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库中学七十一班微信群临沧双江县勐库中学的

双江原属土司地名勐勐。自清季改土归流后分两部:东部称上改心,西部称四排山 自民国十六年合并两部改设治,命名日双江因有沧、黑两江,故命此名

临沧雙江县勐库中学属物产,以茶为大宗棉米次之,其他谷类蔬菜类均有

——引自《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志》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是全国名称最长的县也是唯一由四个民族组成的自治县。

双江因水而得名,却因茶而闻达

1982年,《中国茶叶》雜志第一期刊登署名“心表”学者撰文《勐库大叶茶品种英豪》

1984年11月,全国茶树良种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再次将双江的勐库大叶种确定為国家茶树优良品种中的传统茶树良种。

1985年《中国茶叶》杂志第二期刊登中国科学院茶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撰文,赞誉勐库大叶茶是云南大叶品种的正宗

2002年12月5日至8日,由中国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云南農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茶叶协会、云南省临沧市茶业协会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野生古茶树考察组对临沧双江县勐库中学勐库邦馬雪山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进行了考察。虞富莲、阂天禄等专家经深入分析研究反复论证后得出科学结论: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內外发现的海拔最高、范围最广、密度最大、抗逆性最强、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是世界茶树起源中心之一

双江茶事,一切似乎皆与勐库相关

关于勐库茶区,在之前的文章《搞懂勐库茶就靠这两张图了!》中已有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再复述

然而,雙江茶事兴盛的起源地却不在勐库。

今天让我们来聊聊勐库之外的双江茶。

双江注定是一个茶的世界。

以贯穿全境的南勐河做主干以小黑江和澜沧江为依托,以大大小小106条河流为叶脉双江水路汇集而成的地图,竟然呈现出一幅精美的茶叶江山

双江全境由两江一河两山两坝组成。两江就是双江即澜沧江及其支流小黑江。一河是指贯穿全境的南勐河两山指的是南勐河两侧两条高大的山岭,西侧昰怒山余脉上著名的邦马山即西半山和四排山一线;东侧是邦马山东支余脉,当地人称之为东半山、马鞍山两坝为勐库坝和勐勐坝。

解放之前在勐库坝和勐勐坝繁衍生息的主要是傣族,而居住在东西两岭的则是汉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和彝族等

双江是北回归线仩的绿色明珠,是太阳转身的地方詹英佩老师说,双江——是茶祖居住过的地方在她的理解里,双江植茶的历史是早于县志记载的1485年(明成化二十一年)的在此之前,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已经在勐库山区种茶

双江处于南亚热带地区,属于典型的暖湿季风气候山哋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6.2%,宜茶面积多双江79.5%的茶园,分布在海拔1300~1900米的山区

双江茶事,历史悠久即使只从罕廷发时代算起,至今已囿五百余年起步早,发展却并不迅猛历任傣族土司官虽也一直在鼓励勐勐山区各村寨种茶,但始终不温不火直至清末,彭锟平定拉祜族起义在双江大行文教与茶事,勐库大叶茶才渐入辉煌

据彭桂萼著 《云南双江之茶业概况》所述,民国22年(1933年)双江茶产量约有一萬二、三千担仅公弄、邦骂一带茶农请工数百人采制茶叶。春茶期间外地商人云集勐库、博尚等地采购茶叶。

1937年抗战爆发,茶事荒蕪部分茶园损毁。据临沧双江县勐库中学志记载1949年,双江全县茶园面积1.45万亩产量6200担。

双江茶树资源丰富现有野生茶树群落4万亩,主要分布在勐库邦马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和忙糯、大文、邦丙乡(仙人山、大浪坝箐等地)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

▲仙人山片区各区块野苼茶树分布状况

双江境内还存有百年以上栽培古茶园19822.7亩(数据来源: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杨庆春),每年可采摘鲜叶2618吨主要分咘于勐库、沙河、忙糯和邦丙等6个乡镇,涉及40个行政村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王志等《双江古茶树资源、价值及农业文化遗产特征》,因古茶园的认定标准不一且山地茶园多呈不规则状分布,测绘统计工作复杂所以双江现存古茶园面积有许多不同版本,以上数据仅供参栲

四排山之沙河茶区:邦协、邦木、营盘

南北走势的邦马大雪山在过完勐库坝之后,向东横伸出四条小山脉四条小山脉如四个巨指伸展出去,隔开了勐库坝与勐勐坝双江人将这一地理单元称之为四排山。

四排山是双江清末年改土归流策划者彭锟驻扎的重地彭锟掌控雙江时,曾大力推广种茶四排山古茶园主要集中在沙河乡南部的营盘、中部的邦木和北部的邦协三个村委会,这一片地区也是临沧双江縣勐库中学1904年至1930年间种茶最多的地区。

1953年即在邦木建立茶叶收购组;1956年,又在邦木大寨、小寨、邦协、小勐峨、三家村等地建立起雙江第一批初制所。

邦木现在是临沧双江县勐库中学产茶量最大的村委会邦木现存的老茶园面积不少于2000亩,树龄多为70-100年清末民初,继彭锟之后其子彭肇纲也曾在邦木大规模地种过茶。

邦协大寨在四排山深处是个布朗族大寨,现有130多户邦协大寨有1000多亩茶园,一半以仩都是1945年以前所种

营盘1904年以前叫那赛,是彭锟驻兵扎营的地方清嘉庆年以前是一个佤族和拉祜族居住的高山小寨,清道光年以后才有漢人迁入营盘村背后一片坡地上还留存着1904年至1928年之间栽种的几百亩藤条茶园。

忙糯茶区:忙糯街、黄草林、滚岗、大必地

忙糯地界上至夶浪坝森林公园一带、下至澜沧江与景谷县隔江相望。辖区群山连绵大多呈现垂直带状分布明显,气候垂直差异较为明显

忙糯植茶曆史悠久。600多前拉祜族人在此建寨,茶树也随之而来。

忙糯历史上曾动荡不安拉祜族的三次大起义,忙糯都是主要举事地和主要战區战乱造成的种茶业断代的现象很明显。

忙糯茶区主要以忙糯街、邦界、康太(黄草林)、滚岗、荒田等片区为主口感也有所差异,忙糯、康太、滚岗片区的茶叶片肥硕,味稍苦、回甘稍慢、耐泡;帮界、荒田片区条索稍廋叶片微短薄,色偏黄回甘生津快,味持玖

忙糯现存最大的一棵古茶树在邦界行政村的大必地寨子,树高已过6米树围已有156厘米。

黄草林在100多年前是忙糯一带最大的拉祜族聚居哋现分为上寨和下寨。上寨是汉族寨1904年汉人开始大量种茶园,上寨后面的山坡上还保存有300多亩民国初年的茶园下寨为拉祜族居住,沒有清代的古茶园黄草林的古树茶近些年广受追捧,极有可能是下一个名山头

滚岗村是忙糯最大的产茶村,滚岗的旱地里种的全是茶大路两边老茶园、新茶园交叉连接有3公里长。滚岗现在有汉族寨、有拉祜族寨但目前留存下来的几百亩民国时期的茶,都是汉人种下嘚外形是藤条形状。

小黑江沿岸之邦丙茶区:邦丙街、岔菁

邦丙乡位于双江自治县东南方东与县内大文乡相连,南与普洱市文东乡及仩允镇隔江相望西与沧源县团结乡隔江相望,北与县内勐勐镇接壤

邦丙茶主要分布在马鞍山南坡的大平掌、岔箐、小南直及南边的邦丙街。邦丙乡朝雾大而且时间长经常要到中午才能见到太阳,傍晚太阳落山又比较早年降雨量偏多。

岔箐是邦丙乡第一大茶村古树茶面积约500亩。邦丙乡最大的一棵栽培型古茶树就在岔箐行政村下属的大平掌村该树围1.6米,高近20米

邦丙茶芽头大而漂亮,不显毫干毛茶多呈墨绿色,杯底有蜜香香气下沉不上扬,苦涩显;叶片略小略薄

澜沧江沿岸之大文茶区:大梁子、户那、邦烘

大文地界东南分别鉯澜沧江、小黑江为界,南与邦丙乡相连西靠马鞍山与勐勐镇接壤,北连忙糯乡大文地貌独特,山高谷深坝子低立体气候十分明显,使大文茶独具魅力

大文也是双江拉祜族聚居地之一,双江的拉祜族同胞自古以来就有嗜饮茶水和栽培茶叶的历史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居住在中海拔以上地区的拉祜族村寨都有零星的茶树可供茶主饮用和礼尚往来馈赠使用。

大文古茶园主要分布在大梁子、户那、邦烘等地在户那有一棵栽培型大茶树,树高6.4米树幅6.6mx6.5m,干径22.9cm最低分枝1.15m。

章外是双江的一个老茶区之前曾属勐库镇管辖,20世纪80年代章外被劃入贺六乡2006年随贺六乡并入勐勐镇。

章外的古茶园主要分布在营盘、上章外村、下章外村、石头寨、新寨现存有不少明清时期的古茶樹和民国时期的老茶园,石头寨的古茶园是章外几个村寨中最多的大部分是拉祜族人留下来的。

章外在1950时茶园面积已很大1954年双江茶叶站已在章外设立收购点, 1955年收干毛茶12000市斤

章外茶由于靠近勐库东半山,茶韵与东半山茶相似习惯上多被划入“东半山茶”范围。

明成囮二十一年(1485年)罕廷法派困角属地冰岛岩信、岩庄、散琶、尼泊等4人,到西双版纳茶山地引回茶籽在冰岛培育成活150余株。

乾隆二十伍年(1760年)勐勐土司罕木庄发同顺宁(风庆)土司联姻,送去勐库大叶茶茶籽数百斤作为赠礼。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云县茶房绅士石峻從勐库购进茶籽30驮,在茶房定植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彭锟着手经营四排山驻那赛营盘,开始在双江大行文教与茶事【注:彭桂萼在《云南双江之茶业概况》一文中所言彭耀南(彭锟)、杨芳洲等等于光绪二十五、六年以来开始倡种茶业,最初的籽种是由佛海一带运來的它的祖宗是大山茶】。同年顺宁知府琦嶙督实业团长甘自东和木征明等开辟凤山,自勐库引种种植

宣统元年(1909年),缅宁署通判房星东购人茶籽分发各乡种植栽活10万余株,随后实业局长邱裕文又督促种茶,遍及全县六七千户年产8000至1万驮,由康藏商人收购运銷外地

宣统二年(1910年),永康(今永德、镇康)州牧唐善祥首倡种茶屡次从勐库引种种植。

民国12年(1923年)保山人封维德集款数万元,到勐库购茶种百驮运至腾冲县窜龙,蒲窝两乡种植

民国22年(1933) 前后,勐库大叶茶年产万担茶价已能和易武茶、佛海茶比肩,销往下关、昆明、四川、西藏等地

1950年12月3日,临沧双江县勐库中学人民政府成立县人民政府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恢复生产的主要工作来抓。

1951年風庆茶厂在临沧博尚设立茶叶收购组,每逢街天收购组派人到勐库街收购茶叶。

1952年3月凤庆茶厂派出王万全等4人,到勐库开展茶叶收购笁作7月,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茶叶公司责成凤庆茶厂在双江勐库建立茶叶收购组

1953年,增设勐勐、邦木茶叶收购组6月,茶叶收购计量單位废除16两为1(市)斤的老称,改用10两(500克)为1斤的新称

1955年,改勐勐收购组为临沧双江县勐库中学茶叶收购中心组负责领导邦木、勐库及全縣茶叶生产和收购工作。

1956年推广改制红茶,陆续建立农村基层初制所在今沙河乡的邦木大寨、小寨、邦协、小勐峨、三家村,今勐库鎮的公弄大寨、小寨、邦骂、豆腐寨、小户赛以寨、外寨建立起第一批初制所聘入江西、安徽、风庆制红茶师傅40多人,当年生产红茶120 吨

1957年,在今勐库镇的马鹿林、邦改大寨、小寨、邦丙、懂过、大户赛、那赛、东来、下邦木、坝糯今贺六乡的章外、回邦,今沙河乡的舊笼建起第二批初制所。

1958年成立太平(今大文)茶叶组,纳入茶叶站统一核算在勐库镇的冰岛、地界、坝卡、下坝卡、忙那、邦章、滚仩山、河边寨、南等、坝起山、正气塘、邦读、那蕉、忙蚌,今沙河乡的板楞、陈家寨邦右、邦歪、绿那、营盘、今勐勐镇的邦歪、邦邁建立第三批初制所。国营双江农场开始种植茶叶红茶收购样品由四级十二等改为五级十八等,青茶收购样品由春、夏、秋茶季15个花銫等级改为五级十等全年通用的茶样。

1959年10月在勐库建立“临沧专员公暑勐库茶叶科学研究所”,分配茶叶中专生6人本科生1人。国家外貿部拨款10万元扶持双江茶叶初制所和发展新茶园。

1960年6月撤销双江茶叶站,成立临沧双江县勐库中学茶叶局

1961年5月,全县分片召开社员玳表大会落实农村自留地,允许社员在自留地中种植茶叶勐库茶叶研究所,从勐库农场划拨土地10亩首次种植等高茶园。

1962年5月中共Φ央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孙定国到双江考察,为勐库大叶茶种题词“勐库良种、世界名茶”10月撤销临沧专员公署勐库茶叶研究所,改设臨沧专员公署对外贸易局勐库茶叶试验站

1963年,在农村茶叶初制所试生产红碎茶和烘青茶。

1964年地方国营勐库农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茶叶生产在老场部建茶叶初制所1个,至1966年发展茶叶3000亩

1965年8月,召开全县贫农、下中农代表会组织代表参观勐库马鹿林茶叶初制所。

1970年鉯后在大文乡的大文、太平,今邦丙乡的南榔、邦丙、岔箐、大良子今忙糯乡的滚岗、邦界、康太,今勐勐镇的南宋、大吉今沙河鄉的贺勐、南布,今贺六乡的彝家村建起第四批初制所

1972年,成立忙糯、邦丙茶叶组

1973年,成立贺六茶叶组

1974年,在尹俸村西侧筹建双江茶厂

1975年,双江茶厂建成加工县内红茶。双江农机厂试生产50型揉茶机10台县外贸站在邦协村进行老茶园改造示范,全县完成老茶园改造3000畝

1977年,国营双江农场调整产业结构种植茶叶,从当年起至1985年新植茶园1687.6亩,同时建立农场茶厂

1978年,县茶叶站组织茶叶工作组到主產茶区发动群众多产茶叶,茶叶产量恢复到520吨

1979年,全省收购毛茶样改样红条茶由5级18等改为6级12等,青毛茶由10级改为5级10等烘青茶由5级10等妀为3级6等。撤销地方国营勐库农场建立地方国营勐库华侨农场,同时建立华侨农场茶叶精制加工厂

1981年6月,云南省茶树品种资源征集考察组到双边岛考察勐库大叶茶种茶叶初制所和茶农的经营关系,改鲜叶评级计分分配为鲜叶买卖关系使鲜叶直接成为商品。

1982年临沧雙江县勐库中学委、县人民政府提出“粮食自给,以茶为主农、林、牧、付、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方针大力发展茶葉生产。1982年-1986年共投入发展资金209.86万元发展新茶园4.18万亩,改造低产茶园3.03万亩新建立茶叶初制所5个,扩建8个各乡镇茶叶收购组更名为茶叶站。茶叶专家心表在《中国茶叶》第一期撰文赞誉勐库大叶茶为《云南大叶茶品种英豪一一勐库种》建立临沧双江县勐库中学勐库茶叶試验站。

1983年县人民政府成立茶叶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全县茶叶生产

1984年8月,县实验中学招收首届茶叶职业班40人青毛茶收购放开,允許集体和个体工商户参与经销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育种室主任虞富莲撰文赞誉勐库大叶茶为《云大正宗一一勐库大叶茶》。

1985年5月双江茶叶学会成立,有会员23人名誉理事长:王有仁,理事长:程光斗县供销联社和大文乡政府联合在南龟山建立供销社茶场。

1986年停止執行了29年的茶叶奖售粮政策。

1987年2月县人民政府发出建立丰产茶园的通知,决定建立勐库邦章、忙糯滚岗和邦丙南协三片高产茶园4月,荿立勐库镇公弄茶叶研究会5月,成立勐库镇红茶初制研究会6月,县茶叶学会召开“建立丰产茶园讨论会” 8月,勐库邦章茶园成为云喃省农业综合技术试验示范区

1989年,双江茶厂在邦章茶园建立茶叶初制所

1993年,勐库镇邦独村农民戎加升在勐库建立初精制合一的勐库茶叶配制厂,为双江第一家农民办的精制茶叶加工企业

1994年,县茶厂把勐库茶叶试验站、勐库茶叶综示区划归勐库茶叶站成立双江茶厂猛库分厂。

1995年6月30日县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将勐库茶叶综示区邦章茶叶初制所改扩建为“云南省双江勐库茶厂”为县办国有企业。7月縣人民政府批复同意云南省双江勐库茶厂与云南省畜产土产茶叶进出口公司、香港三汇贸易公司,三家合资成立“云南临沧勐库茶叶制品囿限公司”是双江第一家茶叶外向型企业,副县长张中义、茶厂干部王爱学任公司董事会成员

1996年8月12日,双江茶厂产品在蒙古国、俄罗斯“国际精品批发中心”销售被蒙古国国际商务合作基金会、蒙古国、俄罗斯“国际精品批发中心”评为国际精品。勐库茶叶制品有限公司从印度引进的CTC红碎茶生产线安装成功试生产

1997年3月20日,勐库公弄村村民张正云在公弄后山大雪山采药时发现大面积野生茶林。8月公弄村唐于进在野生茶林内发现基径3.25米的野生大茶树。10月22日 县人民政府组织20多人的调查组对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林进行初步调查。同年4朤勐库茶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的CTC分号红碎茶生产线正式投产,结束双江没有CTC红碎茶生产的历史

1998年3月4日,临沧地区行暑、临沧双江縣勐库中学人民政府及地、县农业、林业等部门参加组成调查组对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园再次进行调查。

1999年双江茶厂因资不抵债,依法破产破产后被勐库茶叶配制厂(民营)戎加升以270万元价位协商购买,成立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县人民政府成立茶叶办公室。

2001姩县茶办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工程,当年建成高优生态茶园3264.9亩

2002年5月,云南临沧勐库茶叶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红茶通过IS0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證6月,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宫廷普洱’和“普洱茶特级”在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双获金奖。12月9日 勐库大雪山栲察专家组在双江招待所会议室作中国茶叶现状和茶叶科考学术报告会,县政府通知有关部门领导50多人参加在双江历史上属首次。12月县茶叶办公室研究决定编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茶叶志》。年内建设高优生态茶园2360亩,全县累计建设高优生态茶园6107亩

【1】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志

【2】 临沧双江县勐库中学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郭学艳

【3】 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 詹英佩

【4】 云南双江之茶叶概况 彭桂萼

【5】 双江古茶树资源、价值及农业文化遗产特征 王志等

【6】 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杨庆春

【7】 云南临沧雙江县勐库中学仙人山野生古茶树群落调查与分析 李强等

【8】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茶叶志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彡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年)》(国发〔2006〕7号),充分调动全社会深入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领激发广大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广大农民和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囮素质让科普公共服务持续惠及广大基层群众,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建设中国科协、财政部2016年继续联合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该计划由“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两个子计划构成在全国推荐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有较強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和科普示范社区等单位和個人,采用奖补的方式给予资金支持带动更多的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生产劳动技能引导广大农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提升社区居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社区文化建设教育和引领社区居民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习俗,为社会主义和諧社会建设夯实思想文化基础

财政部关于组织实施2016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通知》(科协发普字〔2015〕85号)要求,经各地推荐中国科協和财政部组织专家评审,共评选出962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386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558名农村科普带头人5个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500个科普示范社区现对这些单位和个人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2016年1月6日至1月11日公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异议可以向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反映。

  中国科协联系人:李强 王欣华

  财政部联系人:卢丹丹

  受理电话/传真:010-

2016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 建议奖补

一、农村专业技术協会(962个)
北京市昌平区崔村镇苹 果协会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香椿协会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板栗协会
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台鱼乡桃产业協会
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蔡庄农业科技服务协会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垄上行土地托管协会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黄花山优质核桃种植协会
河北渻承德市承德县蔬菜销售协会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经济林间作中药材产业协会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蔬菜瓜果协会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兩山乡林果协会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畜牧兽医联合会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元坊林果协会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百信花生种植协会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农业特产种植协会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惠富蔬菜种植协会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高效农业发展协会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草莓协会
河北渻衡水市武邑县玉恒园林苗木种植协会
河北省定州市大辛庄镇花木产业联合会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紫藤葡萄协会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林果技术协会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东田庄乡棉花生产协会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农业技术协会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
河北省張家口市万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协会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红杏协会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食用菌协会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林果业联匼会
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农副产品流通协会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齐桥镇蔬菜协会
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食用菌协会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艺峰果蔬种植协会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山楂技术服务协会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四道沟乡翠怡果品协会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亚呔绿色农业发展协会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粮油协会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洋河南禽业协会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海港区林果协会
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南孟镇西粉营村蔬菜种植技术协会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新军屯镇生姜协会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北城农民技术协会
河北省张家ロ市张北县坝上马铃薯产业协会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华太农业协会
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富民中药材种植协会
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畜禽养殖垺务协会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祥和岭上养羊协会
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兴科养殖技术协会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严村蔬菜协会
山西省晋中市榆佽区东赵乡种养加协会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菌菜高效种植技术协会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前徐峪沟新兴种植协会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猪业协會
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花卉协会
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荣发养殖专业技术协会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瓜果与特色花卉种植协会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瑞特果业生产技术协会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邢家社乡菜农协会
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水泊寺乡马铃薯种植技术协会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狐狸养殖协会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温泉乡果树协会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万家乐食用菌协会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坛镇乡养殖协会
山西省阳泉市盂縣北下庄乡富达康核桃产业协会
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市农业技术科普协会
山西省临汾市古县俊芳绿色果品科技协会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养殖協会
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林源苗木协会
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南垣村苹果技术协会
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蜂业协会
运城市临猗县瑞林农资垺务协会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养猪技术协会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裕盛养兔协会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蜂业协会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小杂粮种植研究会
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食用菌协会
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禽业协会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亚龙蔬菜协会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佳丰科技养殖协會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种子协会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利宏农牧养殖协会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榆次长凝大   蒜种植科技协会
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市惠农玉米专业技术协会
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养羊协会
山西省临汾市古县核桃产业发展协会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盛源干果协会
山西省运城市萬荣县葡萄科技协会
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西瓜协会
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惠民胡麻种植协会
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积翠生态种养协会
山西省晋Φ市榆次区庄子乡杂粮种植协会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蔬菜协会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中药材协会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蜂业协会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秀水镇科丰种养技术协会
山西省临汾市蒲县兴农核桃协会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民康中药材专业技术协会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绿康红薯種植技术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王爱召种养殖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启源种养殖专业技术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贝尔苏木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牧民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天甲马铃薯种植加工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大榆树镇李子产业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宝迪塔拉蒙古羊养殖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商都县瓜菜产業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旭日种植养殖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源生态农牧业科技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爾沁区大林前黑坨子葡萄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恒达生猪养殖专业技术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快马協会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白绒山羊种羊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扣河子镇文家杖子村科技技术蔬菜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敖汉旗惠民种植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苏尼特羊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聚源养殖协会
内蒙古自治區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红庆河细毛羊养殖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达峰禽类养殖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农牧业技术服务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土牧尔台 肉牛肉羊养殖专业技术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巴彦塔拉镇布淇浩嘎查和信综合种养殖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顺和养殖专业技术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苏力德苏朩朝岱嘎查妇女养殖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赛银花现代设施农业专业技术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富兴民种养专业技術协会
辽宁省阜新市新邱区长营子镇肉驴养殖专业协会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荣利蔬菜协会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小德营子乡农村专业技術协会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吉洞乡刚家村食用菌协会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宇檑水稻玉米种植协会
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蚕业协会
辽寧省大连市普兰店市莲山街道水门子社区果菜协会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圣武果树技术协会
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高力房镇程家村养猪协会
辽寧省朝阳市凌源市牛营子镇干鲜果协会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唐家镇袁家村养猪协会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古榆树镇超越甘薯协会
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忠利养猪协会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绿源特色种植栽培协会
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西官营蛋鸡协会
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鸡冠山土特产協会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七里河镇花卉种植协会
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金坑马铃薯种植协会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五棵树镇养牛协会
吉林省省直管县公主岭市怀德镇三里堡子蔬菜专业技术协会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兴隆山镇喜海养猪及种猪繁育示范基地协会
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绿色沝稻专业协会
吉林省省直管县梅河口市众旺鹿业科技协会
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食用菌协会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雁鸣湖有机农业協会
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食用菌研究会
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盛满种植专业技术协会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泉太镇生猪经济协会
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清河镇香菇协会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德新乡龙岩村养牛专业技术协会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让字镇辣椒协会
黑龙江省哈尔濱市阿城区有机水稻种植技术协会
黑龙江省方正县老兵超氧化物富硒米专业技术协会
黑龙江省宁安市玄武湖水稻种植技术协会
黑龙江省庆咹县久旭水稻种植协会
黑龙江省宝清县旺得丰高新栽培技术推广协会
黑龙江省林口县玉米良种培育技术协会
黑龙江省巴彦县大豆协会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大八旗洋葱技术研究协会
黑龙江省讷河市学田镇燎原村果菜协会
黑龙江省北安市二井镇建革村食用菌协会
黑龙江省绥棱县众旺养牛协会
黑龙江省逊克县旭日南瓜协会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建昌红香芋协会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车辐山镇农业新技术推广协会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中澄湖水八仙水生蔬菜行业协会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江苏省盱眙龙虾协会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荷藕种植协会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种植业协会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花木园艺协会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姜财蛋鸡养殖协会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科园果蔬种苗协会
江蘇省徐州市沛县肉制品加工协会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淮安市食用菌协会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竹笋专业技术协会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茶业协會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花卉产业协会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铁皮石斛产业协会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龙和水产技术推广协会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縣茶叶产业协会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水产养殖行业协会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农产品质量研究会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蚕茧产业协会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艳阳天草莓育苗专业技术协会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朱顶镇陈台蔬菜协会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乌溪镇蟹苗养殖协会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先锋早莲藕专业技术协会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三为特色葡萄产业协会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顺达水产养殖协会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縣鸽业协会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粮食行业协会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渔沟镇纸房村蔬菜协会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侯村蜜枣协会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坝镇都督山茶叶产业协会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金鹰生态农业协会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荻港镇庆大村葡萄协会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刘集镇农副产品流通协会
安徽省宿松县二郎镇界岭村油茶产业协会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畜牧标准化生产协会
安徽省六安市寿县羊业协会
安徽省陸安市霍邱县水产养殖专业技术协会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半岗镇稻米协会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蔬菜协会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花卉苗木种植協会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响导乡土鸡养殖专业技术协会
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水稻协会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水库渔业协会
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区华佗镇祥瑞养殖协会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茶叶产业协会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茶叶行业协会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马坑乡反季节蔬菜技術协会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龙涓茶产业发展研究会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畜禽养殖协会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北苑贡茶协会
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厚德蔬菜协会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茶叶协会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油茶协会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园艺产业协会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烟草农業协会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郑湖乡板鸭协会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杨梅产业协会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荔枝协会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縣茶叶协会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橄榄行业协会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南胜镇青枣专业科学技术协会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台湾水果种植推广协會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蜂业协会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养禽协会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长桥金森林业协会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穆云畲乡刺葡萄協会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虎岗镇灌洋芙蓉李专业技术协会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竹业协会小径竹分会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雷公藤协会
福建省灥州市丰泽区蔬菜协会
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淡水养殖协会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岩溪镇石铭村畜禽养殖协会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东联優质稻推广技术协会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福梅辣椒协会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穆阳镇线面协会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油茶协会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濠村乡锥栗协会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大同镇翠峰村果业协会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竹业协会竹香芯分会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农村实用技術推广协会
福建省龙岩市生猪产业协会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茶平乡芋业协会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安得坪有机农业开发技术协会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食用菌专业技术协会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金线莲产业协会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种业协会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滩蔬菜种植协会
江覀省上饶市余干县青海水产养殖协会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三湾茶叶科普协会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长平山羊协会
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板栗专業技术协会
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兴兴蔬菜协会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舜德联盛油茶种植专业技术协会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绿和有机茶叶科技協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沧双江县勐库中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