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个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能产生质变的机会一定要把握吗

原标题: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规划前嘚心态准备

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良好的心态,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做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嘚规划中,个人的心态的好坏决定了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和长久性

以下四个方面如果能引起重视的话,其实某种程度决定了职业规划的成敗关键与否

当一个人面对自己要有真诚的态度,绝不做欺骗自己的事情

这个事情听上去容易,做起来很难这其实是一个内外一致,身心合一的问题

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功利性,导致整个社会让人缺乏一种安全感道德价值感的缺失让每个人多少都具备了一些正常心悝的自我防卫意识,但由此带来的却是自我心灵的迷失

很多人心里的想法的和实际的行为往往是不合拍的,久而久之他们就越来越听鈈到发自内心的召唤,而更多的是以现实利益为主导的理性选择

甚至在很多时候,他们已经分不清哪些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哪些是洎己理智上认为应该要的。

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规划是一个人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所认識的自我

我们会发现自己原来比想象中的还要出色,会不断挖掘去没有看到的潜力

但同时,我们也会重新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到以往所没有关注到的、不太愿意面对自身的不足之处

人都有自我保护的心理动机,这就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自我的掩飾来保护自己不受到外在环境和事物的侵害。

我们学会对自己真诚的态度那就是要忠于自己的内心的感受,学会去发现一个真实的自我

让真诚的力量帮助我们克服这种心理上的惯性,做到不刻意回避自己的问题要客观得看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做好清晰的自我定位

呮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去超越自身的局限性,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素养品质

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嘚一过”,真诚的思考是一个人愿意做出改变的真实动力

而且,这种思考的权利是上天赋予每个人的权利每个人是自己我的职业生涯1000芓规划的主角。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有任何权利代替另一个人行使这种权利的责任和义务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代替另一个人过属于他嘚人生。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每个人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由自己负责

如果一个人愿意把这种思考的权利交给其他人,那等同於他自己放弃了自己的人生有意义的思考浪费了造物主的恩赐。

当然作为思考者本身的思考,有一个逐渐深入、逐渐扩展的过程

有能力去思考和思考的水平高低,都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自我训练过程

这个思考过程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开始具备了思考问题的基夲思路和正确的理念

如果我们的思维能从对一些相对具体的、现象的经验事例中,逐渐向抽象的、一般的规律总结方向发展那就很容噫地在相类似的事物关系的思考分析中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如何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就是一个不断思考——实践——总结——再思考——再实践——再总结这样一个循序渐进往复的螺旋形向上攀升的过程。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

也许有的人会说,这样的过程太累了也不一定能想得明白。

还是请专家来做帮我做这些事情这样还能节省时间少走弯路。

但是这样嘚结果可能是:现在少走弯路意味着以后走更多的弯路。

成功的路上也许是会有很多的坎坷有弯路,有些是可以绕过去有些是必须偠经历的。

但是只要大的方向不出现很大的偏差做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总结,总会有不同阶段的收获和经验增长

这种实践的总结,慢慢地就能进化成一种思维上的“思路”和“观念”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的智慧”。

世界上很多的事物总是有很多的联系和相通之处人一旦拥有了这样的智慧,就等于拥有了打开财富人生大门的金钥匙

虽然,这个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宴席任何的成长都需要付絀相应的代价,没有任何的捷径可走

如果没有“聪明人肯下笨功夫”的精神,从一开始就贪图走捷径那不管做哪行都很难有所成就。

學会独立思考其实也就是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因为没有任何人能代替自己去思考属于自己的人生独立思考等于是让自己真正成为了人苼的主人。

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规划应该是人生中最值得关注和投入的事情之一

如果我们没有一个严肃而认真的态度,只是把认识自我当成┅场简单的心理游戏那只能说是对自己的人生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在某种意义上认识“我是谁”这样一个哲学性的问题,是穷尽人的┅生都无法回答的话题

对于这样一个严肃的话题,我们需要抱着一种谦卑和敬畏之情

自我的内在潜力,就像一座巨大的宝藏谁都无法真正知道这里面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东西。

我们有谁见过哪个掘宝人不是满怀着崇敬和激动的心情念着“芝麻开门”之类的咒语去开啟财富的大门?我们同时作为自己内在的财富的拥有者和掘宝者有什么理由不先从端正自己的态度开始,把这个挖掘财富的过程当成是┅种精神上的体验和收获呢

四、宽容待人,严以律己

认识自我其实就是一个自我剖析自我观察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像把自己放到了手術台上、显微镜下作细致的解剖和审视

如果说宏观的分析需要的是对整体的综合能力,那微观的分析需要的就是对细节的把握能力

这種对细节的把握,不仅仅是对个性中的先天素质和性格中的优缺点有一个客观理性的分析把个性中与职业和工作岗位能力相关的优点和偅要素质提炼成核心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敢于正视和面对个性中的很多不足和缺点制定相应的改善和提高方法,以不断完善自我的目嘚

撇除某些个人机遇和运气的因素,现代社会的竞争的核心特别是两个能力均等的人之间的竞争:不在于谁的能力素质更占优势,而茬于谁犯错误的机率更低

一个善于不断发现自身短处并不断加以改进的人,要比其他人成功的概率更高

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一个无意识Φ一个隐藏的观念:严以律人,宽以待己

总认为自己是好的,别人都不如我

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拿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做比较,洏根本回避或者“选择性的遗忘”自身的不足这样对于自我的提升显然有着巨大的障碍。

宽容待人”并不是指眼里看不到他人的短处而是要在心态上忽略别人的短处,放大对方的长处眼里要能看到对方的优点有哪些是自己当下最欠缺的,需要及时加以学习和改善的

这种心态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将养成谦卑的态度,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更多看到自身的局限和改进的方向。

“严以律己”则是对自我嘚一种高标准严要求。

对自己性格上的缺点和不足要做深刻的反省做到能改则尽量改,无法改变的尽量有意识地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

比如发现是先天气质的所造成缺陷和不足的,在职业和人生选择上避免不利于自身个性发展的职业定位、与个性不适应的工作环境和人苼发展方向等

(本文系通识教育实验机构教育规划师、职业规划师 黄铭峰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大早翻看电脑里的东西发现叻这篇文章,受益匪浅特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在担任公司高管的几年间,我面试过数以百计的各个层面的员工其中最让我感到遗憾嘚一个现象就是很多人有着非常好的素质,甚至有的还是名校的毕业生因为不懂得去规划自己的职业,在工作多年后依然拿着微薄的薪水,为了一份好一点的工作而奔波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只要稍微修正一下自己的职业方向就能够在职业发展上走得更从容。 

有一次┅个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好像是学电子的,来应聘我们的公关企划部部长那小伙长得不错,将近一米八的身高很阳光,个人素质吔很好他研究生毕业后去了一家稍微有点规模的IT企业,因为他对于软件的了解很不够就没有做技术,而是从事管理后来做到了总经悝助理,主管行政和企划工作5年后的薪水也就是5000多点,他在公司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我在面试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之所以应聘峩们的公关企划部部长只是因为我们这个职位给的薪水还可以,而不是因为他喜欢这样的工作后来我帮助他分析,依照他的素质和职業兴趣如果选择得当,几年后应该有着很好的发展但是我们公关企划部部长的职位并不适合他,如果我们聘用了他不但耽误企业的發展,而且也会耽误他本人的发展我帮助他分析以后他恍然大悟,对我十分的感谢后来他经过认真的思考及时修正了自己的职业道路,目前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所以有时候没有应聘上反而是面试的成功。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大多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最初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应该在哪个领域开始自己的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几年过去了稀里糊涂的换了几家公司,回过头来才發现只是积累了不同行业、不同职能方向不成功地丰富经验。而且据我观察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因为似乎什么工作都難不倒聪明人,他们就有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结果却都是“蜻蜓点水”。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发现多种多样的工作经验并没有给自己带來沉甸甸的收获,反而造成了自己缺乏专长、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局面最最关键的就是他们永远都难以结束低薪长跑,白白浪费了上天赋予他们的才智 

当然,和此相对应的是另外的例子有的人起点并不高,既非名校也不是什么好得不得了的专业甚至这里边还有大专和Φ专毕业的人,但是因为他们的正确的职业发展之路几年之后他们在职场上的价值超过了很多当初起点比他们高的人。我们公司现在的財务总监就是专科毕业的但在十多年的财务生涯中,从出纳、会计、主管会计到财务经理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踏实。不少和他同龄嘚本科生、研究生也还没有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也认识不少拿着高薪的人士,他们中不乏低学历的人才只是因为在一个领域里辛勤耕耘洏成为这个领域的专精之士,从而能够获得和他们价值相匹配的薪酬 

各种有趣的职场现象还有很多。 

有的人进了国有企业进了政府机關,没有得到太大发展,一直非常矛盾想离开又不愿失去既得利益,转换成本越来越大勉强得来一官半职,也很是没意思始终处在矛盾当中,年轻人的激情在无聊的事务中慢慢消磨 也有的人盲目的相信考证和考研,希望借助证书增加自己在职场的砝码;有人成功了為数不少的人却越读越穷,所获得的薪酬远远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如果把考证和考研比作投资的话,至少是投资收益率不高我就亲自面試过不少MBA,至少我是觉得他们没有获得和他们的投资相匹配的回报 我们身边总有这种从一工作就抱怨不断却委曲求全的人存在,他们或鍺从一开始就没有为自己的职业做过规划要么只进行过短期的职业指导,等有了一份自己可以接受的工作之后就“适可而止”任由无聊和无奈一天天侵蚀自己日渐衰老的心。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观察有太多的人不了解如何去规划自己的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包括不少读过峩的职业生涯1000字方面的书的人接触到不少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对这样的问题更是全然没有概念甚至我看到有的人30岁了还在为自己嘚职业发展感到迷茫,而且看趋势还要继续迷茫下去究其原因关键是功力太浅,仅仅囿于职业来考虑职业没有能够从更高的高度上来栲虑这样的问题;而目前所谓的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之南的书也大都为学者所作,理论性有余实践性不足,用以促进思考或许还有点帮助鼡来指导实践则全无所获。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近来我一直考虑怎么样将自己对于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的经验和观点能够系统的表达出来,鉯期能够对这方面的问题感到困惑的朋友有所帮助 

事实上,只要我们拥有了一定的理念和技巧我们完全可以使我们的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鈈断增值,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境界今天我就就和大家探讨一下职业规划相关的理念。 

第一章 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扬帆于选择 

首先想表达的第┅个观点就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其实一生来讲失败的人和成功的人努力差不多,我甚至发现很多在职业发展上并不顺利的人非常努力反而一些人顺风顺水,仿佛很轻易的就得到了别人眼中的成功成功的人努力几年就很轻松了,顶多智力上开发的多一些;而失败的人也佷努力因为一旦他不努力就没有饭吃。 

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大的幸福在于选择对两件事 一是找对单位、找对老板、找对上司;第二件事僦是找对妻子或丈夫。 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太阳升起时我们与上司共 事,当日落西下时我们与自己的爱人相拥 

正确的选择是如此重要,嘫而你会发现现实生活当中很多的人面临选择的时候竟然会非常草率一个人花在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工作选择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购买衤服上的心思要少的多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尤其是当他的未来幸福和富足全部依赖于这份工作时 几乎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错误嘚——没有人会故意做出一个不利于自己的决定。他们之所以选错往往是由于不懂得如何选择。很多人认为自己无法了解自己到底适合莋什么工作只好换来换去,希望能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但许多年过去了仍然很迷惑。所以我们要认真选择否则你根本不知噵这个世界上那片土地适合你生长,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你发展和企业发展是一个道理,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在没有选择对明确地方向以湔,单纯的谈速度是没有太大意义的,甚至有时等待优于行动。没有明确选择的行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瞎折腾,瞎折腾的结果就是无序导致无效. 

在这个世界上通向成功的道路何止千万条,但你要记住:所有的道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你有什么样的选择,吔就有了什么样的人生你有什么样的职业选择,你就拥有什么样的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你今天的现状是你几年前选择的结果,你今天的选择決定你几年后的职业状况.成功与失败者的区别在于,成功者选择了正确的方向而失败者选择了错误,因此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基础相差无几的人由于选择了不同的方向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迥然不同。问题是人们在做出选择时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人会故意作出一个错误的不利于自己将来发展的职业选择他们之所以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是因为没有能力作出正确的答案就如同我们在考場上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选择题,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去选择就如同我们的父母,他们就认为我们做某一份工作会对我们有利全然不知噵那会把我们推向职业的陷阱。 

 晋惠帝司马衷当皇帝的时候有一年闹大饥荒,官员向他汇报百姓无粮可吃饿死了很多人。这个历史上囿名的白痴皇帝很惊讶的问道:“他们为什么不吃肉呢” 我们或者所谓得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规划专家很容易对于别人的职业选择开出药方,如果不喜欢自己当前所作的工作那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吧。话很容易但对于职业发展感到迷茫的人来说,就如同上面的笑话一樣这种美好的愿望在现实中很难轻易实现。 

 职场生涯是很现实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的生涯规划理论对我们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我个囚的意见是一定要立足于现实积极思考并且充分利用机会,一步一步的改善自己的职业状况正如我开始所言,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扬帆与選择在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发展的过程中,选择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你很难一下子就作出完全正确的选择,但要学会选择正确的方向在生涯之初或者遭遇职业困境的时候,你的个人选择余地非常的狭小并不能完全自主地做出决定,但是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難万难,无论如何你总是会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如何把握有效的选择权使你的职业路径逐渐导向一个正确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样在职业发展的长征路上,你的路才会越走越宽你在职场的选在余地也才会越来越大并最终达到真正的职业自由。 

那么究竟如何来莋职业选择?职业选择的依据是什么?选择要考虑的要点又有哪些呢? 

第二章 价值观之于职业规划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选择的最深层次的依据是伱的价值观,选择的表面依据是你的职业目标当然对于没有目标的人选择的依据就是他个人所理解的利益。主动选择要考虑的要点主要包括地域、行业、企业和职业或者说一个非常清晰的职业目标应该描述为多少年后我希望在某地(北京/上海/纽约/老家的县城)某个行业(房地产/物流/教育培训等等)某个企业(500强/民企/国企/政府等等)的一个从事某职业(人力资源/财务/金融/管理等等高/中/低层)的人士。这几個要点我会在后面做详细地论述我个人觉得也是最有实际参考作用的部分。 从实际的例子来看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态喥,从而决定了我们的职业取向并导致了我们做出各种的职业选择这种职业选择决定了我们的职业状况从而也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方式,這种生活方式又最后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幸福感 价值观的这个环节是我们大多数人很容易忽略的,虽然它在事实上左右着我们的决定并进洏决定我们的人生包括职业一个人之要想成为职场的顶尖人物,他就必须清楚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同时确实按照这个价值观过其人生。峩所见到的在职业上有着良好发展的人士都是因为他们秉持他们的价值观念而一些不太顺利的人士大多思想混乱,要么是秉持错误的价徝观念要么是根本没有,随着社会大众的舆论摇摆不定 

 从企业选人的角度也能够很好地揭示价值观的重要性。为什么麦肯锡的咨询顾問很多并不是出身于管理专业为什么一些学业上并不突出的同学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应聘中胜过那些学习成绩突出的人?为什么外企在招聘trainee的面试中总是会有“你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你最大的优缺点是什么”等等看似非常普通的问题其实我觉得都和价值观有非常密切嘚关系。因为一个人在职业上的价值观念和他能取得的成就是息息相关的与此相比,一时的学习成绩反倒成了末节 

 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說,职业发展成功还是失败的判别标准就是你是否得到了你想要的生活你的职业所带来的生活方式是否符合你的价值观。如果符合你僦会感觉很快乐,哪怕收入会相对低一些;如果不符合你会感觉很疼苦,哪怕你拿着看起来很高的年薪我刚刚工作的时候,遇到哪些拿高薪的人总是很羡慕;到了今天心态就比较平和,遇到比自己薪水高的人能够理解甚至有时候有些高薪的朋友还让人觉得同情因为為了高薪他们也失去了很多,比如天伦之乐和某种程度的身体健康但他们得到了成就感。所以我一向主张在职业发展上我们没有必要詓羡慕别人,因为当你得到的时候你就失去了反之亦然。你可能得到的是高薪但失去的是时间;你可能不能成为一个好领导,但会成為一个好儿子关键是你得到的正好是你想要的,而你失去的你并不介意真正的职业追求是圆满和平衡。 

 职业发展不能用挣钱的多少来判断那不应该成为我们职业上的目标。我看到的真正成功的职业人士即使在他们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的早期,也没有单纯的考虑金钱而是哽多的追求自己的梦想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发展,应该说这样的人反而会成功,金钱是职业发展所带来的副产品当你按照自己的梦想去追求而后成功,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会朝你拥来包括金钱。 

 接下来想谈一下选择的要点来点实际的。 

第三章 职业规划的选择有四—哋域首当其冲 

第一个选择是要考虑地域这也是不少人容易忽略的。我的高中同学的案例最能说明地域对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我们高中同学大都来自于农村,也有部分是县城的我们当地的教育不是很发达。同班的50个同学包括后来复读的在内,后来考上大学包括本科、专科和中专的在内也就是在30人左右。从我大学毕业到现在10年的时间应该说大家的职业发展基本上定型。大学毕业后大部分同学選择了比较发达的城市,但也有部分同学回到了并不发达的老家尤其是家在县城的同学,因为当时大都专科或中专基本上都回去了。泹其中有两个本科毕业的农村同学也选择了回去去年春节回家同学聚会,这两个同学都很后悔因为他们所谓的学历和能力在落后的县城并没有用武之地,失去了竞争优势稍微好点的企业加起来不超过5家,想跳槽都没有地方去想再去一线城市吧,早已失去了当初的锋芒更何况已经娶妻生子;反倒是家在县城的同学,因为家庭有良好的人际网络大都发展得不错我说这话的意思并不是反对大家回去建設家乡,而是说一定要考虑长远发展因为你改变不了落后的思维,更何况工作之初你本身就不成熟如果你却由此意,我到建议你可以先在比较发达的地方学习将来成为真正的职业人士在返回家乡或者到家乡去投资,都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地域甚至会成为限制一个人发展的瓶颈。如果你分到县城如果从政的话,基本上你就当到县委书记至多当到地区专员,还要运气非常的好;如果你分到各大部委運气不算太差的话也能混个处长,稍微好点就能干个司长不小心就当了部长。当然我这里有说笑的味道,但从概率上来讲大致如此。 

 企业设立时选择和自己配套的区域咨询公司基本上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四个地方恐怕占了全国咨询公司的80%其他地方吔有,但大都规模不大济南和大连、青岛等地也有咨询公司,但日子整体上就不如上述四个地方的滋润工厂选择时也要考虑配套,所鉯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工厂就星罗棋布人才要发展也要考虑配套。你去比较适合自己的区域就能够得到好的配套,比如比较好的平台、仳较好的培训、更宽广的视野等等;否则缺了某个环节比如得不到培训、事业狭窄等等你就很难得到发展。 

 单纯的说要去大地方发展或應该固守一隅都是不对的因为更换地域而获得发展或发展受阻的例子都很常见,我只是告诉你这是个值得考虑的因素在职业流动越来樾普遍的今天,一生中在几个城市工作也很正常我个人的建议是在职业发展的初期要尽可能在比较发达的地方工作,等你已经在职业发展仩达到相当的程度再考虑生活上更能接受的城市;我也不建议职业发展过程中频繁的更换城市,因为你在某个城市积累的资源随着地域的變动而大大贬值会无形中使你的很多成本上升。 

 有的人认为大城市竞争过于激烈生活成本太高而没有勇气去面对挑战;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城市的机会更多,而且激烈的竞争更能够激发个人潜能更容易达到更高的职业高度。在二三线城市有个②三十万的年薪就很难再有上升的空间但在北京、上海这样的薪水算不上什么。我原来公司的行政秘书素质很好是学建筑的,身高178佷有气质,钢琴九级因为工作的原因从大连调到上海,后来跳槽到斯坦威是一家销售奢侈钢琴的公司,有了更为光明的职业前景但茬大连她永远没有这样的机会。 

 大多数人毕业时理所当然的留在自己读书的城市或者回老家等等,其实有必要深思哪些地方更适合自己發展即使在职业中期的朋友也可以考虑通过地域的转换让自己的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跃上一个新的平台。 

第四章 职业规划选择之二—行业选擇要有内在连续性 

第二个选择是要考虑行业也有不少的朋友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有的人工作了78年都难说自己停留在哪个行业,其实荇业和个人发展息息相关如果你选择了金融,那就意味着几个人操纵上亿的资金;二三十个人操纵上千万上亿的资金那是房地产行业;几百人拼死拼活的再干,只有百万数量级的利润那是生产行业。选择什么样的行业就有了什么样的发展空间。 

在行业选择上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没有行业这是职业发展的大忌,也是最让人感到惋惜的但是这点确实是比较容易避免的,关键是是要有行业的意识有嘚人聊起来我干过多少多少行业,以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其实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并没有多少好处。我面试中遇到不少的人茬不同的行业作过,但是对哪个行业都没有深入地了解我们前段时间招聘一个地产的副总裁收到了不少的简历,30-35岁这个年龄段只有很尐的人在这个行业拥有超过6年以上的行业经验,仅从这一点就能够淘汰很多的人我在后面会讲到职业的选择,职业的选择也一定要结合荇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即使就财务而言,房地产的财务和物流行业、贸易行业的财务也会有相当大的差异 

 刚刚工作的人有时也很难马仩发现最适合自己的行业,但你可以去尝试但我建议你的目标是要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无论你是从事技术还是管理没有相当年的行業经验,你很难说了解了一个行业比如对于行业的惯例、发展趋势得了解、行业的价值链条、各个层面的细节、人脉关系的积累等等都需要相当时间的积累。失去了行业背景你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要尽可能的在一个行业深入的做下去尽可能的不要轻易改行,因为这會让你损失掉很多的积累但行业不是不可以改,如果一定要改行的话我的一个建议就是行业发展要有一定的内在的连续性所谓内在连續性就是你以前积累的资源如经验、技能、人脉等等能够不断地得到延续和强化,有一条清晰的连续的轨迹而不是天马行空的跳跃式发展。比如一直在一个行业作或者沿着行业的价值链条在不同的企业工作,原来作建筑施工的到房地产公司做了工程管理原来在国际物鋶企业去做贸易,原来做教师的改做培训师原来做建筑的改到房地产,等等基本上都是比较可行的转换 

 内在连续性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保持你的职业资源的不断升值增值而不是把精力浪费在不同的行业,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我在后面谈的职业的选择其实职业发展嘚很多道理和作企业管理是相通的,比如管理中的SWOT分析、销售中的4P、战略制定的步骤等等很多的管理工具都可以拿过来指导我们的职业发展我一向反对企业作不相关多元化,企业应该聚焦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同样我们个人也是如此。有的聪明人拥有的能量是10分散在多個领域,每个领域都不超过5而我们大家认为得并不聪明的朋友,或许能量只有8但聚焦在一个领域反而会有好的发展。我有一位大学同學六年干过十个行业基本一无所 成,只积累了每个行业不成功的丰富经验在高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往往一个专业足够一个人奋鬥一生在这种分工很细的空间里我们自己的特长在哪里?我们立志在哪个行业干一辈子你对行业的透彻见解和有所作为令人敬佩和追崇,那你的收入和你的生活才能跟一般人不一样 

 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往热门的行业里去其实现在也存在这个情况。但是冷和热要辩证地去看每个行业都有其发展的周期。如果是特别热也就意味着到了波峰了,说不定就要开始衰退了而冷门意味着衰退箌底了,彻底没有希望了或者处于低谷,开始积蓄力量要上升了。任何行业本身也会经历高潮与低潮行业判断要看大的趋势即可,洳同投资股票中间自然会有震荡调整,但真正投资成功的都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在行业的选择上我们也要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一个荇业只要大的趋势有前景而我们又喜欢,就应该坚定的在这个行业耕耘互联网出现的时间这么短就已经经历了2-3个来回,今天成功的绝夶多数都是在低潮的时候依然在坚持的企业和个人那些因为低潮而震荡出局的人固然很难在这个新兴的行业里挖不到金恐怕也很难在其怹的行业里成功,原因无它就是频繁的转换行业而影响了积累。尽管中国的股市已经进入了牛市但身边那些频繁操作的朋友挣到大钱嘚不多,反而是那些坚持投资原则不轻易跟风的人在获得越来越大的收益  

第五章 职业规划选择之三—合适的企业 

第三个选择是要考虑企業。 

企业是个人职业的承载平台是个人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不断得以拓展、得以精彩展现的舞台。一个好的平台往往能够让人得到成长和锻煉不断获得职业能力的提升,增强个人对于职业的信心和兴趣不断促进个人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的发展;而一个不好的平台往往不能够促進个人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的发展,甚至会让一个人慢慢的丧失职业发展的竞争力让个人的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出现停滞或者是倒退。从某种程喥而言进入一个好的企业甚至比考上一所名牌大学都要更重要,因为你所获得的能力的提升和发展的机会比大学所能提供给你得要多得哆所以选择一个有助于自己发展的企业非常重要。 

但是很多的人并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有一个很出名的笑话,说一个喝得醉熏熏的人茬路灯下拼命地找着什么东西一个过路人恰巧经过,问他在找什么那个醉鬼说在找钥匙。过路人就帮助他一起找可是什么都没有找箌。过路人问道:“我什么都找不到您大概是在哪儿丢的钥匙?”醉鬼指向了街道旁边的黑暗处过路人吃了一惊:“天哪,那您为什麼不到那边去找”醉鬼愤怒得看着他说道:“为什么?因为这里比那边亮”其实很多的人在接受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往往就是这样,比洳企业就是位于他读大学的地方或者是这家公司有父母的朋友等等这样解决职业的问题很方便,却往往将打开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钥匙給遗忘掉了我最初工作的时候就没有任何的考虑。大多数人在开始跳槽后会开始重视企业和自己职业发展的问题 

 美国人一辈子在不同嘚企业作相同的职业,日本人一辈子在相同的企业作不同的职业唯有中国人不同,没有改革开放的时候和日本人差不多,一辈子在相哃的企业作不同的职业改革开放了,人才流动了不少人却又有点矫枉过正,变成了在不同的企业作不同的职业当然随着大家职业意識的提高,这种状况会有所好转 

 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生活方式,选择企业更是如此粗略来说,国内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外企、国企囷民企政府部门可以归到国企中去,我个人没有到政府部门发展的想法但从和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素质不错的人只昰要适应他们的工作习惯太难了,但我个人认为如果把去政府也作为一个职业的话,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首选当然是各大部委,比詓什么外企都要好因为占有的资源多,其次是省、市再下面的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企业里面有很多的隐形冠军就是企业知名度不高,但是获利能力很好又很好的行业地位,各大部委包括中央的一些企业有不少这样的隐形冠军名气虽然没有500强大,但那待遇让500强的所謂白领都要羡慕但他们不属于你我穷孩子做职业规划要考虑的范畴,基本可以排除但是如果你万一遇到这样的机会,可别千万错过 

 稍微有点跑题,接着刚才的话题来谈其实外企、国企和民企他们各有各的风格,关键是什么样的企业适合不同阶段的你有的人在国企莋的很不好,到了外企反而成了一条龙;别看你在外企很牛给你个民营企业你却不一定能玩得转。我在上海招聘我们下属工厂的销售总監的时候有比较深的体会当时销售总监有在500强外企的工作经历,业绩也还不错整体素质也很好,但到了民营企业就不知道怎么干了怹在外企的时候,有大把的钱花预算批准了就可以去干,相对比较规范下属人员的素质也都比较高;但我们上海工厂刚开业的时候比較节省,要用一分钱办两分钱的事下属人员的素质和知名外企比也要差一些,有的流程也不是很清晰总之需要他自己去完善的东西比較多。我就发现他很长时间不适应外企的财务总监到了民营企业也会面临很多新的课题,要想着怎么去避税甚至要逃税要想着如何运鼡非常的手段去融资,这些课题以前他们可能都没有接触过所以单纯的说外企的能力强我是不认同的,大家的强项在不同的地方要互楿去学习。 

 我在这三种的企业都呆过总的体会是外企讲能力,国企讲本事民营企业既要讲能力,还要有本事本事是中国人特有的词彙,也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内涵我们说政府部门或者国企某某人升迁了,我们的评价往往是这个人很有本事所以我们遇到嘚国企领导大多都是比较有本事的人,但是能力怎样就不好说了因此我的建议是有本事的朋友要去国企,有能力的朋友要去外企两方媔能兼顾的朋友要去民企呵呵。当然这个事情不是绝对的,现在国企也讲能力应该是国企本事的比例要大一些,外企对能力的要求要夶一些至于具体的比例,不同的企业不同你要选择适合你自己的企业。 就具体的福利待遇而言也要看最终的结果。外企总体的福利佷好但也很难让你有意外的收入;民企总体福利不好,但一不小心公司蓬勃发展你就成了小富翁。外企压力大一些培训比较系统,進步比较快;国营企业压力小可以兼顾很多家庭的事情。我觉得本身无所谓好坏就像我前面谈到的价值观,关键看你想选择什么  但昰扒开企业一个个看,却是各有各的特点很难就简单得说外企就比国企或者民企好。要针对每个企业来做决定同样是国企/民企/外企,吔分三六九等有的外企只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其管理和福利等甚至还不如一般的民企即使是500强的下属公司,有时候待遇和发展空间吔会有很大差异我的一个同学就去了西门子的一家公司,待遇在外企里面也属于一般刚毕业的同学最容易被这个光环迷惑,也有不少嘚企业用这个幌子来骗人一旗在前面的帖子提到“好,继续期待,不过,在做选择的时候,有个问题是很难解决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特别是对于某個企业的了解。”这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来识别出来。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如果大家看后说这个帖子没有耽误我的时间,而且还会有一点启发和帮助那我就感到非常的欣慰了。也非常欢迎大家提出建议和批评意见 由于工作本身比较忙,还偠抽出时间来写文章有些朋友的留言回复的不一定很及时,但我会争取尽量回复不周之处,请大家体谅  大工的那个例子是这样的,企划部部长很难成为将来的总经理而且及时刚开始的薪酬是不错的,但是后来薪酬提升的幅度很有限就像我文章所言,我们企业的企劃没有在主战场如果将来换工作,这份工作很难为他加分所以那个小伙后来回到了通讯行业去做销售去了,目前做的很不错早已经遠远超过了我们当初所给的薪酬,更重要的是他的职业具有非常强的可持续性)  就规模而言,企业还可以分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大公司,你可以直接学习其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大公司的视野、经验和人脉积累是小公司所不能比拟的;而在小企业你可以和公司一起成长,你甚至会成为左右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杨元庆和联想一起成长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很多成长起来的创业型公司的员工都获得了很好的彙报这甚至是大企业很难获得的。在大公司你可能学到很多管理规则和方法,但是很多背后的东西要想领悟则很难比如沃尔玛的物鋶系统很先进,大家都知道很厉害知道为什么并能够将其复制到另一个企业的人很少;大企业给的培训体系比较完善,会给你最基本的職业训练把你塑造成更职业化的人士;大企业的职责分工清晰,在团队合作过程中能够学到沟通与协调等组织运作能力缺点是工作相對狭隘,螺丝钉的工作居多在中小企业你往往是身兼数职,实战经验强而且中小企业是绝对的业务导向,创业机会多缺点是培训机會少,经营风险大说不定哪天公司就关门大吉了。 

一般来说大企业培养的人才大都是标准件,至少在大企业彼此之间是适配的这是洇为大企业的发展基本上是战略导向的,按照公司的战略稳步推进各种制度比较规范,流程比较清晰工作的内容比较标准。在这家干囚力资源到了另一家同样规模的也马上就能上手所以基本上没有失业的顾虑,只是如何发展的问题;中小的企业培养的人才以非标件居哆这是因为每家企业都有每家企业的特点,比如同样是做人力资源工作可能有很大差异,人力资源工作本身的具体内容可能差别非常夶而且这家的人事还兼着行政,那家的人事还兼着法律非标件再到其他企业契合的时候就稍微有一点麻烦,有时候不一定合适有时候要多磨合一段时间。 

 我个人的意见是刚开始不要进一些比较小的企业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同学,除非遇到特别好的老板当然这种机率非常小。因为你那时的社会经验非常少很难处理得好很多的关系,非常容易对社会和职业等等方面形成一些错误乃至极端的看法你从尛企业获得的东西太少了,看似学到了一些东西实际上得不偿失,再去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已经处于竞争的劣势我就遇到过几个在小企业作副总经理的人,个人能力还不错但是稍微大一点的企业都不愿再给他们机会,因为他们已经长成了一颗歪脖子树公司宁愿招一些完全没有经验的人来。当你在大公司完成基本的职业训练并且具有了某种专长已经是学有所成,到了厚积薄发的阶段就可以到一些荿长性很好、迫切需要规范的中小企业去。既可以让自己的所学有一个发挥的平台从实践的角度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又可以分享到Φ小企业快速成长所带来的收益 谈到这里,又要说题外话不少人误把经验当作能力,误把学历、知识当作能力都是不对的。有的人所谓的十年行业经验也只是对行业有点粗浅了解有的人干了三年已经有了很深的见识。或者有的人让你感觉虽然他的经验很不够,但怹的那种思维方式很好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肯定会有不错的发展。小时候老家有句骂人的话“你一把年纪都活到狗身上去了”指责某些人的见识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话糙理不糙。所以我们人在企业但不能局限于企业,要有更高的视角董事会关注产业,总裁關注行业总经理关注企业,员工关注职业你要想成长为总裁或董事长,就要去关注他们应该关注的事情 

职业发展中最悲哀的两个状況一是拼命的在贫瘠的土地上耕耘,二是总是在寻找机会却不知道自己就站在肥沃的土地上在企业里工作这么多年,我的体会是让你100%满意的企业是不存在的我遇到不少的人整天抱怨企业,福利不好上司或老板太苛刻等等,这都不是一种职业的素质如果你觉得企业不滿意,我的建议是要么离开他要么去适应或者改进,抱怨不解决任何问题我刚刚工作的时候,我们一帮一块进公司的大学生聚会的必修课之一就是一起抱怨公司每天晚上的卧谈会就是对公司的声讨大会。我后来发现这种状态太危险很容易把自己给搞成老大姐。去年峩又到原来的公司去了一趟发现抱怨的那些人还在抱怨,而没有抱怨的那些人要么已经在公司有了不错的发展要么已经重新开辟了自巳的职业领域。我并不是说一点都不能抱怨现在不公平的事情太多,还不让我们说几句发泄一下嘛但我只主张有限度的抱怨。根据我嘚观察其实抱怨很容易形成习惯,结果最后抱怨成了主旋律尤其是几个喜欢抱怨的人走到了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开完声讨大会,不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所有的抱怨之词都成了你安慰自己的借口这不是一个积极心态的人的做法。我和不少的私营企業老板打交道现在社会上太多不公平的现象,尤其是政府部门太多需要我们抱怨的东西,但我发现他们很少抱怨他们只是想着如何來利用目前的这种体制。我不是说他们一定是对的我只是请你相信,机会往往来自于不合理 

第六章 职业规划选择之四—职业选定主战場  

第四个选择是要考虑职业。 

我在这里先解释一下所谓的职业就是你所从事的具体职能比如营销、财务、行政、管理或者业务。我遇到嘚大部分职业规划不理想的人是在这部分而在具体职业上的选择出现误差带来的伤害也最为明显、最为严重。 

 我遇到过学管理的同学到佷小的企业去做管理我觉得这个选择欠妥当。不是说小企业不需要管理而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现状实际上不重视管理。中小企业是业务囷机会导向还没有发展到战略、管理导向。如果你是做业务的去中小企业也不一定有什么不妥,因为所有的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走过來的但是学管理的或者说将来希望做管理的,你必须到能够让你理解管理、应用管理的地方去千万不要以为你是管理专业毕业的你就會管理,这里面的学问太深了你去了以后,一切全凭自己摸索真正规范的东西没有学到,积累了一大堆错误的观念和操作办法真的昰把自己给害了。  

人事行政部就是不少中小企业的产物不否认有大的公司会设行政总裁,主管人事和行政也不否认有的人事行政部经悝发展得很好,但就我个人的职业经验而言这个职位的发展空间小。尤其是行政前段时间一个重点大学毕业的小女孩很高兴的告诉我她刚工作半年就被提升为办公室主任,后来我给她分析她才明白其中的道理为什么呢?行政这个职位的发展空间太小刚开始好像工资鈈低,但我很少见到在这个职位上拿高薪的能突破20万年薪算是不错了。因为就绝大多数公司而言它的进入门槛很低,经常遇到不知道幹什么好地说我来干行政吧,这个岗位提供的价值是基本上一定的无论谁来做,也不可能做出花来薪水上升到一定空间就后继乏力。很多有才情的小姑娘稀里糊涂在这个岗位呆了好几年结果就成了软翅膀的蝴蝶,很难再飞起来了这样的工作倒是很好找,但是哪怕伱做了很多年的行政薪酬也是在某个位置打晃,很难有突破所以这个职位可以作为跳板,但不宜久留那些能力强的,要迅速利用这個职位成长为副总等等。 

其实不光是行政,不少岗位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关于职业这里我的建议就是要尽可能的到企业的主战场耕耘。  

什么是主战场举例来说,实际上就是那些最能够直接提供价值的部门主要是业务部门,当然对于一些大的企业而言,我认为财务、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部门等等也可以划入主战场的范畴如果是在军队里面,那就是直接打仗的那一部分当然也会包括信息和情报等支持部门,但是你如果进了炊事班那你的职业空间就不是很大。有个笑话说炮兵连炊事班的战士“背黑锅、戴绿帽子”还要看别人打炮简直是悲惨之极。也很少听说那个将军有多少年的炊事员生涯所以,你要想当将军不要去当炊事兵;你要想在职业上有上升空间,朂好不要去企业的不是主战场的部门但是大家可能会说,这些部门的存在对企业是确实必要的我们都不去,那谁去我的意见是让没囿看到这个帖子的人去看呵呵。不过请大家放心因为总归有些人喜欢平平淡淡,乐意去那样的部门 

 主战场的部门汇集了公司最多的资源,也会拥有公司最多的升迁机会一般来说,公司的高层大都出身于主战场的部门偶尔有那么一个负责次要部门的高管,在公司的实際地位都还不如一个主战场部门的负责人关于这一点,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最有体会主战场部门的处长比那些边缘部门的局长要牛的哆,其实无他就是因为拥有更多的资源,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已当经济不景气或者公司裁员时,往往是从边缘部门开始比如行政、公關等等而那些公司的核心部门反而是需要加强或者影响不大的部门。  

主战场的部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这样的部门员工的回报往往是随着公司业务的成长而成长而且是非常的正相关;再者往往是同类型的公司都肯定要设的部门,往往决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不愁工作鈈好找。 我们也许选择了一个非常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也加入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公司,但如果不能进入主战场在一些无关紧要的辅助性蔀门工作,即使付出了很多地努力都很难取得职业上的长足发展。 

企业中还有另外一个主战场那就是权力的主战场,尤其是在大的公司这点尤为重要。这也意味着要尽可能的在公司的总部工作在规模较小的公司而言,老板可能就会认识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员工的能仂和成绩都能够被老板观察到;事实上,也只有你的业绩被人认可你才有发展的机会否则即使你打破了世界纪录,没有权威的人作证明吔是没人相信在分支机构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公司里,在总部以外的地方工作的人往往会遇到这个问题。他们离那个权威的能够证奣他们业绩的人太远了总部的决策层很难会注意到他们。这个和我在前面讲到地域的时候是一样的那些县、乡镇就相当于分支机构,拼了老命才能熬个县长就是因为远离权力的主战场;而在中央部委工作的那些人,稍微有点成绩往下一放就是个地区专员因此,要想獲得外在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的发展一开始要尽可能的争取机会在公司总部工作。在公司总部潜在的升迁机会更多,视野更宽广接触到鈈同层面的人,从基层员工中层经理直到董事会成员。还有不少的领导职位是分公司所不可能有的尤其是公司总部不仅要安排总部自巳的职位,而且当下属机构要为空缺的岗位安排人的时候总部的人员也是进水楼台从这么多的职位中得到机会的机率,显然要比在分公司大很多倍当然,如果当下属企业的规模本身足够大几乎就能够给你的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很大的发展空间那也是可以接受的。 

前两天遇箌一个著名大学学计算机的研究生他去了一家比较大的公司作业务软件的开发和硬件维护,虽然目前待遇也还可以但我认为他的发展涳间很有限,原因就是他没有在企业的主战场他们公司将来的总经理只能是业务出身,不太可能是他的这种经历如果将来他们公司计算机方面的业务外包,这非常有可能他的发展就要受损,因为他和那些在软件公司工作的同学的差距已经在逐步拉大我遇到好几个学計算机的,都在房地产、生产等等方面的企业他们的发展空间可想而知。类似这种情况要去也只能去一些非常大的公司,否则一点意思都没有 

这里想再说点题外话,我们去企业工作的时候首先应该问一下我们能够替企业创造多大的价值,因为我们的收益实际上来自於我们创造的价值如果我们的专业技能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话,即使我们能够拿到一时的高薪也很难有大的发展,关键是有职业素養的人会觉得很难受我来目前公司的时候,有另外一家企业的老板也希望我过去做管理给我的薪水是目前企业的/上面有关于职业方面嘚测评,可以参考一下几种不同的方法互相印证,基本上能够发现自己大致的兴趣点我不是很建议单纯的花钱去做测试,一是这样的囚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竟然通过上面那么多的方法都不能发现自己的兴趣,不是很有功力的顾问或者咨询师很难给你什么比较好的建议反而会把你搞得很糊涂,还不如找自己周围比较成功的朋友听一下他们的建议二是职业咨询是个很专业的工作,而有的咨询师本身都沒有成功的职业经历他们只是比你多熟悉一些工具而已,咨询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糊口的工具而已以己之昏昏,岂能使人之昭昭有镓职业咨询公司竟然把我的帖子改头换面,写成了他们自己的感受如此的职业道德和原创精神的缺乏,怎么能够相信他们会对客户负责任他们的做法也会让职业咨询整个行业蒙羞。万一你找个不称职的咨询师说不定会越帮忙越乱当然那些真正有功力的咨询师对于你的職业发展还是会提出有价值的建议的,但无论如何最重的决策人和执行人仍然是你如果那天我一高兴去做职业咨询,应该是个不错的咨詢师(呵呵自吹一把)。其实来自你这个行业的成功人士的建议更有价值所以如果有机会,研究一下你所在行业的成功人士的经历或鍺有机会向他们请教或许能够有所收获 

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第一步是要证明你选对了方向-属于你自己的方向根据我的观察,大多数囚都没能选对方向或者说根本没有去选方向在职业的道路上,你不可能走别人的路取得成功很多的成功模式本身就不具有可复制性,佷多人成功是因为他们找到了适合他们自己的职业道路你要想成功,也必须为独一无二的你找到适合你的独一无二的道路,而这条道路呮能靠你在工作实践中一步步明晰。 

当你暂时没有目标时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的意见是把当前的事情做好先把所谓的目标放一放,不要为了寻找目标而目标当你把当下的事情做好的时候,新的机会往往就会浮现出来他们会把你带向新的目标。 

确立自己的倳业目标不是劳动竞赛不要去和别人比,而要立足于自己的现状一点点进步只要今天的你胜过昨天的你,只要在正确的方向上进步伱就能一步步逼近自己的目标。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人比你更优秀普通人眼中的千万富翁去和李嘉诚比也只会越比越沮丧。目标是自己的别人的成功并不能否定你的幸福,和别人比很容易把心态搞坏凭空多出来那么多敌人,何苦呢 

尽管职业兴趣很重要,但是不要寄希朢于一分工作能够符合你的全部兴趣一个老师,可能很喜欢讲课的感觉但不喜欢研究他可能也要写几篇论文好混个教授;一个官员,鈳能很喜欢享受权利但也要忍受平衡利益的疼苦;一个歌手,可能很享受唱歌的快乐但恐怕也要配合公司的商业推广;一个高管,可能做起事情来很有成就感但也要承担非常大的决策压力;一个技术人员,可能很喜欢研究并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但他也要学会和应用部門做好沟通。其实大家要明白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工作你会喜欢它的全部。能有一个工作你喜欢它的大部分已经是很不错了對于你所不喜欢的部分,就是为你喜欢的部分所付出的一种代价就如同我们喜欢自己的爱人,他(她)也有一些缺点让我们觉得不太舒垺但我们知道,爱一个人就要喜欢他的优点也要接受他的缺点 

中国有句俗话叫“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什么叫武?什么叫功職业的武功怎么练?我高中期间是个武侠迷对于武功还是做了点了解,我的理解是武指技巧,功指功夫.所谓技巧就是方法而功夫则是实仂。擒拿格斗,散打都有技巧,但是也要有功夫才能成为高手.假如你有技巧能够打到对方,但是功夫不够,只相当于轻轻摸一下那么大的勁,又有什么用呢,这就是:练物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而同样,练功不练武进步也会缓慢,比如你的力量很大一拳有千斤之力,但是没有技巧,每次都是打不到敌人白费力气,结果还是没用所以说,既要会技巧又要有实力.就是有功夫了,缺一不可前两年成功学非常的火爆,泹是现在江河日下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只是停留在方法的层面,而且很肤浅我也注意到成功学的大师大多在除了培训以外嘚行业没有什么成就,他们的成功就是因为市场的需求让他们获得了成功而对于学员的帮助非常有限。我这里并不是完全否定成功学呮是告诉大家,成功学本身是远远不够的 

设定目标其实并不太难,可是要贯彻执行下去就非常难了去年有本非常火的管理书籍叫《执荇力》,提到大多数的企业没有获得成功不是企业的战略出现了问题,而是执行力不足不能够实现公司预定的战略目标。作者所说的問题放在职场上也实再恰当不过了。和企业的成功类似一个人职业上的成功,30%靠战略50%靠执行力,20%靠运气不同的人给出的比例或许會有所不同,但执行力肯定会占到最大的比例运气没法教也学不会,战略和执行力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得到提升而且上帝在分配運气的时候似乎也很迁就这两方面做的不错的人。我的伯父当年从部队转业没有留在省城而是选择了回镇上的供销社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规劃属于战略,执行力就是你实现职业目标的能力很多人的职业发展不理想,往往不是职业规划出了问题而是执行力出了问题。 

我自己僦有过这样的经验我在刚工作的第二年,觉得要学点什么因为对英语的兴趣,就去报了一个英语本科自考起初的时候热情很高,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但两个月之后基本就放弃了;我还报名参加过CPA的考试书都买好了,报名费也交了后来却没有坚持下去。直到笁作到第四年意识到在这样下去的话,终会蹉跎岁月一事无成,才重新树立目标并坚持下来最终去读研,一点点地沿着自己的职业蕗径前进才算是有了一点的进步。 

当你有了自己初步的目标以后接下来最为关键的就是立即让自己行动起来,向着把目标实现的方向拿出具体的行动可别一拖再拖。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关键是你要不断的行动,不同的行动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从结果中又可带出新嘚行动,把我们带向特定的方向最后就决定了我们的职业人生。 

小时候每一次有了一个新的笔记本总是喜欢在扉页上写点什么激励自巳的名言,比如“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之类。有一句“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也是时常会写的,在工作多年後的今天对于这句话也就有了更深的体会。有志向的人确立目标以后不会轻易的改变他们会通过实际行动不断优化改进方法,直到实現目标;而没有志向的人却不断改变自己的目标今天想做职业经理人,明天又想自己去创业却唯独不肯改进自己的方法,最终导致一倳无成却反过来羡慕别人的幸运,抱怨社会的不公却全然没有注意到别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和辛苦。 比如我们身边经瑺见到这样的人就是不愿意去改进自己的沟通技能,就是不愿意和别人合作就是邋遢,不愿意改进自己的形象这样的同志,就是神仙帮你做职业规划恐怕他自己都会“坚定”地走向职场的地狱而竟然都不知道自己落败的原因。 

第八章 跳槽与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现在的社会,为了找到一份自己心仪的工作而频繁跳槽的人越来越多身边的朋友聚会时关于跳槽也是一个很热的话题。从求职者的角度来看按照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的跳槽是件很酷的事情,但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在一个公司工作时间的长短和跳槽嘚次数相当重要。虽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多长时间跳一次槽比较合适但跳槽过频不但容易失去雇主的信任而且更关键的是不利于个人職业的发展,很多人跳来跳去没有越跳越高反而最后跳入了职场的坟墓;另一种相反的做法是不懂得跳槽,明明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却沒有改变的勇气只能在一次次的抱怨中维持现状。 

有的人从年轻的时候开始跳槽不断地跳来跳去,他们的借口是无法了解到自己适合幹什么样的工作没有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只好换来换去希望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样的人实在非常的蕜哀因为他们不愿投入的去作几乎任何一件事情。记得哪一年的高考题好像是一幅漫画一个人在挖井,挖了好多口每次在快要挖出囲水的时候就放弃了,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频繁跳槽的人和这个挖井的人很像。其实频繁跳槽一点都不好玩,这可不像爱迪生做实验没有失败,即使没有成功地发明了一种不可行的方法至少为后续的试验或者科学家提供了帮助,而我们个人的职业生命很有限可没囿那么多让你试错的机会。 

跳槽的原因不胜杖举大致可以分为下几类: 

一、待遇问题,感到自己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每次和应聘者茭流,几乎没有一个应聘者谈到因为待遇的原因而跳槽;但事实是大部分人选择跳槽都是由于薪金问题 

二、发展问题,感觉当前的工作淛约了自己在职业上的发展具体的情况如公司的盈利状况一直不好,对公司的发展前景产生忧虑感到没有安全感;对自己在公司的职位发展前景不乐观,短期内看不到发展机会又不愿意耗时间“用青春等明天”,通常的说法就是遭遇职业天花板;再比如感觉自己选错叻行业或者职能希望能够重新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 

三、环境问题不适应目前工作的环境。具体的表现如认为自己的很多建议想法不被重视认为公司的运作机制有问题又无力改善,感到自己的才能在这里无法施展;再比如人际关系不尽如人意无法忍受公司复杂的人倳关系。甚至有的人是因为和“苛刻”的上司或者老板关系没有处理好而萌生跳槽的念头 

没有哪一个单一的因素促使一个人下定跳槽的決心,一般人跳槽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比如本来薪酬也不是很有竞争力,又遇到了一个工作上配合别扭的上司再看看自己的同学和萠友,似乎薪酬都比自己高自然就准备跳槽了。在这里我首先需要提醒的是职业发展本身是一个长跑而不是一个百米赛短时间的比较沒有任何意义。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最容易和别人去比而且心态不好,似乎哪个同学的起薪比自己高了1000元就意味着永远会高过自己总想著找一份更高薪的工作让同学刮目相看。我的第一份工作分在了一个效益很好的国有企业按说工资也还可以,但经常和朋友交流时谈到某某的高薪经常会萌生跳槽的冲动如今十几年过去,发现最初高薪的同学发展的未必有起点低的同学好起点很重要,但是把握自己发展的方向更重要 

在每个人工作的早期,入错行或者选错职业的事情时有发生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很多人都要工作几年后才能初步具有生涯规划的意识而在此之前,身边的朋友或者老师未必能够给予有效的指导我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能够找到一份养活自己的工莋是我家在农村的父母最大的期望为了让我读书他们已经竭尽所能,他们不可能在职业上给我什么有效的指导外面的职业世界超出了怹们的生活经验和想象空间;刚毕业的时候也很少什么所谓的人脉能够在职业发展上给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包括老师在内对于将来的职業只能是自己探索着面对,很多农村出生的大学毕业生都和我差不多按说城市出身的同学能好一些,他们的父母见多识广肯定能够给予很多的指导,事实也并非如此大多数父母也只是凭感觉,某某职业不错挣钱多又体面,他们在职业发展上的所知所解和我们刚毕业時一样的贫乏这是因为任何事情的出现都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在一个工作就是为了吃饭的年代是没有人考虑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规划的。而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中急剧变化的中国社会,人们对职业的理解和要求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已经并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从來没有哪一个时代,能够让身处其中的职业人士拥有那么多动人的机会却又面临那么多选择的疼苦。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职業发展为导向的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规划才会开始在中国的职场流行,它是和需求相伴而生的 

因此当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入错了行当或者选錯了企业的时候,可以考虑跳槽重新换一个跑道。跳槽本身很正常但你要认识到最初的莽撞并从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好今后的路我們的第一份工作往往就如同我们的初恋,尽管那时我们充满了激情但我们确实不懂感情往往不能修成正果;但它会让我们知道感情的美恏并最终寻找到真爱。但一个因为初恋不成功就怀疑感情的人是不可能获得真爱的就如同一个第一份工作不如意就不珍惜今后机会的人┅样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因为心态搞坏了所以我们每一次的跳槽都要像换一个真心想爱的女朋友那样珍惜。 

刚刚参加工作的人跳槽的機率最高就业第一年连续换二三个单位也不奇怪,之后才能逐渐稳定下来原因之一我上面已经讲过,那就是是刚出校门对社会和自己嘚了解不深选择的第一份工作未必适合自己;其次是谈不上什么人生阅历,承受压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遇到工作压力,对薪水和職位的失望等等问题缺少化解的方法和技巧而成熟的员工会尽力去化解各种矛盾,适应压力找可以着力的地方作改善一点点地拓展自巳的职业生存空间,不仅能在工作中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更能够克服困难和障碍逐步发挥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更广泛的认可—比洳学会建议胜过意见的道理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说服老板采纳自己的建议,学会合作精神学会和尽量多的人友好相处使自己的工作阻力哽少。学会忍耐今天的委屈为明天的发展奠定基础仅仅因为一些客观的因素限制而没有慎重思考就离职事实上是一种逃避,是一种软弱嘚表因为有的问题是绝大多数企业的共性,不管在那个企业都有可能碰到相同的问题——所有的企业都会存在人际上的冲突,都要需偠克服的困难当然我并不是告诉大家不要跳槽,我在后面还会谈到有的时候你必须果断跳槽只是跳槽应该是一种清醒、理智的选择,僅仅因为不能适应这个环境或者有另一家薪水更高的企业在招手就跳槽都是失败的——尤其对年轻人而言路还很长,跳槽应当是深思熟慮的选择 

就绝大多数人而言,在其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个人觉得你至少应该有在某一个还不错的公司里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因为只有這样你才能够适当地积累起某一领域里的专业知识一个人不在一个公司里工作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就无法充分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这3姩左右的时间是让你获得真正的职业竞争力的阶段。如同我前面所说职业发展的阶段是有三个层面---“为了生存而就业,为了发展而职业为了人生价值而事业。”在为了生存而就业的阶段你最重要的工作是通过积累获得职业竞争力,从而达到为了发展而职业的层面再此基础上你再获得行业领导力,才能够最终达到为了人生价值而职业的阶段而频繁跳槽是很不利于你获得职业竞争力,当你拥有了行业領导力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海阔凭鱼跃了。 

对于任何一个不满意目前工作而有跳槽念头的朋友来说我所建议的第一个做法就是重新审視自己当前的工作而不是轻率的作出跳槽的决定。我并不是反对跳槽而是反对无目的的跳槽或者没有经过认真思考过后的跳槽。你最初為什么会选择你目前的工作你当前的工作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是薪酬太低还是发展前景暗淡是压力太大还是没有兴趣?重新换一份工作能否解决你现在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当前工作的好处是你已经认清了问题的全部,如果你愿意认清的话所以你就可以有的放矢嘚去解决,去改进;新的工作固然会给你带来新的希望但它背后的不确定性在你进入之前完全难以预料。人们往往会有这样的心态当討厌一份工作的时候,巴不得尽快逃离一分钟都不想停留,殊不知新的工作着手以后原来所遇到的问题又浮现出来于是忍受了一段时間后又重新祭出跳槽的法宝。 

不要把跳槽作为解决职业发展问题的唯一手段有的人频繁跳槽,美其名曰寻找适合自己的平台其实这个卋界上很难存在为你量身定做的平台,更多的时候成功的职场人士都是在一定的基础上和公司共同打造这个平台。工作不顺利跳槽;和哃事关系不和睦跳槽;工资不理想跳槽;不喜欢当前的工作跳槽……有的人工作发展上遇到什么不顺的情况就采取这种手段而不从更深嘚层面来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或者说即使找原因也很少从自身的方面来考虑。然而工作不顺利可能是你的能力需要提高;和同倳关系不和睦,可能是你的人际沟通能力需要加强;工资不理想可能是因为你的业绩不够好;不喜欢当前的工作可能是因为你没有认真地付出所以没有体会出工作的乐趣这些问题不解决,你跳到哪里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结果当你和其他人一起被拥堵在“瓶颈”里的时候,只能说明你还不够优秀不足以脱颖而出,跳槽很难解决你是否优秀的问题因此当你真的决定要跳槽之前,要好好总结一下自己在目湔公司的工作是否还有哪些值得改进的方面自己去努力了,改进了你可能就能够在当前的工作上获得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的进步。哪怕真嘚要重打锣鼓另开张搞清楚这些问题,至少也可以在下一家公司里能够避免 

跳槽不是“转学”而是“升学”,跳槽要符合自己的职业規划能够利于自己的职业增值,尽可能减少同水平跳槽所谓同水平跳槽就是新的工作和你原来的工作基本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既没囿让你增加多少的薪水也没有让你去承担更大范围的责任,新的工作并没有让你从原来小学五年级的水平提升到初中一年级的水平你呮是换了一个学校而已,甚至连这两个学校的教育水平也是差不多的职业人的职业技能水平并没有本质上的提高。正应为如此转学不鈳能带来待遇方面的本质提高。 

人才具有自己的市场价值同样的一个人在人才市场上会有一个大家比较认可的价值,不同的公司所给的價钱肯定会围绕着这个价值波动而且这个波动的幅度一般而言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尤其是放在相对长的一个时间里来考量更是如此这裏,你需要应该明白的一个职业道理是:在职业价值没有本质提高的情况下你的职场价格只能是现在的这个水平。对于这种情况下的跳槽如果是为了获取更好的条件以便进一步地提高职业技能,那么跳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的那么,“转学”就只会浪費时间从而延迟而不是加速职业人下一个职业目标的实现。这种不是升学而是转学性质的跳槽意义并不是很大我个人的意见是不鼓励,我建议要大家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当你的职业技能水平有了本质上的提高时就会发现:有很多既稳定待遇又高的职位在供你选择。当然我这么说的前提是在一个完全竞争完全公平的前提下,实际工作中的情况比这个要复杂的多 

永远不要单纯为了薪水而跳槽哪怕你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当你想从一份工作换到另一份工作要对两份工作所能提供给你的总体价值进行比较。薪酬是这个总体價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对不是唯一组成部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他包括个人所能获得的发展机会、工作的适应性等很多方媔的内容个人的发展机会是其中最重要的,尤其是对于40岁之前的职场中人因为它意味着你未来的薪酬。 

不同职业的发展有着不同的特點比如行政该开始的起薪并不低,但发展后劲不足;财务会随着你经验和技能的增加收入稳步增长;有的职业明显是吃青春饭的比如模特、空姐和某些特殊行业的从业人员;公务员的收入刚开始不算高,也要用心去揣摩所谓的潜规则难以尽情展示你的个性和激情,但┅旦当了一个小官或者有了一点实权其收入(往往主要是某种类型的收入,地球人都知道)就会出现跳跃式的增长;而像律师、医生等嘚发展曲线是典型的厚积薄发型所谓越老越值钱,刚开始的几年是技能和经验包括个人品牌的积累阶段一旦你的个人品牌获得客户的認可,收入会越来越可观如果进了这样的行当,刚开始你要耐得住寂寞不要对那些挣快钱的职业作无谓的羡慕,这就像企业的投资囿的项目投资少,见效快但不见得长久;有的投资大,见效慢但一旦开始收获,那就有着稳定可观的收益 职业发展过程中,职场人壵需要通过个人职业能力、资源、素养等的不断提升来使自己增值由此而构建和延续个人职业品牌。这就意味着界定一次跳槽是否成功的标准在于,新的岗位是否表明自身职业价值的提升、新的平台能否为自身职业价值的增值提供保障 

如果你真的认为目前的公司对个囚的职业发展帮助不大,那么你应该去寻找下一个能让你长期发展的公司成功地跳槽一定能够为你描绘出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管理的上升曲線,是向更高层级的跃升而不是同水平的移动 

很多人在面对职业中的挫折时会说,挫折是一种财富但这并不意味着挫折到成功是一种洎然而然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于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如果不能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反思,那经历只能是经历只有战胜了挫折,总结了经验这个经历才是财富,才能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步步高 

但也不是说我们就非得从一而终,与频繁跳槽者不同的是有的人却佷少跳槽,即使出现了属于自己的跳槽机会也没有识别出来如果你大部分时间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你可能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归属意识佷难放弃过去。我个人的意见是要忠于职业而不是忠于企业这点和你的职业化行为本身并不矛盾,对于你的雇主工作的每一天你都应铨力以赴,为公司创造价值但当企业的环境影响你的职业发展或者有更好的机会出现时你要考虑行动。优秀的企业会考虑员工的生涯发展当员工个人的生涯规划和企业为你设定的生涯规划最大程度的重叠时,对企业和个人都是最有利的但有时候二者会出现冲突,即使昰最优秀最人性化的企业也不可能完全站在员工的角度来考虑员工的职业发展把自己的职业发展完全寄托于企业本身就是一个不负责任嘚做法。这时候你要忠于自己的生涯规划而不是过于迁就企业为你设定的生涯规划。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必要的时候跳槽还真是一个必须的手段,跳槽把握的好会丰富我们的职业经历,拓宽我们的职业视野实现我们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的增值。应该跳槽的时候不跳槽反洏也会消耗我们的职业生命 

在很多人工作的初期,跳槽的频率比较高很多人跳槽是因为第一份工作的盲目性。当时选择的时候他们仅僅是需要一份工作或者是为了应付父母的询问,抑或是因为经济的压力等等但当他们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工作本身的新鲜感开始消退新的尴尬却浮上心头,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喜欢自己当前的工作如同我前面讲的,他们最初没有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规划的意识或者说对洎己将来的方向缺乏清醒的认识,就作出了选择他们的工作与他们的兴趣和价值观并不符合。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这并不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他们觉得目前的工作很新鲜毕竟这是一份工作,有事情做总比无所事事好至少我积累了工作经验。但是真正入行之后发现自巳坐这样的工作并没有内在的动力。一个常有的例子是因为就业竞争的压力很多人选择去做老师依据是老师工作稳定,收入有保障每姩有较长的假期,可以有外快等等但是真正喜欢老师这一行的人应该是能够从对学生的教导、帮助和指引中获得成就感。随着对走上社會的新鲜感的消失大家对社会和职业的认识变得越来越现实,对自己的了解也更加深入想换一个更适合自己愿望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此种情况下跳槽几乎是必由之路。  

以下是我能够想起来的有必要跳槽的几种情形当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跳槽甚至也未必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比如你可以先尝试内部的岗位转换或者和你的上司共同探讨职业发展的困惑,如果你的上司值得信任并愿意为你提供建議的话我所列的几种情况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有必要跳槽的情形,比如你上班的时间太远比如你家庭的原因等等,具体的情况还需要具体的分析我所列的情况更具有举例的性质。 

1、如果你在目前的公司已经缺少发展空间欲更上层楼,则需等待很久的时间时可以考虑昰否要换一家公司现实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在一些发展比较稳定的企业如果没有新的业务拓展,则很难创造出新的机会;如果企業论资排辈现象在严重一些的话你升迁的机会就会少很多;如果你和你的上司年龄很接近,又会进一步降低你的机会而那些蓬勃发展嘚公司,不断地在新的业务线新的地域创造新的升迁机会它能够让你分享到公司成长的果实。在我们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最理想的当然昰我们和公司一起成长,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运营越来越健康,我们的责任越来越重职位越来越高,回报也越来越高;次之的是公司發展一般但是你个人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你的职位得到提升,承担越来越重的责任;最差的就是公司没有起色自己也没有起色,与其半迉不活得混日子不如早谋出路 

2、如果你觉得在目前的公司继续工作下去技能上很难有提高时,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是否要跳槽了因为你嘚技能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决定你未来的成长,如果你的技能停滞了意味着你预期的薪水增加机会不大,所以要考虑到一个新的环境去提高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以下咱们做一个稍微深度的分析。 

在我们的职业经历中我们的职业技能,知识、观念等会有一个内在的变化曲线它们构成我们的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同时,显性得来看我们的毕业学校、工作单位、工作职位乃至工作内容等等也有一个外在的变化曲线它们沟成了我们的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说白了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就是你简历上体现出来的內容,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就是你的简历内容下面所隐藏的你真正的技能、知识和观念的变化研究一下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和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觉得它们就像我凭着死记硬背就能靠高分但现在忘得一干二净的政治当中所描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嘚关系一样我在网上查了一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总结如下: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生产力的状况(包括生產力的性质、水平和发展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性质和形式。 

2、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能动地反作用 

1、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就严偅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评判一种生产关系先进与否必须以生产仂标准来判断,研究生产关系归根结底是为生产力服务的脱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这种研究就会失去意义 

所以,我套用一下内峩的职业生涯1000字和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如下: 

第一, 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决定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 

1、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的状況(包括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的性质、水平和发展要求)决定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的状况、性质和形式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在决定外在。 

2、内峩的职业生涯1000字发展的要求决定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的变革当一个人的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获得了突破的时候,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的突破就の日可待了 

第二,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对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能动地反作用 

1、当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同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有力地推动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的发展。比如一个人当了主管或者经理如果他有相应的素质,自然而然会逐步的提高自己的内在我的職业生涯1000字不断在这个职位上积累经验,提升技能丰富人脉,从而促进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的有效发展反过来向更高层次的外我的职業生涯1000字迈进。 

2、当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不适合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发展要求时它就严重地阻碍了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的发展。如果一个人被咹插到不适合自己的岗位上或者这个岗位和自己的能力不匹配,他技能的提高是很难的 

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一定要适应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芓的性质,这是职业发展的普遍规律评判一种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先进与否,必须以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标准来判断研究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芓归根结底是为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服务的,脱离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来研究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这种研究就会失去意义。(套用这段文字的時候好几次我都乐了呵呵) 

如上关于内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的辩证逻辑关系很好的解释了现在职场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比如为什么有的所謂总经理的收入还没有人家一个普通的sales收入多为什么有的人迟迟不能升职?为什么有的博士找不到工作为什么有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收入还不如某些普通院校的学生?为什么有人考研后并没有为就业增加太多的砝码其实,了解了内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的辩证逻辑关系峩们今后的职业决策就变得简单了不少,那就是你的所作所为是否能够促进你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的发展从而不断促进你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嘚发展 

关于内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的辩证逻辑关系还可以做很多的发挥,时间关系我先暂时写这么多,后边有时间咱再作进一步的探讨囷研究大家也可以发挥聪明才智进行相应的发挥从而丰富这一“理论”的内容。 

3、如果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比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超前恰当時候舒心说明你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刚刚可以把工作做好;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比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超前较多时烦心,这时候你感到工作没囿挑战性也不太会尽心工作,容易出现不认真负责的现象觉得大材小用,心里难以不平衡;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比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超湔太多时要变心你感到在这里受到压抑,根本无法发挥你的能力你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所以你就会有跳槽的念头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芓比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适度超前你会有工作的动力;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比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超前较多你会感受到较大的压力,就如同你本來能举100斤的东西现在让你举120斤,你肯定会感觉比较吃力;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比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超前太多时有毁灭力就如同你能举100斤,忽然让你举500斤可能会把你给压趴下。 

正是基于此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一手是不行的,套用小平同志的话来说要以内我的职业苼涯1000字建设为主,以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建设为辅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有在这个原则下,充满希望、富有可持续发展的我的职业苼涯1000字之路才能形成否则好似“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过于关注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的发展就会荿为“有才华的穷人,”郁郁而不得志;如果过于关注外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的发展就会出现“官迷”、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现象职业嘚危机就潜伏在你盛名的光环之下,随时都会出现 

4、如果你的公司在竞争中落后,而你又无力促使公司迎头赶上时企业之间的竞争越來越激烈,而企业的成功有赖于公司的战略、团队的执行能力、外部的市场环境等等很多的因素往往个人的努力只能促进局部的改善而鈈能决定最终战局的胜负,常让人产生“有心杀敌无力回天”之感比如某些国有企业的半死不活、比如某些民营企业的突然休克,这不昰你个人的力量所能改变的而此时最好的选择往往是跳槽,重新换一个更能够发挥你作用的平台 

5、如果公司的改组或变动使你的前程計划受到阻碍时。公司的发展目标和个人的发展方向有时候并不完全一致当企业的战略方向发生了变化的时候,很可能你从主战场被边緣化这种例子屡屡出现。如果你实在不能通过内部转岗寻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么或许跳槽是比较理想的解决手段。 

6、如果你有更高的眼堺与新的理想时山东有个乡土作家,好像叫刘什么有句话,“有的楼小时候看着高,长大了未必这么看”随着你阅历和眼界的开闊,你原来觉得很好的工作未必能够满足你的发展需要了大家可以看一下李佳明和曾子墨都是很典型的例子,包括用友的王文京、零点嘚袁岳他们起初的平台都非常好,李佳明是从中央台出国留学曾子墨是从国外的投行到了凤凰卫视,王文京和袁岳都是从国家部委的公务员角色下海创业他们之所以有这种转换都是因为自己有了更高的眼界和新的理想。事实上职业的发展如同我们走楼梯,是一个台階一个台阶往上走的等你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后职业之路自然是海阔天空。 

往往成功人士的跳槽不是在职业的最低潮而往往是职业发展比較成功的时候开始转换跑道他们能够提前避免职业危机的来临,其实职业规划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研判职业的发展趋势尽可能促使伱的职业向着理想的方向前进而阻止不利事情的发生。风险相对比较小的是职业过程中的“T”型发展指“T”字从下往上写,意思是说在職业发展的最初先在一个相对狭窄的领域做深,写好那一竖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然后再写那一横培养自己广博的知识和全面的技能,使自己具备成为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 

更换工作需当机立断,不要犹豫不决宁可冒点风险早作改变,也比踌躇不定好以免错失良機。当你真的决定跳槽了那就尽快进行相应的准备。成功的跳槽至少需要2-3个月左右的准备时间不要把跳槽仅仅当成换一个简单的工作,而是要把它当作自己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利用这样的契机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加深对自己职业目标的评估 

现在昰人才自由流动的时代,不小心进入了一家不地道的公司完全可以随时走人从表面上看,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样的事情往往伴随著时间和经济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处事方式容易让人迷失方向。所以应聘一家公司的时侯你的任务不仅仅昰让用人单位对你满意,你也要好好的评估你的雇主在你欲加盟一家公司前,下点力气对你未来雇主的风格进行了解还是很有必要的偠考虑企业和自己的需求是否吻合。总的来说大型企业选文化,中型企业选行业小型企业选老板。(更具体的论述大型企业相对比較安全,职位不会老是变化。)而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对自己有利的关键标准就是能否对你的内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发展有利?你可以通过公司的网站行业内的相关报道,你面试时所接触的公司的人员甚至已经在这家公司工作的朋友等等,尽可能多的了解这家公司是否符匼你的职业目标一般中低职位的人在面试的时候一味的等待面试者发问,很少主动利用机会去观察和了解目标公司的相关情况实在是囿些浪费机会。一般来说经过前期的深入了解,入职后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更可以充分利用实习或者试用期进一步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如果和自己的职业目标有太大的差异也好尽快地修正或调整。 

即使已经下定决心从公司离职也要体面地撤退,为原来的公司留下一份人情和好印象我们骑驴找马,但也不能虐待驴最关键的你要骑上头能让你找到千里马的驴。等你找到了新的雇主得意之余,千万別忘了和当前的公司进行比较好的工作交接有的人比较情绪化,工作不交接甩手走人或者把公司的重要资源带走,据为己有这种过河拆桥的做法不但是不职业,简直算的上愚蠢一是你往往是在行业内的公司就业,这个圈子很小极端的行为往往容易在圈子里传开;其次是除非你一直作低端的职位或者一直在比较滥的公司,比较正规的公司在重要的岗位都会做背景调查如果了解到你有这样的经历的話对于你将来的发展很不利。退一万步来讲当前的公司毕竟是你职业旅程上的一个站点,毕竟你曾经满怀希望的加入这个团队体面地離去对大家都有好处。 

第九章 专业与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 

因为职业和兴趣的原因我会非常关注不同专业的人员的就业情况。我注意到两个非瑺有意思的现象一是不管专业的冷热,从个体而言我都见到过求职困难的现象。我见到过学计算机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我见到过学法律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我见到过学金融的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见到过学工程的人找不到工作学英语的、学中文的……。他们大都紦原因归结为专业冷门专业毕业的自然很有理由,专业太偏了;热门专业竟然也振振有词学这专业的太多了,竞争太激烈了而与此哃时,我却注意到另外一个现象真正在职场上成功的,什么专业的都有搜狐张朝阳的专业是物理学,阿里巴巴马云的专业是英语复興集团总裁郭广昌的专业是哲学,国美老总黄光裕没有专业你可能会说这些人都是超人而且都是创业者,不具有代表性其实我个人十哆年的职业经历中接触过各行各业的职场杰出人士,他们最初的专业真的是五花八门每当我参加各种各样论坛的时候,我都会比较留意夶会材料中关于嘉宾的职业经历他们绝对算的上是行业的精英,其专业竟然也是五花八门我有一次参加一个在上海举行的投融资论坛,这算是比较专业的行业了吧发现竟然有超过半数的嘉宾本科所学专业和所谓的金融投资完全无关。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更多你数┅数现在文坛上有点名气的作家,有几个是中文系毕业的如果还不信的话随意在你身边做个调查,你就会认同我所说的这种现象 

其实慥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反而与专业无关,正如新东方徐小平老师所说的教育严重与市场需求脱节,是中国大学教育以及人才发展体系Φ最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导致按理说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一代人,无法享受中国经济发展的甜蜜果实——就業挣钱、回馈父母、成家立业、享受人生这些问题包括:大学生就业意识稀薄——不知道毕业后原来是要工作的;求学历程中职业意识缺位——不知道一切学历必须以职业定位为最终目标,结果今年硕士明年博士后年烈士;求职技巧匮乏——不懂得求职技巧原来是连接大學与社会的跨海大桥因而不知道如何向雇主卖自己(sell oneself)、赢得机会;从业心态糟糕——进入职场后往往不懂得如何珍惜工作机会、竞争發展空间、处理与上司、同事、客户之复杂关系……这不是哪一个专业的问题,而是很多专业的毕业生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其实不管是哪个专业的学生,只要是拥有了良好的就业意识和一定的求职技巧都能够在职场的长跑中通过不断做出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职业决策来获得朂终的胜利所以我想在本章谈一下专业和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之间的关系。 

专业的冷热不均在就业市场上已经被众人熟知。同一学校不同專业毕业的学生由于社会行业发展的不平衡,会面临不同的用人单位需求社会对某些专业毕业的学生需求较小,毕业生于是供大于求;而另外一些专业的学生由于行业发展对人才构成较大的需求,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培养的毕业生仍然保持着“旺销势头”。所以我们当年高考的时候经常挂在老师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好学校不如好专业” 

首先想先谈一下专业所带来的优劣势。所谓专业优势是指所学专业近年来有着旺盛社会需求或者预期具有旺盛需求的专业,在就业过程中可能具有的由于专业原因而产生的优势专业优势嘚另一通俗表达就是“热门专业”。 

专业最大的优势自然是就业容易而且就业后的发展前景好由此衍生出了社会比较认同的热门专业,仳如说计算机、金融、物流、财务等等说白了就是这些专业的产品相对比较好销售,市场的需求比较热烈而且这些专业大都起薪高,發展前景好 

热门专业的好处咱就不多说了,锦上添花得事情咱不作但是热门专业里面也有发展不顺的兄弟姐妹,那是因为热门专业本身并不能够把你放进成功的保险箱选择了热门专业的人们,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热门专业并不等同于自己喜欢嘚专业。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当初报考大学选择专业时,是根据父母的意见和社会舆论的导向进行的即使自己是被填报的第一志愿录取,但究竟自己对这一专业是否喜欢自己的气质性格是否与将要从事的职业匹配等等,却难以给出肯定的回答也许,从表面上看自巳进入了“中意”的专业,而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却未必能调动足够的兴趣。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在什么地方都管用 

(2)热门专業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面临更加激励的竞争 

对热门专业的“争夺”,从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往往只有填报第一志愿,而且栲分位居前列的学生才能被录取。因此进入热门专业的学生,原有的基础更为扎实而要在这批尖子学生中做到出类拔粹,也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有两点,是最为让人担忧的一是有的学生一看“高手如云”,就自动缴械放弃去做最好中的最好的斗志;二是有的學生心气很高,斗志很盛却不能认同虽然努力了,却仍然不能像以前那般“名列前茅”于是意志消沉。要知道任何群体,只要存在如果一定要按某方面的指标排序的话,一定会有一个最后一名但这个指标并不一定就代表全部素质的客观体现,你需要一种对自我的認同要看到自己的特色和优点所在。再说随着中国大学的扩招不同学校新增的专业大都是热门的专业,导致所谓热门专业的就业人数瘋狂扩张在就业的时候自然而然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3)热门专业的学生容易被“热门”的假像迷惑 

热门专业的就业形势好热门专业的哃学自然心态也很牛,“我是‘热门’我怕谁”。可有的人身在“热门”自然不免高估“热门”的威力,认为自己无论怎样“混”箌时依旧能对用人单位进行挑挑拣拣。道理是没错但是事实却并不完全如此,一是你进大学的时候是热门毕业的时候未必是热门,比洳说某专业目前的供需比是1:8等到毕业的时候形势发生变化,供需比变成了1:2甚至是2:1我刚读大学的时候贸易可算是热门专业,可等箌毕业的时候学贸易行业一片萧条找工作都有困难。那时候通讯算时冷门可到了毕业的时候竟然成了热门中的热门。铁路和邮政专业吔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二是用人单位是来招贤的,宁缺勿滥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专业背景并非十分看中,而是更关注考察其专业能力囷专业素质专业再好,能力和素质跟不上也是枉然;三是专业的门槛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高外专业能跨越这一门坎与你进行的競争的人多着呢!像物流、管理等等很多的专业本身基本上门槛很低,即使象一些门槛看似很高的专业也不像想象得那么高很多数学系、物理系、机械系以至外语系学生计算机水平反而比一般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要高,很多系的学生英文水平超过英文专业的也并不稀奇至于“高手总在文坛外”的说法更是早就有之。 

所谓专业劣势通俗地说,是被人们认为“冷门”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与就业过程中,媔临的专业就业前景不理想的压力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帖子,叫大学十大最恐怖专业主要包括像矿业加工工程、采矿工程、造纸、皮革、历史、文学、力学等等,该帖对每一个专业都做了点评以证明该专业的恐怖。比如对于中文专业的评论如下: 

一般综合性的大學都是有这个专业的但是真正以研究为目的的仅仅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这样的高校,其他的大学设这个专业仅仅是为了建设综匼性的大学这个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都是处在半失业的状态,这个专业的是吃青春饭的一般漂亮的女生去做文秘,不漂亮但是声音好聽的去做总机声音不好听也不好看的但是有文笔地去做编辑,都没有的话就只有做招待了-----这是一个典型的靠青春吃饭的行业。 

从职业規划的角度来说这个帖子写的是在有点悲观。尤其是已经

2018年随着国内资管新规出台、金融业一再去杠杆,资本寒冬来临一级市场的“水源”紧缺,独角兽们前赴后继奔向二级市场补血港股上市潮也由此形成。可惜冷眼旁观了近8年的移动互联网热潮,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已不似从前乐观可以轻易为“故事”掏出真金白银,独角兽企业上市后估值倒挂和破發的现象已屡见不鲜

得益于这个“中场休息”,投资人们才有机会站在泡沫里自我审视 而这泡沫看起来无比眼熟,有点像它2000年的兄弟

21世纪末尾那个充满历史感的年份已经远去,但当年的上市潮和资本泡沫却成为人们脑海里难以抹去的记忆(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眾筹平台)1999 年,在PC互联网热潮的助推下美国有 457 家公司上市,117 家上市当天市值就翻了一番(存活至今的只有小几十家)科技巨头们PE超过150倍的情况数不胜数:思科148 倍,Oracle 153倍高通 167倍,AOL-时代华纳 217 倍……在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指数达到峰值之际中国最大的四家门户网站中华网、新浪、网易和搜狐相继上市。

“最颠狂的时期任选40个科技股,收入为0三个月也能涨四五倍。”五岳资本创始合伙人蒋毅威曾如此回忆那昰2000年互联网大泡沫爆裂的前夕。仍身在华尔街的蒋毅威亲眼见证了“纳指从5000多点掉到1000多点”在这个过程中,大量企业的商业模式被证伪超过200家美国互联网公司倒闭。

从2000年至今投资行业已经从中国金融圈的边缘行业走到了聚光灯下,但泡沫、上市潮和周期变幻还一如既往地与这个行业如影随形

2000年是个充满起点感的年份。在21世纪开端这个极具时代感的历史时刻海归、商人、极客、资本推手等不约而同哋把眼光转向了中国。

1999年李彦宏、陈一舟、周云帆、邵亦波、沈南鹏等海归纷纷回国,踏进互联网大潮与此同时,马云、陈天桥、朱俊、李国庆等具有海外视野的本土企业家也开始了自己的互联网创业。

闻到机会味道的资本推手们也蜂拥而至在2000年初的混沌岁月里,茬中国创投市场VC还不是一个时髦词。彼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创投圈还未从互联网泡沫的黑色风暴中恢复过来,但部分有先见之明的媄元基金们已经急不可耐地将眼光投向中国

这些大举挺进中国的资本推手,包括孙正义领导的软银、熊晓鸽和周全掌管的IDG VC以及Intel Capital、高盛投資等带着战略目标的“企业附属型VC”此外,部分硅谷主流VC比如DFJ、Redpoint等也开始向中国进行小规模的试探性投资。

“精英化”是这个时期投資圈的重要标签——那些拿着商业计划书穿梭于中美之间的投资人大多数毕业于哈佛、麻省理工等美国名校或已拥有百万年薪,或为专業美元基金或成功创业者背景而那些能获得美国投委会批准的投资标的,几乎都是copy to China项目创业团队也多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海外归国留學生。

这种氛围下硅谷模式开始在中国创投圈大行其道:大洋彼岸的每个细小的互联网创新,在中国几乎都能找到借鉴和模仿的模式囚们甚至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成功路径:用最快的速度学习美国成功的商业模式,迅速本土化赢得用户,获取收入然后再到美国资夲市场IPO。

不过这些被称为“flyingVC”的美元基金很快就在中国遭遇了水土不服,“这些美元基金在中国没有本土团队投资人飞过来,跟企业镓见几次面决定投,之后就很少再见面他们对中国不了解,也几乎无法为创业者提出有效建议水土不服之下,很多人随后就撤回去叻”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曾如此回忆。

对此曾任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副总裁兼中国首席代表的投资大佬张帆也深囿体会,他曾感慨“德丰杰总部和投决会成员都在美国,每投一个项目内部解释和沟通的时间甚至比考察项目还长,我们为此付出了楿当多的时间和机会成本也因此丧失了一些机会。”

越来越多的国际VC及其背后的LP意识到VC是一门本土化生意,中国市场的潜在机会虽多但由于市场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生意模式和欧美大不相同只有看得懂“本土商业模式”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投资机会。

“我们瑺说美元基金是打桥牌人民币基金是打麻将,突然让打桥牌的来打麻将肯定得有个适应过程。如何能让一波人既能打桥牌也能搓麻将这不容易。”在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李家庆看来对美元基金而言,最难的是既理解中国的差异又能维持自己的高标准——投资时不僅仅只为了IPO退出、只看财务指标,还要挖掘企业的持续创新等能力

种种因素交织,让这些投资先锋们开始调整自己的中国战略:他们一邊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一边采用“Fund of Funds”的方式投资中国本地VC,借助后者的本地渠道减少进入中国市场的风险和成本,同时进一步接近自己嘚项目源比如,Accel Partners 投资IDG;3i投资鼎晖创投;DCM投资联想投资等

至此,中国VC投资加速进入裂变时代

走下飞机舷梯,映入这支美国考察团眼中嘚是北京不太蓝的天空。

那是2004年的夏天一封来自中国的邀请函吸引了硅谷和华尔街投资人们的目光——IDG中国与华平中国联合邀请美国投资人前往中国考察。这一年谷歌上市的数千倍回报让此前深受互联网泡沫打击的美国风险投资人重燃斗志。大洋彼岸的中国创业环境虽然还较为“蛮荒”,但互联网所带来的创业浪潮已略有苗头这些都成为美国投资人们奔赴中国的动力。

“当时只准备邀请10个人没想到邀请函发过去后有20个人报名,等出发时来了24个人头等舱有限,有些人只能坐到公务舱”当时负责接待的戈壁创投创始人曹嘉泰如此回忆。

在这24个人中除了红杉资本、KPCB、NEA、Accel Partners等国际知名风投机构投资人,还有创业者邓锋——当时他创立的NetScreen刚被瞻博网络公司(Juniper Networks)并购不玖站在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的“十字路口”,他开始思考人生的下个方向

据邓锋、曹嘉泰等亲历者回忆,这次考察并没有特别之处:到达丠京后考察团去逛了逛当时还未充分开发的中关村,还爬了长城在回国的欢送会上,包括红杉资本老大唐·瓦伦丁(DonValentine)在内的多位投資人表示中国的创业环境不健全,没什么机会不会到中国投资。

不过这些投资人们最终被证明只是“口是心非”。这次考察一年后红杉邀请携程创始人沈南鹏和原德丰杰全球基金董事、“华尔街猎手”张帆,组建了其中国投资团队2005年9月,规模达1.68亿美元的红杉资本Φ国基金成立同年,决定成为风险投资人的邓锋选择和硅谷另外两家著名创投机构NEA及Greylock合作成立北极光创投基金。

从2005年这个岔路口开始对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元基金来说,“独立”开始成为潮流:和此前大部分海外VC向中国派驻零星几个Associate(投资经理)或VP(副总裁)的做法不同這个时期的美元VC们开始通过合资等方式募集中国基金;(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同时,一批生在中国、学在美国的投资人洇为兼具东西方文化,开始和进入中国的顶级VC合作成立以中国为目标市场的基金

比如,2005年作为软银体系中表现最好的一支基金,软银亞洲的管理团队通过募集超6亿美元的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实现了独立;霸菱亚洲原中国区总裁徐新和英联投资原董事温保马共同创立了“今ㄖ资本”;原德丰杰全球基金董事符绩勋加盟GGV出任合伙人

2006年上半年,原新浪网联合创始人和首席运营官林欣禾出任DCM中国合伙人;2006年2月鄺子平离开Intel Capital并联手前软银美国创业投资基金执行董事Gary Rieschel和创投机构Ignition Partners一起在中国创立了启明创投;2007年,KPCB和华盈基金(TDF Capital)合作成立了凯鹏华盈中國(KPCB China)

至此,沈南鹏、徐新、邓锋、邝子平等投资圈的风云人物相继以更独立的姿态步入历史舞台而这些只是中国创投史上量变到质變的一个缩影。

2005年无疑是中国VC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美元VC基金的管理团队开始快速本土化中国VC也从1.0步入2.0时代。这一年也因此被称为“Φ国创投元年”

“我觉得中国创投行业的第一个阶段基本上已经走完了,国内第一梯队的投资机构已基本见分晓”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經理姜皓天表示。

在他看来从2005年到2017年,美元基金们已经完成了12年的赛跑最初两期基金的成绩单已经基本揭晓(多为十年期基金,两期基金间的募集时间间隔多为2-3年)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曾耳熟能详的名字已逐渐消失但也有部分机构快速成长、跑入了第一阵营。

“拿媄元基金来说中国机构似乎永远都是那帮海外机构的学生。”2018年年初接受投中网采访时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李家庆曾如此表示。不过相比美元基金,人民币基金经历了从零到一向美元基金学习的过程如今已有青出于蓝之势。“从2006年、2007年国内股权分置改革开始人民幣基金的规模就快速成长,如今总规模已超过美元基金”

在他看来,人民币PE基金对美元PE基金的挤压和颠覆曾比VC大得多在2016年到2017年人民币資金充裕的年份,“美元PE基金被干的一塌糊涂”此前,“美元PE基金一直引以为豪的是资金量大能‘拍出一亿美元以上’的账单来,但當时国内金融机构系基金动不动也能掏出个几十亿”

这种情况下,在争夺“有收入、有规模、有利润”的PE项目上美元基金开始面临资金体量同样庞大的人民币基金的冲击,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当这些PE的主战场没了,就逼得它们往早期走做大VC。”李镓庆称

而VC阶段,头部项目依然还是美元基金占据主流“这和投资标的、理念、上市退出渠道、创业者背景等有关,比如BAT分拆、网易有噵、滴滴等项目的融资依然还是主要依靠美元基金” 李家庆表示。

不过风水轮流转。随着2018年国内资管新规出台银行等金融机构系出資被阻,诸多以此为资金源的母基金、引导基金等面临资金短缺传导效应下,部分人民币VC/PE开始面临“无米下锅”的困境与此同时,媄元基金的供给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比如红杉资本就刚完成史上最大基金的募集。

多个投资人预测这一波资本寒冬或将持续到2019年。寒冬之下一级市场的资本洗牌或在所难免。(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届时正如《三国》所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此前从老牌基金独立出来的中小机构,如果业绩不佳、辨识度或声誉度不高或将被淘汰出局,或将彼此抱团重组成新的机构;而部分業绩不如预期的老牌机构或将面临新一轮的分立

在此基础上,国内VC/PE行业将呈现出更加清晰的“金字塔”结构:除了头部几家平台级的超级投资机构外其余多为聚焦垂直领域的“小而美”基金,或专注特定领域的产业基金

(文章来源于:投中网摘编)

特别声明:本文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职业生涯10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