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猖狂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哭仿写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张当被诛三族“同日斩戮,名士减半”;

公元251年东汉司徒王允之侄王凌欲另竝楚王曹彪为帝,事败服药自尽司马懿将所有参与政变者诛杀三族;

公元254年,因密谋杀害大将军司马师的消息走漏夏侯玄、张缉、乐敦、刘贤等被诛灭三族,其余的亲属迁到乐浪郡;

公元257年诸葛诞不满司马氏兄弟擅权,发动叛变次年兵败,被诛三族其麾下数百人被俘,行刑时排成一列每斩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始终无人投降;

公元260年新君曹髦不满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亲自讨伐司马昭事泄被弑杀;

公元262年,“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遭构陷被素来忌恨他的司马昭下令处死。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赦免,未嘚同意;刑前嵇康抚曲《广陵散》曲毕叹到:《广陵散》从此绝矣。

阮籍“竹林七贤”之首,他的后半生正处于这段腥风血雨的年代

读书时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有一句“阮籍猖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哭。”指阮籍曾驾着马车没有方向只是往前走,直到路嘚尽头无路可走时阮籍便放声大哭。

当时年少并不能体会阮籍的心境,就是觉得这人怪很是放荡不羁,不拘礼法而人到中年再读此句,竟在心中暗自落泪

即便才识如阮籍者,若生不逢时也找不到一条可以走的路啊!

阮籍是“建安七子”阮瑀之子,少时家境清苦泹天赋异禀,饱读诗书深受儒家观念影响,有济世报国之念当时曹氏势危,司马专政多少名士反抗落得身死族诛的下场,保身尚且奢望忠君更是空谈。大势已去这一条路走不下去啊!

也曾悠游山水,不问是非但声名在外,屡遭征辟更有好友嵇康,因不依附司马招致杀身之祸归隐之路竟也走不了,只能违心为官置身污浊之地。

阮籍作有八十二首《咏怀诗》诗风被评为“悲愤哀怨,隐晦曲折”因其旨隐而不显,后人竟读不懂因当时残酷的政治环境,钟会和司马昭数次同他谈话试探他的政见,他总是以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或者醉酒来应付过去空有真知灼见却无人可说,空有雄才大略却无处能用

由于对现实的失望和深感生命无常,阮籍后来采取了蔑弃礼法名教的愤激态度转到以隐世为旨趣的道家思想轨道上来,也是魏晋玄学中的重要人物

《世说新语·任诞》说阮籍“胸中垒块,故需酒浇之”。我相信这垒块是对朝纲崩坏的痛恨,是血腥杀戮下的恐惧是回天乏力的懊恼,是儒家价值观崩塌的苦闷是志向不得施展的忧愁,是委身事人的屈辱……

所以只能醉酒和流泪还好可以醉酒和流泪……

当年阮籍狂 放不 羁怎么能够效 汸他外出游(和谐)行时,走到尽(和谐)头就大声哭泣的行为呢

这是王勃的诗。王勃所想表达的是:阮籍所 处 之 世是乱(和谐)世洏自己所处是盛(和谐)世,所以自己应当积极进步“不坠青云之志”,而不能像他那样学名士风(和谐)流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