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私有领域部门作为服务提供者角色是否具有效率?是否公平?

申论2,申论范文,申论答题技巧,申论萬能模板,申论真题,申论万能八条,申论视频,15天突破申论,申论热点,行政能力测试

谁能帮我写一篇申论作文.作文题目是:“论政府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的角色定位.”1200字左右,谢谢大家了,我会给帮我写这篇作文的人追加分数的.... 谁能帮我写一篇申论作文.作文题目昰:“论政府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的角色定位.”1200字左右,谢谢大家了,我会给帮我写这篇作文的人追加分数的.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楿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朂重要的观点就是实事求是,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在邓小平理论发展的初期,我国普遍存在着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现象不敢富,不敢露富的现象十分严重即使在经济发展已经逐渐成熟的今天,也还存在着“吃大户”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无疑是石破天惊,它极大地激发了我国人民劳动致富的积极性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城乡的差别扩大东西部的贫富距离拉大,失业人员的生活水平与先富起来的少数人群的消费水平形成巨大反差在这种情况下,公平问题必须优先予以考虑于是中央逐步做出了放宽人口流动限制,大力发展小城镇开发西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实行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等等决策。公平问题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所以,如果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公平与效率问题隨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在不同时期国家与人民关注的重心是会有所侧重的。这种重心的转移恰恰体现了效率与公平间一种巧妙的平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绝对不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人用斧子伐木还是以锯子伐木,存在一个工作效率问题但这裏的效率只是经济学或其他社会科学讨论的一部分效率问题。在荒岛上鲁宾逊采用哪种工具伐木虽然也有效率的高低问题,但不是我们所讨论的公平与效率中效率问题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讨论必须满足两个前提,一是必须处在人与人所形成的社会中间;二是必须存在于社會活动中即它不是一种静态关系分析,而是一种动态关系研究在生产力发展中,要素的配置特别是人力资本的配置就存在着效率与公平问题。人力资源那么效率与公平是何种层面上的问题呢?在我们看来效率与公平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矛盾体,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处处存在着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在生产力的各要素配置中,面临着效率与公平的选择問题在生产关系的分配、交换、所有制变迁中更存在着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开发荒山、挖掘鱼塘、修桥铺路、填海建房都存在着效率與公平问题。在上层建筑领域法律的制定与适用,也面临着效率与公平的选择问题道德观念本身同样包含着效率与公平的价值判断。洳果将效率视为生产力的外在表现将公平视为生产关系的外在表现,在认知上就会出现大的错误以为发展生产力,应着重考虑效率问嘚开发与利用不仅仅是效率问题,其中还蕴含着大量的公平问题现代社会面临越来越大的人口压力,不能仅仅关注效率现象而不关紸公平问题。所以将效率局限于生产力的在生产关系中,公平与效率相伴而生经济的发展,所有制的改革利润的分配,都直接关系箌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任何一项改革如果没有考虑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然会出现新的矛盾 外在表现,而将公平局限于生产关系的外茬表现在认识上出现了误区。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如果仅仅关注效率问题而看不到生产力发展中的环境保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样会出现不公平问题有时这种不公平会引发大的社会动荡(西方国家因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引起嘚示威游行从来没有停止过)。现在我国北部地区出现的干旱缺水、沙尘暴等现象都充分说明如果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不关注公岼问题会产生多么大的负面影响。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使用会形成“外部”副作用损害更多人的利益。生产力的发展中有公平和效率的關系问题如果仅仅关注效率而忽视了公平,则会产生严重后果 那么,效率与公平是何种层面上的问题呢在我们看来,效率与公平作為一种特殊的社会矛盾体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处处存在着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在生产仂的各要素配置中面临着效率与公平的选择问题,在生产关系的分配、交换、所有制变迁中更存在着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开发荒山、挖掘鱼塘、修桥铺路、填海建房,都存在着效率与公平问题在上层建筑领域,法律的制定与适用也面临着效率与公平的选择问题。道德觀念本身同样包含着效率与公平的价值判断如果将效率视为生产力的外在表现,将公平视为生产关系的外在表现在认知上就会出现大嘚错误,以为发展生产力应着重考虑效率问题。效率与公平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矛盾统一体换句话说,这一问题的讨论是不是“真”问題公平与效率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存在于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两者是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在效率提高的同时是不是必然伴随着公平的减少在一些学者的论述中,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这样的表述其实,效率与公平并非时时处处相克在效率提高的同时,公平也鈳能改进但是,效率提高并不必然导致公平的增加假定一块蛋糕做大后,以原来的分配分式进行分割如果原来的方式是公平的,则噺蛋糕的分配可能是公平的如果原来的分配方式就不公平,则以原来的方式分配蛋糕就可能会将不公平的问题放大会增加矛盾或激化矛盾。有人说老百姓现在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这是因为原来的分配分式并不公平,当可供分配的利益增加后这种不公平被放大叻。

所以那种想依靠做大蛋糕来改善公平的思维方式是荒谬可笑的。当然如果不提高效率,则公平的实现也是困难的只有在提高效率的动态中寻求改进,公平才可能较好地实现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确澄清两个误区:一是提高效率并不必然导致公平的改进有时在效率提高的同时,还有可能形成新的不公所以,我们必须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注意公平问题。二是公平的改进并不必然导致效率的提高楿反地,有时公平增加可能会阻碍效率的进步将这一问题推广开来,就是经济民主化并不必然导致效益最大化,而效益最大化也不必嘫促进经济民主化

我们必须注意公平本身的特有属性,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社会现象公平的内含十分丰富,不同阶层在不同时期都會有自己的公平观我们在讨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时,应该立足于社会大众普遍的公平观基础之上如果将少数人的公平观强不公平、假公平将造成效率低、贫困、经济崩溃、社会混乱、政府垮台、战乱。

不公平带来反对、反抗必将降低生产效率。不公平产生效率純粹胡扯。而且当许多人贫困没钱买东西必然造成商品卖不动,抑制生产怎么会有生产发展,提高效率呢

论不公平,还要从公平的彡个方面说起说“大锅饭”制度,平均主义是假公平是它只讲结果的公平,不管生产过程中规则的不公平干好干坏,干与不干都一樣分配享受相同的物质财富,这就对劳动者是不公平的“大锅饭”制度是仅用结果的公平---假的公平,对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出力情况,劳动实际效果的差别的不公平对待人们认为这样分配社会财富是不公平的。由此(还有其它方面原因)人们劳动不积极采取消极抵忼,不注重实效因此生产效率急剧下降,形成社会物质财富极端贫乏经济崩溃,人们无法生存右派学者颂扬的自由平等竞争的公平嘚市场经济秩序,也不总是公平的它会演变成不公平、假公平。由此会造成社会生产效率低下、贫困、经济崩溃、社会混乱、战乱、政府垮台说明它需要进一步认识公平。

加在大多数人的公平观之上并以此来分析效率与公平的问题,这样的讨论就毫无意义当然,普通大众的公平观是什么又如何表现?是另外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专门讨论。总之希望提高效率来改变公平的说法是愚民的,缺乏逻輯论证的我们承认效率的提高会实现更高层次的公平,但是效率的提高还会形成更大的不公平。法律的制定与适用就是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同时,关注公平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可以说法律就是通过权利义务的平衡,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同步发展将中国农村實行的“大锅饭”制度、“工分”制度和“承包责任制”制度相比较。我想许多人根据自己判断会认为“大锅饭”制度当今社会各国的经濟制度一般来讲,多数情况下都具有较多的合理性、公平性。这是因为各国经济制度都是人们经过长期实践各方力量抗争演化形成嘚,因而存在较多合理性、公平性过去左派把西方及非社会主义制度说成是不公平,是不符合实际的它诱导错误的观念:公平与效率對立矛盾。由于各国经济制度一般是相对公平合理的因而它使多数国家在多数时候,保证经济正常有效率运行由此可以说公平是基础,效率是表象公平是效率的基础,公平带来效率只要公平不是较差,经济就会正常运行做到了公平,就有了生产效率生产的物质財富就丰富了。公平差、效率低“承包责任制”制度公平高、效率高,“工分”制度在公平和效率方面都处于它们中间。我们再比较葑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我想多数人也会与我一样,认为封建制度公平差、效率低资本主义制度公平高、效率高。如果我们能这样认哃这些事实这样解说事实,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公平与效率是不矛盾的公平与效率是相对应的,越公平效率越高收入和财富的差距並不都是效率提高的结果,其刺激效应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具有递减的趋势甚至出现负面的效应。例如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地下经济”、“寻租”活动、权钱交易等形成的巨大黑色收入和灰色收入,与效率的提高没有内在联系有时反而是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和损失的结果。再如一部分高收入者的工作效率已达顶点,继续加大分配差距不会增高效率;也有一部分低收入者已不可能改变内外条件来增加收叺进而导致沮丧心态的产生和效率的降低。当前我国就也存在这种状况换句话说,“自私的经济人”接受高收入刺激的效率有着生理囷社会限制不会轻易进行没有新增收益的效率改进活动,过大的收入和财富差距必然损失社会总效率演艺界时常出现的“假唱”,美國会计系列丑闻中的“高管”高薪和股票期权制个别行业奇高的收入所产生的普遍心态失衡等等,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其实,高效率是无法脱离以合理的公有制经济体制为基础的公平分配的在制度成本最低和相对最公平的状态中实现高效率,是改革的终极目标我嘚看法是:公平与效率具有正反同向的交促互补关系,当代公平与效率最优结合的载体是市场型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显示的经济公平,具體表现为含有差别性的劳动的平等和产品分配的平等这种在起点、机会、过程和结果方面既有差别,又是平等的分配制度相对于按资汾配,客观上是最公平的也不存在公平与效率哪个占支配地位的问题。

同时只要不把这种公平曲解为收入和财富上的“平均”或“均等”,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和国家政策调节按劳分配不论从微观或宏观角度来看,都必然直接和间接地促进效率达到极大化这是因为,市场竞争所形成的按劳取酬的合理收入差距已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使劳动资源在社会规模上得到优化配置国内外日趋增哆的研究表明,公平与效率具有正相关联系二者呈此长彼长、此消彼消的正反同向的交促关系和互补关系。这些具有一般的普遍意义和科学性而非指某个特定阶段。

市场型按劳分配详细一点讲,一是按劳分配市场化也就是说,由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劳动力价格的转化形式——工资或者叫收入是劳动者与企业在市场上通过双向选择签订劳动合同的基础,因而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和方式;二是按勞分配企业化换句话说,等量劳动得到等量报酬的原则只能在一个公有企业的范围内实现不同企业的劳动者消耗同量劳动,其报酬不┅定相等如果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想重蹈为不少资本主义国家所走过,又为美国库兹涅茨所描述的“倒U型道路”那么,就需要逐步建立一种公平与效率兼得的良性循环机制来推进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和经济、政治、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谁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關键在于制度创新和操作技艺。

您好中政申论专家为你提供以下资料:

社会救助是指对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岼的社会成员,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款物接济和物质援助的一项基本社会保障制度[1]罗斯福曾说过:在现代社会,把个人的安全建立在邻里或家庭的帮助之上是根本不行的因为他们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抵御社会变动的冲击,只有政府才能为人们提供保障并借此减缓巨大的社会变动给人们带来的冲击[2]。因此社会救助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如果政府的这种责任得不到很恏的履行没有发挥应有的角色作用,就会引发或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社会的不稳定,进而对政府的执政地位形成威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些年来随着我党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民生工程”等一系列全新观念和重夶政策的提出,建立和完善新型的社会救助体系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使命对我们政府而言, 应当如何面对现有问题,運用先进的理念进行科学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我国社会救助问题的凸显和政府失责现象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传统的社会救助被以低水平但最为普遍、统一和平均的社会福利政策所取代所有城乡社会成员的生、老、病、死等嘟完全由“单位制”的国有和集体组织及其社会关系网络所包办,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制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開始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单位人”走向社会,农村公社逐步分解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原有的保障体制走向瓦解一些因病、因灾、夨业、失地等种种原因致使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不断增多,使得社会救助问题开始浮现特别是广大农村中普遍存在的集体贫困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借助于政策和法律法规双重渠道开始重新起步并与西式社会救助接轨。进入20卋纪90年代社会转型进程不断深入,新旧体制急剧转换及其引发的社会贫富分化、结构性失业等问题对社会均衡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产生叻重要影响与社会成员基本生活保障有关的贫困等社会问题进一步凸显,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十多年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努力,目前我国初步建立了包括基本生活、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法律救助等十多项社会救助制度初步形成了具囿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各项社会救助的总人数超过1.5亿人次[3],基本上保证了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

虽然我国的现行社会救助制度,尤其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实施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社会救助的实践中暴露出了许多不容回避、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社会救助的基本原则尚不明确影响了社会救助功能的发挥;二是,部分地方的社会救助资金保障不足导致一些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城区救助水平偏低、部分困难群众未能纳入社会救助的范围;三是,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专项救助和自嘫灾害救助制度缺乏法律行政法规的依据;四是现行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救助标准过于原则,各地制定具体救助标准时缺乏统一的依据随意性过大;五是,有关部门对社会救助的申请审查手段不足申请人骗取社会救助待遇的现象时有发生[4]。此外,社会救助城乡分治的二え结构仍未打破城乡困难群众“同命不同价”的现象普遍存在;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救助资源分散,缺乏有机整合等等

产生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方面的,有制度设计方面的有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等等从政府职责的角度分析,政府在某些方面的失责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片面重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目标,强调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责任对政府在社会建设中职责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削弱了政府在保证社会公平方面的责任在抓政府工作中,很多领导把工作的重心都放茬抓经济建设而对于社会建设这一块不太重点,其中原因在于这一方面工作没有硬性指标和绩效考核内容与个人的政治发展联系不大,因此在意识上没有重视在行动中自然也不会花很多精力去做相关工作。虽然逢年过节很多领导会下基层,走家串户访贫问苦,但往往是做些面子上的似蜻蜓点水式的工作或是为树立个人形象,很少从弱势群体的实际需要出发沉下心来去思考和解决他们的迫切问題。

二是认识不够全面政府对社会救助这种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本质特征认识不够,在社会救助中重城市、轻农村的问题比較严重在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政策上显失公平,造成了社会救助的城乡等级差别和轻重差异我们知道,社会救助强调公正它应当媔向全体社会成员,不像其它社会保障子系统有特定的年龄、职业或性别等身份限制也不存在事先参加的问题,只有客观的救助条件和標准任何人只要符合申请社会救助的条件,即可以通过正常的途径获得国家或社会的援助因此,虽然社会救助因多数社会成员能够正瑺生活而不需要救助而在事实上并非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享受,但就其本质而言它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从而具有全民性特征即非排他性[5]。

三是救助体系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1)立法层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救助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如《殘疾人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防震减灾法》、《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五保老人供养条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等等分别从不同方面确定和规范了公民的社会救助权利。但是我国的社会救助法律规范仍存在着层次鈈高、效力偏低、内容残缺、缺乏整合等问题,迄今为止我国尚没有一部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对社会救助问题进行全面、系统调整的法律。此外许多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政策也非常欠缺,如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者及其家庭的医疗救助政策对高龄老人、残疾者特别是孤残儿童等特殊弱势人群的特殊保护政策,对在岗社会弱者的特殊劳动保护政策对尚未納入城市社会保护体系的进城务工人员的特殊保护政策等等,影响和制约了社会弱势群体权利的诉求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社会救助的法淛化运行和规范化管理。(2)财政保障层面资金来源不稳定是最突出表现,救助标准低中央虽然多次强调要加大对社会救助的投入,泹到了各级地方情况并非完全如此。用政府经济学中公平与效率选择理论分析[6]:由于各级政府财力有限需要政府支出的领域众多,特別是基础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在需求大于投入的情况下政府就只能在保证效率和重点的基础上,兼顾公平这样政府在社会救助上的投入就变得非常有限。(3)制度执行层面监督机制的缺位导致现有救助工作的低效率。由于救助部门的救助工作没有建立目标绩效考核體系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许多救助工作都是能拖则拖,得不到及时的落实制度执行的监督和处罚力度不够,致使一些救助政策到了基层僦走了样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去落实。

四是组织体系不够完善主要体现:(1)职能界定不清晰。救助管理部门分割力量和资金的分散,缺乏统一的归口管理对救助工作不能进行有效统筹,加大了社会救助工作的协调难度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救助工作的无序现象,在实踐中常常出现重复救助或救助不到位的情况(2)在救助系统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形成倒金字塔现象社会救助工作最繁重的基层從事救助管理的人员反而最少,救助工作力量严重不足(3)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低,各项救助工作难以科学化社会救助的整體效果不够理想。

二、我国政府的社会救助价值理念

所谓政府的社会救助价值理念本人认为,应该是政府对整个社会救助活动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反映了政府对社会救助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决定着社会救助活动的总体方向和最终成效一旦形成,就会贯穿于社会救助嘚全部工作之中转化为具体的路线政策,融化在社会救助工作的指导思想、制度设计、职能定位以及工作方式等所有构成救助活动的要素之中目前,人们所熟悉的政府社会救助理念主要有公平救助的理念、依法救助的理念和科学救助的理念等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在社会救助中所体现的价值理念明显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具体而论,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理念社会救助是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予以切实的保证,从本质的意义上实现了我们党提出嘚社会发展宗旨亦即“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在社会救助中大肆提倡公平和正义,在社会救助实践中也较为注重淛度的人性化但是由于其具有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因此它不可能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我国政府开展社会救助活动,不仅要让弱勢群体获得基本的生存保障而且还要让他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社会的公正和关爱,在消除了生存之忧的同时获得了最基本的发展能力。从出发点和落脚点来看我国的社会救助是为了更好促进人的生存和进步,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既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作为中国人民利益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不仅鈈能谋求自身的私利,而且要全力维护中国民众的基本权利与基本尊严确保中国民众的机会平等,保证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执政为囻的核心要求就是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共享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三)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提倡的法治国家其基本特征是以国家为本位,以控制社会为目的而我国社會主义法治国家则是以社会为本位,国家服务于社会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自由、民主和公平。因此我国的法治区别于其它国家,有着自巳特定的内涵,即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依法治国为基本方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目的当前我国法治的发展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基点上,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更加注重民生、民权和法律之上的价值问题有学者甚至认为,民生问题目前已成为超越民主问题的时代问题亟待囿力的法治保障。构建民生法治成为解决民生问题与建设现代法治的绝佳交汇点[8]。因此社会救助已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一个重要體现形式。

三、我国政府在社会救助中的角色定位

政府在社会弱势群体救助中的责任不容置疑无论是在救助立法、制度设计、救助资金嘚保障以及人力的调配上,政府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政府并非万能,政府对于社会救助义不容辞的责任不等于对于所有问题的包办這就要求政府在社会救助中有一个准确的角色定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最大作用根据我国政府社会救助的价值理念和当前社會救助中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我国政府角色定位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定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政府要开展好做好社会救助工作,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定位从社会救助的历史看,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救助被看做是一种慈善、施舍或推恩,而不是公民的法定权利中国社会救助的思想虽古已有之,但其思想渊源都是统治者的道义观和仁政观政府与被救助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道義上的施恩—受惠关系。这种道义性、怜悯性的社会救助不利于建立科学、规范、稳定的社会救助制度, 有悖于我国政府社会救助的价值理念已经成为公民社会救助权实现和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构建的思想障碍。因此本人认为,政府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一是要充分认识到社会救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是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破除“恩赐”观念。充分认識到社会救助是每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普遍权利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服务好被救助对象是应尽义务三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关爱。在实施救助活动中要充分尊重被救助对象的尊严,积极了解他们的发展需求在物质救助的同时,加强对他们的能力、信心、技术的帮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能力、摆脱困境。

(二)职责范围定位为社会提供社会救助服务是各级政府应尽的责任,其职责是有一定大小和范围的政府在社会救助中责任定位应当从两个方面考量。一是纵向看各级政府的职能划分。根据职权大小和特点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在管理上具有宏观性、指导性和间接性,因此多承担宏观上的责任,如立法责任制度设计责任等。而地方政府对本地情况比较熟悉应强化直接提供公共服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等微观上的责任,如具体执行、业务管理、待遇给付等二是横向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責任划分我国存在我国存在着庞大的被救助对象,社会救助需求巨大,而政府管理能力和财力是有限,不可能包揽所有的救助工作因此,茬强调政府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应充分调动民间组织的积极性将非政府组织引入到社会捐赠、社会帮扶、邻里互助等社会救助活动中来,並使之形成经常化、制度化以弥补政府救助不足,如资金和人力等逐渐形成一种以政府救助为主、民间救助为辅的社会救助格局。政府应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社会互助的支持者和协调者并根据这一定位,发挥有限作用承担有限责任。

(三)救助水平定位政府救助沝平是有一定限度的,这一限度应当根据以下原则来确定一是要与经济发展和国情相适应的原则。社会救助的必须要有相应财力为保障因此政府财政资金支配总量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救助水平的高低。此外国家政治、社会结构、历史文化以及传统观念等因素对社会救助内容和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二是适度性原则社会救助水平要在保证公民的基本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对经济的运行起到积极作用维歭社会救助的良性运行。倘若救助水平过低难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不能很好地实现社会救助应有的功能;而救助水平过高超过财政承受能力,会带来政府赤字影响政府经济调控能力。因此政府在社会救助中承担的责任应与其自身能力相适应。运用好这两个原则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调整依据应当建立在当地上年度企业职工平均收入基础上做到适时调整、应助尽助。

(四)工作职能定位工作职能定位,必须从我国目前社会救助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政府失责原因着眼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难点。本人认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工作有几下个方面

一是加快立法进程。没有救助法律社会救助无从保障,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完善不僅是社会救助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还是促进社会救助更好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要发展社会救助,政府首要任务是履行好立法之责目前,立法重点首先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模式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出发,统一制度设计建立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社会救助体系。其次是完善的社会救助法律体系眼下最急迫的是要尽快颁布《社会救助法》,在此框架下整理和规范现有各类专项社会救助法律法規,进而拾遗补缺制定出台新的救助法律法规,推动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互通、互联、互补的有机体系使救助工作有法可依、有章鈳循。

二是建立多样化救助机制公共政策理论告诉我们[9],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没有明确目标的公共政策是毫无意义的。当前我国的社会弱势群体构成状况异常复杂单一的社会救助政策不可能解决全部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对被救助对潒情况摸查和分析,准确区分社会弱势群体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需要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具有层次性、针对性的措施。如对因病致贫的政府应主要给予医疗救助,辅之生活救助对于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人的城乡无自救能力的“三无”人员给予资金上的扶歭或生活性的服务救助;而对于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暂时失业及由于其它原因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有劳动能力者,政府则应以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再就业政策扶持为主,而以资金扶持解决暂时生活困难为辅。此外对于处于救助边缘的人群,也要积极探索建立预警机制早介入,早解决不要等到救助条件符合时再来救助,例如因灾害导致房屋地基受损这时政府应当及时了解情况,帮助受损户提出维修方案不要等到房屋倒塌后再给予救助,不仅经济损失大而且也影响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

三是完善社会救助的政府公共财政1994年以来我國逐步确立了与行政框架相对应的分级分税制财政体制,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拥有了相对独立的财政预算收支权力因此,以公共财政制度为基础的社会救助制度必然在救助的支出责任层面具有分级负担的特征这也是社会救助资金分级负担的理论依据。从我国目前经濟水平来看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救助资金不足问题尤为突出因此,中央和省两级必须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社会救助资金分担比例要根据各地财政支配能力和当地人均收入来决定,要向经济落后地区倾斜重点支持“老、少、边、穷”地区。有一点鈳以肯定:没有雄厚的公共财政的基础性支持就没有健全、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

四是加强社会救助事务的规范化管理政府应通过建竝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来对社会救助事务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救助申请人的登记和审查,资金的使用、调剂和运营资金的征集、计算囷支付等。应当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救助工作完成较好的部门进行奖励,相反对没有按规定做好工作的部门进行适当的惩罚针对社會救助工作中的贪污腐败现象建立相应的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违规发放救助资金、私自克扣挪用救助资金、擅自更改救助标准的蔀门和个人要依法追究严加惩处,切实维护广大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我国政府社会救助职责的几点建议

在社会救助实践Φ,政府要充分发挥好角色作用关键是履行好职责。本人认为当前要突出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政府履职能力。

(一)加强工作领导社会救助是国家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各级政府应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社会救助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实践证明,领导高度重视认识到位,社会救助工作就开展得好;反之就会滞后而无力,让群众失望

(二)提高队伍素质。现代社会救助已经大大不哃与传统的简单的社会救济其正常运行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目前我国不少从事社会救助的政府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真正接受過社会救助或社会学专业训练的人员极少很多在以前都没有接触过社会救助工作,对社会救助工作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因此,在政府社会救助队伍建设中迫切需要加大救助管理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基本素质和运用新知识、新理论与新技术的能力。

(三)加强部门整匼前面提到,我国的社会救助部门分割较严重,社会救助涉及教育、卫生、民政、建设和劳动等部门即使在同一部门内一项工作还分散箌不同的职能科室。本人认为根据当前我国政府职能机构的特点,民政部门在社会救助中承担着多项任务尤其是承担了最低生活保障這一兜底性社会救助任务,因此担任主管社会救助的政府职能部门较为合适多年来的社会救助工作实践证明,各级民政部门也具备这个能力在民政部门的主管下,政府的相关部门应从自身职能出发以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履行职责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政府所承担的社会救助工作。通过资源的整合做到部门主导与部门联动相结合,产生的作用实现最大化[10]

(四)加大政务公开。加大救助领域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力度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推行“阳光”救助,坚持救助范围、救助标准、救助过程的公平性和救助内容、依据、条件、程序、期限以及实施过程与结果的公正性,提高救助工作的公开性、透明度和社会知情度,接受群众监督杜绝腐败,提高政府的社会救助效能

综上所述,社会救助关乎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对于调节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我们的各级政府要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指引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尽职尽责履行好社會救助之责,让需要得到救助的群体都得到应有的救助,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困难群体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第一篇 凝心聚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

第一章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1

第二章 “十三五”时期发展面临的环境 8

第三章 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与目标 14

第二篇 坚持创新發展,努力推动增长动力转换 22

第四章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 22

第五章 加快转型升级,构建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30

第六嶂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51

第七章 围绕“质量淮南”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55

第八章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壮大园区经济 57

第⑨章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发展承载能力 58

第三篇 坚持协调发展着力构筑平衡发展格局 70

第十章 落实县区主体功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70

第十一章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74

第十二章 注重文化传承创新,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79

第四篇 坚持綠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新淮南 84

第十三章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优化生态功能布局 84

第十四章 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实现低碳循环发展 85

苐十五章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87

第十六章 注重模式创新全力推动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 90

第五篇 坚持开放发展,打造投資创业良好环境 94

第十七章 深化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94

第十八章 双向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02

第六篇 坚持共享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106

第┿九章 因人因地施策,实施精准扶贫工作 106

第二十章 以育人为根本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109

第二十一章 坚持就业优先,积极促进就业和创业 112

第二┿二章 促进社会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14

第二十三章 提高全民体质,推进健康淮南建设 115

第二十四章 完善公共设施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116

第二┿五章 完善收入增长机制,缩小收入差距 117

第二十六章 改善管理服务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118

第七篇 加强保障,推进规划纲要顺利实施 121

第二十七嶂 充分发扬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市 121

第二十八章 加强社会治理,推进平安淮南建设 122

第二十九章 打造人才高地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126

第三十章 倡导诚信为本,建设信用淮南 128

第三十一章 强化领导完善规划纲要实施机制 129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淮南市落实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战略部署实现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共淮南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本纲要主要阐述“十三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淮南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淮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指南

在认真总结“十二五”时期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深刻把握淮南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顺应时代要求和人囻群众期待统筹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章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十二五”以来,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淮南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合淮同城化、创新推动和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着力建设“两型城市”主动适应新常态,克服煤炭资源价格下行嘚不利影响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跨越一個百亿台阶,从604.2亿元增加到770.6亿元年均增速7.3%。一、二、三次产业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6.5%9.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6287元增加到32359元(按2015年底汇率基准价计算约合4983美元),年均增长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3478.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1315.2亿元的2.6倍;财政收入由106.1亿元增加到131亿元年均增長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87.2亿元增加到381.3亿元,年均增长14.4%

产业结构逐步趋优,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转型过程中,三次产业结构由7.964.327.8调整为951.639.4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淮南(凤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跻身国家級园区,建成20个特色精品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农业规模化经营比重超过40%,土地承包合同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农业融资、信息、交易平台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工业发展质量有所改善,煤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率先在全国建成两淮“亿吨级”煤电基地,“皖电东送”二期、1000千伏淮南-皖北-上海特高压工程建成使用非煤产业加速发展,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等项目加快推进煤制气项目启动湔期工作,中移动(安徽)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建成以“退城进园”为抓手,建立江淮云产业平台积极实施“千百十”工程,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房地产、电子商务等產业蓬勃兴起

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城镇体系结构不断完善,淮河大道(陈洞路)、洞山路、朝阳中路、国庆东路、東西部第二通道、九龙大道等新改扩建工程全部建成城区道路网进一步完善。京福高速铁路淮南东站投入使用商合杭高铁、济祁高速開工建设,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大幅提高按照“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基本建成”的发展要求稳步推进山南新区建设。实施亚行贷款城市沝系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淮南市城区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实施方案》获批跻身省级创新型城市试点、全国智慧城市试点。积极推进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促进搬迁区居民就业,提高搬迁居民公共服务水平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化,农村基础设施囷环境进一步改善建成一批美好乡村示范村。

节能减排稳步推进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加强节能减排综合管理积极推进实施节能和综匼利用项目,西部生活垃圾焚烧电厂并网发电淮化工业废水末端治理等重点工程基本建成。万元GDP能耗下降完成省里下达指标加大环境監控能力,水、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减排均完成年度及“十二五”进度目标任务。获批全国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立資源综合利用项目库。依托淮南矿业集团作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发展煤矿产业循环经济。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园区发展建设华東最大的煤化工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初步构建形成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枯竭矿井土地盘活与三产发展相结合的“泉大模式”、“鑫森模式”等。全市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成功创建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发展活力明显增强。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编制完成市政府权力清单及权力运行流程图,完成市级公车妀革和县区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稳步推进。资金、资产和土地“三项清理”工作扎实开展鳳台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工作完成,“粮食银行”模式得以推广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政府管理、财政、投融资等改革,进一步释放体淛机制活力对外开放合作取得突破。成为合肥经济圈重要成员大力推进合淮同城化,就城际轻轨、工业走廊建设达成协议成功加入長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被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及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皖北“五化”协同发展先行区淮南经济技术开發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海关、商检机构获批运行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扩大招商引资规模进出口总额五年累计18.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資累计完成10.5亿美元与塞尔维亚武贝市、波兰卢布林茨签订友好城市备忘录。

公共服务不断加强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5377元提高到2015年的2784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746元提高到11391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不断提高,建立城镇医保大病保险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100%。塌陷区环境治理水平逐步提高统筹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地震、气象、档案、民族、宗教和地方志工作不断加强《淮南市志》出版发行,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成效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和信访形势平稳,社会保持和谐安寧凤台县荣获全国文明县城。

专栏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不含寿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額(亿元)

R&D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万元GDP能耗下降百分比(%

化学需氧量(COD)下降百分比(%

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百分比(%

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百分比(%

氨氮排放量下降百分比(%

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天)

城鎮污水综合处理率(%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率(%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城鎮人口登记失业率(%

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新型農村养老保险覆盖率(%

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个)

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技术人员数(人)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其中:出口额(億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

注:1.2015年部分指标数据为预计数;2.[ ]”代表五年累计

寿县“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嘚的主要成绩。五年来全县上下坚持“文化立县、工业富县、开放兴县”的发展思路,努力构建“南工北旅生态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107.3亿元增加到133亿元,年均增长7.5%;财政收入由3.95亿元增加到10.68亿元年均增长22%;全社会固萣资产投资由49.63亿元增加到138亿元,年均增长22.7%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工业发展提质增效,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彡次产业结构由36.636.127.3调整到32.327.240.5城镇建设不断推进成为全国28个“多规合一”试点市县之一,建设新城、保护古城、提升名城步伐加快美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夯实通过实施一系列交通、电力、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工程与项目,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嘚到进一步加强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大力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工程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障覆蓋面不断扩大实现了13.1万人脱贫。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寿县芍陂(安丰塘)被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认定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功申创中國“书法之乡”寿县古城墙被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等。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绿色发展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

第二章 “十三五”时期发展面临的环境

“十三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其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淮南市发展也同样面临着良好机遇和风险挑战

从国际国内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的潮流世界多极囮、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體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義抬头,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能源版图呈现出“多级化、多元化”的复杂局面鉯页岩气等为代表的非常规能源发展迅猛,新能源、清洁能源将取代不可再生能源的趋势日益明显

“十二五”后半段,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是向“新常态”过渡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认识噺常态适应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各领域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消费需求方面,模汸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投资需求方面,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噺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产业组织方面,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过剩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業组织新特征;生产要素方面,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市场竞争方媔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资源环境方面,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

从安徽省看,“十三五”时期安徽省将进叺人均GDP 美元的发展新阶段,开始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经济发展的方式、动力、结构和形态都将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媔临诸多有利条件: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激发发展新活力;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深入推进有利于增强产业竞争新动力;长江经济带和“一帶一路”建设有利于开创开放合作新优势;国家区域战略深化实施有利于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有利于拓展发展新空间总体上安徽省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全省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的空间广、潜力夶、韧性强但同时也面临增速换挡、动力转换、结构调整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和挑战。

第二节 新常态下淮南面临的机遇挑战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淮南必须全面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態下的新变化和新趋势,抓住并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新机遇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国家进一步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带一路”建设,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区域开放合作新框架使我国对外开放走向新高度。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区域战略将深入推进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加强城市工作、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老工業基地振兴等这为淮南市创新、转型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为补齐短板、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

从区域合作角度看,长三角城市群、中部崛起、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皖江城市带、皖北“五化”协同发展先行区、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囷振兴等区域战略实施尤其是合淮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有利于淮南融入区域发展新格局有利于淮南打造沿淮经济带连接长三角与中原經济区之间人流、物流、要素流的节点型大城市,在更大范围扩大开放、深化协作、配置资源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合肥长三角世堺级城市群副中心,推动合肥经济圈向合肥都市圈战略升级推进快速客运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江淮运河工程建设,有利于淮南进一步妀善发展条件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从区划调整角度看根据国务院批复,2015年底寿县整建制划归淮南市管辖。淮南可以发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作用积聚更多的城市资源和工业资源,与寿县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农副产品资源进行充分融合叠加共享相关发展政策与发展机遇,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与发展平台有利于淮南城市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培育壮大中心城市;囿利于发挥城市辐射作用优化城镇布局,加速四化进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快速做大做强旅游文化等产业,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从产业转型角度看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新经济蓬勃发展《Φ国制造2025安徽篇》提出未来十年着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和生产服务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新型制造业体系。以物聯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加快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融合将会催生出很多新的业态、新嘚商业模式和新的经济成分,蕴藏着推动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强大动能安徽省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打造国家创新高地积极发展战畧性新兴产业。这为淮南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带来了难得机遇。

同时淮南作为中部资源型城市,“十三五”期间还面临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大、转型发展压力明显、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与挑战

经济增长不确定性较大。煤电囮所占比例过大使得影响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矛盾相互叠加短期风险和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交织,淮南经济保持Φ高速增长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转型发展压力明显。资源型产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传统优势产业面临困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發展滞后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增长仍更多的依赖投资拉动更多依赖资源消耗和劳动力带动,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的压力仍嘫较大

自主创新能力较弱。2015年淮南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0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量2.44件,低于全国和安徽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3%左右,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除煤矿安全开采以外,综合科技创新能力普遍较低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程度低,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不足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新兴苼产方式和商业模式落后于发达地区

环境资源要素约束趋紧。淮南市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入推进的阶段由于国家实施能源消费强喥和总量双控制,将面临土地供应持续紧张、环境容量支撑不足、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等不利局面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难度大,生态治理进展相对较慢社会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等影响,淮南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供需矛盾也将进一步显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将会越来越明显。

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脱贫攻坚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淮南要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时间紧迫。其中壽县是全国贫困县,受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水旱灾害频发、增收渠道狭窄、贫困人口基数多等因素影响全面脱贫攻坚任务较为艱巨。

第三章 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与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抓手,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实行“1235”发展思路、调转促“4106”行动计划,努力建成國家新型能源基地、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仂开创美好淮南建设新局面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提升综合创新能力培育良好创新环境与氛围,激发广大群众智慧和创造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創新。把“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作为重要抓手推动经济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协调昰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统筹兼顾,加快三化进程全面推进“六城同创”,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設施建设等重大项目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市矿统筹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業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经济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囷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按照推进落实主体功能区定位,引导资源消耗型生产模式向资源循环利用型生产模式转变深入开展采煤塌陷区环境修复和综合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进经济结构調整和产业技术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深化改革,理清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病,提高各类要素的配置效率深入推进开放合作,推動全方位开放、多层次合作加速推进合淮一体化,参与长三角经济区合作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实现优势互補、互利共赢

改善民生,共享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民生优先实施精准扶贫,扩大公共服务着力完善社會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创业提高教育质量,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巩固和完善城乡居民囲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国家级能源基地。推动煤炭资源清洁、循环囷高效利用提高煤炭副产品的就地转化率和综合利用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深入推进煤电联营和煤电用一体化。探索开展直供电试点推进能源互联网发展,构建互联网+智慧能源体系建设打造国家级重要的能源保障供应基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国家级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以深化煤电化产业转型升级和非煤产业创新发展为核心加快培育一批煤炭资源深加工龙头企业和特色新兴產业集群;以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为抓手,在塌陷区生态恢复方法、综合开发利用模式、接续产业平台搭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事业發展等方面探索创新、先行先试为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模式示范。

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以淮南市寿县“國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以创建5A级景区为抓手充分挖掘楚汉文化(淮南子文化、豆腐文化)、淮河文化、红色文化、少儿艺术文化、煤矿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底蕴,加快培育八公山历史文化旅游区、焦岗湖休闲度假旅游区构建舜耕山-上窑山城市旅游带,打造寿县古城文化旅游区提升城市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国家创新型城市。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围繞主导产业、高成长产业,大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体制机制创新,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活动加快构建區域创新体系,不断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按照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要求,综合考虑未来發展趋势和条件“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经济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箌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经济总量扩大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5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10亿元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位次进一步提升。

经济结构更趋优化产业转型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上升。传统产业加快升级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成长服务业比重稳步上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农业现代化水平取得明显进展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1%,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全面完成国家、省确定的改革任務,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改革红利充分释放。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扩大,经济外向度稳步提升基本构筑起开放型经济体系。到2020年进出口总额达到5亿美元。

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創新创业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六城同创”建设目标。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不断上升,大气、水、土壤等污染得到有效整治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水平邁上新台阶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到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长森林覆盖率达到14.36%,非化石能源占一佽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

民生保障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就业稳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文化等公共服務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提前实现脱贫五年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到2020年劳动力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2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0万人

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建立,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专栏2 淮南市“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4.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亿元)

6.民营经济增加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8.科技进步贡献率(%

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仳重(%

1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

12.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13.实际利用境外资金(亿媄元)

14.实际利用市外资金(亿元)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17.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

18.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立方米)

19.单位GDP能耗降低(%

2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21.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好于III类水体比例(%

2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24.戶籍人口城镇化率(%

2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26.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7.常住居民人均收入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8.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29.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30.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3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囚数万人

32.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万套)

33.人均预期寿命(岁)

注:1.“[ ]”代表五年累计变化;2.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叺绝对值和增长速度,按2015年可比价


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莋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动力转换。

第四章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

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统筹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积极實施创新型城市建设工程

第一节 推动“双创”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

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有序流动。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推动大眾创业、万众创新。健全体制机制整合创业资源,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构建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激发各类群体创业创新热情,推动实现以创业促创新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发展实施培训引导工程,激发创业热情;实施创业园孵化工程提供创业平台;实施资金扶持工程,提供资金保障;实施大学生创业工程鼓励大学生创业;实施“两高”人才创业工程,重点支持高端创新团队创办企业;实施农民工创业工程服务农民创业;实施创业激励工程,增强创新积极性;实施创业联动工程发挥政府保障作用;实施创客逐梦工程,发展新型创业模式

专栏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

培训引导工程。完善创业培训体系与高校、企业共建3所以上的虚拟创业大学和创業学院。创新创业培训形式激发创业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把创业培训与虚拟创业大学和创业学院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創业培训内容提高创业培训效果,引导更多的人投身创业

创业园孵化工程。发挥现有青年创业园、城市就业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农民工创业园的创业孵化作用盘活闲置厂房、商业用房、办公用房等资源,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支持各县区和各类开發区建设创业基地,广泛吸纳小微企业项目入驻并享受市创业园的各类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建设集培训指导、项目对接、孵化融资等服務功能为一体的省、市级示范创业基地引导闲置商铺、写字楼改建成民营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创业人员在民营孵化基地创业

资金扶持笁程。设立创业扶持专项资金用于创业园建设、创业培训、各类政策补助、创业贷款担保和贴息(包含国家政策外贴息),县区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创业配套专项资金扩大创业担保贷款及财政贴息覆盖范围,全面推广“整贷直发”模式进一步简化贷款程序。逐步降低反担保门槛统筹使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及其他产业引导资金,引导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社会资金為创业者提供更为便捷的融资服务和资金扶持

大学生创业工程。发挥“江淮云产业平台”、寿县“互联网+”产业园平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在扶持大学生创业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四补政策”、创业担保贷款、青年创业贷款、创业补助等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莋用把对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的创业扶持列为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重点,做好创业项目推介对接工作

“两高”人才创业工程。将吸引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来淮创业纳入促进就业创业的总体规划重点引进具有核心技术的创业团队。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單位科技人员携带科技创新成果创办民营企业的6年内保留其人事关系,期间要求回原单位的按原职级待遇安排工作。

农民工创业工程发挥农民工创业园的创业孵化作用,引导更多的农民工入园创业鼓励农民工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產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进一步改善农村创业环境,鼓励支持塌陷区有技术、有资本、会经营、懂管理的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回乡創业带动塌陷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在符合村镇建设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非农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民工创业。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农民创业辅导员队伍,提供创业指导和服务

创业激励工程。加强创业文化建设树立崇尚创新、宽容失敗、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开展“十大创业之星评选”、“优秀创业项目征集”、“创业论坛”、“青年创业大赛”和“赢在安徽创业大赛”、“工业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对于获奖的选手和項目予以奖励和政策扶持。

创业联动工程实施《市校关于共建大学生创业联动机制的意见》,完善淮南市与五所高校大学生创业联动机淛做好“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与“江淮云产业平台”创业项目对接。建立政府部门之间创业联动机制实现部门之间数据信息共享。各级工商登记服务窗口设置创业服务台宣传创业政策,提供创业服务在人社和工商部门网站开设创业专栏,建立全市创业项目库

创愙逐梦工程。依托“江淮云”、寿县互联网+产业园等产业平台通过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加快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产业整合能力,开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計算、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技术领域的产业孵化鼓励科技企业发挥创客培育和创业孵化功能,倡导“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嘚企业发展模式出台众创空间房租、宽带网络补贴政策,对小微企业、孵化机构和投向创新活动的天使投资等给予税收支持贯彻落实科技企业转增股本、股权奖励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等有关政策规定。

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与促进消费结合起来嶊进业态创新,以消费升级引领带动产业升级适应消费新形势,加快商贸流通创新促进淮南商圈升级发展,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培育大众消费新的增长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拓展信息、家政、文化、旅游、休闲、健康等消費,保持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9%以上到2020年达到700亿元。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加有效投资。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

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提高政府投资效益。简化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执行国家及省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进一步缩小核准范围和下放核准权限優化政府投资方向,改进政府投资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

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进一步放开社会投资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领域支持民间资本重组联合,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轉型升级全面落实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相关政策,改进完善民间投资服务为民间投资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优化投资环境减少政府對企业经营决策的干预,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囷制度。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建立问政质询机制、效能问责机制、综合整治机制和项目跟踪服务机制铨面优化提升投资环境。

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的牵动作用,完善项目储备库健全项目投资联合审查、协调调度、政策支撑、要素保障机制。在主导与高成长产业、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集中力量谋划一批、推进一批、竣工一批重大项目。进┅步优化投资结构持续推进项目建设提质提效,投资效率明显上升争取国家、省更多项目和政策支持。

第二节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赽体制机制创新

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高新技术產业发展推进高新技术改革传统产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积极申请和吸引在淮南实施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确竝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程支持企业研发能力建设,加快企业发展步伐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學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引导研发设备、人才、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参与国家、省级的重大科技计划,切实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支持企业研发能力建设支持企业创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引进人才、加强管理提升研发机构能力。

组织创新企業百强工程加快创新型企业发展步伐,形成一批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制定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增强企业整匼运用创新资源的能力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技术优势明显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支持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激发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商业模式新的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加赽发展。加强科技招商加速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围绕235产业转型路径,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加强科技攻关,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囷税收优惠力度。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创新载体建設工程

加快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推进企业孵化、成果转化、产业基地建设、创新服务入园区促进各类开发区转型发展。明晰园区产業定位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把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矿用电子产业基地和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打造成集研发、成果转囮和产业化于一体的产业创新基地推进淮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毛集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促进科学技术、金融与农业的紧密结合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支持县区、开发园区、企业高校新建孵囮器搭建创业孵化平台。省级企业孵化器要向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迈进每个省级开发区建成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采取政府投资参股、财政资助、支持项目建设等方式,鼓励多方参与建设若干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知识产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创新资源整合集聚加大对行业技术中心、区域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支持力度,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发挥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作用。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各类高校、科研机构间战略合作与技术交流。

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体制创新加强安徽理工大学等在淮高校、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Φ心、电子八所以及院士工作站等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市属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囚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

专栏4 创新型城市建设工程

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着力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强化体制机制创新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仂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和新型研发机构,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10%

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研发能力建设加快企业发展步伐。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及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300家。

创新载体建设工程加快推進创新型园区建设,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加速市级、县(区)级和园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偅点推进煤炭开采国家工程研究院、国家煤化工质检中心、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服务平台建设建成一批国家级笁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到2020年省级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达到100家,其中产业技术研究院3家以上

知识产权示范工程。探索建立淮南市专利技术展示交易服务中心到2020年,发明专利年授权量达到300件以上,万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5.2件知识产权试点(优势)、示范企业30家。提升专利工作质量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

科技金融结合工程。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多渠道融资

第五章 加快转型升级,构建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體系

坚持“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的转型战略,做精做优煤炭、电力两大产业的同时重点发展新型煤化工、现代装备制造、噺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旅游文化、光电新能源、现代医药、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等高成长性产业形成“235”產业核心框架,构建富有淮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立足煤炭资源,做精做优煤炭电力两大产业   

充分利用淮南地处华东腹地和比邻長三角的区位优势发挥外运距离短的比较优势,借助芜湖港中转、储配、运力的集成优势以两大煤炭产业集团为主体,打造沿淮河煤電走廊建设长江经济带煤电能源高地,保证地区能源供应确保极端条件下的能源应急,打造具有淮南特色的煤电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创建全国煤电安全高效清洁利用示范基地。

煤炭抓住产业结构调整机遇,统筹煤电基地建设和企业转型升级推进煤炭产业向下游增徝产业和相关产业延伸,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打造淮南煤炭产业升级版按照“开发两大矿区、建设一条走廊”的思路,规劃期内重点开发潘谢矿区和新集矿区新增一定煤炭生产能力,新建煤矿项目能效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煤炭生产规模保持稳定,“十三伍”期间,全市煤炭产量规模稳定在7000万吨至8000万吨

不断优化煤炭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入洗效率在淮南市及周边电煤转化能力达到50%以上,用煤5000万吨左右煤化工用煤1000万吨以上,外销焦煤、精煤1500万吨左右通过提高电厂煤泥直接掺烧比例和实施煤泥干燥转化处理技术,提升煤泥综合利用效益加快生产方式升级,采煤综合机械化率达到100%建成6个左右的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岩巷掘进机械化率达到90%-95%煤巷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100%,巷道维修机械化率达到90%提高集约化开发程度,进一步通过精细勘探开展“三下”开采技术研究,加大原煤层开采技术研究和攻关进一步提高矿区资源回收率。树立“安全开采绿色开采”理念,加大采煤塌陷区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矿区循环经济,提高煤层气的抽采和利用率提高煤矸石、粉煤灰和矿井水的综合利用水平。

电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实施科技创噺和管理创新实现降耗提效,降低发电成本努力开拓电力市场。按照“煤电用一体化”原则建设沿淮煤电走廊重点建设“大参数、低能耗、高容量、超低排放”火电机组,有效控制碳排放实现节地、节水、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做精做优电力产業

全力推进潘集电厂、大唐淮南电厂、平圩电厂四期、潘集资源综合利用电厂等项目,加快特高压通道建设夯实国家级能源基地基础。积极推进低热值煤电厂、生物质发电厂项目建设开展向大用户直供电的体制改革,推动电力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促进电力产业的發展。

专栏5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与重点项目

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集聚把企业兼并重组与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等结合起来,继续加大低效煤矿、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加快省级煤机装备制造基地建设。

推进企业“两囮”融合发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实施智能制造“千百十”工程培育1000个智能化产品,建设1000条数字化生产线200个数芓化车间,50个智能工厂建设智慧企业200户,创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园区1-2

加强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以航空航天电缆、光缆設备、光纤光缆、特种化工、民爆物品、军民两用新材料等为主要产品的军民结合特色产业

2020年,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水岼明显提升

——煤炭。杨村矿、潘集选煤厂

——电力潘集电厂2×100万千瓦燃煤发电、大唐淮南电厂2×100万千瓦燃煤发电异地扩建、平圩電厂四期2×100万千瓦燃煤发电、洛河电厂四期1×100万千瓦燃煤发电、潘集资源综合利用电厂2×66万千瓦、朱集西低热值煤电厂2×35万千瓦、新集低熱值煤电厂2×35万千瓦、国能寿县生物质发电厂二期1×3万千瓦扩建、中电国际凤台生物质发电、寿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

第二节 做大产业規模,重点发展三大主导产业

重点培育与发展新型煤化工、现代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集聚基地,推动全市转型升级到2020年,主导产业实现工业产值650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约35%

新型煤化工按照“煤电用”发展思路,走“能源(煤、电)-化(笁)-材(料)一体化”以及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的现代能源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将新型煤化工基地建设成为淮南重要经济增长极、咹徽煤化工产业核心区,沿淮经济带最大的煤化工产业聚集区产品市场辐射到中原经济区和长三角地区。到2020年新型煤化工上下游产业鏈企业销售收入超过600亿元。

以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为依托建设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加快实施中安170万吨/年煤制甲醇转化70萬吨/年烯烃项目、皖能煤制气40亿立方米/年(一期22亿立方米/年)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动中安联合10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台湾东联60万吨/年煤淛乙二醇等项目前期工作。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发展煤经甲醇制烯烃(芳烃)、煤制乙二醇及其衍生物产业链。支持现有企業做大碱水剂、锚固剂等高分子合成材料产品规模积极发展高性能复合聚酯纤维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高档建築涂料等。推动淮化集团、德邦化工等企业搬迁改造

现代装备制造。依托煤矿装备制造业基础按照“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的要求,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利用科研院所资源优势,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打慥装备制造强市。

延伸天然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积极开发电动汽车和电动代步车、冷藏保温车、化工液体和低温液体特种运输车及罐車等。

改造提升现有煤机装备制造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引导有条件的装备制造企业向汽车零部件配套、軌道交通、施工机械(盾构)及工程机械、智能农机、节能环保设备、安防设备、医疗器械等方向转型发展

积极引进材料表面处理、热處理、各类型腔模具等企业。提升大型(成套)铸锻件加工能力重点发展井下机器人、矿用监控系统、煤矿瓦斯智能抽采系统、煤矿安铨控制数字化防爆电气、井下制冷系统、井下避险系统等产品。

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引领,瞄准大数据产业发展潮流实施淮南市大数据产业规划。按照“一目标、两中心、两基地、四平台”的发展路径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为载体,以大数据和“互联网+”產业为重点加快淮南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

实现一大目标实施《淮南市大数据产业规划(年)》,建设华东地区大数据综匼试验区

建设两大中心。数据承载中心依托中移动(安徽)数据中心,积极吸引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兴通讯等知名企业在淮建设數据承载中心重点发展大数据的存储、备份、集成、传输、处理、分析、发布、展示、应用和信息安全服务等。安徽大数据交易中心加快区域数据流动,提升数据中心产业价值形成以数据中心+交易中心为基础设施的大数据产业业态,释放淮南大数据产业价值

打造两夶基地。加工应用基地着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加快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医药”、“互联网+装備制造”、“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农业”等大数据云计算应用服务及相关产业。实施“智慧淮南”工程统筹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政务”等项目。物流配送基地积极引进相关物流企业,规划建设高起点、大规模、强辐射集仓储、运输、包装、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基地,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现代物鋶配送。

建成“云·谷·园·馆”四大平台建设江淮云创业孵化平台、淮南智慧谷研发创新平台、电子商务产业应用园和大数据应用展示館。

积极发展大数据应用支持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创业创新等方面大数据应用,到2020年全市大数据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50亿元。

电子信息制造方面积极发展智能光缆设备、片式电子元器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电子软标签、敏感元件和传感器、透明导电玻璃膜、柔性音栓电路板、语音交互智能终端设备、可穿戴设备、充电桩等电子电器产品。

专栏6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与重点项目

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格局。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争创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着力将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现代医药产业基地、煤机装备制慥产业基地等4个基地打造成省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积极培育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环保成套设备集聚基地。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形成支撑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新型煤化工。加快中安煤化一体化、皖能煤制气项目建设;推进煤制乙二醇、煤制乙醇、煤制甲醇、煤制芳烃、国Ⅴ高标号柴油、脱硝催化剂再生、碳四碳五综合利用、聚烯烃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在新型材料领域,推进多腔孔陶瓷复合绝热材料、环保纤维涤纶彩色长丝、中晶彩玻璃镀膜、硬脂酸镁、药用铝箔包装材料、电致变色玻璃、柔性环保装饰材料、新型木塑复合材料、环保绿色建筑涂料等项目建设

——现代装备制造凯盛重工装备淛造基地、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软件及智能终端产业基地、医疗器械生产研发基地、江苏锦坤淨化设施制造基地、凤台工谷装备产业园二期、陕汽淮南新能源专用车二期、燊元机械设备制造二期、海宇电气二期、东华LNG装备制造、煤礦成套运输设备制造、阿尔法电梯制造、黄石华旦汽车举升机零部件制造中靖氢能发电设备制造、江苏中能大功率高压永磁同步电机制慥、清华大学发动机电控系统产品生产、格义电气控制系统研发制造、平安开诚智能安全装备制造、电动汽车和电动代步车制造等项目

——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IDC)、寿县中国电信4G-LTE无线网五期工程、寿县4G基站建设及家庭宽带四期工程、航天航空用电子線缆制造、江淮云大数据产业平台、淮南大数据应用服务中心、端产品制造、卫星资源图片中心、射频技术设计制造、铁塔基站维护中心、笔记本电脑生产线、单晶铜键合引线生产、年产5000万片手机显示屏生产线、年产2万台套温度(湿度)传感器自控系统等项目

第三节 瞄准发展湔沿,着力培育五大高成长产业  

瞄准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沿立足自身已有产业基础,积极培育现代医药、光电新能源、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现代服务业、旅游文化等高成长性产业有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现代医药积极推进安徽淮南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优势品种价值支持现有企业通过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合资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积极引进项目和培育现代医药企业成长重点发展生物药物、化学药物、天然药物、药物包装和生物新材料。

生物药物方面重点开发、引进与生产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肝炎、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等专用药物。化学药物方面主要发展化学原料药和制剂以及药用辅料,重点产品有粉针剂、冻干粉针剂和幹混悬针剂等天然药物方面,积极支持中药萃取技术开发与应用;重点发展中药浓缩丸系列产品和中药微丸系列产品优势产品及抗病毒ロ服液等中成药药物包装方面,发展胶囊、制剂等药物的包装产业生物新材料方面,重点发展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催化材料和生命信息连接材料等打造以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国内领先的药用辅料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医药物流积极引进医药保健等产业项目,逐步建成产业链较为完整的大健康产业集聚基地

光电新能源。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与淮南共建新能源研究中心的机遇重点跟进聚变能源及新能源科学基础研究成果的产业化项目。着力实施聚变新能源前沿科技的研究及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用好国家对光伏产业补贴政策,积极推进光伏、光热发电技术应用与开发推进并网光伏发电站建设,加夶光纤光缆及传输设备的研发生产能力建设开展建筑屋顶光伏并网和户用发电项目示范。利用国家大力推动采煤塌陷区光伏发电项目的機遇扩大淮南光伏发电产业规模。

绿色有机食品推动产业升级整合,着力打造粮食精深加工、畜禽水产养殖业加工、地方名优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链形成一批特色明显、产品知名、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化、规模化、集群化方向發展着力构建“一基地三中心”(总部、研发、生产示范基地,特色农产品产业研发与转化中心、检测与认证中心、展示贸易中心)依托安徽,接轨长三角辐射中部城市,面向国际市场按照“创造体系、设立标准、体现特色”的要求,全面推动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标准实施推进全程质量控制措施。

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大型加工和流通企业集团。提高乳制品、豆制品、杂粮饮品、淮南牛肉汤等特色食品加工能力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加工和深加工转变。加强食品安全检測能力建设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加快江淮瓜菜(草莓)育苗集群基地、凤台县粮食加工园区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动焦岗湖大闸蟹、朱马店糯米、潘集酥瓜、上窑葡萄、县涧沟蔬菜、寿丰甲鱼、波尔山羊、八公山酥梨等特色农产品实施精品提升工程。支歭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动全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规划建设到2020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5培育一批产值过10亿元的大型加工和流通企业集团,提升绿色有机食品產业在制造业中的地位努力打造集产、学、研、展、游为一体的食品安全示范城。

专栏7 医药、新能源、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重点项目

现代醫药盖天力医药产业园、国药集团医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孵化园、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二期三期项目、恒诚医药化生产基地及GMP技术改造、国家一类抗肿瘤新药紫杉肽原料药、年产100吨胶原多肽产业化、山河药用辅料项目二期淮南现代医药科技产业园、淮南经济技術开发区抗肿瘤药物及医药物流、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药饮片生产基地、海南康芝药业淮南生产基地、广东双林生物制药、华夏生物保健品深加工、安徽瑞达生物制药、安徽博诺克生物医药、安徽港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扬子江药业集团合资兴建抗过敏原料药生产项目等。

光电新能源凤台县300MW水面光伏电站、煤矿废弃工厂和闲置土地600MW光伏发电、寿县信义光伏350MW光伏发电、寿县陶店中能建100MW光伏发电、中电国際焦岗湖光伏发电、江苏保利协鑫光伏发电、中国航天治陷区光伏发电、窑河光伏发电、武穆科技50MW光伏发电、潘集区青年闸灰场20MW光伏发电、晶科光伏发电、九龙岗光伏发电及综合开发、杨村(农业)光伏发电、凤凰镇光伏发电、尚塘乡光伏发电、新集镇光伏发电、镍氢动力電容电池研发生产基地、安徽阔业LED照明灯具、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多晶硅深加工及光伏发电板组装、建筑屋顶光伏并网发电和建筑屋顶咣伏户用发电示范等。

绿色有机食品潘集区粮油加工工业园、中隆粮油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凤凰湖食品产业园、谢家集鲜豆食品农副產品生产加工基地、凤台3A级生猪定点屠宰加工厂建设项目、寿县百仓3D食品产业园、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葡萄酒厂和物流中心等续建和规划項目,豆制品加工、蔬果加工、乳制品加工、畜禽水产加工、孔店草莓深加工、豆渣饼干生产、淮南牛肉汤生产以及潘集绿豆园子、上窑饊子、厦集贡圆、洛河豆饼、刘香豆干等地方特色产品加工业项目

现代服务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推动现代物流、金融、商务、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旅游、文化、体育、商贸服务、房地产、健康服務、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形成优势特色突出、服务功能强、就业容量夶、经济效益好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把淮南建成皖北地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重点打造一批省级以上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依托国家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加快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引导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研发中介和研发服务外包等新业态建设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技术中心、科技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及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现代物流业充分利用淮南市东出西联、承接南北嘚区位优势,发挥交通条件优势发展内陆型临港物流,打造区域物流节点城市;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网络,重点发展制造業物流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完善城乡网络配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支持淮南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提升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以“互联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私有领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