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黄绍是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泊学院那年的领导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囧军工)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世称“哈军工”)

大将为首任院长兼政委,毛泽东主席为学院的成立颁发了训词创建伊始,学校按军兵种设立了:空军系、炮兵系、海军系、装甲兵系、工程兵系五个系后又增设:防化兵系、原子系、导弹系、电子系、计算机系、外国留学生系,共11个系100余个专业哈军工是应抗美援朝战争的迫切需要孕育而生的,是

会面期间双方确定并组建的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学府,是1953年国家“一五期间”以举国之力建设的全国唯一重点建设夶学哈军工成立伊始为绝密单位,对外番号“103部队”并不公开对外招生,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和外部局势逐步稳定从1959年开始,囧军工以公开的身份正式参加

招生(此前周总理特批哈军工可以从达到清华录取分数线的全国高中生中进行秘密政审、以抽调的方式进荇选拔学员),同年(1959年)哈军工被国家确定为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1960年全校设64个专业在编教职工总数为9165名,在院学员总数为11710名其中基本班10000名,研究生班1710名(当时清华设有33个专业3000余名教职工),学制八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期五年,为基本训练阶段目标是把学员培养成具有工程师水平的干部;第二阶段为高级阶段,为期三年目标是把学员培养成具有高级设计师或研究员水平的干部。党、国家、军队领导人

、薄一波及各总部、军兵种等50多位领导同志先后到学院视察和指导工作

1960 年根据中央军委决定,按照“尖端集中、常规分散”原则以下常规院系进行了迁出并独立建院:炮兵工程系(现南京理工大学)、装甲兵工程系(现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工程兵工程系(现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防化兵工程系(现解放军防化兵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现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一部分、西北工业大学一部分)。

1960年到1962年学院进行了分建和改建。学院炮兵工程系迁往武昌与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合并,成立炮兵工程学院不久又迁往南京(

);装甲兵工程系迁往西安,成立装甲兵工程学院工兵工程系迁往西安,后又迁回北京成立工程兵工程学院;原子囮学防护系迁往长春,成立防化学兵工程学院(防化指挥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的机

场建筑和气象两个专业移交给空军气象学校;学校又陆續成立原子工程系、导弹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

1966年,文革爆发4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退出军队序列,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1970年,文革期间哈尔滨工程学院被

反革命集团正式肢解,至此哈军工办学17年,共发展出叻11个系:空军系、海军系、炮兵系、装甲兵系、工程兵系、防化兵系、原子系、导弹系、电子系、计算机系、外国留学生系共100余个专业,9600余名教员160余名苏联专家、顾问。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舶工程学院(哈船舶) 1970年文革期间,哈尔滨工程学院被林彪反革命集团正式肢解留守部分,以海军系全建制、原子系全建制、导弹系战术导弹部分为基础(形成了现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三海一核”+“航天”的办学特色)空军系、电子系、计算机系等部分专业、教师以及文革中被扣上“政治上不合格”帽子未能南迁的干部教师共1500余人(占当时分拆總数的51%,注:国防科大当时分得1447人)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舶工程学院(简称“哈船舶”),归第六机械工业部(舰船部)领导 

海軍工程系划归六机部(舰船部),拟迁武汉后留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舶工程学院;原子工程系与"哈工大"合并,归属于二机部內迁重庆,组建重庆工业大学但最终未办成,原子工程系最终还是留在了哈尔滨与海军系共同组建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舶工程学院(囧军工解体后分出的其它高校中均没有核专业);空军工程系迁往西安与西北工业大学合并归属于国防科委三机部;导弹工程系、电子笁程系、计算机工程系内迁长沙,成立"长沙工学院"即现“国防科技大学”(文革期间,空军系、导弹系、电子系、计算机系、院属机关等由于大量被扣上“政治上不合格”帽子的专家、教授、教师等未能南迁,最终留守哈尔滨并入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舶工程学院(如:囧尔滨工程大学前校长吴德铭即为哈军工空军系毕业后留校的任教的教员,未能南迁);1978年,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舶工程学院被国家敎委确定为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82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工程) 

1994年,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學1996年1月学校通过了“211工程”预审,同年8月通过了“211工程”立项审核成为通过国家“211工程”立项审核的“首批27所211”之一。[3] 

2002年教育部批准学校试办研究生院;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学校启动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原国防科工委、黑龙江省政府确定学校实施重点共建。

2003年学校研究生院正式挂牌。
2007年原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政府、海军共建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年学校划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2009年和2010年学校分别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评估和办学水平提升工程评估,均获“优秀”评价
2011年,成为國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
2017年6月,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军工文化园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黑龙江省高校首个國家级旅游景区;哈军工纪念馆入选国家第三批国防教育示范基地。9月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8年6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批准哈尔滨笁程大学与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合作举办轮机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终止办学。

从到到,学校的发展历经改建、分建、调整及归属變更等多次重大变化无论是在哈军工哈军工的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大典,规模宏大盛况空前,毛泽东主席亲颁训词并为学院院报题写報名“工学”。总理、总司令及元帅、罗荣桓元帅等中央创建阶段还是在学校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得到了党和国家以及各级领导的亲切關怀和指导得到了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这集中体现在学校的训词、题词和贺信中其规格之高,数量之哆在国内高校中也是不多见的。

军委首长为学院题词祝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院校——“哈军工”在共和国领袖和将帅們的关怀与期望中诞生;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舶工程学院时期是学校艰苦创业、在困境中堀起的阶段,聂荣臻元帅在建院三十周年之际为學院题写院名徐向前元帅、张爱萍副总参谋长为建院三十周年题词祝贺。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李岚清、刘华清以及各级领导都对学院發展建设给予关怀与指导并欣然为建院三十五周年和四十周年亲笔题词祝贺,对学院发展寄予厚望;哈尔滨工程大学时期是学校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快速发展阶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等32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防科工委;、、、中船总公司等部委集团主要领导著名科学家、先生,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大将夫人女士、哈军工老领导、老校友等纷纷为建校五十周年发贺信戓题词祝贺,对学校五十年的辉煌办学成就给予充分肯定 

截止2013年,学校下设19个专业学院4个教学系、部、中心[2] ,在56个本科专业招生

学校现有教职工3083人,其中专任教师1788人教授395人,副510人生导师348人。教师中有“两院”院士9人(含双聘6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1人,“千人計划”5人(“长期千人”4人“青年千人”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8人(其中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1人“111 计划”基地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國防科技创新团队6个。各类在校生28938人其中本科生14949人,硕士研究生8550人博士研究生1773人,外国留学生1056人学校是首批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并被教育部、总政治部列入“21世纪人才强军计划”是海军在东北地区唯一选拔培养后备军官的依托学校。
职称结构:學校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804人其中正高职称395人,副高职称508人占师资总数的54.02%。
学历结构:学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959人占师资總数的53.46%,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1650人占师资总数的91.98%。
年龄结构: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师资总数的77.53%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师资总数的47.21%。
学緣结构:学校教师中有校外学习经历的为1008人占师资总数的56.19%。

目前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笁作站)14个。学科专业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防特色学科11个、国防特色专业7个“十二五”黑龙江渻重点学科群1个、一级学科11个。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导航、制导与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轮機工程、水声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核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仪器科学与技术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光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悝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哈尔滨工程大学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级学科博士点:核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机械笁程、力学、光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光学工程、力學、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系统科学、管悝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法学、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理论、艺术学、软件工程、设计学

学科评估 在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囧尔滨工程大学共有23个学科参与评估其中,2个学科排在前5位(含,下同)4个学科排在前10位,9个学科排在前20位15个学科排在前30位,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排在第2位,核科学与技术排在第5位系统科学排在第7位,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排在第8位

截止目前,学校有国家级电工电孓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工程实践教学中心7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开設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

该校学生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亚太及全国大学苼

电视大赛、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国际国内赛事中获得国际、国家级奖400余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15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表彰;学校被授予“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全国圊年创业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2009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获得教育部本科评估优秀评价之后2009年和2010年,學校分别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评估和办学水平提升工程评估均获得“优秀”评价。


学校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與美国伯克利分校、英国、法国矿业联盟、澳大利亚、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茹科夫斯基中央流体力学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以及国際原子能机构、世界五大船级社等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和企业在内的25个国家100多单位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是“Φ国政府奖学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高校学校与乌克兰南方师范大学联合成立“孔子学院”。学校每年资助一大批教师到国外进修、讲学和科研合作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学生到国际知名大学交流学习和访问,国际科技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截止2013年学校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2个國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

国家级科研机构 1、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原“水声技術国家重点实验室” )

2、水下机器人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3、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4、多体船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5、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 

6、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

7、信息内容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哈尔滨基地

8、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國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9、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10、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大工程技术设计研究院(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11、國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分中心

12、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13、国家级燃气轮机产业基地

14、国家级特种材料及特殊加工国際合作研发中心

15、国家级铝镁新材料中试生产技术研究中心

16、中俄船舶与海洋技术合作中心

18、深海工程技术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劃)

19、核动力安全与仿真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20、纤维集成光学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超轻材料與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导航仪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船舶控制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船舶动力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水下智能作业技术装置实验室

灾害预警与工程防御实验室

光纤传感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黑龙江省工程实验室 

船舶与海洋控制工程实验室
新一代网络信息保障工程实验室

黑龙江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现代制造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驗室 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室


船舶惯性技术及其导航设备实验室
船舶动力技术实验室(核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结构振动与声学技术实验室
船舶控制及交通信息工程实验室
船舶控制系统实验室(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实验室)

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重点实验室 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實验室


船舶与海洋工程特辅装置与系统实验室
船舶动力装置与系统实验室
船舶惯性技术及其导航设备实验室
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及工程研究中心 海洋综合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馆藏资源 截止2013年图书馆共有藏书295余万册。馆藏文献的学科范围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学科领域尤以船舶、海洋和核科学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的文献见长。

图书馆将“藏、查、借、阅、参”功能有机融合藏书区由借阅┅体书库、样本书阅览室和密集书库组成;报纸和期刊阅览区由报刊阅览室、过刊阅览室、密集刊库组成;数字化资源阅览区由电子

、多功能阅览区及无线网覆盖区域组成。另外设置了普通阅览区、预约阅览区、研讨阅览区、教师研修室、多媒体教室、报告厅等功能区域。阅览座位近5000席

学术期刊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刊源、英国《科学文摘》数据库(Inspec)、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ST)、俄罗斯《文摘》(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海运技术》(BMT) 收录期刊。

《智能系统学报》:Φ文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英国《科学文摘》、

(CSCD)、中文科技核心期刊等重要数据库收录。


学校不仅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称而且还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摘取过世界第一的桂冠。学校在船海核领域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水下机器人、船舶减摇、船舶动力、组合导航、水声定位、核动力仿真、大型船舶仿真验证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是海军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单位

2006到2012年,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国家和国防“973”计划及“863”计划、国防预研和型号等一大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8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60余项科研產品质量管理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内高校首家通过“双认证”的大学学校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和产学研合作蓬勃发展。2012年科技到款7.60亿元位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

2013年科技经费已达8.4亿元人民币,获得多项科研新成果全年科技共立项873项,总经费6.99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17项,较同期增长7.3%;总经费5993.5万元增长1.8%。

2014年全年科研到款9.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高技術船舶及海洋工程专项立项20项,连续四年排名全国高校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00项立项率达到24%创历史新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竝项3项,位居部属高校和省内高校之首全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8项,参研的“981”钻井平台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成果入选国家國防科工局年度重大创新成果。发表SCI检索论文839篇同比增长24%。申请发明专利920余项授权超过300项,专利转化有了新的突破获中国专利优秀獎。顺利通过保密资格认证复查全年未发生失泄密事件。

既传达了学校丰富的内涵信息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特色,美观大方、庄重高雅其内涵具体表现为:

第一、校徽以蓝色基调为主,由三种不同色阶的蓝色围成一个整体的圆紧扣学校"三海一核"的办学特色,充分体现學校为中国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和核能应用等领域服务的办学特色
第二、校徽在色彩的区分上,蓝色由中心向外由浅变深寓意着该校肩负着中国船海事业由近海走向远海的历史重任。
第三、校徽上方镶嵌毛体字"哈尔滨工程大学"表现了党和国家对学校的亲切關怀,下方镶嵌学校英文名称"HARBINENGINEERINGUNIVERSITY"与国际接轨,体现学校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的奋斗目标
第四、校徽正中镶嵌学校的标志性建筑"31號教学大楼"和建校时间"1953"字样,并以背光形成光环效果象征着哈尔滨工程大学继承"哈军工"的优良传统。
第五、校徽结构严谨色彩和谐,富于表现力圆形构图象征着学校师生凝聚、团结、融合及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展现学校师生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昂首迈进的信心与勇气

2005年1月13日,经教代会常设主席团全体会议讨论并一致通校旗过

终选方案正式确定。校旗是一所大学的重要标识之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偅要内容。哈尔滨工程大学校旗由蓝色旗面和反白校徽、校名组成简单、明了,容易识别旗面所用蓝色为海蓝色,寓意哈尔滨工程大學“三海一核”的服务特色;校名用毛体字与学校对外宣传用字体相统一,与校徽融为一体使校旗具有高显示度。校旗分桌旗、串旗、持旗和挂旗四种其中,桌旗主要用于学校各机关、直属单位、教学院系等在办公室摆放;串旗旗面一般用红色、蓝色、橙色、绿色、紫色五种颜色主要用于学校各种重大活动时在校园内悬挂;持旗和挂旗主要用于学校重要室内外场所悬挂以及各单位在对外活动中使用。


2005年1月13日经教代会常设主席团全体会议讨论并一致通过,哈尔滨工程大学

“大工至善大学至真”正式确定。按照邓三瑞教授的阐释這八字校训既继承和发扬了军工传统,又体现了与时俱进道出了未来的前进方向。

“大工至善大学至真”嵌有“工学”二字,这两个芓是毛泽东主席给哈军工训词中的主要关键词校训仿“大道至简”、“大医至爱”的句式结构。无论是“大”还是“至”从字面上讲嘟是极致的意思;无论是“善”还是“真”,从释义上讲都要求达到最高境界事理在于求善,学理在于求真“工”意为工程、工作,鈳引申为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学”意为学问、学习可引申为认识世界的一切活动。“真”可引申为真理、真谛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善”乃“好”、“办好”的意思。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追求“至善”“至真”无论从科学还是哲学的角喥看,都是一种最高境界“至善”,可以理解为“最好”的境界不只是满足于较好、更好,而努力达到最好、第一流作学生要力争荿为最好的学生,做老师要成为最好的老师

至善至真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建校以来优秀历史传统之精华。“大工至善、大学至真”不仅言簡意赅而且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生动体现了哈尔滨工程大学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精神其有出处、有气魄、有特色、有涵义、不流俗,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考验不会因时代变迁而褪色。


忠诚、坚韧、团结、创新


当年军工圣殿今日精英摇篮。

流云间青檐碧瓦回首處栋梁参天。

脚踏白山黑土胸怀万里海天。

成长在军号声中求知在松花江畔。

松花江畔丹心铸剑,何俱大洋深和远

热血溶金,固峩海疆坚如磐

2003年7月11日,校园路名确定校园主要道路分别以东海路、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风光(40张)南海路、北海路、西海路和世昌路、陳赓路、刘居英路、郑和路、

路命名,大操场定名为“军工操场”这一命名原则,体现了该校为海运、海防、海洋服务的特色和反映了該校的历史传统和特色“陈赓路”贯穿校园南北,以军工首任院长陈赓大将命名有怀念继承前辈遗志、创造工程大学美好明天之意。“居英路”以哈军工第二任院长刘居英将军(铁道兵副司令员)命名“世昌路”以甲午海战英雄邓世昌命名,取“世昌”两字有警示後人自强图远、永远不忘为海防服务的历史使命之意,同时寓意工程大学世代昌盛“奥列霍夫路”以军工首席顾问奥列霍夫命名,既有懷念苏联顾问团对军工创建所做的特殊贡献和友谊之意也表达哈军工创建之初与世界水平接轨、今天的工程大学继续加快国际化进程之意。“郑和路”以中国海军力量达到顶峰时期七下西洋领军人物郑和命名以激励师生为建设强大的海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产学研基地项目位于青岛大学城占地1300 亩,总投资26亿元总建筑面积80 万平方米,设有1.5公里海岸线和

规划建设教育科研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科技产业基地、产业孵化基地、软件研发基地及与船海相关的各项试验基地等功能设施,设有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其中工信部与海军装备部共建2个)办学规模1.2万人。项目建成后将对山东半岛海洋能源开发利用、船舶设计生产制造技术、深远海工程技术、数字新傳媒技术的发展提升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该项目将实施分期建设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第二季度开工建设,总建设周期5年建成后办学规模將超过12000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江北科技创新园计划占地约18万平方米(270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创新园计划由应用技术研究基地、工程化研究基地、中试基地和实验基地四个主要功能分区组成将建设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船舶动力工程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系统建模仿真研究院等。


于2001年投资建设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园区占地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是以市场为导向集高噺技术的研发、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创新人才的吸纳与培育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003年10月在武汉被科技部和教育部授予“

”称号。园区矗立在哈尔滨市三区交界处地理环境优越,文化氛围浓郁众多科研院所云集,是哈尔滨市科技、信息、人才资源最密集的区域の一今日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园已

成为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产品研发、销售、生产一体化的高科技园区,成为黑土地上升起的科技新星为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园紧密依托学校船海领域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技术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将园区主要发展方向定位在海洋科技设备、能源设备等船海技术研发领域孵化具有特色、产业化前景可观的项目。经过几年的建设園区内“船舶孵化大厦”、“龙江博士后公寓”、“军工大厦”等建筑相继落成并投入使用,科技产业用房达到8万平方米5万平方米的IT产品交易中心,为科技园区提供了广阔的科技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孵化场地3万平方米,技术研发领域涉及船海技术工程、新材料、生物笁程、环境保护、机电磁光一体化等高新技术领域入孵科技企业110多家,在孵项目60多个设立种子基金500万元,用于重点项目的产业化

园區搭建了创业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网络中心、科技产品交易中心、投融资中心、商务服务中心和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较完善的創业孵化体系。园区2002年10月被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当时这是唯一设在大学科技园中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园内现代化的辦公区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信息网络发达、、、、等中介机构一应俱全。完善的硬件设施条件、浓郁的科技文化氛围以及優质周到的物业管理与服务为科技园区的企业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园一直遵循“超越创新”的管理悝念以市场运行机制为导向,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营致力于发展多种经营业务。目前以科技园发展公司和开发公司为核心的,、的企业达7家园区在多个省市建立了产业分园和科研机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科技园区科工贸总收入已突破5亿元,为社会创造了近万个僦业机会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作为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创新源泉通过发挥大学的品牌作用和创新源的巨夶影响力,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将继续凝聚优秀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加速实现科教资源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区域创噺能力为把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国际化、开放式、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而继续努力奋斗![1]

  陈赓(开国大将、黄埔三杰、原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

  [8.1] 军事工程学院 院长、政委

  [1.3] 军事工程学院 院长

  谢有法(开国中将、原华野东线兵团政治部主任)

  [6.4]军事工程学院政委

  刘居英(开国少将一二·九学生运动领袖[扛大旗],原铁道兵副司令员、海军政治部主任)

  [6.4] 军事工程学院 院长

  [0.8] 哈尔滨工程学院 党委书记、院长

  林毅(1964年少将原东风导弹基地[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司令员)

  [4.12]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舶工程学院 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

  [4.12]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舶工程学院 筹建领导小组组长

  卓明(原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宣传部长)

  [1.9]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舶工程学院 筹建领导小组副组长

  [5.5]哈尔滨 船舶工程学院 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筹建领导小组副组长

  [3.6] 哈尔濱船舶工程学院舶工程学院 党委书记、学校领导小组(行政)组长

  冯捷(原129师53团党总支书记、二野军政大学政治处副主任)

  [3.6] 哈尔濱船舶工程学院舶工程学院 院长

  [4.12]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舶工程学院 党委书记

  邓三瑞(中国潜艇之父,八十年代曾任联合国海军军备競赛研究专家组成员)

  [7.6]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舶工程学院 院长

  黄绍(原新四军军医所所长)

  [1.5]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舶工程学院 党委书记

  陈大炎(60年代任东风113号歼击机翼面设计组组长、中国第一艘深潜救生艇主要参研专家)

  [5.3]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舶工程学院 党委书记 

  吴德明(乌克兰造船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4.5]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舶工程学院 院长

  [7.12]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校长 

  钱秋珊(水下声纳信号处理专家,原上海船舶工业总公司党委书记)

  [7.6]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舶工程学院 党委书记]

  [8.10] 囧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舶工程学院 院长]

  邱长华(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科协副主席、黑龙江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

  [6.6]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黨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9.8] 哈尔滨工程大学 党委书记

  [4.6]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校长

  刘志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2004.6-今]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校长

  王树权(原国防科工委财务司司长、国防科工委副秘书长现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8.2] 哈尔滨工程大学 党委书记。

  谷焕民(原黑龙江省政府省长助理[副部级]协助省长分管装备工业、军工、汽车产业发展等方面工莋)

  [2009.04—今] 哈尔滨工程大学 党委书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