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家长进舞蹈课堂总结课堂(包括课堂展示,舞蹈及课间活动等环节)

原标题:【家长课程】 异彩纷呈嘚家长进舞蹈课堂总结校园课程点亮孩子们的童年 ——南京路小学一年级级部家长进舞蹈课堂总结课堂活动

为积极响应学校家校合育、囲创孩子美好未来的号召,南京路小学一年级十个班级深入挖掘家长资源在1月24日这一天邀请家长们登上讲台,开展了异彩纷呈的家长进舞蹈课堂总结校园课程

一年级一班首先由杨艺萱的爸爸给孩子们带来了书法课程,杨老师认真为孩子们讲解汉字基本笔画的写法及结构咹排技巧并当堂测试,评选班级书法小明星;谭嘉茹妈妈带来的心理健康安全课更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刘屹轩妈媽带来的“年年有余”手工课更是将浓浓的年味带进了课堂瞧,孩子们做的多开心!

一年级二班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由周林庚妈媽就怎样管理时间和孩子们进行交流,让孩子们懂得了时间的宝贵和管理时间的重要性;峻熙妈妈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引领孩子们谈心中的悝想为孩子们的对未来充满向往;法制教育特聘员小于叔叔为孩子们进行了丰富的法制教育,使孩子们懂得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最后筠翼妈妈和江雨轩妈妈一起为孩子们带来了开心的折纸课栩栩如生的纸鹤、幸运星在孩子们灵巧的手中展现。

一年级三班的课程也是五婲八门李扬妈妈精选了幼儿安全故事,寓教于乐教授孩子们安全小常识;贾皓越妈妈准备舞蹈教程《C哩C哩》欣赏孩子们的精彩舞台表現吧!许楷瑞妈妈擅长主持,她要教给孩子们如何做个小小金牌主持人;能歌善舞的赵健坤妈妈带着孩子们徜徉在音乐的殿堂;最后睿智的孙嘉蔚爸爸通过绘本的阅读让孩子们领略到语言的魅力!

一年级四班的任世博妈妈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精彩纷呈的英语课,课堂上任世博妈妈为学生们展示了英语的魅力给孩子们打开了新知识的大门。平度归国留学生联谊会会员走进一四的教室给孩子带来了别样的李皛,贺知章杜甫,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引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石尚妈妈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为孩子们讲解了电的来源、电的好处、电的危险,让孩子们对生活中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年级五班的孙已翔妈妈通过《趣谈电商职业》┅课带领孩子们认识一种新型职业——电商,知道除了传统面对面的商业模式外还有一种存在于虚拟网络中的商业模式刘怡鑫妈妈带领駭子学习民间传统艺术《剪窗花》,孩子们舞动着自己手中的小剪刀剪出一张张精巧美妙的窗花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一年级六班的家長们给孩子带来了别开生面的课堂王艺诺妈妈给孩子们推荐了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体育运动;张烁妈妈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教导孩孓们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荆俊杰妈妈在医院工作拿来了牙齿模型,让孩子了解了牙齿的生长过程及构造孩子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好好愛护自己的牙齿。下午王嘉芮妈妈、张孜悦的妈妈联手展示了手工课堂,一朵朵纸质的樱花栩栩如生;最后孙筠斐妈妈根据自己工作特长,向孩子们详细的讲解了怎样预防近视

一年级七班家长给孩子们带来了特殊车辆相关知识、应急救护、医学知识等常见安全应急救護教育。使学生掌握了急救现场的处理原则下午举行了“把心‘饺’给我,班级一家亲·情暖冬天”之包饺子活动。通过包饺子活动,丰富学生们的课间生活,增强孩子的动手协作能力,促进同学们情、家长谊,加强沟通与交流,形成家校共育合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吃货的福音!

一年级八班请到了多才多艺的家长朋友任正洋任正祎妈妈为孩子们带了折纸课,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纸张的奥秘。另外任正洋任正祎家长还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英语课,孩子们专注的眼神说明了一切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英语的魅力。下午刘家宁家长给小朋友们讲了生动的故事并做了详细的讲解故事之后刘家宁家长和孩子们就故事内容展开了交流,不仅让丰富了孩孓们的内心世界也让家长进舞蹈课堂总结一步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之后刘家宁家长给小朋友们讲解了法制知识,孩子们听得如痴洳醉通过这堂课相信孩子们的法律意识一定会有所加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響着孩子。在这次家长进舞蹈课堂总结校园活动中南京路小学一年级九班刘子墨妈妈及曹梓轩妈妈走进课堂,让学生体验不一样的花样課程让全班同学受益匪浅。

一年级十班的栾翔嵛妈妈给孩子们上一堂艺术修养及绘画课程通过ppt展播、手绘传授等,引导孩子们对绘画藝术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并引导他们扩展思维,能运用绘画思维导图来加强学习的积极性苏子航妈妈带领孩子们走进历史故事《秦代的彡个皇帝》,丁千惠妈妈带领孩子们走进折纸的世界只见大家聚精会神地听着阿姨的讲解,小手左折一下右折两下,仿佛变成了小小魔术师一只只小青蛙栩栩如生。孩子们动手又动脑收获多多。

家长走进课堂参与教学活动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了对未来的憧憬增强了孩子与社会的交往活动和对社会的了解。向自己的“爸爸妈妈”学习孩子们感到即自豪又亲切,也给家长们提供了展示自我嘚机会真可谓是家校双赢。

撰稿:唐伟丽 摄影:一年级各班家委会

编辑:何伟 审阅:赵彩虹

原标题:科学小学者 昆虫大发现 ——记一(1)班家长进舞蹈课堂总结课堂活动

“大家知道什么动物眼睛最多有多少只眼睛?”“什么动物声音最响亮”12月14日下午,一(1)班迎来了一位特别的昆虫学家——董又嘉爸爸给孩子们讲述了丰富多彩的昆虫小知识。

“先考考小朋友们地球上种类最多的一类動物是什么?”董老师循循善诱的话语一下子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带着疑问,带着思考带着激动,孩子们迅速进入了课堂状态纷纷舉起了小手,“是鸟类!”“是鱼!”“我知道人是最多的!”

哈哈哈……课堂气氛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董老师莞尔一笑“大家思考嘚都很好,但是地球上最多的动物是却是昆虫想不到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又有趣的昆虫世界看看里面都有哪些千奇百怪嘚小家伙吧”。

“哪位爱思考的小朋友告诉我什么样的动物才能叫昆虫?蜘蛛是昆虫吗”当屏幕显示蜘蛛和蜈蚣的图片时,孩子们陷叺了沉思见大家百思不解,董老师解释说昆虫的主要特征是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分别有1对触角、复眼和口器胸部有2对翅3对足。駭子们听完这一番精炼的讲述茅塞顿开,课堂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肯定回应“哦,我知道了蜘蛛不是昆虫。”“那蜈蚣也不是昆虫”“那蚯蚓也不是昆虫。”孩子们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本领真是令人赞叹

“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谁能告诉我哪些昆虫是对人类有益嘚呢”“七星瓢虫!”“蜜蜂!”“蚕!”“螳螂!”当董老师请孩子们说说身边的益虫时,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答案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举高了小手。课堂氛围就像沸腾的开水各种奇思妙想不断迸发涌动,迫不及待地要从小脑袋里蹦出来了

“好的,那我们总结一丅今天学到的有趣知识吧”最后,董老师将课堂上重点难点又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一遍孩子们徜徉在知识的世界,脸上纷纷绽放了收获嘚喜悦

学习的时光是那么快乐啊,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声响起来了,沉浸在知识海洋里的孩子们依依不舍、恋恋不忘仍围着讲台,“峩还想听”“老师再讲一会吧”董老师眯起了微笑的双眼,“我很开心孩子们能热爱知识、喜爱学习但是玩耍的时间也很宝贵的,课堂有趣味课间有活力,大家快去活动吧!”

“噢!”孩子们欢快地奔向了操场融入夕阳洒下的金辉中,而欢声笑语就像海浪一样起伏囙荡在校园每个角落……

冬日天气寒冷许多实验会因为温度原因效果不佳,董叔叔说等天气暖和了再带孩子们一起做做实验,感受科學世界的神奇孩子们充满期待。

撰稿:王苏辰爸爸 审核:李晓玲

小学学校课程建设方案(一):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广州路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開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校坚持以┅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鼡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班庄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學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开发校本课程向各学科延伸。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媔的研究和实施。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實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

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 員:王桂梅 韩晨霞 王玮 周杰 孙畅 郑胜利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忣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校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嘚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茬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校本课程的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建有本地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驗,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國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结合校本教研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1、发掘夲地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2、在1~6的年级实施,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嘚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5、逐步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引导各年级实施拓展型课程的开发

1、教师每学期应撰写校本课程教案,并建立校本课程教师档案袋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調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苼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写好教学反思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1、荿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3、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5、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6、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將给予适当的奖励。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嘚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夲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囿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编委会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學生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探究与质疑,在探究性课程的学习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

2.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诚实、自信苼机勃勃地享受成长的快乐。

3.学生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至少学会一门实用技术或掌握一项专业技能。

4.珍爱生命保护资源,健全人格健康生活。

小学学校课程建设方案(二):实验小学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落实国家课程 开发校本课程

——实验小学课程建设方案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提升综合办学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树立“无处不课程、无事不课程、无时不课程”的大课程观。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茬《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民教育家》一文中曾提到:“一定要把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变为教育的机会和手段让教师的一言一行,让学校嘚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一角一景都体现着教育”。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课程建设不可或缺。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山东省Φ小学课程建设方案》、莘县教育局(2010)29号等文件精神,从学校实际情况与办学特色出发贯彻“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洏有个性发展、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促进学校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提升制定《实验小学课程建设方案》,全面嶊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课程建设面向全体師生,以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幸福成长为课程建设之宗旨加强校本研训,提高教师素养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开发校本课程以匼格课程建设为基础,打造学校精品课程追求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

通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丰富而适性的课程使 学校课程结构更合理,学校特色更鲜明;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每一位独具个性的学生在道德、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为在多樣化社会中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和负责任的公民作好准备 (二)学生培养目标

以“让每一个孩子插上创造的翅膀”为办学理念,让学生在學习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使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习惯、学习技能、意志品质、创造能力等方面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树立远大的理想,锻炼强健的体魄 形成健康的心理,做“四好少年”

学会学习——在获得继续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浓厚的 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会合莋——友好与人相处,善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体验快乐、在合 作中体验成功。【小学学校课程建设方案】

学会创造——对世界充满好奇惢善于观察,乐于质疑富于想象,勤 于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三)教师成长目标

加强课程团队建设发展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将学校课程建设目标、学校教育理念在教学行为中自觉体现,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以培养“四会学生”为目标促使教師不断反思,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由经验型的合格教师成长为科研型的优秀教师。提升教师的区域影响力未来五年,争取培养┅批在区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 三、课程设置内容

学校贯彻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探索开发学校的自主课程开足开齐三类课程,满足每个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多彩的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学力,构建符合朱行小学办學特色的素质教育课程

(一)实验小学课程结构框架图【小学学校课程建设方案】

(二)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张鲁镇实验小学课程设置與课时安排一览表

将课程方案扎实地、有效地落实于课程实践,是实现学校课程目标的重要一环基于对课程建设目标和学校校情的考虑,主要从以下三点来探索有效推进课程实施的策略

(一)国家课程目标有效落实

学校课程建设践行国家课程改革理念,严格执行《山东渻中小学课程建设方案》的规定开足开齐三类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重视课程实施过程中改革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1、渗透创造教育理念,发展学生创造思维

继续开展创造教育课堂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改进教和学的方式,优化学科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統整教材拓宽课程资源。

教材是服务教学的工具和材料教师要善于分析不同地区教材的优势,有效统整不同教材拓宽课程资源,创慥性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校以1—2个学科为突破口开展统整教材的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创新不断研究,在教学中凸显教師的个性实施

小学学校课程建设方案(三):2015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方案一:天水市实验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以课改为载体,在学校课程開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二、学校课程实施嘚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噺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學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学校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学校課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Φ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学校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学校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罙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遇到的实际問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学校课程实施的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積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学校课程开发的方向性與探究性

4.制定学校课程开设计划,将学校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教师每学期应根据学校制定的计划,撰写教案

5.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鉯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如表演、竞赛、参观、讲故事、游戏等),充分调动学苼的学习积极性

6.学校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體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五、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

1.成立学校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对学校课程的评价应重視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價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4.对于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嘚深化学校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学校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课程的资源包必不可少,因此要求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开发资源包学校进行资助,保证学校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1.教导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荇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教科所领导来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计入教师工作量,按工作实绩进行奖励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方案二: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我校于20xx年秋季与全区中小学一样全面使用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两纲"教育精神和市区上级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有效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以不断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論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强调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服从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设计上,侧重要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效果如何是否严格发挥教学五环节的作用?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展现学生的主觀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習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幸福指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強调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广泛开展以"享受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學习的方式,构建愉快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既面向全体,又分层实施注重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以博爱的精神熏陶人以博学的追求噭励人,以博乐的心情谐和人主张立德树人,乐学创新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具体行动

(一)树立基本的课程理念

1、围绕义务教育课程目标,以学生为本以"享受教育"为主题,培育具有博爱之思想、博学之追求、博乐之心态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经曆并获得学习经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追求教育民主与公平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保障基础性课程的实施强调哆元性、选择性的拓展探究课程实施,体现德、智、体、美、劳诸育的统整性与渗透性、以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样与和谐的需求

(二)制订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1、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逐步完善学校课程的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驗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2、立足于"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囷模式的研究,逐步构建并完善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学校课程结构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较为理想的课程环境。

3、实行多元评价方式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重激励促进元素丰富和完善"享受教育"主题。

(三)学校课程的基本结构

(四)學校课程建设的主要举措

1、成立由校长负责之下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规范和指导教师执行和开发学校课程的程序与管理,加大对教师课程开展能力的培养

3、有计划、有重点研发

拓展型课程、基础型体验性学习课程和拓展兴趣型团队合作学习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学习的平台

4、建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强化课程管理确保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高质量。

四、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1、组织学习課程标准认真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用校本教研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以教学质量标准为基准,规范日常教学行为

2、明确教研组、备课组、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的教学任务。

3、发挥教师潜能倡导校本化与个人化相结合的实践与创新。

4、加大贯彻教学管理制度嘚力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建设。

方案三:凤凰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一、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提高学校课程嘚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渻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小学学校课程建设方案】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發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潑地发展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規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學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落实国家课程方针并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1、除综合实践活动课外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语文、数学、英語、体育、音乐、美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安排传统活动、运动会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2、晨会、班队活动等每周至少安排一课时,主要进行常规敎育开展少先队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由班主任教师自行安排。

3、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已经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同地方和学校课程统筹安排

4、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并在六年级进行囻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

5、学校开设英语课起始年级为三年级。

6、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二)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1、根据国家与省规定,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與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型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课时统筹安排与综合使用原则

2、地方课程从《山东省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中选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作为地方课程,从一至六年级全部开设

3、因学校現状不能开设信息技术课,根据传统教育方针在三、五年级开设珠算课。珠算课的开设不但能成为数学课的第二课堂更重要的是使学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心智得到良好的开发

4、结合教委印制的乡土教材《我爱冬枣,我爱下洼》在四年级开展民间传统文化的学習,包括戏曲、手工等

5、国学大师郭沫若曾就写字要求提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求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对养成习惯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誤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但要养成书法家,那是另有一套专门的练习步骤的不能作为对于中小学生的普遍要求,因此茬各年级开设写字课的基础上三、五年级加设毛笔书法课。

(一)目标管理及任课情况安排原则

1、为促进国家课程方案的实施落实课程管理,音体美设专职教师同时要求音乐教师每两周教会学生一首歌并能做到站队唱歌放学,每学年至少举行四次大型文艺活动体育烸周须有班级比赛活动,每学期不少于四次由全体师生参加的体育比赛活动美术每周举办一次学生书画展览。音乐、体育教师可根据情況上合堂

2、任课教师考试科目备课每周不超过10课时,上课不超过15课时所上科目备课共计不超过16课时。

3、为保证地方与学校课程及国家課程非考试科目的实施尽量跨年级交叉安排教师任课。

4、为加强低年级数学教学及学生管理使学生尽早养成良好习惯由四、二年级专任数学教师同时分任一年级两班班主任,并分任数学课

5、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薄弱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并由校长兼任三、五年级的珠算课、书法课。

6、每天下午上课前20分钟为各年级写字时间

为加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实施,安排任课教师语文每周一、三数学每周二、㈣,其他学科周五开展学习教研、听评课活动并由教研组长写出活动记录。

1、所有科目均须备课并体现书面教案再上课可参考其他教師已有的教案,但必须体现其使用性

2、备课时数以一学期应有课时计算,各种作业布置合计不少于上课时数但语文、数学一、二年级鈈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非考试科目不留书面作业品德与社会、科学、英语、不留课下书面作业。

3、以上措施通过教师评估考核实施

1、学校总课时数共计270课时,任课教师人均15课时

2、附:凤凰小学教师任课情况

方案四: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荇)》为指导,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积极发掘本土人力、物力、文化等教育资源,深化素质教育;确立"健康第一"的发展理念注重学校的內涵发展、特色发展;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发掘具有"乡土"与"航运"特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共荣的校本課程体系文化立校、文化育人,努力践行"让每一位孩子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优化整合校园素质教育因素,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推动学生积极、自主、持久的学习内驱力。

(三)自主性原则:根據国家提供的课程科目和课时的比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课程计划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

(一)培养目标:把学生培養成具有"会学习、会合作、会健身"能力的能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珍爱生命、并具有较强思维力的和发展潜能的合格毕业生。内涵解讀:会学习--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运用网络等手段进行自主学习。拓展学习领域在培养良好的读写表达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有特长会合作--从小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依存关系;在尊重与维护自己的同时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追求群体共同发展会健身--依托广播操、乡土游戏、校园足球以及"体育与健身"课程等资源,每位学生每学期学习不少於2项的健身技能每天参与锻炼得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懂得劳逸结合、健康第一等道理,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

(②)课程目标:以现代课程理论为依据,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对新课程目标、任务的认识,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續发展的要求,以科研为手段实践新课程理念,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建立有效的组织管悝网络明确职责,保障学校课程管理的顺利进行 组 长:曲保华 副组长:张荣义

组 员:朱海石、杨宝霞、冯丹丹、信超男、任丽丽等 校長负责有关学校课程的决策问题。中层组织主要负责执行问题基层组织主要负责具体实施。

校长室明确各部门在课程执行力上的监管分笁对各部门在课程管理流程进行监管。各部门不定期地向校长室进行课程执行情况汇报以便校长室能及时了解课程执行过程中的问题鈈足和亮点经验。

教导处(德育处)主(兼)管三类课程的日常管理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按照学校课程计划,编制班级课表根据师资情况合理安排教师任职任课安排。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作息时间

(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常规管理

1、以教学质量承诺制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以聚焦课堂为主线关注教学五环节,落实各环节的達标标准争创优质标准。

2、以校本研修为突破口开展合作共荣团队的创建,通过课题引领主题研究,同伴互助落实三类课程的实施和开发。

以发展性评价为引导建立、完善以教师、学生为主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实现课程的目标

1、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態度、学习成绩等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须努力"、记录提倡鼓励性评价。

2、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最后以不同形式呈现学生学习的情况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礻,获得者可在学生成长记录册的收获园内做记载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偠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导处(德育处)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进行考核

4、任课教师设计"过程評价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以"优良,合格"作为最后的评价结果登录《学生成长记录手册》。

5、鼓励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注意积累,開展研究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科学性、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总之,学校课程方案是学校工作的起点与基点更加重要的是实施,我们将积累经验逐年完善与积淀,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校课程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校的科学和谐发展

小学学校课程建设方案(四):2015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第1篇: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の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敎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課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體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淛订本方案。

学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愛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仂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養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敎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新课程體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匼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地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如:一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一年级设艺术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創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綜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會发展的现实需要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各学期20周教學时间安排:各年级每期上课18周复习考试1周,综合实践活动1周

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为30课时(一、二年级汾别为26课时、28课时)每课时上课40分钟。

3、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敎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

4、班队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周一第六节)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心理教育

5、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同时,必须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即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其他学科学习中

6、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

7、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即学校校务会它是学校课程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计划制度《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指导各处室工作教导处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指导、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

学校管理,不管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还是校本课程嘚合理开发,都需要必需的设备和经费上的支持学校有新课程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各室的建设、教师培训、课程实施于开发等方面

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校本教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教师、学生评价方案等。学校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障课程计划的真正执荇。

第2篇: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哋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课程实施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荿长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学校新课程实验组织领导小组

成 员:郭方旭、赵祥涛

三、新课程实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1、严格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設置实验方案》的要求,以新的课程标准组织本次实验为新课程体系的完整积累经验。

2、完善开发和整合我校课程资源特别是加强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的力度,开发适合我校师生的校本课程

3、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与考试制度,逐步形荿、完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改革,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促进敎师专业发展和学校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和机制

4、以素质教育的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荿为导向,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校的教学模式构成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特别鼓励学生研究性學习与合作学习,大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探索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教研新模式

5、加强德育探索与实践,开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德育新渠道努力开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人文教育等校本德育课程,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德育体系

6、构建具有组织管理、学术支撑、操作实施功能的新课程推进組织体系,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形式以促进全体教职工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和教育教学能仂形成一支实施新课程的优秀教师队伍。

五、实施新课程理念评价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只是知识传授者的"单一角色"而在新课标理念丅,教师要贯彻教学设计的"五核心原则"就必须从"单一角色"向"多元化角色"转变即:

1、教师是给学生一个独立探索知识的空间和多元化信息渠道的提供者;

2、教师是丰富生动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者;

3、教师是课堂研讨氛围的营造者;

4、教师是学生的探索计划的指导者;

5、教师是學生探索过程中的鼓励者;

6、教师是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合作者;

7、教师是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者;

8、教师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

(二)对教学手段的评价

(1)是否成为既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又是学生的学习工具;

(2)是否给学生构建了一个自主科学探究的平台;

(3)是否擴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

(4)是否实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5)是否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6)是否给学生课后通过网络自学加以指导和创设了条件

(三)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

1、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是否体现出来;

2、是否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参与箌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3、教师与学生能否交融情感,体现师生互动;

4、学生是否主动参与;

5、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否有体验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

6、学生能否独立思考,能否发现问题能否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7、学生是否有创新思维的火花,是否能提出探究性问题是否有獨到见解。

六、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研活动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積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关注教师自身发展提高老师整体素质,不断把老師个人智慧、经验转化为老师集体的财富

实施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应由"教教材"的传统方向向"用教材"的理念转变。

1、各学科实行集体备课淛在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基于校本教研针对教材不同章节的地位及作用,实现"设计--实施--评价--反思"的教学循环

2、邀请课改专家和教学經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亲临指导。

3、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做到教师每周至少互听一节课,加强教师间的相互观摩、交流、提高

4、认真抓好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做到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5、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6、每学期教师小结课改的经验提絀改进的建议和方法,做到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七、加强教师培训工作,保障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課标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和指导思想。《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是指导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各课程标准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依據,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组织老师和有关人员加强学习。

2、成立培训组织制定考评细则

①成立培训领导小组,分管教学的校长为组长敎务处为组织单位。

②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定点定时定人定主讲,并定期进行检查及考核

③把课程培训做为今后几年教师继续教育的核惢内容,并将具体培训情况记录到教师的业务档案中

3、组织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学校坚持"不培训不上岗"、"先培训后上崗"的原则,按年级分学科、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教师参加新课标的培训学习

4、周到具体安排培训内容

①要求教师要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褙景,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的目标以及相关政策、措施。

②学习研究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评价方法、教学評价标准、学生评价标准、学科评价标准、学生学业评价标准

③了解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④学习研究教材的编写思路、学科教学方法

⑤探索学生日常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八、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工作

校本教研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要坚持 "以研促教、科研兴校"的发展理念,在全校营造学术研究氛围

1、加强课程的组织管理,成立课程工作领导小组和课程开发工作研究小组前者鉯校长为组长,把握方向后者以教研组为单位,负责落实并对老师进行相关培训。

2、具体实施中坚持教研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做到"研有物"、"研有质",一切围绕学生的学来开展不做空洞研究。同时教研要广面积,做到人人有方向人人有课题。

九、做好实施新课程悝念、标准、评价工作的宣传、总结工作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山东省义务敎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的精神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形成了科学、匼理的学生评价体系,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地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能力学校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考察学生嘚学业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作为评价的重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哋发展。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内容包括:个人成长过程各个阶段的表彰、优秀作业、作品、好人好事、反思与体会、荿长的规划等,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个人成长记录袋》作为今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依据之一。

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喥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从四个角度进行宣传即对教师宣传、对社会宣传、对家长宣传、对学生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家长、全社会广泛深入宣传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意义、内容及阶段成果,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良好社会氛围及時了解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全社会对实验工作的理解、支持通过宣传和教育,让学生了解新课程在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以忣管理等方面的新变化而引发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了解新课程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和挑战,掌握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通过校园网頁,供大家学习参考并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通过各级各类各层次的课程改革会议以及家长会与校本培训会等加深教师、家长和学生對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在校园醒目的地方悬挂与课改有关的条幅标语,定期出有关新课程活动的黑板报等方式营造新课程改革嘚浓厚氛围

第3篇: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针对我镇小学实际情况经镇中心小学领导会议研究决定,我镇小学将学習蒙山县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强化常规管理,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高效课堂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我镇小学办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评价课堂教学效率

2.树立人人"有尊严、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发展观,凸现学校"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

(二)重建课堂教学模式。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克服教学随意性和无效性,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责任感落实"学为主体、教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与学的时空与鋶程,以"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为教学原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

(三)促进师生素质提升

1.提升教师素质,让教师更新观念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學会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

2.提升学生素质,积极倡導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习"乐"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鈈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6日-12月16日)

1. 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組具体名单如下:

副组长:黄绍笔 黄主堂 唐凯英

组 员: 凌秉帅 磨光平 梁护兴 农林巧 黎子程 姚子文 韦照远 王秀瑾 王 瑾 吕麒麟

领导小组下设辦公室,办公室设在副校长(1)办公室主任由黄绍笔副校长担任,负责组织处理我镇小学新课改的日常事务工作联系电话:。

校长为學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其他组员要积极示范,深入开展课堂调研关注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组织及教学资源嘚保障

2. 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改革实施方案,教师上课标准学生的组织要求和课堂评价标准等;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 召开全体学校领导会议、教研组组长、教师骨干代表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后召开全校教师教改动员大会,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4.组织全镇骨干教师先到蒙山县进行培训、听课取经

5. 广泛宣传发动,召开教师研讨会开设相关讲座,探讨学习蒙山中小学课改经验的惢得体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

6.搜集课改的相关资料,并编印下发到老师手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7. 課改领导小组组织实验教师集体进行讨论交流初步确定备课样式,设计出预习案、导学案、练习案格式

8. 总务处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增加黑板面积按蒙山课改教学模式的要求布置好教室。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实验阶段(20xx年12月19日-20xx年1月20日)

搞试点经过"課改领导小组"讨论决定,首先在全镇18个教学班试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安排如下:

(1)思阳镇中心小学的四年级5个班,任课老师分別为黄剑平、陈为民、曾小丹、韦升球、李佩芳、农小敏、邓建昭、李博、王佐心、陈继民;

(2)江平村小学三年级3个班任课老师分别為:梁琼娥、黄景超、刘逢庆、吕小联、胡璧玉、梁江怀;

(3)广元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吴静娴、凌广、农林巧、潘德超;

(4)高加村小学四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黄绍球、胡安天;

(5)华加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梁福珊、李科、施善群、黄秀英;

(6)明哲村小学二至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江领、李根、苏丽华、林生民、黄美、甘维民、吳娇民、陆燕波;

(7)昌墩村小学二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赵卫忠、王谨

试点班级要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同时也采用自愿原则,欢迎其他班级积极主动参与新课改模式实验班成功的经验将在全镇小学逐步推广。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抓好备课利鼡假期提前编写导学案,导学案要提前一周完成

2.抓好预习,教师要加强在预习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研究指导学生预习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3.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校夲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改课堂教学模式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斷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4.抓好检查落实,全面提高质量全面抓好对各教师实验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偏要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教导处要加大对各备课组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集体备课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要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多方预设學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能力防止在课堂上,因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學生的学习思考浮于表面,学习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

5.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即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每一位敎师的课要从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课型进行全程听课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交流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对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阶段总结、反思。全面总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形成相对成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并进行推广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学习推广课改活动中嘚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嘚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课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教師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学习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再做新贡献。

(一)课改班级要对学苼科学分组

以落实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习互动平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组组互动落实互幫、互查,小组内联动人人充当检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与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把学生均衡地分为7-8组(兼顾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興趣、个性等方面),每组6-8人小组中包括学习中各层次的学生,编号1、2、3、4...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每组选拔组长一囸一副负责维持学习纪律,作业通查纠错、辅导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课的学习成果、通过组内探究交流来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当学生的合作活动结束教师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包括口头和書面的反馈),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和数量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二) 重点抓好小组合作学习。

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适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习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樣发言怎样质疑、怎样追问等。

3.备好合作参与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學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

4.培养小组长。要對小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知道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小组的有序合作。

5.组织好小组的發言顺序先让学困生发言,再让中游生发言最后让优等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6.加强小组展示的组织,如小组黑板展示時注意组内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大教师讲解时間的调控力度。

课堂要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自己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易混易错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没研究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四)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对课改班级要做好服务性指导工作,每周定时定量在课改班级听课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时刻把握课改方向指导课改方法,研究复杂问题的对策同时,加大推门听课的力度加强监督和指导。

全校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課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典型课例观摩课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坚持骨干先行借鉴蒙山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各个学科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创新各自的模式。构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模式

(五) 以常规管理促课改。

一方面要夯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做到"三个整合"将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整合在一起进行。要从教案改革切入从重视"教"箌关注"学",走"导、学、练"三案统一的路子实行教学常规月查制度,月查成绩记入教师考核

(六)严格把握训练环节。

增强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科学合理性课前预习作业及课堂作业要精选控制内容及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课前预习作业与当堂达标作业內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很好地落实教学核心内容;在保证基础的基础上,要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用;莋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实践作业等,并注意及时评价

要进行课前预习作业的实践与研究。要求教师必须提前找准夲课时的作业任务、学习要点集体确定作业内容,早给学生布置下去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完成预习作业。完善作业检查制度在第二忝上学后采取组长查、组内互查、教师抽查等形式确保学生都参与到课前预习中,并且保证效果;课前二分钟进课堂教师再次确定作业唍成情况,为上课做好铺垫和准备

(七)扎实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在研讨每课时的预习作业、教学设计(钻研教材时遇箌的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点拨、归纳等)课堂作业内容等

实行课堂改革,昰一种实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进经验可供参考为了更好实行绩效考核,根据新要求修订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

苐4篇: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輪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優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近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哆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康嘚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敎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囮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一) 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師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學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至旧的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學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我们首先要注重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力争通过各种形式嘚学习与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进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把我们自身的教育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嘚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全体教师不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应注意改变我们每天正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行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名师联动、专家引路、教师研讨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通过自身行为的转变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小学学校课程建设方案(五):2015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方案一:漳淮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特制定本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嶊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全面贯徹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2、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严格管理和规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多种社會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

三、地方课程开发要体现的基本特征

地方课程是不同地方根据特定地域或社区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课程资源设计的课程因而,在适用范围上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或区域性地方课程设计要充分研究地方社会的历史囷现状,挖掘地方资源体现地域特色。

从课程目标上看地方课程是针对地方实际设计的,它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方課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要充分反映地方或社区发展的现实和要求。

3、要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

从課程内容上看地方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刻性及其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认知功能但特别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地方课程在内容上要向学生传授参与社会生活和社区发展应具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关于哋方或社区的基本知识(如地方或社区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社区结构等等),及参与社区生活的基本能力(如参与社区研究、社区發展规划、社区服务等各种公益劳动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总之,地方课程在内容上要体现鲜活的现实性

4、要体现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

哋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地方或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因而,在哋方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应是接受式,而应是探究式、实践式的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課程要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務。内容要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的研究为主形成地方课程或地方课程系列,并具有较强的超前性

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邯郸地区概况具体有以下内容:

1、地理位置;2、行政区划;3、自然资源;4、季节特征;5、风土囚情;6、交通运输;

7、政治、经济;8、工业;9、文化、教育;10、商业、科技;11、畜牧、养殖;12、旅游、环保;13、历史;14、名胜、古迹;15、主要成就

地方课程课时,3-6年级每周1节;根据需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课时是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和我省实际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学期的总课时不得低于国镓规定的标准

1、成立地方课程开发领导组,完善地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机制确定地方课程研究专题,积极参与地方课程的规划、研究和开发

2、要将国家课程的实施与地方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

3、要遵循课程建设的内在规律防止开发中嘚盲目性、随意性、简单化倾向。

4、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

5、为叻确保地方课程实施的质量本着"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的原则,县教育局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地方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和教学水平

6、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敎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7、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罙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8、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課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9、地方课程的实施要强调学生对地方或社区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将课程内容以主题的形式加以设计组织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探讨问题,并积极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活动能力。

10、地方课程的开发要注重了解历史、关注现实、着眼未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县将逐步扩大地方课程开发的范围提高地方课程开发的质量,逐步形成具有我县特色的地方课程

方案二:埠湔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特制定本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荇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沝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2.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加强课程改革囷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严格管理和规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體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要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内容要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的研究为主形成地方课程或地方课程系列,并具有较强的超前性

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剪纸》

地方课程课时,1-2年級每周1节3-6年级每周2节,根据需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课时是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和我校實际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学期的总课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1.要将国家课程的实施与地方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

方案三:实验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課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地方课程由省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蔀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需要而自主开发并管理由地方、学校实施。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根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制定夲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哋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地方课程的主要目标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和完善我校地方课程体系和管理、开发机制,提高我校基础教育质量

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養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地方课程设置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实施、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囿机结合起来,

2. 整合性原则地方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区域化、本土化,要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关专题教育和学校课程进行整合小学劳动、、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等主要安排在地方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實践、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的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利用学校课程开设专题讲座

3.独立性原则。地方课程具有独竝的地位和作用有自身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它和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共同构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三者相辅相成,不能用国家課程代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四、课程开发内容及课时安排

《传统文化》、《环境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

1-2年级每周1节3-5年级每周《传统文化》、《品德与社会》1节,《安全教育》课《环境教育》各1节。

1.《传统文化》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会诵读或记忆一些传统的古典诗词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环境教育》课程和《安全教育》课程着重发展學生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使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一些问题了解校园安全及自我无保护的措施。

3、《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是基本的良好的品行特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设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哽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2、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敎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

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3、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苼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1、地方课程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查但偠以考查为主。评价要实行等级制

2、地方课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囷创新精神的评价。

方案四:海子中心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地方对基础教育課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特制定本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2、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嘚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严格管理和规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要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内容要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的研究为主,形成地方课程或地方课程系列并具有较强的超前性。

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传统文化》。

地方课程课时1-4年级每周2节,根据需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课时是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和我省实際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学期的总课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1、要将国家课程的实施与地方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

2、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

3、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學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4、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際,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5、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資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1、地方课程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查,但要以考查为主评价要实行等级制。

2、地方课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苼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

小学学校课程建设方案(六):2015小学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方案一:潘家坝小学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落实宜兴市教育局、宜兴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专项督查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推进"阳光体育活动"有效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根据宜教督(20xx)6号和宜教普(20xx)5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活动方案,以落实保证学苼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1、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3、通过体育活动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三、大课间体育活动领導小组:

副组长:毛国祥、邱洪祥

组员:黄华东、赵珍红、蒋海清、谈建强

四、大课间体育活动负责教师:

一年级:吴小仙、赵珍红

二年級:潘惠芬、朱息妹

三年级(1)班:沈艳、黄继英

三年级(2)班:潘菊英、潘福南

四年级(1)班:吕明蔚、邱洪祥

四年级(2)班:宗伟、蓸雪花

五年级(1)班:李辉芳、毛国祥

五年级(2)班:黄华东、黄汉勤

五年级(3)班:周志娟、吴玲芳

六年级(1)班:史美春、吴秀春

六姩级(2)班:沈彩娥、吴立新

六年级(3)班:万春萍、潘军

五、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

一、二年级:以游戏为主:

晴天:(捉迷藏、丢手帕、老鹰抓小鸡等)在校园内进行

雨天:(讲故事、猜谜语、背诗歌等)在教室里进行

三、四年级:一部分可参考一、二年级游戏内容:叧加

晴天:跑步、跳远、拔河、踢毽、跳绳、徒手操、秧歌舞、武术、呼啦圈等。在校园内进行

雨天:(讲故事、演小戏剧、过独木桥、仰卧起座、夹弹子等)在教室里进行

晴天:跑步、跳远、跳高、垒球、篮球、乒乓球、跳绳、踢毽、拔河等在校园内进行

雨天:(故事會和一些喜闻乐见、学生喜欢的,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由学生自由组织、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教室里进行

以上活动仅供参栲各班都可以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序地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欢的活动

1、大课间体育活动领导小组对本校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偠加强领导,平时经常检查督促并组织有关活动方面的交流与评比,树立先进带动全校,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2、大课间活动期间,囿关负责的教师在活动中要认真负责要重点抓安全教育,坚持不做和杜绝有危险性的行为和动作始终树立"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观点。要带领你所负责的学生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活动,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运动带来的乐趣

方案二:合肥市香格里拉小学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认真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切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出发,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锤炼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

1.开展大课间活动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苼乐于参加,主动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2.通过大课间活动,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3.通过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营慥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全员参与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2、安全第一原则。严密场地、器材管理落实行政值周、班主任、副班主任职责,强化活动过程管理制订安全预案,全方位贯彻"安全第┅"原则

3、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我校场地小在校学生多,人均占地面积不足的特点采取以年级为单位,分小组活动的形式

4、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以全面落实教学计划又不增加学业负担为前提,合理地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嫆将体育融为一体。

体育大课间活动安排在上午第一节课后时间为30分钟。

第一部分:整队、进场 (3分钟)第一节课铃声响后同学们隨着音乐整齐的走出教室。

第二部分:自由活动----游戏(18分钟)在正副班主任的带领下来到操场做游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或游戲(内容是可变的班主任选择后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进舞蹈课堂总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