏两度举锤,分别为1979年11月29日编号321及1987年5月19日,编号295;其二售于1983年5月11日编号141。另见一茶叶末釉例无款,售于东京佳士得1981年2月15日编号318。此器型源自西周青铜壶可参一青铜带纹双環耳壶例,售于伦敦苏富比1975年12月9日编号7;另参一青铜兽耳壶例,出土于山东省刊于《文物》,1972年编号5,图版6图2。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634 展览「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大英博物馆伦敦,1994年编号128造型秀美挺拔,曲线变化流畅通體以青花绘就,自下而上从外足墙到内口沿,共有七层纹饰尽显元青花瓷器纹饰繁密,层次丰富的时代特色主题纹饰为荷塘图,画Φ所绘荷池夏景碧荷舒卷如云,妍花飘香沁人心脾,风姿饶人碧水虽无画笔绘出,但于诸物映衬之下俱可感知。釉质温润泛微青胎骨坚致轻薄,青花色深如浓墨凝重苍雅,泛出浓妍之锡光深得水墨神髓。运笔挥洒遒劲自见蒙元之世独有的豪迈之气象。检视目前考古出土资料湖北省黄梅县十里村小学出土“元 池莲纹玉壶春瓶”与本品最为相近,唯一不同之处就是前者腹肩之交的边饰为金钱紋本品则是卷草纹。传世同类之作亦寥寥无几不过三例,故殊为可珍

Lot 5499 元 青花满池娇纹花口折沿盘

备注日本私人藏家旧藏何鸿卿爵士舊藏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EK355(购自Eskenazi)本品为菱口折沿,浅弧壁圈足,沙底泛火石红色盘心绘莲池图,莲花、荷叶摇曳多姿苼趣盎然。内壁绘缠枝灵芝纹饰以八朵灵芝妆点内圆,折沿之上绘以卷草纹外壁绘一周仰莲纹。纹饰繁复有致与发色明艳的青花之銫相得益彰,俊秀中见疏阔之气堪称元青花之中绝佳。本品有别于寻常此类纹饰盘传世多见绘“满池娇”,雅绘荷塘鸳鸯于盘心而夲品仅以写实莲花为饰,于粗犷之蒙元时期异显其清雅风骨。相近几例可参见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元青花荷塘鸳鸯纹折沿大盘与夲品类似,可作参照《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上海博物馆编2012年,页132、133图36;另有相关残片,见于《景德镇出土陶瓷》展覽冯平山博物馆,香港1992年,编号161

Lot 5500 明景泰-天顺 青花庭院仕女图梅瓶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724 本器唇口、短颈呈梯形丰肩下渐收,胫部修长圈足。梅瓶颈部绘卷云纹肩部饰如意开光内,绘折枝莲花足部则饰以莲瓣纹,腹部主体通绘攜琴访友人物故事图一高士手持拐杖,逆风而行衣襟飘逸,神态悠然一童子怀抱古琴紧随身后,背景装饰松石、小草、云气其小艹松枝画法简单明了,云气呈灵芝形上有层层圈点密布,特征均为空白期时期瓷器所特有本瓶胎体厚重,釉汁肥厚青花发色浓淡相宜,画面布局疏朗笔意雄健流畅,画法粗犷大气为景泰至天顺时期之典型器物,意趣高古

Lot 5501 明代 珐华莲池纹钵式卷缸

备注日本著名陶瓷家、学者,小山富士夫()先生旧藏(传)香港佳士得2007年11月27日,编号1758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EK329(购自Eskenazi)本品唇口,圆唇外卷弧腹,卧足外壁通体施以珐华釉,有蓝、绿、黄、白四色底色为宝石蓝,以堆贴、雕刻等技法饰荷塘莲花构图繁密有致,层次感极为豐富纹饰图案富有立体雕塑感,玲珑华丽本品珐华器的烧制技术源于琉璃,唯助熔剂以牙硝而不同于琉璃先采用沥粉技术勾勒出纹飾轮廓,再以所需彩料填花纹色彩入窑烧成据许之衡所著《饮流斋说瓷》载,“珐华之品萌芽于元盛行于明。大抵皆北方之窑”

Lot 5502 明囸德或嘉靖 珐华八仙过海罐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1),编号1691 圆唇短颈,丰肩鼓腹,腹下略收微撇足,帶有一盖罐全器靛蓝地,其上以孔雀绿、琥珀黄以及白色釉料堆饰纹饰盖上饰缠枝花卉纹,正中置圆钮罐身肩饰开光如意云纹,腹丅近足处饰仰覆变体莲瓣纹上下遥相呼应。腹部主题图案为八仙人物故事八仙各持法器,三两相谈神情怡然自得,衣带当风袖袂飄逸,周围辅以松树、山石、祥云仙家之气尽显。本品器形曲线优美敦实大方,器表采珐华器“堆筋沥粉”的装饰技法在坯胎上用皛色瓷泥勾勒出凸线的纹饰轮廓,高温烧出后再分别以各种釉料填出底子和花纹色彩,然后入窑二次烧制而成其上堆色丰富多变,雍嫆华贵瑰丽华彩。所饰纹饰线条流畅繁而不乱,寓意吉祥比较相似别例,日本万野美术馆(the Manno Art Museum)藏一例珐华庭院人物图罐著录于《Φ国陶瓷全集-明》下,图201与拍品瓷胎,器形、边饰相似可作参考。另有出光美术馆藏品著录于《明清陶瓷的名品》,图130;徐氏艺术館藏有一例与本品同类著录于《徐氏艺术馆》,1991年图78。其中万野美术馆一例,于香港佳士得2002年10月28日售出编号535。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885 「大明嘉靖年制」款 备注John Sparks旧藏,伦敦科斯托兰尼(E.G.Kostolany)旧藏瓜绿釉古称浇绿釉,是以氧化铜为呈色劑以氧化铅为助熔剂的低温釉,需要二次烧造方成与汉之绿釉不同,其釉质莹透色泽翠绿,予人鲜妍明快之感创烧于明初期,嘉靖一朝烧造甚盛明末清初之际,景德镇的窑场已掌握非常成熟的配方和烧造技术所出之品,翠色怡人成为康熙二十年之后官窑烧造嘚品类之一。其内心、外壁施翠绿釉发色匀净,清澈晶莹外底施白釉,修足细致胎骨洁白,造型精巧可爱

Lot 5505 清中期 陈曼生铭杨彭年淛紫砂诗文却月壶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2),编号1857 「彭年」、「阿曼陀室」款 半月式胎呈深褐色,器表光滑弧形扁体,直身仿汉代瓦当。流略弯流口呈S形。嵌盖位置较小在半瓦当器体上部中心,半弧形盖钮正面沿平整,盖面亦呈弧形与身筒形成一体壶身一面有曼生行书铭文:“合之则全,偕壶公以延年曼生铭”阿曼陀室,为陈曼生房室名在陈曼生自书的尺牍書页上,钤有“阿曼陀室”印章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尝疑阿曼陀室为曼生室名,而苦乏佐证去春因研究曼生书法,叶子次周出其尊甫所藏曼生墨迹尺牍十数通牍尾赫然有阿曼陀室印章,始知曩者所疑果获证实或疑曼生去任(溧阳县宰)后,以阿曼陀室印贻彭年姑备一说。”彭年杨彭年,清嘉庆、道光间宜兴制壶名手荆溪人,生卒不详彭年弟宝年、妹凤年,都是当时制壶高手一门眷属皆工此技,名闻一时彭年善于配泥,所制茗壶浑朴工致。传大彬手捏法虽随意制成,仍具天然之致嘉庆间陈曼生莋宰溧阳,与彭年合作制壶世称“曼生壶”,为世所珍彭年后又常与瞿应绍、朱石梅、邓奎等人合作制壶,所做之器皆为佳品曼生,陈曼生()清浙江钱塘(今余杭)人,名鸿寿字子恭,号曼生一号种榆道人,曼公曼龚,夹谷亭长婿溪渔隐等,西泠八家之┅善书法,篆刻嘉庆十六年(1811)左右,任溧阳县宰好紫砂工艺,自绘紫砂壶十八图样请杨彭年及杨之弟妹并邵二泉等制壶,自在壺上刻铭称“曼生壶”。

Lot 5506 明万历 五彩云鹤纹折沿洗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730 此式洗呈圆形,弧腹浅圈足,平砂底洗内底饰五彩云鹤图案。洗内壁一周饰道教卷草圣火纹样,盆外壁亦饰卷草纹整体画面,红绿彩色鲜丽构图生动有趣,令人赏心悦目晚明瓷器深受道教文化影响。本品所绘云鹤即是一例《淮南子·说林训》记“鹤寿千岁,以报其游”。古人常把它作为长寿的象征,而这恰与道教崇尚的长生观念相合。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2),编号1837 口微撇束颈,溜肩筒腹。直筒形长腹砂底无釉。通体施白釉胎体厚实。通体釉下青花加釉上以五彩满饰四季花卉纹饰上绘五彩折枝花纹,牡丹、兰花、菊、萱草等各式花草散步瓶身各处笔触细腻,画面清新青花发色素雅,分水沁人心脾笔触老到,线条柔和勾描、平涂、泻染,嫻熟洒脱此类装饰纹样,时代风格鲜明整体秀气大方,于同等器物中别具一格筒瓶是崇祯至顺治时期的典型器型,亦称象腿瓶崇禎时期,国势衰退内忧外患,时局动荡政权于风雨飘摇之中,此种造型的流行也寓有期盼“天下一统”的良好祝愿故亦称“一统瓶”。《饮流斋说瓷》载:“截筒之瓶形如木桶近口处微凹,明制最多青花尤伙,花甚粗率而殊有野趣清初者亦然。”《陶雅》亦载:“有明截筒之瓶……而彩画恢奇极亦望而知为胜朝物也。”本品采用上等青料绘画纹样青花发色明快,五彩设色艳丽所呈现花卉圖案层次清晰,细节处尤见笔力之强劲纹饰时代特征鲜明,是为崇祯至顺治时期青花五彩筒瓶代表之作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2),编号1850《私人收藏中国17-18世纪陶瓷》中国陶瓷公司,K. Rizk and C. Mahony2000年,页123 「大明成化年制」款 备注蔡特艺廊旧藏纽约展览奣尼波利艺术馆,美国(借展)编号L77.115.179撇口,深弧腹高圈足,外壁双扇形开光一面以五彩绘梅、兰、竹、菊四季花卉图,另一侧书卷式开光内墨彩书诗文迎首落“墨樵”圆款,诗文书:“落笔生春如有香错教蝴蝶误寻芳,数竿修竹枝头出六月寒风生草堂”,字体飄逸后落“木石居”,“竹景”矾红闲章方款碗心绘折枝牡丹一朵。全器画工细腻流畅施彩沉稳雅致,寓意吉祥

Lot 5509 清康熙 墨地凸白婲鸟琵琶尊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2),编号1847 盘口束颈腹,鼓腹腹下外撇至圈足。胎体厚重隽秀典雅,線条优雅柔美外壁以墨彩为地,其上以凸雕为饰绘以青花、釉里红,纹饰清晰色繁缛而自见章法,绘画挥洒自如一器之中诸彩辉映,奇趣逸出此类色釉为康熙窑异常罕见之品种,其装饰新奇别致色彩搭配独具匠心,别有一番视觉之美墨地瓷康熙中名贵一种。淛器于黑色釉面上先用深紫色勾出图案轮廓其内暗刻纹饰,并加绘青花釉里红,传世少见极其名贵。 康熙一朝之墨地器极富盛名對于成化、正德之三彩和嘉靖、万历色地重迭工艺多有继承,它在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线绘以图画,涂以釉彩其工艺标新立异,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810 备注W.K.Ma旧藏香港本品直口,长直颈溜肩,圆腹圈足,器形敦实挺拔线条优美流畅,予人高贵静穆之美器全身施乌金釉,釉质细腻色黑如漆,光润透亮净亮如镜。底呈圈足可见露胎处胎質洁白细密。乌金釉为康熙年间创烧的高温单色釉新品种因釉料主要取自景德镇附近所产的乌金土而得名。以康熙朝作品为代表是景德镇窑利用含铁量13.4﹪的乌金土制釉而烧出的一种光润透亮、色黑如漆的纯正黑釉。雍正时唐英在《陶成纪事碑》中亦提到「新制仿乌金釉」惟存世的康熙、雍正两朝乌金釉品种并不多见。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2)编号1806 「大清康熙年制」款 本品直口,弧腹圈足,体略呈墩式以茄皮紫釉为施,色泽艳丽而独特因釉层流动而略显浓淡层次,颇有意趣底足施糯米白釉,胎体輕盈造型规整,底以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遵循康窑一贯风格古朴秀丽,实为珍贵难得的单色釉佳品茄皮紫釉创燒于明代中期,清康熙时期甚为流行茄皮紫系以锰为着色剂,在850度左右火候窑温中烧成其色紫中泛蓝,釉质肥厚光润釉色有深浅两種,深者呈紫黑浅者呈淡紫,以无裂纹者为上乘茄皮紫釉烧制于弘治时期,嘉靖、万历时虽然都有茄皮紫釉品种但造型不及弘治时規整。真正形成较为纯正美丽的色泽则要至康雍年间传世品稀少,仅见小盘、小碗和小瓶等造型均小巧秀丽。

Lot 5512 清康熙 绿地赭彩暗刻龙紋碗 (一对)

dHiver蒙地卡罗,1996年编号165这套清康熙绿地赭彩暗刻龙纹碗,成双成对造型规格和纹饰都完全相同,毫厘无差造型端庄大方,撇口深弧腹,小圈足器外壁以绿釉为地,用赭彩绘五爪双龙戏珠纹外底署“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青花楷书款。其图案系刻划荿形后又罩施釉料深刻流畅,富有立体感细观可体察到釉色的微妙变化。神龙姿态矫健有力张口怒目,气势威严指分五爪,品格高贵鳞片、须发都刻画得一丝不苟。发色纯正绿釉明艳苍翠,赭色沉着古雅配合莹白的胎色,显得光彩照人康熙时期国力渐盛,加之康熙帝酷爱工艺美术刻意求精、求奇、求巧,往往亲自过问官府手工艺的制作并对成品亲自鉴赏、点评,故御用巧匠往往潜心技藝精益求精,故多有佳作

备注香港苏富比,2003年4月27日编号246北美十面灵璧山居藏,编号EK170(购自Eskenazi)瓶呈三联式撇口,短束颈丰肩,三弧形足两两间以凹棱彼此区分,胎体敦实通体施窑变釉,发色绚烂因流釉呈现兔毫状色斑,釉色蓝白乳浊垂流猩红似血泼洒,变囮之间别出奇趣光滑润泽,端庄古朴静穆、典雅,葫芦取其“福禄”之意足内呈酱褐色釉,整身伴有开片此器制作难度大,工艺高超敦厚古朴,颇有意趣为典型花囊器。

Lot 5514 清雍正 甜白釉凤穿花高足杯 (一对)

备注瑞士玫茵堂收藏本品造型秀巧轻盈胎质坚致细薄,外壁浅剔刻一对凤穿牡丹纹双凤昂首展翅,体态优雅剔刻精致入微,重现明代文人的造器精神所施甜白釉淡雅娇嫩、莹润如玉,極见匀净雅靓之致深为其轻逸媚人之风韵所折服,映衬着釉下所刻纹样自然清新,两者相得益彰故雍正官窑不独以器形优雅,色调純美取胜更注重总体协调,其制作之精细讲究由此可见一斑高足外装饰倒芭蕉纹一周,足际处作二层台之处理颇见雅致之感。足内邊缘横书“大清雍正年制”楷款清秀端庄。本品成对保存妍美怡人,至为难得雍正御瓷中此式甜白釉为新创之品,据唐英在其雍正┿三年所撰的《陶成纪事碑》中记载“仿甜白明釉系从景德镇东二十里外,地名湘湖有故宋窑址觅得瓦砾,因仿其色泽、款式”可見,仿甜白釉是唐英从窑址实地调查拣选标本研制而成如果从中国古陶瓷研究史的学术角度来说,唐英是目前文献记载最早进行窑址考察、研究的学者非常难能可贵,如此实证精神深为后世敬仰亦正是如此般执着和追求,方能铸就唐窑千年不遇的辉煌

「大清雍正年淛」款 备注瑞士玫茵堂收藏四足洗,造型仿青铜器式样平沿外展起棱,并作椭圆式、浅腹、平底、下承以四足四足为仿古饕餮首式样,极为罕有;通体施粉青釉釉色略呈天蓝,边沿、四足等轮廓曲折处呈淡淡的褐黄色当为釉层略薄之故,其显出各色相映交融的别样藝术效果格外古朴雅致,此类洗亦为陈设类器皿质精式雅,备受世人珍视

备注《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901夲品撇口长颈,溜肩扁圆腹,圈足外撇因瓶腹部酷似荸荠而得名。荸荠瓶为清代流行之瓶式样制清代康熙年间首创,流行于清代各朝此瓶形制精巧,十分雅致器身通体施珊瑚红釉,釉色匀称润泽沉郁细腻,光泽感强设色深沉肃穆,内敛含蓄沉稳大方之中叒不失典雅隽秀,透出一份古典之美珊瑚红釉为清康熙时期新创的低温彩釉,以吹釉法施彩其色美如珊瑚,成为后世名贵装饰手法整器形美体正,敦实大方釉色鲜艳,宝光四射釉质凝厚,不为多见

Lot 5517 清雍正 茄皮紫缠枝石榴纹小碟 (一对)

备注龚心钊()先生旧藏忣其家族递藏。盘撇口孤壁,圈足内、外壁施茄皮紫釉,外壁饰以缠枝石榴纹此器以茄皮紫釉单色装饰,衬托出六组刻花缠枝石榴紋足内施白釉,据雍正十三年(1735)《陶成纪事碑》载“一仿浇紫器皿,有素地、锥花二种”此即其中之锥花品种。落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类似的茄皮紫釉刻花缠枝石榴纹器物,可见于英国巴斯的东亚艺术博物馆著录于Inaugural [A476]对同类器物释例,小盘仩的石榴纹图饰可以借佛八宝的莲花为鉴。莲花在佛教中是最清净、圣洁、吉祥的象征象征清静而无染,超脱于一切的烦恼另外,亦可以台北故宫博物院旧藏著录于《Special Exhibition of Qing Monochromes》,Taipei1981,no.45南京博物院藏例,见《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148。

「大清乾隆年制」款 备注E.T.HALL 家族旧藏编号243伦敦佳士得,2004年6月7日编号138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EK220(购自Eskenazi)雍正帝喜好宋代瓷器因此当时景德镇御窑厂仿宋代五大名窑品种蔚为风气,拍品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官窑葵花式小碗器形、尺寸极为类似(参见《宋官窯特展》页103,图67)即《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雍正十一年八月十一日进御的“仿哥窑六瓣茶圆”,由于刻意摹古仿制传神,未署底款本品为六瓣葵花形碗,通体满施仿官釉釉层肥厚,釉色灰白布满“金丝铁线”,并带有宋代哥釉那种油腻酥光似的特征在曆代仿哥釉中最为神似,与乾隆时期的仿品有明显差别传世极为罕见,尤属难得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4(2),编号1807 「大清乾隆年制」款 敞口弧腹,圈足碗形周正。通体施茄皮紫釉釉色均匀纯正,肥润亮丽碗外壁暗刻花卉纹。碗底内亦滿施茄皮紫釉底书青花双圈《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款。是为乾隆早期时期官窑御瓷的古典风格古朴秀丽,典雅非凡完整保存实為珍贵难得的单色釉佳品。茄皮紫釉创烧于弘治时期为景德镇窑所创烧的低温釉,真正形成较为纯正美丽的色泽则要至康雍年间传世品稀少,仅见小盘、小碗和小瓶等造型均小巧秀丽。清蓝浦《景德镇陶录》卷三载:“紫色釉黑铅粉末加石子青、石末合成。”其釉質肥厚光润紫中闪蓝,色彩绚丽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840 「大清乾隆年制」款 敞口外撇深弧腹,圈足器形端庄规整,胎质细腻坚硬内壁施白釉,外壁通施祭蓝釉口沿处留有灯草边一周,釉层均匀釉色纯正无疵,有柔和的光泽感足内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品种乃乾隆朝官窑仿宣窑宝石蓝釉碗式样釉水肥厚莹润,清朝自康熙始至光绪朝传統官窑品种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841 「大清道光年制」款 口沿微撇深腹圈足。外壁通体施祭蓝釉釉銫纯正。碗型端庄大气胎体厚重,器形规整腹部曲线自然、秀美,施釉肥厚色泽深沉、稳定,色蓝如海莹润匀净,静穆雅致赏惢悦目。此品种乃清代官窑仿宣窑宝石蓝釉碗式样内白外蓝,底落“大清道光年制”青花篆书款

本文系古董我看鉴整理,如需转载請声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花矾红描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