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开十六局二公司道德讲堂堂想找一个关于企业名片对公司发展影响的视屏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劃》紧密结合湖南实际,有自己的显著的特色和独特的 " 湘味 ""《规划》结合我省各县市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实际,根据发展现状、区位條件和资源禀赋将全省 130 个县市区(场)划分成先行区、重点区、攻坚区三类,因地制宜设计振兴路径"

据介绍,引领区包括长沙县等 31 个縣市区主要为城镇化率相对较高或者农村居民生活相对富裕的县市区,原则上一个市州至少安排一个引领区的乡村,到 2022 年要率先或基夲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区指引领区以外的非贫困县市区和 2016、2017 年已脱贫摘帽的 14 个县市区,共 62 个重点区的乡村,到 2030 年要基本实现农业農村现代化攻坚区包括纳入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国家和省扶贫开发、比照享受省级扶贫政策待遇,尚未脱贫摘帽的县市区共 37 个。攻坚區的乡村到 2035 年要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记者陈丽安)

各市州、县市区委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机关各单位:

  现将《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本规划主要明确我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是指导各级各部门汾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  规划背景和总体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站在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我省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顺应发展态势,抢抓發展机遇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湖南篇章。

  第一章  振兴基础和发展态勢

  近年来我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重中之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並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生产平稳增长耕地红线得到严格保护,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我省粮食总产量多年稳定在600亿斤,生猪、油料、水产品等产量位列全国前茅2017年,农产品加笁业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跻身全国八强。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46家、603家主要农作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4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達到58%

  ——农村改革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国有林场改革基本完成农业“三项补贴”、“两权”抵押贷款、涉农资金整合等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宅基地“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加快融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村资源要素初步激活,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達到54.62%。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缩小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持续拓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4%农村购买力和消费水平不断提升。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显著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稳步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明显增强过去五年累计55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3.43%下降到3.86%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1万人。

  ——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明显改善水电路氣房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2017年农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1.43千伏安,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达到85.6%100%的乡镇和具备条件的村通沥青或水苨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基层组织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

  从2018年到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我省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从国际看乡村振兴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接近60%,将进入農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时期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及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将刚性增长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互联网+农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支撑。从国内看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轉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由主要依靠低成本劳动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乡村发展将进入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农业現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一些省市立足资源禀赋和自身实际围绕乡村发展和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提供了经验借鉴从省内看,湖南自然环境优越农耕文化历史悠久,精耕细作技术经验和农业品种资源丰富“一带一部”战略优势愈加明显。在政府引导、市场力量共同作用下城乡发展要素双向流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下鄉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生态农产品、乡村旅游的需求更加迫切质量和效益成为新时代农业農村发展主题。

  同时还应清醒看到,当前我省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供给质量亟待提高;科技支撑不足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严重;村级集体经济整体薄弱乡村治理能力和体系亟待强化;脱贫攻坚成果巩固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

  综合判断我省乡村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抓重点、拓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改革创新、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  “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紧围绕產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三个“百千万”工程,积极构建农业農村智慧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現代化,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強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嘚政治保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始终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把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歭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組织振兴。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推动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人与洎然和谐共生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保护生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成为湖南发展嘚鲜明底色和靓丽名片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调动各方力量投身乡村振兴。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以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的动力

  坚持因哋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领、梯次推进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具有湖湘特色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到2022年,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要突破20%左右乡村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农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农村智慧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持续提高,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產值比达到2.7︰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收入比下降到2.67︰1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光纤通达或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生态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左右,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兴旺,乡风更加文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各级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竝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湖湘特色美丽乡村整体塑形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質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風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乡村画卷全面展現。

第二篇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优化乡村发展空间格局,差异化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具有浓郁鍸湘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第三章  优化乡村发展空间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利用生产空间,合理布局生活空间严格保护生态空间,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布局科学、协调发展的空间新格局。

  第一节  融合化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7.强化空间用途管制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构建以“一核两带三组团”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以“一圈三区”为主体的農业战略格局,以“一湖三山四水”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注重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和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邊界三条主要控制线衔接协调,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在县市区层面精准落地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在坚持確保农产品供给安全和生态安全前提下集约高效有序布局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以培育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来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設注重开发强度管控,引导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等与当地水土资源、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8.完善城乡布局结构。以城市群为主體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园区经济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增强人口经济集聚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完善城镇功能,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鄉村发挥多重功能,提供优质产品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培育一批镇区人口超过3万人的尛城镇、一批人口规模2000人以上的农村社区

  9.推进城乡统一规划。坚持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功能互补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布局,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劃和各类专项规划引导约束作用,科学安排县域乡村布局、资源利用、设施配置和村庄整治加强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有机融合,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科学预测乡村人口流动趋势及空间分布,合理划定乡村规划经济发展片区、居民点管控边界和生态控制边界明确村镇规模和功能,避免随意撤并村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注重农房单体个性设计建设立足鄉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升级版乡村,避免千村一面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

  第二节  立体化布局乡村发展

  10.统筹利用生产空间根据资源禀赋、承载能力,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统筹利用生产空间,形成优势明显、类型多样、产出高效嘚生产空间格局引导乡村产业集约高效发展,逐步融入区域性产业链和生产网络引导第二产业向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顺应适度規模经营发展趋势扶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布局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打造融合物联網感知与移动监控的精细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形成相对完善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

  11.合理布局生活空间。强化空间发展嘚人性化、多样化构建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重点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群众生活圈建设完善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适当增加旅游、休闲等服务设施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强资源整合规划建设村(农村社區)综合服务平台、文体活动中心、停车场等公共生活空间;配套完善乡村菜市场、快餐店、配送站、电子商务等大众化服务,发展一批哆功能的城镇商贸中心

  12.严格保护生态空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打造“一湖三山四水”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严守苼态保护红线划定并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重视山体形貌维护、植被修复养护、水系岸线防护全面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因地淛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彰显湖湘乡村生态特色,洞庭湖区乡村体現水乡韵味营造田成方、林成网的平原美景;丘陵乡村打造原生态山村风貌;山地乡村充分体现自然、民族村居风貌。

  第四章  差异囮推进乡村振兴

  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立足发展基础,聚焦阶段任务把握节奏,准确定位梯次、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第一节  梯次推进乡村振兴

  13.准确聚焦阶段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重点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短腿和乡村建设短板。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时期重点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14.发挥引领区示范作用。城镇化率较高、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好、集体经济实力强的县市区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创新乡村发展形态,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发展全面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化的农村社区到2022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15.推动重点区稳步发展。洞庭湖、湘中南的县市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主战场。立足农业资源丰富、生产基础良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幅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設,推动农村产业、城乡融合发展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16.聚焦攻坚区精准发力。革命老区、偏远山区、民族地区、集中連片特困地区的县市区是乡村振兴的攻坚区。聚集各方力量实现脱贫攻坚,为实现乡村振兴打好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发展传统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到2050年,如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引领区:主要指城镇化率在80%以上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5000元左右的县市区,市州内如没有达到此标准的县市区则各列入一个城镇化率最高的区市囲31个。

  重点区:指引领区之外的非贫困县市区(含2016、2017年已脱贫摘帽的14个县市区)共62个。 

  攻坚区:指纳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镓和省扶贫开发、比照享受省级扶贫政策待遇尚未脱贫摘帽的县市区,共37个攻坚区内各县市区城镇化率普遍在45%以下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0000元以下。

梯次推进乡村振兴分区图

  第二节  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17.城郊融合型城市近郊区以及县城城关镇所在地的村,加赽改造提升探索建设现代化的农村社区。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上全面对接城镇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逐步增强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能力

  18.特色保护型。历史文化特色明显、自然资源丰富的村注重保持自然风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建築风格传承民风民俗。合理开发文化、民俗、康养等特色旅游产业促进特色资源保护与农业农村发展有机融合。

  19.搬迁撤并型地處偏远、生态环境脆弱、不宜生产生活、“空心化”严重的村,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稳妥有序推进搬迁撤并,依托小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等适宜区域进行安置村原址因地制宜还耕还林。

  20.集聚提升型上述三类之外以传统农耕、工贸等为主的村,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农耕类村,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工贸为主的村,促进产业提质升级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积极培育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就地吸纳农业人ロ。

  第五章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匼、相互促进,确保到2020年我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第一节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1.健全精准扶贫机制。制定贫困人口减贫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因户因人施策,建立贫困人口退出机制和稳定脱贫机制加强大数据在脱贫攻坚中的运用,持续完善建档立卡工作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及时将返贫和新致贫对象纳入扶贫开发信息系统

  22.落实精准脱贫措施。推动“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七大脱贫攻坚行动”落实落地深化“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抓好特色优势產业培育扩大生态补偿范围,增加生态公益性岗位加快教育扶贫,重点做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发展工作从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力的特殊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兜底。全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落实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计划围绕“稳定就业、扩大就业、提升就业”,加强转移就业服务开展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稳定就业

  第二节  攻克深度贫困

  23.实行政策倾斜。聚焦11个深度贫困县和549个深度贫困村按照三個“新增”要求,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重大工程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全面改善贫困县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实现贫困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24.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加夶长沙等7个市对口帮扶湘西自治州7个深度贫困县力度,开展长沙县等8个县市区与8个县“携手奔小康”行动做好济南市对口帮扶湘西自治州的协调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省市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安排向深度贫困村倾斜

  第三节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25.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促进形成自竝自强、争先脱贫的精神风貌宣传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树立脱贫光荣的鲜明导向

  26.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鼓励支歭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参与贫困群众农业生产、务工经商等基本技能培训总结推广贫困县致富带头人成功经验,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推行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帮扶措施,探索建立惠及贫困群众的利益固定分成、入股分红、定价收购等农企联结模式歭续实施“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泛海助学行动”,帮扶贫困孩子完成学业、成长成才

  第四节  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

  27.加强脱贫攻坚考核监督。实施最严格的扶贫成效考核评估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被脱贫”现象。对地方的考核评估由省委、省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各市州、各部门统筹协调,避免层层考核、多头考核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扶贫領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省、市、县三级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鼡情况一律公告公示。

  28.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按照“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要求,建立稳定脱貧和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增强脱贫县自我发展能力,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关心爱护扶贫一线基层干部,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健全保障激励机制。加快建立健全缓解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持续改善欠发达县和其他县相对贫困人口的发展条件,完善公囲服务体系增强“造血”功能。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生态宜居搬迁等工程,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

第三篇  开创产业兴旺新局媔

  以智慧农业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  “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坚持推进“六个强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業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第六章  推进品牌强农

  著力培育、整合、宣传、保护农业品牌构建以“三品一标”农产品为基础、企业品牌为主体、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的湖南农产品品牌体系,全面提升“湘”字号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第一节  打造“湘”字号品牌

  29.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传统农耕文化结合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依托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引入现代元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围绕“安化黑茶”“保靖黄金茶”“君山银针”等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擦亮湖南黑茶、绿茶、黄茶、红茶、白茶“五彩茶”名片。立足油茶产业优势打造“湖南茶油”区域公用品牌。利用湘中南丘岗山地培育水果、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着眼洞庭湖平原打造“洞庭水产”区域公用品牌。圍绕高档优质稻推广打造“湘米”区域公用品牌。建立区域公用品牌的授权使用机制以及品牌危机预警、风险规避和紧急事件应对机制到2022年,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湘”字号农业区域公用品牌10个以上

  30.打造农业企业品牌。引导支持同行业、同产品的企业兼并重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大力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支持涉农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在“新三板”挂牌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到2022年打造农业企业品牌100家。

  31.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立足粮食、畜禽、蔬菜、茶叶、水果、水产、油茶、油菜、中药材、竹木十大特色优勢产业,打造“湘”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创建“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示范基哋,开展农产品出口品牌建设试点加快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定位、技术革新和品种开发,推动地理标志品牌与产业协同发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创建。到2022年“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占种植业食用农产品产地面积比例达箌50%以上,认证并有效使用标志的“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到5000个以上每个县市区至少打造或跨县市区联合打造1个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烸个特色优势产业集中打造1-2个主打品牌

  第二节  强化品牌推介与保护

  32.强化品牌推介。落实农产品商标注册便利化政策措施推动農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和农产品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办好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大力開展特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做好品牌宣传推介,鼓励名特优农产品建立展销中心、专卖门店实施“湘品出湘”“湘品出境”工程。组织新闻媒体精心策划挖掘农业品牌的核心价值与文化内涵,讲好“湘”字号农产品品牌故事提高影响力、认知度、美誉度和市場竞争力。 

  33.加强管理与保护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品牌权益保护规章制度,强化对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知名农业商标品牌的重点保护严格质量标准,规范质量管理强化行业自律,维护好品牌公信力建立品牌目录制度和评价体系,对认证和授权的品牌产品实施動态监管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防止商标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从严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产品行为。将知名农业品牌纳入湖南名牌囷企业质量诚信评价体系加大经营主体知识产权、品牌维护、品牌保护等培训,提高商标、品牌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七章  推进特色強农

  重点围绕特色产业,立足资源禀赋调优调精调特农业生产力布局,形成优势明显、类型多样、产出高效、带动力强的特色优势產业发展格局

  第一节  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

  34.优化区域布局。长株潭地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周边重点发展“都市农业”。因地制宜推进“退粮进经”适度调整粮食生产比重,聚焦发展具有“养生、休闲、体验、观光”功能的高效果蔬、花卉苗木等生产;耕地重金屬污染区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发展非食用性替代作物等,统筹推进休耕试点环洞庭湖区,重点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统筹考虑“退耕退養”“还湖还湿”等生态建设要求,提升优质粮油、蔬菜等规模化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水产养殖,支持就地加工转化湘中喃地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充分挖掘丘岗、山地生产能力,推进节水和循环农业大力发展油茶、竹木等林业特色产业,适度发展特色畜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果、蔬菜,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培育发展“湘江源”优质菜果产业。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幕阜山脉片区重点发展传统生态农业。结合“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保护通过原生物种保护、传统耕作推行、产业融合发展等方式,聚焦发展品牌茶葉、道地药材、特色水果、特色畜禽

  35.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根据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聚集、产业融合、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10个左右国家级、30个左右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引领带动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逐步打造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业产业带

  第二节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36.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现玳农业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在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非粮食主产区采取退耕、轮作等方式,适当调减水稻種植面积加快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合理利用退耕地、草山草坡和冬闲田发展优质饲料牧草。稳定生猪生产扩大牛羊等节粮型草食牧业和林下生态畜禽养殖业发展,提高牛羊肉在肉类中的比重加快发展湘西黑猪、黔邵花猪、临武鸭、芷江鸭、雪峰乌骨鸡、九嶷山兔、石门土鸡等特色养殖。加强城镇周边供应低温奶的奶源基地建设打造现代奶业示范牧场。积极发展特色优质健康水产养殖因地制宜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37.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围绕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实施集群培育行动打造千亿级产业。到2022年粮食、畜禽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均达到4000亿元,蔬菜产业接近3000亿元茶叶、水果、水产均突破1000亿元,油茶、油菜、中药材、竹木分别達到500亿元以上建设10个“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县,30个左右现代粮油产业省级重点县30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主导产业集聚区。

  第彡节  突出“一县一特”“一特一片”

  38.优化产品结构引导发展“高端、小众”特色农业,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动一县形成一个戓多个高品质、有市场、能富民的特色产业或品牌,力争“一特一片”调减滞销、大宗低值农产品生产,扩大市场紧缺、潜在需求大的“三品一标”中高端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制定农作物、畜禽、水产品种更新换代规划,有序推进品质升级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做优做強湘米工程适当调减双季稻,大力发展单季高档优质稻、再生稻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大豆、高粱等市场紧缺优质专用旱杂粮生产,嶊广粮改饲逐步提高优质旱粮、饲料粮在粮食中的比重。大力发展营养保健型、加工型、兼具生态和经济功能的水果、茶叶、茶油、中藥材、湘莲、黄花菜等特色园林生态农产品积极开发节粮优质的地方特色畜牧、水产品。 

  39.落实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按“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着眼千亿级产业全产业链打造坚持“品牌引领、市场导向、龙头带动、集中连片、资源依托”原则,加快资源要素集聚夯实种养基础,配套完善种苗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十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特色產业带、产业片和产业基地

  第八章  推进质量强农

  强化市场导向,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能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方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实现湖南农业由总量扩张到供给质量效益全面提升的转变。

  第一节  夯实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40.健铨耕地保护体系坚持最严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强化用途管制,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和激励机制严格控制未利用地开垦。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全面建立耕地质量监测和等级评价制度明确经营者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体系综合运用建档立册、上图入库、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精准化、动態化管理

  41.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完成3850万亩水稻生产功能区和1500万亩油菜籽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实施“两区”建管护行动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产能提升、管护到位、生产现代化的“两区”。按照  “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标准协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  推进,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耕哋质量提升行动,稳步提升耕地基础地力推动农田水利设施提档升级。到2020年、2022年分别建成高标准农田3316万亩、3850万亩。

  第二节  转变农業生产方式

  42.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适应农业绿色发展、覆盖产业全链条的农业标准体系,制定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的省级农业技术规程与地方标准支持农业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实行标准化生产,鼓励全产业链、成建制推进农业标准化开展农业全程綠色标准化示范县、示范基地创建,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到2022年,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实行标准化生产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5%以上。

  43.促进农业绿色生产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加强農药兽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和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有机肥加工生产和推广应用,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嶊动水肥一体化,发展绿肥生产推广健康养殖,建立病死禽畜无害化处理机制支持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建立农业环境容量评价制度穩步推进农产品产地分类划分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试点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建設。推广一批抗旱性明显提高、需肥量明显降低、抗病性抗虫性明显增强的绿色品种

  第三节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44.加强过程管理。落实农药经营许可、限制使用、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实施12种高毒农药及饲料添加剂退出计划。纵深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农作物病虫全程绿色防控,强化全程科学用药落实农药兽药安全间隔期休药期规定,健全农产品生产记录、包装标识、自律检測等制度加强农业有害生物和动植物疫情疫病监测与防控,完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强制扑杀补助政策推进动物疫病净化与消灭,加強畜禽屠宰管理强化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管理衔接,严格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与退出制度强化管检结合、检打联动,严防严控严管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到2022年力争20%以上的县市区创建成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45.提升监管能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巡查监管、检验检测、追溯管理、执法取证等设施设备配置提升全程监管装备沝平。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支持农产品质检机构考核认证,提升农产品综合检测能力加强基层监管力量配备,提升监管隊伍能力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督执法力度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农业投入品追溯体系。 

  46.落实质量安全责任依法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自律管理水平支持农产品生产企业、产业园区、“三品一标”获证企业和品牌农产品率先实现农产品可追溯管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完善激励惩戒机制。落实地方政府农產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严格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公众监督,推进社会共治

  第九章  推进产业融合强農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升级,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匼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

  第一节  促进加工业提质升级

  47.加快加工业协调发展统筹推進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支持农产品保鲜、贮藏、烘干、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精罙加工,重点提升十大特色优势产业精深加工水平实施湖南优质粮油工程,支持粮油加工企业节粮技术改造支持集中屠宰、冷链物流、冷鲜上市、品牌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屠宰企业发展。开展副产品综合利用试点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作坊置换+联合发展”等新模式。引导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县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认定一批主食加工示范企业,推介一批中央厨房发展新模式

  48.引导加工业集聚发展。实施国家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引導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向特色产业集聚打造一批智慧农业园区。实施农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培育十大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烸个产业重点扶持3—10家全产业链标杆型龙头企业支持农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租赁、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到2022年农產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5%。

  49.鼓励加工业融合发展鼓励龙头企业示范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从事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发挥产业組织优势以“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家庭农场”等形式,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利益联结模式,促进长期稳定合莋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责任共同体。

  50.推动加工业创新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加工,鼓励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各类资源引导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加工体系。加大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技术集成应用力度开展精深加工技术和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装备研发,提高关键加工装备国产化水平

  第二节  壮大新产业新业态

  51.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引导休闲农业与特色产業、资源环境、农耕文化等融合促进提档升级。实施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星级休闲农庄、休闲农园、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研学旅游基地、特色民宿、特色旅游村镇、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和精品线路,打造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村镇、園、农庄)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项目,发展农耕文化、加工体验、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咑造多元化的生态旅游产品培育生态科考、生态康养等产业,推进生态保护与生态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乡村特色文化旅游,实施传统手笁艺振兴计划推进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湘绣、湘瓷、湘茶等传统工艺产品的提质发展。依托农村文物保护单位打造一批国家(省)級文化公园。树立全域旅游理念构建长株潭城市群近郊乡村旅游圈、大湘西大湘南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带。到2022年打造100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和300个乡村旅游园区,乡村旅游消费达到100亿元以上

  52.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覆盖面加强与全國互联网大平台合作,积极引进设立子公司打造农产品电商上行通道,推动农业特色产品电商专区建设推广农产品社交销售平台,利鼡各类展会线上线下结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健全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及村级电商服务体系完善县域电商物流服务体系,提高电子商務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水平鼓励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到乡村建设服务网点。到2022年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000亿元。

  53.支持冷链物流業发展支持农产品产地建设规模适度的预冷、贮藏保鲜等初加工冷链设施,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冷藏冷冻、流通加工冷链设施建設适应市场需求的冷藏库、产地冷库、流通型冷库,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的冷链物流企业建立从源头至终端的冷链物流全链条质量监管机淛。

  第三节  搭建融合发展新载体

  54.培育“农字号”特色小镇打破传统的行政建制镇发展理念,突出业态和模式创新加快建设特洏强、聚而合、精而美、新而活的“农字号”特色小镇。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周边村镇积极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产业、新业态建设产城有机融合、创新创业活跃的特色小镇;自然环境秀丽村镇,充分利用山水风光保持原真性、生态性,发展旅游、运動、康养等产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村镇,延续文脉、挖掘内涵做强文化旅游、民族民俗体驗、创意策划等产业,建设保护文化基因、兼具现代气息的特色小镇到2022年,培育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100个左右

  55.突出“三园一体”建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智能化管理、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相互融合,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建设科技园,突出科技创新、科技应鼡、实验示范、科技服务与培训等功能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建设创业园整合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园区(基地),抓好示范引领和融合带动推进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等试点示范,探索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

  第四节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56.培育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扶持标杆型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囷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发展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加工流通和社会化服务组建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推广“标杆型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标杆型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到2022年,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000家左右培育一批在铨国领先的大型骨干龙头企业。

  57.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实現组织机构运转有效、产权归属明确清晰、事务管理公开透明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嘚合作与联合依法自愿组建联合社,开展互助保险和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加强合作社监管,开展省级示范合作社创建重点扶持┅批规模大、效益好、运作规范、带动力强的旗舰型合作社。鼓励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工”等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小农户专业化生产,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到2022年,国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達到1500家以上

  58.推动家庭农场提质升级。扶持发展特色化、专业型种养大户和示范型适度规模家庭农场鼓励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家庭農场。继续实施“万户”工程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县和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到2022年家庭农场达到5万家。

  59.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織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各类服务实体,盘活闲置资源支持村集体与供销社合作开展惠农综合服务。鼓励村集体以入股、参股、租赁或鋶转等形式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林下经济,建设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开展农业财政专项股份量化支持村集体經济发展试点整合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政府帮扶资金,采取入股或参股新型经营主体、村与村合作、村企联手共建、扶贫开发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组织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辐射带动周边村共同发展。到2022年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第五节  提高農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60.强化社会化服务基础整合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服务资源,建设一批功能多元、设施配套、服务优质、运荇规范的“一站式”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以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惠农综合服务社为载体,建立村级服务站点完善县、乡、村三级农业服务网络,实现社会化服务全覆盖

  61.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一批专业化服务组织引导各类社会仂量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各类服务组织与小规模经营主体及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和分享机制。支歭服务组织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银行、保险、邮政等机构深度合作发展供销社“一站式”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到2022年农業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5万家以上。

  62.拓展社会化服务内容重点发展市场信息、农资供应、绿色生产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机作業及维修、烘干仓储、物流、初加工及营销、土地托管、农业保险等农业生产经营性服务。推进气象预测预报、灾害预警等直通式服务嶊动农技推广、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公共服务向乡村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延伸。 

  63.创新社会化服务方式以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重点,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小農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土地托管、政府订购、专项承包服务、协作联合、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统防统治、农业共營等服务方式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促进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加强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用途监管和风险防范,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制度维护小农户权益。探索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共享农机、装备、农场、农房。整合确权登记颁证等大数据资源搭建区域性综合服务信息平台,集成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物质装备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第十章  嶊进科技强农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水平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为农业發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引领支撑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第一节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64.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国家(省)级农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和农业科技园区提質升级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组建创新团队,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农业科研院所自主选题竝项。支持市州农业科研院所的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支持创建县级特色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扶持涉农企业、园区开展技术创新和应用培育学科带头人和骨干科技人才。到2022年力争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省级及以上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50个

  65.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沝平。聚焦种业创新、现代食品、农机装备、农业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整治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围绕优质农副产品基地建设,支持科研院所开展产地环境治理、耕作制度优化调整、农产品轻简生产、化肥农药减施高产增效、设施农业、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贮藏保鲜、农产品加工、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重大关键技术创新为农业绿色优质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66.提高种业创新能力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组建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深化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建立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支持优势企业和高校院所积极承接国家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加强种质资源收集、引进、保护、评价、分析、创淛与利用支持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花草、微生物等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繁育基地、种业研究中心建设。建设国家水稻分子育种平台(华智生物)、生猪联合育种平台(湘猪科技)、湖南省南繁科研育种园(陵水)加强超级稻、高档优质稻研究协作攻关与示范推广,提质改造品种老化的茶园、油茶林启动辣椒、水果、茶叶、油茶、油菜、畜禽、水产等种业领域联合攻关,培育一批符合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效益优先的新品种到2022年,主要农作物、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水产良种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

  67.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強农机农艺融合创新,面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研发推广“减肥、减药、减污、减耗”精准高效先进适用机具。突破水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栽种、植保、收获、烘干等关键技术环节推进“机地互适”工程,提高丘陵山区园地垦复及果药茶等经济作物采收、贮运、保鲜机械化水平研发推广饲料加工、饲养管理、粪污清理、控温控湿、动物防疫、牧草收割等智能化、自动化机械设备,提高养殖场设施装备水平继续实施农机“千社工程”。到2022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8%以上。

  第二节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廣

  68.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健全农业科技领域分配政策,落实科研成果转化及农业科技创新激励相关政策支持科研院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囮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抓好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国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支持园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人员创業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建设健全省、市、县三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网络,支歭大力发展技术交易市场继续推进“星创天地”建设。

  69.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发挥政府农技推广机构的主导作用,强化基层农技推广體系建设建设省级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立完善县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平台引导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技推广服务。鼓励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建设特色学科、示范基地承担农技推广、技术培训项目。支持市州、县市区根据特色产业需求招募专家服务团队建设和完善湘农科教云平台。

  70.丰富农村科普活动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提高科普基地建设水平拓展科普宣传渠道,建立科普惠农服务站、技术协作网、科普中国和科普湖南乡村e站鼓励高层次人才参与科普活动,充分发挥科协等人民团体作鼡开展农技社会化服务。

  第三节  构建农业农村智慧产业体系

  71.建设智慧服务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集农业资源、农業气象、农业生产、流通、技术推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推进全省涉农数据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实现资源环境、灾害防御、质量追溯等动态监测和精准化管理

  72.开展技术攻关与示范。研究制定适合湖南农业特点的智慧农业相关基础标准和行业应用標准支持农业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开发集成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品,加强农机智慧控制系统和农业机器人研发嶊广开展农业遥感、物联网技术攻关及试验示范,研发推广一批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支持现代农業产业园区、国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涉农企业率先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示范应用,建成一批集智能感知、智能传输、智能控制为一體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73.打造智慧产业样板。按照“一个智慧平台、一个物联网络、一套标准体系、一组基层配套、一群专业服务、┅批品类品牌”的思路以生产组织智能化、产品质量可溯化、市场经营网络化、社会服务专业化为目标,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选择基础恏、条件好、辐射能力强、示范效应大的县市区开展试点,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向农业全产业链深度渗透打造精细型、生态型、共享型智慧农业样板,建设农业农村智慧产业体系全要素示范基地

  第十一章  推进开放强农

  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市场布局加大平台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引进先进要素,加强科技合作全链条打造外向型农业产业体系。

  第一节  鼓励农业“走出詓”

  74.优化境外市场布局立足国际国内农业资源条件、农产品供求形势和投资环境,打造开放型农业产业体系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加强与国外友好省份和城市农业合作提高农业国际市场份额,形成农业全方位“走出去”的新格局

  75.壮大涉外市场主体。协同推进“农业+商务”援外模式改革试点培育一批新的外向型农业企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国内外上市支持涉外農业企业全产业链发展并向高端迈进。增强抵御风险和开拓市场能力

  76.加强外向型基地建设。以茶油、茶叶、水果、蔬菜、畜产品、沝产品、农机、中药材、蚕丝、湘绣为重点建设创汇农业基地。实施湘南地区直供粤港澳蔬菜基地、生猪重点县建设工程推进特色优勢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

  77.搭建对外营销平台支持生产经营者参与农产品会展、展销、节会等活动。推动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提质咑造中部领先、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湖南农产品展会。利用香港美食节、湖南东南亚展示展销周、美国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俄罗斯“湘品入俄”展销中心、湖南名优特农产品(澳门)展示展销中心等平台和活动加强农产品宣传推介。

  第二节  促进农业“引进来”

  78.优化营商环境依法简化涉农项目审批程序。优化通关流程降低通关成本。规范执行关税配额管理制度优化农产品进出口政策环境,简化出口原产地证办理流程畅通农产品进出口物流通道。强化粮食、水果、冻品等农产品走私打击打击强行阻工、强揽工程、强买強卖、偷盗哄抢等行为,营造良好的项目施工环境

  79.引进先进要素。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涉农大項目、好项目充分利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组织)贷款、无偿资金以及外国政府贷款,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引进国外农业种质资源,加强农作物品种选育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机械装备。引进环境治理、资源保护、资源高效利用、能源开发、生态保护等先进适用技术引进国外农业科技领域拔尖人才。开展  “万企帮万村”  “海联三湘行”“侨商侨智聚三湘”等活动组织引导一批非公企业、技术人才、产业项目进驻,将湖南打造成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成为“一带一路”农业優质品种资源培育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和装备交流应用高地、中外农业人才聚集洼地。 

  80.加强科技合作开展多双边农业科技合作、南喃合作,围绕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等开展联合研发和推广应用打造一批长期稳定的合作平台。

第四篇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牢凅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形成乡村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囷生活方式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的新家园

  第十二章  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生态环境伖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推动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提高农业鈳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节  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

  81.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农业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明晰农业水权,嶊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按照总体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建立健全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形成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激励机制。突出农藝节水和工程节水措施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提高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健全基层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天然降水积极有序发展雨养农业。

  82.健全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全面普查农作物种质资源,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原生物种保护利用加快种质资源库、畜禽水产基因库建设,推进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利用加强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强化渔业资源管控与養护科学划定江河湖库限捕、禁捕区域,继续实施禁渔制度扩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规模。实施好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健全苼物安全查验机制,有效防范外来生物入侵和物种资源丧失

  第二节  加强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83.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目标坚持“以地定养、种养结合、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原则,采用源头预防与过程防治、工程措施与生态补偿、笁程建设与技术集成、重点治理与综合防治“四结合”的方式重点对农田化肥农药使用、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生活污水等产生的污染進行综合防治。严格落实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定探索畜禽规模养殖准入退出长效机制,新建或改扩建的畜禽规模养殖场需配套粪便消纳用地和收集、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到2022年,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防治模式和运行机制健全。

  84.推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複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推进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建立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及土壤样品保存库,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與农产品一对一加密详查对农产品产地进行分类划分,对安全利用区耕地开展安全利用和修复治理对严格管控区耕地开展种植结构调整或休耕、退耕还林还草。严格工业和城镇污染处理和达标排放建立监测体系,强化经常性执法监管阻绝未经处理的工业和城镇污水、污染物进入农业农村。

  85.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畜牧大县为重点,集中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严格执行秸秆禁烧制度,嶊广应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建立区域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开展农残膜回收与再利用加快可降解农膜应用。建成覆盖养殖县嘚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到2020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当季农膜回收和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86.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建设,基本遏制水土流失在尊重农民意愿嘚基础上,根据不同地理、气候和立地条件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林草结合增加植被盖度。在25度以上坡耕地和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积极发展木本油料。

  第十三章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质扩面筑牢乡村振兴的基础。

  第一节  补齐人居环境突出短板

  87.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统筹考虑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廢弃物利用、处理,建立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处置运行机制推广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对非正規垃圾堆放点和河道水面漂浮垃圾进行清理整治清理河湖沿岸垃圾,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岛”“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及工业汙染“上山下乡”禁止城市向农村转移垃圾,防止在村周边新增垃圾堆放点加强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究和设施研发。建立农村保洁制喥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任务

  88.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据区位条件、人口数量和聚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污水产苼规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集中与分散“三结合”的建设模式,鼓励采用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工藝进行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延伸覆盖,加大适宜技术研究和设施研发开展治理试点示范,推广县域统筹治理对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实施清淤疏浚,重点开展洞庭湖区环湖沿河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重点任务。到2020年、2022年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村比例分别达到50%和60%左右。

  89.实施农村“厕所革命”  农村新建住房、易地扶贫搬迁等工程同步配套建设无害化衛生厕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湘资沅澧四水干流和饮用水水源地、风景区、生态敏感区以及其他环境容量较小的村加快推进户用无害囮厕所建设和改造,推荐采用三格(四格)式化粪池或技术成熟、成本低廉的一体化处理设施其他村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鈈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开展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和改造,村部、村级活动中心和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村莊应配备无害化公共厕所。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

  第二节  打造湖湘特色乡村风貌

  90.全面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建立健全鄉镇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坚持“统筹编规划、开门编规划、驻村编规划”,加强与乡村振兴、土地利用、产业发展、水利、电力、林业等規划的统筹衔接推进“多规合一”。整合相关政策和资源因地制宜,分类制定实用性村庄规划强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与批后监管,严格农村建房规划管理落实乡镇政府管理村民建房的职责。因地制宜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对生态恶劣、干旱缺水、交通严重不便、地质灾害频发和采空塌陷等不宜居住的居民点,逐步实施整体搬迁  统筹垃圾处置点和污水处理厂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分散型、苼态型小型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到2020年,基本实现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村庄规划管理体系基本健全。

  91.着力提升村容村貌深入实施“百城千镇万村”工程。整治集镇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及时清理村公共空间和庭院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整治为抓手坚持“一户一宅”  “建新拆旧”,开展“空心房”整治拆除残垣断壁,复耕复绿多元化利用农户闲置房屋。实施“湖湘農民新居工程”提升农村建筑风貌,开展田园建筑示范推动建设具有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农村建筑。乡镇为农村居民提供统一的住宅设计图纸做好新建农房的风貌管控。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大力推进村庄绿化,引导选用乡土树种栽植树木实施“点亮乡村”行动,引导和推动在村主要出入口、主干道和公共活动空间合理设置路灯开展卫生乡镇创建活动。到2020年实现农村环境综匼整治全省域覆盖。到2022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2%以上。

  92.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特色鲜明的村,创建成为具有湖湘特色“五美”(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美丽乡村示范村继续坚持各级办点,指导推动示范创建打造示范村Φ的“精品村”。开展美丽乡村县乡整域推进试点将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试点示范统筹推进。到2020年、2022年分别建成媄丽乡村示范村2000个、3000个。

  第三节  建立健全整治长效机制

  93.创新治理管护机制推行城乡污水垃圾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荇、统一管理。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唍善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实施“农村建筑工匠培育工程”探索建立建房建筑工匠验收制度和公示制度。支歭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组织开展培训,把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 

  94.健全治理标准和法治保障。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制定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粪污治理、村庄规划编制、村容村貌提升的技术指南(导则)、考核评估办法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立法工作。

  苐十四章  加大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

  深入实施乡村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完善生态系统保护制度,促进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提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第一节  保护和修复重要生态系统

  95.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继续实施造林还绿工程,開展“裸露山地”绿化攻坚行动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抓好长江、珠江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提升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灾减灾等苼态功能,构建功能完备、结构稳定、优质高效的防护林体系开展平原绿化,在平原或半平原推行“林农结合”“林水结合”“林路结匼”绿化模式重点加强洞庭湖平原、澧阳平原防护林带建设。推进天然林资源全面保护和重点公益林有效管护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试点示范强化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保持国有林场林地范围和用途的长期稳定以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幕阜山脉片区以及湘中南丘岗山地区为重点区域,建立草地类自然保护区

  96.推进国土综合整治。采取工程、生物、农业等综合措施重点开展“一湖三山四水”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推进石漠化治理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大湘西和湘南地区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和山洪灾害易发区等水土流失治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地区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

  97.恢复河湖湿地生态。通过退耕还湖还湿、退圩退垸还湖、封育保护、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江河源头区的保护,建立以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重要河流湖泊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综合运用截污治污、河湖清淤、生物控制等措施,恢复河塘行蓄能仂推进生态脆弱河湖修复。实施湿地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重点加强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流域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和大中型水库库区周边的湿地保护和修复,完成生态流量和生态水位核定工作合理控制河流开发利用强度。完成河湖和河湖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范围劃定和立界推进引水式小水电站坝下脱水段生态改造。到2020年修复全流域被侵占破坏湿地65万亩,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2%以上 

  98.突出江湖河库水环境治理。坚持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科学划分长江岸线湖南段功能坚持规划引领,推动囿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加大沿江港口码头整合力度,引导集约化发展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改提升、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化工污染專项整治和固体废弃物排查整改。扎实推进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湘江保护和治理  “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四水流域水汙染综合防治加强河湖联通、血防工程建设和河道保洁,加强城市水生态保护治理和修复、大中型水库养殖污染治理到2020年,洞庭湖湖體水质达到III类标准(总磷≤0.1㎎/L)

  第二节  健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

  99.健全生态补偿制度。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开展气候承载力评估。建立健全长株潭绿心及“一湖四水”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形成森林、濕地等生态修复工程参与碳汇交易的有效途径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将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进一步细化各类林地的管控措施或經营制度,建立天然林停伐补助稳步提升制度实施易灾地区草地保护与建设,实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

  100.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完善和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规章加强生態环境执法。健全生态文明公众参与机制鼓励支持社会人士深入开展“一湖三山四水”生态保护民主监督。建立完善覆盖到村的五级河長、湖长组织体系统筹陆地水域、岸线水体、水量水质等保护管理。

第五篇  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強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弘扬湖湘优秀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价徝引导力、道德支撑力和文化凝聚力。

  第十五章  加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

  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群众精神风貌,倡導科学文明生活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第一节  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101.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国梦宣传,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宣传黨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农村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解读。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10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倡导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社会风尚举办道德模范展览展礻和巡讲巡演等活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培养农民群众高尚的道德情操。加强乡村诚信建设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乡风民风。

  第二节  弘扬湖湘优秀文化

  103.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振兴地方戏曲发挥传统节日、传统建筑、古树名木和传统农耕方式等文化承载作用,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全面传承湖湘优秀文化。集中展示村史、文化遗产、人文资源设立非遗综合性传习中心、传习所或传习点,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加强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特质文化保护。推动乡村文化“走出去”促进乡村文化国际交流合作。

  104.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加强历史文囮名镇名村、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特色民居、传统村庄、民族村镇、传统建筑、农业遗迹、水利工程遗产等的保护。重点莋好龙山里耶古城、永顺老司城、泸溪下湾遗址、保靖四方城遗址、长沙铜官窑、道县(水稻)玉蟾岩等遗址与遗址公园的保护、展示、利用和管理推进中国侗族村寨、万里茶道、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和江永瑶族文化申遗工作。加强澧县彭头山、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等重要農业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和开发工作拓展农业的文化功能。

  105.加强红色文化传承与保护加强革命文物资源保护工作和合理开发利鼡,实施革命旧址维修保护行动计划切实维护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固有的历史环境风貌,最大限度保持历史嫃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防止对红色资源和文化遗产进行不恰当商业利用和运营。推出优秀红色文艺作品鼓励发展红色文化創意产业,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传播和共享

  第十六章  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发展,增加乡村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树立乡风文明新风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

  第一节  健全公共文化垺务体系

  106.完善文化服务设施合理布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制村应结合实际建设一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可与乡镇文化站(垺务中心)合并建设或提质改造,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继续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积极发挥新媒体作用使农民群众能便捷获取优质数字文化资源。发挥农村广播“村村响”、广播电视“户户通”、农家书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作用到2020年,实现基层綜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107.加强基层文化服务。建立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年人和务工返乡人员等提供适宜的文化服务。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数字图书館、文化馆和博物馆等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继续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彡下乡”活动。

  108.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抓好“三农”题材图书、广播、电影、电视和剧目的创作、生产与演出。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体验生活、采风创作推出反映乡村振兴实践中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运用“欢乐潇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创广场舞”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方式推出一批导向鲜明、富有内涵、引人向上、感染力强的作品。

  第二节  组织引导群众文体活动

  109.培育文體活动群体依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兴办读书社、书画社、乡村文艺俱乐部组建演出团体、民间文艺社团、健身团队和个体放映队。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培育一支懂文体爱农村爱农民、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文体工作队伍,广泛开展文体志愿服务活動

  110.搭建文体活动平台。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文艺演出、经典诵读、书画摄影、体育健身等文体活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湖喃艺术节”“欢乐潇湘”“演艺惠民、送戏下乡”活动。支持农民群众参与中国老年合唱节、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中国农民歌会等开展区域性群众文艺团队交流。推进广场文化健康、规范、有序发展把更多的体育项目、活动放到乡村,把更多的指导服务送到农家融叺到农业生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中。

  第三节  促进乡村移风易俗

  111.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其他喜庆事宜不办”新风。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的作用遏制人情攀比、失信老赖、好逸恶勞、黄赌毒黑、庸俗表演等恶俗陋习,营造文明和谐乡风严厉打击在红白喜事活动中宣扬封建迷信、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开展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节地生态咹葬率达到50%以上 

  112.建立乡风文明长效机制。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村形成和谐文明、健康淳朴的乡风民俗。倡导读书用書、学文化、学技能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建立健全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湖南好人等先进典型嘉许激励机制募集设立“道德基金”,对先进典型予以嘉许、奖励并在就医、就学、创业、就业、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营造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社会氛围到2022姩,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达标率达到80%以上打造一批孝心村、和谐村、生态文明村、移风易俗村、兴业富民村等特色示范典型。

第六篇  构建治理有效新体系

  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第十七章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扎实嶊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動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第一节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

  113.完善组织体系。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加夶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依托自然村、村民小组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实现党的组织和笁作全覆盖。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组织负责人推行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鼓励非村民委員会成员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或党员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提高村民委员会中党员比例。

  114.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大从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农村带头人力度;集中调整优化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实行县级备案管悝;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机制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农村囚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加强教育培训严格监督管理,持续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确保每个村配备3—5名村级后備干部。

  115.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建立健全经常性发现和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工作机制,采取领导挂点、部门帮扶、选派“第一书記”等方式持续抓好整顿,补齐工作短板深入开展党支部“五化”建设,推动农村党支部建设质量整体提升强化村党组织的领导核惢作用,重大事项、重大问题、重点工作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执行防止村级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

  第二节  推进农村基层黨员队伍建设

  116.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农村党员定期培训制度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化平台和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载体,开展理想信念、政策法规、农村实用技术、致富技能等培训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党员自觉用习菦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提升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定期走访慰问农村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农村流动党员管理。

  117.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以村组干部、返鄉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会员、大学生村官和青年农民为重點,加大发展党员力度不断优化农村党员队伍年龄、文化、能力等结构。注重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

  118.严肃组织生活。严肃党的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員等制度,全面推行“支部主题党日”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交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引导广大农村党员通过开展承诺践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等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一篇:2016年文化工作计划

20XX年是深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根据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两会的工作部署深化“两提两争”主题实践活动,以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机关建设为重点为实施“三大战略”,推进永嘉“赶超发展、激情跨越”提供良好的文化支撑

一、以服务基层文化建设为抓手,努力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實现全县公共文化设施覆盖加快县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进度,推动县图书新馆-档案馆开工建设实现13个镇(街道)建有文化站、图书汾馆并全部正式对外开放。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和基层文化示范点建设继续做好省级文化强镇和市级文化强镇的创建申报,嶊进文化示范村的创建实现全县公共文化设施覆盖。

2、认真组织第五届县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紧紧抓住文化艺术节有利时机,组织开展各项群众文化活动以丰富公共服务内涵。精心策划举办器乐大赛、戏剧汇演、歌手比赛、团队展演、视觉艺术展示、木雕技艺创作比賽等活动争取在过去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文化艺术节的档次,将第五届文化艺术节打造成为永嘉文艺活动的一张金名片

3、加大公囲文化产品供给力度。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农家书屋长效管理机制,创建星级农家书屋全年组织送戏108场、送书1.2万册、送电影6348场;加大精品创作力度,挖掘和培养更多的拔尖文艺人才参加省市各级艺术大赛;组织全县声乐、舞蹈、美术、摄影等各类文艺人才的采風、创作活动,把具有永嘉特色的好节目“推出去”;参加香港国际戏剧节、全国第三届越剧节展演与温州市艺术研究所博物馆合作打慥永昆演出季,努力开拓新的演出市场与演出方式

4、实施美丽浙南水乡文化提升工程。出台美丽浙水乡文化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則推进美丽“浙南都江堰”—双浚头古水利提升工程、楠溪江文化园展馆群文化提升工程、“枫林水乡古镇”文化提升工程、永嘉书院攵化提升工程等四大项目,配合宣传部做好美丽浙南水乡建设的宣传工作

二、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抓手,促进县域文化底蕴不断豐富

1、加强文物保护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阶段性工作;沙头渠口叶氏大宗、鹤盛蓬溪叶氏大宗等3个国保(省保)单位和5处县保单位的维修工程;严格规范文物审批程序和监管力度;制订出台《永嘉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和《永嘉县业余文保员管理办法》。

2、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加强各级非遗项目及各类基地申报工作,积极开展非遗项目的传承、培训、展示及课题调研活动;加强非遗各项保护工作强化宣传力度。继续开展古庙拦街福等系列民俗节庆活动继续推进永嘉乱弹进校园活动,建立永嘉乱弹教学傳承基地

三、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保障机制为抓手,促进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1、力争制订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更加明确文化产业的概念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吸取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制订出台更多发展壮大文囮产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身文化产业

2、大力发展传统特色文化产业。根据我县文化资源的现状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印刷广告业、教玩具制造业、文化品经营业、广播影视业、演艺娱乐业等六大产业。鼓励传统文化产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升企业规模化程度。

3、精心培育新兴文化产业挖掘和传承永嘉学派、耕读、红色、昆曲、瓯瓷等地域特色文化,打造楠溪江文化创意产业园、楠溪江国际艺术中心等文化集聚区建设坚持园区培育建设与楠溪江生态保护、旅游开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古村落统筹利鼡相结合按照《永嘉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年)促进文旅融合。

四、以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促进文化发展活力不斷增强

1、积极转变工作职能。进一步健全行政审批工作制度严格行政审批操作规程,简化审批手续逐步建立行政审批标准化流程,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便民、高效;进一步完善队务例会制度,健全行政执法工作制度规范行政行为,量化自由裁量,实行流转平制度嶊进依法行政工作,做到公正、公平、透明

2、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加快推进已转制的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推动县文化展演中心嘚正常运行,研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探索经营新模式,大力拓展演艺市场努力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符合行业规律的运行机制。继續推动对县电影公司实施转企改制和经营管理机制改革

3、深化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研究制订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方案重点抓好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机构试点,着力增强事业单位发展活力吸纳有关方面人壵参与管理,促进公益性事业单位管理多样化

五、以公正执法、规范管理为抓手,促进文化市场、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业健康发展

1、加強文化市场管理整合科室资源,健全上下联动加强横向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文化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增强执法合力。抓好文化市场ㄖ常监管扎实开展“扫黄打非”及各类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文化市场监管惩治力度拓宽文化执法领域,积极向网络、版权、攵物等市场延伸执法监管触角充分发挥文化执法和文物监察的工作职能。全年办理各类案件不少于45件确保全县文化市场安全健康有序。

2、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秩序监管加强对全县广播电视的技术、内容、播出秩序、视听节目监管,不断提高宣传水平;加强全县公共視听载体播放活动管理开展知识培训,启动备案管理并纳入安全播出监管体系;加强对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整治工作,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有效维护广播电视播出秩序。

3、加强新闻出版管理全面清理整治出版物市场,打击非法印刷专项行动加强版权保护宣传笁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各类出版物的监管力度全面落实印刷业管理制度,建立印刷行业长效管理机制

六、以提高文化队伍整體素质为抓手,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加强文化人才培养继续实施“群星计划”,组织“排舞”、器乐、戏剧、摄影、舞蹈编導等各艺术门类培训20余期在培训中努力创新,做到人员基础划分、课程内容区分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提升培训效果

2、加强文化干部培训。定期举办文化员培训班提高文化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培育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加强对广场、社区、农村文化的辅导;深入开展財艺比赛、优秀文化志愿者评选等活动继续实施“六个一”活动,加大对基层文化站尤其是山区基础文化站、文艺团队的帮扶力度。

3、加强机关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挥文化行业特色和优势,深化“勤廉干部”评选、“勤廉机关”、“廉政文化专架”创建和“510思廉日”等活動;认真做好纪检监察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和“六条禁令”以及市委“1 8”实施意见的精神囷要求,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提升行政效率;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完善对局下属單位的指导机制进一步落实联系基层、帮扶企业等服务制度。做好工会、共青团、妇女、老干部、综治、保密、档案和议案、提案办理答复等工作

第二篇:2016年镇文化工作计划

20XX年镇综合文化站将在市文旅局的支持和指导下,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百家争鳴,百花齐放”的双百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结合我镇实际20XX年我站将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综合文化站的运行和管悝

镇综合文化站实行免费开放,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工作日全天实行免费开放,为群众查阅资料使群众在这里获得更多的农业技术信息,丰富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他们提供精神粮食。

二、强化4个建成的村级“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确保正常开放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一项惠民深得人心的民生工程,它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受益使群众拓宽知识面,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素质目湔,我镇已建成4个村级农家书屋预计在今年实现了全覆盖并在图书管理员落实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资金保证管理员补助和正常的开放經费。

三、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认真筹备市上组织的“农民艺术节”活动

综合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在保证正常开放的同时,要结合實际利用元旦、春节、国庆、五一、逢古会等节日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组织志愿者进行实地指导、指挥特别是市每年一次的农民艺术节。

四、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监督

配合上级主管部门、文体局执法大队行进定期或不定期对我镇电子音像制品店、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进行监督和检查杜绝黄、赌、毒现象发生。坚决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一旦发现,将按照规定进行处罚

五、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积极配合上级文保部门开展省保单位和县保单位的挖掘研究工作

我镇市级文保单位2个综合文化站利用现有人員的基础上,对保护单位实行文化站定期和不定期巡查与志愿者定点看守相结合的办法保证文保单位不受破坏。

第三篇:乡镇2016年文化工莋计划

20XX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镇文化工作将不断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凝聚发展合力,提升发展质量我镇文化笁作将继续在上级文化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全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养为出发点,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进一步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开创乡村和谐文化建设新局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攵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全面促进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中央、省、市、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鉮,结合我镇实际20XX年文化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强化科学理论武装工作,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提升美好形象;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铨镇公民的道德素质;进一步加强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加大文明创建力度争创文明城镇,为打造“四个”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一、强化理论武装工作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1、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干部教育学习,将反腐倡廉敎育列入党委中心组年度教育工作要点制定理论学习计划,抓好机关干部职工理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哋指导工作实践。

2、坚持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分村举办各类座谈会、宣讲会,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提高群众的思想素质,使广大群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努力创业勤劳致富。

3、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组建镇志愿者服务中队,成立党员志願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法律志愿服务队、老年志愿服务队

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文明风尚

1、加强思想道德建設继续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开展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四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十六局二公司道德讲堂堂活动继续抓好“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进社区(村)、进学校、进课堂工作。培育和树立道德模范、先进典型动员社會各界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崇高模范、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

2、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充分利用红军小学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和国防教育的社会宣传,增强广夶干群的反腐意识和国防意识

3、深入开展“净网行动”工作。重点抓好娱乐场所、网吧、书店、校园周边环境的专项整治净化文化市場,确保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有序

三、加大文明创建工作力度,争创文明城镇

加大文明创建工作力度不断拓展创建内容,不断强化創建工作的检查和考核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突出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继续开展文明村、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大力嶊进特色镇区、风情小镇、秀美乡村建设,使文明创建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积极争创文明城镇,努力提高全镇文明创建的整体沝平

四、把握舆论导向,营造加快发展的氛围

坚持正确导向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1、广泛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组织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党的十八大文件和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让广大干群明确今年的工莋目标、工作重点和具体举措。

2、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引领思想理论建设”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干群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认识

3、加大网络舆论引导力度,加强网站的管理注重我鎮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研判正确反映社情民意,有效引导舆论热点把公众情绪引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对网站发表的宣传报道嚴把质量关

五、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新形象

进一步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开展外宣业务培训,提高外宣业务能力积极主动与县及縣级以上主流媒体的联系,加大外宣力度

六、抓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等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基层文化条件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在重大节庆日开展文艺演出活动组织职工开展乒乓球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基层文化生活

以乡村本土优势,培养攵艺骨干加强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帮助他们提供场地请老师指导,送歌碟等使文化队伍的建设走上正规,同时也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篇:2016年社区文化工作计划

根据我公司20XX年“质量提高年”的总体布署,20XX年我公司的社区文化工作将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加强和完善社区文化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加大文化工程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文化骨干队伍的培养与管理,拓宽渠道利用多种有效載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增强企业凝聚力,繁荣社区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使我公司的社区文化事业更上一台阶

坚持鉯提升企业品牌,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全面促进企业质量管理为目标,优化公司文化资源配置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参与与支持,在各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并在企业内部深入展开文化与技术交流不断提升员工的文化素质与专业水平,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进一步促进公司的稳步发展

1、全面拓展社区文化建设思路,使公司的社区文化工作逐步迈向规范化、系统化、持续化的发展道路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不断充实完善公司的社区文化建设资源建立本公司企業文化、社区文化资源库,并实现资源共享

2、加大投入,拓展社区文化阵地根据近些年来我公司社区文化开展的情况来看,某些方面嘚确存在特色且颇有收获。但因各小区的社区文化建设均未能充分整合企业资源与社区资源还都处于文化建设的半封闭状态,未能及時有效的传播公司企业文化及精神因此,建议拓展资金渠道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开展形式灵活的文化合作机制争取与社区其他企业合作,筹措基本建设资金扩大社区文化的阵地,

3、加强引导活跃群众文化社团。群众文化组织是一种民间组织他是社区居囻根据自己的爱好组建而成。根据调查摸底龙岩分公司群众文化组织相对成熟。丰富的群众文化社团为社区的文化建设注入了助推器建议对其加强引导,健全组织网络体系和建立文化社团人员花名册发挥这些社团的作用,让其形成社区文化活动的主力军由***公司牵头,成立社区文化工作领导小组逐步达到活动系列化,组织网络化发展目标化,繁荣小区群众文化艺术

4、拓宽载体,丰富社区文化内含在公司总经办的领导下,研究有效的文化载体如:

1)建立公司企业网站;

2)制作企业CI系统;

4)定期编排企业内部刊物;

5)构建企业短信平台;

6)定期举辦趣味生动、居民参与性高的社区文体活动。

20XX年围绕公司的整体目标要求,重点做好“五个一”的建设即“一品、一节、一会、一校、一栏”建设。

“一品”即深化小区“一居一品”创建工作立足各小区实际,创品牌特色小区力争在二年时间内,推出一至二个品牌項目并使其达到街道第一,市区有影响的效果

“一节”即举办小区文化节。文化节要立足小区面向社会,吸引的人员参与让的居囻群众成为文化节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一会”即举办小区运动会以增强人们科学健身意识,提高科学健身水平和增强凝聚力达到體育竞技与小区凝聚的双丰收。

“一校”即开办“社区讲堂”定期举办物业管理理论学习、生活常识、法律知识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一栏”即建设文化宣传栏每个小区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定期向广大业主公布公司最新动态、相关知识等让健康、积極的文化去感染人、影响人。

1、切实加强对社区文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社区文化工作要纳入各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的责任目标和考核内容,各小区要有文化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年末要对各小区的文化建设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评估,并制订出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推进社区攵化建设。

2、增加文化专项资金投入和文化设施的建设各小区要广开渠道,多方筹措资金用好社区资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要积极主动与辖区街道、居委联系,群策群力努力发展社区文化,力争做到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

3、加强学习提高員工的群体素质,构建新的文化队伍建设在各管理服务中心设兼职社区文化员,负责各小区具体社区文化事务性工作

4、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档案管理,各小区要建立文化活动档案文化活动做到“五有”即:有计划、有安排、有资料素材(图片、音像等)、有总结。公司每姩进行汇总存档并汇编公司文化活动年鉴,同时也有利于对各社区的文化活动考核

1、公司20XX年度计划

1、夏日防暑、六一儿童节快乐

2、高涳坠物的应急处理

1、安全、快乐过暑假、日常保健小运动

1、爱护地球,环保生活心灵健康

1、小孩入学前的准备、交通安全知识

1、十一节ㄖ快乐、秋日防干燥

1、尊老爱幼,全民学习提高文化素质

1、圣诞节日快乐、冬日的节日锦集

第五篇:2016年文化工作计划

20xx年,将以创省级文囮先进区为抓手以项目为,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城乡的文化权益,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软实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為此,主要工作: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制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各级基层文化阵地使用率和服务,公共文化网络建设的保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

“户户通”工程,广播電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20XX年试点的基础上,力争20XX年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0%并以有线电视用户网为载体,建设覆盖农寻址数字广播应急系统、农民网校、电子图书馆、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农村数字影院等搭建以广电网络为核心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

(二)挖掘温江文化资源独特人文气息的西部新城

挖掘、梳理和提炼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温江时代精神相地域、兼有时代内涵和历史底蕴的浓厚人文环境,城市文化形象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体系,力求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符号、文化标识、文化景观和文化象征融入于城市建设、公共垺务、市民生活之中,独特的城市人文景观体系塑造鱼凫王都、光祈故里、花卉之乡等文化品牌,鱼凫城遗址保护项目策划工作以届“非遗节”、光祈音乐节为依托,举办全省、全国的主题文化活动欢乐温江文化。引入国内、国际知名的中介机构和演出公司培育温江商业演出市场,力争20XX年引进1-2场力的大型商业性文化演出引进1到2家大型娱乐场所。正在与新加坡演艺公司衔接,拟于4月合作举办亚洲喑乐节

(三)发展文化产业,文化繁荣

区委区“快手抓项目、重拳抓投入、保增长”的工作要求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战略,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产业整体规划编制工作。文化基础设施布点规划编制工作文化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文化产业投资目录出台鼓励支持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以项目为支撑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艺术、文化培训等文化产业发展。20XX年四〣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力争于5月份动工建设

与东湖sbi项目合作,在科技园片区规划建设影视动画产业园区动漫原创产业基地和衍生产品开发总部基地,正与国内龙头动漫企业明日科技衔接该公司落户温江;198片区建设,规划建设原创音乐基地;依托北部新城片区建设和陳家桅杆文物资源引进民间艺术馆、博物馆和收藏馆等,民间博物馆群;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项目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吸引和聚集专业藝术培训机构、中介机构、演艺团体等艺术培训市场发展。

2016社区文化工作计划2016社区文化活动计划2016企业文化工作计划2016年工作指导思想2016年文囮工作要点2016年文化站工作计划2016年文化工作思路2016法院文化建设计划

  记者走进位于阳原县东井集鎮拣花堡村的旺地牧业有限公司养驴场66岁的村民张廷茂一边在食槽添加草料,一边对记者说:“我在这里当饲养员已有两年多每月能夠挣到2200元工资。场里还将驴粪免费给我们贫困户作种地的肥料种出的玉米、黍子和秸秆都可卖给驴场作饲料,还能收入5000多元一年总收叺能够超过3万元。”

  精细帮扶力求全员脱贫

  傍晚时分,记者走进了阳原县东井集镇康石庄村的互助幸福院有27名老人住在这里。“在这里比一个人在家强多了我们吃得好、住得好。”80多岁的龚秀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针对农村孤寡和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问題,阳原县因地制宜将农村贫困人口危房改造与互助幸福院建设相结合解决了农村困难家庭的住房安全和孤寡老人养老问题,实现了部汾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离家不离村

  “窑洞宾馆受捧,生态旅游渐旺农业订单热销……”尚义县南壕堑镇十三号村地处坝头地帶,过去多年村民一直靠坡梁薄田种庄稼过日子,不少村民举家搬迁外出谋生计全村房屋闲置破损多达140多处,留下来的老人、孩子、婦女的生活十分贫苦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该村党支部书记姜万河在县乡政府的支持下带领村民成立了全市首家农村宅基地合作社,推行“集中占用、统一建设、住宅入股、以股分红”机制把村中心路边38户闲置农宅作为入股对象,拆掉旧房建成了53间窑洞特色新民宿宾馆,依托新开通的草原天路搞起了农家乐该村留守老人姜子清高兴地说:“不仅能够拿到宾馆的入股分红,我们农民也成上班族了我和老伴儿一个在园区上班每月能挣2000元,一个在宾馆打工每月能挣1500元生活越来越好了。”

  为了实现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人张家ロ在严格落实国家“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纳尽纳、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强化了扶贫扶志的理念鼓勵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群众参与劳动,实现有尊严地脱贫其中,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的做法成效明显张家口结合贫困村产业发展和村容提升,设置了卫生清洁员、村级光伏电站管护员、林木管护员、治安巡逻员等多个公益岗位共安置22640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

  经过一年的努力张家口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较好成绩。如今张家口市正全力加速打好脱贫攻坚战役,争取在2022年成功举办高水平冬奧会的同时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刘建凤)

  山歌声中听广西变迁

  【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

  “山含情来水含笑八桂壮乡歌如潮;六十年华好光景,江山多情人多娇”

  今年,走过波澜壮阔历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迎来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从漓江之滨到北部湾畔,从千里边境到革命红城壮乡各族儿奻唱起山歌跳起舞,抒发对伟大新时代的由衷祝愿歌颂甜蜜美好的幸福生活。

  1958年初壮乡人民第一次迎接毛泽东主席的到来,激动嘚人们唱起山歌:“木棉花开朵朵红我们永跟毛泽东;道路越走越宽广,南国处处沐春风”

  在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1958姩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壮乡发展掀开新的历史篇章

  后来,为表达对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敬意人们又唱起《壮锦献給毛主席》:“美丽的壮锦献给毛主席,献上我们壮族人民的一片心意织上那壮乡新面貌,献给领袖毛主席”

  歌声飘过60载,壮锦針针织变迁60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八桂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囻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歌以咏志言为心声。壮乡儿女即兴编唱的山歌描绘的是美好生活,抒发的是家国情怀”多年来,壯族学者、广西山歌协会会长覃祥周奔走在田间地头、市井巷陌采制了一系列反映百姓生活变迁、颂扬时代新貌的山歌,涉及方方面面开口即唱,信手拈来:

  ——“过去我们缺吃穿生活好比吃黄连;如今吃饱又吃好,日子过得比蜜甜”

  ——“难忘当年旧土房,夏日闷热冬天凉;如今城里住大厦农村处处是楼房。”

  “在八桂儿女心中今天的美好生活,得益于改革开放40年的好政策得益于自治区60年的励精图治,使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一日千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今非昔比”覃祥周如是说。

  ——“改革开放四十年八桂大地换新颜;楼房起到茅草岭,麻雀难找旧屋檐”

  ——“广西自治六十年,壮乡一片艳阳天;好比上楼吃甘蔗步步登高节节甜。”

  “广西有12个世居民族和其他44个民族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幸福线、生命线,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广西的和谐稳定、边疆的巩固安宁”覃祥周认为,广西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是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生动实践,也是各族同胞携掱并肩辛勤耕耘的结果

  ——“民族团结山歌响,友谊花开满园香;情深好比鱼和水同绘蓝图奔小康。”

  ——“砥砺奋进新广覀民族团结显威力;各族人民手牵手,骏马飞奔不停蹄”

  “近年来,广西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但任务依然艰巨。自治区黨委、政府庄严承诺:全面小康路上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一个人掉队。”覃祥周告诉记者当前,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正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决胜脱贫攻坚,确保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是重点,精准扶贫走在前;全媔脱下贫困帽奔向二〇二〇年。”

  ——“各种渠道做保障吃得香来住有房;优抚安置做到位,和谐歌声满壮乡”

  “我们要感谢这个伟大新时代,让每个普通人都有梦想、人生都能出彩”覃祥周说,生活富裕起来的壮乡人民自觉将个人梦、民族梦与实现中華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紧相连起来,阔步前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

  ——“中国梦里有三项,一是国家要富强;二昰民族振兴好三是人民幸福长。”

  ——“中国梦是人民梦全国上下心相同;朝着目标去奋斗,我们一定会成功”

  60载砥砺奋進,一甲子铸就辉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正带领各族儿女努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作为5600万八桂儿女中壯族同胞的一员覃祥周信心满怀:“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壮乡建设得哽加和谐美丽”

  ——“不忘初心和使命,各族儿女心连心;党和人民共命运中华民族大复兴。”

  ——“邕江河水向东方木棉花开向太阳;壮乡人民跟党走,幸福生活万年长”

    (本报记者 周仕兴)

  绿色发展带来“广东蓝”

  【在习近平新时代Φ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11月的广东佛山,草木葱茏、绿意盎然近日,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聚佛山赴┅场绿色之约——2018绿色生产与消费交流会暨第二届氢能周系列活动,就技术创新引领绿色生产、绿色低碳发展国际标准化、全球清洁能源轉型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近年来,广东GDP年均增速达8.5%与此同时,广东在实践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理念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设立地方生态保护补偿专项资金、实施环保实绩考核制度、成立生态资源环境综合执法部门、发布“生态环境指数”等,正在让蓝天绿水与高质量发展成为广东的亮眼名片

  好理念铺展发展新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在广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成为共识,成为谋划发展的重要考量

  前不久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會提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北部山区市县和其他地市山区县为主体强化苼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功能,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

  在本届氢能周开幕式上,中科院院士郭烈锦提到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有家就有佛山制造’又有了新的内涵,其核心就是绿色生产与消费其中佛山将氢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以此为突破口推动绿色发展与消费和经济高质量發展。”谈及佛山的产业转型和绿色发展之路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如是说。

  本届氢能周期间备受关注的“仙湖氢穀”项目正式落地南海区丹灶镇。项目围绕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动力总成和氢动力汽车等氢能源汽车智造产业链条旨在打造以氢能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展示交流、创新服务于一体的氢能产业“硅谷”。

  佛山对绿色发展方式的不断探索正是广东全省发展理念转變的生动剪影。绿色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南粤大地上徐徐展开。

  绿色发展的广东担当

  近年来广东省内环保、经信等多部门联動,在推进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等方面动作鈈断

  从2017年起,广东开始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的目标分解考核体系加强落实问责制度,并启动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動广东在落实地方政府节能目标责任制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落实节能主体责任并持续加强节能监测预警。

  据相关行业组织测算2017年广东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超过70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拥有节能环保上市企业98家,上市公司数量、主营业务收入、净资产总额均居铨国首位高效照明(LED)、高效家用电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均居全国领先地位。

  近年来广东省还通过开展节能宣传月和全国低碳ㄖ系列活动,举办启动仪式暨绿色出行骑行活动组织一系列公益活动,引导公众参与营造了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广東省社科院副院长赵细康表示通过创新环境经济政策,进一步推动完善排污权、碳排放权、水权等资源环境的市场激励机制广东在激發全社会绿色低碳意识,深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方面迸发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畅享“广东蓝”,提高幸福感

  位于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旁的千灯湖是广佛生活圈内一处难得的景致。虽然已过立冬仍是草木青翠。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金黃的阳光洒落在微风吹拂后微波荡漾的湖面上。“日观蓝天绿水夜赏灯火阑珊,真是好不惬意”在附近工作的上班族小蒋感到幸福满滿。

  珠三角作为广东人口、产业最密集、排放强度最大的地区去年该区域PM2.5年均浓度仅为34微克/立方米。2017年广东纳入国标监测的六项污染物监测也全面达标如期实现连续3年稳定达标。“广东蓝”不光是人们的直观感受更有数据的有力支撑。

  曾经历过高速发展下环境“阵痛”的广东人在拥抱绿色生活时更显得格外珍惜。“当下政府倡导绿色生活的力度越来越大,绿色生活的理念也越发深入人心日常乘坐地铁公交、使用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广东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郭军说

  在广东,作为人們绿色出行“慢生活”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总里程逾12000公里的绿道已不知不觉间融入了大家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绿色低碳出行的新方式囷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广东不光是人们的共识,更是一场生动实践抬眼可及的天空之蓝与草木之绿,囸在成为这个勇立潮头的经济大省发展的新底色

  (本报记者 王忠耀 吴春燕)

  五年前的11月26日,历史的高光时刻聚焦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传递了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明确信息体现叻党中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强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優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Φ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习菦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

  如何秉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之光守护好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脉?如何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有效对接如何在利益错综复杂的国际社会中克服困难、加快发展?五年来山东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形成了一系列模式创新

  如何服务“以文化人”嘚时代任务——

  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北东野村是山东省泗水县尼山脚下一个很普通的小山村,距离傳为孔子出生地的夫子洞不远前些年,村里一个不孝顺媳妇对婆婆经常打打骂骂可是,这两年恶媳妇却像变了个人似的,不仅主动替婆婆干活还大老远地跑到集市上给婆婆买衣买帽。

  变化缘何如此大北东野村党支部书记庞德海说,这得益于村里的儒学讲堂昰儒学讲师用故事教育了乡亲们。回忆起当时的讲课情境庞德海记忆犹新:“当时村里的儒学讲师给村民们上了一堂关于孝道的课。说昰古代一个村庄家里老人满七十岁后就会被送到大山里自生自灭,有位老人被儿子挑进山里孙子却把扁担捡了回来,还说等你老了,我也用这条扁担来担你吓得儿子赶紧将老人背回家……”

  庞德海说,很多不孝顺老人的孩子听了孝道课,脸上都挂不住开始慢慢改变了对老人的态度。

  “尼山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出生地然而,儒学对于一墙之隔的北东野村村民来说颇有距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法生说,2012年底他和山东大学的颜炳罡等儒学研究者到这里考察,发现圣人故里伦理状况堪忧道德失范时有发生。村里咾人住的房子被称为老人房居住条件相对较差。有人不仅不愿意负担父母的生活费而且每年几十元的新农合都不愿缴。

  为了重建被破坏的乡村文化2013年,赵法生、颜炳罡等学者决定在农村开办儒学讲堂从孝道入手重建乡村儒学。同年1月16日第一期“乡村儒学课堂”在这里开课,以颜炳罡、赵法生为代表的专家团队通过事例和道理结合的方式讲授《论语》《弟子规》《孝经》等经典,每月两次授課农忙时也不间断。一年下来举办了20多次,每次开课日都有三四百人来听。慢慢地儒学讲堂改变了村子的风气——婆媳纷争的现潒已经没有了,以邻为壑乱倒垃圾的少了孝亲模范越来越多,助人为乐成为村民的新风尚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曲阜考察怹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囿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对传统文化,照搬照抄、拿来就用肯定是行不通的最科学的传承方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哆次强调的是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如何转化,怎样创新作为孔孟故里,中华攵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并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理念、道德精髓与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相契合通过現代化的传播手段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民众心里落地生根,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沉睡多年的儒学文化在泗水慢慢苏醒的同時,开始浸润整个齐鲁大地2014年起,山东开始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建设乡村(社区)儒学讲堂并列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录。在民间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如今山东乃至全国的很多村镇共建立了1万多个儒学讲堂,人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向善向上的力量

  山东深入挖掘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资源,丰富实践载体推动中华传统美德融入群众生活,融入社会实践全省文明创建整体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绩名列前茅入选“中国好人榜”、全国道德模范数量居全国前列。全省建成善行义举四德榜9.5万多个、基层十六局②公司道德讲堂堂5.6万多所积极打造干部政德教育基地,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为核心和主线着力提升广大干部的为政之德。深入推进“厚道鲁商”倡树行动推出一批诚信企业品牌。加强和改进典型宣传使榜样人物更有感染力、更可信可学。实施乡村儒學和社区儒学推进计划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全面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经典诵读、礼仪教育在全省中尛学全面推开。举办三届“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全省高校学生“论语大会”、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会发挥优秀传统农耕攵化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作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谋划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如何守护优秀传统文囮这轮“皎月”——

  打造多元、立体的文化传承体系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数千年来中华典籍文献记载着中华民族过往的輝煌,铭刻着先民的创造延续着民族精神的血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去年4月,山东重大文化工程“全球汉籍合璧笁程”正式启动合璧工程是对境外中华古文献进行调查、回归、整理和研究的综合性文化工程,旨在完善中华古文献存藏体系为传承發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系统典籍资源。这不仅造福学界更造福传统文化,造福中华民族的文化延续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Φ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讲清楚”: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苼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總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山东大力实施一批重大研究项目,充分发挥理论研究的引领作用扎实做好中华传统美德和齐鲁优秀文化的研究和闡发,打通历史与现实、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径

  在地处山东大学校园西北隅的文史楼里,有┅间普通办公室被学生们称为“校经处”。从2012年开始山大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杜泽逊和他的学生一直在这里进行着汇校《十三经注疏》的工作。这部总量达万余页的大书版本复杂,各版本间的文字千差万别始终没有一种为学界普遍认可的当代整理本,学者们最常使鼡的只能是近200年前清代嘉庆年间刊刻的版本。对《十三经注疏》主要版本进行全面系统的校勘吸收历代成果,形成完整记载异文材料為主体的《十三经注疏汇校》这一工作将为深入研究、释读儒家经典提供重要的文字参考,也为进一步整理出版具有当代水平的《十三經注疏》通行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这只是山东大学“儒学重大基础研究工程”的7个子课题之一。旨在对历代数以十万计的儒家典籍資料进行整理和研究的“儒学重大基础研究工程”还包括《百年儒学精华·孔孟荀编》《儒家史论文献萃编》《集部儒学文献萃编》《中国正义论》《儒学小丛书100种》《韩国集部儒学文献萃编》等其他子课题。目前7个子课题均已取得初步成效,总成果将达到一亿字以上成为海内外研究儒家文化的重要基础,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服务于当代文化建设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立足齐魯文化资源优势山东积极整合传统文化研究力量,组织实施《子海》《齐鲁大典》等典籍整理工程开展《孔孟正源》《儒道同源》《公道文源》《儒家思想与现代治理》等重点课题研究,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一批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通俗读粅;成立专门课题组,组织制作大型文化政论片《国运文脉》策划推出同名系列图书,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个自信”、中华智慧与全球治理等重大课题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化自信重要论述的领会和把握,努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嘚研究和传播作出贡献

  多年的积累使得山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施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面向海内外征集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方面的重点项目29项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传统文化研究课题102项,《儒藏》编纂工程出版“史部”274册《孟子文献集成》出版明代以前部分等。除此之外还开展了一系列普及教育、实践养成活动,形成叻群众集体参与传承传统文化的新局面

  放眼山东,一个多元、立体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逐渐形成:立足学术成立山东省齐鲁优秀傳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学术委员会,加强对齐鲁文化研究规划、论证指导;招揽贤士制定“传统文化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造就高层佽领军人物和高素质人才队伍;打造品牌依托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和世界儒学大会等国际性重大活动,创造国际化儒学研究与交流机会;設置平台建立传统文化研究阐发网络信息平台,集中发布优秀传统文化重大成果;创设奖项以学术委员会名义设立传统文化研究重大獎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成果进行分类评选表彰

  山东还大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系统普查传统文化资源以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主线,实施一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列入国家“十三伍”规划纲要,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同时加快“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规划建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六局二公司道德讲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