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问题奥数应用应用问题

  2016上海小升初择校尘埃落定,今年的小升初家长们总算可以歇一口气了,但是对于小四的家长来说,2017上海小升初择校备考应该开始了,所以下文关于小学数学总复习百分数应用题归类讲解及试题训练的2017上海小升初备战复习资料,赶紧为孩子收藏吧。

【小学数学总复习归类讲解】

教育个性化教学教案 PAGE \* MERGEFORMAT13 分数百分数奥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 分析题目确定单位“1” 准确找到量所对应的率,利用量÷对应率=单位“1”解题 抓住不变量,统一单位“1” 知识点拨: 一、知识点概述 分数应用题是研究数量之间份数关系的典型应用题,一方面它是在整数应用题上的延续和深化,另一方面,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解题规律.在解这类问题时,分析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准确找出“量”与“率”之间的对应是解题的关键. 关键:分数应用题经常要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我们往往把其中的一个量看作是标准量.也称为:单位“1”,进行对比分析。在几个量中,关键也是要找准单位“1”和对应的百分率,以及对应量三者的关系 例如:(1)a是b的几分之几,就把数b看作单位“1”. (2)甲比乙多,乙比甲少几分之几? 方法一:可设乙为单位“”,则甲为,因此乙比甲少. 方法二:可设乙为份,则甲为份,因此乙比甲少. 二、怎样找准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 (一)、部分数和总数 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和总数作比较关系时,部分数通常作为比较量,而总数则作为标准量,那么总数就是单位“1”。 例如: 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几分之几?——世界人口是总数,我国人口是部分数,世界人口就是单位“1”。 解答题关键:只要找准总数和部分数,确定单位“1”就很容易了。 (二)、两种数量比较 分数应用题中,两种数量相比的关键句非常多。有的是“比”字句,有的则没有“比”字,而是带有指向性特征的“占”、“是”、“相当于”。在含有“比”字的关键句中,比后面的那个数量通常就作为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 例如:六(2)班男生比女生多——就是以女生人数为标准(单位“1”), 解题关键:在另外一种没有比字的两种量相比的时候,我们通常找到分率,看“占”谁的,“相当于”谁的,“是”谁的几分之几。这个“占”,“相当于”,“是”后面的数量——谁就是单位“!”。 (三)、原数量与现数量 有的关键句中不是很明显地带有一些指向性特征的词语,也不是部分数和总数的关系。这类分数应用题的单位“1”比较难找。需要将题目文字完善成我们熟悉的类似带“比”的文字,然后在分析。 例如: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 完善后: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 “水结成冰后体积比原来增加了” →原来的水是单位“1”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比原来减少了” →原来的冰是单位“1” 解题关键:要结合语文知识将题目简化的文字丰富后在分析 例题精讲 (小数报数学竞赛初赛)甲、乙两人星期天一起上街买东西,两人身上所带的钱共计是元.在人民市场,甲买一双运动鞋花去了所带钱的,乙买一件衬衫花去了人民币元.这样两人身上所剩的钱正好一样多.问甲、乙两人原先各带了多少钱? 方法一:把甲所带的钱视为单位“”,由题意,乙花去元后所剩的钱与甲所带钱的一样多,那么元钱正好是甲所带钱的,那么甲原来带了(元),乙原来带了(元). 方法二: 设甲所带的钱数为份,则甲和乙都还剩份,所以每份是(元),则甲原来带了(元),乙原来带了(元). 一实验五年级共有学生152人,选出男同学的和5名女同学参加科技小组,剩下的男、女人数正好相等。五年级男、女同学各有多少人? 五年级有学生人,选出男生的和名女生参加团体操,这时剩下的男生和女生人数一样多,问:五年级女生有多少人? 甲、乙两个书架共有本书,从甲书架借出,从乙书架借出以后,甲书架是乙书架的倍还多本,问乙书架原有多少本书? 甲 甲 甲 乙 乙 乙 乙 共 本 甲 乙 甲 乙 150本 还剩下~ 甲的 比乙的 多 本 甲 乙 甲 乙 150本 甲 乙 甲 乙 150本 甲的 比乙多 本 同时扩大两倍 这个题目的难点就在于甲乙的数目同时发生了变化,变化之后的关系是两倍还多本,也就是说:甲的比乙的的两倍还多本,如果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转化这个条件,这道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从上图中不难看出,“甲的比乙的的两倍还多本”其实也就是“甲的比乙的多本”,如果同时扩大两倍,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甲的比乙多本”,结合“甲乙的和为本”这个条件,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一个简单的和倍问题了。 ,,(本),, (本)…………甲的书本数目 (本)………………………………乙的书本数目 方法二:设甲原有x本书,,解得,则乙为500本。 五年级上学期男、女生共有人,这一学期男生增加,女生增加,共增加了人.这一学年六年级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方法一:此题我们用假设法来解答.假设这一学期五年级男、女生人数都增加,那么增加的人数应为(人),这与实际增加的人相差(人).相差人的原因是把女生增加的看成计算了,即少算了原女生人数的,也就是说这人正好相当于上学期女生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分数问题奥数应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