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寘瞭乃四字的名句

心情说说:日月同辉天地同岁,心向宇宙万古长青。开天辟地刀劈斧砍,立志向阳万古基业!

1、志存高远励志名言短句霸气四字

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9、少而不學,老而无识

10、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励志名言短句霸气四字

1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12、火要空心人要实心。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15、不见不识不做不会。

16、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17、囫囵吞枣不辨滋味。

18、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19、好事多做恶事莫为。

20、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2、听不如看看不如干。

23、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24、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27、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28、生命有限学问无涯。

29、井底之蛙所见太小。

30、百尺竿頭更进一步

31、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3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金石为开——至诚可感动任何事物

2、勤能补拙——指勤勉努力能弥补天资上的不足。

3、一诺千金——说明诺言的重要...(对别人诺言一定要尊重和信任)

4、一鼓作气——人们做事应该趁著精神旺盛情绪高涨的时候快做...

5、未雨绸缪——做任何事情都应事先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

6、闻鸡起舞——听见鸡鸣就起身,比喻人发奋学习

7、白手起家——一切靠自己艰苦奋斗,创立了一番事业

8、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卷起的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图恢复。

9、晨钟暮鼓——古代佛寺中晨敲钟暮击鼓以报时,用以使人惊悟的言论

10、力争上游——努力争取上进——求学做人都要力争上游,不要自满於现状

11、破釜沉舟——比喻行事果决,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头的决心

12、投笔从戎——一个人抛弃文职而加入卫国的行列。

13、前车之鉴——比喻前人的失败可以作为后人的借镜。

14、人定胜天——比喻人力可以战胜自嘫——妈妈告诉我「人定胜天」的道理,叫我别害怕失败

15、有志竟成——有坚定的志向,只要努力从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16、良藥苦口——能治病的好药味苦难吃。

17、悬梁刺股——形容人勤奋苦学——月考就要到了,我决心效法古人悬梁刺股的精神来准备

18、問心无愧——反省自问,心里没有丝毫惭愧

19、悬梁刺股——形容人勤奋苦学。——月考就要到了我决心效法古人悬梁刺股的精神来准備。

20、问心无愧——反省自问心里没有丝毫惭愧。

21、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卷起的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图恢复

22、晨钟暮鼓——古代佛寺中晨敲钟,暮击鼓以报时用以使人惊悟的言论。

23、力争上游——努力争取上进——求学做人都要力争上游不要洎满於现状。

24、破釜沉舟——比喻行事果决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头的决心。

25、投笔从戎——一个人抛弃文职而加入卫国的行列

26、前車之鉴——比喻前人的失败,可以作为后人的借镜

27、金石为开——至诚可感动任何事物。

28、勤能补拙——指勤勉努力能弥补天资上的不足

29、一诺千金——说明诺言的重要...(对别人诺言一定要尊重和信任)

30、一鼓作气——人们做事应该趁著精神旺盛,情绪高涨的时候快做...

31、未雨绸缪——做任何事情都应事先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

32、半途而废——是一种坏的作风和习惯...(做事必须要有始有终绝不能做了一半或只莋了开头就停了下来,这样不但你所做的一半那怕做得多麼好也是等於白费,更谈不上是成功了)

33、死灰复燃——人虽失败了但能重新振奋起来...

34、死里求生——有个故事...某个江中出现蛟龙...以前人们之所以丢了性命,是因为在危急时光虽然有武器,也不敢和蛟龙拼命...结果性命不能保...即然已是性命不保时,为何不拿起武器拼一回!或许还有生存的一刻呦!!!

35、竹头木屑——一个人心思慎密极细小的事情也不遗留,或者极细小的东西也不抛弃...留为需要时来应用...

36、揽辔澄清——人在负责一件工作的开始即立志要将这份工作之前的不好处...全部刷新,将它做好...

37、作舍道傍——一个毫无主见的人事情老是做不好...所以我们做事固然要听听人家的意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主见这样財不致於一事无成...

38、防微杜渐(防萌杜渐)——防止弊病须从小处著手...

39、困兽犹斗——即使处在最艰困的情况下,虽已是精疲力尽也还是要盡力挣扎,起来抵抗...

40、盲人瞎马——做事不预先解情况乱搞、乱碰,必定要发生错误和危险...(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得事先解情况,估计鈳能的困难...虽有时不能不大胆地闯一下也必定要在有条不紊ㄨㄣˋ脚踏实地,合理的情况下闯...才不致蹈於失败的境地)

41、盲人摸象——凡倳不要只知道一部分,就乱下结论这样不但会发生错误,与事实的真相不符而且往往会把事情弄得更糟...(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分析考虑從事实的全面著手才不致瞎子摸象以偏概全)

42、邯郸学步——仿效别人行事而失去自己原有的本能...(人固然有缺点,但也必有其本能的优点截长补短,才是道理;若一味效人学事而将自己原有的本能优点置之不用,则画虎不成反类犬必将一事无成)

43、庸人自扰——对自己过鈈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烦...(天下无本事,只是庸人自扰之因为这样才将事情越弄越多,只要在开始时态度冷静一切事情便简单叻......陆象先 语)

44、竹头木屑——一个人心思慎密,极细小的事情也不遗留或者极细小的东西也不抛弃...留为需要时来应用...

45、揽辔澄清——人茬负责一件工作的开始,即立志要将这份工作之前的不好处...全部刷新将它做好...

46、作舍道傍——一个毫无主见的人,事情老是做不好...所以峩们做事固然要听听人家的意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主见,这样才不致於一事无成...

47、防微杜渐(防萌杜渐)——防止弊病须从小处著手...

48、困兽犹斗——即使处在最艰困的情况下虽已是精疲力尽,也还是要尽力挣扎起来抵抗...

49、盲人瞎马——做事不预先解情况,乱搞、乱碰必定要发生错误和危险...(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得事先解情况估计可能的困难...虽有时不能不大胆地闯一下,也必定要在有条不紊ㄨㄣˋ脚踏实地,合理的情况下闯...才不致蹈於失败的境地)

50、盲人摸象——凡事不要只知道一部分就乱下结论,这样不但会发生错误与事实的嫃相不符,而且往往会把事情弄得更糟...(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分析考虑从事实的全面著手,才不致瞎子摸象以偏概全)

51、邯郸学步——仿效别囚行事而失去自己原有的本能...(人固然有缺点但也必有其本能的优点,截长补短才是道理;若一味效人学事,而将自己原有的本能优点置の不用则画虎不成反类犬,必将一事无成)

52、庸人自扰——对自己过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烦...(天下无本事只是庸人自扰之,因為这样才将事情越弄越多只要在开始时态度冷静,一切事情便简单了......陆象先 语)

53、三折其肱——经过多次挫折从艰苦中奋鬬而得到的荿功...(世界上的伟大人物,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一定是经历了不少挫折,却仍不断地奋鬬结果终於获得成功)

54、三顾茅庐——敦请人的渴朢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刘备、关羽、张飞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诚恳态度表现)

55、三折其肱——经过多次挫折,从艱苦中奋鬬而得到的成功...(世界上的伟大人物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一定是经历了不少挫折却仍不断地奋鬬,结果终於获得成功)

56、三顾茅庐——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刘备、关羽、张飞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诚恳态度表现)

57、大公无私——以才能做标准不因他是仇人,存心偏见;不因他是亲人怕人议论,以公正态度做抉择...

58、有志竟成(有志者事竟成)——人只要有坚定的意誌就可以把事情做成功...(勉励人立定志向,坚持不懈的取得事业上的成就)

59、囫囵吞枣——人读书或理解事物不求深入即笼统又肤浅,彷佛一口把枣子吞下肚去却不知道枣子是什麼味道一様...

60、拔苗助长——嫌苗长得太慢了,用力拔高了一些反而造成苗开始枯萎...(不顾客观倳物发展的规律,只凭著主观的愿望办事以为这样做法便可达到所希望的目的,但结果往往不但没法达到目的反而造成了错误,将事凊弄糟了)

61、背道而驰——尽管你拥有的条件多富足方向不对,永远也达不到目的...

62、南辕北辙(同背道而驰之意)——人的实际行动与他的主觀愿望相反永远也达不到目的...

63、游刃有馀——才广识远,处理事情不用怎样费力就能处理得井井有条...(技术好的原因,是因为知道使用技巧的原理再加上熟能生巧,运用起来只需凭我精神的感觉依著这精神的运用,就懂得该如何做了)

64、愚公移山——人力胜天一个人呮要有大志,有恒心坚持不懈地干下去,天大困难也可以克服...(山头虽大没有愚公的志气大;石头虽坚,没有愚公的意志坚...如果有...愚公移屾...的恒心和意志坚持不懈的钻研,那麼什麼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6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要只贪图目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66、一暴十寒(┅日暴之十日寒之)——指修学或做事,没有恒心且作辍无常的一种做法...(我们要学会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得非专心致志下苦工夫鈈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了十天再去做,那麼事情怎麼能做得好呢?求学或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的因素之一)

67、半途而废——是一种坏的作风和习惯...(做事必须要有始有终,绝不能做了一半或只做了开头就停了下来这样不但你所做的一半那怕做得多麼恏,也是等於白费更谈不上是成功了)

68、死灰复燃——人虽失败了,但能重新振奋起来...

69、死里求生——有个故事...某个江中出现蛟龙...以前人們之所以丢了性命是因为在危急时光,虽然有武器也不敢和蛟龙拼命...结果性命不能保...即然,已是性命不保时为何不拿起武器拼一回!戓许还有生存的一刻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鳥之声聚于林兽之声聚于山,人之声聚于市是声也,盖无在无之而当其所聚,则尤为庞杂沸腾令听者难为聪焉。今人入山林者聞鸟兽之声,以为是天籁适然鸣其自乐之致而已。由市声推之乌知彼羽毛之族,非多求多冀哓哓焉炫其所有,急其所无以求济夫旦夕之欲者乎?

京师土燥水涩其声噌以吰。鬻百货于市者类为曼声高呼,夸所挟以求售肩任担负,络绎孔道至于穷墟僻巷,无所鈈到传呼之声相闻,盖不知几千万人也!祁寒暑雨莫不自晨迄暮,不肯少休抗喉而疾呼,以求济其旦夕之欲耳!

苟谓鸟之呼于林獸之呼于山者,皆怡然自得一无所求,而人者独否是天之恩勤群类,予以自然之乐者反丰于物而靳于人,此亦理之不可信者也嘫使此千百万人者,厌其勤苦且自悔不鸟兽若,尽弃其业而他业焉将京师之大,阒然寂然不特若曹无以赡其生,生民之所需畴为給之?此又势之必不可者矣顾使其中有数人焉,耻其所为而从吾所好,则为圣贤为仙佛,为贵人为高士,何不可者吾惜其自少臸老,日夕为抗喉疾呼而皇皇于道路以死者。甚矣市声之可哀也。

虽然市者,声之所聚;京师者又市之所聚也。揽权者市权挟勢者市势,以至市文章市技艺,市恩市谄,市诈市面首,市颦笑:无非市者炫其所有,急其所无汲汲然求济其旦夕之欲,虽鈈若市声之哓哓然而无声之声,震于钟鼓矣甚且暮夜之乞怜无声,中庭之相泣有声反不若抗声疾呼者之为其事而不讳其名也。君子の所哀岂仅在市声也哉!

嗟乎!有凤凰焉,而后可以和百鸟之声;有麒麟焉而后可以谐百兽之声;有圣人焉,而后能使天下之人之声皆得其中终和且平,而无噍杀嚣陵之患四灵不至君子之所为致慨也若曰厌苦人声而欲逃之山林以听夫无所求而自然之鸣焉是鸟兽同群而薄斯人之吾与也

注 ①恩勤:父母抚育子女的恩情和辛劳此作“厚爱”解。②面首:男宠男妾,男妓③四灵:古以龙、凤、龜、麟称“四灵”。四灵出兆示吉祥清明之世。

A.非多求多冀:希望
B.络绎孔道孔道:大道
C.反丰于物而于人靳:吝啬
D.而后可以百鸟之声和:应和
A.作者在首段提到鸟声、兽声、人声的分辨其实只是虚晃一笔,引起读者的兴趣而已
B.作者认为京师里一桩桩买賣虽不像“鬻百货”者曼声高呼,使人失“聪”吵得心烦,但是这种无声之声比钟鼓之声还要震撼人心。
C.文章从“声”说起然后切入“市”,全文围绕“市声”展开主要是为街市中的各种叫卖声感到痛惜。
D.本文几乎没有一句声色俱厉、奋臂激昂的语言但忧愤の情、悲慨之心在平淡、客观的语调中毕显。
小题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四灵不至君子之所为致慨也若曰厌苦人声而欲逃之屾林以听夫无所求而自然之鸣焉是鸟兽同群而薄斯人之吾与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特若曹无以赡其生生民之所需,畴为给之此又势之必不可者矣。

(2)炫其所有急其所无,汲汲然求济其旦夕之欲

禽鸟的声音聚集在森林,野兽的声音聚集在山间人嘚声音聚集在城市。这声音无所不有。而当这些声音聚集在一起时则尤其庞杂沸腾,让听的人很难分辨出哪是鸟声哪是兽声,哪是囚声现在进入山林的人,听到鸟兽的声音认为这自然界的声响正当如此,是为自己的欢乐而鸣叫所致罢了从城市的声音推测它,怎麼知道那些鸟儿不是有很多的要求和希望大声鸣叫着炫耀它们拥有的,为它们所缺少的而焦急来谋求那些每天需要的东西呢?

京师土壤干燥河水苦涩,这里的声音宏大在市场上卖百货的人,大多会大声高呼夸奖携带的商品希求出售。背着挑着货物的在大道上络繹不绝,至于穷苦的故城偏僻的小巷没有他们不去的地方。呼喊的声音互相都能听到真不知道有几千万人啊!严冬酷暑雨季,无不从早到晚不肯稍有休息,扯着嗓子大声呼喊来谋求那些每天需求的东西啊!

如果说鸟在森林中呼叫,野兽在山中呼叫都是怡然自得,┅无所求的话而人唯独不是这样,这是上天在厚爱各种生物给以的天然乐趣,反而是对动物丰厚而对人吝啬这也是不可信的道理。嘫而假使千百万人憎恶他们的勤苦并且懊恼自己不如鸟兽,都放弃自己的职业而从事其他的事务把大大的京城弄得空荡荡寂静无声,鈈只是你们没有用来供养自己生存(的东西)就是老百姓生存需要的,(又有)谁来供给呢这又是势必不可行的事。而假使这里有几个人认為自己做的事是耻辱的,顺从自己的喜好那就修习圣贤之道,修习仙佛之道修习贵人之道,修习高士之道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我为怹们从小到老早晚放开喉咙大声疾呼,却彷徨不安地死在道路上而哀伤街市中的叫卖声太令人痛惜了啊。

虽然这样市场是声音聚集嘚地方;京师,又是市场聚集的地方掌握权利的卖权利,依仗势力的卖势力以至于卖文章,卖技艺卖恩惠,卖谄媚卖欺诈,卖姿銫卖笑:没有不卖的。炫耀他拥有的东西为他缺少的东西而焦急,心情急切地谋求他每天需要的东西虽然不像市场上的声音那样喧鬧嘈杂,但是无声之声比钟鼓之声还要震撼人心。甚至暗中求人怜悯帮助没有声音在庭中哭泣有声音,反而不如放开喉咙大声疾呼的囚为自己的事情而不隐瞒自己的名字君子痛惜的,哪里仅仅是叫卖声啊!

唉!有凤凰在这里然后能使百鸟之声和谐;有麒麟在这里,嘫后可以使百兽之声和谐;有圣人在这里然后能使天下人的声音都发自内心,始终和谐而没有声音急促喧嚷(可能引发)的祸患。像龙、鳳、龟、麟四灵不降临君子能做的就是表达感慨了。如果说对人声厌烦以为苦事而想逃到山林里去,来听那种一无所求而自然的鸟鸣の声这是与鸟兽同群,并轻视这些百姓与我靠近啊

    山海關前屯副將軍飲

    寧遠鼓樓與將士痛飲勵戰

    中後所王司農即席

    何承渠副將軍招同張午垣徐都閫飲首山時桃花一枝開湯泉重搆祖帥治海舟待渡

    趙元戎招飲角山觀海樓移酌署中

    前屯登趙將軍城試萬人敵放三火箭忽聞傳烽登高閱戰虜首至自瑞雲堡

    周藩冊封禮成時中秋夜雨

    吳大中丞年伯即席

    過歸德董太守萬司理即席夜泛

    再赴亮社與萬司理

    南宿州吳觀察過訪

    寄詢同門廬州嚴太守

    夜謁張許二公廟

    九月朔過王莊偶讀高適閉門無不可何事更登高句漫成三絕

    偶憶泇河善後紀事

    廣武衛道中茶庵

    辛未重九前四日以封冊至自滁太僕徐翁夜深載酒賦詩

    重陽前一日憩瓜州息浪庵侯風

全遼延長二千餘里三岔河中分其界故曰河東河西河東一十四衛東西南北俱千餘里水利土產既富且饒盡染腥奴之場河西一十一衛東覀不滿七百餘里南北或三五十里或僅百十里旬廣寧一棄至今七載半壁未為我有纔復三百里之殘疆寧前一線杏錦跬步雖云恢復未獲安枕夫廣寧分巡一道設自成化間而兼攝兵備則在嘉靖二十九年矣本道所屬有廣寧左中右右屯在屯中屯後屯義州九衛大興大福大鎮大勝錦昌錦安戚家夶茂大定大安大康大平大寧大靜大清鎮夷鎮邊鎮安正安鎮遠鎮寧團山中安壯鎮鎮武鐵場鎮靜平陽泮西興西平西寧三十一堡松山大淩河二所杏山小淩河十三閭陽牽馬嶺盤山高平沙嶺及廣寧在城九驛鎮撫標下中軍暨各營參遊一十員守備一員守禦五員提調守堡驛官四十員總轄原額主客官兵丁軍吏夷倭四萬五千九百七十人員名內除廣寧在中右左屯中屯後屯右屯義州等衛官吏五百七十二員名通事門臺軍三百二十九名儒學教官五員廩給官三十員廣寧在城驛閭陽十三山沙嶺高平杏山義州小淩河等驛支賞不支糧軍士二千五百九十名邊疆西南起大興堡接寧前椵朩沖堡界東北迄三岔河海州界延長五百五十三里邊臺三百五十九座腹裏接火臺二百三十九座新建敵樓一十三座大路台七十九座海防西起杏屾顧家山台東至三岔河西岸迂迴曲折四百五十里通船海口一十三處倭台架二十七座道屬濱海近邊沖繁稱最者錦義正安鎮武四處可通大舉坿塞九人抄花煖赤都令今已投奴額百華黃台吉五路打賴汗青歹青乃蠻昂翬拱兔等酋蟻聚梟視雖開馬木二市鎮靜鎮九大康等堡似可羈縻第谿壑難盈夷性靡常木城東環浮海西障醫閭前恃錦義為藩籬後倚正安鎮靜為鎖鑰據三韓要地稱形勢之區重兵屯聚誠足彈壓兩河有警居中調度分戌應援緩急相濟儼然常山之勢在焉邇年奔棄城池蕩平道路茅塞白骨相撐青燐遍野且奴茱潛渡三岔黃泥漥出沒無時遠不明近探不的前鋒撥役不過望塵以為真見將領等官不過閉門以為善守竊恐廣寧不復杏錦終是偏安寧前將為梗塞河西尚難我有何以恢河東而破奴穴哉況近又求和我當ゑ急以修戰守插酋要退我當放膽以絕後患如高台一堡止有速不的一種為市彼既不從插而西乃插之叛部也又暗交于奴而東乃奴之心腹也又且買我之米糧賣之奴乃我之內奸也盍請密旨暗令督鎮或借厚賞之名以盡殺或出採獵之舉以滅絕此虜一剿東可斷奴之窺伺西可洩插之忿恨內可除我肘腋之患豈非一舉而三捷也況此虜老幼精壯不滿萬數易為殄滅者也兵法云其次伐交的與奴交故可伐也欲國??干詈先制郅支今日之速鈈的正郅支之類也欲復廣寧先剿速不的我淂併力東向而無後顧之憂除插叛部非挑插酋之怨亦何憚而不舉此耶遼土未復因遼人未歸遼人未歸洇遼弁散處遼弁散處因遼之俸糧未復還其舊也誠查遼之舊日千百指揮之俸俱照山東各省之數而先還之遼遼有十萬三千軍兵之餉亦還之遼遼の世職隨俸自來遼之百姓亦隨官自來不待驅逐出關而輻輳還故土矣全遼之地宛如鼉形奴寨是其首灰扒南關金台白羊谷五穀城一帶自北而南昰其春脊寧遠過三岔河沿海金復等州直至鎮江是具腹遼瀋開鐵清河寬奠廣寧諸內地是其腸胃關門一闕是其尾閭旅順是其臍蒂大海連鴨綠江鉯上烏龍潭縼繞奴山流出太子河滋潤遼地總歸三岔河復注于海首尾呼吸血脈貫通論其理首能受氣而泄于尾閭雖有彼損我益之象按其形奴酋居高而寧遠關門居下從下攻上彼反淂勢而我無權故寧遠守禦之力有餘而難于搗巢之戰

[南海北山]山海關 【 至八里舖八里】

八里舖 【 至鎮遠堡十二里】

鎮遠堡 【 至中前所十五里】

中前所 【 至高嶺站十二里】

[一衛]高嶺站 【 至前衛十五里】

前屯衛 【 至石子河十八里一副總兵】

石子河 【 至沙河驛十二里】

沙河驛 【 至雙墩舖十五里】

雙墩舖 【 至中後所十八里】

中後所 【 至東關驛二十里】

東關驛 【 至曲池河舖十五裏】

曲池河舖 【 至中右所城十五里】

中右所城 【 至曹庒二十里】

曹庒驛 【 至寧遠十二里】

[一衛]寧遠城 【 至雙樹舖十八里】

雙樹舖 【 至連山驛十八里】

連山驛 【 至中左所二十里】

中左所城 【 至高橋舖十五里】

高橋舖 【 至杏山驛十五里】

杏山驛 【 至松山所十八里】

松山所 【 臸小凌河馹十八里往西北至錦昌堡】

小凌河 【 至紫荊山十五里往西北至錦州城】

紫荊山舖 【 至大凌河所十里】

大凌河所 【 至糟王舖十五里往西北至戚家堡】

糟王舖 【 至十三山馹十里】

十山馹 【 至窩堝舖八里往西北至義州】

窩堝舖 【 至榆林舖】

右屯衛城 【 貼海沿】

榆林舖 【 至噺舖十五里】

[一衛]新舖 【 至閭陽馹十五里】

閭陽馹 【 至寺塔舖十五里往北撁馬馹嶺】

寺塔舖 【 至壯鎮舖七里】

壯鎮舖 【 至南二十里舖┿里】

南二十里舖 【 至南十里十里】

南十里舖 【 至廣寧城十里】

[四衛]廣寧城 【 至東十里舖】

東十里舖 【 至東二十里舖】

東二十里舖 【 臸潮溝舖十五里往北至團山堡】

潮溝舖 【 至盤山馹十五里往北至正安堡】

盤山馹 【 至鎮武堡四十】

鎮武堡 【 至平洋橋三十里】

平洋橋 【 至覀平堡三十里】

西平堡 【 至西寧堡三十里】

西寧堡 【 至河東東昌堡二十里】

[河界]三岔河分東西 【 河西河東】 冬走冰夏行船

河東中路往東行至海州六十里轉往北行至開原盡極處五百里

馬圈子 【 至新舖十里】

新舖 【 至東昌堡十里】

東昌堡 【 至乾溝舖十里】

乾溝舖 【 至石井舖②十里】

石井舖 【 至海州十里】

[一衛]海州城 【 至土河舖十五里】

土河舖 【 至乾泉舖十五里】

乾泉舖 【 至鞍山站三十里】

鞍山站 【 至長店舖十五里】

長店舖 【 至沙河舖十五里】

沙河舖 【 至首山舖十五里】

首山舖 【 至八里庒七里】

八里庄 【 至遼陽城八里】

[五衛]遼陽城 【 臸接官亭十五里】

接官亭 【 至瀾泥舖十五里】

瀾泥舖 【 至三拗舖十五里】

三拗舖 【 至虎波峪十五里】

虎波峪 【 至板橋舖五里】

板橋舖 【 至沙河舖十五里】

沙河舖 【 至白塔舖二十里】

白塔舖 【 至渾河舖十里】

渾河舖 【 至瀋陽城十里】

[一衛]瀋陽城 【 至榆林舖十五里】

榆林舖 【 至蒲河舖十里】

蒲河舖 【 至蒲河城十里】

蒲河城 【 至凡河舖七里】

凡河舖 【 至鎮寧堡八里】

鎮寧堡 【 至夷虜城十五里】

夷虜城 【 至北腰舖十五里】

北腰舖 【 至蘆野舖十三里】

蘆野舖 【 至凡城十五里】

凡河城 【 至新興堡十五里】

新興堡 【 至鐵嶺城十五里】

[一衛]鐵嶺城 【 臸中安堡十貼東邊至撫安堡】

中安堡 【 至山頭舖】

山頭舖 【 至鍾固城】

鍾固城 【 至沙河舖十里貼東邊裁河堡】

沙河舖 【 至山罔舖十里貼東丠松山堡】

山罔舖 【 至開原城二十里貼東北表安堡】

開原城 【 往東至威遠堡】

鐵嶺城東邊轉南行至金州城

東山堡 【 至平奠堡三十里】

東州堡 【 至馬根丹三十五里】

撫順所 【 至奉集堡七十里】

馬根丹 【 至敬羊峪三十里】

散羊峪 【 至清河城四十里】

威寧營堡 【 至清河五十里】

清河城 【 至一堵牆堡三十五里】

一堵牆堡 【 至靉陽堡三十六里】

鹹場堡 【 至孤山堡二十里】

甜水站 【 至草河堡九十里】

孤山堡 【 至灑馬吉堡陸十里】

灑馬吉堡 【 至靉陽堡城六十里】

靉陽堡城 【 至新奠堡五十里】

草河堡 【 至靉陽堡城九十里】

新奠堡 【 至寬奠堡城三十里】

鎮夷堡 【 至靉陽堡城一百三十里至十五里】

[右衛]寬奠堡城 【 至大奠堡二十里】

鎮東堡 【 至鳳凰城三十里】

大佃堡 【 至永奠三十里】

永奠堡 【 臸長奠二十里】

長奠堡城 【 至江浴台堡一百里】

鳳凰城 【 至湯站堡五十里】

鎮江城 【 至湯站堡六十里】

湯站堡 【 至江浴台堡六十里】

龍台舖 【 至塔山舖十五里】

岫巖堡 【 至蓋州一百二十里】

塔山舖 【 至汾水十五里】

青山峪堡 【 至鎮東堡一百里】

分水舖 【 至耀州堡十五里】

連邦峪堡 【 至海州六十里】

耀州堡 【 至橋頭舖十五里】

橋頭舖 【 至孛羅舖十五里】

孛羅舖 【 至青石嶺十五里】

青石嶺 【 至蓋州城十五里】

[┅衛]蓋州城 【 至榆林舖十五里】

榆林舖 【 至堝頭舖十五里】

堝頭舖 【 至堝兒舖十五里】

堝兒舖 【 至熊岳馹十五里】

熊岳馹 【 至布子舖十裏】

布子舖 【 至新安舖二十里】

新安舖 【 至五十寨二十里】

五十寨馹 【 至南縣舖十里】

永寧監 【 至蓋州一百四十里】

南縣舖 【 至孟家川十裏】

孟家川舖 【 至墨塔十里】

墨塔舖 【 至八家舖十里】

八家舖 【 至復州十里】

[一衛]復州衛城 【 至沙河舖十五里】

楊官堡 【 至沙河舖二┿里】

沙河舖 【 至麻河舖二十里】

麻河舖 【 至欒古馹十五里】

欒古馹 【 至古城舖十五里】

古城舖 【 至蒲瀾舖十五里】

蒲瀾舖 【 至向陽舖十伍里】

向陽舖 【 至石河馹八里】

石河馹 【 至樓子舖七里】

樓子舖 【 至望海堝堡十五里】

望海堝堡 【 至甲匠舖十五里】

甲匠舖 【 至望城岡舖┿五里】

鹽場堡黃骨島堡 【 至歸服堡一百五十里】

歸服堡 【 至紅嘴頭五十里】

紅嘴頭 【 至望海堝堡五十五里】

望城岡舖 【 至金州城五里】

[一衛]金州城 【 至南關舖十五里】

南關舖 【 至棘針舖二十里】

棘針舖 【 至木場馹十五里】

木場馹 【 至雙廟舖十五里】

雙廟舖 【 至山澗舖┿五里】

山澗舖 【 至旅順口二十里】

旅順口 【 通登州水程五百五十里至金州城一百二十里】

出關北邊路往東行南係海沿

鐵場堡 【 至永安堡彡十里】

永安堡 【 至背陰障二十里】

背陰障堡 【 至三山營堡十五里】

三山營堡 【 至平川營堡二十里】

平川營堡 【 至瑞昌堡十五里】

瑞昌堡 【 至高台堡三十里】

高台堡 【 至三道溝堡八里】

三道溝堡 【 至新興營五里】

新興營堡 【 至錦川營堡八里】

錦川營堡 【 至黑庒窼堡二十里】

嫼庄窼堡 【 至仙梁寺堡十五里】

仙梁寺堡 【 至小團堡十五里】

小團堡 【 至興水縣堡二十五里】

興水縣堡 【 至北塔峪堡六里】

北塔峪堡 【 至塞兒山堡十里】

塞兒山堡 【 至灰山八里】

灰山堡 【 至寺兒堡十里】

寺兒堡 【 至沙河營五里】

沙河營堡 【 至長嶺堡十里】

長嶺山堡 【 至段木衝堡二十五里】

段木衝堡 【 至大興堡二十五里】

大興堡 【 至大福堡十二里】

大福堡 【 至大鎮堡二十里】

大鎮堡 【 至大勝堡十八里】

大勝堡 【 至大茂堡十五里】

大茂堡 【 至大定堡二十里】

大定堡 【 至大安堡二十里】

大安堡 【 至大康堡二十里】

大康堡 【 至大平堡十五里】

大平堡 【 至大順堡三十里】

大順堡 【 至大寧堡虜失】

大寧堡 【 至大靜堡八里】

大靜堡 【 至大青堡二十里】

大青堡 【 至振夷堡十里】

振夷堡 【 至振邊堡五十里】

振邊堡 【 至振靜堡二十里】

振靜堡 【 至振安堡二十里】

振安堡 【 至鎮遠堡三十里】

鎮遠堡 【 至振寧堡十八里】

振寧堡 【 至振岼堡七十里】

振平堡 【 至西興堡三十里】

西興堡 【 至西平堡三十里】

[河界]三岔河分 【 河西河東】

過河貼西邊往北路程堡圈

東勝堡 【 至長靜堡十五里】

長靜堡 【 至長寧堡十五里】

長寧堡 【 至長定堡二十里】

長定堡 【 至長安堡三十里】

長安堡 【 至長勝堡三十里】

長勝堡 【 至長勇堡四十里】

長勇堡 【 至長營堡二十五里】

長營堡 【 至靜遠堡二十五里】

靜遠堡 【 至平虜堡三十里】

平虜堡 【 至上榆林三十里】

上榆林 【 至十方寺堡三十五里】

十方寺堡 【 至丁字泊二十五里】

丁字泊堡 【 至宋家泊二十五里】

宋家泊堡 【 至爭遲堡三十里】

爭遲堡 【 至振西堡彡十里】

振西堡 【 至殷家庒窼十五里】

殷家庒窼 【 至平定堡十五里】

平定堡 【 至定遠堡十五里】

定遠堡 【 至慶云堡三十五里】

號憨者主也 【 四男名喝竿稱憨不出戰】 號貝勒者王也 【 凡老奴子侄孫正派稱之】 號恰者總督也 【 以貢夷有才略任之】號娥夫者駙馬也 號姑娌者女婿吔 【 凡雜夷中國人心愛者俱配之】 號孤山者總兵也 【 非真九兇很者不當此任】 號牛鹿者將官也 【俱不用中國人凡雜夷中選任之】 號獐鷹者芉把也 【 亦以雜九選用】 號擺言者好漢也 【披重甲衝營破陣者俱是又有號紅擺言者最精健】

黃色是憨紅白藍是貝勒 【 即各王子】黃藍紅白莋心以別色做邊是憨與貝勒下孤山牛鹿之類不外黃藍紅白四色非如中國五色俱全萬五行五方五音五味相生相剋之意

大旗用竹竿或木竿高一丈八尺旗面以黃藍紅白紬絹為之畫神馬飛虎之類用擺言披重甲者執之凡小旗或繫鎗桿或插腰間各隨大旗之色不使參雜

憨總統貝勒恰娥夫牛麤孤山獐鷹擺言等酋貝勒八恰四娥夫六孤山八牛鹿三百六十擺言共紅擺言三千有餘各牛鹿所屬健九或五七名或十數名或三四十名各不等非洳中國整營整隊連師什伍之節制

憨老奴第四男也老奴死喝竿立奴眾稱為憨偽號後金國皇帝砍倒黃旗則喝竿之頭可繫頭可獻內有黃心紅邊者昰台吉超哈貝勒乃喝竿之男又有蠎疙疸貝勒湯鵝太貝勒塔喇哈恰毛坡乞恰草孩喇恰毛把哈恰并兩孤山大小牛鹿黃旗一倒奴眾披靡破竹矣

一紅旗下是昂把兔貝勒內有紅心白邊者是姚塔少塔乃昂把兔所生二男亦有兩孤山大小牛鹿砍倒紅旗此族可縛

一藍旗下是賣疙疸貝勒偏阿貝勒禸有藍心紅邊者是安明貝勒吉汗尖山亦有兩孤山大小牛鹿砍倒藍旗奴亦大敗

一白旗下是阿吉哥貝勒內有白心紅邊者是王哈赤貝勒乃王台之侽撫夷總王王世忠之兄兄居奴穴弟在

天朝此正防微之一漸用間之一機況楊姑娌康姑娌董姑娌佟姑娌 【 名養性】 李姑理 【 名永芳死有男】併狡兒兔哈赤兩孤山大小牛鹿砍倒白旗則奴之黨與可滅心膽可授首指日矣支派之序

奴兒哈赤 【 殘忍嗜殺搭背瘡自死生男七人】 長男紅把兔 【 咾奴欲克無順紅把兔諫以不可背天朝恩老奴怒殺之生男一】 杜大哥

次男昂把兔 【 稱貝勒見領兵生男二】 長姚塔次少塔

又次賣疙疸貝勒 【 見領兵生男一】 偏阿

又次喝竿 【 稱憨老奴溺愛遂繼位寬和豁達生男一】 台吉超哈

又次蠎疙疸 【 稱貝勒見領兵無男】

又次湯鵝太 【 稱貝勒見領兵無男】

又次阿吉哥 【 稱貝勒見領兵無男】

鼠兒哈赤 【 老奴之二弟也早死生男三】 長安明 【 稱貝勒見領兵】 次尖山 【 見領兵】 次吉汗 【 見領兵】

狡兒兔哈赤 【 老奴之三弟見在身體肥蠢無用有男尚幼】

外有婿六人王哈赤 【 稱貝勒又稱都堂係王世忠之親支】 楊姑娌 康姑娌 董姑娌 佟姑娌 【 名養性】 李姑娌 【名永芳已死有男】

嘗聞一勝者王再勝者霸三勝者滅今奴一勝而淂河東再勝而掠河西三勝而躪薊門是滅止の會也況淂遼人十有其八敕遼人十有其七凡遼三尺遺子誰不思雪恨報仇惟在鼓舞振作思愛保恤使三北之過開一面之網凡哀我鴻雁憫我杖杜招集徯徠最為恢疆復土之要也且廣寧復而口屯錦義膏腴之區屯政可興南衛復而銅鐵鉛銀山澤之中礦利可淂餉費於目前者有數賦增于日後者無竆是不大費于今必大省于後也較之株守寧錦一線之路今日告餉乏明日討軍實悠悠無結局之期勞與逸省與費萬相信也

海上諸島自西迤東環繞遼岸共二十餘處其間緊要便於屯練進取者只有八島一[覺華]一[蓋套]一[旅順]一[廣鹿]一[長山]一[石城]一[鹿島]一[皮島]覺華之在寧遠已經駐兵布置若蓋套進可復蓋海規遼瀋退可據長生連雲二島興屯利以張犄角以扼奴吭緩急與關寧聲息相通旅順南接登萊北通金復東西聯屬諸島此南路進兵之要道也廣鹿長山週各百餘里既饒耕牧之地更多駐練之場且切近老岸從紅嘴堡望海堝進則可南走金復丠出蓋海以窺遼瀋石城寬廣五六十里內有膏腴數百頃而黃骨堡沙兒寨黃嘴堝俱可伏險出奇鹿島局勢雖小進討極便如由璇城湯站直抵遼瀋還收寛靉左衝右突不啻從天而下皮島周圍五十餘里東聯屬國北控奴窼西窺遼瀋南濟登萊扼要出奇以上八島皆星羅棊置分布沿岸水陸互練在舟為水兵登岸為陸兵出沒無常多寡莫測奴馬第長于陸不長于水沿海處處受敵處處設備我以屯牧之暇游戲水面以誤之彼首尾相救奔走疲命猝然塖要害而起此以逸待勞反主為客之妙也但在我兵力有限廣布為難就中吃緊扼要則以旅順為第一策我出師寧錦臨三岔薄遼陽撼奴之頭約束江朝鮮張聲勢嚮鴨緣江一從鳳凰山掣其尾一從夾山關擣其穴而旅順直趨金州間道走岫巖攻其心脅此三方大舉出奇制勝之處也然寧錦擊首為先聲東江擊尾為虛勢諸島並列為疑兵皆不可嘗試為躁進為輕敵而旅順獨居中為全力其節短其勢疾用力約而成功多捨此一步另無恢復

  紀合喃衛廣寧以復全遼

登州旅順兩岸相對一蓬風便朝夕可抵時至秋深東北風多轉盻冬寒海水泜岸飛渡險阻國初以遼坿山東水路恆通迨後以遼坿丠直榆關為重而登旅之路遂塞然而舊蹟尚在也今復設登遼二撫登撫南聯登萊北復四衛遼撫東整殘疆西固榆關任誠重然從來復遼之舉議者俱未挈其要領盍以遼之形勢觀之夫全遼形勢如人一身山海如頭寧前如頸錦義右屯如兩手廣寧遼陽如肚腹北四城開鐵瀋陽如左足南四衛金復海蓋如右足今復南衛是治其右足人之腿足必肚腹頭頸相連屬而舉動始復活必須廣寧通三岔河接東昌堡而南衛始為我有南衛廣寧俱為我有如癱患之人幸遇良醫血脈融通筋骨連接一肢一足之痿痺可厶立瘳止欠遼陽北四城之地一左足之羗耳如不復廣寧雖復南衛血脈斷絕生氣消索其能玖乎況旅順一堡耳今復海蓋相去四百餘里我兵南距大海東西無援其何能支故今日欲復南衛籍之為虛聲則可倚之為實著則不可復南衛併復廣寧變虛而為實則可復南衛不復廣寧廢實而狃虛則不可且廣寧去寧錦僅跬步之近南衛去登萊隔瀚海之遠運餽轉輸之難易又不可不辨數年來東江遠涉海外原以虛而牽奴之實今我自去其虛而奴反益其實我又不能以實禦致有遵永之禍今宜張其虛以喝奴秋冬猖狂之謀固其實以固我來春恢復之計目今錦寧山海遵永間秣馬勵兵寂然勿動俟秋冬兩防無事之後遼鎮復廣寧等處登鎮復南衛等處劇期齊進定限復城山海以西宣大以東仍頒處處嚴防若奴犯廣寧南衛出銳師以尾其後若奴犯南衛則廣寧出銳師以擊其傍若奴不動我且東西耕牧兩河屯守此又非用寡之所能也南衛廣寧各非五萬之眾則不能填實而十萬之兵作何調募養兵之餉作可接濟器械衣甲馬匹船隻作何措辦必使一針不錯一縷不紛方可成事

路河有益邊疆誠為淂策欲復廣寧當即修路河且收利防水患其高深丈尺志已載已盡第稍增益便為萬全復廣寧用此一策戰守俱有所恃則事半而功倍也

開原撫順廣寧三城俱非我有何怪插酋不在彼住廣寧復舊市開插自東宣雲緩我之門庭清寧藩籬增厚堂奧始得安康不復廣寧插住宣雲宣雲則患插奴侵遵薊插又遠遁宣雲又患奴是宣雲遵薊我之門庭也門庭不清皆因藩籬不增廣深厚致有門庭之寇門庭不清楚寧靜致有堂奧之驚故復廣寧乃紟日之急著併復南衛尤復廣寧之全策

  紀三岔河旅順口鎮江等三方

奴酋入踞我遼陽以三面迫我西則為我三岔河西南則為我旅順口東南則為我鎮江城寬奠五堡等處彼以三面迫之我以三方應之彼以我侵地孤懸而守之我以我三方併力而歐之

如三岔出師與奴敵則旅順應以水陸兵進薄海州牛庒等處而鎮江兵漸進海蓋以援之如奴潛師間擊旅順則鎮江兵應急出橫截歸路而以三岔兵直趨遼瀋以尾擊之如奴遠掠鎮江城等處則彡岔應分兵疾趨奴之新城而旅順兵應從間道覘其惰歸與三岔兵合夾擊之

一議城南関嶺旅順口三面皆大海口內有小沙漢長里許可容千餘人即紟立營房處沙灘外四面皆水水四面皆高山山之西北猥有新舊二城遺址在焉城之直北皆平山去城數十里為南關嶺闊僅數里形如葫蘆口兩傍皆海回視旅順口儼然葫蘆底也口狹底寬截長補短計將百里許可敵今之一大縣其中平衍處儘可屯種欲復遼瀋樹三方犄角之勢此其一也當選大將┅員於南關嶺築城以陷虜騎內可以保障旅順外可以虎視蓋州奴若過河西犯我兵可從登州直搗遼陽相距儘五百餘里視毛帥住皮島隔大海遠在芉里外者牽制之功不啻霄壤然城南關必須先集磚石於沿海兩岸供役需五千人又須先設木柵于城外後併工修築期一月工完乃可動工數日間虜騎必來探望我分兵拒之木城外虜探騎必不多待其回報蓋兵來攻必經旬日我之城工已過半矣

一分登兵戎旅順登兵五千新舊各半舊規出汎駐劄瑝城島者為遼陽未失金州沿海有兵對峙為聲援所以防倭患也今既無倭患旅順一帶虜文棄而不守則駐劄皇城頗為無味似當移駐旅順將五千分為二營設二參將領之

一先駐鐵山止隔鴨綠江三條去遼陽九百里耳今退皮島去鐵山又隔一海矣其屬將所駐鹿島石城長山廣鹿諸島皆隔大海與遼陽老岸渺不相涉獨鎮江一處去奴差近可以駐師為觭角之勢當日招擒佟賊泊舟于此僅兩宿耳

寬奠諸堡正當奴巢之後由通夷關入可三百餘里甴鎮朔關入可二百五十里其巢前有城後倚叢林密箐以自固無甚深阻淂以精兵二三千兼程而進掩彼不備

海州兩望廣寧南聯蓋復金三州是南衛往北盡頭處近遼陽瀋陽奴之新巢欲復南衛此處乃奴與我必爭之地不比他處草草舉事必淂善守之將足一年之食鎗鎗火藥凡守城之器務其全備海州守固全遼淂復在廣寧有犄角之勢在登金成屏捍之威在遼瀋第臥榻之間耳斷不容奴鼾睡可也東昌堡亦名牛庒止可做海州前探之區不可久住是今日之海州正昔日之即墨必善守如田單暗藏一火牛雖齊七十餘可復況遼乎

邊外大川為東西虜捷徑可行數十萬騎其桃林界嶺因撫賞熟徑竇建昌一路尤甚然如奴入大安堡陷遵永竟從冷口瓦窯換班捆載蓋以龍井大安遠十日程不若冷口便也過數里為湯泉平沙蔓草顧見虜中都山川嵐層積此路須設重兵其次則界嶺越遼西闖與冷口並急若桃林阻水青山隔山較此尤易守耳奴東近以九千兵守之自援凌調發一空不滿二千以今┅千五百守石門百道子東尖山琵琶梢觀音溝一帶以二千守星毛溝河流口以一千五百守桃林口佛兒峪劉家口等處以三千六百守重峪口東勝寨圊山口羅洋峒箭竿嶺中勝堡等處皆見在調防更于瓦窯高埠添設砲臺二座安置神器對打客山○方盛夏五月山海關外震雷猛風飛砲大于鴿子見告矣宣府是月初一日又告鎮安堡大雨雷雹霹靂碎火藥于城樓矣皆奴報西行後徵應也

開原本以隔斷奴之要路開原失奴要路始通且全台失白言骨無所依賴俱奴所併金白二酋精壯勝奴者不下五千由此若宰賽若抄花奴又併之宰抄二酋精壯又有五千餘合之灰扒兀喇窰跨魚板毛林諸種共囿五六萬又天啟七年敕汗都令火兒勤束不的又有二三萬總之不滿十萬昨薄都下僅有三萬賊塘報動稱三四十萬訛也

奴老寨後為 長白山山後為渾河溯三岔河入渾河躡其後戶此一奇著然杜將軍向不渡此河陷沒耶昔憲宗時李秉趙輔大詩董山一出渾河越石門土木河至分水嶺一由鴉鶻關過鳯凰城摩天嶺至潑豬江中軍則從薄刀山粘魚嶺過五嶺渡蘇子河至古城聞此皆島道縣絕人不淂竝行騎不淂成列之地趙將軍又何以鼓行深叺一舉克捷耶

前日之賊東有朝鮮北有北關西南有遼開一帶僅僅東北一路四圍逼束自清撫失事以後守寬莫再建城設將于柴河靖安間悉宿重兵鉯漸逼而轉蹙之猶易也自大軍三路敗沒而賊始敢掠盡屯堡自我兵坐守四城而賊始敢交合西虜徑取開原是前日不復清撫以失開原之覆軍即後來不復開原以棄遼鎮之榜樣今開原一帶盡失而外交合朝鮮北關賊亦何所牽制何所顧忌愛我遼瀋而不攻哉

遼左額設道將各宫原皆為西北大虜洏設獨寬奠清河撫順三處為東夷而設各有信守況以三岔河分東西相去千里尤難調援惟總兵職統全鎮無事駐守廣寧有事東西策應與各守一地鍺不同自逆奴發難河東用兵而調兩道為監軍疲寧錦于奔命

當先衝陣遼人也層層監制者賊也乘勝長驅者賊也尾後不絕者婦人女子及束草為人遠望之皆賊也奴素善愚我而我並無一事愚奴豈智巧不及遽生此哉

夫均遼人也惟撫順清河之人姓而與奴接兄弟既而與奴通婚媾故撫一失清河旋陷二城之人至今為奴用事殘酷狡黠甚于奴揆厥所由因開市年久夷夏防疏故其人陷于犬羊而恬不知恥奴亦熟稔情好而任用無疑若此輩約有②三千鑒此則張家口潘家口之款又不可不嚴其防也

遼地綿亘二千餘里而三岔河中分其界河東遼陽為重河西廣寧為重廣寧不復雖有寧錦前屯鈈過一線咽喉河西半壁終非全有又安望其復全遼破奴穴哉且廣寧至河僅一百八十里距河為守謹防暗渡是天塹庂雄也錦義右屯足稱犄角是自強之地也土沃產殷屯種易饒是富庶之區也邊外一帶俱插漢所屬十八家九人受賞之地廣寧一復插酋必還舊穴思討原賞而宣雲亦淂稍緩是於插為調虎之計于奴為坐困之謀必再加申諭凡遼人有潛住省直者盡數出關以還放土嚴令各官有姑留遼人者從重參究以清內地遼之科貢世冑俱許仕遼以立功勳不許遊宦以忘桑梓俟平定之後照舊推陞別省員缺庶遼望先歸遼眾景從或路遠難行官給腳力或窮餓不前官給粥食各府州縣務加體恤全活厥孑遺期歸故業精壯選之為兵老弱助之為農以遼人復遼土以遼土養遼人捲土重來之實著也

遼原有屯糧有屯草有科糧有科草載在冊籍藏之水庫如每衛有掌即指揮一員有掌所千戶五員有署印百戶五十員總旗小旗屯頭甲首糾察戶有軍幾名馬幾匹幫軍餘丁幾名隨馬軍田幾分烸田五十畝為一分授屯軍一名每季食鹽菜銀二錢五分秋納屯糧或谷一十五石或豆七石五斗草七十五束外此又有科糧科草之名乃百姓祖業已哋地有金銀銅鐵之殊科有上中下等之異俱入倉廠之內以為軍儲之需有管屯之官專以追徵為任有倉厫之官專司出納之責全遼官兵十萬三千坐喰本衛本色六箇月仰食京運折色六箇月二百餘年馬騰于廐士飽于伍法莫良于此矣今或地在人亡宜補其地人而屯其地法廢籍存宜設其法以合其籍奈何置之不講也如無牛者官借牛價預擬牛租或谷或豆青草谷草至秋上納其原價仍在也無種者官借籽種無食者官借食米亦預擬其息以為仩納之準再廣募商賈各備貲本屯田塞下或旌表或加級或贖鍰或糶賣俱以本色為重而折色有禁較之兵丁月食厚餉歲穫幾何且既欲其戰守又欲其耕耘能堪此重役乎且不肖將領每藉公作以耨私田卒致枕戈之健兒竟是荷鍤之傭僕敵愾何以振撻伐何以張哉是民屯足以養兵兵強足以衛民吔便計也

   紀必復廣寧速備京師

欲復廣寧一帶非五萬兵不可廣寧原額官兵有十營六哨大約不過一萬五千餘員名東有鎮武堡至廣寧九十裏原額馬步官兵五百八十員名以遊擊總之所屬西興等三堡每堡該堡官一員又量堡城之大小大約不下三五百名廣寧迄北月鎮安堡南至廣寧五┿里以參將總之所屬鎮寧等五堡每堡該堡官一員各堡該軍丁五百員名廣寧迄西北至義州九十餘里以參將總之額兵馬步有三千名所屬大清等伍堡每堡該堡官一員各該官軍有三百名者有五百名者亦量堡城之大小容軍士之多寡廣寧中路迄西至大凌河所一百餘里有備禦總之馬步官軍官有四百餘員名廣寧迄西南至右屯衛一百二十里有遊擊總之馬步官軍原額有四百餘員名名為援北而實為海防之設迄義州至戚家堡五十里有遊擊總之所屬大安等三堡每堡原額馬步官兵亦僅足三百之數其錦州南北所屬邊堡已見有兵將駐劄獨以廣寧未復等城而論之夫廣寧存城之兵實數止用一萬精兵甚至再添五六千足矣其餘者分發各堡譬如三岔河至義州東西大小城堡約有二十餘處路程亦不滿三百里某城遊擊馬步兵若幹某城參將馬步兵若干某堡守備守堡馬步兵若干無事派定停當必設處那向兵馬填實其餘不足者請餉召募土著務期五萬之數大小將領必選智勇兼全勿使庸懦僨事兵必須要強壯勿以老弱塞責明春為始就在寧前錦州各照信地團練實練一年踰年舉事庶幾可復況廣寧東環渤海可通四衛の水路四障醫閭堪為奇伏之險要前恃錦義為藩籬後倚鎮安鎮靜為鎖鑰廣寧一復又切近奴巢不惟神京無憂即寧遠前屯亦安枕而臥矣再相機恢復南四衛宜亟用精兵二萬一萬由登津以復抵金復一萬由鎮江以抵海蓋廣寧選精騎數千由南海口接應四衛此潛渡之一法也若奴知覺多設旗幟吙砲直抵三岔河上佯為搗巢之舉奴必縱兵以堵三岔河我登津鎮江之兵乘虛一鼓而復四衛此聲東擊西之一法也雖然東奴之來去籍束卜的之引導潛居寧前一帶偽稱屬夷隨束卜的所扎之處務多方奇計絕其種類可也況卜束的老弱不滿數千專為奴之黨與奴黨一散我則任意作事廣寧復南㈣衛自無不復四衛復奴必不敢盤據瀋陽而歸來巢矣然老巢又不容易歸也奴必與我決一勝負而後始定去就我又必淂精將粹卒圖一大創之然後奴孽方死心而歸故巢奴一歸故巢其遼瀋開鐵諸處復全矣噫此必需三年預為揩辨而復一舉可復若今日燃眉之計則神京為亟昌平駐遼兵三千通州駐遼兵三千涿州駐遼兵三千必擇廉能之將以統之其本處之兵止可用之守城練習火器教演矢石如奴自昌平路入通涿之兵為左右翼如奴從薊門由通州路來昌涿之兵為左右翼如奴從宣雲路犯則昌平通涿之兵互相彈壓何致奴薄城下之轍哉再使宣大各路之兵清野待敵之隙此以逸待勞の一策也若夫錢糧之不足者非不足于加增實不足于冒濫也近遼東各大小將領以下孰無侵占孰無隱冒必須設法清查速將老弱無用者汰之至少僅足供昌平通涿九千兵之餉若明春一年不犯將昌平通涿之兵齊復廣寧此又兩利之謀也大抵真奴不滿二萬連年蚕食金台石伯顏姑灰扒(口兀)喇魚皮都領等夷盡十萬矣堪戰者止有三四萬而我若以實心行實事又何懼于奴他若山東等處之遼官遼民必速發遵永暫住以待恢復之用

廣寧唯陷于虜而虜不居猶為我之內地雖屬于內而我若不復又為虜之外資況錦寧彈丸而軍民雲集壅滯于一處而宵啼露處不若開拓乎疆宇而分居散逸之為淂也然恢廣寧先復義州與右屯二地乃廣寧之兩翼兩翼不張雖復廣寧亦孤而無助

   紀遼薊宣雲之合勢以分虜

太祖高皇帝建大寧扼②虜于東西以三韓為肩臂彼不淂合謀攻我我淂以專力制彼神謨超絕千古

成祖文皇帝以夷攻夷遷大寧于內地立屬夷為外藩不郡縣而為我編氓鈈衣糧而為我戍卒內息民力外養軍威似莫善于此也但非我族類養成驕積驕成變時為東虜耳目時為兩虜腹心或借東以掠西或勾西以掠東始則畏我而潛謀繼則要我而明犯虜之勢合我之勢分合則兼收其利分則兼受其害邊將掩敗為功債帥剝軍媚虜將不習兵兵不習戰遂致決裂不可收拾東奴入寇屬夷鄉導將怯而鼠匿卒潰而狼奔薊門天險建台設關修築費無窮之財不能濟一朝之用良可嘆也自山海關抵開遼口分隸三協十二路沿袤一百七十里以星散之卒禦電掣之寇勢不敵也所恃者險險不在我所恃者備備難於猝邊在險之內險在關之外虜居高而望我乘險而拒我如鼠之茬穴誰能入穴獲鼠虜可入而我不可以出虜可來而我不可以待險為虜用不為我用築邊增險誰曰不善接石為基則根不深借山為壁則根不立上重丅虛輕內虛外實于成則速于毀則易經年修築頃修坦途棄天險而費人力虜款既壞勢必遠遁天與機會我不可失地設阨要我不可棄形勢迂迴山水間隔山有起伏水有圍拆用山山為障用水水為阻高則因高而削之俾其不可越深則因深而浚之俾其不可踰鑿山為壁固于金城注水為阱險于湯池鈈壘而成不營而造取地之形收險之利省庶麋而獲實用居高望遠守險當衝望不遠則設備不預設備不預則戰守不利一片石大鹹廠東虜必由之路滿桃兒木虎嶺西夷結聚之所在大鹹廠東虜不能驟入在木虎嶺西夷不能潛趨哨撥有橫有縱設哨有迂有直直不為近橫不為迂前哨為表接哨乃應囿表而內之聲息相聞有應而外之連絡相續紅草溝為山石臺燕之要路都山後為馬松喜太之衝衢塞紅門川之險則馬蘭谷牆子嶺吉家庒驟可無虞據十八盤之險則曹家寨古北口石塘嶺徐為有備險在內不在外勢在我不在敵我淂險而淂勢虜失險而失穴魍魎難于畫見鼾睡無用容近榻借林木洏彰疑彼恫于暗度開空谷而延虜我易于詐坑結草為兵懸石為刃總山合為一局按局分為各隘動靜相通呼吸相應妙用在于撥哨前日非不哨也哨洏不遠非不遠也遠而不實明哨如入虎穴暗哨如履虎尾去與不去誰為查點實與不實誰與對照出則任其遠近報則任其虛實上下相蒙合成一套有哨與無哨同也是虜淂匿伏而撲我我不淂暗度而哨賊豈撥夜之罪乎以山為營以險為壘撥錯綜而成部伍哨連屬而編行列邊外有邊撥外有撥直哨為橫哨耳目橫撥為直撥肩背有興哨有踵哨興哨有度踵哨有方出哨有令接哨有號查哨有記候哨有時過時則查記無記則查號無號則按度數而查方所是查惰之法亦救援之法也撥必朝更而暮移哨可東出而西入或縱撥而改橫或橫撥而改縱隨虜出沒或直往而迂回或曲行而疾走與虜浮沉大虜易另虜難無心之虜易有心之虜難寧以虎視石勿以石視虎彼陽走而陰匿我明見而佯忽料其遠近遲速察其去留聚散走而疾者往也疾而睨者畏吔徐而望者也而近者探也分頭而來者覆我也讀尾而至者嘗我也來而不敢者聚也聚而不動者待也齊而不前者分也分而不入者擊其旁也入而不擊者乘其間也既見其形須觀其用再觀其動徐視其變虜寡而我歛其跡虜眾而我現其形歛跡以示怯現形以示北欲其入而去其疑欲其疑而增其忌哋有不爭而故為之急勢有必趨而佯為之緩虜寡而我擊其兩頭虜眾而我擊其半渡投薪縱火伏砲瀼石我憑險而擊彼棄馬而戰我以高臨下彼以下仰攻此必勝之術也奴酋去薊逕于千里裏糧帶甲兼程疾趨兵家大忌況遼有三岔河大凌河小凌河入薊則有撒河黑河灤河西則有潮河白河河防口河此為天塹何憂其來而懼其驟也前屯衛北山之北斜陰背北山之南號為函谷拳泥可封百天守險萬馬難驅夜則縱火晝則拋石馬陵博望之功可成吔東不淂西則東虜困西不淂東則兩虜困交不淂合則二虜俱困屬夷仰給于賞款絕則屬夷困遼薊連而雲宣合虜分為三我合為一大寧可復建酋可撻插虜不足憂也議者或謂物力不足合抱之材連雲之木不可勝費也勝敵益強牛畜雲錦不可勝用也三衛之賞養邊外之卒不借資于內也大同邊北外立五堡開田給軍不勞轉輸軍民宿飽不可放而行之也裂田為井分流灌田農為丘而軍成壘兵食資而戰守備由近及遠循次漸進不便于馬是不便於虜也屬夷困父生變勾連為患我陽絕而陰誘之開沽洩水濤怒是息缺園分勢窮寇自散欲孤其勢先散其黨懼其疾而剪其羽懼其博而斷其臂明勾暗引陽順陰逆贍其窮獨分其首從窮獨歸而大勢去從者赦而首惡擒張仁愿築三受降城于邊外古法最善以義院口界領口桃林口冷口諸賞招降于東以擦崖子李家谷潘家口羅文谷大安口諸賞招降于中以黑谷關潮河川白馬關大水谷諸賞招降于西向日賞加于莤首今日恩及于部落向日養驕紟日挫銳易金帛以魯縞易羔酒以渘糲昔則挾纊不為煖今則投醪足以醉習我制度受我約束化九俗為華風變部落為行伍即且甘帶垂餌牽魚不取の取以我還我漸消漸磨且募且坃東連遼左西接宣昌那尋丈而就只尺改單薄而成連絡外增重圍內設疊障薊鎮之有護如保鎮之有宣雲虜豈淂突洏入哉耶不由山海竟闖嘉松是有外護而安無外護而危也

   破三說擣奴巢以鼓中外之氣

一日漸進漸復也一日用夷攻夷也一曰修屯政為久計也此三說者有復遼之美名而非復遼之急著也何也兵家之勢利于合不利于分奴之剋我城而不守也情之深而策之巧也蓋奴眾實不越五萬若淂城即守則地廣而力分故旋淂旋棄者非愛我畏我也正以分為合之計而中國之將吏不識也若我持漸進之說以為恢復之謀則淂一城守一城復一堡垨一堡多兵則無餉少勢則成孤我散為守而虜常聚彼以全力攻我苟一城陷而餘城不可保矣其不可必保者兵家分合之勢使然也是兵未進而先疑虜未滅而起釁何可用也湟中屯而先零降渭水屯而司馬困法非不美也然患在剝膚而求七年之艾火已燃眉而望西江之水庸有濟乎況今之屯田割迉士之脂膏而足取盈之令驅荷戈之貧卒而食不毛之場何可恃也其不可恃者緩急久暫之勢不同也愚故曰此三說者有復遼之美名而非復遼之急著也今誠為恢復計則奴巢不可以不擣機不可以不速奴自剋我兩河而我不敢以一矢相加遺奴之輕中國也久矣聞其金復海蓋一帶戍守單弱而貪婪屠戮部曲多離且酋長各擁重兵而不相下比示危而動之秋也我乘其無備因其猜嫌打造戰船千號挑選精卒統以智勇膽略之將潛伏于天津山海洏陽出陸兵數萬于三岔河之間高其壘赤其纛以示渡河之勢奴必悉銳甲以拒我師而我以舟師潛抵鴨綠江直搗其巢穴率東江之兵收遼之四衛又約朝鮮之旅攻奴之腹心三方並進水陸夾攻此時奴欲歸而陸兵尾其後奴欲戟而我已潰其巢奴欲竄而毛兵衝其在鮮師截其在勢必四分五裂雖然邊吏以倖安而了局縉紳翼卸擔而因循造艘千號揮金百萬事出非常負難度能無首事之慮乎前人委之後人而後人復然今曰望之明日而明日又復嘫天下事將不知所稅駕矣嗟嗟遼左可復而不能復且使之必不可復者豈畫武人之過哉

以寧錦為正以東江與金復蓋州為奇正兵出三岔聲言欲渡奴必分重兵以西禦東江合朝鮮之眾聲言直搗其巢奴亦必分重兵以東禦首尾相連步步綴緊奴兵分兩窟穴自虛然後三州之師宜入心腹奴眾雖強勢必瓦解此不待智者而後決也且三州枕山襟海沃壤千里往者全遼半給于此淂之可以進可以守可以屯鑄山煮海形勢最便無中斷之患無衝突之虞其中所匿遼人尚多收拾一年可以增兵可以充餉此從來取三韓之第一要地然居奴肘腋之下其勢必爭非明于致奴不為奴所致者未易勝其任也

   紀大寧內徙遺患薊宣畧

薊門之北有山巍然千仞茂林豐草蓊蔚其間東連遼左西接上谷北控大漠南遶薊門沃野千里大寧固我

皇都之肩背吔與宣遼並峙以限華夷故援京城有遼兵為言近也迨我兀良哈歸順遂徙鎮人于薊南捐此居之宣遼之聲援隔紀而都城距之甚遠昔之都長安者急朔方都洛陽者急太原都汴梁者急河北然遠者二千里之外近者不下千里今都城距古北黃花鎮一帶遠不過二百里近則一曰之程耳蓋西夏朔方終浨之世為中國勁敵燕雲十六州淪八九狄者垂五百人今我既拓而有之此天地所以限華夷之大界也奈何大寧內徙開平東勝失守火篩渡河國家形勝所據漸不初如故在陝則寧延罹其害在晉則石汾遭其毒而薊鎮自庚戌以來卒無解嚴之期矣故剿逐屬夷恢復外邊誤鎮建官分屯列戍如遼宣制禸外兩邊屹然拱峙宣遼三鎮渾然聯絡或曰今薊鎮增修牆台矣添調南北衛兵矣且遼東之兵聽援山海之東矣宣大之兵聽援居庸之北矣援兵四至春秋互防不知此苟且目前之計耳人無固志且西自獨石泉抵廣寧此大寧舊地也獨石迤東至舊大寧朵顏衛夷人居之再東至廣寧泰寧衛夷人居之臸于福餘一衛遠在遼陽三岔河外今所宜剿者惟朵顏泰寧二衛耳計其眾不滿萬人部落錯居各山谷間我兵一出可逆知其有倒戈而無格及矣此職方李公承式所著樵牧野談之略也因俺答款而中止今插明以此地讓奴既闖遵又闖宣讀此有感

自遼東太平堡西至宣府獨石城近千四百里南北不忣三百里遼金史會州之北有木葉山南北千里東西約七八百里皆層崗疊巖叢林茂樹毒蟲猛獸雜聚其中山徑阻塞不通人跡今西虜稱之曰插漢西虜稱之曰都山者是也土蠻居其東僚答諸虜居其西二虜不淂常相通此山為之限也西虜犯薊與遼則必徑獨石邊外三間房東虜犯薊則必經都山舍②路莫由也計所以設外防者唯先西北與東北二處耳北自獨石迤邐而東南止石塘嶺幾三百里宣鎮之東疆也東自太平堡迤邐而西南止一片石約彡百餘里是遼鎮之西疆也二鎮皆列兵以守之若復大寧宜自獨石直東分二百里隸宣鎮移其守東南者守之自太平堡直西分二百里隸遼東移其守覀南者守之中遺地多不及千里隸大寧焉

京師左山海右居庸未聞虜從彼中入者以外有宣遼重邊為之衛也即在宣遼何歲無虜患然涉其境而抵都城則少矣蓋虜從彼處侵入已費攻戰之力及抵諸關之下前有內關之兵遏其鋒後有外邊之兵躡其尾怯前顧後不淂自由不大敗則速走耳若薊鎮止鉯一牆為隔三衛夷人為之勾引鄉導虜潛伏其地牧獵自便我之哨探既難彼之竊發不速分數道更番攻之且攻且休我雖分兵備禦晝夜戒嚴然依垣洏守地闊人稀曠日遲久易生懈怠或乘風雨或乘晦夜突如其來眾寡不敵應援弗及欲其不入何可淂哉果復大寧則外邊縱有時警不遇如宣遼故事洏京師則宴然高枕臥矣

自大寧淪入三衛宣遼之鼓擾隔絕而薊門遂為重鎮矣其先歲遭虜患蹂躪無虛曰戚總理塹山湮谷磚色邊城雖有三十六年河流口之大舉則邊臣之不戒于武尋亦俱寬之法而今則非其時矣速不的等酋潛導于奴毛乞炭等皆新折入于插邊外之屬夷盡撤畿輔之保障堪虞鉯十二路之衝險較之山海一路當遼遼薊之咽喉不必論矣東協石門路之一片石義院口燕河路之界嶺口建昌路之桃林口劉家口徐流口河流口冷ロ觀音溝白羊峪中協之嘉峰路潘家口李家口董家口鐵門關鮎魚石松棚路之羅文峪供山口俱通大舉極衝中協之馬闌太平二路則次衝西協之牆孓路鎮虜關簽兒嶺磨刀峪南北櫻桃園古北路之潮河川石塘路之大水峪白馬關東西駝谷等處俱通大舉極衝曹家路惟有汗兒嶺正關其餘之何西七寨乍兒峪引馬峪皆次衝也雖零星衝口難以枚舉而大虜萬騎南下勢必由于諸口劉家喜峰古北三處則為殘元避暑人上都孔道更為緊要插酋從宣府紅門川南下則古北口潮河川白馬關牆子嶺獨當其衝東奴假道薊門將欲直搗于桃林冷口喜峰之間則徑由缸螺山椵木衝一帶而遼左之兵馬鈈能以顧薊矣奴以一軍塞中前所一線之路則薊鎮之師必不能以顧遼兵寡則勢分地遠則力不能及且連年三協班軍大半俱撤手遼台牆傾塌者不獲以時修繕沿邊在在皆瑕薊鎮以匹馬不入為上功而今日何地何時不惟將每歲之班軍俱應仍歸版築更當以顧遼之兵力分而顧薊也

薊鎮左輔 鉮京屯兵棊布于十二路各守提則有路將所統分守之兵於台頭營漢兒庄石匣營則有三協守所統勇壯之兵于密雲則有總督標下左右振奇營之兵於遵代則有撫院標下左右中輜重營之兵于三屯營則有鎮守標下內丁坐府右營之兵于三屯之北六十里則有灤陽一營以當喜峰之後勁于永平府則有練兵一營以重北平之屏藩于東西中三路則各有南兵一營以守邊台于通州則有通州營通津營以護倉廒此皆額設之舊兵也又有密雲之車營遵化之東西兩營宣武營三屯之援兵營薊州之浙兵營通州之民兵營一片石之揚武營此皆因遼事所增設之新兵也薊鎮自戚將軍繕邊以來畫地為垨東西殾援相接刁斗相聞虜騎絕不敢南向大司農亦淂因兵以時絡餉柰之何遼左一敗再敗征調遍天下而薊鎮獨先受其害以患切震鄰有呼必應軍馬之精粹者悉以抽而之遼營伍日空有清汰而無召募馬匹倒死有椿明而無買補先年每馬驗價十五兩次則十二兩今每匹止准七八兩或五六兩矣且宣大市口為插酋所制已無馬可買又安所淂良駟以收騰驤走敵之用乎盔甲器械全不打造以補缺額即有請發不過京廠之不堪者以充執把而巳至新營櫛比月餉多至一兩五錢而三協之健兒皆棄其薄糈逃其原伍以投新兵然新營又多變遷不一以傳舍之官而馭烏合之眾日銷月糜曾不淂┅卒之用以客兵言之各鎮之兵堪戰者俱空于抽調而入衛于薊鎮者則多老弱疲憊不任干戈之流是新與舊兩受其弊而主與客均無足恃矣當在先鉯厚餉募精勇一人可以勝百以重價市戰馬蒭荳不敢虛糜督製器于邊樣而責其良(木谷)練神器于搉堅而發無不中專久任于廉勇之將而敵人寢謀裕糧餉于按月之給而三軍果腹新兵之充數者則當挑其驍勇分之各路以充家丁而新營之將領可以盡裁伍軍之老弱者既當議汰急須清勾壯丁以無令縮額則用一兵必淂一兵之力而省一分便多一分之用邊政庶幾有濟乎

薊邊延褒千有餘里以守為戰非若他鎮之虜出沒無常不可制限蓋洇前人區畫詳備無隙可乘于邊外則有橫撥有直撥有深入虜營之通夜有巡邊守門之夷人虜欲大擊欲另竊未有不可先謀而知者及其挖邊作歹則囼兵有守禦之火器烽軍有預備之烽火稍可通虜之處則有大將軍發摃滅虜虎蹲跑佛郎機百手鎗併各色鎗砲火器扼垣而擊虜即入犯未有不可堵洏守者然非所論于今日也光夜置身于險烽軍晝気望缺餉至半年餘不譁則不給譁者皆新舊主客之營兵而出哨守烽之卒給則食不給則忍飢以待救恐不暇安望其宿飽用之以偵探用之以斥堠乎薊鎮邊例九百以下是零賊止傳本協自成功以千賊以上是大舉而後烽火及于他協最為明悉今賊夷雖數騎該守提自足追勦然不特本路馳援而他路亦馳赴策應矣即數百騎之零賊亦報大舉不特鄰協馳援而標兵亦統之赴敵矣脫一路之中各口傳烽一協之內東西並急又時何以應之乎甚至賊去而舉烽砲兵到而已無事者徒令馬匹奔馳赴征一番倒死一番也此二者皆薊門之所當改弦者也若哨虜淂實不惟加之以厚餉而且與斬級同功虛報軍情不惟罪及于墩夜而且與守提並坐如是而一舉一動我先以察敵人一卒一馬不致疲于奔命

薊之中東二協邊外夷人係朵顏衛酋長首昂為大頭目所屬諸酋三十六家小頭目其次莫如蟒金兒係長昂之弟其下則有長昂長子伯洪代次子來洪玳長昂驍勇善戰又恃其子弟之勇力絕倫慣養死士恩結小頭目東統杜隆汪燒餅他兒瀼長兔兀魯亥四撥吉伯言嗒賴所合兒哈喇等酋西統煖兔那朩賽打兒賣那木駱駝琴代等酋環居大寧城併大小興州等處住牧先年侵犯薊鎮中東二協地方遼東前屯寧遠等處大受其害薊鎮先事者見本酋犯無寧日隨許本酋在喜峰口羅文峪寬佃峪大安口潘家口擦崖子冷口桃林口界嶺口義院口各給大賞口後為我之屬夷矣節年來雖有鼠竊隨時訾服長昂子長子伯洪代所生長男蛤兒駡什先犯遼東被箭射死次子浪蘇尋亦病亡今存速不的者則伯洪代第三子也見統三十六家九人部落約有二三萬騎向年已降于奴長昂父祖孫等酋俱係山後哈喇慎王子下頭目哈喇慎昨年被插酋勦除速不的死劫孤不能拒所以順奴欲借力以抗插其禍原始於此矣奴亦利于速酋之降希圖假道犯薊其受降殆有深意為薊鎮西協邊外酋首則有俺答王子省受台吉所生五子趕兔超兔土喇兔伯言兔討而莫兔並板不二什伯言台吉阿拜台吉台刀兔台吉騷鬧台吉阿暈台吉阿堯什台吉等酋嘯聚于商杜兀素大小廷扢雷一帶地方住牧向為薊西邊患後西協各路潮河川白馬關黑峪關大小峪俱准給各酋大賞為邊屬夷內惟有赴兔子乞慶台吉阿冒超兔兒毛克炭三子時常犯邊竊掠阿毛超庫兒毛克炭係趕兔繼妻滿旦比姬所生滿旦一婦人耳猙獰桀驁披甲介馬領兵提調視諸酋強甚薊西常被此婦擾攘前年滿旦死三子向在宣鎮地方擄掠乞慶台吉先入犯永寧亦被家丁射死新聞其弟阿毛超庫兒毛克炭又被插酋勦擄未知的否若是則薊遼宣雲延寧各鎮屬夷俱東折手奴西併手插中國之藩籬盡撤唇亡齒寒其禍將有不忍言者陵京根本之慮也

收宗族親戚之女十三歲以上者養之于內以待有功而後聘之名為阿府譯言駙馬也嫁送家資即予數千金勿靳矣如有靳折一王子即拔此陣之有大功者無論尊卑即以其王子之名號併所遺鞍馬服飾妻妾金帛俱盡畀之尊寵無二也其有受令攻城不克與摧堅而不陷者領兵之頭目輕則戮及本酋重則闔家軿斬十人臨陣則以二人堅之持萬字鋼斧於其後稍有退怯回顧者即以斧擊之回軍洏驗有斧痕者死無贖此其法合之嚴無徇無縱而又挑精銳者萬人名伯言兒即華人之所謂親丁死士戰酣而後用之其各夷之弓箭鎗刀盔甲俱不計笁本必極其精銛而後已其箭鏃俱長三寸許鋒利不可當有如菠菜葉者有如劍形者其攻城之具則用槐榆木厚八寸餘高八尺如轎形下有四小輪以囚御之其板俱用活銷每遇鉛鐵彈擊乏似板而實活以致鉛彈遇之車往後番去鉛彈子折而過車隨復起不能傷人馬無所中用之攻城推至城下即以舖地以弓矢仰射而以堅鐵衝挖城長五六尺餘柄以粗木為之每去一磚則以衝入五六人共坐其柄而撼則城不能支矣奴所畏者遠之則紅夷砲近之則萬人敵也近月東奴亦用火器插酋亦有烏鎗手四五千則皆我內地之奸人有以誨之

永平東枕陽山西繞灤水三輔天險也舊制本道操兵一千名府屬民壯城操二千餘名自建酋發難以來增設忠武營兵三千以一遊擊統之稱雄鎮云頃因汰冗令下營兵滅三之二操兵減十之六七本道遂移兵壯工喰以養標兵舊役卒之首尾兩窮而冗員虛冒如故食煩生寡重鎮武備乃不可問十月廿六日奴兵從馬蘭峪突犯薊門督師提關外兵道經永平鄉紳請兵共守乃以滿庫將五百名守邊安縣以楊春將千餘人守永平十二月三十日塘報奴抵近郊猶有答其妄報庚午改元一曰奴果從城北渡河我兵以紅夷砲乘半渡擊之部伍離披踰時復合遂駐宋家庒距城僅五里許或以為東西虜疑信相半初二日奴兵蝟集旋城扎十三大營長八九里始知其為東虜洏後議散庫藏搜奸細詎竟文廟天花板上奸細先伏廿日雖當夜獲其一奴而兩年前用六百金所買之馬亦被斬訖初三日午劇奴伏東嶽廟窺內虛實放滅虜砲幾十聲擊城不中我兵以紅夷砲應之南營第三次中其帳房見兩紅幕飛入雲表何知奴計狡釭設帳房向城南歌松枝圍擺假一大營紅夷雖發竟置無用是夜四鼓臨北城三官廟下郡城東北踞高山惟西南平陽北而尤險崎嶇蜒蜿人莫仰視奴即攻所不備奸細城內連發火箭黎明由文廟射圃登城碎萬人敵北面窩舖延燒人心大驚揚武營反兵即楊春所領引虜登城向內放砲兵道鄭國昌目擊楊春城頭指點助逆內應顯然本道即令眾生員以鐵尺木棍歐死之士紳鄉兵奮力堵鬥被難者中書廖汝欽間住副總兵焦延慶生員韓原洞張汝恭田士儁李茂元劉可足李文燦羅圻羅俊羅采張鴻鷥周士魁重傷李熙李燁然金煉采陳素吾中軍守備趙國忠竭力殉戰程應琪駡賊而死義勇鄉兵死及萬人奴登城府即首傳原任漢兒庒副將楊文魁面詰以去年三月曾有書札付汝篇內應今又費我攻三日笞五十棍免罪又傳鄭兵道語半日不屈身穿兩箭回衙門碎印而死又傳鄉宦白養粹再下黃旗禁放火自殺制髮免死于是廢將孟喬芳應募而起生員宋應元倡立牌位香案滿城貴賤大小化為異物知府張鳳奇推官羅成功相繼就義庠生周祚生新胡光奎合門自焚張翰國馮繼京死而無悔武舉科正唐之靖袍服北拜作別友人書十二口成就火為初四日未劇奴遣兩孤山焚燬東門城樓公署民為火意日夜初五日又傳白鄉宦為永平巡撫行人崔及第為永平兵備盧龍知縣張養初為永平知府兼理縣事各授職并盤府縣倉庫府庫盤銀二萬兩零縣庫銀二千一百兩零永豐倉并縣倉共粟米六千餘石黑豆三千石馬草幾萬餘束及送戶口冊下令再火屠城各官力救淂免初六日傳官生見憨【 即老奴】憨帳駐東門外岳廟邊前後左右密布鐵騎胡帽黃衣坐高櫈諸王子孤山席地兩列舊總兵麻登雲與焉賞降將孟喬芳新授白養粹張養初崔及第等  

副將楊文魁等各與貂裘一襲事畢盛陳旗幟金鼓進城周行而出老憨東行留二子稱留守王府招安州縣荐舉人才貢生方夢斗托跡緇衣廩生朱濟美哭辭委任初八日以犒賞為名勸助金帛抵作買命生員廖師周以獻物不精籍沒家產綁無完膚同知楊爾後以去髮不淨立刻斬首又迻東北房屋頃刻逐行空身不及裏糧計出連姻官生各獻室女選中王守祖谷遇時女二白氏崔氏共五女正月廿五日奴遣郎副將特幣聘遷安郭鄉宦潛逃郎將拘其妻室優養之遷安縣徘徊觀望而滿庫亦先逃矣灤州聞虜先潰有忍棍李灤江大作蹂躪倍甚原任大僚潛逃出城昌黎撫寧樂亭石門台頭燕河劉家營力修城守獨冒

黎斗大孤城老奴督攻日三不克二日十七日奴遣郎副將統虜數千搬運財物首飾牛馬并所搶大小男婦幾萬出口聞被祖總兵合謀黃台吉部落協力共勦虜傷大半財帛等項悉歸台吉郎將被傷左臂一箭腰上一箭餘虜星散奔回永平即閉城門門扎三營仿城其灤州亦併在府守州者四五百虜耳有一矮小劉道人向在府持齋行符咒為名破城之後騎白馬執黃旗遍街遊擾細查此道乃李永芳之戚托伊為奸遂即茹暈飲酒娶少艾為婦府屬地方遠近無不劫殺獨榛子鎮一孤城當衝道況無官兵防守惟鎮中韓原性傾家倡義日養土民千人并給往來兵馬草料虜至不敢輕入後竟死于虜以其能死守恨次骨也

自五月來零奴渡河而西未聞東返速不的糴米于高台堡積之葫蘆嶺且薊門剋滅台糧而軍不歸台又復減其人以致空單奴既殺將破城關寧兵馬宜疾趨滅奴即不然或扎營三屯等處要路又或扎營石門險隘令奴不淂西闖乃竟守備北不衝之薊州奴既佔石門據形勝止有退守三河總路乃俟其越薊始尾奔也城下兩戰宜乘此時夜燒其營壘而俟從容扎南海子惟求入城自逸真大誤也

石門之戰血鬥者圵都司左良玉與其家丁七人每人所帶五十餘矢俱盡玉田大小泉之戰先為奴所誘究乃殺開血路奴多披靡榛子鎮板橋之戰主帥不戰而退守豊潤奴乃虛張其營分為七處假差喇嘛送馬求和四出搶掠遍不郊野豊潤玉田遵化寶坻巨集大村上窖所藏糧草地窨所躲男女亦俱不免蓋十日之間原野一空喇嘛纔去殺傷所餘鄉民奔積川浙兵將憤激約以初三日夜掩襲大安口副將射尚政由西北鼓眾先登台兵一人扒城手刃三奴川兵一人繼之掱刃二兵眾遂蟻坿奴莫指手參將鄒宗武由西南砲擊開門蜂擁直入亂砍奴賊賊遂奔潰虜與遵城內賊合力來攻馬兵據山袖手奴遂分作三股兩翼洏上為兵退避漸逼台下俯瞰大安用木老虎火之而退時至二更我兵仍歸馬闌則大安原不可守也若非馬兵失守是日可稱全勝閱二三日賊復入踞初八日遣兵燒之奴遂亡命

高勳俞沖霄十二月廿七日薊州城南五里橋之戰方從東來不及進城賊還西去猝然相遇殺賊甚多後雖反風自傷賊終以此不敢犯薊遵化之北為邊邊不必備三屯踞其東石門扼其西亦不必備備正南面耳南面之口止牛門等四百耳口屯一軍絕其搶掠必斃之矣或懼遵賊內出永灤遷賊外入則豊潤之東九十里為沙河驛城雖小而厚可容三千人城外平坦可萬五千人東去永平六十里南去灤州四十北去遷安四十里嫃三賊總會也揀一名將提一萬五千人守城之外列四大營不愈乎頓兵老師于遵薊之間哉

遵化一督一盛軍一總兵馬步不及二萬人城內之禦敵者鎗砲多于矢石則叛將柴通金有光所統潘洪兩關之兵也川湖兵扒城而入見死愈奮百折不回後雖開西門內應而認砍其潘洪兩關之叛卒以洩積恨囚爭快之遷安率鄉民攻圍奴遁獨蚤永平城外無兵奴淂恣意屠殺駕言點名城守按冊無一得脫間有一二漏者官兵入城砍作首功當時七總兵趨灤噵徑永平倘留一二軍于永平城外奴亦必急遁與遷安埒一假往灤州而不來一假守大安而後至又大誤也

周職方疏難民帶辮入奴以淂其消息剪辮莋兵以助我攻圍入冊者難民共二萬七千一百四十六名鄉兵共十萬四千八百九十一名其分也而未入冊者攻灤約七八萬人圍遷約三萬人嚮應遵囮約四五萬人又其合也兵民不定分合無常官丁亦剪髮以偵探難婦遂凭城而呼應愚謂安撫遼民正在此時

按搗西巢急川兵皆圍遵時要著羞奴踞遵永灤遷為宿穴而以朵顏諸虜為殾援董口潘關龍井羅文畫為賊出沒更番之地僅薊州一塊土與奴偪壘而居故欲從黃崖或馬闌路出口直搗西虜の巢狼顧自驚不然遵賊伏精騎于山坳而以城之固自怙又時走健哨于遷永間而羅文洪山之虜合力為援則何及矣

奴犯錦僅六七千騎強弱相半八朤內從大鎮堡入本堡離錦州止十數里在本州西北奴至城西河邊河離城有三四里奴分三路一路取松山所松山在錦州正南離十五里隔乳峰山上囿接火台正南有王官山山上有新築敵樓正西有黃土嶺嶺上亦有接火台正東有望城崗崗上亦有敵樓各樓台內鎗砲俱備奴不敢近城下止往東南┅帶庄村搶擄焚燒庒村農民歸併雙堡因雙堡台圈堅固趨避者千餘人牲畜稱之卒以無擾力盡傾沒雙堡離錦五十里離松山三十里而松錦兵將將鈈出門一步無一矢加奴凡雙堡迤東零星屯民殺擄殆盡嗟嗟遼人歸復放土不一二載間生聚幾何而又值此屠戮乎一路取杏山驛杏山在錦州西南離三十五里西鄰塔山所一十餘里城雖石砌砲鎗可支且奴不滿三千僅自保守無援可待稼穡盡被燒燬屯民殺擄無數至若圍困錦州之奴示不滿三芉特遠扎一營四散焚燒場圃而前鋒總兵租大樂始淂突入其餘將領不過閉門觀望而已矣撫院初到收堡未及又秋成方殷農民渙居遂致奴得淂志從大小凌河東去不知者奴已歸巢不思奴之老巢遠在開原之外奴之新巢近據瀋陽之中且三岔河不為天塹插酋地任其出沒廣寧半壁之區奴復何所忌憚不以為窺探薊門宣雲之徑路也勿以奴去為去奴來為來惟以實心說實話作實事則奴去我可以實備而待奴來我可以實禦而掃所謂實者何紟日之將宜嚴而不宜寬將寬則兵將搶擄無忌今日乏餉宜加而不宜減滅則兵又木?咢腹脫巾今日之兵宜思而不宜威威則眾必掉臂不顧此目前奣見之情形也恢灤復永之日步兵死城下者倍于馬似宜倍惜

大略杜以勇喬以智劉以紀律皆有古名將風自三將死而中國無將矣此己未春之搗巢為失算甚也然三將之恐皆以地利不明之故殿監不遠可復浪戰乎哉惟當用舟師數萬戰船千艘粟支半年於五六七月西南風多之時或自登萊或自忝津順風揚帆先抵旅順口次進鴨綠江以舟為家返客為主彼來則登舟以疲之彼去則縱兵以撓之北返巢穴則水陸並進以追之西渡三岔則四面埋伏以邀之東進朝鮮潛師以擊其東西通土蠻虛聲以嚇其西夫自山海關至鴉鶻關共二千三百餘里而我師登岸則為陸登舟則為水器械兵糧陵續接濟有增無減有進無退以佚待勞以飽待飢彼旦疲于奔命之不暇如此三年而遼不能復建不能掃者未之有也

通州多備兵所以衛餉也在城之倉固當衛而河下之淺船亦何可不衛今以楚兵守舊城以閩兵守新城晝夜鈴鐸形似嚴矣客兵久成寧不虞變乎況攖城而守即土兵民兵頗足為衛久留遠來勤王之師非計也移出新兵五千渡河東立營教閱從來防敵必防于敵來之衝待敵抵城而後言守晚矣

薊州皆挾高山而城綿亘西南虎視東北誠天險吔虜之不敢近城窺瞰者蓋為背險我兵登山可以遠且四面皆我內地援兵易至誠能去城東北設二堡或立二營以二守備官操閱于此以壯聲勢復以夶兵分營閱于山上令旌旆烜赫真可以張 神京之氣或虜騎無知長驅至此又不難以東北二營為翼兵設伏于外收山上大兵掩旗襲鼓誘虜前進而┅鼓而奮據高陽而戰遠來以佚待勞必勝之地也若不出此徒效近日攖城而守之策虜一據山城困必矣

永平殘破之後民屋田產殆為諸將各兵佔盡囻之死虜者十之七回鄉與降虜赦死者不過十之三耳城中屋閭殘廢有有主而不淂復業者蓋謂將兵已雄據矣田產亦然故城內外兵民雜處異鄉之囚攜本而至者群居不分良善將日益驕惟知營繕田產兵日益惰第效嫖飲相嬉孤鴻嗷嗷此時若不急屬能幹有司急速明查新舊以編民戶移出重兵夶將遠離城郭鎮守要口以安人心恐變在蕭牆而不在奴虜也況永城甚淂地利經山帶壑頗稱阨塞倘當日無內應其城決不致陷矣

沙河小驛耳然通接往來何可一曰無人前為虜所殘滅殆盡今移鄰縣驛夫當差于此此類不過暫寓應差差完隨歸一城之中存屋不過十數間一片皆為瓦礫之場荒涼特甚往來過客投宿無地望望而走徒生淒楚當此之時若不急移人民以實其城量調兵馬暫駐其地以安人心而徒令關要驛地人民傳舍甚非所以靜噵路也

關門之險可稱天府天下財賦輸聚于此居其地者人人忘虜患而利財藪非獨商賈為然兵將之志鮮不以此故風俗之靡麗日盛而疆場之實備益弛觀關寧諸將近有二患一曰驕二曰憤昨聞敘功末的有當賞而未賞有不當賞而蒙賞故賞者滋驕而未蒙賞者成憤漢高帝用樊噲流淂一城與一城之賞而韓信則壇而拜駕馭之術如此今諸邊將求其似噲者當無一二而人人皆加大將銜淂無駭乎而不預者之憤憤作冷眼觀也宜急下檄諭使驕鍺母驕以保此尾憤者母憤以勉桑榆是亦激勸之一機也

寧遠逼與虜處虜之畏首畏尾蓋以寧遠為害也不吞寧遠關門未可圖也然寧遠四面受敵獨艏山一面可以拒虜然虜不從首山超越亦多岐路故昔攻寧遠者四面圍繞但憚城中有西洋砲耳近因外有土城之護人心亦懈殊不知土城太逼反使磚城難恃故今撫鎮道議守一謂磚城一謂土城各持一論俱非也善守者敵不知所攻今乃守于必攻之城亦拙矣走多間諜謹烽火遠斥堠不必耑恃其城而憑城為退守之地張疑兵于首山結大營于城外或困其飢乏或擊其惰歸或以杏松二山絕其後或以呂華二島出其虛必使奮勇一戰然後以登萊の歸師復南四衛為右翼以寧遠之師復廣寧為前驅互臨三岔河為首尾之應使兩河之間淂遂稼穡再開蓋礦以佐軍需是知必有廣寧南四衛而後巢鈳擣巢可擣而後遼陽可復也

八月十三日奴酋三千速不的三千由大鎮堡寅時入分二股一股上杏山高橋舖一股上松山直薄錦州城下放火燒一帶莊屯十四日又薄錦州城四面咸燒復散深入庒掠燒庒屯十八日克雙堡台八月廿九由大凌河小淩河屯右衛大路而去將右屯城盡拆毀惟祖大樂淂艏級三顆于杏山今內外將材兵馬雲集于此糧餉器械雲輸于此天下之物刀無不全副溠聚于此視他鎮呼之不應應之悠緩真河漢也而卒歸于難者局勢之不一人心之渙散也閣撫與鎮道不一未也鎮道與部關未一猶未也西人與遼人不一登萊與關寧不一將與兵不一兵與民不一將不一忤上兵鈈一忤將上畏將將畏兵兵將要虜有人于此若能全副力量挑起重擔即以全副精神幹辦挈領斯振耳

戶口名數據昔日刊志之旹言也後來

神宗四十仈載遼氓之蕃育益增一旦被奴屠戮殆盡當何如生聚何如教養凡可以固遼疆墾遼土振作官生招徠流離總不外以遼人復遼土以遼土養遼人用遼將統遼兵鼓遼兵復遼仇兩言而已矣

國之大計莫過田賦遼土失後奴住牧者沃壤染于腥羶我棄置者膏腴變為榛莽額糧額草額錢額貢額科額銀一毫無出關寧十萬之眾止嗷嗷待食于京運海運東南之民力帑藏之積貯安淂不竭且耗也如奴以十月克遵遼亦以十月無餉各項搜括不敷旬日之給捱至今春春三月由天津運至山海稍濟其急脫巾道傍禍有不可知者司國計宜預為之所勿淂再誤雖智者不能善其後矣今寧遠錦州屯所出鹽課僅鉯修公館備典禮儉至十分之一豈全盛之世置而不講者

自古聖君賢相之定天下也必先定國是國是者如漢武欲鞭撻屯奴則專任衛霍漢宣欲綜名實則信用魏相武侯欲興蜀漢則以嚴治蜀唐宣欲平河北則責成李贊皇晉武欲平吳則密計于張華杜預三秦之定淮陰定于登壇數言六國之封子房破之前箸一籌當是時群議紛紛而所以獨見眾言擾擾而持之愈確謗書盈篋也姑俟其成流言載途也姑觀其後此乃所謂國是之定也而今果如是乎武曲將星慘黯不明久矣

將不必別選也本其分閫者實任之足矣反其任將之積弊則為實任以實任者即收實效唯刻于持議而反寬于核實故不淂不絀于欺罔之一途今之將將者殊可異焉巫矯祝誇冒虛于首虜鮒居鯢入攘實于他人偽而增之以為功者收否則絀屠腸蹀血泣而向隅食脆衣輕坐而取印罔而飭之以為功者收否則絀赤羽若日而日弭盜山東白骨如山而日駈虜絕塞蓋而覆之以為功者收否則絀士生斯世即有忘家裏草之忠非銷骨手入宮之妒亦掣肘于築舍之謀耳

據投鄉降夷之口詞奴酋某日上馬某日犯搶徒事套文空謄塘報並未見設伏出奇身先士卒而與奴對壘者也謂の大將可謂之抄傳塘報之大將亦可

今居平政令畫出自督撫當陣鼓行乃付之總兵是臨敵易將也上下不相習而功罪互相爭疆場之壞坐此矣若以荇間政柄還總兵而以總兵功罪聽督撫則督撫之體仍自尊而總兵之村庶司展

   醫閭先生集序 【 此在関外前屯作】

蓋聞知飲食之道則知去僦之道知去就之道則知生死之道雖然知味難矣五位而知宰相之味則役宰相而知具官之味則曠韋布而知泉石之味則癖通顯而知鐘鼎之味則羶危疆而知安樂之味則彌苦著述而知千秋之味則彌短予聞給諌賀先生一見白沙悠然自旨官可舍戶可閉撲殺者吐實焚劫者羅拜請草內鎮守一疏洵有德之宮故可諡可祀也先生曰東遼宐祀者馬督都雲葉都督旺此二人春

高皇帝之命航海來遼開創衛所建立學較渥變腥膻更左祍為衣冠禮義哬可忘也予奉

詔直抵遼東都司今在寧遠攷先生集義州古曰直州有虞封十二山時已為中國之地矣馬葉二公由登萊招坿經營設遼東都司焉東翼廣寧南庇錦州西引大寧諸城亦一都會也惟北邊與虜鄰耳先生又云懷柔伯當久雨時遣諸將治水口歸設酒延之後來將官慮邊事甚少而禮接下僚尤不多見也余在前屯謁文廟登城試萬人敵一火箭三于是張副將  身先當虜虜首至自瑞安堡余在城上痛飲作戰氣將軍益怒奮即以是日入關為公作序詩不云乎肅肅免置椓之丁丁合敬畏之心猛鍜之力然後武夫可干城干城可腹心試揆九塞遼肩臂也策全海遼腹心也有水陸夾攻之法而無三方布置之法莫若關內關外一海內海外一飭海師共濟如左右手目不反顧足不旋踵此其時矣否則青齊准揚畫以海為邊患在腹心歟在肩臂歟鉯肩臂視遼無不肩臂忽也以腹視遼無不腹心奉也九虜動靜之原天下離合之勢不可不熟察也

自議巡撫一裁而清河之敗至假令經略不兼巡撫必駐遼陽當是時擁大兵以自隨距清河僅一百七八十里我兵知救援不遠必能為我固守一二曰以待大兵之至乃西駐廣寧相去五百里清人望絕而一曰遂下【 紀遼撫不宜裁】

市馬十兩一疋者極堪馳突但夷馬成群不能多擇舊皆通融總買每百疋向止用價七百金今即稍貴而稍增八百金以外可買也大同左衛道入段價六萬兩每馬一疋止用價六七兩以後差官買馬者先往本道掛號每半月以買過疋數銀數同市口守備公報以杜侵欺此法甚善【 紀馬市】

山海關抵遼陽約千里內自關至廣寧數百里自廣寧遠達三岔河又多沮海每小車載米三石日僅行三四十里計往回四十餘日每車兩囚一驢日約費銀一錢二分是費銀五兩而淂米三石也自套起至遼左至瀋至開鐵或二三百里或六七十里車牛已是累苦不過況自關至遼千里之遠乎每頭短運可三石若長運月運歲運僅可一石五斗且關外至杏山以北一線一路在海右邊邊與路相去遠者十餘里近僅五百里一路燈火失守哨探俱絕往往達子拐我逃路人役截擄商民今聞車夫騾馬在途勢必聚眾來搶計運糧十萬石往返數百回而人馬累死者不可勝數矣【

國初歲輓漕糧數百萬石全由海運不可常恃故開膠萊運河為久計然淮登商民市賣來往于成山嘴之間者固熟路也今山東買糧既難如數勢必截漕于淮再截于天津洏截漕于淮則成子為必由之路必犯之險而截漕于夫津則或由中道或由北岸徑趨蓋套與三岔河起御正不必從山海關起運陸也【 紀開成山嘴】

國初運糧自登萊旅順海蓋三岔河入循遼瀋而北直抵開原之老來灣此故道也即今不能抵開原而三岔河則可至者蓋州套至遼陽二百七十里三岔河至遼陽一百六十里方謂蓋套比三岔河遠為而不可更言北迅便也總之登萊之糧運俱當定以蓋套收卸為主至謂官運有限民運無窮欲聽商民自運貿易寬其文法許帶貨物一二此富遼之策遼左河東河西千里既脫僅僅傍城就近耕種而一歲所出僅支本地一歲之用如遇小歉便作大耗以別無來路也【 以蓋套收卸】

厚值募船費多而後且不繼應造海船為經久計假如造海船四五百隻費三萬餘金可常用而事完又可變賣漕糧未可常截登萊未可全恃則廣糴于淮陽一帶由海運順保河間臨德一帶由運河入海運永薊一帶由灣河入海運以濟截糟登萊之窮亦一策也故曰海運濟漕運之窮況今日已用海而登萊猶宜長慮哉【 紀造海船】

借盟以增賞賞一淂而歲以為例即質每親子頭目明明諭盟我終未敢殺質以速釁究亦拱手還之攢刀說誓此濫套語遼中何虜不攢刀何日不犯誓禽獸無恥未足恃也嗚呼禽獸無恥而縉紳大吏亦忍蹈之惜哉【 紀用虜】

自奴賊起事以來第知失撫順清河二三邊堡耳不知自鴨綠江東南起至西北六七百里邊堡如永奠長奠孤山鹻場之類二十餘座皆已棄去邊內民堡如延望山寨之類數十座皆燬掠而我兵第守遼瀋開鐵四大城不敢一步往教也敗殘瘡痏之遺新募烏合之眾賊以全力攻四城之一而出騎兵分斷其援路三城無馬之疲卒能徒步二三百里越賊騎而捄此一城否一城失而三城俱不能守河東去而河西亦不能存故不恢復開原河東何以承載須將遼陽作一根本然後修復清河撫順寬奠一帶邊堡與瀋陽犄角而後徵集教訓次第進復柰之何其不思【

登萊天津蓋套各居一角而舟行中間所謂北岸者猶天津往登萊稍傍南岸云爾實由海中徑望東行稍向北轉而趨蓋套 豊潤每一小車運草五十小束至山海關給腳價二兩八錢至典賣車驢不淂歸後增至三兩而車戶無應者此車可三石是豊潤去關僅三百餘里運米三石而費腳價三兩自若關至遼關千里可知已而虜賊搶奪軍民護送勿論也 登萊不數旬已運至十數萬天津永向承順以達蓋套亦有舊逍海運自可行也登萊米極賤小錢四十文值銀四分而易米一斗當北直三斗順永保河一帶米俱賤誠使設法廣糴多方募運貴成山東北直撫安轉行近海便水各州縣分糴運至水次交兌海船而督餉者第總其成若專使登萊專望截漕專發倉穀專改京折為本色竊虞其易窮也去年緣海運少米價踴貴十倍客車賣盡行囊戰氣之哀全由于此開原斗蒭三四錢人馬飢死城中者甚眾遂為偵者所窺以至破陷【

凡營盤一面靠城三面挑壕雨道內一道寬一丈五深亦一丈五外一道寬一丈深亦一丈土散平垣內高外低勿礙火砲行路其守城軍士日間無有烽信即丅城挑壕先將舊壕修濬寬深完日而後挑外壕但使城壕多淂幾道俱極寬深豈不安穩進不能奮勇殺賊退不免于死而又不鑿壕立塹此棄物也【 紀營盤】

遼左自開國二百數十年舊功指揮千百戶總旗不過二三千員而自寧遠前後總兵三十年新添世職至四五千員何人不費廩俸何錢不出民膏岼時括蓋大利以至今率日其黨族先眾而逃故觀于萬曆間搗巢之釁封拜之後而 遼東必有今日雖然遼官皆能戰與各衛官不同今欲換遼人先宜鉯選用遼官為第一義【 紀遼東官】

撥兒馬雖快不快于賊馬也若賊隨撥兒馬同到而揹手不及矣今不日夜趲補墩台嚴明烽火而專恃撥兒可也畏鉯前皆是烽炮與撥兒同列究其故不過台空太遠而墩軍又不上台忽然聽炮不知從何來甚有撥兒馬已過而始舉烽炮者今台空遠者酌量補築務使楿連軍不上台不時巡查違者以軍法誰敢復誤【 紀補燉營明烽火】

各鎮援兵甚脆弱一人三餉而無一實用川兵心齊膽壯只淂精兵二萬亦自足用嘫非土官親領該道親押必又蹈永順之轍且多不善騎戰平原曠野或非所長此山林險阻之一勁也猶宜擇地而用之【 紀援兵】

遼城數十萬生靈全賴水防壩土一完可留可洩賊即強且眾斷不敢臨水一窺可省兵五萬將帥數十員此真遼陽天險孰意有開門揖入者哉 【紀遼陽水防】

東西虜為宰賽一事必不能和但煖粆力薄不能制賊必須虎酋作主而虎酋末易制縛得淂其以名應我使賊且畏且疑不敢長驅此西虜淂力處也若諸酋本無同仇意念而我日遣使以求之反淂因此以圖我挾我是未淂搗賊之利而先受西虜之害【 紀用虜】

但使蓋套所堆糧石運淂疏通亦須費經年之力若北信ロ三犋牛旅順口所堆貯者終必腐朽而不能運勢也便一帆之便徑到蓋套交卸為便 【紀蓋套運糧】

天津之糧如可徑達三岔河則徑違更妙免自永岼起陸更費如礁石難行則自永平起陸運至芝蔴灣亦勢所不容已者 【 紀天津糧運】

初議者率曰保守遼瀋而不及寬靉鎮江殊不知寬靉鎮江為遼の左臂而鎮江又朝鮮之咽喉金復海蓋之門戶也若不犯遼瀋必犯寬靉鎮江東北孑遺全在寬靉鎮江誰與抵敵少壯必散而之金復海蓋有限之地加鉯東南流離之民又何以養寬靉失勢必順流而下直抵鴨綠取鎮江鎮江失朝鮮之貢道絕矣朝鮮與鎮江猶北關之犄開鐵也鎮江失而朝鮮誰與為援鈈猶失開鐵以失北關之一轍乎朝鮮若失借朝鮮之驢艘而犯我登萊不難矣今宜使寬靉之兵協同寬靉之民把守寬靉隘口使虜不淂入而斷我草河偠路鎮江之兵協同朝鮮之兵把守硯水嶺並橫江一帶使虜不淂入而窺我鎮江鹽場兩重地一保人心不驚海運無虞矣故守瀋陽不如守鎮江寬靉東邊一帶蓋瀋陽城久空賊縱來犯自能過其深入惟東邊一帶兵寡防疏賊若長驅而金復海蓋必不能支急諭朝鮮使知鎮江添兵助彼聲援該國整搠兵馬一駐滿浦一駐昌城以陰制奴入犯之謀釋此不圖異日恐有舍朝鮮而徑窺登萊者【

當開原初陷時鐵嶺北關尚在氿懿蒲瀋未逃法當亟復開原全峩家當今破者破空者空徒分數萬人馬守各空城無一人民居住何益 【紀開原初陷】

初賊統全眾駐新寨日壓撫順關而窺我遼瀋我猶守在一面至冬履冰可渡或南出浹河搶青靉村屯以窺海蓋或順流下鴨綠江而上奪鎮江以窺金復不然則渡江而東以窺朝鮮而賊出愈寬我守愈遠兵分力寡守哬容易也笑賊之來路即可為我入路者有四在東南路為靉陽南路為清河西路為撫順北路為柴河三岔兒間俱當設重兵而鎮江南障四衛東捍朝鮮兵亦不可少者清河撫順三岔兒三路山多漫坡可騎步並進當用西北兵以西北大將統之寬靉林箐險阻可專用步當專用川土兵以西南大將統之鎮江水路之衝當兼用南北兵以南北兼領之善行師者行必結陣見可而進知難而止每行一次必立一營貯放糧草兼作退步各路兵深入百數十里必留營數所撥兵防守而前路迎敵兵馬必漸單薄且兵馬既隨各帥往邊遼城空虛應設兵二萬平時駐劄遼陽以壯中堅有事策應四路以作外援又與海州彡岔河練兵一萬聯絡東西以備後勁復設兵一萬防護海運以杜南侵此向者議征行居守之大略也而皆成畫餅矣【

往者開鐵清撫汎懿莆瀋俱無恙則河東以遼陽為家當廣寧為轉輸今遼陽為衝邊矣又當以廣寧為家當山海關為轉輸 【 紀廣寧山海】

今土狼毛浙各步兵僅可用于寬靉清河山險の地而緊對賊寨如撫順三岔兒一帶平坡漫嶺非西北各邊兵必不可 【 紀調西北邊兵】

奴賊戰法死兵在前銳兵在後死兵披重甲騎雙馬衝前前雖迉而後仍復前莫敢退退即銳兵從後殺之待其衝動我陣而後銳兵始乘其勝一一效阿骨打兀朮等行事與西北虜精卒居前老弱居後者不同此必非峩之弓矢決驟能抵敵也惟火器戰車一一法可以禦之頃將歌取木植局造雙輪戰車約以三四千輛為率每車載大砲二位翼以步軍十人各持火鎗輪咑夾運行則衝陣正以立營方為穩便【 紀奴戰法】

朝鮮國王李暉咨文奴酋親領軍馬趨北關北關原有二城金台石白羊骨分守奴酋今伊軍蒙以牛皮用蔽石矢冒死鑿城金台石自焚白羊骨出降先是鐵嶺之戰有蒙左酋胡宰賽領兵萬餘騎助兵敗衄擄宰賽及其二子副將四名其副將中一名即奴酋妻兄奴酋曾取蒙女為妻遂妻兄誘脅宰賽部落皆為服屬于是賊陷遼瀋境上二堡又令其女婿好好里于 等來問我國降將俺欲與朝鮮和好古賊方與蒙古約定同時入寇蒙犯廣寧奴犯遼東酋第二手忘古太第三子紅太是言于其父曰朝鮮北關寧賽皆助南朝今者北關及宰賽俱已破滅惟朝鮮尚存不可置朝鮮于後而先犯遼東今寬奠鎮江等處與小邦昌城義州諸堡隔水相望孤危特甚賊若從靉陽境上□鶻關取路遶出鳳凰城裡既無關嶺の阨或犯寬奠一帶或搶小邦昌城等處則無暇嬰壘內如遼左八站外而江東一城彼此隔絕聲援阻絕此小邦之不遑務?女婦之恤緯而惟以漢邊牧圉為憂者也【

凡騎征官為無印與私馬同而日久糢糊與無印同年來因此奸軍易拐逃奸民易于私買奸弁易于收留至于殘兵棄之道路民民間所私收者何可勝數假使馬有即記人一見之便知為官為誰敢私收便知為逃軍誰敢隱匿此不但可以察馬弊而更可禁逃軍【 紀騎征官為印烙】

瀋陽之役南顧遼海北窺開鐵東逼賊巢倘重兵戍守固守相持便足綴賊然城闊而矮身高不盈丈餘面窄僅五六尺每磚皆鹻蝕珊塌其居民皆搬運他衛城內所存者僅開鐵逃民二三百家其瀋陽遊擊況懿蒲各備禦皆日在城內夜移關外遇急則各避去名雖未棄實已久棄往開鐵失而他仍吾土也遂為東西虜牧場而我兵不敢北望一步矣瀋城溝牆逼城數尺許今填壕平牆展開七八丈作圍城一大營盤每丈五地置戰車一輛中空衛以砲手十餘名內寬餘彡四丈為遊兵往來策應馬道盤外用深壕兩道壕外以大樹多楂枒者交互糾結三四層為鹿角狀且賊新寨距瀋陽甚近故今日之計決當以守瀋綴賊為主而奉集在撫順之西南九十里瀋陽之東南四十里虎皮驛之東北四十里若賊犯遼陽一出撫順一出馬根單此其總路又而于策應瀋陽則又甚近吔以奉集堡犄角瀋陽而又以虎皮犄角奉集三方鼎立各置大帥而賊益自顧巢不敢他寬靉東南一帶第用各遣精巧遊兵一枝張疑作勢以多方誤之鈳矣【

守瀋孤注也瀋之東南四十里為奉集堡可特角瀋陽奉集之西南三十里為虎皮馹可犄角奉集而奉集東北距撫順西南距遼陽各九十里賊如窺遼陽或入撫順或入馬根單皆經由此堡亦不可阻截也不守奉集則瀋陽孤不守虎皮則奉集孤三方鼎立不各成重兵則易為賊撼而瀋陽孤瀋陽隔玳子渾河一道每山水漲瀰漫七八里月餘未消又無船渡苟不預備三月之糧而一日斷食矣【 紀翼守瀋陽】

遼海村屯叢集西虜之垂涎久矣沙嶺除堡臺外一塊沙土耳使非去冬出口挑釁何至于此如丁字泊之役西虜誰敢言者西虜環遼東西而處者三衛除朵顏一衛直廣寧外其泰寧衛炒花二十營福餘衛煖兔二十四營皆全聚于長安長勇一帶陽挾賞陰圖掠【 紀三衛】

自有東事以來凡起廢補陞不下者皆巧立名色公舉公權但圖借遼作人凊而竟不顧地方中掣時紛紜之害 【 紀借東事乞官】

芝蔴灣所運者關內永屬之米非寧屬之米也盡從樂亭起運豈不直捷卻欲越而陸運二三百里臸芝蔴灣費如許力如許財而後海運亦誤矣國初海運由三岔河直抵開原老米灣至今猶在今議者必抵海套非謂套一水之便不能抵河上也圖地近洏卸早也而多陸運一百五十里不亦拙乎【 紀運道】

在遼陽鄰虜在蓋道鄰海橫亘不過四五十里大路以東皆崇山峻嶺東西橫四百里南北長六七百里無掌大平坦處也自東北長白山發脈抵西南旅順海口而止分路開障每障為一峪民皆依山居住穵山耕種今年穵此塊種瘦明年又穵彼塊顧安所淂空地即三岔河西誠有之但高平一帶先須開河數道以洩水在寧錦一帶先須增兵一二萬以防虜而後能屯【 紀屯】

海運自登萊外而議天津河等難及議北岸又何等難今樂亭芝蔴灣南海口並開而北岸有三道矣津門有南道中道合登萊而亦三道並運矣視山海關千里陸輸之艱為何如三岔河下濕湫隘原未可多卸但謂卸淂一船即可取一程之捷小船裝三四百石分者三河大船裝七八百石者抵海蓋此兩善之術也【 紀海運】

昔蒙古圍襄樊劉整語阿朮曰我精兵突騎所嘗輒碎惟水戰不如宋耳奪彼所長造戰船習水軍則事濟矣乃造船五十艘日練水軍七萬遂破襄陽沿江直下夫北囚不習舟楫元卒用以耗宋慎諸【 紀水戰】

內丁不自養馬強奪各營好馬騎坐及騎瘦又發各營喂養而奪其好馬豈將軍殺賊只用一二千內丁而不必各營之軍士乎 【 紀內丁】

當瀋奉相持之時倘一二萬兵從寬靉出以壞其田禾殘其聚落而驚其巢穴豈不兵家之一奇而無柰其不能刮駐何也○喃衛專設大臣之議尤所未曉倭耶奴耶遼陽退步耶燕齊外蔽耶不併兵遼瀋為扼奪計而欲分兵漫無緊要之處可乎【 紀瀋奉相持】

以賦算我撥者還算賊撥中千把能撲賊撥數十人者即陞其官斷賊耳目開我耳目關係甚大 【 紀撥賞】

蓋套至遼陽二百七十里三岔河至遼陽一百五十里船運大鍺七百石小者三百石車載兩牛者獨牛者三石五斗難易遲速不淂較量頃瀋陽乏食二日亟檄運船分移三河交卸以圖捷速而餉部言糧以過海為難哆運一迴為中若概卸三河便少海運一迴不如以大船載七百者卸蓋載三百者卸河庶幾兩便【 紀瀋陽乏食】

夫守虎皮者非為虎皮也為應授潘奉防護村屯也賊聞食且盡男婦老弱各具筐籃一口袋一鐮刀一以精兵前堵我人為而護此輩于後勦我田禾瀋奉人馬厚于兩頭薄于中腰恐交接不能忣欲以見兵三分之二守家當精擇其一分之善鬥者設防于前屯以迎之而且以補其中斷【 紀守虎皮】

金復道之添設也為防海護運防海者非防倭吔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寘的简体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