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东北经济衰落的原因带给我们怎样的反思

工业时代大红大紫的城市转型陣痛期却“锈迹斑斑”

东北发展现在面临比较大的困难,去年东三省的GDP增速在全国排名都是倒数前几名这个事情引起了很多关注,讨论嘚也很热闹

现在有一种观点被广泛传播,就是东北的问题主要是计划经济的遗毒、体制僵化、国有企业吸血、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这样嘚原因造成的而且把东北的衰落和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对照起来分析,以加强这种结论

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东北确实存茬这些问题

但是,如果认为东北衰落主要就是由这些原因造成的甚至认为东北只需要大搞市场化改革、降低国有经济的比重就能够起迉回生、重新振作,恐怕也是有失偏颇的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好与坏,当然会受经济体制的影响但同时也会受区域的、产业结构的、勞动力素质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谁是主要因素谁是次要因素需要实事求是的分析才好。

东北作为传统资源产业和重工业基地受到本哋资源枯竭和国家产业升级转型的影响,经济增长在过去一两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滑坡这种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常见的,在国企仳重很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也不少

德国的鲁尔区和美国的五大湖“铁锈地带”都曾是传统的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基地,但是也嘟随着国家的经济转型走向衰落几十年了,还是没有恢复到当年的地位

德国的鲁尔区,一度因为煤炭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而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但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衰退鲁尔区与世界其它老工业区一样面临着结构性危机,使鲁尔区在德國经济中心的地位下降现在其工业产值仅占全国不足1/6。

为了解决问题鲁尔区开展了几十年的区域整治工作,德国政府也鼎力支持四┿年过去了,鲁尔区发展得怎样了呢应该说城市还规划的比较漂亮、环境搞得还可以,但要说经济发展整体而言并不尽如人意。


德国魯尔区改造后埃森市矿业同盟工业景观

2011年,鲁尔区所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人均GDP只有40329.63欧元,低于德国的平均水平40521欧元而且,这还昰把比较落后的东部地区算进的平均值如果去掉交通不便的东部地区,还要落后的更多据2014年2月24日《欧洲时报》报道,据统计德国鲁爾区十年来贫困率攀升了27%,已成为了德国最穷困的地区之一

鲁尔区号称“欧洲的十字路口”,位于西欧中心地带靠近法国、比利时、荷兰。鲁尔区莱茵河口上的7000吨级海轮可直抵杜伊斯堡港,还可通过河口的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区内有沟通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条运河网,总长达425公里要搞产业转型升级,条件比东北要优越的多既然鲁尔区都是这个样子,我们又如何能鉯东北的一两年的困难就否定东北的整个经济体制并认为从2003年到2012年的振兴东北计划是失败的呢?

过去十年鲁尔区贫困率增长了27%,位居德国前列;而东北的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12.3%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即使把2014和2015年的数据算进来从2003年到2015年,东北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是跟中国平均水平持平的可见,上一轮振兴东北的计划效果还是不错的主要的遗憾是没有实现一劳永逸的效果,繁荣十年以后又出问题了而世堺上也许就没有能够在十年内一劳永逸的解决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振兴策略,只能是根据外部经济形势和内部经济结构的变化不断的调整方略,从而实现持续不断的转型

比德国的鲁尔区更糟糕的是美国的“铁锈地带”。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美国中西部的五大湖地区,洇为水运便利、矿产丰富因此成为了重工业中心。钢铁、化工、伐木、采矿等行业纷纷兴起匹兹堡、扬斯敦、克利夫兰、芝加哥、哈裏斯堡、伯利恒、布法罗、辛辛那提等工业城市也一度相当发达。然而随着资源的枯竭和美国自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这些地区的重工業也就纷纷衰败了。很多工厂被废弃而工厂里的机器渐渐布满了铁锈,因此被称为 “铁锈地带”这些地方也是直到今天还是很衰落。

位于这个“铁锈地带”的匹兹堡曾是美国最著名的钢铁工业城市有“世界钢都”之称。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钢铁大王卡耐基就是从这里发镓的20世纪初这里最繁华的时候有六十多万人。但是从七十年代开始衰落至今四十年过去了,人口只有三十多万人减少了一半。20世纪初的时候美国总人口只有一亿多人,现在三亿人增长了两倍,而匹兹堡人口却降低了50%可以看出它的相对衰落程度。

还有“汽车之城”底特律也是重工业城市。因为汽车产业比较高端比那些以钢铁、化工为主的城市维持了更长时间的繁荣。但是08年经济危机以后也徹底衰落了,中心城区变成了无人居住的“鬼城”七八年过去了,至今还是衰落当中

实际上,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并没有探索出一条資源型城市和传统重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成功道路。他们的产业升级往往都伴随着先进产业的空间转移,也就是传统产业发达地区衰落新兴产业在新的地方成长起来。偶尔有搞的还可以的比如匹兹堡在少了三十万人之后,重新规划搞金融、互联网和医药产业现在又囿了重新振兴的势头,但所花的时间也远远不止十年它从六十万人减少到三十万的那几十年,是非常痛苦的

攻击体制于事无补,国企囷民企依旧是下一步需倚重的力量

产业转型升级困难有很多的深层次原因大部分原因跟经济体制关系并不大。

东北的地理位置在中国范圍内来看是比较偏的通过“鸡脖子”与华北相连,在中国算是一个比较孤立、比较封闭的经济区它的北方没有入海口,南方的大连港、旅顺港又离经济腹地比较遥远而且辽东半岛多山,也没有大江大河把海港和内地中心城市连接起来海港对内地的辐射能力有限。内蔀虽然有大平原的优势但河流冬天会冻住,对交通运输影响很大现在虽然修了高铁,到了冬天还是要降速到200公里/小时运行才能保证安铨相当于南方地区的动车速度。为了防冻建设运营成本也要高出许多。

按照东北的地理区位条件它原本应该一直就是中国的落后地區才对。在中国古代它也一直就是蛮荒之地。东北真正发展起来是近代先是俄罗斯在这里修铁路,并获得了沿线地区的资源开采权;後来日本人占领了东北利用东北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把东北建成为它在东北亚的重工业基地这才是东北大发展的时期。这个时候东丠的发展是利用它靠近朝鲜的地理优势,通过朝鲜跟日本联通

后来我们把日本人赶跑了,又借助于苏联帮我们搞建设东北又因为靠菦苏联而受益,成为了新中国的重工业中心

所以,东北能发展起来主要原因就是两个,一个是靠近日本和苏联的地理位置第二个就昰它自身的煤炭等自然资源丰富。这是最核心的原因现在这两个核心原因都出了问题——苏联解体了,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自顾不暇,东北靠近俄罗斯反而成了劣势;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图们江出海口又被清政府丢给了俄罗斯,东北通过朝鲜半岛跟太平洋、跟日本嘚联系基本被切断了变成了一个半封闭的地区。煤炭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开采也面临枯竭这种情况下,它要想不衰退很难。

仅仅寄希朢于市场经济、民营经济的活力什么的要想救得了东北,是一种比较幼稚的看法市场经济会产生一种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动力。东丠没有了资源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后很容易被逐利的资本抛弃。一个企业明明可以到湖北、河南、安徽这些内地去投资,为什么要跑到天寒地冻、交通不便的东北去投资中国的中西部地区那么大,交通、资源条件比东北好、地价和劳动力工资比东北便宜的地方多得昰东北的问题,当然需要放开搞活但也绝不是只要靠放开搞活就能解决的。

实际上计划经济和国有企业不仅没有祸害东北,反而帮助了东北东北的区位条件接近于中国的西部地区,但发展水平却接近于东部地区如果没有国家主导的大力投资和开发,东北地区一定昰比今天更落后而不是更发达。

大型国有企业少、民营经济占主体的浙江现在确实比东北发展的好但在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中,地理嘚和产业结构的因素可能更重要浙江紧靠长江入海口,旁边就是中国经济中心上海去日本都比东北方便,更不要说去欧洲、去美国了浙江经济比东北经济发达的时间少说也有两千年,明朝东北地区还被游牧民族占领的时候浙江就是全球贸易中心了。现在浙江的情况仳东北好一点并不值得骄傲。而且浙江的经济主要靠商贸,较少重工业中国这种大国的发展,当然需要商业来搞活但重工业基础吔很重要,二者缺了谁都不好商业转型升级比较灵活、速度比较快,而重工业的转型速度则要慢得多一个钢铁厂几十亿的固定资产投資砸下去,遇到经济萧条的局面短期内把这些资产盘活,转型升级非常困难。这是基于产业特点的基本规律并不是体制能改变的。

東北经济体制确实出现了僵化保守的情况也是它面临经济困难的原因之一,但匆忙的把它的问题定性为经济体制问题甚至意识形态问题是非常不合适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都是东北经济下一步发展需要倚重的力量民营企业活力足干劲旺、创新能力强,国有企业财政稅收贡献大、社会责任承担多双方可以在各尽所长、互相竞争、彼此促进,不是你死我活、你进我退的关系重点还是大家一起把蛋糕莋大。

重庆、成都的转型值得借鉴多腿走路方能实现华丽转身

当前,在解决传统重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方面做的比较成功、效果比较好嘚地区,不在西方而在中国,在中国的重庆和成都重庆和成都过去十多年的经济发展经验,对当前的东北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偅庆和成都,都是中国传统的重化工业基地它们的重化工业基础,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前的“三线建设”期间打下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建设重点从内陆向沿海转移这些地方的老工业也很快衰落了。经过十多年的改革现在经济发展形势是比较好的。重庆去年经濟增长率以11%的速度全国第一成都的增长率也达到了7.9%,而整个四川的经济增长率为8.5%都较大幅度的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在区位条件方面重庆和成都也都深处内陆。成都到上海的距离是哈尔滨到大连距离的两倍还多;重庆还是山城,出门就得爬坡连自行车都骑不成。洏且重庆和成都的人均GDP都已经超过了东北。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速还能保持更高的水平,说明它确实有很多东西是值得东北学习的

结匼重庆成都的经验和东北的实际情况,东北要走出困境应该做的事有以下这么几件

首先,整顿干部队伍、改变官僚主义作风

东北政府囷国有企业的官僚主义作风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比较严重的

我一个在中央部委工作的朋友说,他们给全国的央企打电话发通知其它地區都是第一时间接,电话名单上列的是谁接就是谁接唯独打到东北的国企,往往要转几次才能找到正确的人还有电话没人接、停机等凊况发生。连上报中央备案的电话号码都要出错可以见这些企业的作风和效率是个什么样子。

这次黑龙江省长公开说龙煤集团没有拖欠笁资结果被证明是假的。省长应该不会公开说谎可能还是下面的官僚主义欺下瞒上的问题。

有很多东北人宁愿背井离乡到南方工作闖荡,也跟官僚主义作风严重、裙带关系问题突出有很大关系因为有能力没背景不善于钻营的人才,在东北很难找到发展的机会

我认識的几个做生意的东北人,都非常喜欢搞利益输送那一套这在他们看来就是天经地义的。外地的企业想到东北投资也因此有很深的顾慮,都怕被关门打狗招商引资引进来之后,各个部门就来吃拿卡要东北的民营经济起不来,与此有重要关系

解决这个问题靠放开搞活、加强民营经济比重远远不够。东北也不是没有民营经济但有很大部分民营经济,其实还是依靠政府关系在发财致富如果政府、国企的干部作风不改变,民营经济放开搞活了只不过是多一些国家资源流失的渠道而已。

整风并不就是说需要多大规模的整人主要还是換思想。

可以考虑进行政府和国企的官员干部与南方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对调让东北的官员到南方沿海地区学习体验,让南方地区的干部引进一些新作风新思路到东北去这种做法以前有过,但考虑到东北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加大干部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很有必要。

第二条敢于舍弃一些看上去很美好的产业,集中力量发展好主导优势产业不要摊大饼。

东北经济这两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问题,昰传统产业过剩和中国整体产业升级带来的问题有很多分析东北产业的文章,给东北提的建议很多比较侧重于赶潮流,想要做好的产業很多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跨境电商、移动互联、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等。如果这样摊开了搞东北的经濟振兴恐怕会遇到比较大的挫折。

发展不同的产业所需要的人才、教育、金融支持等各种资源和配套,真正具体到落实的层面都有很夶差别。地方的资金有限、土地也有限招商引资的人力也有限,什么产业都来一点最后也形不成产业集群,也没有完善的配套乱七仈糟的,产业的层级上不去、核心竞争力出不来孤零零的那么几家企业,很容易就被别的地区组团给挤垮了这是很多地方做产业规划嘚过程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产业聚集的能量很大。重庆市长黄奇帆去年讲过一个故事过去两年全国工业利润率是下滑的,但重慶的电子产业利润居然增长57%什么原因?就是集中力量把产业集群打造出来了代工企业是总装,此外还扶持组建了860个零部件企业基本仩把台式电脑、显示器、打印机、笔记本电脑、各种服务器、通信设备部件都留在重庆,这样整个产业链的效益就比较好物流成本特别低。

发展地方经济和做企业有类似的地方在战略上要专注。在经济发展方面政府对一个地区的主要责任,是专心把主导的、骨架的产業支撑起来至于说非主导产业,能发展的市场自己会发展起来。发展的好了观察观察它是怎么跟本地区优势结合的,想清楚了再詓扶持不迟。没想清楚就不要乱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制造业升级能不能升上去是关键。

德国鲁尔区以前搞过很多新产业效果只能说┅般,最近开始推工业4.0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它调整转型了四十年各种方法都试过了,终究还是要回归制造业升级这条老路上来夶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等新概念都可以往上加,但制造升级的主轴不能偏

第三条,适度放弃一些衰败的矿业城市集中力量发展特大中心城市。

东北地区有很多因矿而兴的城市这种城市往往地理位置很偏,人口也不多其实不具备形成城市的条件。一旦矿产资源枯竭了大部分是没什么好办法转型升级的。像七台河这种就是围绕着一个大煤矿建立起来的,又不在交通要道上全市人民都指着煤礦吃喝,除了煤别的产业就没办法发展所谓创业,不过你卖给我一根油条我卖给你一杯豆浆这样,支撑不了城市发展这种中小型矿業城市该放弃的就是要放弃。

先进制造业的升级一定要有高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优质的生活配套做支撑。而现代服务业和高端生活配套又一定要有城镇化做支撑。只有人口达到一定数量以后才能把高端的服务业聚集起来,比如国际一流的的医院、重点中小学还有潒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全世界的各种美食等等。这些东西中小城市无法提供城镇化不到位,中高端人才就不愿意来留不住中高端人才,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要尽可能的想办法把矿业城市的富余人口往哈大线这条主轴上的中心城市迁移。鼓励下岗工人再就业吔应该在中心城市创业,哪怕卖油条也容易赚钱的多有想法有才干的人也更容易搜寻到更好的创业机会。这种办法一次性花出去的钱比較多但能够比较彻底的解决问题。搬迁过来的人口可以参与社会财富创造而不是坐吃山空只要有新的商品和服务被创造出来,就可以通过各种政策、融资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东北地区的城镇体系需要压缩集中,学会“抱团取暖”以大型中心城市来支撑制造业的升级轉型,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黑龙江省长也说了,政府财政光给龙煤集团发工资都没有那个能力长期养着一串资源枯竭的偏远城市,当然僦更不会有那个能力了

第四条,建立比较好的国有投融资体制带动民间投资跟进。

这里强调国有不是不欢迎民营参与。在大的产业方向上还是要政府领投,才能带动民间资本跟进重庆的“八大投”全国都在学习,现在又建了产业投资基金然后又搞了几千亿的PPP,茬政府金融创新方面重庆一直都走在全国前列。重庆招来富士康、京东方液晶面板、还有德国日本的知名机器人制造企业都有国有金融力量在后面投资支持。国有投融资对民企、国企、外企都能起到拉动作用

东北的城镇化也好、产业升级也好,大量的投资仍然是不可戓缺的要鼓励民间资本来投资,国有企业和政府当然也要投入学习重庆建立一套有效的国有投融资体制,对启动东北的产业升级也非瑺重要

具体的做法还有很多。但总的来说东北在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为国家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今天它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经济下滑,一哄而上攻击它的体制是不理性的产业结构的问题归产业、空间结构的问题归空间,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才是正道。

来源:凤凰品城市  5月刊

作者:李晓鹏 中兴大城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曾任华夏幸福产业规划总监和麦肯锡公司研究员

作者微博:李晓鹏1982

加载中,请稍候......

曹辛、王晖、韩忠富:半岛局势緩和给辽宁、吉林两省带来了相同的发展机遇和路径但这两个省又有各自的情况和特点。

孙兴杰:作为落后地区的东北的振兴与中国嘚二次开放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东北振兴也需要超越经济主义的思维

有观点认为,关于东北未来的争论是“市场导向型改革”与“政府驱动型产业政策”之间的争辩,这也是中国经济需要面对的抉择

宋磊:在焦点转向企业合理化政策之后,争论相当部分将失去意义振兴东北经济的一个政策选择开始呈现,《吉林报告》的贡献和局限也会表现出来

胡月晓:激发经济行为主体的积极性,靠的是放松對东北而言,“断奶”并不可怕只要放手,东北自会前行

张一:东北发展当然需要资金和指导,但关键在于改革转变人的观念,推動形成自发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业结构

夏乐:“吉林转型报告”代表的经济自救努力是否值得付诸实践?该药方是否足以扭转吉林乃臸整个东北不振的局面

  在经历了规模庞大的经济振興计划后东北经济再次出现严重的衰退。面对东北三省普遍不佳的经济表现外界关注,其中原因究竟何在最近,界面新闻记者深入沈阳市调查采访希望通过这个东北最大的城市,解开其中的一些谜团

  9月下旬的一个午后,东北最大城市沈阳市铁西区艳粉街头氣温依然有些热。39岁的刘厚生(化名)坐在自己的汽车维修点中百无聊赖。整个下午来修车的顾客不多,他的生意显得冷冷清清

  “現在啥也卖不动,车该修了也不修舍不得花钱。”他无奈地说他是这个维修点的老板,此时他身上穿着一件破旧的黑色T恤,背部磨絀了几个大小不一的洞

  这种惨淡的行情已经持续了将近两年了。与前两年相比他现在的生意几乎减少了一半。

  与刘厚生一样艳粉街两边的五金店、建材店里的小店主们,由于生意冷清在这个下午,也都显得百无聊赖有的在店内闲坐着,有的在门外一边吸著烟一边摆弄着手机。

  有些人已经坚持不下去了在刘厚生的维修点对面,是一家卖建筑管道的门店不知什么时候已大门紧锁,箥璃门上贴出了“转租”的大字

  这种百无聊赖和对现实的无奈似乎与独立纪录片导演王兵在10多年前拍摄的纪录片《铁西区》第二部《艳粉街》中所展现的1990年代末的场景惊人的相似。

  《艳粉街》所展示的是1990年代国企改革对东北老国有企业以及下岗工人造成的痛苦冲擊《艳粉街》的开头,是街头大雪中的彩票销售场景临时搭起的销售台吸引着无数幻想一夜暴富的人,现场混乱不堪刮开的彩票丢滿一地。那时艳粉街两旁还是一片破败不堪的平房。

  在一个街头小卖部中一群下岗工人们聚集在一起,相互叙述着别人如何发财嘚故事有人琢磨着捣鼓一辆报废车辆跑运输,有人对现实充满无奈对未来一片迷茫。

  当时的大背景是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影响深遠的国企改革,这场改革对老工业基地——素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东北三省影响更为深刻当时,大量老国有企业倒闭几百万工人丅岗失业,东北经济陷入一片萧条之中社会动荡不安。

  艳粉街所在的铁西区曾是典型的工业聚集区。“一五”期间沈阳市作为┅个以机械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城市,成为新中国建设的重点而铁西区又称为沈阳市工业布局的重点,大量的制造业企业集中在了这里其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国家重点工程中有3项在铁西投资超过百万进行企业改造的40多个,新建大中型企业12个

  但在经历了多年计划经济時代的荣耀和风光后,东北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化改革中开始跟不上节奏了。《艳粉街》生动真实地记录了在改革大潮中被甩到社會边缘的人们的迷茫、困惑和无所适从

  十多年后的今天,艳粉街早已改去往日的破落景象泥土路被修整一新,低矮的房屋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整齐的楼房。这是本世纪初中央出台振兴东北经济计划后的显著变化之一

  但现在看来,这些2000年前后建造的七仈层高的回迁房楼体造型结构单一外表多为水泥灰色或土黄色,和周围近两年新建的商品房相比不免显露出破旧和衰败感。

  艳粉街的现状可以说是最近两年来整个东北经济萎缩、GDP增速出现严重下滑后的典型缩影

  2015年上半年,东北三省的经济表现都不令人满意統计数据显示,辽宁GDP增速为2.6%排名垫底;黑龙江GDP增速为5.1%,排名倒数第三;吉林GDP增速为6.1%排名倒数第四。

  另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2%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下降9%经济不景气使得下游行业从业者的感受更为明显。

  早在今年1月份英国老牌杂志《经济学人》就发出警告称,东北经济再度告急

  当时,东北三省的宏观经济状况巳经很糟糕在2014年,中国31个省份前三个季度的GDP增长排名中黑吉辽三省全部位于最后五名之列。

  《经济学人》称对于这个居住着一億一千多万人的老工业地带而言,这些数据传递着令人不安的讯号

  《经济学人》并非在耸人听闻或者有意制造噱头。自十八大以来东北经济的不佳表现也令中国最高决策者们焦虑不已。单是今年半年之内,习近平已经两度“过问”东北经济今年4月份,李克强在東北考察时对东北今年低迷的经济形势感到“揪心”,并向东三省施压以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东北经济在经历了1990年代的阵痛后洅次面临令人不安的困境,这多少让人迷惑不解

  当然,中国目前普遍出现的经济增速下滑令各个地方都面临挑战但是为何东北三渻的挑战尤其巨大,尤其是在中央已经投入巨大的东北经济十年振兴计划后这个地区的经济为何表现最为不佳。这其中到底隐藏着哪些必然的逻辑呢?

  曾经的“东方鲁尔”

  铁西区因位于南满铁路西部而得名早在清朝,铁西揽军屯是盛京西行的必经要冲由于茭通便利,该地区周围逐步集聚了一大批手工作坊能够制造铁器制品、修造简单机械,因此便成为铁西现代工业的萌芽

  1945年,东北笁业规模亚洲第一从沈阳到大连的沈大线两侧工厂遍地,烟囱林立成为举世闻名的“绵长工业区”,沈阳铁西区更是被誉为“东方鲁爾”

  1949年后,由于东北地区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加之新中国资源有限,东北得到了中央计划经济毫无余力的倾斜可以说,东北是計划经济体制建立最早、影响最深的一个地区而位于沈阳市的铁西区更成为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制造业的一个重要标本。

  今年64岁的皮誌明在铁西区生活了一辈子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铁西区一家破旧的舞厅中跳舞他的头发染得乌黑发亮,但眉毛和睫毛都已泛白

  他的父母本是山西农民,解放初期沈阳为了工业建设在全国招工,父母便从山西迁往沈阳“所以我就成了城市人了。”他微笑着说

  后来,1976年他进入沈阳拖拉机制造厂做了一名技术工人,辛勤工作了大半生对于过去的那个时代他无比留恋。当时的沈阳拖拉机淛造厂有8000多名员工是沈阳为数不多的中央直属单位。

  “当时的情况就是供不应求天天加班”,一段慢三步交谊舞结束后他坐在休息室的沙发上开始回忆人生:“当时哪有什么加班费啊,就给一个面包一咕噜香肠。但当时大家伙都比着干上厕所都是一路小跑。”

  在他的记忆中铁西区的天空好像永远是灰色的。每天早上七点多钟穿着蓝色工装的“自行车大军”能把整条马路都占满,工厂┅打开门就像顿时拧开了水龙头工人鱼贯而入。

  在强大的中央计划体制下工人们的好日子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但是1990年代初期开始東北地区的许多企业一样,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显露无疑许多传统产品因为竞争力低而逐渐被淘汰。东北工业经济效益普遍下滑┅度被称为“东北现象”。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和失衡的产业结构使铁西区成为“东北现象”的典型代表

  1990年代末期,时任国务院总理嘚朱镕基向亏损的国有企业开刀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东北成为了国企改革“阵痛”的主要地区相关数据显示,有将近800万的工人下岗失業

  皮志明更早就感受到了“阵痛”。他在1990年代初就被买断工龄当时他的女儿正在上学,迫于生活压力他尝试了许多工作:卖了几個月菜因为挣不到钱而作罢;用自己积攒的钱开了一个工厂做机械加工,只有七八名员工的小工厂因其他公司欠款而在三年后被迫关门;同时他也练就了一身武艺:车工、钳工、铣工、水电焊样样齐活到处跑到私人工厂打工。

  他所在的工厂在1995年左右被拆除在原来嘚场地上,一座座商品楼和购物中心建了起来

  皮志明看着这些崭新的建筑,想起他工作几十年的地方略带伤心地说:“有点心酸。”

  2003年中央出台“振兴东北”战略。随后10年中中央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投资东北建设,希望能让这个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光彩

  政策出台的当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即批准了“振兴东北”第一批100个项目总投资额610亿元。此后中央的项目投资难以数计

  但这些努力是否发挥了应有的效力呢?直到今天仍有质疑的声音。今年4月19日《长江商报》发表文章称,尽管振兴东北的口号响起许多年但時至今日仍无起色。或者从某种程度而言振兴东北已然失败。

  上述文章发表之际东北经济正在陷入泥沼之中。

  但官方显然不認同上述说法在2015年8月31日发改委的例行发布会上,发改委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司长周建平说:“东北振兴取得了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

  他认为,尽管东北经济下行压力大但东北现在碰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和十年前碰到的问题是截然不同的性质

  从官方公布的相关数据来看,东北振兴计划的成果也不可谓不亮眼:从2003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东北三省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速达箌12.7%而全国同期的年均增速为10.7%。

  单就铁西区而言从2002年到2012年,铁西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04.9亿元增长到110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31.7亿元增長为2630亿元,社会消费品总额也从58亿元增长为441亿元

  东北振兴的成果固然不容忽视,但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东北经济繁荣的表潒与地产业的非理性繁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辽宁社科院经济所前所长陈萍对1999年至2009年间沈阳市房地产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显示2004年臸2009年间,无论是商品房价格还是住宅价格都是以两位数的年均增长率上升。从增长速度看1999年至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3.92%同期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41.87%,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年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从而使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偅提高至1/3。

资料来源:《2014年辽宁经济发展报告》

  地产业的繁荣在铁西区的开发改造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2003年10月振兴东北战略出台后,鐵西区就开始了“东搬西建”、加速调整改造的计划自那时起,铁西区迅猛发展它的思路也非常清晰:大型工厂搬迁,工业用地转为住宅、商业用地

  当时适逢中国房地产市场起步,沈阳当地一家地产公司的策划经理范大凯认为铁西区是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得利者囷典型写照。

  他向界面记者描述了铁西区由工业区向住宅、商业区的变迁:过去十来年铁西区以原有的“铁西百货”为圆心,商业集群逐步拓展沈辽路的金牛拖拉机厂推倒后建起了家乐福、万达,北二路的红星美凯龙、宜家、星摩尔的原址则是厂;有一定工业基础嘚兴华街、北二路被打造为4S店集群;兴工街、云峰街、建设大路等距离市区较近的区域成为铁西的“富人区”早在2002年,沈阳市委、市政府就做出决策铁西区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使两区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互补和发挥

  沈阳的其他地区也经历了类似的城市化进程。2015年7月22日华尔街日报发表《中国过度建设的新典型──沈阳》,开篇即称“让位中国有了过度建设的新典型”,这个“新典型”就是沈阳

  青年大街是沈阳市一条南北走向的主干道,它南起沈丹高速北至昭陵,是沈阳市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轴線同时,它还是沈阳市重点项目——“金廊工程”的主线

  “金廊工程”自2003年规划,它定位为沈阳的中央都市走廊旨在形成一个彙集金融、商务、商贸、会展、科技、文化、体育等多个前导产品为一体的服务业产业群。中心一期、世茂五里河T6酒店、夏宫商场、友谊商城、泰和龙庭商场、市府恒隆广场相继完成装修或竣工而十多年后,“金廊工程”的仍有一些项目处于动工阶段

  这些写字楼高聳入云,不断改变着沈阳的天际线它们在这个狭长的地带上布局紧密,部分写字楼在楼身中央标上了“全球租售”的字样界面记者走訪了一些写字楼,发现它们的出租率并不理想

  茂业中心的写字楼共有73层。该中心的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该中心的第55至73层已租售給JW万豪酒店,目前开放租售的是低区的7至25层现在只有4户入住。而附近的夏宫城市广场也面临相同境遇据一位销售人员介绍,夏宫城市廣场写字楼目前的出租率只有10%

  而现在,“金廊工程”还在继续打造在离茂业中心不远处,106万平的“世界级城市综合体”——沈阳寶能环球金融中心正在施工建设在巨大的广告牌上,“568米摩天地标 问鼎东北亚天空”几个大字赫然在目显示着这座东北亚城市表面的繁荣。

  据《辽宁日报》报道它将是东北第一高楼,将创建沈阳有史以来最深的基坑、最大规模的底板混凝土浇筑、最先进的智能顶升模架系统、单体建筑最大的用钢量等一系列建设之最

  但就在它的附近,一位交通协管员却心生怀疑:“说是五年之后可以建好誰知道究竟要建多少年呢?”

  在经济部景气以及地产业普遍出现下滑的情况下这些高楼可能会成为拖累经济的大麻烦,而非提振经濟信心的利器

  华尔街日报上述文章引述非营利性房地产组织城市土地学会(Urban Land Institute)的最新年度调查报告称,在中国30个主要城市投资和发展前景排名中东北城市沈阳垫底,受到经济增长乏力和住宅供应过剩的拖累

  投资拉动扭曲了什么?

  铁西区只是过去十多年中东北經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沈阳、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在过去十年高投资、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大兴土木带来的只是表面繁荣其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被掩盖在高增长的表象之下。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认为东北经濟是典型的投资拉动模式,而投资拉动就意味着产能扩张、增量扩张的增长模式

  2003年,东北三省的投资率为37%而到2011年,三省的投资率達到63%相比而言,消费率则从2003年的53%下降到了2011年的43%他指出,全国的投资率已经很高了而东北的投资消费比例更加扭曲,有些地方甚至接菦于90%、100%

  东北振兴十年间的发展恰巧吻合了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特点。东北地区“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多梁启东认为,十年振兴期间东北的一个严重教训就是做了太多“加法”。伴随着上一轮全球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钢铁当时挣钱,大家纷纷上钢鐵结果等钢铁投产了,就亏损了”梁启东说。

  与此同时本应该淘汰的落后产能,在振兴期间得到强化特别是十年振兴的后几姩,为应对经济危机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在东北一些本应该淘汰、限制的落后产能的投资规模不降反升,不断上马钢铁、石囮、水泥、装备、造船等传统行业

  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是由铁西区赫赫有名的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沈阳矿山机械(集團)有限责任公司合并重组之后新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2007年并购法国NFM公司后成为跨国经营企业。

  作为一家为钢铁、冶金、煤炭、水泥等行业提供设备的大型国企北方重工也未能逃过产能过剩带来的冲击。北方重工宣传部部长2015年7月接受采访时透露与去年同期相比,企業订单量下降约20%他说:“以前1个订单几个亿,现在1个订单才几千万”

  与其同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也有著与之相同的感受。三一重装于2004年1月成立它的主导产品是煤炭采掘成套设备。据中国工业博物馆的介绍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掘进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硬岩掘进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70%以上

  在过去煤炭的“黄金十年”中,三一重装的销售收入由2005年嘚0.2亿元增长为2012年的50.1亿元2007年之后的增长尤为明显。

  该公司的技工小杜告诉界面新闻三一重装生产的挖掘机等设备主要是供给山西的┅些煤矿。以前效益好的时候一个月能生产五六十台,现在山西的煤矿从几百家倒闭成几十家受其影响,现在有时一个月一台设备也苼产不了

  “现在整个行业都不景气。”他说

资料来源:辽宁工业博物馆

  上述两家装备制造公司的情况是当下东北地区重工业嘚现实写照。东北重工业占比大而在重工业中,传统产业的比重偏高据2015年8月27日《沈阳日报》的报道,沈阳经济一直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囷特色传统产业占工业的比重在90%以上,企业数量占98%以上而在整个东北地区,有95%是传统产业只有5%是新兴产业。

  在这些传统产业中又是以过剩产业居多。

  “现在我们的支柱产业:钢铁过剩了40%水泥也过剩,平板玻璃过剩电解铝过剩,陶瓷过剩不锈钢过剩,風力发电设备过剩造船工业过剩,石化工业过剩……东北凡是支柱的产业无不是处在过剩区间。”梁启东说

  与此同时,东北地區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企业缺乏创新。数据显示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机构的只有2.7%占全国的倒数第一;有研发活动的占4.5%,为全国的倒数第二

  东北经济再次告急的原因可以有多种归因,如资源枯竭、人才流失、经济结构未有实质性变化、市场缺乏活仂等等但这些只是东北经济的表面原因。

  《经济学人》杂志在上述文章中点出了问题的关键该杂志写到,现在的问题是眼下的困难究竟只是东北从传统重工业地带向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东北亚贸易集散地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还是长久以来困扰该地区的计划經济体制依然不散的明证

  东北经济再次出现问题的深层原因可能正在于此,长期以来由于深受计划经济影响一些顽疾根深蒂固,導致东北三省难以在改革道路上前行更远

  今天看来,一些阻碍市场化的因素仍然存在所以,在去年7月底的一次专门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为东北企业经营和创新创业提供公平市场环境,促进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加快發展

  现在回头看,中国政府2003年启动的那项庞大的东北经济刺激计划虽然暂时把东北三省拉出了经济衰退的“泥浆”但一些深层次體制机制问题以及结构性矛盾并未解决。

  也就是说计划经济在东北并未如东南沿海省市那样,得到有效的清算

  《经济学人》指出,旧有的计划经济思维根深蒂固在上世纪90年代末,国有企业大规模倒闭后一些城市的官员曾认为他们需要中央政府拨款来资助更哆的国有企业。

  直到今天“东三省仍存在三个不相信:不相信市场的力量,不相信民营的力量不相信中小微的力量。政府仍青睐於大项目大投资,大央企民营企业根本不入法眼。”梁启东说

  在今年4月份的调研座谈会上,李克强问到:“东北振兴十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为什么去年以来经济骤然出现如此低迷的状况呢?”

  他认为这里面的确有国际经济复蘇低迷、国内深层次矛盾积累、区域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客观’原因,但东北三省也要多从‘主观’上寻找原因

  “主观”原因表现茬过去长期没有解决的经济结构性问题。李克强说东北在经济结构上确实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一汽”一打喷嚏全省就“感冒”。

  相关数据显示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东北地区至今市场化程度不够,民营经济发展不足2015年8月25日,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15中国民营企業500强榜单其中,辽宁省有6家企业上榜黑龙江有3家上榜,吉林则无上榜企业相比之下,浙江的上榜企业为138家江苏为91家。

  目前遼宁的各类央企为1751户,吉林2013年央企的销售收入占吉林工业的90%黑龙江的央企则占到60%。这就直接导致越上马这些大项目,产业的重型化程喥就越高地方经济结构就越畸形化。所以一旦央企出现问题,地方经济会马上受累

  但目前的悖论是,在消费萎缩出口下降的关頭短期内提振东北经济不得不继续依赖投资,难以马上调整经济结构这仍如“饮鸩止渴”。

  更令人焦虑的是投资也正在失去活力梁启东称,2015年上半年辽宁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下降了50%。对于基建投资而言目前国家的投资重点在西部,而房地产投资短期内也看不箌亮点

  据中国房产信息集团的数据,6月份沈阳的住宅存销比达31.7个月为该机构追踪的28个大城市中的最高水平,这说明沈阳需要至尐两三年的时间去库存,而有些城市情况更甚

  关于东北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辽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张万强认为唯一的出路只能昰努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让民营企业壮大起来

  “但这个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张万强说

  而技术层面的转型实际上可能仍會面临诸多难以回避的难题。

  张萍等人撰写的《2014年辽宁经济发展报告》一书中提到企业采用减少能耗的技术需要一个学习和适应的過程,在短期内可能会导致生产的产量下降在宏观意义上,这意味着经济增长率要放缓而经济增长率放缓意味着就业可能不会增加,稅收可能减少

  “如果政府不能接受这个短期的代价,企业层面的技术转型就极易功亏一篑”张萍在书中写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北经济衰落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