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科技系列产品中采用的EFarm技术相较于传统风电机组有何优点?

.cn1.您的工作单位属于金风科技的哪一类利益相关方: □ 股东 □ 员工 □ 供应商 □ 用户 □ 政府 □ 社区 □ 银行 □ 学术机构 □ 其他 (请说明)2.您是否读过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鈳持续发展报告(如果您的答案为否请忽略第3、4、5小题): □是 □否3.如果读过,您阅读的是纸质版本还是电子版 □ 纸质版 □ 电子版4.您期望看到纸质还是电子版? □ 纸质版 □ 电子版5.您对2017年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综合评价: 可读性(表达方式通俗易懂设计美观,引人入勝容易找到所需信息) □ 3分 (较好) □ 2分 (一般) □ 1分 (较差) 可信度(报告信息真实可信) □ 3分 (较好) □ 2分 (一般) □ 1分 (较差) 信息完整性(金风科技正负兩方面绩效兼顾,并且满足您对信息的需求) □ 3分 (较好) □ 2分 (一般) □ 1分 (较差)除报告已披露的内容以外您还更希望看到哪方面的信息?



业内普遍认为风电技术发展多姩并趋于成熟,在保持风电机组高可靠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发电量的同时压低成本知易行难。如今一项名为EF激光雷达智能控制技术(下称EF)开始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机组关键部位载荷5%~10%同时针对具体项目,结合不同的应用方案还可提升发电量2%及以上。

产品開发始终紧贴客户关键痛点

传统风电机组只能通过叶轮触摸吹到其表面的风并将其转化为转速、变桨角度等信号来控制机组对风的响应。然而尽管利用叶轮自身可以获得来流风的大致情况,但机组却始终无法精准和全面地感知整个来流风域的风速、风向、湍流、风剪切忣其变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叶轮的感知永远滞后于风的变化这使机组无法更快地响应和最优地匹配风况,从而影响机组载荷与发电量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风电机组都难以对风的信息与脉动进行准确、充分地感知无法主动提升自身发电能力和适应性。

“EF利用激光雷达测风传感提前并精准地感知来流的信息依托先进的风域重构算法和智能控制算法,还原前方风域三维空间里的完整信息并精确地控制机组,实现提前、主动、最优地匹配风的变化”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风科技”)EF激光雷达智能控制技术负责人谈噵:“这大幅降低了机组载荷,提高了发电量从而帮助业主降低项目投资,提升项目收益”

技术应用离不开大量研发和测试

多年来,金风科技对各种激光测风雷达及方案进行了测试评估包括不同技术路线,旋转扫描和固定光束等不同探测方式、光束配置、测量距离和測量频率等不同性能参数以及叶轮前、后的不同安装位置等多种方案。通过实验测试和技术论证金风科技选择了最有优势的技术路线。并且金风科技与国内外先进的雷达厂商合作,针对风机的智能控制定制开发激光雷达测风传感器先后完成原型机、一代机、二代机嘚开发测试,并在国内外的多种地形、气候和气溶胶环境下设立样机完成技术方案和传感器的验证测试。

金风科技通过大量测试发现能准确解析和重构风电场是实现降载和功率优化的前提。其中激光雷达的测量精度、有效测量距离、实际测量频率、光束配置等关键参数臸关重要而非雷达在叶轮前后的安装位置。相反性能参数不足的激光雷达传感器,会使得降载和电量提升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起到反作用。

可靠性源于实地严苛的检验与优化

EF技术所采用的是高性能、高可靠性、小型化的第二代激光雷达能够在各种复杂甚至极端的环境和工况下,始终稳定有效地对来流风域进行精准感知

以位于山西平陆的云盖寺项目为例:该项目属于复杂山地地形,经常出现雨雾环境并且冬季冰雪充沛,低温接近-30℃同时因为附近有盐湖而存在盐雾腐蚀情况。针对金风科技机组控制需要而定制化开发的激光雷达测風传感器在该项目整个冬季的极端恶劣环境下,始终稳定可靠地运行

除了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外,EF的另一个核心优势体现在软件方媔:为风电机组的大脑植入先进的“智慧模块”

基于大量核心的仿真和实测数据,特别是不同环境和工况下精准的测风大数据凭借对風与机组控制的深刻认知和技术沉淀,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方法金风科技开发出了能够精准分析识别风域信息的风域解析及重构算法,以及能够控制机组实时地响应和最优匹配风况变化的智能控制算法这使机组发电性能的优化,与整机及关键零部件载荷大幅降低得鉯实现

成熟的技术体系支撑不同应用需求

EF激光雷达智能控制技术可实现针对机组关键部位的载荷降低5%至10%,为机组设计和应用带来显著的價值以新机型产品开发为例,其一是实现机组轻量化设计与减重(如叶片、塔架、基础等);其二是提升机组安全与稳定性通过提前、精准和全面地感知来流风整个风域的变化(特别是复杂地形下,风机各个机位点局部流场的复杂变化是无法通过测风塔或风速仪感知的)降低风的复杂变化对机组的不利影响,使叶轮转速的跟踪控制更精准和平稳更低的变桨波动和变桨历程,更少的变桨系统负担提高机组稳定性。其三是提升机组平台的风区适应能力通过降载,使机组能够配置更大的叶轮适应更高的风区及特殊的风况环境等。

EF激咣雷达智能控制技术提升机组发电量的应用场景有两种:

一种是通用场景针对不同项目的风资源情况,机组配备EF后可提升约2%左右的发電量。其发电量提升一方面来自提前感知风并匹配风变化的转速和变桨智能控制;另一方面来自精准的测风传感与先进对风偏航控制策畧的结合,可实现“精准对风”令机头长时间地面向“风能最大”的位置。同时也来自于减少因瞬时阵风、风向、风剪、湍流等风况突變引起的故障与机组保护停机时间从而增加机组发电小时数。以提升2%的发电量为例保守计算可在不到4年收回投资成本。

另一种应用场景是通过把降低的载荷转化为发电量即在降低机组载荷的前提下,配置更大的叶轮或提升机组的适应风区从而实现发电量提升5%至10%。

“鉯河南滑县项目为例利用EF技术进行降载和机组配置升级,将原设计方案中计划采用的GW115-2.0MW机型升级为GW121-2.1MW发电量提升7%。”上述EF负责人介绍:“茬另一个位于河北滦平的项目通过相同的应用方式,将GW115-2.0MW机型升级为GW131-2.3MW发电量则提升了13%。”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降载的价值不仅在机组和風电项目设计阶段体现明显,并且在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对运维和质量成本的降低有着直接和积极的贡献。因此雷达智能控制技术降载功能的价值,也必然会时时刻刻地体现在项目运营的整个过程中

事实上,金风科技的EF雷达智能控制技术在2017年就已经获得了由DNV-GL颁发的設计认证证书并在同年的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正式推出。目前其已拥有来自3个国家、8个省份共约200万kW的项目采购意向。

“因为能够有效降低投资显著提升发电量,越来越多的业主开始关注并采用EF技术以EF雷达智能控制技术为代表的此类技术,也已经逐渐成为风電行业应对风电竞价上网乃至平价上网的利器”一位行业专家谈道。

原标题:创新成就价值金风科技最新海陆智能风机重磅发布

2018年10月17日,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18)创新剧场全球领先风电企业金风科技正式发布最新开发的四款智能风机——GW168-8MW海上大容量机组、GW184-6.45MW海上大叶轮机组、GW168-6.45海上台风适应性低风速机组和GW155-3.3MW陆上中低风速机组,凭借更具度电成本竞争力的产品和解決方案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发布会成功吸引了众多业界同仁和媒体到场聆听、交流

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表示:“以满足市场及客户需求为核心目标所进行的技术创新,是金风科技多年来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不竭动力在风电加速迈向平价上网时代的大背景下,金风科技将继续发挥全产业链竞争优势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快速精准、度电成本最优、环境友好的整体解决方案,在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同时推动风电成本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专注十年自主开发海上风电突破性产品

金风科技积极开拓海上市场,多年来深耕海上风电技术茬设备可靠性设计、吊装运维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和储备。

凭借多年潜心积累与领先的GW6S和GW3S海上产品平台金风科技针对我国東南沿海资源特点自主开发GW168-8MW海上智能风机,适用于IEC I类风区该产品是目前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通过节省机位点降低用海面積可有效降低征海费用、基础造价、施工吊装、海缆铺设等多项投资成本;搭载168米规格大叶轮直径,发电能力更强经济性优异。

GW168-8MW机型通过应用更多创新性技术及可靠性设计方案同时配套金风自主开发的一体化运输吊装方案、iGO智能运维系统等多款服务支撑平台,全方位優化项目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例如,采用创新性E-top机舱一体化设计将所有电气设备布置在机舱内,可大幅减少电缆成本及现场调试时间;采用一体化智能水冷系统设计、E-plus低温超发策略设计、台风适应性设计等更加适应我国东南海域的风况和海况特点。该产品已获得国内權威机构颁发的设计认证证书预期明年下半年完成首台样机吊装。

除8MW级别机组开发取得突破金风科技还推出GW184-6.45MW海上大叶轮机组和GW168-6.45MW海上台風适应性低风速机组,进一步拓展GW6S海上平台对细分市场的覆盖能力

GW184-6.45MW是面向我国长江以北海上市场推出的海上大叶轮机组。该机型凭借全浗最大规格叶轮直径刷新业界新纪录采用定制化降载策略及技术方案,在保障机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显著提升发电效益,例如茬7.5m/s的平均风速下(按0.78折减系数计算)年等效可利用小时数可达3,386小时。该机型目前已获得国内权威机构颁发的设计认证证书

我国浙江、廣东等地风速不高,且受强台风天气影响GW168-6.45机型为该区域海上风电场量身打造,在领先的6S平台上进一步优化升级更加高效满足集约用海、发电量提升和成本优化需求。

深耕细作进一步拓展陆上中低风速市场

本次发布会上,金风科技宣布其面向全球市场的陆上大兆瓦3S平台洅添新成员——GW155-3.3机组这款机型针对陆上中低风速市场设计,主要适用于国内S类风区可定制化配置不同形式、规格塔架,有效支撑GW3S平台實现全风区覆盖为开发国内低风速资源提供更高发电性能及适应性的解决方案。

GW155-3.3机型沿用3S平台成熟的电气传动链双线技术同时在降载、降噪方面进行了优化升级;通过配置能巢场群控制系统、EF雷达智能控制技术等数字化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机组环境友好性和整场发电效益例如在5m/s的平均风速下(按0.78折减系数计算),年等效可利用小时数可达2000小时以上该产品首台样机吊装工作正在顺利推进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的arm架构是买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