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蒋勋老师讲富春山居图说的是哪里的背景音乐是什么

这么孤独,在窗口跟风景对话,跟星空对话,跟宇宙最深处的自己对话,死亡也许才是他永恒的美学命题吧??

前几天有跟大家分享过蒋勋先生讲解的“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赤壁赋”,还有“生活里的唐诗”。蒋勋先生的讲解不仅有文化之美,还能跟我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很有种娓娓道来、如沐春风的感觉。

很巧的是这几期节目选择的都是“殷瑗小聚”的视频。其实蒋勋先生也有上过其它的节目,但总感觉他在“殷瑗小聚”这个节目里的状态是最好的。

最初总觉得两个主持人说的太少,就开头一句话,结尾一句话,其它完全是嘉宾在那里讲;主持人好像没有什么存在感,也没有什么光芒。甚至有点觉得这主持人也太好当了。

后来对这个印象有很大改观,是看到蒋勋先生的音乐剧“少年台湾”在大陆演出,“殷瑗小聚”里的男主持人殷正洋担纲主演,饰演“少年蒋勋”;殷正洋的现场演唱,简直不能再棒,嗓音好听到无以复加。我们也是因为这场演出,才深切的体会到原来现场演唱有这么大的魅力,那种感觉绝对跟看网络、看视频完全不一样。

( “少年台湾”音乐剧剧照,殷正洋饰演“少年蒋勋”)

也是因为这次,才知道原来殷正洋是金钟奖、金鼎奖和三度金曲奖的“三金歌王”。金曲奖前六界,他得了三界的“最佳男歌手”,对手曾经有张学友、费玉清、李宗盛、周华健、姜育恒、张雨生、童安格等。可能觉得自己总得,有一些抱歉,也想让一些机会给别人吧,所以在1995年以后他就退出了金曲奖的角逐。

原来他是这么光芒四射的一个人,和在“殷瑗小聚”里的沉默寡言真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想也许是“殷瑗小聚”的两位主持人知道在节目里嘉宾是主角,所以他们才刻意收敛光芒、衬托嘉宾的吧。在“殷瑗小聚”里,主持人就像是一个画框,简单低调;嘉宾就是画作本身,在画框的衬托下更加显其光彩。我想,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殷瑗小聚”的原因吧。

这个节目,除了把光彩都聚给嘉宾,让嘉宾最好的闪耀他本来的光芒外;节目中选的配图和画面也都不错。感觉这是一档能让人沉下心来、能单纯安静的欣赏美好内容的节目。

( 殷瑗小聚节目片花)

最后还想聊一下的是“殷瑗小聚”的节目名称。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其实是一对夫妻档,他们一个叫殷正洋,一个叫李文瑗,所以各取名字中的一个字,叫“殷瑗小聚”,“殷瑗”刚好又谐音“姻缘”,起的蛮有感觉、蛮有味道的……

“殷瑗小聚”的中文名字很好,英文名字也不错。英文名字“Yin Yuan & Friends”,也给人一种朋友小聚的、温馨的感觉……

蒋勋老师精选音频收听方式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78岁画的一幅作品,堪称绝代“画中兰亭”。它对中国山水画的意义,就像王羲之《兰亭序》对中国书法的意义一样。    黄公望,字子久,江苏常熟人,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声望最高。他的山水画师法董源、巨然,并受到赵孟頫的熏陶,融众家之长为一体。

黄公望“卧青山,望白云”,长期生活在大自然中,对山水的理解非常深刻。晚年的黄公望来到富春江,定居下来。富春江,六朝文人吴均赞为“奇山异水,天下杜绝”。黄公望终日沉浸其中,眼前景、胸中笔,彼此交汇通融,解之切,感之深

   黄公望的山水画,很多创作于70岁以后,在富春江畔创作的《富春山居图》,用水墨技法描绘中国南方富春江一带的秋天景色。在构思时,他跑遍了春江两岸,用六、七年时间才画成,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他在创作风格上主张学习前人,并提出见到好山好水就随时写生,不被动绘画创作。
   《富春山居图》代表他一生绘画的最高成就。图为长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山峰起伏,林峦蜿蜒,平岗连绵,江水如镜,境界开阔辽远,雄秀苍莽,简洁清润。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变化无穷。
    《富春山居图》在三百多年前的1650年被烧断,前段在浙江,后段在台北。这成为文人的一件憾事!

后来,几经文人,甚至包括中央领导人的努力,2011年6月1日,分散在海峡两岸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被誉为是文坛大盛事。展出之前,凤凰卫视邀请两岸三地名家,以富春山居图为主轴进行一系列的专题演讲。

    转载的视频,是凤凰卫视邀请美学大师蒋勳、作家余秋雨、作家李敖担任主讲人。

    主持人陈文茜简单介绍,富春山居图分散两岸的背景后,主讲人美学大师蒋勋、作家余秋雨、作家李敖,尝试由画作末端跋尾谈起,为观众解读黄公望藏于画作中的玄机。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此展品为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

前段称《剩山图》尺幅:纵31.8厘米,横51.4厘米,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后段称《无用师卷》尺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仿本称《富春山居图·子明卷》,现收藏于现台北故宫博物院。

请在WiFi下观看,土豪随意

黄公望在作这幅画时极注意层次感,前山后山的关系,改变了传统屏风似的排列,而是由近而远地自然排布。他并不夸张虚境和实境的对比,而是在虚实之间用微妙的过渡层次加以渲染。画中的树木尽管未作细致的刻画,但不同树木的质感和空间对比都表现得极为充分,连作为点缀的草亭人物,也都描绘得生动严谨,比例合度。画面仅用水墨渲染,但深浅浓淡搭配得极为合理,水墨在宣纸上转化为无穷的“色彩”,若明若暗的墨色,经过这位大师的巧妙处理,超越了随类赋彩的传统观念,自然地笼罩在景物之上,化为一种明媚的氛围,令人产生亲切之感,充分反映了黄公望对客观外界和主观感受的高度尊重。

135 乔老师(微信同号)

每周六上午,9:00~11:30(读书会)

至 要 莫 如 教 子

至 乐 莫 如 读 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富春山居图说的是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