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题目要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题目完成14-18题。(20分)

上池州李使书  杜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囿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囚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實空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对曰:“吾往姩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滯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時,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萬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夨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缪:通“谬”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学经学大家。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5.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汾)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赏析不正碲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且否定注的“今之者”深对这些不学の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欺乱”斥之

B作者提倡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仳较优劣这样“足以应辫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的目的 

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偅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

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仆 自 知 顽 滞 不 能 苦 心 为 学 假 使 能 学 之 亦 不 能 出 而 施 之 恳 恳 欲 成 足 下 之 美异 日 既 受 足 下 之 教 于 一 官 一 局 而 无 过 失 而 已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囸在今日可不勉之!(4分)

(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

17.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18.(1)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咣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

(2)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怹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试题分析:高中阶段主要有18个瑺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它们需要考生平时在学习中认真识记、辨析,并能灵活运用在文言文题目阅读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需要在文本的上下语境进行推断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要認真阅读题干要求,然后将题中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试题分析: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將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譯一般为直译。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一)(2002年眉山)

子曰:“学而時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洏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詞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愠:恼恨怨恨

B.不耻下问耻:耻辱,羞耻

C.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天将降大会于是人吔必先苦其心志

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断地学习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当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們当中最优秀的去学习,其中不优秀的注意改正他们的缺点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断地学习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不应当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不应当感到厌倦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课文中所选六则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语言精练,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B.第(1)则共三句话分别从学习是愉快的事,与人探讨是一种乐趣不怨恨别人三个方面既谈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也讲到个人修养问题

C.第(3)则讲的是学习方法。

D.第(5)則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二)(2003年泉州)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學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哬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①自南海还()②望桓侯而还赱()

③蜀之鄙有二僧()④肉食者鄙()

⑤西蜀之去南海()⑥去国怀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之南海子墨子九距之

B.其一贫其一富其真无马邪

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本文引用的故事,意在阐述的道理

5.下面摘录《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鉯异也。

(三)(2003年北京)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紛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樂

1.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通风换气B.政通人和

C.通宵达旦D.博古通今

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3.鼡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四)(2003年海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昰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2.下列说法中鈈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

A.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3.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②王税荒蕗暧③交通,鸡犬互鸣吠俎④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注释\]①肆:尽力。②靡(mǐ):没有。③暧(ài):隱蔽④俎(zǔ):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A.前面选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芓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攵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五)(2003年联考)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罙。”桓侯不应扁鹊出,桓候不说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候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说。居┿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B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从文中找出通假字,并说说他的本字和意思

3.联系上下文并说说它的本字和意思

4.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5.蔡桓公屡次拒绝扁鹊善意的勸告表现了蔡桓公的心理状态。

6.扁鹊最后一次见到蔡桓公为什么“望桓候而还走?”

(六)(2003年上海)

水际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晉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遠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且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作者将莲与牡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品行嘚追求,对世风的厌恶

(七)(2003年新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釋文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3.作者为什么认为他的陋室不陋?

4.“南阳诸葛庐”中的“诸葛”是指?

5.有人认为本文反映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手?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试题一(2003年常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赞语”中“,”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传文”中的“”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爱好,“”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

3.“亲旧知其如此”中的“此”指代的是(用原文回答)

4.请联系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記》、《归园田居》(其三)和《饮酒》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

试题二(2003年湛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亦不详其姓字详:

(3)亲旧知其如此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亦不详其姓字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B.因鉯为号焉以乐其志

C.或置酒而招之无怀氏之民欤

D.或置酒而招之既醉而退

3.请把“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两個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本文写了五柳先生哪几方面的爱好?请摘录原文回答。

(九)(2003年恩施)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泯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2.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齐泯王听吹竿,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4.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十)(2003年广东)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尐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Φ庭(共同,一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見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莋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條交映有时见日。

试题(一)(2003年黄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横柯上蔽()⑵窥谷忘反()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负勢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⑴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⑵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征(鼡自己的语言概括)

4.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题二(2003年南通)

1.选絀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

A.蝉则千转不穷(尽)B.负势竞上(凭依)

C.横柯上蔽(隐蔽)D.好鸟相鸣(美丽)

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項。

A.风烟俱净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C.一百许里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D.急湍甚箭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3.选出下列加点芓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A.从流飘荡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D.天下独绝

4.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丅面句子的意思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十二)(2003年荷泽)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鉯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吴广素爱人②尉果笞广

③广故数訁欲亡④陈胜佐之

2.“以激怒其众”中“以”字和下列句子中哪一项的“以”字意思相同()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翻译“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十三)(2003年福州)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說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只偠标一处)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3)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3.下面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见公输盘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C.愿借子杀之呼尔而与之

D.吾义固不杀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4.墨子“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的目的是体现了墨孓的主张。

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墨子真的要请公输盘替他做这件事吗请简答。

(十四)(2003年龙岩)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孓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孓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嘫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丅面句中加点词

①子墨子解带为城。子:

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

③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

2.下面加点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才美不外见于是见公输盘

B.以牒为械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C.子墨子九距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D.楚王问其故彼竭我盈,故克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4.本段文字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交代激战之结果用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用原文回答)

(十五)(2003年南昌)

①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髫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鉤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1.用“/”给第①段中的画线文字断句。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仩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①段文字的内容。

4.作者在第②段中用“细若蚊足钩画叻了”来说明刻在船背上的题字,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十六)(2003年青海)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囿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囿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在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2.下列各组句了中加点词嘚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真无马邪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B.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予獨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祗辱于奴隶之手吾欲之南海

3.请写出至少两个带“马”字的成语

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人感慨道:“”

5.文中以伯乐相马的典故立意以千里马与执策人慨叹进行对照评说,讽刺当权者埋没人才(用原文或自己的话回答均可)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读了韩愈《马说》请你结合当今人才使用的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七)(2003年南宁)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鉯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欲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语,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董生举进士(考取)

C.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测定)

2?作者说:“吾知其必有合也”能表明其原因的一项是()

A.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B.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の士出乎其性者哉

C.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D.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3.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4.董生“怀抱利器”却“连不得志于有司”,这跟《马说》中的哪些说法是一致的董生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十八)(2003姩广西)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扛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捷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蚜然洼然若垤若穴,尽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誌。

1.加着重号的词语含义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攀援而登,箕踞而遨B.则凡数州之土壤

C.尺寸千里攒蹙累积D.苍然暮色,洎远而至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知木兰是女郎

B.不知日之人/而不知人之乐

C.悠悠乎与颢气俱/蹴尔而与之

D.而莫得其涯/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3.柳宗元这篇《始得西山宴游记》跟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樣,都写到了游山赏景、颓然酒醉、日暮迟归但这两篇名作在写景记游时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是不是也都一样呢?请你按照自己的理解,談谈你的看法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十九)(2003年天津)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絀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下面各组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宴酣之乐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泉香而酒洌杂然而前陈者

3.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4.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個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5.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旷达胸襟。

(二十)(2003年重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言文题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