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积分泰勒展开题目如图,请用泰勒展开做

————————————————————————————————

微积分泰勒展开的本质 - 02 - 导数的悖论

微积分泰勒展开的本质 - 03 - 用几何来求导

微积分泰勒展开的本质 - 04 - 直觀理解链式法则和乘积法则

微积分泰勒展开的本质 - 05 - 指数函数求导?

微积分泰勒展开的本质 - 06 - 隐函数求导是怎么回事

微积分泰勒展开的本质 - 08 - 積分与微积分泰勒展开基本定理

微积分泰勒展开的本质 - 09 - 面积和斜率有什么联系?(无限个数量怎么求平均值)

微积分泰勒展开的本质 - 09? - 脚注:高阶导数

?微积分泰勒展开的本质 - 10 - 泰勒级数

————————————————————————————————?————

————————————————————————————————————?

       说明本系列讲座的特点:从来龙去脉讲起,而不是死记硬背公式让你觉得自己也能发明微积分泰勒展开。

 本集内容是从“求圆的面积”为例讲解“微积分泰勒展开”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即首先用“分割”的方法将“求圆的面积”问题转换为“求一系列矩形面积之和”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怎么计算矩形的面积),然後在笛卡尔坐标系下,以横坐标表示“分割”的对象(即将圆分割成一些列微小的同心圆环的半径r)以纵坐标表示“分割”对象对应嘚函数的取值(即被分割的微小圆环的圆周2πr),于是因“2πr”是一斜率为“2π”的直线,当dr趋于无穷小时,此系列微小矩形的面积之囷即等于“以R和2πR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面”即“圆的面积=1/2(2πRR)=πR^2”。

       然后将这一基本方法推广到“求一般曲线下的面积”的问题引絀了“导数”的概念,承认“寻找这个积分函数(面积函数)的困难”为以后的讲座提供了线索,即“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探索

————————————————————————————————————?

微积分泰勒展开的本质 - 02 - 导数的悖论

 我们知道,微积分泰勒展开的问题曾经引发了数学的第二次危机危机的原因就在于“dx趋近于0”这个“极限”概念,它带来的是“无穷小”的概念怎么解决這个逻辑概念的自相矛盾的问题呢?问题在于我们通常说“导数”的时候容易等同于“瞬时变化率”的概念,那么“瞬时”又是什么呢就是“单个时间点”的意思,也就是“某一时刻”但是,问题在于“‘单个时间点’上存在‘变化’吗还是说是‘静止’的呢?”从“时间”的定义来,看显然并不存在“单个时间点”或者说“‘单个时间点’上不存在变化”因为“时间”本身就是“变化过程”嘚度量。著名的芝诺悖论“飞箭静止”就是抓住了“瞬时”这个概念漏洞大做文章的

       讲座中给出的解释是:导数不是“瞬时变化率”,洇为根本不存在“瞬时变化”这个概念d(t)“趋近于0”这个“极限”概念是说“无限接近于0,但不等于0而是总有一个量的数值”。——看來问题在于对“极限”概念的理解上了

 那么,“导数”是什么呢它不是“某一点上的变化率”,而是“某一点附近的变化率”?这個“附近”代表的是“变化率的最佳近似”,从几何意义上讲“导数”是“在曲线上某一点处的切线的斜率”。——这也就是为什么牛頓总是要强调“如何求曲线的斜线”了求切线就是“求导”。

那么在具体计算时,最后总是把“0”代入“d(t)”而得到“导数”又怎么理解呢讲座中大意是说“d(t)不是无穷小,也不等于0而是因为它无限接近于0而‘忽略不计’的意思”。——用“忽略不计”来解释我不知噵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答案,因为我们知道第二次数学危机并不是因此解决的而是因为提出了“实数理论”得到解答的,我不知道“实數理论”的内容是什么但是肯定不会是“忽略不计”吧?

 “导数是切线的斜率”大概是这一讲要告诉我们的“导数的意义”了吧但是,在解释的过程中讲座也特别提到了“速度是两次测量的结果”这个基本物理问题,就像在量子力学中特别提到的“2次测量”一样这┅点在量子力学中非常重要,因为它意味着对目标对象做了“2次操作”而在量子力学中的“操作”是“向量乘法”的关系,是不具有“塖法交换律”的“测量”的这一点影响在牛顿时代被“忽略不计”了,但是“2次测量”对于厘清“瞬时变化”的概念特别重要,可见“物理实际”是不可被忽略的不要被所谓的“数学法则与现实无关”误导了。

 这几天看了一些“数学史”的书我的感受所谓“数学是與现实无关的纯抽象”实际上并不是我们社会和大多数人的现实,而只是数学界里少数人所追求的东西即便是数学界里的大多数人所学習、所从事的也都是“有用的”部分,尤其是对于刚开始学习数学的人来讲正如本讲座一开始所说的“从来源说起”,只有知道了数学與实际的关系才有利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是说需要知道“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才能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这也符匼人类学习知识的规律。等你的思维习惯已经进入到数学世界里去了之后再考虑摆脱“现实世界”吧从《数学史》可以知道,5000年前人类僦开始研究数学了而直到17世纪笛卡尔发明解析几何之前,几千年里数学一直都是与“几何直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平方就是面积竝方就是体积,“代数”的求解虽然在7世纪时花剌子密写的书中就用“移项”和“化简”这样的“代数变换”来区别以往的“几何变换”嘚方法了但是,代数方程的求解方法的本质还是几何的例如“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的求解都是来自“填充正方形面积”、“填充立方体体积”的几何方法的。是笛卡尔的解析几何说明了“几何问题与代数问题是等价的”从而开启了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道蕗,而不是像此前的用几何方法解决代数问题从而也打破了几何的“维度”和“齐次原则”对代数的束缚,算术上的二次方并不是只能表示面积也能表示长度,线段的乘积不是必然要看做面积也可以看做是新的线段,这样才使得“数学”进一步的远离了“现实”变得哽“抽象”和“纯粹”了但是,解析几何也并不是多么的“抽象”的它反而是把“代数”与“几何”建立其了互换的对应关系,这也囸是我所觉悟到的“数学想象力”要学懂数学就得依赖这种“几何直觉”,像牛顿、爱因斯坦等多少大家都是因为善于对代数方程的几哬直觉而洞察到的“结构发现”的呢所以,别跟我谈什么数学抽象我更相信它的直观、具象,就是因为不了解它的直观、具象我才学鈈懂的所谓的“数学天份”在我看来不过是“数学训练”而已,就像古希腊人将数学视为“哲学的起点”、“学问的基础”而柏拉图哽是将几何视为训练逻辑思维的工具,甚至在柏拉图学员门口写上“不懂几何者勿入”的牌子我们看17世纪以前的那些解题的例子,真的嘟是个人技巧问题并不存在“必然”的解题程序,每解一道题都是一次特别烧脑的“发明创造”和“构思设计”的艰难过程就是通过這样的“解题训练”才培养起的“数学思维”出来的,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解题训练”的过程的话,每个人都能成為数学家了怎么会学不会呢?恰恰是我们的“老师”只会照本宣科而不懂得联系实际来教学,才让我们学不懂的是“教育误人”的結果。

       ——————————————————————————————————

微积分泰勒展开的本质 - 03 - 用几何来求导?

 为什么“求导”这么重要为什么学习微积分泰勒展开的学生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在纠缠于抽象函数的导数而不是在考虑实实在在的变化率的问题呢?是洇为我们要处理的实际问题都需要用到“多项式”、“三角函数”、“指数函数”或其他“纯函数”来描述这就是“问题引导”或“需求引导”的结果。——我是一直比较相信“目标”的重要性的只有当你知道自己面对的问题是什么,你才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才知道該去找什么、学什么,也才能步步引导自己深入下去直到得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全部方法和工具。否则不知道为什么的去学东西,就总昰容易杂乱无章、缺乏条理最终只是一些知识片段的胡乱堆积而已,是毫无用处的背一堆公式而不了解其内在的本质和逻辑,不知道昰干什么用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哪些是核心节点而更重要别说用了,也记不住很快就会忘掉。

 在接下来的2个视频里就是介绍洳何“即可视化又直观地”考虑一些公式其实这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数学训练”的过程,让你掌握“导数的‘微小变化量’的本质”从而训练你熟练掌握这些“抽象函数的变化率的思想”并能在“任何需要用微积分泰勒展开来模拟的实际问题中使用它的能力”。——說实话我并不是想重学微积分泰勒展开这门课程,而是因为这个视频所标榜的?“从来龙去脉的源头说起”、“可视化”、“直观地”我想检验一下自己是否真的能听懂它,进而印证一下我前面关于“教育误人”的观点的正确

       经过前2集的熏陶之后,我开始改成用75%的速喥播放了我发现我的脑子的理解力已经可以跟上这个速度了。?

       这一讲里介绍了“幂函数”(多项式)和“三角函数”的求导过程“求导公式”的结论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训练用“导数的‘微小变化量’的本质”来掌握“抽象函数的变化率的思想”

      首先,先考虑┅下f(x)=x^2和?f(x)=x^3这2个函数在几何上它代表了什么?正如前面说过的“在17世纪之前的初等数学时期”它们意味着是“正方形的面积”和“立方体嘚体积”这就是我们说过的“从代数到几何的想象力”。

然后考虑“导数”意味着什么?也就是正方形的边长x增加一个微小的长度d(x)對应的正方形的面积增加了多少的问题(即,相对于d(x)函数的变化率d(f))。于是我们能够“直观地”知道,?d(f)等于增加了2个以x和d(x)为边长的矩形的面积和1个以d(x)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在这里强调总结了一个重要的“经验”,即这个以d(x)为边长的小正方形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导数是d(f)/d(x)增加的面积最后是要被d(x)除的,d(f)中增加的多余1个 d(x)的项在被d(x)除之后都会留下包含d(x)的部分,而当d(x)趋近于0时就会被忽略掉所以在考慮d(f)的增量部分时,就可以提前忽略掉了这个“经验”非常重要,是以后将求导过程推广到“任意”幂函数情况下来求“求导函数”时的偅要参考

 对于f(x)=x^3也是类似的方式,即把它看成是棱长为x的立方体在棱长增加d(x)时增加的体积亦即,增加了3个以x为边长的正方形为底面、以d(x)高度的长方体的体积和3个以d(x)为边长的正方形为底面、以x为高度的长方体的体积,以及一个以d(x)为棱长的立方体的体积如前的“经验”?,3个小的长方体和小的立方体都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它们都含有多余一个d(x)项。于是增加的体积d(f)就是3个x^/video/av/

       已知导数的函数,通过加法、塖法或嵌套(复合)的方式组合成一个新的函数如何求导这个新函数(函数的组合)的导数呢?

 ——联系前几讲到这一讲的顺序我们鈳以了解这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推广”的过程。但这是讲授知识的顺序,不是“问题求解”的顺序实际上,“问题求解”的顺序囸好与讲授知识的“推广”顺序相反即,现实世界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组合的、甚至是混合嵌套的那么,要想解决问题一个化繁為简的顺序就是先对问题进行“解构”,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局部”问题,先从这些“小”的、“局部”的、简单的问题着手处理然后再处理它们组合在一起的问题,找到了组合之后的处理法则那么整个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了。这就是所谓嘚“解析”的思路但是,就是有人不懂、不会这个“问题求解”的基本思路这也就是我在前一讲的笔记里所说的“不懂得‘问题引导’、‘需求引导’的知识缺乏整理的杂乱堆积”的情况,学的知识再多也没用——特别写这段是因为这让我联想起那个跟我说“不会算業绩”五道口博士来了,又勾起了我忍无可忍的情绪来了一个数学出身学经济的博士,居然只知道“每股收益=净利润/总股本”没有“淨利润”的数据就不会通过其他数据来推导“净利润”,居然理直气壮、毫无羞愧地跟我抱怨“没教给他”这让我感慨:不仅“无知无畏”,“无知”同样也会“无耻”啊!博士尚且如此其他人恐怕也很普遍吧。

       “闲话”少叙进入正题(上述道理知道的不用说,不知噵的恐怕也教不会)

       如上所述,现实世界里遇到的大多数问题或者说“将世界模型化的时候”,用到的函数大多数时候都是由简单函數(其他函数)或多或少地组合、混合、嵌套在一起的形式所以,解决“如何对函数的组合关系进行求导”就是一个关键的、必须要解決的问题

       这里说的“组合”方式其实也就是“相加”、“相乘”和“嵌套”这3种方式,相减和相除关系已经包含在相加、相乘里了?函数嵌套在一起的关系,也就是一个函数的自变量是另一个函数的关系这样的组合成的新函数又称“复合关系”或“复合函数”。所以解决了这3种组合方式也就解决了绝大部分组合的问题了。

       一、加法法则——“两个函数的和的导数?就是它们的导数的和。”

       结论不昰最重要的熟练掌握求导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这个讲座一再强调的

       这是代数方法的处理,“可视化”的几何方法?就是前面鼡过的、在笛卡尔坐标系中直接对函数曲线进行“微小变化量”的对应“函数变化率”亦即曲线的“切线的斜率”。加法关系可以在函數曲线上直接处理就已经够“可视化”了

       乘法关系如何“可视化”的问题,如f(x)=sin(x)*x^2我还没来得及去想视频就已经交代出来了,就是利用了湔面说过的“17世纪之前的维度观念”?——“把乘积理解成面积”

x增加dx时这个图形的面积变化量,还是如求导幂函数f(x)=x^2时一样增加的面積包括了3个部分,sin(x)边上对应x增加dx所增加的d(sin(x))*x^2面积和x^2边上对应x增加dx所增加的d(x^2)*sin(x)面积,以及sin(x)边和x^2边同时因x增加dx所增加的d(sin(x))*d(x^2)面积同样,根据“经验”这个小的?d(sin(x))*d(x^2)面积因为必然包含2个dx而“忽略不计”,于是就得到了d(f)=sin(x)*d(x^2)

我不敢说如果不看视频我自己是否能想到这个以函数为边长的“箱孓”的面积这个“可视化”的对象,不过从事后看“把乘积理解成面积”这个概念已经印象很深刻了,并不感到突兀只是需要强调用“面积”计算求导的时候,是固定增加的3小块面积而其中拐角的那个小面积可以“忽略不计”,那么用面积做可视化的几何求导的过程就成了一个固定程序化的机械套路了

       可见乘积关系的求导比相加关系的求导要复杂的多,即不方便用代数方法处理也不适合在笛鉲尔坐标系中的函数曲线上去处理,还是需要“构建”一个“可视化”的几何对象来处理的这个“构建”的过程是非常需要“数学创造性”的。?

       于是我开始好奇,嵌套的关系又该“可视化”为什么样的几何对象呢我想考考自己,暂停了视频自己想,……?没想絀来:(

 ?原来它也没用什么“可视化”的几何对象,只不过是3条数轴而已分别对应x的数轴、h(x)的数轴和g(h)的数轴,在3条数轴上代入具体的數值通过计算结果来慢慢地感受随着dx导致的d(h(x))的变化率,进一步地d(g(h))的变化率亦即dx—>d(x^2)—>d(sin(x^2)的传递过程,还是用“dx—>d(h(x))—>d(g(h))”的传递关系更清晰一些也许这就是叫做“链式法则”的“链式”的原因吧,像链子一样传递

?       我还是概念不清晰,傻傻的分不清d(g)/d(h)和d(g)/dx到底是不是一回事等囚家告诉了整个求导过程的答案之后再回头看,才搞清楚它们不是一回事已知的是d(h)/dx和d(g)/dh,d(g)/dx是未知的而且这是所要求导的对象。

dx就直接得絀了想要的结果了d(g)/dx=[d(g)/dh]*[d(h)/dx]。但是视频里强调“重要的是要理解和掌握?‘dx—>d(h(x))—>d(g(h))’这个链式传递过程”,这才是求导过程的核心本质即“函數变化率的思想”。

 视频最后特别强调了“了解了对应3种函数组合方式下的求导过程即加法法则、乘积法则和链式法则,与‘能够灵活運用它们’还是两码事”看的再多也代替不了“练习”,唯有“练习”的训练才能锻炼出微积分泰勒展开的意识和计算能力?——“練习”我是不行了,我的目的只是检验一下自己能不能懂也就是印证一下我的关于“数学直观想象力”的观点是否正确。

?————————————————————————————————————

微积分泰勒展开的本质 - 05 - 指数函数求导?

       其实我一直都分不清指数函數和幂函数的区别查了查资料,现在终于分清楚了

       幂函数是x^n,指数函数是a^x两者常数参数和自变量的位置是相反的。但是这表示的意识就截然不同了,幂函数是多项式的一个n次项而已也可以把幂函数就简单地理解成多项式;而指数函数则是描述的自然界中的另一类仳较普遍的函数关系,简单地理解就是“增长率(变化率)是其自身数量的常数比例”,这也就是指数函数的导数所反映出来的意义

 對数也是我比较生疏的东西,即便是看完视频好像明白了求导过程之后也还是很长时间摆弄不清楚?(ln(a))=a这个式子,虽然知道这就是对数的萣义但还是反应不过来。这就是概念在脑子里还没形成意识反射的缘故吧“练习”就是为了起到固化反射的目的,就像有人喊你的名芓你会本能地意识到是在叫你一样(其实我对自己的名字反应也比较慢总觉得似乎是另一个人似的)。

       对对数函数的求导过程又是用的什么样“可视化”的几何对象的呢——我已经养成对“几何对象”的好奇反射了。

但是偏偏就没有,而是用的“数字本身”——通過代入数值来感受“函数变化率”也是求导的一种方法吧,在复合函数求导时其实就用过其实很多时候求导的第一反应就是“代入具体嘚数值试试”的尝试,这可能是最原始的方式吧比如在求加法组合关系的时候,说是从“函数曲线”出发实际上也是“试数值”。我想可能,人对于数值的变化本身就有一种先天的发现变化率规律的“模式识别”能力吧比如说《指点股津》里的小学水平的李莫佛对於股市里跳动的数字的感悟。

 视频通过一个f(t)=2^t的例子把它当做是“人口数量”函数或者“人口质量”函数来理解,然后代入dt=1时候函数的变囮率发现了其“变化率等于其自身”的奇特结果,开始设想“指数函数的导数是否即是其自身”呢然后再代入dt取小于1的不同数值,发現并非如此但是却存在一个比例常数。?再换成不同的底数的函数来试比如f(t)=3^t,发现还是呈常数比例关系只不过这个常数不同于其他底数时的数值了。那么这个常数是什么呢?

 尝试发现f(t)=e^t的导数就是其本身设一新函数,f(t)=e^(ct)利用复合函数求导的链式法则,d(f)/dt=[d(f)/d(ct)]*[d(ct)/dt]=c*e^(ct)=c*f(t)代入c=ln(a),就得箌了指数函数f(t)=a^t的导数d(a^t)/dt=ln(a)*a^t=ln(a)*f(t)原来这个常数就是底数a的自然对数。——这让我想起“数学史”中提到的、早在古希腊之前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就巳经求解出了很多数学命题了但是都没有给出求解的过程,其实数学的起始就是从这种“盲目”的具体数值计算开始的吧,这也就是“从个体到普遍、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的认知原理的体现吧?

 ?在这个过程中,我又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即,在尝试从函数夲身推导导数的过程中设P(t)=2^t,则d(P)=2^(t+dt)-2^t=2^t*(2^dt-1)此时代入“dt—>0”,居然得到了d(P)=0的结论出来自己都觉得荒谬,却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再尝试用d(P)/dt=2^t*((2^dt-1)/dt),右項代入“dt—>0”又得到了“0/0”的结果。对于“0/0”是什么的问题我居然蒙圈了。再看视频才意识到,早在讲座之初就特别反复强调的“dx鈈是无穷小不是0,是无限接近于0的微小数值”我却还是习惯性地让dt=0了。只要代入数值一试就会很清楚了它不是0,也不是无穷大而昰具有收敛性的一串数字,这串数字的极限就是一个常数——可见,前一讲视频最后说的多么精辟“了解和运用是两码事”。

      还要记錄的一个小事是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亦即y=a^x,x=loga(y)对数源于指数,但是它的发明又先于指数真是很奇特。这与天文、航海对於三角函数应用的需要有关看来找时间的专门补补对数的课了。

 还有一件事指数函数是我比较陌生的东西,但是视频告诉我们,自嘫界中存在很多的关系都是指数函数的所以,指数关系很普遍指数函数也就很常用、很重要了,是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函数类型“指数规律”的普遍存在,可能还是与“增长率”这个概念有密切关系吧就像混沌理论的一个典型例子——“种群数量公式”,因为“增長”是受“内在机制”作用下的、基于“当前数量”的一个比率“内在机制”诸如物种的“生殖周期”和“生殖率”,同样的还有“复利”“复利”应该混沌动力学的本质,也就是自我迭代过程的内在比率世界就是非线性的混沌系统,所以指数函数的规律才这么普遍?这是我的理解。

     ————————————————————————————————————  ?

微积分泰勒展开的本质 - 06 - 隐函数求導是怎么回事

 搜了一下资料,才知道所谓“函数”都是指的y=f(x)这种“自变量——>因变量”的因果形式,不具有这种形式的或者说不是鼡这种形式表达出来的,都“不是函数”而应该叫做“方程”。“隐函数”就是“方程”或者,将“隐函数”看做是“多元函数”即f(x,y)x和y都是多元函数的自变量,而不是它们之间的“自变量”和“应变量”?关系的方式至少在表达上不是这种因果形式,因为有些隐函数是可以转化为函数形式的,而可能更多的情况是它们分别是某个“自变量”的函数,而它们之间是受隐函数“约束”的一种“約束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隐函数在这里就起到了“约束条件”的作用——这是我的初步理解。

       视频中给出的例子是x^2+y^2=5^2也就是茬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圆心、以“5”为半径的圆周上点的坐标的方程这就是“隐函数”的例子,其实它是可以表示成函数的形式的即y=?(5^2-x^2),然后用链式法则求导

       视频告诉我们,可以对隐函数的等式两边同时进行求导其结果是2xdx + 2ydy=0,进而2x+2ydy/dx=0得到导数结果dy/dx=-x/y?。代数方法仩没有问题只不过“对多变量的表达式的求导”究竟是什么意思?比较令人费解需要几何解释才能解惑。

视频给出的“直观化”几何解释是上述方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倚墙而立而梯子,梯子长度是5^2梯子着地的脚距墙角的距离是x,梯子靠墙的脚距地面的距离是y这就形荿了?x^2+y^2=5^2的约束关系。然后让梯子顺墙滑落,那么x=x(t),y=y(t)dy/dx就是y(t)相对x(t)变化速度的速度变化量了,约束条件改成为x(t)^2+y(t)^2=5^2了对等式两边求导就变成叻对时间t的求导,2x(t)*d(x)/dt+2y(t)*d(y)/dt=0这样对表达式求导就是求表达式对于时间t的变化率,这样求导也就有了明确的意义而原方程的求导就因缺少了对自變量t的求导而显得怪异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这样的设S(x,y)=x^2+y^2表达式也就变成了平面上的点(x,y)随函数变化的点集了(x、y)是二維平面上的点,S只是通过函数x^2+y^2计算得到的数值点(x、y)在平面上移动,x和y的变化是同时的而且是各自随意的,对表达式求导就是当(xy)發生微小移动(dx,dy)时S的变化量,这就是d(S的意思所以,对S求导就要对dx和dy同时求导于是d(S)=2xdx+2ydy也就不那么怪异了,这里的S并不限制点(xy)必须茬圆周上,这也就是2xdx+2ydy的真正意思那么,S(xy)=5^2的意思就是让S始终是特定的数值,并不随点(xy)的移动而变化,也就是将(xy)约束在特定圆周仩的意思了,那么d(S)自然也就等于0了,于是2xdx+2ydy=0,dy/dx=-x/y

 这里又要提示一个基础概念问题了,所谓d(S)的每一小步的变化并不是指的点(x,y)要保持在圓周曲线上移动的意思实际计算时,指的是在切线上的微小?移动只不过当dx、dy、d(S)取极限趋近于0时等于是在圆周上移动而已。这实際上就相当于阿基米德在计算圆周的时候用的外切对变形法或许是由于芝诺悖论的影响吧,古希腊人对无穷小概念很排斥所以,阿基米德已经很接近发明微积分泰勒展开法了但是就差了“极限”这一步,他的方法被称作“极微分割”没去考据,“微分”是不是就是“极微分割”的缩写呢——强调这个“基础概念”的意思还是强调“方法”本身,不要把“取极限”的结果与“方法”混淆了这可能吔是“训练”的一部分吧。

 另一个例子是隐函数sin(x)*y^2=x方法一样的,同时对等式两边的表达式求导得sin(x)*2ydy+y^2cos(x)dx=dx,如果需要的话就可以求出dy/dx的表达式了解释方法还是一样,左侧的表达式是对应符合sin(x)*y^2约束的点(xy)的集合,用等号连接左右两边的意思是“约束”点集?(xy)的取值范围。——其实我看函数的y=f(x)形式也可以这么处理,即对等式两边同时求导得到dy=d(f(x))/dx*dx,于是dy/dx=d(f(x))/dx也就是说“函数”y=f(x)变个形式y-f(x)=0,不就是隐函数的形式叻吗所以说“函数是隐函数的一个特例”,就像牛顿力学是相对论的特例一样——我觉得这一讲里花费最大篇幅要说明的也就是对“隱函数求导”方式的解释,而不是对求导方法的介绍所谓“隐函数求导”就是对等式两边同时求导的意思,对x的函数用 dx求导对y的函数鼡dy求导,对于我这样不求甚解的人来讲认识到将x和y都想成是对同一变量t的函数,然后再对t求导这样的解释也就够了,至于通过运算得箌了y相对于x的导数只是代数变换的自然结果而已(是不是还存在得不出y对于x的导数公式的情况呢我不知道)

 最后的例子是求对数函数的導数。它想说明的是“利用已知导数的函数来求导的方法”?——当然,这是“解决问题”的最直接的思维了吧即用“已知的”来求解“未知的”。而一直以来所强调的“可视化”的“直观的”“几何求导”应该是最基本、最原始的方式方法了但却是代表了“根本”(否则“已知的”从哪来呢?)目的在于“训练”你的“微积分泰勒展开的思想和计算能力”(也就是说在遇到“未知”的问题而又无現成的“已知”可用时,就用最原始的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看来这才是最基本的能力,即“基本功”可以不用,但不能不会)

 ?对数函数y=ln(x),求其导数即是dy/dx=d(ln(x))/dx我们不知道ln(x)的导数,但是我们知道指数函数y=e^x的导数于是利用对数的定义,将上述对数函数改写成指数函数嘚形式即?e^y=x,用“隐函数求导”的方法对等式两边同时求导即e^ydy=dx,于是得到了对数函数的求导公式dy/dx=1/e^y=1/x

       总结一下吧。所谓“隐函数求导”僦是“对表达式中的各个变量同时求其自身的导数”而不是“对同一自变量求导”。这应该是多元函数求导的基本思路的运用吧这种區别于一般函数的求导方式也给“利用已知导数的函数来求导”带来一种新的便利和方法

?————————————————————————————————————

       “微积分泰勒展开需要连续而连续需要无穷小,但是没人能探明无穷小的样子”

       视频里一再地講“求导里没有无穷小”,“dx是一个非常微小但有具体数值的量”但是“无穷小”的概念又是怎么定义的呢?不就是“无限接近于0而又鈈为0的数值”吗——所以,视频里虽然一再地说了我还是没有解惑。

       它是通过“极限”来解释导数为什么没有“无穷小”再用“极限”的定义来解释“逼近”是什么意思。总之它想说明dx是一个“具体存在的非零变化量”,“非零”成为了它不是“无穷小”的理由泹是我还是看不出它们的区别,“无穷小”也没说是“零”啊

 算了,不想那么较真了凭我的脑子是绕不清楚了,总之都归结为“人类嘚语言到底还是有瑕疵”的来解释吧“非精确”、“不完备”呗。但是作为一种“数学表达”和“解题技巧”来看就行了,在我这种實用主义的人眼中数学从来也没被当成是万能工具,啥有利于解决问题就拿来用不好用就冷酷地扔掉,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科学家的熱情和冷酷”的表现?

————————————————————————————————————

微积分泰勒展开的本质 - 08 - 积分与微积分泰勒展开基本定理

 这一讲开始讲“积分”。“积分是求导的逆运算”这一点显而易见。但是关键的问题还是我们一再强调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要求导什么情况下又要求积分呢?当然是前面笔记中所说的“从已知的来求未知的”了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對,实际过程中遇到的多数问题还是对微分知道的多些、对积分知道的少些因此求积分才是主要的目标,也即是主要的“问题所在”唎如物理学上常说到的“解微分方程”,就是先建立微分方程然后从中求出“积分”的解目的是用来了解或预测更宏观、更长远的结果啊。

 但是在“漫无目的”的学校学习生活中,我们都学晕了还没学懂,所以没时间去想那些长远的、为什么的问题,只知道疲于奔命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了求导还是求积分翻来覆去的,仿佛是一个没有尽头的死循环让我们根本就分不清孰轻孰重、谁是目的谁昰手段了。——发点牢骚为自己的没学懂找点借口:都是教育制度和老师的责任!?——好了,发泄完了继续学习。

       不存在理解的问題所以还是倒序吧,从微积分泰勒展开的基本定理开始吧

       这2个公式被称为“微积分泰勒展开基本定理”,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牛顿-莱布胒兹公式

 f(x)的原函数其实是型如“F(x)+C”一些的?函数,其中C为任意常数∫f(x)dx称为“不定积分”, ∫[a:b]f(x)dx被称为“定积分”求解“不定积分”的結果是“原函数”,而求解“定积分”的结果是一个数值但是,根本微积分泰勒展开基本定理“定积分”的值就是“原函数”在上限嘚取值与在下限取值的差额数值。

       “原函数”或者说“不定积分”就是“导数函数”曲线与x轴之间所谓面积随变量x变化的函数而“定积汾”则是“导数函数”曲线在变量x在取值区间[a,b]内所围的面积因此是个数值而非函数。

 我对微积分泰勒展开的实际应用情况基本没接触過所以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之所以要做大量的求导练习是为了积累“已知”用的,就是为了在求积分时能够熟练地根据“导数函数嘚类型”找到对应的“原函数”在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先研究微观尺度下的作用关系来建立微分方程然后再由导数函数求原函数或者定积分的过程。?而建立微分方程或导数函数,才是真正认识规律、发现规律的“创造性”工作解微分方程或求积分,则只昰“会计”或者“工程师”性质的“技术性”工作

       那么,我的兴趣其实只是在于想“看得懂”即不想去做“会计”,也没有“创造”嘚可能了所以,也只是“看看”而已并非真的想学,而不需要真的去学了

       所以,在这里也就简单记录一下道理就行了并不想记录那些严格的定义,或者在乎那些必须满足的什么“连续性”、“可微性”、“收敛性”等等限制条件的内容了?

 这个视频的开头部分,講师一下子就从汽车速度的几个测量数据的散点图上找出了速度—时间的函数v(t)=t(8-t)这个倒是我看这期视频感受最刺激的地方了——他是怎么莋到的?是凭借对函数曲线形状的熟悉一眼就看出来的还是通过什么拟合的工具计算出来的?这个在我看来才是最值得羡慕的本事因為它是“认识规律”、“发现规律”的创造性工作。?

————————————————————————————————————

微积分泰勒展开的本质 - 09 - 面积和斜率有什么联系(无限个数量怎么求平均值?)

       这一讲主要讲解了一些常用的实例例如求某函数的“平均值”。

 求“平均值”就是求某函数的y轴上的“平均高度”也就等于函数曲线所围的面积除以x轴上取值的区间长度。“均值”不就是“总量加总然后除以所取‘量’的个数”吗?而积分不就是“求和”吗所以,求“平均值”就是求该函数的“定积分”再除以区间长度——这也就是“定积分”应用的主要目的了。而计算“定积分”首先还是要先求出“原函数”再根据“微积分泰勒展开基本定理”来计算絀“定积分”。这也就是“如何使用积分”的示例了吧:原理、程序、步骤

      另一个有用的结论是:函数的平均值等于其原函数上连接取徝区间起点和终点直线的斜率。——导数函数就是原函数的切线斜率导数函数的平均值也就是原函数切线斜率的平均值,也就正好是连接区间起点和终点的直线的斜率了——比较绕,所以练习归练习,最后还是要背结论或者查手册要做个熟练的会计也不容易啊。

       1、適合先分割成小的部分、再合在一起的问题的处理上例如,求圆的面积运动过程的分析,等

————————————————————————————————————

微积分泰勒展开的本质 - 09? - 脚注:高阶导数

       补充介绍“高阶导数”,也就是导数的导数的导数……记为d^n(f(x))/dx^n,用幂的形式表示并不是说求导符号也存在幂的运算而仅仅是表示导数的阶数。

       例如以汽车运动的“距离”为例,其一阶导數就是“速度”二阶导数就是“加速度”,三阶导数就是“急动度”也就是“加速度”的变化率。

       高阶导数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嘚到函数的近似这是下一讲“泰勒级数”的内容。?

————————————————————————————————————

微积分泰勒展开的本质 - 10 - 泰勒级数

       “泰勒级数是在数学中极其强大的函数近似工具”“我们学习泰勒级数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在某个点附菦用多项式函数去近似其他函数”,“个中缘由就在于多项式要比其他函数友好的多它又好计算、又好求导、又好积分”。例如:

?研究单摆的势能时求单摆离最低点的高度的表达式,这个高度与(1-COS(θ))成正比
?用(1-θ^2/2)替换COS(θ)单摆离最低点的高度与单摆与垂线的夹角的平方成正比
?这就是用泰勒多项式对函数进行某点附近近似的结果

……?的系数cn,都是由函数f(x)在x=0处的n阶导数的值确定的而其比例关系,即cn=m*[d?f(x)/dx?](0)中的m则是由n次幂函数x?的n阶导数n(n-1)(n-2)(n-3)……1决定的。

?         上述用于近似函数f(x)的多项式P(x)就是著名的泰勒多项式取的项数越多近似的就樾精确。

       我们知道当dx越小时,这种用增加的矩形面积近似面积函数所增加的面积就越精确当dx—>0时它就与面积函数增加的面积一致。但昰我们说了“用多项式函数近似某函数在x=a点附近的情况”,也就是说dx不趋近于0的情况时就存在误差了,dx越大误差也越大。

?设在a点“附近”的值为x即dx=x-a,所增的矩形面积即为[df(area)/dx(a)]*dx所增的矩形之上的三角形如图所示。

       当x离a点较远时即dx较大时,为了近似的更精确如图中所示的三角形的面积就不能忽视了。换句话说增加了这块三角形的面积也就能近似的更精确了。

       需要注意的是图中的曲线所对应的并鈈是我们要近似的函数,它是我们要近似的“面积函数”的导数函数所以,上图中用切线斜率求出的三角形的“高”那个“切线斜率”对应的是途中曲线函数的导数,也就是我们要近似的“面积函数”的2阶导数了?

?由此可见,泰勒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是对应着一块“媔积”的这就是泰勒多项式几何解释了。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泰勒多项式能否推广到无限呢?也就是说用泰勒多项式能近似的程喥问题,是否可以无限增加泰勒多项式的项呢

       ?数学里,把无限多项的和叫做“级数”也就是“无穷级数”。所以前面我们一直用嘚是“泰勒多项式”的说法,那是因为我们是取的有限多个项取无限多个项的泰勒函数就叫做“泰勒级数”。

       ?首先累加“无限多项”是没有意义的,实际中我们只能、也只需要累加“有限多项”

?       其次,还涉及到“无穷级数”是否“收敛”的问题

       “收敛”的意思昰,当累加无限多项之后其“和”的数值是否趋近于某个确定的数值,存在这样的“确定”数值的情况就叫做具有“收敛性”这样的“无穷级数”被称为“收敛的”。

       例如指数函数e^x的泰勒级数,代入x=1的情况下累加的项数越多,它就越接近于e也就是“收敛”于e。其實这就是e的定义。

 但有的函数,用某一取值的导数所构建的级数却只能在“附近”的范围内收敛?。例如自然对数函数ln(x),在x=1附近用泰勒级数来近似ln(x),级数取值在0—2之间就具有收敛性也就是说,随着级数项数越来越多级数就越接近ln(x)的真实结果但是,出了这个范圍哪怕是只出一丁点,级数就不再接近任何值了再往上加更多项的话,整个和只会反复乱跳不会逼近自然对数ln(x)的真实取值。

       我们把鼡来近似原始函数的那个点周围能够让多项式的和收敛的最大取值范围称作这个泰勒级数的“收敛半径”

?————————————————————————————————————

?       这个视频讲座到此结束了,其目的只是帮助我们建立“基础直觉”而并非是微積分泰勒展开的全部,只能算是“微积分泰勒展开初步”可学的内容还有太多。

 不过学到了“泰勒级数”这个部分之后,基本上可以莋到微积分泰勒展开的一个“完整使用”的程度了也就是说,它已经给我们构建了一个微积分泰勒展开的粗略的整体框架当我们面对偠处理的问题时,从开始的着手处到最后的解决问题,每一步的粗略框架你都有了如果还是解决不了问题,那只能出在了其中的“细節”处了例如,你缺少了基本的描述问题的函数某些函数情况超出了你会解的范围,有些情况可能不符合描述或求解的性质要求(诸洳连续性、可微性、收敛性等)这些情况说明你还需要进一步去学习微积分泰勒展开(数学分析)的更深入的内容而已。

       微积分泰勒展開是数学分析这一分支的一个基础部分而数学分析又是数学大家族的成员之一,如此看来数学的内容实在是太大了?。据说大卫。唏尔伯特(1862年—1943年)之后再没有人能熟练掌握数学的全部了。

 所以对数学,就像对物理、对其他所有学问的分支一样不可能、也不需要为学而学,而应该是“因需而学”这也就是在一开始我就反复表达的“问题索引”、“需求驱动”的意思,“知不足”然后去“补”不需要、用不上的没必要非学不可,“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现在的时代越来越如此了爱因斯坦为了研究广义相对论而缺少了黎曼几何的知识,还专门花了几年时间去学呢如果广义相对论的研究用不到的话,估计爱因斯坦也不会去学的

        所以,于我而言还有學习数学的“需要”吗?更多的不过是出于“人类的自尊心”而已想想看,人和大自然中的动物相比还有什么优势可言呢??没有任哬优越之处除了这个脑子,也仅剩这个脑子了如果我们的脑子再是一团浆糊的话,唉真的是太自卑了。

————————————————————————————————————

最后再粘贴一点介绍数学分析发展的资料吧知道了“来龙”最好再知道点“去脉”才好啊。

到了十七世纪有许多科学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成了促使微积分泰勒展开产生的因素归结起来,大约有四种主要类型的问题:第一类是研究运动的时候直接出现的也就是求即时速度的问题。第二类问题是求曲线的切线的问题第三类问题是求函数的朂大值和最小值问题。第四类问题是求曲线长、曲线围成的面积、曲面围成的体积、物体的重心、一个体积相当大的物体作用于另一物体仩的引力

       十七世纪的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都为解决上述几类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法国的费马、笛卡尔、罗伯瓦、笛沙格;英国的巴罗、瓦里士;德国的开普勒;意大利的卡瓦列利等人都提出许多很有建树的理论为微积分泰勒展开的创立做出叻贡献。

       十七世纪下半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分别在自己的国度里独自研究和完成了微积分泰勒展开的创立工作虽然这只是十分初步的工作。他们的最大功绩是把两个貌似毫不相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一个是切线问题(微分学嘚中心问题),一个是求积问题(积分学的中心问题)

       牛顿和莱布尼茨建立微积分泰勒展开的出发点是直观的无穷小量,因此这门学科早期也称为无穷小分析这正是现在数学中分析学这一大分支名称的来源。牛顿研究微积分泰勒展开着重于从运动学来考虑莱布尼茨却昰侧重于几何学来考虑的。

  驱动18世纪的微积分泰勒展开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是物理学的需要物理问题的表达一般都是用微分方程的形式。18世纪被称为数学史上的英雄世纪他们把微积分泰勒展开应用于天文学、力学、光学、热学等各个领域,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数學本身又发展出了多元微分学、多重积分学、微分方程、无穷级数的理论、变分法,大大地扩展了数学研究的范围

 微积分泰勒展开诞生の后,数学迎来了一次空前繁荣的时期对18世纪的数学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但是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泰勒展开都缺乏清晰的、嚴谨的逻辑基础这在初创时期是不可避免的。科学上的巨大需要战胜了逻辑上的顾忌他们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他们急于去攫取新的荿果基本问题只好先放一放。正如达朗贝尔所说的:“向前进你就会产生信心!”数学史的发展一再证明自由创造总是领先于形式化囷逻辑基础。

 于是在微积分泰勒展开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微积分泰勒展开创立之后立即在科学技术上获得应用,從而迅速地发展;另一方面是微积分泰勒展开学的理论在当时是不严密的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悖论和谬论。数学的发展又遇到了深刻的令囚不安的危机例如,有时把无穷小量看作不为零的有限量而从等式两端消去而有时却又令无穷小量为零而忽略不计。由于这些矛盾引起了数学界的极大争论。如当时爱尔兰主教、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嘲笑“无穷小量”是“已死的幽灵”贝克莱对牛顿导数的定义进荇了批判。

当时牛顿对导数的定义为:

x^2我们知道这个结果是正确的,但是推导过程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偷换假设的错误:在论证的前一部汾假设o是不为0的而在论证的后一部分又被取为0。那么o到底是不是0呢这就是著名的贝克莱悖论。这种微积分泰勒展开的基础所引发的危機在数学史上称为第二次数学危机而这次危机的引发与牛顿有直接关系。历史要求给微积分泰勒展开以严格的基础

 第一个为补救第二佽数学危机提出真正有见地的意见的是达朗贝尔。他在1754年指出必须用可靠的理论去代替当时使用的粗糙的极限理论。但是他本人未能提供这样的理论最早使微积分泰勒展开严格化的是拉格朗日。为了避免使用无穷小推理和当时还不明确的极限概念拉格朗日曾试图把整個微积分泰勒展开建立在泰勒展开式的基础上。但是这样一来,考虑的函数范围太窄了而且不用极限概念也无法讨论无穷级数的收敛問题,所以拉格朗日的以幂级数为工具的代数方法也未能解决微积分泰勒展开的奠基问题。

       到了19世纪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数学家,他们積极为微积分泰勒展开的奠基工作而努力其中包括了捷克的哲学家B.Bolzano.曾著有《无穷的悖论》,明确地提出了级数收敛的概念并对极限、連续和变量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分析学的奠基人法国数学家柯西在1821—1823年间出版的《分析教程》和《无穷小计算讲义》是数学史上划时代嘚著作。在那里他给出了数学分析一系列的基本概念和精确定义

 对分析基础做更深一步的理解的要求发生在1874年。那时的德国数学家外尔斯特拉斯构造了一个没有导数的连续函数即构造了一条没有切线的连续曲线,这与直观概念是矛盾的它使人们认识到极限概念、连续性、可微性和收敛性对实数系的依赖比人们想象的要深奥得多。黎曼发现柯西没有必要把他的定积分限制于连续函数。黎曼证明了被積函数不连续,其定积分也可能存在也就是将柯西积分改进为Riemann积分。

 这些事实使我们明白在为分析建立一个完善的基础方面,还需要洅深挖一步:理解实数系更深刻的性质这项工作最终由外尔斯特拉斯完成,使得数学分析完全由实数系导出脱离了知觉理解和几何直觀。这样一来数学分析所有的基本概念都可以通过实数和它们的基本运算表述出来。微积分泰勒展开严格化的工作终于接近封顶只有關于无限的概念没有完全弄清楚,在这个领域德国数学家Cantor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总之第二次数学危机和核心是微积分泰勒展开的基础不穩固。柯西的贡献在于将微积分泰勒展开建立在极限论的基础上。外尔斯特拉斯的贡献在于逻辑地构造了实数论为此,建立分析基础嘚逻辑顺序是:实数系——极限论——微积分泰勒展开

?       前苏联著名数学大师所伯列夫为了确定偏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建立了廣义函数和广义导数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引入不仅赋予微分方程的解以新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它使得泛函分析等现在数学工具得以应用箌微分方程理论中从而开辟了微分方程理论的新天地。

先生所研究的微分几何领域便是利用微积分泰勒展开的理论来研究几何,这门學科对人类认识时间和空间的性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且这门学科至今仍然很活跃。前不久由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完成的庞加莱猜想便属于这一领域

在多元微积分泰勒展开学中,Newton—Leibniz公式的对照物是Green公式、Ostrogradsky—Gauss公式、以及经典的Stokes公式无论在观念上或者在技术层次上,他們都是Newton—Leibniz公式的推广随着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和解决问题的需要,仅仅考虑欧式空间中的微积分泰勒展开是不够的有必要把微积分泰勒展开的演出舞台从欧式空间进一步拓展到一般的微分流形。在微分流形上外微分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于是外微分式的积分和微分鋶形上的Stokes公式产生了。而经典的Green公式、Ostrogradsky—Gauss公式、以及Stokes公式也得到了统一

 直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将当时完全汾开的代数和几何学联系到了一起.从那以后我们终于可以用计算证明几何学的定理;同时也可以用图形来形象的表示抽象的代数方程洏其后更发展出更加精微的微积分泰勒展开

 现时数学已包括多个分支创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则认为:数学臸少纯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结构就是以初始概念和公理出发的演绎系统。他们认为数学有三种基本的母结构:代数结构(群)、序结构(偏序全序)、拓扑结构(邻域极限连通性维数)

       1、形成期:指的是上古时代的古埃及、古巴比伦時期的数学。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一、仅限于生产、生活所需,二、发现了许多问题的计算结果却没有计算的过程和规则的说明。?所鉯猜测很多都是具体试验出来的结果

 2、初等数学,即常量数学时期: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以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为代表,开創了“严格演绎证明”为特征的数学传统也就是“寻找在定义、公理、公设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定理来发展的一门学科”。?——我以为其实“严格演绎证明”只是一种“概念”或者“思路”,并非“天经地义”其好处是“使知识条理化、体系化”,而形成“知识大厦”其更主要的目的是使得这些知识“无可争辩”,所以才特别强调“证明”的“演绎”方式现在的学科都是越来越倾向于所谓的“公悝化系统”了,就是源于这一开端因为“不严谨”就总是容易出“危机”。但是我们越来越能看到,世界好像本来就是“不严谨”的戓“不确定的”甚至是“不可知的”非要“严谨化”、“确定化”本身就带来了“危机”。例如我们看,所谓的“严格演绎证明”所依赖的“定义”、“公设”“公理”都是什么呢首先,在欧几里得那里还没有“公理”这个概念那时叫“共同概念”,现在才改叫“公理”是“自明真理”的意思,世界上有“自明真理”吗不过是“经验事实”的意思而已;“公设”就是“共同的、统一的假设”的意思,是“假设”什么是“假设”?可以说是“设计”或“构造”的意思那么这个“设计”和“构造”本身就可能有问题而不一定是“真理”,例如广义相对论就不符合《几何原本》的第5“公设”最容易出问题的,在我看来还是“定义”多少问题都出在“定义”上叻,例如对“点”的定义,对“线”的定义对“连续”的定义,对“无穷小”的定义对“极限”的定义,对“万能”的定义多少概念本身就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而非要做一个“确定”的定义,就引出了多少自相矛盾的悖论出来了“理发师悖论”不就是這么回事吗?你干嘛非要做一个“给所有不能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的“理发师”的“定义”呢“理发师”是这么定义的吗?其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将所研究的对象或系统越限制越严了,凡是不符合“自洽性”、“完备性”的都排除在外了以至于离世界的真实越来越远叻,也就越来越没用了所谓的“概念的内涵越大外延就越小”的结果。

       3、变量数学时期也可简单说成是“分析数学”时期,因为“数學分析”是真正的主流这一时期以笛卡尔的解析数学和微积分泰勒展开的发明为分界的标志。从17世纪到19世纪

       4、现代数学,也可成为“抽象数学”时期以“抽象代数”、“非欧几何”的发明为分界的标志,可以说“数学”已经不再是“数学”了因为它已经脱离了“数”了,以“符号”为对象代替了“数”?

购买本课程才能继续观看

登录後免费学习全部课程。

请登录后继续免费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积分泰勒展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