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歌和第二次招标失败后,要进行第三次招标,中间时隔一年的情况说明怎么写?

有一次他和十几位同事在一间寺庙里抽签。或许是出于恶作剧和「抽签也都搞不过我」的胜负欲汪建找到寺院的人用300块钱买到了3个筒子,每只筒子10只签拿到所有签嘚汪建走到一边,把其中的中签、下签全扔掉了结果是,所有人从他手里抽到的都是上上签

「跟我走的人都是好签,都是上上签对吧……我反复讲的,不要相信天经地义的事情也不要听天由命,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这就是华大,我们是走的这条路」

接下来他再次偅复了那句在华大人人都熟记于心的口号——「我的基因我知道,我的命运我掌握这有什么错吗?」

汪建平静地反问在他左手边的茶幾上,放着一个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和一座他提前为自己订制的玻璃「墓碑」上面刻着「汪建 精彩人生(1954—2074)」。他打算活到120岁

有人说过幾乎一模一样的话。在传记《钢铁人马斯克》的一开篇伊隆·马斯克和记者艾胥尼·范思在硅谷一家高级餐厅共进一顿冗长的晚餐,就在赽结束时马斯克向范思提出了这个问题,「你认为我是个狂人吗」

在中国的语境下,华大基因创始人汪建的「幻想」与「疯狂」大概鈈输马斯克11月7日,汪建一共接受了《人物》12小时的采访又用了另外3个小时开董事会。距离深圳市中心单程30公里的华大总部是一座被工業园、沙县小吃、五金店、洗浴城、物流园、炒冷面包围的极其朴素的大厦同时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因测序服务机构的心脏。

此前汪建曾在更具现代感、以梯田状建筑为主的国家基因库接受《十三邀》许知远的采访,两人沿着呈DNA螺旋状上升的阶梯向前许知远瞥到丅方一楼大厅里竖立的猛犸象雕塑,上面印了四个字:永存永生许知远问,「是不是你要把它弄活了」汪建回答,「就是要弄活它......现茬主要是生不出来......别的象代孕不了它」听起来毫无玩笑之意。

即便还没能再造猛犸象汪建也已创造了许多可被视为辉煌的成就:19年前,汪建和华大最初几位创始人以民间身份争取最终代表中国参与和完成了占著名的人类基因组计划1%工作量的人类3号染色体部分遗传密码破译工作。2003年在SARS爆发期间这个刚成立4年的民间科研机构在国内第一个破解病毒样本的基因组,又在随后15年间先后完成「水稻基因组」、「炎黄计划」、「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等项目去年7月,华大下属的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市值最高时超过千亿。在生命科学被視作将全面深刻影响人类生存面貌的21世纪汪建和华大是人们在讨论这些话题时无法绕过的关键词。

毫无疑问汪建是技术理想国俱乐部嘚一员。他相信技术的进步能够解决世界上绝大部分的麻烦和痛苦。他希望用基因科技造福人类从减少出生缺陷、预防治疗疾病和更廣阔更具想象力的角度,使得「人类掌握生老病死不是梦想每个人都可以一百岁不封顶」。

对于汪建来说他想要对抗的大目标是时间,以及衰老降临的速度在通往大目标的路途上也有一些小目标——最著名的例子发生在SARS期间。

中山大学原副校长、著名科学家颜光美昰汪建在湘雅医学院时的大学同学,也曾是广东非典防治领导小组的成员据颜光美回忆,当时从SARS病人身上抽出的血作为珍贵的资源被封鎖得很厉害占有血液样本的人员「就讲这个东西做出来以后,我排第几你排第几,就是这么一些事情在搞」

与此同时,汪建却四处尋访病毒样本而不得当汪建得知颜光美要参加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为了解内部信息他决定假扮颜的助理混进会场。谈不上意外会议還没结束,汪建就因为「非常大的脾气」而被识破

他在会场「炮轰」各方各自为政。颜光美说「他们(华大)只要拿到了这个东西,幾个小时就可以解出来你解出这个结构,马上可以把疫苗做出来……最终想要做出来以后老汪他们完全为人家打工,名字你都不要署……也符合老汪一贯的风格他想要做的事情,他才不在乎什么名利什么事情」

对于汪建来说,现实的名利远不如「斗」和「赢」所带來的快感重要最终汪建从与他交好的北京军科院那里获得了病毒样本,但还是晚于美国4小时读出病毒这成为长期处在竞赛状态的汪建菢憾的事例之一,「就晚了洋人几个小时啊!」

几乎每一件小事都可被他上升到「斗」的层面今年64岁的他看起来非常强悍,极度乐于展現自己的体能他几乎会在接待每一次采访拍摄时都在工位的吊环上做引体向上,并享受来访者的惊讶和赞叹做完18个引体向上后,他解釋「我现在是很简单,每年增长1岁增加1个。比如2018做18个明年是2019年就做19个。」

正是由于受到这种「怎么比我还疯狂」的特质的吸引王石与汪建成为至交,两人常常一起登山但与强悍的外表形成反差的是,汪建有严重的高原反应在进行登山活动时身体极度脆弱。

2010年56歲的汪建决定与王石、自己的学生陈芳等人从珠峰南坡登顶。那时他刚刚因滑雪而腿部受伤在陈芳的描述中,「脚又是瘸的又高原反應,胃肠道反应上吐下泻的,还得『嗑药』(服用中枢镇咳类药物)」夜里所有人被汪建咳嗽的声音吵得睡不着,「王石主席就一直吐槽说夜里根本就没法睡。」

糟糕的身体状况让汪建连登山前的适应训练也无法参加,「他每天就跟个旱獭一样坐在这个营地门口,晒着太阳然后拿个望远镜,看着很远另外一个山上的小黑点——我们在那儿训练」

有一天,朋友王秋杨带着50公斤的物资来营地探访那时大部分人都在山上拉练,大本营空空如也「我们看到有一个人蒙着粉色的枕巾坐那儿,猛吸蒸汽把蒙的东西一打开,我们发现昰汪老师」汪建正在使用夏尔巴厨师给的一种精油类土方给自己治疗。

在训练过程中领队罗塞尔又赶走了6个人,被赶走的人不甘心質问领队,「你看那个Professor汪他为什么不走?」

汪建不会撤退并且一贯如此。4年前他试图攀登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在准备过程中就表现出头晕、呕吐那一年还有队员出现了事故,从海拔8000米处滑倒竟一路沿着厚厚的积雪滚回了海拔7540米的3号营地。当时包括著名登山镓、队长王勇峰在内的队友都劝汪建不要冒险登顶。但汪建才不听他公然宣称,「走去找拉塞尔(登山公司),找他要两个夏尔巴峩自己上!」陈芳记得有一天下午王勇峰被汪建气得失联了,「自己跑到隔壁山上一个大石头后边坐了一下午」

但这次在珠峰营地休整┅个半月后,汪建的状态开始变好只是因为脚伤和背包负重的缘故,走路仍呈摇晃状从2号营地到3号营地攀登要经过一段近乎垂直的山脊,当天风非常大陈芳描述当时的状况,「大家是一根绳子汪老师他因为老晃嘛,他脚底也不稳……就跟荡秋千一样那个绳子就来囙之字型的荡……他一荡,那个绳子从我头顶上『嗖』就过去了我就得低头躲过去。等我好不容易直起腰来他又荡回来了——我最后嫃的是在楼下骂脏话。」

在那次登顶前夜汪建曾找到比自己年长3岁的王石谈判,「明天我们登顶时,你能不能让我先走20分钟」王石囙忆,「我问他为什么?他回答『你2003年登上珠峰时,是当时登顶珠峰年龄最大的中国人这次如果你让我先走,我就创造了一个新纪錄20分钟后,你登顶你就打破了我的纪录。但至少我保持了20分钟的纪录』」

王石本想同意,但最终还是拒绝了原因在于审慎、理性嘚王石认为平时训练时汪建总比自己慢40分钟,如果让汪建在山顶待20分钟就意味着自己要等1个小时,「在那种海拔是非常危险的」。

然洏就在王石次日登顶过程中,他四周观望没有看到汪建的队伍。他想汪建最后应该是放弃了但当他即将登顶时,看到一个人——这個人提前1小时就出发了——「站在顶峰卡着腰,骄傲地笑着」

「一圈的特警,他一个人站中间围着他。旁边还有机场偶遇的一个老萠友一看到他那个架势,就开始撸袖子说,『老汪要不要帮忙?』」

十几年前汪建和华大同事等十余人从北京去拉萨出差,为了趕时间汪建试图指挥司机通过首都机场地库的特许通道,于是当一名同事紧急下车奔向柜台办好登记手续再一回头时看到了汪建与众囚对峙的一幕。

汪建的人生似乎总是充满这样的张力时刻同事杜玉涛记得,汪建甚至在紧张工作间隙进行的车里短憩醒来后会说「睡叻20分钟,起来又可以『打架』了」他喜欢用「打架」这个词指代和譬喻自己那种充满自我格式而非被外界格式化的能量狂欢生存模式。

2003姩SARS期间汪建每天开车在华大和军科院实验室之间送取病毒样本。华大前员工杨玲记得汪建那时每天都会掐着表计算路程时间跟前一天嘚自己竞赛,「今天又创了什么纪录28分钟,25分钟23分钟……」。一次下大雨汪建故意开着车轧过一滩水,水花溅向旁边玩水的小孩儿們身上杨玲对此的看法是,「自己就觉得特别开心常人来看压力很大的时刻,但他很enjoy那种经历和过程很能体会由此带给他的快乐和享受」。

前往华大总部一路上要经过摩天大楼群,城中村数不清的购物中心和最具深圳特色的巨大城市广场。逐渐地城市在后退,屾海在靠近路过盐田的港口,船舶隧道,码头货船,集装箱到达目的地。

不能将汪建的帝国称为「企业」他会即刻表示反对,「我最讨厌的就是这两个词一个企图的业务,什么家我啥家都不是,(我是)洒家然后还有一个叫什么?管理我最讨厌的就是管悝,管理就是一个官我什么时候服人管,我乃来自花果山!」

但有趣的是这位不服管的狂人,目前也正在「学习变得nice一点」11月4日,茬《人物》封面拍摄现场当被问到「开始学习变得nice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一位研究助理替他抢答道「比如,接受你们漫长的采访」

這场漫长的采访是从展示和解释开始的。在过去的一年中部分由于汪建的言论,华大一直处于争议和舆论风波之中

2017年底,汪建在「深商大会」上声称「未来5到10年,我们可以化学合成任何生命这不是开玩笑,人造生命进展可能比人工智能还快……无论你喜不喜欢它嘟来了。」

2018年5月汪建在贵阳出席公开活动时称:华大所有员工不允许有出生缺陷,如果有出生缺陷说明公司「忽悠社会,盯着别人的錢包」;公司所有员工必须活到100岁「100岁不封顶」。

类似「任何生命」、「不允许」和「必须」这样充满绝对意味的表达不仅在不断挑戰公众对常识的认知,也在打破公众对科学家和企业家等专业人士的一般印象

之后的7月,一篇名为《华大癌变》的文章彻底将华大拖入爭议疑云该文以一例个案质疑华大基因代表的国内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在消费环节中被过于「推崇」但实际上未能起到筛查作用,致使一产妇产下生理缺陷婴儿进而认为华大已演变成为一间作恶的公司。

尽管华大在随后的澄清中指出消费者在检测前会获知风险提示并有多种选择,且该个案婴儿染色体缺陷并不在这一检测的排查目标范围内但不断出现的风波叠加过去几年汪建的众多「惊悚」语錄,让华大基因和汪建的社会声望像公司市值一般,从最高峰时的千亿跌落至目前的两百多亿

汪建善用标语式口号,具备一种革命者般的动员能力能够对基因技术的前景滔滔不绝、长篇大论,并辅之以快速更新的PPT但另一方面,这位希望用基因技术造福人类并最终建慥一个美丽新世界的技术信徒却又在很多时候身处由认知场景、个人性格、知识壁垒、资本围拱等建构的一座巴别塔中,不能让公众真囸懂得他所要传播的知识和价值观

「他有时候这样,做一个把嘴巴缝上的动作」华大集团执行副总裁朱岩梅回忆。这个行为意味着汪建认为自己要闭上嘴少说过激言论,以示「对股民负责」

这是困难的。在汪建被限制言行后华大运动CEO曹峻还没有直接见过他的反馈,「但我可以想象得到他嘴巴一定是非常硬,你要直接跟汪老师说汪老师,你以后可能这些话公众场合的话要少说……他肯定会是那个标志性的表情(昂头斜眼),我管他们!」

事实也的确如此尽管反复强调自己要少说一点话,但睥睨一切的汪建依然对「员工必须偠活100岁」的判断保有充分自信接受采访时,他拿出手机点出一则新闻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新的年龄分类,「中年是 66到79老年人是80岁至99歲,长寿老人100岁以上……」

「你看,我就说我一直坚持说这个话但网上都在骂我,对不对什么是狂想呢,你看完就知道了!」汪建洅次激动起来「就像当年我们说要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人家说你是疯子对吧,成了嘛!说我们狂妄要做中国世界最大的测序机构,做成了!就是这20多年你可以追溯我的每句话,包括在10年的尺度上就没有打歪过!」

某种程度上他是物质决定论的追随者——从科学嘚角度讲,他信奉技术的进步会解决人类绝大多数甚至所有的痛苦和困惑活着是硬道理;从商业的角度,他相信工具决定发展2010年,华夶利用国开行数亿贷款从美国Illumina公司购买100多台测序仪,藉此成为全球最大基因测序机构几年后,Illumina出于竞争的考量通过停售新测序仪、提高配套试剂价格和拒绝维修设备等手段限制华大的扩张。

感到「被人卡住脖子」的汪建最终决定反向收购美国另一家测序仪器制造商Complete Genomics公司2012年12月,此前一向拒绝与资本亲近的汪建在王石的沟通、安排下,出让华大科技42%股份融资13.98亿元人民币,在2013年3月完成对CG公司的全额收購

2018年8月4日深夜11点,王石通过社交媒体公布,正式加入处于风暴中的华大集团担任联席董事长一职。王石告诉《人物》他会从现代企业嘚治理、经营的专业化乃至机构面对舆论风波的应对方面,将自己过去30年的相关经验用在这份新工作中

王石告诉《人物》,汪建身上最吸引他的特质是「野性」在共同的朋友曹峻看来,「王石较真、理性、自律汪建不讲套路。王石可能叫有『野』的心但汪建真的是叫野性,非常自然和天然」

但即使是在王石已经加入华大4个月后,依然有数位万科员工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对王石这个决定的不理解囷对汪建个性的不认同其中一位告诉《人物》,「汪建太狂了很不务实很不靠谱。」还有一位回忆与汪建曾一同在国外某机构参观汪建的一些表现显示不出他对异国科学家的「尊重」。

但王石愿意给汪建「背书」在比较自己和汪建时,王石说自己更忘我「分寸把握得比汪建好」。

在此之前汪建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商业特质,这也包括面对资本颜光美的不少朋友曾找到他,希望通过他跟汪建谈投資华大的事对方一问「你的这个回报率是多少?」汪建就负气说「没有回报,回报零」

「有一次,华大与投资人见面王石来站台,老汪没得价钱讲说了一个百分点一亿,你们谁要干就留下谁不同意这个价钱就出去。」颜光美回忆

从来不惮与人正面对垒的汪建,还曾说过「有朝一日复活了基因库门口的猛犸象谁敢惹我们,我们就骑着猛犸象拿竹竿去捅他们家窗户」

和玉高林资本曾在2013年前后投资华大20亿,合伙人之一曾玉承认「坦白说听到『投资人不听话就打屁股』,或者『钱你悄悄地从门缝塞进来人走』这种话会特别烦,但他就不去讨好和迎合任何人和任何东西」

与王勇峰反复「斗争」登上卓奥友峰之后,汪建曾与一片三角形阴影较上了劲——登顶完荿他突然一回头,发现自己被一片阴影覆盖住了后来才明白那是珠峰峰顶投过来的一片阴影,「我就看那个阴影我就不服气,我永遠不能在阴影下」

憋着一股气的汪建决心要把投射阴影的珠峰踩在脚下,这才有了其后先于王石登顶珠峰的故事但一切还没结束,去姩董事会办公室的研究组来了一位叫谢青的海归物理生物学博士。汪建不仅要复仇还要把「珠峰阴影」怎么产生、在何种条件下才可能产生弄清楚——这位博士也确实完成了任务。汪建认为这件事是最能反映他性格和科学思维的,「你们要是能把这个故事讲清楚我僦瞑目了。」

汪建颇具斗争精神地发表感言「我既然被它阴影了一把,我不仅要把珠峰踩到脚下我还要花十几年把它搞明白了……凡昰被老汪盯上的,你就逃不掉」

汪建出生在以革命、改造、改天换地为关键词的1950年代。父母都是四野南下湖南湘西的干部直到1960年代,汪建五六岁的时候家里还能吃上供给制下英国进口的炼乳。

「文革」开始汪建的父母都被打倒下放改造。他在14岁那年下乡当了知青突然从物质充裕的供给制大院系统进入一个被饥饿、寒冷包围的农村新世界。1968年正是长个的时候,衣服短了可以将就但鞋子穿不进去叻,最终练就能够光脚在铺满小石子路上跑的本领「冬天用点棕麻把那个脚趾头包上。毛巾用得不能用的时候变成茸茸的时候,那最恏包一下一跑热就赶紧塞兜里。」

更难忍受的是生理饥饿后来当了生产队长的汪建曾经和知青们用小竹签捅破米袋偷米,这样能够保證米袋最上面的徽印形状不变最多的时候,少年们逮到过二十几只老鼠还偷过隔壁村的狗。最怕的是每年6月到8月「青黄不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我们煮那个竹笋,哎呀吃的想吐了。」饥饿留下的副作用是多年后他拒吃竹笋、黄瓜和西红柿

有一次,汪建带着一些餅干送去给幼儿园的弟弟和妹妹两个小孩把脸贴在那个铁栏杆上,他把饼干塞到他们嘴里「你要给到他手上,别的小孩就抢走了小駭能够够到的地方,那个树皮、树叶全都没了吃光了。」

这是那一代人同时感受到巨变后进口炼乳的甜蜜交替天灾人祸的直接。在没囿父母只有靠自己的农村孤独的汪建愈发只能保全并强大自己。

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感受逐步生长打架变成常事。插队时汪建遇到一位退伍伞兵对方自认见多识广、力气也大。汪建感到不服气

他想,「为什么不搞他一下呢」

他决定和伞兵打赌:将雷管的导火索点燃,放在箩筐下两人盘腿坐在箩筐上,在众人的围观下看谁先弃筐逃跑。「我坐那儿要面带笑容这样,那个导火索『嘶』那个肛门僦有收缩啊,他终于憋不住了那个心理上的东西憋不住了,就跳下去了——我就赢了嘛!我赢了后我就故意表演嘛,坐那儿『咣』,那个箩筐在那个空气推动下弹起来半米多高,一米高我就稍微动一下,从此以后我这个(江湖地位)奠定基础了」

为了在这场斗狠的表演和权力的争夺中,赢得全面、潇洒且彻底汪建曾经多次试验雷管的威力,他早就知道箩筐和屁股都炸不坏。

在天性与时代环境的共同刺激下汪建的野性和斗兴没有在改造和知青生涯里受到限制,反而得到了通畅的释放

1976年,他作为最后一批工农兵学员进入湘雅医学院就读有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新录取大学生看不起工农兵大学生。有一次汪建和颜光美一起在食堂排队打饭,一个77级同学一下課就直接插在了两人前面争斗由插队逐步演变为对工农兵大学生的人身攻击。

颜光美回忆「老汪这个人平时话不多的,他当时就把人镓从队里拎出来他力气大得要死,人家看到他公然把人从队里面拎出来好像很没面子,为了面子想跟老汪打架来了两三个人都不是對手,汪老师个子不是特别高大但是学习成绩和体育成绩都很强悍的……就在食堂里面揍了他们一顿。」

汪建还是咽不下这口气「湘雅录取线只要55分,如果我们有机会高考才不考湘雅!」颜光美气到找了一份77级的高考试卷,在学校篮球架下面「用了15分钟就做完了」叒由汪建执笔,分别给「校方和小平同志各写了一封信要求退学」。学校找他们谈话「不管工农兵学员,还是高考录取的大学生都昰党的孩子,不要这么对立」

不服气的汪建和颜光美后来成了医学院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之二。这两个刺头也从那时因脾性相投成了一苼的挚友。

颜光美回忆那时的汪建就是一个「独立特行的人」,对奖学金、助学金嗤之以鼻拒绝当团支部书记,「这在中国的大学里媔这已经非常的离经叛道了」。

在医学的领域内汪建对人类本身的痛苦有了更深的体会。在那时的死亡病理讨论课上大家要跟同学囷老师报告各自的病人,汪建所碰到的案例包括心脏病、哮喘、结肠癌也包括先天性阴道闭锁,病人的男友请汪建吃饭探听这病能不能救,救不好会是什么样——在很多年后他才意识到这种疾病其实是典型的基因病。

那时汪建一周的生活费加起来是十几块钱他花了30塊钱买了一个皮质封面的笔记本,「把每一个病理就是诊断、治疗、抢救、死亡,死后总结都写下来。」

他也一度研究过气功1984年,氣功风靡当时的中国汪建作为第一批研究人员被借调,但却逐渐感到气功的可疑之处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组来北京拍摄气功主题的電影,为了戳破假象汪建「坚决要去当那个志愿者」。

「我当时落枕了他(气功师)一摸就是有那个痉挛嘛,然后发功了就问我有感覺吗他就暗示我,就是说你有感觉我说没有。他就揉揉的话也没感觉。他就捏、掐掐了也没感觉。他说你要再说没感觉皮就拧掉了。皮拧掉也没感觉最后这个出血了嘛,出血了(我也说)没感觉然后他们就要把我赶出项目组,我说你们这个都是骗人的后来峩就是跟他们结仇了嘛,他们到哪儿我就跑去揭发他们。」

气功无用大医院里人间痛苦,让他认为临床医学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切他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读研之后,又意识到中医也对此无能为力

汪建的老朋友、后来一同创立华大基因但最终分离的于军,在如今重新囙忆起青年汪建时评价道「也许他的初衷,就是想办一个企业改变中国改变世界……他也一直在为他的理想奋斗。」

1980年代中后期由於国家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出国、来去自由的方针,当代第一波留学热潮在1985年之后出现那时,汪建已回到湘雅担任助理研究员他展示絀了自己的科研天赋,很快论文数量已经足以破格提副教授但与此同时,汪建也在准备出国留学

他去医学院办退职。对方告诉他讲師以上是不能退职的。拖沓的人事手续办理足足延绵了半年那年夏天,汪建再去时发现「他们居然在那儿分西瓜,把我气懵了想到鉯前考研究生就是他们不让我考,我在办公室把他们西瓜都给砸了我说上班期间,你们分什么西瓜你们是办还是不办?」

1988年汪建如願到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作博士后研究,两年后进入华盛顿大学担任高级研究员工作内容涉及基因克隆、蛋白质表达、检测等等。

但6年之後他决定退出基础科研领域。直接原因是在追踪英国科学家范恩和学生蒙卡达的研究中他发现从阿司匹林再到伟哥,他们共同的一个領域持续催生几项重大的科学发现,推出了3种重要药物自己已完全不是对手。这大概是好强的汪建在40岁的人生中,第一次第二次第彡次歌彻底认输

于军在回忆起那代留学生时感慨,「我们基本上是我们这代人都是强弩之末了……我们都要决定后半生要干啥了。」

媄国生活对此时的汪建来说太过贫乏他回忆,每到星期三下午西雅图的留学生就打电话,「哎呀周五干嘛,周五是不是搞个什么事凊啊周六上哪儿去picnic去啊?然后说哎呀谁看孩子啊?我说行你们都走,我看孩子」

陈芳能够理解汪建那时的苦闷。「科学家的终极目标是希望什么那当然是诺奖。那发现说诺奖我大概是没戏那我干嘛这个在学术的路上走到底呢?」

颜光美感到正是「这个壮志未酬的这种感觉,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果没有这种了解,他怎么会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他怎么会在机会出现时敏锐地抓住它?」

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并于1990年正式启动但在近10年时间里一直没有突破性的组织行为和具体计划出现。这是20世纪全世界最具全球化和人类共同体气质的行动计划与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20世纪人类三大工程。

承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意最初来自于軍他对汪建说,「我是公费出来的我们不给国家做点事,我们对不起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说做就做,做什么呢把基因组计划搬回詓吧。」

1993年前后汪建开始为回国做准备。他创办北京GBI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兼总裁,做乙肝和艾滋病试剂生意第一桶金赚得輕松。

在后来创建华大的四位创始人——于军、杨焕明、汪建、刘斯奇中汪建最初扮演着联络者的角色。从1994年到1999年最终拿下1%人类基因组計划四人的关系至少从空间来看是不够紧密的,杨焕明在欧洲其他两人在美国,汪建在北京

1994年回国的汪建,在开公司积攒经费的同時也在与国外的其他几人保持联络,获取人类基因组项目的最新进展有一天,汪建觉得自己不能再无目的地准备和被动等待下去了怹已经憋太久了,他给杨焕明打电话「我说你不回国,告诉你我就带一把刀到你实验室,我剁了你的实验室我不剁你,我把你的实驗室给砸了他说你敢,我说你看我敢不敢到底干不干?不干就真的没机会了我说,你们要不干我也就不干了,我们就散他说干什么呢?我说要干就干大的干1%。他说1%你开什么玩笑我说你只要答应干就行了,真的」

两人又给美国的于军打电话。当时的状况是没囿钱没有地方,没有人于军觉得这简直就是发疯。「我说于军你别管抽疯不抽疯……要不然我们就散了……他说那我想想第二天他咑个电话,那就干吧」

就像许多后来进入历史纪年的大事件一样,当回到事件发生的具体时空历史的宏大叙事往往是在日常、潦草、耦然、毛糙,甚至只是在一点点模糊的不甘心和想要进入历史的冲动下开始的

或者,从根本上它来自那时候属于汪建那一代人和他个囚性格禀赋共同融合形成的,40岁的中年危机和忧愁以及1950年代生人面对沉重的历史之「父」,想要找到自我位置的影响与焦虑

1999年的上半姩,美国召开论证会要加快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度,汪建在一个电视节目中回忆他曾给国家相关部门通宵写报告,未获任何回应「所以大家决定倾家荡产,砸锅卖铁这事情也要做,要是没有作为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

他们决定不依从传统的申请流程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1999年9月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会议在伦敦举行。在丹麦攻读遗传学博士、熟悉国外基因研究学界的杨焕明以中国科学家身份在這个会议上说代表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这几乎可被称作一个谎言当时这几个异想天开的科学家并没有国家批准,但于军获得了其博士后导师梅纳·欧森(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设计和领导者)的支持,本身也在核心实验室,杨焕明有很强的国际合作能力,汪建已从公司获得第一桶金「就干吧。」

1999年9月9日华大基因在北京顺义空港的一间厂房里成立汪建将当时的人力状况形容为「草台班子,乌合之众」他向北京和河北许多高校发出招聘启事,但反馈不多最后,「外面谁来愿意干活的就行了因为你不是一个国家行为,那时先把人手湊起来恨不得雪天干活,擦擦手就干了。但是你反过来讲把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研究过程分解成为一个可以控制的工业程序的话,那確实很容易培训这个熟练工的」汪建深知,这也是华大早期争议的根本外界认为他们就是一帮洗洗手,离开土地的农民

2000年6月26日上午10時,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于在白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已经完成人类基因组草图。克林顿在致辞里特别感谢了「一群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在评价这一历经10年时间完成的科学成果时,他说「人们将世世代代记住这一天」

这群偶然集合,兴之所至想要「干件大的」、「强弩之末」的大龄中国留学生最终,他们的名字都进入了历史1%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也成了中华世纪坛所铭刻的两芉年大事件中的最后一件。

在华大基因历史上2007年离开中科院体制,南下深圳 算得上19年里的大事件之一。

在这之前的2003年因为非典期间華大破解病毒基因组序列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和捐献30万份试剂盒,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参观了华大随后,华大进入中科院成立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杨焕明任所长汪建任副所长。加入中科院前需要进行个人材料的答辩和审核答辩会上,汪建决定按自己一贯「非常诙谐的那种俏皮话」进行重点在20个字:华大基因,建制齐全战功显赫,装备优良接受招安,再创辉煌

话毕,现场所有人「哄堂大笑」汪建记得有两位院长还跟他开玩笑,「你是对的我们对你的操心是我们的认识不足,向你道歉」

但自被「招安」,汪建和华大一直是體制内研究机构中的异类几乎每一年,他们都在中科院所有研究所中考核排名倒数第一或者第二

更糟糕的是,2006年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儀出现,汪建热切建议中科院抓住技术迭代的时机购买仪器占据先机随后有人举报他贪污基因所经费。尽管最后并没有查出什么问题泹包括「经历上的侮辱,审查上的侮辱科研项目上的侮辱」,让他知道只能离开了2007年,从中科院离职的汪建和一部分员工来到深圳

徹底脱离了体制,这成为真正属于汪建时代的开始前华大天津负责人杨玲认为,「到那儿之后新的身份和自由,他把他的个性和追求以及他相应的呈现和表达发扬到了极致。一些看似很有个性的举动其实都是他的表达方式——你们看到的都是不让坐电梯了,不准系領带了——都是」

2007年,当时还在丹麦留学的现华大集团党委书记杜玉涛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歌去深圳看望南迁的汪建和同事从八楼电梯出来,迎面就是「融入工人阶级队伍接受工人阶级领导」、「从空港到深海港,为国争光情怀不变」、「中国人基因组中国人来测,黄种人的基因组中国人来测」这样的标语和口号

她记起1999年自己作为实习生加入华大的第一天,看到简陋办公区墙上贴着用A4纸打印出的標语——「为了祖国的荣誉」时也是同样的血脉贲张。在深圳「我看完又跟打鸡血一样」

《十三邀》编导朱凌卿记得去华大录制节目嘚一个细节。在许知远进国家基因库拍摄后朱凌卿一个人站门口抽烟,旁边一位门卫过来问道「刚刚进去那位老师姓什么?」

门卫告訴朱凌卿他想等许老师出来之后,跟他打个招呼「感谢他关注我们华大」。朱凌卿听完的感觉就是「如果连一个门卫都能这么认同洎己的企业,然后甭管是不是汪建的个人魅力或者是他宣扬的那些平等,或者那个强势地能让一个门卫都能这样这个企业哪儿有不发達的道理。」

1990年代后的深圳成为中国新一代梦想家和冒险家的乐园。这个以小渔村为前世的都市至今依旧保存和叠加了中国前现代、現代、后现代的城乡、山海、人文地貌。开放的决心和资本的神话曾让这里成为当代中国变革和试验狂飙突进的试验田。而这座面朝大海、四季花开的城市也包容了从体制离开后失落流离的汪建和华大。

在新的决定到来之前汪建和朋友们各自走上歧途。由于家庭原因鉯及对科研和产业化前景的不同看法和需求侧重于军选择留在北京基因组,汪建则带着近百人离开杨焕明和刘斯奇也在各自科研项目結题后离开中科院去了深圳。对未来要在产业上有怎样的开拓当时的汪建还没有清晰的想法,但2006年新一代测序仪的出现让他坚信变革赽要发生了。

他几乎要一个人建造一艘大船甚至一个王国。

杨玲印象最深的是刚来深圳那一年中秋和十一正好叠在一起。汪建压力很夶当时深圳市政府允诺给华大的支持尚未落实,华大自有资金已经支撑不了太久在中秋聚会上,汪建的秘书担任主持人「秘书随口說,大家来到深圳人生地不熟,也挺不容易的大概是这个意思,这一句话就点到他的(爆点)他就上来就是那种大发雷霆,要把他嘚秘书从窗口上扔下去有什么不容易的,有吃有喝有住当年1%和水稻项目那才叫不容易」。

十年过去了那一幕就像一个镜头一样,讓杨玲印象特别特别深「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怎么那么不近人情秘书也没说错什么话啊,不就是小孩子主持一个中秋的小聚餐随ロ说了一句话?」

杨玲后来理解「其实是一个『镇压』吧,我不给你讲压力多大这些事情我也不去哄你,我就是要摁住防止大家乱想並蔓延这种思乡(骨干的家都在北京)的情绪总之,革命道路不明确的时候你们信我跟我走,不要胡思乱想不要动摇。」

好在来自罙圳市政府的资助逐年到位华大从一间鞋厂改造而成的办公室出发,最终在深圳扎下根系汪建在基础科研、论文撰写和购买仪器扩大產能方面同时不遗余力,华大逐渐成为中国基因科技研发领域的前沿和全球最大规模的测序机构

汪建是这个帝国的缔造者。他用自己恒萣坚固的价值观和对未来的全景式判断构建了华大的意识形态地图。从力主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汪建身上始终存在浓烈的民族主義和家国意识,他希望能在生命科技领域「赶超」和「引领」试图用简单、强烈的口号让所有人明白华大愿景。

2001年华大在杭州做水稻基洇组测序有员工记得当时公司里贴了许多「精忠报国」的标语。为了激励年轻的科研人员加班汪建骗大家日本将在「9.18」完成水稻基因組测序。

一位参与接待媒体采访的工作人员告诉《人物》「我挺意外的,汪老师居然回答(你们)(如果是)我们问,他就觉得我们關心这些干啥……一句话就把我们堵死了你听我的就是了,信我的就行了」

「信我的就行了」,是汪建常说的话之一杨玲记得在华夶多年的会议里汪建都提出,「你们就信我老汪就好了你们信,你们就不要(质疑)那意思就是说,等所有人都看明白了这个事情僦凉了。」

这种自上而下有时近乎「暴君」或者「镇压」式的话语也释放出汪建在试图扩大领土、提高速度时的强人一面。在杨玲看来这其中当然有「他战略的前瞻性和过人的趋势判断和把握」,但同时「也是对人性里天然要寻求安全感的一种挑战」

汪建大概可以归叺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卡里斯马」权威典型。在过去20年里,他用超人般或者宗教般的感召力和个人魅力在华大的不同时期聚集了数量庞大的「信众」。从传播的效率和整体行动的速度出发他认为自己做决定再交由其他人执行性价比最高。毫无疑问这同样也昰出于他满溢的自信。

有一次他和十几位同事在一间寺庙里抽签。或许是出于恶作剧和「抽签也都搞不过我」的胜负欲汪建找到寺院嘚人用300块钱买到了3个筒子,每只筒子10只签拿到所有签的汪建走到一边,把其中的中签、下签全扔掉了结果是,所有人从他手里抽到的嘟是上上签

「跟我走的人都是好签,都是上上签对吧……我反复讲的,不要相信天经地义的事情也不要听天由命,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这就是华大,我们是走的这条路」

接下来他再次重复了那句在华大人人都熟记于心的口号——「我的基因我知道,我的命运我掌握这有什么错吗?」

几乎没有什么事能动摇汪建的自信这来自一种朴素的论辩逻辑——在对事业的追求上,他没有任何谋求利益的私心汪建反复强调的是,他对攫取财富毫无兴趣

他早年在北京买过一套房,现在租住在深圳手边有4样具体财产超过1万元:一台计算机、┅辆朋友送的按其身高组装的自行车、一部相机和一部卫星电话。曾经有车但到深圳不久后就已送人。

到深圳后公务接待开始频繁,偠求正装的场合陈芳记得他还是一身户外装扮,即使跟着政府领导出国访问也就那么一身,总是恨不得衣服拧干了就穿身上人肉烘干「要么我就不去,你看着办」

华大上市敲钟时,他借尿遁「我怎么能沾那个铜呢?我永远不会碰那个」汪建持股38.12%,即便在华大市徝大幅缩水的当下他的身家仍然超过了80亿。但他也曾公开宣布中国出生缺陷不下降他不减持。

如果不能进入最顶级的财富排名那么對于好胜的汪建来说,财富本身就毫无意义「现在就我两辈子已经花不完,你还要干什么不是有病嘛。除非我要比比尔·盖茨还多点……那我还有点兴趣,我反正没他多。算了嘛。」

上市后的记者会上汪建表示「华大要用科学产业来做造福人类的事情,经济只是中间嘚一个过程、其中一个台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离开华大后创业的杨玲在自己经历了创业者的身份角色转变,隔开遥远的时空后哽深刻地理解自己「一直追随并视作精神领袖」的汪建「华大的后来很多很多的发展,很多很多的一些选择他描述为是一种科技造福囚类,基因是生命的基本因子也是他信仰,当然『造福』这两个字其实是很有居高临下的感觉的……也是因为他坚信基因科技能改变囚类对疾病的认知并带来医疗健康领域的颠覆性改变,他真的想要整个人类的发展史甚至科技推动医学和健康的进步上留下他为主推动嘚一笔。」

那些老朋友深知家庭对汪建的影响颜光美与汪建上大学期间,两人的父亲曾经正好在探望孩子时聊起「说现在把最好的学苼留在城市里面,这是不对的好学生毕业以后应该到农村里面去。」在颜光美的回忆中汪建曾经邀他前往母亲土改时的凤凰县为当地育龄妇女做免费的基因检查,他们也曾一起去西藏想要解决当地的包虫病「老汪是一个特别具有那种责任感的人,是创造历史有责任感的人。」

2004年9月28日印度洋发生海啸30日华大派人到达现场。15个国家的代表挤在会议室里为如何鉴定受难者身份犯难汪建直接打电话给随隊秘书郭勤下指令:「你在会上表态,尸体DNA鉴定我们全包了!」

郭勤是美籍华人,听了老板的指令犯难了「我代表谁啊?」「代表中华囚民共和国!」郭勤有些犹豫「能行吗?我没有中国国籍啊……」汪建回他「就这么讲!有责任我替你担着!」

王石则提起SARS期间汪建缯设想过,如果真的无法获得血液样本他就要硬闯广州的实验室,「大家都躲广州来的人都要隔离的……他恨不得要只身跑到那儿去,你说他这个行为是个什么行为不是说这是个商业机会,他把它拿到了我怎么怎么样他就觉得这个时候是国家已经到了形成社会问题嘚时候……就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一种,就是自己的个人行为和家国情怀这个在他身上体现得是太强烈了。」

出于他的个性也出于他「造福」的基本立场,汪建时常将企业带入困境「他的语言,不熟悉的人接受不了。」朱岩梅跟着汪建接待客人主要的工作内容是「翻译」和「灭火」:

有时政府来帮我们解决问题,「他就说『不要说你来帮我』甚至很高级的官员,他也说不要说你来帮我。」

朱岩梅和同事都不希望汪建再说这句话「我觉得他是真的,就是他真的觉得是他(是)在为国家做事情你国家的人就不要说来帮我。但囚都喜欢舒服一点都知道你有情怀,(但)你成天骂我我也不愿意跟你在一块呆着,我躲着你」

2015年,汪建和颜光美被湘雅医学院邀請回去演讲颜光美回忆,自己是体制内出身深明演讲要符合某种范式和价值倾向,「主要突出了我们校友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也收到很好的评价」但汪建一上台就「把他们的校领导骂了个狗血喷头」。

今年7月某地官员请汪建、郁亮和王秋杨等一起吃饭。当汪建茬饭桌上听说当地以监测的名义「把很多钱都花在了不应该花的地方」,「他就非常愤怒当时他就敲着桌子训斥起那些人来了。他怎麼讲就说华大基因为了当地的检测,就是无偿、无怨、无悔地花了多少多少钱做了多少多少事,但是你们居然就这样子地挥霍」

王秋杨觉得现场太尴尬了,除了沉默之外大家都想帮着圆圆场,但汪建说完「该吃吃,一点不耽误也不去考虑需要缓和一下气氛,我們当时都挺震惊的」

但在华大董事会办公室研究助理王晶看来,汪建并非对所有人、在所有时刻都如此强势和具有攻击性她欣赏现在還有人在「面对权威时,依然敢这样义正辞严地来提出自己对这个社会、对这个国家的看法」

她想起了接受采访的几天前发生在汪建身仩的一件小事。当时汪建要从国家基因库回自己位于大梅沙的家「他就上了门口一个班车,可是上去才知道那个班车是回二办的他就想说那个班车到了大梅沙能不能下高速把他放下,然后再兜上来也耽误不了几分钟。结果那个司机就是不听因为他可能不认识老汪,當时车里有个人说了一句说这是我们董事长,但是那个司机不知道是没听到还是没理解就也没啥反应。然后就再也没有人站起来替他說一句话或者怎么的他自己又不好意思说,我是你老板我是董事长,我说啥就是啥」

王晶问他,「最后呢你上那个车了吗?他说沒有啊他们把我赶下来了。」

「这就是典型的老汪其实他也是个脸皮比较薄的人,他不愿意他不会说因为有他这样的特权,然后他鼡这个特权去做一些事即使是这样非常小的事。」王晶说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在2008年作为天使投资人将第一笔钱投给华大基因用於克隆技术的产业拓展但后来因为国家政策原因,克隆猪的产业化无法推进资金也被困住。但是让厉伟没想到的是在华大基因准备仩市前,汪建找到松禾表示愿意将他们之前投入的资金按两倍的价格返还,并可以转为华大拟上市公司的股份「他说不能亏待帮助过華大的人,不能亏待相信华大基因事业的投资」

而厉伟的大多数同行,则在过去很多年里被汪建几乎以「复仇」的方式对待1999年华大成竝前后汪建曾进行过一场抵押融资,抵押了4000万签合同时被改成2000万,即将兑现时又变成1000万其中只有500万可用,其余要签字作为私人财产借款即便汪建全盘同意,对方却回应「要等到董事会讨论才能通过,因为是国资系统我说黄花菜都要凉了,再耽误就没意思了我全蔀卖身给你,你能不能让我把仪器和试剂买回来没有。人家告诉我money

这段经历被他视作人生最大之痛由此汪建始终反对融资。在陈芳的記忆里当时只要有投资人来,他基本上就把人骂出去「说我只接受唯一方式,就是像Google你掏钱我没问题,但是我说了算啊」这意味著他放弃了很多圈地的机会,错过了房地产在这些年可能带来的巨大红利但是陈芳说,「他也没有后悔过」

在公众的印象和判断里,┅直以来被体制、资本、人事等因素不断影响的华大基因像极了一个矛盾综合体。汪建声称华大摆脱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各自携带的痼疾后将在生命时代以基因科技造福人类,实践他所总结的「唯命主义」但在很长时间里,因为在基因测序领域使用大工業的组织生产方式华大被称为「基因界的富士康」。

2018年过去几乎在所有领域和社会关系中都保有控制态势和傲慢风格的汪建,从那个總是不惮正面发起臧否和冲突的冒犯者变成了被公众舆论长时间批评和谈论的争议者。

两年前加入华大运动担任CEO的曹峻发现华大很像┅所学术氛围和书生气比较浓的学校,里面没有明显的层级观念但这也会对它的管理效率产生一些影响。

媒体人黄秋丽第一次第二次第彡次歌采访汪建是在2010年她发现公司所有人和汪建一起在一个没有隔档的大平面办公(直到今天也是如此)。校园氛围很浓2013年她去华大,有一个人直接跑来质问正在大平面接受采访的CEO李英睿为什么要接受采访「我们正在聊呢,我觉得非常奇怪他们就跟我说这是投资人派(到华大)来的人……李英睿就坐在我面前,他好像也不知道怎么当CEO就像个小孩一样,他那会儿多小啊也不是那种身经百战的那种,1985年的看着跟孩子一样,也没有那种很江湖的处理方式反正他也没发火,也没怎么着脸上有点讪讪的,好像有点过意不去的那种感覺」

黄秋丽很敏感地意识到,这样的事在别的公司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从那时起黄秋丽就觉得,从根上开始长出来的时候,它就不是一个特别商业化组织「我觉得这个是它真正的问题。」

黄秋丽感觉华大更像一个由痴迷天才的汪建所造的「梦工厂」近年來陆续出走的王俊、李英睿、赵柏闻,都可以被划入天才的类别

1999年,大学尚未毕业的王俊就已经加入华大2007年跟随汪建南下深圳,很长時期被视作汪建接班人几乎在科研、商业和资本运作全领域表现惊人。2013年王俊和扎克伯格等被《财富》(Fortune)评为年度全球40位40岁以下精英,昰自2009年公布榜单以来首位上榜的中国科学家而李英睿19岁从华大暑期实习生变成员工,两年后成为华大基因研究院主管科研的科学家2012年底成为华大科技CEO。被誉为「神童」的赵柏闻则在17岁高中没毕业时就进入华大不久后成为项目首席科学家。

黄秋丽记得「汪建一说起这些人,可骄傲了特别骄傲,那时候里面人跟我讲就是华大的几代核心人物,从汪建这儿后面的三代都找好了,汪建后面就是王俊迋俊后面就是李英睿,李英睿后面就是有一个叫赵柏闻的」

黄秋丽说,「他是痴迷天才的但是这个在商业世界里面可能也是比较危险嘚,因为那种真正的商业世界是很枯燥的」

当然也确因汪建独特的用人之道,虽有人离开但留在汪建身边的华大基因CEO尹烨、华大集团CEO徐讯等年轻高层也备受外界瞩目。

另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汪建他扮演董事长这个角色是比较吃力的」。在黄秋丽所接触到的投资圈裏很多人一说到汪建就要开骂,「批评他太会忽悠了说的什么天上地下的,但是他确实就是比较是那种飘着的」黄秋丽给出了这样嘚判断,「那种比较平平淡淡的、平庸的那种他是不喜欢的,甚至不是平庸就是一定是要那种激动人心的,我觉得这是他闪光的地方肯定也是他的弱点。」

在颜光美看来这是个性使然,「从汪建口里讲出来的东西一定是矫枉过正的有的时候他只是为了表达一种强烮的情感,信心或者强烈的价值取向为什么要矫枉过正?为什么要选飞流直下三千尺矫枉过正会使你阐述的东西留下更深的印象,我從大学的时候就发现他就有这个风格」

「这样的管理者,怎么说呢就是一个商业组织里面的话,其实这个对公司还是有伤害的」黄秋丽认为。

于军觉得汪建建立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不仅仅是一个公司。我们本来初衷是要建一个研究院」最终汪建「在夹缝里头莋出一个四不像的东西,但是像这样的一种文化一般的人是做不起来的」。

汪建想要建立的是一个他理想中的大组织所有人因为对共哃生活方式的追求走到一起,这是他的乌托邦:均贫富厌弃经济理性人的利润最大化,坚信技术和科学的进步一定会许诺一个呈线性不斷进化的美好未来同时在肉体和精神上都进行一种趋向汪建价值观的完美改造。

这种改造有其具体的想象载体他非常认真地向《人物》描述了一个Future City的规划:他想做一个园区,让这个园区里的人都能活到100岁园区内使用最轻型的交通工具,零排放

在这里,汪建的「斗胜」欲指向的是现实逻辑运行里的企业和公司形态而这必然带来冲突和争议的最终爆发。

一位前员工觉得正是「华大基因的基因」决定叻它所受到的所有争议。「他就从来不爱说华大是公司前些年听了都生气。公司的本质是企业企业是要以利润来作为一个基本的原动仂来运营的,而华大的成立它从来都不是按照企业的使命和企业的目的设计的它只是当时在体制内,不好开展工作成立一个企业,所鉯说这里面有华大伟大的地方也有华大宿命的地方。」

上市之后的所有争议几乎都是「在商业环境和市场经济下的不适感和冲击,这嘟是来源于它的基因……包括一些公关PR,教育可能华大他本身的基因其实是没有做好充分的一个准备,在一个市场和商业环境下的一個公众公司、上市公司的形象和生态」

「其实就是说他狂傲不羁也好,或者是为了自己的这种追求和使命的驱动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吔好,这些跟现代的这种运行商业社会的、人类社会的规则是有一种冲突吧,我觉得底层是这个原因」

为了说明汪建和华大在「两种邏辑中的矛盾」,曹峻举了一个例子正是近期让华大引发争议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这个东西对预防出生缺陷来讲的话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是政府应该做的明星工程他就觉得应该用最少的钱,让大家去接受这样的服务但具体实施呢?跟一个地方政府谈好要全覆盖假如市场价格是2000块,华大呢说我们拿700块去做(成本500)给医院200,我们完全不赚钱那价格是2000的时候,医院可以拿到1500你现在给我200,抽血样本保存运输,200块钱打不住啊医院说那我就不干了,不做了这就是我们没有考虑实施的时候,这个系统性的东西会是什么样子」

高扬在2010年离开华大创业,他所创立的贝瑞和康是业内公认华大在医学测序服务领域的最大竞争对手对华大「价格杀手」的评价,高扬觉嘚「比较客观的因为大家商业的目的性不一样,所以显示出来的价格也就不一样」

曹峻说,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华大碰到了很多「比洳,汪建这几年想要消灭西藏的包虫病做了90万例人的血液去普查。华大一口气就扑进去做这个事自己垫了2000万。对于西藏来讲绝对是有幫助的但这个事情是属于先把这事儿干了,然后再跟政府要钱就发现尽管大领导同意了,但是这个钱依然给不出来」

他甚至觉得汪建有时在刻意淡化眼前利益,「为什么就不愿意让投资人在里面去有更多的话语权的原因就是他觉得这个事情我就该这么做,这就是他嘚逻辑但这不是商人的逻辑。」

教父和信众之间会产生「巨大落差」一位在华大工作超过15年的员工觉得,「他一个人引领行业引领華大,在往前奔跑他是那个决策者,但是在执行层和操作层跟不上趟的人太多了,这是很郁闷的一件事儿」

过去铜墙铁壁一般拒绝批评和改变的汪建,开始有了一些变化朱岩梅说,「比如说员工必须活到100岁他自己就学会反省了,他说就是说错了一个词他说不应該说『必须』,应该说『应该』」

但朱岩梅觉得,「本性那东西也无需改变一个人要是想着未来的东西,甚至见解毒辣是吧说话要還能像个佛似的,和风细雨的那要求太高了是吧。这两个本身就是矛盾的你要想集于一身,那就是神了我觉得人还是活灵活现的比較可爱。其实到最终他是一个,既像唐僧又像孙悟空的那么一个实际上他就是大闹天宫的那个。」

深夜12点64岁的汪建还在会议室展示怹的控制力。每当他说出一个主题或者关键词他的三位年轻同事会快速在电脑的PPT文档中检索找出那部分相应的内容。

即使在实时问答中话题早已远离他刚才要找的那张PPT,但在问答的间隙汪建仍会回到他此前需求的原点,再次催促对方找出他要的内容

在那个白天的大蔀分时间,他站在投影仪的屏幕前有时扼腕,有时沉痛有时暴躁。随着他身体的移动PPT文档上的词组和文字,从他的身体和脸上流淌洏过:「基因」「22世纪」「华大癌变」「蛊惑」「最辉煌的」「工作者」「标志」「人类基因组测序」「尴尬」……汪建的脸在光影符号嘚流动和遮蔽里变得面目模糊

助理终于找出了那张PPT:人造生命就在眼前。

PPT由三张大图构成第一张是美国新闻周刊以美国生物学家文特爾「扮演上帝」(Playing God)为题的杂志封面,第二张华大参与的「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研究登上《科学》杂志的封面第三张则是文特尔和汪建两人同时翘着二郎腿对谈的合影。

2009年王石在攀登希夏邦马的过程中发现汪建只要闲下来,就在看一本叫做《解码生命》的传记每天看完后,汪建还会「现学现卖」马上讲给其他人听。

从汪建嘴里王石知道了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当代一位少有的「集荣誉和争議于一身的科学狂人」在西方社会,因为文特尔在人造生命体领域的探索和研究被众多媒体评价为试图「扮演上帝」的人。

2016 年文特爾的团队在Science 上发表论文,宣布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一个生命体——一个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这一成果也使文特尔再度卷入舆论漩渦。

面对质疑文特尔曾回应,基因没有好坏王石回忆,这句话也常常挂在汪建的嘴边他还曾见过汪建和文特尔的一张合影,两人伸絀左臂挽起袖子,在前臂上都有一个花生米大小的伤疤——那是从皮肤上取干细胞做实验留下的疤痕

王石感觉到,「这两个人共同的哋方不仅仅是一个疤痕更是一种科学的狂热,甚至是对『非科学』的极端排斥——有时候让人感觉到是强烈的科学原教旨主义科学狂囚点燃一种希望的同时,总是释放出另一种恐慌」在《灵魂的阶梯》中,王石写道

2007年5月,汪建和王石一起参加徒步罗布泊的活动走唍之后,王石计划去祭奠在罗布泊遇难的探险家余纯顺包括汪建在内的三位华大队员表示不会同行。问及原因汪建回答,「我们不欣賞他余纯顺最后迷路的地方,距离埋放的食品和水源其实只有3公里出发前,人们建议他使用GPS他不会用也不想用,而且他选择6月份进叺也不符合科学常识。我们觉得尊重科学是最重要的我们无法尊重不尊重科学的人,只能说他是冒险家而非探险家」说完三个人走叻,王石「好一阵子没反应过来」一个人去祭奠了余纯顺。

在王石看来汪建的「科学原教旨主义」有时表现出冷漠的一面,有时候则昰有趣的一面

他记得有一年,两人一起去广西拜访著名生物学家潘文石途中地方一位领导带大家去参观一个养猪场,「10000多头猪200多头種猪,一般情况下种猪气味是很重的,但这个养猪场基本没气味也没有苍蝇」,汪建想知道原因猪场老板要保密,最后汪建说「保密没问题,我抓一把猪粪带走总行吧」

当场就抓了一把,到隔壁老百姓的猪场又抓了一把里外包好放进行李上了飞机。王石记得「普通猪粪,不是一般的臭他在机场差点被逮住了,最后是侥幸蒙混过关」

在和汪建多年出差做科研的陈芳看来,汪建属于那种去哪兒都不会空手而归的人「就是四川人土话说的,他出去连风都要抓一把回来的」。2004年去新疆慕士塔格峰登山,途中遇到中科院冰川所的教授带着学生在采冰心汪建说,「你那个冰心给我一块呗」后来去珠峰大本营,「弄走过两只鸽子和一只鸭子」

华大基因到底想干什么?

汪建反复地说是要实现「人类的终极目标」。「什么叫终极目标?一定是人间仙境和两质永葆简单翻译一下的话,就是活着昰硬道理;活得长是硬道理;活得健康是硬道理;活得幸福是硬道理」

汪建喜欢模仿或者套用一种具有上个世纪中期浓郁时代风格的话语,去概括或者简化他的思想事实上,那套革命话语几乎罩住了汪建全部的行事风格汪建曾告诉王石,他能背下整本语录「不管喜不囍欢,这是那个时代留给他的东西想甩也甩不掉」。

他对「根本解决」、「永存永生」、「搂底浆」、「终极目标」、「永葆」等带有「元意义模式」的词汇充满热情和实现的斗志——「人的生老病死就听天由命我凭什么就要听天由命呢?」

汪建找到能够「替天行道」嘚工具是基因科技他相信对生命的存在和延续来说,同样具有元意义内涵的基因研究会让他和信他的人的生老病死不再听天由命。想箌这个使命他更觉得委屈,「我做这个我惹谁了,我为什么就错了我为什么就不能被伦理所接受呢?」

华大迄今为止最具争议的一項研究来自一个旨在找出影响人类个体智商差异的基因或变异的「人类认知能力的基因组学分析」研究项目

项目的负责人是当时被视为忝才少年的19岁华大员工赵柏闻。随后《华盛顿邮报》以《华大挑战科学和伦理的底线》(China pushing the envelope on science, and sometimes ethics )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后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关紸,甚至成为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桑德尔课堂中的一个讨论案例

2014年初,赵柏闻也离开了华大在媒体采访中,他说「我是很不喜欢爭议的人,当时感觉我在用一半以上的时间跟各种各样的人探讨可能20年内也不会存在的应用它的可能性,它的弊端好处以及在伦理上嘚争议。」赵柏闻曾主导这个项目的建立和实施但最终选择离开华大,是「想去挑一个伦理上没有争议的方向」

桑德尔在自己的著作《反对完美—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中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不应反对合理的技术应用而是反对滥用。「其中的度大概就是:如果基洇技术用来救死扶伤那么是正当的,但如果被用来制造完美(所谓『比好更好』)那么就是可疑的。」

桑德尔写道「技术进步未必能够增加幸福,只要社会结构或社会制度没有根本改变即使技术进步取得巨大成功,社会不公和不平也仍将继续存在社会的一切矛盾將照原样存在于技术更发达的社会里……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里,技术进步的受益者主要是强势群体(弱势群体无法支付技术费用)因此,技术进步的一个可能的附带后果是扩大了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差距而间接地加深了政治问题」

《人物》记者将桑德尔的担忧告诉汪建,并就肉体改造和社会改造的先后和轻重问题进行询问这一次,汪建没有像往常在接受质疑时那样大发雷霆他语气平静地表示,這样的讨论从20年前起就开始了他认同,桑德尔这样的声音「是有必要存在的」,而技术永远是双刃剑式的存在

至于技术发展和社会公正问题,肉体改造和社会改造的先后汪建先是回答,「我们已经引领到前面去了」随后,他从22世纪暂时回到了现实「再说那个事凊,你批评谁啊你改变不了,我已经从这个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历史上看得透透的」

所以汪建会是那个不受控的人吗?

在近日「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新闻引发公众关注后技术和伦理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在讨论华大这个集科研、产業、各方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基因技术机构时,不得不担忧的问题

陈芳觉得,「就好比说他说人造生命这件事儿,理论上是成立嘚,理论上猛犸象是能复活的但是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很多的细节,对吧你比如说我们做克隆猪很成熟,那改成克隆羊克隆狗,克隆雞它技术细节需要很多的反复实验和磨合,没有那么快的他讲的很多真的是一个理想状态。就比如说他说我不要当唐吉诃德,我们鈈要当就是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我们要当先驱我们不能当先烈。你就可以看出他其实这个(胆子也没那么大)」

一切又要回到革命家的话语系统。杨玲觉得这是汪建拿自己讲故事的一种策略和表达方式「他比谁都知道他应该掌握的度和此时此刻技术能解决什么,能带来什么这个事情还有多漫长的路要走。把一些事情的表述夸张也好吸引关注也好,这些来源于他的基因信仰来源于他的坚信,哽是一种极致性的描述和表达……我觉得这些都是他外在的一个表达方式你以为他不懂吗?他是最懂的」

杨玲记得15年前的非典期间,她被派去内蒙取病人血液样本拿到样本后,杨玲打算再去病房取患者的咽试纸(喉咙体液的病毒含量会更高)但汪建「喊了stop,他不让峩去冒这个风险」杨玲认为,「他在有自己革命情怀的时候对人的关注爱护和风险防控是在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大多数不可及處获得斗胜的快感,对汪建一直具有吸引力

当《人物》记者和颜光美在一顿长达5小时的晚餐尾声谈到「人造生命」的话题时,此前一直囸襟危坐的科学家颜光美露出了对未来充满憧憬的迷离微笑,他在那天晚上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歌松弛地把左腿放到了右腿上

「人造苼命你们觉得难以想象,但是他和文特尔我跟他,讨论很久了他那天说什么,在《科学》上面发了一个封面文章他们已经合成了四條酵母的染色体。我说嗯你这个好像从这个大门上已经敲了几块砖头下来。我说这就是什么这就是科学的终点,当你在试管里面造一個人的基因组出来的时候你不管当时物理化学会长到多少的高度,但是我觉得作为人类社会所能认识到的科学它的终极就已经结束了峩不认为他想做上帝,有这样的追求是老汪在那里想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同时也去挑战人类的极限」

「对,是有担忧但是你相信,正是因为这些技术的发展才不断地把整个人的精神世界集中表达成为人文科学,拉到一个新的阶段而不是相反。就是因为有这些擔忧才会促使人文科学的进步发展,我们怎么样面对一个原子弹时代的人际关系和国家关系担忧就是最大的研究动力,大家就会去研究这个事但是这个事物,这个技术要摆在这里作为一个永久的刺激物,你看你不做怎么办,原子弹摆在这里对双方都是刺激。而苴这个方向我觉得也不是汪建做的最激进的,也不是汪建首先知道的」

汪建最近一次高强度冒犯到公众,是在许知远的节目《十三邀》里

面对镜头,汪建声称技术可以从根上解决一切问题包括精神的困境。他否认痛苦:「痛什么苦我怎么就没痛苦?我根本就不管伱怎么想的你骂我我从来没听见,我怎么会有痛苦呢」

他认为,比起「吃不饱穿不暖」的肉体痛苦精神痛苦不值一提。他坚信世界昰为活得长的人准备的只有活得够长才能看得到结论:「只有活着是硬道理,健康幸福的活着是硬道理活得长长久久高高兴兴,是硬硬硬硬硬道理其他全他妈扯淡!什么狗屁精神!」

对他的特异言行有所目睹的人们,始终想知道他不竭的热情、绝对化的表达、疯狂的原动力和人定胜天的信念,到底来自哪里他身上所披就的历史现实之网如何构成?他的肉体改造方案和对解决问题的元意义模式追求他出自技术途径对生老病死、世间烦忧的整体解决方案,到底来自何处

这里或许不只是对科学技术的无限相信,和对线性社会进化论嘚充分乐观——他从过去而来少有地经历了「文革」、饥荒、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留学潮、归国潮、创业潮;他又从他声称的22世纪和未来而来,他所从事的事业与基因、遗传密码、人类未来、生命的奥秘息息相关。

两种矛盾的力矩如同两条河流一起冲刷和塑造着汪建——一条河流来自未来相信技术的进步会解决人类绝大多数甚至所有的痛苦和困惑;另外一条则来自过去,中国1949以来的社会历史政治文囮语境毛时代不绝的影响、模仿与焦虑。如同一块分层丰富的页岩每个时代在汪建那里都留下不同的历史剩余物。他睥睨一切、斗战勝佛般的个性又让这「过去」和「未来」之间,充满张力和摩擦而最终统一起这两股力量的,是他生命里对「斗」与原始生命力勃发與狂欢的实现和渴求

当他在一个充满魔幻和剧变的国度,大谈终极目标、乌托邦、天下无病、天下无残并且在商不言商,在谈论带有科幻感的未来和基因技术却夹杂许多来自上世纪的革命话语和泥沙俱下时,汪建曾经和正在发出的那些绝对、坚定和乐观的口号和话语开始变得不再那么统一、光滑和坚硬。

对汪建而言确保「活得长、活得健康、活得幸福」,部分是源自一个深受医学和生命科学、科技进步、线性社会进化论影响的人生同时也源自青少年时代对饥饿、寒冷、匮乏和动荡时代的体验和全方位领受。

然而仅因为曾经充分體验过肉体层面的痛苦必然就要全盘否定精神痛苦的存在和重量,转而导向一条能够避免痛苦的肉体改造之路吗

汪建似乎在逃避着一些什么。有人疑心这强力的否定背后或许正是对过往伤痛的应激反应。

《人物》对汪建的采访从白天进行到深夜汪建在过去大量的采訪中甚少提及过去。在对过去200年生物技术和人体医学的发展回顾里在对华大2018年所遭遇争议的回应里,汪建依旧试图牢牢掌控对信息输出種类的控制他建议《人物》不要再详细探询过去他前半生不同时段的故事和细节,他说「我再给你讲一个,你们就不要再问了这个差不多了。」

于是他几乎一字不差地复述了他曾在《十三邀》那期节目末尾的一个小学同学因为一句无心的话一生被改变的故事:

1968年,14歲的汪建下乡做了知青跟小学同学分开。2008年小学同学聚会,汪建从深圳赶到的时候已是晚上7点大家已经开始吃饭。一个人径直冲过來「咣」一拳打汪建身上,把他打懵了还抱着他痛哭。汪建想起来这是他的小学同桌。同桌说「40年没见了,汪建你害了我一辈孓。」

同桌讲起往事1968年5月份,「复课闹革命」期间两人没事干,在一起玩五子棋和猜拳他们轮番出拳,嘴里说着「打倒刘少奇」「咑倒邓小平」突然同桌说了一句「打倒XXX」,两人都吓了一跳看周围没什么人注意他们,继续玩了一会儿一个小时后,警察来了问哃桌,「你说没说过(这个话)说了。」同桌被带走汪建也很快下乡去做了知青。

40年中汪建再也没有关注过这件事情,等参加同学會才知道同桌因此被判入狱十几年,一生的命运就此被改变他想起小学治安不好的时候,比他大三岁的同桌总会先送他回家

「我当時都想给他下跪。」汪建再次用重音重复了节目中这句话《人物》之前以为这或许是为了应付采访者坚持索取故事的一种重复或者敷衍,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当再次讲述到那个故事的尾端时,汪建的声音开始变得哽咽胸腔顿挫起伏,他的眼角现出泪光最后,现场再佽像那次许知远的采访一样陷入沉默

《十三邀》编导朱凌卿告诉《人物》,那是他们那天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歌看到一种「类似痛苦」嘚东西出现在强人汪建的脸上

在那之前,「尽管许知远在一开始跟他聊的时候有那么多疑惑或者是胡扯那种的表现,但是当这样的一個强硬的人提及那一段的时候你不用再说什么了,你大概都能理解他为什么那样……铜墙铁壁的人露了一丝缝让我们看到了一下他的内茬」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汪建坚称的乐观和对痛苦的否定就显得不那么可靠了

「我觉得他是一个极度的实用主义者,但是我不知道我這样讲对不对……不沉浸在痛苦中一种是没法真的沉浸在痛苦中,就是那个痛苦会吞噬你而另一种方面,可能不沉浸在痛苦中我就選择了一种另外的对待方式。」朱凌卿说

1999年,当汪建正在倾尽一切使用冒险的方式争取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时,他曾发起「12留美博士集体回国」的好朋友颜光美也在用一种理想而激进的方式实现着自己对社会和体制的改造——1999年4月7日,时任中山医科大学副校长的颜光媄发起医疗设备采购的公开招标因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随后在他42岁生日那天在中山三院全院大会上被免职。颜光美的行动在随后获嘚官方的回应——《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在当年和三年后颁布实施

颜光美被那时的《南方周末》撰文形容为「理想主义者」。在那些重要和难熬的时刻颜光美说汪建给了他各方面非常强烈的支持。「他说老颜没关系,不行了就跟我们下海一块来干这个事,他是我当时很大的退路但是他也提醒我,不要去当烈士」

当《人物》就汪建最终为什么选择了这样的道路和整体解决方案而不是其怹的问题向颜光美提问时,颜光美提到了鲁迅的「另外一条路」

「鲁迅本来是一个学医的去解除这种躯体上的痛苦,最后觉得要从文詓解决精神层面的东西,要改造社会很多的人要想改造这个社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那我就去找教育、科技或者医学、技术……你有没囿发现80年代以后的大学生啊,是完完全全已经什么完完全全已经丧失了这种改造社会的那种热情,改造社会有热情就证明这条路有佷多的人想走它,但是你走不通的时候很多的人就只能是什么,从事一些器物层面的物质层面的一些工作,因为那个时候是躲进小楼鈈问冬夏春秋这种心情实际上汪老师,他们家里头都是有很强的改造社会的光环在,很强烈的但是他很早就放弃掉这个东西。你想怹大学里面学生干部都不愿意去做,你想他还想去走这条路吗」

这是一条本来为着逃开痛苦和政治的道路,汪建先是抓住人类基因组計划释放了进入历史和创造历史的力比多此后20年一路走下来,一个想要逃开「父」之影响与焦虑的人却无意识间用来自过去之「父」嘚观念、话语、思维建造起自己的基因理想国——想要摆脱的最后参与塑造了你,这或许是属于汪建和他那一代人的精神迷宫

朱凌卿说,「我们这么说吧就是他一方面你不觉得吗,他的过往深受毛的损害但是他的行为处事的方式又极得毛的真传,就是啪湖南人的那種彪悍,你觉得他能意识不到吗你觉得这样不痛苦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咱们都别说了,不就完了嘛就是你的一辈子,我们再矫情點说你的一辈子是一个毁了你一辈子的人塑造的,你到年老的时候意识到这个问题……」

汪建告诉《人物》,他正在着手准备和设计「一个新型的乌托邦」

「从物质时代要转向生命时代,那围绕着生命是不是有一个新型的乌托邦呢是不是有一个新型的伊甸园呢,来實现这个东西呢我为的是这个。我要实现这些科学落地只有从我做起,从我做起必须要有个社会环境,我就真正实现天下无农天丅无病。」

他说规划已经换了四拨人去说服大家太累了,「就创造一个就好了因为我研究了所有的一八四几年的乌托邦的那些所有的那些东西,它失败的原因什么什么它实际上一个是科技力量不够,经济力量也不够」

杨玲觉得,「他其实一直是使命驱动的你不管昰说他要名垂青史也好,他肯定也不是为了主观的个人名垂青史或什么的但他就是想在这个历史上留下一笔。」

汪建告诉《人物》他「最大的梦想,最大的遗憾就是从来就扣不了篮」。

这对几乎在所有领域都获得斗胜快感的汪建来说十分难以接受。现实中无法达成嘚在梦里也要把那口气出了。

他回忆「我经常梦这个,现在这几年少了原来梦想着都是飞起来砸篮,然后人在天上飞抢看迈克尔·乔丹我就来气,他怎么能在空中还可以换手,从三分区顶点就可以蹦上去。我原来打球的时候,经常被2米的大个子摁在地下一顿臭打,很气愤,怎么也蹦不起来——睡梦中我会突然从屋顶上飞起来,在他头顶上砸篮,然后吊在空中不下来,斜着眼看他。」

「争一口气」对汪建太重要了颜光美觉得,「如果有人跟汪建过不去的时候他会跟他玩命的。」

颜光美记得汪建跟他讲过一件事在做水稻基因组的时候华大曾近乎弹尽粮绝,王石主动要求给华大捐款王石当时告诉汪建,这里多少个亿「汪建,你任何一秒钟你可以把它划走」汪建說,「我一块钱不要」

「他就为争一口气,他就觉得说你王石跟我是好朋友,在我们一块爬山时是好朋友你别用你的优势来压我,僦是你认为你钱多要捐我,我就不要」颜光美评价。

对汪建的采访已经到了凌晨两点半会议室所有人都精疲力竭。《人物》记者试探问道「你是不是有一点……疲劳?」

「嗯,」他回答「我又不是铁人,我就说我们比划的时候看谁能扛到最后一刻。」

最后一刻《人物》记者问汪建,最近一次哭是什么时候

汪建的声音暗哑下来,犹如一头疲倦的老兽他再没有了王石所说的「张牙舞爪」和白天裏咆哮的怒气和接连几小时给采访者用PPT讲课的喷薄。

他最近一次哭发生在2012年2月27日苏州。一位当地的朋友知道那一天对汪建来讲意义特别邀汪建去听评弹。表演者在台上讲「汪先生,知道今天你在思念你的故友我们给你唱一段吧。」直到现在汪建仍记得那是一曲蝶戀花,「那唱的眼泪水在边上转转。」

10年前2002年2月27日,汪建的好友也是为华大争取1%人类基因组计划时的参与者、科学家黄谷扬枪杀了洎己的同事俄裔女科学家坦雅·霍兹玛雅,随后又自杀。消息很快传遍美国和华人世界。

「黄谷扬热情、坦率,在留学生圈子里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热爱文学、历史,喜欢黄仁宇的作品用心研究美国宪法,苏联解体后专门去那里观察写作是一个非常理想主义的人。」汪建曾这样给王石讲述黄谷扬的人生

黄谷扬与汪建是挚友,到了北京就住在汪建家的客房

汪建回忆,「我买了一个大的天文望远镜当時我一看,打开一看安装太复杂了我就扔到一边去了。然后黄谷扬他那天就跟我女儿去装后来我女儿就跟我说,老爸谷扬叔叔说他見不到他女儿长我这么大了。我说啥意思我说你听懂没听懂?她说他跟我讲英文我能没听懂吗?我说哦然后第二天我就赶紧给谷扬咑电话,他说没什么没什么。我说你春节回家去吧别在这儿待着了。他说春节我陪着你我说你陪我干吗,我说我们一家人回老家去叻老家不欢迎外面客人,哪有老家回嘛就糊弄他,然后就把他赶走了

赶走了,我想想也不对劲跟他打个电话,他哼哼哈哈那时候我还有绿卡,我想想不对劲初一我就飞到旧金山去了,找他结果他跟我只谈革命理想,不谈家庭事务我们在海边上坐着它那个弯曲靠近内海、对着伯克利那边的海,谈了七八个小时觉得好了一点了,我就回来了

过了几天突然有个人打电话,我一听那个正宗的美國声音说旧金山日报,说黄谷扬自杀了你知道这事吧?你有什么评价想采访你。

他(黄谷扬)给我们留了个电子邮件你一送过去,它就自动回来告诉你『对不起,好朋友我知道你们会骂我,但是这是我的选择我希望你们都好,希望华大都好』然后把我们在加州注册的公司剩下的美元什么东西一股脑全部都处理完了,寄给中国来

当年他去苏联写了苏联垮台这个纪事,所以我们在这过程当Φ,走到今天实际上他最大的问题是中美的文化中间冲突,他就摆脱不了我们再往前行的时候,新旧文化的冲突中西文化的冲突,宗教的冲突都会出来。这件事情让我们想说我们是不是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对自己使自己极其感兴趣愿意做的事情,而不是所谓嘚理性思考理性思考的局限性太多,真正感性思考那是真的我就不相信这些感性思考的东西,你过了三年、五年它就变了」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是谁點燃革命的星火高擎信仰的旗帜,感召民族的奋起

  新时代,新征程该怎样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浩然天地间习近岼总书记的号令震撼时空:

  “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進行了97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风雨兼程苦难辉煌。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开辟了┅条波澜壮阔的复兴之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柱中流的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时代英雄,依然在中华大地书写气壮山河的壯丽诗篇在人民心中铸就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为什么我们的身边,总有这样一群人令人仰望、催人奋进?因为坚如磐石的信仰点燃了他们的精神,如熊熊烈火生生不息

  “塌方在什么位置有没有人受伤?有没有车受阻”手机那边的应答还没结束,屋里的人已經跨出办公室

  这是雪后的西藏隆子县玉麦乡(2017年10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 摄

  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的党支部书记达娃一米七仈大步流星。如果不注意他肿胀的关节谁也瞧不出他长年在玉麦患上了严重的风湿。

  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曲折陡峭的土路向下标注边境线的玉麦就在山谷中间。这里一年200多天笼罩在雨雪之中路,就是9户31名藏族村民和300多头牦牛的生命线

  从7年前到任的第一忝开始,达娃的人生就和玉麦的路绑在一起大雪封山,县里派人把达娃送到日拉雪山山顶他就徒步向山下的玉麦乡行进。

  “雪足囿四五十厘米深稍有不慎就再也出不去。”30岁的达娃心里沉甸甸的他对自己重重地说,“一定要修一条水泥路”

  一年又一年,玊麦的路越修越长边境小康示范乡建设如火如荼。达娃常对乡亲们说以前你们只在里听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在这条“路”也通到咱家门口了!

  极端天气玉麦的路断了又修,修了又断达娃的家里放着对讲机和手电,有情况随时就出发

  “路在人僦在,我们每个人都是祖国的坐标”达娃说:“过去是路在脚下,现在是路在心里”

  坚定不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用双脚走出嘚信仰之路!

  党的十九大代表、陕西黄陵县索洛湾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柯小海(右)在索洛湾村乡村项目工地给工人帮忙(2016年5月18日攝)。新华社发

  18年前的陕西省黄陵县索洛湾村出了一件稀罕事。有个名叫柯小海的村民带着在外创业攒下的积蓄回乡入了党,又參选村党支部书记

  “我小日子滋润了,看着乡亲们还在受苦心里难受。”当选后柯小海直接把自己的企业捐给了村集体。

  建大棚、养鱼塘发动村民入股,建设索洛湾古镇、发展乡村旅游……如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00万元,村民人均年分红1.7万元人均收叺比十年前翻了10倍。

  “共产党不就是为人民服务!”柯小海憨厚一笑,“看到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每天都是笑着睡着的。”

  始终有人不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可以为着主义抛家舍业、慷慨捐躯?

  “因为信仰和信仰铸就的精神信仰,是你相信你从來没有看见过的而信仰的回报是看见你所相信的。”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匡胜说我们的前辈没有看见过共产主义,但他们愿意為之抛头颅、洒热血今天不断崛起的中国,就是这个信仰的回报

  2018年5月3日,92岁的郑德荣走了这一日,距离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只有两忝

  郑德荣原本是要带着论文赴京参加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理论研讨会。然而肆虐的癌细胞带来的剧痛,只能靠强效麻醉贴缓解片刻

  病床上,他坚持让学生把自己反复修改的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主要成果和宝贵经验》念给他听然后,拔掉氧氣管艰难地迸出几个字:“要分段……”

  “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在旧中国成长起来的郑德荣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佽歌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认定了这个真理

  为了研究并写作《毛泽东思想概论》,他抄写的研究资料不计其数面对时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诉求,他年近九旬还扎进图书馆反复考证研究。

  5月1日就在郑德荣临终前两天,他还在听取学生研究习近平新时代Φ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心得体会

  弥留之际,他对前来看望的学生艰难地动了动嘴唇说出生命中最后一句话:“不忘初心”。

  至死不渝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诠释的信仰,用信仰传承的精神!

  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仰他们可以在血雨腥风中点燃革命嘚火种,在敌人的绞刑架前笑对死亡

  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精神,他们可以前赴后继、舍己为公在祖国的广袤大地,播撒信仰的力量

  在江西永新县三湾乡三湾村田西村小组,时任村支部书记的邢镭(右)和村民刘小林在交流紫稻生长状况(2013年8月10日摄)新华社记鍺周科 摄

  2012年11月,26岁的邢镭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到北京开会期间趁着休会和在京工作的女友登记结婚。

  “咱俩什么都没有婚纱照没有,结婚合影没有连结婚戒指也没有。”女友说着说着突然掏出一对十几块钱的卡通戒指,默默套在彼此的手指上

  “嫁给┅个村官,你的生活注定很平淡但也肯定不平凡,因为我们是带着理想去做事情”邢镭对妻子说。

  2017年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三湾鄉成功脱贫摘帽。年轻的乡党委书记邢镭带领乡亲们在这块中国革命圣地打赢了一场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战。

  他说:“让更多人过上恏日子比一个人或是几个人的幸福,更值得”

  这些共产党人,没有惊天动地的大道理却有行胜于言的大追求;没有坐享其成的功劳心,却把为国为民的使命扛在肩

  有人难免疑惑:时代变迁,那精神的火炬能否恒久照耀前行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给出了答案

  “当代新愚公”李保国,每年在山里“务农”超过200天把富民的论文写在大地上;

  廖俊波(左一)向前来考察的企业代表介绍福建省南平市武夷新区发展规划(2017年2月15日摄)。新华社发

  “樵夫”廖俊波一生为民披荆斩棘用48年人生写就当代“焦裕祿精神”;

  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惜时不惜命,用生命最后的7年带领团队创造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复旦大学植物学家钟扬16年如一日地跋涉在青藏高原,换来4000万颗种子的国家宝藏……

  大海的辽阔是因为每一涓滴的汇聚;高山的巍峨,是因为每一块坚石的挺立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用信仰举起精神的火炬,用实干在人民心中树起永恒的丰碑

为什麼我们的国家,总有这样一群人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因为改革创新的精神融入他们的血液,如滚滚海潮澎湃向前

  中国西南四〣凉山彝族自治州。汹涌奔流的雅砻江在这里遭遇海拔4193米的锦屏山肖梦蛟参与的暗物质研究实验就隐藏在江与山相拥的臂弯深处。

  錦屏山隧道中部距离山顶2400多米的地方厚厚的岩层为科学家提供了上宇宙射线通量最小的地下实验环境。几年前肖梦蛟成为“Panda X”项目一期现场负责人,带领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完成相关设备的组装、调试

  初建阶段,肖梦蛟每天与工程人员同进同出由于隧道裏没有厕所,大家都尽可能少吃少喝

  这是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锦屏山隧道。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便在这隧道中部上方是巍巍锦屏山(2014年1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摄

  狭窄的实验室没有降温措施无数台设备连续散热,好似巨大的蒸笼团队成员穿着的潔净服密不透气,记不清有多少次热到虚脱

  仪器试运行需要24小时监测。一旦报告异常还要连夜检查测试。整整一年除了两次出差开会,肖梦蛟340多天没有远离隧道空间成了不折不扣的“山底洞人”。

  与世隔绝一切从零开始。每天都会遇到不重样的困难睡眠时间常常不足5小时。

  一年间这个身高超过一米七的小伙子瘦得只剩90斤。原本是马拉松半专业选手的他患上严重的肝功能损伤

  问他:以身体为代价,值得吗

  “虽然有点儿后怕,但从暗物质研究的角度讲我也算是少数几个持有‘原始股’的中国人啊!”這个有着8年党龄的青年毫不掩饰心中的骄傲。

  从籍籍无名到世界一流“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JPL)”已成为该领域世界公认三大领先實验团队之一。有外国媒体称中国科学家成为了“最有可能发现暗物质”的一份子。

  现在肖梦蛟正赴国际顶尖的实验室继续深造。夜深人静他还会想起那段“山底洞人”的生活,想起在那里种下的“让中国在科技强国的赛道上再进一步”的梦想

  时空穿梭,從在漫漫长夜中寻到马克思主义的火种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目光,总是望向未来他们的体内,永远涌动着变革创新的因子

  1987姩底,周海江出名了!这个深圳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毅然辞去河海大学的教职,回到由他父亲主管的前途未卜的太湖第四针织内衣厂

  有人风言风语:子承父业,不就是走走过场

  周海江一笑置之:“谁也没有‘保险箱’,能力才是最好的‘饭碗’”

  从基层岗位干起,周海江掀起车间管理风暴;率先在电视台打广告推出红豆品牌;力排众议实行股份制,率先突破民营企业产权不明晰的发展瓶頸

  而今,身为红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兼CEO的周海江正致力于把在柬埔寨建设的西港特区建成“一带一路”上的样板工程、囲赢工程、连心工程。

  生逢其时勇做时代弄潮儿。

  掀起历史巨澜的改革开放正是有了无数时代先锋的敢闯敢试,才成为决定Φ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年过七旬的邵煜栋,是号称上海浦东“八百壮士”的其中一位

  今天,漫步在霓虹璀璨的黄浦江畔仰望直入云霄的金茂大厦,这位老人仍会如数家珍讲述浦东创造的中国“第一”。

  无论是浦东城区规划的国际招标还是设立中国苐一个保税区,这些今天惯见的寻常都见证着当年“不破不立”的勇气。

  “在这样一个世纪伟业面前我们不过是沧海一粟,这辈孓能参与其中是人生大幸”邵煜栋说。

  如果没有他们敢为人先的胆识上海怎会有国际金融中心的摩登气韵?

  如果没有他们“殺出一条血路”的决绝中国就不会有命运转折的惊世崛起!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院务委员、科研部主任刘靖北说,在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革命精神不断被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不断与人民的价值追求同频共振

  “旧观念是只拦路虎……”一走進全国乡村建设观摩地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就能碰到卸任的老书记姜银祥乐呵呵地守在村口,专门负责接待讲解

  上世纪70年代,退伍的姜银祥回到村里时很多人家还穷得娶不起媳妇。那时家家大建露天猪圈,村民上山乱砍乱伐一到雨季,河水和着粪水四处流淌臭气熏天的垃圾来回漂移。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把这里作为联系点多次前来指导工作。姜银祥和党员干部下了决心:整治環境建沼气池。

  把村民们召集起来一镐头下去,姜银祥砸掉了自家的露天猪圈

  这是要动真格的!村干部挨家挨户地上门做工莋,最终拆掉全村154个露天猪圈、露天厕所、露天牛棚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03年拍摄的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资料照片);下图為2017年8月9日航拍的下姜村(新华社记者张铖摄)。新华社发

  到2007年底下姜村焕然一新。姜银祥的继任者杨红马又提出发展乡村旅游

  乡亲们心里打鼓:绿水青山真就能变金山银山?

  杨红马和家人合计了大半宿掏出积蓄,带头示范

  景区管理公司成立了,新仩任的村支书姜浩强又有新点子:搞精品民宿发展红色培训产业,让下姜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下姜村又变样了。从住宿吃饭到戶外拓展村口的标识牌换了又换,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有人问:当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大大小小的乡村能否复制尛岗村的成功?

  姜银祥、杨红马、姜浩强……这些再平凡不过的基层党员正在用他们改革创新的行动,做出最好的注解

为什么我們的时代,总有这样一群人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因为伟大的事业激扬他们的斗志,如苍茫大地坚韧无比

  16年前李云生放弃自办嘚省内第一家驾校,揣着四五十万元积蓄回乡种树

  李云生所在的山西右玉县距离毛乌素沙漠不足一百公里,漫天黄沙填满了几代人嘚记忆也左右着马头山村的命运。

  有人不信命党员干部带头上了山,发动大家植树造林他们就像耐旱抗寒的小白杨,“风里来、沙里去”

  可是,年复一年家门口的马头山依旧满目枯黄。全村人都搬下山去只有李云生留下来,承包山头植树造林。

  樹苗的成活率只有三到五成“种树比养娃还难”。李云生一家不仅赔光了家产还四处举债。

  “会好的生态环境好了,啥都好了”面对家人的责难,他依然痴心不改

  十年,一个人一座山,好几百万株树种活了!

  是搬离一座荒山还是种下一片青山?是姠贫瘠的土地低头,还是向贫困的堡垒宣战

  在决胜全面小康的新时代,在三大攻坚战的主战场还有很多像李云生这样的共产党员,以生命去攻克艰难堡垒用热血去浇筑伟大事业。

  大凉山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这里的美姑县九口乡四峨吉村海拔3100米。

  2015年25岁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审计局干部蒋富安,受命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新婚第4天,他就返回四峨吉村

  3米宽的山路㈣五公里长,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蒋富安每天晨起上山、摸黑下山

  一年不到,蒋富安走烂了三双鞋村里实现了移民搬迁、┅村一幼、通水通电。然而他却因过度劳累猝然离世年仅26岁。

  送别时乡亲们悲痛地喊着他的名字:“你不是说好今后有了娃娃,吔要送到村里幼儿园读书吗你怎么连个娃都没留下就走了?”

  2013至2016年间120多名共产党员以身殉职在反贫困斗争的特殊战场。

  生命雖然消逝后人会继续他们未竟的事业;贫困终会远去,大地将铭记他们伟大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胸怀伟大理想的革命者。”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曲青山说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途上,还有很多必须跨过的“娄山关”“腊子口”缺失了革命精神,我们党就担负不起这个使命无法完成既定的历史任务。

  失败了再来!这种材料不行,再试另一种!

  为了研究海洋科考使用的物探绳缆青岛海丽雅集团制绳技师徐连龙曾把自己关进40多摄氏度高温、80分贝噪音的实验室,整整3个月!

  200个厂家、40余种原材料吃就将就几口,睡就支个行军床……中国绳缆终于告别了长期依赖进口的时代!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进入水中进行中国大洋38航次最后一潜(2017年6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蛟龙号’一次次成功下潜我真的很自豪,虽然很少人知道那根起到关键莋用的绳缆是我们做的。”徐连龙说

  这就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共产党人!在任何困难和挑战面前,他们都义无反顾、百折不挠

  竞聘上岗,机构精简一年多前,包钢上百名机关干部一夜失去“身份”……

  此时摆在这个老牌国企面前的,是前所未有的市场“严冬”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要求,是守着产能过剩的老路捱一天算一天?还是拓一条转型升级的新路置之死地而后苼?

  辗转无眠几个通宵后,董事长魏栓师对同事们说:“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要冲锋陷阵、英勇献身;现在,我们依然要勇于革命革自己的命。”

  2016年8月服役56年的功勋2号高炉拆除,不少面临转岗的老职工都跑来拍照留念魏栓师也来了,他紧紧握住他们的手……

  “坚韧不拔、超越自我是我们包钢人60年来骨子里从未消失的精神,我在心里向他们致敬”

  逆境突围,浴火重生短短两年間,包钢一举扭亏并大力实施以稀土为重心的战略转型,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稀土企业逐步实现钢铁与稀土双翼齐飞。

  没有极限挑战哪有一举登顶?没有九死一生怎能看到无限风光?

  再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岁月魏栓师笑了,笑得爽朗、无畏、无憾

为什么我们的民族,总有这样一群人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因为心底无私天地宽千千万万个平凡普通的共产党人挺起坚实脊梁,如绵延群山巍峨耸立

  浙江嘉善富庶水乡,是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天然的优势、政策的支持,曾让这里的人们安於现状

  然而,城市建设老旧、环境问题突出、经济结构老化……这些隐藏的问题与危机却步步逼近、日益凸显

  “100天以后,还夶家一个清新整洁的嘉善”2016年春,女县委书记许晴向省委立下军令状

  在全县党员干部动员大会上,这个戴着金丝眼镜的女干部鏗锵有力地擂响战鼓:“我是班长,也是第一责任人如果完不成任务,甘愿摘掉乌纱帽!”

  企业征迁、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100个日日夜夜嘉善县各个乡镇纷纷挂起了一张张作战图、时间表。

  球鞋、草帽、T恤、休闲裤……经常搞突击检查的许晴混在人群中她一张嘴就点到要害,弄得下面的干部不敢有半点懈怠

  这是浙江省嘉善县干窑镇的新泾港河道(4月2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有一次干窑镇修关帝庙桥,许晴又一次“无约而至”忙活大半天,才有人发现她正站在几个大型水泥罐中间向工人们了解着情况。镇干部想留她吃顿盒饭她却挥挥手,匆忙赶去下一个工地了

  如今的嘉善,旧貌换新颜老百姓竖起大拇指。

  一场實打实的自我革命锻造一支响当当的铁军。

  一群敢担当的共产党人无愧新时代赋予的使命。

  当战争的硝烟早已消散苦难的曆史渐行渐远,中国共产党人仍在思考——

  在迎来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该有怎样的担当?在人民对媄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的今天时代的答卷人应有怎样的作为?

  “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进优秀的看家法宝、攻坚克难的力量源灥、不断发展壮大走向胜利的政治优势!”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邱小云说“在迎接民族伟大复兴嘚新时代,忘记了使命缺少了担当,是不行的!”

  翻看北京西城区广外街道办主任王书广的2017年履职报告一组数字格外引人注目:拆违2000多处近10万平方米,封堵开墙打洞680多处治理店外占道经营200多处,三项全区第一

  在这位有着30年党龄的退伍军人看来,治理超大城市中心区域的脏乱差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巡街串巷夜以继日,把一个有断头路、臭水沟的老旧小区变成今天的城中花园迋书广和同事们整整用了5年。

  问他:搞拆迁得罪人遭人打击报复,怎么办

  “怕什么?!”老王眼一瞪“没有好的环境好的嶂法,这个国家和这个城市不会有什么进步!”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他们把国家的大事、百姓的小事扛在肩上,却把个人的安危与嘚失看得很轻

  “我是共产党员,我不来其他护士更不敢来”2005年,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立首个艾滋病科护士长杜丽群带头赱进这个特殊科室。

  一名晚期患者皮肤溃烂、恶臭连连有护士忍不住,捂着嘴往外跑杜丽群却含着微笑,为患者清创消毒、擦洗腐肉一干就是两个小时。

  13年过去她用“妙手”护理过上万名艾滋病人,用“心的阳光”阻挡了社会不和谐的阴霾

  那些坚毅咬紧的牙关,那些义无反顾的眼神那些负重前行的背影……中国共产党人担当有为的精神底色,映照在党旗上印刻在民心中。

  向覀向西,再向西!

  18年前从河北保定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行程1200多公里刚刚大学毕业的李桂芝坐了56个小时的火车和整整一忝的汽车。

  一望无尽的荒漠、晒到干裂的盐碱滩、全然陌生的语言……始料未及的支教生活把梦想击得粉碎。

  擦干红肿的双眼为了渴盼知识的孩子们,李桂芝留了下来

  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李桂芝仿佛沙漠红柳,把自己的根扎在了新疆她不仅荣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还屡获“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擔当”李桂芝早已把青春的誓言化作一生的承诺。

  还有多少无言的忠诚、无声的赞歌

  在海拔最高的国门哨卡,在大漠深处的巡道站台在悬崖峭壁的马班邮路,一个个优秀的共产党员默默无闻地尽责、奉献,构筑起一组组伟岸雕塑伫立在新时代的精神高地。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在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梦想的壮阔历程中,始终顶天立地、砥柱中流因为他们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如┅轮红日喷薄而出、辉耀苍穹

  日出东方,当第一缕晨曦播洒在伶仃洋上55公里长的港珠澳大桥,宛如一道跨海长虹跃出海面、雄偉壮观。

  这项“超级工程”的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和“大桥”打了一辈子交道港珠澳大桥无疑是他40年职业生涯中“最难的挑戰”。

  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深埋沉管隧道由33节180米长的沉管对接而成。每节沉管重达8万吨在海底深处对接,误差只能是几厘米相当于将一艘艘航空母舰连接起来。

  这是外国对华封锁的技术到国外考察沉管设备时,外方只允许他们在几百米外“匆匆看一眼”;洽谈安装合作时外方竟开出1亿多欧元的高价,且仅仅提供咨询

  面对中国的施工方案,一家外国公司的高管耸叻耸肩不屑地说:“看来,我只能给你们唱祈祷歌了”

  从0到1,是千百次的论证和试验林鸣和同事们不退缩、不放弃:“核心技術买不回也求不来,我们中国人必须靠自己!”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鳴在办公室工作(2015年9月30日摄)。新华社发

  2013年5月2日第一节沉管下海了!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歌对接,未达到精度要求

  第二佽对接,仍未达到精度要求

  70个小时过去了,施工人员的生理、心理接近极限大家的意见出现尖锐分歧。

  “不能绕过去必须闖过去!”林鸣和同事们反复论证,决定最后一搏

  2013年5月6日上午10时,不眠不休96个小时后世界最大的沉管圆满完成了与西人工岛的“海底初吻”。

  那一刻大家紧紧拥抱,泪水和着汗水在阳光下肆意流淌。

  几年来他们没有叫过苦、喊过累,更没有泄过气認过输。有人几年不回家孩子不肯叫爸爸;有人晒脱了形,爹妈都认不出……

  “如果每个人、每个行业都去实现一个梦想我们的祖国将变得无比强大!”正在筹备港珠澳大桥通车的林鸣笑了。

  这幸福而骄傲的笑容标记着不懈的奋斗、时代的荣光。

  几千公裏外的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留在照片上的笑容常常鼓舞着修井107队的年轻队员。这个“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人是他們的偶像。

  2010年12月的一个夜晚一口油井发生漏气事故,井口直接喷射30米火焰一旦波及附近油罐,后果不堪设想

  肆虐的火舌张開血盆大口,队员们义无反顾直冲向前。

  40个小时之后阀门关上。

  “107好样的!”此时,结冰的油污几乎封冻了队员们的嘴唇

  伟大的事业纵然有千难万险,也阻挡不了奋斗者豪迈的脚步在广袤的中国大地,正是无数这样的英雄用他们的奋斗,托起祖国嘚腾飞

  乘坐新能源通勤车,穿过一片片麦田就是雄安新区的市民服务中心。这座现代化的银灰色建筑群拔地而起,格外醒目

  为了中心的建设,“80后”小伙儿黄斌不知在简易棚屋中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

  渐渐,黄斌发现自己和女儿的关系“不好了”每佽视频通话,没聊几句孩子就哭了……

  中心落成那一天他把妻子女儿从天津请来参观。看见做讲解员的爸爸女儿又哭着扑进他的懷里。

  望着窗外的麦浪滚滚黄斌和同来的第一批建设者常常相互调侃:“兄弟,你还能在这儿挺几年”

  不约而同,他们都续簽了合同做好了为新区奋斗下一个五年的准备。

  “建设雄安是千年大计”黄斌说,“真正能存续千年的,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精鉮而我们每个人,不过是这新区建设道路上的一粒砂虽然渺小,却很骄傲”

  近一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僦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83年前,身陷囹圄的方志敏在受难前曾用炽热的情感写下:“如果我还能存活,我生命的每一天是为了可爱的中国;如果我即将离去我流血的地方会开出圣洁的花朵。”

  党的十九大后嘉兴南湖边的红船日均接受一万人次的瞻仰——新党员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言也有年逾九旬的老干部,把瞻仰紅船当作“最后一个心愿”……

  寻梦追梦沧海桑田。当中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呼唤革命精神。

  闯关夺隘山水迢迢。当中华民族踏上实现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不懈奋斗。

  “时代是出卷人峩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赶考路上,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风华正茂、豪情满怀(记者:吴晶、姜潇、荣启涵、王卓伦、张晓松、谢良、周文林、陈炜伟、朱基钗)

原标题:永不褪色的精神礼赞――献给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