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武汉的中间商公司的小公司里,来了没三天老板总嫌弃我笨,偏面的还说我要多动脑子,平时运送货物,搬东

本文根据华夏基石变革企业家研修营第二期苗兆光博士授课内容整理而成

文 / 苗兆光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华夏基石咨询集团业务副总裁兼成长企业研究中心总经理

企业应如何管理自己的成长?我和我的几个同事对中国大企业(包括华为)的成长模型做了一个总结企业的成长过程一般都会经历五个階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命题这是因为不同阶段的经营命题不一样,所以相应的管理命题也不同

企业在创业阶段,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每个企业在创业伊始,可以说都是在梦想与生死之间徘徊一下子接了个大单,信心大增感觉我明天就能变成华为;突然有时几个月没有订单,一下子又跌入谷底刚开始,你会来回地变不断地试错。不管你如何试错最后的落脚点是一定要锁定你的市场定位,我就在这个领域干了如果你不能锁定,你的创业就永远不会结束不能前进。

接下来围绕你确定的市场定位,要把你的业務模式巩固住:怎么组织生产、营销和研发支撑业务的关键资源是什么?只有把这几个要素认识清楚了与市场匹配了,你才能往下走

第三个方面,磨合出核心团队任何一个企业,你能走多远都与核心团队的领导力有关。你的团队要有理想如果只追求赚几个钱,佷快就会解体了大前研一研究过,美国的企业通常到10亿美元的规模停止增长日本企业到了1亿美金左右的规模通常会徘徊很久,增长乏仂而中国企业一般到了几千万就后劲不足了。为什么因为早期中国企业眼光低,团队的格局小核心团队的质量决定了你第一程能走哆远。

创业阶段一定要致力于确立商业模式不断打造核心团队,在治理模式、做事的方法、核心价值观等方面不断磨合、提升团队要鈈断学习,要保证它能跟着外部的变化与时俱进这个时候要注重领导力的提升,因为早期资源少、机制有限所以这个时候愿景就很重偠,每一个成功的老板都是善于“忽悠”的老板他要会讲故事,会编未来能煽动部下的奋斗热情。当然你要真诚,要真的有理想這就是领导力,不然就是在忽悠人

创业之后是机会成长期。一旦你的业务模式固定了核心团队也建起来了,企业就会进入这个时期了所有成功的中国企业都经历过机会成长期,这个时候你一定选择了一个正在增长中的市场,这时候机会会很多哪怕你做得很一般,吔有钱赚这就是雷军说的“风口”,如果没遇到这个风口企业就做不大。选错行是企业的一个致命问题而这个时候,一旦你的企业進入快车道行业井喷,说明你的经营方向是对的

为什么大部分的创业企业都被淘汰了?主要是因为它找不到好的市场没赶上。如果恏市场被你赶上了这时企业一定会经历一个快速成长期。我认为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快速成长快速增长。如果该增长的时候不快速增长问题就来了。这就像是一个孩子如果十几岁的时候不长个儿,二十岁的时候他就长不高所有的企业,这个时候一定要可劲儿跑所有的大企业,你看华为、海尔、蒙牛它们在成长期,增长的幅度都是不可估量的经营规模达到了一个规模上,能力就跟着起来了

这个时期,你要对创业期确立的商业模式进行验证要优化业务过程,把它锤炼得更好要集聚关键资源,你的商业模式所优先需要的資源你要占住了为什么要占住?因为后来者会复制你的成功模式他们也需要获得同样的资源,只要你把关键资源控制牢了他们获取嘚成本就会比你高,这样一来你的市场地位就难以撼动了。

你一定要努力在一个市场上突破最小经济规模即关键规模。在一个区域中或在一个品类上,如果没有一个相当的规模你的核心能力就建立不起来。因此这个时期的管理要建设职能结构,要整理业务流程機制上要优化,这个时期不必要把人力资源做得太复杂只需导入“4P”模式(以后我会给大家讲到华为人力资源的“4P”)。

机会成长期的企业要提升核心团队的领导力要有变革的概念,要开始建立规则要有管理的概念,要开始职业化的建设在这之后,企业就进入了系統成长期

在系统成长期,你有了规模就需要建体系了。这个时期的企业会很有秩序感组织模式要清晰,战略意图要清晰管理要规范,业务要流程化队伍要进行职业化建设。就像现在的华为它的秩序感非常强,凡事都有完备的流程这个时期,在经营方面企业會复制自己的成功模式,从一个市场扩展到多个市场这个扩张应该是有序进行的,要思考:扩张的业务结构是怎样的组织怎样相应调整?业务要怎么打这个时候,你的战略规划应该是很清楚了开始复制自己的成功模式。

这个时候企业要把局部的优势转化为系统的能仂管理的主题聚焦于:业务流程化,职能平台化机制分层次,管理体系化要进行领导力的提升,这时就要转入对企业价值观与文化嘚宏观思考和定位

再往下走,就到了分蘖成长期分蘖成长是什么意思?任何一个行业它的业务都会分蘖。比如到了2009年任正非为什麼又开始谈哲学?因为他这时已经意识到华为将超越爱立信成为行业老大,原有的市场已经不能支持企业进一步增长即市场封顶。企業此时必须进入新的领域由此会引发一系列的业务、组织和机制问题,需要重新进行宏观的顶层设计在这个时候,华为应该思考:新業务在哪里将来怎样发展?企业一天停止增长就意味着出问题,你必须走下去走进新的领域。

人们常说中国企业有多元化陷阱市場上也常见这种现象,一做多元化就做不下去了而我说,企业一定会走向多元化为什么?因为如果你的规模已经到了这个体量已经占据了行业很大一部分的市场。大家知道每个行业最稳定的状态是寡头,到了行业寡头出现以后这时如果再想去撼动寡头,结果只能昰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你得绕开寡头往别的地方走,除非你停止增长所以分蘖成长期的一个核心是进入新的领域。

要进入新的领域对应的业务管理组织要建立起来,如业务孵化组织内部创业机制,多业务并存的管理系统你的架构要支持企业前进的方向。这个时候人力资源的重点应该是经营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及领导力的提升、体制的变革与创新。

企业到了重构成长期组织直接的表现就是大企業病。

大企业病的表现海尔、联想这些大企业都已经遇到,这一时期企业内部就像一个社会客户的声音听不到了。这个时候管理的重點应该首次从增长转为激活内部要做内部的重构,例如做阿米巴要恢复小企业般的内部活力。

有许多小企业也要做阿米巴而我说,這是要出问题的小企业本身的资源就不多,这个时候你要解决的是一体化的问题大企业为什么要做阿米巴?因为它的资源多却没有被充分激活,所以需要做阿米巴去更好地感知外部需求。

企业在进行每一个阶段的跨越时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型和变革,这是业务属性、经营方向的改变而带来的组织需求是由业务的转型而引发的管理体系的变革。还以华为为例我给它的各阶段大致做了个断代:

1. 年,从成立开始的创业期它以贸易起步,代理香港一个小公司的产品不断在尝试。它发现代理做不好越是市场紧张的时候越要不到货。后来自己仿制机器仿制也不行,因为配件控制在别人手里于是开始自行研发。早期华为的文化是家文化激励员工主要靠老板个人詓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1994年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华为开发出了CC08G程控交换机,这对于华为是一个很重要的产品它累计卖出了1千亿,卖了十几姩有了这个产品,华为的业务才稳固下来它的方向才开始专注了,才确定了不走多元化道路而集中资源进一步占领市场。这个时期华为的战略一个是野蛮生长,用机制换空间内部集资,游击战术山头主义,这些全出来了这个时期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始建立“4P”模式。

3. 1998年华为进入系统成长期,开始导入管理系统年,这个时期是华为的多事之秋出了很多事情,包括战略性失误、舆论危机在建系统的同时,为应对这些危机华为做了很多工作。

4. 2011年华为超越爱立信,成为行业老大从此进入分蘖成长期,手机业务成立了倳业部企业开始进一步分权,人力资源开始做“三支柱”一些小企业也打算做“三支柱”,我认为他们的思路是不对的连4P都没有,“三支柱”是做不起来的因为他们的基本功没有达到,能力还不够

华为的创业期:凝聚人才的家文化

1987年华为创业时,做的交换机代理苼意当时市场竞争也很激烈,华为在全国有200多家竞争对手任正非发现:做代理自己没有开拓市场的主动权,产品供应和后续服务上都受到制约所以任正非决心要自己搞研发。

华为在创业时期决定了自己搞研发之后,它的人力资源政策基调是高薪那个时候人才本来僦少,也没有什么人愿意到一个民营企业去没有做研发之前,华为的日子其实过得还不错做代理也能赚到钱,百分之百的毛利可做叻研发之后,日子就艰苦了一下子投入资金,冒着很大的风险华为的一个副总当时是从兰州大学来华为的,在兰州大学他的工资是400块任正非留他,试用期给他1500块的高工资这位副总高兴坏了,说钱给得比我们校长工资还多第二个月给了他2600块,没等他谈任正非就给怹涨工资了。1991年以后资金开始紧张任正非就开始一半白条,一半开工资早期这倒不是要员工投资,是研发把钱都用完了老板没钱发笁资。

华为的人为什么任正非给白条却都没有走因为老板待人很厚道,不用要求就给你涨工资而且他能让你对未来有很高的期待。这個时期的艰苦奋斗和打白条发薪给任正非很大的影响他从中悟到:企业要留住人才,一个核心条件是要让他觉得有“钱途”一定要让員工有钱,让他觉得能赚大钱所以任正非的理念就是这样的,同时又要让他手里没有什么钱让他没有流动性。如果你让他没钱他肯萣不干,所以要让他有有钱的感觉没有现金,就没有流动性员工就消停了,就老实待着工作了

其实在早期,任正非就有了这样的管悝员工的心得在早期华为就开始这样做,那时的文化是家文化那时它是在尝试。任正非了解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员工的状况他们一畢业面临着在深圳租房的问题,而中国的租房市场很不稳定所以这个阶段他们的生活状态是不安稳的。任正非了解这一点:如果他们的苼活不能很好地安顿他们的工作也不得安宁,所以要吃饭他们吃饭和住宿的问题早期的华为,虽然有时发不出工资但是管吃管住,這样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就解决了任正非知道,年轻人不会安排生活有很多年轻人是“月光族”,钱用完了要吃饭怎么办?借钱吃飯他认为这极不好。华为管饭你报个工号就可以去吃饭,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单位提供的住宿和工作地点在一起,员工一睁眼就在單位了,就可以开始工作所以他没事就在办公室待着了。华为早期的加班文化就是这样的公司就是食堂和宿舍,生活和工作是一体的是一个大家庭。

所有华为的老人们说起早期的任正非首先会提到他的礼贤下士,他对人才是真的珍惜是真的大力去挖人才。现在的輪值CEO之一郭平推荐了郑宝用,郑宝用后来成了CC08机的主研发人华为在早期,来面试的人没面试上华为还为人家报销往返机票,任正非對人才的尊重和善待是非常真诚的在那个时期,企业拖薪是正常现象工资发不出来,打白条但只有华为欠薪还付息,那个时期的老板很少这样做任正非对员工就能做到这样,以诚待人他认为该付给员工的工资,和股东的钱一样都为企业起到作用了。

任正非还有┅点就是善于鼓舞人心这是一个高管亲口说的,这位高管是和自己的导师一起来华为参观参观完了就留下了,成了华为的人为什么怹会留下?任正非太善于说服人了他拉着你聊,让你受到感染和鼓舞:我们一起干10年以后,天下一定就是华为的!

我认为领导的一個核心职能就是激励员工。机制解决不了激励的问题薪酬只能保证他不走,不能保证他用心干使人奋发的激励只能来自于领导,他才能感觉被认可才有成就感。现在我们说提升核心领导力对员工的激励其实是核心领导力不可缺少的内容。

至于打法其实早期的华为昰游击队的打法。任正非对人才是很信任的任务布置下去,他基本是不问的早期任正非就是这样,敢于授权当时华为就是游击队的咑法,没有体系做事情靠的就是机制,所以后来问题也出来了一个一个的山头出现。中国共产党早期就是这样的做事情要靠自己的方法,发展自己的队伍不统一方法,只要事情能办成没有太多的章法可讲。

华为的机会成长期:凌厉的市场打法

华为到了1994年的时候進入了机会成长期。那时市场虽然有发展的潜力但当时国际上有9个大的竞争对手,可谓外有强敌这9个竞争对手,除了日本的富士通其他都是超过100年的企业,都是世界500强虽然当时它竞争的难度很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认为这也是华为的福气。为什么这些大企业嘚玩法是讲规矩的,一般不会发动价格战所以华为面对的竞争环境是有秩序的。我们国内的企业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怎么做?搞“肉搏戰”比如滴滴、快递、共享单车,刚开始都是玩命的打法拼谁狠,搞价格的恶性竞争目的就是搞死对方。外企不这么干

所以我们說竞争对方都是国际大企业,这是华为的福气良性竞争引导它进步得更快。除了外有强敌国内也有竞争者,可谓内有追兵巨、大、Φ、华(巨龙通信、大唐电信、中兴通讯、华为技术)——这四个企业里,其他三个都比华为强都有国企的背景,都是电信行业的精英所以华为真正的劣势是在这里。这是一个野蛮生长的阶段尽管竞争很激烈,可是处于风口行业在成长,在扩容华为当年增长的速喥超过50%,是很快的

野蛮成长阶段,企业会存在很多问题华为也同样如此,第一个问题就是产品的质量跟不上因为大家都在赶风口,所以顾不上组织实力去提升质量据说华为卖出去的第一台自主研发的设备,装好之后两个月无法开通,系统里打不出电话为什么呢?华为也急了不应该呀,设备是完全照着样本做的怎么会出问题?后来终于查出来了一个电容接反了。早期是很艰难的会有各种問题。

我们中国的企业就是这样产品做得不够好,用服务来补所以很多企业做农村市场,农村市场好伺候中国农民自古以来没有被澊重过,所以你只要服务态度好他就说你好,哪怕产品质量确实存在问题早期的华为就是这样的,服务特别好别的企业出了问题,┅两个月来不了人华为一出问题,呼啦啦来几十个人虽然也可能一下子搞不清楚状态,可是表现得特别敬业到处检查,到处捅咕這就让客户特别有安全感,感觉你们服务特别好海尔也是这样的,到了你家门口先敲门,脱鞋戴鞋套给你一个特别好的印象。

上世紀90年代是电信行业大量上市的时候,圈了大量的钱同时剥离了很多第三产业。这些被剥离部分的员工第一年没什么感觉第二年就坐鈈住了:人家上市了那边给涨工资了,向国外企业看齐了被剥离的员工跟老企业看齐,这样就成两个世界这些三产企业的老员工就不樂意。

华为就是利用这个时期在各地成了几个公司,拉一些运营商的三产来入股华为负责研发生产,这些三产公司负责销售这些人僦去剥离前的老单位推销这些产品。这样市场的壁垒就被打破了产品卖出去了,华为的市场问题就是这样来解决的

同时华为还解决了資金的问题。资金主要有两个入口一个是通过合资公司在电信系统融资了9千万,这是笔大投资另一个渠道是利用员工的钱,工资发不絀来先打白条。另外还有深圳的招商银行当时它的体制比较先进,也进行了一些融资

这三个问题都是天大的难题,在那个时候华为嘟解决了可以看出,华为早期做事情也是很有智慧的策略的意识非常强,每个阶段都解决了很多关键问题到CC08机这个产品出来,任正非意识到:华为已经成为一个大型公司这是个挡不住的趋势了。同时他认识到公司的系统化要建立起立早期发展靠的是机制,是高度授权每人各管一摊,内部难免会形成山头比如,他发展的客户别人就动不得,又比如你跟他谈业务目标,你指挥不动他他说搞哆少就是多少。华为早期内部就是这样每个主管都有自己的一队人马,都各有一套管理方法你想整合整合不到一起。

这时任正非就提絀来要搞人力资源体系改革首先从市场部管理层集体提出辞呈开始。孙亚芳带头每个市场部领导都写报告,一份辞职报告一份申请僦职的报告,公司能批哪个你不知道。结果有30%的办事处主任被批准了辞职报告,这部分人被洗牌了赴职报告没被批准。干部洗牌运動中的一个典型范例大家可以去查一查毛生江,这是个代表性的人物他很厉害,是开发CC08机的第一任项目组经理毛这哥们太厉害了,1998姩他去了山东办事处当主任一个营销体系的总经理去当主任,他照样干出了成绩销售一下子提高了50%,回款率接近90%业绩成了最好的了。这说明他确实能力很强2000年于是被调回去,提拔为副总裁

任正非有一句名言:烧不死的鸟是凤凰,这说的就是毛生江这件事成了华為干部改革的典型案例,这个故事华为一直在传播派研发人员去一线搞销售,说是派他们去锻炼这叫做“百万儿女上前方”,说得很噭荡人心

华为《基本法》:承前启后的“原规则”

接下来的一件大事就是华为《基本法》。启动《基本法》的缘起是什么任正非决定啟动人力资源变革,他感到企业内部人的问题开始制约华为扩张的需要1995年是一个战略转折点,1994年CC08G已经在市场上突破了当年的营业额达箌了8亿。1995年时规模已经发展到15亿。为了克服组织管理文化方面的这些制约因素任正非开始组织华为进行文化大讨论。这是缘起之一

叧一个缘起,是在讨论中大家发现员工的想法和老板的想法往往不能达成一致,比如早期华为有个口号是“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楿救”大家认为这说明华为的文化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任正非却说这是封建思想不能当作华为的文化。又有人说“用人不疑疑人鈈用”,任正非又批驳说:这也是封建思想现在要改成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这种情况说明,文化上的认识不统一文化价值有待达荿共识。

第三个缘起是管理也不统一比较混乱,需要系统化改造有人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什么流程都完备了,还要领导做什么箌底是听流程的,还是听老板的这些问题都来了,没人能回答清楚

市场部集体辞职事件后,引发了一个争论:应该怎样对待有功之臣他们早期为公司做出过贡献,你把他辞掉就完了人力资源需要回答这个问题。薪酬体系也同样需要梳理:到底应该为能力发工资还昰为绩效发工资?要不要给资历发工资等等,没人能给出一个明确的解答这些问题一直也困扰着任正非。他很厉害的一点是:想不清楚的时候他不做。他认为要先把如上这些问题都想明白再去做人力资源的改革,这就是《基本法》的意义要去系统地回答上述这些問题。

所以就决定了要制定《基本法》要依靠它来建立华为的价值观体系 和管理政策系统。于是成立了起草小组华夏基石的董事长彭劍锋教授当年任组长。它是一个基本法它要在制度完善之前,把基本的原则建立起来当时就定义了《基本法》的三个目标,第一是要紦企业家的直觉转化为政策任正非的有些观点,大家刚一听觉得非常刺耳但等到他说明白以后,再一想又会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這正是企业家的直觉现在要把这种直觉的思考用政策的方式表达出来。其二是要调整内部的关系刚才我们说到早期华为出现过很多矛盾,现在要树立原则好把这些看似矛盾的问题调和起来,处理好其三是要指导制度建设,用它来指导如何做流程如何做管理框架。這就是《基本法》要实现的三个目标

当时起草《基本法》的六人专家组就先做了一个调研,梳理总结出了需要解决的10个矛盾或叫做10大關系,如:尊重个性与集体奋斗开放合作与独立自主,顾客的利益与员工、股东的利益如何摆平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民主与獨裁统一性与多样性,程序性与灵活性速度与效益,继承与发展等10大矛盾,必须在《基本法》里来解答这些矛盾作为任正非,他囿能力能驾驭这些矛盾但对于一般干部和员工,遇到他们常常束手无策你必须给他一套方法,使其在实践中不至于迷惑或走错路企業对于如何平衡这些矛盾,要设定一套统一的原则

专家小组就开始梳理出一些核心问题,开始起草《基本法》框架专家组提出来,要囙答以下三个问题:

1. 企业的前途问题企业何以走得远?它的价值观立足点是什么

2. 管理的效益问题。企业是拼速度还是拼效益

3. 员工的荿就问题。怎样让员工获得成就感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无法控制你如何保证让员工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下去,从中获得愉悦企业怎样能让员工的工作既能满足要求,又能取得成就

头三稿都是围绕着这三个问题来琢磨的,这三个问题也是德鲁克管理理论的核心这三稿都有一些亮点,比如将华为的价值观定义为“以人为本”认真负责与管理有效的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要承担责任、服从管理杜绝山头主义。当时还没有提出“奋斗者”的明晰概念还提出要尊重知识,知识是企业的核心力量在原则问题仩不能迁就有功的员工,员工自己发展的客户工作完成后,这个客户资源就归公了不是归你所有。奉献要有适当的回报不能让雷锋吃亏。这些都是前三稿的亮点

当时华为有人站了出来,对专家组说:《基本法》现在提出的这三个问题对任何企业都适用,这是个通鼡的思考模式我认为不一定就能针对华为,解答华为的特殊问题他的问题于是就摆在了编写组的面前。

于是编写组随之提出三个新嘚问题:

1. 华为为什么能走到今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华为现在面临的挑战是什么?过去的经验哪些还适用哪些已经过时?

3. 未来的荿功要靠什么要继续走向成功,需要注入什么新的基因导入什么新的做法?

这三个问题是四到六稿主要讨论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把华為人的思路激活了,因为它的概括性和现实针对性很强

《华为基本法》中确立了几个战略原则:

一是要以超越对手为目标来配置战略资源,要么就不做要么就集中人力和物力的资源,实现突破后来我们有时说华为风格是一种狼性的风格,这种凌厉的风格就在于它的行動力压强很大势能很猛,一旦看准了目标就会全力投入,超越对手争取全胜。所以这在华为形成了一种方法论一种企业经营特色。有很多企业想学但它们学不会,因为它们的内部流程不支持缺少一套完备的制度和机制来支撑战略目标。比如华为的一个经理他洳果看准了市场的前景,可以先不赚钱这个单子免费送给客户。它的机制非常厉害跟竞争对手打的时候,攻势凌厉

华为认准了对重點领域的人力资源一定要控制住,所以到了后来电子领域重点高校的毕业生,华为几乎全部占有一网打尽,这就是它的策略:这些资源要为我所有哪怕现在我一时还用不完。这就是压强原则华为就这么干:你要挣钱,你得有项目吧项目都在我这里,这个钱你就挣鈈到有能力的人,你给他资金他就能做出项目来。诸如此类的市场打法华为都有自己的一套。别看表面上好像并不复杂其实内部嘟是一套方法论,是很有逻辑的是一系列经验的总结,在实战中也很有成效的

华为做到这一步的时候,任正非的思想被激活了他对起草小组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其一,中国还没有产生过国际性的大企业;其二华为的人本质上是本土的人;其三,人大的教授们本质上吔只对国内的企业有经验这是一群对国际化大企业没有感觉的人,怎么能做出指导国际性大企业的东西这就有了华为的美国之行。任囸非就带队去了IBM、惠普、贝尔实验室他还见到了郭士纳。郭士纳当时在管理学界正如日中天他用了6年的时间帮助IBM重振雄风。

郭士纳系統地跟任正非交流了他重振IBM的做法这些内容一下子击中了任正非。见过面以后任正非和团队在宾馆里不走,把交流的体会总结出了一百多页如何学习国际优秀企业经验的文字材料为华为的改革拟定蓝图。至此华为开始酝酿出自己的管理思想和体系,这是一套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方法论是华为方案,是一套“原规则”

华为由此树立了向世界优秀企业学习的决心,它的思路逐渐明确了:其一一定要姠世界上最好的企业学习;其二,聘请咨询公司把标杆企业的经验拿过来;其三,要如实地先加以模仿学习先固化,再优化最后再凅化;其四,高管要深度参与华为推动变革的方法论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些是它的基本思路

这趟美国之行对华为的作用很大,《基夲法》里很多内容就是从IBM借鉴过来的比如:10%的研发投入比例需要再增加。别的企业不一定有这个规定为什么IBM会特别强调研发投入?了解IBM的人知道它从来不领头做某件事情,比如大型计算机它是学别人的,苹果的个人电脑出了4年IBM才开始做。IBM善于后发制人它的个人電脑系统后来超越了苹果。

这一点也正对任正非的胃口引起了他的共鸣,他说:我们中国也要这么干在已经落后于原创市场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仿效IBM的战略做到后发制人。后发制人战略的优势是:创新是有试错成本的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后发制人的话资源就可鉯集聚起来,用以形成突破的力量后来居上的难点在于:在看明白了以后,你必须在短期内做到比对手做得更好所以你必须有资源的儲备,所以研发的战略意义就格外重要一定要优先保证,优先投入

华为从IBM学了很多。共同体的概念有三层华为最重视的是“利益共哃体”,你只要做的贡献比你得到的回报多我就用你。同时这也是一个事业共同体你有追求,做得更好就能跟华为一起走得更远,嘚到重用对这些有功之臣,可以分配利益享有奖金。第三个说法叫做命运共同体股权本质上就是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意思是哃生死共存亡我发展好了,你也好了所以员工是持股人,命运与公司融为一体

确立了这三个共同体的定义之后,华为的人力资源政筞就一直是围绕着筛选这三个共同体的群体来做的——

◎ 利益共同体要对你的贡献进行评价,回报要低于你的贡献

◎ 事业共同体。分享利润也要评价你的贡献。

◎ 命运共同体除了贡献,价值观要趋同

华为就是这样在筛选,筛选之后每个人分归于不同的共同体群體。按任正非的观点人的思想和状态是流动的,不同群体里的人会互相流动有的向下流,有的向上走要及时给予评价和鉴别。

在华為早期归属于命运共同体的鉴别标准是你要入股,你要投资你要用资金支持企业发展,谁入股我就用谁,你就能涨工资、得到提拔后来情况变化了,华为的股票值钱了很多人要挤进来。这时候就提出“奋斗者”的概念用奋斗这个行为来衡量你是否属于命运共同體:你愿不愿意免费加班?你能不能无条件服从公司的调配哪里有困难去哪里?有了它的顶层人力资源思想它就能够持续地对你进行篩选,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到9稿《基本法》定稿的时候,它的面貌大体是这样的共6章:

宗旨,经营政策基本的经营模式,人力政策等大家可以自己去看原文。它是按照职能板块给每个部门都设定了政策,旨在指导部门的具体行为所以它的价值观的体现不是佷鲜明,“以客户为中心”放在了第25条《基本法》不是按照重要性来排列的,没有把价值观提得那么鲜明的而是更务实的一种风格和結构。

华为的管理思想有它自己的内在逻辑它是把业务放在最前面的,市场怎么干营销怎么干,研发怎么干怎么为客户服务,业务過程怎么组织怎么解决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它先把业务过程和业务相关的资源说清楚10年中它的业务优先模式没有大的调整,这是支撑華为走好的一个关键为了做好业务,企业应该遵循什么样的价值观业务之后,才是机制和管理

企业的核心动力机制来自于哪里?任囸非认为来源有两个:

1. 一是分权 任正非在部队时是个技术能手,但做了企业以后他发现自己对电信行业的技术几乎什么也不懂,如果鈈把权力给别人技术就不能更新换代,企业就做不大必须让懂行的人去做决定,如果不分权企业就无法向前走。

2. 还有一个是分钱鈈分钱,也没有动力人是自利的,人们来企业服务是带着个人动机来的不是说首先是来实现你公司的宗旨和使命的。利益机制也是动仂机制为了实现个人的利益,首先员工要实现企业的利益分钱就是实现这种利益的交换。怎么分钱什么人应该拿什么钱,这是华为┅直在思考的问题

理论上是如此,但在实际中分钱的问题还是会有很多的枝节和矛盾权力分给了管理人员,他们可能做不到完全的客觀公正人性都是倾向于把自己的贡献放大,而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的贡献对企业的分钱原则难免会有各种猜测。因此任正非认為评价机制是一个关键,有了好的评价机制才能保证权力不被滥用,分钱的方式即利益机制才不会出现偏差分权,分钱贡献评价机淛,这三者构成了三大基础机制

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容,早期的机制就向管理体系演化了机制是内生于业务的,业务一复杂你就需要┅套机制去管理业务的过程。以上这三大机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就变成了三大体系。结构和流程是负责分钱、分责的

利益体系也变嘚复杂了,除了钱还有荣誉、地位,都是利益关系这就需要管理了。价值一复杂评价如何落地?这就是对机制的管理

这时任正非叒发现问题了:机制到位了,如果文化是消极的还是要出问题。我们国家的问题在哪里常常是上面把机制定好了,下面开始钻空子鈈按照你设计的意图去做。比如北京现在治理雾霾到了基层官员那里就变成“关停并转”,不许取暖不许烧煤,导致现在北京郊区的佷多小学孩子们是冻着上课的。高层的意图一定不是要你这样的问题在于官僚体系,官僚体系最大的腐败还不是你贪污多少钱而是伱的作为背离了机制和价值观。所以这时必须有正向的价值观必须有文化的引导,否则机制会失灵所以任正非强调,企业的基础是建竝积极、正向的文化和氛围在这样的文化和氛围中,企业的机制运行才能保持良性的正循环

我们怎么去看华为《基本法》的意义?当時《人民日报》评价道:华为《基本法》是中国民营企业走出混沌、完成系统思考的标志任正非2001年时写了《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文,特別提到《基本法》给予高度评价。我们对《基本法》的评价是:

其一它完成了企业家对成为一个大型企业的思考,任正非在这个过程Φ完成了对华为的系统思考对企业的发展之路明确了方向。他知道了怎样去控制这样一个大企业

其二,通过《基本法》任正非得以紦企业家精神以大投入的方式传递给企业和团队,以立法的形式固化到企业华为的高层团队在起草《基本法》的这两年中也接受了对文囮和系统的思考。这是一个高层次的团队系统能力很强,别的一般企业的团队可能做不到这样能紧跟老板的思路老板可能有一些思想,可是团队看不到那么高只有眼前那一摊子事。所以这个思考的过程也是企业家和团队的一个互动和训练的过程。通过立法企业的攵化被物化了,企业家精神得到保护了可以得到传承。

其三《基本法》的系统思考为之后10年的华为发挥了指导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昰年这个阶段,期间企业的士气、能力都起来了2005年之后,华为系统的能力就很强了真正的企业价值显露出来了,10年前《基本法》对华為转型变革的开创、开启之功不可没

华为的做法是“西方的管理经验 + 自己的价值观”,这就是华为能把咨询公司用好的原因在咨询服務中,我有时遇到这样的老板他很大气地对我说:你的经验这么丰富,你说该怎么干我听你的!这时我就郁闷了,我的问题是:我不慬你的生意比如你经营一个酒店,生意是企业第一层面的东西这个不是一个外行人花几天时间就能搞明白的。作为老板一定是置身其中若干年,才能对这一门生意有感觉知道如何做决策。所以理清企业的经营之道,不是单方面的事情一定是企业家和他的企业、與外来的管理经验进行互动而出来的一个结果。华为之所以做得好就是因为他们一直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为了把一个问题想明白任囸非会花费很大力气,用很多的时间和投入去求证一个答案这个过程价值很大。

1996年《基本法》还没有最后完稿的时候华为已经想清楚怎样进行人力资源改革了,就是它的“4P”体系即:职务体系、薪酬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和训练体系。这个系统并不复杂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一个入门的东西。华为现在采用的是职位评价系统薪酬采用的是职务工资。工资系统有四种:职务工资能力工资,佣金(如工人嘚计件工资、销售员的提成等)和年工工资(如日本的按资历、工龄定级的工资)工资制的选择与文化背景、企业的业务是相互关联的,华为选择了职务工资系统与之配套的有职位训练系统。我所谓的“4P”其实在人力资源上叫“3P”,后者不包含训练系统

早期华为的囚才主要来自外部,没有自己的人力资源培养系统那个时期,机会来了企业要抓市场,来不及去培养人才它靠好的机制来吸引人才,但机制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外来的人才可能干不了你需要他干的活儿所以需要有一个训练体系,华为的训练体系现在很强悍他们紦对人才的训练叫做“入模子”。你把人才吸引来了你有多好的机制,你对人才就有多大的权力华为为人才提供高薪制,有了高薪的姠心力一定还要有足够的压力和训练。入模子的内涵无非是三方面的:价值观的植入技能的训练,执行力的训练(现在叫领导力)

伱先把这些最基础做扎实了,后面的人力资源体系才能够升级华为在机会成长期,把这些基本功做到位了

华为的系统成长期:行业领導者的战略转型

《基本法》标志着变革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华为从此由机会成长期进入了系统成长期这之后它做了很多事情,其一 是落實了《基本法》一些细节的建造比如在1999年进行了流程化的改造,做人力资源的职业化建设

我总结一下,这个时期华为变革的缘由和中惢主要是由四个方面导出来的:

巩固业务模式这时它做了集成产品开发,集成供应链CRIM(战略性产业资源管理)。业务扩张所带来的变革需求它也做了如国际化,2005年华为发现《基本法》不是国际语言国外的客户听不懂。这一年是一个里程碑华为的国际业务超过了国內业务,这时候它发现:国际客户听不懂华为的价值观这时华为第一次开始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国际化的传播。人力资源管理也要与国際接轨国际员工原来越多,国内的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方法已经不够用、不适用了比如“奋斗者”的理念,在国外应该如何阐释如哬与国外的有关法律规定接轨?

2. 在不同的国家提供服务华为过去的财经服务模式也不适用了,要采用新的模式2008年,它又进行了“铁三角”的业务模式升级这些变革都是围绕国际化来进行的。

3. 战略转型到了2009年,华为已经意识到自己将超越爱立信要成为领导者了。其實华为一直一来是善于做老二而不会做老大。老二是干什么的它善于破坏。一般来说如果一个行业里有老大,你的选择是两种:一昰你要比老大做得更好自己做老大;如果做不到,你就去破坏不按规矩出牌。早期的华为就是一个破坏者它不按规矩出牌,有自己嘚打法

因此,2001年的华为面临的形势是即将成为领导者它的价值观要进化、扩容,需要新的管理哲学所以提出了“开放、妥协、灰度”,“深淘滩低作堰”等口号,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的事业机会它要调整过去那种凶悍的市场打法。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因为没有体制嘚支撑力,所以产品做不起来手机培养了10年,还是卖不出去现在它认识到了文化和体制的重要性。

危机的引发华为经历过三次大的危机,比如2001年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一个原因与行业风险有关另一个原因是决策失误。比如他认为小灵通没有市场,华为没囿进入结果中兴赚了个盆满钵满。华为没有预计到行业的冬天来了2001年,定的目标是330亿实际只完成220亿,而且增加了6千名员工华为一丅子陷入困境了,于是开始“内部大创业”裁员的压力很大。一部分员工换岗公司扶植他们去做华为的周边服务,如做经销商、供应商等高层也进行变革,搞EMT(经营管理团队)成立了一个高管团队,进行分权以避免战略失误。

另一个风险点是2008年2008年又发生了一件倳,新劳动法实施按照新劳动法,新员工要和和企业签无固定期限合同员工拥有干或不干的自主权。这对华为是一个挑战

《基本法》第二条就写明,华为要通过机制无依赖地把压力传递给员工它必须实行淘汰用人制。而这个劳动法实施之后它就淘汰不了了。于是啟动了“老员工大让位”的变革10年以上的老员工要写辞职报告书,企业要重新续聘他们这一来老员工的身份就变成新员工了。华为试圖绕过劳动法用了很大一笔钱,让老员工买断工龄结果全国总工会、人大出来说:你这一招不灵,你们这种辞职的情况也算你裁员所以它这个办法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华为举行了文化大讨论,明确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鬥”,进行了了“奋斗者大排队”运动它是用口头传达的方式,动员员工写一份志愿做奋斗者的决心书表示要努力奋斗、积极加班等意愿。这个大讨论是成功的

以上我们从时间轴上把华为从上世纪1998年启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到2009年所做的一些大事按照类别大致拉了一个線索这就是华为国际化的背景。

2003年为了弥补战略的失误,华为第一次进行了高层管理变革成立了经营管理团队(EMT)。我个人认为这個架构是不彻底的问题在哪里?我认为在企业的大问题上,需要集体决策在战略问题上,越是集体决策越有质量。而在经营环节强调的是效率,这个时候要独断专行要快。大家看这个管理团队上面是任正非,团队实际扮演的是运营的角色这个结构还是存在問题的。这个架构的积极作用是对任正非凭个人做决定有弥补的作用决策前团队会进行讨论,但在效率层面则显得笨拙。到了2011年这個架构实际上就被抛弃了。

华为后续的变革实际上在对《基本法》的规划逐步进行落实到了2004年以后,华为的管理体系就起作用了建立起了10大管理平台。2008年以后在大平台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铁三角”的打造——服务体系、市场体系、研发体系人力资源体系由早期的4P進一步深化和升级,导入了企业战略规划已经有了规划的概念了。早期是没有规划的连战略都是随机调整的,不可能有人力资源规划只有等到企业进入系统成长期,资源体系对于未来的需要才可以有一个预判于是这个时候就可以有规划了。围绕着人力资源规划华為打造了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导师制、轮岗制等都开始建立了对人才进行企业大学式的培养,有了人才梯队储备的概念

华为的领导層重点打造领导力,基层重点打造执行力干部的任职资格标准、职业生涯通道都有了设计。做了财经体系的变革后来又做了集成服务嘚变革。2005年重新定义了使命愿景这时候华为已经具有了国际范儿,重视文化的沟通与传递创造价值以丰富人们的生活。华为的企业文囮和企业形象宣传都开始重视让西方人理解和接受

2009年,围绕着“开放”华为重新梳理了价值观要做行业老大了,自己应该怎样做我嘚概括是,它是从“微甘菊”转化到“深淘滩低作堰”。微甘菊据说是深圳当地的一种草生命力特别强,它的周围不长草营养都被咜吸干了,它如果攀到树上能把树都缠死。华为早期就是这样的周边不长毛,自己赚钱它的合作伙伴赚不到钱,那时华为的门墙很高对外不开放。

任正非去过一趟都江堰回来后很有感慨,他说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经过了几千年到现在还在用,而一些建国后修的沝利工程却已经不能用了都江堰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它的大坝和外面是平的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结构,每年在雨水的淡季深淘滩会詓深挖下面的滩涂。这给了任正非很大的启示使他对企业经营的哲学认识又深化了。他说:深淘滩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低作堰就是偠对外界开放。不要去给竞争对手设置障碍要与他们建立友商的关系。六大核心价值观也表现了它的文化理念的转变这些理念是华为現在一直坚持的。

当时因为华为还面临着危机变革还没有一下子做到位。所以在2010年任正非再次提出文化变革,提炼出新的管理哲学提出“开放、妥协、灰度”。这是在为后面的进一步分权和开辟新业务建立价值观基础这样就有了:以客户为中心,为奋斗者为本持續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这些价值观都树立起来了,以前强调“压强”现在强调“均衡”的原则,因为它大了所以要讲平衡。

华為的分蘖成长期:互联网时代的新思考

到2010年华为就进入了分蘖成长期。2011年华为运营商的业务超越了爱立信,新业务的开辟势在必行洇为业务的分解,华为的人力资源系统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从战略型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向,开始做赋能型的人力资源系统调整了治理架构,设计了三大事业部开始有了事业部的概念。

华为在《基本法》里写进了事业部的理念但实际上华为没有实施事业部,事业部停留在专家们的设计上拟了很多规则,但没有落实运行任正非对事业部可能带来的山头主义有顾虑。

事实上和华为同一时期的另一个恏企业美的选择了另一条路,即事业部制

美的跟华为走的是两条路。美的强调“分”责任清晰;华为强调的是“合”,集中资源打大仗经营的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分与合的问题,没有合力度就不够,所以要合分则责任清晰,容易追溯人的积极性容易被调动起来,所以分与合两者的关系要把握好

华为到了分蘖业务阶段,这时候的华为必须培育出新业务事业部的概念再次被提上来了,这时它的人力资源体系也进入了“三支柱”阶段这时它的手机业务开始有起色,之前华为曾经想把手机业务卖出去2008年发生了经济危機,高盛、摩托罗拉都曾经是它瞄准的买家但由于经济形势恶化,对方买不起了2011年,大的架构调整以后事业部又开始做了起来。

“彡支柱”体系包括HRBP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人不可能是全才,你要求HRBP懂业务的话他的专业必然受限。华为的HRBP很多是从营销、研发等业务上过來的所以它还需要专家,还需要COE专家中心如薪酬专家、绩效专家等,专家负责做方案为人力资源赋能。

很多企业跟我说想做“三支柱”我都没有支持:一个企业如果营业额只有几个亿的时候,不适合做“三支柱”你的平台还不够强,专家队伍还没有建立起来是無法建立起HRBP职能的。如果也派HRBP去比如去协助营销,营销总监比你派去的人力资源伙伴强势这时人力资源体系会被打散,HRBP发挥不了应有嘚作用只有在平台的整个力量起来的时候,你才能做“三支柱”才能做HRBP。能力的发育是有次序的你不可能同时去发育两个属于不同階段的能力。

企业的不同业务各有特色需求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要被业务的各自要求所牵引被牵着鼻子走,这样的话你整合的仂量就会又被打散了。一个标准业务的提供者要不断地把各个地方的业务标准化,统一地予以实施要尽可能地避免个性化。这是华为嘚一个原则

2012年后,华为开始做三大管理(财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管理)纲要这是《基本法》当前版本的面貌。人力资源管理綱体现在《以奋斗者为本》一书中它分三个部分:价值模型,价值创造价值分配。价值模型其实在《基本法》中就提出来了这也是吳春波老师的一个原创性质的理论区域。业务管理纲要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价值、增长、效益是它的三个主要内容。财经管理纲要体現在《价值为纲》一书中大家在学习这三本纲要的时候,我建议首先要把它们的目录提纲认真加以思考里面的具体内容是华为的,目錄我认为对大家来说理论价值更大是概念级别的,它就是教科书的精华所在思想所在。

2014年前后华为还面对了互联网思维的冲击。当時有很多人包括我的一些同行感觉到华为老了,说它太传统了跟不上互联网了。任正非这个人你必须佩服他以定力获胜。我们说有嘚人是以定力获胜有的人以变化获胜。企业也是如此定力或变化能力都是制胜法宝。任正非在内部对干部们说:不要跟着互联网去盲目冲动一定要聚焦我们的业务。他甚至说:我们就是做铁皮的你互联网的业务越多,管道就越多我们就是做管道的,需要我们的铁皮也就越多任正非就是以这样清晰的眼光和定力引导企业,力排众议守住了华为自己的价值观。他告诫华为不要去跟风炒作互联网洏要专注地夯实自己的业务基础,让端到端的实施透明化

在不确定时代,面对要进入无人区的挑战华为要求干部要多联系员工,和员笁一起喝咖啡一起聊发展,去经营关系了解趋势。因为未来往哪儿走是无法确定的,如果你能找出最优秀的人、最好的头脑和见解和他们一起向前走就对了。华为必须去用心经营关系去集聚外部的力量,它的文化就要去适应要更加重视平等的双向沟通。

华为的叧一个组织变革是从职能为中心转向以项目为中心。大家都知道谷歌是扁平型的中心团队。华为认识到这种团队的优势原来华为的陣形是斯特拉方阵,是一排一排方正的打法现在任正非认识到新型组织的活力,他决心要进行组织转型

华为真正的实施组织变革其实昰由2008年的财经管理变革牵引的,财经管理与组织管理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集成财务管理做的是核算,财经管理能切分到多细致组织管悝也能切分到多细致。华为最后细化到每一个订单都能算清楚利润一个订单就是一个团队,你的赢利状态它能掌握得清清楚楚由于财經管理已经如此强大,所以组织管理上的切分也就具备条件了

到2015年,华为已经做了7年的准备还在说:我们还要用5-10年完成过渡。我认为它不那么着急,主要原因是现在还没有遇到危机如果危机来了,它就会急了改革也是需要一定时机的,相比之下海尔就很急了,囚单合一等变革都实施了

(整理\编辑 杨晓梅)

华夏基石e洞察(微信号ID:chnstonewx):由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泰斗、咨询业开拓者、《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的彭剑锋教授领衔,资深媒体人及企业文化咨询专家宋劲松先生联合创办我们努力提供最具原创性、思想性和实践意义的管悝文章,是中国顶尖管理智库平台和原创中国管理思想策源地权威、理性、睿见,高级管理者必读!

原标题:一瓶只卖2.2元小奶的公司一年赚了36亿,这才是商业模式的秘密!

1935 年代田医生在福冈市设立“代田保护菌研究所”,开始卖养乐多距今养乐多产品已经生存了 82 姩,虽然中间一度因为二战致使原材料上涨而中断但这家企业却一直没有倒闭。

“专心琢磨一件事打磨一个产品,做一个细分行业里嘚领袖!”

赛跑式竞争的逻辑是打败一个对手会有一个新的对手出现,最后打败对手就成了目的打败别人的人最终也会被别人打败。

養乐多的创始人代田稔明白这个市场规律他开创益生菌市场,却不与对手短刃相见

别人在开发新品,追求速度无限度的扩充渠道时,他仍然坚持他的生产方式:一个瓶子一支队伍,一个有限的市场

然而,养乐多在日本没有被打败在韩国没有被打败,在台湾和香港也稳站市场甚至到了中国,每天也能有超过 500 多万瓶的销售量只身闯遍天下 33 个国家和地区。

这种很“笨”的方式具有朴实的商业精鉮,不但让养乐多生存了 82 年也让这个 100 毫升的红色瓶子,成为全球最牛的产品之一

养乐多妈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如何解决最后一公裏,一直让很多快消品头疼而养乐多,很好的避免了这种问题

1963 年,养乐多在日本首创了“家庭配送”服务模式这些配送员,都是一群和蔼可亲的家庭主妇她们被尊称为“养乐多妈妈”。

“养乐多妈妈”是养乐多至关重要的销售主力军除去商场、超市和零售店等传統渠道,在全世界每天销售的 2800 万瓶养乐多当中“养乐多妈妈”的销售业绩接近三分之二

为了增加“养乐多妈妈”的收入养乐多规定┅个区域只交付一位“养乐多妈妈”管理,每个月除了保底的薪资外养乐多还将 50% 左右的利润奖励给“养乐多妈妈”

这种以人为连接点嘚配送方式有许多好处。

首先无论掌握多少客户,“养乐多妈妈”们都记得清楚“茨榢太太每次固定的配送产品是一板养乐多;芦畾家的老太太喜欢养猫养植物;菅野家一共有 6 口人需要 4 板产品……”

虽然配送中心为“养乐多妈妈”都配备了统一的电子设备,用于记录烸个客户的信息但她们几乎不需要打开电子设备就已了然于心。

其次来自社会基层的“养乐多妈妈”,更熟悉与消费者的交流方式媔对面的给消费者输入肠胃膳食观念。

她们所向披靡:一个正常人每日只能完成 70 瓶任务但和蔼可亲的“养乐多妈妈”却能发掘 150 多家订户

蒙牛、伊利和光明都是养乐多在中国本土的竞争对手这些对手在渠道上有一个统一的特点:强烈依赖传统的商超渠道,商超渠道又依賴于代理商

在中国的快消品市场,代理商有时可以理解为一台赚钱的机器他们因为掌握着众多的品牌,奉行“铺市永无止境”的策略单一品牌很难与消费者产生直接的互动。

而养乐多很好的避免了这种掣肘“养乐多妈妈”承担了城市经理和业务代表两种角色,她们昰产品从工厂到消费者的桥梁

在由“养乐多妈妈”构成的渠道线上,没有中间商公司没有复杂的促销、铺货和品项任务。

这种销售模式让养乐多尝到了甜头养乐多在全球招募了 8 万多名“养乐多妈妈”,在中国 28 个城市的 33 个配送中心同样有着 1500 多名“养乐多妈妈”。

单品咑天下:一瓶养乐多只卖2.2元

面对多口味、系列化、全面开花的中国式市场逻辑养乐多在乳类市场显得特别另类。

养乐多中国从广东起步只推出 100 毫升红色瓶子的低温乳酸菌饮料,与创造了 1.5 亿奇迹的太子奶和 10 多种规格的常温乳酸菌角逐市场

2011 年,凭借单品战略养乐多在为數不多的 28 个城市,覆盖率不足对手的百分之一的情况下销售额一举突破 20 亿元坐稳低温乳酸菌市场的龙头

为了制约野蛮生长的养乐多,蒙牛和伊利不约而同地瞄准养乐多的命门:产品单一规格单一,诉求单一

同样在 2011 年,蒙牛推出低温乳酸菌饮料优益 C伊利紧随其后,推出每益添

中国乳业品牌奉行快时尚式的营销法则,以产品的快速更新来制造市场的新鲜感塑造自己在市场的引导者形象。

为了形荿竞争差异针对养乐多单一的代田干酪乳杆菌,蒙牛和伊利增加保加利亚菌、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菌种对养乐多实施群菌包围战術。

同时针对养乐多 70 多年不变的“每瓶含有 100 亿活菌”的概念,故意将包装打上更高的“300 亿活菌”标志

多年来,养乐多都没有调整过价格5 瓶装的卖 11 元,相当于一瓶 2.2 元蒙牛和伊利瞄准这一点,紧紧咬住养乐多的 2.2 元把价格定在 2 元或者更低,大打价格战

蒙牛和伊利的参戰,搅活了乳酸菌饮料这块被忽略的市场

从 2014 年开始,娃哈哈、美乐多和好彩头等企业纷纷拿出 100 毫升常温乳酸菌产品,参与到这场争夺乳酸菌饮料市场的战争中来

养乐多丝毫没有动摇,不但不增加新产品2.2 元的零售价也是铁板钉钉,对于对手们包围式的多菌种策略养樂多策略也是他强任他强。

去过日本养乐多总部都知道它的产品涵盖常温液态奶、低温酸奶、低温益生菌、奶粉甚至黄油等数十个品种,但无论是在韩国还是在台湾都见不到这些产品。

在日本养乐多没有雪印强大的技术资源;在韩国,没有南阳乳业强大的产品组合力;在台湾不如味全强大的资金资源;在内陆,也不如蒙牛和伊利强大的草原文化

但是养乐多还是成功了,它执拗一个道理:在浮躁的笁业和信息化时代专心琢磨一件事,打磨一个产品做一个行业里的领袖

后发制人:一个企业82年的生存奥义

如果你问一位乳酸菌的渠噵经销商如何看待养乐多?答案会是:养乐多是一个长线产品内陆的乳酸菌饮料更像是短线产品。

在这个讲速度的时代跑快点就意菋着能赢得注意,赢得覆盖率赢得销售额。

蒙牛只用了十年就把产品铺到全国每一个乡村伊利只用了五年就占据中国所有的超市终端。

与对手们相比养乐多的速度是最慢的一个,到今天也只是掌握了 28 个市场不足别人百分之一,城市之外籍籍无名。

但是它在日本沒有被打败,在韩国没有被打败在台湾地区和香港也稳站了 50 多年,养乐多的战略并不是要干掉对手

在别人都在忙着推新产品、扩充渠噵的时候,它坚持一个瓶子一支特别的队伍,精耕一个有限的市场

对于养乐多而言,在中国市场打好销售基础仍是最重要的“养乐哆只有 0.5% 的市场占有率,但中国有 13 亿人口”

但中国企业不这么认为,尽管他们是乳酸菌行业的后来者它们天天忙着打败消费者,参与商業竞争抢占市场占有率,拼得你死我活

为了谋取更大的销售,价格战就成为杀向对手的最后武器伊利每益添从 2014 年起就开始了“买一送一”、“买二送一”、“第二件五折”的销售竞争,蒙牛优益 C 随即也跟进“买一赠一”的促销大战

无情的竞争压力逼迫大批乳业品牌赱上片面依赖价格竞争策略的道路,中国乳酸菌市场毫无悬念的陷入了内陆品牌固有的宿命

价格战的背后是蔓延到上游资源的价格压榨,2008 年发生奶业危机事件2010 年再次发生三聚氰胺事件,都是由这种没有底线的混战造成

在中国乳酸菌饮料伤害自己的同时,养乐多却逆流洏上利润增长率一度超过 30%,坐稳乳酸菌饮料第一的交椅

许多研究者认为,如果养乐多想要超越中国内陆任何一家乳企的规模绝不是┅件难事。

只要养乐多愿意它可以一夜间铺开渠道,丰富产品具备销售额超过 500 亿元的能力。

1935 年代田医生在福冈市设立“代田保护菌研究所”,开始卖养乐多距今养乐多产品已经生存了 82 年,虽然中间一度因为二战致使原材料上涨而中断但这家企业却一直没有倒闭。

養乐多的长寿就想多数日本百年企业一样,信奉后发优势和厚积薄发这更是一种舍与得的智慧,蕴涵着知进知退、适可而止的辩证法这对于大多数“捞一把就死”的中国企业而言是不具备的。

产品走得慢并不一定走不远。

当然关于养乐多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比洳养乐多每瓶的容量为 100 毫升,因为仰头喝一口约为 30 毫升人们在 3 口左右就可以喝完一瓶养乐多。

比如养乐多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味形,囿数十种以养乐多作为原材料的食物比如柠檬益力多、益力多牛油果奶昔,它们甚至被端上米其林餐桌

又比如它因为普通话和粤语对“yakult”音译的不同,在珠三角地区商标为“益力多”在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则以“养乐多”的商标。

凭借数十年不变的 100 毫升红色小瓶子獨特的“养乐多妈妈”配送队伍,以及日本企业我行我素、不疾不徐的工匠精神让 82 岁的养乐多创造奇迹,百年企业梦也近在咫尺

成功 3 姩,崩盘 3 天现今中国,十几二十年的品牌比比皆是而百年积淀的品牌却屈指可数。

做百年企业很美好但大家却更愿意做一些“现实”的事,比如在互联网上炒 P2P 和比特币在现实中透支几十年去炒房,击鼓传花不在楼市就在股市。

原标题:奥巴马的弟弟在中国哏一个中国姑娘订了婚!我在中国生活非常开心!

↑ 点击上方“奉节旅游”关注我们!

马克.奥巴马.狄善九专访。 澎湃新闻记者 章婧(03:25)

马克·奥巴马·狄善九快步走进了采访的房间,在一场新书签售会开始之前

他把采访的地方安排在平日自己经常去的一家书吧,房间里的灯光昏暗泛黄三分之一的空间被一套梨花木桌椅占据,靠墙的书架上整齐地排满厚厚的书

“这里很不错吧?”马克礼貌地微笑着问身边的人他坐在沙发上,先是翘起二郎腿旋即又换了个舒服的姿势。他身材挺拔颀长一件黑色中式西服刚好合身地贴在上面,头上戴着从巴厘岛买回来的蜡染而成的头巾配上他棕色的皮肤,就像一个摇滚歌手

因为将有一场直播采访,化妆师用白色粉扑在马克的脸上轻盈地塗抹铺上薄粉遮盖面部的细纹。马克举着镜子打量了一翻又让化妆师在自己的眼袋上用粉刷扫了一下。

化妆的时候房间里闯进来一對中年男女。中年女子指着马克对男子说这是奥巴马的弟弟。马克满脸疑惑地问了一句“她是谁?”中年男女便径自离开了

马克有┅个无法回避的身份,美国总统奥巴马同父异母的弟弟

2008年3月17日,《纽约时报》发表了专栏文章《奥巴马弟弟在中国》文中引用了马克姐姐的话:“我有个弟弟在中国,跟一个中国姑娘订了婚”

几个月后,英国的《泰晤士报》继续披露马克的身份“马克·狄善九是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的同父异母弟弟,从2002年至今,马克一直生活在中国深圳当奥巴马选择生活在公众的注目下,馬克却把自己淹没在深圳的喧嚣人潮里”

《泰晤士报》的文章刊出后,马克每天接到十几个记者的电话他在中国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怹和妻子跑到海南躲避了两周的时间。

至今只要在公共场合,马克很少愿意谈提及他的哥哥他坚定地认为,不管他的哥哥是不是总統自己的生活方向不会改变;但同时他承认,自己生活的速度有所改变

2016年8月27日,深圳马克·奥巴马·狄善九与读者合影。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谢匡时 图

直播结束以后,马克匆匆赶到了新书签售会的现场长条阶梯木凳上已经坐满了读者和听众。主持人开场白用了一句“媄国总统奥巴马的弟弟”来介绍马克随即被马克打断,“对不起我的名字叫马克。”他微笑着说

这次签售的是马克的一本自传《走絀肯尼亚:一个人和一个家族的奋斗》,他花了六年的时间写作而成那几年的时间里,马克努力让自己去理解自己和自己的家族“重偠的是告诉别人我自己的故事,不想别人代表我”他流利地吐出一句中文。

1965年马克出生在肯尼亚的一个跨种族婚姻家庭里,他的父亲昰黑人母亲是白人。小时候很多同龄的孩子当着他的面称他混血儿、白人,他被孤立不能与黑人同胞交朋友,最后他接受了来自母親的白人文化交上一些白人朋友。

后来马克试图用写作的方式使自己与过去和解。他有写日记的习惯家里堆积着数年来所写的日记夲,自传中很多的细节来自之前日记的内容

书的初稿出来以后,马克把每一章的内容读给妻子听妻子是他的第一个读者。听不懂的地方马克耐心给她翻译。

他的中文经常夹杂着英语单词偶尔,他需要停顿下来去想想要表达的中文词语再慢慢地吐出来。马克和妻子倳先已经商量好每周一到周五,两人用汉语交流周末的两天用英语交流。

马克·奥巴马·狄善九在读者见面会上。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谢匡时 图

签售会当天会场人多嘈杂,马克的妻子一直默默地跟在他身后早上,马克本来告诉妻子不用去现场但妻子坚持要陪同,提醒他不要忘记接下来的行程“我也没帮他什么,能在他身边就好了”她笑着说,声音轻柔手里拿着马克在签售会现场要展示的书法卷轴。

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王瑞琴是第二次和马克合作两人第一次合作是在2011年,马克出版第一本半自传体小说《从内罗毕到深圳》的時候“书写得不错,翻译不错马克的文笔也不错。”王瑞琴回忆

当时,马克的哥哥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面临继任下一届总统他偠求出版社不能用自己的名字,或提及自己是奥巴马的弟弟

这次和前一次不同,马克的哥哥将不再继任总统他同意在书的封面放上他囷哥哥的合影。

王瑞琴每天跟马克和他的秘书通过微信交流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做编辑校对。“他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王瑞琴记得马克在书中描写自己与哥哥见面时的细节,握了几次手拥抱了几次,马克都很在意让她更印象深刻的是马克在书中毫无保留的心理描写。“他是一个坦诚的人没有隐瞒,也是一个勇敢的人”王瑞琴说。

当时妻子建议马克删掉一些细节,但他不同意

前几天,王瑞琴讓马克到北京做签售活动马克要求住五星级饭店,飞机必须坐头等舱“但他做事情的时候是很细心的人。”

马克最近一直忙着各地的簽售会有要求合影的读者,马克立即起身配合微笑着,露出一排白净的牙齿

当天在深圳的签售会接近尾声,站在一旁看热闹的路人指着马克对身边的另一个人说:“这个人是奥巴马的弟弟”

“那我站在这里给我拍张照片。”

“又不是奥巴马是他弟弟。”

随后那囚举起手机,选了个角度拍下和马克的合照。

虽然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同父异母的弟弟但马克身份被曝光前,他和哥哥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仅有过几次短暂的见面。

1988年马克从美国布朗大学毕业,在进入斯坦福大学读研之前他回到了肯尼亚的家中。一天他正在房間里读一本有关探险家理查.伯顿的书《魔鬼驱使》,突然听到有辆汽车驾驶进了家中的大门

几分钟后,他的母亲敲响了他的房门母亲告诉他,美国的哥哥巴拉克来看他

马克望着母亲,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内心五味杂陈。“跟他说我不在。”他粗鲁地说

“他是伱哥哥。至少你应该跟他打个招呼。”母亲立在门口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

马克叹了口气放下书,站起身进了起居室。他见到了楿貌和他有几分相似同样是棕色皮肤的巴拉克。

那是马克第一次见到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

他们都是混血儿,都毕业于美国常春藤盟校出生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他们的肤色脸型,步态头发,说话的腔调相似笑起来都会露出一排整齐白净的牙齿,血缘将他们从地球嘚两端拉在一起

但他们却有分歧。巴拉克走路的姿势说话的方式,穿着都像在努力成为一个非洲人,而那时马克却以他所具有的半個黑人身份而感到羞耻

两人握了一下手,简单随意地聊了几句翻看了一下过去的相册。大多数时间房间里的气氛“让人窒息的沉闷。大体来说那是一次尴尬的,冷冰冰的会面”马克后来回忆。

没过几天巴拉克又开着车到了马克的家里。在太阳下马克看清了他嘚样子。他身材高大偏瘦,面部棱角分明头发很长,乱蓬蓬的鼻子又大又宽,一双敏锐的眼睛直视着前方身上的衣服很整洁,上身穿了件纯棉衬衣下身是条绿色或浅蓝色的裤子。

通过交谈马克得知,从小在美国生活长大的巴拉克到肯尼亚是想弄清他的非洲裔宗族的情况那次,巴拉克想从马克那里了解更多关于父亲的记忆探寻马克从不会轻易跟人说起的幽暗的过去。

马克记忆中的父亲是一個笨拙的、沉郁的黑人,时常发出怒骂或斥责声两眼永远都是通红。父亲用持续的酗酒来麻醉自己在仕途上的不顺总是在夜里醉醺醺哋回到家里,用他的大手一拳将马克的母亲打倒在地“他的那种自我憎恶与自我毁灭的倾向也遗传给了我,成为我个性中的一部分”馬克在自传中写到。

“巴拉克很崇拜我们的父亲” 马克一只手托住下巴,双眼向上倾斜四十五度停顿了几秒说。但那时马克一直试圖将关于父亲的记忆摒除在大脑之外。和巴拉克不一样年轻时的马克厌恶那个带来家暴的父亲。

后来马克的母亲带着他逃离了之前的镓,逃离了争吵、贫穷和家庭暴力投入到了继父西米翁·狄善九的怀抱中。

由于对父亲的记忆让自己痛苦马克决定改用继父的姓氏,用“马克·狄善九”取代了“马克·奥巴马”

“你为什么不用奥巴马这个姓?”巴拉克问他马克一直努力忘掉这个姓,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巴拉克转移了话题。

分手时两人握握手,便分道扬镳了

一直到1993年,在旧金山马克在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上班,他接到了巴拉克嘚电话两人约定了在一家酒店见面。巴拉克穿着一套几乎在肯尼亚见面时一样的衣服马克不记得那次都谈了些什么,只是这次见面鈈像第一次那么冷冰冰,供职于律师事务所的巴拉克和善多了

之后的十多年,他们一直没再联系后来,马克主动给巴拉克发了邮件唏望能结束跟哥哥之间疏离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接受彼此巴拉克回复了他,并期待着两人再次相见

2004年,马克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哥謌此时他即将出任伊利洛伊州的参议员,被推举在民主党的代表大会上作施政演说“一瞬间,我内心确实洋溢着一股坚实、自豪与温暖的情感”他在回忆录中写到,心中的怒气也逐渐转化为自豪

马克对这个哥哥的了解全部来自新闻。很快到了2008年美国的选战进行得洳火如荼,马克急切地追踪着哥哥竞选的进展情况那时,巴拉克正与希拉里展开辩论

一天晚上,马克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和哥哥并肩行走,突然一个模糊而又坚硬的物体从他面前一闪而过击中了巴拉克。马克挣扎着从梦魇中醒来他决定去美国找巴拉克。他得知巴拉克将前往得克萨斯州的奥斯丁参加一场辩论于是买上机票飞到奥斯丁,再次恢复了和哥哥的联系

见面时,马克写了一副毛笔字给他“天涯咫尺”,表达了自己复杂的心情

兄弟俩这种匆忙的见面,一直持续到奥巴马当上美国总统以后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奥巴马展开为期彡天的访华行程马克带着自己的中国妻子跟奥巴马在中国北京相见。见面时两人互相拥抱。“这最终成了我俩共同享有的亲密时刻”马克在书中写到。

马克将奥巴马家族的人比作一只只鸟飞向了不同的方向。和从政的哥哥巴拉克不同马克从出生起,就过上了不同嘚生活

从艾默里大学商业管理硕士毕业后,马克曾在朗讯、北电网络等公司工作了12年直到2001年9?11事件之后,美国的经济不景气马克失業了。他感到灰暗沮丧

马克厌倦了当时的生活,那时候他在美国有一辆宝马轿车有一座房子,“但是每一个人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时会告诉他自己改变你的生活。”

他决定到中国看看一天晚上,马克在一家书店的期刊里看到有篇文章提到去中国当老师他报名参加了這个项目,不久之后他被录用了。

马克要去的城市是深圳当一名英语教师。“我的真实目的是去中国创立一个救助孤儿的项目。”

┅开始他并没有计划在中国待太久。“最多三个月”他最初设想。

但很快他喜欢上了深圳,“它是一座移民城市有山有树,有很哆元的文化”

在深圳外国语学校当外教的半年里,马克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一天有四个小时在研究教案,两个小时在找其他工作同时茬别处兼课,弹钢琴写作,“我不得不靠一份菲薄的薪水度日”他向校长提出离职。

每逢有闲暇的下午马克常常去咖啡馆,茶室学習汉语他拿着书和笔记本去咖啡馆、茶室学习汉语,在里面一坐就是几个钟头练字,记诵各种句式

一天,他去到离住所较近的一家茶室正在学习,一个女孩走到他面前开始和他交谈,互相介绍了自己的名字女孩儿叫雪华,后来成为了马克的妻子

到中国六个月後,他注意到在深圳的各个商家招牌、广告中使用的英语“实在蹩脚。”于是他开始考虑开一家商业咨询公司,和朋友商量后他们決定一同开办一家公司,用专业的英语向客户提供市场营销策略兼做销售资讯。

从美国启程前往中国之前马克的一位朋友对他说:“伱去中国要学一手绝活回来。有了这样的本领你会终身受益。”到中国后他喜欢上黄庭坚的草书,决定学习书法在妻子的协助下,怹在大楼门口张贴了一份启事大意是他想学习书法,交换条件是他教对方英语

很快,他找到了教自己书法的老师书法促使他更加勤奮地学习汉语。他每天学习四个小时学一个小时的生字,做一些阅读然后听听磁带,最后练习书法2003年左右,马克开始阅读《红楼梦》他下定决心不读英文版,直接啃原著第一章他读了整整一个星期。妻子觉得对他来说太难但他硬着头皮读了下去,坚持到了最后

马克每天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学习几个小时的中文诗歌,书法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他经常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箌书店买很多书放到家里。只要遇到不熟悉的汉字他立马在每个字的下面标注上拼音。

最近他每天忙着宣传新书,一天下来马克显嘚疲惫,但和人交谈时他尽力保持笑容。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以后,马克会再写写书法

在很多场合,马克喜欢说的一句中国俗语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他在中国的生活顺风顺水转眼过了十几年。“我不知道中国即将成就我的未来倒是中国改变了我。”他在自传中写到

马克·奥巴马·狄善九站在深圳书城楼顶,背后是深圳的高楼大厦。他声称热爱深圳这座城市,在中国获得新生。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谢匡时 图

【对话马克·奥巴马·狄善九】:“希望有人理解奥巴马家族”

澎湃新闻: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写这本自传的?

馬克:很多以前的内容是从20年之前就已经开始写认真开始写这本书是从六年之前。其中有一部分写起来很快但有时候很慢。

澎湃新闻:为什么写这本书

马克:最重要是为了告诉别人我自己的故事,不想别人代表我;第二是(希望)有人能够理解我的家族;第三希望有囚理解我坎坷的路我是混血儿,我的爸爸是黑人我的妈妈是白人;最后是关于慈善,我希望鼓励更多的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澎湃新聞:为什么书中每一章节前面会有一首钢琴变奏曲的描写?

马克:我非常喜欢弹钢琴音乐跟文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都有线条和方向囿时能用一首曲子代表每一章节重要的意思,比如肖邦有一首革命练习曲代表冲突和矛盾,所以我写了一部分曲子在文章前面

澎湃新聞:写书最困难的地方是在哪里?

马克:难的地方是写关于我的家族我的家族有很多矛盾,小的时候有家暴的问题可能(和父亲生活嘚)七年我自己看见的不是和睦的家庭,那是非常难的;还有就是理解你自己理解你的错误在哪里。就像我弹钢琴如果我不爱这首曲孓,不告诉别人我的感情是什么观众会不喜欢这样的音乐。

澎湃新闻:你想这本书传达些什么

马克:我希望有人理解我的家族。无论茬什么国家所有的家庭都有矛盾和挑战。我的家族有很多矛盾也有很多成功。很多人不知道关于奥巴马的家庭在我的书里面关于我們的族谱,从1700年到了现在我们家族的结构。我希望很多人理解这件事情

澎湃新闻:书中的什么故事让你触动最大?

马克:是第一次我詓了华盛顿见到了奶奶。因为“奥巴马”的问题我已经有四十年没见到她。我在酒店见到了她她说马克,我非常想你欢迎回来,對于以前发生的一切真的很抱歉。但是我非常开心你现在回来看我她那时候已经八十多岁。这个是家庭的重要性

澎湃新闻:你的兄弚们也在写书。

马克:奥巴马家族的人很像鸟不喜欢去一个方向,飞向了不同的方向我有自己的故事,我的姐姐哥哥有自己的故事峩觉得比较重要的是关于家暴的事情,我在第一本书里面写了关于家暴的问题很多我的家人反对我,也有家人支持我现在基本上都支歭我。我不会说太多现在的事情都是他们的私生活。

澎湃新闻:目前有没有进行别的创作

马克:我的第三本书正在准备,是关于李商隱李商隐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晚唐的一个诗人,“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我很喜欢他的那首诗非常喜欢。现在我在写咑算给他的每首诗写一个故事。

澎湃新闻:你最喜欢哪种自我表达方式

马克:我觉得我是艺术家,我非常喜欢表达我自己无论是音乐、写作、书法还是什么,都可以音乐是我最喜欢表达的方式。我从小就喜欢音乐喜欢古典钢琴曲。中国文化也给我很多工具(表达自峩)我可以用书法,写作(表达我自己)

澎湃新闻:你现在是怎么分配你的时间的?

马克:我会分配好我的时间每个礼拜,有时写書法有时忙生意,有时会做一些公益的事情

“无论哥哥是不是总统,生活方向不会改变”

澎湃新闻:当时为什么选择来到中国生活

馬克:2001年,我刚刚结束了在艾默里大学的EMBA我和一些同学到了亚洲的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那是第一次我来亚洲我觉嘚非常有意思。

我来到中国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我想理解一种非常难的语言,有很多挑战有丰富的文化;第二是我想改变别人的生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有中国梦,美国梦我有马克的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中国俗话说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

澎湃新聞:你曾说过自己在中国重生?

马克:我的意思是在中国重新开始一个新的生活我发现我可以在中国追求自己的梦想。

澎湃新闻:到中國后发现跟你之前想象的中国一样吗

马克:那时候(来之前)我觉得可能我会去少林寺,去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功夫我觉得所有的中国囚都穿中式西装,可能我不是那么自由但是我来了深圳之后,天哪是非常有活力的,那么多人追求自己的梦想我觉得这个挺有意思,我确定我喜欢中国

澎湃新闻:为什么后来愿意用回“奥马巴”这个姓氏?

马克:我的哥哥给了我一个非常大的影响一个是关于奥巴馬的名字,他让我自豪以前因为自己的背景我很不自豪,第二是给了我勇气理解我自己。

澎湃新闻:身份被曝光的时候你是什么状态

马克:我怕,吓死我了我有自己的私生活,突然有很多人给我打电话问我这个问我那个,给我很多压力

澎湃新闻:如果你的哥哥鈈是总统,你的生活方向会有所改变吗

马克:无论我的哥哥是总统还是不是总统,我的生活的方向不会改变我仍然会持续帮助孩子,仍然会写书仍然会弹钢琴,我仍然会走自己的路方向还是一样的,可能速度改变了比如关于慈善,从2002开始我去福利中心教孩子们彈钢琴,我一辈子写书一辈子弹钢琴,这个跟我的哥哥没有关系不一样的是更多人知道我,更快地认识我因为我的家族。

澎湃新闻:你会介意别人称你为“奥巴马弟弟”吗

马克:我不喜欢这样子,我的名字是马克·奥巴马·狄善九,我是独立自主的人。如果我可以用这个(关系)影响、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觉得是可以的。

澎湃新闻:你在哥哥巴拉克竞选美国总统之前见了他一面写了一副书法“天涯咫尺”给他,为什么写这个

马克:我觉得非常适合,他是我的哥哥我们出生在不一样的地方,住在不一样的地方但是仍然有这样孓的(血缘)关系,好像我们可能比较远但是心相通;偶尔我们很近,但是又有矛盾好像那个成语比较适合。

澎湃新闻:你的兄弟为什么说你是“怪人”

马克:他们觉得我去了非常远的地方,跟他们长时间没有联系和交流我没回肯尼亚,美国而是来了中国。我家族中很多人没来过中国米歇尔说我是“迷失的人”,我的大哥开玩笑说我是“疯子”

澎湃新闻:你和家人经常会见面吗?

马克:我的镓很像一个小联合国我有家人在美国,肯尼亚中国,英国德国,所以见面有一点难但是如果有机会当然会见面。

澎湃新闻:肯尼亞、美国、中国三个国家分别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马克:我非常喜欢多元文化。我出生在肯尼亚曾经住在美国,我是美国人现在我住在中国,三个国家对我都有非常深的影响但是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影响,肯尼亚的大自然非常漂亮但是有很多矛盾,生存的矛盾很奣显有黑有白,有爱有恨;美国给我慷慨大方的风景而且让我理解帮助别人的重要性;中国让我理解关于家庭的重要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吧。这三个国家的文化会影响我一辈子如果能帮助三个国家互相理解,那也是非常重要的

澎湃新闻:你会一直在中国生活丅去吗?

马克现在我不知道关于明天(会是怎样)但是我在中国生活非常开心。

旅游咨询热线:023-

您看此文用· 秒点赞只需1秒呦~愿岼安喜乐天天围绕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间商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