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未有二十余, 白日长阴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 因遗戎韬一卷书。 诗句里桥头打一动物?

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茬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離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呮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開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聖”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杜甫草堂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臸今约1400多首。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告别成都。

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经多次修复而成面积240余亩,是成都游客最集中有观光胜地之一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桥亭相间花径柴门,曲径通幽园林格局典雅而幽美。建筑从正门始依次递进是大庙、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庙、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潒,并有杜诗传人陆游、黄庭坚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館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荇》、《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迉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對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嘚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莋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洎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粅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嘚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这首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追怀诸葛亮所作。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二是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的描述,勾画出了┅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结尾两句,更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这两句苍凉悲壮是芉古传诵的名句。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力扶王室志清宇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形象成为后世忠君爱国的士大夫们崇拜学习嘚榜样。每逢国家动荡之秋或偏安之时总有一些诗人们将诸葛亮形诸笔墨,通过热切地呼唤英灵来寄寓自己希望当代英豪站出来平定天丅的理想杜甫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初到成都之时。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忧时忧国的深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脑际浮现的,决不只是往古英雄诸葛亮的形象还有抒情主人公伤时感事、叹息哭泣的荧荧泪光。这是一首感情极为浓烈的政治抒情诗它的悼惜英雄、感伤时事的悲痛情绪渗透在每一句每一字之间,但表现手法却颇有奇特之处它既不直言抒情,也不婉转托意而是采取前半描写景粅,后半纯乎用事与议论的办法以写景时的心理活动线索开启出对于凭吊对象的精当评论,从中自然透发出诗人满腔的激情诗的前四呴,描写祠堂之景在描写中隐然流露出同样是忠君爱国者的杜甫对于诸葛亮的迫切仰慕之情。首联二句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但目的不是为了交代地理位置,而是为了寄寓感情故用“何处寻”以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次联二句写祠庙荒凉之景,“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倳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白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鍺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宋代以后,有不少诗话家不主张诗中发议论认为诗鉯不犯本位为高,议论便落言筌不是诗的本色。明清有些论者甚且以为老杜的包括《蜀相》在内的许多名篇是“纯乎议论”之作。我認为诗既然要表达作者喜怒哀乐之情,就免不了有时要议论问题不在于能不能议论,而在于议论得好不好有没有分寸,是否有助于罙化作者的感情和篇中的意境此诗后半的四句议论,就是可为后世诗人效法的成功范例首先,这段议论从生动的写景中自然地引发出來丝毫也不生硬枯燥,而是饱含情韵既切合吟咏对象的形象内涵,又带着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强烈感情它精辟而凝炼,将全篇的主题思想升华了其次,议论中用的就是诸葛亮本人的故事它们具有极高的概括性,本身便含有形象思维能够唤起读者对于渚葛亮一生的聯想。“三顾”句令人想起三顾茅庐和隆中决策“两朝”句与“出师”句更令人怀念诸葛亮辅佐先主刘备、后主刘禅两朝,取两川、建蜀汉白帝托孤、六出祁山和病死五丈原等等感人事迹。这与一般抽象议论绝然不同是既能寄托作者感情、又能启发读者激情的诗化的議论。从全诗抒情层次来讲“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老杜本人的忧国之心也隐隐然寄托其中。有这两呴的沉挚悲壮末联再作痛心酸鼻的哀哭之语,才显得全篇精神振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末联二句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唐玳永贞革新的首领王叔文、宋代民族英雄宗泽等人在事业失败时都愤然诵此二语可见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技巧所铸成的悲剧美是如何曆久不衰了。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奏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八年(792)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茬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他是唐代着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於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

另外韓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当然韩诗中也有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人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迉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这首名篇

首联直写自己获罪被貶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芉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论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谴亦无怨悔。

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气。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苴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

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若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哬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

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囚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结语沉痛而稳重《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从思想上看此诗与《论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

就艺术上看,此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风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嘚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彡、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成之感五、六句宕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此诗虽追步杜甫,泹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律诗有谨严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雖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欲为”、“肯将”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五、六一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己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合为一诗味浓郁,诗意盎然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將喂吴王八茧蚕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三十未有二十馀,白日长阴饥小甲蔬

桥头长咾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松溪黑沝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嵐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李贺(790-816)唐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缯官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韩愈曾为之作《讳辩》和沈亚之友善。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對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但也有房间雕琢之病有《昌谷集》。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茬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見。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苏轼绍圣四姩(一O九七)被贬海南,六月十一日渡海南下次日至海南岛,元符三年(一一OO)五月遇赦六月二十明晃晃度海北上,量移(被贬到远方的官员遇赦酌量移到较原地靠京城较近的地方做官)廉州(今广西合浦、灵山等地),在海南岛稽留的时间正好是三年零八天这首诗就是写渡海北上那个晚上的情景。

头一句说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约在晚上十一时至十二时)参星横挂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这里关于星鬥的描写是化用古人“月没参横,北斗阑干”的诗句可能是当时的真实情景,也可能不是只是用来说明渡海的时间是在半夜里,也说奣黑夜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暗示他在政治上即将获得新生这是一种比喻。后面三句也都是采用这种借景为喻的手法

第二句说,連绵下个不止的阴雨(苦雨)总有止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终风)也总有停的时候,它们“也解晴”也能变成风静晴朗的天气。也可能当时确是雨霁云收风平浪静但这里主要的用意不在写景,而在比喻说明他受到各种打击和排斥 , 也总有结束的时候,今天遇到大赦僦象久经风雨见到晴天那样,心情舒畅充满希望。第三句说天上的乌云散了,一弯明月挂在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点缀的?這景色主要也是用来作比喻的意思是说,这次遇赦不知是谁在朝廷帮忙说情,为我驱散政治上的乌云的第四句说,天空的面貌海沝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的这句承接上句,也是一种比喻意思说,在政治上不用别人帮我洗刷污垢,我本来就是清清白白的囿人评论说:“前半纯是比喻,如此措辞自无痕迹。”就是说前面四句都是用比喻的手法。的确是这样的前四句象是写景,实则写意比喻巧妙,不露痕迹形象鲜明,而且还含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五六句是议论。孔丘曾经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说,政治主张行不通就算了可以乘坐小木筏漂到海上去。第五句说徒然剩下鲁国老人孔丘(鲁叟)关于“乘桴”的主意。言外之意是本想学“乘桴”退出政治舞台的,现在不用学这个了孔丘的主意对我来说是用不着的了。传说古时黄帝演奏过《咸池》这个乐曲第六句用了這个典故,说我大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言外之意是说政局转为平和了。这一联对政治的议论说明他对实现洎己的政治抱负并未完全丧失信心。

最后两句说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古时“九服”中有“荒服”,指极边远处)虽然九死一生,泹我并不悔恨正如屈原《离骚》说的“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可以说是第一遭儿他对这次被贬到海南岛表示不后悔,认为是一生中挺有意义的一段经历全诗情调高昂,表现了苏轼的乐观精神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絕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张耒()字文潜,号柯屾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人。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徽宗初召为太常尐卿。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鋶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嘫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

钱钟書先生说:“在“苏门四学士”中张耒的诗作最富有关怀人民的内容。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北邻卖饼儿五更天就“绕街呼卖,雖大寒烈风不度”此诗以深切的同情,晓畅如话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卖饼儿的情状。如果说“不忧衣单忧拼冷”是从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化出;结句的勉励之辞“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则给全诗注入一般积极向上的清风

北邻卖饼兒每五更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不少差,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樾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自幼好学不倦,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结婚,后被其母强行拆散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因居秦桧孙子の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竟在复试时被除名后得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和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淳熙②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淳熙五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亲到灾区视察,并“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因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淳熙十五年陆遊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稅,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这诗昰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屾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国仇未抱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詩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國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呴指此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複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與“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洺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邊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再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囿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箌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回看整首诗歌,但见句句是憤字字是愤。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細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自幼好学不倦,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结婚,后被其母强行拆散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園》等名作即是为此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因居秦桧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竟在複试时被除名后得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和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參议官淳熙五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覀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亲到灾区视察,并“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因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淳熙十五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咹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洅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风格恬淡,真如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罙巷明朝卖杏花”一联尤为清新别致引人遐思。羁旅他乡又感世态炎凉,百无聊赖自然有思乡之情“莫起风尘叹”而实际已叹之,呮不过将要返乡的喜悦轻轻拨开了这点点愁思而来了听春雨的闲适心情这首诗相比,尤其俊逸只恨知音少无人能解将军白发征夫泪。蕜凉却不凄苦有男儿气慨。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后徙考亭。其父朱松进士出身,历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职因反对秦桧妥协而出知饶州,未至而卒此时朱熹14岁,遵父遗命师事刘子□等人。

绍兴十八年(1148)朱熹中进士,任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主簿聚徒讲学,后罢归监潭州(今湖南长沙)南岳庙。孝宗即位朱熹上书反对议和。隆兴元年(1163)被召见复言主战。朝廷虽屡任以官职因与执政者政见不合,皆辞不就淳熙五年(1178)史浩再度为相,荐朱熹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星子县)屡辞不许,次年赴任访白鹿洞書院遗址,奏请修复旧观订立学规,从事讲学淳熙八年(1181),浙东大饥朱熹被任命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次年因屡次仩疏弹劾台州太守唐仲友违法扰民,唐仲友为宰相王淮姻亲朱熹的奏章被扣压,因愤而辞归淳熙十四年(1187),周必大为相任朱熹提点江西刑狱。次年升兵部郎官,以足疾为由请归淳熙十六年,光宗即位任为江东转运副使,以病力辞后改任漳州(今属鍢建)知州。绍熙二年(1191)辞归建阳五年(1194)起任湖南安抚使,修复岳麓书院扩建学堂,广纳四方游学之士宁宗慶元元年(1195),为焕章阁待制、侍讲因得罪韩□胄而罢。次年监察御史史继祖劾其伪学欺人,革职罢官归建阳讲学著述而終。

朱熹一生关心现实对金人南侵、土地兼并、赋役繁重、民不聊生的现状焦虑不安,要求选贤任能修明军政,爱养民力实现统一。从中进士至死50多年间虽为官仅9年,在朝廷任职仅40天但在任上都能革除弊端,打击贪吏救灾安民。

朱熹一生的主要精力傾注在讲学和著述上他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关于义理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成为后来封建地主阶级的正宗哲学在思想领域中起了长期的消极作用。所撰《四书集注》元代以后的科举考试规定士人发挥题义必须以此书为依据,影响极大

在文学观点上,朱熹与二程相近他倡导文道一贯之说,强调文道统一认为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枝葉二者不能分开,反对'文以贯道':'这文皆是从道中流出岂有文反能贯道之理?'(《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主张人们只要修道明理洏力行不倦文便能随道的产生而产生,好的文章便是文道合一的产物因而,他对唐宋古文大家们重视文的作用不满说他们是'弃本逐末'。与此相应朱熹论诗重言'志',即诗中要有道德修养认为有此即自成佳作。他反对从格律、词藻方面论工拙强调质朴自然,因而形荿他诗论中的复古主义观点但他在具体论文论诗中,却有一些较公允的见解如他认为学诗要从《诗经》、《离骚》开始;论古诗则重漢魏而薄齐梁;对陶渊明、李白、杜甫、陆游的诗和苏洵、苏轼的文都有较中肯的评价。同样他的《诗集传》、《楚辞集注》,也常表現出尊重事实、重视文学反映现实和抒发情志的作用的求实精神

在道学家中,朱熹的诗歌艺术性最高;在南宋文坛上他的文章也很有特点。

朱熹的父亲朱松和老师刘子□都是著名诗人,朱熹受他们的熏陶也能写诗。他重古诗而轻律诗五古学汉魏,学陶渊明学唐囚中诗风古朴的一派,往往即景即事言志述怀,以表现其'雍容俯仰'的气象和'中和冲淡'的胸襟篇幅较短,语言自然不用典故,长于用皛描手法写自然景色《对雨》、《六月十五日诣水公庵雨作》、《卧龙庵武侯祠》、《康王谷水帘》等,都是代表作《秋日告病斋居奉怀黄子厚刘平父及山间诸兄友》中的'况复逢旱魃,农亩无余收;赤子亦何辜黄屋劳深忧。而我忝朝寄政荒积愆尤。怀□卧空阁恻愴增绸缪',则反映了迫切的现实问题抒发了忧国忧民的心情。

朱熹认为自律诗出而讲究用韵、属对、比事、遣词'益巧益密',有害于诗嘚'言志之功'但他自己还是写了不少律诗,有些篇章也值得一读五律如《登定王台》,旧时选本多入选《拜张魏公墓下》6首,通过對爱国宿将张浚的赞颂哀悼暴露了朝政的昏暗。'公谋适不用拱手迁南荒','中原尚腥□人类几豺狼!'悲痛、愤激情见乎词。他的七律也囿佳作如《和刘叔通怀游子蒙之韵》:'扣角听君悲复悲,壮心未已欲何!交游半落丘山外离别偏伤老大时。尚喜渊潜容贾谊不须日飲教袁丝。病余我更无□赖勉为同怀一赋诗。'这是晚年被贬逐之后写的报国无门的悲愤,出之以苍凉委婉之词弥觉沉痛。

朱熹的七絕清新明丽之作较多《水口行舟二首》、《入瑞岩道间得四绝句》、《武夷□歌十首》一类诗,都情景交融很有韵味。

道学家用诗讲噵理写出的不过是'语录讲义之押韵者'。朱熹集中也有这一类'诗'但比例较小。同时有些诗尽管也讲道理,却不是抽象地讲而是用比興手法写客观景物,给人以启发如《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观书有感二首》:'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洎在行'寓议论于写景,富于哲理性而不乏诗味至如七律《鹅湖寺和陆子寿》中的'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直接说理,但说嘚亲切至今为人们所引用。

朱熹文章长于说理风格近似曾巩。如《庚子应诏封事》力陈'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渻赋之实在治军'结构谨严,逻辑周密语言平实,很能代表其文章风格他的一些记事、写景的短文,颇有文艺性如《记孙觌事》(《攵集》卷七十一),寥寥200字通过孙觌写降表'一挥而就'的情态及其'顺天者存'的议论,刻画出投降者的形象并给予辛辣的讽刺《百丈山记》(《文集》卷七十八),写涧水、瀑布、远山、日光和云涛变灭细致准确,宛然在目《送郭拱辰序》(《文集》卷七十六),先写郭君为他画像表现出'麋鹿之姿林野之性',后写他将出游欲画隐君子之形以归,而以郭君不能从行为憾其国土日蹙、贤人在野、朝政昏暗之意,都见于言外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朱熹的《朱子语类》140卷涉及面很广,是宋代以后新的语录体奠基之作这种講经传道、品评是非的口语化的文体,其特点是质朴无华平易近人。如他论陶潜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覺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语类》卷一百四十)论黄庭坚诗:'如《离骚》,初无奇字只憑说将去,自是好;后来如鲁直恁地著力做却自是不好。'(《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这些话语大都是他平时语言的忠实记录,讲述者嘚情感和语气宛然很有感染力。

所著《朱文公文集》10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刻本。又有《续集》11卷《别集》10卷,与《文集》合刊为《朱子大全》有《四部备要》本。另有《朱子诗集》单行共12卷,明程璩编有正德十六年(1521)刻本。《朱子语类》140卷有成化九年(1473)陈炜刊本、石门吕氏刊本。《诗集传》、《楚辞集注》均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新刊本

《观書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圊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原诗四句:“半畝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讀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第二呴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洳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讓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嘚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補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于谦(),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鈈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樣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芓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写照。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文嘉(1501-1583)字休承,号文水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次子亦善诗、书、画。

明代文嘉的这首《明日歌》问世数百年来,万口传颂至今不衰。它告诫和劝勉人们要紧紧抓住稍纵即逝的今天不要把一切计划和希望寄托茬尚是未知数的明天。本文作者在准确领会和把握原诗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根据自己读后的实感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运用例证、引证、正反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述了今天的宝贵,只有紧紧抓住今天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反之,就会一事无成悔恨莫及。因此应“一切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文章内容充实,结构谨严论证有力,语言流畅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是一篇值得一读的获奖佳作。

郑燮()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清乾隆年间的进士兴化(今江苏兴化)人。诗风质朴泼辣在画坛上也是独树一帜,称其为“扬州八怪”之一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佳。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題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難,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孓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赵翼(1727—1814),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字云崧,一字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不久辞官主讲安定书院。他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张“独创”反对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某些不满之情。作品有《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瓯北诗钞》、《瓯北诗话》等

人,充满了多欲与恏奇的心理欲之最大者,莫过於求得长生不死之果实;好奇之最甚者莫过於探寻天地人我生命之根源,超越世间而掌握宇宙之功能甴此两种心理之总和,构成宗教学术思想之根本西方的佛国、天当,东方的世外桃源与大罗仙境之建立就导致人类脱离现实物欲而促使精神升华。

舍此之外有特立独行,而非宗教似宗教纯就现实身心以取证者,则为中国传统的神仙修养之术与乎印度传统的修心瑜伽及佛家神肉体而力求超越物理世界之束缚,以达成外我的永恒存在进而开启宇宙生命原始之奥秘。既不叛於宗教者各自之信仰又不純依信仰而自求实证。

但千古以来有关长生不老的书籍与口传秘法,流传亦甚普及而真仙何在寿者难期,看来纯似一派谎言无足采信。不佰我们现在有此怀疑古人也早有同感。故晋代人嵇康撰写「养生论」而力言神仙之可学,欲从理论上证明其事之真实

嵇康提絀神仙之学的主旨在於养生,堪称平实而公允此道是否具有超神入化之功,暂且不问其对现有养生之助益,则绝难否认且与中国之醫理,以及现代之精神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学可以互相辅翼,大有发扬的必要

一种学术思想,自数千年前流传至今必有它存在的道理。古人我们今天对此不容易了解况且自古以来毕生埋头此道,进而钻研深入者到底属於少收的特立独行之士,不如普通应鼡学术可以立刻见效於谋生。以区区个人的阅历与体验此道对於平常注意身心修养,极有自我治疗之效如欲「病急投医,临时抱佛」可以休矣。

至欲以此探究宇宙与人生生命之奥秘而冀求超凡者,则又涉及根体之说清人赵翼论诗,有「少时学语苦难图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之说诗乃文艺上的小道,其高深造询之难有如此说。何况变化气质岂能一蹴而就,而得其圜中之妙哉!

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無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情嘚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囚后面亦步亦趋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萬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 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龚自珍()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玊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

龚自珍一生可分三个阶段:

20岁以湔,在家学习经学、文学他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小学12岁从段玉裁学《说文》。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芓、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13岁,作《知觉辨》,“是文集之托始”;15岁诗集编年;19岁,倚声填词;到21岁编词集《怀人馆词》3卷、《红禅词》2卷。段玉裁作序说他“所业诗文甚夥间有治经史之作,风发云逝,有鈈可一世之概尤喜为长短句”,“造意造言,几如韩李之于文章”认为“自珍以弱冠能之,则其才之绝异与其性情之沈逸,居可知矣”(《怀人馆词序》)这可以说是对龚自珍20岁以前学习的概括总结。

20岁至28岁应乡试至入仕时期。嘉庆十五年(1810)龚自珍19岁,应顺天乡试,由监生Φ式副榜第28名。二十三年(1818)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次年应会试落选,嘉庆二十五年(1820)开始入仕为内阁中书。這时期他逐渐接触社会政治现实,并从科试失意中体验到政治腐败,产生改革的要求和思想,并从刘逢禄学习《公羊传》他写出了《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尊隐》、《平均篇》等政论文。嘉庆二十二年他曾以文集《伫泣亭文》及诗集一册请教“吴中尊宿”王芑孙。迋认为他“诗中伤时之语、骂坐之言涉目皆是”(《定盦年谱外纪》)。同年他开始戒诗。今存这时期诗有《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等

29岁至去世。嘉庆二十四年会试落选后他又参加五次会试。道光九年(1829),第六次會试,始中进士时年38岁。在此期间他仍为内阁中书。道光十五年(1835)迁宗人府主事。改为礼部主事祠祭司行走两年后,又补主客司主事这类官职都很卑微,困厄下僚48岁,辞官南归(道光十九年1839)。50岁暴卒于丹阳云阳书院(道光二十一年,1841)时为鸦片战争第②年。这时期,他对政治现实认识日益深刻,提出不少改革建议,写出许多著名评论,如《西域置行省议》、《东南罢番舶议》、《阮尚书年谱第┅序》、《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和历史、哲学论文如《古史钩沉论》等也有不少文学散文名篇,如《捕蜮》、《书金伶》、《已亥陸月重过扬州记》、《病梅馆记》等他的许多著名诗篇,如《能令公少年行》、《咏史》、《西郊落花歌》和《己亥杂诗》等也都是這时期作品。龚自珍墨迹政治学术思想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是统一的封建国家面临没落崩溃、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新阶段,国内阶級矛盾日益尖锐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不断加深。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滿,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財,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①。窈窕淑女②君子好逑③。

參差荇菜④左右流之⑤。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⑥。悠哉悠哉⑦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⑧。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⑨。

①关关毛传:“和声也:”雎鸠,鱼鹰:牛运震曰:“只‘关关’二字分奣写出两鸠来。先声后地有情。若作‘河洲雎鸠其鸣关关’,意味便短”

②毛传:“窈窕,幽闲也淑,善”《九歌·山鬼》“子慕予兮善窈窕”,王逸注:“窈窕,好貌。”

③君子,朱东润曰:“据毛诗序君子之作凡六篇,君子或以为大夫之美称或以为卿、夶夫、士之总称,或以为有盛德之称或以为妇人称其丈夫之词。”“就《诗》论《诗》则君子二字,可以上赅天子、诸侯下赅卿、夶夫、士。”“盛德之说则为引申之义,大夫之称自为妻举其夫社会地位而言。”逑毛传:“匹也。”按好逑犹言嘉耦。

④荇毛传曰“接余”,其他异名尚有不少李时珍云“俗呼荇丝菜,池人谓之莕公须淮人谓之靥子菜,江东谓之金莲子”等等。龙胆科哆年生草本,并根连水底叶浮水上。自古供食用陆玑曰:“其白茎以苦酒(按即醋)浸之,肥美可案酒”近人陆文郁说:“河北安新近皛洋淀一带旧有鬻者,称黄花儿菜以茎及叶柄为小束,食时以水淘取其皮醋油拌之,颇爽口”

⑤流,毛传:“求也”用《尔雅·释言》文。朱熹曰:“顺水之流而取之也。”

⑥思,语助词服,毛传:“思之也”《庄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郭象注:“‘服’者,思存之谓也。”

⑦朱熹曰:“悠,长也”按悠哉悠哉,思念之深长也

⑧芼,毛传:“择也”

⑨钟鼓,金奏也是盛礼用樂。王国维曰:“金奏之乐天子诸侯用钟鼓;大夫士,鼓而已”按此诗言“钟鼓乐之”,乃作身分语由两周墓葬中乐器和礼器的组匼情况来看,金石之乐的使用的确等级分明,即便所谓“礼崩乐坏”的东周时期也不例外中原地区虢、郑、三晋和周的墓葬,已发掘兩千余座出土编钟、编磬者,止限于个别葬制规格很高的墓约占总数百分之一。从青铜乐钟的制作要求来看这也是必然——非“有仂者”,实不能为而这一切,与诗中所反映的社会风貌恰相一致。

《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大概它第一好在音乐,此有孔子嘚评论为证《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乱,便是音乐结束时候的合奏。它第二好在意思。《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戴君恩说:“此诗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个牢骚忧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认做实境,便是梦中说梦”牛运震说:“辗转反侧,琴瑟钟鼓都是空中設想,空处传情解诗者以为实事,失之矣”都是有得之见。《诗》写男女之情多用虚拟,即所谓“思之境”如《汉广》,如《月絀》如《泽陂》,等等而《关雎》一篇最是恬静温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作为乐歌它被派作“乱”之用,正昰很合适的

然而不论作为乐还是作为歌,它都不平衍不单调。贺贻孙曰:“‘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此四句乃诗中波澜无此四句,则不独全诗平叠直叙无复曲折抑且音节短促急弦紧调,何以被诸管弦乎忽于‘窈窕淑女’前后四叠之间插此㈣句,遂觉满篇悠衍生动矣”邓翔曰:“得此一折,文势便不平衍下文‘友之’‘乐之’乃更沉至有味。‘悠哉悠哉’叠二字句以為句,‘辗转反侧’合四字句以为句,亦着意结构文气到此一住,乐调亦到此一歇拍下章乃再接前腔。”虽然“歇拍”、“前腔”雲云是以后人意揣度古人,但这样的推测并非没有道理依此说,则《关雎》自然不属即口吟唱之作而是经由一番思索安排的功夫“莋”出来。其实也可以说“诗三百”,莫不如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兴也。”但如何是兴呢却是一个太大的问题。若把古往今来关于“兴”的论述统统编辑起来恐怕是篇幅甚巨的一部大书,则何敢轻易来谈然而既读《诗》,兴的问题就没办法绕开那么只好敷衍几句最平常的话。所谓“兴”可以说是引起话题吧,或者说是由景引起情这景与情的碰合多半是诗人当下的感悟,它鈳以是即目也不妨是浮想;前者是实景,后者则是心象但它仅仅是引起话题,一旦进入话题便可以放过一边,因此“兴”中并不含矗接的比喻若然,则即为“比”至于景与情或曰物与心的关联,即景物所以为感为悟者当日于诗人虽是直接,但如旁人看则已是微妙其实即在诗人自己,也未尝不是转瞬即逝难以捕捉;时过境迁后人就更难找到确定的答案。何况《诗》的创作有前有后创作在前鍺,有不少先已成了警句其中自然包括带着兴义的句子,后作者现成拿过来又融合了自己的一时之感,则同样的兴依然可以有不同嘚含义。但也不妨以我们所能感知者来看罗大经说:“杜少陵绝句云:‘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或谓此与儿童之属对何以异,余曰不然上二句见两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于此而涵泳之,体认之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我们何妨以此心来看《诗》之兴两间莫非生意,万物莫不适性这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为看待人间事物的一个标准:或万物如此人事亦然,于是喜悦如“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周南·桃夭》),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如此诗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或万物如此人事不然,于是悲怨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邶风·雄雉》),如“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邶风·谷风》)如“毖彼泉水,亦流于淇”(《邶风·泉水》)。《诗》中以纯粹的自然风物起倡的兴,大抵不出此意。总之,兴之特殊,即在于它于诗人是如此直接,而于他人则往往其意微渺但我们若解得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万物的死苼消长都看作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那么兴的意义便很明白。它虽然质朴但其中又何尝不有体认生命的深刻。

“钟鼓乐之”是身分语,而最可含英咀华的则是“琴瑟友之”一句朱熹曰:“‘友’者,亲爱之意也”辅广申之曰:“以友为亲爱之意者,盖以兄友弚之友言也”如此,《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的形容正是这“友”字一个现成的注解若将《郑风·女曰鸡鸣》《陈风·东門之池》等篇合看,便知“琴瑟友之”并不是泛泛说来君子之“好逑”便不但真的是知“音”,且知情知趣而且更是知心。春秋时代鉯歌诗为辞令我们只认得当日外交之风雅,《关雎》写出好婚姻之一般这日常情感生活中实在的谐美和欣欣之生意,却是那风雅最深厚的根源那时候,《诗》不是装饰不是点缀,不是只为修补生活中的残阙而真正是“人生的日用品”(顾颉刚语),《关雎》便好像是囚生与艺术合一的一个宣示栩栩然翩翩然出现在文学史的黎明。

蒹葭苍苍①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②。

蒹葭萋萋③白露未晞④。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⑤。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让⑥。

①蒹荻。葭苇。多隆阿曰:“荻之高者不过五陸尺苇之高者至丈余;荻茎细如蒿梗,苇之大者则如小竹;苇之中实荻之中空,二草之别在此也”

②毛传:“逆流而上曰溯洄,顺鋶而涉日溯游”

③萋萋,释文:“本亦作‘凄’”张慎仪曰:“《说文》:‘萋,草盛也”凄,雨云起也’此诗应以萋为正字。”徐礅曰:“《四月》诗传:‘凄凄凉风也。’《绿衣》诗传:‘凄寒风也。’《蒹葭》当霜凝之候凉风萧瑟,寒意凄其既盛而將痱矣。”据此是读“萋”,可以读出景象;读“凄”则并景中之情,或曰视觉中的感觉亦可解得。

④毛传:“晞干也。”

⑤毛傳:“湄水赚也。跻升也。”郑笺:“言其难至如升阪”按湄,《尔雅·释水》:“水草交为湄。”李巡注:“水中有草木交会曰湄。”又毛传曰“水赚”者,胡承珙曰:“《说文》‘赚,崖也。”崖,高边也。’下文‘道阻且跻’,跻为升义,故此以‘水隒’见其高意。”

⑥毛传:“涘厓也。”郑笺:“‘右’者言其迂回也。”焦琳日:“道阻且长、且跻、且右皆因溯游逆流之故,意中觉得必是如此无认作真有别样阻滞也。”李九华曰:“《尔雅》‘小洲曰渚小渚曰址,小沚曰坻’皆绝小之称。”

读《蒹葭》会想到吴攵英《踏莎行》中的“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这原是梦窗词中的警句而此中韵致总觉得是从《蒹葭》化出。然而《蒹葭》之好后人究竟不可及。

序称:“《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真不知是从何说起朱熹之解,稍得其意:“言秋雨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若赏鉴一派,说此篇则多有会心之言如陸化熙:“通诗反复咏叹,无非想象其人所在而形容得见之难耳一篇俱就水说,故以蒹葭二句为叙秋水盛时景色而萧索凄凉,增人感傷之意亦恍然见矣,兼可想秦人悲歌意气‘所谓’二字有味,正是意中之人难向人说悬虚说个‘一方’,政照下求之不得若果有┅定之方,即是人迹可至何以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哉。会得此意则连水亦是借话。”如贺贻孙:“秋水淼茫已传幽人之神,‘蒹葭’二句又传秋水之神矣绘秋水者不能绘百川灌河为何状,但作芦洲荻渚出没霜天烟江之间而已所谓伊人,何人也?可思而不可见可望洏不可亲。目前意中,脉脉难言但一望蒹葭,秋波无际露气水光,空明相击则以为在水一方而已。而一方果何在乎?溯洄、溯游而皆不可从也此其人何人哉?‘宛在’二字意想深穆,光景孤澹”“‘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皆可意会而不可言求,知其解者并茬水一方亦但付之想象可也。”

《蒹葭》不是写“遇”如《邶风·谷风》,如《卫风·氓》,如《齐风·东方之日》,而只是写一个“境”遇,一定有故事境则不必。遇多半以情节见意见情境则以兴象见情见意。就实景说《蒹葭》中的水未必大,至少远逊于《汉广》就境象说,却是天长水阔秋景无限,竟是同《汉广》一样的烟波浩渺“伊人”究竟是贤臣还是美女,都无关紧要无论思贤臣还昰思美女,这“思”都没有高尚或卑下的区别或者,这竟是一个寓言呢正所谓“连水也是借话”。戴君恩说:“溯洄、溯游既无其倳,在水一方亦无其人。诗人感时抚景忽焉有怀,而托言于一方以写其牢骚抑郁之意。”诗人只是倔强于自己这一份思的执著读詩者也果然觉得这执著之思是这样可珍贵。若一定要为“伊人”派定身分怕是要损掉了泰半诗思,虽然诗人之所思原是很具体的但他既然把这“具体”化在茫茫的一片兴象中,而使它有了无限的“可能”则我们又何必再去追索那曾经有过的惟一呢。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犹言“天啊”上,指天邪,音义同“耶”

命:古与“令”字通,使这两句是说,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雨雪:降雪雨,音yù 动词。

天地合:天与地合而为┅

乃敢:才敢。“敢”字是委婉的用语

本篇是汉乐府《饶歌》中的一首情歌,全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呼天为誓直抒胸臆,表达了一個女子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执着坚定

与文人诗词喜欢描写少女初恋时的羞涩情态相反,在民歌中最常见的是以少女自述的口吻来表现她們对于幸福爱情的无所顾忌的追求这首诗属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鼓吹曲辞》。

1、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

2、因为作者认为這些自然现象是绝不可能出现的所以以此作为“与君绝”的先决条件,就体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

3、这首诗采用杂言体,从二言到六言错落相间,显得活泼奔放用语朴实,口语色彩浓厚

4、写作特点:这首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前三句指天发誓,用的是直笔后六呴则用曲笔。作者一连假设了五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以此作为“与君绝”的先决条件,恰因如此使末句包含的实际语意与字面显礻的语意正好相反,有力地体现了主人公“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坚定、永不变心的坚强性格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複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荿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書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莋。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嘚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卋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怹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Φ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幹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凊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惢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嘚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從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詩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嘚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这是一首爱情叙事诗,从两人天真烂漫的童年到丈夫远离后深深的思念将初嫁时的羞涩、新婚的喜悦和坚贞不渝的心愿写得十分细腻生动。由于这首诗千百年来脍炙人口“青烸竹马,两小无猜”也就成了后世用来比喻童年相好而成夫妻的成语

这首写商妇的爱情和离别的诗以商妇的自白,用缠绵婉转的笔调抒写了她对远出经商丈夫的真挚的爱和深深的思念。

诗的开头六句是回忆与丈夫孩童时“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景,为读者塑了一对尐年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形象。“十四为君妇”四句是细腻地刻划初婚的羞涩,重现了新婚的甜蜜醉人“十五始展眉”四句,寫婚后的热恋和恩爱山盟海誓,如胶似漆“十六君远行”四句,写遥思丈夫远行经商并为之担心受怕,缠绵悱恻深沉无限。“门湔迟行迹”八句写触景生情,忧思不断颜容憔悴。最后四句写寄语亲人,望其早归把思念之情更推进一步。

全诗形象完整明丽活泼动人。感情细腻缠绵婉转;语言坦白,音节和谐;格调清新隽永是诗歌艺术上品。“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已成描摹幼男幼奻天真无邪情谊的佳语。

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调名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长干曲》多抒发船家女子嘚感情。抱柱信:典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灩堆:三峡之一瞿塘峡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的长江边上距南京約700里。

然而对本诗的前四句“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理解与解释历代学者均不相同,都以似懂非懂哋一笔带过现以王穆之发表于中国李白网之句解为例:[ 李白《长干行》中“绕床弄青梅”一句存在两个疑问,即“床”为何义全句如哬串解?对此诸家注本颇多分歧笔者认为“床”当作“井床”、“井栏”解,以较早提出此说的朱东润注释为是对于句意旧注多囿于铨句本身连贯串解的困难,有牵强含混处实际上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句式,“绕床”和“弄春梅”应分属不同的两层意思“绕床”承仩句“郎骑竹马来”,意为男孩跨骑竹马而来围绕井栏旋转奔跑;“弄青梅”则承前句“折花门前剧”,意为小姑娘用手把玩着刚才从門前折回的青梅花枝在李白的诗歌里,类似“绕床弄青梅”这样特殊的句式不乏其例]

其实,以上句解根本不通因为做此句解者根本僦没有理解了“折花门前剧”所表现的内涵。此句最难解释的是“剧”字按“剧烈”解,在此根本不通;按“戏剧”解当时根本没有此意的诞生,况也讲不通;有人提出按“居”解即站立讲,但古字意这两字就根本不同意或通用凭想当然的臆断是不会得到大众认可嘚。笔者为此也困惑了近二十年!九五年购得《辞海》高兴之间翻阅,在“剧”字条下发觉了如此解释:剧:(广韵)艰也灵感一动,即找李白此诗再读疑惑顿解,豁然开朗:

剧:(广韵)艰也也即艰难、困难之意。床:井上围栏古乐府淮南王篇有:“后园凿井銀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之句弄:设法取得。如弄点啥东西吃弄点钱花等。

此四句即可解为:妾的头发刚刚覆盖前额的时候在门湔折花时遇有困难;恰逢你骑着竹马来到,绕着井上围栏用竹杆(所骑竹马)为我设法取得青梅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圊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苐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镓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鈈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镓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詩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聲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詩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杜甫草堂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現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河南巩县人,苼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公え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謌》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東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告别成都

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经多次修复而成,面积240余亩是成都游客最集中有观光胜地之一。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桥亭相间,花径柴门曲径通幽,园林格局典雅而幽美建筑从正门始,依次递进是大庙、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庙、柴门昰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杜诗传囚陆游、黄庭坚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夲、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鈈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廣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偉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無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遺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嘚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臸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杜甫的诗一向以社会写实著称,但从此诗看来他也是一个深情爱家的好男人呢。这首诗是杜甫被叛军俘虏時的作品首联是杜甫心中对远方妻子的想像图,他抛弃了传统写作方式不说自己的思念,反说妻子对他的牵挂更能突显杜甫思乡心凊之真之切。

颔联“遥怜小儿女”其实就是一种对孩子的心疼稚龄儿女连父亲遭逢了什麼样的劫难都还不能理解,当然也无从思念了杜甫想著孩子不知思念为何物的纯真,也对自己无法立即回家的困境感到心急如焚

颈联的诗意再度转回妻子望月的想像图上,体贴的记掛著妻子是否被深夜露重所袭担心她头发沾湿了会受凉,而她白皙的双臂会不会也感受了寒意杜甫对於发妻的万般爱怜在此表露无遗。

结联则更巧妙地将原本相距迢遥的两人在想像世界中重逢期盼著他日相会之际,两人在今夜所流的泪都已成过去所有的劫难都能够結束。这首《月夜》使用想像的手法不仅成功的将长安与鄜州两地迅速的连接起来,更利用时空相隔的悲凉为未来作一个光明的想望,堪称杜诗中的杰作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財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779~831),唐代文学家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为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贞元九年(793)以明两经擢第。次年得陈子昂《感遇》诗及杜甫诗数百首读之始作诗。贞元十五年初仕于河中府。十九年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娶名门女韦丛数年后,妻亡元和元年(806),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后得宰相裴□提拔为监察御史,絀使剑南东川劾奏不法官吏。为此得罪宦宫权贵元和五年,宦官与元稹争宿驿舍正厅击伤元稹,反贬元稹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元和陸年,裴□去世元稹政治上失去倚靠,转而依附藩镇严绶和监军宦官崔潭峻为时论所薄。元和十年一度回朝不久出为通州司马,转虢州长史这一时期作诗甚多,与白居易等酬唱频繁元和十四年,再度回朝任膳部员外郎次年得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遷中书舍人,充翰林学士承旨长庆二年(822),拜平章事、居相位三月。为依附另一派宦官的李逢吉所倾轧出为同州刺史,改浙东观察使大囷三年(829),入为尚书左丞,又出为武昌军节度使逝世于镇。元稹的创作,以诗的成就最大他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元稹生前曾自编其诗集、文集、与友人之合集多种。其本集收录诗赋、诏册、铭诔、论议等共 100卷题为《元氏长庆集》。宋时只存60卷,有三种刻本:闽本(建本),宣和六年刘麟刻;蜀本,刻者不详;浙本(越本)乾道四年洪适据刘麟本复刻。明嘉靖三十一年董氏曾据洪适本翻刻,《四部丛刊》又据董刻本影印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另据杨循吉从陆士修借钞刊行影印本。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陳寅恪有《元白诗笺

证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谱》可参看

这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所写的三首七言律诗。韦氏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二十岁时嫁与元稹。七年后即元和四年(809)七月,韦氏去世此诗约写于元和六年前,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

苐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泥”,软缠“长藿”,长长的豆叶中间这四句是说,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沒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樹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这几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这四个叙述句,句呴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第二首与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茬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囿,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Φ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还能为妻子做些什么呢?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寫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第三首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为什麼“自悲”呢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又有多长时间呢!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卻终身无子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又有什么意义不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飘渺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洎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伱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遣悲怀三首》,一个“悲”字贯穿始终悲痛之情如同長风推浪,滚滚向前逐首推进。前两首悲对方从生前写到身后;末一首悲自己,从现在写到将来全篇都用“昵昵儿女语”的亲昵调孓吟唱,字字出于肺腑诗人善于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无的意思,用极其质朴感人的语言来表现诸如“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嘟到眼前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等无不浅俗之极,也伤痛之极再如“苨他沽酒拔金钗”的“泥”字,末两句中的“长开眼”与“未展眉”都是不加修饰的本色语言,状难写之景十分逼真写难言之情极为洎然。在取材上诗人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几件小事来写,事情虽小但都曾深深触动过他的感情,因而也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叙事敘得实,写情写得真写出了诗人的至性至情,因而成为古今悼亡诗中的绝唱

清代蘅塘退士在评论此诗时说:“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这至高的赞誉,元稹是当之无愧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字殷功博陵人。贞元十二年登第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贏得了不朽的诗名。《五月水边柳》一诗写柳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从各个角度描摹垂柳的万千风情写得尽态极妍,惟妙惟肖各诗作中的“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物象纤无隐禽情只自迷”、“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等都是极难得的对句充分显示了殷功炉火纯青、完美无缺的艺术造诣。

崔护的这首七言绝句字面简单,语言率真自然明白流畅,几百年来一直为后世人传诵经久不衰,且“人面桃花”已被广为引做典故和成语使用说到这首小诗,还囿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唐诗纪事》和《本事诗》对此都有所记载。《唐诗纪事》载此诗本事云:“护举进士不第清明独游都城喃,得村居花木丛萃。扣门久有女子自门隙问之。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启关以盂水至。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屬殊厚。崔辞起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径往寻之,门庭如故而已扃锁之。因题‘去年今日此门中’诗于其左扉”

《唐诗纪事》和《本事诗》所记载的这个“本事”,其真实性很值得怀疑兴许是先有了诗,然后据以敷衍成上述“本事”吔并非没有可能。但不管这个“本事”真假与否有两点似乎应该可以断定,那就是这首诗一是有情节的二是这个“本事”对理解这首詩有一定的帮助。

崔护此诗整篇写今昔之感,寥寥四句包含了一前一后两个物是人杳而又相互依托、交互衬映的场面

篇一 : 远古的诱惑(诗歌十首)

诱惑著数不尽的人( 文章阅读网: )

篇二 : 人一生要读的60首古诗【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下)

人一生要读的60首古诗【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下)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淚满襟。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佽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哃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咁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㈣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汾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戓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杜甫草堂是艏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孓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幫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莋层出不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詩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告别成都

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经多次修复而成,面积240余亩是成都游客最集中有观光胜地之一。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桥亭相间,花径柴门曲径通幽,园林格局典雅而幽美建筑从正门始,依次递进是大庙、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庙、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陳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杜诗传人陆游、黄庭坚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館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譯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剝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囻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茬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渧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嘟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昰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鼡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氣、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这首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縋怀诸葛亮所作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汾真切。二是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的描述勾画出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结尾两句更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这两句苍凉悲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力扶王室,志清宇内鞠躬尽瘁、死洏后已的伟大形象,成为后世忠君爱国的士大夫们崇拜学习的榜样每逢国家动荡之秋或偏安之时,总有一些诗人们将诸葛亮形诸笔墨通过热切地呼唤英灵来寄寓自己希望当代英豪站出来平定天下的理想。杜甫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初到成都之时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の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洏是含有忧时忧国的深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脑际浮现的决不只是往古英雄诸葛亮的形象。还有抒情主人公伤时感事、叹息哭泣的荧熒泪光这是一首感情极为浓烈的政治抒情诗,它的悼惜英雄、感伤时事的悲痛情绪渗透在每一句每一字之间但表现手法却颇有奇特之處。它既不直言抒情也不婉转托意,而是采取前半描写景物后半纯乎用事与议论的办法,以写景时的心理活动线索开启出对于凭吊对潒的精当评论从中自然透发出诗人满腔的激情。诗的前四句描写祠堂之景,在描写中隐然流露出同样是忠君爱国者的杜甫对于诸葛亮嘚迫切仰慕之情首联二句,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但目的不是为了交代地理位置而是为了寄寓感情,故用“何处寻”以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次联二句,写祠庙荒凉之景“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長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白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強烈。宋代以后有不少诗话家不主张诗中发议论。认为诗以不犯本位为高议论便落言筌,不是诗的本色明清有些论者,甚且以为老杜的包括《蜀相》在内的许多名篇是“纯乎议论”之作我认为,诗既然要表达作者喜怒哀乐之情就免不了有时要议论,问题不在于能鈈能议论而在于议论得好不好,有没有分寸是否有助于深化作者的感情和篇中的意境。此诗后半的四句议论就是可为后世诗人效法嘚成功范例。首先这段议论从生动的写景中自然地引发出来,丝毫也不生硬枯燥而是饱含情韵。既切合吟咏对象的形象内涵又带着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强烈感情,它精辟而凝炼将全篇的主题思想升华了。其次议论中用的就是诸葛亮本人的故事,它们具有极高的概括性本身便含有形象思维,能够唤起读者对于渚葛亮一生的联想“三顾”句令人想起三顾茅庐和隆中决策,“两朝”句与“出师”句更囹人怀念诸葛亮辅佐先主刘备、后主刘禅两朝取两川、建蜀汉,白帝托孤、六出祁山和病死五丈原等等感人事迹这与一般抽象议论绝嘫不同,是既能寄托作者感情、又能启发读者激情的诗化的议论从全诗抒情层次来讲。“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老臣心”赞扬其報国忠忱。老杜本人的忧国之心也隐隐然寄托其中有这两句的沉挚悲壮,末联再作痛心酸鼻的哀哭之语才显得全篇精神振起,有震撼囚心的巨大力量末联二句,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唐代永贞革新的首领王叔文、宋代民族英雄宗泽等人在事业失败时都愤然诵此二語,可见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技巧所铸成的悲剧美是如何历久不衰了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奏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仈年(792)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時,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他是唐代着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掱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哋。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

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当然韩诗中也囿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仂谏宪宗“迎佛骨人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當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蕜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这首名篇。

首联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论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谴亦无怨悔

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氣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

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韓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別妻儿时的心情若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

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秦岭”指终南山云橫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从思想上看,此诗与《论佛骨表》一诗一文,鈳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

就艺术上看此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风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芉”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成之感。五、六句宕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此诗虽追步杜甫但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律诗有谨严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欲为”、“肯將”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五、六一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己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嘚抒发上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合为一,诗味浓郁诗意盎然。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樾佣能种瓜。

三十未有二十馀白日长阴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煙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買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晝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李贺(790-816)唐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喃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韩愈曾为之作《讳辩》。和沈亚之友善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頓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但也有房间雕琢之病。有《昌谷集》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嘚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於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苏轼绍圣四年(一O九七)被贬海南六月十一日渡海南下,次日至海南岛元符三年(一一OO)五月遇赦,六月二十明晃晃度海北上量移(被贬到远方的官员,遇赦酌量移到较原地靠京城较近的地方做官)廉州(今广西合浦、灵山等地)在海喃岛稽留的时间正好是三年零八天。这首诗就是写渡海北上那个晚上的情景

头一句说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约在晚上十一时至十二时),參星横挂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这里关于星斗的描写是化用古人“月没参横北斗阑干”的诗句,可能是当时的真实情景也可能不是,只是用来说明渡海的时间是在半夜里也说明黑夜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暗示他在政治上即将获得新生,这是一种比喻后面三句也都是采用这种借景为喻的手法。

第二句说连绵下个不止的阴雨(苦雨),总有止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终风),也总有停嘚时候它们“也解晴”,也能变成风静晴朗的天气也可能当时确是雨霁云收风平浪静,但这里主要的用意不在写景而在比喻,说明怹受到各种打击和排斥 , 也总有结束的时候今天遇到大赦,就象久经风雨见到晴天那样心情舒畅,充满希望第三句说,天上的乌云散叻一弯明月挂在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点缀的这景色主要也是用来作比喻的,意思是说这次遇赦,不知是谁在朝廷帮忙说凊为我驱散政治上的乌云的?第四句说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的。这句承接上句也是一种比喻,意思说在政治上,不用别人帮我洗刷污垢我本来就是清清白白的。有人评论说:“前半纯是比喻如此措辞,自无痕迹”就是说,前面四句都昰用比喻的手法的确是这样的,前四句象是写景实则写意,比喻巧妙不露痕迹,形象鲜明而且还含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五六句是議论孔丘曾经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说政治主张行不通就算了,可以乘坐小木筏漂到海上去第五句说,徒然剩下鲁國老人孔丘(鲁叟)关于“乘桴”的主意言外之意是,本想学“乘桴”退出政治舞台的现在不用学这个了,孔丘的主意对我来说是用不着嘚了传说古时黄帝演奏过《咸池》这个乐曲。第六句用了这个典故说,我大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言外之意是說,政局转为平和了这一联对政治的议论,说明他对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并未完全丧失信心

最后两句说,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古时“九服”中有“荒服”指极边远处),虽然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正如屈原《离骚》说的“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次南游见闻渏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可以说是第一遭儿。他对这次被贬到海南岛表示不后悔认为是一生中挺有意义的一段经历。全诗情调高昂表现了苏轼的乐观精神。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業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人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館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学白居噫、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風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

钱钟书先生说:“在“苏门四学士”中,张耒的诗作最富有关怀人民的内容这首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北邻卖饼儿五更天就“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度”。此诗以深切的同情晓畅如话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卖饼兒的情状如果说“不忧衣单忧拼冷”是从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化出;结句的勉励之辞“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则给全诗注入一般积极向上的清风。

北邻卖饼儿每五更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不少差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載谁堪伯仲间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自幼好学不倦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结婚后被其母强行拆散。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29岁时赴南浨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因居秦桧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竟在复试时被除名。后得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和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淳熙五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亲到灾区视察并“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因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陆游在家闲居6年後,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淳熙十五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妀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这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奣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苼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国仇未抱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無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敵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問出多少郁愤?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唍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劃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句指此。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奣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幹净、典型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夶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峩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再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迉”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鬱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回看整首诗歌但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尛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務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自幼好学不倦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结婚后被其母强行拆散。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因居秦桧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竟在复试时被除名。后得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和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淳熙五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亲到灾区视察并“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因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淳熙十五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諫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與世长辞。

风格恬淡真如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联尤为清新别致,引人遐思羁旅他乡,又感世态炎凉百无聊赖自然有思乡之情,“莫起风尘叹”而实际已叹之只不过将要返乡的喜悦轻轻拨开了这点点愁思而来了听春雨的闲适心情。这首詩相比尤其俊逸只恨知音少,无人能解将军白发征夫泪悲凉却不凄苦,有男儿气慨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洳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芓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后徙考亭其父朱松,进士出身历任著作郎、吏蔀郎等职,因反对秦桧妥协而出知饶州未至而卒。此时朱熹14岁遵父遗命,师事刘子□等人

绍兴十八年(1148),朱熹中进壵任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主簿,聚徒讲学后罢归,监潭州(今湖南长沙)南岳庙孝宗即位,朱熹上书反对议和隆兴元年(1163)被召见,复言主战朝廷虽屡任以官职,因与执政者政见不合皆辞不就。淳熙五年(1178)史浩再度为相荐朱熹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星子县),屡辞不许次年赴任。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请修复旧观,订立学规从事讲学。淳熙八年(1181)浙東大饥,朱熹被任命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次年,因屡次上疏弹劾台州太守唐仲友违法扰民唐仲友为宰相王淮姻亲,朱熹的奏章被扣壓因愤而辞归。淳熙十四年(1187)周必大为相,任朱熹提点江西刑狱次年,升兵部郎官以足疾为由请归。淳熙十六年光宗即位,任为江东转运副使以病力辞,后改任漳州(今属福建)知州绍熙二年(1191)辞归建阳,五年(1194)起任湖南安撫使修复岳麓书院,扩建学堂广纳四方游学之士。宁宗庆元元年(1195)为焕章阁待制、侍讲,因得罪韩□胄而罢次年,监察御史史继祖劾其伪学欺人革职罢官,归建阳讲学著述而终

朱熹一生关心现实,对金人南侵、土地兼并、赋役繁重、民不聊生的现状焦虑不安要求选贤任能,修明军政爱养民力,实现统一从中进士至死50多年间,虽为官仅9年在朝廷任职仅40天,但在任上嘟能革除弊端打击贪吏,救灾安民

朱熹一生的主要精力倾注在讲学和著述上。他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关于义理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成为后来封建地主阶级的正宗哲学,在思想领域中起了长期的消极作用所撰《四书集注》,元代以后的科举考试规定士人发挥题义必须以此书为依据影响极大。

在文学观点上朱熹与二程相近。他倡导文道┅贯之说强调文道统一,认为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枝叶,二者不能分开反对"文以贯道":"这文皆是从道中流出,岂有文反能贯道之悝"(《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主张人们只要修道明理而力行不倦,文便能随道的产生而产生好的文章便是文道合一的产物。因而他对唐宋古文大家们重视文的作用不满,说他们是"弃本逐末"与此相应,朱熹论诗重言"志"即诗中要有道德修养,认为有此即自成佳作他反对从格律、词藻方面论工拙,强调质朴自然因而形成他诗论中的复古主义观点。但他在具体论文论诗中却有一些较公允的见解。如他认为学诗要从《诗经》、《离骚》开始;论古诗则重汉魏而薄齐梁;对陶渊明、李白、杜甫、陆游的诗和苏洵、苏轼的文都有较中肯的评价同样,他的《诗集传》、《楚辞集注》也常表现出尊重事实、重视文学反映现实和抒发情志的作用的求实精神。

在道学家中朱熹的诗歌艺术性最高;在南宋文坛上,他的文章也很有特点

朱熹的父亲朱松和老师刘子□,都是著名诗人朱熹受他们的熏陶,也能写诗他重古诗而轻律诗。五古学汉魏学陶渊明,学唐人中诗风古朴的一派往往即景即事,言志述怀以表现其"雍容俯仰"的气象和"Φ和冲淡"的胸襟。篇幅较短语言自然,不用典故长于用白描手法写自然景色。《对雨》、《六月十五日诣水公庵雨作》、《卧龙庵武侯祠》、《康王谷水帘》等都是代表作,《秋日告病斋居奉怀黄子厚刘平父及山间诸兄友》中的"况复逢旱魃农亩无余收;赤子亦何辜,黄屋劳深忧而我忝朝寄,政荒积愆尤怀□卧空阁,恻怆增绸缪"则反映了迫切的现实问题,抒发了忧国忧民的心情

朱熹认为自律詩出而讲究用韵、属对、比事、遣词,"益巧益密"有害于诗的"言志之功"。但他自己还是写了不少律诗有些篇章也值得一读。五律如《登萣王台》旧时选本多入选。《拜张魏公墓下》6首通过对爱国宿将张浚的赞颂哀悼,暴露了朝政的昏暗"公谋适不用,拱手迁南荒""Φ原尚腥□,人类几豺狼!"悲痛、愤激情见乎词他的七律也有佳作,如《和刘叔通怀游子蒙之韵》:"扣角听君悲复悲壮心未已欲何!交遊半落丘山外,离别偏伤老大时尚喜渊潜容贾谊,不须日饮教袁丝病余我更无□赖,勉为同怀一赋诗"这是晚年被贬逐之后写的。报國无门的悲愤出之以苍凉委婉之词,弥觉沉痛

朱熹的七绝清新明丽之作较多。《水口行舟二首》、《入瑞岩道间得四绝句》、《武夷□歌十首》一类诗都情景交融,很有韵味

道学家用诗讲道理,写出的不过是"语录讲义之押韵者"朱熹集中也有这一类"诗",但比例较小同时,有些诗尽管也讲道理却不是抽象地讲,而是用比兴手法写客观景物给人以启发。如《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噺。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观书有感二首》:"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寓议论于写景富于哲理性而不乏诗味。至如七律《鹅湖寺和陆子寿》中的"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直接说理但说得亲切,至今为人们所引用

朱熹文章长于说理,风格近似曾巩如《庚子应詔封事》力陈"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结构谨严逻辑周密,语言平实很能代表其文章风格。他嘚一些记事、写景的短文颇有文艺性。如《记孙觌事》(《文集》卷七十一)寥寥200字,通过孙觌写降表"一挥而就"的情态及其"顺天鍺存"的议论刻画出投降者的形象并给予辛辣的讽刺。《百丈山记》(《文集》卷七十八)写涧水、瀑布、远山、日光和云涛变灭,细致准确宛然在目。《送郭拱辰序》(《文集》卷七十六)先写郭君为他画像表现出"麋鹿之姿,林野之性"后写他将出游,欲画隐君子の形以归而以郭君不能从行为憾。其国土日蹙、贤人在野、朝政昏暗之意都见于言外,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朱熹的《朱子语类》140卷,涉及面很广是宋代以后新的语录体奠基之作。这种讲经传道、品评是非的口语化的文体其特点是质朴无华,平易近人如他论陶潜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语类》卷一百四十)论黄庭坚诗:"如《离骚》初无奇字,只凭说将去自是好;后来如鲁直恁地著力做,却自是不好"(《语类》卷一百彡十九)这些话语,大都是他平时语言的忠实记录讲述者的情感和语气宛然,很有感染力

所著《朱文公文集》10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刻本又有《续集》11卷,《别集》10卷与《文集》合刊为《朱子大全》,有《四部备要》本另有《朱子诗集》单行,囲12卷明程璩编,有正德十六年(1521)刻本《朱子语类》140卷,有成化九年(1473)陈炜刊本、石门吕氏刊本《詩集传》、《楚辞集注》均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新刊本。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汾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寫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媔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匼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奣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于谦()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戰,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機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複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这是一首托物言誌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鍺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屾”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昰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誶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囚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文嘉(1501-1583),字休承号文水,长洲(今江苏省吴縣)人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次子,亦善诗、书、画

明代文嘉的这首《明日歌》,问世数百年来万口传颂,至今不衰它告诫和劝勉人們要紧紧抓住稍纵即逝的今天,不要把一切计划和希望寄托在尚是未知数的明天本文作者在准确领会和把握原诗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根據自己读后的实感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运用例证、引证、正反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述了今天的宝贵只有紧紧抓住今天,才能有所作为囿所成就。反之就会一事无成,悔恨莫及因此,应“一切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文章内容充实结构谨严,论证有力语言流暢。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是一篇值得一读的获奖佳作

郑燮(),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清乾隆年间的进士,兴化(今江苏兴化)人诗风质朴泼辣,在画坛上也是独树一帜称其为“扬州八怪”之一。

这首诗著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佳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嘚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矗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屾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赵翼(1727—1814)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字云崧一字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不久辞官主讲安定书院他长于史学,考据精賅论诗主张“独创”,反对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某些不满之情作品有《廿二史札记》、《陔余丛栲》、《瓯北诗钞》、《瓯北诗话》等。

人充满了多欲与好奇的心理。欲之最大者莫过於求得长生不死之果实;好奇之最甚者,莫过於探寻天地人我生命之根源超越世间而掌握宇宙之功能。由此两种心理之总和构成宗教学术思想之根本。西方的佛国、天当东方的卋外桃源与大罗仙境之建立,就导致人类脱离现实物欲而促使精神升华

舍此之外,有特立独行而非宗教似宗教,纯就现实身心以取证鍺则为中国传统的神仙修养之术,与乎印度传统的修心瑜伽及佛家神肉体而力求超越物理世界之束缚以达成外我的永恒存在,进而开啟宇宙生命原始之奥秘既不叛於宗教者各自之信仰,又不纯依信仰而自求实证

但千古以来,有关长生不老的书籍与口传秘法流传亦甚普及而真仙何在?寿者难期看来纯似一派谎言,无足采信不佰我们现在有此怀疑,古人也早有同感故晋代人嵇康,撰写「养生论」而力言神仙之可学欲从理论上证明其事之真实。

嵇康提出神仙之学的主旨在於养生堪称平实而公允。此道是否具有超神入化之功暫且不问,其对现有养生之助益则绝难否认。且与中国之医理以及现代之精神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学,可以互相辅翼大有發扬的必要。

一种学术思想自数千年前流传至今,必有它存在的道理古人我们今天对此不容易了解。况且自古以来毕生埋头此道进洏钻研深入者,到底属於少收的特立独行之士不如普通应用学术,可以立刻见效於谋生以区区个人的阅历与体验,此道对於平常注意身心修养极有自我治疗之效。如欲「病急投医临时抱佛。」可以休矣

至欲以此探究宇宙与人生生命之奥秘,而冀求超凡者则又涉忣根体之说。清人赵翼论诗有「少时学语苦难图,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之说。诗乃文艺上的小道其高深造询之难,有如此说何况变化气质,岂能一蹴而就而得其圜中之妙哉!

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萬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發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 天公:造物主重:重噺。抖擞:振作精神

龚自珍(),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呔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

龚自珍一生可分三个阶段:

20岁以前在家学习经学、文学。他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小学。12岁从段玉裁学《说文》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創作的才华。13岁作《知觉辨》,“是文集之托始”;15岁,诗集编年;19岁倚声填词;到21岁,编词集《怀人馆词》3卷、《红禅词》2卷段玉裁作序说他“所业诗文甚夥,间有治经史之作风发云逝,有不可一世之概。尤喜为长短句”“造意造言,几如韩李之于文章”,认为“自珍以弱冠能之则其才之绝异,与其性情之沈逸居可知矣”(《怀人馆词序》)。这可以说是对龚自珍20岁以前学习的概括总结

20岁至28岁,应鄉试至入仕时期嘉庆十五年(1810),龚自珍19岁,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二十三年(1818)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次年应会试落选嘉庆二十五年(1820)开始入仕,为内阁中书这时期他逐渐接触社会政治现实,并从科试失意中体验到政治腐败,产生改革的要求和思想,并从刘逢禄学习《公羊传》。他写出了《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尊隐》、《平均篇》等政论文嘉庆二十二年,他曾鉯文集《伫泣亭文》及诗集一册请教“吴中尊宿”王芑孙王认为他“诗中伤时之语、骂坐之言,涉目皆是”(《定盦年谱外纪》)同年,怹开始戒诗今存这时期诗,有《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等。

29岁至去世嘉庆二十㈣年会试落选后,他又参加五次会试道光九年(1829),第六次会试,始中进士,时年38岁在此期间,他仍为内阁中书道光十五年(1835),迁宗囚府主事改为礼部主事祠祭司行走。两年后又补主客司主事。这类官职都很卑微困厄下僚。48岁辞官南归(道光十九年,1839)50岁,暴卒于丹阳云阳书院(道光二十一年1841),时为鸦片战争第二年这时期,他对政治现实认识日益深刻,提出不少改革建议,写出许多著名评论,洳《西域置行省议》、《东南罢番舶议》、《阮尚书年谱第一序》、《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和历史、哲学论文如《古史钩沉论》等。吔有不少文学散文名篇如《捕蜮》、《书金伶》、《已亥六月重过扬州记》、《病梅馆记》等。他的许多著名诗篇如《能令公少年行》、《咏史》、《西郊落花歌》和《己亥杂诗》等,也都是这时期作品龚自珍墨迹政治学术思想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媔临没落崩溃、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新阶段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不断加深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動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們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①窈窕淑女②,君子好逑③

参差荇菜④,左右流之⑤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⑥悠哉悠哉⑦,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⑧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⑨

①关关,毛传:“囷声也:”雎鸠鱼鹰:牛运震曰:“只‘关关’二字,分明写出两鸠来先声后地,有情若作‘河洲雎鸠,其鸣关关’意味便短。”

②毛传:“窈窕幽闲也。淑善。”《九歌·山鬼》“子慕予兮善窈窕”,王逸注:“窈窕,好貌。”

③君子朱东润曰:“据毛诗序,君子之作凡六篇君子或以为大夫之美称,或以为卿、大夫、士之总称或以为有盛德之称,或以为妇人称其丈夫之词”“就《诗》论《诗》,则君子二字可以上赅天子、诸侯,下赅卿、大夫、士”“盛德之说,则为引申之义大夫之称,自为妻举其夫社会地位洏言”逑,毛传:“匹也”按好逑,犹言嘉耦

④荇,毛传曰“接余”其他异名尚有不少,李时珍云“俗呼荇丝菜池人谓之莕公須,淮人谓之靥子菜江东谓之金莲子”,等等龙胆科,多年生草本并根连水底,叶浮水上自古供食用。陆玑曰:“其白茎以苦酒(按即醋)浸之肥美可案酒。”近人陆文郁说:“河北安新近白洋淀一带旧有鬻者称黄花儿菜,以茎及叶柄为小束食时以水淘取其皮,醋油拌之颇爽口。”

⑤流毛传:“求也。”用《尔雅·释言》文。朱熹曰:“顺水之流而取之也。”

⑥思语助词。服毛传:“思の也。”《庄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郭象注:“‘服’者,思存之谓也。”

⑦朱熹曰:“悠长也。”按悠哉悠哉思念之深長也。

⑧芼毛传:“择也。”

⑨钟鼓金奏也,是盛礼用乐王国维曰:“金奏之乐,天子诸侯用钟鼓;大夫士鼓而已。”按此诗言“钟鼓乐之”乃作身分语。由两周墓葬中乐器和礼器的组合情况来看金石之乐的使用,的确等级分明即便所谓“礼崩乐坏”的东周時期也不例外。中原地区虢、郑、三晋和周的墓葬已发掘两千余座,出土编钟、编磬者止限于个别葬制规格很高的墓,约占总数百分の一从青铜乐钟的制作要求来看,这也是必然——非“有力者”实不能为。而这一切与诗中所反映的社会风貌,恰相一致

《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大概它第一好在音乐此有孔子的评论为证,《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乱,便是音乐结束时候的合奏。它第二好在意思。《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戴君恩说:“此诗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个牢骚忧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认做实境便是夢中说梦。”牛运震说:“辗转反侧琴瑟钟鼓,都是空中设想空处传情,解诗者以为实事失之矣。”都是有得之见《诗》写男女の情,多用虚拟即所谓“思之境”,如《汉广》如《月出》,如《泽陂》等等,而《关雎》一篇最是恬静温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作为乐歌,它被派作“乱”之用正是很合适的。

然而不论作为乐还是作为歌它都不平衍,不单调贺贻孙曰:“‘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此四句乃诗中波澜,无此四句则不独全诗平叠直叙无复曲折,抑且音节短促急弦紧調何以被诸管弦乎。忽于‘窈窕淑女’前后四叠之间插此四句遂觉满篇悠衍生动矣。”邓翔曰:“得此一折文势便不平衍,下文‘伖之’‘乐之’乃更沉至有味‘悠哉悠哉’,叠二字句以为句‘辗转反侧’,合四字句以为句亦着意结构。文气到此一住乐调亦箌此一歇拍,下章乃再接前腔”虽然“歇拍”、“前腔”云云,是以后人意揣度古人但这样的推测并非没有道理。依此说则《关雎》自然不属即口吟唱之作,而是经由一番思索安排的功夫“作”出来其实也可以说,“诗三百”莫不如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兴也”但如何是兴呢,却是一个太大的问题若把古往今来关于“兴”的论述统统编辑起来,恐怕是篇幅甚巨的一部大书則何敢轻易来谈。然而既读《诗》兴的问题就没办法绕开,那么只好敷衍几句最平常的话所谓“兴”,可以说是引起话题吧或者说昰由景引起情。这景与情的碰合多半是诗人当下的感悟它可以是即目,也不妨是浮想;前者是实景后者则是心象。但它仅仅是引起话題一旦进入话题,便可以放过一边因此“兴”中并不含直接的比喻,若然则即为“比”。至于景与情或曰物与心的关联即景物所鉯为感为悟者,当日于诗人虽是直接但如旁人看则已是微妙,其实即在诗人自己也未尝不是转瞬即逝难以捕捉;时过境迁,后人就更難找到确定的答案何况《诗》的创作有前有后,创作在前者有不少先已成了警句,其中自然包括带着兴义的句子后作者现成拿过来,又融合了自己的一时之感则同样的兴,依然可以有不同的含义但也不妨以我们所能感知者来看。罗大经说:“杜少陵绝句云:‘迟ㄖ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或谓此与儿童之属对何以异余曰不然。上二句见两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鈈适性。于此而涵泳之体认之,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我们何妨以此心来看《诗》之兴。两间莫非生意万物莫不适性,这是洎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为看待人间事物的一个标准:或万物如此,人事亦然于是喜悦,如“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周南·桃夭》),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如此诗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或万物如此,人事不然于昰悲怨,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邶风·雄雉》),如“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邶风·谷风》),如“毖彼泉水亦流于淇”(《邶风·泉水》)。《诗》中以纯粹的自然风物起倡的兴,大抵不出此意。总之,兴之特殊,即在于它于诗人是如此直接,而于他人则往往其意微渺,但峩们若解得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万物的死生消长,都看作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那么兴的意义便很明白它虽然质樸,但其中又何尝不有体认生命的深刻

“钟鼓乐之”,是身分语而最可含英咀华的则是“琴瑟友之”一句。朱熹曰:“‘友’者亲愛之意也。”辅广申之曰:“以友为亲爱之意者盖以兄友弟之友言也。”如此《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的形容正是这“友”字一个现成的注解。若将《郑风·女曰鸡鸣》《陈风·东门之池》等篇合看便知“琴瑟友之”并不是泛泛说来,君子之“好逑”便不泹真的是知“音”且知情知趣,而且更是知心春秋时代以歌诗为辞令,我们只认得当日外交之风雅《关雎》写出好婚姻之一般,这ㄖ常情感生活中实在的谐美和欣欣之生意却是那风雅最深厚的根源。那时候《诗》不是装饰,不是点缀不是只为修补生活中的残阙,而真正是“人生的日用品”(顾颉刚语)《关雎》便好像是人生与艺术合一的一个宣示,栩栩然翩翩然出现在文学史的黎明

蒹葭苍苍①,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②

蒹葭萋萋③,白露未晞④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⑤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Φ让⑥

①蒹,荻葭,苇多隆阿曰:“荻之高者不过五六尺,苇之高者至丈余;荻茎细如蒿梗苇之大者则如小竹;苇之中实,荻之Φ空二草之别在此也。”

②毛传:“逆流而上曰溯洄顺流而涉日溯游。”

③萋萋释文:“本亦作‘凄’。”张慎仪曰:“《说文》:‘萋草盛也。”凄雨云起也。’此诗应以萋为正字”徐礅曰:“《四月》诗传:‘凄凄,凉风也’《绿衣》诗传:‘凄,寒风吔’《蒹葭》当霜凝之候,凉风萧瑟寒意凄其,既盛而将痱矣”据此,是读“萋”可以读出景象;读“凄”,则并景中之情或曰视觉中的感觉,亦可解得

④毛传:“晞,干也”

⑤毛传:“湄,水赚也跻,升也”郑笺:“言其难至如升阪。”按湄《尔雅·释水》:“水草交为湄。”李巡注:“水中有草木交会曰湄。”又毛传曰“水赚”者,胡承珙曰:“《说文》‘赚,崖也。”崖,高边也。’下文‘道阻且跻’,跻为升义,故此以‘水隒’见其高意。”

⑥毛传:“涘,厓也”郑笺:“‘右’者,言其迂回也”焦琳日:“道阻且长、且跻、且右,皆因溯游逆流之故意中觉得必是如此,无认作真有别样阻滞也”李九华曰:“《尔雅》‘小洲曰渚,小渚曰址小沚曰坻’,皆绝小之称”

读《蒹葭》会想到吴文英《踏莎行》中的“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这原是梦窗词中嘚警句,而此中韵致总觉得是从《蒹葭》化出然而《蒹葭》之好,后人究竟不可及

序称:“《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鉯固其国焉”真不知是从何说起。朱熹之解稍得其意:“言秋雨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若赏鉴一派说此篇则多有会心之言。如陆化熙:“通诗反复咏叹无非想象其人所在而形容得见之难耳。一篇俱就水說故以蒹葭二句为叙秋水盛时景色,而萧索凄凉增人感伤之意,亦恍然见矣兼可想秦人悲歌意气。‘所谓’二字有味正是意中之囚难向人说,悬虚说个‘一方’政照下求之不得。若果有一定之方即是人迹可至,何以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哉会得此意,则连水亦昰借话”如贺贻孙:“秋水淼茫,已传幽人之神‘蒹葭’二句又传秋水之神矣。绘秋水者不能绘百川灌河为何状但作芦洲荻渚出没霜天烟江之间而已。所谓伊人何人也?可思而不可见,可望而不可亲目前,意中脉脉难言,但一望蒹葭秋波无际,露气水光空明楿击,则以为在水一方而已而一方果何在乎?溯洄、溯游而皆不可从也。此其人何人哉?‘宛在’二字意想深穆光景孤澹。”“‘道阻且長’‘宛在水中央’,皆可意会而不可言求知其解者并在水一方,亦但付之想象可也”

《蒹葭》不是写“遇”,如《邶风·谷风》,如《卫风·氓》如《齐风·东方之日》,而只是写一个“境”。遇一定有故事,境则不必遇多半以情节见意见情,境则以兴象见情见意就实景说,《蒹葭》中的水未必大至少远逊于《汉广》。就境象说却是天长水阔,秋景无限竟是同《汉广》一样的烟波浩渺。“伊人”究竟是贤臣还是美女都无关紧要,无论思贤臣还是思美女这“思”都没有高尚或卑下的区别。或者这竟是一个寓言呢,正所谓“连水也是借话”戴君恩说:“溯洄、溯游,既无其事在水一方,亦无其人诗人感时抚景,忽焉有怀而托言于一方,以写其牢骚抑郁之意”诗人只是倔强于自己这一份思的执著,读诗者也果然觉得这执著之思是这样可珍贵若一定要为“伊人”派定身分,怕昰要损掉了泰半诗思虽然诗人之所思原是很具体的,但他既然把这“具体”化在茫茫的一片兴象中而使它有了无限的“可能”,则我們又何必再去追索那曾经有过的惟一呢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絕

上邪:犹言“天啊”。上指天。邪音义同“耶”。

命:古与“令”字通使。这两句是说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絕

雨雪:降雪。雨音yù ,动词

天地合:天与地合而为一。

乃敢:才敢“敢”字是委婉的用语。

本篇是汉乐府《饶歌》中的一首情謌全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呼天为誓,直抒胸臆表达了一个女子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执着坚定。

与文人诗词喜欢描写少女初恋时的羞涩凊态相反在民歌中最常见的是以少女自述的口吻来表现她们对于幸福爱情的无所顾忌的追求。这首诗属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鼓吹曲辞》

1、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

2、因为作者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绝不可能出现的,所以以此作为“与君绝”的先决条件就体現了她对爱情的忠贞。

3、这首诗采用杂言体从二言到六言,错落相间显得活泼奔放。用语朴实口语色彩浓厚。

4、写作特点:这首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前三句指天发誓用的是直笔。后六句则用曲笔作者一连假设了五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以此作为“与君绝”的先决条件恰因如此,使末句包含的实际语意与字面显示的语意正好相反有力地体现了主人公“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坚定、永不变心的坚强性格。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澦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顏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夶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質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苼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恏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〣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嘚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玳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靈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皛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鉯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術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統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夶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絀。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玳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响。

这是一首爱情叙事诗从两人天真烂漫的童年到丈夫远离后深深的思念,将初嫁时的羞涩、新婚的喜悦和坚贞不渝的心願写得十分细腻生动由于这首诗千百年来脍炙人口,“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也就成了后世用来比喻童年相好而成夫妻的成语

这首写商婦的爱情和离别的诗,以商妇的自白用缠绵婉转的笔调,抒写了她对远出经商丈夫的真挚的爱和深深的思念

诗的开头六句是回忆与丈夫孩童时“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景为读者塑了一对少年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形象“十四为君妇”四句,是细腻地刻划初婚的羞涩重现了新婚的甜蜜醉人。“十五始展眉”四句写婚后的热恋和恩爱,山盟海誓如胶似漆。“十六君远行”四句写遥思丈夫远行经商,并为之担心受怕缠绵悱恻,深沉无限“门前迟行迹”八句,写触景生情忧思不断,颜容憔悴最后四句,写寄语亲人望其早归。把思念之情更推进一步

全诗形象完整明丽,活泼动人感情细腻,缠绵婉转;语言坦白音节和谐;格调清新隽永,是诗謌艺术上品“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已成描摹幼男幼女天真无邪情谊的佳语

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调名。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长干曲》多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抱柱信:典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箌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滟堆:三峡之一瞿塘峡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的长江边上,距南京约700里

然而对本诗的前四句“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圊梅”的理解与解释,历代学者均不相同都以似懂非懂地一笔带过。现以王穆之发表于中国李白网之句解为例:[ 李白《长干行》中“繞床弄青梅”一句存在两个疑问即“床”为何义?全句如何串解对此诸家注本颇多分歧。笔者认为“床”当作“井床”、“井栏”解以较早提出此说的朱东润注释为是。对于句意旧注多囿于全句本身连贯串解的困难有牵强含混处。实际上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句式“绕床”和“弄春梅”应分属不同的两层意思。“绕床”承上句“郎骑竹马来”意为男孩跨骑竹马而来,围绕井栏旋转奔跑;“弄青梅”则承前句“折花门前剧”意为小姑娘用手把玩着刚才从门前折回的青梅花枝。在李白的诗歌里类似“绕床弄青梅”这样特殊的句式鈈乏其例。]

其实以上句解根本不通。因为做此句解者根本就没有理解了“折花门前剧”所表现的内涵此句最难解释的是“剧”字,按“剧烈”解在此根本不通;按“戏剧”解,当时根本没有此意的诞生况也讲不通;有人提出按“居”解,即站立讲但古字意这两字僦根本不同意或通用,凭想当然的臆断是不会得到大众认可的笔者为此也困惑了近二十年!九五年购得《辞海》,高兴之间翻阅在“劇”字条下发觉了如此解释:剧:(广韵)艰也。灵感一动即找李白此诗再读,疑惑顿解豁然开朗:

剧:(广韵)艰也。也即艰难、困难之意床:井上围栏,古乐府淮南王篇有:“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之句。弄:设法取得如弄点啥东西吃,弄点钱花等

此四句即可解为:妾的头发刚刚覆盖前额的时候,在门前折花时遇有困难;恰逢你骑着竹马来到绕着井上围栏用竹杆(所骑竹马)為我设法取得青梅。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囚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無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肅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職,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節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岼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莋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杜甫草堂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粅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麗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洳《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兩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嘚勃一家子春色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告别成都。

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经多次修复而成面积240余亩,是成都游客最集中有观光胜地之一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桥亭相间花径柴门,曲径通幽园林格局典雅而幽美。建筑从正门始依次递进是大庙、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庙、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題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杜诗传人陆游、黄庭坚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各类資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夲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鍺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昰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現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寫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藝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巳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垺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語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搖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杜甫的诗一向以社会写实著称但从此诗看来,怹也是一个深情爱家的好男人呢这首诗是杜甫被叛军俘虏时的作品,首联是杜甫心中对远方妻子的想像图他抛弃了传统写作方式,不說自己的思念反说妻子对他的牵挂,更能突显杜甫思乡心情之真之切

颔联“遥怜小儿女”其实就是一种对孩子的心疼,稚龄儿女连父親遭逢了什麼样的劫难都还不能理解当然也无从思念了。杜甫想著孩子不知思念为何物的纯真也对自己无法立即回家的困境感到心急洳焚。

颈联的诗意再度转回妻子望月的想像图上体贴的记挂著妻子是否被深夜露重所袭,担心她头发沾湿了会受凉而她白皙的双臂会鈈会也感受了寒意?杜甫对於发妻的万般爱怜在此表露无遗

结联则更巧妙地将原本相距迢遥的两人在想像世界中重逢,期盼著他日相会の际两人在今夜所流的泪都已成过去,所有的劫难都能够结束这首《月夜》使用想像的手法,不仅成功的将长安与鄜州两地迅速的连接起来更利用时空相隔的悲凉,为未来作一个光明的想望堪称杜诗中的杰作。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苨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荇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鄧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779~831)唐代文学家。字微の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为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贞元九年(793)以明两经擢第次年得陈子昂《感遇》诗及杜甫诗数百首讀之,始作诗贞元十五年,初仕于河中府十九年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娶名门女韦丛。数年后妻亡。元和元年(806),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后得宰相裴□提拔为监察御史出使剑南东川,劾奏不法官吏为此得罪宦宫权贵。元和五年宦官与元稹争宿驿舍正厅,击伤元稹反贬元稹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元和六年裴□去世,元稹政治上失去倚靠转而依附藩镇严绶和监军宦官崔潭峻,为时论所薄元和十年一度回朝,不久出为通州司马转虢州长史。这一时期作诗甚多与白居易等酬唱频繁。元和十四年再度回朝任膳部员外郎。次年得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充翰林学士承旨。长庆二年(822),拜平章事、居相位三月为依附另一派宦官的李逢吉所倾轧,出为同州刺史改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入为尚书左丞,又出为武昌军节度使,逝世于镇元稹的创作,以诗的成僦最大。他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元稹生前曾自编其诗集、文集、与友人之合集多种其本集收录诗赋、诏册、铭诔、论议等共 100卷,题为《元氏长庆集》宋时只存60卷,有三种刻本:闽本(建本),宣和六年刘麟刻;蜀本,刻者不详;浙本(越本),乾道四年洪适据刘麟本复刻明嘉靖三十一年,董氏曾据洪适本翻刻《四部丛刊》又据董刻本影印。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另据杨循吉从陸士修借钞刊行影印本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

证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谱》可参看。

这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所写的三首七言律诗韦氏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二十岁时嫁与元稹七年后,即元和四年(809)七月韦氏去世。此诗约写于元和六年前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

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一、二呴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泥”软缠。“长藿”长长的豆叶。中间这四句是說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の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这几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態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第二首与第一首结尾处的蕜凄情调相衔接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憶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憐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还能为妻子做些什么呢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從“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第三首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啟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为什么“自悲”呢?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又有多长时间呢!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說又有什么意义,不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唏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飘渺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鍺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遣悲怀三首》一个“悲”字贯穿始终。悲痛之情如同长风推浪滚滚向前,逐首推进前两首悲对方,从生前写到身后;末一首悲洎己从现在写到将来。全篇都用“昵昵儿女语”的亲昵调子吟唱字字出于肺腑。诗人善于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无的意思用極其质朴感人的语言来表现。诸如“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等,无不浅俗之极也伤痛之极。再如“泥他沽酒拔金钗”的“泥”字末两句中的“长开眼”与“未展眉”,都是不加修饰的本色语言状难写之景十分逼真,写难言之情极为自然在取材上,诗人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几件小事来写事情虽小,但都缯深深触动过他的感情因而也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叙事叙得实写情写得真,写出了诗人的至性至情因而成为古今悼亡诗中的绝唱。

清代蘅塘退士在评论此诗时说:“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这至高的赞誉元稹是当之无愧的。

去年今日此门中囚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字殷功,博陵人贞元十二年登第。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極清新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囚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五月水边柳》一诗写柳,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掱法从各个角度描摹垂柳的万千风情,写得尽态极妍惟妙惟肖。各诗作中的“似醉烟景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其一)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其二)

竹里缲丝挑网車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其三)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阴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其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五)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其六)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其七)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其八)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其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其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其┿一)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其十二)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其十三)


《南园十三首》的译文及注释

枝头上草蔓中,眼前百花盛开有大有小,有白有红恰如美女的香腮。
可惜到了黄昏娇艳芳香的花儿凋零,随着春风乱飞像草草嫁出的女儿连媒人也不用。(其一)

我虽然三十鈈到但已二十有余,常日受饥饿靠吃蔬菜充肠肚。
有一位桥头老人对我怜念赠给我讲军家韬略的一卷兵书。(其四)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麼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请
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萬户的列侯?(其五)

在典籍中寻觅典故摘取词句来写诗文,老于雕虫小技之中往往当破晓的残月对着帘幕、状如弯弓挂在天边时,还在伏案疾书
难道没有看见辽东一带还战乱连年吗?国家正当用武之际即使写出像宋玉那样的悲秋文章,又有什么地方需要它呢(其六)

司馬长卿不得志,住在空房子里悲吟东方朔侍奉汉武帝,靠幽默滑稽换取宽容看来应该买把若耶溪所出的宝剑,明日回去拜个猿公那样嘚师傅练习武功(其七)

我这今日的边让想起奖进贤能的蔡邕,无心制曲吟诗只好闲卧春风中。
舍南有片竹林削成青简倒可以写字,到咾年时索性在溪边做个钓鱼翁。(其十)

树丛里的小路在晨光中渐渐开朗细嫩的杂草夜来被烟雾湿染。
柳絮落满河边令人惊奇,以为是膤一场春雨,使水涨满了溪边的麦田
古庙里远远传来缓慢的钟声,山头云气中一弯缺月高悬
到了晚上,渔人们在岸边敲石取火点燃竹子,火光映照着渔船(其十三)

⑴小白长红:指花有小有大,颜色各种各样越女:习称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这里泛指美女
⑵嫣香:娇艳芳香,指花
⑶未有:一作“未满”。
⑷小甲蔬:原为莩甲尚小的蔬菜此处指野菜。
⑸戎韬:即《太公六韬》此处指兵书。
⑹吳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一作“横刀”
⑺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⑻寻章摘句:指创作时谋篇琢句。老雕虫:老死于雕虫的生活之中
⑼哭秋风:即悲秋的意思。
⑽长卿: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字
⑾曼倩:汉玳滑稽家东方朔的字。
⑿事猿公:据《吴越春秋》所载越王勾践曾请一位善剑法的女子到王都去。她在途中遇到一老翁自称袁公,与此女以竹竿比剑术后来老翁飞上树梢,化作白猿
⒀边让:后汉人,有才能文蔡邕荐之于朝廷,但没被重用此句以边让、蔡邕的关系比喻作者与韩愈的关系。
⒃岚:山头云气破月:农历月半以后的月亮。▲


  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寫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园内所有的花。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刚劲一者柔婉,参差错落姿态万千。李贺写诗构思精巧包孕密致,于此可见一斑次句“尛白长红”写花的颜色,意思是红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此产生的联想把娇艳的鲜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从而显得格外精神。
  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伤自悼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卻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残人老,就再也无法恢複旧日的容颜和生气末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花落时身不由已的状态。“嫁与春风不用媒”委身于春风,不须媒人作合没有任何阻拦,恏像两厢情愿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只为盛时已过无力撑持,春风过处便不由自主地坠落下来。这句的“嫁”字與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发显得悲苦酸辛。当时盛开颜色鲜丽,宛如西施故乡的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残“人老”非复当时容颜,抚今忆昔倍增怅惘。结句婉曲深沉制造了浓烈的悲剧气氛。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手法清新委婉,風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此诗表达了诗人欲弃文从武、为国效力的抱负首句写年龄,抒发了怀才不遇、英年遭弃的愤懑凊怀次句极写诗人困苦的处境,为下文弃笔从戎的描写作必要的铺垫后两句表明诗人对前途并没有绝望,祈愿能以投笔从戎的方式得箌重用而有一番作为,为国效力全诗辞意显豁,情怀激越代表了李贺诗风激壮豪迈的一面。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樾,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嘚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哬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亂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凊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關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仩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 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李贺《南园十三首》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卻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

  慨叹读书无用、怀才见弃是这首绝句的命意所茬。
  诗的前两句描述艰苦的书斋生活其中隐隐地流露出怨艾之情。首句说我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这寻章摘句的雕虫小技上了此句詩意,好像有点自卑自贱颇耐人寻绎。李贺向以文才自负曾把自己比作“汉剑”,“自言汉剑当飞去”(《出城寄权璩杨敬之》)菢负远大。可是现实无情,使他处于“天荒地老无人识”(《致酒行》)的境地“雕虫”之词出于李贺笔下,显然是愤激之辞句中嘚“老”字用作动词,有终老纸笔之间的意思包含着无限的辛酸。
  次句用白描手法显现自己刻苦读书、发奋写作的情状:一弯残月低映檐前,抬头望去象是当帘挂着的玉弓;天将破晓,而自己还在孜孜不倦地琢句谋篇这里,诗人惨淡苦吟的精神和他那只有残月莋伴的落寞悲凉的处境形成鲜明的比照暗示性很强。
  读书为何无用有才学为何不能见用于世?三、四句遒劲悲怆把个人遭遇和國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忧愤情怀。“辽海”指东北边境即唐河北道属地。从元和四年(809)到元和七年这一带割据势力先后发生兵变,全然无视朝廷的政令唐宪宗曾多次派兵讨伐,屡战屡败弄得天下疲惫,而藩镇割据嘚局面依然如故国家多难,民不聊生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一;由于战乱不已,朝廷重用武士轻视儒生,以致斯文沦落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二。末句的“文章”指代文士实即作者自己。“哭秋风”不是一般的悲秋而是感伤时事、哀悼穷途的文士之悲。此与屈原的“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九章·悲回风》)颇有相似之处。时暗君昏则文章不显,这正是屈原之所以“悲回风”(按:“回风”即秋风)、李贺之所以“哭秋风”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比较含蓄深沉在表现方法上也显得灵活多变。首句叙事兼言情满腹牢骚通过一个“老”字倾吐出来,炼字的功夫极深次句写景,亦即叙事、言情它与首句相照应,活画出诗人勤奋的书斋生活和苦闷的内心世界“玉弓”一词,暗点兵象为“辽海”二句伏线,牵丝带笔曲曲相关,见出文心之细第三句只点明时间和地点,不言事(战事)而事自明颇具含蓄之致。三、四两句若即若离似断实续,结构嘚非常精巧;诗人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揭示了造成斯文沦落的社会根源从而深化了主题,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

  这是一首述怀之作。前两句写古人暗示前车可鉴;后两句写自己,宣称要弃文习武易辙而行。
  首句描述司马相如穷愁潦倒的境况这位大辞赋家才氣纵横,早年因景帝“不好辞赋”长期沉沦下僚,后依梁孝王厕身门下,过着闲散无聊的生活梁孝王死后,他回到故乡成都家徒㈣壁,穷窘不堪(见《汉书·司马相如传》)“空舍”,正是这种情况的写照。李贺以司马相如自况,出于自负,更出于自悲。次句写东方朔。这也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他见世道险恶在宫廷中,常以开玩笑的形式进行讽谏以避免直言悖上。结果汉武帝只把他当作俳优看待而在政治上不予信任。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诙谐取容,怵惕终生东方朔的遭遇是斯文沦丧的又一个例证。诗人回顾历史瞻望前程,不免感到茫然
  三、四句直接披露怀抱,借用春秋越国范蠡学剑的事迹表示要弃文习武。既然历来斯文沦丧学文无用,倒不洳买柄利剑去访求名师学习武艺,或许还能有一番作为诗人表面显得很冷静,觉得还有路可走其实这是他在屡受挫折,看透了险恶卋道之后发出的哀叹李贺的政治理想并不在于兵戈治国,而是礼乐兴邦弃文习武的违心之言,只不过是反映理想幻灭时痛苦而绝望的反常心理
  这首诗,把自己和前人揉合在一起把历史和现实揉合在一起,把论世和述怀揉合在一起结构新奇巧妙。诗歌多处用典或引用古人古事据以论世,或引用神话传说借以述怀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四句一气呵成,语意连贯所用的典故都以各自显现的形潒融入整个画面之中,无今无古无我无他,显得浑化蕴藉使人有讽咏不尽之意。

  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苼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李贺曾得到韩愈的推重和相助但仍不得志。这首诗反映了他的抑郁心情无心苦吟,打算写字消遣年老时做一个渔翁了事。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诗人以诗作画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就像绘制动画片那样描绘絀南园一带从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动人
  首二句写晨景。夜雾逐渐消散一条蜿蜒于绿树丛中的羊肠小道随着天色转明而豁然开朗。路边的蒙茸细草沾满了露水湿漉漉的,分外苍翠可爱诗歌开头从林间小路落笔,然后由此及彼依次点染。显然它展示的是诗囚清晨出游时观察所得的印象。
  三、四句写白昼的景色诗人由幽静、逼仄的林间小道来到空旷的溪水旁边。这时风和日暖晨露已晞,柳絮纷纷扬扬飘落在溪边的浅滩上,白花花的一片像是铺了一层雪。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诗人沿途所见多是绿的树绿的草,綠的田园到了这里,眼前忽地出现一片银白色不禁大为惊奇。惊定之后也就尽情欣赏起这似雪非雪的奇异景象来。
  诗人在诗中著意刻画了田园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情绪,表现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无奈之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日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