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换位思考,心怀感恩之心,遇事懂的感恩

一、成功路上需要选择但会选擇的人不多

悟:太多人是因为别人和他说了,这个行业不错这个行业,挺赚钱的很多人因此而进入了一个行业,或者叫进入了某家公司开始运作属于他的事业,孰不知这个是你本人的选择吗,你知道如何选择吗成功路上,很大一部分跟风者因此被淘汰,成为行業过客成功路上,这部分人直接被刷掉了

二、成功需要贵人指引,但有导师的人不多

悟:很多人只所以没有成功不知道如何去做,鈈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因为他的生命中还没有出现这样的一位贵人,这样的一位成功的导师著名的成功学大师陈安之也说过,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那是因为他的生命中没有出现一位引路人。他并不是不努力而是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三、成功需要不断学习但會学习的人不多

悟:成功路上需要不断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大成功者是终身学习者,大成功者是大磨难者这里都体现了学习的偅要性,社会上80%的人都是被动学习者被逼无奈才会进入学习期。我们也听说过这样的与句话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仅仅是整个人生的5%还不箌,而更多来自于社会上的学习但是会学习的人不多,主动学习紧跟时代步伐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知道为什么成功者是少数人的道理叻吧

四、成功路上需要准备,但是有准备的不多

悟:成功路上需要准备另一个意思是,你要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很多人因为别人的成功而动容,认为自己他可以成功自己一定行,当然有这样的信心很好但是你分析过没,那些成功人士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步的成功昰人事,他们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的前行不断的为自己创造各种条件,自身能力的提升时间的管理,基础资金的累积但太多人,看箌别人成功了自己还没搞清楚,就拼命的追着跑摔跤的可是他自己。

五、成功路上需要付出但懂得付出的不多

悟:成功路上需要正確的付出,我相信知道付出就有回报的道理的人比比皆是但是懂得正确付出的人不多。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可以阐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多人热衷于给予,做慈善但是这种给予没有能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本质的帮助。穷人之所以穷不是你给他几千元钱可以解决的,您应该教会他如何通过努力去改变的他的现状。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没有:成为富人的野心。错误的付出错误的给予,伱将为此得到相应惩罚

六、成功路上需要目标,但知道方向的不多

悟:有一种东西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有了这种东西的人都有大荿就,都是大能量的人这种东西一旦拥有,说什么你都不会退缩勇往直前,有了他眼前的困难简直就是微乎其微。这个社会上有80%~90%都沒有这个这个到底是什么呢感悟人生。有的人说那是梦想有的人说,不就是人生目标吗!不是不是,是比这个更高的东西你可以叫他信仰,你可以叫他使命也就是这一辈子不管发生任何事情,你都会坚持为之奋斗的东西。

七、成功路上全命以赴他全力以赴都鈈行

悟:成功路上需要全命以赴,成功需要矢志不渝的努力飞人乔丹,这样讲他的篮球事业篮球那种东西我叫它生命。我们找到我们嘚人生的使命的时候我们定位我们的人生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用生命来完成它!这个社会懂道理的人到处都是但是去行动的人太少了。任何事业的成功不是想出来的一定是去行动,行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犯错误,我必然会修正路线与方法仅仅想一想,是产生不了任何结果的一句话,一心向着目标行动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八、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

悟:成功路上并不拥擠,因为坚持的人不多不是吗,放弃等于100%的失败坚持你才知道,这一路上有多少事情是要去做的坚持你才知道,这一路上有多少需偠去学习的任何一条成功路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同行者会越来越少或许我可以把一个词做一点点修改,胜者为王改成剩者为王这个詞来表达。成功路上过三关斩六将,不断坚持与升级最终能和你走到成功终点的人不多。

、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我们不能不做:一是赶蕗二是停下来看看自己是否拥有一份好心态。好心态是人们一生中的好伴侣让人愉悦和健康。——人生感悟:要有阳光般的心态

2、沒有爱的生活就像一片荒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会爱别人,其实就是爱自己”让爱如同午后阳光,温暖每个人的心房——人生感悟:学会爱别人。

3、多去尊重理解别人常怀宽容和感激之心,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海纳百川才有了海的广阔感激你的朋伖,是他们给了你帮助:感激你的敌人是他们让你变得坚强。——人生感悟:懂得宽容和感恩

4、管好自己的嘴,讲话不要只顾一时痛赽信口开河“良言一句三冬暖,伤人一语六月寒”说话要用脑子敏事慎言话多无益。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人生感悟:切記祸从口出!

5、人情、人情人之常情,要乐善好施常与交往,“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所以“人情要多储存,就像银行存款存的越多,时间越长红利就越大。——人生感悟:多储存人情

6、遇事不要急躁!不要急于下结论特别是生气的时候做决断,要学会学会換位思考,心怀感恩之心,遇事或者等一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复杂的事情尽量简单处理千万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人生感悟:遇事莫急躁!

7、真正学会知足人生最大的烦恼是从没有意义的比较开始,大千世界总有比如你的和比你强的人“当我哭泣没鞋穿嘚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脚”——人生感悟:真正学会知足。

8、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有胜他的把握,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伱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它一口吗?——人生感悟:不和小人生气计较

9、别把工作当负担,既然目湔改不了行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与其生气埋怨不如积极快乐的去面对。当你把工作当作生活和艺术时你就会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人苼感悟:享受工作的快乐

10、人活着一天就是福气,就该珍惜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遗憾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人生感悟:生活,开心要过不开心也要过,何不开开心心的过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继续学習《群书治要》请看第一百七十五条: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荇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九《孝经》

我们先看前两句,‘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长’君子人奉事父母能尽孝道,就能够把这种孝敬的心转移去效忠君主;奉事兄长能尽悌道这种随顺之心就可以移于对待长輩。这个“顺”就是随顺的意思为什么?因为能尽孝道的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心和;而能够修悌道的他的心顺。所以孝敬父母的人能够培养起一种心和的品质;友爱兄弟的人,能够培养出一种随顺的品质所以“和顺”这两个字就把孝悌的精神告诉了我们。孝悌是性德所以讲孝悌最容易开发人的性德,所以儒释道三家都是以讲孝悌为根本

在《雍正皇帝上谕》中说,儒释道三家、三教“理同出於一原,道并行而不悖”说儒释道三家的教育都是从一个源头出来的,这个源头是什么其实就是人的性德,《大学》上的明德佛教Φ讲的佛性。它体现出来怎么样把这个孝德开发出来?那都是要从讲孝道、讲悌道来入手才能够把明德开发出来。但是他们的方法可鉯并行而不相违背是互相补充的。

像我们看佛教的《观无量寿经》中讲到了净业三福第一条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你看这是佛教的经典,孝亲尊师都是列为第一个条件所以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也说,说学佛的人应该“敦倫尽分闲邪存诚”。“敦伦尽分”就是要把自己的伦理关系协调好能够把自己在伦理关系中的本分和责任都尽到。所以做儿女的那一萣要孝顺父母做兄弟的一定要互相友爱,这个都是敦伦尽分的体现

在佛教中还有一句话说,“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泹是在唐朝以后,这个小乘经典几乎没有人学了但是中国历史上却出现了很多的高僧大德,这是什么原因那就是因为在中国唐代以后,儒家和道家取代了小乘所以他们有小乘的基础。因为儒家和道家的层次它甚至比小乘还要高一层。因为这些出家人、学佛的居士都昰熟读儒道的圣贤书有这个学儒、学道的基础,所以再深入大乘经典才是能够有效果的、有成就的。但是现在很多学佛的人不明白这個道理了好高骛远,就喜欢大乘经论这个大乘经论都是枝叶花果,非常地好看但是如果没有学儒、学道的根,就像插在花瓶里的花虽然很好看,但过不了多久就会枯萎了这也是为什么老教授一直提倡要扎三个根,必须从《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和《十善业道經》来做起这都是由于我们忽视了孝亲尊师的这一个根本。

在佛教之中我们也都知道有四大菩萨。地藏菩萨代表的就是孝亲尊师他形容我们的心地有无量的宝藏,有无量的光明、无量的智慧、无量的相好、无量的财富、无量的福报但是用什么来开启?就是要用孝亲澊师这一把钥匙来开启所以地藏菩萨告诉我们要孝亲尊师。

观音菩萨代表的是大慈大悲也就是说你把对父母的孝、对老师的恭敬向上提升,用这种心来对待来自我们身边的一切有缘之人这就是观音菩萨所代表的意思。而观音菩萨代表的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以称為大慈大悲。因为我们一般的人譬如说帮助别人、关心别人,都是自己多余的拿出来去帮助别人但是观音菩萨的慈悲是像关心我自己┅样去关心别人,无私无求不求回报,这个就是大慈大悲

文殊菩萨他代表的是智慧。像很多的高考学子高考之前父母都去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以为朝拜了文殊菩萨就可以考一个好成绩其实这都不是正确的做法,不明了事实真相文殊菩萨代表智慧。你看到文殊菩薩什么意思你礼拜文殊菩萨很重要,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之中除了有慈悲之外,还要有智慧洳果我们仅仅有慈悲而没有智慧的话,往往是以好心办了坏事这就叫“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很多人说我慈悲心有什么不好?慈蕜心如果没有智慧你被人利用了、被人欺骗了,你给社会造成了一个不好的榜样人家说你看学佛的人都是这样的,被人蒙骗、被人利鼡还不知道学佛都学成这个样子,大家就不愿意来学了如果我们没有智慧的话,我们虑事不够长远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往往也是以恏心却得到了不好的结果所以有慈悲,还要有智慧这个也是告诉我们,慈悲和爱的区别是什么爱是有情执的爱,是不平等的爱这個人我喜欢,我就对他特别地关爱;那个人我讨厌我就对他漠不关心,这个就没有平等了也没有清净了。一般的爱有情执的话那就伴随着欲望的满足。而理智的爱是真正地看到长远真正地做出对他有利益的举动,这个才是理智的爱这个就是告诉我们,要把文殊菩薩的智慧运用在日常生活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之中

还有,峨嵋山的普贤菩萨代表了行愿也就是我们每一天把孝亲尊师、慈悲智慧运用箌从早到晚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之中,这个就是普贤菩萨的意思你看普贤十愿第一条是“礼敬诸佛”,对所有的人事物都要恭敬为什么?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本性都是佛。所以你礼敬的是什么礼敬的是他的佛性,而不是被他外在的行为或者是习气所迷惑执著在这个相上,在那纠结这个就是普贤菩萨的意思。

所以我们供奉这个佛像的意思是什么第一就是看到佛像想起它的表法含义。看到哋藏菩萨他教导我们要孝亲尊师;礼拜观音菩萨,告诉我们要大慈大悲;看到文殊菩萨告诉我们要提起理智,要用智慧来去慈悲地对待一切人;看到普贤菩萨就要知道我要做到知行合一、解行相应,把我们所学的、所讲的运用到每一天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之中这樣你供养佛像才是真正地有利益。第二个含义就是纪念老师的意思就像我们供孔子像,为什么要供孔子像纪念至圣先师,他是我们圣賢教诲的老师它就是这两个意思。

所以你看很多人不明白佛教的表法含义以为我在它面前供上一些香蕉水果,然后祈求他保佑我升官發财这样就把教育变成了宗教,甚至变成了迷信我们看到很多的领导干部到了五台山,拿出大把的钱去布施、供养然后回来之后以為就得到了菩萨保佑,仍然去贪污受贿、违法乱纪最后东窗事发,自己锒铛入狱他还抱怨说这佛菩萨都不灵。这都是把良好的教育变荿了宗教甚至变成了迷信所导致的结果,这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所以老教授为佛教正名,什么是佛教佛陀教育。佛和弟子的关系就潒孔子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师生的关系。他对人的帮助、对社会的贡献就是他以讲经教学来为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安定来做出贡献。

儒释道三家都是以孝悌作为根本但是现在儒释道的教育都被忽视了,所以孩子和父母之间有了代沟为什么有叻代沟?其实原因就是儿女没有尽心尽力地、很耐心地去和父母沟通所以做人必须先从孝悌开始做起。像我们讲仁慈博爱让大家都有愛心,但是必须找到爱的原点这个爱的原点是什么?就是对父母的孝和对兄弟的友悌之心通过对父母的孝和对兄弟的友悌,把人的心僦调得很柔和能够处处看到对方的需要,然后去付出

现在仁爱不兴,原因在哪里或者说我们五伦关系都紊乱,它的原因又何在原洇很简单,就是因为缺少了孝悌的教育譬如说我们看很多人很有善心,资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大学生但是这些大学生拿到了资助,连一個感谢的信、连一个感恩的话都没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去写文章议论纷纷,说这是什么原因、这是什么原因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个人连父母这么大的养育之恩都不能记在心上想着去报答,对于陌生人的关心又怎么能够记在心上想着去报答?所以在西方国家也絀现了类似的问题西方国家的福利待遇很好,鳏寡孤独这些老弱病残的人都会受到政府特别地资助但是因为没有感恩之心,为了获得政府更多的资助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而且怎么样还有人做一些伪证,为了获得政府更多的资助这些现象根源何在?其实根源嘟是孔老夫子所说的:“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爱之道不兴都是因为不孝、不悌所产生的,所以现在孝悌观念没有了

现在国镓开放二胎,让父母可以生第二个孩子了但是却遇到了挑战,什么挑战就是他们的独生子女,原来的儿女不同意怕的是跟自己分财產,怕的是和自己分享父母的爱这个观念从哪学来的?我在英国留学三年多接触了英国的家庭,我发现这种观念是从外国人学来的外国人有一家三个孩子,他们之间的玩具、衣服是不可以共享的都是要每个人买一个,从来不会像我们中国人说大的衣服穿旧了可以給小的穿,然后大的兄长、姐姐照顾弟弟、妹妹在一起相亲相爱、团结互助,没有这个观念那全都是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生怕別人侵犯了自己的权利。所以你看我们学西方学了几十年之后出现的这些社会问题,真是不可思议在以前的社会是见都没有见到过的。

所以现在孝悌观念不讲求了世界就大乱了。所以要拯救世界从哪里做起也是要从提倡孝道、提倡悌道来做起,这样才能够消灾免难那怎么样在全国推行孝道?《大学》上有一句话:“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关键在于上位的领导者,茬上位的领导者能够尊敬父母孝顺父母,整个国家的人民才能兴起孝道之风;在上位的领导者能够尊敬尊长、友爱兄弟整个国家才能興起友悌的风气;在上位的领导者能够体恤孤儿,照顾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人们才不会产生悖逆之心。这个都是强调领导者的率先垂范

中国古人又把对父母的孝、对兄弟的悌推而广之。纵的方面讲对父母的孝但是父母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从橫的方面讲兄弟之间的友悌又把这种友悌之情推广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所以孝悌之心推广开来其实就是佛法所讲的“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也就是庄子所说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个东西就是无量光、无量寿。这个就是告诉我们圣贤人他是认識到宇宙人生真相的人,要开启我们的自性智慧要达到对天地万物的这种仁爱之心,从哪里做起从孝悌做起。讲孝悌之心最容易开发囚的性德

后面说,‘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这个注解上说:“君子所居则化所在则治,故可移于官也”为什么君子所居则化,所在则治因为君子有修身的基础。你看《大学》上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代的这个家都是一个大家族少的有七八十ロ人,大的有上百口人甚至是上千口人,所以你能够把这个家给治理好就能够治国,所以“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因为齐家和治國所需要的智慧、所需要的仁爱是相通的

‘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所以在家中形成了孝悌和善于理家的品行,在外才能够建功立业而且美好的名声自然会显扬于后世。

我们再看第一百七十六条:

【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

这一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十二《后汉书二》。

这句话告诉我们事奉父母做到了孝顺、恭敬,就能够把这种孝敬心转移去效忠君主所以寻找忠臣,怎么寻找一定要从有孝子的家庭之中选拔。为什么第一,就是因为一个人孝敬父母他有恩义、情义、道义嘚处世原则,他知恩报恩、饮水思源这样的人就不会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来。一个人如果不孝敬父母他没有恩义的处世原则,取而代の就会以利害的原则来取舍。这件事对我有利、有好处我就会全力以赴;当这件事由利变成害的时候,那对不起我就会做出忘恩负義的事情来。所以一个人他对父母能够孝敬,他对领导就自然会忠诚他不会对领导做出忘恩负义、落井下石的事情。

第二个原因就是洇为中国古人所讲的这个孝它的内容非常地广泛,不仅仅要养父母之身而且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在《论语》上記载孔老夫子的弟子来向他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说现在的所谓孝子,认为赡养父母就尽到了孝道但是对于养狗、养马而言,也同样是养如果仅仅是赡养,而不尊敬父母的话怎么能够把养父母和養狗、养马区别开来?当然这一句话也有人理解为犬和马也能以牠们的体力来赡养主人、奉养主人,如果我们仅仅是赡养而不尊敬父母嘚话那怎么能够和犬马区别开来?无论哪一种解释重点都是在于要尊敬父母,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心,除了尊敬父母之外还要莋到“父母唯其疾之忧”,也就是你的父母仅仅为你的疾病而担忧完全没有必要为你任何其他事情而担忧了,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孝子

譬如说,一个孩子上小学很贪玩,心思不在学习之上功课不好,父母就担忧这就是不孝。等到上了初中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这也让父母担忧这还是不孝。等到上了高中学会了下网吧打游戏,这还会让父母担忧这仍然是不孝。走上了大学更是心思不在學业之上了,开始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心思都用在了娱乐上、玩乐上、消费上、追求骄奢淫逸上,把心思用在攀比上了这个学业也荒废叻,这还会让父母担忧这仍然是不孝。等我们走上了工作岗位我们违法乱纪、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让父母战战兢兢不知道哪一天洎己的孩子因为贪污受贿锒铛入狱了,这仍然是不孝从这里我们去观察,一个真正能够养父母之心的孝子确实他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样样都能够让父母放心这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了。

还有要养父母之志因为父母培养儿女都是对他有期望的,希望他能够学有所成为囚民服务,为国家奉献所以父母养了我们一次,并不仅仅是希望我们在他面前端茶倒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上大学峩们在父母身边陪伴父母不是更好吗?说明什么说明父母希望我们成为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贡献的人。所以《孝经》上说:“立身行噵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个孩子能够立身行道自己的自身修养得很好,处处走在道上能够对国家、民族有所贡献,甚至可以名扬于后世后世提起他,对他都非常地尊敬、非常地佩服这会让父母感觉到非常地安心,觉得没有白白地养了这个孩子所以这就是父母对儿女的期望,“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个孝才尽到了完美。

所以讲到这的时候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毋亲。自己的母亲虽然家境非常地贫寒但是她希望我们几个孩子都能去读书,上大学为什么让我们上大学?因为她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她还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她知道读书是一个最好的事情当然我们知道现在的读书和古代的读书大大地不一样了。古玳所读的书都是圣贤之书我们现在的大学却很少读圣贤之书了,但是这种传统的观念一直留在母亲的印象之中她希望我们每一个孩子嘟能够上大学、能够读书。所以尽管自己的生活很艰苦她仍然用自己微薄的收入供我们三个孩子上了大学。当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就把毋亲一个人留在家里了。所以每到我们走的时候母亲都是恋恋不舍,但是她仍然很坚强希望我们能够学有所成,能够立身行道对国镓、人民有所贡献。所以现在她把三个孩子都送到了大学都学有所成,很多人都很尊敬她也很赞叹她,说妳是怎么样把这个孩子培养絀来的我妈怎么说?她说这都是国家的功劳、老师的教诲她说我自己没做什么。很多人都觉得这是我母亲太爱说赞叹的话实际上并非如此。平时我们在家的时候我们说这都是您的功劳,把我们能够培养出来上了大学。我妈就跟我说这都是国家的功劳,都是老师敎导得好让我们念念提起这一分感恩之心,希望我们确实能够为国家、为民族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这个告诉我们,一个孩子能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个才是孝道的圆满。从这里我们也看到其实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是不存在的。为什么说不存在洇为一个人他尽心尽力地为国家尽忠、为人民服务的时候,他就是在完成他父母的期望这就是在养父母之志。

除了养父母之志之外也偠养父母之慧,就是养父母的智慧像父母亲年纪大了,一般年纪大了的人都会对儿女看得比较重患得患失的心也比较重,而且也会对錢财看得比较重这个时候做儿女的要经常劝导父母,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要那么多的钱财有什么意义?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为儿孫过分地担忧,只要自己能够把自己的身体养好健健康康的,这就是儿女最大的福分了

儿女对父母的过失要委婉地劝谏。《弟子规》仩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即使父母有过失的时候,我们也要和颜悦色地去劝谏父母在《弟子规》上还说,“挞无怨”即使是父母把自己打得头破血流,自己都仍然没有怨言仍然是找到时机再委婉地劝谏。从这里我们看到“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并不是说父母处处都是对的事事都是考虑得周全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有过也是正常的但是作为儿女,不应该把父母嘚过放在心上而是以一颗柔和的心、慈悲的心去怎么样?善巧方便地劝说他这颗心一定是出于对对方好的心,一定是有耐心而不是讓习气做主,一看劝得劝不动了脾气就上来了,这个就失去了为人子应尽的本分了

提升父母的智慧,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先做一个孝子自己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能够让父母放心,这样的话他对你所说的才能够听得进去。这个是告诉我们善事父母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嘚事。一个真正能够善事父母的人他确实是一个完美的人了,他在德行上没有欠缺而且他的智慧和慈悲全都达到了完满的程度。

所以這个就是告诉我们为什么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第一就是孝子他知恩报恩,不会忘恩负义第二,就是孝子他能够善事父母他就几乎昰一个完美的人了。

我们再看下一句一百七十七句:

【夫知为人子者。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者。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者。然後可以使人】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十《孔子家语》。

为什么知道怎么样做一个好儿子然后才知道如何做一个好父亲;懂得如何莋一个好臣下,然后才知道如何做一个好君主;唯有懂得如何事奉人然后才懂得如何任用人?这个道理何在道理根本之处就是因为一個真正能够事奉好父母、领导,还有能够事奉好别人的人他一定是要放下自己,念念为对方着想没有我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人他完铨没有我执了他完全是从对方的角度着想,这样的人才能够真正地把父母、把君主事奉好把领导交给的工作完成得满意。你能够放下洎己你这个人的我执很轻,你也能够看到属下的意思也能够知道儿女的意思,看到他们的需要你知道他们的心在想什么,你当然能夠事奉好别人也能够把他们的需要给很好地满足。所以一个人没有当过属下的话他不知道属下的需要,不知道属下的心态也不知道學会换位思考,心怀感恩之心,遇事、将心比心,能够去体恤、关爱下属所以他当领导的时候可能就颐指气使,从想当然来出发要求对方、指责对方、挑剔对方,这个关系就很难处理好

这个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经验确实是很重要的像我自己从来没有当过领导,这一生走嘚全都是一帆风顺的从小在家里是最小的,哥哥、姐姐全都照顾我以我为中心已经习惯了。走上了学校成绩是最好的,考第二名都昰失败的所以别人都是来有事找我,我从来没有事要去求过别人的上大学是保送的,研究生是保送的找工作也没有花力气,是工作來找我的即使是出去到国外留学,这个也不像别人那样地辛苦投了那么多的简历,申请了那么多的学校就申请了一个学校,这个老師对我特别地支持结果出国还申请到了奖学金,很顺利回来评职称,从讲师直接评到了正教授没有经过副教授这一级。所以你看我嘚眼中还有谁没有谁需要去求。所以怎么样所以这个傲慢心就愈来愈严重了,不知道如何和人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因为也觉得没必要把精力放在这个上面。从来不记别人的电话号码因为觉得从来没有事情要去求过别人。这样的人就是不能够有一种学会换位思考,心懷感恩之心,遇事的心因为经历比较单纯,没有做过很多的像下属之类的这种工作所以做事情也会很想当然地出发,这个就是我们的欠缺之处

我们看很多的从基层一级一级做上来的这些领导,他们的情商确实是特别地高他们特别能够善解人意,而且特别了解属下在想什么属下需要赞叹、需要肯定、需要体恤、需要鼓励。我们没有当过属下就没有这种学会换位思考,心怀感恩之心,遇事的心属下付出了佷多,我们觉得是理所应当的你是属下你就应该这样去做的,这样的话就很难把团队带好了

所以看到这一句话,也是给我们人生很多嘚启发人生的经验确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重要的是我们要从经验之中能够学到很多的这种工作的方法,还有为人处世的态度重要嘚是有一颗好学的心,这样才能够把工作做好

我们再看第一百七十八条: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句话我们经常说看似很简单,但是它的义理非常地深刻这句话就是说,对于父母过世的丧葬能够谨慎守礼、竭尽哀思对于已故嘚父母及祖先,都能依礼依时恭敬虔诚地追思怀念不忘根本,则风俗民情必然趋向淳厚善良

孔安国在注解中说:“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归于厚也。”这几句话我们来一句一句地看

“慎终者,丧尽其哀”这里边的“慎”就是谨慎的意思,“终”就是寿终古人曰:“老死曰终。”也就是说一个人半路没有活下去,那叫夭折那个不叫“终”。而在《禮记》上也说:“君子曰终小人曰死”。也就是说一个有德行的对国家民族有贡献的人,他过世的时候才称为终这个“终”就是有功德圆满的意思。而小人过世这个小人是指德学都不具足的人,这个叫做“死”

父母寿终时,须依丧礼谨慎地治理丧事。父母之丧以哀戚为重。故孔安国云:“丧尽其哀”在这里就谈到了父母过世的时候要怎么样?要谨慎地办理丧事谨慎治丧有两点需要注意,苐一就是要以哀戚为本就像我们上次所讲的重本,“丧与其易也,宁戚”第二就是谨慎治丧,就不可以厚葬为什么不可以厚葬?茬《吕氏春秋》上给我们讲了这个道理它说“慎终”就是以生者的心去为死者考虑。而用生者的心为死者考虑没有什么比不要让死者被惊动、坟墓被挖掘更重要的了。也就是说你为了死者考虑最重要的是不要让死者的墓被人给挖掘了。而要死者不被惊动、不被挖掘朂重要的就是使掘墓者无利可获。下面它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有人在墓前安放上一个石碑,上面写着这样的话:“这个墓中有珠玉、玩物、财物、宝器甚多不可不挖,挖了一定大富!”人们一定会讥笑他觉得他很愚蠢。但是世间的人实行厚葬其实他的做法和这个囚的做法是一样的。自古至今没有不灭亡的国家,那就没有不被挖掘的坟墓从历史上看,灭亡的国家数不胜数古代的大墓没有不被挖掘的。但是世间人还争相营造大墓岂不是很可悲的事吗?在尧舜禹等古圣先贤那里都是以节俭的方式被安葬,并不仅仅是吝啬费用、厌烦辛劳而是为死者考虑。古圣先王所憎恶的就是让死者受辱。而有人挖掘坟墓就必定会使死者受辱。如果实行俭葬他的坟墓財不会被挖掘。所以先王的安葬一定会从俭口中声称敬爱、怜惜死者的人很多,但是真懂得敬爱、怜惜死者的人却很少所以宋国还没囿灭亡,而宋文公的东冢就已经被挖掘了;齐国还没有灭亡而庄公的庄公冢也被挖掘了。在国家安宁的时候尚且如此又何况百世之后國家灭亡了?所以孝子、忠臣不可不明察此理。爱之反而害之。欲使其安稳反而使其危机,这不就说的厚葬这种行为吗

可见谨慎治丧就不可以厚葬。因为如果实行了厚葬里面埋了很多的金银珠宝、值钱的东西,就会被挖掘者挖掘而使被葬的人受辱。为什么世间還有很多人愿意实行厚葬厚葬之风屡禁不止?在《吕氏春秋》上也为我们说出了原因。它说现在世俗大乱安葬愈来愈奢侈,这不是咹葬的本意不是替死者考虑,而是生者以此相互夸耀它说:“侈靡者以为荣,俭节者以为辱不以便死为故,而徒以生者之诽誉为务此非慈亲孝子之心也。”这就是说安葬得愈奢华,家人就愈以此为荣而如果安葬得节俭,就会以此为羞耻不以有利于死者为出发點,而只把他人对生者的非议和赞誉作为要事这不是慈亲孝子的心意!这段话说得很好。说你本来是要对过世的人表示哀痛、表示纪念但是反而因为厚葬而侮辱了死者。这就是爱之反而侮辱了他们。历代的开明皇帝还有皇后,他们都熟读历史他们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他们过世的时候都是命令或者是立下遗诏要俭葬。

譬如说我们所知道的汉文帝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一个例子汉文帝在过世的时候,特意颁发诏书在诏书中这样写道:“我听说,天下万物出生之后没有不死的。死是天地的常理、万物的自然规律如今世人都喜歡生,而不喜欢死厚葬以致破产,长期服丧以致伤害身体我很不赞成这种做法!我很不贤德,没有什么可以帮助百姓的现在过世了,又让他们长期服丧痛哭使他们经过几个寒冬酷暑,使百姓父子哀伤伤害老幼的心灵,减少了饮食中断了祭祀,从而更加重了我的鈈德这样做怎么能够对得起天下人?我有幸承继帝业以渺小之躯依托于天下各诸侯王之上,已经二十多年了依赖于天地神灵、社稷嘚福祉,使得四境之内安定、和平没有战争。我因为不够聪敏经常战战兢兢,害怕做错事以辱没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年长月久之後害怕不能始终保住帝位。现在竟然有幸尽享天年又得以被供奉在高庙之中。以我的不圣明有这样的结果我已经觉得很好了。还有什么可悲哀的”因此他命令天下的官吏和百姓,在他去世之后只哭到三天,就都除去丧服不要禁止娶妻、嫁女、祭祀等等的活动。怹后面还说:“要通告天下使大家都明白我俭葬的心愿。霸陵的山川保持原样不要有所改变。而后宫的妃嫔从夫人以下直到少史,嘟遣散回家”所以你看汉文帝,他在世的时候生活简朴做事很恭敬,到过世之时还要特地立下诏书要实行俭葬,不要劳烦百姓

在唐朝,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是一代贤君在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他的皇后长孙皇后就是这样一个很贤德的人。长孫皇后在临终的时候她就要求太宗为她俭葬,她说:“妾活着既无益于时事死后不可厚葬多费,而且埋葬就是隐藏让人看不到。自古以来的圣贤都推崇节俭薄葬只有无道之士才大建陵墓,劳费天下被有见识的人所讥笑。只请求能够依靠山势而埋葬不需要堆起坟頭,不需要用棺椁所必需的器物用具都使用木的、瓦的,节俭、薄葬送终这就是不忘记妾。”她知道太宗对她一往情深太宗的情执佷重,非常爱长孙皇后所以她特意立下这个嘱托,要求太宗要俭葬这就是对她的爱了。

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历史上圣明的君主、皇后怹们也是熟读历史经典,所以知道要实行薄葬不可以奢侈浪费,这个也是谨慎治丧的重要方面这些都是提醒后人,不要因为面子的问題把这个丧事搞得很隆重、很奢华,结果埋了很多金银珠宝、昂贵的东西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导致的是这个坟墓被盗、被挖掘使亡者不得安宁。

我们再看“追远”前面我们讲的是“慎终”。“追远者祭尽其敬”,也就是说在丧葬之后要“依时依礼,追念祭祀”“追远”的“远”字有两种含义。第一就是父母过世已经久远;第二就是祖父母以至历代祖先距今已远皆须追祭以时。祭祀的时候必须是“必诚必敬”因此孔安国注云:“祭尽其敬。”子子孙孙都是这样追远祭祀这就是不忘本。

在《礼记.祭统》上对“祭”僦是这个祭礼的来源做了这样一段描述。它说:“夫祭者非物自外至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这个告诉我们祭祀并不是外在的事物要求人这样做的,而是来源于内在也就是说由内心发出的对父母、祖先的感念之情,表现在荇为上就是祭礼所以这个祭礼,既然是从内心所产生的就需要有诚敬之心。所以在这里它讲到了要“依礼依时追念祭祀”。

这在《禮记.祭义》上也有明确的要求它说:“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这就是告诉我们,祭祀不可以搞得太频繁如果频频地祭祀,人们会感觉到厌烦厌烦了就会失去恭敬之心。同时祭祀也不能太少如果太少,就会使人感觉到怠慢怠慢了就会使人淡忘。所以中国古人是顺着天时季节的变化来举行祭祀春天的时候举行“禘祭”,秋天的时候以新下来的谷子举行“尝祭”所以一年有两次春秋祭祀,很重要的在秋天的时候,霜雪覆蓋了大地君子踏霜而行,自然有一种悲凉之感这种悲凉之感并不僅仅是因为寒冷,而是因为思念著故去的亲人到春天,雨露滋润着大地这个时候君子踏露而行,自然有一种惊醒的感觉思念著故去嘚亲人,似乎他们也像春天一样重新回到了人间。在祭祀的时候用快乐的心情把亲人迎回来,再用悲伤的心情将他们送走所以你看茬古代的祭礼中,对如何祭祀、什么时候祭祀、祭祀的次数、频繁程度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

除了依时依礼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表示出內心的诚敬之心也就是“必诚必敬”,像孔老夫子在《论语》上所说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在祭祀父母祖先的时候就如同父母祖先在面前一样的恭敬。如果祭祀神明也就要像神明在面前一样,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这都是“祭尽其敬”的表现。

在《礼记.祭义》Φ对于祭祀之前、之中、之后应该怎么样做,也有明确的要求譬如说在祭祀之前就要进行斋戒,对内要调摄内心使内心清净,从外粅把心收回来;对外要隔绝一切交际娱乐、房事等等的活动斋戒的时候要把心思集中,集中干什么思念死者生前的起居住所、音容笑貌、饮食习惯、志趣爱好。这样专心斋戒三天就能将要祭祀的先人活现在心中。所以古人看一个人斋戒的时候那种恭敬的程度就知道這个人思念亲人的程度如何了。就像我们看一个人鞠躬虽然同样是鞠躬,但是也可以从鞠躬中看出一个人内心是不是有恭敬心还是只昰为了表示我会鞠躬。古人他从对待斋戒的态度上就知道他思念亲人的程度如何了。

祭祀的时候也就是祭祀当天进入宗庙之后,仿佛能从牌位上看到亲人;在牌位前礼拜之后行步周旋、敬奉贡品;走出门来心中肃然,亲人的音容笑貌好像就在眼前;出门之后侧耳倾聽,仿佛能够听到亲人深深的叹息声所以说,说到先王对亲人的孝敬之情是亲人的面容不曾离开过眼前,亲人的声音不曾离开过耳边亲人的心志爱好不曾离开过心间。也就是说他所思、所想、所听、所看的全都是先人的音容笑貌、爱好情趣等等。这样又怎么能有丝毫的不恭敬

所以君子对父母在世的时候是恭敬地赡养,去世之后是虔敬地祭祀所以“追远”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祭祀祖先、祭祀父毋所以在中国古代家家户户都有祠堂,祠堂里供奉著祖先的牌位每到春秋祭祀的时候,把全家族的人都召集在祠堂之中除了这些礼儀之外,最重要的是宣讲祖先的德行念念不忘祖先、父母他们的功德。譬如说他对国家民族有什么贡献他们有什么德行,我们要学习囷效仿通过这样思念、追怀,就把这个家道、家风、家规代代地承传下去了这样的祭祀才能够显示出诚敬之心、思慕之心,也才能体現出它教育的含义所以我们对自己家族的历史不能够不了解。如果你对自己家族的历史都不了解你就对这个家族生不起恭敬之心,也提不起责任感同样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如果我们后人不了解我们对中华民族也就生不起恭敬之心,也就提不起对民族的责任感所鉯爱国从哪里爱起?要从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古圣先贤的德行来做起。

除了祭祀之外“追远”还有一个重要的方式,那就是修家谱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每一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谱而这个家谱每一年都要修。譬如说这一年之中有哪些人过世了,哪些人出生了這一年之中这个家族发生了哪些重大的事情,每一年都要整理一次而一个人一生的行迹,也就是他对国家、民族、人民的贡献也都以簡单的方式记载在家谱之中。所以有了这个家谱之后我们就知道自己的远祖是从哪里来,他们是什么原因到这个地方定居的一共传了哆少代。当然在历代祖先之中他们对这个地方、这个国家有什么贡献、有什么德行,这都可以从家谱之中反映出来这才称得上是“追遠”。

修家谱有什么好处在《礼记》上说“不取同姓”,这个礼要求不娶同姓之人所以你恭修家谱就会发现,你看你的父母是两个姓他们不娶同姓。父亲一个姓母亲一个姓,然后再往上去推他们的父母也不能够娶同姓,那也是两个姓这样以此类推,推上去之后伱就发现其实所有的姓都是一家人,中华民族确实是一家而你把这个家谱推上去之后,最后你发现自己不是炎帝的子孙就是黄帝的孓孙,所以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是一点不假的。你这个一家人的观念就有了中华民族这么多的姓氏其实都是一个共同的源头,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这个绝对不是形容,你通过修家谱就可以体会得到确实是一家人。

所以除了修家谱培养了我们一体的观念之外就是偠学习祖宗的德行。所以在春秋祭祀的时候还有在家谱之上,都记载着祖先的德行譬如说你在哪朝、哪代有哪一位祖先,他们对国家、对人民有什么贡献都一一的记载在家谱之上。到春秋祭祀的时候也为后人给讲解出来。那我们一想自己的家族之中,都是这样一些对国家、人民有贡献的人那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小心谨慎,不能因为我们的言行给我们的祖先抹黑。所以这个“追远”確实非常重要

我们在历史上看,有一些皇帝他们确实是身体力行圣贤教诲譬如说我们看到,在明朝明仁宗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次明荿祖到了南京,退朝之后就召了东宫官杨士奇问道:“你辅佐太子已经很长时间了,对他了解得应该很清楚了太子的为人到底如何?”杨士奇就回答说:“殿下仁孝恭敬不是常人可以相比的。”明成祖就问了:“你能不能举出一些具体的事例说明这一点”杨士奇回答说:“在每逢祭祀的时候,太子一定会亲自检查所有的祭器从不把这件事情委托给别人。譬如说去年的时候按照惯例要举行祭祀了,太子却恰好得了痛风病医生告诉他要服药发汗才可以,但是太子却说:如果要吃药发汗我怎么可以亲自参加祭祀?左右的人就说:那你可以让别人代替您参加祭祀殿下回答说:皇上把祭祀的使命交付给我,我又派别人来代替这不是违背君父的命令吗?所以他就带著病还是亲自去参加祭祀。祭祀才完他出了一身的汗,结果这个病就痊愈了再譬如,每一次给皇上您进奉食物或者其他东西的时候,太子一定会亲自检查然后再亲自把这个封条封好,然后才派遣他们出发不敢轻易地把这件事委托给下人去做。”明成祖听了之后僦说:“这些都是为人子应当做的事情”杨士奇说:“自古以来的大圣大贤都是把他该做的事情做到了极致而已。”也就是说圣贤人吔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只是毕恭毕敬地、认真负责地完成了他自己的本分而已所以明仁宗躬阅祭器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你看瑝帝他对于祭祀这样的诚敬,结果会什么样上行下效。整个国家也会把祭祀这件事看作很重要的事情来对待祭祀教导人“慎终追远,囻德归厚”提倡孝道,知恩报恩、饮水思源对于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所以下面一段就讲“民德归厚”在邢昺的《疏》上这样解释:“言君能行此慎终追远二者,民化其德皆归厚矣,言不偷薄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君上能够把慎终、追远這两件事情做好了人们就会被他的德行所感化,民风自然归于淳厚而不刻薄“偷薄”,这个“偷”也是刻薄、不厚道的意思“偷薄”两个字加起来也是刻薄、不厚道的意思。

《孝经》上孔老夫子说:“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里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提倡的就是孝道。厚德是从哪里来的民风淳厚是什么原因?就是由行孝而来现在的民风之所以不淳厚,根本原因在于什么在于没有教民众孝道,没有提倡祭祀祖先、祭祀父母所以要想使民风淳厚,必须从孝道这个根本入手像《礼记》上也说:“是故君孓之教也,外则教之以尊其君长内则教之以孝于其亲。”君子施教对外,教他要尊敬尊长;对内教他要孝敬父母。怎么样教才能教恏《说文解字》上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所以身教胜于言教这就告诉我们道德教化不同于知识的传授,一定是身教才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这个“教”是正己化人,把自己端正了才能够让别人受到感化。但是我们要教属下孝道教学生尊敬老师,如果自己的老师、父母已经过世了我们怎么样能够身教?下边就讲到重点了

“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君子的教化一定要从根本仩来教起,从孝道来教起怎么教?“顺之至也祭其是与”,也就是说能够把孝敬之心体现到极致的就是祭礼为什么要实行祭礼?就昰在上的人能够定时地追念他的父母、祖先恭敬他的老师。虽然父母、老师已经过世了但是还念念不忘,对他们表示纪念、表示礼敬他们身边的人、他们的属下就从他身上学到了孝道。所以这就是可以说把孝心体现到极致了这是祭礼的作用。“故曰:祭者教之本吔已。”所以这个祭礼是教化的根本“祭而不敬,何以为也”如果心无恭敬之心、恭敬之念,为什么还要去祭祀这给我们指出了重點。重点就是虽然我们说是教导下属、教导学生但是首先必须自己有发自内心的感恩和真诚恭敬之心。这个恭敬之心不是装出来的不昰为了教育而表现的,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诚敬这样才能够让人受到感化。所以“上行而下效”正是通过举行祭祀才教导了人们厚道,僦是不忘本所以我们要想使国家太平、社会和谐,必须从教孝道入手使人心厚道。那就要怎么做就要提倡慎终追远,恢复祠堂提倡祭祀,提倡修家谱绍述祖德。这不是迷信的做法这是提倡人们知恩报恩,饮水思源教导人们不忘本,这是从根本上进行的教育

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古圣先贤教育确实是累积了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经验也有五千年的效果。它是世堺上最懂得教育的国家它是从根本上来培养人知恩报恩、饮水思源、不忘本的意识。把人的心念转变了民风当然就会淳厚了。现在社會整个是见利忘义、忘恩负义甚至谋财害命,为了获得利益不择手段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因为对传统教育批判的结果这都是自作洎受。

当然我们要知道在祭祀和修家谱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讲述祖先的德行,这样我们才会为自己的祖先他的这种德风所感化这个民風才会自然归于淳厚。

蕅益大师在《四书蕅益解》上对“厚”做了这样的解释:“厚是本性之德,复其本性故似归家”。所以为什么說“民德归厚矣”这个“归”字用得特别地有味道。因为这个“厚”厚道这个“厚”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就是仁厚的所以“人皆鈳以为尧舜”,“涂之人可以为禹”说明什么?说明人都有本性的仁厚之德所以我们要恢复人的本性,就像回家一样所以说“民德歸厚”。人是可以教得好的他的基础在哪里?就是因为人性本来就有这种仁厚之德本性本善、本性本觉,所以是可以教得好的

我们洅看一百七十九句: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桀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務其所归】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三十九《吕氏春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泉水很深,鱼鳖自然会聚集生存;树木茂盛飞鸟就會群集筑巢;草丛茂密,禽兽就会依附栖息;君主贤明仁德各方的豪杰自然会归顺效忠。所以圣明的君主不求各方都来归附,而是尽仂创造使人们归附的条件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它是用了种种的比喻最后指出重点。就是你想让贤德的人来归附你必须怎么样?必須从根本上做起这一节我们讲“务本”。怎么样从根本上做起就是要自己成为一个贤德的人。

我们现在招致人才有几种方法,第一僦是高薪聘请人才我们想一想,高薪是否能够招聘到真正的人才他是靠薪水来招揽人才,这些人是因为高薪而来的改一天也会因为高薪而走。有人出了比你更高的钱他就马上跳槽,因为你是以利来吸引他那有更高的利的时候,他就被别人吸引走了所以你这个人財是不稳定的。

还有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是竞争上岗我们看竞争是不是能够选拔出一等的人才?像诸葛亮、像文天祥这样的人他愿意出來竞争吗在高名厚利面前都打动不了他,他愿意来为你服务吗所以真正的人才,必须要靠仁德的君主才能够招致这就是《易经》上所说的,“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所以一个君主要想招致真正的人才必须自己首先成为一个有德的人。这吔是《大学》上所说的:“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君主、领导者他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他所感召的人才吔是和他志同道合的、德才兼备的人,“有德此有人”这些人来了之后就有土,这个土就是农业社会发展生产靠的资源这些人来了,這个资源就具备了这个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能力、公共关系的能力等等。这些人众志成城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自然就创慥财富“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这个把财富用在哪里?又用在自己的“德日进过日少”上,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所以你按照古圣先贤的教诲去领导一个团队、去治理一个企业,它自然能够平稳地可持续发展才不会出现富不过三代的现象,不能够歭久地发展下去

下面我们看一百八十条:

【夫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

这句话出自于《群书治要》卷四十七《刘廙政论》。这句话佷简单说‘为政’就是治理政事,没有比使官吏清廉更好的了这句话虽然简单,但是要展开来也是有无穷的义理问题就在于怎么样使官吏清廉?大家都知道要使官吏清廉但是用什么样的方法使官吏清廉却未必能够达成一致。

要使官吏清廉第一就要使他“不必贪”。譬如说我们给官员的工资、俸禄非常地稳定让他保持一个有尊严的生活绰绰有余。所以现在有很多地方都提倡高薪养廉前面我们也講过高薪养廉的必要性,以及高薪养廉的前提要让这些为官者有一个比较好的,可以维持有尊严的生活的收入这是非常必要的,让他沒有必要去为了生计、为了赡养父母、照顾家庭而去贪污受贿

还有要做到“不能贪”。也就是我们的法制、监督机制很健全他想贪污受贿,马上就发现了他不能够去贪污。

还有“不敢贪”要让他知道贪污受贿的结果是很严重的,这个法律很严厉一贪污受贿,就会被抓进监狱锒铛入狱,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不敢贪就是要让他深信因果,要提倡因果的教育像《大学》上说:“德者本也,财鍺末也……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你这个财富是不正当的收入获得的也会以不正当的方式败散掉。这些道理一定要经常的宣讲

《噫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尚书》上说:“作善降の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像《春秋左传》上也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尚书》上还说:“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说一个人对内兴起迷恋女色之风;对外喜欢打猎、游玩,没有节制;喜欢饮酒沉溺于靡靡之音;住的房屋又高又大,墙上还雕刻着花纹这几件事有一件事做到了,那就没有不灭亡的你看这些教育多好。

《太上感应篇》中有一个形容讲得哽好它说:“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说取不义之财的人就如同是吃了有毒的肉、喝了有蝳的酒一样。本来是想止息自己的饥渴但是因为采取了这些不好的手段,就像喝了有毒的酒、吃有毒的肉不仅止息不了饥渴,还给自巳招来了杀身之祸这个《太上感应篇》是古代的状元、宰相必读之书。不是说你读了《太上感应篇》一定就能做到状元、宰相,而是說你要做好状元、宰相必须要读这一部书。你看你受到这样的教诲对于因果的道理非常地明确,怎么还敢去贪污受贿、以权谋私

曾國藩之所以能够做到不取军中一钱寄回家中,原因在哪里原因在于他从小熟读圣贤书,对于圣贤教诲深信不疑所以这个不敢贪,除了囿法律之外更重要的是让人从心里不敢贪,他明了因果惧怕因果报应的事实。

还有就是“不愿贪”也就是要兴起伦理道德的教育,讓他有羞耻心、有气节《弟子规》上都说:“德有伤,贻亲羞”如果一个人有孝心,他念念想到父母知道我贪污受贿,一旦锒铛入獄我的父母因为我蒙羞,他怎么还敢去贪污受贿你看这个伦理道德的教育多重要,所以中国古人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要知道峩们为什么要当官如果当官是为了发财的话,那何必去当官我们去经商不就好了吗?当官的人他有一种责任感、有一种使命感、有┅种担当的精神,他目的就是为了把国家治理好让社会安定和谐,让老百姓过上一个富裕的生活这就是一个读书人、一个做官人的使命。所以为什么古代人对士特别地尊重士农工商,这个读书人摆在第一位《孟子》也说:“爵一、齿一、德一。”尊重那些有爵位的囚用我们现在话来说就是领导者,尊敬有德行的人尊敬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为什么古人对于领导者这么样地尊敬就是因为你选择当官这个职业,你就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来的你为了什么?你就是要在这个职业上成圣成贤的什么是圣贤人?圣贤人念念是为了天下的蒼生而着想他的心中没有自己。所以做官办政治办的是什么政治?办的是圣贤政治圣贤人当官才能够当好官。所以这是靠什么得来嘚这个是靠教育来成就的。所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个理念特别地重要。

通过这些方式就可以让官吏清廉了。他不必要去贪、鈈能去贪、不敢去贪也不愿意去贪、不想去贪,这个官吏不就清廉了吗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巳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不信不立。】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九《论语》

子贡来向孔老夫子请教,请教怎么样来治理政事孔老夫子说:“备足粮食,充实军备取信于民。”这是说了三件事也就是说粮食要充足,兵力要充足要取信于民。这个“兵”原来是指武器而言这个“兵”并不是指人,打仗的是士士执兵,就是壵执的这个兵器我们说士兵士兵,就是说士是执武器的人这个兵是兵器。后来把持用武器的人也叫做兵了这里所说的兵含有国防、軍备的意思。

首先国家必须有吃的民以食为天。在《荀子》富国篇中说:“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也就是说足食是怎么來的?就是因为国家能够节俭用度有了多的就积蓄起来,这样可以储备粮食以备凶荒足食之后还必须预备好兵器,预备好武器足食の后,百姓才能足百姓就是士。在古代社会老百姓都要去服兵役,如果老百姓能吃足用足那当然就不缺少作战的士了。兵器就是军備、国防的意思在古代的时候就是兵器。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家要有信用,也就是国家要对百姓讲诚信这样老百姓才会对國家生起信心,这样办政治才能成功

我们看这三条,我们现在虽然是足食但是吃的很多都是毒药,食品安全问题很严重就像《无量壽经》上所说的“饮苦食毒”,其实也不能称为足食特别是现代转基因技术被应用到食品上,给人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现在还可鉯说是足兵,但是对于信却很缺乏为什么说缺乏?我们看《史记》子贱治理单父,老百姓对他有信任、有信心最后他能够达到“不忍欺”的境界,老百姓不忍心欺骗他所以孔老夫子说‘自古皆有死,民不信不立’如果老百姓不信任政府,这个国家就很难有成就甚至很难确立起来、建立起来。

怎么样来改变这种状况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用读书人读什么书的人?就是读圣贤书的人来办政治怹们能够身体力行圣贤教诲,这样他们去办政治才能够取信于民让老百姓对政府、对国家生起信心,才能够避免政府失信于人的现象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在这三项之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听了之后又问说:‘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如果迫不得已再去掉一项在剩下的两项之中去掉哪┅项?”孔老夫子说:“去掉粮食”为什么是这个次序?你看在三者之中,首先去掉军备为什么?没有军备在必不得已的时候揭竿而起,你看他们拿的是石头、木棍做武器就像抗日战争的时候,虽然我们的武器装备比不上日本人但是能够用小米加步枪也取得了勝利。因为什么就是因为当时的共产党人能够团结劳苦大众,能够让人们相信他是真正的道义之师所以“得人心者得天下”。

那为什麼在两项之中必不得已而去掉一项要去掉粮食?去掉粮食不是饿死了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所以孔老夫子不等子贡去问他自己就先囙答了,“自古皆有死民不信不立”。自古以来人都免不了死亡假使人民不信任政府,国家的威信就建立不起来自古皆有死,不足為患有食物吃,到老的时候也会老死;打仗的时侯有食物吃,也可能在战场上战死;太平的时候如果没有伦理道德的教育,父不父、子不子人伦关系紊乱了,虽然有粮食但是不得而食之,得不到它都被人抢去了;甚至有钱有势也得死,再有钱谁能够长生不老?所以死不足为患但是如果百姓对国家的信任没有了,就会亡国所以只有人们信赖政府,虽然食不足但是他可以和国家共患难。如果失去了民信即使没有外患,也有内乱这个国家就不能安立,所以说民无信不立就像一个家,即使家中很有钱有足够的粮食,但昰家中的兄弟姐妹都不和也会败家,甚至为了财产还起了斗争这都是同一个道理。

我们再看一百八十二条: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三十四《老子》。

老子说:“我有三种法宝要保持而且要永远守住。第一是仁慈第二是节俭,第三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

我们看了老子的这一段话,我们想起了孔子说的一句话他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为什么想起了孔老夫子的这句话因为圣贤人所忧的和我们平常人不一样,圣贤囚所宝贵的也和我们平常人不一样你看孔老夫子所忧虑的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而老子以什么为宝?┅般的人都以金银财富为宝他以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为宝。圣贤人和一般人不同之处在哪里其实他们是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知噵只有守住这三宝才可以长存金银财富那都是虚假的,来了自然灾害这些东西都不能够顶吃的,那都是废物一堆有了金银财富,留給儿孙儿孙还会败家,骄奢淫逸还没有志气。因为你家里已经富裕得不行了他觉得我这个钱几代都用不了,我何必那么用功努力怹都没有了上进心。这个骄奢淫逸的生活还损失自己的福报,让自己的福报很快用尽了自己的寿命也很快就完了。

老子他用这三宝‘一曰慈’,这个“慈”对于领导者而言就是要爱民如子,视民如伤他能够以这样一种心来体恤百姓,百姓对他的回报也自然非常地豐厚“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以慈爱之心对待百姓,百姓自然感恩、回报你

‘二曰俭’,“俭以养德”这个注解仩说:“赋敛若取之于己”,就是对从老百姓那里收的税就像从我自己那收的一样,不能够随意地浪费要非常地节俭。

像《政要论》仩就有这样一段阐述:“服一彩则念女功之劳”就是我们穿一件丝织品,就要想到织女的辛劳“御一谷则恤农夫之勤”,进用一粒谷孓也都要体恤到农夫劳作的辛苦。这就是告诉做领导者的虽然身居高位,但是要体恤百姓不能够随意浪费、骄奢淫逸。

很多人觉得這是古代人的教诲了在现代还有必要吗?我们现代需不需要我们看松下幸之助的企业之中,他培养后继的人才是怎么做的

有一个文嶂叫“松下商学院的一天”,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七点十分的时候开始吃早饭每一顿饭前全体学员都正襟危坐、双手合十,口里念诵著这些偈语第一句话说:“此膳耗费多少劳力。”我吃这一顿饭耗费了多少的人力物力多少人为此付出了辛劳。看似一碗普通的饭端茬我们的面前实际上这一碗饭端到我们面前何尝容易!第二句话:“自己是否具有享用此膳之功德。”要考虑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国家人囻的贡献有没有功德来享受这一碗饭?第三句话:“以清心寡欲为宗”不要骄奢淫逸,放纵没有止境第四句话:“为走人之正享用此膳。”我是要走人间的正道才来享受这一碗饭的吃完饭之后还要双手合十,诵念“愿此功德广播天下。吾与众生共成道业”。

这個“松下商学院的一天”描述的是他们在吃饭之前、吃饭之后的情景我们看了觉得很值得学习。其实他们学的是谁学的是中国人的传統。只不过他们把它发挥、发扬光大并且保持下来,继续运用在他们的企业培训中而已

这种传统我们到哪里可以更好地看到?我们到佛教的寺院中可以看到寺院的斋堂叫“五观堂”,为什么呢就是要在吃饭之前问自己这些问题。所以西方人的文化从哪儿学的全都昰学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是认为迷信、形式但是被日本人学得淋漓尽致,所以我们在日本看到很少有人随意浪费粮食这种现象

第三,‘不敢为天下先’不要随便地创新、倡导新鲜的事物。孔老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为什么因为古圣先贤他们是明心见性之囚,他们是看到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我们现在站在二层楼,看不到二十层楼的境界你不能够随意地去批判古人,还把古人拉到二层楼说你们看到的就是我看到的境界。我们所认为的很多创新的东西其实在古书之中都已经有论述,而且被证明是不合适的了结果我们佷多人还拿着它当创新的东西来使用。所以“不敢为天下先”就是我们要谈创新、要倡导一个新的东西的时候,要非常地谨慎我们是鈈是足够地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对历史上的这些类似的做法是不是有足够的了解

我们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先学习到此地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 ~2次 功效:此方有养心神、降血脂、补肝肾、健脾胃之功效。 莲心神饮 原料:莲心3克茯神5克,桂枝3克白术5克,生甘草3克 做法:将上药切碎开水浸泡代茶饮用,每劑泡20分钟后徐徐饮用次数不拘。 功效:此方有清心安神、降压利水之功效适用于治疗心悸怔忡、头晕目眩、心胸烦闷、气短乏力等症。 参苓鸡蛋羹 原料:人参10克茯苓30克,生姜3片酸枣仁10克,鸡蛋2只 做法:先将人参、生姜切成薄片、茯苓研粉,锅内放清水加人参、生薑、酸枣仁水煎20分钟后滤去药渣留汁,加入茯苓和水适量搅匀再将鸡蛋...

  • 开拓心胸解杀胜 开拓心胸解杀胜 如图A,选自象棋古谱《适情雅趣》第25局名《开拓心胸》。此局例双车配合纵线解杀还杀,乃典型的双车联攻杀法 1.兵五进一将5退1 2.兵五进一将5平4 如将5进1,车三平伍将5平6,车一平四红胜。 3.兵五平六将4进1 4v车三平六将4平5

  • 农村带头人的心胸 现在在广大农村涌现出许多农民企业家和专业户,他们是農村致富的带头人其中有许多优秀分子不但想到自己富,还带动全村、全乡人富关心农民兄弟的疾苦。 江西南昌顺外村农民企业家曾榮苟领导全村人办了10几个企业不但成了富裕村,还每年上缴国家100

  • 感恩心胸宽大的母亲 今天是五月的第二个礼拜天也就是一年一度的母親节,今天的主角是全天下的妈妈,我盘算着送给母亲什么礼物这礼物得有一点新意;自己的零用钱也不多,想买一只蛋糕也不能够;...

  • 澳大利亚合唱团献唱上海远大心胸医院 作为澳大利亚文化年系列文化交流活动重要成员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合唱团先后参加了在绍興举行的第六届国际合唱团比赛以及上海世博会名校合唱节,并在第六届国际合唱团比赛中一举获得三个金奖此次来远大心胸医院,是怹们在中国的最

  • 学会换位思考,心怀感恩之心,遇事让男孩的心胸更宽广 学会换位思考,心怀感恩之心,遇事能让人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从他囚的角度重新考虑问题。它能减少交往障碍提升宽容度,让男孩的心胸更宽广 【教子个案】 妈妈在厨房做菜,章同在一旁看着说: 妈火太...

  • 孕妇无法控制自己的烦闷分析 典型症状 无法控制自己的烦闷 李女士说,自从怀孕之后总觉得老公对自己不够体贴、关心。休息时怹不是跟朋友出去就是在家上网有时我觉得身体不舒服,跟他说他就回应一句 我也帮不了你呀 ,真是让人又气又委屈其实,不少...

  • 如哬做一个心胸开阔的准妈妈 有时候觉得困扰来自四面八方真的很沮丧,不过仔细想想不过就是这几个来源换个角度去想很重要,试着讓自己心胸更开阔你一定会有灵感去应对。 经常为一些小事就对老公发脾气From火气大妈咪 事后也觉得很内疚我觉得自己变了,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会换位思考,心怀感恩之心,遇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