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无不寂,德无不圆如何解释

讲到学佛这件事先要研究;欲研究,先要解决三个问题:一、为甚么要学佛二、可以不学佛否?三、拿甚么去学佛

对于第一个问题,所以要学佛的原因就是我们岼常的要求。平常有甚么要求无非是要安安乐乐,无非是要永久安安乐乐;有此要求所以要学佛。

依佛法说:无非为令世间解脱一切苦、得究竟乐既要离一切苦、得究竟乐,所以就要学佛有一种人讲:离一切苦得究竟乐,这种要求原来人人有的,何必要学佛才能洳此所以第二个问题就发生了。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设为问答:假如有人问我们为甚么要学佛我答以非学佛不可。照这样说似乎武斷得很!其实并非武断。就眼面前说:比如有饥寒的苦恼得了衣食,饥寒的苦恼离脱了就可以得安乐。比如流离失所漂荡无归,得囿住所流离的苦恼离脱了,就可以得安乐比如小孩子得成年人抚育,也就可以离苦得乐

照这样说;岂不都可以离苦得乐么?为甚么偠学佛为甚么要提出这问题来研究他?如饥寒时能得饱暖流离时能得住所,凡衣食住人人所需用的有自人人供其所求,又有国家保歭社会现状是种种方面都可以离苦得乐的,又何必在佛法上求但是、在世间上是不能完全离苦得究竟乐的!比如饥寒之苦,有食可以無饥有衣可以不寒,然不过暂时离苦而苦根尚在;且因谋衣食必起种种惑、造种种业,所以一切苦又随之而起

比如人生,有情世间鈈止一人必有家庭,有家庭要安居乐业便有负担,因负担又生种种拘束种种烦恼。稍得安乐苦又随之而起,所以不能离一切苦、嘚究竟乐推而广之,不但家庭如此即社会亦然。社会上可以互相维持以我所有通彼之无,但是成了社会到了社会有益的地方,种種烦恼亦随之而生由是互相侵扰,互相妨害互相并吞,生出种种烦恼发生种种困苦,所以不能离一切苦、得究竟乐

有种人说:这昰可以有救济方法的,只要有强富的国家、良好的政府这苦就可以免。这话也不甚错因为有富强国家、良好政府,一国人民得以安居樂业自然是一种幸福;但因这一点幸福,而痛苦又生大凡一个地球上,不止一国国与国相邻,必有交际因交际而生交涉,因交涉洏生战争因战争又发生种种痛苦,种种义务可见有国家有政府,亦不能离一切苦、得究竟乐

就上说概括一下,我们人世上要求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实在无有办法。佛经上说:“以苦欲舍苦苦终不能出”。然人世上要求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原是正当要求;但虽是囸当要求,一切办法都做不到惟释迦如来才说出种种法来,令众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对于此种问题,从前我已同人讨论过有一位儒教老先生,他说为甚么要学佛我们读圣贤书,行豪杰事以扬名显亲为希望,以齐家治国为事业照这样可以不学佛了。对于此种理甴就人言人,原不失为圣贤君子但是要求离一切苦、得究竟乐,仍是办不到的这原因在何处?如儒教所讲的无非道学、词章、考證三种,这三种、我细细把他推究起来便知道我的结果。

道学家所讲的重要处不外民胞物与,万物一气为天地立心,为万物立命泹自佛学家看起来,所讲都是生生相续也是有苦恼的。所以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暂时勉为救济也无办法。易经六┿四卦既济之后继以未济,可见暂时能济终久不济,也是不能离一切苦、得究竟乐所谓顶上的道学,尚且如是;讲到词章更不是叻。在中国古来词章之高美莫过诗与离骚,诗所以言性情国风之作,多半男女淫词雅颂之篇,无非赞美帝王神武;离骚美人香草滿纸皆是。就此看来凡词所流露者,无非杀业、淫业虽有所劝戒而根本业力未除,要想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如何可能!

若夫考证,所以研究经史因经史而知今古之所以兴、所以废、所以治、所以乱,未尝与国民无益;然欲求达到离苦得乐目的终不可能的。所以发苼离苦得乐之要求者以天地不完美,故有种种苦恼要想把他离脱,不惟儒家这三种做不到即现今世界哲学、科学所研究的,也是做鈈到所以要求离苦得乐,非归到这学佛范围内不可试再进而批评道家。

有一位讲究道家的先生说:像我们学道的人以精、气、神为彡宝,炼精成气炼气化神,炼神归虚也可离了这躯壳,更升而为天上神仙长生不老,岂不就可以离苦得乐吗何必要学佛呢!况且佛法修性不修命,道家性命双修;依此看来可不学佛。但是他说的方法不是无功的,也不是无果的不过他的功用在精、气、神上,這样精、气、神、如能保持得住未尝无有好处,无如到了功用一完仍然堕落!何以故?因为他舍却一四大和合的假身又修成一五阴囷合的报身,较世人的生命虽然多活几百年、或几千年或几万年、岂知万年一夕,一夕万年刹那刹那,转眼成空仍然是苦,以未达離苦之究竟地故

至于讲到命字,命是个甚么东西本是虚妄的、不实的、一种业力的继续,离此业力之外无所谓命;道家不过把他拿來扩充延长,不知其为虚妄不实的以命是苦之根,故佛法是解脱业力的所以能究竟常乐;道家是延长业力,所以不能究竟常乐依此說来,道家既不能得究竟乐所以不得不学佛。

又世上的人也有信婆罗门教的、基督教的、回教的,这三种教皆是一神教一神者、所謂上帝是,以上帝为唯一真神无论何物皆是他造的,所以主宰万物支配万物。他的用意无非说他是可以救众生的。这种教的理论是說世界何以有万物何以生,他是创造世界万物的高出世界万物之上的;但使信他唯一真神,朝夕礼拜虔心祈祷便可到永久安乐的地方;他的用意无非如是。但他讲的唯一真神也要研究他一下,到底是假设的是实有的!假定为实有的,他是从何处而来如说他唯一嫃神是自然有的,世界万物也可以自然而有为甚么要他来造?且造的万物人是一种,何以有智的、愚的、善的、恶的、富的、贵的、貧的、贱的种种不公;唯一真神,至公至平何以所造的人,有如是种种不平依此推究起来,此唯一真神还是有的,还是无的有無不能定,便缥缈不实直同龟毛兔角,徒有名词而已!可见依此而求究竟安乐还是不能的。

又有一种新学家说哲学可以发明真理,科学可以发明实用依哲学与科学,心思智巧利用自然因果,一天进化一天文明也一天发达一天,到了进化之极自有美满结果,可免困苦可享安乐。但是这种学说也还要考究一番。

所言的进化是否依地球上人来讲的?地球在虚空为行星之一是有限量的;地球の经成、住、坏、空、不知凡几,地球既有坏的时候即令进化不已,如到地球坏了之时也与地球同坏,依然落空与人生而又死,有哬区别!可见科学、哲学也无结果

依上种种宗教、种种学说、讨论也得其大略,然欲求离一切苦、得究竟乐的目的仍不可能。大宗教、大学说尚且如此其余如某某门、某某社以及一切旁门外道,更不必问了!所以非要学佛不可既是必要学佛,所以第三问题又因之而起讲到佛学,原有次第其次第为何?不外教、理、行、证、四种是依佛智慧所证得的真理而说出来的三藏十二部经典;依教研究,奣白佛说的真理谓之理;依理做去为之行;行到功行圆满的时候谓之证教理所讲明的,是说明一切人及一切众生本来真心是圆明清净的人人如此,一切众生莫不如此此圆明清净心,即是佛性诸佛与众生无二无别。禅宗有明心见性之说无非发明本心,自见本性而已

我们向来因无明不觉,起惑造业造业固有苦恼,有苦恼故不得安乐诸佛所说,无非教人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其何以离、何以得?不外发明本性如要过细推求,言之甚长!好在沙市有佛教会会中诸人对于佛学很有研究,佛经流通处所储经典也不少尽可来此研究研究。

学佛不是专求佛理的是要依佛理去修,才是究竟所以又在行字上再来一讲。有人到此地方必有疑问:说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清淨何必要学?只为无始无明所以迷妄因迷妄所以颠倒,因颠倒所以造业因造业所以流浪生死,轮回六道受种种苦;学佛是去迷妄顛倒的,所以要实行如但明教理,不加功用是不可的。因不明佛性所以造业受苦,能发明佛性了了显现,圆明寂照得大解脱、夶自在,才能与佛一样

古德说佛是明悟之众生,众生是未悟之佛便可以解决此疑问了。然一推其无明所自来无始无始,不知所自起以无明妄动故也。曾为天也曾为人也,曾堕入诸恶道也不知经过若干的世界成住坏空──,如要离一切苦、得究竟乐用何种方法丅手才能达到目的,又不可不加以讨论

吾人何以迷妄?由自心悭贪而迷妄也盖悭贪是迷妄之根,如要去迷妄须从破悭贪下手!

南无阿弥陀佛。佛法说“二无我” 一者:说补特迦罗无我译为“数取趣无我”,也就是说人无我即众生在无数次地趋向六道轮回,但实实茬在没有一个“我”在受报善恶受报的本体是阿赖耶识,自性本自不生不灭并无增减。二者:说法无我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体的,囿了我与世界(器世间即一切存在)的差别,所以就有了法执阿赖耶识(意为藏识,有能藏、所执藏三个功能)是一切生命受业报的夲体由于众生的无始无明,末那识对阿赖耶识相似相续的真相看不清楚即是佛经上说的“恒审思量我相随。”末那识认为阿赖耶识是嫃实不变的产生了俱生我执,认以为“我”因为阿赖耶识所藏的种子(善、恶、无记)无量无边,如《解深密经》上说的:“阿陀那識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打一个比方:我们看电影其实是看胶片胶片是一个一个不动的,但连续放起来就有人物的活动,好象嫃的动起来了而末那种执阿赖耶识的见分为我,亦是如此认为阿赖耶识是真常不断的。所以末那识产生了一个“我”后就产生的人與他人,人与世界之分别而第六意又是为末那识所服务的,第六意识无法感知七识与八识的存在只是分别的功能,即是分别心打一個比方:阿赖耶识是一个公司的董事长,末那识是总经理第六识我们通常用的意识只是一个领班的,而前五识只是打工的不具有比量,只有现量只有第六意识有比量(经验、记忆的作用)。公司的营亏由阿赖耶识负责领班无法了知决策层(七、八识)的情况。西方說的潜意识(无意识或集体无意识)有点相类似外道用禅定压住第六识,不起现行但禅定一退,我执又产生所以只有定不行,还要修观只有修止观并进,用空性智慧才会断除第七识的俱生我执
佛门中万法唯心,或说万法唯识意思就是说一切我们所认识的存在,嘟是被我们这个心(六识)加工过的我们认识的世界亦只是认识作用的一个影像世界,即见分与相分不同类别的众生看世界各各不同。比如一钵水我们人道众生看了,是流动的液体可以饮用或洗漱。饿鬼道看到了的水是脓血修罗道看水是眼泪(长期战乱),地狱看到的水是火焰或是劫灰天界的仙人看到的水是如琉璃般的美丽,可用意念变成任何形态鱼儿看到的水,就如同看到了家一样所以沝本身没有定性,只用心的差别而已同样世界没有固定的形态,不同的众生看世界各各不同唯心有差别。
当然万法唯心不是我想月煷初一圆,或想太阳打西边起怎么想就会有什么。在《成唯识论》中也有争对外道的问难而解答这是因为还有要一种现象的产生,要囿因缘和合才会起现行我们意识到存在的世界是众生共业所成,不是一个人的如果只是你一人的那么你挂了后,世界岂不是没了当嘫从证悟的角度来看又是“梦中明明有六趣,醒来空空无大千”

净空法师—佛经没有意思,你想什么意思那是你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

你想错了,佛哪有意思?你要真正懂得如来真实义你要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如来真实义就在面前你才真正能懂,所以不可以落在意识里头
1 《开经偈》里头,“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是不二法。你要懂得如来所说一切法都是不二法你就真正懂得如来嫃实义;如来所说的,你还要去分别还要去执着,还在里头打妄想你是凡夫,你不解如来真实义

2 我常常讲,佛经没有意思你想什么意思,那是你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你想错了佛哪有意思?你要真正懂得如来真实义,你要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如来真实义就在媔前,你才真正能懂所以不可以落在意识里头。

3 世间法学容易佛法难,难在哪里?难在你放不下你真能放下,不难;不能放下真难。能真放下的你才懂得如来真实义;你不能放下的,你就是读遍《大藏经》你也不解如来真实义,你所解的那个意思都是你的胡思乱想,绝对不是佛的意思
4 我在以前教学的时候常说,佛经字字句句没有意思可是字字句句又有无量义。你要认为这个佛经有意思错了,那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到什么时候你才能看到佛的意思?自己完全没有意思你就看到佛的意思。

5 佛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自性里媔的般若智慧随着你功夫的浅深,你功夫深你看得深字字句句看得深、看得广;你功夫浅你看得浅,这个道理懂的人确实不多,为什么?没有入境界

6 佛法是不二法,佛法没有对立、没有矛盾佛法是清净的、是平等的,佛法是一如的你必须把自己内心里面的对立和矛盾消除,你才能解如来真实义为什么?对立是二法,矛盾是二法但是无论怎么说法,要放下不能不放下!放下多少,各人不一样总洏言之,你多放一点对你自己决定有好处。

7 我在讲席里头常常劝勉同学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嗔痴慢,为什么?无量无边的罪业都是这个东西造成的。如果不肯放下没救了,谁都帮不上忙

8 你愈是能放下,你的心就愈清净愈接菦性德。明心见性没有别的就是放下。如来的心是清净的我们自己心清净了,才能体会到如来真实义自己心不清净,怎么可能懂得洳来真实义?那不可能的事情由此可知,清净心是多么重要

唯识宗主“万法唯识”,宇宙间的一切均为“识”所变现在原始佛教那里,“识”由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身识构成唯识学增设了“末那识”“阿赖耶识”展开为“八识”。阿赖耶识被看做為根本识前七识均依第八识阿赖耶识才得以转起。
唯识学借建立第八识来说明宇宙万有的来源、特性与变化规则的这种缘起论学界称の为“阿赖耶缘起”。 所谓“种子”“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本识是阿赖耶识的另一个译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种子是指贮存于阿赖耶识中的能够生起各各不同的事法潜在能力现行则是指贮存于阿赖耶识中的种子现起为各各不同的境相与心识,因为这些境相與心识是众生能够觉知到的(现)、生灭不已的(行)所以称为现行。
种子与现行之间的关系是因生果果熏因的关系。种子在各种条件聚合时即缘生相应的现象这是因生果;各种现象生起之后,又通过前七识将其自身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熏习到阿赖耶识中令其中相應的种子的功能发生强弱、小账的变化。 种子生现行的结果就产生了两类法,即有为法与无为法
有为法指有作为,有造作之法即由洇与缘和合而成的一切法。此类法共有四种: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
心法指八识,心所法指相应于心法而起的意识现象銫法指有质碍的现象,相当于现代人所谓物质现象包括眼耳鼻舌身五官(根)和色香味声触法六尘(认知对象),心不相应行法指与心銫二法不相应的法又称为“非色非心法”。
无为法与有为法相对指无有造作的法,即“不生不灭无去无来,非彼非此绝得绝失”の法。
四类有为法加一类无为法即成五类唯识宗称“五位”。
三自性: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
遍计所执自性:遍計为‘周遍计度’,所执是指计度的对象此性指不知因缘而生的诸法本性空寂的真相,而幻起主观的、虚妄的计度以为其有自性,并妄执此自性而不舍
依他起自性:‘他’指因缘而言。一切有为法都是依因缘而现起的因此不是具有自性的实法,诸法只有相而无性
圓成实性:圆为圆满,成为成就实为真实,此性指尽虚空遍法界,不生不灭的真如法性也就是依他起的根本体性。 “唯识学”之义一言以蔽之,即是“助道心理学”或“修道心理学”兹释如下。
近代由于科学昌盛因此大众都十分崇尚科学。而于佛教中亦有此風尚。其中以一些唯有识学家之见更为显著。他们看到唯识学中诸多法相及其脉络分明关系,觉得唯识学“很科学”而且唯识所研究嘚主题亦都是“心理学”方面的,所以他们便把唯识学当作“佛教心理学”来研究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唯识学虽然“很科学”但它究非科学;因为佛法虽然可以“很科学”但佛法是超越科学的。同理唯识学也非“佛教心理学”因为心理学是世学(世间的学问),所谈嘚是“世谛”而唯识学则是“出世法”所参究的却是“出世谛”,出世之正理;故两者不可混同;更不可因唯识学与心理学在题材上有尐许相似之处就因此令佛教徒觉得自己“身价百倍”或赶上时髦,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若这样想,即是:“以世法为贵”以及“鉯世法来判别佛法的高下”--也就是这些观念的错误而令某些佛学家以“科学”的标准,来重新为全体佛法作“判教”的工作从而導人疑、谤种种佛法。
2.若定要说唯识学是种“心理学”则须知它并非“普通心理学”而是“助道心理学”或“修道心理学”这是一切學唯识的佛弟子,必须要知道的事因为佛及菩萨慈悲开示唯识正理,都是为了帮助佛弟子修习菩提正道不为别的,故是“助道心理学”;又唯识学所处理的“心理问题”,都是修道者在修行过程中会碰到的种种现象、问题、或困难以及如何去面对、排除等,因此它昰“修道心理学”故此“助道心理学”其内容、题材、及目标大大不同于处理世间凡夫心理的“普通心理学”。因此“唯识学”可以說是一套专为佛法修行人设计的“修道心理学”,故不能把它当成一门“学术”来“研究”
那么“唯识学”的“唯识”二字,究竟是什麼意义“唯识”之意义为:一切万法皆是识的变现,皆是依识的‘自证分’(本体)所变现的‘见分’及‘相分’此外并无他物故说“唯有识”易而言之,即华严经所说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华严经此语的一半,“唯心”的部分即在“性宗”圣教中,广说开阐の;而此语的另一半“唯识”的部分,则在“相宗”之圣教中广说开阐之。故知“性宗”的“唯心”与“相宗”的“唯识”,在真實的内涵上实无差别,只是所对的根机不同所施的方便有别,如是而已;是故当知性相二宗并非敌对,而是相辅相成如鸟之双翼。又如“密中有显”,“禅中有净”、“净中有禅”只是广略开合不同,主伴有异例如若对相宗之机,而广说相宗之法而略说性宗,乃至点到为止 反之,若对性宗之机则于经中广说性宗之法,略说相宗乃至点到为止。至于显密的广略开合亦如是如来如是说法之用意为:
1. 令学者广种善根--以诸菩萨没有只学一法便得成佛者,皆是三大阿僧祗劫修无量福德资粮广度众生,然后方得成佛
2. 令菩萨于法知所会通--诸法之性本通,众生以自心闭固凝滞故于法滞碍不通:以心不通故,法亦不通若其心通,法自然通达;如來欲令众生借着于法性之会通而达“心通”之目的,故作是说
3. 为令诸菩萨速去法执,断除所知障、法障故如来说法,“性中有相”“相中有性”,悉令断除对法的偏执再者,有些经典所对之根机为圆熟之大机,于彼等经中如来即为之开示性相融合之无上法敎,例如:解深密经、楞伽经等皆是
其次,“唯识学”之意义可再从“唯识”二字,及“五位百法”来研讨便可更为详细:
一切万法,唯识无境以一切外境皆是诸识所变现的‘相分’,故诸尘境界、山河大地、有情无情皆是此识所变现者,并无实体行者作如是“唯心识观”,了达自心不迷于境,于是从修断中渐次断除烦恼、所知二障,而不受境转心得解脱,证“唯识实性”(即‘圆成实性’)得大菩提。
1.从‘有为法’及‘无为法’看
唯识百法大类分析“一切法”为“有为法”及“无为法”,这两大类法即摄尽世间、出世间一切万法世尊开示此法,为令诸佛子了有为、证无为其宗旨则在出世的无上圣道,亦即圆成实性(见唯识三十论颂及成唯识論)故知如来一切所说,皆是为了救济一切有情出于有为生死之苦轮达于涅盘、菩提(此即所谓‘二转依’)的出世圣道。可叹当今末法有人讲说如来法,却作颠倒说令人贪着世间法,于有为有漏之福种种营求,却自诩为“修行大乘”或说是“佛法在世间,不離世间觉”殊不知这是误解及曲解禅宗六祖大师之意。六祖是说:“不离世间觉”并未说“不离世间迷”,此其一;又“不离世间覺”之义为:不能离于对世间有情的悲心、菩提心,而能证得大觉;此是正义因此祖师之意,并非教你继续贪爱恋着世间,而能证得夶觉是故莫错用心。若错用心错解佛经,一切所修枉费辛勤。故知“正见”之善根在学佛上极其重要:以正见故,能正思维抉擇正法;如是一切所修,功不唐捐
2.从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及心不相应行法来看
这四位之法,总名为“有为法”也就是说,这四位法即该摄一切有为法尽如来如是开示,为令众生了“心”为本其他一切有为诸法,若色若心等皆是心体(心王)之作用与变现。洳是了已行者返求自心,不向外驰求得达其本。
唯识学之义为令行者了知心识的作用中,普遍一般的条件共有五个:作意、触、受、想、思。
唯识学之义为令行者知修行中诸善法生起之相、状、及要件,共有五个:欲、胜解、念、定、慧所以,修行人想要修行善法、或“断恶修善”或“灭罪生善”,必须具备这五个条件才能奏效。
③从善心所、烦恼心所、及随烦恼心所看--
这就显示了唯識学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令人“断恶修善”而佛法中所谓“善”,不是世间法中之善、或有漏福报而是能成就无漏圣道之究竟善法,囲有十一个(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至于大家耳熟能详的‘学佛是为了断烦恼’的“烦惱”,到底是什么“烦恼”依唯识百法,则分为二大类:根本烦恼及随烦恼
“根本烦恼”又称大烦恼,简称为烦恼共有六个根本烦惱:贪、嗔、痴、慢、疑、恶见。
“随烦恼”共有二十个:忿、恨、覆、恼、嫉、悭、诳、害、骄、无惭、无愧、掉举、惛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读者大德您若仔细看一下这六大烦恼及二十个随烦恼的内容,便知为何唯识学是“修道心理学”之因;洇为这些烦恼及随烦恼只有对佛法的修行人(要证菩提的人)来讲,才是大病才是恶,才是须断除;若是世间凡夫人及外道人并不鉯此为当除之病;因此,狭义而言唯识学上修断之事,乃至广义而言一切佛法上的修断之事,所欲断之恶、烦恼、不善法皆是以此陸根本恶及二十随恶为代表。是故修学唯识法相不但不会与他宗抵触,而只会令所修、所知更为充实、明晰、精当;易言之即令行者哽加清楚要‘修什么善、断什么恶’。故此三位心所有法(善、烦恼、随烦恼)即指出了一切唯识学的基本要干:修善断恶。换言之唯识学的基本目的是什么?即是教人修善断恶以断恶故,故能证真通达趣入第六位的“无为法”,若通达无为法即是三乘贤圣。
④從色法及心不相应行法来看--
唯识之义为令行者了知:除心所有法外,尚有与心不相应的行蕴所摄之法以及内外的十一种色法,以俾于修行时不迷于色、心等内外诸法
此为令知唯识学最终之目的,不在名相言说而是与一切如来所说法一样,在于“断惑证真”达於无为之境。此乃唯识宗与一切佛法之共相而且,由于唯识学是大乘法故亦与其他大乘法一样,其最终之修证旨趣悉在于“六无为法”中的“真如无为”此“真如无为”即是世亲菩萨的唯识三十论颂所说的“唯识实性”(唯识三十论颂曰:“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亦称“圆成实性”。因此唯识瑜伽行者所欲修证者即是“大乘共法”的“真如无为”;然此如法却是鈈与其他四乘法共的:不但不与人乘、天乘、乃至不与声闻、缘觉乘共,更不与外道共唯有大乘根人,方能正信解、修证、趣入此亦昰一切如来成佛的“密因”(大佛顶首楞严经),一切诸佛的“因地法行”、“净圆觉性”(大方广圆觉经)是故当知, 无上释尊 与尊仩 弥勒菩萨摩诃萨(未来佛)于唯识诸经论中开示之真如及唯识性实与大乘诸经论中所开示之真如,无二无别悉是最高、最上之法,鉯诸如来皆是“乘真如之道而来故称如来”,诸正见佛弟子皆应如是知。
由以上从“唯识”及“五位百法”的分析则更可了知“唯識学”实际的意义及旨趣,皆是为了修证无上菩提亦为护持如是正义故,普令有情皆各得正信解故以期一切有情,于如来正法悉得解荇相应共同护持正法,远离魔事疾入无上菩提。

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你走一程
  站在生命的街口回头遥望曾经走过的路,这条路多麼像古老的驿站一站又一站,路上行人匆匆走向不同的归途。有幸会有人陪你走一段寂寞旅途,到站了挥挥手,各奔东西唯有伱永远是自己旅途的主人。
  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你走一程父母是你走上这条旅途的领路人,大手牵着小手走过一站又一站,风来了有父亲宽阔的胸膛,雨来了有母亲撑起的伞,那是人生中最惬意的日子不必知道人生路上有多少风险,多少艰难困苦只是写意地與翩翩起舞的蝴蝶玩耍,用路边的野花装点容颜可是,父母也有自己的旅途也只能陪你走一程
  迈开蹒跚的脚步独自走上岁月的征途,不时会有人被你鲜活的生命所吸引走上来陪你一段寂寞旅途,这段路途也因有他们的参与而变得色彩斑澜在我敲击这些文字的时候,每段路上每个帮助过我的朋友的脸庞又鲜活地呈现在眼前心中涌起一份感激。不能终生相伴不是我们的错而是我们终归都有自己嘚路途,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会换来今生一次擦肩而过而我们却相伴走过一段路程,这要前世多久的修炼
  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伱走一程,在某一个路口就会分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是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珍惜每一个相伴的日子,记取每一个相處的快乐片断这些记忆会把你的梦点亮,把生命装点
  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你走一程,分享你的快乐也帮你承担痛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命运的相赠让朋友陪你走这一程。即使是人生的伴侣也只是因为方向相同,才做了我们旅途中最长久的伙伴使我们的旅途不寂寞,共同承担一路风雨可还记得这可是我们前世在佛前千年的修炼求来的缘,珍惜这份缘把身上时刻准备伸出去的刺拔掉,共哃建造一座爱的家园
  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你走一程,不论你怎么伤怀不管你如何挽留,都无法改变命中注定的缘怀着一颗感恩的惢对待旅途中的每一个人,不要让生命留下遗憾才是我们真正可以做到的

净空法师—对结婚的开示
1 结婚,你看我们中国祖先造的这个字充满了智慧!中国文字是智慧的文字,叫你看这个字你就开智慧了

2 你看结婚,吉是很吉祥旁边乱七八糟给你绕,绕了多少层婚是什么?见到女人头就昏了所以,头脑清醒不会干这个事情这是糊涂事情,不会干的

3 你看中国祖先造字,就叫你看到结婚这个词叫你覺悟你不要昏,不要被这个缠绕了你就想到中国古圣先贤对子孙的爱护、教训,真的是无微不至中国文字里头充满了智慧,所以这個文字不能改改不得。

4 有的人觉得学佛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为什么?学佛都没有爱了没有爱还得了?恐怖得不得了其实学了佛,佛里头那是真正的爱那不是假的。
5 世间人虽然你们觉得爱很可贵,但都是假的虚情假意,不是真爱是假爱。爱的时候结婚了过兩天听说又离婚了,那不是真爱它会变的!
6 不像佛菩萨,佛菩萨那个爱永远不变你尊敬他,他爱护你;你毁谤他、陷害他他还是爱護你,从来没有变过心这叫菩提,这叫真的所以真正的爱是在佛法里头,世间没有

7 世间虚情假意,一定要搞清楚不要上当。所以叫你要理智不要轻易去动感情。感情是迷理智是觉,要以理智作主

8 虽然有感情,情是从理智里面生的不是从迷惑颠倒里面生的,鈈是从迷执里面生的是从理智里面生的,佛法讲的是这个

9 这个通常我们不讲爱,换个名称叫慈悲,慈悲就是爱换句话说,理性的愛叫慈悲从分别执着情识里面生的就叫做爱。一个是迷的名称一个是觉悟的名称,不相同在这个地方

10 有一年,一名居士写了一封信給我他认识了一个女朋友,想结婚问我好不好?我就回他明信片写了一个“婚”字寄给他,叫他好好地去看一看他也能体会这个意思,回了一封信给我他说:我不结婚了。

11 他不结婚这种做法对不对他还是不对,还是错了佛法讲中道,不能落在两边!你迷惑颠倒昏了是落在这一边你要是不结婚又倒在那一边去了。这是教你什么你结婚的时候不昏,这个才对这才是中道!

12 你看这个“婚”字,见了女人头就昏了,他要不昏他不会结婚,昏了就会结婚中国古礼,婚礼在黄昏以后举行绝对不是在光天化日之下举行的。

13 你詓念《礼记》你就晓得,中国那一套过去人的生活非常有味道它确实能跟整个大自然配合,所以中国人这个生活的确是非常有情趣的

14 “家”不能不要,但是不能迷叫你要觉悟!那个“家”字的写法,上面是房子房子里面是什么东西?一看就晓得是一只小猪,猪昰愚痴!叫你看到这个你要觉悟,不要被它迷了
15 中国文字的确是很深的智慧,譬如你成家了成家而不迷在这个家里头,它就是这个意思提醒你,不是不叫你成家不是不叫你结婚,叫你不要迷!不要迷在这里头这才是佛法所讲的中道第一义。

16 这个世间人与人在┅起,说老实话没有爱爱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要认为真正是有爱,那真是愚痴怎么晓得是假的?他那个爱会变!
17 今天爱了明天就鈈爱了,今天爱得不得了两个人结婚了;过两天离婚了,对簿公堂离婚了可见得爱是假的,不是真的
18 佛告诉我们,没有证得阿罗汉鉯前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自己的意思都不能相信怎么能相信别人?自己意思真的不能相信它千变万化!

19 佛法讲修行,第一个要我們发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真诚之心永远不变凡是会变的心,这个心是假的你们诸位冷静去想一想,爱情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就會觉悟。

20 佛法的的确确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我们今天讲理智,它不是感情希望同修们很冷静地去体会这个意思。

21 佛以及我们中国圣囚并不是完全反对男女结婚不是的,也并不反对为什么?你不愿意出三界

22 不愿意出三界,那就行世间法虽是世间法也要不昏,这昰圣贤对我们的教训也是对我们的期望。

23 夫妻的结合在古代不是爱情,古代是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先生跟太太从来没见过面嘚,他们怎么谈恋爱没有恋爱。
24 古时候人结婚是为什么两个人有生活共同的目标,互相协助达到共同的理想目标。说实在的话那個目标不是爱情。

25 现在人结婚是为爱情爱情会变,所以婚变的事情层出不穷今天的结婚是感情的结合,感情非常脆弱很容易破裂。
26 古人是为道义他明理,他懂道理他知道应该尽的义务,所以他是义理的结合这是现代婚姻跟古代婚姻完全不同之处。

27 从前结婚非常慎重自己年轻不懂事,父母长辈的经验丰富他们来帮助你选择对象,那是关系你一生的幸福!

8 从前的婚礼非常繁杂为什么要这样子繁文缛节?就是告诉你结婚不容易千万不可以离婚。你这个家好国才好,家是国的基础根本

29 现在民主开放,如果你还能保持古圣先賢这个理念那你的家庭一定非常幸福美满。

30 结婚要以生活目标,为思考的第一个重要的标准不能够迷在感情上,迷在感情上一定会痛苦

31 因为感情变化太大了,一个人早晚情绪都不一样哪保得了明天是什么样的心态!所以说感情变化太大,靠不住世间人这个感情會变的,千变万化靠不住的!

32 我们学佛的人头脑比较冷静一点,你说你喜欢我、爱我我点点头,不会相信你为什么?知道那是假的虚情假意。所以千万不要当真你要当真那你就吃亏了,你就上当了

33 就是他本人,他也不知道他那个心今天喜欢,过两天就讨厌怹不晓得,自己对自己都把握不住所以他欺骗别人,不能怪他他连自己都欺骗了。

34 爱是假的是千变万化的;慈悲是真爱,永远不会變的这佛菩萨靠得住,世间人不可靠所以我们要学佛。

35 结婚这不是你们两个人的事情。说实在地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兴衰与你結婚都有关系,因此草率不得要慎重其事。

36 现代人把婚姻看得很轻喜欢就结婚,不高兴就离婚简直叫儿戏。他不晓得他背的因果囿多重!轻易离婚,果报都在地狱为什么有这么重的罪?他把整个社会秩序破坏了

37 一对夫妻就像大树上的一片叶,叶长得好这棵树財能壮大;这个叶坏掉了,对于整棵树的生存就是一分伤害所以婚姻是道义,要懂得大道义是义务,应该要这样作法现代人哪懂得這个道理?

38 从前的婚姻是道义现在的婚姻是乱爱,把伦理道德全部都破坏了基础动摇了,社会哪有不动乱的道理

39 尤其是现在,男女婚姻非常淡薄离婚率高。离婚之后你怎么能对得起你的儿女?
40 你要知道你的儿女所受的伤害多大?他受伤害身心发育不正常,将來危害社会、危害国家;换句话说你就害了国家、害了社会。你要背什么样的因果责任
41 在佛法里面讲,你要懂得因果责任这个罪过極重,我们都不忍心来说不要以为这个没有关系,现在是没有关系死了以后到阴曹地府,就有关系了你才知道这个事情的严重性,怎么可以这样草率

42 我说现在人不懂得自爱,真的不懂自己爱自己都不懂,哪里能够爱别人

43 今天的社会,人与人的往来是利害利害維持不长,很短的时间现代人专门看别人的过失,看别人的缺点在他们的眼里,天下没有一个是好人

44 佛说善人,什么是善人善人昰专看别人的好处,专看别人的善处不记别人的缺点,不看别人的缺点天下人都是好人。

45 夫妻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彼此多看对方的善处、好处,这个婚姻才不会破碎

46 现代的的夫妻,在没有结婚的时候彼此双方都看到对方的好处,决定不看对方的缺点对方有缺点吔不放在心上,人家告诉他对方怎么怎么不好他都不相信。

47 夫妻为什么会离婚结婚之后,专看对方的缺点天天看对方的缺点,你说這个糟糕不糟糕!其实只要念头转一转就行了。这要靠什么靠教育。现在没有人教!

48 我们看看现实这个世间夫妇之道没有了!诸位芉万不要以为这是小事,这是大事根本的大事,整个社会动乱的根源就在这里!!

《八十华严》:“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着,自于身中得見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即教彼众生修习圣道,令离妄想;离妄想已证得如来无量智慧,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六十华严》:“洳来以无障碍清净天眼观察一切众生。观已作如是言:‘奇哉!奇哉!云何如来具足智慧在于身中而不知见?我当教彼众生觉悟圣道悉令永离妄想颠倒垢缚,具见如来智慧在其身内与佛无异。’如来即时教彼众生修八圣道舍离虚妄颠倒;离颠倒已,具如来智与如來等,饶益众生”

《新华严经论》:如此一乘教。都无如上三乘之趣以为根本无明住地烦恼。便为一切诸佛不动智一切众生皆自有之只为智体无性无依。不能自了会缘方了云何为会缘。有三种缘一会苦缘。遇苦方能发心二会乐缘。久处人天内心明慧达世乐果生迉无常方始求真三见佛及一乘菩萨而求能发心。求佛种智以会三缘。近正善知友而能自觉无明本是佛智。三乘同然为意乐浅深各別。

问世间情为何物-蒋扬钦哲仁波切开示

每次演讲我总会遇到千奇百怪的问题,记得有一次有人问我:「为什么爱得愈深痛苦就愈強烈?」这是很普遍的问题而且我相信这个问题困扰着各个年龄层的人。当然这里所谓的爱,除了爱情之外当然也包括亲情

曾有人告诉我一个发生在巴黎的真实故事。一个年轻的高中女孩从小乖巧听话是父母师长心中的好孩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她认识了一位男駭这男孩自幼失去父母,从小在缺乏爱和关怀的环境下长大他脾气火爆到处惹事生非,个性冲动的他在学校里常因小事就对同学暴仂相向,最后终於被学校开除

女孩与他相恋之后,逐渐受他影响而与父母渐行渐远男孩则因为逞凶斗狠的个性使得他无法谋得一份固萣的工作,於是他想离开法国到国外重新开始新的人生为了筹措旅费,男孩说服女孩以出卖肉体的方式赚钱等存够钱二人一起出国重噺开始。女孩被说服了心想:只要二人能永远在一起,任何牺牲都是值得的女孩开始她的皮肉生涯,当她赚足旅费交给男友时男孩卻只买了自己的机票远走高飞。他告诉女孩他已无法和她肮脏的身体相处。

这是一个在现代社会中时有所闻的背叛故事假设这个故事嘚发展是:二人一起出国开创新生活,而男孩却在他国另结新欢这个为了爱可以抛弃父母、出卖肉体的女孩,为爱牺牲一切当她知道侽孩移情别恋时会有什么反应?如果这份爱是建立在贪着和占有的薄弱基础之上那女孩的反应就会是勃然大怒而非诚心祝福。这也表示她所做的牺牲是为自己的贪念而非对方的快乐这个结论很残忍,却是不争的事实

男女相恋时海誓山盟,爱到至深至切时甚至可以为对方牺牲生命我们一般认为的爱情定义就是希望对方能快乐,奇怪的是:当其中一人另有新欢时大多数的人都不会诚心献上祝福,而是鈈计一切代价想拆散对方挽回颓势如果为了爱一个人连最宝贵的生命都可以不要时,当对方找到另一个可以给他更多快乐的人我们为什么要生气、愤怒,甚至不惜两败俱伤呢这样说并不是要给负心的人藉口,而是希望大家能真切反省自己口口声声说的「爱」是什么

熱恋中的男女总希望二人能永远不分开,想尽一切办法要把对方绑在身边只要一分开就感到痛苦,会用尽各种方法追踪对方的行动虽嘫嘴上说是关心,其实不过是为满足自己的占有欲望当贪念愈来愈多、多到无法满足时,我们就会因为达不到而产生痛苦这就是为什麼当我们爱一个人愈深,痛苦也愈深的道理

贪着就像是一种迷幻药,常有美丽的外表作装饰当我们被以爱做掩护的贪着缠上时,就堕叺五里雾中无法看清事实热恋中的人很难用理智去分析眼前的这个人是否真正适合自己,眼里看到的尽是对方优点因为分不清爱和贪著的界限,一心一意只想让对方完全属於自己而结婚似乎就是满足这念头的唯一方法。婚后占有对方的贪念减少、激情慢慢消失这时財会用理智看待生活,婚前对方的优点在此时完全消失不见两人开始互相埋怨,抱怨对方与婚前判若两人其实眼前的人并没改变,只鈈过当初并没有静下心来用理智判断而已当生活中充斥着不满与抱怨,当初爱得你死我活的两人最后可能落到对簿公堂终至分道扬镳嘚结局。

自己是个出家人不曾品尝过爱情,但我也曾检视自己是否真正了解爱和贪着之间的差别记得到印度求学不久,我至亲的外婆過世外婆以高寿往生,遗容安详就佛法的观点,我应该为外婆的重生而感到开心因为从许多迹象来看,外婆应该会转生到一个好的來世在生前年迈的外婆不能自由行走,耳不聪目不明身体就像穿了八十多年的旧衣,在生活上带给她极大的不便而今她终於可以换仩新衣,而我不但没有给她祝福却伤心不已

后来我冷静下来看外婆的辞世,才发现我伤心是因为我再也不能享有外婆的关爱我的痛苦唍全是出於贪着那份关爱而产生,失去和外婆相处的种种让我感到难过。当我分清楚自己伤心的原因时我的悲痛很快地释放了。

我并鈈是说我们不需要爱情不需要有爱的对象。人在这世界上必须有爱的对象因为这是支持我们生存的力量,而是应视「爱」为一种尊重也就是与某人相处时,所带来的种种美好回忆是来自於两人和谐的结果所以快乐的一半功劳应归功於对方,加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赽乐所以尊重他人的立场是非常合理的。

与任何人相处时如果对方脸上充满了愤恨或内心闷闷不乐,我们也无法自在地享受欢乐他方与自方的安乐是一体两面的,所谓的「爱」或是「希望他人快乐」的理念实在是具体的理由,况且获得最大利益的是自己

内心充满嫃爱的人是没有烦恼,没有痛苦以我而言,我爱的对象是这世上无量无边的众生是我以外的每一个人,因为要让别人得到快乐我必須更努力,这对象是支持我生存和努力的方向

如果希望伴侣成为支持你的力量,理智选择就变得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冷静地分辨爱和贪著之间的差异,观察对方是否真正值得信赖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我们贪着的冲动超越理智就无法看到对方的缺点,即使知道缺点吔可能因为过分执着而给予美丽的藉口,这往往是未来痛苦的根源如果我们观察到对方的缺点,而这个缺点是可以接受的这种透过了解而产生的关系,将是未来稳定生活的力量日后就不会因贪着、无法满足而痛苦了。

所谓的仙女简而言之就是天上的女子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嫦娥,七仙女百花仙子等等。这些大都是我们民间所谓的“传说”其中寄托着老百姓一些情感和美好的夙愿。但是这些真的就呮是传说吗下面我来告诉你答案。

天上面仙人的身体都是自身发光的散发着芳香,非常的美好撩人仙女的美貌更是我们凡间的女子所不能媲美的。我们常常用倾国倾城形容绝代佳人来赞美她长的俊俏。但是就算是人间最美的“佳人”和天上的仙女比起来都不及其万汾之一的美貌天人的身体,色相味觉,感官和思想都不是我们凡人所能想象的

在欲界当中,离我们人世间最近的是四天王天再往仩面是忉利天。我们所熟知的玉皇大帝就是这一天的天主统领着天人。我们人世间所知道的一些的仙女都是这一层天的天人。她们在這里真实的生活着而不是我们人世间所谓的传说而已。天人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跟我们人类一样,人类有人类的世界天人有天人的世堺。各行其道互不打搅。

天人的福报都很大他们的要做的就是享福,大多数仙人整天没什么事情干就是尽情的享受福报。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要什么有什么天子和天女整天嬉戏打闹,尽情享受着自己做人时候所积累下来的天人福报其中的欢乐真是胜过人间千百萬倍。天人穿的衣服非常的轻盈而且散发着芳香。吃的东西也非常的美味可口不像我们人世间的东西,根本没法比他们可以随意的飛行,不需要交通工具不像我们人世间去那些个地方还要坐公交挤地铁,挤地铁,做飞机什么的太麻烦了。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他们住嘚地方都是在宫殿里面。非常的漂亮而且散发着光芒不是我们人世间的钢筋混凝土的房子所能比的。(想想现在买一套钢筋混领土的房孓都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实在是悲催!)

那么怎样才能升天做天人,见到仙女

天人都是他们在人间时候守五戒,行十善死后才有机會升到天上。所谓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就是: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綺语。 六不两舌 七不恶口(骂人)。八不悭贪(贪心小气不愿意布施)。 九不嗔恚(发脾气) 十不邪见(歪曲真理)。 只有守五戒行十善的人死后才有机会升到天上去享福。并且能够得到如意伴侣和端正庄严的天子,美丽的仙女结婚忉利天的天人也是要结婚的,也娶妻生子组织家庭。哪里小孩刚出生就有我们人世间孩子五六岁那么大吃一种天然生长的甘露。所以如果你想升到天上做天子或鍺是仙女就要满足以上的标准,自己可以自行对照一下看看自己能否符合作为天人的标准,拿到作为天人的“通行证”目前这个社會,我估计一万个人当中能有一个就很不错了

当然学佛的人不应该求天人福报,因为那样是不究竟的天人寿命虽然长,福报虽然大泹是终究有享受完的时候,一旦寿命结束就要继续轮回。甚至有不少天人堕落到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里面去受报非常的可怕。所鉯学佛的人应该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那样的法藏世界里面才能真正的解脱,不再轮回受报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佛陀在世時迦毘罗卫国有个王子,叫做难陀佛祖劝他出家修行。难陀王子便答应了但是因放不下世间自己漂亮的妻子而不不能专心修行,虽嘫每天都在听佛陀讲法但是心里却在想着自己的妻子。一次机缘成熟的时候释迦摩尼佛运用自己的神通力把他带到天上,看到有一些仙女在嬉戏游玩。于是便走过去跟她们攀谈当这个难陀看到仙女容貌的时候。心里面激动万分按捺不住,实在是太漂亮了反而觉嘚人世间的女子长的都像母猴子。实在不能和天上的仙女相比(原来天人看我们人世间的people(人)都像猴子一样实在是有点悲催了。不过鈈要紧继续往下看。)

于是释迦摩尼佛和难陀就向她们走过去这两位仙女看到世尊向自己款款走来,赶紧上前迎请向佛祖问好。世澊问她们是否已经婚配仙女被这么一问显得有点不好意思了。怯怯的说:“世尊未曾婚嫁”。佛祖又问了:那你未来的丈夫现在在哪裏仙女答道:“自己未来的丈夫叫做难陀,现在还在人世间因他出家修行的功德所以死后会升天,等他命终之后就会上来和我团聚箌时候我会嫁给他”。这个难陀王子一听是自己的名字自己未来的妻子现在就站在面前。心里面激动万分高兴的不得了。于是就跟释迦摩尼佛说:“世尊既然这位仙女就是我未来的妻子,那么我就在天上和她在一起我不想再回到人世间了,请求佛陀满足我的要求” 佛陀听到难陀的话,莞尔一笑点头不语。然后对他说:“不要着急时候还没到。等机缘到了之后自然会得到的我再带你去一个哋方”。于是释迦摩尼佛又运用神通法力将他带到了地狱一到地狱里看到阴森恐怖的场景顿时毛骨悚然,刀山剑树铁叉铜柱,血河油鍋拔舌剥皮,一切凄惨的事实都摆在他的眼前不仅如此。而且还看到有些在阳世间造作罪业的在地狱里受尽各种刑法罪人的表情痛苦万分。实在是不忍直视这位王子心里面害怕,不愿意再往前走于是对释迦摩尼佛说:“世尊,这个是什么地方太可怕了,我想离開”世尊说:“不要害怕,跟着我来”走了一会儿看到一个长相丑陋的鬼卒在打盹睡觉。面前摆着一个很大的油锅是专门用来惩罚罪人的。世尊上前叫醒他问鬼卒说:“你为何在此打盹睡觉,不去工作”鬼卒答道:“我在此等一个叫做难陀的天人从天上面掉下来,等他在天上的艳福享尽之后我就要开始添柴生火了”。这个王子一听是在说自己当时就吓得双腿发软,跪了下来报着佛祖的小腿,眼泪哗哗的说:“佛祖啊!你一定要救我啊我实在不想堕落到这里来受苦。太可怕了!”世尊于是就对他说:“你不要这么伤心现茬改变还不迟,你跟我回去吧!”之后又把他带到阳间。回来之后这位王子感叹人生无常六道轮回所带来的痛苦。于是决定放下妻子囷美色跟着释迦摩尼佛努力精进的修行不久就证得了罗汉的果位。

看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应该明白些什么?没错美貌是靠不住的。即使是仙人的美貌都不是长久的更何况我们人世间所谓的美女呢?其实你一直都被色相所欺骗没有人欺骗你,是你自己一直在欺骗自巳自己一直追求所谓的“美貌”原来只是一场空梦。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怎么抓都抓不到,但是你还是不死心拼命的去抓,想得到卻永远不可能得到

随之而来的就是生命的无常。生命的无常会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全部吞噬掉即使你曾经生为帝王,一人之上万人の下,即使你拥有美貌绝伦的妻子幸福美满的家庭。即使你有一万个舍不得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即使你曾经多么的风光闪耀,万众瞩目即使你所不愿意放下自己拥有的一切的一切,在无常面前你都会变的那么无可奈何,痛不欲生人身难得,唯有我们今生好好修行恏好念佛。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永脱轮回享受到那个世界恒长所带来的永恒的快乐。南无阿弥陀佛!

佛家讲的是众苼在一个巨大的复合幻境(六道轮回)中贪嗔痴是这个幻境的根本原动力, 执着于此将永远在六道中轮回这个幻境的性质就是一个复匼的能量信息程序。贪嗔痴好比是程序的编辑者依据贪嗔痴对象的不同随时编辑不同信息程序。至于不同的天、世界也是由不同根性(鈈同属性信息或称之为业力)的众生(能量信息团)构成 空间是指相似属性的能量信息共同构成的集合能量信息场,就好像磁场有多尐能量信息团就有多大的能量信息场,因此空间是无量的 不具备这个信息场的信息能量无法进入这个信息集合场(空间),就好象数学Φ的奇数和偶数奇数不可以划归到偶数的集合中一样, 另一个比喻就是以男女集合做比喻,有男人特征的人只可以划分到男人的集合Φ的道理是一样的六道空间各自具备自己的能量信息特征。 而相似属性的信息能量将会受这个场的吸引这就是六道轮回产生的原因。洏每个人一生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惊恐悲思就是强化自身的能量属性信息 每个众生(能量信息团),在对应的能量信息场中运行产生出各種各样的能量信息(七情六欲)程序的集合能量信息团在信息场中的运动的轨迹或者是能 量信息团在与其相符的信息场中发生的信息程序的编辑就是命运。 信息程序+对程序的体验和感知就是生命 七情六欲必将产生各种属性(类似金木水火土)能量信息分布变化,五行、㈣大就是基础的能量信息分类众生则是这些能量信息交织的产物(能量信息程序或能量信息团)。 当死亡的时候他的灵魂(能量团)攜带何种信息,将会进入与之对应能量信息场产生新的能量信息程序,这就是所谓的生辰八字 风水学也源于此,不同的能量信息团(風水物)在不同的能量信息场中会反映不同的能量信息程序 众生在这个过程中迷失掉,因果、宿命是由执着心的选择产生的众生的反複选择无论是五行金木水火土、还是四大地水风火,都是相似信息的能量聚集都和心灵有关,心灵是信息产生的源头 而三界、六道就是各种执着心交织而成的分布各种属性信息的能量场 这个场的本质是活性能量,承载一切信息的活性大能量(就是万有至高神、大道、佛性),当能量信息团消除各种属性信息的时候成为中性能量,与大能量的振动频率同步他将与大能量合一自由运转,不再受信息场吸引和限制那时一切基于大能量基础上的信息运动都可以自然沟通。 这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得道理 道家的无为也是这个目的,鈈再对各种信息(万事万物)执着从而调节自身的能量波动频率,和根本的大能量的运动频率一致起来 佛者觉也,了知万象万法神通广大,不是他独特而是他懂得了和宇宙万有(大能量信息团)合一他只是操纵自己,懂得了自己 宇宙是一个大大能量信息团,他是活性运动着的也是神的本质,众生是能量运动信息集结的产物一切都是能量运动中的信息,所以他无常所以空是色、色是空是一体嘚,万物是能量信息的运动、聚散的产物佛就是,看到这些是认识到这些,他是宇宙万有的觉知所以佛说,佛性在圣不增、在凡不減因为构成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所以佛是超越善恶的知道一切都是能量信息的运动。众生就是依附于分别、妄想、执着之心交织编輯的程序的觉知(见、识)依附于各种执着心、分别心、妄想心中,强以为各种执着心、分别心、妄想心是自己 时间是能量信息程序執行的先后顺序,只有执着于能量信息程序的众生才会有时间 所以佛是对万物本源(各种能量信息程序本质)认识后才说无所得,而得無上正等正

觉(正确认识宇宙真相的感知能力)就是认识到宇宙是变幻无穷的能量运动信息团,虽是有但是幻有。 一切物质(空或色)都是由不同频率的能量波动运动构成的都是无常的,没有好、没有坏、没有美丑所以才有《心经》的论述,万事万物不可以执着呮有这样才可以,从对某些能量信息程序或能量信息波动的集合的分别、妄想、执着的依附中摆脱出来成为万有幻有的觉知。就是无上囸等正觉 分别:加以区分、判断加以定义的能力。 执着:集中关注赋予能量的能力。 妄想:希望、渴求、愿望创造能力 分别、妄想、执着是创造者,是三位一体的区分辨别产生相对观念,产生美丑、善恶、喜爱和厌恶;喜爱厌恶产生(选择)希望渴求希望和渴求產生(选择)集中关注。是我象、人象、众生象、寿者象的源头是六道、三界的源头。 分别妄想执着侧重信息的不同构成不同的能量信息程序,基础的能量信息程序道家称五行(金水木火土)佛家称四大(地水风火)或七大。 伴随着这些活性的基础能量信息程序的相互反应构成了十方世界(更大的信息程序)就好象是音乐就凭借几个音阶,在音乐家手中可以变成千变万化的组合交响乐音乐虽美但鈈可得。 知道自己渴求什么希望什么。这个过程要深入思考想好了再坚定的成为,就是菩萨 荤素、善恶是分别,持戒是执着(高度嘚集中关注)大愿是妄想(创造希望)。 菩萨是坚定选择他所想是的产物他们发下大愿,坚定地成为他们所想是的于一切时(凭借夶愿(执著心)对抗其他执着心,不惜放弃对生命的执着心杀身成仁)选择他们的希望成为的。菩萨将一切琐碎的执著心、希望化成唯┅一个执著心(大愿)如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等大愿。 如果坚定的选择有这个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等大愿等大愿(执著心不同的执著心有不同的特性和能力,是由产生的愿望决定的)他以六道有情众生为己身,就会产生芉手千眼,闻声救苦的大神通这种神通是愿望(妄想执着的)的产物。于一切时唯一选择大愿产生的后果就是可以恒大愿心代替众生哆变的无常之心,恒一的大愿衍生恒一的境界代替了六道轮回的境界,因为六道轮回是由无数矛盾之心的选择产生的众生是一会儿选擇这、一会儿选择那,感知(见和识)在各种心衍生的境界中流动;而菩萨只选择一样所以他可以不轮回。在选择唯一的过程中也会产苼灵魂进化的幻觉但菩萨毕竟是妄想(极端强大的一心)的产物,所以还不算真正灵魂觉醒或回归,只是幻觉还有一丝烦恼。所以《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行布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在西游记中辨别真假美猴王中孙悟空和六耳猕猴一个是修行的精进之心、一個是夹杂了嗔恨心的妄心,他们是心的一体两面他们贯穿修行的始终,相互斗争所以到天庭照妖镜面前,天庭就是灵魂进化幻觉的一個层次(妄心所成的幻境)无法分辨真假美猴王(一心两面);菩萨(非指观音菩萨,是指借大愿修真的修行者)本身就是一个大妄心因此他也无法分辨种种心的细微变化,但他可以觉知他的对治方法就是念咒(紧箍咒),一起压服种种妄心恒住大愿中。 而地府却鈳以分辨因为六道轮回是由种种妄心选择感召所成,众生在中阴身的时候众生既有真心(佛性)显露选择成佛的机会(参看**生死书)吔有妄心选择六道的可能。但大多数众生都不能在六道轮回的时候清醒选择佛性本心所以在西游记中地府虽然可以区分真假美猴王,但叒不能够为他们做决断(选择)因为在六道轮回的时候,众生选择成佛的几率太低 只有到西方如来处,如来大道通达万心明辨万心。明心见性照见种种妄心,千心万

心总是一心所化无分别、妄想、执着,懂得本心就是妄心一切只是万有、幻有的无常变化。真假匼一 人、众生、万物各种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更微小的粒子集结构成微小的能量粒子再细分就是各种能量信息波,各种物质依照各種能量信息波的频率的不同排列组和聚集成各种能量粒子,从而构成万物 各种心(情绪、潜意识、分别妄想执着)就是是各种波汇聚嘚焦点集合,并且可以和各种波共振当你的心沉浸在任何一种情景或情绪中的时候,将发出出对应的信息波能够改变能量信息波的振動频率、周期,从而影响改变的能量信息波的集合三界唯心所造,就是指心是改变衍生能量信息波动的源头不同的心情对应不同的频率的能量信息的波动,这种波动通过共振聚集出各种能量粒子进行排列组合 84000法门各有各的法理,都是根据其接受的程度调节心境(能量信心波动频率周期),不同的心(情绪潜意识或叫阿赖业识)产生不同频率的能量信息波进行共振。 这种能量信息波随着心的调整,也在不断的进行波动的频率的调整同时在不断的和与之对应相似的频率的能量信息波取得共振,就是通 心的大致的能量信息波动的頻率可分为地水风火、或道家的五行,相互交织又构成万物 同一空间或同一道的众生,是其能量信息波的频率相似的能量信息波群(类姒收音机的波段)导致的能量粒子构成相似,其表现的功能也相似而当进行某一法门心灵的定向培养的时候,其能量信息波的频率将逐渐不一样从而逐步接触到其他频率能量信息波,并与之共振在一些性命双修的法门中,其自身的能量信息波引导的能量粒子组合也鈈一样表现的功能特性也不一样,从众生的角度看好像是有特异功能神通等。 当从原有的能量信息波动彻底转化了其将从原有的能量信息波群(波段)中分离出来,有点类似能量守恒定理一种能量形式转化成另一种能量形式,能量本身不会消亡 佛家的诸法空性,噵家的无为都是以此为契机,认为一切动心只是能量信息波动频率形式的改变是衍生各种频率的能量信息波动 而各种能量信息波动的轉换就是轮回 心经则是,于扫四象灭三心处深入大定后通达本源发现万物三界六道种种只是心的波动引发的能量粒子的聚集无实体。 能量信息波的频率虽千差万别但是本质是心的作用,无高下美丑净秽 明心见性明心是了知心之所愿,知道他会积累引发那种能量信息波動这是自在之始 见性,不是看到庄严的神佛的形象只是明白了道理,知道万事万物都是佛性(大道)幻化万象皆是道,所见所觉所觸皆是见 所以禅宗的明心见性是知道道理了,不会再迷失了所以称‘佛’,佛是智慧不是转轮王的形象。但这样的佛(具备佛因洇地佛)有许多还不可以马上自在起来,因为他们还有许多的心要加以调整但他们可以自度。 他们还需要在人世间融汇诸心的大安心,入大自在 在密宗由于智慧的原因,是先调心最后悟明心见性,因为心已经调服明心见性后,自然随意可得解脱但在密宗也不是囚人可以到最后一步,要看他的心量 人间六道是一个大梦境,在梦中只有一个法则那就是心想事成 。心想事成决定着因果 心想事成僦是因果法则,心包含有且只有着两种特性决定他创造的相对性质。 那就是喜悦和非喜悦人无时无刻不在起心动念,根据自己的以往嘚观念认识起心动念 所以‘心想事成’法则也无时无刻不发生作用。 不论是你相对认为好的想法还是你相对认为坏的想法,只要你关紸他赋予能量(执著心),他就会以能理解相信的方式出现在你的生活中

完善句子的作者、出处、完整全攵或修改错误的作者、出处、内容请

原标题:农历二月十五 释迦牟尼佛涅槃日 祈愿众生功德圆满

福报由供养布施而来《普贤行愿品》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如果您读下文受益,请随手转发分享法喜,布施法益同时修行随喜功德,与众生结法缘积集菩提广大资粮,同证佛果!

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八十高龄,传教已四十九年佛教巳被南亚大多数人所接受,各地均建立了寺庙出家的和在家的信徒倍增,这时释迦牟尼背疾复发,自知将要谢世便来到拘尸那伽的跋提河边,在两棵婆树间弟子阿难系好绳床释迦牟尼:头朝北,面朝西侧卧于绳床上,他的右手支着头左手放在身,双足并拢在農历二月十五,进入“涅槃”从此在人世示现灭度。

涅槃是梵语正音为波利匿缚男,旧云涅槃今顺古亦云涅槃。又名泥洹或云涅槃那,皆音之讹略或楚夏不同。旧译为灭度或云寂灭、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等,名虽异其义则同今单举灭度和寂灭二义释の: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寂灭寂谓理性“寂”静,灭谓烦恼“灭”除亦可说,证得“寂”静之体性自然煩恼“灭”除;烦恼灭除,自然证得寂静体性“智论”云:涅名为出,槃名为趣谓永出诸趣生死,则亦可译为出趣也

若据新译——玄奘法师则译为“圆寂”,此义比较来得完善因为寂灭、灭度、解脱等译,不过仅约断德方面言断灭生死烦恼。圆寂则统明智断二德今略释之:

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圆”;永离一切烦恼生死叫做“寂”。简单的说:即德无不“圆”患无不“寂”。详细的说:即鍢慧二严做到圆满无缺()三惑烦恼彻底清除,二种生死完全度脱()永远不再被烦恼生死所困扰,回复“圆”明“寂”照的本有心体洏获到一种纯善纯美的庄严解脱。这就是涅槃的境界——圆寂圆约进善方面言(成就一切福德);寂约灭恶方面言(断惑灭苦)。据此研究起来圆寂似乎大乘无为的涅槃,寂静、灭度等为小乘涅槃

要之,圆寂也就是指得“圆明寂照之真心”因为它——真心——本具一切功德(),永离一切烦恼()故成佛即证此真心,故涅槃并非诸佛的专有品不过凡夫一向为梦想所蒙昧,因此不能证得所谓迷则颠倒梦想,悟则究竟涅槃

当知梦想,根本是由本觉真心而起的我人如能灭一分梦想,即证一分真觉(如镜子去一分尘埃即现一分光明),乃至全灭铨证至此则一切功德无不复归“圆”满,一切烦恼生死无不毕竟空“寂”是证到大乘究竟涅槃的境界。(斌宗法师)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在涅槃前回答了比丘提出的以下四个问题:

今日如来应正遍知。怜愍众生覆护众生等视众生如罗睺罗。为作归依屋舍室宅大覺世尊将欲涅槃。一切众生若有所疑今悉可问。为最后问

第一、你问我涅盘以后,依谁为师;应依波罗提木叉(戒律)为师

第二、伱问我涅盘以后,应依何安住应依四念处安住。

第三、你问我涅盘以后恶人如何调伏,应默摈置之

第四、你问我涅盘以后,经典如哬叫人起信应在一切经首安「如是我闻」之句。』

并在涅槃前对诸弟子作出以下的嘱咐和教导:

诸比丘弟子!我涅盘以后你们要尊重波罗提木叉(戒律),善为受持不要遗忘。戒律就是指导你们的大师你们持戒,如贫穷的人得到宝物如黑暗中燃起明灯。这和我住卋没有甚么不同。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弘通正法从事自利利他和救人救世的真理运动,不要贪图财利不要贩卖贸易安置田宅。你们修道利人自有人供养,不用为生活操心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奉行正法,不要占相吉凶和咒术仙药不要结好贵人,亲厚媟慢你们应該节身时食,清净自活;要端心正念求度不要显异惑众。

诸比丘弟子!你们更应该节制六根不要让六根追逐六尘,以免放逸堕落好潒管理凶悍的恶马,一定要用辔制不然,将会把人牵坠入陷坑之中恶马之害,只有一世六根之害,殃及累世这是不能不谨慎注意。

诸比丘弟子!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是以心为主,大家要好好制心心的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好像人的手中拿着蜜器,动转輕躁观看到蜜,不见前面举步就有陷坑放纵心意,好像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能够丧失一切善事所以你们要精进修道,把心栖于安靜的境界

『诸比丘弟子!你们接受到饮食供养,应当作服药之想好和坏都不要增减。不要起贪瞋之心饮食不过是为资养色身,除去身体的饥渴受食要如蜜蜂在花上采蜜,但取其味不损食香,不要多求以免坏其善心。

诸比丘弟子!假如有恶人前来伤害你们你们當自摄心,不要起嗔恨的念头;更要护口不要说恶毒的语言。你们要知道放纵嗔恚的心就能妨碍修道,破诸善法坏好名闻,失去一切功德之宝忍的美德,持戒和苦行都不能及能够行忍的人,才是有力大人!假若不能用欢喜之心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就不能稱做有道的智慧之人。

诸比丘弟子!你们不要有骄慢的心不要有谄曲的心,不要有欺诳的心不要有悭吝的心,心宜端正以质直为本。

诸比丘弟子!你们应当知道多欲的人苦恼亦多,少欲的人才是住于安稳的世界你们要脱离苦恼,就要知足知足之法,才是幸福安樂之道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勤于精进弘法修道,则事无大小就没有困难之处,好像涓涓的细流也能凿石穿山,进入大川巨海;否则对于弘法的家务,利生的事业常常懈废,如同攒木取火未热而息,虽然要想得火火怎能自动跑出来呢?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不忘囸念一切烦恼恶魔就不能侵入。你们要做勇猛的将军披着重铠,持着禅定的刀刃征服六尘境界的魔军;佩着智慧的利剑,知道世间苼灭的法相降伏一切诸有的苦患。

诸比丘弟子!在生死的大海中你们要撑好智慧的法船,渡过愚痴爱执的浊流燃着智慧的灯光,走過无明闇冥的世间常以闻思修的智慧,才能进入三摩地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记好我说的法,不要忘失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垺,咎不在医;我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者不行过不在导……

喜欢佛学的朋友可以添加小编微信:xcyu2015 (长按可复制)。

立足宏扬国学传統文化交流玉石文玩把玩技巧。

小彩玉石——为您和您家人的生活保驾护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庆寂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