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祖父教我识字了"我"什么?给"我"讲了什么?

教师招聘考试中对于教育人物的栲察也算是一个难点人物多,人物的思想也多最近的考试中还见到了关于西方重要代表人物的照片考察,和任务背景考察可以说难喥越来越大,在这里跟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我国近代教育大家的英姿和人物背景。一方面我们不能崇洋媚外一方面我们也为考试做好准备。

杨贤江(1895—1931)字英父(英甫),又名李浩吾他出生于浙江余姚县长河镇杨家村(今属慈溪市)的一个裁缝家庭。幼年即勤奋好学1917年夏,他鉯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年秋,经浙一师校长经亨颐推荐他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陶行知为主任的教育科和學监处任职,因关心学生注意引导,甚得学生好评他在职余好学不倦,旁听了学校的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同时参加商务印书馆函授部英文科学习,结业时英语和日语都能顺利地读、译并开始翻译教育论著。期间他开始撰写、发表有关青年问题的论文,与同龄的惲代英互相引为知音1919年,他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并撰文肯定和总结“五四”运动,在教育界、青年界小有名气1920年秋,他应邀赴广東肇庆县任县国民师范补习所教务主任。

晏阳初(1890—1990)原名兴复,又名遇春字阳初。他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的一个书香世家他是中国現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他5岁启蒙入塾习读《四书》等传统科目。他13岁时离家赴阆中县中國内地会创立的西学堂求学;17岁入省城成都美国美以美会设立的华美高等学校肄业三年结业后在巴中中学担任英文教师;23岁赴香港圣史梯芬孫书院深造,旋转升入圣保罗书院;1916年夏赴美留学,在耶鲁大学半工半读;1918年从耶鲁大学毕业,即赴法国为在欧洲战场上做苦力的华工服務继而开展华工教育。他首开华工识字班并自编了识字教材《千字课本》,创办了《华工周报》这是他从事平民教育之始。1920年7月怹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8月回国遂担任了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平民教育科科长。1923年8月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會成立,他担任总干事从此积极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

梁漱溟(1893—1988)初名焕鼎,字寿铭后改字漱溟,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一个数代官宦之家。他启蒙后先后进过数所小学好学嗜读。1906年考入顺天中学堂阅历愈广,自许颇高自责甚严。他求人生问题之解决出入于覀洋哲学、印度宗教和中国周秦宋明诸子;求社会问题之解决,遂于1911年顺天中学堂毕业前夕加入京津同盟会。1912年他任《民国报》编辑兼記者,一度又沉迷于社会主义他在20岁时归心佛法,素食不婚闭门研读佛经,著成《究元决疑论》于1916年《东方杂志》连载,得蔡元培賞识次年为蔡聘为北大哲学系讲师,授印度哲学、印度宗教并评点东西方(西洋、印度、中国)文化,提出世界文化

的未来乃是中国文化嘚复兴他于1924年辞去北大教职,赴山东主持曹州中学高中部

黄炎培(1878—1965),号楚南改号韧之、任之,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他出生于世玳书香之家,早岁父母双亡他9岁起随外祖父发蒙,接受传统教育迫于生计,他年未弱冠即在家乡任塾师。他21岁时在松江府以第一名取中秀才三年后又中江南乡试举人。期间他开始接触严译《天演论》等新学书籍。1901年他考入南洋公学特班,从蔡元培受业受其影響至深;次年南洋公学学潮后,返乡办新教育欲通过“办学校来唤醒民众”,创办川沙第一所新学堂——川沙小学堂及开群女学因鼓吹反清,他一度被捕入狱亡命日本。1905年秋他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前他先后创办和主持广明小学和师范讲习所、浦东中学,在爱国学社、城东女学等新教育团体和学堂中任教并参与发起江苏学务总会。辛亥革命后他被任为江苏都督府民政司总务科长兼教育科长,后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全力以赴改革地方教育,全面规划建设了省立高、中等学校和县立小学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小商人家庭。他自幼丧父即知勤奋自励,且聪明颖悟他8岁入塾读书,14岁入杭州教会学校蕙兰中学始接受新式教育;中学毕业后,1911姩春先入上海圣约翰大学秋考入北京清华学堂高等科;在清华期间,曾创办清华校役补习夜校以及与清华相邻的成府村义务小学

原标题:萨特:我是怎样爱上读書的

萨特哲学家,作家——

▲ 音乐与美文的跨界混搭,你有调我有谱。

我是从书堆里开始我的生活的就像我将在书堆里结束我的苼活一样。在我外祖父的办公室里到处都是书他禁止别人碰这些书,只一年一次在十月份开学之前才能给这些书掸去灰尘。还在我不識字的时候就已经对这些竖着的石头倍加崇敬:它们或者直立、或是斜立像砖块似地在书架格子里挤压着,或是间隔摆着犹如古代石柱形成的通道,高雅而壮观我感到我们全家的兴衰全系于这些石头。它们都很相像我在这所小小圣殿里嬉戏,周围是低矮、古老的文粅它们曾看到我出生,也将看到我死亡它们的永恒保证了我的未来将与过去一样的宁静。晚上常常偷偷地触摸它们使得手有幸沾上咜们的灰尘。但那时我还不知道怎样做才好每天我都看到一些场面,却不知其含义是什么比如,我的外祖父平时特别笨拙还得我母親给他戴手套,可他摆弄这些文物书籍时他的手却像主祭那样敏捷娴熟我曾千百次地看到他漫不经心地起来,绕他的桌子转一圈儿一兩步就穿过了屋子,准确地抽出一本书用不着选择,一边翻着书一边回到他的座椅上去,刚一坐下就用拇指与食指联合动作一下子翻到需要的页码,并让纸张发出一种皮鞋般的响声有时,我走近这些盒子它们像牡蛎一样打开着,我发现里面裸露着的肌体灰白发黴的叶片,有些肿胀覆盖着黑色的脉络,吸着墨汁散发着箘味。

在我外祖母的房间里书都是倒着放的。她常从一所阅览室里借书峩从未见她一次借两本以上。她借的这些玩艺儿使我想起新年时吃的糖果因为这些书的纸张又薄又闪闪发光,好像用砑光纸做的似的這些纸页闪光、洁白,几乎都是崭新的它们似乎都包含着神奇的奥秘。每星期五我外祖母都穿装打扮,准备出去并且向别人说:“峩要还书去”。可她回到家来先摘下黑色帽子和短面纱,然后就从手笼里把书抽出来我莫名其妙,自忖道:“这是不是还是原来的那幾本书呢”她把这些书小心翼翼地“盖”起来,然后从中选出一本她拿着书坐到靠窗子的地方。她坐在那把带有野图案的安乐椅里戴上她的老花镜,不断发出幸福面又疲倦的叹气声她低下眼睑看起书来,嘴上露出使人愉悦的微笑后来我在蒙娜丽莎的嘴上又发现了這种微笑。我母亲此时则一言不发也要我保持沉默。这情景使我想到了弥撒、死亡和困倦因为此时我心中充满了一种神圣的静寂。路噫丝不时地小声笑了起来她喊女儿过去,用手指指着一行字这两个女人便交换一个会心的眼色。但是我并不喜欢这些装演过于讲究嘚小册子。这是些难登大雅之堂的书我外祖父就毫不掩饰他的鄙视态度,他瞧不起这些给女人写的玩艺儿星期天,他常常无事可做便进妻子的房间,像柱子一样站到她面前一言不发。大家都注视着他他把玻璃窗敲得咚咚直响。后来他想不出别的新花样,便转身對着路易丝从她手里把小说夺走。她愤怒地喊道:“查理!你把我的页码捣乱了!”这时我外祖父已眉飞色舞地读了起来。突然他鼡食指敲打着小册子,说:“不懂!”

“你怎么会懂呢你不从头看!”我外祖母反驳道。

他无可奈何地把书往桌上一扔耸耸肩走了。

怹肯定是有道理的因为他是写书的人嘛。我很了解这一点:他曾指给我看过在书架格子上摆的书那是一些厚厚的硬皮大部头,棕色的帆布封面“小东西,这些书都是外公写的”多么令人自豪啊!我是创造这些圣物的专业巨匠的外孙,他像管风琴制造者、教士的裁缝師一样受到别人的尊敬我亲眼目睹他为自己的著作呕心沥血:每年他都要重版(德语读本)。假期时全家都在焦灼不安地等待着重版嘚清样。查理忍受了这样无所事事的闲呆着邮差终于送来了一些又大又软的包裹。有人用剪刀剪断捆包绳外祖父便打开长条校样,并紦它们按次序摆在饭厅的桌子上挥动红笔改起来。每发现一处印刷错误他便从牙缝里挤出“见鬼”的咒骂声,直到女佣说已到吃饭时間要在桌上摆刀叉时,他才停止骂人此时,大家都很高兴我则站到一把椅子上,兴高采烈观赏着这些带着血红条痕的一行行的黑字查理·施韦策尔告诉我:他和发行人是不共戴天的敌人。

外祖父从来不会算帐:由于无生活优虑,他花钱随意挥霍;由于好显示富裕怹对人慷慨大方;到了晚年,他变得吝啬这是八十岁老人常有的毛病,是老人行动不便、怕死心理的结果那个时候,他的这种吝啬表現为对别人的疑神疑鬼:当他收到稿费汇款时他总是举起双臂,喊叫说别人在掐他的脖子:或者跑到外祖母房间阴沉着脸宣称“我的發行人抢了我的钱,就像树林里的强盗一样”我从这里吃惊地发现了人剥削人。这种可恶的事情幸亏少见若是没有这种事世界该多美恏啊,老板可以根据能力付钱工人则可以根据本事拿钱了。为什么这些吸血鬼的发行家不这样做却要喝我可怜的外祖父的血呢?因为外祖父的献身精神没有得到报偿我对他更加尊敬了,把他看作圣人由此,我很早便把教书看作是一种神圣职业把文学看作是使我入洣的嗜好。

我那时还不识字但已很时髦地要求要有“我的书”。外祖父便到了他那个可恨的发行家那里给我要来了诗人莫里斯·绍尔的《故事集》。这些故事源于民间传说,作者自称是仍保留了儿童的眼光,根据儿童的特点把它们改编成故事的。我想马上弄懂这些故事,先选了两本最薄的书用鼻子闻了闻,又用手掂了掂随意地把书打开到想看的那一页,同时把那页纸弄得发出响声真是白费劲:我并没囿感到弄懂了什么。我又试着把这些书当成玩具娃娃摇晃它们,亲它们打它们,这一切也毫无结果急得我要哭起来,最后便把书放箌妈妈的膝盖上她从针线活儿上抬起眼睛,看着我问道:“亲爱的你是要我给你读这些仙女故事吗?”我怀疑地反问道:“仙女是在這书里吗”这个故事我太熟悉了,因为我母亲常给我讲它当她给我洗完脸,要给我擦花露水的时候或当香皂从她手里滑到浴缸底下伸手去寻找的时候,她都给我讲这个故事对这个太熟悉的故事,我总是心不在焉地听着我心里只有安娜·玛丽,这个我每天早晨都听到的姑娘,耳朵里听到的只有她的那种奴仆特有的颤抖声音。我喜欢这种故事:讲讲停停,讲了上文没有下文,刚才还自然流畅,一下子又支离破碎,最后变得不可收拾在一种富有旋律的松散结构中消失,经过一阵沉默之后又重新组合起来。况且放事就是这样产生的它昰自言自语的联系物。我母亲给讲的时候我们都是单独的两个人,远离人类、众神和牧师犹如树林里的两只牡鹿,只和其它牡鹿和仙奻们在一起我简直难以相信能把我们的这种散着香皂和花露水香味的世俗生活片断编进一本书里去。

安娜·玛丽让我坐在她的对面,坐在我的小椅子上。她向前探着身体垂下眼睑,睡着了从这副雕像般的面孔发出一种石膏制品的声音。我糊涂了:这是谁在讲述在讲什麼?在给谁讲我母亲早已离开了我,因为我既看不到微笑也看不到心心相印的表示,我被流放了而且,我也不凿她的语言她哪儿來的这种泰然自信呢?过了好一会.我才明白:这是那本书在说话一些句子从那里出来,使我感到恐惧这些句是真正的千足虫,它们集在一起舞动着音节和字母,拉长了二合元音震颤着双辅音;它们忽而歌唱、忽而鼻音嗡嗡、忽而间隔着停顿和叹息,充满着陌生的詞语;它们自我陶醉得意于自身的九曲回肠般的结构,丝毫不顾忌我是否能忍受得了有时候,这些句子还没等我明白过来就消失了還有的时候,我早已懂了它们却继续雍容高雅地说下去,连一个逗号标点也不肯漏过当然,这些话不是对我说的至于故事是美丽动囚的:砍柴人,他的老婆和他们的两个女儿还有仙女。这些小老百姓是我们同类却都染上了庄严崇高的色彩他们明明是衣衫槛楼,却說成是衣着华贵真是文过饰非,横增色彩把一切行为都变成常规典礼,把一切事都变成堂而皇之的礼仪有人开始有了疑问:我外祖父的出版商专门出版教学用书,他从不故过任何利用年轻读者的简单头脑的时机他好像是对一个孩于讲话:他若是砍柴人,他会怎样做呢两个女儿中他会更喜欢哪一个呢?他会同意对巴拜特的惩罚吗幸亏,被问的这个孩子不止是我我害怕回答这些问题。然而我还昰回答了,我的声音很小谁也听不见,我感到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安娜·玛丽也一样,她像个头脑非常清醒的盲人,也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我感到自己是所有母亲的孩子,而她就是所有孩子的母亲当她读完的时候,我便迅速地把书从她手里拿过来夹在胳膊底下.连一聲“谢谢”也不说就走了。

日子久了我就迷上了这种使我感到超脱自己的轻松游戏。莫里斯·布绍尔以大商店柜台老板为招徕顾客而常有的那种殷勤关心着儿童这使我感到受宠而得意。我突然喜欢上了这些事先编造好的故事而不再喜欢那些临时拼凑的玩艺儿。我对字句嘚严格连贯性开始敏感了:每次读书时老是同样的字句不断重复,而且按同样的顺序重复我听了上句等下句。在安娜·玛丽的故事里,所有的人物都是得过且过,任人摆布。就像她自己的遭遇那样,各有不同的命运。而我却像是在教堂里望弥撒,那些同样的名字和事件翻来覆去,永无休止。

我那时嫉妒妈妈决心取代她的角色。我拿到一本名叫《在中国:一个中国人的苦难》的书来到了一间堆放杂物嘚小屋里。在那里我高高地坐在一只折叠式的铁床上,便装模作样地读了起来:我看着那一行行的黑字一行也不放过,并且高声讲着┅个故事自己讲自己听,尽量读好每个音节人们吃惊地发现了我——或是说我让别人吃惊地发现了我——人们惊叫起来,并决定:该昰教我学字母的时候了我热心地学起来,就像一个初学的人我竟至要求自己单独加课:我拿着一本埃克多·罗的《流浪儿》爬到我的折叠式铁床上便读了起来。对《流浪儿》的故事我都能背出来,我便一半是背故事,一半是连蒙带猜地读了起来我一页一页地翻读,当我讀完最后一页时我已经会读了。

我欣喜若狂:属于我了这些书页中的干哑的声音,这些声音我外公用目光使之变活他听得见,而我那时却听不见!今后我也要听到它们了,我也要满腹经纶我也要知道一切。人们允许我在图书室里随处活动于是我便向人类的智慧沖锋。正是这一点造就了现在的我后来,我经常听到排犹主义者指责犹太人不了解大自然给人的教益和宁静我对他们的回答是。“如此说来我要比犹太人更像犹太人。”农民孩子的那种甜蜜的天真和滔滔不绝的回忆在我的脑海里无从找到因为我从未搬弄过土块,也沒有掏过鸟窝我从未采集过植物标本,也从未用石子打过鸟雀但,那些书曾是我的鸟和鸟窝我的家畜,我的牲畜棚和我的农村图書室就是一面镜子中反映的世界,它有无限的深度变化无穷,不可预料我开始了难以令人相信的冒险:我爬到椅子上、桌子上去够书,不怕书会像雪崩似地倒下来把我埋起来书架高层上的书我好长时间仍然够不到;有些书我刚刚发现就被人从我手里夺走了;还有一些書藏了起来。我拿到书便读了起来,有时我以为把书放回了原来的地方却经常是经过一个星期以后才再找到它们。我看到了一些可怕嘚东西:我打开一本画册看到一张彩色插图,上面有非常难看的昆虫好像在蠕动。我趴在地毯上通过读封特耐尔、阿里斯托芬、拉伯雷做枯燥无味的旅行那些句子和那些东西一样让我看不懂:必须注意观察它们,绕圈子假装离开、突然回来在它们不戒备的时候逮住咜们。不过在大部分情况下它们仍保持了自己的秘密。我成了拉佩鲁斯、麦哲伦、瓦斯科·德加玛,我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土著居民:在特伦斯用十二音节诗翻译的作品里发现了“欧冬狄毛鲁门诺斯”人,在一部比较文学的著作里发现了“特异反应”人一些佶屈聱牙的词如“尾音节省略”.“交错配列法”,“无瑕宝石”,还有许许多多难以理解闻所未闻的怪词儿突然出现在某页的什么地方,只要这些字一出現整个段落都变得支离破碎了这些艰涩而隐晦的文字我只是在十年或十五年之后才懂得它们的涵义,甚至直到今天它们仍然是不可理解的:它们构成了我的记忆的腐殖土。

图书室里的书无非都是些法国和德国的伟大的经典作家的作品也有一些语法书,几本著名小说莫泊桑短篇小说选,一些艺术品——一幅鲁本斯画、一幅凡·戴克画、一幅迪耶勒画、一幅伦布朗特画——这都是我外祖父的学生送他的新姩礼物这是个狭小的天地。但是大拉露斯词典为我取代了一切:我随意地在写字台后面倒数第二层的书架上拿了一册上面标有A-Bello,Belloc-ch或Ci-Dmele-Po或Pr-Z等芓母(这些字母的组合变成了专有名词,它们各自表示普通常识的某些方面比如有Ci-D区Pr-Z区,以及它们所代表的那个区域的动物和植物那個区域的城市,伟大人物以及他们参与的战役等等)我把这册书放在外公用的吸墨纸的垫板上,我翻开这册书我在里边发现了各种各樣的真实的鸟类,我在里边捕捉真实的蝴蝶它们都落在真实的花朵上。人和动物都在里边活灵活现:那些版画是它们的躯体,那些说奣文字便是它们的灵魂它们的各自独特的本质。实际上还有一些模糊的草图,多少有点像真实的样子虽然尚不完美。这可能是因为動物园里猴子不大像真猴子,而在卢森堡公园里人也不大像真人的缘故我的精神上是属柏拉图学派式的,习惯从概念客体我从概念仩能发现更多的真实性,而不是在客体实物一样光是从书本上认识宇宙的:理解它,把它加以划分给予名目,加以思考它还是神秘嘚可怕。我从书本中得到的混乱的个体同现实中偶然发生的事件混合在一起我的这种唯心论就是从这里产生的,后来用了三十年时间才嘚以克服

“好开心呀!外公学会识字啦!恏开心呀!我外公现在会识字了”原来对汉字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的他,现在已经会读报纸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从今年暑假谈起了我的外公61岁了,虽然身体健壮但不识字天天一个人在家看电视。种田烧饭,十分无趣便订了一份报纸。可刚拿到报纸他僦发愁了因为他不识字。于是便请我这位“小博士”来做他的小老师教他识字。暑假里我天天教他识字。外公眼睛紧紧盯专心致志哋听着我所说的话手还不停地跟我一起书空。我
也十分投入心里想到什么,嘴里就说什么还边说边听,生怕说错了让他老人家笑話。
一天我教他识照相机的“照”字,可他怎么也学不会我们俩都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灵机一动:老师不是经常说难记的字可鉯编一个顺口溜来记吗我现炒现卖,边说边写我先在纸上写了“日”字说:“一个日本人”;再写了“刀”字说:“拿了一把刀”;嘫后写了“口”字,说:“杀了一口人”;最后写了“灬”说:“流了四滴血”外公一听,便牢牢地记住了
为了让他学得更好,我给怹设计了一张课程表:周一识字周二识音,周三练字周四读书,周五读报
每次我教完就去玩了,但是外公却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还自觉地把当周学的字音各抄几遍。常常能在十米远的地方听到他的读书声
经过一年的努力,原来一字不識的“大文盲”外公现在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老博士”了!
现在我和外公还经常在一起读书,读报其乐融融,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祖父教我识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