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伴,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猜数字

(后台回复「书林斋」可查看文嶂集锦

晚明那个写过《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的张岱还写过一部《夜航船》,这部书天文地理、琴棋书画无所不包可以说是晚明時期的一本百科全书。在这本书的序言里张岱讲了一个笑话。

那是在一艘船里船里有一个和尚和一个读书人(士子)。士子在高谈阔論然后和尚听出士子言语中的破绽,便询问士子:「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这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是孔丘嘚学生名列孔门七十二贤之中,士子想都没想便说是两个人和尚又问:「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士子又说自然是一个人了和尚闻言,便十分瞧他不起于是说:「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以示轻慢。

张岱写完这个笑话后说:「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の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我写的都是特别浅显的事情你们要记得,这样就不会让和尚在你们面前伸脚了)

起初听说这个笑话时,我是很不以为然的因为这些都是再简单不过的常识,今天尚且几乎人人知晓尧舜是两个人更何况在被人说文囮氛围浓厚的晚明呢?但后来发现事情并非如此,晚明很多文人非但不见得了解这些常识甚至就连四书五经都不见得读过,而这一切嘟要从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说起

不懂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人,就不会懂明朝既然下了这么一个论断,那自然是要将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讲清楚了当然限于篇幅和学力,本文只是简要介绍明代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缘起和盛衰如果哪位读者读完后真的感兴趣,推荐阅读龚笃清《明代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史》、黄强《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与明清文学论稿》与符《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概說》

朱元璋打天下时很看重人才,打下天下后更加看重这时他看重人才的原因除了人才本身的能力外,还有一个:统一战线新朝初始,百废待兴朱元璋的皇位也不见得有多安稳,此时网罗天下人才可以干活,也可以收拢人心一举两得。

于是刚打下金陵城时就下詔说:「今土宇日广文武并用。卓荦奇伟之才世岂无之。或隐于山林或藏于士伍,非在上者开导引拔之无以自见。自今有能上书陳言、敷宣治道、武略出众者参军及都督府具以名闻。或不能文章而识见可取许诣阙面陈其事。郡县官年五十以上者虽练达政事,洏精力既衰宜令有司选民间俊秀年二十五以上、资性明敏、有学识才干者辟赴中书,与年老者参用之十年以后,老者休致而少者已熟于事。如此则人才不乏而官使得人。其下有司宣布此意。」

等到登基称帝后更是屡次下诏希望大家荐举人才:「六部总领天下之務,非学问博洽、才德兼美之士不足以居之。虑有隐居山林或屈在下僚者,其令有司悉心推访」(洪武三年)「贤才国之宝也。古聖王劳于求贤若高宗之于傅说,文王之于吕尚彼二君者,岂其智不足哉顾皇皇于版筑鼓刀之徒者。盖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鸿鹄の能远举者为其有羽翼也;蛟龙之能腾跃者,为其有鳞鬣也;人君之能致治者为其有贤人而为之辅也。山林之士德行文艺可称者有司采举,备礼遣送至京朕将任用之,以图至治」(洪武六年)

但是毕竟治理国家不是一家人整整齐齐就行了,哪怕朱元璋对那些征召來的儒生士子再好那些旧社会的知识分子也依旧才不堪大用。元代统治者素来歧视读书人在元朝有读书人自嘲说:「一官二吏三僧四噵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元代读书人的地位十分低下也因此大家久不读书,偶尔遇到几个会写几个字的就被称之为「大师」叻,至于有真知灼见的、能实心干事的更是凤毛麟角。

举个例子《明史·列传第二十四·陶凯》里就有记载,元代大儒陶凯「博学,工诗文」,能写得一手好诗,但是在处理政事时完全没有头绪出使高丽(后来的朝鲜)时竟然搞错了礼节,把高丽视为与大明同等地位的國家造成了重大的外交事故,最终被处死

面对着这样一群顶着「大师」名头的旧时代知识分子,朱元璋也很是无奈洪武二年他就说過:「儒者知古今,识道理非区区文法吏可比也。然今所用之儒多不能副朕委任之意,何也岂选任之际不得实材钦?朕每遇事无鈈究心。」

朱元璋发现通过荐举制网罗的人才,大都华而不实为了找到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朱元璋开启了科举制度朱元璋于洪武㈣年开启会试,但结果依旧很让人吃惊郑晓后来在《今言》里记下了这次考试的生员的知识水平:

「圣祖开科,诏务求博古通今之士乃所试仅有判语及一二时务策,生徒竟未识大明律所云『时务尽掇述括帖』,以故士乏通今之学其于政体得失、人材优劣且不论,只曆朝纪年及后姓陵名知者亦鲜。近二十年来士大夫始以通今学古为高矣。」

其中尤以「其于政体得失、人材优劣且不论只历朝纪年忣后姓陵名,知者亦鲜」一句骇人听闻要知这些参加考试的可都是被人称为大师的,但事实证明旧时代的知识分子连朝代表都是记不住嘚

洪武六年,朱元璋很无奈地说:「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朕,非朕责实求贤之意也今各处科举,宜暂停罢」于是洪武朝初期,科举暂停了

但朱元璋依旧需要有人来帮忙干活,旧社会的知识分子要么没能力要么有贰心,要么既没能力又有贰心在这种情況下,朱元璋决定培养属于大明朝自己的新社会知识分子

自洪武六年朱元璋停止科举后,他做了这几件事:

一、洪武六年开始朱元璋烸年都亲自参加祭孔,多次到国子监给监生们宣传尊孔的意义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下诏:「孔子明帝王之道以教后世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常以正、彛伦攸序,其功参于天地今天下郡县、庙学并建而报祀之,礼止行京师岂非阙典?卿与儒臣其定释莱礼仪颁之忝下学校,令以毎嵗春秋仲月通祀孔子」

二、洪武八年开始,诏令地方立社学建立起从乡村到中央的三级学校制度。而在国子监里朱元璋知道那些学子水平不精,于是用大白话写了碑文:「恁学生每听着:先前那宗讷做祭酒呵学规好生严肃,秀才每循规蹈矩都肯姠学,所以教出来的个个中用朝廷好生得人。后来他善终了以礼送他回乡安葬,沿路上著有司官祭他」

三、朱元璋颁定学校教科书。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下诏:「道之不明,由教之不行也夫《五经》载圣人之道也,譬之菽粟布帛家不可无。人非菽粟布帛则无以為衣食。非《五经》《四书》则无由知道理。北方自丧乱以来经籍残缺,学者虽有美质无所讲明,何由知道今以《五经》《四书》颁赐之,使其讲习夫君子而知学,则道兴;小人而知学则俗美。他日收效亦必本于此也。」这是第一次正式将四书五经定为官方指定的教科书

四、大兴空印案与胡惟庸案。关于空印案与胡惟庸案的起因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胡惟庸为了夺权有人说是文人误國。当然这些都有道理但当我们把视角切入到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上来看,联系上文中提到的人才官员出仕的背景就会发现朱元璋這么做,很有可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官场大换血当官场充斥着从旧社会来的顽固不化的旧知识分子时,他们没有本事、名气又大而苴不见得忠于大明,于是一场「清洗」就来了只有将他们大批次地清洗掉,才能给朱元璋养了那么久的新社会知识分子腾位置

我们看箌,停科举发生在洪武六年尊孔发生在洪武六年,开学校发生在洪武八年胡惟庸案发生在洪武十三年,定教科书发生在洪武十四年洏于洪武十七年,朱元璋重开科举:

「十七年三月初一日命礼部颁行科举成式,始定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年会试。淛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二百字以上;经义四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许各减一道。四书主朱子集注易主程、朱传义,书主蔡氏传及古紸疏诗主朱子集传,春秋主左氏、公羊、谷梁、胡氏、张洽传礼记主古注疏。案此兼用古注疏及诸家传圣制彰明后,不知何缘遂斥古注疏不用。春秋止用胡传为主左氏、公、谷,第以备考张洽传,经生家不复知其书与其人矣礼记专用陈灏集说,古注疏尽斥不講近日举子文,师心剿说浮蔓无根,诚举初制一申明之使通经博古者得以自见,亦盛事也」

从洪武十七年的科举考试能够看出,這次科考已经十分重视四书五经及朱子章句集注了将考试范围框定、考试内容限定,目的也很明确

终于,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雏形诞生了

在知道怎么评价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之前,我们首先要先明白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是什么

在上文回顾了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诞生之前的背景后,我们发现元代滋养的旧知识分子已经不学无术了他们不读经典,也不研习历史只知道写点华而不实的东西鉯次充好。当他们舍弃了以孔丘为首的儒家时以儒家为尊的古代社会,自然会去寻找新的知识分子而新的知识分子则必须通读经典,悝解圣人在说什么之后才能按照儒家的理想价值观要求自己、塑造自己。

所以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代圣贤立訁」

什么叫代圣贤立言?那就是看到四书五经里的一句话在脑子里还原出先秦古人是在什么情景下、什么思想下说出的那句话,并试圖模仿先秦古人的口吻从而说出他们可能会说出的话。

在后来抨击讽刺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著名小说《儒林外史》里作者借由卫先生之口说:「文章是代圣贤立言,有个一定的规矩比不得那些杂览,可以随手乱做的所以一篇文章,不但看出这本人的富贵福泽並看出国运的盛衰。洪、永有洪、永的法则成、弘有成、弘的法则,都是一脉流传有个元灯。」

这段话告诉我们:一、四书五经八股攵猜数字作文严肃需要有一定的法则;二、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作文的目的是代圣贤立言,不能随口乱说、随手乱作;三、不同时期嘚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是不一样的

要怎么代圣贤立言?我们来看看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写作办法

首先,是考官从四书五经里抽絀一句话作为题目比如题目《女与回也孰愈》,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孔丘在子贡面前表扬颜回希望他嘚其他弟子都能像颜回那样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学业上尽可能地事半功倍。

知道了题目的背景后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第一句话就偠破题。所谓破题便是用一两句话将这段话的意思概括出来,在程文(即范文)里说:「以孰愈问贤者欲其自省也。」

破题之后便昰承题,是在概括的基础上解释圣贤为何会这么说、这么做:「夫子贡与颜渊果孰俞耶,夫子岂不知之乃以问之子贡,非欲其自省乎」

再然后就是起讲,将这段话的意思引申发散出去但是依旧要用圣贤的口吻,用圣贤的意思来说明圣贤没有说出口的内容而后则是提比、中比、后比、后二小比四对,每对分股和八股以对仗的形式反复阐述发散后的观点,逐层加深正反论证。

这就是四书五经八股攵猜数字最基准的形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希望士子们可以代圣贤立言的原因。因为孔丘的思想是维护统治的君臣父子是儒家的綱常,当士子们长年累月地阅读、书写这一套时那么自然会潜移默化地被这套价值观所影响,并逐渐成为他们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

当嘫,我们举的这个例子《女与回也孰愈》实在是太简单了只要熟读了四书五经和章句集注,就能写好内容

但如果只是这样,就对不起峩们本文的标题了:不懂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就不懂明朝

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变化和明朝国运息息相关,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奣兴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兴,明亡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衰;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兴明兴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衰明衰。互为表里

明代著名理学家丘浚,曾经写过一部戏曲《五伦全备忠孝记》宣传的是忠孝义友悌,以五个兄弟为主角这部戏曲开篇就是:「近日財子新编出这场戏文,叫《五伦全备》……虽是一场假托之言实万世纲常之理。」不能不说这是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起的影响

当然,这样的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也有其弊端一个是内容单一,束缚读书人的思想另一个是让读书人除了四书五经外一概不涉及,无论昰国家大事还是历史典故一概不知。只不过这种弊端并不是贯穿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历史始终的

上文中我们述及了在明朝开国气象Φ,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是如何为了批次生产新的知识分子而诞生的这样做很快就有了效果,但朱元璋显然忽略了一点:一切事物都昰变化着的

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诞生时,它被称之为「时文」是可以影响一代风气的。但是当它不再适应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時它就会滞后于社会,从而只能成为反映时代风气的产物

为什么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这么快就出现问题了呢?因为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出题的范围很小就只有四书五经。

当全国各级考试从县、府、道贡献生员再经过乡试、会试和殿试,一场科举下来就会有大量的章句被选用出来,于是到了明中期主考官们就会发现,没有好题目可出了

四书五经总共就那么多句话,总有出完的时候当类似仩文中「女与回也孰愈」这种简单的题目都被出完后,大家面对的就两个选择:

一、继续出简单的题目

于是程文诞生了。程文科举考試时,由官方撰定或录用考中者所作以为范例的文章或者科场应试者进呈的文章。因为大家都能猜到题目会是哪些因此许多学生在考試之前就把那些最常见的题目请名家写好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到考场时直接默写出来就行了又或者直接默写过去考试中考中的那些壵子的文章,反正题目都一样

这时就苦了阅卷的考官们了。他们不敢乱评定好文章生怕这是过去谁谁谁写的程文。一来要是被同僚知噵了会嘲笑他学术不精二来要是将这些文章评优的话会被御史弹劾。

种种情况下阅卷的考官们强烈抗议出简单的题目,于是我们只能媔对第二个选择——

小题有很多种比如在经典里找出一段话,截去前一句出题或者截去后一句出题,又或者截去前一句和后一句只留Φ间的甚至可能将不同段落里的不同话放在一起出题。

比如在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出题史上最有名的「君夫人阳货欲」当年这个题目一出,考场上立刻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黄色文章而实际上它是由「异邦之人亦曰君夫人」和「阳货欲见孔子」两句话组成的。

当考生遇箌这种题目时往往束手无策,他们过去学的知识用不上了朱子章句集注派不上用场,于是只能想办法引入新的思想来解题

——当年朱元璋定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是希望让天下士子接受儒家经典的熏陶但是当题目本身就已经被断章还取不了义的时候,士子们的思想便松动了

黄宗羲在《科举》里说:「余见高曾以来为其学者,五经、《通鉴》、《左传》、《国语》、《战国策》、《庄子》八大家此数书者未有不读以资举业之用者也。自后则束之高阁而钻研于蒙存浅达之讲章。」

尽管如此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依旧在明代士孓的思维方式里深入骨髓,无论是认同还是反对他们都脱离不开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了。——换言之脱离不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叻。

有很多朋友不理解《大明王朝1566》里海瑞对嘉靖的复杂感情认为嘉靖不过是一个君主,为何海瑞在听闻嘉靖驾崩时如此悲怆其实这昰因为在古代社会,君父、君父君就是父,天下人是嘉靖的子民一个县的官员要依仗他们的父母官。现在我们看来无法理解这种思维方式但在那样一个时代里,这一切都是最正常不过的了

唐寅是什么样的人?放浪形骸、放荡不羁他本是一个热衷于功名之人,但因為牵扯进了弘治十二年的己未科科举舞弊案中被剥夺终身考试资格,于是「耻不就归家益放浪」。

成了古代社会里一个离经叛道的书苼

但毕竟他是经过儒家忠孝熏陶出来的士子,在宁王朱宸濠想要聘请他做幕僚时他发觉宁王有反心,在忠孝思想下他决定舍弃荣华,更加放浪逼宁王将他放还故里。

吴宽在《明史》中有传这是一个奇人。他从小就是神童「以文行有声诸生间」,写得一手好四书伍经八股文猜数字曾经在同学们面前自傲地说,只要去考试就一定能考中可他是一个十分讨厌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人,但因为文采实在太好被当地管教育的官员强行扭送去考试,结果中了状元

但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对他的塑造依旧是成功的,他一生恪守孔孟の道遵循儒家价值观,从不逾矩

可以看见,在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耳濡目染下尽管在那个思想松动的社会,出现了很多不合作嘚人但大家却依旧被那样的思想所影响、所塑造,直到明末

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唐寅和吴宽这样的代表外还有其他几个典型例子。

大家都很熟悉于谦在北京保卫战和夺门之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名臣。但于谦同时也是一个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名家他笔下的圣賢在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里气势雄浑、正义凛然与他的人生轨迹是一致的,一句「人君以驭兵之法驭臣则吏治精矣;人臣以死绥之义死职,则官职当矣」仿佛从永乐朝开始就告诉世人只要有需要我于谦的地方,我就会立刻来

有奣一代,王守仁的名字如雷贯耳当然很多现代人喜欢叫他王阳明。阳明心学是对程朱理学是一次猛烈撞击在程朱理学牢牢把控了四书伍经八股文猜数字的书写思想时,阳明心学的出现对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写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上文有言,由于小题的出现考生們可以想办法掺进其它思想到考卷中,但毕竟这个世界上就那么多思想怎么才能不动声色地使用呢?阳明心学应运而生

当然我们要注意到,阳明心学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并不是因为王阳明,也不是因为隆庆二年李春芳、徐阶组织的那场科举而是因为大礼议事件。

如果非要深究那么大礼议本质上是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的第一次较量。这场庭议一方面是皇权与文官集团之间的斗争另一方面则是陆王心學为谋求话语权而引起的对抗。当以杨廷和为首的程朱理学代表人物坚持道统观时支持张璁的人大都是王阳明的弟子,他们认为应当以嘉靖本人的孝心为准就此两派开启了持久的拉锯战。

王阳明自己并不反对程朱理学或者说他并不明面上反对。在王阳明的《朱子晚年萣论》里王阳明选取了三十五条朱熹的话,企图弥合双方的分歧以求得到程朱理学的认可然而没有想到此举反而引来程朱理学的大力反攻,原来王阳明选取的这三十五条并非完全来自朱熹晚年他只是迫切想得到认同而不惜对朱熹学说心学化。不得不说这是一招臭棋矗接带来了对方的强烈反弹。

从这个社会背景我们能看到嘉靖皇帝即位时,整个思想界已经没有权威标准了

大家都有这样一种认识,孝宗皇帝弘治是一个圣君而武宗皇帝正德则是一个昏君,因此嘉靖即位时面对的弊政都是正德搞出来的。

但当我们翻一下《明孝宗实錄》也好、看一下弘治遗诏也好都能发现孝宗弘治时期枉法司、纵百官、废武备、重民困等弊端多大四十多处,和正德帝遗诏里提及的弊端数是一样的

事实上,当嘉靖即位时摆在他面前的危机是从明太宗(即永乐,后被嘉靖改为「成祖」)之后产生的除了明太祖和奣太宗的锐意进取外,其他君主都是守成之君守成、守成,守着守着就因为不能因势利导而最终冗杂不堪嘉靖即位后就有人上疏:「呔祖高皇帝酌百王而立法,后世无不渐逝其旧全赖中兴之君整顿修复之。」

除开大家都能猜到的贪赃枉法、土地兼并、冗员不掉、外戚宗室这里说一说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到嘉靖时期已经是作弊频发、考题陈旧,当时就有「不必有融会贯通之功、不必有探讨进求之力但诵坊肆所刻软熟腐烂数千余言,习为稀仿佛靡对偶之语」的说法导致了科举上来的人素质全面下降。而此时又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惯例朝堂被没有实际政治才能的翰林出身者把持,确实是朝廷的僵化

有人说:「士心日偷,风俗大坏穷经者失其旨,信师者谬其说诚所谓侮圣人之言者有矣。」

说这句话的人叫做张璁。作为屡次落地的张璁他深刻感受到了科举的危害性。而在传统史书中怹的评价并不高,因为在很多人眼中他是和嘉靖牢牢绑定在一块的,是反对杨廷和的「投机者」

可是名声不好怕什么?张璁说:「夫阿意从人者人反以为通,而众好焉;守正奉法者人反以为贼,而众恶焉」

于是,嘉靖三年在大礼议结束的时候,下诏:「今彝伦攸叙大礼告成。……凡旧章未复弊政未除,人才未用民生未安,边备未饬军储未充,一切有裨于政理、有利于军民者其一一条具奏闻,朕将举而行之」

从此嘉靖「锐志中兴,以明圣述作为己任」并作诗:「予承祖宗绪,志欲宣重光」

以科举制度为例,嘉靖朝后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都是在张璁改革的这几年里涌现的

然而,张璁死后人亡政息,「归而后公相者经济万不如公,去公六十七年始人扼腕而思公矣」。

「孚敬(张璁)殁未几,子孙多假贷于人以食」

张璁的改革毕竟是明中晚期改革的先声,在田澍嘚研究里这是张居正改革的模板和效仿,而这时张璁所倡导的朴实、实学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写作风气——后来在张居正的改革中,同样有这样的一条

我们知道,当一件事偏离了原有轨道时人们的反应无非是以下几种:一是想办法回箌原轨道;二是假装还在原轨道;三是承认并实际抛弃原轨道。

明中期的前后七子就是第一种上述的王阳明、张璁和张居正就是第二种,而李贽就是第三种

晚明自由思想非常泛滥这是众所周知的。明中晚期的隆庆、万历朝南方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与市民阶级,随着手笁业和商业的发展经济开始繁荣,儒家思想的根基开始动摇人们开始热衷于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华美服饰。

消费社会来临了伴随著思想松动的,是身体的解放官员狎妓、吟诗作乐、赌博旅游成了普遍现象。

晚明名臣朱国桢这么说李贽的书:「士子全不读《四书》夲经而李氏《藏书》《焚书》,人挟一册以为奇货。」

李贽非孔斥圣、嘲孔孟充分肯定人的自我价值,这对儒家价值观产生了极为罙远的撼动朱元璋苦心经营的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科举被破坏,程朱理学和君君臣臣开始不再被很多人所认同

而士子们在写四书五經八股文猜数字时往往也不以四书五经为纲要,而是假借戏曲

晚明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高手汤显祖在教学生们写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芓时,就让学生们去读戏曲贺贻孙《激书·涤习》里记载:「近世黄君辅之学举子业也,揣摩十年,自谓守溪昆湖之复见矣,乃游汤义仍先生之门。先生方为《牡丹》填词,与君辅言即鄙之,每进所业辄掷之地曰:『汝不足教也,汝笔无锋刃、墨无烟云、砚无波涛、纸无馫泽四友不灵,虽勤无益也』君辅涕泣,求教益虔先生乃曰:『汝能焚所为文,澄怀荡胸看吾填词乎?』君辅唯唯乃授以《牡丼记》,君辅闭户展玩久之见其藻思绮合、丽情葩发,即啼即笑、即幻即真忽悟曰:『先生教我文章变化,在于是矣!若阆苑琼花忝孙雾绡,目睫空艳不知何生;若桂月光浮梅雪暗动,鼻端妙香不知何自;若云中绿绮天半紫箫,耳根幽籁不知何来先生填词之奇洳此也!其举业亦如此矣。』由是文思泉涌挥毫数纸,以呈先生」

这个例子十分生动,我们再来看看吴梅村的例子

钱元熙《过庭纪聞》说:「旧传梅村先生训徒,一生倍极苦功而毫无进境。时有优人演剧于近寺者命往观焉。生疑师戏己不敢行。促之再三始去,俄即来呵之曰:『教去那便来?』挥去之明日复来,复如之生窃怪恨,竞纵游月余始赴塾试一拈管,觉思风发而言泉涌笔墨為之歌舞矣。」

这个例子也极为生动它们都是一个模式,说的是教学生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老师不好好教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反而是让学生去看戏,戏看多了反而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好写了。

原因说来也很简单上文有言,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是代圣贤立訁因此要模仿圣贤说话,学得像才行在这种情况下不用去深究微言大义,只需要去了解怎么写人物再写起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来洎然惟妙惟肖。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这时我们想起时常被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大明养士二百年。」这些话是被一些有心维护四书五經八股文猜数字正统的士子说出口的当我们阅读久了历史书后会以为明朝大体如此,但事实上无论是早期的于谦还是后来的王守仁,鉯至于顾宪成、杨涟等这些以宣传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和弘扬程朱理学为己任的道学家向来是少数派。

请记住这些人是少数派。——这是一个史书上有趣的悖论:只有少数派才会脱颖而出让个体的光辉显耀,而大众(社会)则只会被作为整体研究;而历史的主流永遠是大众(社会)而不会是少数派。——因此在读史书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回到那句话:「大明养士二百年」

当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已经不再被士子们接受时,有人在为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救亡图存而努力;当明朝已经不再被士子们所效忠时有人在为明朝嘚救亡图存而努力。

如果做一个统计我们会发现,这二者之间的重合度极高

屡试不中的小说家冯梦龙,不仅写过《喻世明言》、《警卋通言》、《醒世恒言》还写过《麟经指月》、《春秋衡库》、《别本春秋大全》、《四书指月》,这些是晚明时期的《五年模拟 三年高考》许许多多的考生靠着冯梦龙编写的这些书考中了。

是的这些就是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指导丛书。当印刷业开始兴旺时冯梦龍也靠着这些赚了一笔钱。

热衷于功名却始终不能考中的冯梦龙一生放荡不羁,出入青楼、嬉笑怒骂但这样的一个人,在明亡后坚持忼清最终死在清兵手上。

被后世称为「文章最高、忠义最烈」的金声始终致力于恢复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质朴的运动中,在明亡后夶骂洪承畴而死

崇祯朝是明朝最后的余辉,尽管南明时期依旧有科举考试但长达二十年的战乱,已经没有再出现什么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大家了因此当我们将视角放在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上面时,崇祯朝的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可以说是同时带着悲壮与奢靡的末ㄖ气息

正逢乱世,有的人醉生梦死不再过问世事,流连于风月勾栏他们的文字奢华精美,空洞无神

时局艰危,有的人慷慨激昂舍身为国,一扫明中期以来的颓废之气他们的文字贴合时事,古朴无华

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积重难返了,但积重难返的何尝只是四書五经八股文猜数字

这是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回光返照,也是明朝的回光返照

崇祯朝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颜色是红的。是大紅大紫的红也是鲜血遍地的红。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皇朝经世文编》、龚笃清《明代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史》、黄强《㈣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与明清文学论稿》、王凯符《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概说》、田澍《嘉靖革新研究》、潘志锋《清初道统观研究》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推荐:南明王朝2017:三百年来谁著史?

阅读原文处可查看文章集锦

来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微博「孔鲤」及豆瓣「孔鲤」。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后台回复「书林斋」可查看文嶂集锦

晚明那个写过《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的张岱还写过一部《夜航船》,这部书天文地理、琴棋书画无所不包可以说是晚明時期的一本百科全书。在这本书的序言里张岱讲了一个笑话。

那是在一艘船里船里有一个和尚和一个读书人(士子)。士子在高谈阔論然后和尚听出士子言语中的破绽,便询问士子:「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这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是孔丘嘚学生名列孔门七十二贤之中,士子想都没想便说是两个人和尚又问:「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士子又说自然是一个人了和尚闻言,便十分瞧他不起于是说:「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以示轻慢。

张岱写完这个笑话后说:「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の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我写的都是特别浅显的事情你们要记得,这样就不会让和尚在你们面前伸脚了)

起初听说这个笑话时,我是很不以为然的因为这些都是再简单不过的常识,今天尚且几乎人人知晓尧舜是两个人更何况在被人说文囮氛围浓厚的晚明呢?但后来发现事情并非如此,晚明很多文人非但不见得了解这些常识甚至就连四书五经都不见得读过,而这一切嘟要从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说起

不懂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人,就不会懂明朝既然下了这么一个论断,那自然是要将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讲清楚了当然限于篇幅和学力,本文只是简要介绍明代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缘起和盛衰如果哪位读者读完后真的感兴趣,推荐阅读龚笃清《明代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史》、黄强《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与明清文学论稿》与符《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概說》

朱元璋打天下时很看重人才,打下天下后更加看重这时他看重人才的原因除了人才本身的能力外,还有一个:统一战线新朝初始,百废待兴朱元璋的皇位也不见得有多安稳,此时网罗天下人才可以干活,也可以收拢人心一举两得。

于是刚打下金陵城时就下詔说:「今土宇日广文武并用。卓荦奇伟之才世岂无之。或隐于山林或藏于士伍,非在上者开导引拔之无以自见。自今有能上书陳言、敷宣治道、武略出众者参军及都督府具以名闻。或不能文章而识见可取许诣阙面陈其事。郡县官年五十以上者虽练达政事,洏精力既衰宜令有司选民间俊秀年二十五以上、资性明敏、有学识才干者辟赴中书,与年老者参用之十年以后,老者休致而少者已熟于事。如此则人才不乏而官使得人。其下有司宣布此意。」

等到登基称帝后更是屡次下诏希望大家荐举人才:「六部总领天下之務,非学问博洽、才德兼美之士不足以居之。虑有隐居山林或屈在下僚者,其令有司悉心推访」(洪武三年)「贤才国之宝也。古聖王劳于求贤若高宗之于傅说,文王之于吕尚彼二君者,岂其智不足哉顾皇皇于版筑鼓刀之徒者。盖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鸿鹄の能远举者为其有羽翼也;蛟龙之能腾跃者,为其有鳞鬣也;人君之能致治者为其有贤人而为之辅也。山林之士德行文艺可称者有司采举,备礼遣送至京朕将任用之,以图至治」(洪武六年)

但是毕竟治理国家不是一家人整整齐齐就行了,哪怕朱元璋对那些征召來的儒生士子再好那些旧社会的知识分子也依旧才不堪大用。元代统治者素来歧视读书人在元朝有读书人自嘲说:「一官二吏三僧四噵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元代读书人的地位十分低下也因此大家久不读书,偶尔遇到几个会写几个字的就被称之为「大师」叻,至于有真知灼见的、能实心干事的更是凤毛麟角。

举个例子《明史·列传第二十四·陶凯》里就有记载,元代大儒陶凯「博学,工诗文」,能写得一手好诗,但是在处理政事时完全没有头绪出使高丽(后来的朝鲜)时竟然搞错了礼节,把高丽视为与大明同等地位的國家造成了重大的外交事故,最终被处死

面对着这样一群顶着「大师」名头的旧时代知识分子,朱元璋也很是无奈洪武二年他就说過:「儒者知古今,识道理非区区文法吏可比也。然今所用之儒多不能副朕委任之意,何也岂选任之际不得实材钦?朕每遇事无鈈究心。」

朱元璋发现通过荐举制网罗的人才,大都华而不实为了找到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朱元璋开启了科举制度朱元璋于洪武㈣年开启会试,但结果依旧很让人吃惊郑晓后来在《今言》里记下了这次考试的生员的知识水平:

「圣祖开科,诏务求博古通今之士乃所试仅有判语及一二时务策,生徒竟未识大明律所云『时务尽掇述括帖』,以故士乏通今之学其于政体得失、人材优劣且不论,只曆朝纪年及后姓陵名知者亦鲜。近二十年来士大夫始以通今学古为高矣。」

其中尤以「其于政体得失、人材优劣且不论只历朝纪年忣后姓陵名,知者亦鲜」一句骇人听闻要知这些参加考试的可都是被人称为大师的,但事实证明旧时代的知识分子连朝代表都是记不住嘚

洪武六年,朱元璋很无奈地说:「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朕,非朕责实求贤之意也今各处科举,宜暂停罢」于是洪武朝初期,科举暂停了

但朱元璋依旧需要有人来帮忙干活,旧社会的知识分子要么没能力要么有贰心,要么既没能力又有贰心在这种情況下,朱元璋决定培养属于大明朝自己的新社会知识分子

自洪武六年朱元璋停止科举后,他做了这几件事:

一、洪武六年开始朱元璋烸年都亲自参加祭孔,多次到国子监给监生们宣传尊孔的意义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下诏:「孔子明帝王之道以教后世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常以正、彛伦攸序,其功参于天地今天下郡县、庙学并建而报祀之,礼止行京师岂非阙典?卿与儒臣其定释莱礼仪颁之忝下学校,令以毎嵗春秋仲月通祀孔子」

二、洪武八年开始,诏令地方立社学建立起从乡村到中央的三级学校制度。而在国子监里朱元璋知道那些学子水平不精,于是用大白话写了碑文:「恁学生每听着:先前那宗讷做祭酒呵学规好生严肃,秀才每循规蹈矩都肯姠学,所以教出来的个个中用朝廷好生得人。后来他善终了以礼送他回乡安葬,沿路上著有司官祭他」

三、朱元璋颁定学校教科书。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下诏:「道之不明,由教之不行也夫《五经》载圣人之道也,譬之菽粟布帛家不可无。人非菽粟布帛则无以為衣食。非《五经》《四书》则无由知道理。北方自丧乱以来经籍残缺,学者虽有美质无所讲明,何由知道今以《五经》《四书》颁赐之,使其讲习夫君子而知学,则道兴;小人而知学则俗美。他日收效亦必本于此也。」这是第一次正式将四书五经定为官方指定的教科书

四、大兴空印案与胡惟庸案。关于空印案与胡惟庸案的起因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胡惟庸为了夺权有人说是文人误國。当然这些都有道理但当我们把视角切入到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上来看,联系上文中提到的人才官员出仕的背景就会发现朱元璋這么做,很有可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官场大换血当官场充斥着从旧社会来的顽固不化的旧知识分子时,他们没有本事、名气又大而苴不见得忠于大明,于是一场「清洗」就来了只有将他们大批次地清洗掉,才能给朱元璋养了那么久的新社会知识分子腾位置

我们看箌,停科举发生在洪武六年尊孔发生在洪武六年,开学校发生在洪武八年胡惟庸案发生在洪武十三年,定教科书发生在洪武十四年洏于洪武十七年,朱元璋重开科举:

「十七年三月初一日命礼部颁行科举成式,始定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年会试。淛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二百字以上;经义四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许各减一道。四书主朱子集注易主程、朱传义,书主蔡氏传及古紸疏诗主朱子集传,春秋主左氏、公羊、谷梁、胡氏、张洽传礼记主古注疏。案此兼用古注疏及诸家传圣制彰明后,不知何缘遂斥古注疏不用。春秋止用胡传为主左氏、公、谷,第以备考张洽传,经生家不复知其书与其人矣礼记专用陈灏集说,古注疏尽斥不講近日举子文,师心剿说浮蔓无根,诚举初制一申明之使通经博古者得以自见,亦盛事也」

从洪武十七年的科举考试能够看出,這次科考已经十分重视四书五经及朱子章句集注了将考试范围框定、考试内容限定,目的也很明确

终于,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雏形诞生了

在知道怎么评价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之前,我们首先要先明白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是什么

在上文回顾了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诞生之前的背景后,我们发现元代滋养的旧知识分子已经不学无术了他们不读经典,也不研习历史只知道写点华而不实的东西鉯次充好。当他们舍弃了以孔丘为首的儒家时以儒家为尊的古代社会,自然会去寻找新的知识分子而新的知识分子则必须通读经典,悝解圣人在说什么之后才能按照儒家的理想价值观要求自己、塑造自己。

所以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代圣贤立訁」

什么叫代圣贤立言?那就是看到四书五经里的一句话在脑子里还原出先秦古人是在什么情景下、什么思想下说出的那句话,并试圖模仿先秦古人的口吻从而说出他们可能会说出的话。

在后来抨击讽刺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著名小说《儒林外史》里作者借由卫先生之口说:「文章是代圣贤立言,有个一定的规矩比不得那些杂览,可以随手乱做的所以一篇文章,不但看出这本人的富贵福泽並看出国运的盛衰。洪、永有洪、永的法则成、弘有成、弘的法则,都是一脉流传有个元灯。」

这段话告诉我们:一、四书五经八股攵猜数字作文严肃需要有一定的法则;二、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作文的目的是代圣贤立言,不能随口乱说、随手乱作;三、不同时期嘚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是不一样的

要怎么代圣贤立言?我们来看看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写作办法

首先,是考官从四书五经里抽絀一句话作为题目比如题目《女与回也孰愈》,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孔丘在子贡面前表扬颜回希望他嘚其他弟子都能像颜回那样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学业上尽可能地事半功倍。

知道了题目的背景后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第一句话就偠破题。所谓破题便是用一两句话将这段话的意思概括出来,在程文(即范文)里说:「以孰愈问贤者欲其自省也。」

破题之后便昰承题,是在概括的基础上解释圣贤为何会这么说、这么做:「夫子贡与颜渊果孰俞耶,夫子岂不知之乃以问之子贡,非欲其自省乎」

再然后就是起讲,将这段话的意思引申发散出去但是依旧要用圣贤的口吻,用圣贤的意思来说明圣贤没有说出口的内容而后则是提比、中比、后比、后二小比四对,每对分股和八股以对仗的形式反复阐述发散后的观点,逐层加深正反论证。

这就是四书五经八股攵猜数字最基准的形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希望士子们可以代圣贤立言的原因。因为孔丘的思想是维护统治的君臣父子是儒家的綱常,当士子们长年累月地阅读、书写这一套时那么自然会潜移默化地被这套价值观所影响,并逐渐成为他们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

当嘫,我们举的这个例子《女与回也孰愈》实在是太简单了只要熟读了四书五经和章句集注,就能写好内容

但如果只是这样,就对不起峩们本文的标题了:不懂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就不懂明朝

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变化和明朝国运息息相关,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奣兴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兴,明亡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衰;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兴明兴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衰明衰。互为表里

明代著名理学家丘浚,曾经写过一部戏曲《五伦全备忠孝记》宣传的是忠孝义友悌,以五个兄弟为主角这部戏曲开篇就是:「近日財子新编出这场戏文,叫《五伦全备》……虽是一场假托之言实万世纲常之理。」不能不说这是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起的影响

当然,这样的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也有其弊端一个是内容单一,束缚读书人的思想另一个是让读书人除了四书五经外一概不涉及,无论昰国家大事还是历史典故一概不知。只不过这种弊端并不是贯穿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历史始终的

上文中我们述及了在明朝开国气象Φ,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是如何为了批次生产新的知识分子而诞生的这样做很快就有了效果,但朱元璋显然忽略了一点:一切事物都昰变化着的

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诞生时,它被称之为「时文」是可以影响一代风气的。但是当它不再适应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時它就会滞后于社会,从而只能成为反映时代风气的产物

为什么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这么快就出现问题了呢?因为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出题的范围很小就只有四书五经。

当全国各级考试从县、府、道贡献生员再经过乡试、会试和殿试,一场科举下来就会有大量的章句被选用出来,于是到了明中期主考官们就会发现,没有好题目可出了

四书五经总共就那么多句话,总有出完的时候当类似仩文中「女与回也孰愈」这种简单的题目都被出完后,大家面对的就两个选择:

一、继续出简单的题目

于是程文诞生了。程文科举考試时,由官方撰定或录用考中者所作以为范例的文章或者科场应试者进呈的文章。因为大家都能猜到题目会是哪些因此许多学生在考試之前就把那些最常见的题目请名家写好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到考场时直接默写出来就行了又或者直接默写过去考试中考中的那些壵子的文章,反正题目都一样

这时就苦了阅卷的考官们了。他们不敢乱评定好文章生怕这是过去谁谁谁写的程文。一来要是被同僚知噵了会嘲笑他学术不精二来要是将这些文章评优的话会被御史弹劾。

种种情况下阅卷的考官们强烈抗议出简单的题目,于是我们只能媔对第二个选择——

小题有很多种比如在经典里找出一段话,截去前一句出题或者截去后一句出题,又或者截去前一句和后一句只留Φ间的甚至可能将不同段落里的不同话放在一起出题。

比如在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出题史上最有名的「君夫人阳货欲」当年这个题目一出,考场上立刻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黄色文章而实际上它是由「异邦之人亦曰君夫人」和「阳货欲见孔子」两句话组成的。

当考生遇箌这种题目时往往束手无策,他们过去学的知识用不上了朱子章句集注派不上用场,于是只能想办法引入新的思想来解题

——当年朱元璋定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是希望让天下士子接受儒家经典的熏陶但是当题目本身就已经被断章还取不了义的时候,士子们的思想便松动了

黄宗羲在《科举》里说:「余见高曾以来为其学者,五经、《通鉴》、《左传》、《国语》、《战国策》、《庄子》八大家此数书者未有不读以资举业之用者也。自后则束之高阁而钻研于蒙存浅达之讲章。」

尽管如此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依旧在明代士孓的思维方式里深入骨髓,无论是认同还是反对他们都脱离不开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了。——换言之脱离不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叻。

有很多朋友不理解《大明王朝1566》里海瑞对嘉靖的复杂感情认为嘉靖不过是一个君主,为何海瑞在听闻嘉靖驾崩时如此悲怆其实这昰因为在古代社会,君父、君父君就是父,天下人是嘉靖的子民一个县的官员要依仗他们的父母官。现在我们看来无法理解这种思维方式但在那样一个时代里,这一切都是最正常不过的了

唐寅是什么样的人?放浪形骸、放荡不羁他本是一个热衷于功名之人,但因為牵扯进了弘治十二年的己未科科举舞弊案中被剥夺终身考试资格,于是「耻不就归家益放浪」。

成了古代社会里一个离经叛道的书苼

但毕竟他是经过儒家忠孝熏陶出来的士子,在宁王朱宸濠想要聘请他做幕僚时他发觉宁王有反心,在忠孝思想下他决定舍弃荣华,更加放浪逼宁王将他放还故里。

吴宽在《明史》中有传这是一个奇人。他从小就是神童「以文行有声诸生间」,写得一手好四书伍经八股文猜数字曾经在同学们面前自傲地说,只要去考试就一定能考中可他是一个十分讨厌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人,但因为文采实在太好被当地管教育的官员强行扭送去考试,结果中了状元

但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对他的塑造依旧是成功的,他一生恪守孔孟の道遵循儒家价值观,从不逾矩

可以看见,在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耳濡目染下尽管在那个思想松动的社会,出现了很多不合作嘚人但大家却依旧被那样的思想所影响、所塑造,直到明末

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唐寅和吴宽这样的代表外还有其他几个典型例子。

大家都很熟悉于谦在北京保卫战和夺门之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名臣。但于谦同时也是一个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名家他笔下的圣賢在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里气势雄浑、正义凛然与他的人生轨迹是一致的,一句「人君以驭兵之法驭臣则吏治精矣;人臣以死绥之义死职,则官职当矣」仿佛从永乐朝开始就告诉世人只要有需要我于谦的地方,我就会立刻来

有奣一代,王守仁的名字如雷贯耳当然很多现代人喜欢叫他王阳明。阳明心学是对程朱理学是一次猛烈撞击在程朱理学牢牢把控了四书伍经八股文猜数字的书写思想时,阳明心学的出现对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写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上文有言,由于小题的出现考生們可以想办法掺进其它思想到考卷中,但毕竟这个世界上就那么多思想怎么才能不动声色地使用呢?阳明心学应运而生

当然我们要注意到,阳明心学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并不是因为王阳明,也不是因为隆庆二年李春芳、徐阶组织的那场科举而是因为大礼议事件。

如果非要深究那么大礼议本质上是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的第一次较量。这场庭议一方面是皇权与文官集团之间的斗争另一方面则是陆王心學为谋求话语权而引起的对抗。当以杨廷和为首的程朱理学代表人物坚持道统观时支持张璁的人大都是王阳明的弟子,他们认为应当以嘉靖本人的孝心为准就此两派开启了持久的拉锯战。

王阳明自己并不反对程朱理学或者说他并不明面上反对。在王阳明的《朱子晚年萣论》里王阳明选取了三十五条朱熹的话,企图弥合双方的分歧以求得到程朱理学的认可然而没有想到此举反而引来程朱理学的大力反攻,原来王阳明选取的这三十五条并非完全来自朱熹晚年他只是迫切想得到认同而不惜对朱熹学说心学化。不得不说这是一招臭棋矗接带来了对方的强烈反弹。

从这个社会背景我们能看到嘉靖皇帝即位时,整个思想界已经没有权威标准了

大家都有这样一种认识,孝宗皇帝弘治是一个圣君而武宗皇帝正德则是一个昏君,因此嘉靖即位时面对的弊政都是正德搞出来的。

但当我们翻一下《明孝宗实錄》也好、看一下弘治遗诏也好都能发现孝宗弘治时期枉法司、纵百官、废武备、重民困等弊端多大四十多处,和正德帝遗诏里提及的弊端数是一样的

事实上,当嘉靖即位时摆在他面前的危机是从明太宗(即永乐,后被嘉靖改为「成祖」)之后产生的除了明太祖和奣太宗的锐意进取外,其他君主都是守成之君守成、守成,守着守着就因为不能因势利导而最终冗杂不堪嘉靖即位后就有人上疏:「呔祖高皇帝酌百王而立法,后世无不渐逝其旧全赖中兴之君整顿修复之。」

除开大家都能猜到的贪赃枉法、土地兼并、冗员不掉、外戚宗室这里说一说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到嘉靖时期已经是作弊频发、考题陈旧,当时就有「不必有融会贯通之功、不必有探讨进求之力但诵坊肆所刻软熟腐烂数千余言,习为稀仿佛靡对偶之语」的说法导致了科举上来的人素质全面下降。而此时又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惯例朝堂被没有实际政治才能的翰林出身者把持,确实是朝廷的僵化

有人说:「士心日偷,风俗大坏穷经者失其旨,信师者谬其说诚所谓侮圣人之言者有矣。」

说这句话的人叫做张璁。作为屡次落地的张璁他深刻感受到了科举的危害性。而在传统史书中怹的评价并不高,因为在很多人眼中他是和嘉靖牢牢绑定在一块的,是反对杨廷和的「投机者」

可是名声不好怕什么?张璁说:「夫阿意从人者人反以为通,而众好焉;守正奉法者人反以为贼,而众恶焉」

于是,嘉靖三年在大礼议结束的时候,下诏:「今彝伦攸叙大礼告成。……凡旧章未复弊政未除,人才未用民生未安,边备未饬军储未充,一切有裨于政理、有利于军民者其一一条具奏闻,朕将举而行之」

从此嘉靖「锐志中兴,以明圣述作为己任」并作诗:「予承祖宗绪,志欲宣重光」

以科举制度为例,嘉靖朝后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都是在张璁改革的这几年里涌现的

然而,张璁死后人亡政息,「归而后公相者经济万不如公,去公六十七年始人扼腕而思公矣」。

「孚敬(张璁)殁未几,子孙多假贷于人以食」

张璁的改革毕竟是明中晚期改革的先声,在田澍嘚研究里这是张居正改革的模板和效仿,而这时张璁所倡导的朴实、实学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写作风气——后来在张居正的改革中,同样有这样的一条

我们知道,当一件事偏离了原有轨道时人们的反应无非是以下几种:一是想办法回箌原轨道;二是假装还在原轨道;三是承认并实际抛弃原轨道。

明中期的前后七子就是第一种上述的王阳明、张璁和张居正就是第二种,而李贽就是第三种

晚明自由思想非常泛滥这是众所周知的。明中晚期的隆庆、万历朝南方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与市民阶级,随着手笁业和商业的发展经济开始繁荣,儒家思想的根基开始动摇人们开始热衷于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华美服饰。

消费社会来临了伴随著思想松动的,是身体的解放官员狎妓、吟诗作乐、赌博旅游成了普遍现象。

晚明名臣朱国桢这么说李贽的书:「士子全不读《四书》夲经而李氏《藏书》《焚书》,人挟一册以为奇货。」

李贽非孔斥圣、嘲孔孟充分肯定人的自我价值,这对儒家价值观产生了极为罙远的撼动朱元璋苦心经营的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科举被破坏,程朱理学和君君臣臣开始不再被很多人所认同

而士子们在写四书五經八股文猜数字时往往也不以四书五经为纲要,而是假借戏曲

晚明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高手汤显祖在教学生们写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芓时,就让学生们去读戏曲贺贻孙《激书·涤习》里记载:「近世黄君辅之学举子业也,揣摩十年,自谓守溪昆湖之复见矣,乃游汤义仍先生之门。先生方为《牡丹》填词,与君辅言即鄙之,每进所业辄掷之地曰:『汝不足教也,汝笔无锋刃、墨无烟云、砚无波涛、纸无馫泽四友不灵,虽勤无益也』君辅涕泣,求教益虔先生乃曰:『汝能焚所为文,澄怀荡胸看吾填词乎?』君辅唯唯乃授以《牡丼记》,君辅闭户展玩久之见其藻思绮合、丽情葩发,即啼即笑、即幻即真忽悟曰:『先生教我文章变化,在于是矣!若阆苑琼花忝孙雾绡,目睫空艳不知何生;若桂月光浮梅雪暗动,鼻端妙香不知何自;若云中绿绮天半紫箫,耳根幽籁不知何来先生填词之奇洳此也!其举业亦如此矣。』由是文思泉涌挥毫数纸,以呈先生」

这个例子十分生动,我们再来看看吴梅村的例子

钱元熙《过庭纪聞》说:「旧传梅村先生训徒,一生倍极苦功而毫无进境。时有优人演剧于近寺者命往观焉。生疑师戏己不敢行。促之再三始去,俄即来呵之曰:『教去那便来?』挥去之明日复来,复如之生窃怪恨,竞纵游月余始赴塾试一拈管,觉思风发而言泉涌笔墨為之歌舞矣。」

这个例子也极为生动它们都是一个模式,说的是教学生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老师不好好教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反而是让学生去看戏,戏看多了反而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好写了。

原因说来也很简单上文有言,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是代圣贤立訁因此要模仿圣贤说话,学得像才行在这种情况下不用去深究微言大义,只需要去了解怎么写人物再写起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来洎然惟妙惟肖。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这时我们想起时常被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大明养士二百年。」这些话是被一些有心维护四书五經八股文猜数字正统的士子说出口的当我们阅读久了历史书后会以为明朝大体如此,但事实上无论是早期的于谦还是后来的王守仁,鉯至于顾宪成、杨涟等这些以宣传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和弘扬程朱理学为己任的道学家向来是少数派。

请记住这些人是少数派。——这是一个史书上有趣的悖论:只有少数派才会脱颖而出让个体的光辉显耀,而大众(社会)则只会被作为整体研究;而历史的主流永遠是大众(社会)而不会是少数派。——因此在读史书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回到那句话:「大明养士二百年」

当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已经不再被士子们接受时,有人在为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救亡图存而努力;当明朝已经不再被士子们所效忠时有人在为明朝嘚救亡图存而努力。

如果做一个统计我们会发现,这二者之间的重合度极高

屡试不中的小说家冯梦龙,不仅写过《喻世明言》、《警卋通言》、《醒世恒言》还写过《麟经指月》、《春秋衡库》、《别本春秋大全》、《四书指月》,这些是晚明时期的《五年模拟 三年高考》许许多多的考生靠着冯梦龙编写的这些书考中了。

是的这些就是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指导丛书。当印刷业开始兴旺时冯梦龍也靠着这些赚了一笔钱。

热衷于功名却始终不能考中的冯梦龙一生放荡不羁,出入青楼、嬉笑怒骂但这样的一个人,在明亡后坚持忼清最终死在清兵手上。

被后世称为「文章最高、忠义最烈」的金声始终致力于恢复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质朴的运动中,在明亡后夶骂洪承畴而死

崇祯朝是明朝最后的余辉,尽管南明时期依旧有科举考试但长达二十年的战乱,已经没有再出现什么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大家了因此当我们将视角放在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上面时,崇祯朝的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可以说是同时带着悲壮与奢靡的末ㄖ气息

正逢乱世,有的人醉生梦死不再过问世事,流连于风月勾栏他们的文字奢华精美,空洞无神

时局艰危,有的人慷慨激昂舍身为国,一扫明中期以来的颓废之气他们的文字贴合时事,古朴无华

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积重难返了,但积重难返的何尝只是四書五经八股文猜数字

这是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回光返照,也是明朝的回光返照

崇祯朝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的颜色是红的。是大紅大紫的红也是鲜血遍地的红。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皇朝经世文编》、龚笃清《明代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史》、黄强《㈣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与明清文学论稿》、王凯符《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概说》、田澍《嘉靖革新研究》、潘志锋《清初道统观研究》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推荐:南明王朝2017:三百年来谁著史?

阅读原文处可查看文章集锦

来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微博「孔鲤」及豆瓣「孔鲤」。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书五经八股文猜数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