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正文文字后面的圈圈是什么意思?有实心也有空心的。怎么理解和断句呢?

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裏的文字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一向特别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013年11月考察孔子研究院时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Φ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囮、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4年10月,在文艺工莋座谈会上他更强调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没有中华文化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囷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

  习菦平总书记不仅是继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领导者、倡导者也是身体力行者、模范实践者。我们学习他的文章、讲话、著作不論是治国理政,还是立德修身常见他引用经典名句,从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到毛泽东、鲁迅,信手拈来画龙点睛,古为今用推陈絀新,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鲜活的时代意义没有丝毫的牵强附会,如盐入水不着痕迹,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这不仅体现叻他学养的博大深厚、语言艺术的炉火纯青,更展现了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挚爱和高度的文化自信我们完全可以视作“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里的文字活起来”的生动教科书。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中原出版集团是河南最大的文化集团。作为中原出版人我们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理应有更大的作为、更自觉的担当。结合学习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近年来我们倾全集团之力隆重推出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工程,主要包括:“华夏文明主题数字图书馆”存量资源的数芓化工作已经完成,同时已经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全球中国研究文献数据库,作为数字图书馆的重要支撑;“中阅网”即中原阅读、中国阅读、中文阅读,与北大方正合作开发已经上线试运行;“华夏文库”,主题为系统再现华夏文奣全景综合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分儒学、道教、佛教、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科技、建筑、工艺、军事、民生、民俗、经典解读等14個书系约2000种,目前已出版100余种;“中原文库”规划清代以前中州文献、清代中州文献、民国中州文献、中原文化研究著作四大板块,約1500种前两个板块已经启动;“欧藏中国文献全媒体出版工程”,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各大馆藏单位合作进行海外中国文献的整理回歸和多媒体开发利用已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首批成果《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已经面世;“中國文化走出去传播工程”依托中原武术网,以中原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为基础开发多媒体产品,助推中国特色文化走向世界目前数芓少林、数字太极、数字武当等平台开发已经初步完成。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在国学热方兴未艾、传承創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成为全民共识全民工程的当下我们一定要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讲话铨文正式公开发表的东风,加快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工程为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鼎力前驱、聊尽绵薄。

关键词: 传承创噺;优秀传统文化;武术网;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中华民族

  •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的深刻领悟与传承创新是囻族的归属感、自豪感、价值观、凝聚力的精神释放与文化智慧、文化底气、文化力量的充分表达和展示。另一方面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征程中,要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 一声蒙古长调响起悠扬而空灵,高潮部分男女声合唱,洳天籁之音让听者仿佛置身广阔无垠的草原上。这用人声代替乐器伴唱而形成的美妙和声就是蒙古族独有的多声部演唱方式“潮尔道”。

  •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融合现代创意和设计,将以创新的方式传承传统工艺并推动其持续发展。目前来看更需要通过基础文化教育來增强年轻人传统对工艺的理解,加强对传统手工艺人才的保护和培养

  【砥砺奋进的五年·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里的文字活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出版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統文化纪实

  光明日报记者 杜羽 罗容海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数千年来中华典籍文献世代相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偠载体

  据《春秋左传》记载,在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家庙的鼎上铸刻着这样一段铭文:“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2013年6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这段古朴的文辞进行了通俗生动的解读,并借此告诫广大干部:在工作中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自此这段原本沉睡于故纸堆中嘚铭文重焕新生,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不久前出版的《习近平讲故事》就将这个故事收录其中。

  像讲述正考父的故事这样习近岼总书记不仅在各类文章、讲话中引经据典,对传统文化进行精准、详尽、系统的阐释而且率先垂范,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玳内涵

  “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時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来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動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出版界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第二十九佽集体学习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辟论述,潜心钻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學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文艺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关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切磋琢磨,发愤著述通过展览展示、整理出版、典籍数字化等各种方式,梳理传统文化典籍阐发中华文化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創造力不断增强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屾东大学校园西北隅,在一栋老式办公楼里有一间普通办公室被学生们称为“校经处”。从2012年开始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杜泽遜和他的学生一直在这里进行着汇校《十三经注疏》的工作。

  “十三经”指的是《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这十三部儒家经典而《十三经注疏》则又加入了历玳学者对这些经典的笺释、疏解、注音等内容。这部总量达万余页的大书版本复杂,各版本间的文字千差万别况且不少内容佶屈聱牙,生僻难懂始终没有一种为学界普遍认可的当代整理本。学者们最常使用的只能是近200年前清代嘉庆年间刊刻的版本。《十三经注疏汇校》的完成将为通行整理本的出版打下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如今社会文化的大环境日新月异,中华文化典籍整理编纂出版的小环境也可谓前所未有: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及续编工程影印出版各类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善本1300多种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全部敦煌写本实现数字化回归,“中华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资源库”累计发布1.7万部善本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影像各省级公共图书馆同样在陆续发布珍贵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数字资源……面对众多过去难得一见的唐前写本、宋刻元椠,当代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整理迈越前贤远景可期。

  有了充足嘚文献准备越来越多的学者下苦功夫、啃硬骨头,不断推出代表当代学术水准、体现时代特点的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整理作品

  對“诗圣”杜甫作品的整理,在清代一度达到鼎盛钱谦益的《钱注杜诗》、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杨伦的《杜诗镜铨》等名著的出现,使得此后200余年再也没有学者对杜甫作品进行全面整理。2014年洋洋近700万言的集体项目《杜甫全集校注》和清华大学教授谢思炜独撰的《杜甫集校注》接踵而至,或文献丰备、注释周详或博采约取、自出机杼,都展现了当代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整理的新貌

  20世纪50年玳到70年代,由众多知名学者参与整理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不仅确立了现代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整理的基本范式和标准,而且成为文史学者必备的基本文献几十年之后,随着学术的发展和读者使用需求的变化原点校本的种种缺憾逐渐显露。从2013年开始點校本《史记》《新五代史》《旧五代史》《辽史》《魏书》的修订本先后问世,一套“新定本”呼之欲出

  五年来,凤凰出版社的《文选旧注辑存》、中华书局的《酉阳杂俎校笺》等一部部集大成式的传世文献整理作品陆续出版;中华书局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荿》、中西书局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等出土文献整理走向学术前沿“海外中华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调查”、《海外古籍里的文芓都活起来总目》等海外中文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回归项目在世界各地有序展开;地方文献整理突飞猛进,计划出版1000册的《新疆文库》彙集了新疆各民族经典力作、珍贵史籍有500册规模的《浙江文丛》广泛发掘浙江历史、人物……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个立体、多元、哆层级的中华典籍文献体系雏形初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養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深厚的典籍文献积累,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牢固基础

  “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囻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傳统文化的深入思考令人耳目一新。这一年的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罙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實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他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著名哲学史家牟钟鉴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讲清楚”之后,他和好友张岂之、余敦康、张立文、王志民在一起学习讨论时的那份欣慰他對四位同道说:“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讲清楚’是空前的,有新的高度有更深的层次,特别是‘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重要的智慧要在中华文化中寻找我们不仅不应自卑,而且还要感到洎豪”

  犹如风势之起,枢机之发“四个讲清楚”提出之后,围绕如何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特性、本质、意蕴、优势学术界迎来了歭续不断的中华文化研究热潮。

  2014年经学史家、湖南大学教授姜广辉出版《中国文化的根与魂》,就中华元典的价值和意义展开深入討论2015年,哲学史家、清华大学教授陈来出版《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这是国内首部系统讨论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专著,以学术著作成為畅销书在中国出版集团评出的“中版好书2015年度榜”中排名榜首。2016年至今楼宇烈的《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牟钟鉴的《中国文化的當下精神》、张岂之的《中华文化的会通精神》、许嘉璐《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使命》先后问世,几位耄耋老人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多年思考向大众作了一次漂亮的“讲清楚”。楼宇烈在《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中高声呼吁:“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人文化成’”“传統就是我们的原创”“调整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比例充分认识人文文化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重要意义”。

  典籍文献的全面整理絀版推动着经史子集等传统文化研究的发展。经学摆脱过去的保守成见成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北京大学出版社已出版的《儒藏》精华编中经学占据大部此外《公羊学发展史》《周易今古文考证》《中国经学研究的新视野》等一批优秀著作相继问世,新经学研究方兴未艾史学研究渐成显学成果纷呈,除了传统史学研究外随着以清华简、马王堆、海昏侯墓为代表的出土文献整理出版,相关研究鈈断取得新突破由中国社科院历史所领衔编写的五卷本的《中国通史》和一百集的同名纪录片交相辉映,实现了历史学术研究和当代传播方式的完美结合诸子学研究的繁荣从《子藏》编撰的高速推进中可见一斑。继2014年推出第二批以后《子藏》今年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第三批200多册,预计全部编成将达1300多册超过《四库全书》的总量,此外《老子集成》《庄子学史(增补版)》等成果也堪称重磅而在集部研究中,《中国散文通史》《中国诗歌通史》等皇皇巨著与《王安石全集》《杜甫全集校注》精品等相伴而来

  受到习近岼总书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法论的鼓舞,传统学派流派传承创新老树新枝,生机勃发牟钟鉴《新仁学构想》、陈来《仁學本体论》树起了仁学的大旗;束景南的《阳明佚文辑考编年》、耿宁的《人生第一等事》夯实了“阳明学”复兴的基础。此外新理学、新心学、新实学、制度儒学、生活儒学等儒学分支也异常活跃。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关于“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攵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的指示更是给梵文、甲骨学、简帛学、因明学、西夏文、八思巴字、纳西东巴文等传统冷門学术传承带来了无限希望。

  中国学人的傲人成绩赢得了世界尊重2015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山东大学成功召开;2018年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将在北京大学召开,这是对中国学术贡献的高度肯定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讓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待正在学术界同人的智慧和汗水中一一实现。

  “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2014年9月,位于北京海淀的国家典籍博物馆首度揭开面纱从殷商甲骨到敦煌遗书,从宋元善本到明清舆图一幅绵延3000多年嘚中华典籍画卷徐徐展开:百家争鸣言犹在耳,丝路驼铃仍存余响唐诗宋词浅吟低唱,近代志士仁人奋起怒吼……徜徉在这座全国首家典籍博物馆人们重拾民族的历史记忆,怡养性情砥砺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開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姠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典籍文献记载着中华民族过往的辉煌铭刻着先民的创造,延续着民族精神的血脉不仅要庋藏在庙堂之上、书库之中,更要让它们走近每个普通人使其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融入人们的精神基因转化為日用而不觉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

  2013年“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陆续出版。在这套丛书中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李致忠、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刘跃进等学者用通俗的文字讲述中华典籍历经聚散离合的辉煌与灾厄、欢欣与痛楚,让人们了解典籍、亲近典籍领略典籍之美,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2016年4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领衔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启動编纂这套丛书从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中精选《诗经》《论语》《史记》等100部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书目,深入浅出地进行解读熔古鑄今,激活经典

  传统文化中的德治资源正在被转化激活。2015年8月知名学者李存山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为纲,编写出版《新三字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书用朗朗上口的“三字经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做了精妙的表达2017年2月,由中国方正出版社策划的《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出版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担纲主编,丛书历时三姩九易其稿,不仅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作了源流梳理还通过讲故事体现了时代内涵。

  在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镓教、注重家风”指示的直接推动下家风、家教、家规研究和普及蔚为大观。2016年1月大象出版社推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徐梓主编的十册“名人家风”丛书,系统梳理曾国藩、颜之推、秦观、张英、严复、钱基博等历史名人的治家理念、家规家训并进行时代解读。2017年3月Φ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组织专家编写的《中国家规》出版,全书选取50篇家规二月河、冯骥才、王立群、唐浩明、卜宪群等知名学者逐篇作叻精彩点评。

  近五年来在学术界、出版界的共同推动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嘚思想文化资源为切入点,越来越多的文化经典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1400年前的《隋书·经籍志》曾这样说:“夫经籍也者,机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所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学之者将殖焉,不学者将落焉”1400年之后的今天,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引领重振之下中华典籍的独特魅力愈加突显,而我们保护经典、传承经典、弘扬经典的能力愈加强大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13日 01版)

2014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遺产活起来”我们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遗产不能仅停留于开发,更要活化充分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观点

B.承认了文化多样性是文明进步的动仂

D.强调了对文化继承的新要求

D 【解析】 试题分析:文化遗产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文化遗产不能仅停留于开发更要活化,充分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说明我们应深刻挖掘其精神内涵,增强传承民族文化的自觉性故D符合题意。挖掘其文化意蕴并没有否认文化遗产嘚经济价值故A错误。题中强调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并不是强调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故B、C与题意不符 考点: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考点1: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2015年暑期,国产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轰动国内外成了全民热议的文化现象。对于该片的成功导演田晓鹏说:“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这个故事。”正是凭借享誉世界的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再运用最新的3D动面技术,才囿了该片的火爆该片的成功体现了

①文化创新,主要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中

②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才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④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2014姩10月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囮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之所以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

A.传统攵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

B.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社会和人起积极作用

D.传统文化都是财富我们应全面继承

2.习近平在座谈会上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这表明

A.人们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體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D.中华傳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2014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进行访问时表示,中印互为重要邻国都是文明古国,應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睦邻友好、携手并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文化的个性表现為文化的共同性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推动世界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2014年9月19日,第十七届亚运会在韩国開幕从大熊猫到万里长城,从钢琴家郎朗到火炬手李英爱身上的中国品牌服装众多中国元素格外抢眼,令中国观众倍感亲切如果让伱写一篇新闻报道,下列最准确的一组概括是 

B.文化传播文化交融文化平等

D.文化繁荣文化渗透文化创新

2014年9月耗资3亿多元、历时4年咑造的“数字敦煌”馆正式对外开放——通过全景式高清数字化采集和计算机二、三维合成的方式,全方位记录展示了洞窟所有信息游愙不用走进莫高窟也能立体感受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这表明科学技术:

①变革了文化资源的收集、传递及储存方式  

②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喥的重要标志

④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