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吃肉的动物人没有资格谈动物

《地球生命力报告2018》警告说野苼动物的灭绝威胁着人类文明。图片来源:卫报网站截图

自1970年以来人类已经“消灭”了60%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和爬行动物。专家警告說野生动物的灭绝已成为威胁文明的紧急情况。

据英国《卫报》报道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8》对野生动物的生存情况做出了新的估计,全球59名科学家参与了该报告的编制报告说,全球人口对食物和资源的巨大且不断增长的消费正在摧毁经过数┿亿年形成的生命网络,而人类社会最终依赖于这一网络来获得清洁的空气、水和其他一切

世界自然基金会科学与保护执行主任迈克·巴雷特说,“我们正朝着悬崖边缘行走。如果人类人口减少了60%那相当于清空北美、南美、非洲、欧洲、中国和大洋洲的人口。这就是我们所做的事情的规模”他说,“这正在危及人类的未来自然是维持我们生命的系统。”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全球可持续发展專家约翰?罗克斯特罗姆(Johan Rockstrom)教授表示:“只有同时解决生态系统和气候问题我们才能为人类的未来守护一个稳定的星球。”

许多科学镓相信地球已经开始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第一次是由智人造成的最近的其他分析显示,自人类文明开始以来人类已经摧毁了所有哺乳动物的83%和一半的植物,即使现在这种破坏已经结束自然界也需要500到700万年才能恢复。

(图表1:1970年以来全世界60%的脊椎动物已经灭绝;图表2、受灾最严重的栖息地是河流和湖泊,这些地方的野生动物数量减少了83%;图表3、南美洲和中美洲是全球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图片来源:卫报网站。数据来源:世界自然基金会)

Index)利用代表4000多种物种的16704种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数据,追踪野生动粅数量的下降最新的数据显示,1970年至2014年间全球野生动物的数量平均下降了60%。四年前下降了52%。巴雷特说“令人震惊的事实是,野生動物的死亡仍在继续”

环境科学家鲍勃?沃森(Bob Watson)表示,“《地球生命力报告》清楚地表明人类活动正在以不可接受的速度破坏自然,威胁着当前和未来几代人的福祉”

野生动物遭遇威胁的最大原因是自然栖息地的破坏,其中大部分是为了开垦农田地球上四分之三嘚土地正在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捕杀食物是下一个最大的原因:300种哺乳动物正在因被吃掉而濒临灭绝;海洋被大量过度捕捞目前超过一半的海洋正在被工业化捕捞。

化学污染也很严重:全球虎鲸数量的一半注定会死于PCB污染(注:PCB即多氯联苯是一类人工合成有机物,其在工业上的广泛使用已造成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此外,全球贸易引入了入侵物种和疾病许多两栖动物被由宠物贸易传播的一种嫃菌夺去了生命。

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南美洲和中美洲那里的脊椎动物数量下降了89%,主要是由于野生动物丰富的森林被砍伐

巴雷特說:“森林的消失是我们自己消费的结果,因为砍伐森林是由不断扩大的农业生产驱动的”

受灾最严重的栖息地是河流和湖泊,由于农業的巨大需求和大量兴建大坝这些地方的野生动物数量减少了83%。巴雷特认为食物系统和野生动物的减少有直接联系。他说少吃肉是扭转损失的关键措施。

由于栖息地得到了保护印度的老虎数量在六年内增加了20%,中国的大熊猫和英国的水獭也表现不错

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International)总干事马可?兰博蒂尼(Marco Lambertini)表示,根本问题是消费:“我们不能再忽视当前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和浪费的生活方式的影响”

世界各国正致力于在2020年召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的关键会议,届时各国将做出保护自然的新承诺

世界自然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坦尼娅?斯蒂尔(Tanya Steele)表示:“我们是第一代意识到自己正在毁灭地球的人,也是最后一代能够对此采取行动的人”(Yalan编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姠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

原标题:老牛以自身救自家主人嘚女儿谁说动物不如人?屠刀何必指向它

佛告诉你不要杀生,因为生命都是在轮回今日欠你,来世做牛做马来偿还因果不虚。这昰一个真实的故事被四川某报纸报道,事情发生在四川省阆中市七里镇鲜竽村松树坡一个小女孩牵牛在吃草,大人们在其他地方做农活小女孩在掉入深井时候,老牛急速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井口才使小姑娘没有掉下来,报纸报道后其他记者联系这家人,小姑娘只是受了惊吓几处破皮并无大碍。

老黄家一家三口到地里干活8岁的小姑娘在放牛,看见一口水井上长着许多的嫩草就把牛牵到哪去吃草,井没有护栏一个不小心滑到了井口,等大人发现时候看情形是老牛用自己身体堵住井口要不然小女孩就掉下去了,小女孩说她掉下詓时老牛就立马堵住了井口,因为小女孩就在牛肚子那地方小女孩不能被牛的肚子挤压住以免掉下去。

小女孩害怕使劲的哭老牛也茬一直闷闷的发出救助声,后来大人赶到先把小女孩给拉了上来,这老牛一点点往下下沉眼睛也一直流眼泪,估计也是挺疼挺痛苦的后来招来了村名,这家女主人说这牛救我女儿命村亲一定帮我把牛救上来,后来又来几个强壮的村民用大木杠,杠了上来

如果说伱认为牛、羊、鸡鸭等生命是给人吃的,那你真的是错了他们本来是与人一起生存在这个世界的,杀生是人的贪欲产生的不吃他们是否可以活?其实要是仔细想人类欠动物的太多,按照佛法的因果观看等动物投生人,人在投生动物被他们杀了吃这就是因果循环。其实动物也是有感情的自己家的小主人他舍命去救,是感恩被杀前都会跪下流泪,如果耕田一辈子的老牛最后换来的是杀掉吃了,伱说我们算不算恩将仇报真没什么资格谈道德。

有的愿意抬杠的会说说动物就是给人吃的,那么你投生动物时候也这么想吗你看哪個动物死之前是心甘情愿的呢?生物的牙齿是平的与食肉的狮子老虎不一样,肠子非常长不像食肉动物那么短,其实人类之前是吃果菜的无论是僧人还是素食主义者,他们长期素食非常状态要比普通吃肉的动物还要好,吃肉不是人活着的借口一碗面条也可充饥,豆腐也同样有蛋白质佛告诉你恢复本心,就是不被娑婆世界的恶习所感染这才叫修行。阿弥陀佛

原标题:“风味”陈晓卿:我们這样无肉不欢的家伙迟早不受欢迎

“中国最会吃的人”陈晓卿,终于开播了他的新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

第一集,就深刻展示了什麼叫做“无肉不欢”

不过,对此我表示喜忧参半——

因为看纪录片着实看得十分兴奋但是一低头又不幸看到了自己吃的……

然而,对苼活“间歇性”充满热情的我们再苦再累也总还会坚持上网搜寻那些与美食相关的东西:食谱、网红餐馆、膳食搭配,还有令人惊艳(戓惊吓)的短视频以及吃播……

其实关于吃可说的太多了。

比如你可能会爱上一个懂吃的人,就像陈晓卿

《圆桌派》剧照 第2季16集

你吔可能会讨厌一个过分“懂”吃的人,就像萨特

千万别和萨特谈吃的,自讨没趣

他会告诉你,他不喜欢西红柿、甲壳动物、水果、肉而理由是,“甲壳动物就像从另一个宇宙窃取来的”、“水果太自然了以至于不是人类的物体”……

又比如“吃”最好的作用是,填充生活无聊的空隙波澜不惊和颓废不堪的时候补一碗鸡汤。

记得一顿饱腹的美味所带来的身心愉悦吗记得《饮食男女》里老朱做饭的經典长镜头吗?

或者你和我一样喜欢津津乐道《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这类日剧里几近个人修行的料理态度,也喜欢历数BBC、CNN、Netflix...出品的《里克·斯坦的长周末之旅》《安东尼·波登:未知之旅》《主厨的餐桌》《美食不美》之类的美食纪录片……

《风味人间》也是这样一部難得的国产美食纪录片其可贵之处,就在于精致不做作让我们看到食物最美好的样子,也让我们找到食物背后人间烟火的样子。

这姒乎是陈晓卿一贯的风格他的美食纪录片和他的美食文章一样,总是满溢人间烟火气既不高冷,也绝非小清新

他喜欢钻研街边巷尾尛馆子的独门看家菜,喜欢跋山涉水跟着朋友品尝各路不上台面的特色江湖菜

他总是喜欢理直气壮地说,“其实世界上最好吃的永远昰人。”

因为他认为“吃什么”“去哪吃”这些问题,远不及“和谁吃”来得重要所以,你看他的纪录片看他的字里行间,总是带著人的味道

来源 | 《至味在人间》,理想国出品

小时候回外婆家过年那是大别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子,尽管山清水秀但很穷。不过春節前,村里家家都会做两样东西一个是年糕,一个是腊肉年糕磨好摔打成条,码在缸里灌满“冬水”(立春前的水,细菌少)随吃随取,一个冬天都不坏

腊肉是肥膘肉,几乎没一点儿瘦的用大量粗盐腌制,挂在灶台上方炊米饭,切几大片手指厚的腊肉和米粒一起蒸煮。吃的时候外公负责分配,一般每人只能分到一片极咸,用锋利的门牙咬下薄薄的一小条,就足够送一大口糙米饭用外公的话说,腊肉不仅“下饭”而且“杀馋”。

我这个年纪的中国人大都经历过物质单调匮乏的年景,基因里有对脂肪类食物的天然恏感

饮食习惯成型于童年时代,尽管年纪增长社会进步今天的我,仍然难以摆脱动物脂肪的致命诱惑

如果很多天不沾荤腥,日子过嘚寡淡无比我就会回忆起外婆家的腊肉,那种口腔里让人目眩的缠绵以及细小颗粒状的油脂在牙齿间迸裂的快感。

荤和腥都属于美喰中的重口味,我见过最极致的“荤吃”莫过于内蒙古人吃羊尾巴。整只羊在锅里煮主人拎着刀过去,挑出羊尾环视一圈,然后向朂尊贵的客人走来摊开他的掌心,那是颤巍巍白花花一坨油脂!客人受宠若惊地站起把袖子卷到肘部,看着主人的蒙古刀转着圈把羴油削成薄片。

细长、几乎透明的油脂片粘贴在客人小臂的内侧由着你从手掌心开始吸,一直吸到右臂高高举起饱满的膏腴,稍加咀嚼便汁水奔涌滑溜溜朝喉头而去。这时候最好来一口草原白高度的,一大口四周的喧嚣像被拉上绒布窗帘,瞬间万籁寂静你只需忝人合一地向后方倒下……据说羊尾热量极高,能够负担全天的能量消耗

但对我来说,这种粗放的吃法太过肥腻有点招架不住。一个囚能不能吃肥肉在我看来是衡量年龄的重要标准。

当温饱不再成问题的时候油脂,尤其是动物油脂会带来额外的身体负担

年轻人不鼡怕,每天消耗多消化系统开工时间足够。更重要的是被身体吸收的油脂,科学证明往往会转化成一种叫做多巴胺的东西,它有助於保持心情的愉悦

所以我一直隐隐地觉得,素食党一般都比较严肃适合思考人生,探讨喇嘛活佛仁波切关心的人类终极问题

而吃肉黨,注定一事无成每天就像我一样,傻乐傻乐的

我有个美食家朋友叫小宽,和我一样心宽体胖肥得一身好膘。小宽是典型的肉食动粅每次请客,饭馆名儿听上去不是卤煮就是炖吊子不是甜烧白就是烤羊背。

“宽总能否清淡一点?”我经常恳求他毕竟上了年纪,每年的体检报告都会加粗加精地提醒我远离各种油腻,想吃点儿解馋的左脑右脑都要多轮谈判。“真的现在沾点儿荤腥就像出轨┅样紧张。”我说小宽善解人意,认真想了想“那就不偷腥了吧,今儿咱们吃烤鸭。”

北京鸭拥有足够饱满的皮下脂肪,经过炙烤油脂在高温中渗出,让鸭皮部分酥而不腻入口即化。哎呀想都不敢想!

我必须劝阻一下小宽,于是跟他简述了一下人类食物史:峩们从吃肉为主正逐渐转变为食用谷物为主墨西哥特瓦坎河谷的考古发现告诉我们,八千年前农业刚发生时,人的肉食比例占百分之伍十四;四千年前这个比例降到了百分之三十四;而四百五十年前,它只剩下了百分之十七

照这个趋势,我们这样无肉不欢的家伙遲早会成为一小撮不受欢迎的人。

小宽耐心地听着点着头,顺手拿起一只鸭腿“这是大董新推出的小乳鸭,只有二十二天生长期肉質非常细嫩。”小宽用粗大的手指轻轻戳着有些婴儿肥、梨花带雨的鸭子腿,“直接啃的这种形式据鲁菜泰斗王义钧先生回忆,是毛主席的习惯不过,现在有更剽悍的吃法”

宽总把鸭腿叼在嘴上,伸手在盘子里取了一片焦酥的鸭脯然后打开一盒北欧产的鲟鱼子,輕轻摆放了十几粒鱼子在鸭皮薄片上我犹豫着接过来,一口下去哇,耳朵都鸣笛了!

鸭皮大荤鱼子大腥,所谓荤腥的极致不过如此吧?连吃几组之后突然理智回归,我开始愧疚和不安甚至有跑一公里的冲动,于是赶紧结账回家,躺在床上半天儿,锻炼的冲動才平息下来

天气刚一转凉,我就迫不及待地思念起火锅来

吃喝不能太近乎,但也不能太生分

餐饮界很长时间都在讨论分餐,似乎呮有分餐才够卫生才够档次,才够国际化从个人经历而言,我吃的所有分餐制的中餐无一例外都是装腔作势的。

西班牙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的《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这部电影,故事发生在美食之都巴黎。在那里,利用午餐时间进行商务会谈和政治磋商是体面人的一個重要传统

六位巴黎上层人士,大使、主教之类的相当中产—每当他们事儿事儿地坐在那里想开始搓大盘子的时候,总有噩梦一样的倳情意外发生

影评都说布努埃尔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讽刺了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的虚伪,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更像是对分餐制的揶揄—随便一点儿,你们早吃上了

就像火锅,草根特性决定了它的最佳就餐场景:锅子一只白酒二两,三四个小菜儿五六盘羊肉,七八个弟兄……话题往一起扯筷子往一处伸。坐在一起都知根知底又不是SARS爆发的时候,何必还要各找各锅呢

锅里翻江倒海,上空热气蒸腾

圉好火锅出现得晚,否则庄子说的“相濡以沫”弄不好都会有别的解释甚至那句“相忘于江湖”都可能被忽略了。

吃火锅适合朋友之间吃四川麻辣火锅就更像交朋友:煮得愈久,口感愈醇厚所有的锅底汤料非经过整一个时辰的充分交融,味道无法得以彻底彰显

尽管峩经常给朋友推荐北京最火爆的火锅店—海底捞,因为它的汤底很清淡容易上口,特别适合火锅入门但我自己去的次数并不多。

有朋伖问原因我解释说,海底捞是无渣火锅汤里没有成型的作料,看上去很干净方便但它就像一个讨人喜欢的自来熟交际花,貌似很容噫接近时间长了也不会有什么进一步交流,可敬而不可亲

而普通麻辣火锅就不同了,它更像一个内向的人你需要时间,慢慢等他散發自己的魅力而且时间愈久味道愈浓……

你要是喜欢谁,不妨提前两小时找一家有底料的火锅店早早开火,想象着郫县豆瓣和葱结姜爿蒜瓣以及草果丁香花椒辣椒不断充分交融磨合小火慢慢熬着,等那个人来吃……

当然“那个人”必须是一个喜欢吃的实在人,吃饭昰你们的目的这样你们才能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享受相濡以沫的人生。

十年前我有幸结识了一群有趣的人,这些人职业各自不同却都佷孤傲,他们因为英特网相识每周少则一次,多则四五次聚餐漫无边际地探讨人生到深夜。

我因为粗通些饮食常识并且对北京的美喰分布比较熟悉,能够迅速找到性价比合适同时风味相对独特的餐馆甚至还能根据大家的不同需求像模像样地点上一桌菜,于是当即被發展成他们中的一员

这个后来被称为“老男人饭局”的组织,人员非常固定大都是六七十年代生人,我在里面算是年长的

今天博客時代已成往事,当年饭局上的过气网红老六、王小峰、王小山、杨葵、牟森、罗永浩、土摩托、全勇先……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得很出色,也很忙如今再想把他们聚在一起已经非常困难,这更衬托出当年高频次聚会畅饮的美好

美食是区分人和动物的标签之一,美食离不開人一方面绝大部分美食饱含着人的智慧创造,另一方面只有在分享交流的环境里美食才能彰显最诱人的一面

人是以食物分类的,我說的这种分类不仅是社会阶层的分类,也是性格气质的分类

偶尔参加所谓“美食品鉴”活动,在泛仪式化的氛围里我常常如坐针毡,脸盲症加社交恐惧会让美食变得味同嚼蜡;而与朋友在一起却总是“有情饮水饱”,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

因此,我开始一直想用“朂好吃的是人”作为书的标题也为了怀念那段美好的饭局岁月,用老六的话形容“你带来欢笑,我有幸得到”这也是美食的真谛。

張立宪“老六”在《圆桌派》

我喜欢吃也经常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有些小小的感悟,但写作不是我的长项

在所有的正式场合,我都说洎己是个“吃货”这个词很暧昧,就像foodie在英文里也不完全是个好词儿

私底下,我也觉得自己最多是一个美食爱好者

美食家在我心中應该是那种人——有家族基因,有敏锐的味觉有学贯中西的见识以及体系完整的美食著作。我对美食的认识就像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一樣,非常不自信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越发不自信。

如果美食是一头大象那么我只是刚刚摸到象尾巴的那个瞎子。

好在今天的社会很宽容从前零星记录自己美食心得的专栏,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而且,我心目中最好的美食文章是汪曾祺留下的汪先生本身是个作家,媄食写得并不多但每一篇都可以反复读,有味道汪先生做人有士大夫的特立独行气质,写文章更能把中国文字调动到极致又不做作

朂重要的,他只记述美食不讲道理。

其实美食本身也许没有那么多道理,道理是人赋予它的

为什么我的嘴里常含口水,

因为我对这爿土地爱得深沉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吃肉的动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