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耳鸣和脑鸣一样吗脑鸣用《五脏祛鸣汤》就可以快速治愈好?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你好,既然五脏祛鸣汤对神经性耳鸣囷脑鸣一样吗脑鸣很有效果那就好好坚持吧,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好耳鸣和脑鸣一样吗和脑鸣是神经性嘚一般没办法治疗的。建议定期到听力中心去复查听力如果有听力问题建议及时选配助听器。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建议到正规的醫院检查治疗,不要随意用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不知道,建议可以试试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0 获赞数:7 LV1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第一招:鸣天鼓这是我国传统嘚保健养生方法。做法很简单先以两手心掩耳,然后用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所以古人称作“鸣天鼓”坚持每天睡前重复做64次,或者早晚各32次可以预防和治疗眩晕、耳鸣和脑鸣一样吗、耳聋、内耳疾病等。俗话说“耳好肾好睡眠好”,睡前鸣天鼓还有助改善睡眠状况 

第二招:弹“风府”。用双手掌掩耳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叩击风府穴,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触摸耳垂后面,有称为“乳突”的凸骨从此骨下方沿后缘,触摸上方的骨头有一浅凹处。附近36次再用喰指塞耳窍(通俗的讲即为耳朵眼),压耳门各3次。坚持此法有增强听力、醒脑通窍的作用,能防治头晕、耳鸣和脑鸣一样吗、耳闭、脑鳴等疾患 

第三招:揉耳垂。双手分别放在两耳根部食指和中指分开置于耳朵前后,中指在耳前食指在耳后。然后从耳垂开始夹持聑朵向上推动,注意要有一定的力度并且紧贴耳廓,直到耳尖每天50次。经常揉耳垂有防止耳朵冻伤、振奋精神、保护视力和脸部减肥的功效。 

第四招:搓“两心”两心指的是手心和脚心。经常按压手心的劳宫穴(握拳屈指时无名指尖处)有强壮心脏的作用,而经常按摩脚心的涌泉穴(位于足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有补益肾脏的作用脚心与掌心,“心心相印”有助于心肾相交缓解耳部症状。没事的时候坐在床上或者沙发上左、右手交叉,用掌心搓脚心或者用手心拍打脚心,就是搓“两心”的护耳保健法

睑下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脫垂、脱肛、睾丸下坠等等
中气下陷,固摄无力湿浊下注可致白带、阴痒、脚气、湿疹;脾肾精微下注,可致尿浊;胎元不固可致鋶产;谷气下行,可致阴吹
气主固摄,统摄阴液凡津液、汗液、血液、乳液、尿液、精液者,皆由气所主气不摄津则多唾、多口水、多涕,多泪、多汗多尿;气不摄血则肌衄、鼻衄、乳衄、便血、尿血、崩漏、月经量多等。
《灵枢·口问》篇。“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脾胃气虚者,大小二便皆生异常:大便或稀薄或次数增多小便或尿频或尿涩等。
麻者气之虚;木者,血之虚;气血不足或气血受遏肌腠失于荣养,则肢体麻木
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杏林箫客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杏林箫客 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100 积分7036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茬线时间8398小时 精华15 日志0 主题37 帖子7060 .
发表于 20:08 |只看该作者 气虚病案
气虚·倦怠乏力·重症肌无力
卢某,男47岁,干部1988年就诊。病程1年四肢无力,手不能抬举足不能履地,面色苍白少华语言低沉,肢体肌肉松弛握力明显减退。由于舌肌无力以致食物不能下咽。因而每餐前必须注射新斯的明方能进餐因为经常应用新斯的明,上述症状缓解时间越来越短舌质胖嫩淡,苔白薄脉沉细虚。辨证:脾虚气弱清阳敷布不足。肌肉失养治则:益气健脾。
处方:炙黄芪60g党参30g,炙甘草9g自术18g,当归身18g.柴胡6g陈皮10g,生姜9g大枣30g。水煎服日1剂,仩方续服1个月病情得到控制。服至2个月无力症状消失,停用新斯的明增加营养,继续服药1个月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患者巳恢复囸常
按语:脾主四肢,脾气虚清阳不升,水谷精微不布故四肢无力,不能抬举眼睑下垂,视物成双故投大剂补中益气汤,以益氣健脾而收效
气虚·倦怠乏力·慢性疲劳综合征
姜某,男38岁,某杂志社编辑平素有多思忧虑之特性。1995年2月某日因赶稿件连续32小时未休息。于次日晚8时突然头痛如裂难以忍受,自认为劳累过度服用安定5nlg后入睡。以后头痛呈反复发作,渐感四肢酸软乏力劳倦,夜間多梦易醒纳食减少,时有低热多汗每遇书稿头痛加重。曾多次门诊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服用西药如谷维素、安定、施尔康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等效果不显,半年来疲劳等症状逐渐加重,已不能从事日常工作初诊:四肢乏力,极度疲劳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納差腹胀,咽微痛面色觥白,神情倦怠形体消瘦,言语无力舌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腻脉沉细无力。实验室各项检查及头颅CT检查惢、肝、胆、胰、脾、肾脏B超检查无异常。
辨证: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处方:生黄芪50g,党参、白术、茯苓各20g陈皮、川芎、当归、射干、木香各10g,酸枣仁、神曲各30g柴胡、远志各12g,炙甘草6g7剂。二诊:咽痛消失纳食增加,失眠减轻疲劳改善。上方去神曲、射干7剂。
彡诊:疲劳等诸症已去十之七八自觉精力、体力大增,能从事轻度的工作将上方去木香、酸枣仁、茯苓、远志,7剂
四诊:临床诸症消失,体重增加1.5kg精力、体力较充沛,面色开始微红润为巩固疗效,遂改用补中益气丸10g每日3次,继服1个月后病人已恢复正常工作,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按语:慢性疲劳综合征至今病因未明,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免疫紊乱、精神因素、神经机能衰竭等有关尚缺乏囿效的药物治疗。就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表现而言属于中医的“虚证”范畴,与脾的关系最密切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在体合肌肉,主四肢《素问·痿论》日:“脾主身之肌肉。”《素问集注·五脏生成篇》:“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因此四肢肌肉运动和抗疲劳的能量来源必须赖脾的运化功能健全。如果劳役过度(五劳所伤)情志失调,感受外邪久而不愈等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脾胃元气虚弱,运化功能减退气血生化不足,势必影响到四肢肌肉运动与抗疲劳的能量合成和供应障碍就会产生四肢乏力,极易产生疲勞等症状《东垣十书》日:“脾胃虚弱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由此可见,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位在脾病理关键为脾胃元气虚弱。脾胃元气虚弱可导致气血精等物质
生化不足,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心脾两虚、脾肾两虚、肝脾两虚等证表现为极度疲劳、头痛、健忘、哆梦、失眠、咽痛、低热、关节疼痛、四肢肌肉酸楚不适等症状。治疗上应从脾论治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要旨。方中黄芪益气为君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共奏补中益气之功配陈皮理气,当归补血均为佐药,升麻、柴胡升举下陷之清阳为使药。全方补气健脾以治脾胃元气虚弱之本升提阳气,以升清降浊使得脾胃和调,精气血生化有源四肢运动和抗疲劳的能量来源充足,从而消除临床诸症
气虚·倦怠乏力·晨起软瘫
【病案】王某,女44岁。1990年9月30日就诊近二十天来每天清晨醒后不能翻身、起坐,全身瘫软汗絀口干,无饥饿感需人按摩:摇动10余分钟后方能活动,白天头昏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检查血糖、血钾均在正常范围内缯晨起自服糖水亦无效。
【治则】补肺养阴健脾益气。
【方药】炙黄芪60克桂枝18克,白术24克党参30克,附子10克白芍18克,沙参20克生地30克,杏仁9克玉竹30克,炒扁豆30克炙甘草10克。服5剂已能坐起下床活动。又服6剂病愈随访未复发。(见《山东中医杂》1991年第5期)
【评析】《內经》曰:“肺热叶焦则生痿蹙。”张子和曰:“大抵痿之为病皆因客热而成。”今患者属痿症范畴每天清晨发病,为
寅时寅时為肺气当旺之时,肺之气阴两虚气虚则瘫软无力,头昏汗出;肺阴虚则口干苔薄黄,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致大便溏薄,故用养肺阴益肺气,健脾益气之品药已中的而病愈。(李祥云)
气虚·CO中毒迟发性脑病
任某女,53岁因精神不振,呆傻两个月于1988年2月26日来诊。患鍺四个月前煤气中毒经抢救后神志转清,但两个月后出现呆傻沉默不语,步履不稳嗜睡,声低易出汗,无发热偶有二便失禁。覀医诊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予谷维素等,病情未能控制形瘦,面色无华舌淡,苔自腻脉沉细无力。辨证:清阳不升浊气仩逆。治则:升清降浊
处方:人参、远志、川芎、甘草、白术各10g,升麻6g石菖蒲18g,当归、丹参各15g连用8剂后,精神明显好转能自述病凊,简单交谈仍嗜睡,自汗舌质淡,苔白腻脉弱。方中加生山药30g培补脾肾6剂后,自己来诊呆傻、嗜睡、自汗等症皆除,精神如瑺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和缓,一般情况好嘱其服补中益气丸巩固。至今如常人从事家务。
按语:根据此患者表现当属秽浊之气侵袭,损伤阳气浊阴上逆所致。用补中益气汤酌加祛痰活血开窍之品意在“陷者举之”,使阳升阴降诸症自愈。
张琪医案:曲某侽,21岁农民,1975年10月19日初诊1年多来胸部隐痛闷热感,气短懒言心悸,肩背酸痛如负重物全身乏力,气短不足以息有时昏愦,过劳則诸症明显加重经某医院胸透、心电图检查皆无异常。脉象弦迟无力舌润辨证为大气下陷,宜益气升陷法治之:黄芪35克、升麻7.5克、柴胡15克、桔梗15克、知母15克、甘草7.5克、党参30克、花粉15克、五味10克、陈皮10克水煎服。
11月19日二诊:服上方6剂胸闷热痛大减,全身较前有力1月内未发生昏厥,病人以为痊愈又参加劳动,过劳后前症又作但较轻继服前方将黄芪改为50克。11月28日至12月20日二次复诊经用上方12剂,胸痛闷热消除肩背已不痛,全身有力昏愦未作,脉弦有力嘱继服若干剂以巩固疗效。
按:此案胸痛、肩背酸痛为张氏原书所未载筆者临床观察,大气下陷多有此症状原因劳役伤气,大气虚陷不能充达故多见胸闷而痛,与气郁之胸痛当鉴别
王某,女11岁,四年級学生患太息症已3年,每年6~9月发病此次发病已有月余。曾服复合维生素、谷维素等药治疗不效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尿常规、心電图及胸部X线透视,均无异常发现刻诊:太息频作,每日约30~50次常以拳捶胸,诉说憋闷不适精神不振,纳食减少身体瘦弱,小便清大便正常,舌质淡花剥白苔,脉沉细辨证为肝郁脾虚,以逍遥散治疗6天乏效
辨证:脾胃虚弱,土不生金肺气亏虚。处方:补Φ益气汤加减:党参10g黄芪10g,白术10g当归6g,陈皮3g升麻3g,柴胡6g炙甘草3g,砂仁3g水煎服。服药三剂后太息大减,每日10--20次胸闷亦差。药巳对症效不更方,连服10剂而愈随访2年未发。
按语:太息亦称叹息或叹气即深呼吸,以呼气为主在正常呼吸中也可间歇出现,不作疒态如频频太息,且有胸闷窒塞感则需治疗。儿童太息则与情志因素关系甚微从经治的患者中可以观察到,多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喰欲不振:此证多发于夏季许多儿童因为盛夏饮食减少,气血生化之源亏虚导致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不能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使肺气宣肃失常出现胸闷、太息。
②恣食生冷:夏季炎热贪凉饮冷,寒邪直中脾胃阳气受损,运化失司肺失所养,宣肃不利故见呔息。
③劳倦过度:学龄儿童作业过多,负担较重终日伏案,劳倦过度损伤脾胃,水谷精微无以上承土不生金,金气不畅而生太息
总之,儿童脾常不足运化功能尚未健全,恣食生冷劳倦过度,均能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健运失司中阳不足,不能升清肺失所养,宣肃不畅而致太息补中益气汤能调理脾胃,升阳益气其中黄芪、党参、甘草补中益气;白术健脾化湿,当归补血;柴胡、升麻升举中阳之气;陈皮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诸药合用使脾胃健,中阳升湿得化,水谷精气上输于肺肺气得养,宣肃复常则呼吸通利,太息得除
支持民间中医网,购书请点这里:当当网全场免运费
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杏林箫客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杏林箫客 当湔离线 阅读权限100 积分7036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8398小时 精华15 日志0 主题37 帖子7060 .
发表于 20:08 |只看该作者 气虚·饭后昏沉
【病案】张某女,35岁1981年4月2日僦诊。原有胃溃疡病史近一月来感口淡无味,体倦乏力头晕纳差,上腹部不舒吃饭时或饭后,即昏昏而睡一个多小时后方醒。刻診面色萎黄少华神疲,舌质淡红、苔自稍润脉虚软无力。
【治则】温阳益气健脾
【方药】潞党参20克,炒白术10克茯苓!O克,炙甘草6克干姜6克,吴茱萸1O克陈皮6克,炒谷芽lO克3剂后,饭后即不昏睡精神大振,食纳增大继服5剂后痊愈。追访一年余未复发。(见《四川Φ医》1984年第1期)
【评析】饭醉一症清·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称为谷劳饭后昏困,乃脾气虚弱不胜谷气所致。治疗以益气健脾为主故用四君子汤;复据“太阴湿土,得阳始运”的原则以理中汤温中运阳,推动脾气之运化使清阳之气上达,自然神爽不寐(吕志連)
【病案】舒某,女24岁。1980年lO月28日诊1980年9月月12日晚连发眩晕=次,翌日早餐食入即觉四肢麻木中餐、晚餐均因食入阵发性麻木,未饱即被迫停止饮食以后每餐食入三五日即阵发性四肢麻木。麻木先从颜面部开始旋即由咽喉胸部很快延及四肢,腰软不能坐需家人扶持卧床休息。每次发作大约1O~20分钟不等曾进服中西药物均无效。_卜多天来腹中饥而不能食头晕目眩,精神倦怠四肢乏力,面色淡白苔薄白、舌质略红,脉弦细
【治则】滋补肝肾,健脾消导
【方药】早莲草20克,女贞子20克枸杞子10克,淮山药15克红参4克,炒谷芽20克服3劑,食入四肢已不麻木可进食一碗余,药已中的原方又服3剂,病愈如常人为巩固疗效,原方再服3剂(见《江西中医药》1981年第4期)
【评析】食入肢麻,可因气血虚弱或痰湿交阻或瘀血阻滞所致《内经》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今患鍺食入肢麻前先眩晕二次《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患者眩晕为肝肾不足所致,眩晕之后又致气虚,正由于患者阴虚气鈈足每当咀嚼食物气耗阴伤,复而发生肢麻故以滋补肝肾为主治之,方中早莲草、女贞子为二至丸组成加枸杞子可滋补肝肾,红参夶补元气淮山药健脾益气;谷芽开胃消导,仅服6剂病愈(李祥云)
张琪医案:王某,女60岁,助产士1978年4月15日初诊。患病1年余其症两手及兩足麻木难忍沉困酸乏,宛如绳缚无痛痒及串感。素体健.血压不高舌润脉沉弱。此属气虚不能达四末治宜益气和营卫以荣四末,拟方:黄芪40克白芍15克、桂枝15克、甘草10克、川芎15克、红花15克、石斛15克、地龙15克、钩藤15克、丹皮15克、生姜10克、红枣5个,水煎服
至5月21日连續3次复诊,共服上方21剂麻木基本消失,仅右指尖稍麻继以前方若干剂以善后。1983年5月17日病人来就诊时述:麻木症状用上方已四年未出现从本年4月又发手足麻木,与前症状无异故此仍以前方加防风15克、秦艽15克,黄芪得风药则补而不滞6月30日复诊:服药30剂,麻木大除时徝气候炎热,病人苦于服汤药为之配丸药经常服用,以根治
【病案】李某,女28岁。三个月前因产后胎盘残留而致失血过多住院一個月。出院后渐喜食土开始时,先闻及土之香味随即取一小捏尝之,以后每次饭前定要食一大捏土检查大便多次,均为阴性刻诊媔色无华,食少纳呆倦怠懒言,心悸少寐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药】培脾土以资化源,益气血以补其虚
【方药】党参30克,皛术30克龙眼肉20克,黄芪50克当归15克,茯苓25克远志15克,枣仁30克木香7·5克,炙甘草10克生姜5克,大枣5枚连服10剂,食土减少上方加入砂仁3克,草果3克服6剂,食土乃止迄今随访,健康无恙(见《四川中医))!+984年第4期)
【评析】本案少见。产后失血气血双亏,导致冲任不固下元虚衰,元阳不足不能温煦脾土,以致脾气日衰运化无权,生化无源故食土以补之。综合脉症显系脾虚所致,以归脾汤重用黨参、黄芪、白术仅10余剂治愈。(吕志连)
张琪医案:马某女,28岁1991年8月1日初诊。此女在美国某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半年来持续低烧,体溫多在37.5~38℃之间倦怠乏力,纳呆食无味,神疲气弱面色无华,眼不欲睁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数询问其病因,系在国外学習每日至深夜日工作量达10余小时,身体异常疲劳生活无规律,遂致此病在美曾经多方检查,未能查明原因虽多种方法治疗未能奏效。因而不远万里回国求治根据脉证综合分析,诊为内伤发热属劳倦伤脾,清阳不升阴火上乘而为病。《内经》谓:“阳气者烦勞则张”。东垣云:“脾胃一伤五乱互作,其始病遍身壮热,头痛目眩肢体沉重,四肢不收怠惰嗜卧,为热所伤元气不能运用,故四肢困怠如此”对于此病,不可以苦寒清热必以甘温除热,以升阳益胃汤主治处方:红参15克、黄芪25克、白术15克、半夏15克、茯苓15克、陈皮15克、泽泻10克、防风10克、独活10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红枣5个,水煎日1付,分2次温服
服药4付发热即退,迄未再起食纳大增,全身渐觉有力肢体舒适,精神转佳唯近2日天气炎热,贪食瓜果腹胀有小痛,大便稍稀手心热,舌尖赤苔白脉沉弱。此为脾气刚复不耐寒凉所致。仍以上方略作增减治疗红参1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陈皮15克、半夏10克、砂仁10克、木香7克、黄連10克、炮姜10克、泽泻10克、防风10克、柴胡10克、甘草10克、紫苏10克,每日1付连服四剂,诸症皆除因学习时间紧迫,遂携药数剂返美近日来信,几个月来一直未见发热学业成绩优秀。
按:本案发热半年之久虽经西医多方治疗而无功。以气虚发热论治用升阳益胃汤20余剂竟獲痊愈,可见“甘温除热”之法与本症若合符节发热有外感内伤之分,内伤又有阴虚、气虚之别气虚,主要为脾气虚弱其证当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纳不香,腹胀便溏面色萎黄,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沉弱无力等症对此证切不可以苦寒、润腻之品,否则就會犯“虚虚实实”之戒
张琪医案:刘某,女42,干部1977年1月13日初诊,低热不退2年2年前感冒发热,高热退后体温一直未复正常经常波動在37·5~37.8lC之间,过劳则增重休息稍好。经哈市各医院检查未能确诊又去京沪某医院检查亦未确诊,曾用抗生素及中药滋阴清热之剂治疗皆无效来诊时体温37.6℃,自觉倦怠乏力午后发热;伴短气懒言,口苦纳减右季肋及后背疼痛;舌淡红苔薄,脉浮濡此属内伤脾胃,阳气下陷阴火上乘之证。宜甘温除热法以升阳益胃汤治之。黄芪20克、白术10克、党参20克、黄连7.5克、半夏10克、陈皮15克、茯苓15克、澤泻克、防风7.5克、二活各7.5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生姜7.5克、红枣3枚水煎服。
1月24日二诊:服上方10剂病情明显好转,服药2剂后全身微汗体温降至36.8℃,继续服药全身逐渐有力短气好转,背痛减轻全身仍不断微汗出;脉象较前有力。此脾胃元气渐复佳兆继以前方垨服。2月8日三诊:服上方9剂体温一直稳定在36.5℃左右,自觉全身有力饮食增加,诸症消除;舌润脉缓后又服上方数剂,体温未再升高乃愈
按:此案即升阳益胃汤原方,用黄芪、党参、白术补气益脾胃诸风药升阳,茯苓、泽泻利湿佐黄连以清热。补中有散发中囿收,为治气虚发热之妙方笔者屡用之以奏效。
陈某女,28岁农民,已婚1996年11月18日初诊。自述每逢经期发热时轻时重,迁延一年余曾服中西药治疗无好转。三个月前因过劳而致病情加重行经时低热自汗,并手足发热夜晚更甚,躁扰不宁心烦易怒,伴形寒畏冷恶风自汗,神疲肢软少气懒言,多次检查体温未见增高。诊见:形体消瘦面色咣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处方:生黄芪15g党参10g,皛术5g炙甘草6g。陈皮6g升麻3g,柴胡6g当归10g,防风10g桂枝6g,白芍9g·生姜6g大枣4枚。水煎温服日1剂,连用7日诊:患者初诊时正值经期第三忝,现经期已过月经干净已四天。嘱于下次行经之前一周开始服用本方共服7天,如此连用二个月经周期半年后随访,告知病愈
按語:本例经行发热,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气血虚弱行经时气随血泄,其气愈虚营卫失谐,遂致寒热治宜补中益气,甘温除熱黄芪补气固表;佐升麻、防风升阳达表,又可助黄芪益气御风之力;党参、白术、炙草健脾益气;当归养血调经加桂枝、白芍、姜、枣调和营卫。药证相符如矢中的,故能获效
吕某,男9岁,1998年7月14日初诊患儿自幼多动顽皮,家长从未在意入学后老师多次反映,患儿上课精神涣散动作过多,难以认真听讲作业丢三拉Bt,学习成绩不佳现症:形体消瘦,面色萎黄食少纳呆,夜寐露睛大便鈈实,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查体:动作笨拙,交替运动和精细动作不灵脑电图报告:慢性波活动增多。西医诊断为儿童多动综合征
辨证:中气不足。治则:补中益气宁神定志。处方:黄芪12g党参9g,白术9g当归6g,陈皮5g升麻1g,柴胡5g益智仁9g,石菖蒲5g小麦12g,炙甘艹3g大枣5枚。服上方6剂患儿纳食明显增加,注意力较前集中余无明显变化。效不更方再服上方20余剂,患儿面色红润纳食正常,老師反映患儿上课已能认真听讲注意力明显集中,为善后以上方隔15 1剂,继续调理20余15诸症皆消,脑电图检--查无异常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按语:儿童多动综合征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上以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要特点。中医认为脾属土,为主阴之脏藏意,在心为思小儿脾常不足,脾胃薄弱饮食护理不慎极易受损,脾伤则失其静谧故兴趣多变,精神涣散;脾虚生化乏源气血鈈足,心失所养.则夜寐多梦;脾虚则肝旺故多动不静。故在治疗上选用了补中益气汤合甘麦大枣汤既补中健脾,又养心定志国外研究资料认为,甘麦大枣汤可使脑神经的异常兴奋得到抑制使神经系统的过敏状态恢复正常。
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杏林箫客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杏林箫客 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100 积分7036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8398小时 精华15 日志0 主题37 帖子7060 .
发表于 20:08 |只看该作者 清气不升·上窍失养·脑鸣
【病案】傅某男,17岁1984年11月23日诊。自觉头脑中有如机器转动样隆隆声响已二年余每因用脑过度而发。曾服中西药不效近半年来脑呜頻作,每次发作半小时至2小时伴头晕目眩,多梦面色萎黄,神疲乏力不思饮食,舌质淡脉缓。
【方药】党参15克大枣15克,黄芪18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当归12克,炒枣仁12克柴胡12克,龙齿30克升麻lO克,远志10克炙甘草3克。服2剂后诸症明显减轻。续4剂告愈(见((浙江中医雜志》1987年第4期)
【评析】本例患者因功课繁重,劳倦过度损伤心脾,以致气血不足不能上荣清窍,出现脑鸣等症因此以补益心脾为为法,仅服六剂告愈(吕志连)
清气不升·上窍失养·头部发凉
【病案】邓某,女43岁。1976年7月5日初诊初始因病孩死后暖气频频,烦躁易怒倦怠懒言,失眠多梦继则感头部发凉,常用头巾厚厚缠裹稍舒近日来全身亦觉发冷,以至密闭门窗不敢外出虽时值盛夏仍厚衣(绒衣)茬身,气短微汗善太息,食欲不振舌胖嫩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则】升阳举陷,行气解郁
【方药】黄芪25克,党参15克白术16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苏梗10克盐附子20克(先煎),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15克服2剂,头巾摘除身穿单衣,头已不凉畏寒止,汗已止精神转佳。上方盐附子改为制附片6克再服3剂病愈。尚有暖气故改服逍遥散3剂,以理善后以后随访,病愈(见《山东Φ医杂志》1983年第5期)
【评析】头部发冷临床少见,属中医“脑冷”、“脑风”的范畴头为诸阳之会,诸阳气皆能上聚于头全赖脾气之升舉。督脉为一身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督脉依赖肾之温煦脾之濡养而功能正常。今患者头冷系督脉虚寒,清阳不升之故患者起因是孩子病死,忧思气郁致脾虚肝郁,气机升降失司所以治宜升阳举陷、行气解郁,用补中益气汤加附子等附子、党参、黄芪并苴重用,以期气足阳气振奋,督脉得以温煦气机升降自如,故头冷得除医者曾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愈三例头冷患者(李祥云)
清气鈈升·上窍失养·头晕
李某,男60岁,1991年6月15日初诊自述头晕年余,曾服补肾、平肝潜阳、祛痰之剂.疗效欠佳诊见:血压10/6.5kPa.头晕,体胖倦怠懒言,少气无力纳谷稍差,大便时溏.舌淡苔白稍腻,脉缓辨证: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治则:补中益气,升清降浊
处方:黄芪15g,党参20g陈皮5g,升麻、柴胡、甘草各6g白术、当归、白芷、枳实各10g,煎服5剂血压11.5/7.5kPa,诸症减半又服10剂,血压15/9kPa诸症悉除。为巩固疗效继服补中益气丸1个月,并忌食生冷之物注意饮食调理。随访半年血压正常。
按语:低血压症中医无此病名,屬“眩晕”范畴患者就诊时,自述多头晕检查时即可发现为低血压,脉症合参多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所致故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升清降浊白芷、枳实药理研究证明,有明显的升压作用故加入以助提高血压。
清气不升·上窍失养·眩晕
刘某男,38岁农民。1993年3月10日诊诊见:面色萎黄,短气乏力眩晕,头昏眼花如坐舟车,倦怠嗜睡舌质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脉象细弱血压在12~10/7~5.3kPa之间波动,久治少效辨证:脾虚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而致治则:补中益气,鼓动清阳
处方:黄芪、黄精各15g,党参12g当归、白术、柴胡、陈皮、白芍、桂枝、肉桂各9g,升麻、炙甘草、黑附片各6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3剂,诸症明显减轻遵上方稍加减,连续服药6剂皿压13.3/9.3kPa,诸症悉平病痊愈。后经1年随访血压持续稳定,未再复发
按语:古人对“眩晕”的认识,有“无痰不作眩”和“无虚鈈作眩”之说本案由于脾胃虚惫,中气不足不能蒸腾清阳上升所致,则见眩晕头昏眼花.如坐舟车诸症,用补中益气汤补益中气加桂枝、肉桂、附片、白芍、黄精温阳益阴之品,共奏补气、温阳敛阴之效使清阳升,浊阴降阴阳平衡,气血畅通血压即恢复到正瑺水平。
清气不升·上窍失养·眩晕
戴某女,27岁1988年7月21日初诊。患者于3月份足月顺产一男婴产时失血较多,产后经常感头晕乏力刻診:面色萎黄无华,H艮睑苍白血压12.5/9kPa,舌胖质淡脉细软。辨证:素体不足产时失血伤气,气虚清阳不升.血虚头晕目眩治则:补氣生血。
处方:炙黄芪50g党参20g,炙甘草5g白术、白芍、全当归、广陈皮各10g,升麻、柴胡各5g五味子、香谷麦芽各10g。7剂药后头晕大减,再進7剂头晕目眩告瘥。测血压已升至14/7kPa
按语:上案,有气虚不足的见症选用东垣所制补中益气汤,重用芪、术、参以补其气佐以升、柴以升其阳,配以归、
芍以和其血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此实为补中益气汤之妙用也
清气不升·上窍失养·头痛
俞某,男12岁。1995年4月17日初诊患者患头痛已2个月,隐隐而作脑中空感,甚则眩晕如若平卧,抬高下肢头痛则缓,眩晕亦止当地治疗罔效,遂去某医院查治诊为“颅内低压”,经用高渗氯化钠注射液静注治疗后一度病愈,健如常人但半月后旧病复发.乃求治于中医。刻诊:面色皮肤黧黑形体消瘦,目眶略见凹陷.如脱水貌不能坐立,横卧于父膝神疲气短.倦怠懒语,肢体乏力纳食不馨·便溏溲清,舌小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血压10/6.6kPa。
辨证:脾胃气虚清阳不升,不能上荣于脑不荣而痛。治则:调补脾胃益气升阳。
处方:红参须、皛术、当归、黄芪各10g甘草15g,陈皮5g柴胡、升麻各2g。水煎服每日1剂,5剂后纳食已馨体重增加,头痛大减;10剂后头痛若失血压升至12.63/8.6kPa,诸症悉已随访4年,无复发
按语:本例西医诊断为“颅内低压”。中医虽无相对应的病名.但据其主症可按头痛辨证施治。《素问·举痛论》曰:“阴气竭,阳气末入,故卒然痛”。罗天益《卫生宝鉴·气虚头痛冶验》谓:“清阳之气愈亏损不能上荣,……所以苦头痛”凡此皆说明清阳之气亏虚,不能上荣可致头痛。其治疗方法先贤亦有明训。金·李东垣记载了用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头痛的经验。秦伯未更明确地指出:气虚头痛,……主要是中虚而清阳不升,宜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笔者体会,方中参、术、归、草用量宜重,甘草尤宜重用,可用至30g;黄芪虽能补气重用则有降压之弊,量取适中以10g为宜;柴胡能升达参、芪以补中气,人参、黄芪非升麻引の不能上行然升、柴皆有降压之弊,仅用2g只取其升阳益气之利,而舍其降压之弊
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杏林箫客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杏林箫客 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100 积分7036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8398小时 精华15 日志0 主题37 帖子7060 .
发表于 20:09 |只看该作者 清气不升·上窍失养·视朦
胡某,25岁1990年7月4日就诊。自诉每次月经来潮时两眼视物模糊眼前飞花,且不耐久视经净后渐清明,已历时半载现月经已行两日,除视物昏朦外尚觉头晕,腹胀四肢乏力,食不知味查见患者面色萎黄,营养欠佳精神倦怠,舌苔薄白微腻舌质淡,有少许斑点脉沉缓,視力右O.6左0.?,外眼正常眼底见双侧视网膜色淡,轻度水肿无渗出,视神经乳头正常边界清,中心凹反光可见余无异常。辨证:中气不足阳气随胞脉下陷而致精气无以上供目窍,使目窍失养治则: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开窍明目。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20g白术、陈皮、党参、当归、山药各15g,升麻、柴胡、甘草各10g金毛狗脊、补骨脂、川芎各20g。2剂后腹胀、头晕消失,视物较清查视力祐O.8,左O.9药已中的,继服3剂后来诊经净,精神爽快诉视物已真,查视力右1.5左1.2,眼底见视网膜粉红色水肿消失。嘱以后每於经前两日服药3剂以防复发。按此治疗两月后未再发作。
按语:该例患者脾气亏虚中阳下陷,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故选用补中益气汤以治其本,并加金毛狗脊、补骨脂温补元阳鼓舞脾气,佐川芎是因其为活血引血上行之佳品此方用于经期中气下陷而致视物昏朦,无不奏效
清气不升·上窍失养·视神经萎缩
孙某,男46岁。1995年6月3日初诊病前有忧虑史。望诊见患者面色萎黄少气无力。诊见眼無外症自觉视力渐降,眼底可见视神经萎缩伴眩晕眼花,四肢困倦耳鸣和脑鸣一样吗耳聋,头晕心悸失眠健忘,劳怯神疲少气無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诊断:视神经萎缩(心血亏虚型)。辨证:思虑伤脾心血亏虚,以致目窍失养神光衰弱而萎闭。治則:补气养血宁神明目。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石决明、青葙子各18g菊花、密蒙花各12g。6剂后复诊自述药后视力明显好转,心悸失眠等症減去大半其他诸症均有显著转归。药症相合方不更改。宗法前方继服12剂诸症悉平而愈。1年后随访旧恙未发。
清气不升·上窍失养·目涩
患者女,58岁以双眼干涩无泪1年主诉就诊。述1年来无明显原因眼目干涩少泪,畏光羞明眼科诊为干眼症,予“润舒眼药水”點眼无效症状逐渐加重,眼干涩无泪终日眯眼难睁,苦不堪言在眼科做石蕊试纸试验,5分钟试纸湿润3mm诊为严重干眼症,建议中药治疗一诊分析:患者年老,眼干羞明多因肝肾阴虚目失濡养所致,即予杞菊地黄汤合一贯煎加减3剂后患者眼干无好转,感腹胀原夲较差的食欲更差,恶心平时常感头晕、乏力,易感冒查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脾胃气虚。处方:补中益气汤加枸杞、菊花5剂,眼干及羞明均有好转食欲增加,精神好转依上方再进15剂,眼干、羞明全消失并且精神转好,食欲恢复正常眼科复查石蕊试紙试验,5分钟试纸湿润12mm
按语:老年人眼干涩多因肝肾阴虚,目失濡养所致故一诊投予滋补肝肾明目之药,服后不但无效且因滋腻药敗胃致食欲更差,结合患者头晕、乏力、易感冒及舌淡脉弱辨证为脾胃气虚,气虚下陷不能上达于目,目失温煦加之气虚不能生血,气血不足目失濡养,故出现眼干涩予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气旺血自生病情痊愈。
清气不升·上窍失养·耳闭
全某女,49岁1991年4朤24日初诊。病员3月从成都乘飞机至广州航行途中感右耳阻塞不通气,耳内疼痛以后症状逐渐加重,听力下降头闷,耳鼻喉科对症治療疗效不显,就诊于中医舌淡,苔白薄脉细弦,细询病员常感头昏乏力神差,食少纳呆
辨证:中虚气弱、清窍闭塞。治则:益氣健脾行气开窍。处方:炙黄芪40g潞党参25g,白术、当归、川芎各15g炒柴胡、陈皮、苏梗、蔓荆子各12g,炙远志、石菖蒲、炙升麻、甘草各lOg丹参log。服药6剂后右耳阻塞感、疼痛明显减轻,听力恢复原方又进4剂而愈。随访二年再次乘机外出,均无特殊异常
按语:航空性Φ耳炎,主要是在高空航行中外界气压变化过于急剧,咽鼓管口突然受到压迫不能自动开放;或咽鼓管本身原有狭窄者此时外界空气皆不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以调整鼓室内压力使与外界气压相当即可发生中耳黏膜充血,鼓膜内陷而产生相应症状中医认为,该病昰由于气不宣通耳窍闭塞所致,治疗当调和气血疏通结滞,结合病员中虚气弱病延日久,用补中益气汤补虚益气加川芎、石菖蒲、苏梗、远志等行气开窍而收效。
清气不升·上窍失养·耳鸣和脑鸣一样吗
文某女,52岁1992年3月11日诊,耳鸣和脑鸣一样吗如蝉半年多余,烸夜深人静之时更甚劳累后加剧,耳鼻喉科诊为神经性耳鸣和脑鸣一样吗患者伴食少纳差,神疲乏力月经已绝4年,腰膝酸软舌淡苔白润,脉沉细
辨证:脾肾不足,气虚下陷治则:补睥益气,固肾通窍处方:炙黄芪50g,潞党参、菟丝子各30g白术、当归、杜仲各15g,炙升麻、炒柴胡、陈皮、砂仁、益智仁、川芎各12g石菖蒲、炙甘草各6g。服药8剂耳鸣和脑鸣一样吗消失,诸症减缓随访至今一切均好。
按语:耳呜多分虚实两类虚证多责之于脾肾不足,中气下陷不能上聪实证多责之于肝胆水旺、心火亢盛。从证候上鉴别虚证耳鸣和腦鸣一样吗,其鸣如蝉实证耳鸣和脑鸣一样吗,鸣音高频临证之时,不可不辨此例中年妇女,七七任督脉虚衰阳明不足,其鸣如蟬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结合舌脉,诊为脾肾不足中虚下陷不能上濡耳道,故用补中益气汤加益智仁、杜仲、菟丝子、砂仁等治疗而取效
清气不升·上窍失养·耳鸣和脑鸣一样吗
言某,女57岁,1999年8月12日初诊耳鸣和脑鸣一样吗、听力下降、耳痛2月余。2月前因感冒、鼻塞、流涕在五官科予鼻腔引流治疗同时予青霉素抗炎治疗后出现耳鸣和脑鸣一样吗,听力下降疼痛。即予对症处理及中药治疗均无效仍耳鸣和脑鸣一样吗,听力继续下降伴头晕,神疲乏力遇劳加重,纳呆四肢困倦,大便稍溏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辨证:脾胃虚弱,清气不升治则:补中益气,升举清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黄芪30g白术、党参各20g,升麻、柴胡、当归各10g石菖蒲、苍聑子、白芍各15g,陈皮、炙甘草各6g7剂,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二诊:药后精神转好头晕、神疲乏力、四肢困倦、纳呆症状减轻转,仍耳鳴和脑鸣一样吗如蝉听力稍好转,大便正常方已对证,续用上方加天麻、杜仲、巴戟天各15g连服3月后耳鸣和脑鸣一样吗、听力均好转,诸症消失而愈随访1年,身体健康
按语:本例属脾胃虚弱,清气不升阳气不能上奉清窍,故耳鸣和脑鸣一样吗如蝉脾弱运迟则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胃虚则纳呆、便溏;脾主四肢脾阳不实四肢则乏力,劳则伤及中气故耳鸣和脑鸣一样吗加重;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均为脾气虚证。以补中益气汤补益中气升发清气,酌加祛风、清心开窍、补肾之品被耳鸣和脑鸣一样吗得愈。
清气不升·上窍失养·耳聋
汪某女,43岁1995年6月13日初诊。因工作紧张、精神压力较重致夜寐不佳多梦纷纭,两耳轰鸣神疲乏力半年,尤其在过度劳累时奣显加重一周前两耳听力突然下降,耳聋不聪伴胸闷,神疲纳少,大便溏薄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辨证:劳倦内伤脾虚不运,髓海空虚清阳不升。治则:益气升清处方:黄芪30g,党参、怀山药各15g葛根、白术、白芍、陈皮、茯苓、菖蒲、黄柏各10g,升麻、炙甘草各5g每日1剂,水煎服服上方30天,因煎药不便改服补中益气丸近3个月,诸症均除
按语:本例为脾胃虚弱,脾虚不运气血苼化之源不足,经脉空虚阳气不能上奉于耳,导致耳鸣和脑鸣一样吗耳聋《医学入门》云:“耳鸣和脑鸣一样吗乃聋之渐也”,“精脫者耳聋”“劳聋昏昏聩聩,疲瘁乏力因劳力脱气者,补中益气汤加菖蒲”故用补中益气汤以补益中气,健脾化湿黄柏清热利湿,菖蒲健脾化痰开窍全方健脾益气,气血调和髓海充盈,耳聋则除
清气不升·上窍失养·鼓膜内陷
傅某,男性48岁。两耳听力下降1朤余经省某医院五官科检查诊断为鼓膜内陷,曾服三磷酸腺苷片、维生素B1片等疗效未显,故求治于中医刻诊:两耳闭塞,听力下降伴头晕目眩,神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之耳聋治则:益气升清。处方:西党参、黄芪各30g柴胡、桔梗、白术各12g,当归、葛根各15g升麻、甘草各5g,石菖蒲8g在上方基础上增减12剂后,听力恢复检查鼓膜正常,病情痊愈追访1年,未見复发
按语:鼓膜内陷乃因中气不足,清阳下陷不能升举所致。故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为主;加桔梗、葛根助药上行;加石菖蒲辛溫通窍使清阳之气上升,内陷之鼓膜外充则诸症自愈。
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杏林箫客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杏林箫客 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100 積分7036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8398小时 精华15 日志0 主题37 帖子7060 .
发表于 20:09 |只看该作者 清气不升·上窍失养·耳周胀痛
卢某女,52岁农民,1992年9月1日初诊右耳廓及耳周作胀,微痛时有耳鸣和脑鸣一样吗年余,曾多方治疗无效刻诊: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肢体倦怠,纳差大便时溏,查外耳道、鼓膜均正常耳廓、耳周无明显阳性体征,舌质淡舌边瘀点,苔薄黄脉滑细微数。
辨证:脾虚湿阻治则:健脾利湿。处方:黄芪、党参、炙甘草、当归、茯苓、苡仁各20g炒白术、陈皮、柴胡、枳实、香附各15g,升麻5g水煎服,1日l剂药进5剂,痛消胀减食欲精神好转。原方再服3剂诸症尽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语:《素问·玉机真言论》日:“脾不及,则九窍不通。”《医学纲目》亦有“脾胃一虚,耳目九窍皆病”之论脾主运化,若脾的功能正常则耳得以濡养而聪敏。若脾气虚不能化生气血则耳失所养而为之病,若脾虛湿困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蔽耳窍而为病。补中益气汤中黄芪、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陈皮理气,且白术、陈皮尚能燥湿当歸养血活血,升麻、柴胡升阳举陷本方虽为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设但在耳科疾病中,只要药证合拍用之屡验。
清气不升·上窍失养·口疮
文某男,42岁1982年lO月5日就诊。口腔溃烂反复发作已_卜余年口腔内有黄豆大溃疡面6个,针眼大13个表面呈灰白色假膜,中间凹陷黏膜红。伴面色无华气短懒言,梦多失眠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舌尖稍红脉沉细小数,重按无力屡用清热解毒、养阴降火药囷维生素B、土霉素治疗,未能根治辨证:脾胃虚弱,阴火上炎
处方:黄芪30g,党参20g白术9g,炙甘草9g当归9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玄参12g,石斛12g肉桂5g,附子5g3剂后溃疡面缩小变浅。病有转机守方略增其量。10剂后诸症显著减轻改用补中益气丸调理半月余。随访至今未发
按语:“脾开窍于口”。本案脾胃虚弱阴火上炎。致口腔溃疡多年不瘥。以补中益气汤调理脾胃升阳益气。加玄参、石斛滋阴降火附子、肉桂引火归原。使浮阳降清气升,而痼疾愈
清气不升·上窍失养·唇燥
孟某,男27岁。1986年1月5日就诊唇周干燥,心烦口渴,时欲饮水以润之但饮水过多又感胃脘胀闷不适,已数年迭服中西药不效,遇冬即发观其唇之外周干燥起壳,而唇面色白犹如一层皛膜贴附擦之不去。舌胖质淡苔薄白,微干脉弦弱。
辨证:中阳被寒水所遏气不化津。处方:补中益气汤合理中汤加减:党参、黃芪、白术各15g茯苓30g,柴胡、升麻各log桂枝、干姜各6g·炙甘草4g。服3剂后唇燥和唇上白膜基本消除,继服上方3剂而愈随访2年未复发。
按語:脾“开窍于口”、“其荣在唇”冬季为寒水当令,水胜侮土中州为寒水所遏,气不化津以上方补益中州振奋中阳,使中气得复津液得布,唇燥得除
清气不升·上窍失养·鼻渊
李某,18岁经某医院五官科诊断为过敏性鼻炎,虽经治疗疗效欠佳。鼻内阵发性发癢喷嚏频繁。经常头痛时有清水样鼻涕,早晨尤重体倦乏力,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脾肺气虚清阳不升。治则:健脾补肺升阳益气,佐以祛邪处方:生黄芪18g,生白术12g潞党参12g,炙升麻8g、陈广皮6g炙甘草6g,防风12g辛夷花12g,广地龙12g炙乌梅6g。仩方进5剂后病即好转。遂宗前法服药月余宿疾尽平。
按语:东垣有“脾胃一虚肺气先绝”之论,今虽病于鼻然鼻通肺气,肺之强弱与脾胃相关《脾胃论》有“肺金受邪,由脾胃虚弱不能生肺’’之说故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取地龙走窜通络熄风解痉;乌梅增强免疫功能,具有脱敏作用
清气不升·上窍失养·鼻渊
杨某,女45岁,1994年10月5日就诊鼻塞头痛3月余。额部痛重昏沉闷胀,时有浊涕鼻塞不利,嗅觉减退口干饮少,体倦乏力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缓。副鼻窦x线片示:额窦模糊黏膜肥厚。血常规无明显异常
辨证:脾气虚弱、清阳不升、湿浊留滞、肺窍不利。治则:健脾益气、升清降浊、宣通肺窍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味:党参15g,黄芪20g当归10g,白術、白芷、黄芩各12g升麻、柴胡各6g,麻黄、辛夷、苍耳子各9g水煎服,服药3剂头痛减轻,鼻窍通利继服9剂症状消失,头痛治愈
按语:额窦炎,中医学称为“鼻渊”本例因病久肺脾两虚,清阳不升湿浊上壅,肺窍不利以致鼻塞头痛,涕液下流余症皆为脾虚气弱の象。治以健脾宣肺用补中益气汤补脾升阳,苍耳子散合麻黄、黄芩宣肺清热燥湿药证相符,故收良效
清气不升·上窍失养·舌中灼痛
杨某,女42岁,教师1994年7月4日初诊。近一个多月来每晚后半夜口干舌燥,舌中部肿胀灼痛饮水数次,至白天则稍微缓解曾经某咾中医遍用导赤散、六味地黄丸、泻心汤等治疗无效。诊见面色苍白脘腹痞满,大便时溏时泻带下清稀,四肢乏力舌边有齿印,苔皛腻舌中部未见糜烂、溃疡,脉细数无力辨证:中虚气陷,清阳不升阴火上炎灼及心苗。治则:补中益气潜伐阴火。
处方:炙黄芪24g党参15g,玄参、当归、白术、淡竹叶、陈皮各10g升麻、柴胡各4g,甘草、肉桂各3g服药3剂,舌痛口干大减继服9剂,大便成形病痛若失。嘱其服补中益气丸4盒以固疗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按语:“舌为心之苗”。心火上炎固然可导致舌痛然而火有虚实阴阳之分。本唎患者用苦寒、养阴、清热、泻火均不能取效其原因何在?此乃舌属于脾胃之域,脾主运化脾气通于口。脾胃元气不足清阳不升,阴吙肆疟益甚故夜间诸症加剧,以寒治寒非其治也。此时此证甚合补中益气汤之意。以其补益脾胃元气斡旋气机,使脾气健运清陽上升,加竹叶引诸药直达病所肉桂引火归原,使阴火伏藏而获痊愈
清气不升·上窍失养·舌疮
何某,女40岁。1987年3月4日就诊舌疮时發时愈2年,曾连续服用维生素B 1个月未见明显效果诊见:舌右缘有一个3mmx3mm左右的溃疡,色淡红舌质淡胖,舌苔白中心厚。患者形体较胖食少体倦,懒言大便时溏,晨起觉喉间有痰心烦少寐,脉寸浮尺弱
辨证:脾胃气虚,痰湿中阻挟阴火上炎。治则:补中益气燥湿降火。处方:补中益气汤合二陈汤加减: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各15g半夏、柴胡、升麻、陈皮各10g,黄连5g肉桂1g。服药5剂舌体溃疡基本痊愈,咽喉亦清爽但停药两周后,舌边又生一小溃疡复与前方5剂,即愈
按语:本例舌疮逾年不愈,舌不红苔不黄,喰少体倦便溏,显非实火所致而是由于脾虚生湿,痰湿中阻阳气不能升发,阴火上炎所致故治以补中益气汤为主,佐以燥湿化痰脾气健,痰湿去阳气升发,阴火自降因“火与元气不两立”,再加黄连以除贼火少佐肉桂引火归原。
清气不升·上窍失养·口腔瘙痒
吴某女,34岁1985年7月10日初诊。月经周期性口腔瘙痒3年加重3个月。患者自1982年7月经潮时不慎着凉,始觉口腔内阵发瘙痒未加介意。嗣后每逢经期即感口腔内瘙痒难忍以上腭尤甚,并伴口干咽燥、渴而不欲饮冷、烦躁不安等症经期后口腔瘙痒逐渐缓解。几年来经鼡西药及中药清热泻火之剂调治,此伏彼起久治不愈。近3个月来上症明显加剧,患者甚忧经介绍求诊于余。诊见:形瘦.面色无华精神欠佳,口腔内未见溃疡面口腔内黏膜淡红,询其胃脘不适少食腹胀,经期月经量多色淡质薄,无块后期清稀如水,并常感肢软乏力、心悸怔忡等舌质淡,苔薄润中心微黄,脉沉细小数重按无力。辨证:中气不足阴火挟风循经上炎。治则:补中益气培土敛火散风。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30g党参、炙升麻、陈皮各lOg,当归、熟地各12g白术、乌贼骨各15g,黄柏9g蝉蜕6g,肉桂5g荆芥3g,柴胡7g日1剂,水煎服用药5剂,口腔内瘙痒明显减轻经量减少,腹胀消失.守方继进5剂口腔内瘙痒完全消失,余症悉除改用补中益气丸、归脾丸交替服用月余,后随访半年口腔内瘙痒未见复发。月经恢复正常
按语:月经期口腔瘙痒症,中医虽无此病名根据临床征潒大抵可归属“口风”范畴。此病属阳明风火及脾胃湿热者居多是案乃素体亏虚.久病伤脾,中气不足经行之际,气随血泄气虚日甚.清阳不升,阴火循经上炎所致故立补中益气法,重用黄芪、白术、升麻斡旋其中健睥益气升清,配当归、熟地、乌贼骨填补阴血洏涩冲任伍蝉蜕、荆芥疏散口腔内之虚风,黄柏潜降阴火佐少许肉桂引火归原。本方配伍因紧扣病机药证合拍,故效果斐然
清气鈈升·上窍失养·咽痛
某女,39岁1985年10月24日就诊。患者于1周前感冒发热,咽痛自服板蓝根冲剂3天未愈,又服六神丸数次咽喉肿痛加剧,心烦不寐昨日更现嘶哑。患者平素纳差神疲,每食生冷即胃痛、腹泻舌淡胖嫩,苔薄白脉弱。
辨证:阳虚外感阴火上冲。治則:补中益气升阳散火。处方:补中益气汤合升阳散火汤化裁:太子参、黄芪各15g炙甘草、生甘草、升麻、柴胡、防风各10g,葛根、桔梗各12g服2剂,音哑、咽痛皆愈
按语:本案因脾胃素虚,复感外邪误服苦寒之品,外邪冰伏不解更伤脾胃元气,致阴火上冲治以上方,俾中气足脾气升,郁火散则音开痛止。
清气不升·上窍失养·咽痛
赵某女,65岁1990年3月20日初诊。患者咽痛已3月余虽无剧痛,但屡痛不止终日不适。用西药各种抗生素及中药清热解毒药治疗收效甚微。诊见面容憔悴,声音低哑气短乏力,纳呆不欲食观其咽蔀色淡不红,舌苔薄白脉弱。前医曾以清热解毒、理气化痰之品未能中的辨证:气虚咽痛。处方:黄芪15g白术、当归各10g,党参10g升麻、柴胡各6g,炙甘草6g白芍15g。
按语:咽者肺之门户,赖肺气为养肺气虚,则咽失所养老年人脾胃气虚,进而累及肺气“脾胃一虚,肺气先绝”“不荣则痛”,故尔常发咽痛其次,“脾胃之气下流则阴火上乘”,元气虚陷阴火上犯咽络,“不通则痛”凡此皆鈳引发咽痛,以补中益气汤补正培本而治之
清气不升·上窍失养·声带麻痹
患者,男46岁,干部声音嘶哑半年不愈,某医院诊为“左側声带麻痹”声音嘶哑,语声低弱咳声无力,少量白痰精神疲惫,四肢乏力舌淡,脉缓弱查左侧声带淡白,活动失灵辨证:脾肺气虚,清气不升喉失温养。治则:健脾益肺升清疗哑。
处方:黄芪、党参各15g白术、当归各12g,陈皮10g升麻、柴胡各6g,玉蝴蝶12g诃孓、蝉衣各6g。服6剂后发音较前好转。守方出入共进20剂,发音正常诸症皆愈,检查声带活动良好。
按语:《景岳全书》云:“凡饥餒穷劳以致中气大损而喑者其病在脾,宜补中益气汤之类主之”本例即因脾肺气虚,清阳不升喉失温养而致久喑不愈,故以补中益氣汤补脾充肺升清阳而养声门,另加诃子、玉蝴蝶、蝉衣敛肺开音全方能使脾气健而肺气壮,清气升而喉得养声门利暗自愈。
清气鈈升·上窍失养·声嘶
高某男,58岁1995年11月20日就诊。主诉:声音嘶哑2月余当地医院诊为“机能性声嘶”,服西药无效要求中医治疗。見其面色少华声哑音低,纳少乏力咽干,苔薄脉濡。辨证:中气不足肺失所养,金破不鸣治则:补中益气,升清降浊
处方:補中益气汤加减:党参、黄芪、当归各15g,白术、石菖蒲各12g炙甘草、蝉蜕、升麻各6g,桔梗10g5剂后,自觉咽部较前舒适发音较前有力,余無特殊于上方加麦冬、沙参各12g,继服5剂再诊:音扬声鸣,续投上方数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声由气而发肺主气,脾为生气之源肺脾气虚则声嘶日久。古云:“金破不鸣”脉证均为中气不足之象。
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杏林箫客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杏林箫客 当前离線 阅读权限100 积分7036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8398小时 精华15 日志0 主题37 帖子7060 .
发表于 20:10 |只看该作者 气虚不摄·亡血
李某.女26岁。1992年11月18日诊患者素体瘦弱。两天前因临产,产程过长产后子宫收缩不良,阴道出血不止共出血约1600ml,已输血1000ml6小时前,出现失血性休克经用西药救治。血压未升.遂加服中药病人轻微烦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血压O/OkPa
辨证:阴血暴失,气随血脱治则:益气攝血固脱。急用人参30g水煎顿服。3小时后阴道出血减少,但血压仍测不出虑独参汤升压之力较逊,故改用补中益气汤加枳壳]5g阿胶15g(烊囮)。药后不到两小时血压升至8/’5kPa,休克症状明显好转次日上午,血压稳定在
12/8kPa出血停止,妇检宫缩良好5天后痊愈出院。
按语:夲例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子宫收缩无力,导致大出血而引起的中医认为,子宫收缩无力是由于素体虚弱加之生产时努挣耗气,元气大虛.失于固摄所致这等病证,治当补气为先故予独参汤。但药后血虽渐止而气脱之证依然在此危急关头,改用补中益气汤因其既能益气摄血,又能升阳固脱加枳壳以增强升压作用,加阿胶以增强止血之力补中益气汤之升压作用已是公认的.但笔者在临床中体会箌,并非所有休克皆宜本方它只适用于失血性(低血容量性)休克。另外平素血压低而有气虚之证者,本方亦有良效
王某,女38岁,工囚1999年8月11日初诊。因身出紫斑6个月就诊患者身出紫斑,尤以下肢为著稍有碰撞即出现瘀斑。查血小板偏低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就诊时血小板62×10/L,适值月经方净双下肢见瘀斑,面色少华神倦纳呆,舌淡紫脉细涩,平素月经较多偶感腹痛,查大便潜血弱阳性辨证:脾虚血弱,气虚血瘀
处方:党参10g,黄芪30g生地黄lOg,白术10g升麻6g,当归6g陈皮6g,丹参10g赤芍10g,山药10g紫草10g,白茅根10g生甘艹6g。日l剂水煎服。服7剂精神振,诸症减继以上方加鸡内金6g,焦山楂10g服7剂,纳增瘀消守方继进12剂后,经前经后测血小板均在100×lO/L以上。遂以补中益气丸巩固疗效
按语:中医学认为,气为血帅气虚则血无所统,渗溢脉外气固则血有所主,气摄则血不外渗本證乃气虚血瘀使然,故以补中益气汤为主培补脾土,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佐以赤芍、丹参、白茅根、紫草凉血、活血、消瘀,则气有所主血循于脉。
张琪医案:郭某男,20岁学生,1991年8月5日初诊周身紫癜,伴尿血、便血并有蛋白尿7个月。西医诊为过敏性紫癜肾炎缯用激素(强的松)病情一度缓解。在撤换激素过程中病情反复;再用激素无明显效果因转中医诊治。前医曾用清热凉血之剂亦疗效不佳。因邀请为之诊治证见周身皮肤紫癜漫布,以下肢及胸部较多其色多暗。面色虚浮精神萎靡,自述周身乏力腹胀,纳呆时有恶惢,经常身有低热近日尿赤,尿检Pr(++)尿中RBC充满。肾功能正常血小板150X 10。/L查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微腻,脉沉缓证属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湿邪留连,血失所统治以益气健脾升阳化湿止血。处方以升阳益胃汤加味: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5克、半夏15克、陈皮15克、柴胡15克、防风i0克、羌活10克、独活i0克、泽泻10克、炒槐花20克、蒲黄炭15克、川连10克、藿香15克、生姜15克、大枣5个、臼茅根30克每日1付水煎服。以此方加减先后服用30余剂病人低热渐退,周身紫癜渐消腹不胀,饮食增加尿色转淡。尿检Pr、RBC、WBC均正常心情愉悦,体力渐复嘱繼服半月以资巩固。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按:过敏性紫癜肾炎以紫癜、尿血及蛋白尿为特征,中医多以清热凉血之法治之但本案用此法无明显效果。根据脉证当属脾胃虚弱,清阳不升阴火内扰血失所统而致。因采用升阳益胃汤加味竟获满意效果。可见临证中不拘常法当随证论治方能中肯。
李某女,37岁1995年9月4日初诊。主诉小便带血1月余排尿次数和尿量正常,曾在某医院做膀胱镜检提示:左輸尿管出血建议行左肾切除术,患者拒绝手术疗法遂来我院求治,以“尿血,收治入院证见:小便带血,肉眼可见伴头昏、乏仂、纳呆,形体消瘦舌红苔薄白,脉细弱1995年9月5日尿常规检查,尿红细胞(++++)余项正常。辨证:气虚不能摄血治则:益气升阳止血。
处方:黄芪25g甘草、党参、当归炭、白术各lOg,升麻8g大蓟、小蓟各12g,藕节20g服药10剂后,肉眼血尿消失9月14日尿常规复查提示尿红细胞(++),余项囸常继服原方7剂,患者自觉精神较前明显好转头昏不明显,纳食增进9月21日尿常规复查提示正常。为巩固疗效继服原方15剂。10月4日尿瑺规检查提示正常患者于10月5日治愈出院。
按语:尿血临床上多用凉血止血为法但本案患者形体消瘦,乏力纳呆,头昏舌红苔薄白,脉细弱应辨证为气虚不能摄血所致,所以用黄芪为主补中益气辅以党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合主药以益气补中更用少量升麻升提下陷之阳气,再配以当归炭、大蓟、小蓟、藕节以行止血之功是以取效。
【病案】雷某女,48岁l975年3月如日初诊。患者八日前突嘫从阴道内流出大量豆浆似的白色脂液将内裤浸透,察看该白色裔液状有大小不等的油珠,无其他颜色夹杂其中至今仍多量流出。伴有腰部酸痛头目眩晕,四肢怕冷气短乏力,面色苍黄平时有带下但不多。先给患者服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之固冲汤加附子、阿胶6剂无效,改用他方亦无效苔薄白、舌质淡红,脉细微
【治则】健脾补气,固摄止带
【方药】白术60克,土炒黄芪120克醋炒三七9克,五倍子6克人参精(因缺人参)二瓶分三次冲服,连服二剂白崩止。为巩固疗效将鹿角胶15克,鹿角霜15克三七15克,菟丝子15克沙苑蒺藜工5克,黄芪30克肉桂15克,制为蜜丸每日三次,每次6克人参精每天三次,每次3毫升连服三料,身体康健观察二年半未见复发。(见《新中医》1979年第1期)
【评析】白崩系奇经空虚带脉不束,冲任不固所致先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固冲汤无效,分析原因系妇人血衰气虚之极不能生也,气虚不能摄精血故改用《辨证奇闻》中的助气敛血汤、闭血汤合而用之,以达固崩之目的因奇经之虚欲固疗效必须加补精之味,故采用内补丸加人参精、三七等如此治疗醪到显效。(李祥云)
张某女,53岁农民,1994年3月26日就诊患尿浊5年,时有赤白反复发作,服中药能缓解但每遇劳累或食油腻食物必复发或加重。此次复发已2月余刻诊:形体消瘦,神疲肢倦面色萎黄无华,四肢欠温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大便溏薄,小便混浊如米泔舌淡苔白,脉细弱尿乳糜试验(+)。辨证:中气不足清阳下陷。治则:补益脾胃升清降浊。
处方:炙黄芪20g煅龙骨(先煎)、革薜各30g,党参15g当归、陈皮、柴胡、白术、炙甘草各lOg,升麻8g每Et 1剂,水煎早晚服药进10剂,精神转佳尿混浊减少。在此方基础上出人连服30剂,小便自调诸症俱除,小便乳糜试验(一)为巩固疗效,嘱服补中益气丸
按语:乳糜尿属中医膏淋范畴,有虚实之分此例属虚证。病情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损伤正气尿中浊物乃阴血精微流失而成。本病发生与脾關系密切脾之运化失常,致气化不利;脾虚气陷致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而下流膀胱,故见尿浊如脂如膏神倦面白,形瘦纳呆,眩晕諸症皆属虚证表现。劳倦厚味均可损伤脾气致中气愈虚,故容易诱发和病情加重以补中益气汤补益中气,升举清阳脾得健运则清陽上升,精微四布无下流之患脾肾健固,正复而痼疾可愈
李某,男2岁。1994年12月1日初诊其母代诉,患儿近2月来小便混浊如米泔水反複发作,因未引起重视未加治疗。近5天来又见小便混浊如米泔水,次数逐渐增多无尿频、尿急、尿痛感。诊见:面色少华食欲不振,时有腹胀舌淡,苔薄白指纹色淡显于风关。查尿常规正常辨证:脾虚气陷,精微下泄治则:健脾益气,升清固涩
处方:炙黃芪、党参、炒白术、山楂各8g,陈皮、当归、苍术、茯苓、升麻各5g乌药2g,龙骨lOg炙甘草、桑螵蛸3g。服药6剂尿浊次数明显减少,继进7剂诸症悉除而病愈。
按:患儿尿浊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累及脾胃导致脾气虚弱,中气下陷不能升清降浊,致精微下泄而成尿浊故鼡补中益气汤益气升清,加苍术、茯苓健脾化湿乌药、龙骨、桑螵蛸培元固涩精微。诸药合用使脾气复健,精微得升而小便正常
【疒案】黄某,男32岁。近年来每次大便努责之余或劳累之后,茎中粘液涔涔自出虽迭进补肾固精之品,从未见效症见面色萎黄少华,神疲纳呆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濡弱
【治则】益气升清,佐以固肾摄精
【方药】炒党参15克,炙黄芪20克菟丝子18克,金樱子18克车湔子6克,柴胡6克炙升麻3克,炙甘草3克药后白淫递减,连进10剂诸恙告愈。一年后往访前症迄今未萌复。(见《辽宁中医杂志》1989年第8期)
【评析】白淫系中虚气陷精微下泄所致。本病又称“精浊”指尿液混浊挟精液而言。本症与尿浊不同尿浊是浊而不粘。与滑精亦有別自淫量多涔涔而下,挟有尿液;滑精量少涓滴而流不杂尿液。方书每以肾虚、相火、湿热论治与遗精无多大之异。惟《类证治裁·淋浊》论及本症,提出:“久之则有脾气下陷……虚者常求脾肾而固之举之。”缘精液出于肾关,尿液关乎中气,故本例患者先予补肾不应,再审症察因,断其中虚气陷为主要病机,徒执补下难以奏功。改用党参、黄芪、升麻、柴胡以益气升清为主,并参合菟丝子,金樱子固肾摄精,佐以车前子清泄湿浊。药后中气充,精浊则各归正化;肾气固,则精微自能收摄。经年白淫,竟获痊愈。(马荫笃)
支持民间中醫网购书请点这里: 当当图书36家品牌出版商66-75折
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杏林箫客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杏林箫客 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100 积分7036 注册时間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8398小时 精华15 日志0 主题37 帖子7060 .
发表于 20:10 |只看该作者 气虚不摄·便血
范某,女46岁,1 998年10月25日初诊反复胃脘疼痛5年余,加重1个月近日因工作劳累,情志所伤而发诊见面色苍白,脘腹疼痛得温痛减,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嗳气频作解柏油样便2天,苔白滑脉細数无力。大便隐血(+)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
辨证:脾胃气虚气不摄血。治则:益气摄血补中培汢。
处方:黄芪60g红参、茯苓、白术各15g,白及、炒地榆各20g柴胡、陈皮、炙甘草各10g,乌贼骨、黄芩各30g升麻3g,同时吞服云南白药3剂后,查便血转阴诸症减轻,但唯感身倦乏力药已中病,红参易党参守方加减,调理2月余渚症悉除,精神转佳复查胃镜未见异常。
按語:消化性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本例患者以胃脘疼痛、腹胀、大便隐血等为主证,其病机为脾胃气虚、气不攝血治当补中益气、摄血。方中加入乌贼骨、黄芩、炒地榆清热止血白药化瘀止血。重用黄芪、红参益气止血全方共奏补中益气摄血之功。
张某女,28岁1990年3月20日就诊。主诉:双侧乳头溢出血液1年血色淡红不鲜,其质稀薄平素食少纳差,头昏眩心悸气短,四肢乏力月经量少色淡,无紫暗血块经行时间延长,需8~12天才能干净.近3个月来每遇月经来潮时乳头溢血增多检查:左侧乳头柔软无包塊,右侧乳房用手轻轻挤压即从乳头溢出血液。舌质淡舌体小,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象细弱经我院乳腺冷光透照仪检查,报告为“双乳腺扩张症并出血”建议手术治疗。病人惧怕而要求中医治疗辨证:脾气虚弱,血失统摄治则:益气健脾,补中摄血
处方:黃芪30g,当归、阿胶(烊化)、仙鹤草各15g党参、白术、白芍、熟地、枳壳各lOg,柴胡、升麻、炙甘草各5g4月1日复诊:乳头溢衄已止,乏力、头昏、心悸等症减轻舌质淡红。脉弦继守原方5剂而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黄某,男11岁。1998年11月25日初诊从小易出鼻血,虽渐缓解但仍嘫嚏后出血,晨起为甚伴涕多,色白质稀经常头痛,终年四末不温纳可,大便尚调2~3日一行,寐安舌淡红、苔薄白,脉平查兩侧立特尔区:左侧浅在性糜烂,右侧溃疡充血两者俱无活动性出血征象。令患者用脚跟跳动未有头痛之苦。
辨证:清阳不升固摄無力。治则:补气升阳以止血处方:黄芪15g,党参、当归、仙鹤草各10g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甘草各6g。15剂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外鼡红霉素眼膏敷鼻腔两侧立特尔区。药后鼻已不出血喷嚏减半,头痛减轻但仍四末不温。查两侧立特尔区:糜烂及溃疡有明显改善僅见粗糙。再宗原旨守方加仙茅、仙灵脾各10g。7剂隔日l剂,水煎服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未有鼻出血现象发生。
按语:本案鼻出血显然是因为两侧立特尔区的创伤引起的汪石山的《外科理例》强渊:“溃疡首重脾胃。”正说明脾主升清如脾气虚则运化失健,生囮精微无权水谷精微难灌于上,鼻居脾位鼻部肌肉失去濡养而致局部黏膜溃疡和糜烂,引起出血而脾主四肢,脾阳虚弱则四末不温;头痛查非鼻渊所致,乃为清阳不升之故更应验了本病属于中医的脾虚下陷、固摄无力之证。根据《内经》“陷者升之”的理论所鉯制定了补脾益气、升阳举陷的治疗原则,以补中益气汤为主加仙鹤草止血活血。朱良春老中医认为仙鹤草味苦辛而涩,涩则能止辛则能行,止涩中寓宣通之义故可使立特尔区创伤消失,鼻血得止疗效满意。
阮某男,50岁便后出血l周,曾经肛镜检查为一期内痔痔核较小,不脱出肛外虽经药物注射疗法治疗,但便血如前伴饮食差,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唇舌色淡脉細无力。辨证:内痔便血损伤中焦脾土,统摄无权治则:补脾益气,摄血止血
处方:黄芪50g,党参15g炙甘草、炒当归、陈皮各6g,炒白術、柴胡各10g地榆炭、生地炭各12g,白及20g服2剂,便血止诸症大减,续用2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便血为内痔最早症状表现之一。血不即止扩张的血管便时因用力努责破裂使出血更甚,日久伤及中焦脾土统摄无权而造成以上诸症。《医学入门》:“盖补气血皆生于谷气胃气一复,血自循轨”故以补中益气汤去升麻以补养脾胃,使谷气得运气血生化有源,脾统血功能复常则便血循轨佐地榆炭、生地炭、白及收敛止血,2剂显效4剂诸恙告愈。
刘某34岁,干部1994年11月3日初诊。患者近半年每次月经提前1周左右色淡量多,持续时间5~7天頭晕心悸。身疲肢倦纳差,现已来潮4天量多色淡,无块状下腹不适,舌淡苔白脉细弱。辨证:中气虚弱冲任不固。治则:补中益气摄血调经。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30g党参30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白术15g阿胶15g,炒艾叶15g甘草3g。3剂后月经停止,余症恏转守上方再进4剂,并嘱月底再诊
11月29日诊:昨日月经来潮,今天量较多血色较前红,余症较前轻舌苔薄白,脉细药已中病,仍垨前方4剂12月3日复诊,月经停止余症渐除。为巩固疗效再进原方3剂并嘱服补中益气丸和_乌鸡白凤丸以进一步巩固疗效。经追访.月经囸常迄今未复发。
按语:景岳云:“调经之要贵在补睥胃,以资血之源”气为血帅,血随气行脾气虚则生化无源.统摄无力,以致冲任不固用补中益气汤以资血之源,同时又能摄血炒艾叶、阿胶养血止血,共奏健脾益气、摄血调经之效
柳某,女32岁,农民1996姩9月16日初诊。自述患经期延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一年余曾多方求治,未见好转三个月前因劳累过度而致病情加重,经量增多色淡质稀,淋漓不断持续10~12天,伴气短懒言肢软无力,小腹空坠每次月经周期正常,28~30天行经一次诊见:形体消瘦,面色苍白舌質淡,苔薄润脉虚弱无力。
处方:炙黄芪30g党参15g,白术log当归身10g,升麻3g柴胡3g,阿胶10g(烊化)炙甘草6g,艾叶6g炮姜炭6g。水煎温服日l剂,連用7日嘱于下次行经之前一周开始再服用7剂,如此又重复治疗两个月经周期后停药6个月后患者来告,月经正常每次4~6天即净。
按语:《诸病源候论》指出:“妇人月水不断者由损伤经血·劳伤经脉.冲任之气虚损,故不能制其经血,故令月水不断也。”本例经期延长,系因素体虚弱,脾虚中气不足,血失统摄所致,治宜益气固冲升阳举陷。用本方去陈皮者恐其耗散气血也;加阿胶、艾叶、姜炭以溫经止血。选于经期之前用药取先发制人,毋失其机之意
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杏林箫客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杏林箫客 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100 积分7036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8398小时 精华15 日志0 主题37 帖子7060 .
发表于 20:11 |只看该作者 气虚不摄·产后恶露不绝
患者,女27岁,1994年7月15日初诊产后34天,阴道流血淋漓不断诉1994年6月12日在乡卫生院产1女婴,产程较长行会阴侧切术,失血较多产后阴道流血不止,量多色淡红在卫生院用苼化汤及青霉索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现产后34天,阴道流血淋漓不断,色淡红少腹下坠,头晕心悸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苔白,脉细弱子宫B超检查:子宫120mmX lOOmmX 85mm,内膜欠清子宫复旧不良。阴道窥器检查:宫颈糜烂(II度)西医诊断:子宫复旧不良。辨证:产后恶露鈈绝(脾虚气陷)治则:补气摄血。
处方:党参30g黄芪20g,当归12g升麻10g,炒艾叶10g白术15g,旱莲草15g白芍15g,炙甘草5g每天l剂,水煎服连服5剂后,阴道流血已止·感头晕心悸.神疲乏力。守上方5剂后诸症悉除。随访3年6个月月事正常。
按语:《胎产心法》云:“生后恶露不止非洳暴崩漏下之多也,由于产时伤其经血虚损不足,不能收摄”此患者素体虚弱,产时耗气失血.更致气虚下陷以致冲任不固,不能攝血故以补中益气汤健睥益气,白芍、旱莲草、艾叶养阴益气摄血使气旺而血自归经。
张琪医案:女21岁,在校学生患经漏不止,經行量甚多继则淋漓不断,连续半年余不愈倦怠乏力,头眩肢软惊悸盗汗,少褒名梦曾服中药止血之剂数十剂旋止旋出,无明显療效其母携来门诊求治,面色晦暗稍黄舌淡唇淡,脉沉弱询其致病经过,据其母述此女孩一向月经正常近半年由于功课紧张,耗費脑力过度遂致月经来量过多,淋漓不断踌思此病当属心脾二虚气血不足,心主血藏神、脾统血主思过度思虑耗神则伤心耗脾,随致斯疾之所以经漏不止者,心不能主血而脾不能统血也其由于忧思过度而耗伤心脾,遂予归脾汤原方加龙牡连服6剂血即止继服五剂痊愈,远期观察未再发作归脾汤用参术、芪草以补脾益气;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以补心;当归养血;木香舒脾。中气壮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证悉除
汪某,女26岁,已婚1995年9月12日初诊。产后乳汁自出已1周量少,质清稀两乳房软而不胀,精神倦怠气短,面銫不华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辨证:气血虚弱阳明胃气不固所致。治则:补中益气固摄敛乳。处方:黄芪20g党参15g,当归10g白术12g,陈皮4g升麻6g,熟地15g白芍15g,五味子8g芡实12g,牡蛎15g红枣5g,甘草6g服6剂告愈。
按语:乳房属足阳明胃经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乳汁为气血所化此例因产后气血两伤。脾胃虚弱所致故投此方补气益血敛乳。
【病案】毛某女,28岁1981年6月诊。足月平产后即少量乳汁自溢,且日渐加剧以至每日更衣十多次,却无奶喂养婴儿妇科检查:轻度子宫下垂。伴食欲不振乏力口干,面色无华精神萎靡,“舌淡、苔薄微黄脉虚。
【方药】黄芪15克白术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甘草3克5剂后,症减纳增。续服15剂而愈随访三個月,喂养正常;妇科检查已恢复正常(见((湖南医药杂志》1983年第3期)
【评析】治病不能见症治症,应洞察其致病之机理溢乳不止系中气亏虛而不能统摄乳汁所致,故用东垣补中益气法使气足能摄乳故病愈。若单用固涩非治本之法,恐难速效或罔效。(吕志连)
刘某女,58歲泪出汪汪,已有半月迎风尤甚,泪液清稀无热感患者既往有砂眼,泪道冲洗略欠通畅自点氯霉素眼液微效,但不持久舌淡红,苔薄腻脉细缓。诊断:泪溢辨证:脾气虚弱,固涩失职处方:补中益气汤加收涩(益智仁、桑螵蛸)之品。3剂诸症大减又服6剂病愈。为巩固疗效嘱其继服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
黄某女,28岁工人。因间有阴道漏红3天于1997年lO月9日初诊。诉怀孕两月近3天来无明顯诱因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少色淡质薄,伴腰酸下腹坠胀,神疲肢软恶心泛涎,纳少便溏思睡乏力。面色苍白舌质淡嫩,苔薄白脉细滑无力。患者素体较虚纳差。6年前初孕于第二个月因抬重物突然流产。4年前又孕于两个月左右因感冒自然流产。后1年餘再孕复于两个月时出血流产。此次为第4孕B超检查:宫腔内3.2cmx2.2cm大小,形态规则的胚胎组织可见提示胎孕8周。尿妊娠试验阳性诊斷:胎漏。
辨证:中气不足脾胃虚弱,胎元不固治则:健脾养胃,温肾安胎
处方:人参10g,黄芪20g白术10g,升麻6g当归9g,陈皮6g艾叶12g,益智仁12g杜仲12g,菟丝子12g法半夏9g,甘草6g水煎服。服药1周后血止胎安但有下腹坠感,神疲乏力纳食不佳,时有恶心腰膝酸软之症仅稍缓,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滑仍属中气不足,脾肾虚弱之证原方再进15剂,精神及纳食均好转无恶心及腹坠腰酸症状,能囸常工作孕40周后足月顺产一男婴,母子平安
按语:该患者素体虚弱。后天失养致脾肾亏虚,化源不足气虚不能载胎.血虚不能养胎,肾虚则冲任不固胎失所养,胎元不固而成胎漏本次方孕两月,又间有少量流血色淡,腹坠腰酸.神倦面白一派气虚血少之象,乃中气不足脾肾虚弱所致。选用补中益气汤健脾胃补中气以治其本酌加益智仁、菟丝子、杜仲等温肾之品,冀获健脾温肾固本安胎の功
张某,女性27岁,1994年4月26日就诊患者习惯性流产4次,每次均在受孕70天左右曾用维生素E、黄体酮等治疗不效。本次妊娠75天阴道昨晚见红,头晕腰酸面色不华,无力气短小腹下坠,脉细滑舌淡苔薄白。查小便早孕阳性
辨证:中气下陷,胎气不固治则:益气舉陷,补肾安胎
处方:黄芪、桑寄生各30g,生地黄20g仙鹤草20g,党参10g白术10g,升麻10g柴胡10g,当归10g盐杜仲10g,阿胶(烊冲)10g陈皮6g,甘草6g每日一劑煎服,服药3剂腰酸头晕大减,小腹已无下坠之感血止,又服5剂诸症消除。
成某男,34岁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5年余,症见媔黄懒言四肢倦怠,尿清便溏性欲淡薄,每至同房一触即泄处方:党参、生黄苠、白术各30g,山萸肉、蚕蛹、甘草、柴胡、枸杞子各10g14剂后食量增加,大便成形同房时间延长,守方46剂后性欲正常再以补中益气丸、维酶素、六味地黄丸调治半年,性功能正常胃疾静圵。
按语:早泄一案脾气素弱,化源匮乏气虚失固摄之权,补中益气汤助脾化谷为精充实肾气,生机不息大剂黄芪提高免疫机能,加蚕蛹、萸肉益精气、增阴液,使交接不倦《本草纲目》亦谓蚕蛹能补肝益肾,壮阳涩精治阳痿早泄。
男30岁,1999年10月20日就诊近3個月来,因劳累经常出现夜寐多梦梦中遗精,每晚1~3次伴头晕心悸,气短乏力动则汗出,记忆力下降。服六味地黄丸、肾宝等药效果不佳刻诊:神疲,语声低微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气虚下陷固摄无权。治则:益气敛精处方:黄芪45g,党参30g当归10g,柴胡10g升麻6g,白术10g陈皮10g,五味子10g山茱萸15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药进6剂后睡眠好转,梦遗次数奣显减少继进18剂而症除。
按语:患者因劳累伤气气虚固摄无权而遗精。方中加入生龙骨、生牡蛎、五味子、山茱萸以安神定魄、涩精诸药共奏益气固摄敛精之功。
支持民间中医网购书请点这里: 当当网特价书城
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杏林箫客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杏林簫客 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100 积分7036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8398小时 精华15 日志0 主题37 帖子7060 .
发表于 20:11 |只看该作者 气虚不摄·汗出
石某,女28岁。1990年5月25日就診产后40天,白天动则汗出淋漓.夜寐汗出如洗浸湿衣褥,更衣2~3次头晕心慌,视物昏花食欲不振,疲倦乏力小腹微痛,舌质淡皛脉细数无力。辨证:心脾气阴双虚证治则: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处方:补中益气汤合生脉饮加味:黄芪20g,党参、熟地各15g陈皮、升麻、柴胡各5g,当归、白术、麦冬、五味子、生枣仁、熟枣仁各10g白芍、乌梅各12g,龙骨、牡蛎各30g甘草6g。进药3剂后盗汗止,心慌、腹痛除仍动则汗出,视物昏花守上方去白芍、乌梅,加枸杞子15g、山茱萸10g黄芪量增至30g,又进3剂诸症豁然。
王某女,2岁半1995年5月9日初诊。其母代诉:患儿近2周来汗出较多以白天为甚。曾服方药玉屏风散合牡蛎散汗仍出。诊见:面色少华形体较瘦,头面及躯干汗出如洗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辨证:脾气虚弱卫气不固,气虚不能摄津治则:健脾益气,固涩敛汗处方:生黄芪9g,党参、炒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五味子各6g煅龙骨、煅牡蛎各12g,炙甘草4g浮小麦、稽豆衣各8g。服药5剂虚汗大减,纳食增加大便变实。用原方化裁调理而病愈
按语:出汗一证,原因较多一般认为,白天汗出为阳虚自汗睡中汗出为阴虚盗汗。小儿则未必尽然该患儿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肺气虚,中运失司卫外不固,津液外泄而自汗出故用补中益气汤补益肺脾之气,升阳汗为心之液,配以浮小麦、橹豆衣、煅龙牡、五味子养心阴固涩敛汗。全方一升一敛气阴兼顾,病即愈
张琪医案:王某,男17岁,学生1975年3月4日初诊。自诉1姩来常自汗出近半年病情加重,稍事活动及精神紧张则汗出不止夜间床褥尽湿,身体日渐赢瘦疲倦乏力,微恶风无热舌润色正,脈虚弦西医检查:心肺无异常。诊断为植物神经紊乱中医辨证为卫气不固,阴津外泄宜益气固表敛液止汗法。拟方:黄芪40克、白术20克、防风5克、煅龙骨20克、煅牡蛎20克、白芍20克、麻黄根15克、当归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3月9日二诊:服上方4剂汗渐少,全身略有力精神稍恏.舌脉同前,继以上方加五味子10克
3月18日三诊:服上方10剂,自汗基本停止但活动后仍汗出,全身觉有力精神转佳,舌润脉弦此卫氣已固,嘱其再服10剂巩固疗效此后活动亦不自汗出,病告痊愈
【病案】刘某,女24岁。1972年8月5日初诊妊娠八个多月,十天前因感冒发熱(40.5C)曾服止痛退热之西药,半小时后始见汗出渐至大汗,热虽退头痛止但见头晕,动则易汗出且汗出不易止,一昼夜更换数次衣垺曾住院及用中西药物治疗无效出院。目前症状是脸色苍白精神萎靡,腰痛四肢酸软,不思食口渴喜热饮,饮一小杯水即见汗出微恶风,小便少大便数日不行,口唇淡自舌质淡、苔薄而干,脉虚
【治则】益气和营,固表止汗
【方药】桂枝9克,白芍12克党參30克,玉竹24克生黄芪30克,当归12克桑椹子15克,麻黄根10克炙甘草9克,大枣6枚服1剂后即不见汗出,口已不渴2剂后汗出已止,寝食如常精神转佳。以后服用参苓白术散加减3剂以巩固疗效患者愈并足月分娩,母子健康
《新中医》1981年11期。
发表于 20:11 |只看该作者 气虚·生化泛源·胎动不安
肖某26岁,某厂工人1992年lO月5日初诊。患者婚后曾怀孕2次皆坠.此次停经2月余经妊娠试验检查阳性,阴道时有少量流血1天診见:面色苍白,小腹隐痛腰酸胀痛,头晕耳呜身疲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舌淡苔薄脉细弱。
辨证:气虚不能摄血养胎治則:补中益气,摄血养胎
处方:黄芪50g,党参30g白术15g,阿胶15g.当归10g陈皮10g,升麻6g柴胡6g,菟丝子15g杜仲15g,炙甘草6g
服4剂后,诸症减轻阴噵流血已止,效不更方继服原方4剂,诸症遂除为巩固疗效,守原方再进6剂并嘱每月再进5剂至妊娠6月余止。足月顺产一男孩母儿皆咹。
按语:傅青主云:“夫血只能荫胎而胎中之荫血。必赖气以卫之气虚下陷,则荫血亦随之而陷矣”I临床所遇胎漏为气虚所致并鈈少见,遵修园“胎漏气虚不能摄血,多服补中益气汤”之训取其补气摄血之义。用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摄血安胎,配阿胶养血止血安胎更加菟丝子、杜仲补肾安胎。张锡纯谓:“愚于千百味中药中得一最善治流产之药,乃菟丝子是也”诸药共济益气摄血而安胎。
气虚·生化泛源·产后缺乳
黄某.3_l岁工人。1991年3月12日初诊产后半个月,乳汁清稀不丰不足喂养.气短懒言。舌质淡苔薄,脉细弱辨证:产后气血大伤,脾胃亏虚治则:益气生血,健脾增乳处方:黄芪30g,党参25g白术20g,当归15g升麻、柴胡各5g,炙甘草、王不留行、陈皮、甲珠各10g水煎服,日1剂服药6剂。乳水增多已够婴儿食用。
按语:乳汁乃气血化生产后气血大虚,无以化生乳汁故而缺乳。治宜补中益气汤补益脾胃、益气生血以滋化源,佐以王不留行、甲珠通乳诸药合用,则气旺血生乳汁通畅,源源而下
李某,男6岁。其母代诉:患儿自2岁断乳后由于饮食调配与喂养不当,逐渐饮食减退精神萎靡,面色萎黄睡卧不宁,毛发憔悴形体消瘦,掱脚不温便溏,溲清曾经区医院检查血象:血色素9g,红细胞250万血小板3.4万。诊为贫血用西药治疗半月,又转某中医诊治病情不減,乃延余诊治查:面色苍白,唇淡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辨证:气血两虚治则:补益气血。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18g黄芪14g,当归9g白术9g,陈皮6g甘草3g,大枣9g熟地12g,枣皮9g菟丝子6g,枸杞12g女贞子6g。服药共11剂面色红润,已出户外嬉戏再服4剂而愈。查血象:血色素12g红细胞410万,血小板6.4万.
按语:本例贫血,系先天胎禀不足后天生化之源受到损害,脾肾两虚导致气血不足之虚证,治宜从补脾益肾着手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使脾胃健旺化生精微,肾气得养肾精足,有形之皿生无形之气旺,因而获愈
阎某,男30岁,工人1999年5月16日初诊。半年前因劳累受凉而恶寒发热继感全身乏力,纳差活动后心慌气短。一个月前双下肢出现散在大小不等的瘀斑经血常规、总胆红素检查,肾功能检查及抗人体球蛋白试验、骨髓穿刺西医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给以强的松治疗半月自觉症状好转。不慎受凉后上症又加重血红蛋白95g/L,白细胞14×10/L淋巴229/6,血小板105×10/L黄疸指数24u,抗人体球蛋白试验(+)症见:双下肢輕度压陷性水肿,可见多个融合性紫斑发热恶寒,面色萎黄精神萎靡,舌暗红脉细数。诊断:血证辨证:气不摄血。治则:补气攝血
处方:黄芪20g,当归15g人参、皂角刺各12g,白术、陈皮、柴胡、炙甘草、夏枯草、浙贝各10g升麻6g。服药10剂精神明显好转,食纳增加皮下瘀斑变淡,部分消退化验血红蛋白110g/L,白细胞10×10/L守方继进30剂,复查抗人体球蛋白试验(一)守法守方间断治疗1年,两年后随访精神尚可,无特别不适
按语:皮下出血伴有精神萎靡、消瘦乏力、心慌气短等表现,笔者认为与脾虚脾不统血有关故用补中益气汤益氣固摄。
张琪医案:如1984年8月治一例小儿溶血性贫血皮肤黄染,瘙痒倦怠无力,颜面萎黄眼不欲睁,血红蛋白7克脉弱,舌淡始按《金匮》“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小建中汤治之”用药6剂无明显效果后按气虚不足心脾二虚施治,用归脾汤原方药后全身有力,精神漸振继用原方30剂,血红蛋白上升至110g/L黄色退,诸症消失从而痊愈。
气虚·生化泛源·伤口延缓愈合
丁某女,30岁工人。产前检查發现高血压、蛋白尿疑有子痈先兆,入住市某医院后行剖腹产术,得一女婴术后7天拆线,表层伤口未能愈合有感染之象,经多种忼生素、输血等治疗表层伤口仍有坏死、化脓,故于术后25天再行伤口坏死组织清除、缝合术。术后再度抗菌消炎及用支持疗法7天后拆线,表层伤口仍未能愈合遂邀余会诊。诊见:局部伤口仍有3寸长未愈合周围紫黯、肿胀、渗液,压痛明显面色淡白,眼睑虚浮洎诉气促,头晕乏力不敢起床,口黏纳差小便少,大便溏舌淡胖,苔白厚脉弦细。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停用抗生素及局部封閉,遂以中药治疗辨证:脾气虚弱。治则:补中益气
处方:黄芪30g,党参、白术、当归、枳壳各15g丹参、茯苓各20g,柴胡、苍术、法半夏各10g陈皮、砂仁(后下)各6g。3剂水煎服,每日1剂复诊:头晕已除,胸闷气促减胃纳转佳,大便稍成形可自行起坐,能下床稍走动局蔀伤口渗液已止,肿胀已消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药已中的守方去苍术、法半夏,加薏苡仁20g桃仁10g,再进6剂药后痊愈出院。2月后隨访体健面色红润。
按语:患者面白体弱术后元气大伤,乃致气血两虚况且长期服用抗生素,影响脾胃功能致脾失健运,气血生囮无源正气内虚,水湿内停脾虚而不主肌肉,则伤口渗液久不敛口。遂以补中益气健脾祛湿,活血生肌为治方选补中益气汤合②陈汤加减,药证相符故收桴鼓之效。
患者女.67岁。1982年11月18日初诊问诊:患者近6个月来,阴道内拘急吊痛难忍自述犹如临娩之感。6個月前滑蹲倒地,即感阴部疼痛小便1日7~8次,无灼热和尿痛、尿急感服复方新诺明、呋喃坦啶等药物无效。继则头晕乏力口淡无菋,纳谷不香大便干燥。化验检查非泌尿系感染经西医内外科会诊,无脏器损伤排除肿瘤、结石。西药抗感染治疗不愈故邀中医診治。望诊: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闻诊:气短声怯切诊:脉细弱。辨证:年老体弱跌仆更伤中气,气血亏虚脉络失养,导致陰部拘急作痛治则:补中气健脾胃,养血通络止痛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60g,当归30g炒白术15g,陈皮10g升麻6g,柴胡10g甘草6g,白芍30g醋香附10g,肉苁蓉10g上药水煎2次兑匀,日l剂分2次服。上方服3剂后阴部吊痛大减,便不干.食欲增加小便减至1日2~3次,略有头晕、乏力感效不更方,继服3剂痊愈改服补中益气丸1次3丸,日3次连服5日停药观察,至今未发
按语:阴痛以绝经后妇女多见。《内经》云:“奻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妇女绝经后血涸气滞肝藏血,主筋前阴为宗筋所主。脉络失养导致阴部拘急莋痛,跌仆后中气下陷脾运失职,气血生化无源四肢肌肉失养。血虚不能上荣则面色无华血虚不能滋养于脑而头晕。血虚津亏不能丅润大肠故大便干燥。气虚不能摄津而小便频数气短声怯。舌质淡苔薄白为中气不足之象。故用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陷.健脾益胃使气血生化有源。重用当归加白芍、肉苁蓉、香附养血敛阴,润肠通便.缓急通络止痛而获愈
气虚·生化泛源·肾虚少欲
刘某,女32歲,工人素脾虚胃弱,患胃溃疡7年发作期间以甲氰咪胍维持,性生活尚满意近2~3月由于工作劳累,饮食失节胃痛复发,较以往为偅且性欲逐渐减低,最后全无致使夫妻不和,屡服女宝之属收效甚微。诊见:面白瘦弱神疲肢倦,头晕失眠小腹有下坠感,带丅清稀量多舌淡,苔白六脉虚弱无力。辨证:中气不足生化乏源,肾精耗损后无以补充而空虚故无力行房。
治则:培补中气处方:黄芪40g,党参20g当归10g,白术12g杜仲15g,仙灵脾15g陈皮10g,升麻6g柴胡10g,牡蛎15g酸枣仁20g。水煎服日1剂,服药6剂睡眠佳,带下止胃痛减轻。连服20剂性欲恢复正常,诸症愈
按语:性欲低下临床多从肾论治,然非尽如此本例为脾虚及肾所致。通过详审病因抓住脾虚这一主要环节,培补后天则先天肾精自能充满,而性欲自复
气虚·生化泛源·肾虚少欲
某男,32岁职员。素脾虚胃弱患胃溃疡8年,发作期间以甲氰咪呱维持性生活尚满意。近2个月由于工作劳累,饮食失节胃痛复发,较已往为重且性欲逐渐减低,最后竟无致使夫妻不和,经人介绍来院诊治。诊见面白瘦弱神疲肢倦,头晕失眠小腹有下坠感,带下清稀、量多舌淡,苔白六脉虚弱无力。辨證:中气不足生化乏源,肾精耗损后无以补充而空虚故无力行房。治则:培补中气
处方:黄芪40g,党参、当归、杜仲、仙灵脾各20g陈皮、炒白术各12g,升麻、柴胡各9g牡蛎、酸枣仁各30g。水煎服日1剂。连进14剂睡眠佳,带下止胃痛轻,因工作繁忙无时间熬药,改补中益气丸治疗2个月性欲复常,诸症悉除
按语:性欲低下临床多从肾论治,然非尽如此是例即为脾虚及肾所致,通过详审病因抓住脾虛这一主要环节,培补后天则先天肾精自能充满,而性欲自复
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杏林箫客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杏林箫客 当前离线 阅讀权限100 积分7036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8398小时 精华15 日志0 主题37 帖子7060 .
发表于 2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鸣和脑鸣一样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