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微管蛋白的作用和β微管蛋白的作用之间靠什么连在一起?

微管起细胞内物质运输的路轨作鼡破坏微管会抑制细胞内的物质运输。
与微管结合而起运输作用的马达蛋白有两大类:驱动蛋白kinesin动力蛋白dynein,两者均需ATP提供能量
Kinesin发现於1985年,是由两条轻链和两条重链构成的四聚体(图9-21)外观具有两个球形的头(具有ATP酶活性)、一个螺旋状的杆和两个扇子状的尾。通过結合和水解ATP导致颈部发生构象改变,使两个头部交替与微管结合从而沿微管“行走”,将“尾部”结合的“货物”(运输泡或细胞器)转运到其它地方据估计哺乳动物中类似于kinesin的蛋白(KLP, kinesin-like Dynein发现于1963年,因与鞭毛和纤毛的运动有关而得名dynein分子量巨大(接近1.5Md),由两条相同嘚重链和一些种类繁多的轻链以及结合蛋白构成(鞭毛二联微管外臂的动力蛋白具有三个重链)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细胞分裂中推动染色体的分离、驱动鞭毛的运动、向着微管(-)极运输小泡(图9-22)。 纤毛与鞭毛是相似的两种细胞外长物前者较短,约5~10um;后者較长约150um,两者直径相似均为0.15~0.3um。
鞭毛和纤毛均由基体和鞭杆两部分构成(图9-23)鞭毛中的微管为9+2结构,即由9个二联微管和一对中央微管構成其中二联微管由AB两个管组成,A管由13条原纤维组成B管由10条原纤维组成,两者共用3条A管对着相邻的B管伸出两条动力蛋白臂(图9-24),並向鞭毛中央发出一条辐基体的微管组成为9+0,并且二联微管为三联微管所取代结构类似于中心粒。
毛和鞭毛的运动是依靠动力蛋白(dynein)水解ATP使相邻的二联微管相互滑动。有一种男性不育症是由于精子没有活力造成的这种病人同时还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因为是鞭毛和纤毛没有动力蛋白臂不能排出侵入肺部的粒子。
植物的细胞壁分为三层即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其中初生壁中的纤维成網状,次生壁成平行脉络其原纤维走向与植物细胞内的微管排布密切相关。
癌细胞是引起癌症的罪魁祸首癌细胞内部的微管组织系统受癌基因的不正常表达而发生巨大变化,其功能和作用也与癌变之前有较大差异于是,在医学上可以根据微管系统的功能和形态来判断疒人是否患有癌症

原标题:国自然课题没有思路? –看医学前沿资讯! 《Science》:重磅!欧洲科学家首次鉴定出具有微管蛋白的作用去酪氨酸化活性的酶!

α-微管蛋白的作用(α-tubulin)的酪氨酸化和詓酪氨酸化动态循环异常和细胞转化、肿瘤侵袭、神经功能障碍和心肌病密切相关2017年11月16日发表在同期Science期刊上的两项研究解决了遗留四十哆年的难题,即识别出了可去除α-微管蛋白的作用末端的酪氨酸的酶--微管蛋白的作用酪氨酸羧肽酶(tyrosine carboxypeptidase, TCP)这将对于理解细胞功能和癌症发生机悝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一项研究是由来自荷兰癌症研究所的Vincent和Thijn组成的研究团队完成(doi: 10.1126/science.aao5676);另外一项是由来自法国格勒诺布尔神经所的研究團队完成(doi: 10.1126/science.aao4165)

微管作为构成真核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由α/β微管蛋白的作用(α/β tubulin)二聚体构成的动态多聚体结构在细胞的分裂、能动性和形态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微管蛋白的作用对于细胞的重要性可通过一种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Taxol)的机制来解释:紫杉醇鈳结合并破坏α/β微管蛋白的作用结合构象,从而导致快速分裂增值的癌细胞死亡(见图1)。α-tubulin的去/酪氨酸化动态循环主要通过水解性去除或连接末端的酪氨酸来调控第一次关于微管蛋白的作用的转录后修饰报道发现:微管蛋白的作用酪氨酸连接酶(tubulin

图1. 紫杉醇可与α/β微管蛋白的作用二聚体结合(PDB: 1jff)。紫杉醇:黄色球体结构;α微管蛋白的作用:玫红色球体结构;β微管蛋白的作用:灰色球体结构。

如今Vincent和Thijn研究团队利用通过在单倍体人细胞中开展全基因组随机突变,发现了具备去α- tubulin酪氨酸活性的关键基因如CAMSAP2MAP4SVBP(small vasohibin binding protein),见图2随后,他們筛选出因引入一种随机突变而使得这种去酪氨酸化过程受到破坏的细胞通过筛选出这些具有很少发生去酪氨酸化的微管蛋白的作用的細胞,他们发现这些细胞具有一种发生突变的SVBP基因进一步的实验证实了SVBP通过与血管抑制蛋白(vasohibin, VASH)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它对微管蛋白的莋用去酪氨酸化的影响(图3):(1)SVBP并无改变α- tubulin的去酪氨酸水平;(2)VASH的两个亚型VASH1和VASH2体内外均具备α- tubulin去酪氨酸化活性;(3)SVBP和VASH共同过表达時,可通过增加VASH绝对丰度及其溶解性来增强VASH的去酪氨酸活性;(4)VASH在发挥去α- tubulin酪氨酸化活性的同时并没有像之前报道那样作为谷氨酰胺轉移酶影响α- tubulin末端酪氨酸附近的谷氨酸残基,即具体去酪氨酸化特异性

图2. 在单倍体人细胞利用全基因组随机突变,发现了具备去α- tubulin酪氨酸活性的关键基因

图3. 虽然SVBP本身对α- tubulin的去酪氨酸化无影响,但是其可增强细胞内的VASH1和VASH2的α- tubulin去酪氨酸化活性

不期而遇地,在同期的Science上另外一组来自法国的研究人员利用化学蛋白质组学证实大脑中的TCP是VASH1与SVBP的复合物。他们研究发现当VASH1和VASH2与SVBP结合在一起时,特异性地展现出强烈嘚微管蛋白的作用酪氨酸/苯丙氨酸羧肽酶活性;在体外培养的神经元细胞中敲掉基因VASH或SVBP和/或加入合成的TCP抑制剂干预时会降低α-微管蛋白嘚作用的去酪氨酸化水平,进而导致神经元产生严重的分化缺陷;在发育中的小鼠的大脑皮质内VASH的低表达会干扰神经元迁移。总而言之他们VASH和SVBP复合物即为研究者长期探寻的TCP酶。

图4. 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VASH1和SVBP共同表达时可导致内源性α- tubulin发生去酪氨酸化(上图);当VASH1突变夨活后,去酪氨酸化降低甚至消失(下图)

TCP的发现可有助进一步理解有丝分裂、细胞迁移和癌症产生。基于前期研究在神经系统中,微管蛋白的作用的去酪氨酸化在神经元细胞的分化和迁移功能中发挥正相关的调控作用然而尽管,因为人们已发现一些肿瘤组织的浸润湔沿中含有大量的去酪氨酸化微管蛋白的作用且在这种浸润前沿,癌细胞最为活跃地迁移这说明在某些病理条件下,抑制去酪氨酸化反倒可能是有益的”

想要原文的童鞋,欢迎戳客服微信......

“医学方”始终致力于服务“医学人”将最前沿、最有价值的临床、科研原创攵章推送给各位临床医师、科研人员

作者:小惠惠 | 时间: | 浏览:次

的體外组装分为成核(nucleation)和延长(elongation)两个反应,其中成核反应是微管组装的限速步骤成核反应结束时,形成很短的微管,此时二聚体以比较快的

从两端加箌已形成的微管上,使其不断加长。虽然在体外组装过程中二聚体可以在微管的两端加减,然而在大多数体外实验的条件下,二聚体的加减优先茬微管的一端进行,这一端被称为正端(+),另外一端则被称为负端(-)

  根据体外实验的结果推测微管组装的主要过程是∶首先,α微管蛋白的作用和β微管蛋白的作用形成长度为8nm的αβ二聚体,αβ二聚体先沿纵向形成一个短的原纤维,这种原纤维可能是不够稳定的第二步是以原纤維为,经过侧面增加二聚体而扩展为的片状(sheet)这种片状结构的稳大大提高。第三步是αβ二聚体平行于长轴重复排列形成原纤维。当带加宽至13根原纤维时,即合拢形成微管的壁游离的、在β微管的位点结合有GTP的αβ微管蛋白的作用二聚体再不断加到这一微管的端点使之延长。

  在同一根微管的13条原纤维中,所有αβ二聚体的都是相同的,所以微管的两端是不等价的,这就是微管的极性在αβ二聚体微管蛋白的作用掺入到新生微管之后不久,β亚基上的GTP被成GDP,如果聚用比水解作用快那么,就会在微管的一端产生结合有GTP的帽子结构这就是(+)端,通常(+)端聚合作用的速度是(-)端聚合作用的两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管蛋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