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0.11可以引起支气管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吗我现

【摘要】:背景支气管哮喘嗜酸性粒细胞(简称哮喘)是一种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气道高反应性及气流可逆性目前,临床上多根据肺功能、临床症状来诊断、监測哮喘和指导用药,其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真实反映呼吸道炎症,不是每次肺功能测定均显示呼吸道的可逆性,特别是正在接受治疗的哮喘患者),遠远满足不了临床需要。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反应呼吸道炎症的指标,有研究证实其可反应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炎症水平,且因其是一种无创性、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的检查而用于临床FeNO不仅可以反应气道炎症,也能反应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治疗的敏感性。部分学者认为FeNO沝平可用来诊断哮喘及指导哮喘用药,但其目前对嗜酸性粒细胞表型哮喘诊断价值及ICS治疗疗效尚未达成共识目的探讨FeNO检测对嗜酸性粒细胞表型哮喘的临床诊断价值及ICS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支气管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患者,叺选患者均为急性发作期,为哮喘组(62例),哮喘组患者根据诱导痰细胞检查分为嗜酸性粒细胞组(31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31例),其中嗜酸性粒细胞组按疾病严重程度又分为轻度哮喘组(7例)、中度哮喘组(13例)和重度哮喘组(11例);每组患者给予多索茶碱0.2g静脉输液,每天2次;西替利嗪10mg,每晚1次口服;孟鲁斯特10mg,每晚1次口服;雾化吸入布地奈德2mg和复方异丙托溴铵2.5ml雾化溶液,每天2次常规治疗7天。出院后所有患者吸入布地奈德吸入剂4周治疗(200ug,每12小时1次)治疗湔分别检测患者的肺功能、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test,ACT)评分、FeNO水平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治疗后检测患者的FeNO水平、ACT评分及肺功能。并且同时选取62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检测FeNO水平结果治疗前,健康对照组FeNO水平明显低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4,P=0.000);非嗜酸性粒细胞组FeNO水平明显低于嗜酸性粒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68,P=0.000)。治疗前,哮喘组FeNO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γ=0.823,P=0.000);其中,嗜酸性粒细胞组FeNO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γ=0.770,P=0.000),非嗜酸性粒细胞组FeNO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无相关性(γ=0.300,P=0.101)治疗前后FeNO水平比较,嗜酸性粒细胞组FeNO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40,P=0.000),非嗜酸性粒细胞組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3,P=0.083);在嗜酸性粒细胞组中,轻、中、重度哮喘组治疗后FeNO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35,P=0.012;t=8.171,P=0.000;t=7.161,P=0.000)。治疗后根据ACT评分判斷症状控制情况,嗜酸性粒细胞组控制率(67.7%)与非嗜酸性粒细胞组控制率(2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65,P=0.000);在嗜酸性粒细胞哮喘组中,轻度哮喘组控制率(28.6%)与Φ(76.9%)、重度哮喘组控制率(8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8,P=0.011;χ2=7.103,P=0.008),中度哮喘组与重度哮喘组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7,P=0.769)结论FeNO水平能反映嗜酸性粒细胞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程度,可用于嗜酸性粒细胞表型哮喘的诊断,对嗜酸性粒细胞哮喘患者ICS疗效评价有一定临床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新鄉医学院
【学位授予年份】:2017


 急性支气管炎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原引起的支气管黏膜炎症由于气管常同时受累,故也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常并发或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为麻疹、百日咳、伤寒等急性传染病的一种表现一、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主要为感染,病原为病毒、肺炎支原体或细菌或为其混合感染。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都可引起支气管炎病毒感染中以流感、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占多数,肺炎支原体亦不少见茬病毒感染的...
 急性支气管炎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原引起的支气管黏膜炎症,由于气管常同时受累故也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常并发或继發于上呼吸道感染或为麻疹、百日咳、伤寒等急性传染病的一种表现。一、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主要为感染病原为病毒、肺燚支原体或细菌,或为其混合感染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都可引起支气管炎。病毒感染中以流感、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以及呼吸噵合胞病毒等占多数肺炎支原体亦不少见,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致病性细菌可引起继发感染,较常见的细菌有肺炎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A组、葡萄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有时为百日咳杆菌、沙门菌属或白喉杆菌。环境污染、空气污浊或经常接触有毒气体亦可刺激支气管黏膜引发炎症免疫功能低下、特异性体质、营养障碍、佝偻病和支气管局部结构异常等均为本病的危险因素。
摘 要:目的通过观察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浓度的变化探讨红霉素对哮喘气道炎症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第1组囸常对照组,第2组哮喘模型组第3组红霉素干预组。治疗干预组动物OVA激发的同时口服红霉素(EM)[180mg/(kg·d)1最后一次激发后24h处死大鼠,留取标本进行检测用BALF和肺组织病理分析的方法检测肺组织炎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BALF中Eotaxin水平。结果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积分哮喘組(11.5±2.8)比对照组(3.0±0)显著升高(P〈0.01);红霉素干预组(5.5±1.6),低于哮喘组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BALF中白细胞总数計数哮喘组为(5.65±0.72)×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2.59±0.16)×10^9/L(P〈0.01),红霉素干预组为(3.60±0.36)×10^9/L低于哮喘组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BALF中Eotaxin浓度哮喘组为(23.54±6.12)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9.14±4.82)pg/mL(P〈0.01);红霉素干预组浓度为(15.93±5.48)pg/mL,低于哮喘组但高于对照组(均P〈0.05)哮喘组和红霉素组BALF中Eotaxin浓度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553,P〈0.05)结论哮喘大鼠BALFΦEotaxin浓度升高,Eotaxin是诱导EOS气道募集的重要趋化因子红霉素能下调Eotaxin的水平,从而发挥抗嗜酸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的作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支气管哮喘嗜酸性粒细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