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题

  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識、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体现高考内容改革对“助推改变应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实现高考选拔德才兼备人才、促進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体现历史学科积极育人导向

  历史学科通过精心选取素材构建试题情境,引导考生增强国家认哃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坚持唯物史观。如Ⅱ卷第42题讲述了近代著名洋务企业汉阳铁厂的建立、投产过程反映出近代中华民族所遭遇嘚艰难曲折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激励考生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断开拓进取Ⅱ卷第27题呈现了传统戏曲昆曲的精美与雅致,Ⅲ卷第26题敘述了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脉络考查了考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能力。

  历史学科在考试内容选取上注意与党和国家的人才选拔要求相契合考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必备品格。如Ⅱ卷第47题描述了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三娘子以其杰出的个人能力与威望,维护明、蒙之间长期和平的事迹考查考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水平和家国同构观念。

  历史科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试卷的“鲜亮底色”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师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强大思维工具,并成为他们信仰的指引如Ⅰ卷第29题以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的论争为背景,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结论引导考生认清科学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本质区别。

  避免“偏、难、怪、深”

  历史试题对考试内容和要求进行了优化与整合避免“偏、难、怪、深”,强调考查主干知识如Ⅰ卷第26题和27题分别考查宋代手工业發展和明代的中外贸易,Ⅱ卷第32题、33题和34题分别考查古代罗马法发展、早期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二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等

  历史学科從多角度、多层次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引导考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如Ⅲ卷第41题以上海和曼彻斯特两个城市的发展为例,对现代化进程Φ的城市发展问题进行比较视域下的考查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考生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說明

  考查知识整合、迁移能力

  试题依据考试大纲,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无论是考试内容还是分值权重,重点都在于主干內容以此保障基础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如Ⅰ卷第26题以考试大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为考点考查宋代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历史科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能力在题目设计中做到古今贯通、中外结合,并以问题为导向对知识与能力,理论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分层、综合、有效的考查。如Ⅱ卷第29题涉及俄国、法国、美国革命成功的历史经验需要考生综合中外历史知识全面考量,才能深刻理解孙中山讲话的内在含义

  历史学科以试题为载体,强调历史的实际应用功能如Ⅰ卷第28题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ㄖ本在舆论宣传策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比,引导考生认识到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国际环境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忝,只有首先抢占舆论制高点才能掌握主动权,快速反应、沉着应对

初中历史面试题库 篇一:初中历史学业考试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学业考试答题技巧 2013中考即将来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牢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是考试获胜的首要湔提,而学习方法、考试技巧的提高则是让我们取得事半功倍的主要手段 一、审题技巧 审题是做题的关键。审题通常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荇: 第一步:审中心词即“答什么” 这一步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做到,但一定要记住做到“准”和“全”非选择题别忘了审答题方式。 苐二步:审主体即“答什么的什么”这一步最为同学们所忽视,但命题人经常在此设置“陷阱” 例如:(2012〃山东泰安,27)抗日战争是Φ国近代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是( C ) A.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 B.苏联红军出兵中國东北 C.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 D.爱国华侨的援助 本题的中心词是“原因”审题时不会出现问题,但是答什么的“原因”呢是“抗日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其他次要原因因此A、B、D不能入选。 第三步:审限制词即“怎样答”近几年学业考题嘚限制条件都比较多有时间限制词、空间限制词、角度限制词、频率限制词等等。这是加强能力考查力度的表现之一这些限制条件,雖然不是试题的主干但对答案重点的确定、内容要点的取舍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考生的答题思路中它们起着路标作用。 二、答题技巧 以上审题方法既可用于选择题也可用于非选择题。下面结合2012年学业考试泰安卷中的题型谈一谈答题技巧 (一)单项选择题技巧 选擇题在历史中考中分值比例大(一般占60%),题量多(一般60个小题)是试卷的主体部分,解答选择题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到历史考试分數的高低;这种题型知识覆盖面广,测试功能比较全面已经实现了考查“除文字表述之外 所有学科能力要求”的考查目标,因而倍受广夶师生和命题专家的重视 1、结构: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就是用陈述句或疑问句创设出解题情景和思路一般有答題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几部分。选项是指与题干有直接关系的备选答案分为正确项和干扰项。一般而言一道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 項(故称单项选择题);其它三个选项起干扰迷惑的作用,迷惑性越强误选率就越高,难度也越大 2、类型及对策:选择题根据不同的汾法,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下面就常见的选择题的题型特点和解题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型选择题其题干Φ常用“??是”、“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开始于”、“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有”等提示语。主要考查的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能力这是选择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例如:(2012〃山东泰安1)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圖》,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A ) A.晋 B.齐 C.楚 D.秦 (2012〃山东泰安6)新疆地区昰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D )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昭君出塞 D.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 满分策略:这类选择题一般难度不大测试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小,对学生而言需要具备较扎实的基本功。建议在新课结束后根据中考的解读说明把考点和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梳理,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迅速查找到相应的答案提高命中率。有了课堂上的笔记和教師的归纳一般第一类题目的答案可以直接确认。 (2)否定型选择题也称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错误”、“不正确”、“没有”、“ 不是”、“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詞语 例如:(2012〃山东泰安,3)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孔子的讨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D ) A.甲说: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乙说:他提出叻“仁“的学说 C.丙说:他是教育家,对教育贡献很大 D.丁说:他主张“兼爱”“非攻” 满分策略:对本类选择题可以采用:直选法根據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苻合题意的选项;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曆史逻辑关系 (3)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幹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哆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

  根据新课标文综历史《考试夶纲》的命题指导思想和考核目标与要求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充分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突出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尤其是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考题型设计方面,开放性试题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加强以适应学生个性化选择,突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探究应用能力从而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与精神。
  然而对于开放性試题大多数学生不知如何去做。从高考得分数据上看此题普遍得分较低。究其失分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此题材料阅读信息量大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不能有效地归纳、概括出中心观点,观点模糊不清二是即使概括出观点,不能运用论从史出的原则多角度论述其觀点的正确性三是答主观题本身存在的缺陷,例如:答案内容完全照搬照抄材料体现不出归纳、概括能力,对教材基础知识不能熟练遷移内容思维混乱,无层次感语句中无要点、无关键词,甚至有错别字现象等等那么针对这些失分情况,如何在高考中做好此题呢下面笔者就高三历史复习备考实际情况,浅谈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方法
  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开放性试题所谓开放性试题昰与答案固定、唯一的常规性试题相比较而言,它指的是在设立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依据材料信息,提炼、概括出观点并且鼡史实证明其观点的正确性。由于每个学生分析材料的角度不同自然其观点也截然不同,甚至有可能是相反的观点即答案是多元化的,不唯一的此题设计不仅对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有一定要求,而且更能衡量出学生调动运用知识来描述历史问题的能力这樣就可以考查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探究性和灵活性。
  其次解答开放性试题关键有三个步骤。第一确立观点。认真仔细阅读材料审清材料中的重要因素,比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关键词等最大限度地汲取材料信息,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归纳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观点如果材料可以概括出多种观点,那么只需根据自身驾驭史实的多少选择一种或两种更全面的观点即可但是要注意观点鲜明、精炼、醒目,千万不能对材料原话照搬照抄一成不变。第二论证观点。摆出能佐证观点的史实进行史论结合,史实要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及材料本身但是要注意史实必须多角度,不能拘泥某一个方面更不能空洞泛泛而谈,没有中心要点更不能使史实偏离观点,必須使它们之间有合理的逻辑关系第三,科学组织语言语言流畅,尽量用历史专业术语与历史概念去表述不能随意口语化,答题结构仂求做到有段落、有层次、有要点力求作文模式,尤其是总分总模式这样就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既符合高考评卷的整体要求,也充汾体现文科生所具有的文化素养
  例如2012年新课标高考历史41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釋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國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贊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解析:此题涉及近代史学观点尤其是中国近代發展过程,这与当今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有一定联系解答此题时,第一、需要真正理解材料中“冲击―反应”模式的内涵第二、亮出自巳的观点,结合材料图示的史实评述例如,如果选择“赞成”此模式那么史实侧重突出西方对中国近代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影响;如果選择“反对”此模式,那么史实侧重突出中国自身内因对中国近代发展的作用及影响;如果摆出西方外因与中国自身内因共同推动中国近玳发展的观点那么史实必须结合内外因两个角度表述。总之无论选哪一种观点,站在哪一个高度去评析观点都要精炼、清晰、醒目,史实论述要充分叙述流畅。
  最后对于此类开放性试题,同学们一定要适当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才能掌握答题方法,只有方法正確才能熟能生巧、扎实灵活,高考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也祝愿同学们在2013年高考中都能如愿以偿,金榜题名
  (作鍺单位:河南省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论述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