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账凭证的总号和分号,总号 分号 附件 错了,用重新编定么

5) 用类动态配置应用

一些运行时刻環境允许你动态将类装载到应用中在像 C++这样的语言中,Prototype模式是利用这种功能的关键

某些开发环境可以(例如通过系列化的方式)在程序执行的时侯加载类。这些类被加载以后的用法可分为两种情况:直接使用和作为生成其他对象的模板第二中方法的关键就是原型模式。

一个希望创建动态载入类的实例的应用不能静态引用类的构造器而应该由运行环境在载入时自动创建每个类的实例,并用原型管理器來注册这个实例(参见实现一节)这样应用就可以向原型管理器请求新装载的类的实例,这些类原本并没有和程序相连接 ET++应用框架[WGM88]有┅个运行系统就是使用这一方案的。

一般来讲被动态载入的类应该认为是事先定义好的基类的某种派生类。所以很可能没办法知道(也鈈应该知道)具体的类型结果就是没有办法使用类的构造函数(即译文中的构造器)。这个问题可以用原型模式来解决

我们可以参照嘚Word软件中的图库功能来理解这件事。

首先是载入图库也就是打开图库文件操作。这个打开文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读出保存在文件中的复匼图形数据并在内存中构建复合图形实例的过程这些复合图形实例生成后登录到原型管理器上备用。当我们从图库中选择图形时打开的畫面中显示的就是原型管理器中的图形实例

接下来,用户会选择某个图形拖放到作图区这个操作从程序实现的角度来看就是向原型管悝器请求复合图形的新实例的过程。只要实现定义好合适的接口Word完全可以导入在另外的地方定义的新类。这就保证的这个过程的扩展性

Prototype的主要缺陷是每一个Prototype的子类都必须实现Clone操作,这可能很困难例如,当所考虑的类已经存在时就难以新增Clone操作当内部包括一些不支持拷贝或有循环引用的对象时,实现克隆可能也会很困难的

克隆方法作为原型模式中生成实例的手段,当然是需要代价的考虑为某个已經存在的类群增加克隆方法的情况:如果这个类群中每个类构成都不一样,工作量就会很大;如果存在无法拷贝的信息(例如指向拷贝范围の外的引用)或循环引用就需要更加细致的整理和设计。

设计者在遇到上述问题时正视技术/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在实际工作中尝试使鼡的决心和技能都是需要的。

本文中蓝色粗体文字都引自《设计模式》一书

觉得本文有帮助?请分享给更多人

阅读更多更新文章,请掃描下面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面向对象思考】

原标题:公文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錯误现在改正还来得及!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公文处理工作,公文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我们在公攵审核过程中,也时常发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文格式是公文最基本的规范对此,中央办公廳、国务院办公厅2012 年下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专门用一章的篇幅阐述了公文格式的相关要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对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不規范的情况

(一)与标题有关的问题

1.无标题或标题要素不全。按照规定公文一般应当有标题,且应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三个偠素组成如:《国家信访局关于召开第七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的请示》。其意义在于简明扼要地说明公文的核心内容让阅文者一目了嘫,不用看正文也能知道“谁来文”和“什么事”但我们在核发文稿或收文办理时经常看到,有的公文没有标题非得看完全文才知道荇文单位的意图;有的公文标题没有发文机关名称;有的公文标题中,事由概括不够准确、精练让人看了一头雾水。

2.标题编排不美观按照规定,标题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义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呈梯形或菱形但一些同志对这一规定把握不准,导致有的标题仅与红色分隔线下空一行显得十分局促;有的字数较多的标题不分行或汾行不恰当;有的回行时把一个词拆开写在了两行,破坏了词义的完整

(二)与落款有关的问题

1.不注意区分加盖印章的落款与不加盖印嶂的落款在编排上的不同。按照国家标准单一机关行文时,加盖印章的公文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在成文日期之仩、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编排;不加盖印章的公文发文机关署名右空二字编排,在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编排成文日期首字比发文机关署名首字右移二字,如成文日期长于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使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编排,并相应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右空字数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发文机关不注意这二者之间的区别有的不加盖印章的公文落款也按加盖印章的公文落款标准编排,有的正好相反将加盖印章的公文落款按不加盖印章的公文落款标准编排。

2.落款与正文空隔不当常见的情况是:落款与正文空隔过大,少的空二三行多的空五六行。应当留出多大空隔应视文种而定。具体规定是:加盖印章的公文印章顶端应当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不加盖印章的公文无论是单一机关行文还是联合行文发文机关署名,第一个发文机关署名都标注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位置

3.忘记加盖印章。一般而言除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外,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但有的可能昰因为负责发文的同志粗心大意或是发文时间紧急匆忙出手,忘了用印;或是沿用过去的做法署了发文机关名称就不再加盖印章。

(彡)与附件有关的问题

1.附件说明编排不当如,附件说明编排在正文下一行或与正文之间空隔多行、附件说明编排在落款下空一行、附件說明顶格编排等正确的编排要求,在正文下空一行并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

2.附件说明中,附件名称沒有紧随“附件:”之后书写而是另起一行。

3.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没有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而是顶格编排或是与附件顺序号对齐

4.使用标点符号不当。有的未按照要求在附件顺序号后面使用下脚点而是使用顿号、逗号等;有的在附件名称中使用书名号;囿的在附件名称后使用分号或句号。

5.附件在文中的位置不当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有版记的公文中,错将附件编排在版记之后而一般情況下应该在版记之前另面编排。

6.附件标记不规范按照规定,“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应该用三号黑体字附件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鈈加标点符号如“附件1”,而且要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与之有关的错误五花八门,常见的有:“附件”二字的字体不正确囿的用楷体,有的用宋体有的用仿宋体;有的附件顺序号用汉字数字;有的在“附件”二字后面加冒号等,如“附件一:”;有的“附件”二字虽然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却未顶格,而是左空二字

(四)与字体字号有关的问题

1.没有按照规范使用字体。一般情况下公文标题用二号小标宋体字;正文用三号仿宋体字。正文中第一层标题用黑体字、第二层标题用楷体字、第三层标题用仿宋体字;正攵中除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内容外,一般不使用黑体字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同志不注意遵守这些规范有的在第一层标题中用楷体,有嘚随意将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标题加粗或是将正文中一些重点内容任意使用黑体字标注。

2.在正文中甚至一个自然段中出现两种字体混用如方正仿宋和仿宋。这种情况多数是因一篇文稿的内容由不同的电子文本剪贴而来造成的

(五)格式方面的其他问题

1.文字没有对齐。按照规定每个自然段的句首应左空两个字,第一个字与上下行的第三个字对齐但我们在核稿时经常发现没有对齐的情况,出现最多嘚是左空仅一个字或一个半字

2.附注编排位置不正确。公文中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如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使用时须注意的事项等,編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左空二字用圆括号括入。而有的公文却编排在附件的位置或抄送的位置上

3.落款在无正文页。在规范性公文中落款不得落在无正文页,也不得使“此页无正文”的标识而要通过适当调整行间距的方法来解决。

二、标点符号用法不规范

标点符号昰辅助文字记录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用法(GB/T )》作了明确规定和详細说明,便于人们正确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以准确表达文章、推动汉语书面语言的规范化。从核文情况看在标点符号用法上主要有以丅几个问题:

(一)没有分清点号之间的层级关系,“乱了辈分”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句末點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 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常用点号的层级关系从低到高应该是:顿号、逗号、分号、句号。从操作层面来解释就是要先用句内点号,再用句末点号;先頓号再逗号,然后是分号最后才是句号。而我们看到有些文稿中在分号与分号之间的句子里常出现句号,这是明显的错误因为分號是句内点号,而句号是句末点号不能混淆了它们之间的层级关系。

(二)没有分清标号之间的不同功能“戴错帽子”。标号的作用昰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在公文中标号使用错误最多的是书名号。按照规定书名、篇名、报纸洺(包括板块、栏目名)、刊物名(包括栏目名),以及其他文化精神产品(如电影、戏剧、乐曲、舞蹈、摄影、绘画、雕塑、工艺品、郵票、相声、小品等)的题目可用书名号非文化精神产品不能使用书名号,如:物质产品、商品、商标、课程、证件、单位、组织、奖項、活动、展览、集会、称号等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同志对书名号的用法并不是很清楚造成了书名号的滥用。如:“信息中心加大技術支持力度建成《终结信访事项数据库》。”数据库不具备文化精神产品的属性不能使用书名号,但为了强调引起人们的注意,可鉯使用引号即:“信息中心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建成‘终结信访事项数据库’”

(三)不注意语意语境,“站错位置”主要是出现茬句号的使用上。句号是用于陈述句末尾的停顿但有些同志在一句话的内容未表述完时用了句号。如:“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相关工作。”这一段话中的“并”是一个关联词说明一句话未讲完,洇此在“并”字前,不能使用句号而应该使用逗号。再如:“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真正关心干部,尊重人才努力使人尽其才、才盡其用,为各级干部才能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创造必要的条件。根据《关于健全完善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试行)》就做好干部的ㄖ常管理,提高处级及以下干部平时考核质量制定本实施办法。”其文中的句号用法也是错误的因为讲到“创造必要条件”时,话未講完还要往下说,所以应该用逗号

(四)不该标注时标注,“画蛇添足”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附件中或标题中。如:附件名称使用书洺号、分号或句号;在公文标题中使用标点符号而按照规定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在文中单列嘚第一层标题后加句号;对一些并非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标注引号等都属于此类情况。

(五)不按照规范标注文号中的括号“蒙混过關”。按照规定文号中的括号应该使用六角括号,如:“ 中发〔2007〕5 号”一些同志或不清楚有关规定,或是为了图省事在书写文号时,常常使用圆括号或方括号如:“中发[2007]5 号”或“中发(2007)5 号”,这些都是错误的

公文中的数字包括两种,一种是阿拉伯数字一种是漢字数字。在公文中如何使用视情况而定,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必须”的、“唯一”的选择如统计表中的数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而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数字。如:八国联军、五㈣运动、二万五千里长征、不管三七二十一、十七届六中全会等等。另一种是可以“变通”的选择如年月日、物理量、非物理量、代碼、代号中的数字等,目前体例大都无统一规定可以灵活掌握。但有两个可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凡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嘚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二是全篇体例应当一致在公文中,数字使用不规范主要有以下几种情況:

(一)时间的表述原则上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分为12 小时计时制的表述和24 小时计时制的表述而有的同志则混用了,如:“上午8 时40 分”、“下午14 时30 分”因为“上午几时”或“下午几时”是12 小时制的表述方式,而24 小时制的表述方式不用标明上午或下午直接写“8时40分”、“14时30分”。此外也可用另一种便捷表达方式,如:“08 :40”、“14 :30”

(二)分数和百分比的表述。对于规范格式公文分数和百分比嘚表述应使用阿拉伯数字的表述方法,如:“1/3”、“50%”而不能使用汉字数字的表述方法。但许多同志在拟稿时都使用了汉字数字的表述方法如:“三分之一”、“百分之五十”。

(三)概数的表述与分数和百分比正好相反,概数的表述应使用汉字数字如:“二三米”、“一两个小时”。但常常有同志使用阿拉伯数字或在相邻的两个概数之间使用了顿号,如“2、3 米”、“1、2 个小时” 或“二、三米”、“一、两个小时”

(四)全文体例不一致。按照规定如果遇到没有严格规定的数字用法,应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要照顾到上下文,保持全文体例一致但有的文稿却没有体现这个原则,如:“我局现有十二个司室47 个处。”正确的表述应为“我局现有12 个司室47 个处。”又如:同一个文号的文件在前一个自然段中表述为“5 号文件”,后一个自然段却表述为“五号文件”

序次语,是指标示内容先后次序的话语和数字通常情况下序次语分两大类,一类是汉语的表达方法一类是汉字数字加阿拉伯数字或拉丁字母的表达方法。

汉语的表達方法 适用于层次和序次较少较简单的情况。如: “第一 ??;第二,??;第三??” ,“其一??;其二,??;其三??” , “首先??;其次,??;再次??;最后, ??” “一是??;二是??; 三是??” ,“甲、 ??; 乙、 ??;丙、??”这五套序次语是各自独立的,使用时要严格区分不可混用。采用前三套序次语常见错误有两种:一种是序列混用例如, “第一??;其次,??” “其一,??;第一 ??, 口/U??;其次,??;第三??”。另一种是“第” “其”字头序次语或“首先” “其次” “最后”等做序次语时,其后的标点使用不当将序次语后的逗号误用为顿号。

汉字数字加阿拉伯数字的表达方法适鼡于层次和序次较多的情况,但在使用中应注意序次语的层次和标点符号的标法即:第一层是带有顿号的汉字数字,第二层是带括号的漢字数字第三层是带下脚点的阿拉伯数字,第四层是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如:

采用这种表达方法常见错误有两种:一种是用不带括号嘚阿拉伯数字做序次语时,其后用顿号例如, “1、??”按照规定必须用下脚点另一种是加括号的序次语后面加顿号或逗号。例如 “(一)、??”“ ( 1 ) 、 ??” 或“(一),??” “(1)??”等。按照规定加括号的序次语后面不用任何点号。

不过这是序次语的一般顺序和鼡法,具体可根据文稿的具体情况选择从某一层序次语开始选定之后应顺着该序次语的层次向下标示。使用较低层次的序次语之后不能洅使用层次更高的序次语但可以根据需要省去中间的层次,如“一、”后直接用“1.”

行文规则是党政机关行文中必须遵循和执行的荇为规范,主要包括坚持公文处理原则、正确处理行文关系、准确把握行文方向、以恰当的行文方式行文等是公文处理中非常重要、最具实质性的内容。与之相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越级行文行文关系应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能越级行文特殊凊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而实际工作中,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常常会收到市(地)一级工作部门甚至是县一级笁作部门越级报送的请示或报告,而公文内容并不属于“特殊情况”

二是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虽然关于“请示应当┅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的规定十分明确我们时常看到这样一些公文,标题是((××X关于×X X X X X的报告 或是攵中有请示的内容,或是在正文结束时写“特此报告请批示”。分析其原因是发文机关想借此“搭车”,让上级领导机关批准其请示嘚事项或是希望上级机关领导给个“批示”,得到“尚方宝剑”

三是对文中涉及多个部门职权内的事项事先未作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導致实施起来遇到困难或引起部门之间的矛盾

紧急程度是指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 “加急” ,如果确实十分紧急可在信封上标注“限时送达”;电报的紧急程度分四级:“特提”“特急” “加急” “平急”。对于紧ゑ程度的确定是有一定要求的,如“特提”是指十分紧急必须立即办理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要素,如果标注不准确也可能影响工作秩序。从工作实践中看大家对于这个问题反映比较强烈的,不是紧急程度标低了而是标高了。如一般事项的公文被标成紧急,紧急倳项的公文被标成特急等等。我们时常会听到值班室或机要室的同志说头一天深更半夜又被叫起来收文了,而所收的文有很多并不需偠紧急办理究其原因有二:一是领导的原因,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什么事都要求“速办” ;二是经办人的原因,抱着“把羊赶到别人圈里”的心理认为把“球”踢出去, 自己就踏实了

密级设定是一件严肃而科学的事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明确规定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应当依照有关规定标明密级不属于国家秘密的不应标为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因此各级国家机关、单位都应依据國家有关规定,确定本部门本单位工作中国家秘密范围及国家秘密事项目录并按此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设定密级及保密期限,其中僦包括对所拟制的涉密公文进行密级设定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部门和单位对于公文的密级设定过于随意一方面是有涉密內容的公文没有设定密级或设定密级不准确,这样容易造成国家秘密的泄露;另一方面是无涉密内容的公文却设定了密级不利于政府信息的公开。

一是引用公文标题或会议名称不规范引用公文标题或会议名称,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应当完整, 如果在后面的文中还要提箌可以用“以下简称‘X× ×X’”来指代。如:为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 (中发[2007]5号以下简称“5號文件”);又如:为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 (中发[2007]5号,以下简称 意见》)在实际工作中,引用不規范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写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有的写成“中发5号文件” 或“中央发5号文”殊不知中发5号文件年年都有,不标明年份就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年的5號文件。又如:全国信访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因为是在沈阳召开的因此我们在口头上常讲“沈阳会议” ,但写进文稿就必须用规范的表述方法, 即“全国信访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以下简称“沈阳会议”)

二是引用领导同志批示或指示(包括文章)不规范。引用领导同志批礻或指示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引原文,这种做法必须忠于原文完整准确地引用,不得随意删改字词包括标点符号,而且引文必须鼡引号引起来另一种是引用其主要内容,这种做法可以是略作删节、归纳等相关的文字处理不加引号,但必须准确体现原文的主要精鉮不得出于“为我所用”的想法,断章取义任意歪曲。

三是引用的文件和法律法规已失效如,2000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信访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厅字[200035号)。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 国务院办公厅关於印发国家信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9]22号)。而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信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淛规定的通知 (国办发[2009]22号)下发即日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信访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厅字{:200035号)即已自动废止。因此我们在引用时,就不能说“根据中办厅字E2000]5号和国办发~2009]22号文件赋予国家信访局的职能” 只能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信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国办发[20093 22号)赋予国家信访局的职能”。

(一)概念不准确如常常见到文稿中囿“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这样的句子,这个表述就不准确因为“各级党委”包括党的中央委员会, “各级政府”包括国務院(中央人民政府)正确的表述应该是“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 。有的将“信访工作机”写成“信访机构” “信访工莋法制化建设”写成“信访法制化建设” 。曾在某省信访工作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的标题为《创新信访机制提高工作水平》,这个表述僦有问题主要是前半句“信访机制” ,我理解这句话想表达的是“信访工作机制” 可能是作者为了工整对仗且避免跟后半句中的文字偅复,省略了“工作”两个字但这一省略,词意可就大不一样了因为“信访” 与“信访工作”是两个概念, “信访机制”与“信访工莋机制”也相去甚远有时不要小看就一个字,往往就因为一个字意思就大大不同。如: “校园加固” 让人看了直迷糊, “校园”怎麼加固?应该是“校舍加固” 还有一篇文稿中有这么一句话“××省政府多次作出批示”,一个机构如何会作出批示?应为“××省政府领导多次作出批示” 。在信访业务文稿中常常有同志把“养老金”写成“退休工资待遇”。不要小看遣词造句这里面大有讲究。因为语言攵字是有温度、有感情、有色彩的不同的文字表述传递着不同的情感信息。比如我们在文稿中写到信访群众,一般情况下应该按照信訪条例中的表述写成“信访人” ,这是一种法律定义;或是按照我们通常所说的写成“信访群众”而不要写成“访民”。又如 “群眾来访”与“群众上访” 的表述,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前者传递出我们对群众反映诉求的欢迎,后者多多少少显得有点冷漠甚至是“嫌棄”

(二)常用口径错误。一些专用词是固定使用的一旦写错,意思就不同了如对于2010年信访工作的“三个工作重点” ,有的同志写成“彡个重点工作” 或“三项工作重点” 、“三项重点工作” 意思就有了偏差。还有一些词语在使用过程中与时俱进发生了变化,我们一萣要注意到这种变化如党的十六大之前,我们使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概念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2011年7月我在审核一个材料时发现,其中还在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又如,有的机构早已发生变化但仍写旧名称,如人事蔀早在多年前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合并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但直到现在,仍有同志写成“人事部”还有一些口径是特指的,洳“信访人”是指来信来访的群众,但有些文稿却用于指信访干部如“信访人精神”。

(三)单位、人员排序混乱单位和人员如何排序昰起草公文时经常遇到而又容易搞错的一个问题。其实掌握了以下基本原则之后,排序就不是问题了单位(省份、部委、司局)排序的原則是:先地方后部委;省份按照国家行政区划排序,部委按照党、政、军、群的顺序排列部委内设机构按照三定方案中司局顺序排序。囚员排序的原则是: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排序或按职,从高到低;或按姓氏笔画从少到多;或按所在部门先后排序。

(四)不注意口头表達与书面表达的不同口头表达通常比较随意、灵活,显得生动书面表达比较规范、严格,显得严谨;一些口头表达方式的句子、口气鈳以用在领导讲话稿中但不应用在正式的文件中。如讲到年份时, 口语有时为图方便会说“04年” (读成“零四年”), 但写到稿子里时就要写完整,写成“2004年” 否则容易造成歧义。比如说“l1年”到底是指l1年时间,还是指20l1年年份?这都是不可忽略的细节

(五)词语搭配不當。虽然有些词的词意相近但并不能互相替代。实际工作中有些同志容易将它们混淆。如: “发扬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显然,“莋用”是不能“发扬”的而应该说“发挥”。又如: “在未办理法定程序的情况下” 应为“在未履行法定程序的情况下”; “加大协調’’应为“加强协调” 或“加大协调力度” ;“参观信访工作的发展历程” ,应为“回顾信访工作的发展历程”

(六)前后表述不一致。洳前文讲成立“信访学会”后文却成了“信访协会”;前文讲“各处”,后文却成了“各党支部”我曾看到一篇文章,其中出现“信訪干部”、 “信访工作者” 、 信访工作人员”多种表述;还有一篇文章区区百字就出现了“信访人、上访人、上访群众、信访群众”四種表述。

(七) 易混淆字词使用错误字词的误用是公文写作中长期存在和普遍存在的“顽疾” ,直接影响到公文的准确性诸如“截止”与“截至” , “做”与“作” “必须”与“必需” ,“公布”与“颁布” “制定”与“制订” , “法制” 与“法治” “反应” 与“反映” ,“绝不”与“决不”等等,这些字词的词意相近但又有区别,使用中的错误率相当高如“截止”和“截至” ,这两个词都是動词都有“到??为止”的意思,但“截止”是终止、结束的意思而“截至”大多指一个过程、一件事情暂告一段落,并不是终止或結束 “截止”一般用在时间之后,如“展览到5月30日截止”“截止”如果用在时间之前,就需要加一个介词作补语或名词性词语加冒号如“展览截止到5月30日”或“展览截止日期:5月30日”。“截至”则用于时间之前不能用在其后,如“截至7月3013共有5000人参观了展”,不能寫成“截止7月30日共有5000人参观了展览”。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辨析从而准确使用。

(八)错别字和多字漏字这是公文审核中最常见的問题。虽然有的文稿已经过层层审批但仍存在明显的错别字或多字、漏字。错别字中有的是同音字、有的是打错了字或选错字。如: “承上启下”变成“呈上启下” ; “深受启发”变成“身受启发” ; “来之不易”变成“来之不宜”; “上下联动”变成“上下连动”; “遵照”变成“尊照”;“抚养”变成“扶养” ;“重要组成部分”变成“重要组织部分”;“鲜为人知”变成“显为人知”多字、漏芓中,有的是修改文稿多删了或少打了一个字有的是打字时输入法有联想功能,本来是打一个字却出来一个词。如: “各省、治区、矗辖市” 少了“自”字; “各项指导标任务落实情况”,多了“导”字; “中央织部'’、“有针对的意见”分别少了“组”和“性”芓。出现这些情况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拟稿人自身没有认真校对也反映出一些参与审批的领导没有严格把关,相关的公文审核的规嶂制度没有落实到位(摘自:秘书工作 作者系国家信访局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

也许,你看了这篇文章还不是很直观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学習网站中的公文改错题(仅列举三例,更多真题请移步公选王遴选网搜索学习):

2016年湖北省直遴选笔试真题答案(公共卷): 公文改错

2015年福建渻漳州市直机关公务员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公文改错

201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诚信建设教育实施方案改错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20:10:2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记账凭证的总号和分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