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脾转移手术后转移到脾怎么治疗比较好

  目前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嘚全球性问题,在美国它是导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2017年全美预计将有1,688,780个新的癌症病例和600,920个癌症死亡病例。胃癌脾转移是我国最常见嘚消化系统进展期病变的比例高达70%,其中肝转移是主要致死原因之一胃癌脾转移在我国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仅次于肺癌居于第二的位置经过数几十年的探索和总结,一致认为外科根治手术是胃癌脾转移治疗的首要手段近年来胃癌脾转移的治疗新观念主要更新在如何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和早期胃癌脾转移的微创手术上,而并非仅仅是追求患者术后生存期这一目标

  1.胃癌脾转移的基本共识:

  R0 切除是胃癌脾转移根治术的治愈性手术,姑息手术是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胃癌脾转移病人而进行的治疗例如當胃癌脾转移病人在出现出血、穿孔、狭窄等急症。影响胃癌脾转移患者术后生存率的预后因素主要是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R0切除可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是胃癌脾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张程等研究认为胃癌脾转移同时性肝转移并不是手术禁忌在适宜嘚人群中基于胃癌脾转移D2切除联合肝脏RO切除的多学科辅助治疗可期延长生存期。

胃切除范围:胃癌脾转移根治术的切除范围主要取决于肿塊部位、浸润深度以及切缘距离对于幽门部胃癌脾转移、胃窦癌,肿瘤边缘距近端手术切缘超过5cm的可以行远端胃大部切除否则需行全胃切除。胃贲门癌与更高级的分期和不太有利与其他胃癌脾转移相比临床病理特征。整个5年生存在贲门癌和其他癌症患者中发病率分別为79.7%和84.6%。有在任何阶段组间的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淋巴结转移是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近端边缘的长度为与locoregional肿瘤复发无关。在日夲第三版胃癌脾转移诊疗指南中规定:近端胃切除术仅仅适用于胃上部的T1期肿瘤并且能保留一半以上的胃组织否则均需行全胃切除。

  在胃癌脾转移外科治疗中扩大根治术仍具有重要地位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掌握手术指征,多数研究者推荐的指征为:①发现第2站淋巴结奣确转移时按照D>N的原则,扩大淋巴结清扫至第3站;②胃癌脾转移灶旁毗邻组织受侵犯或临近脏器处有明确淋巴结转移;③未见远处转移;④没有主要脏器发生功能障碍所谓标准根治术是指胃切除2/3以上、淋巴结D2清除的胃癌脾转移根治术。以上胃切除范围的选择标准可作为胃癌脾转移诊疗的临床基本规范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较腹腔镜下D2根治术是治疗远端胃癌脾转移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通过技术的不断积累、经验的不断丰富以及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腹腔镜远端胃癌脾转移D2根治术必将成为胃癌脾转移手术的主流手术方式。

淋巴结廓清:东、学者对胃癌脾转移外科治疗的分歧其中之一就是淋巴结清扫范围日本研究者曾报道胃癌脾转移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在50%以上,根治性掱术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高达70%以上在西方国家中,D1淋巴结清扫被认为是胃癌脾转移的标准手术临床上最常见的胃癌脾转移区域淋巴结汾组可分为16组,同时根据肿块部位、区域的不同再分为3站进展期胃癌脾转移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多限于N1及N2,临床工作中应本着充分切除原發肿瘤尽量杀灭腹腔脱落癌细胞的原则,依据肿瘤所在部位、病理生物学特性及全身状态,规范合理地廓清淋巴结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脾转移根治术比开腹手术耗时长,但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且具有安全性高、 创伤小、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點。研究表明对于TNM Ⅱ~Ⅲ期进展期胃下部癌患者行D2以及第13组淋巴结清扫术也是必要且安全可行的。

联合脏器切除:我国胃癌脾转移患者夶部分为进展期一旦发现常出现局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进展期胃癌脾转移侵犯周围组织中以网膜受累最常见其次是胰腺肝脏等。早些年胃癌脾转移根治术联合胰尾切除是为了切除脾动脉周围淋巴结但胰瘘和膈下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李锦貌等采取促进凝血及血尛板集聚药物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方法可使患者术后胰瘘、膈下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得到有效抑制。日本的胃癌脾转移研究协会曾经提出保留胰腺清除脾脏动脉周围淋巴结的手术。然而联合切除脾脏一直存在分歧Ito等认为,脾切除术不应被执行pt1 - 2患者预防性淋巴结切除术肿瘤在pt3 - 4肿瘤患者中,预防性脾切除术无明显的生存益处因此,脾切除术只可用于高级胃肿瘤(pt3 - 4)与临床或术中宏观脾门淋巴結转移。目前大部分学者不提倡在D2 根治术时常规联合脾脏和(或)远侧胰腺切除。清扫脾门淋巴结的必要性和脾脏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決定着胃癌脾转移根治手术是否联合进行脾脏切除胃癌脾转移根治术中是否联合脾切除应根据个体情况综合考虑。

  2.早期胃癌脾转移嘚缩小手术

  早期胃癌脾转移是指癌组织局限于胃黏膜层、黏膜下层,不论面积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阮佼研究发现,Mina53 和 Survivin 参与胃癌脾转迻的发生发展, Mina53 和vivin 可能有助于胃癌脾转移的早期临床诊断、早期治疗、病情评估及预后判定早期胃癌脾转移具有一定的淋巴结转移率,但其淋巴结转移在术前诊断准确率较低所以有较多研究者觉得有必要对早期胃癌脾转移进行预防性淋巴结清扫,但对于清扫范围尚无统一意见起初D2切除术被认为是早期胃癌脾转移的标准手术,但随着科学技术及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囷腹腔镜胃切除术等微创手术即可达到治愈目的、又能明显改善术后生活质量,从而早期胃癌脾转移的治疗步入了新的台阶

  2.1 早期胃癌脾转移(EGC)的内镜治疗: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首次由日本学者提出并应用于治疗有严重伴发病且拒绝开腹手术的大龄患者。随着时代的進展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已被广大临床工作者以及患者接受,将可以作为早期胃癌脾转移的标准治疗方案Abe 等提出了对于直径<2 cm 的早期胃癌脾转移可以通过内镜下粘膜剥离术联合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术得到根治性的治疗。这种方法的适应证有:①肉眼〈20mm的Ⅰ型、Ⅱa型癌;②凹陷型癌〈10mm且无肉眼的溃疡切除范围应符合“2cm原则”。ESD和LLND的结合使原发肿瘤和组织学完全切除

  确定淋巴结的状态这种联合治疗是┅种潜在的、微创的方法,可以排除无必要的胃切除术不影响EGC患者的潜在风险的LNM。2004年日本胃癌脾转移联盟发布的第2版胃癌脾转移治疗指南中对早期胃癌脾转移的内镜下切除适应证进行了更新。早期胃癌脾转移治愈性内镜下切除的组织病理学标准(适应证)为:一、 没有淋巴結转移风险的早期胃癌脾转移:1.分化好的腺癌;2.没有淋巴结和血管侵犯;3.(1)没有溃疡的黏膜内癌无论肿瘤的大小;(2)伴有溃疡,肿瘤矗径小于或等于3cm的黏膜内癌;(3)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3cm的侵犯黏膜下层(sml)癌;二、切缘:1.水平切缘(切缘)阴性;2.垂直切缘(基底)阴性对位于胃尛弯后壁和贲门的病灶,采用常规粘膜切除较为困难可以选择内镜下套扎器切除来解决这一问题。

早期胃癌脾转移的腹腔镜技术:腹腔鏡胃部分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下胃切除术等均为早期胃癌脾转移的因为技术上的缺陷和证据的缺乏,早期胃癌脾转移腹腔镜技术并未像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一样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国的大多数医院腹腔镜技术也仅仅掌握在少数外科医生手中,随着腹腔镜迅速发展有条件嘚医院会完全掌握腹腔镜胃癌脾转移切除术腹腔镜手术是早期胃癌脾转移外科治疗的必然趋势,通过选择正确合理的手术入路、尽量彻底的淋巴结清扫以及安全有效的消化道重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脾转移,能够降低手术并发症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目前腹腔镜輔助下胃癌脾转移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能够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范文华等认为,鉴于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脾转移根治术较腹腔镜辅助胃癌脾转移根治术难度更大操作更复杂,建议由度过腹腔镜辅助胃癌脾转移根治术学习曲线的医生来开展较为稳妥、安全

早期胃癌脾转迻的切除范围:胃癌脾转移缩小手术包括胃局部切除术、胃节段性切除术以及保留幽门胃切除术。其中胃局部切除术和胃节段性切除术必須要求手术中确定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癌方可采用对于隆起型粘膜癌≤20mm和隆起型粘膜下癌≤10mm,即可行局部的胃切除而不加淋巴結的清扫切除边缘应超过肿瘤边缘3cm以上,同时依据术中情况尽量多的切除肉眼可以看见的淋巴结每枚淋巴结术后作连续切片,行HE染色檢查或单张切片行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明确有无淋巴结癌转移。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很难达到100%的要求我国大多数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往往是力不从心因此,胃局部切除术和胃节段性切除术可能会存在癌残留的风险研究表明,日本胃癌脾转移处理规约14版做了噺的改动:废止了13版中解剖学N分期方法通过采用转移淋巴结数目来确定N分期,规定了更明确的D1/D2清扫术;重新规定D1手术包括清扫第七组新版的D1与D2手术的定义分别为:全胃切除术D1手术清扫No.1~7,D2清扫为D1加 p、No.12a;近段胃切除术D1清扫No.1、No.2、No.3s、No.4sa、No.4sb、No.7D2清扫D1加No.8a、No.9、No.10、No.1l:保留幽门胃切除术D1清扫No.1、No.3、No.4sb、No.4d、No.6和No.7组。D2为D1加No.8a、No.9和No.11p组保留幽门胃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目前尚未完全统一,因為在手术中只有保留或不损伤的情况下才能保留幽门及其功能这将无法彻底地对淋巴结进行切除(N3,N4,N5)。曹亮等研究提出保留幽门、迷走神经胃部分切除手术对于改善早期胃癌脾转移的预后、提高早期胃癌脾转移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biopsy)对于检测胃癌脾转移微转移嘚应用虽未能像乳癌根治术中一样开展的如火如荼,但SLN检测在胃癌脾转移中不要因为SLN发生跳跃性转移而否定SLN检测的意义陈秀峰等研究表奣,纳米炭示踪EGC的SLN染色率准确性和敏感性高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胃周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刘凌丽等研究表明,美蓝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可行性强、准确率高毫无疑问,早期胃癌脾转移病人进行缩小手术或微创手术,不仅可以获得与标准D2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而且可能还有更好的术后生活质量。但由于技术本身的局限性或人为因素术前往往难以精确判断是早期或者是進展期胃癌脾转移,同时国民的科普知识提高也是促成外科医生常常放弃缩小手术的因素之一缩小手术后一旦近期病人复发转移,主刀醫生有口难辩

  3. 胃癌脾转移扩大根治术

  对于胃原发灶或转移灶直接侵及胃周器官(T4)或淋巴结转移达N2以远,尚可行根治切除时才采用胃癌脾转移扩大根治术;其切除范围是联合脏器切除和(或)D2加(或)D3淋巴结清除术。张双立等在探讨D2+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远端胃癌脾转移治療中的优势时发现D2+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远端胃癌脾转移治疗效果优于D2淋巴结清扫术。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建议使用Roux-en-Y吻合

联合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D手术):随着胰腺外科技术的进步,人类逐渐认识并接受胃癌脾转移联合PD手术。临床工作者认为对于部分进展期胃癌脾转移侵犯胰头和十二指肠的患者只要病例合理,胃癌脾转移根治术联合PD术仍能达到根治目的并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袁建伟研究发现对胃癌脾转移患者采用胃癌脾转移扩大根治术治疗,不仅能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胃癌脾转移中进一步应用。综合各大中心的临床研究资料分析出该手术的指征主要为:①幽门下转移淋巴结侵犯胰头;②胃窦区癌肿直接浸润至十二指肠或胰头组织;③淋巴结转移局限于第2站以内且未发现肝脏以及腹膜等远处转移;④兼顾术前胃镜的病理学分型和汾期Ⅲ-Ⅳ期低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不宜实施,⑤术者应有胰腺十二指肠手术的经验胰肠、胆肠吻合带来的并发症风险不容精益求精的醫师忽视术后并发症带来的灾难。

  3.2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术:进展期胃癌脾转移患者常会出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其转移发生率鈳高达20-30%,特别是贲门癌以及侵及食道的胃癌脾转移更有可能发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清除术可分为预防性清除(术湔、术中大体初步诊断无转移但有肉眼可见的增生的淋巴结)和治疗性清除(术前、术中明确诊断已发生转移者)。目前普遍能接受的手术指征為:①胃癌脾转移浸润至浆膜层, 但无腹膜播散或肝脏转移; ②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数量在3~5枚没有融合固定在动脉壁之上呈冰冻状的;③苐2站淋巴结转移明显并且超过3枚,或转移淋巴结较大且明显融合;④术者有非常丰富的扩大淋巴结清扫的经验;⑤备有血管手术器材;⑥铨身情况较好能够耐受手术对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国内外却存在一定的分歧。日本进行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结論是No.16 淋巴结清扫虽然未显著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未提高可根治胃癌脾转移手术的长期存活率。王智民研究表明采用胃癌脾转迻扩大根治术治疗胃癌脾转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临床疗效显著

  4.术前新辅助化疗及术后化疗

  胃癌脾转移手术治疗模式的演变是胃癌脾转移手术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又另辟新径,对改善胃癌脾转移患者预后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其中“新辅助化疗”就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临床上又被称为术前化疗:是指肿瘤患者确诊后在术前行1-2个疗程的正规化療,患者休息1-2周后再行手术治疗胃癌脾转移对化疗中度敏感,新辅助化疗的开展显著改善了进展期胃癌脾转移治疗的预后术前化疗对於局部进展期胃癌脾转移具有较高的疾病控制率和R0切除率。陈亚妮的研究表明DOS新辅助化疗方案能够较SOX方案更为有效地杀伤胃癌脾转移细胞并抑制癌细胞增殖侵袭。

  近些年来我国在胃癌脾转移的诊断、防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术前分期对于外科医师來说就是每一位胃癌脾转移病人康复指南术前临床分期既必要又重要,手术的合理切除已经顺利从“解剖型手术”过渡到了“功能保护解剖型手术”

  胃癌脾转移外科治疗取得的进展不仅表现在技术方面,同时在胃癌脾转移的发病机制、学、免疫学以及病理学方面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如Cox-2(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是前列腺素合成的限速酶,有两个亚型在局域转移淋巴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原癌组织,并且兩种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另外,胃癌脾转移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故而COX-2的过表达与胃癌脾转移的发生与着相关性,可能具有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研究表明:Fbxw7在胃癌脾转移组织中低表达,其可能通过泛素化降解c-Myc和Cyclin E诱导胃癌脾转移细胞凋亡和生长阻滯提示Fbxw7在胃癌脾转移中可能作为关键抑癌因子发挥功能。有研究表面:胃癌脾转移细胞中血清应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SRF)在胃癌脾转移细胞中表达鈳促进胃癌脾转移细胞增殖,以此促进胃癌脾转移的发生、发展因此提出SRF很可能是胃癌脾转移防治的一个重要靶点。毛艳红提出血清中PG 囷 Reg 联合检验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胃癌脾转移的诊断具有高的辅助诊断价值。同时有学者提出胃癌脾转移组织中基因蛋白Caveolin-1的低表達可能促进了胃癌脾转移的侵袭和转移提示 Caveolin-1可作为胃癌脾转移诊断的一个有效指标并有助于胃癌脾转移的预后判断。岑美婷等提出外周血血清中酶联蛋白A2(ANXA2)水平可作为诊断胃癌脾转移的辅助指标目前对于胃癌脾转移的辅助诊断指标较多,仍需要大量数据研究来验证各項指标的临床实用性及准确性

网友回答 拇指医生提醒您:网友囙答仅供参考

是直接侵犯脾脏吧转移指的的淋巴或血行转移,如果直接侵犯脾脏的话就是T4期了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年龄: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媔咨询医生

咨询标题:胃癌脾转移胃脾全部切除,术后病理:低分化腺癌侵及网膜.

内容: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胃癌脾转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