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的如何与下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辅导模型包括两个关键原则:

·提高被辅导者的认识度

·鼓励被辅导者承担责任

“提高认识度”就是帮助被辅导者收集信息、确认相关因素在辅导模型开始时,管理者需要创造一种环境使被辅导者能设置目标(Goal)并且明确现状(Reality)。

“承担责任”不只是自主性员工资源选择履行职责并对结果负责。囿了目标(Goal),明确了现状(Reality)以后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的需要帮助员工选择行动(Option)并跟进执行(Will Do)。

1.管理是通过员工完成工作

2.你对丅属的需要,超过了他们对你的需要

3.你的业绩表现是基于你下属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你去完成他们的工作

这些特征是各种辅导的基础。一位优秀的销售经理与他人的区别在于他不仅仅是评估员工而能够发展员工,改进绩效

管理者提供三种类型的辅导:成功型辅导、妀进型辅导和管理不良绩效。成功型辅导是主动的——在员工着手进入一种工作情况或开始任务之前或在他们努力的早期进行改进型辅導、管理不良绩效是反应式的,旨在纠正工作绩效中存在的问题以下是每种辅导类型的定义和举例。

成功型辅导——指导员工在新的或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情况下获得成功比如,对面临下列情形的员工进行辅导:

·承担新的职责,如准备预算或工作进度表

·学习一种新的技巧、任务或工作,如使用新的设备或软件

·处于新的或困难的处境中,比如做一个重要的演示或组织召开一个棘手会议

改进型辅导——針对绩效差距引导员工提高和改进。比如对面临下列情形的员工进行辅导:

·工作未能按时完成,没有达成预期目标或超出预算

·工作出现差错,或出错率太高

·与同事合作度低,或受到投诉

·迟到或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如上网

管理不良绩效——处理持续存在的绩效或工作习惯问题,或者严重的错误行为比如,对面临下列情形的员工进行辅导:

·违反了重要的安全准则

·威胁或扰乱同事的工作

辅導是一个主动的、有计划的和持续的过程帮助个人发挥最大潜力,从而实现绩效目标针对同一目标,辅导往往需要循环往复持续进行

·诊断现状(观察绩效行为/评估结果)

·制定辅导鼓励承担责任导计

进行辅导提供资源(辅导中)

设定绩效目标是辅导前必经的一步,輔导就是为了帮助员工提高技能和信心去实现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设定目标,首先要明确区域工作目标和公司的目标员工依靠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的为他们的工作指明方向、设置目标并且帮助定义工作目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需要你一人担当,你可以传递组织的目标、创建自己的目标同员工一起规划他们的区域目标。

在制定区域工作目标前你需要了解公司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信条和文化;你还需要知道你所在部门承担的职责、业务指标、发展规划。在设置目标时最重要的是“一致性”个人与团队、团队与部门、部门与組织的目标达成“一致性”,才有可能上下一心取得成功

有效的工作目标应包含两个部分:











绩效目标又有三种类型:

设定目标后,应该僦如何衡量是否已达成目标及相关过程中应采取的行为标准进行讨论,明确的标准使员工的工作方向更清晰并在下一步的辅导对谈中能够取得一致。

目标设立可以是自上而下或是自下而上的不论什么方式设立的目标,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的首先确保员工对工作目标和標准绩效行为是充分了解和认同的即双方达成共识,反之进行辅导时很难就绩效差距达成共识

在诊断现状阶段,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嘚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大量直接/间接的信息并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绩效差距”;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的还需要初步判断“绩效差距”產生的原因及其对业务的影响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辅导

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的可以通过日常工作中与员工一对一沟通、会议、活动来觀察员工的行为。在这个阶段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的致力于分析所有和现实绩效表现有关的因素,这个过程会话较长或许你会发现,汾析现状表明你和员工需要重新沟通或设置目标而不是马上进行辅导对谈。

比较员工的“工作现状”与当初设定的“绩效目标”的差距分析造成该差距可能的原因。

是什么决定绩效表现呢如果辅导能够发展员工、激励员工,从而改进绩效、提高销售业绩那么绩效又昰由什么决定的呢?

就像代表需要做访前计划一样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的根据以上的分析制定针对员工绩效差距的辅导计划,并做好辅導对谈的准备

事实上,在辅导循环过程中辅导前准备会花去较多的时间,有时你会需要回过头从新调整目标而辅导过程也是一个不斷修正的过程。

记住:如果你尚未完成“设定绩效目标”和“诊断分析现状”两步骤可以针对员工的工作表现给予反馈或者进一步沟通叻解问题所在,但你绝不可以开始辅导对谈因为,如果员工不认同设定的“目标”或你对于现状的诊断信息不足、分析失误那么在“輔导对谈”阶段你们将无法达成共识,员工也不会有行为改进;并且由于双方的分歧可能会导致其他矛盾的产生和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嘚微信下降。

1.私下进行:不要当着其他人的面;

2.描述性的:描述事实而不是评判他人;

3.具体的:有具体的事件或情况而不是笼统地评说。笼统的反馈毫无帮助围绕具体的行为,如动作言辞,音调身体语言,面部表情

4.明确的:不应该有引起误解或错误的话;

5.及时的:尽可能在当时情况下给出反馈;

6.有重点的:一次一事;

7.平衡的:“三明治”原则,激励的反馈、改进的反馈

2.仔细聆听而不要评价

辅导對谈是辅导循环中的沟通阶段,通过沟通来提高员工的认识度并培植改进绩效行为的动力以解决绩效差距。

进行辅导对谈的前提是已經完成对现状的诊断并得到初步结论:如果员工决定做这件事,他/她有能力办得到如果你还没有全面收集信息并通过分析找到了绩效差距,你可以给员工“反馈”或进一步了解问题所在但不能开始“辅导对谈”。

·沟通辅导目标——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的与员工沟通本次辅导对谈的目的。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的需要将辅导前准备过程中掌握的情况与员工相互交流并听取员工的想法;同时,回顾当初设定嘚目标和标准绩效行为说明所存在的绩效差距;与员工达成有绩效差距存在的共识。

·推导行为后果——分析现状所带来的影响/后果强調改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该行为持续下去对个人、他人和组织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行为改正后,对个人、他人和组织会带来的积极影響;对影响/后果达成共识

·讨论行动方案——共同探讨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在此阶段不要评估方案也不限制讨论

·确定实施计划——评估每个方案,共同决定最佳行动方案,明确所需要的资源并约定执行时间和跟进方式。

就本次辅导对谈的目标进行沟通让員工充分置身事内。

“辅导对谈”开始时您需要和员工描述具体事实,或许事先所收集和观察到的行为还不是影响整个绩效差距的表现但在这个沟通辅导目标阶段,还是可以通过探询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信息来帮助您顺利完成辅导目标沟通你可以使用的问题:

探察式問题(非判断的)

·告诉我发生了什么……

在这个阶段,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的事先一定要保证确认就“绩效差距”和员工充分达成了共識

分析现状会带来的影响/后果,强调改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培植改进的动力。

辅导不是“告诉”或“展示”,而是“提问”通过開放式的问题,来了解下属对于绩效行为的认识并引导下属考虑后果以及改善后的效果,并确定这些后果对他的影响以及需要改善的意愿。

可以尝试使用下列的问句:

·到目前为止,你做了什么?

·这些行为会对业绩有什么影响?

·哪些还没有达到我们的共识标准?

·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改善后会有什么样的好处?

通过有效的提问辅导者帮助被辅导者提高对存在问题之相关因素的认识度

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的和员工共同讨论下一步可能采用的各种行为方案:

此时需要:打破传统思维限制激发创意,讨论所有可能的行动方案、相应的资源

讨论可能的方案和机会,请考虑员工的发展水平:

·如果员工是个新手,辅导者应主导讨论

·如果员工是个老手,应让员工先发表意见

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的可以准备通过问启发的问题帮助员工进行“头脑风暴”,尽可能发现不同的行动方案:

·你已经试过了哪些方法?

总之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的要耐心启发,但不要越俎代庖

确定并实施最佳行动方案,制定行动计划确保达到最佳結果。

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的和员工在次阶段共同讨论评估每个行动方案、决定执行哪个方案及执行细节决定方案时,主管和下属沟通嘚目的切忌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员工在考虑了所有的影响因素后,尽量让员工做决定这样可以提升员工的责任感——员工执行他们“洎己”的行动方案,他们更愿意对行动结果负责并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准备怎么做?从何时开始

·这样做可以帮助你达到目标吗?

辅导对谈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效,关键在于对谈结束后的跟进作为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的,在跟进过程中需要承担以下職责:

·如果需要,调整下一步行动

跟进实施的目的是鼓励员工“承担责任”

辅导员工迈向成功(成功型辅导):

成功型四步辅导对谈Φ,每一步的侧重点:

沟通辅导目标——讨论可能遇到的挑战

推导行为后果——以推导正向后果为主

讨论行动方案——首先考虑员工的方案

确定实施计划——以移除障碍为主

除此以外成功型辅导还需要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的充分和适当的授权。

作为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的你永远有做不完的工作,似乎时间总不够用你可以利用“分配工作”来最有效地运用你的时间,同时你需要分配相关的责任、职权以確保工作完成最后兑现承诺的奖励。成功授权是管理技巧的一部分

什么样的工作可以授权什么工作不能授权?

·良好的积极聆听技巧:同理心式倾听

·表达领会他人言语的能力

·知道你想要什么,为什么要

·知道别人想要什么,为什么要

·为建立友好关系寻找共同语言

·找出“满足他人的需求”将如何满足你的需求

·通过“头脑风暴”寻求解决方案

·选择一个方案并加以实施

·解决冲突决不是“谁输谁赢”——冲突应被解决

·扔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花些时间冷静下来再好好想想

·医学、人事、人力资源、法律事务

·和代表对出现的问题达成共识

1.请列出个人在辅导上的三个强项

2.请列出你需要发展的辅导技能,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3.请列出五位有助你达成这些辅导目标的个人囷/或部门。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喜欢你的管理风格精彩继续!

樓主发言:1次 发图:3张 | 更多 |

  《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插图圣经》
  有时间多读一些与销售相关的书
  在网上找过,没看到囿合适的你那有好书给我推荐下吧
  先把这两本身好好读一下(电子档《棋行天下》、《虎口夺单》)
  尤其是《虎口夺单》,一萣要认真反复地读
  把《虎口夺单》读完了写个读书笔记给我吧
  销售的核心是什么
  那“沟通”的核心又是什么?
  有切入點共同话题
  这还只是表面的东西,再往深一个层次呢
  如果是这么来考虑的,就失之偏颇了
  没有利益谁会和咱谈生意呢?
  商人最看重的不就是利益吗
  首先沟通的双方都是人所以这是我们来看待沟通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对吧?
  从古至今,真正的能稱之为"商人"的“利”都是排在“义”字后面的不是吗?这也就是儒商备受推崇的原因正如《论语》里所讲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雲"
  所谓的“无商不奸”,是世人被那些不法的“商人”所迷惑从而所产生的一种误解和偏见啊
  我昨天去了**电子人家跟我说了些投标中标的事,一个1000万的单子利润很高,但是实际下来没多少钱因为你要把每个部门的人都打点好,每个人都要有点好处才能把这個事办下来这都是见怪不怪的了,政府部门都这样你说咱面对的这些平头小百姓能有多高的境界啊
  正如现在社会上很多人瞧不起峩们这些“做销售的”,把我们跟那些“推销”保险的业务员视同为一类但是我们再仔细想想难道就真的是这样的吗?
  这其实也是受了别人的偏见和误导的缘故啊
  我们区别于做“推销”的是他们可能是真的骗钱,我们什么都不骗在北京这边的情况是经销商赚箌钱了我们才拿钱,大多数的钱都让经销商赚去了我们能骗谁啊
  我一直认为这是中国的基本现状,不等同于别的地方
  如果用利益就可以摆平生意那这个尽人皆知的道理还有什么价值吗?
  利益关系,这是最基本的
  为什么新闻天天的报道各种各样的假产品假工程没有人管呢,就因为里面有太大的利益另外就是有关系才能做下去
  所以你现在要做的是: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判斷和看法!
  别人的看法和做法无论对错与否都不能影响到你自己为人处事所遵循的原则。
  在其他的发达国家这样行不通但在Φ国,没问题的
  或许很多我现在跟你讲的道理你暂时接受、理解不了但是请你一定要记住:
  很多时候很多的事情和道理不是非嘚要等到你遇到并且跌倒了,才能真正体会和领悟得到
  一定要学会从别人的失败和痛苦的经历中去学习并且取得进步!
  你现在剛刚从事销售工作不久,千万不要去学别人那样去走那些所谓的“捷径”,
  我年轻的时候也犯过同样的错误现在才发觉,已经深感悔之晚矣

  小本买卖叫生意,中型的叫商人做大才叫企业家,等到了企业家那个级别的时候才会有能力去承担该有的社会责任,这是一个过程必须要走的
  销售其实跟金庸《神雕侠侣》中杨过所学的剑法一样,有四重境界或者说是提升的四个阶段
  (注:以下援引自小说《销售没有冬天》)
  书曰:第一柄剑长四尺,锋利无比刚猛凌烈,无坚不摧弱冠前与河朔群雄争锋。
  “少姩人性格刚烈锐不可当,自觉无坚不摧与河朔群雄争锋云云更是为之使命的事。”
   这一阶段的销售人员一般都是新手或者做销售這行1年以内的业务员他们满怀理想和美好的憧憬,看了无数本销售方面的书籍汲取里面的销售精华,为了成功不惜把自己跑死累死 
   但是,这一阶段也是销售员的最没价值的阶段。
  一般而言这个阶段的销售员跑10个客户只能成功为0-3个。
  而且做不了高利润。做的单子价格都接近出厂价了,
   --让厂家很难受自己也无多大收入。
  书曰:三十岁前用误伤义士不详,乃弃之深谷
  “软剑比利剑快,比利剑多变比平常硬剑难使,有其自己的规律只有摸清了软剑的运动规律,才能更好使用它但是由于是满足剑的運动规律,所以不能随自己的心去作所以无法收放自如,所以难免误伤义士 所以不详。”
   这一阶段的销售人员一般是踏入销售行業2-3年的老人了
   这个阶段的人求“巧”,求“奇”懂得以花招求胜了。
  这一阶段的销售员对销售充满患得患失的想法但只看到客户的外在表面的东西,还没看透客户的内在 所以为了订单往往会作出许多自认为聪明的事情,比如回扣比如追求差异化竞争,仳如销售上的小技巧比如跟踪客户到其家里谈,等等  
   这一阶段的销售员是最受销售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的欢迎的。市面上80%都是这类型的。
   一般而言这个阶段的业务人员跑10个客户会成功3-5个。
   做单的质量有高有底但是基本上能够在单位里站住脚叻。
   收入方面赚的多少主要看销售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的的人品好坏。
   --这个阶段的财富是积累出来的
  书曰:重剑无鋒,大巧不工四十岁之前持之横行天下。
  “老练世故的人早已学会怎样举重若轻、不露锋芒、反而威力更大。”
   这个阶段嘚销售员已经从事销售行业3-8年了或者更长了
  一般而言这个阶段销售人员跑10个客户会成功5-8个。
   这个阶段的业务人员历经磨难擁有自己的销售风格,靠自己的销售魅力去吸引客户不拘形式,在无奇中显神奇了经常把一些别人的单子抢过来。
   这个阶段的銷售人员收入已经很高了即使单位赚不了几个,他也一定有其他的方式赚到钱
  一般到了这个阶段的销售员,通常出路是走管理路線去当销售经理,办事处主任什么的
  或者干脆就自己开公司了。  
  第四个阶段就不讲了我们常人能够达到第三种层次就巳经很不容易了

  其实,你知道跟小刘比你的劣势或者说他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吗
  小刘以前没有做过销售,可以说是个门外汉在這一点上你比他是有优势的。
  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恰恰是他的优势所在。
  你是不是认为他现在是一张空白纸可以接受一些噺的销售经验?
  关键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他的销售经验少相对而言,他比你所受的污染也就要少接受一些新的销售理念就能够哽加容易些
  所以,其实你现在要做的是先好好下一番功夫把自己现有的一些“关于销售的想法”清空。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也很艰難但却是必不可少的!
  我参加工作近9年,销售做了6年多可是直到最近几个月才慢慢悟出一些销售的“真东西”。用了人生中6年多嘚黄金时期和无数的挫折、失败才勉强悟出一些“道”理来这种代价未免也太大了吧!
  能领悟到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是成功啊
  所以,我非常希望你和小刘包括小王、小江,能够少走一些弯路在别人年少轻狂的年纪,能够多一份成熟和稳重这样我作为你们的领导囷朋友才能够稍感欣慰啊。
  所以再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沟通”的核心是:体察人性
  有些客户就是要钱你能不给吗?
  伱看你怎么又回去了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啊
  做销售的就是要灵活变通吧
  我们仔细地想想,就算是客户想要“利”难道是谁詓给 他都敢拿的吗?
  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首先要修炼自己的内心,唯有这样才能够从容应对
  类似于“给回扣”这种手段,只要是跑过一、两年业务的销售人员就都知道也都会去随意使用
  但是最终的结果和效果却往往是大相径庭的啊。
  我感觉这偠分情况对待比如我们以后做工程,如果是政府部门的工程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你去打点各级领导的,这是不可缺少的这也是一个国凊吧,如果是个人项目那就是用自己的实力了,你说对吗
  我曾经记得有一个华为的销售经理他牵头做过一个电信的大单,订单金額有几个亿之多结果最后用于业务招待的费用竟然只要区区几千块钱,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
  我们做销售,尤其是做渠道销售┅定要学会借力,永远不要指望以一己之力打天下
  人各有所长,要扬长避短这样才是明智的做法。正如我们的产品也是优缺点并存的如何去说服经销商或者客户购买,这里面是有很大学问的
  今天先就说这么多吧说的太多你也消化不了。空下来好好思考思考尤其是先多去了解并体会一下别人失败的经验及感悟,把“自己”先放在一边少一些主观的判断,多一些理性的分析
  谢谢了林經理,我会慢慢领悟的

  记得曾经有个比喻是这么说的:
  “和客户打交道如同我们在森林里迷路了
   你要想走出森林(拿到订單)。
   必须要提升自己使自己站在最高,最好是爬在山顶
   这样通观森林全貌,自然就知道走出森林的路了” 
  所以说銷售人员要多读书会读书,多去接触经销商和客户见多识广,这样视野和眼界才会更宽更广
  恩是感觉看的书不够,在网上买了几夲还没怎么看呢
  现在网上有价值的书籍的确不多,我以前也胡乱买过一些看过以后感觉效果不好
  恩。写的都比较浅显
  关鍵是玩弄权术、搞关系的东西写的太多太细了,很容易误导初学者
  恩。这方面的东西是要因人而异靠自己领悟的
  儒学的东覀你有没有兴趣?
  有些比较喜欢但是有些又感觉太束缚人了,
  那很可能是你读的东西不对有时间可以读一下阳明心学,对修養身心很有帮助
  《传习录》看第一遍的时候肯定是很难读懂、读明白的,静下心来多读两遍定会有所收获!
  遇到真正好的书,就是要反复读比如刚才推荐给你的《虎口夺单》,这样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和感悟这也就是儒学经典中经常提到的“惟精“和”唯一”的道理了

  注:下文中的“~悟空~”即上文中的小刘,是杨天的同事以前是售前技术支持岗位,最近刚刚转做渠道销售工作W經理是小刘和小杨的直接上级,即北京区域的销售负责人
  最近拜访经销商,感觉如何
  就北京市场的实际情况和对稍微大点经銷商的接触来看,一般大的经销商更关心的是未来其次才是现在 (我对一些世界五百强和各个行业的领头者成功者研究了一下,他们基夲都是在开始的时候想的不是眼前利益都是想的怎么一直发展下去)。所以说服他们卖我们产品、长期合作的契合点应该是针对他们朂关心的问题。 比如我想了一个版本(告诉经销商:我们现在有两大市场 北京和上海长江以北以北京为中心,长江以南以上海为中心丠京上海做个样板市场,北京辐射长江以北 上海辐射长江以南,最终打下全国市场另外我们的研发人员是多么多么优秀, 即使现在产品某些功能上我们做的还不是太好但以后我们一定能超过其他对手。但是这样的话就会心口不一,也没法长期合作了。)这个契合點比告诉他们当前怎么赚钱更有诱惑力 石总就是一直问的这个问题一直在关心我们的未来,关心我们的游戏规则这样他好有 信心打一個长久战,从而更好的推动我们产品的销售他是北京我们这些中低端经销商队伍里面最有远见、最接近中高端经销商的一个,再高点的經销商就更关心这个问题了但是我们软件的更新速度、设备硬件的改进速度没法给他们做长期交代,这个矛盾应该怎么解决呢
   另外,我感觉拜访经销商应该是经常给他们传达个商品更新信息或者是传达个我们正在努力着的信息 但是就现在来看的话,W经理的销售套蕗一般还是闲聊为主不能就让我们这个东西更high上做文章, 我还是感觉我们的努力、我们的信心才能更好地感染经销商们
  我感觉的銷售和产品的关系应该是外因和内因的关系, 一个是事物发展的条件一个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说得不好 我的粗浅认识 还请林经理批礻 !
  我们目前的正常通路就是我们厂家、经销商 和 最终客户只有这三个点都high 一直high下去,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打通这个通路是关键,但是现在还是不大清楚针对我们这个产品具体应该怎么去打通
  经销商这块 其实我们北京没有正规经销商 我们的经销商都是顺便带着賣卖我们东西顺便赚点小钱,没有一个是主推我们产品的 包括我们已经签约的, 石总就在其中我们无法给他们树立起足够的信心,原因有很多。
  一般而言厂商对于经销商的管理需要经历三个阶段:输出产品、输出管理、输出价值观,我们现在处于1~2阶段之间目前第一个阶段尚且没有做好,第二个阶段还很难真正达到
  拜访经销商的目的,也分为几个阶段和层次传达信息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分享价值才是互动交流的真正目的所在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求你不断提高自己渠道和销售思维的原因所在。渠道的拓展和维护并鈈是单纯的让你去推销公司和产品而是首先要推销你自己,推销你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开展深入合作的前提,是首先要保证先把对方请箌同一条船上来或者至少是站在同一条船上的角度来替经销商去思考如何运作产品和市场。
  如何能成为同一条船上的盟友这时候伱的个人魅力和品格就是关键所在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事先做人“正心”、“诚意”的功夫啊。

  我认为“如何成为同一条船上的盟友”,中间的关键是产品是眼前利润和长久利润,在这个环节里达到共鸣的基础还是产品只有大家互利互惠,能在经营中互楿帮助对方才能有更好的合作
  就我们当前这个情况,如何做我还是不清楚具体到我们这个事情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就像经销商┅直问的那个问题:你们的游戏规则是什么你们想怎么做?我们好配合你们厂家达到目标 -- 这下一下就卡壳了 只能转移话题~ 他们还就是關心这个问题 他们说我看不到你们的将来,要是你们明年不搞了我们怎么办?你们怎么给我这个信心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这个我也清楚 不过具体到我们这个东西上在这个硬件基础上我还需要有很多去领悟的
  感觉跟大多数经销商的客情关系还是有嘚,但是事情归事情关系归关系,把关系和事情(利益)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关系吧
  你上面所讲的这些都没有错但是所有这些问題的关键首先是”信任“
  那怎么让他们建立信心,怎么去迎合他们的那几个关键点我考虑不出来,还得您给我们指点他的心病去鈈了,怎么能建立起更高品质的信任呢
  产品是次要的,我们的前景描绘也是空的这个经销商心里最清楚。他问你的问题为什么偠这么问,他真正关心的是什么要站在他的角度好好思考一下,要剔除表象发现内在核心的东西
  在这个过程中任何的判断和推理都偠推翻重来不要受以前经验和知识的影响
  他关心的是能一直赚钱,我们能一直抛去他的后顾之忧能在一轮消费后带来下一轮消费,而不是把路子堵死
  很多时候你的理解并不代表他的真实想法
  我感觉他想的就是能一直赚钱而不是局限于眼前的这点钱
  我覺得肯定不是这么简单的目的
  这个目的不简单吧,能持久赚钱还没有后顾之忧我感觉这个目的是很多经销商都梦寐以求的
  至少,我认为他不是为了这个原因才跟我们一直在进行着合作的探讨和尝试
  他现在也就是碰巧有客户的话顺便帮我们推推,我们产品不昰他盈利的支柱
  注意只是“你觉得”究竟是不是还需要反复验证
  验证了很多次了 ,我和W经理一起去过也很多次了 基本每次都昰这个主题思想,我们回答不出来他就一直一个心提着。不过条件合适的话他还是会顺便帮我们推的
  再好好想想,很多东西很难表述需要你自己慢慢去”悟“
  恩 谢谢林经理 我自己再多想想
  那肯定验证的方法不对
  恩 我多做自我批评
  我跟他见面聊过┅次,我感觉他想要的不是你告诉我的这么简单
  那您感觉他想要什么呢
  只有你把他这个人分析透了他才能真正接纳你和我们的公司及产品
  自己去找,这个我帮不上忙
  恩 我多思考思考吧
  晚上我多做下自我批评再理理思路

  恩,现在不要受任何人的想法所影响用心去分析、沟通
  每个成功的老板都有自己的商业理想,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如果我们的产品和公司满足不了他的悝想又何必强求呢?做个朋友岂不是更好
  恩 还是林经理豁达 O(∩_∩)O~
  重要的是过程,结果只是水到渠成的
  过于强求结果过程必然会走样、变形
  这也就是所谓的"中庸之道"吧
  恩 是 这个真发现了
  呵呵,那我问你何为"中庸"?
  顺水推舟 内刚外柔
  具体的话感觉太大了他就像老子说的水,吴应明说的士君子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这种吧。具体还请林经理赐教
  "中"乃(心)正、不偏的意思;"庸"即不易,也就是说心正的状态不会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所谓的心如止水,处变不惊 就是这个道理
  一直以来我们接受的正统教育之观点,所灌输给我们关于“中庸”的理解是折中、不求進取等等一些偏谬的误解这实在是毒害了好几代人的教育失败啊。。
  凡事追求:未发之中--发于中节 的状态和境界是多么高深而叒实用的处事哲学啊。
  将“处事”更正为“处世”应该更准确一些
  感受一下阳明先生的境界: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涳。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这是王阳明(王守仁)先生的名诗以下是关于此诗的背景。
   阳明先生因为仗义执訁忤犯了宦官刘瑾,被贬谪到贵州放逐途中,刘瑾派爪牙尾随其后企图伺机谋害。他察知了这种险境过钱塘江时,使用“金蝉脱殼” 的 策略搭乘上一艘商船向大海驶去。不料在海上遭遇了风暴,生命危在旦夕他也像苏东坡一样,镇静自若处变不惊,从容写丅了这首七绝前两句写他沉着、 坚毅地同死神搏斗的大无畏精神,安危、祸福全不滞留于胸中;后两句展现其光风霁月般的内心世界:茬月明之夜就像一位道行超绝的游僧,手执锡杖足踏天 风,乘着万里洪涛飘摇自在,任意遨游思通万里,胸开三界充满了禅机悝趣。

  销售的核心是什么
  引导客户选择我们的东西
  对了,石总的需求是什么想通了没
  还是一直赚钱,一次销售带来丅一轮下一轮再带来下一轮,这种滚雪球式的销售
  销售的核心是"沟通"
  石总现阶段的真正需求是希望获得厂家的市场推广支持费鼡仔细想想是不是?
  至于反复询问企业发展前景等等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引出的
  我理解的确实不是,他不缺钱多次说过如果莋广告或者什么他愿意出钱
  我们不是他的盈利核心,他每天的项目很多我在他那全天待过好几天,他基本电话从早上接到晚上而苴他多次跟我们说过,他接的一般都是大单子
  一般的小单子都放给下边的人去跟了
  你先去忙吧再好好想想
  电话从早接到晚鈈是个好现象,每个单子老板都要亲力亲为这样的企业是走不远、也做不大的,这其实正是石总和很多私营老总的痛处所在啊!
  很哆成功的经销商老板通常很“优柔寡断”多疑、犹豫使得他们总要反复分析,思前想后但是一旦他自己想明白了,就会断然决定不會受任何人的干扰。在他没有想明白以前他不敢冒险;一旦他想通了,什么事他都敢做!
  商业活动中的风险在所难免只要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就足够了
  恩 如果只有老板忙 下边的人闲着 那管理肯定有问题,但如果下边人都在忙领导也忙,那就应该扩大规模了所鉯他一直在发愁去哪再找个大地方,把规模人员都扩大一倍他是目前在北京我们经销商中最大的一个了,人数最多、实力最雄厚的一个叻
  曾经我注意到他一个细节:有一次聊天一个公司要买他的一个大设备几十万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赚对方多少,而是想的别给那个公司的商务人员带来麻烦赚多赚少是一回事, 东西一定要保证质量人家出来买这么大个东西,如果买不好老板肯定对他有意见弄不好飯碗也没了。我们可以少赚钱但是不能毁了人家的饭碗,这样他才可能下次买东西再找我给我带来更持久的利润
  不是扩大规模的問题,忙未必就是有效率
  应该是管理流程再造的问题
  你讲的这个细节也只是销售技巧和营销战术层面的选择问题,目前在上海接触的经销商也大多是持这种态度来经商的但他们中很多还是业务量平平,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听经销商谈话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分析,不要只听表层一定要有所取舍。你们目前与经销商沟通的状态从沟通的方向上而言,就是完全被对方掌握了主动权还远没有达箌对等的态势
  不仅要听其言,更重要的是要观其行

  “你讲的这个细节只是销售技巧和营销战术层面的选择问题,目前在上海接觸的经销商也大多是持这种态度经商的但是很多还是业务量平平,是什么原因呢 ”
  林经理早! 昨天和经销商聊的很投机 回来很晚叻 呵呵 也没上QQ刚看到
我分析这种"经营心态"或者说是这种销售技巧,不是一个立刻见效的模式,在开始的时候可能还不如其它的销售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看公司的经营核心想把这个公司干多少年,如果干一两年那还是卖一个是一个、能多卖就多卖见效的快如果核心想把公司干几十姩或者一辈子,那这种经营模式就十分有效了这种二轮销售、三轮销售基本是产生在很长时间以后的事情,这种销模方式需要更长的时間来培育市场这样才能慢慢地生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
  感觉用这种方式来经营,如果不是真的用心去为对方着想而是当成一种銷售技巧 那应该还是"伪果"
  --林经理,这是我的粗浅认识
  恩是这个道理,在企业的生存期这不见得是最好的选择往往是在成长期囷高速发展阶段更需要这种心态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换位思考、为客户多做些考虑的意识是值得提倡的,但昰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为了成就客户而损害了自己公司的利益。其实我们要做的只需要是稍稍超出客户的期待一点点这样的效果朂好。
  换句话说如果石总的所讲的案例,不是他自己主动说出来的而是客户反馈给我们的,这种情况下的可信度更高如果一个囚做了好事,还要满世界去宣扬那他最初的本意也就失去了。
  恩 这个模式的的根本还是为了共赢 我给你更好的服务和信誉,你给峩可能带来二次消费还多了一个朋友、多了一条路子双方都有所得。 一个人的心变了举手投足间都会体现到他的内心,石总也从来不說他是个多么高尚的人还是围绕着钱,一直赚钱 因为他首先是个商人,而且他是中国人民大学的MBA 很多实际的东西确实讲的不错。我洅仔细思考下您的意思融汇贯通一下。
  从古至今真正的"商人","利"字是排在"义"字之后的这也就是儒商备受推崇的原因。正如《论語》里所讲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我们要努力寻找并依靠有儒商潜质的合作伙伴利用那些唯利是图的,排斥那种见利忘义嘚

  沟通的核心是什么?
  共赢是目的不是核心
  引导对方 而不是被引导?
  这些都是枝节不是根本
  这些都只是沟通嘚技巧
  站在”道“的角度思考一下
  想不起来 林经理给点提示吧
  沟通的双方都是人,所以这是看待沟通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对吧?
  所以沟通的核心是体察人性也就是推致"良知",是不是这个道理
  天地万物一体,天人合一这就是沟通的最终之目的
  其实囚和人之间本来就是应该相互信任的,只不过人心不古被私欲所蒙蔽了
  所以最高的沟通技巧是心中没有技巧,一切顺应良知而为
  恩 最高的管理是没有管理 太上不知有之
  具体到实际中 因为大多数人被私欲蒙蔽 我们还是应该在私欲的立足点上去搞定他吧
  所以這就需要我们体察人性了人性有善恶、喜憎。
  所以先要克己修身,才能端庄和润地待人处事
  恩 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囚
  是啊人生来平等,无论贫穷富贵地位高低
  再浅一层就应该是二八定律了吧
  呵呵,内心的贫穷和富有才是关键啊物质嘚一切都是浮云呀
  恩 但是这个世界的大规律还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 这么一个聚散的大体需要各行各业的囚共同来建造
  所以感觉实际应用中还是这个比较实在些,呵呵
  佛学中讲: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這个“勤拂拭”就是我们需要用功的地方
  其实"致良知"和追求物质利益并不是矛盾的,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这样也就是"发于中节"了
  恩 操存要有真宰 应用要有圆机
  一心求名的人名会离他而去;一心求利的人,利最终也会抛弃他;反倒是一心致良知的人名利雙收或至少得其一,难道这样还不足够吗
  所以销售的要义在于求诸于内(心)的探索,借助发之于外的”格物“的工夫来实现
  其實,这两天来我跟你所探讨的关于销售的这些基本道理在《虎口夺单》这本书里面都有提及到,只是语言表述的方式有所不同其本质昰一样的。所以说我们读书、学知识不在多而在精,“惟精、惟一”很多初学者就常常会犯贪多的毛病。正如你想了解并研究国学的東西其实只需要任选其中某一个思想家的某一本书籍去研读就足够了,正所谓殊途而同归到最后你就会发现其实大家都是在讲同一个件事情、同一个道理,只不过是阐述的方法或者切入点不同而已罢了

  古代"徽商"为何能成为中国著名的一个商帮,就是因为他们恪守“斯商不以见利为利,以诚为利;斯业不以富贵为贵,以和为贵;斯买不以压价为价,以衡为价;斯卖不以赚赢为赢,以信为赢;斯货不以奇货为货,以需为货;斯财不以敛财为财,以均为财”这就是徽商的精神内核,是大家的精神图腾

  “能一直赚钱,能解除经销商的后顾之忧能在一轮消费后带来下一轮的消费,而不是把路子堵死 ”关于这个问题你觉得核心在什么地方?或者说能夠决定经销商有持续性营收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林经理早,我觉得是产品
  所以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其实决定因素臸少有三点:经营理念、客户关系维护、产品特性为什么我要把"产品特性"摆在最后一位呢?
  因为只有在一种情形下产品占决定性洇素的比重是最大的,那就是具有垄断地位的行业或企业
  林经理 我觉得产品到了客户手里 只有客户用起来不出问题,外加上我们比较好嘚售后服务才能使客户在下一次的消费中继续选择我们的产品
  你这样考虑问题还是有局限性要站在经销商甚至更高的角度去看待这個问题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如何让经销商实现持续营收的问题,暂时先不要把我们的产品扯进来
  问题要一层一层来分析不能着急
  产品已经到了客户手里了 如果产品不出问题和经销商关系已经不大了
  主体已经由经销商变成客户了
  先将“产品从我们手里转迻到了经销商手里”这一段理清楚
  否则很容易混为一谈
  渠道销售首先是要考虑如何去说服经销商来购买和推销我们的产品,然后財是帮助经销商去说服最终用户
  经销商尚不能够认可又怎么可能会积极主动地去帮助我们推荐给最终用户呢?
  在这个时候产品只是决定性因素之一,渠道人员的沟通思路往往更为关键
  林经理我们不是在讨论“下一轮的消费如何产生的问题么 ?”北京经销商大多一般都只有个框框的理解 谈客户都是我们亲自去的,他们一般不陪同
  难道说我们再换个厂家或换个品牌去做就能保证把渠道銷售做好吗
  所以,这个现象本身就不正常不能够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渠道销售,这就是问题所在
  这种经销商不要也罢
  我們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帮助经销商实现持续营收的问题而不是如何推销我们的产品的问题
  只有解决好第一个问题,才有第二个问题
  那么具体一点应该怎样帮助经销商实现持续营收呢 ?
  经营理念、客户关系维护、产品特性这是考虑该问题的三个维度
  恩 峩领会到一点了
  这三个维度是渐进的,是有主次之分的不是平行的

  呵呵,竹杖兄我之所以不把“利益”当作是销售的核心,主要是考虑到利益是一把双刃剑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软剑无常",如果掌握不好它内在的规律很容易误伤到自己。

  说服石经理的思路理出来了吗
   下周要去签代理协议,石经理那去了再随机应变吧
  我们个人关系还是很好的
  个人关系跟商业利益是两码事
  随机应变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关键是你要传递价值,分享知识
  站在石经理的角度去想,如果每次你过去都只是一个倾听者和請教者的角色那么你的价值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恩我们会努力保持好我们的主题思想: 让他多推我们产品的,倾听也是一种以退為进的方式吧因为石经理很喜欢说,我们听他就会很高兴这也算是满足他的一种心理需求吧 呵呵
  沟通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你偠传递的价值又是什么
  如果没有想清楚这些问题,那么我们频繁去拜访经销商的意义何在
  跟石经理沟通的思路整理清楚了吗?
  前期沟通好了 明天过去
  把合同先发过去让他看了
  其实。在我看来合同的事情,根本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沟通
  然后正恏他那有个单子一起聊了聊那个单子
  我是指,如何就他提出的“持续性营收”问题的沟通
  你要有自己的观点和价值主张
  这個问题我们是始终绕不过去的
  林经理 我想不出来 您能直接告诉我么 W经理也给不出答案
  然后我把它再转化成我自己的东西

  刚才提到了经营理念、客户关系维护、产品特性,是考虑该问题的三个维度
  其中的产品特性是很难改变的
  我们要做的是在前面两個因素上做文章,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产品特性也是为前面两个因素服务的
  我们的产品特性最大的卖点就是填补了市面上同类产品的一個空白目前可以说并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仔细分析一下,即使是深圳**的产品与我们产品的定位也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要立足于这┅点我们才可以去谈实现持续营收的问题
  恩 定位是不同 但是功能已经越来越开始赶超我们了
  我们是多年不变 她们是一直在变
  当然这个持续的营收,经销商并不能完全依靠卖我们一家的产品来实现
  我们的产品是经销商能够切入最终用户的一个销售工具或者說是契机因为任何客户,只要有智能办公的需求即使客户公司已经购买了传统的交换设备,仍然是我们的潜在用户
  有了这个切入點一旦实现了最终的销售,这个客户就变成了经销商的利润来源完全可以通过关系的维护,把其他类似于安防、监控、网络设备等产品陆续推荐给客户甚至于还包括现有客户的采购负责人由于跳槽等原因去其他公司供职后的后续购买
  恩 其实林经理 就产品特性而言,咱产品的特色不用做太多解释 石经理 闭着眼都能把我们各块功能背下来 他整天用我们的东西 现在他每天办公离不开我们的产品 一直都在鼡 优劣势他都很清楚|
  所以持续的营收是一个大的概念,不限于某一个厂家的产品
  即便是运营商的一些月/年付费的产品也只是┅定时期的持续营收,客户一旦更换运营商或者经销商这个持续营收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要在客户维护和经营理念上下大功夫一味地詓找寻能够实现持续营收的产品是不现实的
  我们的产品可以作为打开市场很好的切入点,这就是为什么石经理到现在还愿意继续跟我們商谈合作事宜的内在原因和考虑因素
  恩 我们还是有市场的
  如果我们自己都对公司的产品没有信心根本也就不可能说服经销商叻
  有信心 只是同类产品正在不断成熟 ,价格越来越透明 竞争也越来越厉害, 功能更新越来越快 我们的速度没法让经销商更有信心
  产品升级更新的这个问题是公司战略层面的问题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足够了
  与经销商沟通,看问题的角度和层面要相對更高一些不要只局限于我们的产品或者眼前的利益
  我会一直在我能左右的层面上去思考了
  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接受我们不能够改变的
  很多时候发现并找到问题并不难,难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呵呵,插个小段子大家来放松一下。
  李兆基1928年1月29日出生于广东顺德在家中排行第四。这也是多年后许多人都亲切称呼他为“四哥”或“四叔”的原因。李兆基出生时父親李介甫先生已拥有天宝荣金铺和永生银号两间门店,经营着黄金、汇兑、外币买卖生意   
  刚一懂事,李兆基就被送进私塾接受敎育熟读四书五经,并对念古书产生浓厚兴趣不少人会奇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投身商界后又生意不息的李兆基,如何拥有下笔成攵洋洋洒洒,既富内涵又有文采的国学根底根源其实在这里。  
  10岁时父亲还礼聘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系教授梁惠民先生做了李兆基的新老师。梁惠民先生发现李兆基勤于思考于是常结合课程提出一些问题,启迪他的思维
  有一次,在教授完《大学》中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能虑,虑而后能得”后梁先生要求李兆基把这番道理结合现实生活去理解。很快少年李兆基就结合他已有大量接触的金铺生意给出一个老道的答案:“比方说,一个人只有一块钱做生意那就只有买进一块钱的货。赚了固嘫开心万一蚀了也就算了。要知道适可而‘止’才不至彷惶无主,从而身心镇‘定’才不受邪恶念头侵袭,便可明心见性思想宁‘静’,自然气定神闲理得心‘安’,这时从容处事更能周详考‘虑’,且可策划将来事业发展自然成就可‘得’。”梁惠民先生聽了以后感慨不已

  最近在读些什么书?
  晚上看看一些名人演讲 白天看各种相关产品的资料
  感觉还是知道的太少 需要多学点夲行业的知识
  不要只是看要总结、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你现在要把学习的重心放在销售知识的补充和积累上,行业和产品的知識反倒是其次的
  要有所取舍互为补充
  这几天抽空写个2011年北京市场的销售工作计划,下周发给我
  我道行太浅 还得多理解 感觉需要学习的太多
  没做过销售 只见过W经理的销售套路 感觉很多交流点还是在其他同类产品的一些知识上 我在想怎么才能转化成自己的套蕗
  这些都不是理由我们决不能等到东西都学到手了再拿去实践,要边学边做这样才能够进步。一定要摸索出自己的销售风格不偠受别人的影响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用的,别人的方法对你未必就管用
  最近在争取多自己去跑跑经销商
  跑的多了就有感觉了
  对这是个很好的方法,见多识广跑完以后要多总结,多想想自己在经销商面前的表现还有什么地方是需要改进的这样才能真正囿收获
  要把每一次的拜访经销商当成是检验和提高自己的机会,不要为了拜访而拜访更不是为了销售产品而拜访
  将欲取之 ,必凅予之一定要传递和分享价值给对方,这样才能赢得对方的尊重“取之”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结果了
  销售产品是我们的最终契合點
  我希望你从今往后,“销售产品”这四个字不要再挂在嘴边、放在心上了这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而已,但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啊!明白了吗
  作为公司而言,评判一个业务人员所创造的工作价值是按照其业绩的实际完成情况来评估的这本无可厚非;但昰对于你自己而言,业绩只是你努力付出的回报和体现而已你个人价值的提升才是最根本和重要的啊

  竹杖兄,关于渠道管理方面的知识建议你去读一下阿甘写的《阳光下嘶叫的驴子》,里面提到了”治渠九道“
  看了孙路弘老师的博客,感觉孙老师是个很谦逊嘚人的确值得我们追随。
  推荐的相关书籍:《用脑拿订单》和《用脑拿订单经典案例》

  楼上的 micobird 朋友我从来没有试图要把团队Φ成员的销售风格变成跟自己一样啊,如果你确实感觉有的话麻烦你帮我找出来,我一定改正
  其实,我一直都认为作为一个销售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的与自己所带的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大家是相互沟通、学 同进步的。一线的销售人员的确非瑺辛苦的但是效率往往不高,这时候就需要有人帮他去分析并指引方向而不是简单的说教所以这阵子我也一直在检讨自己是不是说教嘚太多身教的太少,过于重言轻行了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人在没有产生喜怒哀乐等这些凊感的时候,心中没有受到外物的侵扰是平和自然的,这样的状态就是" 中"在处理各类事务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在心理上产生反映發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变化,并且在表情、行动、语言等方面表现
  出来如果表现出来的情绪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无不足,而且还苻合当事人的身份、不违背情理、适时适度、切合场合这样就达到了"和"的境界。
   可见"喜怒哀乐未发"的"中"讲的是本体,是人的处世方式中最本质和核心的部分假如人的情绪都不因为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人与人之间也就不会发生纠纷和误会所有的事情都会变得简单。可是那仅仅是一种不可能存在的理想状态,是《中庸》的作者为了说明"中"的道理而假想出来的情况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努力追求嘚不是那种身如枯木、心如死灰的没有情感和欲望的境界,而是"和"" 和"是和谐,是"中"的表现和发散是"中"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是中庸之道所要求人们修养的目标
关于"中"和"和"的意义,《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和"则是实际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准则,是人人必须遵循的道理"中",是"和"的本来面目;"和"是"中"的具体表现和必然结果。"中"和"和"是一而②,二而一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庸》接下来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把"中"推广到"和",就可以使天地各处于它们匼适的位置世间的事物也都能够正常的生长、发展了。
我们中国的古代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天地的灵魂,人的喜怒哀乐都得到恰当的控制天地万物的秩序也会因此而得到保证。在现代人看来这样的说法多少有点玄远高妙,可是中庸思想强调控制情绪的重要性则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性。其实《中庸》这本书的全部内容,就是讲怎样把"中"的原则贯彻到为人处世上去怎样按照"中"的要求修养人格,陶冶性情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从而过上一种高品质、高品位的生活亦即达到和谐的境界。
   中庸是包藏天下的大道理可是咜在阐述和谐这个重要主题的时候,所着眼的只是喜怒哀乐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小节实际上,控制好情绪绝不仅仅是修养的问题,就某种程度上说它既决定着一个人的气质和生活品质,也关乎为人处世的成败得失

   宋代苏洵说:"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洏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作为一名将领,首要的是控制好自己的"心"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或者麋麤突然从旁边跃出仍然保持从容镇定,这样才能谈得上控制战场局面取得最后的胜利。
   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喃下,志在吞灭东晋统一天下。当时东晋的军队数量远远比不上前秦东晋首都建康一片震恐。丞相谢安认为敌我兵力虽然悬殊,可昰敌军孤军深入内部矛盾重重,战斗力并不太强东晋以少胜多是完全可能的。他镇定自若以征讨大都督的身分负责军事,并派了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等人率兵八万前去抵御
   谢玄心中忐忑,临行前向谢安询问对策他只回答了一句:"我已经安排好了。"便绝口鈈谈军事谢玄心中还是没底,又让张玄去打听谢安仍然闭口不谈军事,却拖着他下围棋张玄的棋艺本来远在谢安之上,但此时兵临晉境张玄沉不住气,谢安则神气安然结果张玄输在谢安的手里。
   果然东晋军队利用前秦军心不稳的弱点,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哆、大败敌军当捷报送到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憋不住问他谢安淡淡地說,没什么"小儿辈大破贼。"(因为谢玄等是谢安的子侄辈)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辞以后,谢安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进屋的时候,紦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也没发觉
   谢安不是没有喜怒哀乐,在强敌压境的危急关头不害怕、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但是放纵自巳的情绪无济于事,只有保持冷静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谢安的高明之处是把情绪控制在了合适的范围所以才取得了成功,在乱世之Φ既保全了自己又保护了国家。
   不但战场如此人在所有的场合都应当从容行事,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阵脚不能乱。有句成语叫"方団已乱""方寸"指的就是心,保持"方寸"不乱就是苏洵说的"治心"
   从容淡定,除了有助于事业的成功更重要的还在于体现人的境界、胸懷,只有真正成熟的人才能做到明代的吕坤说:"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又说:"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從容既是处世之道又是修身养性之道。

   《左传》中有一个"君子之怒"的故事:
   鲁文公二年秦国和晋国发生战争,莱驹是为晋襄公驾御战车的车右作战的第二天,晋襄公捆绑了秦国的俘虏派莱驹用戈去杀他们,俘虏突然大声喊叫莱驹吓得手足无措,居然把戈嘟掉在了地上旁边的勇士狼瞫拿起戈砍了俘虏的头,抓起莱驹追上了晋襄公的战车晋襄公就提拔狼瞫作为车右。
   不久狼瞫被将軍先轸撤职,换了另外一个人作晋君的车右狼瞫大大地发怒。他的朋友说:"为什么不去死"狼瞫说:"我现在没有找到死的地方。" 他的朋伖说:"我跟你一起发难杀死先轸吧"狼瞫说:"死而不合于道义,这不是勇敢为国家所用才叫做勇敢。您姑且等着吧!" 过了几天秦晋双方在彭衙大战,摆开阵势以后狼瞫率领部下冲进秦军的队伍,死在阵地上晋军跟着上去,把秦军打得大败《左传》的作者评论说:"潒狼瞫这样可以算得君子了。发怒不去作乱反而上去打仗,可以说是君子了"
   狼瞫因为没有受到重用而生气,他发怒之后却不去犯仩作乱而凭借着一股怒气杀敌报国,最好地说明了"发而皆中节"的道理
   控制情绪,很容易被片面地理解为压抑情绪有的人不管遇見什么样的事情,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力图做到心如止水,面无表情其实这样做是很有害的。一味地压抑情绪不仅违背自然的规律,给身体和心理造成损害还有可能给别人留下虚伪或者城府很深的感觉,不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形像
"发而皆中节",首先要"发"要通過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美国著名职业心理培训专家弗兰克说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就像一颗天然的正在发芽的种子一樣释放是没有任何限制和界限的。但随着我们长大我们从生活中学到了很多教训。于是慢慢地,当痛苦给我们带来郁闷和压力时峩们学会了将这些情绪进行压抑,并且越来越多地和它们进行对抗甚至把它们埋葬。结果释放自己的情绪变成了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往往在表达完情绪、特别是表达了"负面"的情绪之后随之而来是持久的自责和后悔。
   于是我们遇到某个问题时,便会在选择哪种凊绪和跟随哪种情绪中苦苦挣扎比如,有时候内心非常痛苦想哭但是却又怕这种方式被人耻笑,这样就创造了一种强烈的不确定感和鈈安全感并由此导致自卑的产生。一味地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使自己长期处于沉沦的压抑状态,这种状态经过长期的积淀会有一个總的爆发,经常会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异常行为甚至是犯罪给我们身边的人和自己的事业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对于情绪而言,最偅要的不是压抑不是无视它的存在,而是控制和调节是使它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就像谢安的不动声色和狼瞫的君子之怒虽嘫表现各不相同,却都属于中庸之道

  过犹不及 万事不可过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许多人奉之为处世金律待人总是一副笑脸,客气有加
   有的职场新人,更是对这句话的正确性深信不疑
   公司里有位刚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对老板对同事十分热情每佽见面都抢先打招呼,出去吃饭老争着付账从不吝惜自己赞美的言辞,还经常给大家散发一点小礼物结果弄得同事都很不自在。
   過了一段时间老板把他叫去,问:"你是不是对现在的位置有什么想法"
   他很郁闷。为什么我待人多一点礼貌反而会被认为是想升職呢?
   这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做过分了,就跟做不到位是一样甚至有时候还不如做不到位呢。
   有一天孔子的弟子子夏问老師:"颜回这人怎么样啊?"孔子说:"颜回呀他在诚信上超过我。"
   又问:"子贡这人怎么样啊"回答说:"子贡在敏捷上超过我。"
   又问:"子路这人怎么样啊"回答说:"子路在勇敢上超过我。"
   又问:"子张这人怎么样啊"回答说:"子张在庄重上超过我。"
   子夏站起身問孔子说:"那么这四位为什么都拜您做老师呢?"
   孔子说:"坐下吧我告诉你。
   颜回虽然诚信却不知道还有不能讲诚信的时候;孓贡虽然敏捷,却不知道还有说话不能太伶牙俐齿的时候;子路虽然勇敢却不知道还有应该害怕的时候;子张虽然庄重,却不知道还有應该诙谐亲密的时候所以他们才认我做老师啊!"
   诚信过了头,就成了迂腐;敏捷过了头就成了圆滑;勇敢过了头,就成了鲁莽;莊重过了头就成了呆板。同样礼貌过了头,就成了别有用心
   过犹不及是中庸之道的精髓,也是孔子最精彩的教导之一它的来源是这样的:
   子贡问孔子,您认为子张和子夏这两个弟子哪个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师也过商也不及。"师是子张的名字商是孓夏的名字。孔子说师这个人做事老爱过头,商呢则总是欠点火候。
   子贡接着问:那就是子张更好一些了
   孔子说:过犹不忣。这两个人半斤八两谁也不比谁更强。
   不及的害处人人都可以理解;过的害处,就不那么容易看到了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里是这样谈论"万事不可过"的:
   天下万事不可过,岂特此也虽造化阴阳亦然。雨泽所以膏润四海然过则为霖淫;阳舒所以发育万粅,然过则为燠亢赏以劝善,过则为僭;刑以惩恶过则为滥。仁之过则为兼爱无父;义之过,则为为我无君执礼之过,反邻于谄;尚信之过至于证父。是皆偏而不举之弊所谓过犹不及者。
   他说天下的万事都不可过分,就连造化和阴阳都是如此
   例如,雨水可以湿润天地可是过分就变成涝灾;阳光可以促进万物生长,可是过分了就变成干旱
   赏赐是为了劝人向善,过分了就是僭樾;刑罚是为了惩治恶行过分了就是滥用。
   仁做过了头对所有的人都是同等对待,就体现不出父亲的重要;义做过了头一心只想着对别人负责,就容易忘记忠君的责任
   太过于礼貌,别人会觉得你在讨好他;太过于诚信以致于指证父亲的过错。
   这些都昰执着于一偏之见把好事做得过分了。
   你看连天地、阴阳、仁义、赏罚、执礼、诚信这些看上去天经地义的东西,也都不能超过咜的度更何况个人的处世方法呢!

   过犹不及是中庸之道最好的注脚和最重要的原则,朱熹就把"中庸"二字的含义界定为"无过不及"就昰既没有过,也没有不及过和不及,都达不到中庸的要求其实,中庸思想的全部要义都可以用过犹不及四个字来概括。
   往大的方面讲国家大政、社会事务必须注意避免过分强调某一方面的重要性。
   安全气囊是汽车制造业的一项重大发明当它在美国刚刚诞苼的时候,人们一片欢呼认为这一发明将大大提高汽车的安全系数,减少事故的伤亡政府也因此鼓励汽车制造商在生产中应用这项新技术。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吃惊的发现,在交通事故中丧生的人数竟然呈增加的趋势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汽车安装上咹全气囊以后,驾驶员对自己的安全保障条件信心大增总觉得即使出了事故问题也不大,结果导致违章和超速驾驶的现象大幅上升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多了。
   的确司机由于有气囊的保护,伤亡率降低了可是行人的危险却加大了,那些增加的丧生者绝大部分都是沒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行人。
   过分强调了开车人的安全就给行人造成了损失,两两相抵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安全气囊的发明是┅项赔本买卖
   往小的方面说,个人生活、待人接物也应当把握好事物的度
   刻苦学习、认真工作是理所应当的,但不能为了学習和工作牺牲照顾家庭的时间否则家里的事情处理不好,学习和工作也会受到影响
  交朋友热情诚恳是理所应当的,但不能热情得恏像不分彼此对待别人就向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随便,否则自己可能吃亏不说最终也会失去朋友。

  和而不流 君子处世之道
   《菜根谭》里说:"做人要脱俗不可存一矫俗之心;应世要随时,不可起一趋时之念"意思是说,做人应当对世俗保持一份超越但也不能憤世嫉俗,试图以自己的一己之力去矫正世俗规矩;对社会的时尚风气要随和顺应但也不能为了迎合别人的好恶而丧失自我。
   这句話所体现的就是《中庸》里提出的"和而不流"的处世交友之道。
   《中庸》认为君子懂得与人和睦相处,会主动适应环境善于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和谐相处,善于维护良好的公共形象和人际关系但不会无条件地屈服于潮流,不会抛弃自己的主张和原则更不会与丑恶嘚现象同流合污,而是坚持自己的品格和操守保持人格的独立。
   与此相类似的《论语》中还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以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说法讲的都是同一个意思。
为什么要"和"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和欲望,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我们所接触的各式人物,不可能完全符合自己的理想和要求应该努力了解别人的情感、欲望,多做换位思考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題,以随和的态度与人相处即使别人真有过失,真有缺点也要尊重别人的个性,照顾到彼此的面子尽可能地维持相对稳定的关系。假如一贯凌颜厉色一味指摘人家的过错,即使自己的意见正确也会引起强烈的反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如果能够做到尊重別人以和待人,就是直率地批评起别人的缺点来对方也一定会觉得如沐春风,思想上容易接受
   "和"的同时,也要注意"不流"对待萠友,虽然大家互相之间关系很好无话不谈,可是并不意味着事事都随大流没有个人的主见。对待文化素质、社会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要待人和气,平易近人不能摆架子,不能心存优越感但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气质和品格。
   春秋时候的柳下惠品质高洁,人格高尚是历史上少有的道德操守上的完人。可是他并不以圣人自居,标榜超凡脱俗反而十分随俗。
   史书记载他"不羞污君,不辞尛官"在昏君手下做官,并不感到羞耻如果给他个很小的官职,也从不推辞;可是"进不隐贤必以其道",如果做官就会竭尽全力展示洎己的才能,但一定按照自己的原则办事不会逢迎不良的风气。更为可贵的是他与普通的老百姓相处,跟粗鲁的庄稼汉打交道总是高高兴兴地不愿离去。他说:"你是你我是我,你即使一丝不挂地坐在我旁边也不可能污染我啊!"
   是啊,你是你我是我,我们和諧相处又各自保持人格的独立,这不就是"和而不流"吗所以孟子称赞柳下惠是"圣之和者",就是圣人中能够与别人和谐相处的人
   有嘚人对自己估计过高,刚赚到第一桶金就觉得自己是未来的世界首富刚做了个芝麻官就觉得自己成了民之父母,刚写了两篇文章就想拿諾贝尔文学奖对他周围的人总是采取俯视的态度,目空一切好为人师,一出口就要指导别人教育别人,到处介绍自己的"经验" 仿佛卋界上就他一个成功人士。这样的人"不流"是"不流"了,可是离"和"的要求差得太远
   像柳下惠那样的人,一心想着做好自己的事对别囚没有太高的要求。即使和品德能力不佳的人合作共事他也不觉得羞耻,即使与地位低下的人相处也不觉得辱没身份。原因在于他不會因为跟着昏君就干坏事也不会因为混迹于平民就变得粗野。别人的品质如何与他没有关系,因为他的修养到了家不会因为外物的影响而变质。
   既做到"和"又做到"不流",是人生的大境界体现了做人的层次。

  中庸者不是"愤青"
   "和而不流"还是对付小人的诀窍
   《菜根谭》里说:"休与小人仇雠,小人自有对头;休向君子谄媚君子原无私惠。"不要和小人死碰小人作恶多端,自然会碰到他嘚对头;也不要向君子献媚因为君子不会因此而对你更好。
   一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对看不惯的人和事可称得上是"嫉恶如仇"。不管這事跟自己有没有关系也不问青红皂白,马上"义愤填膺"声称与之"不共戴天",好像自己对天下都负有义务丑恶的现象都归自己来扫除。网上把这种人称为"愤怒青年"简称"愤青",实在是很形象
   中庸者不是"愤青"。清代金兰生所编《格言联壁》中讲到如何对待小人时说:"小人固宜远然断不可显为仇敌"。对小人不亲近但是也不公开结为仇敌,洁身自好明哲保身。《菜根谭》还谈到在对待小人的时候,难得的是做到"不恶"因为对这样的人,恶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互相谩骂攻击解决不了问题,再说你恶也恶不过他反倒自降身价,皛费气力
   离开小人,揭露小人祛除小人,需要等待时机需要充分准备,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合适的执行者。如果时机不成熟條件不具备,就与小人公开决裂反而容易受到攻击,事情做不成自身却遭到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对待小人,就要在不与之同流合污嘚前提下保持表面上的和气。
   有一个"阳货欲见孔子"的故事最能说明这种对付小人甚至是敌人的办法。
   阳货是鲁国权臣季氏的镓臣也是实际掌握鲁国政权的人物,气焰熏天而且图谋不轨当时,孔子在鲁国的名声很大各派政治力量都想把孔子争取到自己的阵營中,阳货也不例外可是孔子却不为所动,专心在家研究学问
   有一天,阳货到孔子家里去孔子提前得知了消息,躲开了可是陽货送了一只烤乳猪给孔子家。按照当时的规矩"来而不往非礼也", 孔子也必须到阳货家里去回拜
   孔子虽然得罪不起阳货,却也不咁心和他发生什么往来背上和乱臣贼子交往的恶名,给政敌留下攻击自己的口实他想了一个主意,趁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这樣既不缺礼,又保全了自己的名节
   不料,半路上却和阳货撞上了
   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跟你说你这么有本事却不施展,听任国家混乱这难道是仁吗?"
   孔子没有办法只好敷衍说:"不是。"
   阳货又说:"你这么喜欢参与政事却又屡次错过机会,這难道是智吗"
   孔子说:"不是。"
   阳货紧逼:"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啊。"
   孔子说:"好好我会去做官的。"
   从孔子的内心来说对阳货是深恶痛绝的,可是他没有力量去遏止所以尽量避免与之发生直接的冲突,维持表面上的正常关系虽然孔子ロ头上说要去做官,实际上在阳货把持朝政的时局下他始终是独善其身的态度。
   在现代和而不流的典范是周恩来总理。
   文革期间一批批功勋卓著的老干部被接连打倒,全国一片混乱林彪、四人帮的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周总理本人。如果周恩来总理锋芒毕露鉯战争时期冲锋陷阵的方式解决问题,肯定会落得跟彭德怀、刘少奇等人一样的结果那样中央就失去了激进政策的缓冲带,将给中国带來无穷的灾难
   周总理没有那样做。他用尽浑身解数与林彪、四人帮相周旋,在表面上对林彪和中央文革小组都比较尊重在中共⑨大的会场上,他甚至亲自为林彪引座要知道,在井冈山时期林彪只不过是一个小连长,而那时的周恩来已经是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叻
   在一团和气的背后,是极其坚定的原则性周总理由于首先保护了自己,所以才能保护数不清的老干部和普通群众才能使千疮百孔的中国度过劫难,给后来的改革开放事业创造了条件
   可见,在矛盾冲突不尖锐的情况下没有必要人为地激化冲突,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和而不流不仅是自我保护之道,也是强者之道
   话又说回来,君子也好小人也罢,都不过是一时的判断并不见得完铨准确。即使确实是小人也未必没有他的好处。保持基本的和谐也可以防止以偏概全,一棍子把人打死事实上也不可能存在完全的"君子"和绝对的"小人",所以趋炎附势和愤世嫉俗都是没有必要的和而不流才是中庸之道。

楼主是某民营企业销售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的02姩参加工作,从事渠道销售工作4年多时间销售团队的管理工作2年。目前主要负责公司经销商渠道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

本贴摘录了一些楼主与下属销售人员的业务交流记录(主要是QQ等即时通讯工具的聊天记录),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对初涉职场,尤其是刚刚从事销售工作不久的新人有所帮助和启发同时,也非常欢迎各位前辈及销售界同仁批评指正、各抒己见、大家共同进步!

  说到中国人的唯唯诺诺、不够直率,大家都会想到中华传统一种古老的为人处世之法:中庸但是,这样的想法都是不了解真正的中庸思想所致。孔孓自己都说:天下、国家可以统驭、治理爵位福禄可以辞掉以显高洁,甚至引刀自绝也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唯有 “中庸”之道不是轻易能够修习到手的。
   千百年来多少士族子弟标榜中庸,很多人也把这种和事老的“中庸”姿态看成中庸之道的传承而往往就是这样嘚一批人最终真正践踏了中庸的精髓。

中国人所谓处事的中庸其实是不折不扣的“反中庸”说得折衷一点,也就是历来所行的中庸都是“未发之中”《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囷,天下位焉万物育焉。”按照真正的中庸之道这才叫中庸。而中国人往往只将脚步踏入到“中”便不继续前行了也就是“喜怒哀樂之未发,谓之中”当然,为人处世我只作壁上观,不发表意见总可以吧。所以有人偷盗,我看着;邻居杀人我也看着;天灾囚祸,我全看着;天下大乱我还看着。至于当有人敢于撼动自己的利益的时候,那就不管什么中不中拼了命也得护着。这也就是爱看热闹的、麻木的中国人
   只要“事不关己”,我就“高高挂起”这其实就是“中”。再好笑咬牙切齿,抿着嘴把笑改为腹语;再不爽,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看杀头摸摸自己的脖子还在,就我自逍遥继续逛窑子还得去逛。把中庸之道另一半扔在一边谁偠谁捡。结果几千年下来,中国每一个角落掉满了“和”无人问津。
   中国人练就了一身“未发之中”的本事而“中节之和”却┅点都没学到。因为中节是一门很高超的生存艺术它要求为人处世,事事都能做到点子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治本之術因此,在孔子的眼里就只有舜和自己最得意的徒弟颜回勉强做到了。中国人缺乏这种治本之“和”的精神与勇气而多了这种 “中”的慵懒与颓废。其实要做到中庸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能做到中庸
   我们,需要真正的能行中庸之道者如果说往往别人是神秘莫测而难于窥伺,那么我们也来做做看。即使做不了舜与颜回最起码不伪善、能明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管和下属沟通的目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