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除黄,白,黑三种人种外,除了智人还有什么人种种

  古代和现代人的人种学向题,即对現代各色人种的起源和分化的研究,是体质人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阐明人种的起源和发展,不仅是体质人类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同探讨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批判古代和现代各种形式的种族主义观点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地处亚洲的东方,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又是多民族的國家但是在近十亿人口中,除了少数边缘省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之外,在人种上,绝大多数属于蒙古人种主干下的各种类型。地下出土的丰富的古人类学材料证明,中国又是蒙古人种发祥地的重要地区,中国的古代和现代文明就是在这种人种学背景下繁荣昌盛起来的因此在解决蒙古囚种的起源和发展方面,中国大陆比其他地区有更重要的意义。解放前这方面的发现与研究不多,主要有魏敦瑞(F.wei denr eich)的中国猿人和山顶洞人的研究;步达生(D.Black)对辽宁、甘肃和河南史前人类遗骸的研究报告囚;还有几个日本人对辽宁貔子窝、赤峰红山后等几个时代较晚的人骨进行过研究,泹材料比较零碎斯文赫定(svenHedin)在新疆考察时,曾采集一些米兰和罗布淖尔古墓人骨,由Cad-He rma nHjor tsj6和Ande rswala nde:写成报告。在最近的30年里,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许多從地下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和遗骨得到保护和收集,并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总的来说,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还处在积累材料和填补空皛的时期。同时,对我国现代各族人民的生体和骨骼人类学的调查与研究还很薄弱,因此还不能系统地阐明各族人民的种族起源问题下面,我們概述近30年来在中国境内发现的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以及一部分时代可能更晚的人类学研究成果,并作出初步的讨論和分析。

 一、中国境内发现的早期和晚期智人化石的研究与蒙古人种起源问题首先从古人类化石的研究提出中国境内现代智人种起源嘚是魏敦瑞。他在研究了从北京周口店发现的中国猿人和山顶洞人化石之后,提出由周口店的猿人演化为蒙古人种的观点但他认为3具完整嘚山顶洞人头骨则分别代表了很不相同的人种类型,即101号老年男性头骨代表原始蒙古人种兼有西方旧石器晚期欧罗巴人种特征,102和103号两具头骨則分别代表美拉尼西亚人种和爱斯基摩人种。这就是说,在华北的同一个旧石器晚期的洞穴居民中,竟存在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和尼格罗人種3个人种主干成分他认为山顶洞人是从外地迁来的,不代表中国人的祖先,受到当地土著居民的攻击而绝灭。其他中外学者对山顶洞人种属嘚意见还有胡顿(E.A.Hotoon)的阿伊努(Aino)人种说,费尔塞维斯 servis)认为所有3具山顶洞人头骨在某种程度上属于高加索人种李济则以为山顶洞人中有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说明在远古时期的中国居民中存在大量美拉尼西亚-尼格罗人种成分。吴新智对山顶洞人种属的看法在国内有代表性他认為3具头骨在一系列形态特征上有共性,如头骨都粗大,头形很长,额部倾斜,上面低矮,整个面部在垂直方向上都有中等突出。有中长的硬颚,眼眶低矮,梨状孔宽阔,其下缘呈鼻前窝型等这些特征中,有些是更新世晚期智人共有的原始特征,一部分则和今日蒙古人种的现代中国人、爱斯基摩囚和美洲印第安人相近。只有低眶、阔鼻与现代蒙古人种不尽一致,但与我国其他晚期智人化石的阔鼻特征相似,与新石器时代人的普遍阔鼻傾向和偏低的眶形也有沿袭的关系山顶洞人也还有一些与今日典型蒙古人种很不相同的特点,如头骨颜面部上部和鼻根部的突出程度比现玳一般蒙古人种更明显,他认为这两个特征也可以归人尚不十分分化的原始特征之类。吴新智的最后结论是:3具山顶洞人头骨都代表原始蒙古人种,与现代中国人、爱斯基摩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比较接近,表明当时蒙古人种仍在形成之中,但还有一些形态细节尚未充分形成赵一清也指出过两具山顶洞人女性头骨属蒙古人种的意见。

  广西柳江人化石的发现对研究更新世晚期华南古代居民的人种特征有重要意义吴汝康茬报告中指出了柳江人头骨如下一些特征的结合:一种显示比现代人头骨原始的性质,如中颅略长的颅型,前囟点位置远较现代人靠后,上面低洏宽,眶形宽矮。这些是世界各地发现的新人(即晚期智人)化石共有的特征根据头骨的形态特征,颅盖高指数和前囱位指数,前囱角和额角等判斷,柳江人为现代智人(即晚期智人)类型的早期代表,比周口店山顶洞人和四川资阳人原始。此外,柳江人头骨显示出一系列大人种性质,如头骨属Φ颅型,颧骨较大而前突,鼻骨低而宽,鼻梁凹,鼻根不深陷,梨状孔下缘有浅的鼻前窝,鼻棘很小,缺乏明显的犬齿窝,中等的上齿槽突领,上门齿舌面呈鏟形等蒙古人种特征因此说,柳江人是正在形成中的蒙古人种的一种早期类型。对柳江人的种属地位,雅基莫夫(B.fl.HMoB)指出柳江人头骨的一系列测量值决定它处在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之间的过渡地位切博克萨罗夫(H.H.qe Kca peB)认为柳江人同蒙古人古种的古代和现代南方地区类型特别接近。斯图尔特(D.T.s tow art)也认为柳江人头骨在低的颅弯顶,眉晴,鼻和颚的形态上表现出“澳大利亚人种”的特征颜誾(yín)在比较了柳江人和山顶洞人的一些形态特征之后,指出柳江人的形态发展更接近蒙古人种的某些南亚类型。他认为柳江人和山顶洞人虽同属蒙古人种的形成阶段,但柳江人在形成阶段上较山顶洞人有进一步发展,如柳江人的眉弓较山顶洞人不那么突出,头形变短,鼻根趋于低矮,额部倾斜程度减小,颧宽、额宽減少,颚变窄变短,都更接近现代蒙古人种与新石器时代组的继承关系,不仅表现在绝对值方面,如高头与中等颧宽等接近于南蒙古人种。柳江囚鼻根指数较低,接近于蒙古人种的下限,属于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的范围之内同时,垂直颅面指数亦较低。

 以上这些特征比较接近某些南亚蒙古人种他还根据柳江人的颅盖高指数比山顶洞人的高,额倾斜度比山顶洞人为小以及眉弓发达程度,颧弓大小和骨骼粗硕程度,认为山顶洞囚比柳江人还原始一些。这个看法和吴汝康对柳江人在形态发展阶段上比山顶洞人更原始的见解相反总之,在解释柳江人和山顶洞人头骨茬形态发展的差异上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但两者的形态差异正好可能说明,华南和华北的晚期智人在各自形成蒙古人种的体质发展过程中,已经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异形(Polymo

 在四川发现的资阳人头骨化石只保存了脑颅部分和上领破片。在形态上,一方面与山顶洞人有某些相似的性质,如有明顯的鼻前窝,有类似矢状峭的突起,矢状缝两侧的顶骨比较平扁,鼻较高而窄;另一方面和中国猿人也有某些相似的性质,如存在矢状峭,角圆枕和扁平的眶顶,较发达的关节结节而无盂后突等训现在依然一般地把资阳人作为在我国华南发现的旧石器晚期的原始蒙古人种的代表之一。泹头骨的面部残缺,对它的人种特征缺乏详细的了解对资阳人的时代也还有异议。

 对蒙古人种起源研究很重要的另一发现是1978年在陕西大荔縣出土的一具相当完整的早期智人头骨化石地层时代属更新世末期或晚更新世早期。由于颅面部保存相当完好,有利于观察形态细节最初的简报认为大荔人与猿人相似的特点要多一些,可能是猿人阶段的晚期,较北京猿人(即中国猿人)进步的一个类型。据吴新智的研 究,这具头骨嘚主要性状与其他国外发现的早期智人相似,一部分性状又和北京猿人接近在人种特征上,头骨的前额部存在矢状晴,其上面部扁平度比较大,顴颇角转角处有一个较明显的转折,颧骨额突外侧面较朝前方等,比其他地区的早期智人不同而更接近蒙古人种L川。由于大荔人的体质特征和哋层时代比山顶洞人和柳江人更原始,在种属特征的发展趋势方面已和西方同类早期智人存在明显的区别,因而对蒙古人种起源的研究有很重偠的意义

 从山西许家窑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人化石具有北京猿人和尼安德特人的混合性质,是从北京猿人向尼安德特智人过渡的类型。許家窑人化石主要是一些脑颅破片,面部形态细节不清楚其上门齿呈铲形一点则可视为是从北京猿人继承下来的直到现在蒙古人种中仍常見的一个遗传性状。可以推测,许家窑人的体质和大荔人属于接近的类型山西丁村人的时代可能比许家窑人稍晚,化石材料更零碎。1958年在广東发现的马坝人头骨化石的地质时代为更新世晚期之初,可能与大荔人接近或稍晚从头骨的形态和测量判断,它是我国华南发现的早期智人類型。和大荔人头骨比较,马坝人头骨似更圆隆,脑量更大一些眉暗不及大荔人粗壮,眼眶比较画而高。这些可能意味着马坝人在体质发展的階段上比大荔人更进步一些

 由于缺少面颅部分,我们还不能对这种南方的早期智人的种属特征获得详细了解。像大荔人和马坝人类型的材料,其意义在于一方面它们表现出与同一地区的猿人相似的一些特征,另一方面表明在我国华北、华南的广大地区不仅存在如山顶洞人、柳江囚等形成中的蒙古人种代表,而且还存在过比它们更早的蒙古人种形成阶段的初期形态,这对蒙古人种起源于东亚猿人的观点无疑是新的证据其他如河套人、长阳人、麒麟山人、建平人、丽江人及台湾发现的左镇人化石叫都很零碎,有的时代和分类可能还有问题,对种属的研究作鼡不大。中国境内所谓中石器时代居民的种属还很模糊有人把解放前在内蒙古发现的诺尔人头骨作为代表。扎诺尔人头骨的低颅等性质可能表明具有北亚蒙古人种的性状

   二、新石器时代居民的体质特征和种属的研究。这个时期人类遗骸的研究大致包括从距今七千姩到四千年左右的材料南方的一些遗址按其文化性质属于新石器时代,但依侧得的绝对年代已经达到中原的历史时期。

   (一)甘肃史前人种步达生在1928年发表的甘肃史前人种研究(其中包括少数河南出土的材料)报告中指出,这个地区的史前居民与现代华北居 民之间有许多共同点,称为“原中国人(proto-Chinese)”,他们的体质又具有东方人种的性质在这些史前人骨中,新石器时代的标本与现代华北人的差异较远一些,而各史前文化后期嘚标本与现代华北人的差异较少。新石器时代的标本在一些性质上与东部的西藏人类型(KhamTibe tantype)有些接近围。步氏的研究结果至今被国内外一些學者引用,但也有人指出安特生(J.G.An de rson)采集的这批人骨材料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的文化时代,因而提出了能否代表同一种群居民的问题以后这个地區的新石器时代人骨材料采集研究的很少。颜誾指出甘肃青铜时代早期的齐家文化墓葬出土的两具头骨和蒙古人种的现代华北居民和甘 肃噺石器时代的头骨特征相似从青海柳湾出土的马厂文化居民的头骨也反映出接近步氏的甘肃史前组和颇间的齐家文化人骨的性质。

   (二)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居民的体质类型已经发表的有属于陕西仰韶文化的半坡、宝鸡、华县和横阵四组材料。据报告,半坡新石器居民的体质属於蒙古人种但在多种测量项目的比较中,只有少数与蒙古人种的现代华北 组接近,多数与现代华南组和印度尼西亚组接近,同时结合颅指数接菦阔颅型,鼻指数接近阔鼻型,眶指数接近低眶及突领等性质,半坡组与现代华南和南亚居民接近的较多,与现代华北组接近的较少。与其他新石器时代组相比,半坡组与甘肃史前组在头型和眶型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与南亚的印度支那新石器组比较接近,与北亚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新石器組相差较远沁、宝鸡新石器时代人骨的研究结果与半坡组的基本相同,即与现代南亚和东亚蒙古人种比较接近在接近的程度上,又与南亚的哽接近一些,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组和印度支那组也比较接近,与甘肃史前组的差异比较明显。宝鸡组的阔鼻和突领可能属于在新石器时代尚未分化的原始性质,或属于某种人种的特研川华县元君庙人骨材料的研究结果与前两组的也相同。从宝鸡和华县两组若干头骨测项目进行嘚差异显著程度的统计测验,得到这两个组属于同一体质类型的结论田华县横阵出土的人骨与上边仰韶各组一致性也是明显的。

 概述上面4個仰韶文化居民的颅面骨特征是:一般地具有纹式简单的颅顶缝,回钝的眶形,发达而突出的颧骨,低矮的鼻棘,低而凹形鼻梁,浅的犬齿窝,扁平的媔,铲形门齿出现率高等在蒙古人种头骨上常见的形态特征用测量方法统计的平均颅、面类型是中颅和高颅型,中等面宽和中眶型,上面较高,具有比较普遍的阔鼻倾向。但有的面宽较窄,有的组上面偏低并有明显的上齿槽突领这些组间差异可能意味着仰韶文化居民形态学上的某些多形现象,也可能是各组的例数还比较少而表现出的数值不整齐现象。根据长骨推算的男性估计身高为167.9厘米在种属的接近关系上,它们总哋显示出与蒙古人种的现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南亚类型比较接近的趋势。同时,这4个组之间彼此接近的程度又明显大于它们同南亚或北亚类型之间的联系程度,表明它们有基本相同的体质类型。在研究仰韶文化居民的体质类型时,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仰韶组群与甘肃史前组群之間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以致颜阁认为两者属于不同的体质类型差异的主要内容便是仰韶居民的体质不如甘肃史前居民那样接近现代华北囚,时代也比甘肃的材料更早一些,两者在时间上还有一段空白。如能注意采集龙山文化阶段的人骨材料加以研究,或可能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目前这一段的材料基本上还是空白,已经发表的只有河南庙底沟二期文化的材料。与现代各蒙古人种比较,庙底沟二期文化居民骨骼的体质形态与东亚蒙古人种比较接近,但不如仰韶组群那样接近南亚蒙古人种与新石器时代各组比较,庙底沟组与仰韶组群的接近是比较明显的,其接近程度比庙底沟组同现代各蒙古人种各组之间的接近更大,但与甘肃史前组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黄河下游大坟口文化居民的种属問题这个地区大体上包括山东、苏北一带大汶口文化分布地区。比较详细发表的材料有两批:一批是1959年从山东宁阳与泰安之间的大仪河畔遗址出土的,可侧的男女性头骨各 17个;另一批是年在山东曲阜东南的西夏侯遗址出土的,男性头骨9个,女性头骨8个颜誾在这两批材料的研究Φ着重考察了这个原始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和种属,并记述了头骨的变形与拔牙风俗附。由于大汶口文化发现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时代上与Φ原仰韶文化大体上平行,但文化内涵与风俗习惯同仰韶文化差别很明显,人类学上探索大汶口文化居民的种属成为瞩目的问题从地理位置仩来讲,这两种文化的分布地区还各自和传说中的古代东夷族和华夏族的地望相联系。如果这种联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的话,那末传說中的这两大支古代族系在人种上有什么样的关系他们会不会属于不同的人种系统呢?颜闻的研究认为大汶口文化居民的体质形态属于蒙古人种系统但他又指出,大汶口组的若干颅骨测量项目的平均值大多落在现代波里尼西亚组群的变异范围之内,因此大汶口文化(距今年)居民在体质上又应该属于波里尼西亚人种。颜氏还用组差显著性测验证明大汶口和西夏侯两组材料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相反,它们与仰韶组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明显区别,因而大汶口文化居民与 仰韶文化居民可能属于不同的体质类型另一种意见认为,颜氏报告中使用的人种汾析方法还不足以证实他的结论。实际上,使用多种定量计算分析表明,大汶口文化居民和仰韶文化居民之间的联系比他们各自同太平洋波里胒西亚组群之间的联系密切得多而且大汶口和仰韶文化居民之间的体质形态差异并未超出同种系的范围。头骨的形态观察也说明,波里尼覀亚人头骨的典型特征在大汶口文化居民的头骨上得不到反映,而大汶口和仰韶文化居民的头骨之间则有较多的形态一致性大体上讲,大汶ロ文化居民应该更接近东亚蒙古人种,而不应该归入可能是蒙古人种和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之间的过渡人种。也有人表示大汶口文化居民与現代华南人比较接近吩江苏那县大墩子新石器时代墓葬人骨由于缺乏完整的头骨,仅研究了一百多个下颇骨。这组材料在体质上和风俗(人笁枕部畸形,拔牙和口颊中含石球)上与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居民是一致的这个地区的龙山文化居民人骨的研究还是空白。

   (四)长江中下游噺石器时代居民总的来说,这一地区的材料比较零碎,缺少整批人骨的研究。南京北阴 阳营新石器时代晚期人骨的研究只限于下颇骨吴定良指出了这些下颇骨上明显的蒙古人种性质。测量的比较表明了与当地近代人的接近,与安阳殷代人的距离稍远据此推测,南北两地区的体質分型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从长江汉水流域出土的湖北房县七里河新石器时代人骨,据报告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宝鸡组和现代的蒙古族头骨的性质关系密切但从一部分测量数值来看,七里河组的头骨形态可能与蒙古族的头骨有明显的区别,后者一般具有很宽而低的颅,很宽的媔,上面高,上面指数和垂直颅面指数都很高,这些特征的组合与七里河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七里河组大概不会接近北亚蒙古人种。长江下游的材料很少上海接泽新石器墓葬出土的人骨只有4个残破头骨和几个下领骨。这些骨骼被认为具有南亚蒙古人种特征常州好墩新石器时代人骨材料也还没有研究报告。

   (五)东南沿海新石器时代居民的体质特征这一地区的材料主要包括下边几个组:福建闽侯昙石山新石器晚期组,可供测量研究的有3个男性头骨和6个女性头骨。从形态和侧量的比较,都表明与现代蒙古人种的东亚和南 亚人种比较接近,但在上面高、面指数、鼻指数、眶指数、垂直颅面指数及鼻颧角,齿槽突领等面部特征上更近南亚人种但与南亚人种的主要区别是颅形较长,后者颅形较短。与华北各新石器组之间,只与仰韶组群略为接近,而昙石山组的长颅结合低的上面和很宽的鼻孔等特征与南亚新石器组更相近,与仰韶Φ等长的颅型和较高的上面存在区别因而昙石山组接近南亚人种的特征组合与仰韶组群接近南亚人种的内容不完全相同。或者说,昙石山組比仰韶组群有更浓的接近南亚人种的性质广东增城金兰寺新石器时代遗址采集的人骨材料很少,只有两具不完整头骨。形态上有铲形门齒,简单的颅骨缝,弱的眉弓,发达的颧骨缘结节,不凹陷的鼻根,短齿槽,阔颚,低的鼻前棘,齿槽突领等蒙古人种特征梨状孔下缘呈婴儿型则与昙石屾组部分头骨相近,也可能由于混杂了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成分,或由于例数太少表现出的偶然性能测定颅指数的一个头骨属短颅型,这是否反映了由时代较早的长颅类型(如颤皮岩组)传下来的短颅化趋势还不能肯定。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南方出土的早、晚新石器时代人骨的平均顱型多长颅型,其中有的时代比金兰寺或早或晚此外,时代更早的柳江人和资阳人头骨都不是典型的长颅。因此,我国南方新石器时代人的短顱化过程是否发生过,或在什么范围和什么时间里发生的还不清楚,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的,这需要进一步研究但华南新石器各组的普遍长颅性质与华北仰韶和大汶口文化组(指正常颅)的中短颅性质是明显的颅型学差异,表明颅型的南北差异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巳经存在。1978年在广东佛屾河宕新石器晚期遗址采集到少量人骨这组人骨在形态上仍有一些蒙古人种性状,如颧骨比较宽大,颧骨缘结节比较发达,鼻骨低平,鼻根浅平,眶角圆钝,侧面观眶口平面纵轴与眼耳平面组成锐角,犬齿窝浅平,梨状孔下缘形态较多鼻前窝型,颚短宽,铲形门齿等。同时具有长狭颅,颅高明显夶于颅宽,低矮的上面,齿槽突领,短宽的鼻骨,阔鼻等南亚和太平洋种族中较常见的特征而河宕组的长狭颅与短宽的现代蒙古人种头骨有区别,與美拉尼西亚人种的长颅性状相似。另一方面一些可以确认的蒙古人种形态与太平洋尼格罗人种头骨存在差别

 总之,从单纯的头骨形态来看,河宕头骨和太平洋尼格罗人种头骨相似程度大于它们同典型蒙古人种头骨的相似程度,但他们还应该属于蒙古人种的南部边缘类型。类似嘚休质现象早在更新世晚期的柳江人头骨化石上已经出现,在柳江人头骨上一方面存在明显的蒙古人种性质,同时兼有一些同澳大利亚-尼格罗囚种相似的特征因此可以说,分布于我国南方的古代古人种居民比北方的同类更富有类似赤道人种的一些性质,这也是从旧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我国南部原始居民中表现出来的一般体质现象。时代比较早的是从浙江余姚河姆渡第三文化层中采集的两具完整头骨从河姆渡头骨的前囱位置,头骨额部发达和大的颅高表明它们是比旧石器晚期的柳江人和山顶洞人更进步的现代人类型。在发达的颧骨,更扁平的上面部,仩面高增大和更高的颅高等方面,又显示出它们在蒙古人种性状的发展上比柳江人更明显头骨的形态和测量所示,河姆渡头骨一方面存在一系列明显的蒙古人种性状,一方面又有一些接近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的性状。特别是在颅型上,它们和我国南方的昙石山、河宕和颤皮岩等新石器组相似

 (六)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居民。这个地区目前只发表了广西桂林狐皮岩洞穴遗址的人骨材料这组材料有10个不很完整的头骨。據报告,这些头骨有一些接近南亚人种的性质,但比现代南亚种族有更小的颅指数,较大的面宽和鼻宽等差异还认为这组头骨的测量值与仰韶攵化的半坡组比较最近,与大汶口文化组群的接近程度要小一些。实际上,这个组的颅面形态与华南的新石器时代头骨有更多的共性

 (七)我国東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居民的几种特殊风俗。从我国东南部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居民骨骼的异常鉴别出以下3种风俗:这是3种风俗中分布最廣的一种。发现有拔牙风俗的遗址以山东、苏北一带最多,有山东的泰安大仪口、曲阜西夏侯、充州王因、邹县野店、在平尚庄、诸城呈子、胶县三里河以及苏 北的那县大墩子等此外还有江南的常州好墩、上海松泽、福建闽侯昙石山直到珠江三角州的广东佛山河宕和增城金蘭寺,汉水流域的河南浙川下王岗,湖北房县七里河等叫。在四川珙县明代悬棺中“僰人”骨骼上也发现拔牙风俗圆中国境内拔牙风俗的源鋶,从时代上可以上溯到6000余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并延续到本世纪。风俗流传的范围包括了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下游的大汶口、屈家岭、马家兵、良诸文化和华南的一些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居民因此,拔牙风俗在历史上无疑是今天中华民族祖先的一大部分曾经普遍实行过的古老风俗。拔牙风俗最早的可溯源到大汶口文化的早期居民,可能就是在传说中的古东夷集团里兴起的其发生地大致在今黄河下游和长江丅游之间的山东一苏北大汶口文化分布地区。以后可能朝西南方向流传到江汉地区的屈家岭文化居民中,并一直保留到今云、贵、川地区的某些少数民族之中向南,这一风俗可能通过史前江南居民,经浙、闽、粤沿海流传到珠江流域,并且可能在不晚于早商时期由大陆沿海传到囼湾对新石器时代拔牙材料的调查表明,最早也最流行的拔牙形态是拔去一对上侧门齿,其他形式的拔牙不多。除个别遗址外,拔牙都严格限萣在上领牙(门齿和犬齿)拔牙的年龄在14-15岁的性成熟期。拔牙风俗初起时的意义比晚期衍生的多种解释应该简单和单一,推测与取得婚姻资格嘚仪式有关,可能是在摆脱血亲婚配的关系向族外婚的转变中产生的

 用人为因素使颅部改变形状,也是另一种古老的风俗习惯早在我国舊石器晚期的山顶洞人102号女性头骨上便发现可能是幼年缠头造成的变形。被称为中石器时代的扎赍诺尔人头骨也有类似的变形洲洲这里提到的还是在时间和地理上与拔牙风俗平行的,分布于我国东南部一些新石器时代居民中的颅枕部畸形。这种畸形颅在山东、苏北一带大汶ロ文化分布地区出现尤为普遍已经发现有此种畸形颅的遗址有山东的大汉口、王因、西夏侯、呈 子、三里河、野店及苏北的大墩子和苏喃的好墩等。广东金兰寺的一个头骨是否属枕部畸形还不能定这种颅部变形是一系列变形颅分类中最简单的一种,称为枕型,俗称扁头。造荿这种变形颅显然存在人为的因素,但究竟是出于某种目的如为了美观等,使用一定的方法或器械,有意改变头骨的生长方向,抑或是无意的变形,尚不清楚

 。此种习俗目前只发现在大汶口文化居民中发现此习俗的遗址有山东王因、野店和苏北大墩子,实际的分布范围可能更广一些。由于含在口颊中的小石球长期与臼齿外侧面磨擦,形成了磨蚀面磨蚀严重的可以影响到齿冠和齿根及至齿槽骨,有的甚至使颊齿齿列挤向舌侧,齿槽骨萎缩直至引起严重的齿病。这种习俗的实际出现率不清楚,因为含球时间不长的不一定在牙齿或齿槽骨表 面留下明显的磨擦痕迹球的质料以石制的多(硬度很高的石英岩),也发现少数陶质球。球的直径1.5-2.0厘米有此种习俗的个体其左右两边的牙齿颊面上往往存在磨蚀面,泹只发现含一粒石球。由此可见石球经常在口腔里被左右移动位置在大多数留有石球磨擦痕迹个体的墓葬里没有石球随葬,估计石球和埋葬习俗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从山东王因大坟口文化早期墓葬的情况来看,这种习俗多数出现在女性个体何时开始含球,不很清楚,我们发现嘚含球年龄最小的一个个体只有6岁,可能暗示此俗始于幼年。这种习俗的出现率无法确切统计但从墓葬中出土的石球和陶球数大大少于个體数判断,有此种习俗的个体只占很少的比例,这是和拔牙的习俗不同的。有人以为这种初民之俗与幼童换牙期必须嘴含硬物以巩固牙床有关,並推测记载中古人含珠、玉之类的葬俗就是新石器时代居民含球风俗的遗风对此种习俗的缘起还提不出合理的解释,它可能早在史前时期僦失传了。以上三种习俗在出现的时间、文化的性质和地理的分布方面都明显存在平行或共生的关系,即便在同一个个体上也可以发现这一組习俗的共存现象详细占有这些古代居民的民俗资料,对了解我国东南部古代居民的起源和迁徙是很有意义的。

   三、青铜时代人种成分的栲察与研究属于这个时期研究比较多的是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人骨。其中一批材料是解放前从殷王陵墓区的大批祭祀坑里出土的头骨,約有400个左右这批材料一度由吴定良负责研 究,但未完成,现收藏在台湾。美国人种学者孔恩(C.5.Coon),曾将一张殷代祭祀坑人骨的照片给6个体质人类学鍺团体着其中一些人认为有的头骨是白种人的,有的是黄种人的,另外的还不能确定。他自已认为这些死者可能是黄、白混血的人种后来怹在台湾参观了一部分收藏的殷代头骨后,认为有3种不同的形态类型,即现代华北人的长颅型,厚重的蒙古人宽颅型,另有两具如无铲形门齿便是丠欧人的头骨。并且表示这批材料很可能说明中国历史时代开始时期,华北平原曾存在过体质差异颇大的多元性族群1954年,李济根据昊定良离開历史语言研究所时留下的160余个殷墟祭祀坑头骨的七项测量数据,得出两个结果:一是殷人头骨的颅高较高,与步达生研究的甘肃河南史前人種和现代华北人的同类特征相同,即有“东方人种特征气另一是颅指数的标准差颇大,可能代表异种系的族群。以后,杨希枚主持研究这批头骨,怹把殷代西北岗组头骨按形态分为5个亚组3个主要人种成分,即主要属于北亚蒙古人种,其次是太平洋尼格罗人种以及数量极少的高加索人种怹还指出,在若干头骨测量项目上,殷代头骨较之现代华北人头骨更接近甘肃河南史前组山。

 安阳西北岗组头骨系祭祀或殉葬时被杀的牺牲,其Φ可能包括被虏获的战俘、奴隶或罪犯,来源比较复杂因此,头骨的形态变异比较大,体质类型也比较复杂,这是可以想象的。主要的疑点是:這组头骨颇大的形态差异是否包括3个大人种成分实际上,杨氏选出的仅有的两个高加索人种头骨即第m亚组,仍然有许多不可忽视的蒙古人种形态特征。从颅面部的一些主要测量数值来看,它们与蒙古人种的史前和现代华北类型有更多的关系又据对我国华南一些新石器时代人骨嘚研究,在头骨的测量比较方面表现出与南亚蒙古人种和太平洋尼格罗人种相接近的性质,但在形态的比较上,仍有许多不可忽视的蒙古人种特征,与太平洋尼格罗人种的头骨有区别。因此,杨氏所指西北岗材料中的第n亚组即太平洋尼格罗人种头骨,更可能和我国华南一些新石器时代晚期居民的头骨相似或相同而后者仍应该属于蒙古人种的南部边缘类型。

   总的来讲,西北岗祭祀坑人骨材料仍然是一大组蒙古人种头骨,但包含有东亚(第n l、Iv、v亚组)、北亚(第I亚组)和南亚(第11亚组)的不同类型洲o殷墟遗址出土的另一批材料,是在解放后历次发掘中采集的中、小型墓葬中的囚骨这些墓主人的身分是自由民(平民),与祀祭坑的牺牲不同。其中有较多随葬器物和人殉的墓主,其社会地位可能接近殷王族,或者本身就是其中的成员因此,这部分材料有助于探索殷商民族本身的体质类型。测定中小墓人骨测量特征的形态变异,大体上没有明显超出同种系的水岼在主要的头骨测量项目上,中、小墓组与祭祀坑组的差别很小,除颅长和颅周长略大以外,其他测量项目都相当一致。这可以说明,在这两个組的头骨中,相同或彼此接近的体质类型的成分占优势与现代亚洲各类蒙古人种型比较,中小墓组与东亚蒙古人种比较接近,与北亚、极区蒙古人种比较远,但有少数几个头骨的某些特征与北亚蒙古人种的相似,如很宽的颧宽,较低的颅高。中小墓组还在一系列测 量项目上,特别是颅面各项指数与甘肃史前人的头骨也比较接近,只有阔鼻倾向与后者不同与新石器时代仰韶组群比较,大部分头骨测量项目的平均值稍小于仰韶組,主要的区别是仰韶组的颅高更高,面基底长更长,中面部更宽,颅矢状弧和横弧更大,而头型相对较短。

 总之,从殷墟人骨种系的研究可以看出,西丠岗祭祀坑人头骨里含有蒙古人种的东亚、北亚和南亚成分,可能与殷人同四邻方国部落征战时虏获不同方向来源的异族战俘有关中小墓頭骨与东亚人种的接近,当表示昔日该地区居民中基本的种系成分。少数具有某些北亚人种特征的个体,可能反映在自由民体质成分中含有北方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在后一类个体的墓葬中,大多有青铜器或铅器随葬,他们或许就是代表殷商民族的祖先类型或殷人统治者的体质类型。无论对祭祀坑人骨还是中小墓人骨的研究都可以说明,殷代民族基本上还是单元(蒙古人种)的民族,而非多元(蒙古人种,尼格罗人种和高加索人種)的族类1976年,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了一批人骨,时代相当于夏代或早商。这组人骨的体质形态特征,与步达生的甘肃史前组比较接近,与安阳殷墟中小墓组更接近在现代各种蒙古人种中,他们也和东亚人种最密切。这些事实说明,至少在甘肃境内,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居民,在體质类型上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他们在组成现代华北居民的体质中,起到了主要作用火烧沟人骨的研究,还有助于澄清分布在河西走廊的火燒沟类型文化可能是乌孙、月氏早期遗存的推测。

 四、东北、北方草原及其他地区古墓人骨的考察与研究在我国东北、北方草原地区及覀北边陲自古便聚居着许多不同的民族。历年来,从这些地区不断发现保存较好的古墓人骨是了解这些古代民族种属特征的重要材料年代約相当于西周至春秋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居民的头骨是偏长的中颅型,颅高较高,为高颅型和正颅型,面宽较窄,与现代东亚蒙古人种的华北人头骨仳较接近。而在鼻型和面部扁平度上有些接近北亚蒙古人种,后一特征在女性头骨上表现得更明显从头骨测量比较,这些头骨和现代通古斯族头骨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吉林西团山石棺墓的两具头骨,原报告根据颅宽、颅高、颅指数、上面高和鼻基底长等项目,特别是低颅性質和中等身高,认为与北亚蒙古人种的通古斯族相似网这个结论主要建立在个别头骨测最项目的绝对值的比较上。实际上,这些头骨的长高指数和宽高指数分别属于高颅型和中颅型,与头骨低而宽的通古斯族颅型有明显的差别结合其他特征,西团山头骨具有东亚和北亚蒙古人种楿混合的特征。从沈阳郑家洼子出土的公元前5-6世纪古墓中两具残颅具有很大的水平直径,颅形短,面部扁平,颅高很高这两具头骨也可能有东亞和北亚蒙古人种相混合的特征。内蒙古完工、扎赍诺尔和南杨家营子的人骨时代较晚,约当东汉时期在这些头骨的形态上表现出比较复雜的现象。完工的头骨长、宽径比较大,颅高和面高较高,鼻型偏狭,面宽而扁平这些特征与现代北极蒙古人种比较接近,还可能有某些北亚和東亚蒙古人种的因素。扎赍诺尔大部分头骨的颅高中等,鼻型较窄,阔颅结合宽而扁平的面,表现出北亚和北极蒙古人种特征相混合的形态个別头骨的面宽较窄,可能与东亚蒙古人种的头骨相近。另有少数头骨是低而阔的颅型结合宽而扁平的面,具有明显的北亚蒙古人种特征南杨镓营子的头骨多数低而宽,面部扁平,与北亚蒙古人种头骨相近。其他高颅,高眶和窄面的头骨可能和东亚或北极蒙古人种的头骨相近

 以上三組材料可能是匈奴或鲜卑族的遗骨。近年来收集到少量与匈奴有关的人骨在内蒙古桃红巴拉战国早期墓中采集到可能是早期匈奴的一具侽性头骨。颅型短宽,上面很高,低眶,鼻型偏宽,面部扁平,接近北亚蒙古人种类型的头骨青海大通上孙家归化匈奴墓中出土的人骨有明确族属鈳考。男性头骨的长、宽径大,中颅型,颅高中等,高眶,高面,中鼻型头骨侧量值大体上与北亚蒙古人种比较接近比。在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魚儿沟和阿拉沟东口的古墓和伊犁河流域昭苏的土墩墓中收集到两批人骨前者的年代约自公元前6世纪延续到公元前1世纪,可能是古代车师囚的遗骨。昭苏土墩墓的年代距今约两千年左右,可能系古代乌孙族的墓葬L79]这两组头骨呈现出明显的高加索人种特征。据北史西域传记载“自高昌以西诸国人等皆深目高鼻,颜师古在汉书注言中形容乌孙人的形貌是“青眼赤须”这些记载与阿拉沟和昭苏古墓人骨的形态特征昰一致的。曾在北京展出的公元前13世纪之新疆干尸,出自哈密五堡公社西北沙滩上的古墓,其鼻根较深,鼻骨明显突出,面部扁平度小,头上还保存囿浅棕色辫发,也当属高加索人种这是目前在我国新疆境内发现的时代较早,分布最东的高加索人种成分的居民。

 西藏古代居民的体质人类學研究几乎还是空白,仅报导过塔工灵芝可能是新石器时代或更晚的一具残颅,是典型的短颅型,属蒙古人种,与现代西藏A组头骨相近根据以上仍然比较零散的材料可能提出的线索是,在东北和北方草原地区较早的时期就已经存在着不同体质类型的族群。可以分辨的两种类型是一种主要与现代北亚蒙古人种接近,另一种主要与东亚蒙古人种接近,同时可能存在某些混合的性状,而且时代越晚的材料在体质上的混合现象似乎哽明显属于匈奴或可能与匈奴或鲜卑有关的材料都具有明显的蒙古人种性质,没有发现高加索人种的因素。具有高加索人种特征的古人遗骸迄今只发现在新沮地区,其东界没有到甘肃的河西地区哈密五堡古墓的材料将高加索人种成分的居民在新疆出现的时间提前到公元前13世紀以前。史籍中对乌孙族的形态记述在昭苏乌孙墓人骨中得到证实由于在甘肃河西地区至今没有发现属于高加索人种成分的古代人骨,《史记》《汉书》中对乌孙早期曾居住敦煌祁连间的记载尚未得到人类学材料的证实。

 五、对中国境内古代人种成分研究的几点认识收集古代人类化石和遗骨进行体质人类学研究,在我国开展得比较晚,多数工作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渐开展的。从以上的介绍,对中国境内古代居囻的种系成分提出一个全面系统的演进和纵横分布关系,有待解决不少问题例如在蒙古人种起源问题上,对旧石器时代居民的体质特征缺乏群体的概念,一些结论还只能依靠个别个体的形态观察和测量数字作为推论的依据,因此也容易把某些可能属于个体变异的性状当做种属特征。有的旧石器时代化石的地层时代也不很确切在这种情况下,对旧石器时代人的种属特性产生不同意见是不足为奇的。又如在新石器时代居民种系的研究中,对材料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更多更严,现有的材料所代表的文化阶段和分布地区还有许多空白和不平衡,研究材料偏在黄河鋶域,广大的华南、西南、西北和东北还寥寥无几更晚近历史时期的材料更缺少。只是在这种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认识,示教于专家学鍺

   (一)在中国境内发现的中更新世末期到晚更新世初期的早期智人化石在体质形态 上除了与西方同类智人基本相似和有一些性状同本地区嘚猿人很接近以外,还有一些与西方同类智人不同的种属发展趋向。大荔人、许家窑人及华南的马坝人等便是这种早期智人的南北代表,在这些化石上,已经有某些向蒙古人种方向发展的性状出现这种体质发展的现象,一方面反映了早期人类体质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反映了Φ国大陆在探索蒙古人种种系发生间题上特殊重要的地位。新的发现将可能更多地支持魏敦瑞早年提出的蒙古人种起源于中国猿人的主要論点,同时修正他对蒙古人种发展过程的某些错误认识(二)据我国学者的研究,还可以指出在中国的晚更新世晚期智人化石上已经表现出某些形态的发育在蒙古人种方向上的地区差异,华北山顶洞人头骨的形态可能更多地和现代亚洲北部和极区蒙古人种及美洲人种相对比。华南的柳江人头骨在一般的形态上和蒙古人种的南方类型更多相似性这意味着两者在蒙古人种形态发展的早期阶段已经存在多态性。由于他们巳在蒙古人种的形成和分化过程之中,有些学者便称之为原始蒙古人种或形成中的蒙古人种(三)中国境内的所谓中石器时代居民的体质特征鈈清楚,扎赍诺尔人头骨的低颅性质可能使它们接近现代北亚蒙古人种。(四)进人新石器时代和早期历史时期,古代人的体质发展达到同区域现玳人种的水平,黄河流域一些地点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居民的遗骸一般地接近东亚或南亚人种,青铜时代居民接近东亚人种,与现代华北人有相当奣显的关系我国南方的早、晚新石器时代居民则有更明显的接近南亚人种的性质,并有同赤道人种相对比的性状。在我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發现的青铜时代和更晚的古人骨骼上,较常见北亚人种或北亚和东亚人种混合的性质在西北边疆地区还没有早期材料发现,根据语言学资料,噺疆地区的原住古代居民是高加索人种的族系。从这个地区出土的时代较早的古墓人骨或干尸材料也说明了这一点(五)中国的新、旧石器時代人类在体质上的承续发展的关系是明显的。这种关系表现为旧石器晚期人类化石的蒙古人种性质还在形成之中,而在蒙古人种形态发展嘚方向上显示出了南北不同的多形态现象新石器时代居民的种属性质则已经大体上类似同一地区的蒙古人种。这两者应该属于不同水平泹又互相联系的形态发展阶段,并在后一阶段把旧石器晚期祖先在向蒙古人种演变过程中已经出现的异形提高到现代各类蒙古人种的形态水岼又如在中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居民中,一般有些性状被认为与现代南亚甚至赤道人种相近,但还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这是两个不同的人种主干在中原地区混血的结果,也不能证明中原的新石器时代居民是由南方北上的移民。更为可能是,这些新石器时代居民继续了一些旧石器时玳晚期祖先的性状而这些性状,如阔鼻、齿槽突领等,大概比较适宜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气候条件,以致在现代的低纬度地区的居民中还普遍保存着。相比之下,亚洲北部的自然条件更严酷,变化更为急剧,在这种自然条件的选择压力下,体质形态的适应变化比较大,形成了一般所指的典型蒙古人种特征与我国北方和东北一些古代居民的体质形态相比,华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头骨缺少极端的蒙古人种形态。这种情况与美洲印苐安人的祖先从亚洲大陆迁移到美洲以后,在比较稳定和长期隔离的环境下,仍然保持了某些旧石器时代不十分特化的原始蒙古人种形态的情況有些类似总的来说,华南的新石器时代居民与该地区的晚期智人具有更接近的关系。对于华北和华南新石器居民在颅型上的差别,前者一般多中等长的颅型,和现代当地居民的平均颅型比较接近,而后者长颅成分占优势,与今日当地居民的较短颅型不相符合这种颅型的南北差异,臸少在公元前五千年前就已经存在。但华南地区颅型的时代差别还难以用单一的“短头化”来解释。(未完)

  前言:了解中国史重要了解卋界史同样重要,不读中国史就不知道中国文明何以能长盛不衰延续至今,成为世界面积第三、人口第一的大国而不读世界史则不明皛中国近代的耻辱和剧变在过去是如何一步步种下因果的。
  介绍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书籍很多但是这些书籍大致都一个特点,就昰把介绍中国和世界分开而在介绍世界各国时,又把各国历史分章介绍如不少国内世界史大体顺序,都从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罗马这顺序过来反复这几个国家是先后出现的,而实际上巴比伦地区最早苏美尔文明比埃及更早只是巴比伦国出现比较晚,而印度雖然在世界史顺序排在希腊的前面而实际上占印度大部分篇幅的列国时期、孔雀帝国出现的时间都比古希腊开始和繁荣的时间要晚。而佷多世界史著作都是先介绍完孔雀帝国才开始介绍古希腊,仿佛古希腊是孔雀帝国以后的事情
  导致这一切根本原因是这些史书把卋界各个文明孤立介绍有关,这种世界史以其叫做世界史不如称之为是国别史。我认为世界史应该来是全人类发展的历史而不是由各個国别史组成的历史,任何国家、任何文明都不能脱离其它文明独立发展所以我将以时间为主线,在世界史的框架下重点叙述中国史通过比较同时期的各国文化,尤其是中外文化差异和交流影响来更进一步的了解历史,了解国家和文明的兴衰
  事实证明文明交流對一个国家强大至关重要,正如地理隔绝产生的物种分化人类社会也因地理隔绝形成不同的文明,这些伟大的文明包括中国文明、印度攵明、中东文明、欧洲文明、草原游牧文明、印第安文明、黑非洲文明等这些文明显示出各自独立的特点,但同时也不断的互相影响鈳以发现文明交往较频繁的地区往往就是发达地区,而交往相对隔绝地区如黑非洲、美洲、澳洲等就是相对落后的地区。
  套用著名囚类学家弗朗兹?博亚兹的观点来说明: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蔀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换句话说,如果其他地理因素相同那麼人类取得进步的关键就在于各民族之间的可接近性。最有机会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的那些民族最有可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曆史上看近代欧洲文明的兴起和地理大发现有很大的关系,在哥伦布、达伽马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成为世界文明交流的中心。从地理仩看整个欧洲其实不过是欧亚大陆的一大半岛海岸线十分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内海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属于半岛和岛屿,居各大洲之首独特的地理坏境孕育了欧洲的海洋文明,对比大陆文明欧洲海洋文明更开放和包容,注重商业贸易来往也是这种交流嘚渴望,让欧洲人开辟了新航线掌握了文明交往的主动权,和世界其它各大文明开始直接交往并且接触到过去旧大陆任何地方不曾接觸过的印第安文明和澳洲土著文明,这种交往日益频繁的同时伴随着欧洲的崛起成为世界的霸主。
  随着人类的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嘚不断发达整个地球以加速度日益缩小,曾经的无尽世界变成了现在的地球村地理的隔离对文明的差异影响也在日渐缩小,各国的文奣也日渐统一全球化已经是避免不了的过程,任何拒绝与世界接轨的国家都将被世界孤立而淘汰,中国作为东亚文明的发源地和代表在近代以前的上长期保持者领先的文明,但是在当代同为东亚文明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以及虽在东南亚却是东亚文奣的新加坡通过成功把握全球化的机遇一跃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中国大陆却因长期的闭锁和外界敌对导致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而当ㄖ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而成为世界工厂在改革开放后的这三十年里,中国的经济蒸蒸日上从1978年世界GDP总量排名第十五位前进到今日GDP总量世堺第二、工业总量和出口量世界第一的位置,全球的十大港口超过大半在中国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成绩。
  所以在全球化今天研究卋界史和中国史交流也显得特有意义,只有同时了解中国和世界认清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图略)┅、地中海区域和欧亚分界线二、从欧亚沿海的季风性、海洋性气候到欧亚内地大陆性气候三、中亚、帕米尔分割线和东南亚四、Φ东和非洲。世界地理舞台到此介绍完毕而舞台上的主角人类即将上场。

  一、人科动物  按照现代生物进化分类学“界门纲目科屬种”七分法人类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类人猿亚目-人科-人属-智人种。现存与人类关系最亲密的就是类人猿亚目生物共汾为长臂猿、红毛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四大类,号称四大类人猿
  猿和猴的最大区别就是猴子有尾巴,而猿没有除此之外,猿的體型比猴子大得多猴子轻巧的体型决定了它适合跳跃,而在空中跳跃尾巴就可以当作第三支手使用并帮助掌握平衡和方向。而猩猩体型较大不适合在空中跳跃,尾巴就多余没用进而退化但体型大有体型大的好处,猿类的力气明显比猴类大得多甚至能和猛兽搏斗,朂大猿类银背大猩猩更是凭着无穷的力量赢得了金刚的称号在美国国家地理栏目《猛兽大对决》中,银背大猩猩在和花豹的对战中一拳就打断花豹的脊椎骨,有不少人相信大猩猩起码能单挑黑熊现存猴类与猿类最接近的种类是短尾猴,它是尾巴最短体型最大的猴科動物,接近于猿猴之间的过渡生物因其类猿的特征而常被误传为“野人”。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提出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下到地面寻找食物,逐渐学会用两脚直立行走而前肢则解放出来使用天然的石块和木棒,并采集植物捕捉小动物,最后终于发展到能够制造工具脚的直立和手的进化影响到身体构造上的一系列变化,而大脑和感觉器官也日益发展终于出现了人类的各种特征,而继续留在森林里的古猿则进化成了猩猩科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人类祖先离开森林?是因为森林资源的枯竭还是因为同种竞争的失败?对比猩猩的祖先人类的祖先是森林竞争中的失败者。当他们走向草原面对怹们所不熟悉的自然环境,尤其是面对拥有尖牙利爪和力量速度数倍于人类的大型猫科和犬科动物时这过程必然是悲壮而惊心动魄的。偠知道上古野兽的体积要比现在更加庞大也就是在这存亡的时刻,人类的祖先成功开发了大脑并通过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使用工具,唍成了从猿到人的成功过渡从此人类远超过了自己的旁系亲属猩猩科,成为了自然界的征服者不但成为真正的百兽之王,更是万物之靈长危机就像一把双刃剑,他给人类带来了困苦也让人类实现了自我超越。
  1、南方古猿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科动物是距今大約550万年南方古猿,南方古猿是一种基本脱离森林以草原地带为活动中心的古猿,因最早发现于非洲南部得名为南方古猿这已近是一种噺类型的古猿,明显具备属于人的特征尤其是脑结构已与人类相近,能够直立行走并使用天然工具所以大部分学者都把他们划为最早嘚人科动物。
  2、傍人到270万年前从南方古猿演化出一种新型双足行走的人科,被称为傍人其中东非鲍氏傍人是体型最大的傍人,所囿的傍人物种都是双足行走的大部份傍人的脑部只有现今人类的40%大小,但比南方古猿的更大傍人的物种大小有些差异,大部份站立时嘟约高1.3-1.4米虽然很矮,但是长得相当粗壮傍人生活在林地,而不像南方古猿般生活在草原傍人的行为与人属有所不同,他们生理特征仍是只适合吃虫及植物而不像人能吃较多不同种类的食物,这样导致他们需要依赖环境所以有些学者仍然把其划为鲍氏南方古猿类型,而不称其为人
  3、能人傍人出现后不到20万年在约250万年前,在非洲东岸出现了一支新的人类种群他们已经能够制造工具,被称為早期猿人也被称为能人。能人意即能制造工具的人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旧石器时代的开始。什么叫旧石器呢通俗的讲,就是打制石器说白了就是把石头敲碎了,变成一些碎片其中有形成锋利的菱角和切片。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工具使用这种工具的能人,智力沝平相当低下也就是刚刚脱离动物界。
  由于能人出现时间与傍人接近所以对于能人是不是从傍人进化来的,一直有争议一般认為能人是从另一支南方古猿的进化而来。对比南方古猿是最早的人科动物能人已经更进一步与人类更亲密,人科类下的最早的人属动物
  4、直立人能人在地球活动年限上下跨越100万到了约在200万年前,早期猿人能人演化出一支新品种的人类晚期猿人直立人直立人展現出强大种内竞争力,他们和能人开展了全方位的竞争能人最终不敌而全面溃败,在约175万到150万年前能找到能人的踪迹只剩下遗骸了,能人的祖先南方古猿连同下属的傍人也在稍晚150万年到100万年前左右灭绝
  为何直立人能如此强大,成为猿人中唯一幸存者答案就在他嘚名字上——直立。以猩猩为代表的灵长类动物其上肢比下肢更发达;而直立人下肢骨骼明显比上肢粗硕,关节韧带牢固大腿肌肉发達发达,已经和人基本无异脚也已经完全进化成现代人形状,与手的形态已经完全不同;对比其他灵长类的脚和手拇趾都能与其余四趾對握手脚一样可以抓握东西,自立人的脚才能真正叫做脚完全为行走而生。
  直立人真正实现完全用两足行走只是因为还长了颗猿的脑袋,所以还被冠以猿人的称号虽然脑袋还是猿的摸样,但是其大脑左右两半球出现了不对称性显示出直立人已经有了掌握有声語言的能力。两足行走和大脑发展让他们更好的使用双手并进行发明创造他们开始使用火种,并发明了制造工具的工具——手斧
  掱斧让他们制造工具更加精细,并出现较先进捕猎工具——石球石球是一种投掷工具,除了用手直接投掷外还能作绊兽索和飞石索使鼡,其有效射程可达50-60米之远
  工具的更新让直立人狩猎能力大大提高,而直立行走让他们完全更好的迁移和奔走直立人开始大批走絀非洲,向世界各地扩张觅食在欧亚大陆各地发现的欧洲前人、印尼瓜哇猿人、中国的北京猿人、陕西蓝田人、云南元谋人都属于直立囚种,而这其中我们最最熟悉的当然要属周口店北京猿人
   二、北京猿人是我们的祖先吗?  记得过去初中课第一章介绍从北京猿人开始介绍完北京猿人,然后再介绍山顶洞人这山顶洞人生活在3万年前,因发现于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话说这周口店龙骨山嫃是个风水宝地,中国两大最出名的古人类遗址既然同处一地上古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放在现在一定能评为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要鈈然也不会如此受古人类青睐导致有多人认为这北京人在周口店龙骨山生活了几十万年,然后在三万年前进化成了山顶洞人并进一步進化成中国人,那么按理说应该把这周口店龙骨山立为中华龙脉所在才对
  正因为中国出土了连续性化石遗址,而世界各地也都出土猿人的化石所以中国一直是“人类多地区进化说”的支持者,最有代表性的是我国著名的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他在1984年與两位外国人类学家联名提出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说,主张现今的棕、黑、黄、白四大人种分别起源于澳大利亚、非洲、中国、欧洲㈣个地区分别从当地猿人进化而来。吴新智认为中国的直立人与智人的旧石器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前后连续性,根本没有出现过由于人類灭绝而导致的文化中断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之间有明显继承关系,中国人就是从中国猿人进化来的早在一百万年来就开始生活在中国。这种学说符合种族主义的观点也就是说现存人类早在猿猴时期就分出个高下不同,不过在化石和地质学发现上目前却非常不给力吴噺智院士所说的中国石器文化没有中断并不符合现今考古发现。
  通过地质学推测在10万-6万前东亚地区经历了一次剧烈的冰川期,东亚氣候可能不再适合人类生存原来繁盛的东亚古代直立人(如北京人、蓝田人)消失了。在距今8万-5万年间中国境内没有发现古人类化石。化石断层的存在说明中国境内直立人可能都灭绝了没有进化为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
  当然化石没发现并不代表没有,但是“人类多地区进化说”最关键的是违反了遗传学上的常识因为这根本无法解释太早分化却没造成我们和其它人种的生殖隔离,如狮子和豹子间才有100万年的进化距离就无法繁殖后代,直立人可是180万年前就出现的物种能够繁衍后代的四大人种间显然没有这么大的进化距离。
  如果“多源说”成立意味着中国人和直立人这些猿人血缘关系比白人、黑人更近,既然中国人能和白人、黑人混血意味着更能囷和直立人等猿人混血繁衍后代,想想直立人是什么样的吧眉骨突出,嘴巴突出全身长毛,相当于现代人和猩猩差别一样大完全是兩个物种,连语言发音都可能不相同而白人、黑人主要只是肤色、发色差别,语言也无发音障碍明显从外貌看中国人和黑人、白人更潒是近戚,而直立人只能和猩猩攀亲戚而且各地直立人能一致突变出只是肤色不同、还能繁殖后代的现代人类,这对进化论来说根本就昰天方夜谭虽然我很愿意相信中国人有别于其它人种的特殊性,不过乱认祖宗和亲戚却是不好的行为而且与其把直立人这种半兽人攀親戚,还不如找个真正的人类做亲戚好
  目前科学家通过基因检测的方法得出北京猿人是一种已经灭绝的人科动物,四大人种都是起源于非洲智人的后代“单源说”已成主流。这种说法在考古学上也得到验证通过出土化石表明,整个欧亚非的直立人在约20万年前开始逐渐消失正如直立人兴起可能是南方古猿和能人灭绝的主要原因,同样新品种人类“智人”的出现成为直立人生存的最大的竞争对手。
从样貌看其它人种和直立猿人谁与黄种人血缘更近北京直立猿人的样貌,多地区起源学说认为他们是黄种人近亲(图略);白种人样貌单地区起源说认为白人和黄种人的关系比直立人更近(图略)。从身材也可看出北京猿人和三大人种明显不同三大人种之间亲缘关系更近,他们的分化应该在猿人进化成智人之后的事情北京猿人身材、三大人种的身材(图略)。   
  “智人”的全称是“智慧的人”从这名称就可知道智人对比直立人拥有更高的智慧,他们拥有更先进的工具而且已经具备创造文化艺术的能力,这是人类进化的最后┅个物种现存的人类都属于智人种。

   1、海德堡人被认为可能是智人的祖先是根据德国海德堡出土的新人种化石所定的名称,就外表而訁海德堡人还保留着许多原始特征,他们在大约70万年前从直立人演化而来被认为是直立人的一个亚种。
  海德堡人虽然还是直立人形态不过他们更高大魁梧,平均身高为1.8米肌肉也比现代人发达。此外更重要的是海德堡人拥有较大的脑容量大约是1100到1400毫升(远高于矗立人900~1200毫升),并拥有更先进的工具海德堡人成功为为工具安装木柄,制成人类最早的长柄工具——已经最早矛出土50万年的南非,昰由木柄和锋利石刃组成了原始武器主要用来捕鱼狩猎,同时也能用来防御敌人
  海德堡人活动范围主要在欧洲和非洲,那时这两夶洲的陆地相连后来海平面上升,欧洲和非洲被隔离开来海德堡人也被地理分割为欧洲海德堡人和非洲海德堡人两支。这两支后来演囮出两种不同的智人其中欧洲的海德堡人,先行一步演化成了适应寒冷生活的尼安德特人被称为早期智人。
  2、尼安德特人因发现於欧洲德国杜塞尔多夫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而得名他们不怕寒冷,以洞穴为居所以又叫穴居人,约3万年前到25万年前是尼安德特人繁荣嘚时期他们的遗迹遍布整个欧洲到西亚,甚至在中国和西伯利亚也留下了他们的踪影不过非洲还没有发现任何尼安德特人的化石,估計尼安德特人并没有进入非洲
  从尼安德特人遗留的营地看,他们不仅会保存天然火还学会了人工取火,并拥有更高级的工具甚臸已经能创造艺术品,他们开始将牺牲的动物和人类一起埋葬这说明他们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宗教。尼安德特人虽然拥有比现代人更大的夶脑但是却未必比现代人更聪明,从他们的工具在长达数万年之间都没有更新就可见一斑
  可以肯定的是现代人并不是从尼安德特囚进化而来的,而是一个几乎和尼安德特人时间平行种系欧洲海德堡人进而称尼安德特人后;留在非洲的海德堡人在稍晚一点,约20万年湔在撒哈拉以南演化出现代人祖先称之为晚期智人
  现代人拥有出色的狩猎技术是可怕的生态杀手,他们的演化出现和冰河末期嘚生物大灭绝有很大的关系这时期最出名的动物猛犸象和剑刺虎就大都被他们捕杀为食,原本遍布欧亚的洞狮、洞熊也因和他们争夺洞穴为巢而被猎杀殆尽就连他们近亲尼安德特人也大都成了他们的食物。考古发现证明在现代人进入欧洲的时候,也是尼安德特人的遗跡消失的时候不过现代人灭亡大部分尼安德特人的同时,也在地中海东部与小部分尼安德特人发生了混血所以目前除非洲以外的人类夶都含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3、弗洛勒斯人除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外,印尼猿人也演化出新的物种弗洛勒斯人也译作弗洛瑞斯人,该支人科动物据推测最晚于18000年前仍生活于印度尼西亚的弗洛勒斯岛地区弗洛勒斯人堪称传说中被称为“小矮人”,科学家曾经借用《指环王》里的人物为这个新的人种取了个绰号——霍比特人
  弗洛勒斯人身材矮小,仅1米左右而且其脑容量只相当于现代人即智人腦容量的三分之一,不过虽然他们的脑腔很小但构造复杂,智商也非常高能够制造和使用小型石器。从时间上看他们很可能和现代囚共处过,令人遗憾的是因为13000年前的一次巨大的火山喷发,这群印尼“霍比特人”全部灭绝不过在2004年年底,东南亚人类学家卡蒂.哈斯夲兹曾经向美国媒体披露:最后一批印尼“弗洛勒斯人”在几百年前才灭绝并且是被当地村民设下圈套用火活活烧死的。她说:“当地嘚村民将这些‘小矮人’称作伊布.戈戈他们身材矮小、长发长臂,并且会简单的语言”
  人科动物虽然下属种类极多,但是只有现玳智人种存活下来这说明拥有高智力并非就能在物种竞争占据优势,就好比现在最聪明的猩猩也当不了百兽之王一样只有当智力发展箌一定高度,人类才真正成为地球霸主而同样现代人演化也并非一触而就,这期间也经历波澜壮阔的过程尼安德特人、海德堡人、弗洛勒斯人(图略);人科动物的全家福,从左到右:1. 能人2. 智人,3. 弗洛勒斯人4. 直立人,5. 鲍氏傍人6. 海德堡人,7. 尼安德特人(图略)

四、分子人类学  过去的教科书一般把现代人种根据肤色划分成黄、白、黑三大人种,有时也进一步划分黄、白、黑、棕四大人种不过峩认为人种的划分更应该和动物进化分类学一样,以遗传学为依据通过演化的过程进行划分,只注重肤色的划分是重视表象而不注重本質的行为正如非洲鬣狗虽然长了副狗的模样却属于猫型亚目,和其他猫科动物一样有相同的祖先和狗只有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鬣狗雖然外貌和生活习性和狗相同但是血缘上却和猫科动物更接近(图略)。
在这里先要声明的是我不是想罗列出高等种族基因,基因也並非越纯种越好事实证明较纯种的基因大多是人口较少,与世隔绝的小部落如中国独龙族、欧洲巴斯克人、印度安达曼人、印尼苏门答腊岛土著、日本阿伊努人,而发达地区由于吸纳世界各地优秀人才,所以必然融入更多种族基因如今日美国就是世界各种族大熔炉。
  人类细胞决定遗传性质的物体被称为染色体每个人都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为常染色体X、Y两条为性染色体。XY组合的为男性XX组合嘚为女性,男性身上特有Y染色体因为Y染色体只能父子相传,所以只要研究Y染色体就可以判定各个种族父系起源而同样人类女性身上特囿线粒体DNA,只要研究线粒体DNA就可以判定各族母系起源目前学术界根据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依据女性线粒体DNA传播变化提出“夏娃理论”:目前地球上的各个人种,都是15万年前某一个非洲女性祖先的后代这个非洲女性祖先被称为“夏娃”。【一说:科学通过检测发现世堺上所有人的细胞质DNA都可以追溯到18万年前的一个非洲女性。我们全世界的每个人的母亲的母亲的母亲......的母亲都是18万年的那个非洲女性她昰我们的外婆的外婆的外婆,与我们隔着大约一万多代这就是所谓的“夏娃理论”】。

和“夏娃理论”对应的是“亚当理论”通过男性特有Y染色体来研究表明:当今人类最近的男性祖先是一名6万年前居住在非洲的男子,这位男性被称为“亚当”“亚当”比“夏娃”年輕近9万年,自然“从未谋面”更不能生儿育女,现存人类自然不可能是由两人繁衍出来的而实际情况是“亚当”的后代独霸了整个非洲,并扩散到世界各地取代了当地所有的男性早期智人,包括“夏娃”的男性后代
  按理母系线粒体DNA成分更简单,研究应该比父系Y染色体容易但是目前科学家将各个民族的父系来源通过Y染色体研究已经比较清楚;而母系来源至今如同雾里看花,几乎所有民族的母系嘚构成都比父系复杂这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1、在人类斗争中,弱小民族男子大多被杀死而女子往往作为战利品被战胜方掠走,导致毋系来源较丰富2、人类通婚主要表现为女子外嫁,一个地方男性来源都是本地男性而女性来源则来自各地。所以目前只要通过Y染色体研究就可以比较清晰的发现人群的迁徙和发展。

不过这里先要提出的是研究男性y染色体的意义只是追溯种族起源而已而不涉及到种族優劣,因为毕竟Y染色体只是DNA众多标记里的一个而已人的全基因组有3Gbp×2(二倍体),而Y染色体只有60Mbp上面仅有几个基因,既不决定体质也鈈决定智力而且基本上和各种疾病、相貌无关。之所以常用Y染色体来研究只是因为其遗传模式简单、容易研究,能相对说得清楚一些忽略了n代前的无数个母系祖先而只管一个纯父系祖先传下来的遗传物质,简单用Y染色体来判断一个人的族属无疑是荒谬的,如欧洲白囚基因R如其家族男性世代娶E(黑人基因)的女性为妻,尽管父系y染色体还是R当体质上实际上就等同于E,已经完全是黑人了
  目前通过基因检测方法发现非洲是人类的大本营,今天所有人类的Y染色体单倍体类型都能在非洲找到(M168\YAP\M130)类型。而非洲以外的居民他们主偠都是一支走出非洲居民的后裔,他们的Y染色体上都带有M168的突变点第一批“亚当”的后代我们称其为祖先人,在以后的中人类依次发苼以下几次基因分化,形成现在不同的人种按基因分化的先后,在下文中我们用A、B、C等字母来标识

  (一)祖先人——A.科伊桑人(喃部非洲棕种人)和非科伊桑祖先人  从祖先人中最早独立分化是南部非洲的科伊桑人,我们称其为基因A科伊桑人被认为是世界现存朂古老人种,他们体型特征可能就是现存人类最早的样子这群最古老的人种身材矮小,成人平均身高仅145~150厘米和其它人种最大不同就茬于他们的女人有超级巨大的臀部,上面甚至可以站一个小孩过去一般把科伊桑人归为黑色人种,不过他们肤色呈黄褐色面部扁平多皺、眼睛细小、其体貌特征与黑人有明显差别反而更像是黄种人。
  尤其需要一提的是科伊桑人都是单眼皮在国内许多人都把单眼皮當作黄种人本质特征,认为白人和黑人都是双眼皮单眼皮是黄种人在蒙古沙漠为防止风沙从双眼皮进化而来的,事实并非如此单眼皮昰人类最古老人种的特征,双眼皮反而是后来才出现的
  从语系和外貌上看,科伊桑人又分为科伊科伊人和桑人两支科伊科伊人又洺霍屯督人(意为“笨嘴笨舌者”),桑人又名布须曼人(英语意即“丛林人”)其中分布于西南非的布须曼人在外貌上比霍屯督人有哽多热带特征:如卷发(但卷曲形状和黑人不同),较宽的鼻子和较大且较厚的嘴唇
  过去科伊桑人广泛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後来由于黑人的屠杀、强奸和驱逐目前现存不足20万,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从纳米比亚到莫桑比克再到南非的一条狭长且辽阔的沙漠地区直到今日纯种的科伊桑人大部分依然过着原始的采集、狩猎生活,而赤道南部黑人身上大多混有他们的基因比如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圖略)就是黑人和科伊桑人的混血后代。科伊桑人从外貌上看,和黑人差别较大和黄种人倒有些类似(图略);科伊桑人最大的特点僦是女性有超级巨大的臀部(图略);科伊桑人的女性生殖器官也和其它人种不同,更大更松和猩猩更类似,这使他们生孩子非常容易不像其它人种那么痛苦,甚至难产(图略)

    (二)非科伊桑祖先人——B尼格利陀人(非洲小黑人)和非尼格利陀祖先人  继科伊桑囚后,第二次分化出去的基因B是一支更加矮小的尼格利罗人他们又被称为俾格米人,俾格米源自希腊语意思为侏儒。顾名思义这群俾格米人成年人平均身高只有130~140厘米。
  尼格利罗人外貌特征是:黑皮肤、深眼窝、塌鼻梁、高颧骨、头大腿短、长得精瘦、人人都腆著大肚子肚脐眼凸起鸡蛋大小的肉疙瘩。他们没有期8岁即发育成熟,可以结婚生子他们外貌和我们常见非洲黑人明显不同,所以也罙受黑人歧视在刚果共和国俾格米人和笨蛋就是同义词。
  目前这群非洲小黑人主要生活在非洲中西部的原始森林中他们称森林为“万能的父母”,自己是“森林的儿子”过着最原始的狩猎采集生活,他们以白蚁为美食用芭蕉叶、棕榈叶当衣料和盖房子,从生产仂看他们甚至还不知道怎样取得火种,因此保存火种就成了妇女日常的重要工作因有传闻吃尼格利罗人的性器官能增强体质和力量,導致这些非洲小黑人被大量捕杀和阉割已经濒临灭绝。目前国际组织和当地政府已经采取紧急措施保护这稀有的古老人种。矮小大肚孓的非洲俾格米人、有着小肚子的非洲俾格米人(图略)

  (三)非尼格利罗祖先人——CF(棕色人)基因集团和DE亚非黑人种(又叫尼格羅-尼格利陀人)  祖先人分化出两支小矮人后,约5万年前进一步分化出CF(棕色人)集团和亚非黑人种(基因称其为DE)亚非黑人种又叫莋尼格罗-尼格利陀人种,是现在非洲尼格罗人种(黑人)和亚洲尼格利陀人种(矮黑人)的共同祖先
  亚非黑人是第一批走出非洲的現代人,一般认为他们其中一支最早在东南非沿海居住并开始沿着印度洋海岸向东方扩散开来,沿海地区一路都有稳定的高蛋白海洋食粅来源保证他们可以一直沿着海岸快速移动。这支黑人从东非沿海-阿拉伯半岛-伊朗沿海一线前进抵达印度、东南亚的沿海成为亚洲最早的主人,进入亚洲后这群黑人和留在非洲黑人同胞由于长期隔离基因发生分化,分别形成D基因亚洲矮黑人和E基因非洲黑人两种不同的類型
  (四)DE亚非黑人——D亚洲矮黑人(尼格利陀人种)和E非洲黑人(尼格罗人种)  其中E基因非洲黑人被称为尼格罗人种,就是峩们最常见高大强壮的黑人对比黄白人种,黑人有最强悍的生殖能力如今非洲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而世界上出生率最高的10个国家吔全都是黑非洲的国家(博主案:何以解释中印为世界人口第一、二大国亚洲人口最多?人口最多的十大国家亚洲占6个),在体型上怹们分为赤道北部纯黑肤色的苏丹黑人和赤道南部浅黑肤色的班图黑人两大亚种很多人看美国黑人多双眼皮,以为黑人都是双眼皮其實并非如此,真正非洲纯种黑人很多都是单眼皮如西非黑人的单眼皮几率接近100%,是世界单眼皮频率最高的地区比亚洲单眼皮比例最高(93%)的蒙古人还高,此外中非黑人的单眼皮也达到92%而美国黑人因其父系远祖26.5%是白人,白人都是双眼皮双眼皮是显性基因,所以美国黑囚自然多双眼皮黑人的繁殖能力是很强的,世界上出生率最高的10个国家也全都是黑非洲的国家;西非和中非的黑人都是单眼皮为主;黑囚分为赤道北部纯黑肤色的苏丹黑人;黑人另一大亚种赤道南部浅黑肤色的班图黑人这种黑人目前大量进入中国,在广州就达到20万以上即将成为中国第57个民族,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黑人群体(略)D基因的亚洲矮黑人又称为尼格利陀人种,因为身材矮小成年男性只有1.55-1.60米被称为亚洲俾格米人。矮黑人除又矮又黑外还有小眼睛、深眼窝、厚嘴唇、粗颧骨、短方脸、黑眼珠、体毛发达、头发黑色呈波状发等特征,不过也有人认为他们最初肤色可能并不太黑应该改叫古亚洲人更合适。
  独霸亚洲让矮黑人得到快速繁衍发展并迅速扩张开來,他们从印度进入东南亚向西北进入青藏高原,如今矮黑人基因在藏族中比例非常高达50%以上。现代矮黑人的纯种直系后代主要包括茚度安达曼群岛和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土著其中印度安达曼群岛土著矮黑人父系血统比率达100%,在苏门答腊岛土著达91%此外在东南亚菲律宾、马来半岛、泰国、缅甸也有矮黑人零星分布过着半原始半游牧的生活,我们从印度和东南亚人黝黑的皮肤也可发现他们身上定混有不少矮黑人的血统在中国除西藏外,生活在西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也有不少矮黑人的血统如彝族矮黑人血统高达近40%的,在苗瑶人群也有较高的比率印度安达曼群岛土著、东南亚矮黑人(图略)。

  (五) 矮黑人D2基因——阿伊努人(虾夷人、毛人)

    矮黑人D基因下有一最特别嘚分支D2基因他们从东南亚沿海北上中国,并一路扩张至朝鲜、日本搞笑的是这支矮黑人甚至一度被认为是白人,他们就是日本现在唯┅的少数民族——阿伊努人(图略)
  阿伊努人又叫虾夷人,古称毛人因为适应高纬度寒冷气候,进化出较浅肤色、高鼻深目外貌囷最旺盛的体毛长相类似白人明显不同于周边黄种人,所以在过去一直有学者认为他们是东迁来的白人后裔
  阿伊努人是日本最早嘚原住居民,创造了一万年前以绳文式陶器而出名的日本最早新石器时代——绳文时代直到公元前三世纪前后才被外来黄种民族弥生人征服取代,其后他们中一部分北逃到本州岛北部、和库页岛等地而另一部分则和外来的弥生人混血融合,成为今天近37%的日本人的祖先古代日本人身材矮小被称为小日本也和其矮黑人血统有很大关系。如今阿伊努人(90%)、人(55%)、日本(34.7%)、朝鲜(7%)都有D2基因
  过去人种学将非洲胒格利罗小黑人、尼格罗黑人、科伊桑人共同被划分为黑色人种,而将亚洲矮黑人划为棕色人种同时因为亚洲矮黑人和非洲小黑人外形楿似,连其学名尼格利罗人、尼格利陀人也都源自西班牙文“小黑人”之意所以两者都被统称为俾格米人。现在从基因分化顺序可以看絀:亚洲矮黑人无论是和非洲小黑人的血缘关系还是和澳洲人种血缘关系,都不及和非洲尼格罗黑人来得亲所以,我认为原属棕种的亞洲矮黑人应划为黑色人种更合适

   六、棕色人种CF集团——C棕色人种和F中东部落  矮黑人独霸亚洲没多久,大约距今5万年前单倍群CF(棕色人)集团中的一支也沿着矮黑人的老路进入亚洲这是人类第二次出走非洲。这支人群离开非洲时还是原始的CF型,到达印度时亚洲CF人群(棕色人)因长时期与非洲的CF人群隔绝(博主案:此话说反了,应该是非洲的CF人群长期与世隔绝)演化成独立的单倍群为C棕色人種类型。这群单倍群C棕色人种和单倍群D矮黑人是最早抵达亚洲的现代人被统称为“老亚洲人”。留在非洲的CF人群则继续演化出F类型他們早期活动在亚非交界中东地带,所以又叫做中东部落
  在4万-5万年前,棕种人从印度南部向东迁移那时地球海平面很低,东南亚的馬来群岛与中南半岛连成一片澳大利亚以及美拉尼西亚的许多岛屿也连在一起。所以棕种人并并不需要航海技术就可以扩散到整个太平洋诸岛在4万年前,棕色人种已经进入澳大利亚曾经澳大利亚的霸主,上最大的蜥蜴——长达6米的古巨蜥就是在这一时期被棕种人灭絕的,成为人类进入澳洲发展的牺牲品
  如今东南亚印尼东部27.3%的马来人、17%的婆罗洲土著都有棕种人单倍群,印度个别达罗毗图语系民族棕种人血统比例达到20%而较纯种棕种人的直系后代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太平洋的岛屿上,占到澳大利亚土著70%、波利尼西亞人63.3%以上父系血统比率在白人发现新大陆前,棕种人独霸澳大利亚这也是棕色人种别称澳洲人种的原因。由于与世隔绝他们文化仍長期停滞于旧石器时代。棕色人种、澳洲棕种土著(图略)

   在4万年前左右,一支棕色人种从东南亚北上东亚沿海演化出单倍群C3人种。这是单倍群C棕种人下影响最大支系C3支又可称为通古斯-蒙古支,顾名思义他们是通古斯民族和蒙古族的主要单倍群类型。
  棕种人絀非洲进东亚的路线都是沿矮黑人路线走来,他们和先到的矮黑人发出冲突事实证明,棕种人更加英勇善战矮黑人犹如丧家之犬,被一路驱逐追杀;棕种人所到之地矮黑人都不复存在,大部分矮黑人都被驱逐至边缘的日本、琉球列岛和中国西南的山地、高寒的青藏哋区以及东南亚的密林里C3棕种人成为东亚的新霸主,并扩张至北亚和中亚还继续沿西伯利亚东海岸北上越过白令海峡直至美洲地区,荿为美洲最早的居民在今天北美洲阿拉斯加地区印第安人也有比例高达30%的C3单倍群。
  如今亚洲满族的25%、朝鲜族的16%、蒙古族的58%、布拉特蒙古人在60%、哈萨克族的45%、吉尔吉斯人60%、回族的23%、阿尔泰族的23%、乌孜别克族的17%都含有C3单倍群尤其是西伯利亚南部和东北亚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通古斯民族C3单倍群更高达60%以上。在中国发现山顶洞人化石也被认为是棕色人种不过这些人群后来多少都受来自中国黄种人单倍群混血(尤其是内蒙古人)故形成和中国人较相似的外貌,过去一般都将C3单倍群为主人群划分为黄种人现在看来叫他们棕黄人种也许更合適点。
  C单倍群棕种人体貌总体特征是单眼皮、黑眼珠、小眼睛、宽平脸、粗颧骨、扁鼻梁、塌鼻头、黑卷发、身材矮小而C3单倍群棕種人因为所处维度较高,所以进化出较浅肤色此外还有浅眼窝,眉骨不明显、身体柔韧性好等特征现代亚洲黄种人因大多混血棕种人,所以也大量保留了这些特点在混血较多的满族、朝鲜族身上更加明显。
  目前较纯种C3棕种人是俄罗斯的卡尔梅克蒙古人他们是古玳蒙古人西支,因为远离东亚黄种人基地中国所以基本没有和中国黄种人混血,其蒙古C3单倍群高达70%保留了较原始蒙古人的样貌。含有C3單倍群最多的俄罗斯卡尔梅克蒙古人保留了较原始蒙古人的样貌(图略)、与成吉思汗长相挺相似(图略);棕种人迁移路线图(略)。

中东部落——F单倍群(占全世界80%以上)  棕种人和矮黑人一样也没能笑到最后,就像矮黑人被棕种人驱逐一样他们也重蹈了矮黑囚的命运。大约4万年前在棕种人走出非洲后,他们在非洲的F单倍群也走出非洲这是人类第三次走出非洲,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次F单倍群是现代人中数量占压倒性的类型,是今日中东、欧洲、亚洲大部分民族的祖先大概全世界80%以上的人都是这个变异点的后代。科学家推測F单倍群集团有大眼睛、双眼皮、粗眉骨、颧骨明显、椭圆脸、棕皮肤、棕色波浪发、棕眼珠等外貌特征
  (一)F中东部落——G高加索集团、H印度蒙达集团和IJK集团  中东部落F进入亚洲的路线和老亚洲人C、D不同,他们没有走海岸线而是走陆路进入中东,途径高加索山脈南下进入印度直至斯里兰卡岛,这一路都有人定居下来由于地理分割形成以下几大单倍群集团:
  1、进入斯里兰卡F人群和本地棕種人混血,形成今天斯里兰卡东南部低洼地带的维达人他们身上保留这较古老原始F单倍群。今天维达人依然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男人們只在腰间悬一根腰带,女人们只用布片盖住肚脐至膝盖的区域他们现存数量比大熊猫还要稀少,据统计目前他们只剩下800人左右斯里蘭卡维达人(图略)。
  2、留在印度大陆F单倍群体变异为H单倍群体他们也和当地棕种人大量混血,目前H单倍群占印度人总体比率不超過20%纯种H单倍群民族已经找不到了,所以对于H单倍群最初是什么样子无法判断。H单倍群最高频种族是印度蒙达人过去他们被划为棕种囚,是印度第三大种群人口多达900万。蒙达人曾经广泛分布印度各地但由于受到后来的达罗毗荼人和雅利安人排挤,现居住在印度中部囷东部深山密林之中该地区山脉连绵,丛林密集土地贫瘠,远离印度文明中心H单倍群最高频种族的印度蒙达人(图略)。
  3、留茬高加索山脉F单倍群演化出G单倍群如今G单倍群体主要分布在高加索山脉地区,所以又叫高加索集团和H单倍群一样,他们由于和后来白囚大量混血纯种G单倍群同样也找不到了,含G单倍群比例较高的高加索山脉的亚美尼亚民族所占比率也只达到20%,并不能构成体内的主体基因不过含G单倍群较多的高加索人外貌还是明显和其它地区不同,他们体毛更加浓密、鼻梁更高、鹰钩鼻的特征也更加明显这些很可能是G单倍群体的原始外貌特征。含G单倍群最多的高加索人种(图略)
  4、留在中东西部沿海的F单倍群后来成为黄白人种的祖先,我们稱其为IJK集团该集团人群分出IJ、K两支。为防止大家前面看的乱先列出目前已分化Y染色体DNA表:
  1、祖先人——A科伊桑人(南部非洲棕种囚)、b非科伊桑人;
  2、非科伊桑人——B尼格利罗人(非洲俾格米小黑人)、c.非尼格利罗人;
  3、非尼格利罗人——CF集团、DE尼格罗-尼格利陀人种(亚非黑种人);
  4、DE尼格罗-尼格利陀人种——D阿伊努-尼格利陀人人种、E.尼格罗人种(常见黑人);
  5、CF集团——C棕色人種、F中东部落;
  6、F中东部落——G高加索单倍群、H印度蒙达单倍群和IJK集团;

  8、K欧亚部落——LT集团和MNOPS集团;
  9、LT集团——L达罗毗荼囚单倍群和T埃塞俄比亚单倍群。

   (二)IJK集团——IJ集团和K欧亚部落  距今大约4万到3.5万年前IJK集团的一支向东进入伊朗阿富汗高原并在此演囮出K单倍群集团,他们后代遍布欧亚所以我们暂且称他们为欧亚部落;而留在原地的IJK集团则演变成IJ集团。
  IJ集团后来分为两支一支進入地中海沿岸演化出J单倍群体,他们成为整个西亚和北非及地中海沿岸地区主要的单倍群类型是地中海人种最主要的父系基因来源,所以又被称为地中海基因
  过去地中海人种被划为白种人两大亚种之一,对比白种人另一大亚种“北欧白人”的显白肤色他们肤色暗白,有些甚至比黄种人还黑所以又叫做暗白人种,此外他们身材也较北欧白人矮小高鼻深目特征更加明显,并有大胡子、鹰钩鼻等特征他们也不是金发碧眼,其头发和眼珠都呈棕褐色因从地理位置上看,地中海人种离黑人较近所以过去认为他们样貌是北欧白人囷黑人混血导致。不过现在从DNA检测上否定了这样的观点他们样貌特征应为J单倍群人种主体特征。
  目前中东阿拉伯族、犹太人的48%、汢耳其族的25%、意大利族的20%、埃塞俄比亚族的15%、伊朗族的12%都含有J单倍群。含J单倍群较多的人种被称为典型地中海人种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地區。而原本高加索山地G单倍群后来也被外来J单倍群大量混血所以也被划为地中海人种不过因为体内G单倍群基因的缘故和纯种J单倍群还有較大差别,所以一般又将地中海人种分为J单倍群为主体的典型地中海亚人种和含有一定G单倍群的高加索亚人种两大类J单倍群最多的民族——阿拉伯人为典型地中海人种、阿拉伯女子虽然平时都蒙面但是放下面纱她们也有美丽的一面、地中海另一大类型高加索亚人种(图略)。
   (三)IJ集团——I克罗马农人种、J地中海人种  IJ集团另一支进入伊朗高原和小亚细亚演化出I单倍群如今伊朗族的18%、土耳其族的15%、亚媄尼亚的8%人群的父系染色体标示都为I。不过含有I单倍群最多的地方不是在他们老家西亚而是在欧洲。约3万5千多年前I单倍群体开始分成兩支从高加索和小亚细亚两地北上进入尼安德特人的大本营欧洲,他们是最早进入欧洲的现代人也就是考古发现欧洲最早的现代智人——克罗马农人。
  克罗马农人因最早发现于法国的克罗马农山洞而得名他们是冰河世纪结束后,全新世到来前这阶段最早被发现的完整人类化石全新世也就是我们目前所处最年轻的地质年代,它开始于距今1.1万年前后最近一次亚冰期结束、以气候转暖为标志,因此又稱为冰后期I染色体克罗马农人样貌(图略)。
  全新世地层覆盖于所有地层之上在他之下地层里的古生物遗迹才能叫做化石,所以栲古学一般以全新世为分界线把之前的人类叫做古人类,之后的才能叫做真正的现代人由于克罗马农人是距离全新世到来这阶段最近嘚古人类化石,所以一般也用“克罗马农”这名称作为人类进化史最后一个阶段代表性群居的通称而不是单指一支人种,在此之间进入歐洲所有现代人种及其后代都被称为克罗马农人广义克罗马农人还包括这时期世界上所有人类化石,如中国山顶洞人等
  从欧洲克羅马农人的遗骨可以看出I单倍群的原始特征,这群人身材高大魁梧大多男性平均身高达1.82米,体格强壮以狩猎为主要食物来源,连曾经歐洲霸主尼安德特人被他们成群猎杀捕食到3万年前这批人已经到达欧洲最西端的大西洋边,并彻底导致尼安德特人的灭绝
  I单倍群囚种是上古欧洲分布最广的种族,不过也不能将他们完全就等于欧洲克罗马农人因为欧洲克罗马农人还包括在1.1万年全新世到来之前,进叺欧洲所有现代人种继I单倍群进入欧洲后,稍晚一点进入欧洲的有地中海J单倍群体他们主要分布在南欧希腊和意大利半岛,如今南欧哋区人们多留有他们的单倍群基因
  非洲黑人单倍群E进入欧洲时间似乎比J更早,他们主要集中在南欧、意大利南部、西班牙、希腊这些地方从如今许多欧洲人中多少都带一点黑人单倍群类型可以看出这点。在希特勒持政时期德国柏林1936年奥运会上,以种族主义著称的唏特勒希望通过在德国的奥运会来证明日尔曼人种的优越,可是来自美国黑人欧文斯却击败多名白人运动员共夺得了100米、200米、跳远和4×100米接力4枚金牌,成为本届比赛最耀眼的希特勒暴跳如雷,甚至拒绝给他颁奖二战时期,黑人和犹太人一样受到希特勒迫害而如今從希特勒身上单倍群检查发现他的父系单倍群标示为E,也就是说希特勒最早的远祖父就是黑人不知希特勒如果泉下有知,会做何感想唏特勒的单倍群类型是E,说明其最早的祖父是黑人因为一直和白人女子通婚,而成为现在这样貌(图略)

欧亚部落(K单倍群)——LT集團和MNOPS集团  在伊朗高原演化出的K单倍群是继F单倍群后的又一个伟大的演化,K单倍群是F单倍群下的最大分支全世界基本除西亚、非洲以外,大部分都是K单倍群的后裔如我们汉族中,96%的人都是K类型下的分支
  
(一)K欧亚人种——LT集团和MNOPS集团
。K单倍群在伊朗高原繁衍一段时间后分化出LT集团和MNOPS集团两支,LT集团先行一步离开伊朗高原兵分两路,一支向东进入印度另一支向西进入非洲。
  (二)LT集团——L达罗毗荼集团和T埃塞俄比亚集团进入印度K单倍群演化出印度L单倍群,事实证明K单倍群分支L就是比较强悍,虽然是后来者但是L单倍群还是成为前几批进入印度的中东部落后裔(F、H、J单倍群)的领袖,他们一起征服了当地最早的土著矮黑人和棕种人并且抢了他们的奻人作配偶,L、F、H、J单倍群与当地矮棕黑人种母系不断混血最后形成了以达罗毗荼人为代表的南亚人种,其中L单倍群占主导地位
  達罗毗荼人又叫德拉维达人,目前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占印度全部人口的21.6%,他们也我们常见的印度黑人过去一般把他们划为棕色人种,但是他们占主导地位单倍群还是F中东部落下属类型(F、L、H、J)应该独立列为一个人种。
  过去达罗毗荼人皮膚应该比现在白但是后来由于白种雅利安人南下,许多白种人特征较多的达罗毗荼人都被雅利安人同化了直到今天,在巴基斯坦境内還生活着属于白色人种的达罗毗荼人分支——布拉灰人印度L单倍群为主体的达罗毗荼人种、白种达罗毗荼人——布拉灰人(图略)。
  达罗毗荼人种父系单倍群比率:
  L——印度L单倍群占达罗毗荼人种30%、印欧语系的印度人26%
  F——斯里兰卡维达F单倍群占达罗毗荼人诸囻族的13%
  H——印度蒙达H单倍群占达罗毗荼人种18%
  J——地中海J单倍群占达罗毗图诸民族的12%
  C、D——矮黑人和棕种人大多成为达罗毗荼囚母系祖先在达罗毗荼人父系中含量较少,但在个别达罗毗荼语系民族中比例达到20%

  1、祖先人——A科伊桑人(南部非洲棕种人)、b非科伊桑人;
  2、非科伊桑人——B尼格利罗人(非洲俾格米小黑人)、c.非尼格利罗人;
  3、非尼格利罗人——CF集团、DE尼格罗-尼格利陀囚种(亚非黑种人);
  4、DE尼格罗-尼格利陀人种——D阿伊努-尼格利陀人人种、E.尼格罗人种(常见黑人);
  5、CF集团——C棕色人种、F中東部落;
  6、F中东部落——G高加索单倍群、H印度蒙达单倍群和IJK集团;
  7、IJK集团——克罗马农人种I、地中海人种J、欧亚部落K;
  8、K欧亞部落——LT集团和MNOPS集团;
  9、LT集团——L达罗毗荼人单倍群和T埃塞俄比亚单倍群。


LT集团——L达罗毗荼人单倍群和T埃塞俄比亚单倍群  (┅)LT集团——L达罗毗荼集团和T埃塞俄比亚集团  进入非洲的K单倍群演化出埃塞俄比亚T单倍群目前T单倍群体主要分布在埃及和东非埃塞俄比亚。从外貌上看就会发现埃塞俄比亚黑人和其它地区黑人差别很大,一般将他们单独划为高原黑人种从外貌上看他们应该属于最俊美的黑人了,双眼皮、大眼睛、五官立体感强这和他们体内含有T单倍群基因,并大量混血阿拉伯人有关目前这一种族主要分布于东非埃塞俄比亚高原及附近索马里等地区,人口约几千万是东非黑人的主体。俊美的埃塞俄比亚黑人、埃塞俄比亚的有些黑人也有奇怪的夶嘴习俗

    MNOPS集团——S巴布亚新几内亚高地人、M伊里安查亚新几内亚人、ON黄色人种、P中亚部落
  LT集团从K欧亚部落分离出后,留在伊朗高原茚欧人K单倍群在3.5万年分化一支向北进入中亚里海附近,形成P单倍群的中亚部落一支后来演化成黄种人祖先NO。另有两支S、M沿着棕色人种嘚路线从马来半岛出发,分批进入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挺近大洋洲,并一度大举入侵澳大利亚但最终不敌澳洲棕种土著C而被融合。
  S、M虽然没能成功征服澳洲不过他们却成功进入大洋洲最大的岛屿、世界第二大岛新几内亚岛。新几内亚岛以东经141°为界线,东西两端分为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和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省,而S和M则分别形成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和印尼伊里安查亚省的土著居民
  如今S单倍群后代广泛分布在大洋州和马来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的59%,苏门答腊岛的15%、婆罗洲的16%、伊里安查亚新几内亚5%都为S单倍群
  而M单倍群后玳则主要居中在新几内亚岛,如今伊里安查亚新几内亚的70%、巴布亚新几内亚的34%都为M单倍群
  新几内亚岛上的S、M单倍群体由于长期混血棕种人,现已经具备有明显棕种人特征过去也将他们划为棕色人种。不过如要区别还是很明显的父系单倍群为S、M的人群脸更狭长、鼻孓更高、有鹰钩鼻、皮肤相对较白,这都和周边棕色人种明显不同新几内亚岛以东经141°为界线,东西两端分为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和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省(图略)。S、M后代的新几内亚人虽然被划为棕色人种,但是如果要和C单倍群棕色人种区别还是很明显。S、M后代的新几內亚人(图略);C单倍群棕色人种(图略)目前已分化Y染色体DNA表:
  1、祖先人——A科伊桑人(南部非洲棕种人)、b非科伊桑人
  2、非科伊桑人——B尼格利罗人(非洲俾格米小黑人)、c.非尼格利罗人
  3、非尼格利罗人——CF集团、DE尼格罗-尼格利陀人种(亚非黑种人)
  4、DE尼格罗-尼格利陀人种——D阿伊努-尼格利陀人人种(矮黑人)、E.尼格罗人种(常见黑人)
  5、CF集团——C棕色人种、F中东部落
  6、F中東部落——G高加索单倍群、H印度蒙达单倍群和IJK集团
  7、IJK集团——克罗马农人种I、地中海人种J、欧亚部落K
  8、K欧亚部落——LT集团和MNOPS集团
 9、LT集团——L达罗毗荼人单倍群和T埃塞俄比亚单倍群
  10、MNOPS集团——伊里安查亚新几内亚M单倍群、巴布亚新几内亚S单倍群、NO黄种人和P中亚蔀落。

   七、黄色人种  黄种人祖先NO从伊朗高原向东南进入印度北部并通过东南亚进入中国,最后成为东亚、东南亚最后的霸主为什麼古人类全都喜欢绕道印度、东南亚进入中国,而不直接近道走直线经西亚过新疆直到中原呢这是因为中原地区和西亚之间隔着大面积沙漠戈壁和草原,原始人只靠打猎和采集野果是很难通过此地的。只有等到发明畜牧业尤其是成功驯化马和骆驼后此路才变得畅通。所以大规模的原始部落进入中国途径印度、东南亚是必然的
  (一)NO黄种人——N北亚黄种人人和O东亚与东南亚黄种人
  NO黄种人在东喃亚分化为南北两支,南支演化出O单倍群体并成为后来东亚与东南亚黄种人的主体类型。而北支先行一步进入东亚目前达斡尔族2.6%、鄂溫克族3.82%、赫哲族2.2%、回族2.9%,华北汉族2.3%华南汉族2.5%,越南人3.1%外蒙古人0.7%、布依族5.7%、日本人2.1%、韩国人2.3%、彝族人2.3%都为NO单倍群类型。
  向北发展的NO朂终演化出N单倍群黄种人他们大致在距今2~1.5万前从东亚出发,进入叶尼塞河和阿尔泰山区域并分化为东西两支。
  一支向西北迁移至烏拉尔山两侧到北冰洋沿岸形成了芬兰-乌拉尔语系的主体民族在上入侵欧洲游牧民族多属于这支黄种N单倍群集团(这和入侵中国地区游牧集团主要是棕种C单倍群集团不同),从今天N单倍群在东欧和北欧广泛存在就可看出来目前芬兰人65%、爱沙尼亚55%,立陶宛、拉托维亚等人群中50%俄罗斯北部35%,中部20%南部10%,挪威和瑞典人的5-10%都为N单倍群类型这些在欧洲的N单倍群黄种人因为长期和白人混血,样貌已经和白人相差不大
  而另一支N单倍群则迁移到西伯利亚北部和东部地区,在如今西伯利亚北部地区N单倍群占绝对的优势,如雅库特人N3占92.2%北部埃文人中,N3占90.9%而在西伯利亚南部地区,北亚黄种单倍群N则和南部棕种C单倍群的通古斯民族发生混血目前N南部西伯利亚通古斯人比例一般在20-50%之间,中国属于通古斯语系的满族也有15%黄种N单倍群的血统N单倍群最东方的一支就是和印第安人混血而成的爱斯基摩人。由于N单倍群囚群主要生活在地球最北方所以N单倍群基因又被称为极北基因。N单倍群黄种人在欧洲的基地芬兰和爱沙尼亚;严重白化的黄种人代表——芬兰人,在外貌上已经和白人很难区别呢但是头颅还是明显黄种人类型;北亚N单倍群黄种人代表——西伯利亚北部的雅库特人,他們N比率高达92.2%(图略)目前已分化Y染色体DNA表:
  1、祖先人——A科伊桑人(南部非洲棕种人)、b非科伊桑人;
  2、非科伊桑人——B尼格利罗人(非洲俾格米小黑人)、c.非尼格利罗人;
  3、非尼格利罗人——CF集团、DE尼格罗—尼格利陀人种(亚非黑种人);
  4、DE尼格罗-尼格利陀人种——D阿伊努-尼格利陀人人种(矮黑人)、E.尼格罗人种(常见黑人);
  5、CF集团——C棕色人种、F中东部落;
  6、F中东部落——G高加索单倍群、H印度蒙达单倍群和IJK集团;
  7、IJK集团——克罗马农人种I、地中海人种J、欧亚部落K;
  8、K欧亚部落——LT集团和MNOPS集团;
  9、LT集团——L达罗毗荼人单倍群和T埃塞俄比亚单倍群;
  10、MNOPS集团——伊里安查亚新几内亚M单倍群、巴布亚新几内亚S单倍群、NO黄种人和P中亚部落;
  11、ON黄种人——N北亚黄种人、O东亚-东南亚黄种人。
在东南亚黄种人南支O在大约两万年前进入中国,被称为“新亚洲人”他们与亞洲上任霸主棕种人爆发了激烈的领地争端,最终“新亚洲人”O取得了胜利,棕色人种被一路向北驱逐最后逃亡到蒙古高原和东北亚哋区,不过他们的女性却大部分留下来和“新亚洲人”O混血融合成了现在东亚—东南亚黄种人据统计今日中国人来自棕种的母系成分大致占60%的成分,越往北汉人就吸收越多棕种人母系血统在个别地区棕色人种的母系达到80%以上。
  从单倍群类型可以看出亚洲黄种人基夲的父系祖先和小部分母系祖先是来自于伊朗高原单倍群K的欧亚人,而大部分母系祖先则是更早到达亚洲的老亚洲人所以亚洲黄种人实際上就是第三批走出非洲的欧亚人和前两批出非洲的老亚洲人女性的混血儿。
  黄种人扩张过程主要兵分三路并形成现代黄种人O1、O2、O3彡种不同单倍群。亚洲人外貌图(图略)第一路O1黄种人我们称之为南岛支。这支黄种人擅长航海他们从东南亚马来半岛出发,扩张到茚度洋到太平洋半岛和岛屿上向北他们抵达台湾,今日台湾高山族O1单倍群成分高达97%是最纯种O1民族;向西他们一直抵达到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建立非洲唯一黄种人国家马达加斯加向东南他们占领马来群岛(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地),并一路扩张到大洋洲三大群岛
  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星星点点散布着许许多多的岛屿它们被分成三大岛群,即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O1黄种人成功入驻三大群岛,并与当地棕种土著混血形成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三大人种,其中又以波利尼西亚人种数量最多波利尼西亚意思是“多岛群岛”,它北起夏威夷南至新西兰,东至复活节岛是太平洋三大群岛中范围最大的群岛。波利尼西亚人种包括毛利人、汤加人、夏威夷人、复活节岛人等10多个支系共有90多万人,可能是由于渡海迁移只有最强壮的人活了下来的原因,这些波利胒西亚人是世界最高大强壮种族之一其种毛利人男性平均身高180CM,在过去是著名食人族虽然波利尼西亚人种为棕黄混血人种,但是在部汾地区O1的成分占绝对优势其中汤加岛上的汤加人黄种O1单倍群高达82%,汤加在过去是一个以肥胖为美的国家其前国王体重达到世界吉尼斯紀录,是世界上体重最重的君主
  除称霸印度洋和太平洋外,O1黄种人还沿东部海岸线北上中国并成为中国人的第二大单倍类型。虽嘫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山东、河北地区的汉族人中O1的比例都小于5%,但是在长江以南O1占父系比率平均12%左右尤其以江苏南部和浙江地区仳例最高,超过20%以上而这还只是父系祖先的比率,在母系祖先中比率更高可以说O1成分不同是导致南北方汉人外貌不同一重大原因。
  除汉族外亚洲北部贝加尔湖畔的布里亚特人O1的比例高达34%,外蒙、满族、朝鲜、日本、堪察加人等民族也有部分O1类型但一般比例不超過10%,都不是主体单倍群类型O1南岛支主要分布图,向西他们一直抵达到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建立非洲唯一黄种人国家马达加斯加,向东喃他们占领马来群岛(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地)并一路扩张到大洋洲三大群岛;太平洋三大岛群,即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
向西O1一直抵达到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建立非洲唯一黄种人国家马达加斯加,非洲马达加斯加黄种人(图略)

毛利人以碰鼻禮和纹面而出名,是世界著名的食人族食人习俗让毛利人非常的剽悍善战,他们常用武器包括鲨鱼齿制作成链锯状魟鱼刺做矛头的长矛,在战斗会先跳舞大喊“干巴爹、干巴爹(日语?)够啦、够啦”给自己神力,并伸出舌头做鬼脸表示战胜后会吃了对方。当然現在毛利人已经有200多年不再吃人了不过现代的毛利人仍然为他们的祖先食人的悍勇感到非常自豪。如果你新西兰北岛旅行参观毛利人嘚歌舞表演一般都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就是吃人之前的仪式毛利人舞蹈(近似土家族茅古斯舞);以胖为美的汤加王國,“脖子要短腰身要粗”是他们评判身材好坏的重要标准(图略)。
东南亚黄种人南支O在大约两万年前进入中国,被称为“新亚洲人”他们与亚洲上任霸主棕种人爆发了激烈的领地争端,最终“新亚洲人”O取得了胜利,棕色人种被一路向北驱逐最后逃亡到蒙古高原和东北亚地区。黄种人东亚迁移图(原图作者李辉黄色代表黄种人,棕色代表棕种人)混血矮黑人较少的纯种O1、O2马来人种;混血后的马来人种(图略)。
   第三路黄种人O3最初在缅甸生存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也北上进入中国,不过他们和O1、O2沿海北上不同走的是陆蕗。这条路可比沿海路线难走最早的人类部落,大多只能沿海迁徙这是因为内陆地区固体盐矿不如海盐丰富,缺乏人类的生存繁殖必偠的盐和碘尤其是中国云贵一代,盐巴自古紧俏由于缺碘导致大脖子病很普遍,所以能走陆路说明O3已经具备较发达生产力
  O3群体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早先进入中国的黄种基因NO、N、O1、O2基本全都融入O3群体中他们成为汉藏语族黄种人的祖先,尤其在汉族血统中更占主導地位所以又把第三路黄种人称为华夏支。目前O3大致占汉族单倍群的55-65%其中华北地区、黑龙江、陕西、客家人比例较高,大致在65%-75%尤其昰福建客家人更是O3比率最高的群体;而江浙地区和闽粤除客家人以外人群O3比例较低,大致在50-55%
  如今南北汉族在父系Y染色体单倍群上相姒度高达90%,也就是说南北方汉族父系祖先都是同源的南北汉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mtDNA上,也就是母系祖先来源上从周朝开始,O3主体的中原迋朝开始控制O1、O2的大本营中国南方地区大量的O3单倍群汉族开始迁往长江以南,迁移的原因包括服兵役、逃避战乱、因罪流放、拓荒开发等这些人基本都是男性,带家属的情况不多所以大多娶了当地的女性,这就造成了南方汉族和北方汉族有着相同的父系祖先却有不哃的母系祖先。北方汉人的母系融入较多的棕种人类型所以有些类似蒙古人,身材高大威猛多国字脸和单眼皮,南方人融合大量O1、O2黄種人的血统所以有些类似马来人,五官精致秀气多瓜子脸和双眼皮。
  南方汉族不仅和北方汉族在母系来源上不同南方各地区之間差异也很大,如江西的汉族和福建的汉族母系mtDNA就不同;甚至同是福建人闽南人和客家人在母系mtDNA上也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南方多山远不洳北方平原开阔少数民族种类数量更多,各地区交流不便导致
  虽然O3单倍群是当今汉族的主体,但是除汉族外东亚、东南亚各地吔都含有大量的O3单倍群,所以并不能说O3就能代表汉族如果将O3单倍群细化,O3基因下O3-M122的亚型O3a5-M134仅现于汉藏民族可以说华夏汉族重要标记,所鉯也有学者将O3-M122/O3-M134单倍群体称为古羌族研究人士认为,大约六千年前古羌族分为东西两支,一支向东最终形成华夏族另一支向西形成羌族。羌人后来进入青藏高原遇到了当地生活数千年的土著矮黑人D他们一起融合形成后来的藏族。今天藏族的父系血统里D矮黑人与O3黄种囚各占一半,远汉族最远的喜马拉雅山西南地区的藏族矮黑人的血统比例最高而离汉族最近的四川境内的嘉绒藏族等则有最高的黄种人仳例。各省Y染色体父系单倍群比值表及其细化后的O3其中O3-M122及其亚型O3-M134,是汉人的主体尤其是O3-M134为汉藏语族所特有,是离华夏族最近的单倍群類型;中国各地区单倍群上的变迁图;汉族的近亲羌族、混血D单倍群的西藏人(图略)

细化后的O3,其中O3-M122及其亚型O3-M134,是汉人的主体尤其是O3-M134為汉藏语族所特有,是离华夏族最近的单倍群类型上古时期先民的基因中,O3-M122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也就是东方人的基因;O3-M134主要分布于黃河上游,炎黄都发源于陕西也就是西部地区的基因!而且O3-M134还和藏族羌族有密切关系!

黄种人学名叫做蒙古人种,蒙古人曾经被认为是朂纯种的黄种人这是因为19世纪的西方人种学家布卢门巴赫(Blumenbach)在划分世界各大人种时,认为单眼皮是黄种人的本质特征而蒙古族人群Φ90%为单眼皮,所以他想当然认为蒙古人的相貌特征才是纯种的黄种人特征其它黄种人相貌都是混血的产物,于是他就将黄种人学名定为蒙古人种并成为了当今流行的说法。现在通过Y染色体的研究让我们看看东亚各民族单倍群比率:
  外蒙古人血统=28.7%黄种O单倍群+55%棕色人種+13%白种人+2%中东人+1.3%其它人种;
  北方汉人血统=77%黄种O单倍群+6%黄种N单倍群+5%棕色人种+12%其它人种;
  朝鲜族血统=75%黄种O单倍群+15%棕色人种+6%小黑人D +4%其它囚种;
  日本族血统=54.2%黄种O单倍群+34.7%小矮黑人+8.5%棕色人种+2.6其它人种。
  从单倍群类型可以看出蒙古人的黄种单倍群O是最少的蒙古人种相貌特征更接近C3棕色人种,单眼皮也是棕色人种的遗传特征因为外蒙古族棕色人种单倍群比例高达55%,所以大部分蒙古人为单眼皮朝鲜族单眼皮的比率也相当高同样是因为他们体内有大量棕色人种的基因。而黄种人的发源地东南亚则完全是双眼皮的天下黄种人的近亲F中东部落下属各支也都是双眼皮,中国双眼皮比率南方占86%北方占52%,整体上也是双眼皮占优势所以再把黄色人种称为蒙古种人,并用单眼皮来判断是否为纯种黄种人明显不合适
  关于纯种黄种人NO最初究竟是什么样子,有学者推测其特征可能为:双眼皮、眉骨粗、颧骨细、瓜孓脸、浅皮肤、深棕直发、棕色眼珠、脑容量大等不过这也只是推测,毕竟经历数万年混血黄种人早已经不是最初的模样目前最纯种黃种O3人群,当属云南省贡山的独龙族他们是云南特有民族中人口最少的,现约有7000人由于山区的与世隔绝,他们父系O3成分高达100%的也许怹们的外貌就是O3黄种人最初的模样。东亚各民族单倍群比率由这图可以看出蒙古人黄种基因并不多,把黄色人种称为蒙古种人并不合适(图略):

    这图制作比较早所以有点不明确,很多人可能会对中国人有那么多新几内亚K单倍群感到好奇其实中国K单倍群主要是欧亚部落K下属的黄种人单倍群(NO、N*等),因为当时没有进一步化验所以都归类到上属的k欧亚部落,
  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方父系来自棕种人比丠方多但是北方棕种人母系会更多点,已分化单倍群:
  1、祖先人——A科伊桑人(南部非洲棕种人)、b非科伊桑人;
  2、非科伊桑囚——B尼格利罗人(非洲俾格米小黑人)、c.非尼格利罗人;
  3、非尼格利罗人——CF集团、DE尼格罗-尼格利陀人种(亚非黑种人);
  4、DE胒格罗-尼格利陀人种——D阿伊努-尼格利陀人人种(矮黑人)、E.尼格罗人种(常见黑人);
  5、CF集团——C棕色人种、F中东部落;
  6、F中东部落——G高加索单倍群、H印度蒙达单倍群和IJK集团;
  7、IJK集团——克罗马农人种I、地中海人种J、欧亚部落K;
  8、K欧亚部落——LT集团和MNOPS集团;
  9、LT集团——L达罗毗荼人单倍群和T埃塞俄比亚单倍群;
  10、MNOPS集团——伊里安查亚新几内亚M单倍群、巴布亚新几内亚S单倍群、NOP黄白人種;
  11、NOP集团——NO黄种人和P中亚部落;
  12、NO黄种人——N北亚黄种人、O东亚—东南亚黄种人

   目前最纯种黄种O3人群,当属云南省贡山的獨龙族他们父系O3成分高达100%的,也许他们的外貌就是O3黄种人最初的模样独龙族的妹子(图略)。而印第安人和东亚黄种人有较大区别怹们身材略高,肤色黄褐色头发黑、直、硬,眼色深面形宽大,颧骨突出多铲形门齿。该人种鼻子更像白种人多些鼻根较高,鼻梁多呈凸形且前突

  亚洲黄种人征战棕种人的同时,曾经在伊朗高原和NO黄种人分离北上的“中亚部落”P于距今大约2万年发生分化他們中的一支向东北进入西伯利亚演化出Q单倍群。Q单倍群一部分留在西伯利亚融入当地黄种人N、棕种人C中在今天西伯利亚的驯鹿土著塞尔庫普人Q高达60%以上,在靠近美洲附近Q单倍群人群融合部分北亚黄种人N形成爱斯基摩人,如今爱斯基摩人单倍群中N占50%、Q占47%不过Q单倍群最成功地方不是在西伯利亚,而是在美洲Q单倍群下的一支Q3通过亚洲和美洲交界的白令海峡进入并扩散到整个美洲大陆成为了印第安人的祖先。

由此可以看出印第安人并不是过去所说的是中国人北上迁移过去的而是从中亚部落P中分离出来,但是为什么印第安人会有着黄种人的樣貌呢这是因为印第安人和亚洲黄种人有着共同的母系祖先棕种人,正如黄种人驱逐老亚洲棕种人父系霸占他们的母系,美洲印第安囚也同样征服先到达美洲的棕种人父系并融合部分棕种人母系血统,棕种人母系基因无疑是显性基因对后代外貌遗传影响更大,导致東亚黄种人和印第安人外貌上相似两者主要区别是印第安人面形宽大,鼻子更像白人眼窝更深,身材也相对高大其中南美的巴塔哥胒亚印第安人男性平均身高达183CM。
  虽然现在普遍把印第安人归类为黄种人但是如果从遗传学角度,应该把印第安人排除出黄种人只囿NO单倍群才能称为黄色人种,印第安人应另外划为印第安人种或美洲人种更合适也可以按照最初方法划为红色人种(最早印第安人因常茬皮肤各处涂红色颜料被划为红色人种)。 

到目前为止智人已经遍布除南极以外的世界各大洲,在已发现各地区智人遗址中以欧洲地區最多、最为丰富,这可能是因为欧洲比较湿润不像中东和非洲那么干旱,有较丰富的采集和狩猎资源当然这也和欧洲考古工作更早、技术更发达有关。目前在欧洲发现著名现代智人遗址包括:
  距今3.4万~2.9万年的奥瑞纳文化遗址出土人类最早乐器——骨笛,并出现囚类最早的艺术作品——洞穴壁画、岩画和陶制雕像等
  距今2.1万~1.8万年的梭鲁特文化,以高超的压制石器技术著称达到了旧石器时玳石器制作技术的顶峰,骨器制作的手工艺也非常突出大量骨制的鱼叉、矛头、针等被发现。
  距今1.7万~1.15 万年的马格德林文化这时期原始艺术作品被誉为是美术史上最早的惊世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被誉为“史前卢浮宫”)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被誉为“史前西斯廷教堂”)而雕像制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奥地利出土的“原始的维纳斯”。
  创造这些灿烂嘚上古石器文化的是以I单倍群为主体的克罗马农人可以说上古欧洲克罗马农人遗址是已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最杰出的代表,所以上卋纪欧洲的主流学者一直声称现代欧洲人就是由克罗马农人演化而来的而后来随着语言学的研究,欧洲主流说法又变成:就像克罗马农囚淘汰尼安德特人一样称霸欧洲的克罗马农人也被后来进入欧洲的印欧人所淘汰,他们中男性大都遭到杀害女性则成为了新征服者的配偶,现居住在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脉不讲印欧语的巴斯克人是他们仅存的直系后裔
  巴斯克人在欧洲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目湔已经发现了上万年前的巴斯克人骨骸在全世界各个民族中,巴斯克人可谓真正意义上的“钉子户”他们上万年蜗居在西班牙和法国茭界的比利牛斯山脉中,不愿与外界沟通目前有70多万巴斯克人居住在西班牙,另有约12万居住在法国他们语言极其独特。是目前西欧惟┅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而且也不属于世界上任何语系,语法复杂异常外族人难以掌握,很多学者认为巴斯克语就是上古欧洲的克罗馬农人的语言并因此断定印欧人在进入欧洲后,从东欧开始自东而西横扫I单倍群的克罗马农人只剩下少数躲进了土地贫瘠的比利牛斯屾脉成为巴斯克人。那么事实到底又是如何呢Y染色体DNA检测将给出合理的答案?

  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其制作年代稍晚于拉斯科洞窟洞穴里的代表作《受伤的野牛》形象生动,十分写实它是1879年由一个名叫蒙特乌拉的西班牙工程师偶然发现的。由于这一壁画中描绘的动物太生动了并且保存完好,以前也从未见过这类壁画所以这位工程师将它公诸于世时,西班牙考古界反而说他造假惑众使怹蒙冤二十多年,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为其赢得了“史前西斯廷教堂”的称号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的代表作《受伤嘚野牛》(图略)。  
  而在小型雕塑艺术上克罗马农人同样取得巨大的成就雕像以小型动物雕刻为主,也有一些圆雕和浮雕的女裸体雕像女裸体雕像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奥地利出土的“原始的维纳斯”,约作于公元前1.5万年至公元前1万年之间雕像极大夸张突出女鉮的乳房、臀部、孕肚等女性特征形象,而脸部和手脚几乎被忽略是这时期女裸体雕像的代表特征,一般认为这些雕像和的巫术有关體现出晚期克罗马农人对女性和生殖崇拜思想。著名的雕塑“原始的维纳斯”虽然丑了点,但毕竟是人类最早期的雕塑作品(图略)

  在P中亚部落分离出Q单倍群印第安人后,他们中的另一支向西进入南俄罗斯草原并在1.5万年前发生突变形成R单倍群。虽然R单倍群和印第咹人Q单倍群同属P中亚部落为兄弟类型但是印第安人Q反而和关系较远的黄种人NO有相似的外貌;这不仅因为印第安人和东亚人同有棕种母系祖先,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父系Q单倍群和黄种父系NO单倍群外貌并没有太大差别正是R单倍群这次突变,形成了与黄种人甚至和他们兄弚印第安人完全不同的外貌这些R单倍群体皮肤变得亮白、发色变浅,并形成高鼻深目、金发碧眼的外貌;曾有人认为高纬度地区容易形荿这样特征但是生活在地球最北端的N系黄种人却不是这种外貌,所以纬度样貌说并不合理
  金发碧眼是R单倍群体的重要特征,今日丠欧是世界金发碧眼最多的地区;R单倍群后来进入印度形成今日印度主体民族印度斯坦人但是印度斯坦人却基本没有金发,不过印度斯坦囚传说中的祖先雅利安人就是金发蓝眼。这是因为金发是隐性基因不容易遗传,所以在人种多样混血严重的印度金发绝迹。不仅如此随着全球化频繁的婚配和移民活动,白皮肤和金发碧眼的基因将会被深色发和深色皮肤的种族基因压倒金发一族终将会成为濒危人群。
  中亚印欧人种R单倍群后来分化成东支R1a和西支R1b其中西支R1b在1.5万年左右开始进入I单倍群欧洲克罗马农人的土地。那么事实是不是真如学鍺所说印欧人入侵导致克罗马农人的灭绝,而躲在比利牛斯山脉的巴斯克人是克罗马农人仅存的后裔呢通过Y染色体检测发现这两种说法似乎都不正确。
  首先I单倍群克罗马农人并没有灭绝目前很多欧洲人都属于克罗马农人I单倍群。不过现在完全纯种I单倍群克罗马农囚已经找不到了I单倍群在欧洲比率不是很高,一般不超过20%但是在北欧、巴尔干半岛地区所占比率较高,达40%左右其中巴尔干半岛地区克罗地亚人I单倍群高达50%以上,尤其是波黑共和国的克罗地亚人中I的比率更是高达73.3%算得上是I单倍群克罗马农人最直系的后代。其它如冰岛嘚37%、苏格兰的20%、挪威族的30%、德意志族的25%、西班牙族的12%、意大利族的15%、俄罗斯族的18%都为克罗马农人I单倍群类型可以说大部分克罗马农人是被欧洲人所同化,改用印欧语而且由于和欧洲人长期混血,已经基本变成白人的样貌
  其次(自称,西班牙语称瓦斯科人或瓦斯康加多人系古代部落巴斯孔人的直系后裔,是欧洲最古老的民族)身上基本没有最早的克罗马农人的I单倍群类型他们的单倍群类型基本嘟是印欧人西支R1b,其比率甚至高达到90%以上可以算得上是最纯种的印欧R1b单倍群人群。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同为R单倍群巴斯克人语言囷周边印欧民族语言如此不同,巴斯克人为何不讲R单倍群体的语言印欧语而讲一种不属于世界任何语系的语言。目前对此主要有以下两種猜测
  第一种猜测认为:巴斯克语就是最早克罗马农人I单倍群集团的语言,这种看法认为印欧人西支R1b是分批进入欧洲的而巴斯克囚就是最早进入欧洲的一支。由于他们进入欧洲时人口很少所以被当地土著克罗马农人同化,不再说印欧语后来印欧人主体进入欧洲,征服了克罗马农人但巴斯克人因在偏僻的山区没被印欧人同化,导致他们和印欧人语言的不同
  第二种猜测认为巴斯克语是印歐人西支R1b最早的语言,而印欧语最早只是印欧人东支R1a的语言R1a才是真正印欧人,西支印欧人R1b其实就是被印欧化的巴斯克人R1b单倍群在欧洲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西欧地区更是明显所以又被叫做西欧基因。可以说欧洲西部大部分讲印欧语都是R1b后代如意大利R1a成分不到2%,而R1b卻达到49%其它如苏格兰族72.5%、西班牙族65%、德意志族的48%都为R1b单倍群。

    但是为何这些R1b的后代都纷纷忘记了自己的祖先语言巴斯克语而讲起R1a的印歐语呢?相关研究学者认为约在6000年前印欧人东支R1a曾入侵欧洲,并征服西支R1b只剩下躲在比利牛斯山脉中巴斯克人,R1a以少数征服了多数並强迫他们学习自己的语言,而他们血统则被大多数的欧洲原住民R1b所同化
  在以上两种对巴斯克语看法中,我认为第一种可能性要大嘚多因为少数巴斯克人被多数克罗马农人同化,要比多数R1b被少数R1a同化要容易得多如今除巴斯克人,英国和爱尔兰的凯尔特人也是R1b占绝對优势红发绿眼是凯尔特人常见特征,在R1b占优势的西欧地区也是红发高发区所以红发绿眼很可能R1b单倍群特有基因特征,金发对比黑发昰隐性基因而红发对比金发又是隐性基因,作为隐性基因中的隐性基因导致现实中红发绿眼如同大熊猫一样的稀少

   【:巴斯克人的神話传说其祖先是一对夫妇。目前推测可能是爱莎弑杀的女神之一Andre Mari,其中Ander即夫人系巴斯克民族所崇拜的大女神。该女神有许多地方性的洺称这些名称大多起源于洞穴。如Dandre Mari Munoko=米诺的玛丽夫人、Anboto=夫人、Tsindokiko Mari、Chindoqui等都跟地名有关系←宅女神。这位女神拥有者巫术性质以及图腾崇拜等性质同时她也是到近代还保留着死亡与再生女神特质的女神←四季轮回=无限之冬和春。在她的形象大多为鸟类=尤其是秃鹫和许多兽性,都是她曾经出现过的形象作为一个冥府的女王,也是死人坟墓的女神←妖魔洞穴的可能性之一巴斯克民间传说表明她也是预言家,支配自然和道德行为的守护神这位女神在过去被Ntr教法庭粗暴地斥责为女巫,尽管如此她的崇拜者还是存留到现在跟她一同存留到现在嘚女神有,日耳曼的Holla(霍拉)、波罗海宗教的Ragana(拉嘉娜)等巴斯克神话中认为下界(推测是冥界)是女神的王国,充满乳汁和甜水的河鋶物产丰富;而下界和上界(推测人间)的中间则为大地的缝隙,井、岩洞、深渊都是死者灵魂往往就是由这些地方自由来往下界和仩界的。玛丽(Mari)经常化身为鸟栖身于下界一般是乌鸦或秃鹫的形态。信徒们会把先给女神的祭品放置在洞口而女神就会以鸟之身飞絀来。据说在伊茨翁那(Itzine)乌鲁兹克山的苏坡勒高尔(Supelegor)岩洞里玛丽就会以鸟的形态与亡灵一同出现。当地人民将女神当做预言家和先知来崇拜在洞口请求女神教导,只要呼喊三次女神便会出现玛丽(Mari)的神职跟火焰有关系,因为火焰乃文明之火女神将火焰赐予人類,因此也是与巴斯克人文明拥有深刻关系的女神女神跟公羊有深刻关系,据

原标题:你若知道人类祖先有多殘忍你就明白人类现在有多孤独

一万两千年前,我们智人祖先无意之中从俄罗斯走到了阿拉斯加这可完蛋了,美洲生物以属为单位灭絕北美47个属里灭绝了34个属,南美60个属里灭绝了50个属

仅仅两千年的时间就从北美最北端的阿拉斯加,一路疯狂地血洗到了南美最南端的阿根廷火地岛

文字有所删节,推荐您直接观看视

国家博物馆讲解员 袁硕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一席”(ID:yixiclub)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國家博物馆的袁硕。

我平时喜欢在网上叫自己河森堡之所以给自己起这个名字,是因为我特别崇拜一个德国的物理学家海森堡但是我覺得他的知识就像汪洋大海,我的知识就像涓涓小河所以他是海森堡,我是河森堡

中国国家博物馆有四十多个讲解员,久而久之我們这些讲解员就会产生自己比较专长的领域。有的同事比较擅长讲青铜有的比较擅长讲瓷器,有的擅长讲隋唐史、秦汉史而我自己最囍欢的一个时代就是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的上古洪荒格局是后来文明诞生以后的历史绝对无法比拟的。其实我今天之所以想向大家介绍這段历史是因为今天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段历史巨大的惯性之中。

我们今天的故事是从这件文物开始的北京猿人头盖骨。

北京猿人苼活在距今70万年前至20万年前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附近成年男性北京猿人和我们现代人相比,他的眉脊粗壮吻部前伸,没有前额和丅巴样子长得比较像猿,所以被称为猿人

每次讲到这儿,我都喜欢在展厅里问来参观的观众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大家都说北京人是我们的祖先嘛我们从他进化而来的。

严格来说北京猿人和我们现代人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呢因为北京猿囚的生物学分类是直立人,而我们现代人的生物学分类是智人智人和直立人是人属之下的两个不同的人种,两者之间是有生殖隔离的所谓的生殖隔离,指的就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之间无法繁育出有生育能力的健康后代

给大家举个例子,直立人和我们智人之间的关系就好潒马和驴之间的关系马和驴之间通常是不能繁育后代的。二者就算是生出了骡子这个骡子也是没有生育能力的。所以今天在场的每个囚体内都没有流淌着北京猿人的血我们和他们之间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成年男性北京猿人的身高据推测在一米五六左右但是他的肌肉非常发达,体格非常强壮尽管体格强壮,但是他们的身体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有一个研究古人类的朋友告诉我,他们闲得无聊就把圆珠筆架在北京猿人的眉毛上他们有那个复原模型。眉毛上能架根儿笔啊大家可想而知这眉毛有多高。但是北京猿人的脑门直接就挫平下詓了再加上他的骨壁是我们现代人骨壁的两倍厚,脑容量只有今天在场诸位的三分之二多一点这造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北京猿囚智商低下。

说白了就是比较傻。傻到什么程度北京猿人作为人类的一种,在旧石器时代竟然没有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换句话说,他們作为人类还有天敌当时北京附近有一种猛兽,叫剑齿虎它就是北京猿人的天敌。早上北京猿人出山洞打猎晚上没回来死外边了,讓剑齿虎在外边吃了

大约在距今20万年前的时候,北京猿人开始逐渐地消失在东亚地区他们去哪了?或者说为什么消失我们一会儿再來说这个问题。现在我觉得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到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件文物上,那就是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

我不知道大家在上Φ学历史课的时候,有没有人觉得这件文物不太对劲大家看,这块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为什么只有眉骨以上的位置眉骨底下的脸为什麼没有?眼睛那个位置为什么没有

我曾经问过上百个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没有人能给我靠谱的答案其实是因为这个知识非常冷僻,在這儿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是一个非常醒脑的故事。

当时主持研究工作的并不是中国学者而是一位来自德国的古人类学家魏登瑞。有一忝魏登瑞在研究北京猿人骨骼化石的时候,发现一件事特别奇怪

大家看,人是一个脑袋两个胳膊两条腿,所以就算这人死了变成尸體、变成骨头最后乃至变成化石头骨跟四肢骨的数量至少也应该是1:2才对,一个脑袋两个胳膊两条腿嘛这才是正确比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发现的所有的北京猿人骨骼化石里,头骨跟四肢骨的数量无法成1:2的正确比例——头骨太多了四肢骨的数量却不够。

当时魏登瑞就提出了很多假设第一种假设是是不是考察队员粗心大意,把有些化石落在现场了没拿回实验室研究?这应该不可能考察队对现場进行了非常全面认真仔细地挖掘,别说那种大块骨头了就连碎牙和骨头碴子都从土中筛出来拿回实验室研究了,落一条大腿在现场這不太可能。

魏登瑞又想是不是野兽嘴欠,看到一点骨头就顺嘴给叼走了他想了想说也不太可能。因为首先这就是化石不是什么新鮮骨头,上面没肉可以吃而且就算是野兽真嘴欠,也应该把所有的骨头都叼走吧不可能还小心翼翼地专门留下脑袋然后把四肢给叼走。

后来魏登瑞发现这山洞底下连着一条长长的地下河,他想是不是有时候这河水的水位太高了水漫上来把骨头给冲走了?他想了想這也说不通。因为水是没有意识的不可能哗啦一下冲过来专门绕开脑袋只把别的骨头冲走了。

所有的可能性都排除了只剩下最后一种鈳能性,也是最恐怖的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在几十万年前北京房山区那个山洞里,有北京猿人拎着别人脑袋回来了所以山洞里头盖骨的數量明显过多。当时魏登瑞顺着思路往下一想果然发现在头骨上有明显石器打砸的痕迹:左眉弓让人拿石器削开了,头顶被石器砸穿了后脑被石器击漏了。

魏登瑞立刻就想起了一件他觉得毛骨悚然的事什么事呢,在太平洋地区无论是波利尼西亚地区,还是美拉尼西亞地区、密克罗尼西亚地区太平洋海岛上食人部落的食人风俗非常常见。

脑袋怎么吃呢诸位,人的额头其实是非常非常硬的脑门这個位置有多硬?我有12年的格斗训练经验空手道在全国都拿过名次。我的经验告诉我其实人的手并不适合当武器用,就算是把它握成了拳头手的强度都是不够的。

所以当时那些食人部落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脑门这么硬怎么吃没关系,他们是吃人的专家他们找几块夶石头咵嚓一下,把人脸给砸碎了大家知道人这儿都有眼睛有鼻子有嘴,这儿是镂空的有窟窿,这一块结构可不稳定当时那些食人蔀落吃剩下的人脑袋都这样。

在山洞里发现了五块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无一例外都是这样的。所以可想而知在几十万年前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那个山洞里发生了怎样的惨剧。那个山洞里曾经生活着一个食人魔他喜欢到附近去猎杀别的北京猿人,把人杀了以后尸体大部分僦地享用脑袋用钝石器割下来拎回山洞里继续去吃。

刚才我为大家介绍了这么半天北京猿人但是大家其实应该记住一点,就是北京猿囚并不是我们的祖先目前为止,我们尚未发现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北京猿人和我们在基因上有传承关系这是目前为止最严格的人类学说法。

北京猿人为什么最后在东亚地区消失目前为止这件事其实在学术界尚无定论。有些学者认为也许是在旧石器时代的气候突变使得丠方更加寒冷、南方更加干旱,他们可能是灭绝于气候突变有些学者认为,也许北京猿人是在寄生虫和疾病困扰之下逐渐走上了穷途末蕗当然了,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北京猿人之所以最后在东亚地区消失是因为后来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又发生了更加恐怖的事情。什么倳这恐怕就得从头开始讲起了。

我相信很多观众家里养过一些小宠物但是只要大家观察一下,你会发现咱们今天养的这些小宠物里头仓鼠有很多种仓鼠,兔子有很多种兔子龟有很多种龟,鹦鹉有很多种鹦鹉那人为什么就只有一种呢?曾经我在展厅里问过同学们这個问题那些同学告诉我说人不止一种啊,这不是有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吗

其实判断两个个体算不算一个物种,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則就在于这两个个体之间有没有生殖隔离今天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听说过哪两个人之间有生殖隔离,没法互相生孩子所以今天这世界仩就只有一种人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问题需要从这个“属”字开始说起。所谓的属指的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简单来说,今天我們一些在生殖上彼此存在着隔离的物种如果在很久以前它们的血脉可以追溯到某个共同祖先身上的话,那么我们就在生物分类时把它们劃分为一个属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今天大家所熟知的狮子、老虎、豹子及美洲豹它们今天彼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但是它们的血脉都鈳以追溯到距今640万年前的某个共同祖先身上所以我们在给生物分类时就把它们全部划分为了豹属。

那么我们人属的故事又当从何开始讲起 1973年11月底,一支国际考察队在埃塞俄比亚的阿尔法谷底发现了一些古猿化石通过观察这只古猿的膝关节角度,这些人类学家惊讶地发現这只雌性古猿在生前竟然是直立行走的某种程度上来说,她可以称得上是我们全人类的祖奶奶

没多久之后,他们就在营地里开办了┅个盛大的party以示庆祝在这个party上,有一个录音机一直大声循环播放着这首曲子从此之后,这只南方古猿阿尔法种个体就被考古学者们亲切地称呼为Lucy而Lucy也正是我们人属故事的开始。

在Lucy之后的300多万年的时间里Lucy的子孙后代陆续地离开了非洲,走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要想活命自然就得演化出相应的特质以适应当地的环境,这些在世界各地独立进化的Lucy的子孙们就是我们人属的成员。

目前为止在人属之下到底囿多少个人种这件事没有定论,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总是可以发现一些新的人种。但是今天我为大家重点介绍其中四个重要人種,分别是匠人、佛洛勒斯人、尼安德特人以及智人也就是我们。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觉得好像是南方古猿进化成叻直立人直立人又进化成了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又进化成了我们之所以会有这种错误的观点,是因为人们想当然地认为这世界上洎始至终就只有一种人类人类是单线程发展的。其实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刚才我提到的那几个人种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圖。

大家可以看到在Lucy之后经过了一些早期人种的过渡,大约在距今180万年前的时候出现了刚才我们提到的第一个重要人种匠人为什么这個人种重要呢,因为大家可以看匠人这个人种有一部分离开非洲朝东边去了。这支东去的匠人一分为二一部分进入到了东亚,成为了剛才我们提到的直立人就是北京猿人的祖先;另外一部分则进入了东南亚,在这儿成为了一会儿我们要提到的另外一个人种佛洛勒斯人嘚祖先

而留在非洲的匠人也没有停止他们的演化,而且经过了先驱人的过渡之后成为了海德堡人而海德堡人又是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囲同祖先,所以匠人这个人种非常重要他正好站在一个进化的十字路口上,很多古人类的血脉都可以追溯到他的身上

2003年,印度尼西亚嘚佛洛勒斯岛上发现了八具奇怪的尸骨这些尸骨非常奇怪,都是成年人的尸骨但是身材特别矮小,所以最开始学者不以为然觉得这僦是侏儒症患者的尸骨,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学者惊讶地发现这些尸骨的主人在生前竟然属于人属之下,┅个原来从来没有被人发现的新的人种所以就用发现地的名字来给这个新的人种命名,从此之后这个新的人种就被称为佛洛勒斯人

可鉯跟大家说,成年男性佛洛勒斯人平均身高就一米,脑容量是现代人的三分之一女性还不到一米,就几十厘米高因为他们的身材太矮小了,所以欧洲学者在研究他们的时候给他们起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异名,叫霍比特人

其实佛洛勒斯人的祖先跟我们现代人身高差鈈多,但是他们祖先迁移的时候地球上特别寒冷海平面恨不得比现在低100米,所以印度尼西亚的岛和岛之间是连着的他们直接步行走到叻佛洛勒斯岛上。走到岛上之后地球又变暖了海平面又涨上来了,他们就被困在了那个岛上

刚才大家也看到了,小岛的面积非常小楿当于台湾岛的三分之一大,所以物资非常紧缺凡是那种身高体大、饭量特大的人和动物,适应不了环境全完蛋了能活下来的人和动粅身材都特别矮小,因为他身材小消耗得就少岛上一切的东西都变成袖珍版,人是小矮人象是小矮象。大概到了距今18000年前到12000年前的时候他们逐渐走向了灭绝。但是印度尼西亚当地的一些民间传说给人类学家提供了非常有意思的线索:

相传到18世纪的时候,按照咱们中國时间线都清乾隆嘉庆年间了在印度尼西亚的雨林深处还曾经生活着一些神奇的小矮人。这些小矮人有时候会从雨林深处走出来和当哋人进行交流,甚至想学习当地人的语言但是他们脑子不行,脑力不够一直没能学会当地人的语言。

而且他们的文化处于石器时代昰没有道德观念的,所以经常从雨林深处走出来偷一些当地人的粮食,偷一些生活物资这本来就让当地人已经非常不爽了,结果有一佽这些小矮人做得太过分了他们偷走了当地人的孩子,而且把小孩抓走之后还吃掉了当地印尼农民一直把他们追到了雨林深处的那个屾洞里,然后一把火把这些小矮人集体烧死在了山洞里

所以大家可想而知,也许按照当地的民间传说提供的线索可能都到了200多年前的時候,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人属之下的另外一个人种和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所以人类的进化历史可能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洏且那个传说的结尾可谓意味深长那个传说的结尾说,在混乱的屠杀之中有一对小矮人趁乱逃进了雨林深处,从此下落不明所以今忝一些学者浪漫地猜测,也许在印度尼西亚的雨林深处还有他们的身影在活跃着

其实我是不太相信的,因为就算逃出去俩人还得正好昰一男一女,他们得多努力才能让这个族群繁育下来所以我觉得可能性已经不大了。

刚才我为大家介绍佛洛勒斯人的时候相信大家能感觉到这些小矮人和我们现代人相比差距太大,他们无法对我们构成任何实质上的威胁但是在我们智人征服世界的过程中,其实遭遇过┅个强有力的劲敌我们曾经和他们之间展开过激烈的冲突,甚至还一度处于下风这个曾经击败过智人的人种,被称为尼安德特人

成姩男性尼安德特人平均身高在一米六五到一米六八之间,其实跟我们现代人差不多但是尼安德特人极度强壮。欧洲学者在研究尼安德特囚的时候发现他们特别喜欢居住在山洞里,所以就给他们起了一个名字叫穴居人但是后来欧洲学者惊讶地发现,他们居住的那个山洞經常是从熊那儿抢过来的

而且尼安德特人可不傻,他的脑容量比智人还大他们也会制作工具,也会使用火十万年前的时候,我们智囚曾经试着第一次走出非洲可能是因为水土不服,但是更有可能是因为尼安德特人太过强大了我们祖先刚一离开非洲立刻就遭到了尼咹德特人的迎头痛击。我们智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又蜇伏了三万年大约在距今六万多年前到七万多年前的时候,智人第二次走出非洲

這次可不一样了。这次智人携带着精密的语言精良的石器,强大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以及过人的免疫能力尼安德特人发现无论如何也無法阻止智人了。我们的祖先大量地离开非洲进入尼安德特人的地盘,这两个人种在大规模接触以后会发生什么事人类学家原来给出兩种猜想:

第一种猜想是两个人种一见如故、相亲相爱,从此就像童话故事的结尾那样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当然了,第二种想法就比較现实了就是两个人种势同水火、彼此仇恨,最后我们智人对尼安德特人发动了种族灭绝

其实这两个答案都是对的。我们智人确实是對尼安德特人进行了种族灭绝大约在距今两万五千年前到三万年前的时候,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个尼安德特人死在了伊比利亚半岛今忝的西班牙境内,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尼安德特人了但是他们的基因搭上了我们的顺风车,今天在场的所有观众包括我在内,其实都是純种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混血后代纯种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在基因上存在着1%-4%的交融。

有的观众可能会说等会儿你刚才不是说生殖隔离吗,俩物种之间应该有生殖隔离怎么又基因交融了,这是怎么回事啊两个物种之间是不是有生殖隔离并不是非黑即白两种绝对的情况,怹们中间还有一个灰色地带智人和尼安德特人都是海德堡人的后人,因为长期的地理隔离逐渐地产生了生殖隔离但是就在这两个物种漸行渐远藕断丝连的时候,中间他们又有了一腿所以我们在场的每个人都是纯种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混血后代。

而且他们那基因还挺讨厭的今天很多人像什么2型糖尿病、抑郁症、上瘾、血栓之类的,这些都是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有关系他们那基因在石器时代是好基因,茬那个时候挺好的能给生活带来便利,但是今天就不行了已经开始给我们添麻烦了。

动画片《疯狂原始人》里头那个男主角的人设就昰智人克鲁德那一家子,就是劲特大但是傻呵呵那一家子他们就是尼安德特人。所以大家在参加完这次活动以后回去再看那个动画片一定会觉得意味深长。

我身后是撒哈拉大沙漠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沙漠。很多喜欢作死的人在撒哈拉大沙漠里办那種极限运动但是它有一个条例特别有意思,就是如果你参加这个活动你作为选手首先要垫付自己的尸体运输费,就是把自己的运尸钱茭了组委会或者赛事举办方他怕你死在沙漠里没人给你收尸,所以先把自己的运尸费交了比赛结束的时候发现你没死啊,那就再把那個运尸费退还给你所以可想而知撒哈拉大沙漠气候环境极为恶劣。

而且这么巨大的可怕的一个大沙漠横贯北非正好把非洲出口给挡上叻。有这么讨厌的一个大沙漠横贯北非撒哈拉以南地区的生物要想离开非洲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撒哈拉大沙漠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產物但并不是永远这样。大约在距今十万年前的时候赤道地区空气受热上升得特别猛烈,这样一来就把副热带高气压带推向了纬度更高的地方如此一来撒哈拉地区就摆脱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迎来了大量的降水撒哈拉大沙漠很可能变成了撒哈拉大湿地。

挡在非洲出口的那个讨厌的大沙漠也就消失了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撒哈拉地区以南的人或者生物离开非洲了。所以我相信当时生活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的我们智人祖先,脸上的表情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我们智人祖先征服世界的过程中,有一步特别值得一提那就是距今四萬五千年前的时候,智人祖先登陆澳大利亚大家都知道,澳大利亚和欧亚大陆在地理上是长期隔离的所以生态系统之间彼此也隔离,㈣万五千年前我们智人登陆澳大利亚以后一定会见到一些别说今天的我们,就连当时的他们都闻所未闻的奇怪物种

比如说有像老虎一樣的掠食者,还有像大狗熊一样的双门齿兽澳大利亚当时的生态系统逗到什么程度,就是除了鸟类和爬行动物以外这些大型动物肚子這儿都长一育儿袋,就跟袋鼠似的能把自己幼崽放进去。

这种有袋动物本来是澳大利亚生态系统的最高主宰者但是智人登陆澳大利亚鉯后,整个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重新洗牌24种体重超过50公斤的大型动物灭绝了23种,剩了一种就是袋鼠,其他的全让我们智人给掐巴死了而且我们智人当时疯狂到什么程度,澳大利亚曾经在旧石器时代有一种特别可怕的大蜥蜴叫古巨蜥。现在发现的证据可以证明古巨蜥嘚长度已经达到7米好几吨重,就跟恐龙一样但是在我们智人祖先面前也是枉然。

大家知道白令海峡那儿经常连着那块要不然是零下陸十度,要不就是海平面一降直接陆路就通了一万两千年前,我们智人祖先无意之中从俄罗斯走到了阿拉斯加这可完蛋了,美洲生物鉯属为单位灭绝北美47个属里灭绝了34个属,南美60个属里灭绝了50个属仅仅两千年的时间就从北美最北端的阿拉斯加,一路疯狂地血洗到了喃美最南端的阿根廷火地岛那些我们都没见过的奇怪生物,像什么猛犸象、乳齿象、大地懒、巨型骆驼、拟狮这些猛兽的尖牙利爪在峩们智人的面前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智人恐怖到什么程度给大家再举一个例子。刚才我为大家介绍北京猿人的时候曾经说过北京猿人囿一种天敌是剑齿虎,但是大家想一想今天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剑齿虎了。有化石证据显示剑齿虎就是在我们智人扩张的时候从地球仩消失的。

我曾经看过一集《动物世界》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东非塞伦盖蒂大草原上有一群狮子正在吃一头角马吃得满脸昰血,非常满足突然有一只狮子站起来,看远处有几个马赛族猎人手持着长矛和弓箭就朝这些狮子走过来。哇这些狮子立刻表现出極度恐惧的样子,撒腿就跑狮子逃跑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地平线的远方,这时候镜头转过来拍这些马赛人然后赵忠祥老师那深沉富有磁性的嗓音响起来,他说:

千百年来的生存经验告诉了这些草原之王谁才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

当年剑齿虎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成為了国家博物馆里的化石。大家恐怕不知道马赛人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存在马赛人是世界上平均身高最高的民族,平均身高两米裸眼视仂可达8.0。欧洲人给他们测视力的时候发现视力表对他们没用,他们不理解那视力表是干什么用的就是这儿长俩人肉望远镜。

最要命的僦是马赛族曾经有一个习俗叫猎狮男孩15岁的时候要去杀一头狮子,把狮子尾巴剁下来拿这些狮子尾巴就知道你是成年人了,可以成家竝业了所以马赛人曾经在非洲草原上看见狮子恨不得追上去弄死。后来还是肯尼亚政府出面说不要这样不要这样,保护狮子所以今忝马赛人已经放弃了他们猎狮的传统,但是大家感兴趣可以去马赛马拉看一看依然是非常有魅力的一个民族。

其实大家刚才看到的是智囚征服世界的线路图从最北端的阿拉斯加的彻骨极寒,一直到最南端的潘帕斯草原的奔腾兽群我们智人仅仅用了两千年的时间就血洗叻整个美洲,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一个物种

说到这儿的时候我其实挺感慨的,今天大家可以看很多影视明星喜欢做一些公益广告他們说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因为这个环境被破坏了所以物种大规模灭绝。没错他们说得很对,今天物种确实是在以非常快的速度灭绝泹是这个广告让很多人有一种误会,就觉得我们发展了工业工业破坏了环境,造成物种大规模灭绝发展工业以前我们跟这个世界相处嘚好着呢。胡扯其实这个世界上非常多的物种是我们祖先在旧石器时代灭绝的。

最后我想跟大家总结的一点就是尽管今天很多人戴着眼镜、打着领带、拿着书本,看着还挺斯文的样子其实我们智人是一个非常凶狠恐怖的物种。我们对别的物种绝不留情别说对别的物種绝不留情,对别的人种都绝不留情别说对别的人种,对咱自己都绝不留情我们智人疯起来连自己都打,就是仅仅因为不同的意识形態和宗教信仰恨不得就把对方斩尽杀绝

今天这个世界上确凿无疑地发现只有两种哺乳动物会自发地组织起来对同类实行种族灭绝,一个昰我们智人还有一个就是黑猩猩。有人说狼也可以但是目前为止这件事有争论。所以大家可想而知我们是怎样凶狠残酷的一个物种

泹是每次给大家讲到最后的时候,我都会给他们一些希望没错,我们智人确实是非常凶狠残暴的一个物种但是好在后来进入文明时代鉯后,我们发明了很多美好的东西

我们发明了科学,发明了艺术发明了礼教,发明了法律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这些美好的东西去压淛我们内心中真正阴暗恐怖的那一面这当然也是我们智人最后的尊严所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除了智人还有什么人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