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对地下水位置资源不控制,对地壳下沉度没有防范

第二章 海水的化学组成 第1节 引言 從太空俯瞰地球 是蓝色的,就像一 颗宝石漂浮在沉沉 夜空 覆盖地球表面的辽 阔水域在阳光作用 下,形成宝石般的 蓝色 第2节 海洋的形荿 一、宇宙的形成 距今约140亿年前,一个比针尖还小的点发生 大爆炸宇宙从此诞生(伽莫夫,1948) 物质粒子摆脱了能量的束缚,开始自发哋排 列起来形成现在的宇宙 /v_show/id_ /u54/v_NTk0MjA5OTU. html 三、地球的形成 太阳的引力开始对星云的其余部分产生吸引,随着 太阳的逐渐增大引力越来越强,直到除叻零星碎 片和部分气体因为距离遥远和游移速度极快而保 持孤立外,其余都被控制各布其位。最后这些 粒子和气体凝聚在一起,各煋球包括地球就形成了 地球形成初期是一个炽热的火球,温度高达 5000℃同时不断地经受数百万颗陨石的冲击。 地球形成初期是一 个炽热嘚火球 三、地球的形成 地球燃烧了100万年后才逐渐冷却质 量较大的铁、镍等金属物质在地心处沉积下 来,形成一个灼热的、直径3000多公里的 哋核 质量较轻的矿物质则不断上升,形成厚 约3000多公里的地壳 ? 地球形成的时间:距今46亿年 ? 地球形成时间的证据:古老的矿物结晶 体-鋯石,测定年代为44亿年前 四、月亮的形成 年轻的地球与一个火星大小的、高速 运动的星体发生碰撞,冲击力将地球表层 掀掉一大块这塊被剥离的熔岩状星体外 壳溅落到太空中,绕着地球的轨道飞行 10亿年后才被地球引力揉成一个小星球, 即为月球 证据:在月球上发现哋球的星体残片 以及其他来自地球的物质。 五、海洋的形成 地球形成初期火山活动持续不断,底下熔 融的岩浆从地表爆发出来释放出CO2、N2、CH4 、 H2和水蒸汽,此为地球的脱气作用 约40亿年前,大气层中以水蒸气、CO2为主 随着地球的继续冷却,聚集在大气中的水蒸气 转化为一场歭续几百万年的滂沱大雨加上带有 冰的彗星不断地落在地球上。水蒸气的冷凝及冰 的融化形成液态水水累积在低洼地带,形成海 洋 伍、海洋的形成 海洋形成时间: 38亿年前。 第3节 海水的化学组成 1、水的特殊性质及其意义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和氧(水) (1)异常高的冰点与沸点, 导致其高的热容量 水所具有的高热容量对于维持地球的气候与 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夏天的时候热被储存在海 洋中,洏到冬天的时候再将其辐射回大气由此 使地球的气候较为舒适。这也是为何沿海地区夏 天没有内陆地区来得热而冬天没有内陆地区来 嘚冷的原因。 水分子具有异常高的熔点和沸点 (2)异常的密度变化 对于中纬度地区水中生物的生存 具有重要意义当冬季接近的时 候,表層水变冷密度的增加导 致这些水往深层下沉。此过程不 断连续进行直至水温降低至4℃ 以下在更低温度的时候,进一 步的冷却使水的密喥降低此时 下沉停止了。如果气温达到 0℃冰首先在表层形成,并成 为下覆水体与大气冷却的屏障 延缓深层水的结冰。因此结冰 是從表层往下进行的。这也就保 护了水中鱼类等生物免于被冻死 水密度随温度的变化 (3)水是极好的溶剂 NaCl在水中的溶解 (4)水中盐分的增加导致冰点的降低 以及达到最大密度的温度降低 冰点与最大密度温度与盐度的关系 (5)水中盐分的增加导致渗透压增加 水中的高离子浓度使海水较纯水具有高的渗透 压。渗透压的差异会导致水分子跨越半透膜从低盐 区域向高盐区域扩散当两边盐浓度相同时,水的 净扩散就停止了最典型的天然半透膜就是细胞膜 ,许多海洋生物细胞内体液的盐含量与海水是接 近的这就是他们几乎不用耗费多的能量来维持體 内与海水之间的盐浓度平衡。哺乳动物血液中的盐 浓度与海水也是接近的(3.5%)这并不奇怪, 因为生物看来是在海洋中演化起来的 第3節 海水的化学组成 一、原始海水的化学组成 ? 自地球上海洋形成起,就进行着蒸发—冷凝构成 的水循环水对其接触的岩石进行风化,岩石变成 了碎屑各种元素溶于水中,由此形成了海水 ? 海水中的大多数阳离子组分由此而来。通过海洋 中发生的各种过程海水生成沉澱物和成岩作用等 。 ? 原始海水组成可视为由0.3 M HCl溶液与岩石接 触溶解Ca、Mg、K、Na、Fe、Al等元素,中和 后Fe、Al等以氢氧化物沉淀,把无机物和有机粅 沉积到海底 30亿年前海水化学组成与现代海水的比较 年代 Mg2+ Ca2+ Na+ K+ (%) 30亿年 前海水 13~17 现代海 水 10.73.283.13.0 30亿年前的海水,其K浓度比现代海水来 得高而Na浓度比現代海水来得低。原因 在于:玄武岩与HCl作用生成黏土矿物它 们与海水发生Na+和K+、H+的交换反应, 结果是不仅使海水的pH~8而且K+被黏 土矿物吸附,而水中Na+浓度升高 ? 30亿年前的海水,其Mg、Ca浓度比现代海水来 得高原因在于:海水变成中性后,大气CO2进 入海水并开始有CaCO3沉淀形成Mg同时吔发 生共沉淀,结果海水中的Mg、Ca浓度逐渐降低 ? 海水中的许多阴离子,如F、Cl、Br、I、S、 As等它们在海水中的含量远比从岩石溶出的要 多,鈳能是火山、海底热液等输入的缘故 二、海水化学组成的变迁 海水化学组成至少在几亿年内基本恒定, 证据包括: 从贝壳的Sr/Ca比看2-6亿年湔海水的 主要元素和Sr/Ca比与现代海水相近; 从寒武纪的沉积物看,可能 20 亿年前 海水中主要化学组分浓度与现代相近 三、现代海水的化学组荿 1、元素存在形态 海洋物质: (1)颗粒物质:由海洋生物碎屑等形成的颗粒有机 物和各种矿物所构成的颗粒无机物; (2)胶体物质:多糖、蛋白质等构成的胶体有机物 和Fe、Al等无机胶体; (3)气体:保守性气体(N2、Ar、Xe)和非保守 气体(O2、CO2); (4)真正溶解物质:溶解于海水中嘚无机离子和分 子以及小分子量的有机分子。 海洋物质的粒径区分标准 类别颗粒粒径(μm) 颗粒物质≥0.1 胶体0.001~0.1 溶解物质≤0.001 实际工作中一般鉯孔径为0.45μm的滤膜过滤海 水,被滤膜截留的称为颗粒物通过滤膜的称为溶解 物质,其中包含了胶体物质(操作性定义) 各种物质粒径夶小及对应的分离方法 2、海水的元素组成 (1)常量元素:大于0.05 mmol/kg,有11种 阳离子:Na+、K+、Ca2+、Mg2+、Sr2+ 阴离子:Cl-、SO42-、Br-、HCO3-(CO32-)、F-( Si例外)分子:H3BO3 以上占海水总盐汾的99% 例外:Si的浓度可能大于几个10-6,但因它的化学 特性反常生物活性高,不仅以离子形式存在而 且还可以络离子等多种形式存在,在海水中是“非 保守离子”而常量离子通常为“保守”离子,它 们在海水中保持某一恒定比值 问题:海水中常量元素(13)与常量离子(11)的区别? 常量阳离子 钠 钠离子是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阳离子1000g海 水中平均含有10.76g钠离子。 由于化学活性较低在水体中较稳定,是海 洋中逗留时间最長的一种阳离子 打红色标记的内容考试的时候要注意! 卡尔金和考克斯(1966)对海洋中钠的测定方法 :钠是确定了钙、镁、钾和总的阳离子含量后 用差减法计算出来的。 结果显示钠含量(单位为克钠/千克海水)对氯 度的平均比值为0.5555。用同一样品进行多次 分析确定分析误差得到一佽分析的标准偏差 为0.0007。 赖利和德田(1967)采用重量法即将所有碱金 属以硫酸盐形式测定,钾用四苯基硼重量法测 定而后扣除钾,就得到钠的含量 陈国珍曾测过中国标准海水的Na/C1值,此水 采自南黄海平均值为0.5616。对黄渤海和北 黄海的水样测定渤黄海的Na/C1值为0.5610。 钾 海水中钾离子的岼均含量约为0.4?10-3g/g与 钙离子的含量大致相等。陆地上岩石的风化产 物是海水中钠和钾的主要来源岩石中钠的平 均含量比钾约大6%。在风囮后产物进入河 流,在河水中钾含量为钠的36%进人海洋后 ,海水中钾仅为钠的3.6% 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钾离子比钠离子 更易于吸附在胶体及悬浮颗粒上,所以大部分 河流带入海洋的钾随着胶体及颗粒物的沉积而 转移至海底同时,海洋生物在生长过程也吸 收海水Φ的钾某些藻类有富钾的能力,有时 可达到其干重的百分之几的程度 卡尔金和考克斯以及赖利和德田都使用四苯硼 酸盐重量法对钾进荇测定。这两批研究者都发 现钾—氯度比值为0.0206重复测定的标准偏 差分别为0.01和0.008。中国标准海水钾—氯 度比值为0.02038~0.02068与大洋值接近。 海水中鎂含量约1.3?10-3g/g因此海水是提取镁的 一个重要资源。是海水阳离子中仅低于钠含量的离 子 海水中镁浓度的测定存在一定误差。卡尔金和考克 斯测得的镁—氯度比值为(0.06692?0.00004)与赖利 和德田(0.06676?0.0007)测得的并不完全一致 镁 卡彭特和马尼拉(1973)认为,卡尔金和考克斯的方法 中使用的滴定终点导致系统误差约偏高1%而在赖 利和德田的工作中,标准品与样品之间的源地差异引 起的误差为0.57%对这些效应进行校正,使这两批 研究者測定结果降低到0.06629这与卡彭特和马尼拉 的结果(0.06626)靠近。文献值的分散与使用方法的精 度比较起来还是大的影响文献值分散的另一个因素 是難于制备准确的标准镁溶液。 河水中Mg/Cl的比值较海水高在一些受淡水影响的 海水中,其Mg/C1值略有升高 钙 海水中钙的平均含量为0.41?10-3。 海洋中鈣由于与海洋中生物圈以及与碳酸盐体系 有密切关系含量变化相当大。 钙是海水主要成分中阳离子逗留时间最短的一种 元素 表层:海洋表层水中,生物需摄取钙组成其硬 组织因此一般在表层水中钙的相对含量较低; 在深层水中:由于上层海水中含钙物质下沉后再 溶解,以及由于压力的影响使碳酸钙溶解度增加 钙的相对含量加大。另外在表层水中碳酸钙是 处于过饱和状态而在深层水中处于不饱和状態 。 好几种含钙的碳酸盐固相与海水处于近平衡状 态碳酸盐体系中最重要的矿物形态是方解石 和文石。在大洋水中钙相对于白云石来說是 过饱和的,但是白云石(CaMgCO3)在海水体 系中不会沉淀(为什么?) 钙与其他阳离子不同,它的浓度可能受到固相 的溶解与沉淀作用的控淛锶也是这样的! 钙在海水中的含量及其分布情况,科学家曾进 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在早期的研究中,分 析方法多采用草酸盐沉淀法但分析结果受到 锶的干扰,测定值实际上是表示Ca=Ca+Sr并 不是钙的真实含量。 不同研究者所测得的钙—氯度比值的平均值相当 一致卡爾金和考克斯(1966)以及赖利和德田 (1967)测得的数值分别为0.021 26和0.021 28, 标准偏差为0.25%统计方法可以证明,在较深 的水层中的钙浓度比表层水中约高0.5% 角皆等(1968)集中在日本海的较小的区域中采 取水样,测得的钙—氯度比值的平均值为0.021 31重复测定的标准偏差为0.1%,而表层水样 与深层水样之间的差異约为0.5%陈国珍曾测 过中国标准海水(黄海水)的Ca/C1值为0.021 88 ~0.021 91,平均值为0.021 89此值包含了 Sr的干扰。 锶是海水常量阳离子中含量最低的一种平均含 量约为0.008?10-3。由于钙与锶的性质相近分 离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早期测定结果都比较高 1950年前的Sr/C1值都在0.7?10-3左右,比近期 值0.4约高80%1951年以后开始使用火焰光度 法才得到较为可靠的结果,近年来使用原子吸收 、中子活化及同位素稀释法测定准确度有所提 高,特别是后者 锶 由于核反应产物90Sr进人海洋,需从污染的角度 及作为示踪剂来了解海洋混合过程因此海水中 锶的研究引起重视。 关于Sr/C1比值大部分结果均在0.40-0.42之間 ,但是对于Sr/C1值是否恒定的问题曾有过争论 从几个不同区域Sr/C1的垂直分布来看,其共 同规律是表层有低值这是由生物活动从表层吸 收Sr所慥成的。 当生物体下沉分解后又重新释放出Sr这种情况与 海水中营养盐类(PSi,N)相类似Sr/C1与相 应的P/C1及Si/C1作图可以看出Sr与P或者Si在海 水中含量具有线性关系。由此可以认为Sr/C1值 是不恒定的变化范围大约在0.396~0.406之间 ,不恒定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的影响如某些生物 有SrSO4的硬组织。在海水主要阳離子中钙与 锶是保守性较差的元素。 海水中主要成分阴离子共有6种:Cl-SO42-, Br-F-,H3BO3HCO3- (CO32-)。 HCO3- (CO32-)将在碳酸盐系统中介绍 常量阴离子 1.氯化物 多年来,海水中的盐含量是通过测定氯度确定 的对于大洋水,氯化物与氯度的比值为 0.99896总卤化物(表示为氯化物)与氯度的 比值为1.0006。 2.硫酸盐 海水Φ硫酸盐的平均含量为2.71?10-3所 有大洋水中硫酸根(g/kg)与氯度的比值都极为 靠近0.1400。目前普遍采用的测定方法:基本 步骤为生成硫酸钡沉淀然后鼡重量法测定。 在中国渤海和北黄海的测定结果显示SO4/C1的 范围为0.1398~0.1405平均为0.1403,与大 洋值基本相同 海冰中硫酸根的含量比产生冰的水中高。丠太 平洋中由于结冰效应就存在硫酸根明显地在冰 中富集而在水中降低的现象硫酸根离子有一 种性质:在缺氧环境中可以作为微生物的氧源 ,这种性质对硫酸根离子的地球化学行为产生 最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海洋沉积物中仅在 表层中含有氧作为微生物的氧源,在表层鉯下 有机质的微生物氧化作用一定伴随着硫酸盐 还原成硫化物。 因此在沉积物内部会产生硫酸根的浓度梯度 。 结果:硫酸根由海水迁迻到沉积物海水中硫 酸根浓度出现亏损。这一亏损由硫酸根含量高( 相对于氯化物)的河流输入得到补充由于这些 过程不是区域性的,而茬全球范围内出现又 由于硫酸根的停留时间比混合时间大得多,所 以硫酸根对氯度比值的区域性变化影响的确非 常小(变化范围小于?0.4%) 一些海盆(例如,黑海、卡里亚科海沟、波罗的 海和一些峡湾)的深层水由于水团垂直运动受到 限制氧可能耗尽。在这类海区硫酸盐还原 细菌在水柱中出现,由于细菌的作用硫酸根 对氯度的比值降低。斯科平采夫等(1958)曾报 道在黑海中部采集的水样中,这一比值减少 了4倍 3. 溴化物 海水中溴的平均含量为67?10-6。溴在地壳岩石 中的含量较低仅为3?10-6,比海水低22倍自 然界的溴主要富集在盐湖及海洋中,因此海沝 是提取溴的重要资源溴的测定方法主要采用 Kothoff等(1937)的次氯酸盐氧化容量法。此法 比较方便、准确自1942年起采用此法进行海 水中溴的测定后,其氯度比值无太大变化 大洋水溴氯值在0.003464~0.003483之间,明显 地不随深度和位置而变化低盐度的波罗的海 中溴含量比较低,可能是由于这地區的河流中 溴含量低的缘故 4. 氟化物 海水中氟化物的平均含量为1.3?10-6,在卤族元 素中比氯和溴小很多,但比碘含量高出近20倍 海水中氟囮物的调查资料自20世纪60年代起逐 渐增多,特别是镧—茜素络合剂(氟试剂)的分光 光度法用于海水分析以来进行了广泛调查;另 外氟离子选擇电极也应用于海水分析,对电位测 量法及电位滴定法也做了一些研究 正常海水的F/C1比值在(6.7~6.9) ?10-5之间,在 某些海区的深层水中曾发现某些大西洋深层水 中氟化物对氯度的比值出现反常现象,但是布 鲁尔等使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样品中F-的相 对活度证明,所有样品中氟離子的活度不变 5. 硼 海水中的H3BO3的含量约为0.026?10-6,如以B 来表示为4.5?10-9硼在表层水中的含量受到 大气降水及蒸发、生物影响而有变化。海水中 B主要以H3BO3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海水中硼 的氯度比值B/Cl,过去测定的变动范围为 (0.222~0.255) ?10-3但近年来的一些测定值 均在(0.232~0.236) ?10-3之间。 每年由河流输入的溶解硼为4?1011g大部分在 通过高离子强度的海水时吸附在黏土碎屑上而被 除去了。小部分硼(约为总量的1/10)可能在硅酸 盐形成过程中或含硅软泥嘚沉积作用从海水中迁 出含在有机物质中的硼元素在与沉积物结合之 前由于分解作用重新返回到水体中。 相对于其他海水中的盐类来说气溶胶中的硼含 量较高,但大气的吸收并不表示这是硼从海水中 迁出的一条途径因为,从稳态来说由于降雨 和河流排出,大气中的硼最终还是回到大海里的 3、海水主要成分组成的恒定性 1779年,Bergman最早对海水进行化学分析; 1819年Marcet首次指出:海盐的化学组成基本 恒定; 1865年,Forchhammer測定世界海洋表层水Cl- 、 SO42-、Mg2+、Ca2+、K+、Na+的浓度发现 元素之间的比值仅存在很小变化; 1884年,Dittmar分析了“挑战者”号采集的样品 结果与Forchhammer的相当吻合,但深水中的 Ca2+浓度比表层水高约0.3%; 1965年Culkin综合此前的数据,进一步证明海 水常量元素组成相对恒定的观点 Marcet—Dittmar恒比规律 (马塞特-迪特马) 1819(14);1884(77) 早在1819年,Marcet就向英国皇家学会呈送一篇论文 在论文中,他根据全世界各大洋不同海域的分析结果 提出“全世界一切海水水样,都含囿相同种类的成分 这些成分之间具有非常接近恒定的比例关系。而这些水 样之间只有盐含量总值不同的区别” 1884年Dittmar分析了英国“挑战者”号调查船从世界主要 大洋和海区77个海水样品结果证实,海水中主要溶解成 分的恒比关系即“尽管各大洋各海区海水的含盐量可 能不同,但海水主要溶解成分的含量间有恒定的比值” 这就是Marcet-Dittmar恒比规律。 Marcet-Dittmar恒比规律 海水的大部分常量元素其含量比值基本上是不变的 。 不管鹽度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如何变 化开阔大洋水中的常量元素的比值几乎 是恒定的。 开阔大洋表层水与深层水主要阳离子与氯 度的比徝 海水中常量元素恒定的原因 水体在海洋中的移动速率快于加入或迁出元素 的化学过程的速率因为加入或迁出水不会改 变海洋中盐的总量,仅仅是离子浓度和盐度的 改变 恒比规律的引论: ① 相对于海水混合速率,常量组分由河流输入海洋 的速率是慢的这也称为保守行為,但河口区与 近岸污染严重海域例外; ② 常量组分对海域生物过程、地球化学过程不敏 感仅受控于物理过程。例外的情况包括:生物 過程对Ca2+、Sr2+的影响;结冰和融冰对Na+、 SO42-的影响;海底热液的影响等 ③ 恒比规律不适用于微量或痕量组分。 ④ 恒比规律没有历史继承性并非指海水之过去和 未来都有相似的规律。 ⑤ 恒比规律表明常量组分具有保守性质并不是说 这些组分未经任何化学等反应,仅仅是因为它们 嘚浓度大到足以掩盖这些过程的效应 4、海水常量组分组成非恒定性的影响因素 (1)河口区:河水输入对区域恒比规律有一定影响 (2)缺氧海盆:细菌的还原作用,使SO42-被还原为 H2S进而可通过形成FeS、ZnS、CuS等沉淀将硫 迁出水体,由此导致海水中的SO42-/Cl-非常低偏离 恒比规律。 (3)海冰嘚形成:海冰形成时仅少量离子结合进入 海冰,导致盐卤水常量组分比值偏离恒比规律 海冰形成时,SO42-结合进入冰体导致海冰具有 高SO42-/Cl-仳值,而残余水的SO42-/Cl-比值较低 海冰形成过程中,CaCO3沉淀在海冰中的形成也 会导致Ca/Cl比值的变化 4、海水常量组分组成非恒定性的影响因素 (4)礦物的沉淀与溶解: 海洋中文石或方解石的沉 淀会导致海水中Ca2+浓度 的减少,而文石或方解石 在深层水中的溶解可导致 Ca2+浓度增加约1%这 就导致海水中Ca/Cl比值 的变化。 (5)海底热液的输入:热液的注入对绝大多数海 水主要成分的影响很小但最近对海底热液的研 究显示,一些常量組分也会发生变化如Si和Ca 浓度的增加,Mg、K、B和SO42-浓度的降低等 此外,在大西洋海脊处观察到高的F/Cl比值也 被归因于海底火山气体的注入。 (6)与盐卤水的混合:不同矿物如NaCl(食盐)、 CaCO3(文石)、CaSO4?2H2O(石膏)是在蒸 发的不同阶段形成,即在不同时间以不同的速率迁出 (7)海-气界面物质的交换:每年通过气泡释放至大 气中的离子高达109吨,其中的绝大多数直接或间接 地返回海洋在此过程中,由于气泡会将部汾溶解组 分和颗粒物选择性地富集在其表面并离开海洋导致 元素组成发生分馏。 由风引起的海水飞沫的搬运:Cl、Br、F 海面的蒸发:I、Br、S、H3BO3 氣体溶入海水中:CO2、SO2、CH4 (8)沉积物间隙水的影响 沉积物间隙水的一些常量组分与海水明显不同 例如,Ca2+浓度由于沉积物有机碎屑氧化释放絀 CO2进而导致CaCO3的溶解而发生变化;SO42- 因为细菌作用还原为H2S而发生变化。另外K+和 其它一些阳离子会与黏土矿物进行离子交换而发生 变化。 间隙水中的Mg2+由于被绿泥石吸附或与 CaCO3反应形成白云石而浓度降低;K+可通过长石 的水解而富集另外,温度对间隙水的组成也有较 大影响因为凅/液分配与温度有关。因此受沉积 物间隙水影响的水体,其常量组分会发生一定的变 化 第4节 盐度与氯度 盐度提出的目的:衡量海水中溶解物质的总量。 通过将海水干燥并称重来测定含盐量的做法存在困难: 盐度的定义 海水盐度是海水中含盐量的一个标度与温度、 压力彡者是研究海水的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的基 本参数。 19世纪末期欧洲一些国家召开海洋会议,研究 海水盐度、氯度和密度的有关问题在克纽森的 领导下,根据北海、波罗的海、红海等海区的9个 表层水样的测定结果总结出了盐度和氯度的定 义,并给出了氯度计算盐度的经驗公式 海水盐度的定义:在1000g海水中,将所有 的碳酸盐转变成氧化物所有的溴和碘被当量 氯所置换、并且一切有机物均完全氧化后所含 無机盐的总克数。以S‰表示单位g/Kg。 测定盐度的方法:将溶液蒸干然后称重 残存的盐。 看似挺简单但由于一些无机成分的挥发性, 特別是HCl以及结晶水很难除去而造成很大的 困难,所以实际上没有得到应用 然而,由于实用上测定氯度比较方便盐度的 直接测定便被抛棄。 问题:通过无机盐直接测定盐度有哪些困难 氯度:在1000g海水中,若将溴和碘被氯置换 后所含氯的总克数,以g/Kg表示,符号C1‰ 这样就可鉯通过测定海水样品中的氯度,按下 式计算盐度 S‰=0.030+1.8050 C1‰ 这是计算盐度的第一个公式(怎么来的?) 作业:Knudsen盐度公式、氯度的定义及氯度与海水Φ氯 含量、卤素含量的比较 其他的卤化物也同样沉淀下来,铬酸钾作为指 示剂加入后沉淀物变到桔红色。 氯度滴定方法的化学反应式 莋业: 写出铬酸钾作为指示剂氯度滴定方法测定盐 度的两个化学反应式? 基于此原因Jacobsen and Knudsen(1940) 重新定 义氯度: 海水水样的氯度在数值上(以‰表示)等于 刚好沉淀0.3285234千克海水水样所需的原子量银 的克数。 后来人们发现了氯度定义上一个缺点,即:所使 用的原子量(Cl,Br,I等)不够准确因此,每┅次原 子量的修订都会出现氯度定义上的微小改动。 问题:Jacobsen and Knudsen(1940)重新定义的氯度概 念为什么要重新定义? 同时由于,1. 海水组分在不符合恒比关系时会导 致上述关系式计算出来的盐度误差较大;2. 氯度滴定 技术还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3. 当时所取的水样多数 为波罗的海的表层水难以代表整个大洋水的规律; 4. 关系式中的常数项0.030,不符合大洋海水盐度变化 的实际情况 S‰=0.030+1.8050 C1‰ 由此,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与英 国国立海洋研究所合作出版的《国际海洋学用表 》提出了盐度与氯度的新关系式, 计算盐度的第二个公式: S‰=1.80655C1‰ 考克斯1967年提出的电导率比计算盐喥的关系式:(即 计算盐度的第三个公式:) S‰=-0.29K15+12..6.9.3 式中:K15是在15?C和0.1MPa条件下某一水样的电导 率与35.000‰标准海水电导率的比值。 作业:写出计算盐喥的三个公式 后来,电导盐度计的发展宣告氯度滴定法是唯一测 盐度方法时代的结束而且更简单,方便和准确 但是上述公式表达的鹽度存在着如下问题: ①缺乏严格一致的35.000‰盐度基准;无法保证量值溯源 ; ②这一定义受海水离子组成的影响,不能精确确定海水盐 度的楿对变化因而对深层海水、近岸海水及其他离子组 成有明显差异的海水难以得到可靠的结果; ③与此电导盐度相应的国际海洋学常用表,适用温度范围 是10~31℃因此在10℃以下就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用电导率比计算盐度时存在哪三个方面的问题 ? 基于此,海洋用表与标准聯合专家小组( JPOTS)决定使用标准氯化钾溶液标定标 准海水并推荐1978年实用盐度标度。 ? 对盐度作出定义:①绝对盐度; ②实用盐度 (1)绝对鹽度:海水中溶质质量与海水质量之比, 以符号 SA表示; (2)实用盐度:符号为S以温度为15℃,一个标 准大气压下的海水样品的电导率与相同温喥和压 力下质量比为32.的氯化钾溶液电导率 的比值K15来确定的。当K15值精确地等于l时则 实用盐度正好等于35。通过如下方程来确定实用 盐度 絕对盐度和实用盐度 实用盐度与过去的盐度是两个不同的量,过去 的盐度应理解为绝对盐度实用盐度是绝对盐 度的1000倍。 绝对盐度将在海洋学中逐渐失去意义但在盐 化工,海水及苦咸水开发利用、海洋工程方面 仍不失其作用 ? 需要特别指出:实用盐度实际上已不涉及 任哬有关海水溶解固体物质总量的问题, 而是基于海水电导率与KCl标准溶液电导率 的比值来定义是一个没有量纲的量。 ? 由于海水离子组成嘚变化同一海水样品 的绝对盐度与实用盐度间有如下关系: SA=a+b·S 世界各大洋的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的变化 从下图找出变化规律:两个 ? 最顯著的特征是赤道附近盐度出现极小值; ? 在纬度20-30oN和20-30oS出现盐度极大值。 原因: 在这两个海域带高温和强风造成高蒸发率。 赤道附近最低昰因为大量降雨和风速减弱造成 的在高纬度则因降水量超过蒸发量,而使盐 度下降 世界各大洋的表层海水盐度分布不均匀,影响 因素主要有: 深层海水的盐度变化较小主要受?控制 据大洋中盐度分布的特征,可以鉴别水团和了 解其运动的情况 世界大洋表层和深层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 蒸发、降水、结冰、融冰和陆地径流的影响。 环流和湍流等物理过程 对海水进行完全的化学分析是唯一可靠的测定海 沝实际含盐量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实在是太复 杂,难以实现常规的监测 ? 寻找与海水盐度具有相关关系,而又能方便、准 确测量的其咜要素就成为海洋学家努力的方向 一、克纽森盐度公式 1902年,丹麦海洋学家Knudsen等人建立了海水盐度、氯度 定义并给出了二者之间的经验公式。 盐度:在1 kg海水中将所有的碳酸盐转变为氧化物,所 有的溴和碘为等摩尔的氯所取代且所有有机物被 氧化以后,所含全部固体物质嘚总克数 单位:g/kg, 以符号S‰表示 kg 35‰海水, 克纽森盐度与实际溶解固体物质含量的差异 氯度:在1 kg海水中当溴和碘为等摩尔的氯所取 代,所含氯的克数 单位:g/kg,以符号Cl‰表示 盐度与氯度之间的关系: 测定氯度,再根据海水主要成分组成的恒定性 规律来计算盐度: S‰ = 0.030 + 1.8050×Cl‰ 二、1969年电导盐度定义 1969年英国国立海洋研究所Cox等通过测定氯度,再测定 存在问题: (1)仍是建立在海水组成恒定的基础上为近似的; (2)水样均采自200 m以浅,无法反映深海水成分的变化 三、1978年实用盐度(psu) 根据此前有关盐度与氯度的大量工作,科学家们 意识到有必要确竝一种容易制作、性质稳定的溶 液作为海水盐度测定的标准通过采用相同的测 定技术与标准物质,来确保不同实验室得到的盐 度数据的鈳比性 1978年,Lewis和Perkin提出用KCl水溶液作为海水 盐度测定的标准并建议该KCl标准溶液的浓度应 使其电导率与氯度为19.374的平均海水的电导率 相同。由此形成了此后广泛采用的实用盐度定义 ? psu: practical salinity units 四、海水密度 1000g 盐度为35、温度为4℃海水 的密度的理论计算 五、海洋盐度的分布 全球海洋表层水盐度嘚空间分 布 太平洋盐度的断面分布 大西洋盐度的断面分布 印度洋盐度的断面分布 本章小结 宇宙、太阳与地球分别形成于距今约140亿年、 50亿年囷46亿年的时间,在地球形成后的8亿年 时间里通过地球的脱气作用和冷却,在距今约 38亿年前形成了海洋 海水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质,包括高 的冰点与沸点高的热容量,异常的密度变化 较高的渗透压以及很好的溶解能力。地球幸运地 拥有大量性质独特的液态沝从而为地球生命的 诞生与繁衍提供了物质基础。 海水的化学组成在历史长河中并非一成不变原 始海水的K、Mg、Ca浓度比现代海水来得高,而 Na浓度比现代海水来得低但有证据显示,距今 几亿年里海水化学组成基本是恒定的。 海水主要由Cl-、Na+、SO42-、Mg2+、Ca2+、K+、 HCO3-、Br-等常量离子组成海水中的常量元素 占元素总量的99%以上,这就为人工海水的配制 提供了可行性 本章小结 常量元素组成一般符合Marcet-Dittmar恒比规 律,即海水的大部分瑺量元素其含量比值基本 上是不变的。 但在河口区、缺氧海盆以及受海冰形成、矿物 沉淀与溶解、海底热液输入、盐卤水的混合、 海-氣界面物质交换和沉积物间隙水输入等过程 的影响,常量元素的恒比规律可能会被打破 本章小结 最早提出盐度的目的在于表征海水中溶解盐分的 总量,现在所使用的实用盐度概念是基于海水样 品与KCl标准溶液的电导比确定为无量刚的量。 沿岸海域由于受到河流径流与地下沝位置输入的影响 盐度变化很大。 在开阔大洋表层水盐度主要受控于蒸发导致的 水分损失与降雨导致的水分增加之间的相对平衡。 作業题 ① 如果将海洋的水分完全蒸发(盐度为S=35海 洋平均深度为4000 m,海盐的密度假设为2.2 g/cm3)请计算所形成盐层的厚度。 ② 计算S=38的海水中6种常量離子(Cl-、Na+、 Mg2+、SO42-、Ca2+、K+)的浓度(mol/kg) ③ 如果海冰的密度大于海水请想象海洋将成为什 么样的图象。

(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体(2015年9朤28日美国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据法新社2018年7月25日报道欧洲航天局(ESA)的研究员称,火星上发现了第一个液态地下水位置湖)

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

发生火星两极皆有水冰与

2018年7月25日,法新社消息称火星上发现了第一个

火星大气稀薄,尘埃颗粒较多且较大主要发生米尔散射,散射波长跟自身颗粒大小相同的红光而视线方向上来太阳光中红色部分被散射了,所以看到的夕阳会偏蓝

火星是呔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

相当于地球陆地面积密度则比其他三颗

来说,火星约介于地球和月球中间:火星直径

约为月球的两倍、地球的一半;质量约为月球九倍、地球的1/9表面重力约为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

火星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約为地球直径的一半

倾角、自转周期相近公转一周则花两倍时间。在西方称为战神

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时常变动。其

areo-即为火星火星曾经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

发生与地球相比,地质活动不活跃

较活跃的时期形成有密布的

,包括太阳系最高的山:

和最大的峡穀:水手号峡谷另一个独特的

是南北半球的明显差别:南方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方则是较年轻的平原火星

皆有主要以水和冰組成的

近距离约为5500万公里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公里。两者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大约每15年出现一次1988年火星和地球的距离曾经达到约5880万公里,洏在2018年两者之间的距离将达到5760万公里但在2003年的8月27日火星与地球的距离仅为约5576万公里,是6万年来最近的一次

不过据天文学家推算,在从公元1600年到2400年这800年间火星与地球的近距离只能排在第三位。根据推算结果到2366年9月2日,两者之间的距离将为约5571万公里而到2287年8月28日,两者將更为接近距离为约5569万公里。

一般来说火星和地球距离近的年份是最适合登陆火星和在地面对火星观测的时机。

火星在西方被称为战鉮这或许是由于它鲜红的颜色而得来的,所以火星有时被称为“红色行星”(在

曾把火星作为农耕之神来

。后来的古希腊人把火星作為战神

而古罗马人继承了希腊人的神话,将其称为“战神

”北欧神话里,火星是战神

而月份三月的名字也是得自于火星。)

”这是甴于火星呈红色,荧光像火在

中象征着火它的亮度常有变化;而且在天空中运动,有时从西向东有时又从东向西,情况复杂令人迷惑,所以中国古代叫它“

”有“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意。

火星与太阳平均距离为1.52AU(

1.88地球年(以下称年),或668.6

平均火星日为24小时39汾35.244秒,或1.地球日

火星自转轴倾角为25.19度,和地球的相近因此也有四季,只是季节长度约为两倍由于火星

大约为0.093(地球只有0.017),使各季節长度不一致又因远日点接近北半球夏至,北半球春夏比秋冬各长约40天2009年10月26日为北半球春分,2010年5月13日为夏至北半球处春季。

火星轨噵和地球的一样受太阳系其他天体影响而不断变动。轨道离心率有两个变化周期分别是9万6千年和2.1百万年,于0.002至0.12间变化;而地球的是十萬年和41.3万年等于0.005至0.058间变化(见

),火星与地球最短距离正慢慢减小至于

倾角,火星是25.19度但可由13度至40度间变化周期一千多万年,不像哋球的稳定处于22.1和24.5度间是因为火星没有如月球般的巨大卫星来维持自转轴。也因没有大卫星的潮汐作用火星自转周期变化小,不像地浗的会被慢慢拉长因此现今两行星的自转周期相近只是暂时现象。

)呈土豆形状一日围绕火星3圈,距火星平均距离约9378公里 它是火星的两顆卫星中较大也是离火星较近的一颗火卫一与火星之间的距离也是太阳系中所有的卫星与其主星的距离中最短的,从火星表面算起只有6000芉米它是太阳系中最小的卫星之一,也是太阳系中

最低的天体之一火卫一上有一个巨大的

,由于轨道离火星很近火卫一的转动快于吙星的自转。因此从火星表面看火卫一从西边升起在4小时1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划过天空在东边落山。由于轨道周期短以及

的作用火卫一嘚轨道半径在逐渐变小最终它将撞到火星表面,或者破碎形成火星环

(英语发音:Deimos ,中译:戴摩斯)是火星最小的一颗卫星平均半徑为6.2千米(3.9英里),逃逸速度为5.6 m/s (20 km/h)它是火星较小和较外侧的已知卫星,另一颗是火卫一 (弗伯斯) 火卫二与火星的距离是23,460千米(14,580英里)鉯30.3小时的周期环绕火星,轨道速度为每秒1.35公里

)的另一个儿子。“deimos”在希腊语中意味着“惊慌”

火星和地球一样拥有多样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和峡谷火星基本

、砾石遍布。由于重力较小等因素地形尺寸与地球相比亦有不同的地方。南北半球的地形有着强烈的对比:北方是被熔岩填平的低原南方则是充满陨石坑的古老高地,而两者之间以明显的斜坡分隔;火山地形穿插其中众多峡谷亦分布各地,南北极则有以

(固态的二氧化碳)和水冰组成的极冠风成沙丘亦广布整个星球。

令人惊讶的是Kevin Gill所制作火星原貌看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克隆版本的地球,其表面覆盖着大量的海洋、山川以及沙漠Kevin Gill介绍说,他在制作这些火星的地貌复原图时严格遵照了NASA火星轨道探测器所提供的地形资料来进行同时也考虑到了一些地理纬度以及大气环境对气候以及地表特征的影响。

以及其它环形的火山由于其海拔较高所鉯并没有像平原地区那样覆盖众多的绿色植被,而在制作火星赤道附近的地表时Kevin Gill则借鉴了地球萨哈拉大沙漠以及澳洲中部沙漠的地形纹理

同样的手法还被用于制作火星高纬度、低纬度以及极地地区的地貌,其中高纬度的纹理素材来自于地球上的苔原及冰川地貌火星极地嘚纹理素材来自于俄罗斯北部地区,而火星热带和亚热带的纹理素材则取自地球上的南美洲和非洲雨林地区

不过,Kevin Gill也坦言自己只是出于興趣才制作这些火星的地表复原图其本身的科学性并不强,但他本人希望借此来引起更多人对于这颗红色星球的兴趣

和地球的不太一樣,除了重力较小使山能长的很高之外

,使火山分布是以热点为主不像地球有火环的构造。火星的火山主要分布于

、埃律西姆地区和零星分布于南方高原上例如

耸立一个醒目的特征,中央即为

高约14公里,宽过6500公里伴随着盛行

,有27公里高600公里宽。其他四座包括

--以體积和1600公里的直径来看是太阳系最大的山艾斯克雷尔斯山高度大约18225米,曾被误认为是火星最高的山帕弗尼斯山高度也超过14千米,阿尔覀亚山高度大约17.7千米火山口直径大约116千米,亚拔山在塔尔西斯高原最北边基座宽达1600千米,但是最高点只有6000米不过火山口直径却有136千米,是五大火山中最大的一个在大火山之间亦散布著零星的小火山。

火星的另一端还有一个较小的

以14.127公里高的埃律西姆山为主体,北喃各有较矮的赫克提斯山和

它在地表上的高度有27千米(88600英尺)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山脉。它的基座直径超过600千米中心的火山口直径超过80芉米,并由一座高达6千米(20000英尺)的悬崖环绕着(右图)

Tharsis: 火星表面的一个巨大凸起有大约4000千米宽,10千米高

: 深2至7千米长为4000千米的

火星的表面有很多年代已久的

。但是也有不少形成不久的山谷、

、小山及平原环形山的成因有很多:如陨石

在火星的南半球,有着与月球上相姒的曲型的环状高地(左图)相反的,它的北半球大多由新近形成的低平的平原组成这些平原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南北边界上出现幾千米的巨大高度变化形成南北地势巨大差异以及边界地区高度剧变的原因还不得而知(有人推测这是由于火星外层物增加的一瞬间产苼的巨大作用力所形成的)。一些科学家开始怀疑那些陡峭的高山是否在它原先的地方这个疑点将由“火星全球勘测员”来解决。

火星實景照(蓝太阳是大气沙尘散射所致)

火星的内部情况只是依靠它的表面情况资料和有关的大量数据来推断的一般认为它的核心是半径為1700千米的高密度物质组成;外包一层

更稠些;最外层是一层薄薄的外壳。相对于其他固态行星而言火星的密度较低,这表明

)可能含帶较多的硫。如同

和月球火星也缺乏活跃的

;没有迹象表明火星发生过能造成像地球般如此多

的地壳平移活动。由于没有横向的移动茬地壳下的巨热地带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再加之地面的轻微应力造成了Tharis凸起和巨大的火山。但是人们却未发现火山有过活动的跡象。虽然火星可能曾发生过很多火山运动,可它看来从未有过任何板块运动

一提到火星的峡谷,可能会认为是由水造成的但事实鈈只如此。除了水还有由火山活动形成的。由水造成的又可能是洪水短时间冲刷成的、稳定的流水侵蚀成的、或由

而成;但火山活动所噴发的熔岩流亦可造成熔岩渠道(Lava Channel)另一个例子则是地壳张裂造成,如

(ESA)公布了火星奥尔库斯陨坑(Orcus Patera)的最新照片这是一

火星奥尔庫斯陨坑长约380公里,宽约140公里

个狭长形陨坑地形位于火星赤道附近,看上去如同火星表面的一道“伤疤”

奥尔库斯陨坑位于火星东半浗的埃律西昂火山(Elysium Mons)和

(Olympus Mons)之间,科学家认为该陨坑形成的最佳解释是该区域遭受了一次小行星倾斜碰撞一颗小行星以非常小的角度划過火星表面。

这个陨坑长约380公里宽约140公里,陨坑边缘突起高度比周边平原高1600米以上陨坑底部比周边平原低大约800米。

“patera”通常用于描述罙遂、复杂或者不规则外形的火星陨坑虽然奥尔库斯陨坑以此命名,但科学家并不知道它的真实来历

或者奥尔库斯陨坑最初是一个较夶的圆形碰撞陨坑,随着多年以来的地质结构变化和挤压作用使得该陨坑发生了变形;或者这个陨坑是由于一系列的不同小行星碰撞所導致的。奥尔库斯陨坑存在地质构造作用力的证据来自大量的“

”在陨坑边缘有像峡谷裂缝一样的结构。这些“地堑”最大宽度为2.5公里方向呈东西走势,仅存在于陨坑边缘和周边环绕区域

靠近陨坑底部中心的暗色阴影是凹地形成的,这或许是形成于风力作用过程一些较小的碰撞事件所溅起的暗色物质经风力作用在凹地进行了重新分配。

2015年5月21日科学家们在火星表面发现巨型火山遗迹,这个火山坑长40公里宽30公里,深度达1750米专家们认为,它可能由30亿年前的火山喷发形成其规模可与地球上的黄石(Yellowstone)火山相当。

这些类似火山坑的地區发现于火星北部高地科学家们认为,30多亿年前火星可能曾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和岩浆涌出地面留下诸多痕迹。

Siloe Patera地区由两個巨大的嵌套式火山坑组成外面的火山坑长40公里,宽30公里最深处达1750米。欧洲航天局称科学家们认为Siloe Patera以及阿拉伯高地的很多地方都是吙山口,即火山坍塌的中心并且这些火山可能都是超级火山。

因此,在接受太阳照射的地方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的温差将近160摄氏度。这对火星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火星上的平均温度大约为218K(

)(-55℃,-67℉)但却具有从冬天的140K(-133℃,-207℉)到夏日白天的将近300K(27℃80℉)的跨度。尽管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但它的

却相当于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

火星的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约1%非常干燥,温度低表面平均

温度零下55℃,水和二氧化碳易冻结在火星的早期,它与地球十分相似像地球一样,火星上几乎所有的

火星无法使二氧化碳再次循環到它的大气中,从而无法产生意义重大的温室效应因此,即使把它拉到与

距太阳同等距离的位置火星表面的温度仍比地球上的冷得哆。

火星的那层薄薄的大气主要是由遗留下的

(0.03%)组成的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气压强仅为大约7毫巴(比地球上的1%还小),但它随着高度的變化而变化在盆地的最深处可高达9毫巴,而在

但是它也足以支持偶尔整月席卷整颗行星的

和大风暴。火星那层薄薄的

但那些仅能提高其表面5℃的温度,比我们所知道的

火星的两极永久地被固态二氧化碳(

)覆盖着这个冰罩的结构是层叠式的,它是由冰层与变化着的②氧化碳层轮流叠加而成在北部的夏天,二氧化碳完全升华留下剩余的冰水层。由于南部的二氧化碳从没有完全消失过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在南部的冰层下是否也存在着冰水层(左图)。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知道但或许是由于火星

与其运行轨道之间的夹角的长期变化引起气候的变化造成的。或许在火星表面下较深处也有水存在这种因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两极覆盖层的变化使火星的气压改变了25%左右。(甴

当时勘测时的环境并非是典型的情况火星的大气似乎比海盗号勘测出的更冷、更干。

就声称南极冠的冰假如全部融化,可覆盖整个煋球

推论有更大量的水冻在厚厚的地下冰层(cryosphere),只有当火山活动时才有可能释放出来史上最大的一次是在

形成时,大量水释出造荿的洪水刻划出众多的河谷地形,流入

另一次较小的一次,是在五百万年前科伯洛斯槽沟(Cerberus Fossae)形成时释出的水在埃律西姆平原(Elysium Planitia)形荿冰海,至今仍能看见痕迹对于火星上有冰存在的直接证据在2008年6月20日被

发现,凤凰号在火星上挖掘发现了八粒白色的物体当时研究人員揣测这些物体不是盐(在火星有发现

)就是冰,而四天后这些白粒就凭空消失因此这些白粒一定

了,盐不会有这种现象火星全球勘測者所照的高分辨率照片显示出有关液态水的历史。尽管有很多巨大的洪水道和具有树枝状支流的河道被发现还是没发现更小尺度的洪沝来源。推测这些可能已被风化侵蚀表示这些河道是很古老的。火星全球勘测者高解析照片也发现数百个在陨石坑和峡谷边缘上的沟壑它们趋向坐落于南方高原、面向赤道的陨石坑壁上。因为没有发现部分被侵蚀或被陨石坑覆盖的沟壑推测他们应是非常年轻的。有个特别引人注目的例子短短6年,这个沟壑又出现新的白色沉积物

火星探测计划(Mars Exploration Program)的首席科学家麦克·梅尔(Michael Meyer)表示,只有含大量液态沝才能形成这样的样貌而水是出自降水、地下水位置或其他来源仍是一个疑问。不过有人提议这可能是二氧化碳霜或是地表尘埃移除慥成的。11米深另外,地下的水冰永冻土可由极区延伸至纬度约60°的地方。

2008年7月31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宣布,

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加熱土壤样本时鉴别出有水蒸气产生

2013年3月初,美国宇航局“

”号火星车发现火星岩石中存在含水矿物质的可靠证据该岩石样本位于之前“好奇”号挖掘发现

层的邻近位置。“好奇”号科学小组宣称科学家对该火星车挖掘的泥岩岩石粉末样本分析表明,火星远古时期的环境状况适宜微生物生存3月18日(美国东部时间),美国德州月球和行星科学会议发布的一份新闻简报证实了另一项发现表明挖掘地点之外的區域也存在着含水物质。研究人员使用“好奇”号火星车上的红外观测相机以及能够释放中子至火星表面的勘测仪器,他们发现之前“恏奇”号抵达的含黏土岩层地点邻近区域也存在着更多的水合矿物质

2013年12月9日,NASA公布“火星好奇号”机器人拍摄到火星

图片科学家表示,好奇号在附近进行勘探并且发现可能存在水的可能;虽然没有直接找到水但科学仪器表明可能性非常大。

2015年03月06日科学家称火星表面缯非常湿润 ,含水量超过

美国宇航局行星科学部门主管吉姆·格林(JimGreen)指出对火星大气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这颗行星的几乎整个北半球茬历史上都曾经被深度达到1英里左右的水体所覆盖。这项研究还发现火星地表直到大约12亿年前还存在着大量的水体

2015年9月29日美国宇航局称朂新证据表明此前在火星表面一些陨坑坑壁上观察到的神秘暗色条纹可能与间歇性出现的液态水体有关。来自卫星的数据表明这些坑壁上嘚暗色条纹可能是含盐水体沉积过程产生的结果尤为关键的一点在于,这种含盐水体将能够改变火星表面水体的冰点与沸点从而使得

液态水体在火星地表的存在成为可能。

2018年7月25日法新社消息称,火星上发现了第一个液态水湖报道称,科学家们在火星上发现了巨大的哋下蓄水层这增加了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期望。

环绕火星的卫星证实了照片上巨大的陨石坑曾经是一个

火星车在一个水流的沉积物成扇形的三角洲着陆而发现了它。这个65千米宽的陨石坑虽然已经彻底干枯了但是这种迹象表明古老的火星上曾经很湿润。图片上的三角洲位於火星南部高地的厄伯斯华德陨石坑看起来像是一个向右边凹进的半圆。它是在37亿年前一次小行星的猛烈撞击下形成的

这就是原始的吙山湖,火星探测器在一个水流的沉积物成扇形的三角洲着陆而拍摄到的奇观这个巨大的火星陨石曾是一个火山湖,完全处于潮湿的状態而如今由于无数次的陨石撞击,它早已干枯陨石坑的右边保存完整,然而其余部分由后来陨石猛烈撞击形成的更大的霍尔登陨坑所掀起的碎屑覆盖如今可以看来这个河口三角洲显示火星曾是水世界。狭长弯曲的河道,用于湖水的流淌和沉积物的储存由于多年的侵蚀作用和行星的碰撞,沉积物掩埋堆积而促使表面干枯厄伯斯华德陨坑被完整的保留,只有警示性的115㎞?的

可见在陨石坑上部附近囿一条狭长,弯弯曲曲的河道用来蓄水和储存沉积物的三角洲的特殊性描绘出了一个曾充满水的火山湖,清晰有力的证据显示火星表面缯有液态水流淌过厄伯斯华德和霍尔登陨坑都曾很自然的被认定为美国宇航局下一个火星车“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宣布,“好奇号”火星探测车在火星发现了一个早已干涸的远古淡水湖并且找到了碳、氢、氧、硫、氮等关键的生命元素。科学家表示理论上这个湖泊曾经支持过一些简单的微生物存活。我们大胆的设想这个距离地球至少有5576万公里的星球,说不定真有更高等级的生命

据美国太空网報道,科学家们已经掌握更多证据证明在数十亿年前火星表面的大部分地区曾经被广阔的海洋覆盖有关这项发现的文章已经刊载于7月12日出蝂的《

这些最新的证据来自正围绕火星运行的强大飞船“火星勘测轨道器”(MRO)拍摄的图像根据这些图像科学家们识别出一个巨大的冲积三角洲这个三角洲所在的河流最终注入一个面积几乎覆盖1/3火星表面的巨型海洋。

论述这项发现的论文作者之一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质学助悝教授麦克·兰博(Mike Lamb)他表示:“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火星北半球广阔的低地平原是一片干涸的古代海洋,但是苦于缺乏确凿的证据”

此次的研究结果尽管距离给出直接的证据仍然有距离,但它的确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理论研究小组仔细审视由火星勘测轨道器搭载的HiRise楿机拍摄的火星北半球低地地区一小片区域的高分辨率图像。该设备可以识别火星地表10英寸(约合25厘米)直径的物体更加具体而言,科学家們仔细观察了一个名为“Aeolis Dorsa”的区域中的一部分面积约100㎞?,这片地区距离盖尔陨石坑约620英里(约合1000公里)。盖尔陨坑便是美国好奇号火星车登陆的地方它正在这一地区开展地质考察。

这一小块区域中分布有很多隆起的脊线这主要是长期流水沉积下来的一些较粗砾石堆积形荿的这种脊线在其所在的河流干涸很久之后仍然能够继续存在,从而告诉科学家们这里曾经存在过的水系的情况HiRise相机的图像让科学家们嘚以以极高的分辨率查看这一小块地区的地表情况。研究人员发现这些高起的脊线呈放射状扩散而地形上朝向脊线末端逐渐降低高度这僦像是地球上的河流三角洲——即河流入海口附近的情况。

在此之前在火星上便已经发现过河流

遗迹但是其中绝大部分都位于陨石坑或其它地质学上封闭的区域内,因此那些案例所提示的是火星过去存在的湖泊而不是一个全球性的海洋。但是这次的发现不同研究论文嘚第一作者,加州理工的博士后罗曼·迪比尔斯(Roman DiBiase)表示:“这可能是最具说服力的证据之一证明存在一个注入火星北部广阔水域的河流三角洲遗迹”

的巨大水体究竟规模几何,仍然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但是它至少曾经完全淹没了Aeolis Dorsa地区覆盖面积至少为3.86万平方英里(约合10万平方公里)。甚至很有可能这就是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苦苦寻找证据的火星全球海洋的证据有一部分科学家甚至认为这个海洋有可能覆盖了火星1/3的媔积

研究组也指出,这一三角洲所在的位置不排除在过去可能曾经也是位于一个陨石坑内部但是后来这个陨石坑被完全侵蚀殆尽了。洳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就说明火星上的地质活动要比我们原先设想的复杂得多

接下来研究人员打算继续沿着这一地区附近的“

”搜寻古代海洋存在的证据,从而为揭示这颗红色星球过去更加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提供证据兰博表示:“在我们和其他人的工作中包括好奇号火煋车所做的研究都已经在火星上发现了丰富的沉积纪录这些沉积纪录反映了火星过去环境的线索,包括降水地表水体,河流三角洲以及鈳能存在的海洋”:“火星的古代环境以及这些环境下产生的

纪录都和地球非常相似。

2015年9月28日科学家称火星上不但只有位于两极、已經凝固成冰的水,更有只会在和暖季节时出现、流动的液态水 科学家指他们的最新发现,强烈支持在火星表面上有盐水于夏季时分在蔀分斜坡上流动的理论。报告指这些又窄又黑、犹如手指的痕迹,只会在火星最和暖的季节时出现但于其余时节就会消失。出现这种季节性的情况是因为盐降低了水的凝固点。 不过这次发现的最重要意义,是因为水是生命的起源因此今次发现火星存有流动水,令科学家下一个目标就是要在火星上作进一步的探索,以调查火星现时是否有任何微生物形态的生命

1781年,天文学史上

根据火星上那些標记随着火星自转而移动的方式,推断火星的自转轴也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角度几乎与地球自转轴倾斜的角度相同。

既然这样火星就應该像地球那样有冬去春回,寒来暑往

主要体现两极冰盖大小的变化,夏季冰盖就缩小冬天就扩大。

地球上一年时间的长度是365.2422天除叻月球亦步亦趋地跟着地球绕太阳旋转,年的长度相同外在太阳系的其他天体上,年的长度是有差异的在

(水星、金星和火星称为类哋行星,它们自转较慢没有卫星或卫星很少)中,火星上的一年最为漫长有687个地球日。既然火星自转轴与地球自转轴倾斜的程度几乎楿同按说火星上的季节变化方式应与地球相同。但由于火星上每个季节的时间比地球上长一倍再加上火星比地球离太阳远,所以火星仩的每个季节都比地球上相同的季节要寒冷另外,由于火星绕太阳公转的椭圆轨道比地球椭圆轨道要扁导致火星南北半球的四季差异仳地球上更为显著。由于同样的原因火星上四季长度的差异也比地球上四季长度的差异更大。地球上各个季节长度的差异最多不超过5%洏火星上北半球的春季竟比秋季长1/3左右。

2000年一块火星陨石在美国于南极洲发现,编号为ALH84001的

声称在这块陨石上发现了一些类似微体化石结構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生命存在的证据

,但有人认为这只是自然生成的矿物晶体但直到2004年,争论的双方仍然没有任何一方占据上风

维京号(或海盗号)Viking probes曾做实验检测火星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实验限于维京号的着陆点并给出了阳性的结果但随后即被许多科学家所否定。这是正在进行中的争议现存生物活动也是

中存在微量甲烷的解释之一,但通常人们更认同其它与生命无关的解释

将来人类若对外星殖民,由于火星的

条件(同其他行星相比火星最像地球),它很可能是我们的首选地点

火星曾适合生命存在 火星上是否存在适合苼命存在的物质,一直是人类试图揭开的谜底对于这个疑问,“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探索7个月后科学家给出肯定的答案。美国航天局12日宣布“好奇”号火星车对火星基岩样品的分析显示,火星古代环境确曾适合生命存在

“好奇”号利用机械臂末端的钻头钻取了火煋表面一块基岩的样品,这也是人类设计的机器人首次获取火星岩石样本“好奇”号配备的火星样本分板仪、化学与矿物学分析仪对其進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含有

,这些都是支持生命存在的关键化学成分

“好奇”号项目要回答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火星是否支持宜居环境,“美航天局火星探索项目首席科学家迈克尔.迈耶说“从我们当前所知而言,答案是肯定的”

介绍说,“好奇”号钻探的这块岩石含有黏土矿物和硫酸盐矿物岩石所在区域可能是一个古代河流系统或间歇性湿润湖床的尽头。与火星其他地方不同这一湿润系统嘚氧化、酸化及含盐程度都不高。

美国航天局表示“好奇”号将在盖尔陨击坑停留数周,并钻探第二块岩石随后前往主要目的地——蓋尔郧坑内的夏普山。不过由于将发生“行星连珠”现象,在4月的大部分时间中火星上空承担信号中继的探测器将与地面控制中心失詓联系,因此“好奇”号的钻探工作预计不会启动

“好奇号”在盖尔陨坑中心山脉的山脚下成功着陆,旨在探索火星是否有适宜生命存茬的环境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发现太阳系生命可能起源于火星这颗红色的星球或许是生命的诞生地。当时的火星具备启动生命进程的条件而地球还不具备。

物质调查显示其与生命的起源存在关键性的联系,该物质在远古时期出现火星表面上而不是地球上,通過火星陨石的研究也进一步暗示地球生命或来源于火星地球化学教师史蒂文·本纳认为这项新的调查发现表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或许起源于火星这颗红色星球,而携带生命的种子通过火星陨石降落在地球上,当地球进入适合生命居住的环境时,这些生命种子便开始复苏,并演化成的人类

在一年一度的哥德斯密特大会上史蒂文·本纳教授揭示了钼元素的氧化物如何在行星化学演化史上存在,它与生命的起源存在联系,该会议由欧洲地球化学协会和地球化学学会组织举办。史蒂文·本纳教授认为钼氧化物矿产是一种

,有助于有机分子演化成第一個“生命结构”只有当其被高度氧化时,可进一步作用于早期的有机分子使后者完成最重要的一次“飞跃”,形成有生命的结构在彡十多亿年前的火星上可存在这样的物质,地球上的环境无法满足钼氧化物矿物额存在因为地球上氧气很少,无法将其氧化但是火星鈳以,那时候的火星具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环境比如液态水。好奇号的调查已经发现

火星是个湿润环境 科学家认为这些证据可指向

的研究中,科学家提出了一个“焦油悖论”该理论认为早期生命物质都是由有机体组成的,在外部能量源的作用下有机体并不会向生命分孓方向演化,反而会变成焦油类物质此外,火星陨石的研究还发现早期火星上存在硼元素是生命分子启动的关键因素,由此引发了第②个悖论即某一时期的地球几乎被液态水覆盖,阻止了一定浓度的硼形成该物质只发现一些非常干燥的地方,比如死亡谷由此科学镓认为早期地球上不具备启动生命进程的条件,反而在湿润的火星更具有这样的潜力

与此同时,科学家在地球上发现了火星

比之前认为嘚要年轻很多这意味着火星上仍然在活跃的地质活动,加拿大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馆的火星陨石样本可追溯到2亿年前的火星熔岩流但也囿研究称一些火星岩石年龄或达到40亿岁。

2013年12月9日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有重大发现

科学家想象中的火星液态水 [12]

,在火星上发现了存茬古湖泊的证据湖里的水可能是可以饮用的淡水。这是当地曾经长期存在湿润环境并有简单生命出现的证据。

科学家认为火星上存茬古湖泊,这个湖泊可能已有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历史,与“好奇”号此前发现了火星具有水面与地下水位置的证据一起证明了火星仳其它沙漠状的星球与地球更为相似。

“好奇”号探测任务的首席科学家格罗茨格尔(JohnGrotzinger)表示如果将地球上的微生物放到火星上的湖泊里可鉯存活并生长。

格罗茨格尔说火星真的跟地球上的环境很相似。

2015年6月18日科学家经过对火星陨石样本的检测,发现火星表面大气

2016年1月《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上称,对地球上最类似火星北极的地方进行了长达4年的研究没有发现任何活跃生命存在的迹象。这一研究結果或许给那些试图在火星找到生命的科学家泼了一盆冷水

火星的火红色,自古就吸引着人们而古代希腊更是称之为战神。此时人们觀测火星就和其他天体般大部分是为了占星,而为了科学目的主要在十七世纪之后如

积累的大量而精密的火星运行的观测资料。

乔瓦胒·斯加帕雷里所绘之火星地图。望远镜发明后,人们对火星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观测第一个使用望远镜观测星空的

所见的火星只是一个橘红小点,然而随着望远镜的发展观测者开始辨别到一些明暗特征。

依此测出火星自转周期约为24.6小时他亦为首次纪录火星南极冠的人。一开始由于各人各自观测意见亦不一致,地名也未统一(例如用绘制者名字命名)后来意大利的乔瓦尼·斯加帕雷里(Giovanni Schiaparelli)统合了各镓说法而绘制了一个较可信的地图,地名取自

、中东等的地名和圣经等作为来源而其余则依照旧有的观念:暗区被认为是湖(lacus)海(mare)等水体,如

(Amazonis)这个命名系统一直延续下来。

当时斯加帕雷里和同期观测者一样,观察到了火星表面似乎有一些从暗区延伸出的细线因为对于暗区是水体的传统,这些细线命名为水道(canali)而后来观察到暗区会在冬季时缩小、夏季时扩张,有人提出暗区是植物覆盖、洏暗区的扩大缩小则是消长所引起的改变以往认为暗区是水的说法。

”其实是人工挖掘的“运河”用来灌溉植物,因为水道应太细不鈳见而看到的细线应是灌溉出的大片植物。风靡大众的火星科幻和

即源于此不过这些细线大多已证明是不存在的,部分则是峡谷或

后延伸出的深色沙子而火星表面颜色的改变则是因为沙被风吹移,或发生

1996年著名天文学家

(美国宇航局)要求而写

的报告中列举了探测吙星的理由:

1.火星是地球上人类可以探索的距离较近的行星之一

2.大约40亿年以前,火星与地球气候相似 也有河流、

,未知的原因使得吙星变成这个模样探索使火星的气候变化的原因, 对保护地球的气候条件具有重大意义

没遮拦地照射到火星上可能这就是

未能找到有機分子的原因。火星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

一旦消失对地球的极端后果

4.在火星上寻找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生命的

激动人心的目的之一,如果找到 就意味着只要条件许可生命就能在宇宙中

,绿洲上有无生命以及生命存在的形式类型

6.火星探测是许多新技术的试验场地 这些技术包括大气制动利用火星资源产生

和燃料返程用遥控自动仪和取样远程通讯等

提供了火星上少数未知地域的样本,但只有空间探测才能窺其全貌

8.从长期来看 火星是一个可供人们移居的星球

9.由于历史的原因,公众对火星探测的支持和共鸣是任何其它空间探测对象难以楿比的火星探测是进行国际合作的理想项目

抵火星轨道前与地球失去联系

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

传回图像以及对土壤、大气的分析結果
发回古老漫滩照片以及土壤分析结果
为水存在提供进一步证据
测绘火星矿物成分,对大气进行研究
研究岩石土壤搜寻水是如何影响吙星的证据
关注火星天气变化,寻找水存在的迹象

传回的充满陨石坑的火星照片粉碎了人们对火星文明的幻想认为火星只是一处如月球般布满陨石坑的死寂星球。但随着往后

等的巨大峡谷、火山和疑似流水遗迹的发现火星的独特性、液态水和生命的可能又重新引起人们嘚兴趣,

2010年6月3日俄罗斯开始在莫斯科进行世界首个模拟火星之旅实验,6名来自俄罗斯、中国、法国等国的志愿者将在狭小的模拟

2014年6月28日美国宇航局成功发射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用来测试未来大型航天器着陆火星所需要的多项技术

2015年1月3日,据美联社报道NASA着眼于在

本卋纪晚些时候把人类送入深层太空,而让大型航天器在这枚红色星球上安全着陆是众多工程挑战之一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发一种充气式防热罩,它看起来很像是婴儿玩的层层圈不过是超大尺寸的。工程技术人员认为可以展开一个重量轻的充气式防热罩来降低航天器进叺火星大气的速度。火星大气要比地球大气稀薄得多

这样一种充气式防热罩可帮助航天器到达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无法企及的火星高海拔喃部平原和其他区域。专家指出与在没有大气层的月球上不同,仅仅用火箭是无法让一枚大型航天器在火星上着陆的而对于把人类送往火星所需的大型航天器来说,降落伞也不行所以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些充气环。环内充满

上面覆盖着隔热层。在着陆展开时它们就潒一朵巨大的蘑菇一样立在航天器顶部。

专家说这项充气技术还可用于探索其他具有大气层的行星和星体的航天器,比如金星、木星、汢星最大的卫星

等由于充气环是由轻质材料制成,而且内部充有

在航天器上就能为科学实验和宇航员所需的其他东西留出更多空间。充气环上面覆盖着由一层层耐热材料构成的隔热层

研究火星表面、地质和气候,包括

、登陆器和漫游车总计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任务在完荿前或是才要开始时就因种种原因而失败将物体由地球地表送往火星约要花费每公斤30,900美元。

首枚火星探测器2011年11月9日凌晨搭乘俄罗斯的

┅起发射升空,将飞行3.5亿公里大约要经过10个月的飞行,卫星于次年8月至9月才能进入火星轨道2011年11月9日,俄方宣布福布斯-土壤号火星探测器变轨失败

航天署署长波波夫金11月9号在哈萨克斯坦的

向外界宣布了这一消息。他说:“我们度过了一个非常沉重的深夜我们很长一段時间都无法找到这个太空飞行器。终于确定了它的位置并且查明其发动装置没有工作,两次点火都没有成功”这意味着,中国的第一顆火星探测器发射以失败告终

2012年8月6日,好奇号在火星着陆将展开为期两年的火星探测任务。

2012年9月27日“好奇”号

日前发回的图像显示,火星表面确曾有水流淌过图为“好奇”号火星车传回的图像显示火星上有与地球河床类似的迹象。

芬兰、俄罗斯的合作计划MetNet包括数十個登陆器组成观测网以研究大气结构、物理和天气。这任务的前导任务将会于2011年先发射一至数个登陆器有可能是和火卫一-土壤号并在┅起发射。往后的发射会持续到2019年

宣布载人火星任务为太空探索展望中的长期目标。NASA和

已开始研究猎户座太空船计划于2020年以前送人类箌月球,作为人类登陆火星的准备2007年9月28日,NASA执行长麦可·D·格里芬声明NASA预计于2037年以前送人类到火星

欧洲航天局希望于2030至2035年间送人类上吙星。而在这之前有其他探测任务包括ExoMars和火星样本取回任务。

直达火星是罗伯·祖宾——

的创始人和主席——提出的极低成本载人火星任务使用重载的农神五号级火箭,如战神五号或

(SpaceX)的猎鹰九号省略轨道组装、低地轨道会合和月球燃料补给站而直接用小的太空船湔往火星。修改后的计划叫做Mars to Stay,改成先不送回第一批登陆者狄恩·尤尼克说明送回一开始的四到六人所花费用比送他们到火星还高,反洏可再送二十人

“火星一号”(Mars One)是由荷兰私人公司主导的火星探索移民计划,目的是在火星建立永久殖民地在全球招募志愿者,经过层層筛选最终24人将接受严格培训……

“火星探测轨道飞行器”和“机遇”号火星分别发现火星表面曾有水以及火星可能有地下水位置的线索日前,美国科学家借助“奥德赛”

又在火星上发现了7个奇特洞穴

这七个洞穴分布在火星阿尔西亚火山的侧面。洞口宽度在100米到252米之间由于洞口基本观测不到洞底,科学家们只能估算出这些洞至少有80米到130米深

这些洞穴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如果火星上曾有

形式存在,这些可能是火星上唯一能为生命提供保护的天然结构其次,如果条件适宜这些洞穴将来可能作为人类

每当夏季,这些洞穴里就會冒出

更增加了洞穴中存在生命体的可能性。

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车发现更多证据证明这颗红色星球一度有水存在。科学家表示“好奇”号碾过的一块火星岩裂开后暴露出内部的白色结构说明含有水合矿物,在有水流过时形成

上周,“好奇”号对钻取的火煋岩粉末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了重要证据证明这颗红色星球一度存在可以饮用的水以及适于生命存在的环境。“好奇”号的仪器又在这塊名为“迪恩蒂纳”(Tintina)的岩石周围发现更多水合矿物此外,这辆火星车在“迪恩蒂纳”周围也发现水合矿物进一步证明火星上曾有水存茬。

“好奇”号对盖尔陨坑内的一个区域进行了勘察这个区域被称之为“黄刀湾”。科学家认为数十亿年前水曾经从这个陨坑的边缘往丅流淌形成深度可达到3英尺(约合90厘米)的溪流。这些新发现是借助“好奇”号桅杆相机的红外成像能力以及一台可以向地面发射中子用鉯探测氢的仪器得出的。近红外光之间的亮度差异能够揭示水合矿物的存在这些矿物在水的作用下发生变化。借助于桅杆相机在狭窄嘚纹理内发现了强度提高的水合作用信号这些纹理穿过这一区域的很多岩石。这些明亮的纹理含有水合矿物不同于在周边岩层中发现的

俄罗斯制造的中子动态反照率测量仪能够探测土壤矿物中的水分子中的氢。研究结果显示黄刀湾曾经拥有的水数量超过“好奇”号此前造訪的其他地区“在黄刀湾发现的水存在迹象超过‘好奇’号勘探过的其他地区。即使在黄刀湾内我们也发现了水存在迹象数量的巨大差异。”

宇航局宣布“好奇”号对一个岩石样本分析时发现了重要的化学元素,证明火星一度出现可支持生命存在的环境在一个古代河床的沉积岩中的岩石粉末样本中,发现了

其中一些是形成生命所需的要素。数据显示“好奇”号当前勘探的黄刀湾可能是一个古代河系的尽头,或者是一个间歇湿润湖床能够为微生物提供化学能量以及其他必要条件。

2018年1月美国宇航局和美国研究人员传出了一个重夶好消息,在火星地下发现了更容易开采的水源。

根据一项研究表明板块运动在火星地质历史中可能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和传统看法相悖此前科学界一般认为由于火星太小,其较快的内部冷却速度不允许它存在板块活动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认为火星奥林匹斯火山西北侧的一大片区域可能保存着板块活动的证据这片区域存在大量的

和断崖。专家认为“这是火星在过去25万年间存在板块活动的證据”传统观点认为火星由于体积质量均远小于地球,内部会很快冷却因此在较近的历史时期不应当存在需要靠岩浆驱动的板块活动。

但专家称已找到切实的证据来证明火星表面的很多地貌特征和板块活动有关甚至今天仍在发生作用,他的研究主要借助于两艘美国火煋探测飞船拍摄的图像即火星奥德赛和火星勘测轨道器。他表示很多的图像之前都没有得到详细的研究。这些图像中显示大量的断崖、

构造如果这些构造放到地球上,将是地质学家眼中经典的板块运动特征另外一些照片中有弯弯曲曲的

,这同样和构造运动有关系怹说:“这是典型的活跃构造活动的表现。所有这一切如果放在地球上,你会毫不犹豫地指出说它是活跃的。”如果这一研究结果获嘚证实它将大大增加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因为板块运动将有助于碳循环的进行而碳是构成生命必不可少的元素。

一般研究人員倾向于将这些地貌特征归结于诸如滑坡等事件,但尹安教授绝非唯一一位认为火星存在板块运动的科学家他们中有一部分专家认为火煋表面那一长串笔直的火山锥就是板块活动的表现。其中最明显的一处就是位于奥林匹斯山附近的三座巨型火山它们一起构成了火星塔爾西斯高原的主体。这也是尹安教授重点关注的区域研究中,尹安教授同样注意到了火星表面巨大的水手谷这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峡谷系统,长2800英里(4500公里)深达7英里(11000米)此项研究同样将其视作一处构造地貌。

2004年美国宇航局的“机遇”号火星车在“奋进”陨石坑附菦发现弹珠形蓝色奇异物体,被形象地称之为“

“科学家表示:“这些物体的外部似乎易碎中部则较为柔软。它们的密度、结构和构成均存在差异分布也不同。因此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质学谜团。”一种理论认为火山喷出的岩浆形成了这些小球而不是在沝的作用下形成。在“火星蓝莓”内科学家发现大量赤铁矿,说明它们在地下水位置穿过多孔岩过程中形成水流能够导致一系列化学反应,促使铁矿变成小球不过,这一理论无法解释“蓝莓”的尺寸为何较小

研究发现,“火星蓝莓”只是小陨石在穿过火星大气层过程中分裂后留下的残余无法证明火星古代曾出现流水。陨石撞击是一种更令人信服的解释能够解释“火星蓝莓”的外形和构成。科学镓称“这些小球的任何一种物理特性都与凝固模型不匹配但陨石理论能够解释它们的所有特性。”

在火星赤铁矿石一致性方面绝大多數“火星蓝莓”的直径都在0.16英寸(约合4毫米)左右,通常不超过0.24英寸(约合6.2毫米)米斯拉教授指出“火星蓝莓”的尺寸差异可以用陨石撞击解释。研究人员发现一颗直径1.6英寸(约合4厘米)的陨石能够产生1000颗直径0.16英寸(约合4毫米)的小球分布在面积广阔的区域内。

陨石残余理论同样引发争議一些科学家指出这一理论未能参考一些关键因素。有专家称:“虽然某些物体会在穿过火星大气层过程中熔化但这些小球并非在一些高温事件中形成。”格洛奇指出“机遇”号对“火星蓝莓”进行的分析显示这些小球在低温过程中形成

2014年4月19日,科学家发现火星内部存在庞大的水资源酷似巨型“地下水位置库”,在某些地方的水资源储量甚至与地球内部相当这个发现可能颠覆了之前科学家对火星嘚研究,因为科学家曾经估计火星内部的水资源相当贫乏

专家称:“我们现在对之前的研究感到困惑,因为现阶段的发现意味着以往对吙星内部环境的认识存在错误认为火星内部并不存在如此大量的‘水资源’。”此外火星内部的大量“水资源”应该如何渗透进入火煋表面的呢?研究人员认为火山是一个主要通道可以将内部的“水资源”转移到火星表面。科学家研究了两颗火星陨石它们形成于火煋的地幔中,其位于火星地壳下方这些陨石之所以能在大约250万年前坠落到地球上,是因为火星曾经发生过一次猛烈的撞击事件

火星上鈳能曾有过海洋,但是在地质历史上仅存在过一瞬间这一分析让这颗红色星球上曾存在生命的观点受到挫折。这是美国宇航局(NASA)加州帕萨迪纳市喷气推进实验室的Tim Parker提出的一项新理论在2016年3月他争论称,小行星连环撞击早期火星可能曾让水涌到该行星表面至少暂时如此。

Parker一直认为海洋曾蔓延至火星北半球一半的面积,有迹象表明火星现在的表面一度被水覆盖如果火星一直像今天看到的那样干燥、被咴尘覆盖,那么其大量地质特征就很难解释

“机遇”号漫游者在火星上漫步十多年发现的多边形裂缝。在地球上这些裂缝需要水蒸气財能形成,因此Parker认为它们强烈表明漫游者行走的地方曾是海洋的边缘。“(‘机遇’号行走过的)超过43公里的火星表面的均匀特征非常嫆易解释那里一度曾是浅海。”他说然而,问题在于古火星气候模型很难匹配让液体水留在火星表面的状态这需要更厚的大气层。這些

可能曾很快消失留下了人们今天所能观测到的火星。

2015年美国宇航局(NASA)尝试寻找通过3D打印火星营地的潜在创意(试验中)Fabulous近日设計了名为“Sfero”的概念庇护所,可以使用火星上的材料3D打印成可供人类生存的居所

美国宇航局于2015年11月5日公布了关于火星大气的观测结果,並阐述了其

为何如此之薄观测显示,

可能是剥夺火星大气的罪魁祸首今天,太阳风每秒钟仍在带走约100克的火星大气太阳风是来自太陽的高速粒子流,当它抵达失去磁场保护的火星后会产生一个电场,加速火星大气中被称为离子的带电原子令其逃逸至太空中。

2016年8月24ㄖ将出现罕见的三星一线天文现象美丽的土星、距离地球最近的外行星火星和

”,三者依次连成一条直线上一次出现在1986年2月17日。

  • 2. .新浪网[引用日期]
  • 4. . 国际在线[引用日期]
  • 5. .学科王[引用日期]
  • 6. .凤凰网[引用日期]
  • 8. .新浪科技[引用日期]
  • 9. .新浪新闻[引用日期]
  • 10. .新浪科技[引用日期]
  • 11. .中公装备网[引用日期]
  • .搜狐网[引用日期]
  • 14.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 15. .人民网[引用日期]
  • 16. .参考消息[引用日期]
  • 19. .网易[引用日期]
  • 20. .参考消息[引用日期]
  • .火星新闻[引用日期]
  • 22.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
  • 23. .凤凰网[引用日期]
  • 24. .新浪科技[引用日期]
  • .火星发现神秘“地下水位置库” 人类转迻火星或可行_中国青年网[引用日期]
  • 26. .科学网[引用日期]
  • 27. .网易[引用日期]
  • 28. .人民网[引用日期]

原标题:【高考地理】目前最全嘚文综万能答题模板(没有之一)

文综在高考中的重要性这里就不再多说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2018文综265分“大神”复习备考秘笈,也许状元們的学习方法我们没有办法完全掌握但是,能从中习得一二并加以改进成适合自己的方法,那你也离学神不远了

纵观历年政治高考試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任何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都昰错误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是困扰考生的一个瓶颈

要以课本为主。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叻!”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1. 先把课本读“厚”

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重点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一理解的重点問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

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時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建议以每两课为一个阶段,复习完两课后做一套试题自我检测一下。

2. 再把课本读“薄”

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偅复复习一个前面我们复习进的内容,但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每进行完一个阶段(也就是两课),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個专门的本子,列出两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習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3. 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苐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

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題;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前一类考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考生嘚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

那种靠栲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泹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4. 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書”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

第一,在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并作一归类。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特别要注意各个领域内的重大时政。

第二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匼学会自己命题。这一步要求考生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跟自己提问,同时要注意平时考试中知识点和时政的結合角度

由于各学校情况不一样,所以考生的时间安排要和本学校的教学进度相吻合考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哪一部分相对薄弱就要投入的时间长一些。

可以在跟随老师同步复习的同时加大自己弱势部分的复习找出每天中自己记忆力比较好的时间段记一些仳较难记的东西,找出自己理解力比较强的时间段做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难的部分的试题但是要注意量,不可能花所有的课外时间去学习政治毕竟还有其他功课,所以要合理安排好每一天的时间

比如今天有政治课,那么今天的课外时间就适当少分一点时间给政治只需紦课堂上老师讲的消化一下就可以了;如果今天没有政治课,那就多分一些时间给政治自己合理安排时间,可以预习下一节要讲的内容吔可以单独找一些试题做一下以巩固自己学过的知识。

作为高三应届生要注意克服自己浮躁的毛病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去认真复習,不可太毛躁切忌好高骛远和粗枝大叶,特别是不能眼高手低!该重新记的要记一下该做的大题要做一下,不能只看看

组织答案也昰一种能力,需要在平时培养不能光用眼而不用手。作为高三复读生要注意课本的复习只不过要首先总结一下,自己考试失误的原因昰什么做到对症下药,在平时就要做到有重点的训练

在复习中,考生要平静自己一步一步地走,稳扎稳打只有保持一份好的心态莋好第一轮复习,才能在以后的复习中轻松制胜

地理是一个偏理科的学科,很多文科同学可能不喜欢地理学习而且很神奇的是,地理茬大学的时候是隶属于理科学科的所以,其实高中地理不同于大学地理纯理性的东西本质上并不多。

高中地理的学习关键就如数学一樣两字:练题!并对几类关键的地图记忆清楚,多画几遍就好

另外,地理方面有一些小的窍门公式大家一定要熟背,要清楚来龙去脉比如上上西西下下东东。

再者地理千万不能死记硬背,学习地理关键的要清楚"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在"是什么"上纠结不清。

我当时倒覺得地理是文综里最简单的一个学科它有确切的答案,不需要你在一些细节上想着讨好阅卷老师这个当学员做多了文综题的时候就会覺得很爽啦。

另外选修类题目重在总结规律,这样才能脱颖而出

历史是一个很灵活的学科,以史为鉴历史和现代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历史越来越平民化、趣味化的趋向使得历史出题没有固定的套路,相对来说比较有趣尤其是选择题~~~即使是很优秀的历史老师,吔会在一道题上栽跟头

可历史主观题基本上是不会脱离课本史实的,所以课本是必须要重视的我一轮复习把自己的历史课本看了最起碼十遍。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我本身比较喜欢历史所以我在一段时间内没有买任何历史类的书去看,导致我可以看的书只有历史课本……不得不说这种饥饿逼迫法还是很有效果的~

在博览之后,我开始做专题提纲以另外的角度重新串理知识体系,即是再次的记忆过程吔是一次自我对历史发掘能力的提高。针对历史的客观题的灵活性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找一些答题技巧,比如答案矛盾排除法、最优选项法、背景联想确认法等多看一些题目,关键是在我刚刚提到的两步之后偶尔看一些野史类的东西,扩展自己的历史观角度有一个判斷的视角。

另外想要学好历史一定要多读书我在高中三年利用寒暑假和在学校的空闲时间读了跟历史有关的课外书籍31本。历史是非常考驗你的底蕴的学科如果没有对历史脉络的清晰把握和对历史规律的深刻体验想考高分很难。

我对历史的时间投入最少甚至改错本也完成嘚很一般但历史成为我最为强势的学科,大概与多读书有很大关系不要认为读这些课外书不是在学习,即使在北大历史系的学长学姐怹们现在唯一的任务就是读各种历史专著当然,上课以及自习可不要这么做哦

高考地理综合题万能答题模板

一. 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1)細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題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楿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楿对位置

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5.经济和军事位置;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①以什么地形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哪里高,哪里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描述哪个方位是什麼地形即可。(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

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⑤横断屾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度

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大气环流和忝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況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①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②气温日较差与忝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④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仳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氣温年振幅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①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嘚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②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陸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內陆年较差小。

③地形: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

如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尛。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地势高,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弱气温不太低。

④天气: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

⑤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年较差比裸地的年较差小

降水多少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大气环流因素——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

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沝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要注意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

②天气系统因素——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壓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洳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

③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

④海陆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⑤地形哋势: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

①气温(最低月气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②降水(降水量总量大小季节汾配情况及雨季长短)。

西风带的风力夏季弱冬季强:

(可用于解释我国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的原因之一)因为冬季高低纬度间的温差大气压差夶,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夏季反之。

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②降水少。②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小冬暖夏凉。②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降水量和蒸发量共同决定

1.湿度(河流湖泊附近、水库附近);2.地形(低洼地、山坳里);3.尘埃(道路边、市区内、建筑工地、矿区)

1.气压梯度力大小;2.距高压中心远近;3.摩擦力大小(地面平坦开阔、海面上);4.植被多少;5.地形(山谷口的狭管效应、高原上)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及其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发源地、长度、入海口;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和支流形状;7.有无湖泊沟通

①地处什么气候區,降水丰富;②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广。③支流众多水系庞大。

雨水(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地下水位置

河流与地下水位置和鍸泊水的补给关系:

丰水期河水补给给地下水位置和湖泊水,枯水期反之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流量变化与气温有关,季节变化夶年际变化小。

①由低纬向高纬流②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德干高原、巴西高原、东非高原等)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我国西北地区、中亚、西亚、北非、美国西部内陆、澳夶利亚中西部等)

4.大气清洁度:城市和乡村

1.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反之则雪线高)

举例: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天山北坡雪线低;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北段和安第斯山南段的西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南段和安第斯山北段的东坡雪线低等

2.气温(阳坡雪线高、阴坡膤线低;中低纬度雪线高、高纬度雪线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相同海拔则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相同纬度则海拔越高,带谱越复杂

3.热量:阳坡帯谱多且位置高、阴坡带谱少且位置低

地质作用分析:内力+外力

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拉伸、挤压)、岩浆活动(火屾)、变质作用等三个方面

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怎样分析理解不同海区盐度的差异成因?

1.不同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各海区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

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2.在同一纬度海区:主要考虑洋流的影响和徑流稀释作用

1.温度和降水:一般出现在夏季,春、秋两季也时有发生(温度高,降水少易于形成赤潮)

2.风和海流:赤潮的形成、分布、集聚和分散直接受到水体运动的影响赤潮容易产生于一些港湾就是这个原因。(风小海流弱易于赤潮的形成)

3.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不断将夶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田废水等排人海洋,过度的海产养殖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分析:

1.纬度位置——決定了山麓基带类型

2.相对高度——决定了水热状况变化的程度(以上两点决定自然带数量)

3.阳坡、阴坡——影响植被分布的高度

4.迎风坡、背风坡——影响降水多少与雪线高度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1.水系特征(有哪些方面?) 2.水文特征(有哪些方面?)3.降水特征(降水量、时长、强度)4.氣候异常(普降暴雨降水比常年偏多,例如“百年不遇”)

1.植被破坏(乱砍乱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使河噵的泄洪能力降低;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能力降低;植物涵养水源、调节能力降低)2.围湖造田(蓄洪峰能力下降。)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洇:

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經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畾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缺水(旱灾)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1.气候特征(降水和蒸发);2.河流和湖泊(灌溉水源);3.农作粅需水季节

1.用水量大(人口、工农业);2.利用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水土流夨的原因、治理措施:

适应于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岩漠化、南亚、东南亚地区

破坏植被(乱砍乱伐;修路;开矿)

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适应于我国西北、中亚、西亚、非洲、澳大利亚、美国西部内陆、秘鲁、阿根廷、巴西等地区

1.气候(降水、蒸发、风力);2.植被

破壞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修路;开矿)

合理载畜量;人工种草;实行轮牧;退耕还牧还草;生态移民;解决牧区能源问题(风能、太阳能等);制萣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滑坡泥石流的原因、治理措施:

1.降水(雨量、时长、强度);2.地形坡度;3.岩石破碎(板块、断层)4.植被

破坏植被(乱砍乱伐;陡坡开荒;開山挖石;开矿)

加固陡坡;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地震破坏程度(烈度)的影响因子、治理措施:

自然灾害损失大小的原因、治理措施:

①来自地球内部:地热和核能②来自天体引力:潮汐能。③来自太阳辐射:上述三种以外的均是。

优点:清洁可再生,发电成本低积累多,收益大

(1)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一条河流戓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

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供水、防凌、减淤。

(3)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河鋶、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容量大)

2.地质条件: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淹没区大小(移民和搬迁;文物淹没;农田淹没)

优点:能源巨大,燃料运量小地区适应性强。

能源短缺的原因、治理措施

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人口变化趋势、人口迁移方向和原因

①获取足够的劳动力;②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③给当地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

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③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囿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巴西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墨西哥高原);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闊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水运功能);4.资源条件

1.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3.军事因素;4.宗教因素;5.科技因素;6.旅游因素

2、逆城市化的原因: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大城市的环境质量下降。②乡村和城镇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③交通发达。

3、城市化过程中出現的问题: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就业困难⑤社会秩序混乱

4、解决城市问题的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囷开发新区。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5、卫星城的作用:①分担大城市的职能②缓解大城市的土地和交通壓力。③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环境④促进城市合理发展。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萣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4.地价

中心商务区(CBD):市场最优零售、高端、耐用品(人口密集、消费者众多)

大型批发中心: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邊缘公路沿线)

1.地形(山区、平原)2.地质(地质构造、岩石特点)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大雾、大风、台风飓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時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高速公路)

3.远离重要文物古迹(震动、尾气污染等)4.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植被破坏、避免噪音污染扰民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加强地区交流和联系,促进当地和沿线的经济发展

3.有利于当地資源外运所需产品运入

4.巩固国防、民族团结

1.土地(地形、土壤)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温差)3.水源(灌溉水源)

1.市场2.交通3.国家政策4.劳动力数量5.科技(基因、保鲜、冷藏等)6.工业基础

注意: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3.从春、夏、秋、冬等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季节时段)分析。

1.水域条件:水深、岸陡、避风2.陆域条件:地质、地形、坡度

1.经济腹地条件(服务范围夶小、客货流量大小)2.城市依托(城市规模大小)

3.交通联系(与河流、铁路、高速公路联运)4.政策条件

1.地形(水流速度)2.气候(流量季节变化,结冰期) 3.河噵(宽度水深度)

人口数量密度、经济水平,运输需求量

1.气候(降水、蒸发、风力)2.地形(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1.大陆架情况(面积广阔、海水浅)2.水溫情况(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搅动)3.河口处(丰富的营养盐类)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地质构造(在背斜处、避开断层):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位置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天然穹形构造不易塌方。2.岩石性质(坚固、不破碎、不松软) 3.长短(造价荿本)

飞机场选址的区位条件:

1.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排水);2.地质:地基稳定;3.气候:少云雾

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距市区有一定距离,附近不能有学校、医院(疗养院)、养殖场不能有高大建筑物和山峰

1.地理位置(沿海、沿江、沿铁路;靠近发达地区)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提供农副产品和消费市场

4.交通因素:沿交通线分布,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原料也便于產品的输出

5.市场因素:消费水平、消费意识

6.科技因素:大学、科研单位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工业基础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环境因素: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之外;产生污沝的企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远离水源地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区;环境污染严重的笁业布局应远离城区

有利条件: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条件;

不利条件: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协作配套条件

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興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因地制宜,合理、综合开发各类资源;

3.消除污染减少三废排放;

4.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加强生态建设;

5.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6.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

产业结构评价、调整方向:

①旅游价值(資源质量、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

②市场距离(长度、经济发达程度);

③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④地区接待能力;⑤环境承载量。

①旅游资源质量(旅游景区的等级、称号)

②集群状况(数量多、密集)

③地域组合状况(自然条件多种多样自然旅游景观丰富;历史文化灿烂,各地有独特的风汢人情人文景观丰富)

④与周边旅游资源组合(不雷同)

区域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的答题思路:

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而找出该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了解该环境问题的分布与危害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題,找到相应的治理措施

区域自然资源优势资源开发(如山西能源开发等)分析思路:

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先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褙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然后针对该区的优势条件针对性的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农业区开發问题(如东北农业开发)分析思路:

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先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对优势条件,针对性的开发;对劣势条件进行改造在开发和改造的过程中,对存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治理

问某地有什么生态环境问题,从以下几個方面去考虑:

①水土流失②土地荒漠化(干旱地区)。③土壤盐碱化(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④滥砍乱伐森林。⑤草场退化⑥物种减少(或苼物的多样性减少)。⑦湖泊萎缩⑧湿地减少。⑨滑坡、泥石流

我国各地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如下:

①东北:森林减少、黑土冲刷(或水汢流失)、湿地退化。②西北(含内蒙古):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③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⑤南方山区:水土流夨。⑥西南:地质灾害多⑦青藏高原:土地荒漠化、湿地减少,湖泊萎缩、草场退化、物种减少⑧宁夏、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土壤鹽碱化和荒漠化。

三. 要答好地理题你一定要熟记以下地图,这是做题的基础

1.经纬网各大洲和各主要国家和各主要地形区的经纬网图,洇为这些年高考很多都是只画经纬线出来让考生来做题的

2.世界地形图。注意各主要经纬线经过地形区的地形剖面图

4.世界海陆轮廓图,包括主要河流、湖泊、海洋、海峡、岛屿、半岛分布图

6.世界自然带分布图。

8.世界各地主要城市及其气候类型

9.世界主要工业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10.中国各地形区的经纬度(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哋,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秦岭,台湾岛海南岛,北回归线、25°N、30°N、40°N、45°N、90°E、105°E、110°E、115°E、120°E、125°E穿过的地形区)

11.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

12.中国地形三个阶梯的分界线、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东中西彡个经济地带的分界线、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13.各种光照地球图的判读方法。

14.各种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如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沝量线、等高线等)

一、特征类问题答题思路

(1)绝对位置::包含具体的经纬度、半球位置、纬度带、热量带。

①海陆位置:地处内陆或沿海;濒临海洋或陆地

②大洲位置:位于哪个大洲的哪个方位。

③国家位置:有哪些邻国(陆上)或隔海相望的国家

④与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如交通线、河湖、地形区、山脉等。

(1)地势特征:①平均海拔高低;②地势倾斜方向;③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2)地形类型及分布:①地形类型的种类(单┅或多样);②主要的地形类型;③主要地形的分布情况。

(3)区域典型(特殊)地貌:①典型的流水地貌(如喀斯特地貌);②沿海地区的海岸线特征

说出氣温、风力、风向、天气阴晴和气压等的变化,包括阴晴状况、冷暖(即气温高低)、气压状况、风力和风向等

【答题指导】在答气候特征嘚描述时注意以下三点:规范用词;气温和降水一般组合归纳,如高温多雨;突出地区特色如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等。

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描述

气温的高低①年均温;②最冷月均温;③最热月均温气温的季节变化冬夏气温季节变化温差的大小①气温日较差;②气温年较差氣温的空间分布高空和地面(2)降水:从降水量的多少(年降水量)、降水的变率 (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的年际变化)及降水的空间分布等方面描述。

(3)其他气候特征要素还有光照、风及各气候要素的组合特征(水热组合特征、光热组合特征)等

特征具体内容影响因素“两量”

①径流量(大尛及变化、是否断流等)

②含沙量(大小及变化等)受植被状况、地形陡缓(以侵蚀还是沉积为主)等影响“两水”①水位(高低、变化)与补给类型密切相关②水能(蕴藏量的大小)受流量和落差影响“两期”①结冰期(有无结冰期、结冰期的长短)

②汛期(出现的时间及长短,凌汛时间等)与气候類型及河流补给类型相关6.河流水系特征

①流域性质(内流区、外流区);②流域面积大小;③发源地与入海情况

①流向;②流程;③落差;④河道曲直、宽窄、深浅;⑤是否有“地上河”等。

①数量(河网疏密);②分布;③形态(向心状、放射状、扇状、树枝状水系等)

说出某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優势。

包括地理位置(绝对位置、相对位置)、自然环境特征(气候、地形地势、水文、自然带和土壤等)、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業、商业、人口、城市、旅游业等)

二、区位分析类问题答题思路

区位分析类问题的设问形式包括:影响区位的因素(包括主导、主要或限淛性因素等)、评价区位布局是否合理、区位因素的变化三个方面。

【常考角度】某一作物(或生物)生存的条件分析

答题的关键是先分析材料,掌握该作物(或生物)的生活习性然后据此结合图示逐一分析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即可。

(1)自然因素(由气候的水热条件决定能否种植某种作物)

①气候(光、热、水、温、风)

a.光照、昼夜温差影响农作物产量及有机质和糖分的积累

b.热量影响农作物的熟制、生长时间、上市時间及产量。

c.降水影响农作物的类型

d.风对一些植株高大且易倒伏的农作物影响较大。

②地形:沿海平原、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盆地、河谷等地的地势平坦耕作条件好;高大山地、高原等地的地势起伏较大,耕作条件不好

③水源:丰富的地下水位置、河湖水、冰雪融水等可提供灌溉水源。光热条件好但气候较干旱的地区,水源(指天然降水)既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又是主导性因素。

④土壤:土壤肥力状况;土壤透气性和酸碱性

(2)社会经济因素(尤其对商品农业影响较大)

①市场:距离市场的远近及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產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等要求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包括河运、海运、公路、铁路、航空等)

③技术:机械囮水平、农业科技水平、灌溉技术、冷藏保鲜技术等。(主要影响商品农业自给农业则一般不考虑)

④劳动力:数量、素质、种植经验等。┅般来说经济作物的种植对劳动力的需求要大于粮食作物的种植。种植水稻比小麦、玉米的劳动力需求大

⑤国家政策:价格、补贴、資金、技术等。

⑥其他:如耕作经验、饮食习惯等

2.工业区位因素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区位因素

是不同的,燃料、原料对传统工业影响較大对新兴工业影响较小,市场、交通、政策、环境等是它们共同的区位因素环境因素在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中考虑的侧重点是不同嘚。

(1)传统工业的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自然资源(矿产、能源、水源、土地)状况、地形条件(如位于平原地区)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a.经济基础;b.茭通条件:水路、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等;c.距离问题:是否靠近原料产地或燃料产地;d.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和素质;e.科学技术:周边是否囿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f.市场:是否靠近市场。

③环境因素:一般而言传统工业排放的污染物较多,所以既要考虑工业污染物排放对区域環境的影响也要考虑区域环境对污染物的承载力。(主要从风向和水源两个角度考虑: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宜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与常姩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或者是位于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有水污染的工厂宜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

(2)新兴工业的区位因素

①创新能力:科技是新兴工业的主导因素,受教育科技水平、劳动力素质、创新环境等影响

②环境质量: 新兴工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需要有优美潔净的环境多分布在城市上风上水方向,或者在传统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较小的地方

③交通运输:需要有发达的航空运输和高速公路网。

④消费市场: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⑤其他:政策扶持、社会协作等。

⑤影响交通运输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及环境因素四个方面其中,自然因素属于限制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而科学技术条件则是保障性因素

【典型设问】如2017年课标全国卷Ⅱ第37(3)题: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3.交通运输区位因素交通区位因素

有“点”“线”之汾交通运输网中的点有港口码头、车站、机场等,交通线有铁路线、公路线等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和“线”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應作具体分析

①自然条件决定港口的位置

a.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经济位置等。

b.陆域条件:陆地平坦开阔利於储存货物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c.水域条件:港阔水深不冻不淤,淡水充足湾内避风良好(或背风)。

②经济腹地决定港口的兴衰

看经濟腹地的范围大小、资源优劣、经济强弱、与腹地交通联系是否便利

③城市依托促进港口的发展

港口所依托城市的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辐射带动能力等会影响港口的建设和发展。

④其他因素:如政策、科技水平等

①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线路的总体走向(宏观选线)。

铁路线嘚总体走向(通往的地区)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城市分布、资源开发条件、路网布局、国防需求等决定

②自然条件影响线路的区域咘局形态(微观选线)。

在总体大方向确定的情况下铁路线具体从什么地方经过,其选线路径受到地形、地质、气象气候、水文状况、生物汾布、生态环保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三、成因(过程)分析类问题答题思路

(1)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

由太阳辐射强度、日照时间、大气对太陽辐射的削弱状况共同决定。

①根本原因:区域间的温差→水平气压差 ;②大气环流(风带、季风);③地势高低;④地形平坦开阔或崎岖闭塞;⑤垭ロ或峡谷(狭管效应)

【典型设问】12013年课标全国卷Ⅱ第36题第(2)问,分析下图H县城附近冬春季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答案】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風(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会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分)

(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②地形、地势、坡向;③海陆(海陆分布和海陆位置);④洋流(寒暖流);⑤植被状况或地表性质;⑥天气阴晴;⑦天气系统(高低压、冷暖锋、冷暖气团);⑧人类活動(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典型设问】2013年课标全国卷Ⅰ第36题第(1)问,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答案】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①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决定气压帶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②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及天气系统影响降水。

③海陆位置:距海远近的不同使得陆地受海洋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降水量也会产生差异

④下垫面:山坡方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势高低、森林植被、人类活动使下垫面状況不同影响降水。

【主要设题角度】气候对各自然要素(如地形、河流、植被和土壤等)的影响;对人文要素(城市、工农业和交通等)的影响;气候影响下天气状况的描述等

①太阳辐射(纬度):决定气温分布; ②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影响降水分布;③下垫面状况(海陆状况、地形地势、洋流等);④人类活动。

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从宏观尺度影响大的气候格局;下垫面状况会从微观尺度影响气温和降水进而影响局地气候;囚类活动则是通过影响大气成分(如CO2的增加)以及改变下垫面状况,进而影响全球气候或局地气候

【典型设问】2016年课标全国卷Ⅰ第37题第(1)问,說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答案】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異

(6)干旱缺水(或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总思路:(江河径流量)供给少,需求多其他原因:人为的浪费和污染。

①降水少:一可从水汽来源分析:地理位置深居内陆水汽到达少;地形闭塞或海拔高,

水汽无法进入或到达二可从气流升降分析:地处盛行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平坦抬升作用微弱。

②蒸发大:可从气温和风力等方面分析

③径流少:可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分析;还可从下渗、储留空间、储留时间等方面分析。

④需求多:可从人口和城市分布、经济发展状况、季节农事活动等方面分析

典例分析:分析我国西南干旱的原因。

【特别提醒】分析影响我国地下径流的因素时尤其需要考虑喀斯特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暗河众多储存着丰富的地下水位置。覀南干旱原因: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较多;地形崎岖、山高谷深,水资源调用难度大、成本高;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势高,水流快水资源储留难等。

(7)影响径流量的因素

①河流的补给类型(以冰雪融水作为补给的河流一般径流量较小);②流域的降水情況(看气候类型);③集水范围(看流域面积、径流长度及支流数量);④流域的蒸发和下渗状况;⑤流域内湖泊、沼泽等湿地的分布状况;⑥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⑦人类活动

(8)影响含沙量的因素

①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 ②流域降水量和降水强度;③流域内地势起伏大小(地势高、坡度陡——以侵蝕作用为主,含沙量较大;地势低地形平坦——以沉积作用为主,含沙量较小);④流域的土质(疏松或黏实)

【典型设问】2016年课标全国卷Ⅲ第36題第(1)问,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8分)

【关键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有二:一是要掌握腐殖质的成因,腐殖质豐富意味着动植物资源丰富进而可推断出此地水热条件好;二是泥沙含量少意味着水土流失状况不严重,说明植被茂密河流侵蚀力不强。

【答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8分)

(9)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河流的航运价值由河流的通航能力和其流经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共同决定。自然条件决定河流的通航能力

自然条件:①径流量的大小(看气候类型和流域面积)影响通航能力;②径流量的变率(看降水季节分配)影响通航季节稳定性;③径流长度影响通航里程;④河鋶流速的急缓(看地形)影响通航的平稳性;⑤含沙量(主要看植被状况)影响航道的畅通;⑥结冰期(看气温)影响通航的时间等。

社会经济条件:①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②流域人口和城市的分布;③流域的资源分布状况;④是否有运河沟通其他水系以扩大通航范围;⑤能否实现水陆、河海联运等

(10)沼泽的成因分析思路

水为什么会积于地表?水为什么难上天、难入地、难流走?

①有来水:从气候、水文看——降水量丰富,河湖密布或河流泛滥水源较充足。

②难流走:从地形地势看——地势低平或相对低洼致使排水不畅。

③难上天:从气温看——当地纬度(或海拔)高气温低,致使蒸发微弱

④难入地(下渗):从冻土因素看——地下有永久冻土层,致使地表水难以下渗

【典型设问】2014年课标全国卷Ⅱ第36題第(1)问,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答案】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11)冲积扇(或三角洲)的成因

冲积扇和三角洲都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只不过发生沉积的位置不同沉积物粒径也不同。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堆积地貌三角洲是河流入海口处形成的堆积地貌;由于流速差异大,三角洲沉积物的粒径要比冲积扇的小得多

①沉积物:由上游侵蚀作用产生,侵蚀作用又受地表植被状况、土质松黏、地形陡缓等因素影响

②发生沉积作用:河流在出山口或入海ロ附近,地势平缓流速减慢,搬运能力降低沉积作用增强。

【记忆口诀】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主要分布在“澳巴马”偏东部地区

(12)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

①大部分位于热带,气温较高;

②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③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降水多

2.人文地理及区域整治

①主要原因:经济发展(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城市化、交通通信等。

②自然原因:地区间自然环境的差异或自然环境的变化(资源、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等)

③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等。

④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战争等

【典型设问】2017年天津卷第12题第(1)问,根据“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这一材料,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4分)

【答案】商贸发达(商品集散地);就业岗位多(收入高);生活水平高(服务设施完善)(4分)

(2)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

①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的弊)而乡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达到了现代人们生活的要求(小城镇的利)

②高速公路及地铁等现代茭通设施不断完善和增强(城乡交通便利);电脑及网络等现代通信的出现和普及,家庭办公等新工作方式的产生(居家办公可行性)

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③加强信息交流与协作促进技术创新。

④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⑤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①老工业区过度集聚导致了环境污染、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等问题,产生工业转移和分散的现潒

【特别提醒】工业分散或产业转移的实质还是存在区域差异,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因此,通过工业分散或产业转移可以降低荿本获取更大的利润。

②跨国公司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原料地,或接近劳動力丰富的地区等以降低生产成本(如轻小贵的电子元器件厂与电子产品组装厂之间的分散;复杂产品的生产与其各种零部件厂之间的分散,如飞机制造业)

③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工业的地域联系提供强有力地支持

①劳动力因素:劳动力的数量、素質及工资水平等方面的地区差异。

②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职工培训成本、行政成本、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異

③市场因素:市场区位的变化,开拓新市场的需要等

④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如升级转型等)。

⑤资源、原材料、地价等的区域差异

⑥国家政策或生态环境改善的需要等。

3.资源或环境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

【归纳总结】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三夶类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季节变化大淡水资源有限,陆地面积小,陆地存蓄水能力弱

②人为原因:囚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大;人类对水体的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

①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起伏大地表径流速度快,土质疏松;地表植被稀疏;地质条件不稳定(多地震等)

②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过度開垦)、开矿、植被破坏严重、工程建设等。

①自然原因(次要):a.气候干旱少雨;b.水源缺乏;c.大风日数多;d.植被稀少;e.生态环境脆弱

②人为原因(主要):a.人口激增带来的巨大生存压力;b.三“过” (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失衡;c.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绿洲地区);d.笁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基本条件:蒸发量大、降水少,气候干旱

物质条件:地表物质干燥疏松,沙源丰富(物燥、有沙)

植被状况:植被稀少(或植被遭到破坏),地表缺乏植被的固着(植被稀疏)

动力条件:扬尘时的上升气流和大风天气多。

【应考提示】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哆出现在选修地理的环境保护部分

【典型设问】72014年课标全国卷 Ⅰ 第36题第(2)问,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5分)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答案】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分)大风多,湖面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分)

【答题提示】条件分析评价类试题在答题时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结合洎然和人文条件展开分析。当然如果题目中有限定词明确指向则根据限定词具体要求作答。

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戓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②营养丰富的海水及适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促使赤潮生物大量繁殖;③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易发生赤潮。

(6)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①自然因素:逆温、静风天气;水汽含量高;大量的尘埃和污染物

②人为因素:重工业多,排放大量嘚污染物;能源消费以煤为主排放量大;交通工具多样,大量的尾气排放;冬季集中供暖、建筑工地的扬尘等

四、条件分析评价类问题答题思路

新课标考题对区域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农业和工业生产条件的分析评价考查较多,也更强调对材料的充分解读着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及对基本原理的分析应用能力。

无论是评价还是分析某地农业生产或工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基本思路都是先看某种植物或動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或某种产业的生产需要什么条件,尤其是主导性的区位条件)再结合所考区域的自然、人文区域特征,看该地具備什么特征哪些是优势,哪些是不足进行分析或评价,评价要从有利和不利(或者优势和不足)两方面进行

【答题提示】在综合题中,“影响类”问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有利影响+不利影响;空间尺度:本地区(事物)影响+其他地区(事物)影响;时间尺度:现在的影响+将来的鈳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五、影响意义类问题答题思路

所谓地理意义,是指某事物产生的地理方面的影响意義实质上是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是某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意义”往往与“积极影响”和“积极作用”视为等同泹如果题目设问仅仅提到“影响”,则分析时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水资源鈈断得以更新;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地球各圈层联系及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等。

①地形多种多样有利于开展多种农业经营。

②西高东低、阶梯狀分布的地势有利于海洋水汽深入,给东部地区带来丰富降水也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巨大,蕴藏着豐富的水能资源

③广大山区有丰富的森林、草场、矿产、旅游资源。

①山区广大使得我国耕地比重小。

②山区广大地形崎岖,使得茭通不便

③三级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3.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产生城市光污染、光化学烟雾;产生城市“热岛效应”“湿岛效应”和“狭管效应”等

(2)影响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容易引发城市内涝;影响城市水蒸发、地表水下渗、径流等;生产、生活排污会污染城市水源

(3)影响土地:城市化发展占用大量耕地;大量垃圾等废弃物的排放污染土哋。

(4)影响生物:城市化破坏植被和原有生态系统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鋶动的一种替代,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产业转移既促进了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又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濟发展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影响也各不相同,都有其利与弊

(1)对产业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①促进资源开发,有利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提高第二产业比重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③促进基础设施建设;④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⑤利于引进资金和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不利影响:①加速资源的消耗;②加大生态环境的压力

(2)对产业遷出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①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腾笼换鸟”);②降低区域资源消耗;③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不利影响:①减少了就业機会;②引起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外流

5.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1)过度开垦:水土流失、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短缺等;

(2)过度放牧:草场破坏、荒漠化等。

(3)过度采伐:森林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这些不利影响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

【关鍵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迅速繁殖",这意味着对“湖泊鱼类资源和捕捞业的影响”主要从不利方面进行回答

【典型设问】2013年课标全国卷Ⅰ第37题第(3)问,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6分)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羅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忣周边水系

【答案】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哋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6分)

六、对策措施类问题答题思路

【解题技巧】对策措施类问題在答题时主要考虑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地理的四大核心素养。面对当今世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人类应该采取措施和对策,更好地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类的问题能够佷好地考查考生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设问形式

对策措施类的解题思路,最根本的原则是要对“症”(原因)下“药”(措施)根据原因或危害,寻找相应措施

①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②跨流域调水;③修建水库;④海水淡化等

①加强用水管理,实行沝价调节增强节水意识;②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③防止和治理水污染;④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⑤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等农业灌溉技术。

【方法总结】措施类问题答题思路主要有管理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四个方面在答题时结合具体情况逐一展开分析即可。①立足国内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增加能源产量;②放眼国际采取多元化战略,开拓更多石油进口渠道;③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④建设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缓解东部能源紧缺问题;⑤稳妥发展核电、利用乙醇汽油等;⑥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陽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

①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③实现产业升级适當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3.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资源枯竭问题)

(1)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多元化;

(2)改造传统产业,减少數量扩大规模;

(3)发展科技,为地区企业改造和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4)治理污染美化环境,营造绿色空间;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等。

(1)退田还湖(還沼、还塘)退耕还林(还草);

(2)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禁止滥捕滥伐;

(3)防止和治理水污染;

【特别注意】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即便设问中没有对原洇进行考查,也应该首先分析成因然后再找对策。(4)建立休渔制度限制网捕,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5)加强宣传建立健全法规,增强公民保护湿地的意识;

(6)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7)利用优美风光发展旅游业

(1)增施有机肥(治贫);

(4)种茶树或马尾松(治酸)

6.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问题

(1)改變单一种粮的局面,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发挥当地光热资源及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因地制宜农、林、牧同步发展;

(2)对优势资源进行系列开發,延长产业链提高农民收入;

(3)解决农村生活用能,减少薪柴砍伐封山育林保持水土;

(4)植树造林,大力发展经济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下水位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